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内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五、国家电网公司在电网建设方面将采取加大加快前期工作力度、加快“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工程的建设步伐、抓紧抓好三峡送出的三期工程建设、加快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的送出工程的前期工作、重视抽水蓄能等调频调峰电源的建设、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等措施。

2.电力系统分析

2.1电能生产

我国的发电能源以煤为主,其次是水能,核电的比重很小,2003年全国总发电量中,火电占82.9%,水电占14.8%,核电只占2.3%。中国各地区的发电能源结构也不尽相同,主要受各地区一次能源的制约,过去水能作为发电能源多为就地利用,所以华北、华东、东北水能资源较少,水电比重较低;西南、中南、西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水电比重较高。中国近年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正在加快西部地区的水电开发,实行“西电东送”,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有可能使发电能源结构中的水电比重有所增加。

电源结构优化的主要策略:

火电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积极采用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高调节性、节水型,以60万千瓦为主的设备;大力开发清洁煤燃烧技术,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鼓励热电联产和热、电、冷技术的推广,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积极支持和花大力气建设矿口电厂,建设煤炭基地的电站群,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变送煤为送电以减轻对运输的压力,同时也可减轻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压力。在交通方便的沿海和负荷中心地区则要建设若干港口电厂和路口电厂。总之,火电的建设任务仍然很重,并且受环保方面的压力也很大,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水电要从主要开发径流电站和调节性能差的电站,转为重点开发年调节以上,特别是龙头电站。过去由于政策导向方面的问题,已建的水电站中3/4都是调节性能差的。要引导电源开发公司优先开发年调节以上的水电站,一定要靠政策,要出台丰枯、峰电价和下游水电站向上游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返还部分经济效益等相关政策。

核电需要予以高度重视,扩大核电建设规模,增大在装机容量中的比重。到目前为止,作为技术成熟、可大规模建设以替代部分燃煤火电站的、减少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只能是核电站,所以加快开发很有必要。当前关键是要加快核电设备的国产化,否则其造价过高将严重影响我国核电的发展;要抢占核电技术发展的制高点,积极实施产、学、研相结合,将高温气冷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2.2电能输送

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5月已提出了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目标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按照国网的提法,“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将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具有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功能的坚强电网。智能电网可以比喻为电力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快速恢复供电,用户可以参与对电力使用的管理。

根据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初期的智能电网建设的方向是推进特高压建设,智能化的用电端采集系统的铺开,新能源并网技术的应用,数字变电站试点的建立,不久前,贵州第一座数字化变电站一中华变已投入运行,这也标志了贵州电网开始全面走向“智能化”。从规划蓝图可以了解到,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在垂直架构上,将由

智能装备层、智能生产调度层和决策管理层构成;在横向层面上,将由大、中型区域电网通过坚强骨干电网联系起来,大、中型区域电网则分层分区接入集中式和分布式电源、各类终端用户。在信息流上,通过纵向贯穿、横向贯通的网络共享平台,实现电网实时信息的交互、共享。

对于输电环节,实现智能化输电网,需要立足于提高输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全网大规模停电的风险,实现能源的广域优化配置以及大型可再生能源的集约化开发。在保证电源总量稳定和结构调整的前提下,需要逐步对长距离、大规模、高参数的输电线路加以必要的控制。此外,使用具有传输容量大、占用走廊少、损耗低、环境友好等优点的超导电缆将提高输电系统能力,同时,由于太阳能、风能发出的电力一般是低电压、大电流,大规模送出需要升压,相比于常规输电线路,高温超导电缆可以实现低电压、大电流方式输送,更加节约成本,因此超导电缆大规模地应用于未来的智能化电网也是必然趋势。

2.3电能变配

配电环节中,需要建设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配电网包括智能表计、智能网络和智能运行等三个部分。其中,智能表计用以实现网络中的数据测量、收集、存储、分析与双向传输,技术上依靠高级量测体系实现[11];智能网络将是包含了电能以及其他形式能源的智能能源网:智能运行基于智能表计的量测数据完成各种计算与分析功能,通过智能决策对智能配电网进行控制,以实现运行效率的优化和系统安全性的改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考虑到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还需要解决大量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运行问题,而如果直接由智能配电网管理网络中的分布式电源,则可能由于数量巨大而导致难以调度,同时电源的不同归属也无法保证调度指令能够被快速、准确、有效地执行,微网技术可能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微网可实现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既保证了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尽可能小的影响,又能够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变电环节中,将由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协议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问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数字化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枢纽部分。

2.4电能消费

电力用户管理在我国经过一段时问的发展,目前在发电侧和大用户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全面推广,电网的峰谷负荷差距仍然较大,而电力市场的建设刚刚起步,分时电价还没大面积推行,难以达到负荷全面控制的功能。而随着智能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将对电力用户管理提供支持,这要求电力用户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平稳电网负荷、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能源损耗、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在用电环节中,智能化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双向互动,通过支持智能电网双向电力供求的智能电表,将为用户提供双向互动式的用电服务,电网可以了解用户的需求,用户也可以向电网反映自己的需求;分时电价,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实际的电价,选择自己的用电方式,实现用户主动调节负荷,移峰填谷,用户选择电价低时用电,实现电力资源在需求侧的优化配置,引导用户科学、合理、节约用电,达到真正的低碳电力;全面控制,通过用户智能交互终端技术,全面地对用户的实时负荷、电压、电流、功率因数、乃至谐波等电网参数进行监控,为短时负荷预测以及全网线损计算提供数据支持,并对一些可以自动运行的用电设备进行控制,根据系统的实时电价和用户意愿选择适当的时候自动运转或者停止,实现错峰、填谷的功能。

3.综述

我国电力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电网建设,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带动装备工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在此方针的指导下,结合近期电力工业建设重点及目标,我国电力发展将呈现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1.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充分重视。先进的继电保护装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电网建设和网架结构的加强、电网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陆电网安全稳定事故大幅下降。电网供电可靠性也有较大提高,平均供电可靠性为99.820%。

2.经济、高效和环保。随着大容量机组的应用、电网的发展以及先进技术的广泛采用,煤耗与网损逐年下降。新建火电厂将广泛采用大容量、高效、节水机组,采用脱硫技术和控制NOX的排放。到2020年,在人口密集地区,将建设60GW的天然气发电机组和40GW的核电机组。在电网建设方面,将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单位走廊输电能力、

降低网损,加强环境和景观保护,城市电网将逐步提高电缆化率、推广变电站紧凑化设计。

3.结构调整力度将会继续加大。将重点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加快建设大型水电基地,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站和发展抽水蓄能电站,使水电开发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合理布局发展煤电,加快技术升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提高煤电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实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本土化、批量化的目标,全面掌握新一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积极推进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研究和应用。在电力负荷中心、环境要求严格、电价承受力强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适当规模的天然气电厂,提高天然气发电比重。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发较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场;在大电网覆盖不到的边远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地热发电、潮汐电站、生物质能(秸秆等)与沼气发电等;与垃圾处理相结合,在大中城市规划建设垃圾发电项目。

4.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将会加快。电力工业要着眼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电力设备的本土化。需要重点发展以下几方面工作:推广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加大大型水电站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快大容量水电机组设备制造本地化。积极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掌握空冷系统设计制造技术和机组节水改造技术;掌握大容量机组烟气脱硫的设计制造技术。加快100万千瓦级大型核电站设备制造本地化进程。实现600千瓦至兆瓦级风电设备本地化。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建设功能完善、信息畅通、相互协调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建立适应电力市场竞争需要的技术支持系统,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快电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的输电线路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线路输送容量,节约输电通道资源。建设坚强、清晰、合理、可靠的区域电网。推进大区电网互联,适当控制交流同步电网规模。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形成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完善城乡配电网结构,增强供电能力。加快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城网自动化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城乡居民用电的需求。完善县城电网的功能、增强小城镇电网的供电能力,扩大电网覆盖面。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加强发电、输变电、用电等环节的科学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加快电力建设,保障电力供给的同时,将节约资源和提高能效提升到与电力供应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强全国联网,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

单位产值能耗等节能、节电的综合措施;通过节能、节电,加强全国联网,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等综合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森贵,姚刚.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前景.遵义科技,2010,15(1):13~15

2zipcode: 276826,朱双帅. 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1000-3673(2005)14-0001-03袁清云.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电网技术, 2005,7(14)

4蒋莉萍,张运洲. 电网发展有关问题探讨.中国能源,2008,12(30)

5月刊《电力建设》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主办: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建设研究所;国家电力公司电源建设部;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6半月刊《电网技术》Power System Technology 主办:国家电网公司

7胡学浩,丁功扬.全国电网互联中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方式时国外经验之借鉴J1.电网技术,I998,22(5):64—67,70.

8黄万永,霍季安,曾南超,等.跨省电网以直流相联是全国联网的最佳模J1.电网技术,I999,23(I):59—62.

9张建华.电力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12.

电力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宁宁 (曲阜师范大学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邮编: 276826) 摘要:我国电力系统情况复杂,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形势,对我国电力的系统进行了调查。 我国电力系统的整体现状比较好,随着经济的增长,电力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存在地区的差异。电源结构也存在在一些问题,要调整这种电源结构,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每一种电源尤其火电需要进行技术进步调整;二是水电、火电及其他发电形式的比例应合理调整;三是电源布局也应调整。我国煤炭资源储藏量不少,但分布极不合理。负荷高的地方如华东地区基本没有煤,煤大部分集中在西北部或华北北部。而适宜建水电的地方大部分在西部。水能资源不少,但分布不合理。应该通过电网建设调整布局使电力资源得到最大优化我国幅员辽阔各种可再生资源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能够实现绿色电能的效果。 关键词:电力系统、能源、电源结构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Ma Ningning (Qufu Normal university electricity information and automated institute zip code: 276826) Abstract:The more complicated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pth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lectricity 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s overall status quo is better, with economic growth, electricity demand is also growing, but the existenc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Power structures also exist on some issues,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power structure, to begin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every kind of fire power, in particular the need fo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djustment; Second, hydropower, thermal power and other forms of power generation should be proportional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集成电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超过了以汽车、石油、钢铁为代表的传统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成为改造和拉动传统产业迈向数字时代的强大引擎和雄厚基石。1999年全球集成电路的销售额为1250亿美元,而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GNP的3%,现代经济发展的数据表明,每l~2元的集成电路产值,带动了10元左右电子工业产值的形成,进而带动了100元GDP的增长。目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65%与集成电路相关;美国国防预算中的电子含量已占据了半壁江山(2001年为43.6%)。预计未来10年内,世界集成电路销售额将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2010年将达到6000~8000亿美元。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拥有自主版权的集成电路已曰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脉、社会进步的基础、国际竞争的筹码和国家安全的保障。 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产品性能每18个月增加一倍。据专家预测,今后20年左右,集成电路技术及其产品仍将遵循这一规律发展。集成电路最重要的生产过程包括:开发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利用EDA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在硅圆片上加工芯片(主要流程为薄膜制造、曝光和刻蚀),对加工完毕的芯片进行测试,为芯片进行封装,最后经应用开发将其装备到整机系统上与最终消费者见面。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集成电路的加工水平为5微米,其后,经历了3、1、0.8、0.5、0.35微米的发展,目前达到了0.18 微米的水平,而当前国际水平为0.09微米(90纳米),我国与之相差约为2-3代。 (1)设计工具与设计方法。随着集成电路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单个芯片容纳器件的数量急剧增加,其设计工具也由最初的手工绘制转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相应的设计工具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发展,出现了专门的EDA工具供应商。目前,EDA主要市场份额为美国的Cadence、Synopsys和Mentor等少数企业所垄断。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EDA开发和产品供应商。 由于整机系统不断向轻、薄、小的方向发展,集成电路结构也由简单功能转向具备更多和更为复杂的功能,如彩电由5片机到3片机直到现在的单片机,手机用集成电路也经历了由多片到单片的变化。目前,SoC作为系统级集成电路,能在单一硅芯片上实现信号采集、转换、存储、处理和I/O等功能,将数字电路、存储器、MPU、MCU、DSP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一个完整系统的功能。它的制造主要涉及深亚微米技术,特殊电路的工艺兼容技术,设计方法的研究,嵌入式IP核设计技术,测试策略和可测性技术,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和安全保密技术。SoC以IP复用为基础,把已有优化的子系统甚至系统级模块纳入到新的系统设计之中,实现了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第4次飞跃。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八— 1. 刖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 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 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 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 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 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 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 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 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 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 2.3%。

2018年中国电网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中国电网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 势分析【图】 2018年03月28日 13:37 (一)行业发展背景 电网设备制造业依托于电网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当前,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而智能电网必须具备高可靠性及高自动化率,为达到此目标,一方面电网设备需实现智能化,另一方面配电自动化需达到更高的水平。在此背景之下,输变电监测行业、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和和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行业迎来发展契机。 1、我国电力系统的构成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及电力用户组成,其构成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上图所示,发电厂生产出电能,经变电、输电及配电等环节配送到用户,从而完成电能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发电环节与用户环节之间的网络及设备即为电网。 2、我国电网的发展概况 (1)电网发展历程 就规模而言,我国电网发展经历了局部电网、跨省互联电网及跨区域互联电网 3 个阶段,具体如下所述: ①局部电网的形成 该阶段大致截止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 1970 年以前,我国电网容量普遍偏小,除东北、华东和京津唐地区外,大部分电网的最高运行电压仅为110kV。由于电网系统规模偏小,事故抵御能力低下,电力系统可靠性及电能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解决以上问题,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配电网逐步通过220kV 线路相互连接,以 220kV 线路为主网架、以省域为主要覆盖范围的局部电网开始形成。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从客观上推动了后续联网规模持续扩大。 ②跨省互联的发展阶段 该阶段为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末,在该阶段,很多地区逐步由孤立的110kV、220kV 电网互联形成 220 或 330kV 的省级乃至跨省电网。至 1989 年,我国已形成包含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东电网、华中电网、西北电网、川渝电

中国电力系统公司的现状

中国电力系统公司的现状 2010-04-05 10:46 1、电网公 司 1)国家电网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 2004年增加装机5100万千瓦,2005年增加6200万千瓦,2006年增加1.02亿千瓦 2006年中国电力生产情况全国发电量达到28344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3240亿千瓦时。预计2007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2亿千瓦。 华北电网(山东,北京,河北,山西,天津) 2003年11月8日在北京成立。截至2005年10月底,公司总资产2393亿元,净资产860亿元。 公司有两个分公司(北京、天津);三个子公司(河北、山西、山东),还有供电单位7个(唐山供电公司、秦皇岛电力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承德供电公司、廊坊供电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大同超高压供电公司); 到2007年底华北电网将实现装机容量达1.45亿千瓦最大负荷

突破1.15亿千瓦。 山东2006年新增装机1263.3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05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272亿千瓦时。其中电网统调公用电厂3477万千瓦,地调公用电厂576.7万千瓦,企业自备电厂945.8万千瓦。8月14日,电网最高统调用电负荷达到2852万千瓦。 华东电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 华东电网2006年底统调装机容量(万千瓦) 全网 13890.44 江苏 5273.00 浙江3730.86 福建 1919.40 安徽 1491.74 上海1475.43 江苏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5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最高用电负荷4206万千瓦,增长17.4%。据了解,江苏省电力公司2006年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较好,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主营业务净收入1142亿元,全年可上缴国地税各项税金58亿元,比2005年净增8亿多元。 华中电网(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 截止2006年底,华中电网统调总装机容量为10087.91万千瓦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现状及前景分析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目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用电量以及农业生产用 电量急剧增加,此外,对于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量也逐渐增加,这些现象表明,现 代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量远胜于从前。用电需求量的增加致使电力系统配电任务 加大,同时也给相关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自动化控制下的电力系统电网具有较 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且经济效益好,所以电力系统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自动化技 术的应用研究,不断进行改善与创新,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优良的条件。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现状;前景 1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原则 1.1适应性 首先,需要和城乡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虽然我国现今的经济状况得 到明显好转,但就实际来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农村经济发 展程度不高。设置自动化的配电网,应该和我国实际的国情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 进行结合,从而对配电网自动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提高供电可 靠性以及满足客户需求入手,将有效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需要 和配电网的发展情况相适应。最后,需要和定时限保护相适应。将定时限保护装 置与电流、时间阶梯保持重合,促使上下级保护装置更加协调全面。 1.2利用电流控制式的原则 在配电网中,重合断路器执行最多的操作就是合分操作,当出现瞬时性故障 的时候,就会出现自动重合,进而造成配电网的开关操作过于频繁,导致设备可 靠性发生降低,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自动开关上有设置合闸,合闸的作用是 延时时间。当故障发生时,配电网中的线路并联组数较多,这时要想合闸完成就 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合闸完成的时间要比故障判断的时间长得多,因而影响供 电连续性。另外,自动开关中一般不会设置计数,只可对一次合闸进行利用,之 后再进行判别动作。相比较来说,电流控制式中涉及的使用设备则不存在这些问题,且在进行电压控制的时候,所使用到的方式更为便捷。 2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2.1节点全网漫游技术 一般情况下,全网中的任何节点都存在与其他节点通信的可能性。在配电网 自动化系统中,各个节点都与所在馈线中的一个管理节点相对应,并进行通信工作。在通信过程中,会出现节点丢失的情况,这个时候节点和相应的管理节点之 间的通信是不能正常进行的,这时网络会对节点进行自动检索。相应的,该节点 的搜索该由管理节点来执行,系统变为中继。但是,如若改为中继后管理节点仍 无法检测到这个节点,那么系统会进行漫游申请,将情况汇报并反映给馈线子网,由其联络节点来执行。通信管理节点(侧变电站的)收到系统的漫游申请后,重 新注册漫游的新节点。最后,相关变电站接收配调中心发送的注册信息,实现节 点的全网漫游。 2.2自动设置中继技术 在设计软件时,除了能实现一般结点的功能之外,为了实现网络中节点间信 息的有效接收和转发功能,还要在NDLC中继节点设置相应的功能模块。设计中,为了使网络中的信号传输过程存在真实性,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这样不仅可 以降低信息的传输频率,还可以使信息变小,从而大大降低通信网络上的压力。 自动设置中继技术的使用,可实现整个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从而解决通信距离

我国电力系统发展概况及自我体会与看法

我国电力系统发展概况及自我体会与看法

————————————————————————————————作者:————————————————————————————————日期: 2

我国电力系统发展概况及自我体会与看法中国的电力工业从1882年第一座电厂建成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经历了67年,装机总容量才达到185万千瓦。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到1980年全国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6500万千瓦。1981年到1999年的19年期间,新增装机容量就超过 2.23亿千瓦。“六五”期间电力年消费平均增长 6.52%,“七五”期间为8.65%,“八五”期间为9.99%,呈急剧上升趋势。 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装机容量以每年超过1500千瓦的势头增长,约占全世界新增装机容量的25%,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市场。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国家,这种发展成果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地位。2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型电力设备制造公司都竞相进人中国,促进了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我国电力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这样的发展势头,基本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扭转了长期严重缺电的局面,为我国经济高速度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提高了人民生活用电的水平,城乡生活用电从1980年的79亿千瓦·小时(占总用电量的3.1%),提高到1998年的1387亿千瓦·小时(占总用电量的12.2%),特别是农村通电率从“六五”末的65.30%,提高到1998年的6.87%。 从具体的发电机组来看,真正的发展是从1952年09月,第一台2.5万千瓦汽轮机发电机组在辽宁阜新电厂建成投产开始。此后, 1959年11月:第一台10万千瓦高温高压汽轮机发电机组在北京热电厂建成投产。1969年04月:第一台容量超过2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在甘肃刘家峡水电站建成投产。 1972年12月:国产第一台2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在辽宁朝阳电厂建成投产。 1974年11月:国产第一台30万千瓦临界汽轮发电机组在江苏望亭电厂建成投产。 1985年12月:第一台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在内蒙古元宝山发电厂建成投产。 1993年03月: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在浙江建成投产。 2006年11月:第一台100万千瓦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在浙江玉环电厂建成投产。 从电网建设来看,1972年06月:第一条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刘家峡-天水-关中)建成投入运行。 1981年12月: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平顶山-武汉)在华中电网建成投入运行。 2005年09月:第一条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官亭-兰州东)在西北电网建成投入运行。为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6年08月:我国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07年12月:我国第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开工。 从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来看,1987年12月: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1亿千瓦。1995年03月: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2亿千瓦。2000年04月: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3亿千瓦。2006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达到1.02亿千瓦;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至年底达6.22亿千瓦。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7.1亿千瓦,全国发电量达32559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电网的主要发展情况

我国电网的主要发展情况 ——王文亮电实践1401 1.综述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已成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电网作为电力传输的基本途径,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中国的电网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电网迅速发展供电可靠性和效率不断提升,电网技术也逐渐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目前,中国的电网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且拥有世界最高的交、直流输送电压等级,以及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中国电网成就(至2016年) 1.在直流领域: 在直流方面,国第一个工程是±100 kV 工程,之后建设了±500 kV 上工程,2010—2011年间又相继建成了±400 kV、±660 kV、±800 kV的直流输电工程。预计2018 年还将建成±1 100 kV 的准东-华东直流输电工程。从等级上看,中国的直流输电电压等级不仅是世界上最高的,而且种类也是最齐全的。 2.在电网规模和电力流领域 截止2014 年底,中国220kV 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57. 2 万km( 相比美国2012 年约有200 kV 以上线路30 万km,中国接近美国2 倍) ,变电容量达到30.27 亿kVA。中国电网规模已稳居世

界第一位;截至2014 年底,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13.6 亿kW,西电东送电力流规模约1. 3 亿kW,其中火电电力流6 483 万kW,水电电力流6 264 万kW。 3.中国在电网科技方面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方面,中国已全面掌握了各电压等级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技 术,攻克了±8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关键技术,创新了特高压直流设备材料制造技术。从工程上看,目前已建成云广、向上、锦、哈、溪浙、糯扎渡-等6 项特高压直流工程,输送容量500 万~800 万kW,线路长度从1 373 ~2 192km; 在建的工程还有灵绍、酒湖、锡泰、晋北-等,输送容量最高提升至1 000 万kW。 在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方面,中国已形成了特高压系统电压控制技术,全面掌握了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特高压交流外绝缘特性,攻克了特高压电磁环境控制技术难题,并且创新研制出全套特高压交流输电设备,自主形成了特高压交流工程设计、施工、试验和运行维护的全套技术。目前建成的特高压交流工程有3 项,分别是晋南荆、皖电东送和浙北—工程。在建的还有——、锡盟—、蒙西—天津南、榆横—潍坊等工程。目前共计已建成投运“三交六直”9 项特高压工程( 国网“三交四直”、南网“两直”) 。 柔性输电技术包括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方面,中国已经掌握了SVC、SVG、可控串补、可控高抗等灵活交流输电关键技术及设备制造能力; 在柔性直流输电方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

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内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WORD格式可编辑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贺家李 【摘要】回顾了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过程,概述了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成就,提出了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 【关键词】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1 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1],建

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 kV线路上[2],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

山西省吕梁市电力系统现状

柳林县电力公司前身为柳林县电业局,始建于1976年,1998年归属山西省地方电力公司,现有正式职工157人,大集体27人,农电工17人,乡镇电管员10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5名,中级职称人员15名,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03人。机构设置五部一中心,十个供电所。即:综合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监察部、财务部、后勤物业管理中心。固定资产3247.82万元,拥有110KV变电站一座,35KV公用变电站五座,主变六台,总容量25300KVA,35KV输电线路10条105.74KM,10KV配电线路26条846.67KM,10KV配电变压器933台,总容量58260KVA。 公司现有职工154人,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35名,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03名。 1997年全县574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供售电量连年递增,由1997年的7000多万KWH,增加到2005年的2.38亿KWH,递增幅度达51%,综合线损率连续五年保持在6%左右,安全运行天数达8089天,创全国县局供电企业先进水平。 2001年后半年实施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来,完成农网建设与改造总投资达5975万元,其中第一期投资4681万元,第二期第一批投资1294万元。截止目前,已完成改造10KV 线路282.17KM,完成农村低压用电户45000户,城区居民用电户7100户,验收农网改造行政村232个,10KV线路全部验收完毕,农网改造工程预计今年十月底全部完成。2002年8月被国家计委、国家电力公司授予农网建设与改造先进单位。 1987年以来,公司先后晋升为吕梁行署甲级企业,省级先进企业,1989年跻身于全国首批农电国家二级企业行列,1991年又被原国家能源部命名为国家二级节能企业,1993年电力“三为服务”达到原国家电力部标准,1994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8年至2001年连续四年被山西省地方电力公司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同时被山西省总工会授予“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单位”,被山西省消费者协会授予“诚信单位”

舰船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 舰船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逐步展开,舰船的大型化,全电力推进发展的同时,舰船电力系统的地位也从辅助系统变成主动力系统。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新,可靠性,智能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一些新技术新思路随之出现。本文详细论述了智能电网在舰船电力系统中应用发展,云计算的舰船电力资源调度系统等领先技术。 关键字:智能电网云计算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智能化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优越性引起了各行业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技术被不断的运用到舰船系统的各个方面,尤其在舰船电力系统的在作用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计算机技术对提高舰船电力系统优越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智能电网在舰船电力系统中应用发展 1.1舰船电力系统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概念涵盖了电网的发,输、变、配、用电等各个环节,智能电网正在给全球电力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是2l 世纪重大科技创新和变革趋势,国外研究学者纷纷开始关注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以实现传统电网的升级换代及电网运行控制新思路的改革。随着舰船电力系统规模日益扩大和综合电力系统概念的提出,电力系统配置、网络结构、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较传统舰船电力系统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供电质量、可靠性和生命力提出了更高的指标。从舰船总体角度来说,舰船智能电网是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舰船综合电力系统还包括舰船动力推进、高能武器发射等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在大中型舰艇上将获得绝对的优势地位,带来舰船性能的全面提高。全电力化舰船采用综合电力系统结构形式,更加可靠、高效和灵活,并有较强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可见,舰船电网智能化是实现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需要和发展趋势。 1.2舰船智能电网特征 舰船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测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抵御各种事故损害,提高舰船电力系统在发电侧、输变配电侧、用电侧的能源转换和传输效率,确保电网运行更安全、更可靠、更灵活、更经济,电网与负载之间能进行实施的交互信息。基于舰船电力系统的独有的特点、发展需求和目标,舰船智能电网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愈性。自愈是电网智能化的重要标志。实时掌握电网运行状态,预测电网运行趋势,故障发生时,在没有人工干预下,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断电事故的发生。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邢媛媛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邢媛媛 摘要:电力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社 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确保供电顺利进行,提高电力系统的质量是必要的。一般而言,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输电、 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部分组成,随着电力技术创新发展,电力系统综合性能、 电压等级、供电等级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电力系统逐渐连成网络,结构日趋复杂、规模不断扩大、供电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导言: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出现并得到推广,它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及可靠运行,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电力系统的应用应摆正相应态度,随着近些年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国民对电能需求也正逐步加大。为了能够确保电力系统供应能力更为安全高效,必须对电力系统的运营模式和工作状态进行加以革新。通常而言电力系统包 含发、输、变、配、用五个步骤。五者间存在相当紧密的联系,缺一不可。由于 电力系统如今愈发区域网络化结构化,因此为了确保电力稳定与安全,利用电力 自动化操作,提高电力应用效率便显得尤为重要。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控制要求 在自动化技术逐渐推广和应用的前提下,为促进自动化技术得到有效利用, 使其在电力系统之中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自动化控制,提高操作人员素质,把握 每个操作控制要点是必要的。一般而言,自动化控制的要求表现在以下方面:准 确并迅速收集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做好电力系统元器件的检测工作,对存在的 缺陷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监控,及时掌握系统运行状况,了解 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安全和经济节能方面的要求。并注重对系统操作人员和调控 人员的管理培训,让他们把握每个技术要点,严格按要求进行设备操作和元器件 调控。重视电力系统不同层次、局部系统以及各种元器件的综合协调,优化整合 各种资源,为整个电力系统寻找最优质的供电方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并且还有利于节约电能,降低供电成本。总之,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电 力系统的自动化调节和控制,不仅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 和管理成本,还能促进电力设施更为有效的发挥作用,延长电力设备使用寿命。 并改进电力设备的运行性能,实现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减少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 的可能,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整个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和信 息技术的普及,电力系统已经改变以前单一的控制和管理方式,而是在自动化技 术的支持下,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技术措施进行优化整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对电 力系统的管理与控制水平,还能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进程,对整个电力 系统运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1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主要设备包括: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服务器、工作站、打印设备、大屏幕显示器、电网调控中心、电厂、变电站终端 设备等。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网调度领域,能够实时监控并采集电力生产中的 数据,监测电力生产中的安全状态,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通常来说,县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设备规模比较小,工作站和服务器通常采用普通的 商用PC机。地市级调度中心比县级的大,通常实时、自动监控区域内的各级变

国内外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

集成电路技术已经进入纳米时代,世界上多条90nm/12英寸的生产线已进入规模化生产; 65nm的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型,采用65nm技术的产品已经出产。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中,EDA工具已成为必备基础手段,一系列设计方法学的研究成果在其中得以体现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发挥作用,IP核复用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相关产业即将成熟,系统级芯片(SOC)的设计思想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处于逐渐丰富和完善之中:芯片制造技术得益于光刻技术、SOI(Silicon on Insulator)技术、铜互连等技术的突破,目前已经达到90nm的水平并且正向65nm工艺节点前进I封装技术中,封装形式的主流已经转变,新型封装技术的应用正在增多,以Sp(System in Package)封装为代表的下一代封装形式已经出现,封装与组装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测试技术从相关领域中的分离已经成为定局,测试系统向高速、多管脚、多器件并行同测、SOC测试的方向发展明确。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随着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的人工设计已逐步被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所取代,目前已进入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SOC设计阶段。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中最重要的设计方法、EDA工具及IP核三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半定制正向设计成为世界集成电路设计的主流技术,而全定制一般应用在CPU(Central Process Unit)等设计要求较高的产品中,逆向设计多应用于特定的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当今世界领先的EDA工具基本掌握在世界专业EDA公司手中,如益华计算机(Cadence)、新思科技(Synopsys)、明导科技(Mentor Graphics)和近年发展迅猛的迈格玛(Magma),它们的世界市场占有率高达60%以上,世界上IP专营公司日见增多,目前自主开发和经营IP核的公司有英国的ARM和美国的DeSOC等,世界IP核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在我国,近年来集成电路设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大唐微电子、杭州士兰、珠海炬力、华大等专业设计公司已经崭露头角,年销售额已经达到几亿元人民币。其设计能力达到 0.25-0.18μm,高端设计达到0.13μm。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已从逆向设计过渡到正向设计, 全定制的设计方法也在某些电路设计中得到体现。但值得指出的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基本上都是依赖国际先进的设计工具。 在EDA工具方面,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足我国大陆唯一研发EDA工具的科研机构。 该设计中心已经成功开发出全套EDA工具软件包——熊猫九天系列(Zeni系列)。虽然我国在EDA工具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产品仍未达到普及的水平,还不能与世界顶尖厂家在高层次、高水平上竞争。 在IP核方面,我国IP核技术的发展相对落后,研发总量不大,未能形成规模市场,而且还存在着接口标准不统一、复用机制不健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加之国际大型IP公司纷纷以各种合作的方式向国内企业以低价甚至免费方式授权使用其IP核产品,对我国IP核产品的市场化形成非常大的阻力。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