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采访学(全)

新闻采访学(全)

新闻采访学(全)
新闻采访学(全)

1、新闻学领域包括四大部分: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事业史、新闻事业管理。

2、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1新闻采访学是以新闻采访为研究对象的科学○2新闻采访学是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像的科学○3新闻采访学是研究记者采访规律的科学

3、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于1923年出版,标志着新闻采访这门学科已开始形成,邵著特别重视以下问题:○1记者地位○2记者资格○3记者访问○4新闻价值○5社会新闻

4、1938年出版的王文彬著的《采访讲话》是我国第一部专业采访报道著作

5、学习新闻采访学的目的:把学到的关于新闻采访的系统知识用以指导我们的新闻采访实践,搞好新闻报道,做好记者工作。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

6、学习新闻采访学的方法:○1要重视全面的系统的学习○2要重视新闻采访实践○3要重视总结自己的采访工作经验○4要重视研究新闻采访实践中的新问题,关注新闻采访工作的新发展○5要重视比较对照的学习方法

7、我国新闻采访学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有哪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答:一、五四时期○1学术研究空气空前活跃,1918年在校长蔡元培的倡导支持下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研究会○2徐宝璜《新闻学》和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当时在新闻实务方面的研究,新闻采访的研究已走在前面,他们许多观点渊源于西方但他们力求结合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来阐述新闻学的一些问题,并注意注入自己的新闻工作经验二、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出版王文彬著的《采访讲话》是我国第一部专业采访报道著作,抗日战争时期论述新闻工作的文字有一个鲜明特点,服从抗战需要,为抗战服务。毛泽东同志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一系列论述,陆定一同志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党的报刊发表的有关新闻工作问题的社论,不仅是指导党的新闻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而且对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研究新闻现象,研究新闻媒体,研究新闻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新闻的理论和实务,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新闻学,是新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8、展望21世纪我国新闻采访学将怎样发展?答: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一样,肯定要继续向前发展,而发展的大趋势将是广、专、深、高,即研究的领域将更加宽广;研究的问题将更加专门化,更具深度,著作水平也将更高,但这种局面不会自动到来,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尤其需要我们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威力,不断开拓创新

记者篇

1、记者的主要职责是采集、处理、传播新闻信息,是为当前社会的需要服务。

2、为什么要联系报纸的产生和历史条件来考察记者的起源?答:记者是因为新闻传播的需要、伴随着报纸的产生而出现的,欲弄清记者的起源,要同报纸的产生联系起来考察,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3、最早记载邸报的是唐代孙可之《读开元杂报》,“进奏院状”便成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份报纸了

4、1815年8月5日创刊于马来亚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始

5、记者这种称谓,是从国外引进的,最早见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第七八两期刊出的《时事十大新闻汇记》一文。《申报》1905年首次用“记者”

6、记者称谓的演变,经历了那么漫长时间,最后才以“记者”作为规范的称谓和国际上一致起来,反映了人们对记者职业特征认识上的变化,用今天的话来说,这种变化,也是一种国际接轨吧,不仅如此,这种变化,还说明在那个年代办报是一个新事物,我们的前人是怎样在摸索中前进,同时,透过这种变化我们又看到时代的进步,新闻事业的进步

7、《德法年鉴》是一个标志,恩格斯称其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刊物”,而且马克思在创办《德法年鉴》时,他的世界观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8、我们向马克思和恩格恩学些什么?○1他们首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以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已任。○2他们热爱真理,几十年如一日为真理而战斗○3他们热受人民,是人民的忠实代言人。○4他们尊重事实,重视调查研究○5他们学识渊博,并有专攻○6他们写得既多又快○7他们掌握多种外国语言

9、这支新闻大军有哪些基本特点?○1一支有觉悟的能战斗的队伍○2一支受到革命的进步的影响的队伍○3一支在党的领导关怀下成长壮大的队伍

10、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队伍大发展取决于哪些因素?如何正确评价西方资产阶级记者的作用?答:取决于○1专业分工○2日报的发展○3通讯社的建立○4电子媒介的崛起○5女性的比例日益增多。西方职业记者在传播新闻信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记者不能摆脱这种格局,记者报道也有种种限制。

11、正确认识西方关于记者是“无冕之王”的意义?答: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记者不能摆脱这种格局,老板认为你工作得好,服务得好,可以给你增薪提职;老板对你的工作不满意,可以炒你“鱿鱼”。记者报道也有种种限制。正确认识这些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记者职业的性质

12、记者职业就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有专业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特约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等类型

13、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设置专业记者: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有专人负责,从而能及时地、多方面地传播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门问题,以适应各行各业对报道的需要,并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要求;二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14、专业记者的特点:专。即要非常熟悉他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专业记者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专门的记者,一种是编采合一的记者,后一种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15、机动记者不像专业记者那样只报道某专业领域的事情,也不像地方记者那样常驻一个地方,他们有点类似特派记者,甚至有时外出采访就是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出现,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调遣与指挥。他们的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称得上是“满天飞”。特点:机动灵活,随时出击。除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报道任务和调查任务之外,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往往落在他们肩上。机动记者要胜任自己的工作,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都应有较高的要求,政治水平要

高,新闻敏感性要强,知识面要广,工作经验要丰富,写作要快,身体要好。16、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历史经验证明,委派特派记者要充分注意到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从特派记者肩负的使命来看,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力都应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7、特约记者和特派记者的区别:特派记者的编制属于编辑部,是社、台的工作人员;特约记者则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以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18、聘特约记者的目的:一、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二、弥补记者力量的不足;三、发现人才,为报道增色。

19、建国后,从人民日报社聘请的特约记者主要是三部分人:一是地方党委或业务部门做实际工作的同志;二是省市报纸的负责人;三是作家

20、地方记者两条线索:一从近代报刊发展“防事”、“访员”开始;二先发展地方通讯员,再派记者常驻某一地方。

21、记者站是新闻单位的派出机构。目的:为了加强新闻单位同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联系,及时反映当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报道当地的重大细嫩,开展当地的通讯工作。

22、记者站记者编制类型:○1记者编制属报社。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一级大报和某些省委机关报,其记者站的记者,编制属报社。记者站一般配备一至三名记者。○2记者编制归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各部、委、局新创办的报纸,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的记者站一般由当地有关部门挑选配备,编制属当地有关部门。○3双轨制。一部分记者站,仍按原来的体制,由报社派出记者到记者站工作,定期轮换,编制属报社;一部分记者站则采取新的做法,由当地党委指定当地一、二同志为报社驻站记者,编制属当地,组织关系、户口、供给等均当地管辖,报社只在业务上管理和指导,叫做合办记者站。这两种做法同时在一家省报实行,称作“双轨制”。

23、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三个阶段:清末,在国外延聘记者访事、访员;民国初期,从国内派驻外记者;新中国时期,驻外记者大发展

24、有的记者不仅通过自己的报道,让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而且通过自己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帮助我国政府发展了外交关系。

25、当好驻外记者的要求:当好驻外记者不是一件容易事,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政治和业务素质,驻外记者由于身处异国他乡,又生活在一个并不风平浪静的国际环境中,随时都有可能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比起国内记者来,多了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要十分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要有丰富的国际知识,要有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面前应付自如的能力,要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等等。

26、专业记者怎样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怎么培养专业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答:专业记者的特点,就是专。即要非常熟悉他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因此调动频繁,不利于培养专业记者。作为专业记者本人,则须注意既要熟悉专门业务,又不要陷在专门业务里,而忘记研究全国的政治动向和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

27、改革开放以来地方记者站工作有哪些新发展?答:改革开放以来,增加了两种新形式一是一些外埠新闻单位,打破惯例,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北京设立记者站,就地方对首都而言可以说是自下而上建站;二是横向建记者站跨省区横向建站也

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站工作的一个突破

28、记者共同的职责,一是采写新闻报道,二是反映情况,三是做群众工作。这三项职责,不是记者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是由我国新闻媒体的性质和任务,以及记者在编辑部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对记者的要求

29、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原因:记者只有源源不断地供给编辑部新闻,才能保证通讯社正常发稿,报纸正常出版,广播、电视正常播出。这是新闻媒体运转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记者要以较多时间、较多精力,放在新闻报道上,完成一定的数量,保证一定的质量。

30、记者的三项职责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抓住采写新闻报道这一主要矛盾,就能把反映情况和做群众工作这两项任务带动起来。比如,记者去某地采访新闻,在采访中发现某一重要情况,又不宜公开报道,便可写成内参稿,向上反映;又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同群众接触,就可以利用这个条件开展组稿等群众工作。记者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辨证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便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反之,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顾此失彼,其结果必然影响到全面发挥记者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方面,要强调记者把采写新闻报道看作是记者的首要职责;另一方面,又要求记者正确处理好三项职责之间的关系。

31、记者在履行采写新闻报道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采写新闻报道责任重大,记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新闻报道具有传递信息、宣传政策、宏扬先进、传播知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等功能。经验证明,新闻报道搞好了,会起到利党利国利民利社会的作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搞不好,出了偏差和错误,小则殆误工作,造成局部损失,大则祸国殃民,后患无穷。二、记者要发挥作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三、要正确处理好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关系

32、记者如何在新闻报道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1、要重视采写新闻。这里说的新闻是指纯新闻,即消息。在各种新闻体裁中,消息是最基本的体裁。从记者这一方面来说,多写消息,可以增强新闻敏感,培养记者捕捉新闻的能力,训练作者写得快、写得短等2、要非常敏锐,不漏报重大新闻。漏报重大新闻,不是小事,至少是严重失职。3、要会打大仗、硬仗。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困难的报道任务,记者要勇于承担,主动出击。4、要在新闻报道上不断地开拓创新。

5、要在思想作风、职业道德、采访写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报道组和通讯员作出榜样。

33、从记者方面来说怎么处理好与编辑部的关系?1、服从编辑部的调遣2从实际出发3发挥主观能动性4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5要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重要问题要及时请示,以争取编辑部领导的支持6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34、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内参的起的作用不亚于公开的新闻报道,并且是公开的新闻报道不可代替的。党中央领导同志看了内参后,对反映的许多重要情况亲自批示,对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实际工作,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5、要做好反映情况工作,要注意哪些问题?1要及时反映情况。情况贵在及时2、要如实反映情况。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如果反映的情况不实,党的领导机关据此作出决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记者一定要慎用手中反映情况的权利,对反映的情况,要反复核实,并说明资料来源,以做到对事实负责3、要贯彻全

面反映情况的方针。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作全面的反映和分析,力戒片面性。好处是:可以帮助党政领导机关全面地了解下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4对工作中一些带实验性的做法,因为尚不成熟,记者可先写成内参,供领导机关参考5、记者经过调查研究,对某些问题形成一些新的看法,为慎重起见,也可以先作为内参稿,送领导机关参阅。6、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反映对象的变化。

7、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记者反映情况。

36、新闻单位领导需要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第一个问题是新闻单位领导对记者反映情况要敢于支持保护;第二个问题是记者反映情况出了差错怎么办?《新华社内参工作会议纪要》有这么一条:“鼓励记者如实向中央反映情况。如确因记者思想、政策水平不高,或深入调查研究不够而发生差错,只要不是有意假造,就不要追究记者个人的政治责任,不作党纪、政纪、军纪处分,而应按岗位责任制处理,有关人员要作认真的自我批评,组织上对有关人员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使其吸取经验教训

37、记者做群众工作,一般只限于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者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的工作。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既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又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办。实行专业新闻工作者同业余新闻工作者相结合的路线。

38、如何作好群众工作?1做群众工作要有长计划、短安排2要协助当地党委开展通讯工作3要经常联系一批骨干通讯员4把编辑部每个时期的宣传意图、报道要点,告诉给自己经常联系的骨干通讯员,以便他们及时掌握,进行报道5、组稿6、和通讯员合作写稿7、征求通讯员和广大读者对宣传报道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反映给编辑部,以利宣传报道工作的改进8、给通讯员讲课9、关于读者来信、来访问题10为搞好报纸发行,开展群众工作。

39、记者最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道德修养。

40、为什么记者要具备政治修养:新闻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这种性质,决定了记者应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实践证明,一个记者的政治素质差,修养不够,就很难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很难胜任自己的采访报道工作,更不要说成为出色的记者了。从政治和业务的关系来看,记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饱满的政治热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新闻业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41、记者应着重从哪些方面来提高政治素质,加强政治修养?1、政治立场。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也即党和人民的立场2、政治方向。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二是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还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3、政治观点。即在新闻宣传中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所谓正确的政治观点,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要体现在各种具体的问题上。在处理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军事等各种关系时,既要反对脱离政治的倾向,又要防止空喊政治口号、用政治代替一切的倾向4、政治纪律。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增强纪律性,自觉地按照党的新闻宣传规律办事5、政治鉴别力。即在新闻宣传中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分清是非,辨别虚伪。在错综复杂的斗争面前,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6、政治敏

感性。即在新闻宣传中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善于辨别政治风向7、政治远见。即在新闻宣传中要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

42、记者的理论修养:是指记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马克思主义水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结晶,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个人来说,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43、记者要提高理论修养的原因:1、历史的经验教训,因为理论水平不高,不仅会导致报道的思想水平不高,而且会导致在理论上犯错误,分不清真假马克思主义,在报道中出现混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情况,这方面有十年动乱的教训;2、宣传中常常出现片面性的问题,和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方法片面有关;3、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等,都需要在理论上给以说明;4、读者的思想水平越来越高,识别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对报道中有一丁点儿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很快就能识别出来。

44、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主要看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既要博,又要专

45、记者要博的知识结构分为五个层次: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2文学知识(这是基础知识)、历史地理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心理学知识。3、自然科学知识4、新闻业务知识5、外语知识。

46、记者的专业修养包括的内容主要是:一要学好新闻学(这是对记者的起码要求);二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是业务上的多面手。独立作战能力包括采访能力和写作能力。采访能力主要包括社会活动能力,发现新闻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判断事物的能力等。

47、新闻写作能力的要求:要讲究语法、逻辑、修辞;要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要重视语言。

48、为什么强调记者的职业道德?一是考虑到宣传道德是新闻媒体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宣传者的新闻媒体工作人员,首先要讲道德,提高道德素质,加强道德修养;二是目前我国记者队伍的职业道德状况,从总体看虽然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新闻界和社会关注

49、1991年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内容: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5、保持请正廉洁的作风;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50、记者怎样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落到实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3、在采访和日常生活中,心中要装着群众

51“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种反映。“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1广告式新闻○2拉广告,用新闻作交换○3“三包”○4“红包”○5“重奖记者”○6出卖版面等。其危害:一是破坏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标准,党性原则。二是破坏了党的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良好形象。三是腐蚀和新闻队伍。四是被坏人利用

52怎样杜绝“有偿新闻”,保持请正廉洁的作风?1要提高自律意识;另一方面2要加强社会监督,记者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并建立和完善这方面的制度。3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待遇也可考虑。

53、泄密有两种:一是过失泄密(大多是由于记者缺乏保农牧民观念,又分不清

什么是该保守的秘密造成的),二是故意泄密。防止泄密的办法:学习保密规定,增强保密意识,对拿不准的问题,多想有关部门请示,不要擅作主张。

54如何增强保密观念?首先,由于记者能较多地接触党和国家的秘密,就容易成为国外情报机关收买的对象。记者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情况,提高警惕,增强保密观念,遵守保密纪律。其次,不能放松世界观改造,要在思想上筑起防腐防变的长城。

55道德与法律边缘问题的表现有○1诽谤:故意捏造事实并加以散步,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他人,既是不道德的行为,又为法律所不容。○2揭人隐私。也是不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3抄袭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采访意识与原理篇

1、新闻采访是什么性质的工作(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采访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记者的工作,必须从调查研究开始,有结束于调查研究,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首先是调查,占有大量材料;其次是研究,认真消化材料。光调查不研究,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阶段;只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认识才能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并且拿这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再深入调查。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能解决本质问题。我们的新闻报道不应该是感性认识的产物,而应该是理性认识的结果。所以要一面调查,一面研究,调查中有研究,研究中有调查,如此反复循环,一次比一次深入,直到弄清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为止。这一切表明,新闻采访工作就是调查研究工作。

2、新闻采访与其他调查研究的共同点○1从指导思想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2从目的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3、记者调查研究的特点:○1新闻性○2政策性○3全局性○4广泛性○5时效性○6连续性○7公开性

4、采访决定写作,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用这个观点来看新闻报道,则是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完成一篇报道,必须经过两个阶段:采访阶段和写作阶段。采访在先,写作在后,采访为写作搜集事实,着重解决新闻如何从群众与实际中来的问题;写作则是把采访搜集来的事实加以表现,着重解决新闻如何到群众与实际中去的问题。可见,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离开了采访,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对写作起决定性作用。采访决定写作,还表在采访的广度和深度,决定写作的广度和深度,采访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败

5、处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既要深入采访,又要精心写作,二者都不能偏废。但是采访同写作相比,采访毕竟是第一位的工作。离开了深入采访,记者纵有生花妙笔,也无用武之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记者要重视采访,把功夫首先用在采访上

6、为什么著名记者都那么重视采访?这是因为他们从自己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采访对写作的决定作用,认识到作为新闻工作第一道工序的采

访对办好一张报纸的重要意义,所以他们在采访上肯下功夫

7、新闻采访报道意识是指现代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意识即: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竞争意识

8、新闻和信息的联系与区别:新闻担负着传播信息的任务。新闻要传播信息,但又不等于信息。信息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它包括了被称作新闻的消息,却又不能和新闻划等号。而新闻又不是传播所有的信息,它只传播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9、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的具体运作:○1广辟新闻信息源○2增大新闻信息量○3传播正确的信息。○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5让信息增值○6快速传递信息○7重视信息反馈○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10、受众意识:对不同类型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广播记者心目中有听众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

11、为受众服务得更好的几个基本点:○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涉及到报纸读者对象的定位。个性越鲜明,越有特色,越受到读者欢迎○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读者关心的事多讲,不关系的事不讲或少讲;读者感兴趣的事多讲,不感兴趣的事多讲,不感兴趣的事不讲或少讲;读者不熟悉的事物多讲,熟悉的事物不讲或少讲;读者应该知道但尚未意识到的事多讲,不应该知道的事不讲。○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一是传播的内容,包括信息、政策、经验、事件,等等,应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党和政府各方面工作,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二是传播的事实,要真实、准确;三是传播的观点,要正确○4报道要引导读者○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6研究受众

12、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性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

13、批评报道的艺术,主要表现为:选择发表时机的艺术,即选择最佳时机发表的艺术;掌握“度”的艺术,即掌握分寸,不说过头话,使批评恰如其分,令人信服,无懈可击;运用报道方法的艺术。

14、报道方法的艺术:○1抓典型报道。○2抓跟踪报道。○3抓对比报道。

15、未来意识,是一直能够现代科学意识,是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认识未来,对未来作出选择和控制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重要特征,表现为超前,或者预见。

16预测性新闻的种类:1就预测的客体对象而言,有形势发展预测新闻,经济发展预测新闻等2就预测的范围大小而言,有宏观预测新闻和微观预测新闻3就预测的时间长短而言,有短期预测新闻、中期预测新闻和长期预测新闻4就预测的主体而言,有关于权威部门的预测报道,有关于专家的预测报道还有关于记者自己的预测报道

17、预测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1重根据。在新闻中,要交代预测的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根据○2重比较。比较法是预测性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事物将怎样发展,摆出几种可行的方案,分析其优劣利弊,反复加以比较,选出最佳方案○3重辨证。预测性新闻写作忌用肯定语气,因为所写的都是尚未发生的事情。

18、独家新闻:指独家发布的新闻,人无我有的新闻;或者说,大家都应该采访得到的新闻,而别人没有察觉,没有采访到,惟独你察觉到了,又采访到了。这

种新闻不是一般的新闻,而是比较重要的新闻,富有特色的新闻,引人注目的新闻。抓独家新闻,要求记者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较强的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采访中锲而不舍的精神。

19、竞争要注意的问题:○1要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一是弄虚作假,捏造所谓“独家新闻“,制造轰动效应。二是重金收买重要新闻,垄断采访权,以达到独家发布的目的。○2形成合力。

20、为什么记者在采访工作中要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这是由我们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工作需要决定的。○1从我们新闻事业的性质来看,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2从工作需要来看,记者在采访中也有必要依靠各级党委或政府○3党和政府的领导掌握全局,最熟悉本地本部门的情况,同本地区本部门的群众有密切的联系。记者要了解全局情况,也必须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

21、争取地方党委或政府领导的途径○1争取党委同意,列席党委或政府的有关会议。目的是了解党政领导意图,掌握全局情况,发现新闻线索,搞好报道○2经党委同意,阅读有关文件、电报,听传达报告○3报道计划送当地党委或政府征求意见○4跟党政负责同志去基层搞调查研究。跟的好处是:a可以即使掌握情况,发现典型;b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党政领导同志对工作的意见,以及指导思想形成的过程。这比在机关里听他们谈情况,谈意见,往往生动得多,深刻得多c可以具体地观察到党政领导同志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的态度,以及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5重要报道和内参稿,送党委或政府领导审阅。一是为了核对事实,使事实准确无误;二是为了掌握恰当分寸三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当地的实际,提高报道和内参稿的质量○6力所能及地承担当地党委或政府交给的任务○7地方记者还要起新闻单位与地方党政之间的桥梁作用○8接受报社委托,争取地方党委或政府支持,筹备记者会。

22、地方记者要正确处理同地方党委关系中容易出现的矛盾1、多写与少写的矛盾。一般地说,地方党委或政府对地方记者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当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主要经验报道出去。有的记者站发稿量太少,地方党委或政府难免有意见2、登与不登的矛盾。有时候,地方党委或政府从本地工作粗法,希望上级新闻单位的常驻记者发某一方面的报道,但从全局来看,这样的报道难于登出来。记者要向当地党政领导解释清楚。3、好与不好的矛盾。有时候,记者送地方党委或政府审的稿件,审稿的同志认为写得好,为了鼓励记者,甚至在稿上写“感谢XX记者”,编辑部认为写得不怎么好,甚至有不用的危险,解决这个问题,只需编辑部把稿子退给记者,提出意见,让记者修改就行。4、批评方面的矛盾。记者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但对实际工作中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对违法乱纪行为,对不正之风等,也要敢于揭露和批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扶正祛邪,都是党和人民的需要。

23、对于批评中的具体问题,要分别不同情况妥善处理:○1批评地方党委或政府,或批评其中某一领导成员,稿件一定要送地方党委或政府审阅,听取他们的意见。○2有些批评稿批评的对象是当地党委或政府下属单位,为慎重起见,最好也送当地党委或政府过目,以保证批评准确无误,同时也便于当地党委或政府掌握下情。○3有些记者写批评一般单位的稿件,顾虑较少,但涉及到批评地方党委或政府或其中某一领导成员的错误时,就顾虑较多,应当相信当地党委是会按照党的原则办事的,是会遵守《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是能正确对待舆论监督的。24深入实际:是指深入客观实际。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工作重点不同,深入客

观实际也应有所侧重。今天的重点,是要深入改革开放和社会汉族仪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围绕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进行的工作实际。深入群众,是指深入人民群众,特别是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体——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份子。

25、深入到实际中去就必须摒弃下面这些态度:○1把深入看作是一种短期行为○2深入是有条件的○3下去不是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而是有种种个人打算。

26怎么能成为有出息的记者?立志做有出息的记者,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要求自己。深入贵在自觉,不只在口头上,更重要的在行动上,真正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实际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取决于记者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不怕困难不怕艰苦不怕挫折

27为何强调记者要深入新闻正在发生的现场?一是记者可以目睹新闻发生的全过程,作出更真实、更生动、更有头有尾的报道。读者更乐于接受这种目击式的报道。二是电视发展到今天,可以在现场直播,有图象,有声音,报道与新闻的发生发展同步,把观众带到现场。三是“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记者报道新闻,就是写活的历史。

28、要正确处理深入的几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好采访领导机关和深入基层的关系,采访领导机关是为了更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基层又反过来又是为了更好地领会领导机关的意图,检验领导机关的工作,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二、要正确处理好形体深入和思想深入的关系, 形体深入是思想深入的前提,但不等于思想深入,所谓思想深入,是要深入要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找出事物的规律性。三、要正确处理好报道实际工作和关系实际工作的关系, 记者关系实际工作,在通常情况下是通过采访报道来体现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参加一定的实际工作,边工作边报道。

29采访作风:是记者的工作作风,也是记者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在爱采访问题上的综合体现。它同采访路线、采访原则密切相关。要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要贯彻依靠党委的组织原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30、树立好的采记作风对记者工作有何意义: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也可以保证方式方法的运用。事实证明,一个记者的采访作风好,不仅有利于搜集到他所需要的材料,更好地完成报道任务,而且走到哪里,就会受到哪里的干部和群众欢迎,甚至在他走后,人家还念念不忘;反之,一个记者的采访作风不好,就会脱离群众,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能很好地完成报道任务。不仅如此,记者的采访作风好坏,还关系到他所在新闻单位的声誉;如果他是驻外记者,并能影响到外国人对我们国家的看法。依次,不能小看采访作风问题。培养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应该看作是记者队伍的一项重要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记者,作为党和人民的记者,其作风在世界上的记者中应该是最好的。

31、记者应该具备哪些采访作风呢?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战斗敏捷的作、不畏艰险的作风,是记者最需要具备的几种采访作风。这些采访作风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3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首先,记者走到哪里,应该主动去接近哪里的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不自恃特殊。其次,记者联系群众,要讲究方法,有一套接触群众的本领。第三,联系群众,还要广交朋友。

33、调查研究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2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34、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要求:○1不但要了解事物的现在,而且要了解事物的

过去,即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2不但要了解矛盾的普遍性,而且要了解矛盾的特殊性,要研究事物的特点○3不但要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而且要了解事物的外部联系,不是从个别事例上去把握事物,而是从事实的总和上去把握事物,从中找出规律性的○4不但要了解事物梗概,而且要了解事物的细微末节。

35、尤其需要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情况:一是重大的典型报道;二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三是弄虚作假,对付上级检查团检查;四是反调查。

36、具备战斗敏捷的作风,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强化竞争意识,树立时间观念二、分别不同新闻类型,在采访时采取不同对策。三、晚报记者打“时间差” 四、发稿快的有效办法。1、在采访过程中打腹稿。记者养成在采访过程中打腹稿的习惯,一旦采访结束,落笔就快。2、多写短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写得短一些,就会发得快一些。先发短新闻,把信息尽快传递出去,详情再续发。3、分段发稿。4、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当我们强调记者采访报道要有战斗敏捷的作风时,不要忘记一个前提:把事实弄清楚。我们要在事实准确的前提下求快,不是为快而快。要解决准确和快的矛盾。为此,要练好采写基本功,增强业务熟练的能力。

采访方式与方法篇

1、最基本的采访方式:直面采访,视觉采访,书面采访,体验采访,电话采访,因特网采访。其中直面采访和视觉采访为最基本的基本。

2、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棉队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特点: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类型:一是直接面对个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即个别采访;二是直接面对群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原则:一、平等。二、因人而异三、主动权:主要指要紧紧把握采访意图,主动体温,因势利导,步步深入;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能沉着应战,机智处理;恰当地掌握时间等。

3、主动权问题要防止两种偏向:1是记者不等对方谈完就急不可耐地打断对方转换话题,这既打断了对方的思路,又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2是对方侃侃而谈如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记者却又不加以引导,以至浪费了大量时间收效甚微。

4、认识和发挥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1接受信息○2发现线索○3识别美丑○4辨别真伪○5洞察本质○6捕捉情景

5、在哪些情况下可用书面采访○1在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亲自接受记者面访的情况下,记者不妨另辟蹊径,征得采访对象同意,用书面进行采访○2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抽不出时间分身前往,但又必须采访,这时,书面采访可以成为记者的替身。○3记者在无法接近采访对象的情况下,书面采访往往成为传递信息、达到采访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4书面采访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5书面采访是进行补充采访的一种方式。

6、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7、书面采访的具体操作:第一,要说明采访意图,讲清为什么非要进行这次书面采访不可,表示出恳切之意,以引起对方重视,从而乐于接受书面采访。第二,要设计好问日。善于根据主观需要和采访对象的情况提出问题,问题要明确具体,掌握问题的恰当数量,以便得到你希望得到又可能得到的材料。第三,要给对方答复一个限期,并给对方的答复以反馈,写信向对方的支持表示感谢。

8、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

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

9、怎样搞好体验式采访:○1选好体验点。选点的根据:一要考虑报道需要,二是考虑尽量同自己平时分工采访的行业结合起来,三要考虑有利于记者锻炼○2甘当小学生,老老实实向采访对象学生产技术,学劳动本领,学他们好思想、好风格。○3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体验的最终目的是要写出更好的报道;要把体验和采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体验中采访,在采访中进一步体验○4一次体验采访的时间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要视需要而定○5体验式报道要有体验式的特点,记者的参与意识较浓,笔尖要带感情,写出自己的感受,而这正是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形式不拘一格,通讯、日记、札记等体裁都可用,贵在创新。

10、电话采访: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

11、哪些情况下宜用电话采访:○1联系采访○2重大事件,搜集反应○3突发事件,快速报道○4热点话题,广泛调查○5留下悬念,需要追踪○6咨询专家,释疑解惑○7传闻颇多,澄清事实。

12、电话采访的具体方法:○1要有一套查电话号码的本领○2做好电话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拟出要提的问题。问题要简明扼要,以便对方理解,易于答复○3通话后,要自报身份,讲明采访意图,争取对方的合作○4要有礼貌○5尽可能记下对方谈话的语气,甚至感情色彩○6核实。

13、因特网发展的优势:○1它的信息交流手段丰富得惊人○2它的信息资源包罗万象○3信息资源和传播者的身份是相当不确定和多元化的○4信息组合方式不局限于一种信息符号,可以以“多媒体”的方式加以立体表现○5它突破了时空限制○6相对于传统传媒的集中传播,它是经由分散传播到达为个人服务的个人化彼岸○7它使大众传播从传统的线性交流走向交互性交流

14、怎样在因特网上采访:○1了解最新信息○2拓展消息来源○3运用网络进行调查。○4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采访○5收集背景资料。

15、使用因特网应该树立的几种观念:首先树立“补课”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二是掌握外语,提高外语阅读能力。其次,树立“法制”观念,了解并遵守与网络相关的法规。最后,树立“网络规范”的观念,有序操作。

16、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是指记者在到达采访目的地之后,先和领导机关接触,了解领导意图,了解全面情况,从中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逐级深入下去。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使记者较快地掌握情况,选准采访对象,有目的地深入,避免盲目性。

17、既要“走马观花”又“下马观花”起到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多跑些地方,多看看,多掌握些情况,这就便于比较,进行综合分析,不囿于一地之见;另一方面,“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在面上发现了问题,再深入到点上去作文章,找答案,这样的文章就更有针对性。

18、解剖麻雀和采写调查的异同点:同:要求深入细致;异:第一,采写典型一般事前都有具体线索,而蹲点调查往往在下去前只有一个总的意图,而无具体题目,具体题目是在调查中产生的;第二,采写典型,一般限于一人、一事、一单位,而蹲点调查的范围要广得多,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对社会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二是专题性的调查;第三,采写典型,要考虑时效,蹲点调查一般不必赶时间,记者可以安下心来搞调查研究;第四,采写典型,要共诸于世,蹲点调查的结果则不尽相同。

19、如何建立采访基点:○1要选择好点。点要有一定的代表性○2要下本钱。○3要抬头看面○4要和基点保持密切联系。

20、交叉采访:就是记者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搜集材料。待到第一条新闻采访结束,第二条、第三条新闻的材料已搜集了一部分或大部分。交叉采访要讲究交叉的艺术。每一次交叉,应像弹钢琴那样,有先有后,有主有次。

21、跨行业采访两种情况:一种是,记者的采访任务涉及到另一个行业,需要跨行业采访。另一种情况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非本行业的重要新闻,只要时间允许就应该跨行业采访。

22、易地采访: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记者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好处是地熟、人熟、情况熟,但如果不流动,也有弊端,如眼界容易狭窄,感觉灵敏度度降低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用一定时间易地采访。易地采访的好处:开阔记者的眼界。外地来的记者,有比较,有新鲜感,能帮助本地记者发现新闻,搞好报道。易地采访,便于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易地采访,因为跑的地方多,掌握的情况多,还可以发现一些老蹲在一个地方不易发现的带规律性的东西。易地采访回来,可以向当地党委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23、易地采访应注意的地方:○1易地采访一般以专题采访为宜○2记者初到一个地方,情况不熟,更应谦虚谨慎,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了把握再写○3对当地记者要尊重,平等相待,不以特派记者自居○4不与当地记者抢新闻○5利用易地采访机会,学习外地记者的长处。

24、抽样调查:是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法,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依据调查的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判断,以达到对全部研究对象认识的目的。主要形式:一是对媒介受众情况的调查;二是调查结果被引用于传统的报道形式中,以加强说服力;三是以“精确新闻”形式出现的抽样调查报告。

25、抽样调查实施过程:○1确定调查主题,分析其可行性和现实意义;○2是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以及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确定调查计划和实施方案;○3界定调查总体,抽取样本拟问卷;○4实施调查在此过程中要进行督导和复查○5是资料汇总分析和撰写报告

采访重点与环节篇

1所谓“七新”:是指那些具有新闻的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人物和新问题。

2、各行各业的记者共同关心:○1要关注政治新动向。新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记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政治。○2要关注经济新动向。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政治稳定、国力强弱的大问题,因此,经济领域的动向除了跑经济的记者关注外,其他记者也应该关注○3要关注社会思想新动向。社会思想包括的范围很广,记者要明辨是非、处处留心才能捕捉到好新闻。○4要关注国际新动向。一些国际上的动向,由于和我国关系密切,需要我驻外记者和国内记者相互配合进行报道;有些国际上的重大动向,把握它是为了投入更大的报道力量,加强报道。总之,抓新动向要有全面观点。动向有正面和负面、积极面和消极面之分。抓负面、消极的动向,是化负为正,化消极为积极,促进矛盾的转化;抓正面、积极面的动向,是弘扬正面的东西,发展积极因素,促其健康成长。

3、新事物:是指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那些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能给人们指明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4、怎样抓好新事物的问题?一要善于发现新事物发现新事物,记者要有对新事物的敏感。二要敢于支持新事物。敢不敢支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形诸文字,形诸报道,这是记者区别于一般干部支持新事物的特点。三要热情扶持新事物。

5、在报道重大工程建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要用力气报道好“第一个”○2要权衡轻重○3要重视人的作用○4要做好外字文章○5要实事实求是○6要选择恰当的报道时机○7要不忘后续报道a质量b管理c效益

6、先进人物典型的宣传就呈现出这样特色:1人物的从样性2协同作战形成合力3把宣传先进典型和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

7、记者在发现先进典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要识别真伪2要考虑典型性3要有较强的针对性4推出全国性的重大先进典型

8、记者应着重抓好三方面问题:1着重抓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问题2着重抓对生活具有影响意义的新问题3着重抓对社会具有警钟意义的新问题

9、新闻线索: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正式、扩展和深化的信息。它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10、获取新闻线索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来源?按照获取新闻线索的不同途径划分,新闻线索来源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固定型新闻线索”是指从固定可靠的渠道获得的新闻线索。固定型线索是新闻记者所获得的大量新闻线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型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文件;领导同志的指示、讲话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总结和简报等材料;重要的会议;通讯员的来稿或提供的线索;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编辑部的报道计划、提示等2“再生型新闻线索”是指从社会传播媒介传播的“社会信息”中发掘的新闻线索。其特点是选择性强,需要对社会信息进行认真地分析、发掘。一般说来,一个新闻事件、一个新闻事实,一旦经过传播媒介报道,便成为“社会信息”,往往没有再做报道的必要。但是,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社会信息中便可能发掘出再生型新闻线索:只简要报道了新闻事件的梗概,需要进一步做详细的报道和说明;只报道了新闻事件的某一方面,而受众还期望了解其他的方面;已有的报道开掘不深,需要进一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广大受众希望了解同已有报道相关的事物、人物等有关情况;已报道的重大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等,又有了新的变化或发展;补充有关事实内容,或变换写作形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再生型线索的主要来源: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新出版的书刊;新上演的电影、电视剧、戏剧等;各种广告;受众对社会信息的各种反馈:如来信、电话、建议或评论等;因特网或信息互联网络3“随机型新闻线索”是指新闻记者处处留心、随机捕捉的新闻线索。其特点是随机而遇、不期而遇,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梢纵即逝;同时,可能因为中间环节过多,准确性低,有的甚至可能是面目全非。因此,要正确充分利用“随机型新闻线索”,新闻记者既需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及时把握,更需要深入采访,认真核实,力戒新闻失实。尤其是使自己成为“全天候记者”。

11、怎样培养新闻敏感?○1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新闻不能脱离政治,新闻总是为一定政治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敏感就是政治敏感在新闻问题上的反映。○2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价值的新闻理论。○3要胸有全局。一件事有无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有多大,要拿到全局上去衡量。○4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

培养训练新闻敏感,和思维方式也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很单一,很封闭,就不可能适应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就不可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去发现新闻。我们要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了。思维方式有多种类型,其中对记者发现新闻最有用的是: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和比较思维、超前思维等。

1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用以衡量、判断客观事物的变动是否能够构成新闻的标准或尺度。

13、新闻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运筹和规划。

14、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一前提下的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实行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它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15、新闻报道策划的主体是多层次的:第一层次是总编辑策划。第二层次是部主任策划。第三层次是记者策划。

16、新闻报道策划的两种类型:报道型、报道兼其他活动型。

17、新闻报道策划要把握的环节:○1要有一个好的创意。有了一个好的创意,策划就成功了一大半。好的创意来自对国情、省情、县情的非常了解,来自对党中央精神的把握,来自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热情,来自善于集中群众的指挥,来自同行的挑战,来自创造性思维的充分调动。○2要有一个实现策划的好环境。领导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3要会公关。有些新闻报道策划,涉及面广,不仅需要得到传媒领导的支持,而且需要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18、如何作好临时性采访准备工作?○1明确采访目的。记者每一次采访,首先要明确目的性:为什么要进行这次采访,这次采访的意义何在,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写做的报道是给什么人看的,估计会引起什么反响,等等,这样做,是为了减少采访的盲目性,提高采访的自觉性。○2熟悉采访对象。在同采访对象接触之前,应尽可能熟悉采访对象的一些情况。○3学习的党的方针政策。情况是基础,党的方针政策是武器,是衡量一个事物的准绳。采访的过程,应该是记者学习、理解、消化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从准备工作开始。并且,记者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能满足于弄懂条文,要掌握精神实质。不然就会在新闻宣传中出现片面性。○4充实新知识。根据采访对象不同的专业知识北京,有针对性地扩充新知识,是采访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5准备一些新问题。把要问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准备好。○6设计作战方案。采访如打仗,仗怎么打,从哪里开始,选择什么做突破口,怎样往纵深发展,怎样扬长避短,夺胜全胜,事前应设计作战方案。○7物质准备。文字记者传统的物质准备,无非是采访本、钢笔、铅笔、名片、介绍信之类。今天还要加上:照相机、微型录音机、移动电话。远离编辑部的采访,还应带上必备的资料、书籍,以供随时查阅。是否做好物质准备,出发前要进行检查,不仅检查有没有遗漏应带的东西,还要检查带的东西有没有毛病。

19、为什么说临时性的采访准备和经常性的采访准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采访准备工作有临时性和经常性的两种。所谓临时性的,指在接受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工作。这样的准备工作,目标明确,具体;

所谓经常性的,指平时的积累,比如跑工业的记者,对工业生产的情况就要经常关心,经常积累,至于工业方面的政策和知识,也要注意学习。跑其他战线的记者亦然。这样的准备工作和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比较起来,目标虽然不那么具体,但却是报道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一旦某项报道任务到来,再围绕具体的任务做准备,那就称得上是“锦上添花”了,是打有准备的仗了。如果碰到紧急任务,立即就要奔赴新闻发生的现场,没有时间去慢慢准备,也不会感到两手空空。还应该看到,记者的采访任务是一个接一个的,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一次接一次的,这些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反过来又充实了经常性准备工作的内容。这表明,临时性准备工作和经常性准备工作之间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20、哪些采访更需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1采访高级领导干部、知名人士、国际要人○2采访重要会议○3采访重大典型○4采访特殊事件○5采访不熟不懂的问题○6去陌生的地方采访○7国外采访

21、如何设计采访方案?设计采访方案,要以采访内容或问题为核心。而确定采访内容或问题,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去设计:○1围绕新闻中心,搜集有关的新闻事实、背景、观点、信息○2围绕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以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3围绕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及精神追求,挖掘富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情节、细节、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等。○4围绕新闻价值要素,寻找特点、选择角度及挖掘新意○5然后在此基础上辐射相应的最理想的采访方式、采访对象、采访时间、采访地点、应变措施等项。○6当然,采访方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记者还应当善于根据可能变化的实际情况,随即应变,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以求最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22、访问:○1是记者通过与被访者的谈话,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2是记者经常的大量的采访活动○3是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发现新闻线索、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开座谈会、观察等环节,都和访问有关。○4是采访这门艺术中与人打交道的环节,是最能体现艺术的。

23、怎样搞好访问?○1首先要分清访问类型与选准访问对象○2要注意悉心研究访问对象接受访问的心理,这是搞好访问必不可少的工作○3进入访问时,有些事情看起来似乎是“小节”但不注意也会影响到访问的顺利进行,甚至带来严重后果,遵守时间,讲究礼貌、信守承诺的问题,要把这些作为访问必须注意的事项来看待○4对正常情况下的访问而言,应该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谈话气氛,以利于访问有效地进行。○5提问的技巧○6问与看相结合○7记录

24、讲究礼貌体现在:访问时恰当的称呼、必要的寒喧、真挚的感谢都属于礼貌,还体现在:○1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2注意对方身份,提问得体○3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

25、承诺主要是:○1为新闻来源保密的承诺○2不得发表的承诺○3不得透露姓名的承诺○4送审稿件的承诺

26、提问的技巧:○1看对象○2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3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4提问具体○5两面问○6提问要讲究方式

27、记者提问的方式有哪些○1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正面提问的好处是,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一般适用于采访领导、外宾或习惯了接受记者采访的对象,当然对有交情的朋友,更不需要转弯抹角。○2侧问。有些问题,对第一次见面的采访对象正面提出来,效果往往不好,但可以侧面入手,经过迂回,再回到正面题目上来○3反问。即从逆向提问。这种方式运用得恰当,可以促使对

方思考,非回答你不可,但要注意提的问题不要引起对方反感○4设问。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提出一些假设的问题,启发对方思考,帮助对方会议。要设问得好,记者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但在设问时,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诱使对方按照自己设想的一套去谈○5追问。这是提问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把握事物的矛盾,循着对方谈话的脉络,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弄个水落石出。但要注意不要把追问变成追逼○6故问。即明知故问。这是为了从多方面印证某个问题采取的一种策略。电视采访明的故问,往往是借采访对象之口向观众做出某种交待,这比记者直接说出来似乎更好一些。○7借问。即借别人对某人某事的评价,想采访对象提出来,请采访对象答复。○8激问。就是通常所说的激将法,提出带刺激性的问题,激得对方不答便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激问只在一种很特殊的情况下才使用。

28、所谓记者在采访中的积极思考是如何体现的?○1采访对象是否有情绪、或对某个问题很敏感,是否说了心里话,是否有埋伏?○2这件事或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谈话中体现得怎么样?○3已经获得的事实材料哪些内容还要深入采访,应如何深入探询○4重要的问题是否弄清楚搞详细了?关键性的内容、个性化语言等是否记准了?○5访问的后期要初步考虑可以表现什么新闻主题,采用什么新闻体裁合适?○6据此,认真考虑已掌握的事实材料是否够用,是够还缺些什么需要继续询问?

29、采访中,记者激发采访对象谈话热情的方法有哪些?在采访中,记者在专心倾听的同时,还要适时做出反馈,以不断激发采访对象谈话的热情。常用的方法有:○1以表情示意。记者可以通过真挚的表情即“形体语言”向采访对象做出反馈。诸如:点头;手势示意;发出会心的微笑;表现出关注的神情;或者是体现理解、同情、赞赏等神情。○2目光交流。目光交流可以使记者同采访对象保持心灵上的沟通,传达反馈信息。○3简短的赞语。在专心倾听采访对象谈话的过程中,特别当他读了一段时间后,记者不妨适时地以“是”、“对”或“有道理”等简短的赞语加以呼应,以提高对方谈话的兴趣。○4适时的插话和提问。根据访问现场情况,记者适时地简要插话或提问引导,也是不断激发采访对象谈话热情的有效方法。但记者插话或引导要合时宜,不要轻易打断采访对象的谈话,应适时利用对方谈话的停顿、间歇的机会进行。必要的插话或引导也不要长篇大论,不要喧宾夺主。

30、开座谈会:是记者邀请一些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本着同一主题向参加座谈的人进行采访。

31、开座谈会的目的:一是报道座谈会,座谈会本身就构成新闻;二是通过座谈会了解情况,搜集资料,不报道座谈会本身。报道以座谈会的形式出现,通常是比较重要、为读者关心的问题,表明编辑部重视的程度,有利于影响舆论。32、为了解情况、搜集材料而召开的座谈会,有哪些好处?○1有利于较快地掌握各方面的情况○2有利于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应。○3有利于了解争论双方的意见○4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5有利于解决某些矛盾。局限性:有些不便扩散的问题,就不便放在座谈会上谈;还有些问题,需要细谈,座谈会人多,每人发言的时间有限。

33、怎样开好座谈会○1参加座谈会的人,要慎重选择○2参加座谈会的人数要看具体问题而决定○3为了收到好的效果,要开有准备的会○4要开展讨论○5要善于启发引导○6自始自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7座谈会结束后,记者要及时整理好材料。对会上的发言进行分析与综合;二是如果需要,有的马上要写成报道,或写成内参;三是在座谈会上谈得不清楚或不深的问题,可以通过个别访问来解决;

四是调查会上发现了新闻线索,会后要跟踪追击……

34、对观察的6点基本要求:要敏锐、要独特、要准确、要抓住要害、要抓特点、要深刻。观察要敏锐:记者这种职业,要求他观察问题非常敏锐,对每天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做出反应。这不只是为了表明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引导舆论,引导受众。观察要独特:是指记者在观察事物时要有独特的视角,不流于一般。视角独特,才能见人之未见,才能得影。观察要准确:是指我们观察事物时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走样。准确,是新闻报道的第一位要求。观察要抓要害:即抓主要矛盾。记者在观察问题时,一眼就能抓住要害,才能高人一筹。观察要抓特点:这是基于新闻报道的需要。每一篇报道都应该有自己特点的东西。读者不喜欢一般化的东西。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区别事物。观察要深刻:新闻报道不光要求事实的真实,还要求本质的真实。

35、记者在观察时有哪些术?○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2粗细结合,以细为主。○3用眼睛调查数据。○4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5观察中联想a纵向联想,即历史的联想b横向联想,即同类事物之间的联想c纵横交错的联想

36、追踪采访的特点:○1这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悬念所进行的一种采访。○2又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3还是为了根据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所进行的一种采访。○4并且是和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5可见,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它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6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往往突出新闻,多数表现为一次性的,追踪采访写出的报道,往往突出问题,有一性的,但多数是多次性的,连续不断的,层层递进的,有头有尾的。这样的报道独具魅力,引人注目。

37、追踪采访的种类:人物追踪采访○1追踪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2两种类型:单一的人物追踪采访,线索单一,采访较易;另一种是众多的人物追踪采访,线索繁多,采访起来较难,要靠集体力量○3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有新闻通讯、专栏的组合报道形式等事件追踪采访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这是一种进行式的采访。这种采访写出的报道也是进行式的,有头有尾,有过程,有矛盾,有冲突,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其他追踪采访:除人物追踪采访、事件追踪采访外,还有问题追踪采访、新事物追求采访、名胜名城追踪采访等。

采访种类与积累资料篇

1、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差异还包括这样的内容:记者招待会可以发布新闻,也可以不发布新闻,纯属礼节性的招待记者,新闻发布会则必须发布新闻。

2、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的特点:是举办一方——即“新闻源”,经过充分准备,主动向记者发布新闻的一种形式。记者采访,一般都是记者主动去找“新闻源”,而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则是“新闻源”主动邀请记者,向记者发布新闻。其次,“新闻源”不是向个别记者发布新闻,而是面向新闻界,向一批记者发布新闻,向一个记者群体发布新闻。这个群体,包括中外记者、各种媒体的记者。第三,“新闻源”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一般一至二小时。

3、所谓参与意识:是指记者不能因为“新闻源”主动向记者发布新闻,就采取被动态度,只带耳朵不带嘴,记者要主动参与,积极提问

4、所谓竞争意识:是指记者不能因为“新闻源”面对一批记者发布新闻,又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记者面临着一个竞争的问题,要有很强的竞争其实,把握时机提问。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5、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采访的要求:○1排除思想障碍:思想障碍之一:提问是“给领导出难题”;思想障碍之二:怯场;思想障碍之三:把记者分成三六九等○2要做充分准备○3竞争表现在“抢”字上“三抢”:抢座位、抢提问、抢发稿

6、非突发事件:是指那些人们预知的,安排好的,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事件。突发性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

7、重视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的原因一是因为重大突发事件关系重大,二是因为受众关注,三是因为这方面的报道能起到及时传递信息,促进问题解决的作用。

8、突发事件的种类:○1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这类事件包括地震、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沙暴、台风等○2突发的政治事件。武装冲突、武装起义、国家元首被刺杀等○3突发的恶性交通事故。火车相撞、飞机失事、车祸等○4其他,如火灾、劫机、爆炸等。

9、突发事件的特点:○1突发性○2异常性○3破坏性○4紧迫性

10、对突发事件采访的要求:○1关心形势: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的过程,有些突发事件在突发前是有征兆的○2反应灵敏:不少突发事件是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为此要求记者在事件发生后反应敏锐,迅速判断实践的性质和新闻价值,及时调整采访任务,投入报道。○3有紧迫感:突发事件的采访,具有紧迫性,特别是那些严重危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事件,往往十万火急,要求记者有紧迫感,打破常规,迅速奔赴事件发生的现场,突击进行采访○4既要不怕危险,又要善于保护自己11、旅行采访:是指记者选择特定的路线,以旅行方式在沿途进行的采访、考察活动。这是一种流动性大、见闻广、带有一定艰险性,但却富有魅力和情趣的一种采访活动。把采访、考察的成果写成的通讯,就旅途通讯。旅途通讯不仅包括旅游通讯,还包括非旅游通讯。

12、旅途通讯的五种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中外文化交流价值、美学价值

13、旅行采访的要求:○1精心策划○2重大的旅行采访活动,出发前要作好思想、知识、物质以及前后方的联络与配合等各方面的准备;○3把“走马观花”和“下马观花”结合起来○4两个依靠:依靠沿途党委和政府,依靠各地群众;○5要有持久吃苦的精神;○6一路走,一路写。

14、对旅途通讯写作的要求:○1总体构思。总体构思包括总的主题思想,大的框架,要达到的目的等。需要利用系统思维。○2写作的着重点:写特点,写变化,写发现,写问题。○3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为一炉,既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又给人以知识,读起来行为盎然。○4表现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5表现形式:不拘一格,注意创新○6第一人称。

15、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了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自己的身份和意图的一种采访形式。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又叫“秘密采访”或“暗访”。

16、隐性采访的必要性:社会情况是复杂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用显形采访的办法不灵,采访对象不仅不会推心置腹地同记者讲真心话,反而心生疑窦,多了戒备,从而设置种种障碍来对付记者,使记者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在这种时候,隐性采访这种方式能达到了解真实情况的目的。运用隐性采访这种方式是有条件的。

17、隐性采访的类型:○1侦察型:在今天,更多地表现对人民内部某些违法犯罪行为的侦察,或者说对社会某些阴暗面的侦察○2体验型:是指记者作为被服

务的对象,去体验某些服务行业的工作,不亮明记者身份。○3验证型:先明察后暗访

18、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1暗访与明察的关系,把暗访与明察结合起来,无论是暗访,还是明察,都有一定局限性,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之全面。○2要处理好勇于冒险与善于保护自己关系。

19、积累资料的方法:○1笔记本○2照片记录和画草图○3写采访日记○4剪报○5摘录○6利用电脑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 A .徐宝璜 B .邹韬奋 C .戈公振 D .邵飘萍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 A .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 B .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 C .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 D .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 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 A .专业性 B .突击性 C .灵活性 D .多变性 4 .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A .实事求是 B .去伪求真 C .不偏不倚 D .独立思考 5 .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A .地方记者 B .专业记者 C .特派记者 D .机动记者 6 .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A .反映内部情况 B .揭示新闻真相 C .及时采写新闻 D .反映群众呼声 7 .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 A .第五感官 B .业务素质 C .专业水平 D .新闻敏感 8 .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A .新闻线索 B .新闻事实 C .新闻采访 D .新闻眼光 9 .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 () A .新闻政策 B .公众需要 C .传播规律 D .采访经验

10 .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 A .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 B .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 C .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 D .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 11 .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 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 A .直接准备 B .狭义准备 C .间接准备 D .紧急准备 12 .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 A .最熟悉的人 B .不同意见者 C .新闻知情者 D .新闻当事人 13 .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 .资料是否丰富 B .观点是否鲜明 C .知识是否专业 D .提问是否成功 14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A .新闻实践 B .新闻知识 C .新闻采访 D .新闻对象 15 .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 备() A .时效性 B .针对性 C .灵活性 D .真实性 16 .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 A .多样性 B .倾向性 C .层次性 D .宽泛性 17 .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 A .新闻背景 B .新闻事实 C .新闻素材 D .新闻依据 18 .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 A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B .形容词多于限制词 C .长句多于短句 D .书面语多于口语 19 .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 A .电话 B .社论 C .通讯 D .消息 20 .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 A .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 B .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

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范文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1)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 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

最新新闻采访学试题含答案

2010年10月高自考新闻采访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最早报道秦始皇兵马俑的蔺安稳是【】 A. 人民日报记者 B. 新华社记者 C. 解放日报记者 D. 中央电视台记者 2. 强调采访人员“必须通晓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的文件是1950年发表的【】 A.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B.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 C. 《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 D. 《纪念九一记者节》 3. 首先在新闻学教材中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务之一的是【】 A. 邵飘萍 B. 徐宝璜 C. 邹韬奋 D. 郑观应 4. 作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信息”一词面世是在【】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19世纪50年代 5. “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扎根,应该到处都有朋友”出自【】 A. 《中国的西北角》 B. 《一个驻美记者的见闻》 C. 《记者工作随想》 D. 《永恒的春日》 6. 提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他每日都能干预运动”命题的是【】 A. 马克思、恩格斯 B. 列宁 C. 毛泽东 D. 刘少奇 7. 在《学会写视角新闻》一文中对视角新闻进行了概念诠释的是【】 A. 范长江 B. 范敬宜 C. 邹韬奋 D. 俞权城 8. 谈到自己做记者时始终有一个连队作为自己的“点”的著名记者是【】 A. 范长江 B. 范敬宜 C. 刘白羽 D. 穆青 9. 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方式是【】 A. 异地采访 B. 易地采访 C. 机动采访 D. 满天飞采访 10. 关于如何对待新事物的幼芽,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说话者是【】 A. 列宁 B. 毛泽东 C. 恩格斯 D. 马克思 1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学者是【】 A. 戈公振 B. 徐宝璜 C. 方汉奇 D. 蓝鸿文 12. 逆向思维是一种【】 A. 求同思维 B. 求异思维 C. 超前思维 D. 纵向思维 13. 我们所选择的访问对象无非两类,一类是唱“主角”的,一类是唱【】 A. “旦角” B. “配角” C. “小生” D. “丑角” 14. 观察要抓要害是指【】 A. 抓特点 B. 要准确 C. 要独特 D. 抓主要矛盾 15. 瞿秋白曾经写的旅途通讯有【】 A. 《饿乡纪程》 B. 《中国的西北角》 C. 《少年中国说》 D. 《莫斯科游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

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 新闻采访,是新闻编辑、写作、发表的前提,它为新闻的写作提供资料****;下面是有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欢迎参阅。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范文1 针对这次采访,主要目的是把书本上理论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上。可是我们这次的采访没有真正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相融入。差距很大,我分析有6个主要的因素: 1.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把理论知识理解透,采访时不知如何下手。很放不开的,(还需要锻炼一下社交能力)。 2.新闻采访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去问别人一些问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3.没有对被采访的人表明我们的意图,以至于被采访的人不愿意支持我们或是有想说的而我们没有问到。 4.采访时很盲目,没有及时的问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没有抓住关键。

5.我们小组缺乏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以至于没有达到饱和的分工与合作。 6.整个采访计划、行动,逻辑有点混乱,并且也没有很认真的去做。 也许是我们第一次做这样的新闻采访,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但是经过这一次,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在磨练中学习。以后“成长”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做的越来越好。 我希望我们小组的各位成员在以后的学习中和实践中能够很好的去沟通、交流、分工、合作,让后用心的去做。共同的去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范文2 一开始应该是兴奋吧,小时候一直想要当记者,因为感觉记者是正义和破解黑暗的化身,现在终于有了能够实施的可能。在老师要求写采访提纲时也很认真,选好“摆地摊”这个主题后,便开始想各种问题。一开始考虑到要问与众不同的题目才可以使得自己的采访稿更加地吸引人,甚至连“爆头哥”横行于世,你摆地摊会不会害怕的问题都冒了出来。 当然,我们也有想到问题会很艰难。毕竟摆地摊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可是,当蛋爷说到一句话时我稍微放心

新闻采访试卷模版.2教学提纲

新闻采访试卷模版.2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秘密★启用前 中文系 新闻专业 本科 2012 级 《新闻采访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预测性新闻 □2、新闻策划 □3、交叉采访 ( 可拆分区 ) ( 不可拆分区 )

二、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20 分)□1、简述新闻线索的特点和作用? □2、简述新闻采访观察法的基本要求? □3、简述如何拟定采访计划? □4、简述新闻采访中抓新动向的具体内容?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三、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2、结合实际论述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的意义和内容?□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在采访中问出精彩问题及提问中应注意的事项?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四、拟定采访提纲(每小题 35 分,共 35 分)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份采访提纲,提纲内容应包括: 1、采访主题(5分) 2、采访对象(10分) 3、采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0分) 4、问题设计(10分) 女子为办免费高中沿街乞讨去企业募捐被狗追这是山村里的一间小屋,只有三面墙,另一面用尼龙布围着,遮挡风雨。屋里住着爷爷奶奶和孙女,一家人衣衫褴褛。看到这种情景,来家访的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立即将外衣脱下来披在了奶奶身上。 陪张桂梅一起来家访的北京青年志愿者殷鉴和吴天,从没见过这样的贫困家庭,两人呆在一边,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忘了汽车后备箱里有一袋捐赠给这家人的衣服。“难以想象一个阳光活泼的女孩竟然生活在这样贫困的家庭里。” 两年多来,像这样“难以想象”的情况,80后的殷鉴和90后的吴天见到了许多。他们跟着张桂梅去了很多村寨,到学生家中家访。 他们还跟踪采访了女高在校师生以及从女高走出去的大学生500多人,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并以学生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成了30个人物的自述体报告文学。 不过一开始,殷鉴和吴天并没想到自己能够坚持两年。当初,他们从职业围棋运动员转行做编剧、师从著名编剧王宝社,后来被王宝社“驱逐”到云南,并要他们“起码待一年”。 但是他们一待就是两年,而留住他们的就是校长张桂梅,“真的想为张老师做些什么”。 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中的校长,也是那个曾经在北大百年礼堂让季羡林先生流泪、感动了全中国的“校园妈妈”。她创建的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曾在华坪县民族中学等学校从教30年的张桂梅,常把工资和各种奖金拿来贴补家庭贫困的学生,1997年,她被查出癌症,虽然深受病痛折磨,但眼见许多山区女孩初中毕业就结婚生娃,她还是放弃了退休生活,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此举遭到了不少人的议论,无奈之下,为了办学校,张桂梅决定去乞讨。 接连四五年,每到寒暑假,张桂梅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到昆明的大街小巷乞讨。她把各种荣誉证书晾出来,但依然时常遭到鄙夷:“挺大岁数的,还干这种骗人的事。”有时,她到一些企业去募捐,人家就放狗追着她跑。张桂梅常常委屈地哭完了又接着乞讨。 直到2008年,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三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女子高中终于建了起来,教学楼的墙上贴满了每一笔捐款的来源。在这所学校,课本、住宿、校服一切都是免费的。 2011年7月,女高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尽管这是一所新建的学校,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高考上线率竟是100%。 张桂梅管理学校的方法,让殷鉴和吴天眼中含泪。今年57岁的张桂梅,无儿无女,每天跟学生挤在一间宿舍里,背诵《弟子规》,合唱《红梅赞》。早上5点半她第一个走到教学楼,把门打开,晚上11点半最后一个走出教学楼再把门锁上。学校里的杂活,她都跟着干,学生们当面叫她老师,背后叫她“老大”。学生宿舍从不锁门,学生的洗漱用品、床铺被子整齐洁净,水泥地面被擦得反光,吃过饭的碗干净得几乎不用洗。 为了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殷鉴和吴天来后,跟着张桂梅走在弯曲的、艰险的、风光各异的山路上,去家访成了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曾经有一段时间,殷鉴和吴天不明白张桂梅坚持家访的意义有多大。“山路曲折难走,有时一天只能家访一个学生,而几年来张老师已经跋山涉水,家访了400多位学生。”吴天说。 但跟着张桂梅家访了两年,他们渐渐明白了。 吴天记得,一位曾想退学的女生在张桂梅家访劝说后,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个女孩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出去读书的那天,全村300多人站满了她家四周的山坡,手里拿着鸡鸭为她送行。“这个女孩背负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命运,更是一个村庄的命运”。 家访过程中,他们还了解到,村民最怕两件事:一怕生病,二怕上学。有的因为女孩得了阑尾炎就退学了,有的跟着村里的伙伴外出打工,还有的因上学路途遥远而辍学。“这里很多家庭支撑孩子读书的想法,就像几根细细的柱子撑起的凉棚,脆弱得很。”殷鉴说。 两年多来,殷鉴和吴天去了很多村庄,每一次家访的情况,影像、照片、文字,都被他们记录了下来。这些资料被张桂梅称为“女子秘密档案”锁在柜子里,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女孩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是想给学生留份资料,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大山里走出来的。 “一个家庭里,母亲总是最辛劳的,如果母亲是一个家庭的家风,那张老师就是一个学校的校风。”殷鉴说。 去年暑假一次去家访的路上,有人背张桂梅过河,不小心摔了一跤,张桂梅折了两根肋骨,检查时又发现肾上有肿瘤,医生建议她尽快到大城市就医。但张桂梅只是托人要了民间的土方子,每天敷药在患处,因为“舍不得离开学校一天”。 事实上,张桂梅已经病得很重,她每天要服用大把的止疼药和消炎药,经常头疼,厉害的时候,她在想“把脖子以上一刀切下去,该有多舒服”。她有时觉得自己“就像雪人一样,一旦太阳出来,随时都会化掉”,但她又从不向病魔妥协,因为她想“再等等,再看一届学生走出去。” 但无论多么疼痛,她在学生面前总是精神抖擞。“她是靠意念支撑着。”殷鉴说“和张桂梅相处的时间越长,殷鉴和吴天就越心疼这个“小老太太”。尽管在这里没有一分钱工资,甚至因为“什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样本1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姓名:xx 学号:xxx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在xx 电视台的实习,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工作。这次在xx市xx区广播电视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该台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实习期间让我学到很多,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实习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更多的是社会交际和为人处事方面都为我上了堂精彩的课。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采访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二、实习时间: 20xx 年 2 月 3 号----- 20xx 年 4 月 5 号 三、实习地点:xx 省xx 市xx 区广播电视台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xx 省 xx 市 xx 区广播电视台隶属xx 市xx 区广播电视局,是全额拨款政府事业型单位.电视台由新闻部,专题部,节目部,广告部,后期编辑制作部,组成,是xx 市xx 区权威的信息宣传部门,xx 区党和政府的喉舌,xx 区宣传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门户。其中的《xx 新闻》。网站《xx 在线》都是该台的品牌栏目。 五、实习内容

这次能去xx 区广播电视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在一开始到台里报道的时候,我被分到了电视台的新闻部实习,带我实习的是副台长新闻部部长陈莹以及原新闻部主任(现任台长助理)李孝强主任,以及副主任(现任新闻部主任)杨国辉。对于新闻部,永远都是电视台最忙碌的部门,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几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up 。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新闻部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我们一般都是以会议采访为主,区政府会议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及会议采访拍摄的技巧和方法,为以后独自做采访,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采访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明白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东西,了解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问题:新闻作品的信息应该丰富而力避芜杂,这就涉及到了新闻信息的纯度问题。编辑人员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来稿内容丰富却庞杂无序,必须经过精心的加工才能采用。这样的稿件,信息含量不小,但是排列无序,有时是几个方面的内容糅杂交错;编辑的加工修改,就是要提高稿件的信息纯度,使一篇稿件中的信息指向明确,排列有序。新闻信息的另一个衡量指标,是它清晰度。好的新

新闻采访学试卷重点

一、名词解释: 闻单位的社长(台长)、总编、编委、主笔、编辑人员和采访人员等。从狭义上讲,记者特指从事新闻采写活动的新闻工作者。 是指可能成为新闻报道对象的某种事实所传递的信息,或者是将要成 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所发出的信号。获取新闻线索是确定采访选题的先决条件。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 涉及的程度。 ,它是成熟记者所特有的职业性 敏感,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所谓报道思想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一定的时期或阶段内,为达到预期 的传播目的,而制订的新闻报道工作的设想、意图。 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 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也是一钟专门性的(或称记者职业性的)调查研究活动。 备和临时准备。 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也称采访选题,是新闻采访的题目,即新闻采访活动的具体对象,它 涉及到采访什么以及从哪个角度进行采访的问题。 也叫开门见山法。是记者直截了当地从正面提出问题,请对象作答的一 种提问方式。 也叫迂回法,指记者不便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侧面入手,或者绕个 弯子,提些表面看来与访问内客无关的问题,以引发对象谈出真实情况的一种提问方式。 所谓观察是指“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 过程”。观察法则是搜集非语言行为资料的初步方法。 二、简答题: 1.记者专指从事新闻采 写的专业人员,也叫外勤记者。2.“识”的修养。3.“学”的修养。4.“才”的修养

1.工作范围广、接触的人员复杂。 2.工作十分辛苦,高度脑力与体力的结合。 3.工作责任重大,是民众与政府间的沟通桥梁。 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一定的时期或阶段内,为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而制订的新闻报道工作的设想、意图。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政治上、政策上为采访工作“导航”。 2.指导新闻素材的获取。3.指导新闻素材的提炼。 1.有助于记者明 确采访目的和重点;2.有助于记者缩短与采访对象间的距离;3.有助于记者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采访,提高工作效率。 学习相关政策,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b.分析已有报道 资料,制订可行的采访计划;c.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1. 客观性与观念性的辨证统一。2.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辨证统一。3.社会需求与传媒定位的辨证统一 1 问题要简洁明确,不要提太笼统的问 题,2 问题要具体,不要提太大太空的问题。 3 要问得关键而有策略,不要提太外行的问题。 1.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开放式与闭 合式。2.提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a.正问法;b.迂回法;c.激将法;d.设问法。 1.现场观察要注意基本情况、“动态”和细节,并要 学会“透视”,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与角度。2.人物观察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动态”和细节,并要学会“透视”, 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与角度。人物观察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作为省级党报/《湖北日报》的记者,试判断下列新闻线索采访后是否能使用?并说明为什么? 1. 近期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本周内洋鸡蛋价格平均上涨3%。不能报道。不具备省级党报的宣传价值,是都市报的报道内容。 2.最近有居民投诉工地噪声,执法人员迅速出动,施工单位收到罚款单,仍然继续作业。可以报道。属于省级党报的报道重点与热点,民生新闻。 3.全球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35项,目前无一有结果。不能报道。不具备省级党报的宣传价值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

新闻采访心得

新闻采访心得 新闻采访心得关于新闻采写的一些体会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采访心得在这大半年里,在新闻采访这门专业课中,我真的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在课后实践中,让自己有颇多的收获,在最开始不知道方向的我知道了这一专业的意义所在,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做一个交流家,告别起初的迷茫这大半年里,做的采访一共也有十多次吧虽然每次是在慢慢的进步,但是,每次采访后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有所提升,看着每次采访后写成的稿子,看着慢慢积累的稿子,顿时,感觉还是有点自豪的!因为这是我学到的知识,虽然每次采访开始都有点紧张,但我总还是能把自己所要了解的信息掌握到仔细想想,自己对新闻采访也谈不上有很大的兴趣,不过在深入其中后,也确实的感受到很多乐趣而这,也是我想要努力成为一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捷径吧,实践才能证明这一切老师也说了,做好记者要具备:1.有强烈的好奇心;2.对周围的事物的变化敏感;3.善于交流;4.乐于交流;5.善于观察在这几条里面我就感觉到有几条自己不合格,因为自己的性格不是外向的那一类,哪怕是在与老同学相互寒暄时,我也常常是用自

己表情代替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与思考当初选择新闻专业是一时起兴,既然自己选择了,那我就应该对其负责,为自己所选择的去奋斗,苦中寻乐大概也就如此吧!在每次采访都取得圆满成功的结果后,发现在雨那么多优汉语本102班黄燕梅 100110402020学习《新闻采访》的心得新闻采访是一门新闻的专业课,同时也是让人受益匪浅的一门课这个学期学了这门课,让我知道了如何了解人了解事,同时也使我对新闻产生了兴趣下面我就自己总结一下这学期的学习心得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九型人格教我们如何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能够利用九型人格分析法粗略的了解采访对象之后通过拉片子,看一些名主持的节目,例如《鲁豫有约》《奥普拉脱口秀》等节目,在其中学会了如何一步一步的设置问题让观众了解嘉宾看了陈鲁豫采访谢霆锋的时候,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的总结,我知道了在采访人的过程中提问的11个基本问题,但是那只是个大纲,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将它细分使用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要知道自己选择的采访的对象新闻价值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代表性?我能从他身上获得哪些满足受众需要的信息?要了解和知道这些,让你的采访对象成为特殊的一个,这就需要从他处于什么社会关系中或他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入手但是也要特别注意在采访的过程中,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采访目的不择手段,要对被采访

编辑记者专业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编辑记者专业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 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C.有细节与故事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 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 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 求实性;2 时效性;3 独立性;4 突变性;5 艰险性;6 广泛性;7 连续性; 8 公布性; 三新闻采访的难点:1 采访要快、同时要准;2 采访要快,同时要深;3 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四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 第二章新闻记者 一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 二记者职业的性质: 1 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 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 3 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三记者的类型: 1 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 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形,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2 常驻记者:又称地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畴的,称为本埠记者。地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点的情形,便于报道。 3 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点,没有固定采访范畴,随时预备同意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4 特派记者:指因专门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5 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6 驻外记者 四记者的工作任务: 1 采写新闻; 2 反映情形; 3 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 五记者的采访路线:包括记者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3篇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3篇 关于新闻采写的一些体会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

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分了解(大多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语言上遭遇了危机。由于一些主教练上海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即使后来用普通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因为口音问题而不能正确理解意思。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著名教练,因为前期没有心理准备,电话采访时才

新闻采访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doc

新闻采访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综合题(总题数:7,分数:14.00) 1.围绕以下提供的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清华大学2005研) (1)今天上午10时,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假设你是一名前来采访的记者,在新闻发布会开始前15分钟,你得到了下面这篇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的讲话稿,请你认真阅读后拟2个问题,准备向朱庆生提出。 (2)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你打算围绕中国新型农利合作医疗工作这一话题做一篇深度报道。请你就以上讲话稿所提供的信息,选择你认为最有新闻价值的报道角度来制定一个报道选题,并说明选择该报道角度的原因,不要超过100字。(3)基于你的选题,你计划专访哪5个人?分别在50字内阐述清楚你选择这些人的理由。此外,请你为每位采访对象设计2个问题。 (4)请你就以上讲话稿所提供的信息,从另外的报道角度再制定两个不同的选题,并对这两个选题所针对的受众群体分别用50字左右做出简要的分析。(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要报道一位同性恋者的故事,你可能用什么办法避免现场的尴尬并向他(她)提出一些敏感的问题?你的前三个问题将会是什么?(中山大学2010研)(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访提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研) 奥巴马访华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结束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谈后共同会见数百名中外记者。如果你在现场,请写出记者提问。(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市报记者接到举报,说是一种市面上畅销的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超标。这个结论是某区的卫生防疫站检验出来的。该记者闻讯去某区的卫生防疫站采访,并取到相关的检验数据,于是便以《一种“不健康食品”涌入我市》的醒目标题在市报上报道了一条独家新闻。该新闻又被其他媒体转载和转播,致使这种食品的销售一落千丈。愤怒的食品厂家将该市报告上法庭。后经有关国家质量部门的抽检,这种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检验数据之所以产生差错,原因在于区卫生防疫站的化验员在检验数据中算错了一位小数点,使得添加剂的含量凭空扩大十倍,使人误以为超标,市报因此败诉。(北大2005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记者闻讯去区卫生防疫站采访对不对?为什么? (2)记者在采访报道中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3)记者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时间12月12日多哈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以13秒15成功卫冕,这个成绩还打破了刘翔自己保持的13秒27的亚运会纪录。如果你是在场记者,新闻发布会你提的问题是什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研)(背景提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冠军;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上以12秒88 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l的世界纪录。)(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突发事件报道策划(人大2002研)材料:刚刚得到一个消息,陇海铁路线上发生了一起火车与汽车相撞的事故,由西安开往宝鸡的客车与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小型货车在西安三桥镇孙家围墙监护道口外相撞,货车司机受伤。假定你是西安电视台的记者,台里要求你就这个事件做一组电视新闻组合报道。请说明对这一突发事件报道的设想,并写明其余报道的意图及各条之间的互动配合关系。请将每个报道的具体做法,包括主要内容、镜头设计、同期设计、采访对象、同期采访问题等写成较详细的报道提纲。(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剖析一家新闻媒体关于一次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0.00) 8.现场观察(上交2007研;中央民大2005研;复旦大学2003研)(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追踪采访(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