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1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1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1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1

《宏观经济学》模拟考试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财政部向()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

A、居民;

B、企业;

C、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

()2、在短期内,居民以下哪一部分的数额会大于可支配收入。

A、储蓄;

B、消费;

C、所得税;

D、转移支付。

()3、1998年我国货币信贷制度完成重大改革,其中:当年3月21

日,法定准备金和备付金帐户合一,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20%

调整至15%。这属于: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4、某地区年人均GDP为4000美元,比人均GNP低2个百分点,

这表明该地区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地区

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可能小于。

()5、IS曲线表示满足以下哪一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

B、总供给-总需求均衡;

C、储蓄-投资均衡;

D、以上都对。

()6、GDP高于均衡水平,意味着:

A、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S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I;

B、计划的消费支出C的总额超过计划投资I的总量;

C、GDP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平衡点;

D、计划投资I的总额和计划消费C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水平()7、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倾向在下述哪种情况较高?

A、教育程度低;

B、社会地位较低;

C、拥有较多流动资产;

D、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较高。

()8、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法定准备率;

B、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9、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10、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二、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若法定准备金率是0.16,没有超额准备,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储备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下调至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2、假定某经济存在下列关系式:消费函数为D Y C 8.01400+=,税收函数为

y ty T 25.0==,投资函数为r I 50200-=,政府需求为200=G ,货币需求为

r Y P M d 1004.0-=,名900=s M ,求总需求函数。

3、假设消费需求为Y C 63.0800+=,投资需求为r I 200007500-=,货币需求为r Y L 100001625.0-=,价格水平1=P ,试求货币名义供给是6,000亿美元,政府购买是7,500亿美元时的GDP 之值,并证明所求GDP 之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总和。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凯恩斯在《通论》中写到:“当所得增加时,人们将增加其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

如其所得增加之甚”。请问这如何用函数式表示?

2、 为什么经济萧条时凯恩斯主义容易走运,而通胀居高不下时货币主义容易成为“时

髦”?

3、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什么差别?

4、 为什么称转移支付是自动稳定器?

四、论述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经济萧条时凯恩斯主义容易走运,而通胀居高不下时货币主义容易成为“时髦”?

2、为什么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平缓地倾斜的?请用图形配合文字具体说明。

《宏观经济学》模拟考试试题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是:

A 、之和等于1;

B 、之和大于1;

C 、之和小于1;

D 、无关。

( )2、我国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提出拟增发1500亿国债,主要用于在建的国债建设项目、西部开发项目、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等。这属于: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3、在短期内,居民以下哪一部分的数额会大于可支配收入。

A、储蓄;

B、消费;

C、所得税;

D、转移支付。

()4、某地区年人均GDP大于人均GNP,这表明该地区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地区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可能小于。

()5、LM曲线表示满足以下哪一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

B、总供给-总需求均衡;

C、储蓄-投资均衡;

D、货币供求均衡。

()6、GDP高于均衡水平,意味着:

A、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S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I;

B、计划的消费支出C的总额超过计划投资I的总量;

C、GDP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平衡点;

D、计划投资I的总额和计划消费C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水平

()7、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个人消费信贷是我国银行业的一项金融创新,请问这受哪一消费理论的支持:

A、绝对收入假说;

B、相对收入假说;

C、持久收入假说;

D、生命周期假说。

()8、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法定准备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9、在LM曲线上存在货币供求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10、某一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游手好闲,宁愿吃救济也不愿找工作,这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二、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政府预算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是100。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投资为60(单位: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积累为多少?

3、假设消费需求为,投资需求为,货币需求为,价格水平,试求货币名义供给是6,000亿美元,政府购买是7,500亿美元时的GDP之值,并证明所求GDP之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总和。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问平衡预算乘数为什么等于1?

2、理论界有一规范性的命题叫作"富人的一元不等于穷人的一元",如何理解?

3、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计入GDP吗?为什么?

4、什么是"挤出效应"?政府投资的增加一定挤出私人投资吗?

四、论述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用来抵消各种干扰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有哪些具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请问我们国家为什么总是偏向于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妥的货币政策?

2、为什么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平缓地倾斜的?请用图形配合文字具体说明。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doc

西方经济学(宏观)复习题 1.下列哪-项不是转移支付(D ) A退伍军人的津贴;B失业救济金; C贫困家庭补贴;D以上均不是。 2.下列哪一项不应计入GDP ( C ) A购买一辆当年生产的白行车;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政府订购-?批军火。 3.在国尺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B)。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Z和: 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4.所谓净出口是指(A )。 A出口减进口;B进口减出口; C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5.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來衡臺,GDP等于(B )。 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消费+投资+净出口。 6.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D )。 A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7.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B)。 A直接税;B折旧; C间接税;D净出口。 8.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來计算GDP 的方法是(A )。13.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索是(B )。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増加; C储祈増加;D利率提高。 1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 111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1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Z和等于(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2的正数; C零;D等于1。 1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 C零;D等于1。 17.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B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 6;B边际储蓄倾向为0. 1; C边际消费倾向为0. 4;D边际储蓄倾向为0. 3。 18.投资乘数等于(A )。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D (1-MPS)的倒数。 19.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 (B ) o A支出法:B收入法: C生产法;D增加值法9.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B )。 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B )。 A销售税; C货物税; B公司所得税; D公司财产税。 11.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D )项有影响。 A GDP C N1 B NDP D Pio 12.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随着收入增加( 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 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 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 D消费下降, 储蓄下降。 A 500亿元; B 50亿元; C 10亿元; D 30亿元。 20.根据相对收入假说,若某年收入下降,则该年APC ( A )。 A提高;B下降; C不变;D不确定。 21.若资加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息率,则表示现冇投资项目(A )。 A可行;B不可行; C都可以;D不确定。 22.根据加速原理,引起净投资的原因是(A )。 A产出増加;B价格提高: C利息率下降;D工资下降。 23.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C )。 A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物价稳定和经济増长; C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増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充分就业和公平。 24.不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H是(C )。 A政府支出;B政府税收; C政府公债;D政府转移支付。 25.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 A增加政府支岀;B提高个人所得税;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标准版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国内生产总值2.平衡预算乘数3.流动性偏好4.基础货币5.充分就业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30题。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项将不计入 ...当年的GDP?() A.当年整修过的古董汽车所增加的价值;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C.一辆二手汽车按其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2.在以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 ...投资的是()。 A.某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某企业建造一座厂房; C.某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某企业购买政府债券。 3.用收入法计算GDP时,不能计入GDP的是() A.政府给公务员支付的工资;B.居民购买自行车的支出; C.农民卖粮的收入;D.自有住房的租金。 4.当实际GDP为1500亿美元,GDP缩减指数为120时,名义国民收入为:() A.1100亿美元;B.1500亿美元;C.1700亿美元;D.1800亿美元。 5.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B.3/4;C.4/5;D.1。 6.认为消费者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可预期长期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消费理论是()。 A.相对收入理论;B.绝对收入理论;C.凯恩斯消费理论;D.永久收入理论。 7.由于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导致人们消费水平减少,这种效应被称为()。 A.利率效应;B.实际余额效应;C.进出口效应;D.挤出效应。 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时,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9.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MPC=;B.MPC=;C.MPC=;D.MPC=。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不发生变化。 11.对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相同。 1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1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当收入增加时()。 A.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1

1.设某国经济可以用以下等式描述:C=90+0.9YD;I=200-1000i;L=Y-1000i;t=1/3;G=710;M/P=2200求: (1)IS曲线和LM曲线的表达式。 (2)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均衡利率水平为多少? (3)私人消费及投资各为多少?政府有预算赤字还是盈余?其值为多少? [解析] 2.假设消费函数C=400+0.8Y,投资函数I=300-50r,政府购买G=200,实际货币需求函数L=300+0.5Y-100r,实际货币供给M=1500(单位均为亿元)。 试求: (1)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收入。 (2)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3)假定充分就业的收入为Y=4000亿元,如果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量?如果用增加货币供给方法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 答: (1)IS:y=2400+200r LM:y=4500-250r 联立两式得:y=10000/3 (2)由推倒公式的得:y=11000/9+20/9g+10/9m 财政政策乘数为20/9 货币政策乘数为10/9 3.假定通货比率k=0.15,准备率r+e=0.1,求货币乘数,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50亿元的政府债券,那么货币供给增加多少? 货币乘数=(k+1)/(r+e+k)=4.6 M增加50*4.6=230 4.某三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80+0.8Y,投资函数为I=20-5r,货币需求函数为L=0.4Y-10r,税收T=0.25Y,政府购买支出为G=20,名义货币供给量M=90,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285。(1)若价格水为P=2,则IS-LM模型决定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2)若总供给函数为Y=235+40P,则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的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各为多少?(3)如果通过变动政府购买来实现充分就业,则求政府购买的变动量和价格水平。

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总支出和国民收入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利息率。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贴现率。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对)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对)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将其代号填入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 1、消费曲线位于45o线的上方表明,储蓄是( c )。 A、正数 B、0 C、负数 2、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b )。 A、20% B、80% C、30% 3、当总需求增加时,国民收入将(c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4、假定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则增加100万美元的投资,可使国民收入增加(b )。 A、200万美元 B、500万美元 C、800万美元 5、哪一对变量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大的乘数作用(b )。 A、政府支出和政府减税 B、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C、政府减税和政府支出 6、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 )。 A、增加20万美元 B、保持不变 C、增加12万美元 7、要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政府应当(c)。 A、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B、增加福利支出 C、增加税收 8、技术的进步造成部分人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由此产生的失业是(b )。 A、自愿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的失业 9、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则通货膨胀的受益者是(a ) A、股东 B、债权人 C、退求金领取者 10、下面哪一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c )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 B、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 C、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 A )(A)税收(B)政府支出(C)净出口(D)投资 2.财政政策的实际作用往往比简单乘数所表示的要小,这主要是因为简单乘数( C ) (A)没有考虑时间因素(B)没有考虑国际市场因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C)没有考虑货币和价格因素(D)没有考虑货币政策的作用 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 ( D ) (A)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B)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C)A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D)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4.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取决于( A ) (A)货币需求(B)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C)储蓄(D)储蓄与投资 5.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B ) (A)0.25 (B)0.75 (C)1.0 (D)1.25 6.下述哪一项不是经济在内的稳定器(失业补偿) ( B ) (A)累进税率制(B)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的政府开支(C)社会保障支出(D)农业支持力量 7.根据简单凯恩斯模型,货币需求取决于( D )

(A)实际收入和实际利率(B)名义收入和实际利率 (C)名义收入和名义利率(D)实际收入和名义利率 8.在下述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 C ) (A)非充分就业(B)存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 (C)投资对利息率的敏感程度较大(D)现金持有率较低 9.工资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也称为( B ) (A)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D)隐性通货膨胀 10.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 C )(A)货币供给量(B)税率(C)银行准备金率(D)银行利息率 11.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 ( B ) (A)与利息率不相关(B)与利率负相关 (C)与利率正相关(D)随利率下降而下降 12.对利率变动最敏感的是( C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相同 13.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D ) (A)消费者物价指数(B)生产者物价指数 (C)GDP平均指数(D)以上均正确 14.松货币政策的政策搭配能使总需求曲线(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库2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本部分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 1.以下项目应计入GDP的是() A.李某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以15万元购买二手房一套 B.面粉厂卖给面包厂5000元的面粉 C.孙某靠打工一年净收入1.8万元 D.张某在股票市场花28000元购入某股票,赢利5000元 2.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指( ) A.事后统计的投资等于储蓄 B.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 C.投资与储蓄总是相等 D.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3.同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r和y如何变化() A. y 增加,r减小 B. y减小,r减小 C. y 减小,r增加 D. y 增加,r不确定 4.在货币需求曲线的水平阶段,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货币供给增加,利率水平下降 B.货币政策无效 C.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 D.处于流动偏好陷阱 5.下面有关财政政策效果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b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明显 B.其他条件不变,d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越不明显 C.其他条件不变,h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不明显 D.其他条件不变,k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明显 6.以就业量为自变量的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 A.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B.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C.总产量以不变的速度增加 D.总产量先以递减的速率后以递增的速率增加

7.以下那一项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 A.代表国家发行货币 B.为商业银行保存准备金C.代理国库 D.吸收企业存款 8.若边际储蓄倾向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A. 0.25 B. 0.75 C. 1.0 D. 1.25 9.工资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也称为()通货膨胀。 A.需求拉动型 B.成本推进型 C.结构性 D.隐性 10.货币创造乘数的大小取决于() A.货币供给量 B.税率 C.法定准备率 D.银行利息率 11.在下列情况下,转移支付乘数最大的是() A.MPC=0.9 B.MPC=0.8 C. MPS=0.75 D.MPS=0.5 12.假定货币M和p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收入增加时() A.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交易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交易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3.若经济中存在周期性失业,为降低失业率可釆取的财政政策是()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D.提高企业所得税率 14.在开放经济中() A.均衡国民收入为y=C +I+G+NX B.NX减少时,国民收入水平提高,NX增加时,国民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是以货币表示的一个量值。GDP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避免对中间物品的重复计算。 通货膨胀:是指物品与劳务货币价格的普遍持续上升。 失业率: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衡量一国失业程度最重要的统计指标。 节俭的悖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于个人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坏事,凡是增加消费会增加总支出,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和自发税收增加的数量相同时,均衡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或政府税收)变动的比率。 预算赤字(BS):(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 预算盈余(BD):(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收入超出支出的部分,即政府的税收大于政府购买支出与转移支付的部分。 IS曲线:表示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与收入(产出)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既定的目标,改变货币供给量,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而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所进行的变

动措施。 流动性陷阱:是指货币的利率弹性无限大,以至于公众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之下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在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况下,货币政策效应为零。在利率足够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低于正常利率此时人们都持有货币不再持有债券,即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变为无限大。95+59 因此,当LM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的作用达到其最大限度。 LM曲线:描述了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的所有组合。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它是指当基础货币变动一单位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规模,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投资减少的现象。 赤字:当政府支出大于其收入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 公债:是指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许多工人的暂时失业与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密切相关,这种情况成为周期性失业。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一、二、三)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国内生产净值 2.有效需求: 3. 财政政策: 4.边际消费倾向: 5.通货膨胀: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下列哪一项不应记入GDP?( ) A.购买一辆当年生产的自行车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政府订购一批军火 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植为0.6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必是( ) A.2.5 B.1.6 C.5 D.4 4.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5.实际利率与储蓄之间的关系为()。 A.实际利率上升将导致储蓄上升B.实际利率上升将导致储蓄下降C.实际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储蓄上升也可能导致储蓄下降 D.实际利率上升,不会导致储蓄有任何改变,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6.如果银行想把存款中的10%作为准备金,居民户和企业想把存款中的20%作为现金持有,则货币乘数是()

A.2.8 B.3.3 C.4 D.10 7.自发投资增加12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向右移动12亿美元B.向左移动12亿美元 C.右移动支出乘数乘以12亿美元D.左移动支出乘数乘以12亿美元8.如果IS方程为Y=KrA-KeDr(Ke为支出乘数),则IS曲线斜率变小的原因是() A.Ke变大和d变大 B.Ke变小和d变大 C.Ke变大和d变小 D.Ke变小和d也变小 9.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候利率和收入为() A.R=10% Y=750 B.R=10% Y=800 C。R=10% Y=950 D.R=10% Y=900 10.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11.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铲除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12.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D.货币供给量较大 13.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宏观经济学试题题库2

宏观经济学试题题库 2 第一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1、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 A 、价格决定理论; B 、工资决定理论; C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 、汇率决定理论。 2、 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C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 GNP 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D A 、工人劳动; B 、农民劳动; 4、 实际 GDP 等于( B ) A 、价格水平除以名义 GDP ; C 、名义GDP 乘以价格水平; ) C 、工程师劳动; D 、保险业服务。 5、 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 折旧;B 、原材料支出; C 、直接税; 6、 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折旧;B 、原材料支出; C 、直接税; 判断题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A 、 B 、名义 GDP 除以价格水平; D 、价格水平乘以潜在 GDP 。 A ) D 、间接税。 D ) D 、间接税。 1、 2、 ( 3 、 ( 4、 5、 6、 7、 8、 1、 2、 3、 4、 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X ) 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Y ) 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X ) 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 X ) 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 Y ) 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 GNP 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 X ) 简答题 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假定A 为B 提供服务应得报酬 400美元,B 为A 提供服务应得报酬 300美元,AB 商定 相互抵消 300 美元,结果 A 只收 B100 美元。应如何计入 GNP ? 第一单元答案: 一、 C 、 A 、 D 、 B 、 A 、 D ; 二、 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 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 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型题() 1.GNP 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 、工人劳动;B 、农民劳动; C 、工程师劳动; D 、保险业服务。 2.实际GDP 等于( )A 、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 B 、名义GDP 除以价格水平;C 、名义GDP 乘以价格水平;D 、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 3.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折旧; B 、原材料支出; C 、直接税; D 、间接税。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 A 、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 、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 、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 、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 曲线( ) A 、右移10亿元; B 、左移10亿元;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6、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 A 、增加20万美元; B 、保持不变; C 、增加12万美元; D 、减少12万美元 7.要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政府应当( )。A 、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B 、增加福利支出 C 、增加税收D 、减少税收 8、技术的进步造成部分人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由此产生的失业是( )。 A.自愿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的失业 D.摩擦性失业 9、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则通货膨胀的受益者是( )。A.股东 B.债权人 C.退求金领取者D.工人 10、下面哪一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 A 、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 B 、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 C 、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D 、投资支出的减少,国民收入不变。 11、 若MPC=0.6,则I 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 )。A 、 40万 B 、 60万 C 、 150万 D 、 250万 12、 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A 、 5 B 、 -0.25 C 、 -4 D 、 2 13、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A 不变 B 增加500万元 C 增加100万元 D 减少100万元 14、货币工资上涨一定导致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这句话( )。A 肯定对 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对全部高中资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宏观经济学》试卷 、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 、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 、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 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 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 的有: A 、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 、投资;B、储蓄; C 、净税收; D 、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 、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 ,如果消费增加100 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 亿元; B、减少100 亿元; C、增加500 亿元; D、减少500 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 、对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 、对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 、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 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 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 ,通货膨胀率为12% ,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 17、自发投资增加10 亿元,会使IS 曲线 A 、右移10 亿元 B、左移10 亿元 C、右移10 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 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一、二、三).doc

A.2/3 B. 3/4 C. 4/5 5.实际利率与储蓄Z间的关系为(实际利率上升将导致储蓄上升 D?1 )o 实际利率上升将导致储蓄下降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国内生产净值 2.有效需求: 3.财政政策: 4.边际消费倾向: 5.通货膨胀: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哪一项不应记入GDP?() A.购买一辆当年生产的口行车 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政府订购一批军火 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屮,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植为0.6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必是() A. 2.5 B. 1.6 C. 5 D. 4 4.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Z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o C.实际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储蓄上升也可能导致储蓄下降 D.实际利率上升,不会导致储蓄有任何改变,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A. 2.8 6. 如果银行想把存款中的10%作为准备金,居民户和企业想把存款中的20%作 为现金持有,则货币乘数是() B ? 3.3 C. 4 D. 10 7. 自发投资增加12亿美元,会使IS 曲线() A. 向右移动12亿美元 B.向左移动12亿美元 C.右移动支出乘数乘以12亿美元 D.左移动支出乘数乘以12亿美元 8. 如果IS 方程为Y=KrA-KeDr (Ke 为支出乘数),则IS 曲线斜率变小的原因是 () A. Kc 变大和d 变大 B. Ke 变小和d 变犬 C. Ke 变大和d 变小 D. Ke 变小和d 也变小 9. 若LM 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候利率和收入为 () A. R=10% Y=750 B. R=10% Y=800 Co R=10% Y=950 D. R=10% Y=900 10?政府购买增加使IS 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 曲线的移动量, 则 必须()。 A. LM 曲线平缓,IS 曲线陡峭 B. LM 曲线垂直,IS 曲线陡悄 C. LM 曲线和IS 曲线一样平缓 D. LM 曲线陡山肖,IS 曲线平缓 11?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 A. 捉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捉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铲除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12. 当( )吋,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 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1)1.doc

XX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购买力平价 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机制。 2.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耍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冇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牛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牛产总值加上來白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3.奥肯定理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 GDP每增加2%,失业率人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來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4.菲利普斯曲线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Z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Z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最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來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I'可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Illi线发展成为用來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 试题库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 (每一空格1分,共12分) 1.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解决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3.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二部门模型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4.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5.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5.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7. 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 % 。 7. 若价格水平1970年为80,1980年为100,则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 25% 。 8.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8. 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衰退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10.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以及各 种转移支付。 10.功能财政思想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12.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LM陡峭而IS 平缓; 12. 在LM平缓而IS 垂直的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二、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8分) 1.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