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检查的任务正式版

安全生产检查的任务正式版

安全生产检查的任务正式版
安全生产检查的任务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安全生产检查的任务正式

安全生产检查的任务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安全生产检查的主要任务是检查人、设备、工具生产运转过程中的安全状况,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在生产过程中的贯彻执行情况。安全生产检查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及时发现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并及时纠正

构成安全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员、设备和管理,这三个要素是有机地联系和组合在一起的,其中人员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一切事故的发生与人的劳

动和管理上的失误、失职行为都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安全大检查,就是要及时地发现人在作业过程中的违章行为。对电力系统来说,人员的习惯性违章是造成人身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生产检查的重点。安全生产检查要以各专业的规程为依据,对不同的工种、现场、环境进行检查。单调重复的操作,容易引发人员疲劳、注意力涣散、思想不集中,往往会引发误操作,对此类作业人员的检查重点是人的精神状态;对安装、调试、检修的作为人员,应着重检查是否降低工作质量,偷工减料,简化工艺流程,减少调试项目的劳动时间而产生的习惯性违章。总之,对人员的安全检查要通过研究习惯性违章的规

律,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发现不安全行为,并通过提醒、说服、劝告、批评、曝光,直至警告、处分,及时予以消除,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及时发现设备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

对设备的安全检查要根据设备运行的规律,各类设备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通过听、看、闻、摸、测试、测量等手段,及时发现设备的隐患并预测事故。对设备的安全检查应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等各个环节着手,检查位置布置、周围环境、容量配置的合理性,检查设备的检修、试验、保养是否定期进行,检查设备的老化、腐蚀、磨损

程度。

设备检查,一旦发现缺陷、隐患时,尤其是发生事故后,除及时处理外,应当举一反三,对同类型设备进行彻底检查,并应制订反事故技术措施,在检查中若发现假冒伪劣产品或质量低劣、工艺粗糙,缺乏质保信誉的产品,要坚决抵制。

(三)及时发现和弥补管理缺陷,逐步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系统随着大机组、大容量设备的投入,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高度自动化的发展,对安全管理、安全检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如果对技术开发和工业生产中各种固有的潜在危险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不周、防范不当,就会

发生灾难性的事故。全世界多次发生电力系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就是最好的例证。如1996年7月2日,美国西部爱达荷州与相邻怀俄明州双回345kV输电线路断线,导致两条345kV、四条230kV线路及部分500kV联络线跳闸,共用负荷210万kW,造成整个西部11个州的全部和中部3个州的一部分,包括加拿大西部和墨西哥北部的一部分大面积停电,使200万用户受到影响。

安全检查,就是要在检查过程中,根据新情况、新要求,直接查找或通过具体问题及时发现管理缺陷,特别是一些管理制度的缺陷,及时修正、及时弥补,对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并在此基础上,不

断推进现代化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与技术进步同步发展。

现代安全管理,必须利用安全生产检查手段。这是因为现代安全管理,是以保障生产中的安全为目的所进行的有关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决策等方面的活动。为的是发现、分析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各种损失,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在生产实践中,用安全生产检查手段,经常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不适应科学管理需要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使之适应新情况的要求,符合现代化安全管理的特点。

(四)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安全生产

先进经验,宣传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安全生产检查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查出问题、消除隐患、处理有关责任人,也是为了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发现安全生产的好典型,进行宣传、推广、交流经验。例如一些安全生产检查的好方法、好经验是最早产生在基层,通过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地发现、总结、宣传、推广,并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特点不断丰富、完善,形成实用、简便,符合生产现场要求的新方法、新经验,可以不断提高安全检查的质量。

安全生产检查是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

安全生产检查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建立起对安全生产的广泛认同感。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现状与形势分析报告

重庆科技学院 《事故调查与分析》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现状 与形势的分析

院(系)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安全2015-03 学生姓名周军献学号2015662183 授课教师托罗斯职称副教授 成绩 2016年11 月11 日 目录 前言 (1) 一我国安全生产的进步 (1) (一) 形成了基本的理论体系 (1) (二) 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1) (三)成立了一系列的法制部门 (2) (四)完善了相应的监督体制体系 (2)

二我国安全生产有待提高的地方 (3) (1)人的安全意识缺失 (3) (2)生产基础有待提高 (3) (3)监管监察及应急救援能力还很差 (4) (4)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还没形 (4) (5)安全重视不够、安全投入不足 (4) (6)安全教育培训宣传力度不 (4) 三我的见解 (5) 四改良对策 (5) (1)大力培育安全文化 (5) (2)发展科技、提高效率 (6) (3)以系统工程的角度 (6) (4)加强法制力度 (6) (5)利用综合保险的方法 (6) 五对于事故调查与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感悟 (7) 参考文献 (7)

前言 目前,安全生产仍然是世界各国都必须面对和应对的重大问题。对此,我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显然,通过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现状和特征分析有助于认识安全生产事故的规律,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有助于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控制和应对做出有效的决策。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从体制、机制、规划、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重点企业和广大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监督。经过努力,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得到建立和形成,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当然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 一我国安全生产的进步

(安全生产)安全形势分析

第三季度安全形式分析报告 保管二队 政治处: 根据仓库有关通知精神,现将保管二队当前官兵思想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部队安全形势分析 (一)兵员构成的复杂化 首先,我们从兵员的构成上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兵员构成的多样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策的不断调整部队兵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生子女兵明显增多,具有较高学历、学有一技之长以及已经有过就业经历的情况也与年递增。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使部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文化品味也更加多元化,同时也在部队的安全管理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如他们的文化品味、物质追求、以及需求层次都较高,他们有着自我展示、超前消费等思维理念,并且很多是家庭的宠儿,有的也“闯荡”了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当他们进入部队后,由于部队环境和管理要求与他们的需求与习惯差异较大,造成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思想波动大,容易造成一

些偏激行为的出现。二是城、乡兵之别。城、乡兵由于他们所处环境与客观要求的不同,他们在部队的表现与要求也不相同。城市兵考虑较多的一般是入党、立功以及退役后的工作、婚姻等现实问题;同时,加上年龄、个人的发展等因素,他们一般不要求转士官。农村兵则情况不同,一般情况是回乡后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家庭和本人的意愿都是希望在部队能有所发展。所以他们在考学、转士官、学技术等问题上愿望较强烈。由于这种追求上的差别,导致他们对部队日常事务的心态和不同方面所表现出的热情上有所不同。这些在部队的日常管理中都有所表现,所以在日常的部队管理上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即在他们所关心的方面要投入更大的热心,来理解、引导、帮助他们,而不能以生硬的态度来曲解、压制他们,导致在安全管理上留下隐患。 其次,从兵员所面临的问题看。大致可归结为三类问题,这就是:个人家庭问题、成长进步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只要从这三方面来切入我们的工作,就能把握住基层官兵的思想脉络,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防患于未然。一是个人家庭问题。包括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经济官司,家庭困难,恋爱挫折等等。这些问题和

我国近年安全生产形势简析

我国近年安全生产形势简析 1前言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促进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2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好转2.1各类事故得到相应控制在国家经 济快速增长,各类企业和从业人员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各类事故得到相应控制。工矿企业伤亡人数相对下降,工矿企业事故由1990年的5756起,死亡7759人,2002年上升到13960起,死亡14924人,平均每年上升7.7%和5.6%。死亡人 数上升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cdp)增长速度。 2.2一些行业死亡人数相对指标下降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1990年的3 3.38下降 到2002年的13.70,1990~2001年平均万车死亡率为21.9,平均每年下降7.2%。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1990年的6.66下降到2002年的5.00。1990~2002年 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为5.67,平均每年下降2.6%。 2.3一些事故多发行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 下降。1990~2002年,煤炭产量从105415万吨增加139335万吨,但事故起数 和死亡人数由1990年的4425起和7360人,下降到2002年的4344起和6995人,平均每年下降0.2%和0.4%。水上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船只 艘数和运量在增加,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由1990年的2799起和703人,下降 到2002年的734起和463人,平均每年下降10.6%和3.4%。铁路路外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铁路路线在增加,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由1990年的13929起和8428人,下降到2002年的11922起和8217人,平均每年下降0.2%和4.2%。3事故总量仍处上升阶段,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3.1事故总量大,并 呈上升态势全国发生的各类事故,由1990年的330993起,死亡68342人,上升到2002年的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平均每年上升10.3%和6.1%,平均 每天死亡350人。 3.2道路交通事故增幅大道路事故由1990年的250297起,死亡49271人,上升 到2002年的773137起,死亡109381人,平均每年上升9.9%和6.9%。道路交 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75.0%左右。 3.3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特大事故多发我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设施 建设投入明显不够。如,原国有重点煤矿在“一通三防”方面的欠帐达40多亿元; 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交通设施和路况差,造成特大交通事故多发。2000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71起,死亡3531人;2001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40起,死亡2556人;2002年全国 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28起,死亡2341人。平均三天发生一起 死亡10人以上事故。其中,煤矿和道路交通是特大事故多发行业。 3.4非公有制企业事故比重大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起点低,企 业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普遍低,大量使用农民工,造成事故多发。

中国安全生产形势及对策

中国安全生产形势及对策 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1 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1993年以业,我国每年各类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基本稳定在10万多人。今年上半年,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同比均有所下降。全国工矿企业伤亡事故职工死亡4172人,同比下降10%;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伤亡事故明显减少。截至7月底,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66起,死亡1338人,同比分别下降19.25%和13.5%。今年春节和“五一”放假期间,回乡和旅游人数骤增,春运期间客动高达16.16亿人次,“五一”期间达2.04亿人次,由于各地区、各部门重视安全,都未发生重大事故。 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去年“11?24”特大海难事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三次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重大特大事故屡屡发生,有时同一天发生2~3起,使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在政治上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各类伤亡事故,有如下一些特点: (1)绝大多数事故属于责任事故。主要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疏于管理、监督不力造成的。最突出的如山东烟台去年“11?24”特大海难事故,就是一起在恶劣的气象和海况条件下,船长决策失误和操纵不当,烟大公司及其上级单位安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而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江西省上栗县的“3?11”特大爆竹爆炸事故也是如此。 (2)发生伤良心事故最多的是乡镇、私营、个体和“三来一补”企业,约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乡镇煤矿死亡1961人,占全国煤矿死亡人数的72%;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高达17.67,同比增长25%,为重点煤矿(0.941)的20倍。一些企业业主在事故发生后,逃之夭夭,把大量善后工作、赔付责任推给当地政府。 (3)农民工、外来工成为伤亡事故的主体,约占伤亡事故总数的80% 以上。由于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劳动力的流动性加大加快,加上这一群体普遍缺乏

中国安全生产发展趋势研究

文李 /毅中 一、安全生产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目前全世界就业总人数为27亿人,每年因职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21万人(指劳动者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不包括交通事故和职业病死亡),由职业事故和职业危害引发的财产损失、赔偿、工作日损失、生产中断、培训和再培训、医疗费用等损失,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世界各国既采用事故死亡人数的绝对指标,也采用反映事故死亡人数与经域的安全状况。如果这些指标居高不下, 则意味着为经济发展付出了高昂的生命代 价。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近20年来 世界各国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大部分 国家在15左右,2000年平均降至10以 下,2002年降至8以下。但是各国情况很 不均衡。先进工业化国家10万人死亡率 普遍较低,目前平均值为4左右,其中英 国最低,在1以下;澳大利亚其次,由 1992年的7下降到2002年的2;德国居第 三位,自1990年的5.1下降到2002年的 2.9;美国由1992年的5.3下降到2002年 1990年0.04降至目前0.02;日本由 1990年的0.07降至目前的0.05;美国、 澳大利亚、法国均在0.04-0.06之间。发 展中国家则普遍较高,韩国目前为0.6, 我国2004年为0.86,2005年为0.7, 2006年为0.558。采矿业、建筑业和运 输业是各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较多的行业 领域,约占全部事故死亡的50-60%。因 此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对降低事故死亡 起着重要作用。先进工业化国家已普遍形 成了服务业比重很高、工业和制造业比重 其次、农业比重很低(平均约占5%)、 中国安全生产发展趋势研究 当前,中国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得到建立和形成,安全监管体制机 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

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的报告

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2008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县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未发现校园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均在控制进度以内,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现将2008年上半年我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如下: 一、安全生产基本形势

1—6月份,我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起,死亡2人,死亡人数占市政府下达全年控制指标的20%。同比,事故起数增加5起,死亡人数少死亡5人,下降71.4%,其中各行业事故主要分布为:1、煤矿:未发生职工伤亡事故。2、非煤矿山:机制砖厂发生事故1起,受轻伤3人。 3、危险化学品未发生职工伤亡事故。 4、烟花爆竹未发生职工伤亡事故。 5、道路交通:发生事故5起、死亡2人,受伤8人。 6、建筑施工发生事故6起,伤6人。 7、其他行业未发生事故,无人员伤亡。 8、火灾:发生事故引起、死亡零人。同比下降38起。 全县未发生3人以上死亡的安全事故,未发生校园安全事故,春节、全国“两会”及“五一”期间,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二、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主要特点 (一)全县安全生产的特点: 1、全县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继续转好。通过全县上下开展“压事故、控指标、保平安”攻坚战和隐患排查治理专若整治,全县上半年事故死亡人数迅速下降,1一6月死亡人数较上年同期少死亡5人,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控制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大部分行业和地区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与去同期相比,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五大高危行业安全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比上年同期下降5人,安监部门直接监管的四大高危行业实现了“零死亡”目标。 3、重要时段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春节“两会”、“五一”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1一6月份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 1、事故总量依然偏大。虽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四大高危行业未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但全县事故总量依然偏大。1一6月,事故总量与去年同比增加5起,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建筑安全事故高发仍需高度重视。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多,工程复杂、施工总面积增长较快,监管难度较大。今年以来,建筑安全事故异常攀升,1一6月发生事故6起,虽未造成人员死亡,但重伤较多,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忽视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设备隐患、防护缺失,无证违章作业,无资质施工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3、工业园区安全事故多发。今年1一6月份发生的事故多数发生在县工业园区,共发生事故7起。园区安全生

领导安全生产任务清单

登封市仟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矿级领导安全生产任务清单 二〇一八年六月十五日 - 1 -

仟祥煤业矿级领导安全生产任务清单 一、矿长安全生产任务清单 1、杜绝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和二级非人身伤亡事故。 2、2018年为瓦斯治理攻坚年。 3、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防突例会,每月进行专题研究,检查、部署防突工作。 二、安全副矿长、安全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任务清单 1.按要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保证持证上岗。 2.督促安全管理费用的有效、足额使用,确保安全设施设备完好。 3.开展反“三违”活动、警示教育活动等,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4.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降低职业病发生率。 5.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6.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7.创建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8.做好专职救护队验收和全矿井应急管理工作。 三、生产副矿长、生产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任务清单 1.合理组织人员,按照公司下发的生产任务进行分解,在符合有关要求的情况下,努力完成生产任务。 2.组织完成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安装工作。 3.在采煤工作面安装、回收等重点工作施工期间制定完 - 2 -

善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现场跟班,抓好顶板管理,保证作业安全。 4.加强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实现工程质量动态达标。 5.完成第三季度采煤3.6万吨,掘进进尺495米。 四、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任务清单 1. 合理组织人员,把掘进任务进行分解,在符合有关要求的情况下,努力完成掘进计划。 2.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3.按照“一矿一策、一灾一策”的要求,组织制定有效的事故防范措施并督促实施。 4.制定和落实重大灾害防治措施。 5.组织并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活动,积极制定对策。 6.严格按照矿井防治水计划做好防治水工作,重点做好老空水、断层水防治工作。 7.组织定期测风,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重点做好12070回采工作面和12090、12120底抽巷、13采区下煤柱的通风系统调整工作。 8.及时组织进行我矿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9.组织一次反风演习和瓦斯事故突出演练。 10.完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升级任务。 11.每月召开一次防突例会。检查防突工作的规划、计 - 3 -

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 (二现状 中国现阶段不仅处于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时期,同时也正处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在这样的特定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是原有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格局被打破,城镇劳动者面临着转换工作环境与就业岗位的压力与新的职业风险,原有的劳动保护制度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是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必然促使乡村劳动者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化,新的劳动环境、劳动工具与劳动方式,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劳动风险;这些新问题与新风险的出现,决定了中国需要有健全的、科学的劳动保护与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尚在重新构建之中,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导致劳动者的职业风险急剧增长,不仅表现在显性的工伤事故方面,也表现在具有迟发性的各种职业病方面;加之隐瞒不报或者漏报,现有的工伤事故受害人数与职业病患者数只是全部遭受工作伤害的劳动者中的一部分,可见,中国现阶段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二、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 (一我国工伤事故及职业病情况略有好转。总体讲,近年来,我国工伤事故及职业病情况略有好转。特别是2003年以来,事故率逐年略有下降。 (二重大、特大事故仍频繁发生 我国工伤事故及职业病情况虽略有好转,但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全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约100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每天都有发生。 (三手故集中发生的行业

近年来,国家加大安全投入,同时也加大了监察力度。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认真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强化煤矿瓦斯治理,大力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经验,促进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全国各类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有所下降,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趋于好转,部分行业和部分地区安全生产较为稳定。但是全国特大事故仍然多发,部分行业和领域、部分地区事故总量、特大事故上升,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三、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事故原因时,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形势恶化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方面,改革开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了工业企业,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操作技能低下,很容易遭遇事故与职业病风险,这是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不少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乃至一些乡镇企业,根本不考虑职工的劳动保护问题,既不按规定对工人进行上岗安全培训,也不对职工告知生产作业现场危害及防护,更不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工具及采取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也对劳动者的劳动保护长期疏于管理,或者是将管理重点放在国有单位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安全生产上,对经济改革中出现的大量非公有小企业、乡镇企业乃至无证矿山缺乏安全监管,存在着劳动安全监察力量不适应非公有经济成分量大面广的矛盾;此外,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农民工、下岗职工及女工择业余地小,根本难以考虑就业环境及劳动保护。至于工伤保障,更是他们不敢企求的。而不少企业也在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不给非正式职工上保险,即使是正式职工,也有不少“漏报”的。因此在发生工伤事故后,“闹工 伤”、“私了”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有一些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充分考虑”了职业病的“迟发性”特点,致使不少劳动者患了职业病后,会因“合同到期”而被赶到社会上,辛苦打工所得都用来治病,甚至倾家荡产。

2019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共3页

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2012年1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京召开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作了题为《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国务院<意见>精神扎实工作全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单位共同努力,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总体上实现了“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开局。——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据安监总局调度统计: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7728起,死亡75572人,同比分别下降减少15655起、3980人,4.3%和5%。工矿商贸领域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1万人以下,其中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2000人以下。——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取得明显成效。全国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同比减少98起、403人,分别下降5.7%和5.9%。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同比减少13起、325人,分别下降15.3%和22.6%;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同比减少7起、251人,分别下降63.6%和61.2%。通过有效防范和全力救援,全国没有发生一次死亡50人以上的事故。——反映安全发展水平的各项主要指标进一步趋好。同比降幅均在10%以上,其中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0.201降到0.173 ,降幅13.9%;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由 2.13降到1.88,降幅11.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3.2降到2.8,降幅12.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0.749降到0.564,降幅24.7%。——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普遍改善。工矿商贸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3%和8.6%,其中煤矿分别下

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及对策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79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及对策通用范本

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及对策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安全生产事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事关构建和谐社会,要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以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新一届政府,在理论上有两条建树:一是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二是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项重大的理论建树与安全工作关系都非常紧密。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和谐社会包括六个方面含义:和谐社会要民主法治,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依法治安;和谐

全国安全生产月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时间是:每年的6月份(1——30日)。 安全生产月的由来 一、摸索期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务院财贸小组、国家农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十个部门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开展安全周活动,并确定今后每年5月都开展安全周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1980年开展的安全周活动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关怀,也是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企业单位长期以来安全生产情况不好,伤亡事故多,职业病严重。必须下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劳动保护工作中的问题,扭转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严重的状况。 二、雏形期 从1991年开始,全国安委会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1991是“八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开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年。为了保证“八五”计划的顺利实施,给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6月17日至23日,全国安委会首次开展了以“安全就是效益”和“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三、成型期

往年的安全生产周,除双休日以外,只有5天时间,很难安排覆盖全国的、有影响的一些重大宣传活动,因此经过各部门慎重考虑,从2002年开始,我国将安全生产周改为安全生产月。 2002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委决定开展首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将安全生产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延伸。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宣传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 此次活动旨在最大限度地消除身边的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一主题,普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另外,还举行了“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全国各地区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自查,重点放在制度建设、遵章守纪、设备设施运行状况等方面。 安全反思 每年六月,一场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中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大字报似的“横幅”、标语、宣传画满天飞;大街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政府部门,也摆起桌椅,免费发放安全生产相关书籍,宣传安全相关常识问题。可一旦过了这个月,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状况,工厂依旧生产,机械依旧转动,工人依旧劳作,大小事故也屡有发生。 诚然,安全生产,宣教当先,只有意识上升了,才有行动上的作为,毕竟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嘛。可是,如果把安全生产月当做一场运

2020年(安全生产)安全形势分析

(安全生产)安全形 势分析

第三季度安全形式分析报告 保管二队 政治处: 根据仓库有关通知精神,现将保管二队当前官兵思想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壹、当前部队安全形势分析 (壹)兵员构成的复杂化 首先,我们从兵员的构成上进行分析。主要体当下俩个方面:壹是兵员构成的多样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策的不断调整部队兵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当下很多方面,如独生子女兵明显增多,具有较高学历、学有壹技之长以及已经有过就业经历的情况也和年递增。这种情况的出现,壹方面使部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文化品味也更加多元化,同时也在部队的安全管理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如他们的文化品味、物质追求、以及需求层次都较高,他们有着自我展示、超前消费等思维理念,且且很多是家庭的宠儿,有的也“闯荡”了社会。在这种情

况下,当他们进入部队后,由于部队环境和管理要求和他们的需求和习惯差异较大,造成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思想波动大,容易造成壹些偏激行为的出现。二是城、乡兵之别。城、乡兵由于他们所处环境和客观要求的不同,他们在部队的表现和要求也不相同。城市兵考虑较多的壹般是入党、立功以及退役后的工作、婚姻等现实问题;同时,加上年龄、个人的发展等因素,他们壹般不要求转士官。农村兵则情况不同,壹般情况是回乡后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家庭和本人的意愿都是希望在部队能有所发展。所以他们在考学、转士官、学技术等问题上愿望较强烈。由于这种追求上的差别,导致他们对部队日常事务的心态和不同方面所表现出的热情上有所不同。这些在部队的日常管理中都有所表现,所以在日常的部队管理上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即在他们所关心的方面要投入更大的热心,来理解、引导、帮助他们,而不能以生硬的态度来曲解、压制他们,导

关于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形势 今年度以来,我街道相继发生多起建筑施工领域亡人事故,事故总量和事故危害程度严重上升,给街道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较为被动的局面,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对安全生产工作懒散、怠慢的理由,反而是给我们的一种警示,警示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守法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要在制度执行、网格建设、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分包队伍管控、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等5个方面下功夫,全面开展未遂事故、轻伤事故的统计分析,找出事故规律,摸清事故苗头和倾向,把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基础不到位。相对于其他工作,安全工作是较为新的一项工作,在外国全面抨击中国不重视人权的背景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05年才独立成为正部级单位,所以工作历史欠账较多。另外一些行业、领域和地区安全状况比较严峻,生产装置、设备老化,加之维修和更新改造不落实,管理混乱,安全保障能力低下。再加上很多企业长期安全投入不足,基础安全设施更是严重投入不足。一些行业存在大量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相当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仍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安全科技进步进展不快。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为什么会有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不到位?就是因为管安全的、从事安全的、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人的思想认识出了问题。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不惜一切代价换取GDP的做法自上而下。安全给政绩让路、安全给效益让路的现象依然严重,把一切精力用在片面追求任务的完成、效益的最大化上,甚至牺牲从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追逐利润。在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的背景下,不少社区反映部分干部确实有点“喊不动”。 三是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存在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然比较淡薄。 四是严格检查执法不到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

2017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

2017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三下降两好转”的良好态势 2018-01-29 20:04 来源:新华社【字体:大中小】打印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记者叶昊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王玉普29日表示,2017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三下降两好转”的良好态势,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6.2%、18.2%和21.9%,大部分行业领域和地区安全状况好转。 王玉普是在当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作此表述的。他表示,2017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3万起、死亡3.8万人,同比下降16.2%和12.1%;发生较大事故613起、死亡2332人,同比下降18.2%和18.3%;发生重特大事故25起,死亡342人,减少7起、228人,同比下降21.9%和40%;其中特别重大事故1起,同比减少3起,为2001年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历史最少。 王玉普指出,在2017年,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烟花爆竹、工贸、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农业机械、渔业船舶10个行业领域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农业机械等3个行业领域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32个省级统计单位中,有28个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吉林、上海、安徽、福建、湖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5个单位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王玉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安全生产工作务实推进、成效显著的五年,2017年与2012年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3.9%和22.2%,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57.6%和62.8%;亿元生产总值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分别下降51.1%、38.6%、71.7%,实现了事故总量、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三个大幅下降”。

(安全生产)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 形势分析报告编制说明 一、本分析报告各项数据为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事故数据,均直接采集于建设部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快报系统,统计时间截止至2005年2月16日。 二、本分析报告各项数据,统计口径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通过网络上报的,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或维修过程中发生的,一次重伤1人以上事故和死亡事故。为分析方便,本分析报告中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为基本统计指标,没有使用“重伤人数”。 三、本分析报告各项数据,在2005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第二次联络员会议之后,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进一步核对和确认。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2004年度) 2004年,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入宣传贯彻“一决定、两条例”,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紧紧围绕2004年年初制定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强化监管,狠抓落实,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向稳定好转。 一、2004年建筑施工事故总体情况 2004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与200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11.46%和13.12%;其中共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2起、死亡175人,与200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12.50%和18.60%。2004年建筑施工事故起数与2003年同期比较情况见图一,2004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与2003年同期比较情况见图二。 图一建筑施工事故起数与2003年同期比较

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

第一章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法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1、企业法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各级政府颁发的安全生产法令,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命令、规定、通知、办法等,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控制目标,自觉接受国家安全监察、行业管理部门和群众监督。 3、在计划、布置、检查、评比、总结生产的同时,安全工作也应同时进行,并主持研究和解决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问题。 4、建立健全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安全工作人员,明确并落实责任。 5、主持制定和完善本企业各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和事故隐患,立即组织力量予以解决和采取防范措施,重大问题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监察、监督机构。 6、落实本企业安全生产经费,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技改时应同时制定劳动安全卫生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7、本企业发生各类事故后,要及时赶到现场,了解情况,迅速组织抢救,并主动配合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落实事故处理决定。 二、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1、矿长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各级政府颁发的安全生产法令,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命令、规定、通知、办法等。 3、在计划、布置、检查、评比、总结生产的同时,安全工作也应同时进行。 4、组织制定安全措施计划(安全规定、安措工程计划、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落实安全措施经费,并认真组织力量保证落实。 5、组织编制审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有关部门及人员认真贯彻执行。 6、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使每一职工都要达到"培训-考试-合格-发证-持证上岗作业"的要求。 7、定期听取安全生产汇报,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及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制定措施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并在人、财、物上给予优先保证,做到"三不生产"。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式与对策

编号:AQ-Lw-08757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式与对 策 For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afety production in China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式与对策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本文分析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特征和造成我国目前安全 生产的原因,提出我国安全生产政府占主导作用,以后重点加强建 设可采用的措施,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安全生产;政府职能;对策 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乃至 未来人类社会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自古到今,人类在不断的 改造自然、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也一直与生存发展活动中所存在的 安全问题进行不懈的抗争。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那样 关于事故的报道,如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生活的意外事故等等诸 如此类,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创伤。然而,这些 仅仅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故,它们的影响范围和伤害 程度与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相比却显得不够突出。 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

突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安全生产事故报道,矿难、车难、气难等安全生产事故触目惊心,重大恶性事件不断,生产形式相当相当严峻,甚至给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别是我国煤矿行业灾难频传,伤亡惨重。相关数据表明,我国近几年来平均每年发生事故约80万起,事故死亡13万人,造成伤残70万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GDP的2%。由此可见,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既是从中央、媒体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面对安全事故此起彼伏的局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刻不容缓。 若要应对当前我国安全生产面对的复杂局面,必须首先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特征。 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特征与形势 在安全生产中,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称为人身安全;消除损坏设备、产品等的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就安全生产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的坚强屏障,也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长期以来,武警部队各级领导坚定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广大指战员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在部队自身安全生产和社会性安全生产工作上,付出了艰苦努力,安全生产成效显著,在事故灾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武警总部作为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积极参与了本届政府以来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总体趋稳趋好,与武警部队各级领导和广大官兵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汇报之前,首先代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讲四个问题:一是安全生产现状;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安全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指导和支撑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论、政策措施等体系;四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纳入科学发展观,完善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管理的范畴。本届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大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依规、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广泛监督。经过上下各方的共同努力,全国安全生产呈现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事故总量逐年减少,主要指标持续下降。但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偏大,重特大事故多发,重点行业领域的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 (一)2003年以来事故总量开始下降,反映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逐年趋好。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我国开始进入新一轮事故高发期,事故死亡人数连年增加,2002年达到139393人的历史最高点。经过努力,2003年出现下降。与上一年度相比,2003-2006年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0.2%、7.1%和11.2%。200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比2005年减少90780起(下降12.6%)、14267人。2007年1-5月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5%和14%。 2003年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反映安全发展水平、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4项相对指标,即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10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和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均有相当幅度的下降。2006年比2005年分别下降20.3%、13.5%、18.4%和27.4%。 (二)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改善,事故逐年下降,2006年下降幅度较大。2003—2006年,煤矿事故平均每年减少350起、562人,年均降幅8%。2006年发生煤矿事故2945起、死亡4746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0.9%和 20.1%。与2002年相比,2006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9.1亿吨,达到23.3亿吨。煤矿事故死亡减少2249人。2007年1-5月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3%。 (三)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2006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幅度,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为6%和7.1 %;建筑施工为5.2%和3%;道路交通为12.8%和4.6%;铁路交通为5.8%和7.7%;火灾事故为3.4%和9.2%。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原因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原因及其对策 十五大以来的五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出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安全生产关系群众生命,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 五年以来,全国建设系统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大力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不断提高监督执法和从业人员素质,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是,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并不容乐观,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总量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 当前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施工特大事故起数稳中有降,1998年2001年分别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在事故1起、2起、1起、2起,2002年发生1起,死亡13人,与上年同比下降50%和68.3%;二是结合建设规模增长情况,建

筑施工每百亿元产值死亡率逐年下降。据统计,1998年为11.73,1999年为9.84,2000年为7.89,2001年为6.80,2002年6.97。三是部分省区(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出现稳定好转。2002年,北京、湖北、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广西、海南、宁夏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 尽管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比较平稳,但是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总数和事故发生频度都没有明显下降,部分地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施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1998年发生1013起、死亡1180人,1999年发生923起、死亡1097人,2000年发生846起、死亡987人、2001年发生1004起、死亡1045人,2002年发生1208起、死亡1292人。2003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519起、死亡58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24.5%和20.7%。二是一些经济大省(直辖市),事故伤亡人数随建设规模增大呈上升趋势。如浙江省2000年到2002年建筑业总产值分别为1383.765亿元、1768.450亿元和2089.527亿元,而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则为53人、79人和86人。广东、上海、江苏等省、直辖市也属类似情况。三是建筑施工事故还是集中发生在专项治理的项目上。高处坠落、施工坍塌、触电等仍是事故的主要类型。以高处坠落类型为例,1998年到2002年因之死亡的人数分别为578人、524人、441人、453人和610人。分别占历年死亡总人数的48.98%、47.7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