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34 极化恒等式(原卷版)

专题34 极化恒等式(原卷版)

专题34  极化恒等式(原卷版)
专题34  极化恒等式(原卷版)

专题34 极化恒等式

专题知识梳理

1.公式推导

()(

)

()(

)

2

2222

2222142a b a ab b ab a b a b a b

a a

b b

?

+=++????=+--??????-=-+?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在△ABC 中,D 是边BC 的中点,则22

AB AC AD DB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g .

D

C

B

A

如图,由

()()

22222

2111222AB AC AB AC AB AC AD CB AD DB ?????? =+--=-=- ???????????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g 得证.

类比初中的“完全平方和”与“完全平方差公式”。

2.几何意义

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角线”平方差的

14

考点探究

【例1】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F 是AD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BA →·CA →=4,BF →·CF →

=-1则BE →·CE →的值是____.

【例2】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点A 位于两平行直线m ,n 的同侧,且A 到m ,n 的距离分别为1,3,点B ,C 分别在m ,n 上,|AB →+AC →|=5,则AB →·AC →

的最大值是___.

题组训练

1.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O 为BD 的中点,且OA =3,OC =5,若AB →·AD →=-7,则BC →·DC →

的值是____.

2.在△ABC 中,M 是边BC 的中点AM =3,BC =10,AB →·AC →=__ __.

3.在△ABC 中,点E ,F 分别是线段AB ,AC 的中点,点P 在直线EF 上,若△ABC 的面积为2,则PB →·PC →+BC →

2的最小值是____.

4.在△ABC 中,已知AB =1,AC =2,∠A =60°,若点P 满足AP →=AB →+λAC →,且BP →·CP →

=1,则实数λ的值为__ _

5.在半径为1的扇形AOB 中,∠AOB =60°,C 为弧上的动点,AB 与OC 交于点P ,则OP →·BP →的最小值是____.

6.已知AB 为圆O 的直径,M 为圆O 的弦CD 上一动点,8AB =,

6CD =,则MA MB ?u u u r u u u r

的取值范围是 ▲ .

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4AC =u u u r ,12BA BC ?=u u u r u u u r

,E 为AC 的中点.

(1)若12

cos 13ABC ∠=,求ABC ?的面积ABC S ?; (2)若2BE ED =u u u r u u u r

,求DA DC ?u u u r u u u r 的值.

8.如图,在ABC ?中,已知4,6,60AB AC B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且

2,3AB AD AC AE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若F 为DE 的中点,则BF DE u u u r u u u r

g 的值为________.

9.(2019·苏州模拟)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60BCD ∠=?,23CB CD ==. 若点M 为边BC 上的动点,则AM DM uuu r uuu u r

?的最小值为 ▲ .

10.在△ABC 中,已知3AB =3

C π

=,则CA CB u u u r u u u r

g 的最大值为 .

11.在ABC ?中,点,E F 分别是线段,AB AC 的中点,点P 在直线EF 上,若ABC ?的面积为2,则

2

PB PC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g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数学《极化恒等式》

极化恒等式 例1:(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I 卷文(理)科第4(3)题)设向量b a ,满足6,10=-=+b a b a ,则 b a ?等于 ( ) A.1 B. 2 C. 3 例2:(2014江苏)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 2,3,5,8=?===BP AP PD CP AD AB 的取值范围是 1111,p 为正方形表面上的动点,当弦MN 最长时,PN PM ?的最大值为 秒杀秘籍:极化恒等式:()( )[] .122 b a b a b a --+= ?

的最小值等 一、求数量积的值 1. (2016年高考江苏卷第13题)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F E ,是AD 的两 个三等分点, 1,4-=?=?,则=?CE BE . 则=?AC AB . 2. (2012年高考浙江卷理科第15题)在ABC ?中,M 是BC 的中点,,10,3==BC AM 则=? . 3. (2011年高考上海卷理科第11题)在正ABC ?中,D 是BC 上的点,,1,3==BD AB ,4,3==AD AB P 为矩形ABCD 4. (201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四川赛区预赛第11题)在矩形ABCD 中,所在平面上一点,满足,21,2==PC PA 则=? . 二、界定数量积的取值范围 5. (2015年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理科第11题)在ABC Rt ?中,N M CB CA ,,3==是斜边AB 上的两个动点,且,2=MN 则CN CM ?的取值 范围为 ( ) A. ?? ????25,2 B. []4,2 C. []6,3 D. []6,4 三、探求数量积的最值 6. (2017年高考全国II 卷理科第12题)已知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内一点,则() +?的最小值是 ( ) A. 2- B. 23- C. 3 4 - D. 1- 7.(2018?天津)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BAD=120°,AB=AD=1.若点E 为边CD 上的动点, 则的最小值为( ) A . B . C . D .3

三角恒等式-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三角恒等式 1.三角恒等式 基本公式 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sec(2kπ+α)=secα,csc(2kπ+α)=cscα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sec(π+α)=﹣secα,csc(π+α)=﹣cscα 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 cot(﹣α)=﹣cotα,sec(﹣α)=secα,csc(﹣α)=﹣cscα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sec(π﹣α)=﹣secα,csc(π﹣α)=cscα sin(α﹣π)=﹣sinα,cos(α﹣π)=﹣cosα,tan(α﹣π)=tanα cot(α﹣π)=cotα,sec(α﹣π)=﹣secα,csc(α﹣π)=﹣cscα 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sec(2π﹣α)=secα,csc(2π﹣α)=﹣cscα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sec(π/2+α)=﹣cscα,csc(π/2+α)=secα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sec(π/2﹣α)=cscα,csc(π/2﹣α)=secα 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sec(3π/2+α)=cscα,csc(3π/2+α)=﹣secα 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ec(3π/2﹣α)=﹣cscα,csc(3π/2﹣α)=﹣secα两角余差 1/ 3

极化恒等式【原卷】

极化恒等式 例1:(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I 卷文(理)科第4(3)题)设向量,a b 满足 a b a b +=-=,则a b ?等于 ( ) A.1 B. 2 C. 3 D. 5 例2:.设点P 是边长为2的△ABC 三边上的一动点,则()PA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的取值范围是 例3:正方形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MN 是它的内切球的一条弦(把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 线段称为球的弦),P 为正方形表面上的动点,当弦MN 最长时,PM PN ?u u u u r u u u r 的最大值为

例4:△ABC 中,∠C=90?,AC=4,BC=3,D 是AB 的中点,E,F 分别是边BC ,AC 上的动点,且 EF=1,则DE DF ?u u u r u u u r 的最小值等 一、求数量积的值 1. (2016年高考江苏卷第13题)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F 是AD 的两个三等分 点,4,1BA CA BF CF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BE CE ?=u u u r u u u r . 2. (2012年高考浙江卷理科第15题)在ABC ?中,M 是BC 的中点,3,10,AM BC ==则 AB AC ?=u u u r u u u r . 3. (2011年高考上海卷理科第11题)在正ABC ?中,D 是BC 上的点,3,1,AB BD ==则 AB AD ?=u u u r u u u r 4. (201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四川赛区预赛第11题)在矩形ABCD 中,3,4,AB AD ==P 为矩形 ABCD 所在平面上一点,满足2,PA PC ==则PB PD ?=u u u r u u u r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系列一)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二倍角的变形公式推导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 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形,体会三 角恒等变形在数学中的应用。 3、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 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已有的十一个公式为依据,以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的推导作为基本训练,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提高推理、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 三、教学设想: (一)复习: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倍角公式 (二)新课讲授: 1、由二倍角公式引导学生思考:2 αα与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习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变换的性工具,从而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更加丰富,这为我们的推理、运算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 例1、试以cos α表示222 sin ,cos ,tan 222α α α. 解:我们可以通过二倍角2cos 2cos 12αα=-和2cos 12sin 2αα=-来做此题. 因为2cos 12sin 2αα=-,可以得到21cos sin 2 2α α-=;

因为2cos 2cos 12α α=-,可以得到21cos cos 22 α α+=. 又因为222 sin 1cos 2tan 21cos cos 2α α ααα-==+. 思考: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有什么不同? 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对于三角变换,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不仅会有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而且还会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因此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 例2.已知135sin = α,且α在第二象限,求2tan α的值。 例3、求证: (1)、()()1sin cos sin sin 2 αβαβαβ=++-????; (2)、sin sin 2sin cos 22θ? θ? θ?+-+=. 证明:(1)因为()sin αβ+和()sin αβ-是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因此我们从等式右边着手.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两式相加得()()2sin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即()()1sin cos sin sin 2 αβαβαβ=++-????; (2)由(1)得()()sin sin 2sin cos αβαβαβ++-=①;设,αβθαβ?+=-=, 那么,22θ? θ? αβ+-==. 把,αβ的值代入①式中得sin sin 2sin cos 22θ?θ?θ?+-+=. 思考:在例3证明中用到哪些数学思想? 例3证明中用到换元思想,(1)式是积化和差的形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恒等变换题库

(数学4必修)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已知(,0)2x π∈-,4cos 5x =,则=x 2tan ( ) A .247 B .247- C .724 D .7 24- 2.函数3sin 4cos 5y x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 5π B .2 π C .π D .2π 3.在△ABC 中,cos cos sin sin A B A B >,则△ABC 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判定 4.设00sin14cos14a =+,00sin16cos16b =+,c = , 则,,a b c 大小关系( ) A .a b c << B .b a c << C .c b a << D .a c b << 5.函数)cos[2()]y x x ππ= -+是( ) A .周期为4π的奇函数 B .周期为4 π的偶函数 C .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D .周期为2 π的偶函数 6.已知cos 2θ= 44sin cos θθ+的值为( ) A .1813 B .1811 C .9 7 D .1- 二、填空题 1.求值:0000 tan 20tan 4020tan 40+=_____________。 2.若1tan 2008,1tan αα+=-则1tan 2cos 2αα += 。 3.函数f x x x x ()cos sin cos =-223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__。

4.已知sin cos 223 θ θ +=那么sin θ的值为 ,cos2θ的值为 。 5.ABC ?的三个内角为A 、B 、C ,当A 为 时,cos 2cos 2 B C A ++取得最大值,且这个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 1.已知sin sin sin 0,cos cos cos 0,αβγαβγ++=++=求cos()βγ-的值. 2.若,2 2sin sin = +βα求βαcos cos +的取值范围。 3.求值:0 010001cos 20sin10(tan 5tan 5)2sin 20 -+-- 4.已知函数.,2 cos 32sin R x x x y ∈+= (1)求y 取最大值时相应的x 的集合; (2)该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和伸变换可以得到)(sin R x x y ∈=的图象. (数学4必修)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综合训练B 组] 一、选择题 1.设2132tan131cos50cos6sin 6,,,221tan 13a b c -=-==+则有( ) A .a b c >> B .a b c << C .a c b << D .b c a <<

向量的极化恒等式与等和线的应用学生版

极化恒等式 ()2 22 2 2 2C C b b a a b a A A +?+=+== (1) () 2 22 2 2 2b b a a b a DB DB +?-=-== (2) (1)(2)两式相加得:?? ? ??+=??? ??+=+22222 2 22C AD AB b a DB A 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两倍. 思考1:如果将上面(1)(2)两式相减,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b a ?=()() ???? ??--+2241b a b a ————极化恒等式 对于上述恒等式,用向量运算显然容易证明。那么基于上面的引例,你觉得极化恒等式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几何意义: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角线”平方差的 4 1. 即:[] 2 24 1DB AC b a -= ?(平行四边形模式) 思考:在图1的三角形ABD 中(M 为BD 的中点),此恒等式如何表示呢 因为AM AC 2=,所以2 2 4 1DB AM b a - =?(三角形模式) 例1.(2012年浙江文15)在ABC ?中,M 是BC 的中点,3,10AM BC ==,则AB AC ?= ____ . 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 例3.(2013浙江理7)在ABC ?中,0P 是边AB 上一定点,满足014 P B AB =,且对于边AB 上任一点P ,恒有00PB PC P B PC ?≥?。则( ) A . 90ABC ∠= B . 90BA C ∠= C . AB AC = D . AC BC = 例4. (2017全国2理科12)已知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点,则()PA PB PC ?+的最小是( ) A.2- B.32- C. 4 3 - D.1- 课后检测 1.在ABC ?中,60BAC ∠=若2AB =,3BC = ,D 在线段AC 上运动,DA DB ?的 A B C M

新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1.三角恒等变换中角的变换的技巧 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因此三角恒等变换离不开角之间的变换.观察条件及目标式中角度间联系,立足消除角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改变角的表达形式以便更好地沟通条件与结论使之统一,或有利于公式的运用,化角是三角恒等变换的一种常用技巧. 一、利用条件中的角表示目标中的角 例1.已知cos ? ????π6+α=33,求cos ? ??? ?5π6-α的值. 分析.将π6+α看作一个整体,观察π6+α与5π 6 -α的关系. 解.∵? ????π6+α+? ?? ? ?5π6-α=π, ∴ 5π6-α=π-? ?? ??π6 +α. ∴cos ? ????5π6-α=cos ???? ? ?π-? ????π6+α =-cos ? ????π6+α=-33,即cos ? ?? ??5π 6-α =-33. 二、利用目标中的角表示条件中的角 例 2.设 α 为第四象限角,若sin 3α sin α =13 5 ,则tan 2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要求tan 2α的值,注意到sin 3α=sin(2α+α)=sin 2αcos α+cos 2αsin α,代入到sin 3αsin α=13 5中,首先求出cos 2α的值后,再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求出tan 2α. 解析.由sin 3αsin α=sin (2α+α)sin α=sin 2αcos α+cos 2αsin α sin α =2cos 2 α+cos 2α=135 . ∵2cos 2 α+cos 2α=1+2cos 2α=135.∴cos 2α=45. ∵α为第四象限角,∴2k π+3π 2<α<2k π+2π(k ∈Z ), ∴4k π+3π<2α<4k π+4π(k ∈Z ),

极化恒等式(学生版)

课题:极化恒等式在向量问题中的应用 学 习 目 标 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极化恒等式两种模式,理解其几何意义; 目标2-1:通过对例1的自主学习掌握用极化恒等式求数量积的值; 目标2-2:通过对例2的自主学习掌握用极化恒等式求数量积的最值、范围; 目标2-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极化恒等式解决与数量积有关的综合问题。 重点 掌握极化恒等式,利用它解决一类与数量积有关的向量问题 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极化恒等式 目标达成途径 学习自我评价 阅读以下材料: . 两倍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平方和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你能用向量方法证明:何模型。 示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引例:平行四边形是表,,b AD a AB ==证明:不妨设 ,,则b a DB b a A -=+=C ()222222C C b b a a b a A A +?+=+== (1) ()222222b b a a b a DB DB +?-=-== (2) (1)(2)两式相加得:?? ? ??+=??? ??+=+22222222C AD AB b a DB A 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两倍. 思考1:如果将上面(1)(2)两式相减,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b a ?=()() ??????--+2241b a b a ————极化恒等式 对于上述恒等式,用向量运算显然容易证明。那么基于上面的引例,你觉得 极化恒等式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几何意义: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 线”与“差对角线”平方差的4 1. 目标1:阅读材料,了解极化恒等式的由来过程,掌握极化恒等式 的两种模式,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M 图1

极化恒等式

活跃在高考中的一个恒等式——极化恒等式 01何谓极化恒等式 ()() 14? ??= +--? ???22a b a b a b 三角形模型: 在 ABC 中,D 为BC 的中点: .?=-=-=-2 2 2 2 2 21 4 AB AC AD BD AD CD AD BC 平行四边形模型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221 4 AB AD AC BD 02极化恒等式应用 例1,(2017全国II ,理12)已知 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点, 则() ?+PA PB PC 的最小值是( ) A. 2- B. 32- C. 4 3 - D. 1- 解法1(坐标法): 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BC 的中垂线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0,1,0,3C A B -,设(),P x y ,则() 3,x y =-PA ()1,x y =---PB ,()1,x y =--PC ()() ()32,2x y x y ?+=-?--=PA PB PC ∴ 2 222 332+23222x y x y ?????=+-- ?????? ,

当且仅当30,x y ==30,2P ? ?? ,() ?+PA PB PC 取得最小值32-. 解法2(极化恒等式): 设BC 的重点为O ,OC 的中点为M ,连接OP ,PM , () 22?+=?=-=2 212PA PB PC PO PA PM AO ∴33 222 -≥-2PM , 当且仅当M 与P 重合始去等号. 例2在ABC 中,已知90,4,3,C AC BC D ∠===是AB 的中点,E ,F 分别是BC ,AC 上的动 点,且EF = 1,则?DE DF 的最小值为( ) A. 5154 C. 17 4 17 解法1(坐标法) 以AC 所在直线为x 轴,BC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34,0,0,3,2,,2A B D ?? ??? 设()()0,,,0,E b F a 则221a b +=,332,,2,22b a ??? ?=--=-- ? ???? ?DE DF ,

专题34 极化恒等式(原卷版)

专题34 极化恒等式 专题知识梳理 1.公式推导 ()( ) ()( ) 2 2222 2222142a b a ab b ab a b a b a b a a b b ? +=++????=+--??????-=-+?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在△ABC 中,D 是边BC 的中点,则22 AB AC AD DB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g . D C B A 如图,由 ()() 22222 2111222AB AC AB AC AB AC AD CB AD DB ?????? =+--=-=- ???????????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g 得证. 类比初中的“完全平方和”与“完全平方差公式”。 2.几何意义 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角线”平方差的 14 。 考点探究 【例1】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F 是AD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BA →·CA →=4,BF →·CF → =-1则BE →·CE →的值是____.

【例2】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点A 位于两平行直线m ,n 的同侧,且A 到m ,n 的距离分别为1,3,点B ,C 分别在m ,n 上,|AB →+AC →|=5,则AB →·AC → 的最大值是___.

题组训练 1.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O 为BD 的中点,且OA =3,OC =5,若AB →·AD →=-7,则BC →·DC → 的值是____. 2.在△ABC 中,M 是边BC 的中点AM =3,BC =10,AB →·AC →=__ __. 3.在△ABC 中,点E ,F 分别是线段AB ,AC 的中点,点P 在直线EF 上,若△ABC 的面积为2,则PB →·PC →+BC → 2的最小值是____. 4.在△ABC 中,已知AB =1,AC =2,∠A =60°,若点P 满足AP →=AB →+λAC →,且BP →·CP → =1,则实数λ的值为__ _ 5.在半径为1的扇形AOB 中,∠AOB =60°,C 为弧上的动点,AB 与OC 交于点P ,则OP →·BP →的最小值是____. 6.已知AB 为圆O 的直径,M 为圆O 的弦CD 上一动点,8AB =, 6CD =,则MA MB ?u u u r u u u r 的取值范围是 ▲ .

向量的极化恒等式与等和线的应用-学生版

向量的极化恒等式与等和线的应用-学生版

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 平方和的两倍? 思考1:如果将上面(1) (2)两式相减,能得 到什么结论呢? 对于上述恒等式,用向量运算显然容易证 明。那么基于上面的引例,你觉得极化恒等式的 几何意义是什么? 几何意义: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 角线”平方差的丄. 4 即:;b = 4〔AC 2 -DB 2】(平行四边形模式) 极化恒等式 引例: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模型。 你能用向量方法证明: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 平方和 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两倍? 证明:不妨设AB = a, AD = b, 贝V AC 二 a b,DB =a —b, ___ , 2 AC 二 AC 二 a b (1 ) .2 DB r 2 a ___ 2 ? ■ 2 =DB 二 a — b ? r r 2 -2a b + b (1) (2)两式相加得: ab = ;_a b 极化恒等式

思考:在图1的三角形ABD中(M为BD的中点),此恒等式如何表示呢? 因为AC=2AM,所以ai=|AMp-1|DB|2(三角形模式) 例1. (2012年浙江文15)在ABC中川是BC的中点 AM =3,BC =10,则AB T AC = BMC

目标检测 (2012北京文 13改编)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 点E 是AB 边上的动点,贝V DE DA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2.(自编)已知正三角形 ABC 内接于半径为2的圆O ,点P 是圆O 上的一个动点, 则PA PB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 . 目标检测 2 2 (2010福建文11)若点O 和点F 分别为椭圆 中 上 =1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 为椭圆 上的任意一点,则OP FP 的最大值为() A2 B.3 C.6 D.8 例3. (2013浙江理7)在ABC 中,P o 是边AB 上一定 点,满足P ° B*AB ,且对于边AB 上任一点 4 7 PB 卩C HRB PC 。贝 ( ) A . NABC =90’ B . NBAC=90‘ C . AB = AC c

高中数学三角恒等变换精选题目(附答案)

高中数学三角恒等变换精选题目(附答案) 1、cos 24cos36cos66cos54? ? ? ? -的值为( ) A 0 B 12 C 2 D 1 2 - 2.3cos 5α=- ,,2παπ?? ∈ ??? ,12sin 13β=-,β是第三象限角,则=-)cos(αβ( ) A 、3365- B 、6365 C 、5665 D 、1665 - 3. tan 20tan 4020tan 40? ? ? ? ++的值为( ) A 1 B 3 C D 4. 已知()()tan 3,tan 5αβαβ+=-=,则()tan 2α的值为( ) A 47- B 47 C 18 D 18- 5.βα,都是锐角,且5sin 13α=,()4 cos 5 αβ+=-,则βsin 的值是( ) A 、3365 B 、1665 C 、5665 D 、6365 6.,)4,43(ππ- ∈x 且3cos 45x π?? -=- ??? 则cos2x 的值是( ) A 、725- B 、2425- C 、2425 D 、7 25 7. 函数4 4 sin cos y x x =+的值域是( ) A []0,1 B []1,1- C 13,22?????? D 1,12?? ???? 8. 已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余弦值等于 5 4 ,则这个三角形底角的正弦值为( ) A 1010 B 1010- C 10103 D 10 103- 9.要得到函数2sin 2y x =的图像,只需将x x y 2cos 2sin 3-= 的图像( )

A 、向右平移6π个单位 B 、向右平移12π个单位 C 、向左平移6π个单位 D 、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 10. 函数sin 22x x y =+的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 ) A 、x =113π B 、x = 53π C 、53x π=- D 、3 x π =- 11. 已知1cos sin 21cos sin x x x x -+=-++,则x tan 的值为 ( ) A 、34 B 、34- C 、43 D 、4 3- 12.若0,4πα? ? ∈ ?? ?()0,βπ∈且()1tan 2αβ-=,1 tan 7 β=-,则=-βα2 ( ) A 、56π- B 、23π- C 、 712 π- D 、34π- 13. .在ABC ?中,已知tanA ,tanB 是方程2 3720x x -+=的两个实根,则tan C = 14. 已知tan 2x =,则 3sin 22cos 2cos 23sin 2x x x x +-的值为 15. 已知直线12//l l ,A 是12,l l 之间的一定点,并且A 点到12,l l 的距离分别为12,h h ,B 是直线2l 上一动点,作AC ⊥AB ,且使AC 与直线1l 交于点C ,则ABC ?面积的最小值为 。 16. 关于函数( )cos2cos f x x x x =-,下列命题: ①若存在1x ,2x 有12x x π-=时,()()12f x f x =成立;②()f x 在区间,63ππ?? - ???? 上是单调递增; ③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点,012π?? ??? 成中心对称图像; ④将函数()f x 的图像向左平移 512 π 个单位后将与2sin 2y x =的图像重合. 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 (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17. 已知02 π α<< ,15tan 2 2tan 2 α α + = ,试求sin 3πα? ?- ?? ?的值. 18. 求) 212cos 4(12sin 3 12tan 30 200--的值.

极化恒等式(矩形大法)

极化恒等式与矩形大法 一、 知识清单 1. 极化恒等式:如图,AB AC 2AD += ① A B A C CB -= ②,则: ①2 +②2 得:222 2 42++=AB AD BC AC ;①2-②2 得:22 44-=?AB AD BC AC 推广:222 2 +-=???=AB AB AC cosA AB AC BC AC 速记方法:22()() 4a b a b a b +--?==,22 22()()2 a b a b a b +-+=+= 2. 矩形大法:如图,由极化恒等式可得 222 2 4PD PB 2PO BD ++=①2222 4PA PC 2 PO AC ++= ② 因为BD=AC ,所以2222+=+PD PB PA PC , 速记方法:矩形外一点到矩形对角顶点的平方和相等。 推广1:若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有22 2 2 2 2 BD ()2 AC -+-+=PA PC PD PB 推广2:若P 为平面外一点,上述性质仍成立。 二、 典型例题 1.(2012浙江文15)在ABC ?中,M 是BC 的中点,3AM =,10BC =,则A B A C ?= _________. 解析:由极化恒等式有:22 4AB 164 AM BC AC -= ?=- 2. (2013浙江理7)在ABC ?中,0P 是边AB 上一定点,满足01 4 P B AB =,且对于边AB 上任一点P , 恒有00 PB PC P B PC ?≥?。则( ) A.90ABC ∠= B. 90BAC ∠= C.AB AC = D. AC BC = 解析:D 为BC 中点,由极化恒等式有:22 4PB 4 PD BC PC -?=则当PD 最小时,PB ????? ?PC ????? 最小, 所以过D 作AB 垂线,垂足即为P 0,作AB 中点E ,则CE ⊥AB ,即AC=BC 。 3. 已知向量,,a b e 是平面向量,e 是单位向量. 2,3,0,()1a b a b e a b ===?-++求a b -的范围? 解析:由0,()1a b e a b =?-++得0()()a e b e =-?- 如图,,,OA a OB b OE e === ,构造矩形ACBE ,由矩形大法有 2222OE OC OA OB +=+,则OC = [,]1]a b AB CE OC OE OC OE -==∈-+=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恒等式教案

三角恒等式 1.能运用所学知识,推导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万能公式.(重点) 2.能利用所学公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重点、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降幂公式 阅读教材P121例3,完成下列问题. sin2α=1-cos 2α 2, cos2α=1+cos 2α 2, tan2α=1-cos 2α1+cos 2α . 1.若cos α=-3 5,且π<α< 3π 2,则cos α 2=________. 【解析】∵π<α<3π 2,∴ π 2< α 2< 3π 4, ∴cos α 2=- 1+cos α 2=- 5 5. 【答案】- 5 5 2.若tan α 2=3,则cos α=________. 【解析】∵tan2α 2= 1-cos α 1+cos α =9, ∴cos α=-4 5.

【答案】-4 5 教材整理2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 阅读教材P126链接以上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in(A+B)+sin(A-B)=2sin A cos B.() (2)cos(A+B)-cos(A-B)=2sin A cos B.() (3)cos(α+β)cos(α-β)=cos2α-cos2β.() 【解析】(1)正确. (2)cos(A+B)-cos(A-B)=-2sin A sin B,故错. (3)cos(α+β)cos(α-β)=1 2(cos 2α+cos 2β),故错. 【答案】(1)√(2)×(3)× 教材整理3万能公式 阅读教材P126~P127的“链接”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设tan α 2=t,则sin α= 2t 1+t ,cos α= 1-t2 1+t ,tan α= 2t 1-t . 1.若tan α=3,则sin 2α=________,cos 2α=________. 【解析】∵tan α=3,∴sin 2α= 2tan α 1+tan2α = 3 5,cos 2α= 1-tan2α 1+tan2α =- 4 5. 【答案】3 5- 4 5

极化恒等式专题(含试题详解)

极化恒等式作业详解 1. 在三角形ABC 中,D 为AB 中点,90,4,3C AC BC ?∠===,E,F 分别为BC,AC 上的动点,且EF=1,则DE DF ?u u u r u u u r 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154 【解析】 设EF 的中点为M ,连接CM ,则1||2CM = ,即点M 在如图所示的圆弧上, 则222211115||||||||4244 DE DF DM EM DM CD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 ≧ 2. 设三角形ABC ,P 0是边AB 上的一定点,满足P 0B= 14 AB,且对于边AB 上任一点P ,恒有00PB PC P 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三角形ABC 形状为_______. 【答案】C 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 【解析】 取BC 的中点D ,连接PD,P 0D.00PB PC P 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Q … 2222011||||||44 PD BC P b BC ∴--u u u r u u u r u u r u u u r r …0||PD P D ∴u u u r r r … 0P D AB ∴⊥,设O 为BC 的中点,OC AB AC BC ∴⊥∴= 即三角形ABC 为以C 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 3. 已知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 点,则 ()PA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的最小值是_____ 【答案】32 - 【解析】设BC 的中点为O ,OC 的中点为M,连接OP,PM, 222133()22||||2||222 PA PB PC PO PA PM AO PM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当且仅当M 与P 重合时取等号 4. 直线0ax by c ++=与圆22 0:16x y +=相交于两 点M,N,若222c a b =+,P 为圆O 上任意一点,则PM PN ?u u u u r u u u r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高中数学三角恒等式变形解题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三角恒等式变形解题常用方法 一.知识分析 1.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1)两角和与差公式 (2)二倍角公式 (3)三倍角公式 (4)半角公式 (5)万能公式 ,, (6)积化和差 , , ,

(7)和差化积 , , , 2. 网络结构

3. 基础知识疑点辨析 (1)正弦、余弦的和差角公式能否统一成一个三角公式? 实际上,正弦、余弦的和角公式包括它们的差角公式,因为在和角公式中,是一个任意角, 可正可负。另外,公式虽然形式不同,结构不同,但本质相同: 。

(2)怎样正确理解正切的和差角公式? 正确理解正切的和差角公式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①推导正切和角公式的关键步骤是把公式,右边的“分子”、“分母” 都除以,从而“化弦为切”,导出了。 ②公式都适用于为任意角,但运用公式时,必须限定,都不 等于。 ③用代替,可把转化为,其限制条件同②。 (3)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角公式有哪些应用? ①不用计算器或查表,只通过笔算求得某些特殊角(例如15°,75°,105°角等)的三角函数值。 ②能由两个单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得它们和差角的三角函数值;能由两个单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这两个角的范围,求得两角和的大小(注意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③能运用这些和(差)角公式以及其它有关公式证明三角恒等式或条件等式,化简三角函数式,要注意公式可以正用,逆用和变用。运用这些公式可求得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利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半角的三角函数时应注意什么? 先用二倍角公式导出,再把两式的左边、右边分别相除, 得到,由此得到的三个公式:,, 分别叫做正弦、余弦、正切的半角公式。公式中根号前的符号,由所在的象限来确定,如果没有给出限制符号的条件,根号前面应保持正、负两个符号。另外,容易 证明。 4. 三角函数变换的方法总结 三角学中,有关求值、化简、证明以及解三角方程与解几何问题等,都经常涉及到运用三角变换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而三角变换主要为三角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在整个初等数学中

向量的极化恒等式与等和线的应用学生版

向量的极化恒等式与等和线的应用学生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极化恒等式 ()2 22 2 2 2C C b b a a b a A A +?+=+== (1) () 2 22 2 2 2b b a a b a DB DB +?-=-== (2) (1)(2)两式相加得:?? ? ??+=??? ??+=+22222 2 22C AD AB b a DB A 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两倍. 思考1:如果将上面(1)(2)两式相减,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b a ?=()() ???? ?? --+2241b a b a ————极化恒等式 对于上述恒等式,用向量运算显然容易证明。那么基于上面的引例,你觉得极化恒等式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几何意义: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角线”平方差的4 1. 即:[] 2 24 1DB AC b a -= ?(平行四边形模式) 思考:在图1的三角形ABD 中(M 为BD 的中点),此恒等式如何表示呢 因为AM AC 2=,所以2 2 4 1DB AM b a - =?(三角形模式) 例1.(2012年浙江文15)在ABC ?中,M 是BC 的中点,3,10AM BC ==,则 AB AC ?=____ . 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 例3.(2013浙江理7)在ABC ?中,0P 是边AB 上一定点,满足01 4 P B AB =,且对于边AB 上任一点P ,恒有00 PB PC P B PC ?≥?。则( ) A . 90ABC ∠= B . 90BAC ∠= C . AB AC = D . AC BC = A B C M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 1.⑴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π弧度180=,1180 π =弧度,1弧度180 ( )π ='5718≈. ⑵ 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 ||22 S R Rl α= =. 2.三角函数定义: ⑴ 设α是一个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y 叫作α的正弦,记作sin α;x 叫作α的 余弦,记作cos α; y x 叫作α的正切,记作tan α. ⑵ 角α中边上任意一点P 为(,)x y ,设||OP r =,则: sin ,cos ,y x r r αα==tan y x α=. 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三角函数线: 正弦线:MP ; 余弦线:OM ; 正切线: AT . 4 六组诱导公式统一为“()2 k Z α±∈” ,记忆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5.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22sin cos 1αα+=(平方关系);sin tan cos α αα =(商数关系).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①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②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 αβ±=; ③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7.二倍角公式:① sin22sin cos ααα=; ② 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 ③ 2 2tan tan 21tan α αα =-. 变形:21cos2sin 2αα-=;21cos2cos 2 α α+=. (降次公式) 8.化一:sin cos )y a x b x x x =+)x ?+. 9. 物理意义:物理简谐运动sin(),[0,)y A x x ω?=+∈+∞,其中0,0A ω>>. 振幅为A ,表示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周期为2T π ω = ,表示物体往返运动一次所需的时间;频率为12f T ω π = = ,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往返运动的次数;x ω?+为相位;?为初相.

高中数学复习--极化恒等式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复习--极化恒等式及其应用极化恒等式表面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可以转化为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模,如果将平面向量换成实数,那么上述公式也叫“广义平方差”公式。 1.平行四边形中的极化恒等式.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角线”平方的14,即221[]4 a b AC BD =- 2.三角形中的极化恒等式.在 ABC 中,若M 是线段BC 的中点,则214 AB AC AM BC =- 引例: 例 1:(2016年江苏) 如图,在 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F 是AD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BA CA 4 , 1 ,则BF CF 的值是 .B D C

训练1.(2017全国2理科12)已知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 点,则()PA PB PC ?+ 的最小是 . 训练2.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AB 长为2,C 是圆O 上异于,A B 的一点,P 是圆O 所在平面 上任意一点,则() PA PB PC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训练3.已知B A 、是单位圆上的两点,O 为圆心,且MN AOB o ,120=∠是圆O 的一条直径,点C 在圆内,且满足)10()1(<<-+=λλλ,则C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训练4. 在ABC ?中,3AB =,4AC =,60BAC ∠= ,若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2AP =,则PB PC ?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训练5. 已知向量a ,b ,a =1,,b =2,若对任意单位向量e ,均有 a e b e ??+≤ a b ? 的最大值是 . 训练6. 在平面内,12AB AB ⊥ ,121OB OB == ,12AP AB AB =+ ,若 12OP < ,则OA 的取值范围是 . 训练7.在正 ABC 中,D 是BC 上的点, A B 3, BD 1,则AB AD = 训练8. 已知a ,b 是平面内2 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 满足()()0a c b c --= ,则 c 的最大值是 训练9. (2012年江苏模拟)在 ABC 中,点E ,F 是线段AB,AC 的重点,点P 在直线 EF 上,若 ABC 的面积为2,则2PC PB BC -+ 的最小值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