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性能测试ASMEPTC4_1与PTC4的应用比较

锅炉性能测试ASMEPTC4_1与PTC4的应用比较

锅炉性能测试ASMEPTC4_1与PTC4的应用比较
锅炉性能测试ASMEPTC4_1与PTC4的应用比较

锅炉性能测试ASME PTC4.1与PTC4的应用比较

余叶宁

(福斯特惠勒能源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22)

1前言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锅炉性能测试标准采用的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PTC4或PTC4.1。在1998年以前,ASME锅炉性能测试的标准是PTC4.1(1964版,1991年最终更新)。1998年ASME推出PTC4-1998,并于2008年更新为PTC4-2008。尽管PTC4是最新的ASME锅炉性能测试标准,但由于在此之前的几十年均在应用PTC4.1,并且PTC4.1被证明是非常符合工程实际应用并被各方广泛接受,而PTC4为了追求更高精确度而使测试要求更复杂,使得目前在许多在建锅炉工程项目仍然采用PTC4.1作为锅炉性能测试的标准。本文对比ASME PTC4.1与ASME PTC4的主要不同之处,分析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影响,作为在锅炉工程项目根据实际要求选择锅炉性能测试标准的参考。

2ASME PTC4.1与ASME PTC4的主要区别分析

ASME PTC4.1与ASME PTC4的主要区别可分为范围界定,参数测量,计算方法及不确定度几个方面。

2.1范围界定的不同

ASME PTC4针对各种型式的锅炉进行了范围界定。锅炉类型分为了油气炉、单空预器煤粉炉、二分仓空预器煤粉炉、三分仓空预器煤粉炉、循环流化床锅炉、链条炉以及鼓泡床锅炉。而PTC4.1则未加以区分,以一种统一的界区来定义锅炉范围。

对比ASME PTC4与PTC4.1的范围界定,可以看出PTC4增加了热烟气净化设备。而此设备未在PTC4.1明示,但依据对其范围的通常理解,此设备是划在PTC4.1锅炉范围内的。

PTC4与PTC4.1在范围上的区别主要还体现在有冷渣器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及鼓泡床锅炉上对底渣的的排渣边界的定义。在PTC4.1中,底渣的排渣边界定义在锅炉本体,不含冷渣器热回收。而PTC4中,排渣边界定义在冷渣器出口,冷渣器热回收被考虑在锅炉边界内。参见PTC4.1的Fig1及PTC4的Fig1-4-5和Fig1-4-7。

由于底渣出炉膛的温度可高达900℃,而经冷渣器的冷却在冷渣器出口的渣温可降至150~200℃。在灰量高的项目中,此项损失对锅炉效率影响巨大,甚至可高达1%。在使用凝结水来冷却底渣的系统中,由于凝结水所回收的渣的热量将最终回至电厂热力系统中,此项热回收也可计入全厂热耗的计算中,而不计入锅炉效率计算。在使用PTC4.1时,也有项目对此项进行了约定,将回收的底渣热量计入锅炉效率中。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测试各方可约定排渣温度的边界点,来进行锅炉效率测试及计算。

2.2参数测量及采样分析的区别

ASME PTC4要求测量的参数较PTC4.1相比增加不少。其中有些还造成了相当大的测量工作量及测试成本的增加。主要方面体现在:

2.2.1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PTC4要求对锅炉的脱硫剂进行测量及分析,包括流量、温度以及成分分析。这主要是考虑了脱硫剂(主要是石灰石)加入锅炉炉膛后将发生煅烧吸热,脱硫反应放热等影响。PTC4为了精确计算此部分影响而要求对脱硫剂进行精确测量分析。PTC4.1则未考虑此项。此项工作涉及到了大量的固体流量标定工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若为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PTC4.1则应增加此部分内容的测试及计算,以弥补PTC4.1未能考虑的脱硫剂的影响。

2.2.2对于锅炉本体的散热,PTC4.1中采用美国锅炉制造协会(ABMA)推荐的散热曲线来选取,无须实际测量。这种方式所得的散热损失精确度低,而PTC4为了达到高精确度,则要求对锅炉的辐射及对流散热损失进行实际测量。此项测量涉及到大量的锅炉表面温度测量。仅此一项就造成PTC4的测试繁杂程度大大提高。考虑到此,PTC4也提供了一种精确度低一些的方法,即采用规定的50埘温差作为锅炉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而散热体表面积则需按实际计算的结果。此方法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繁杂程度,但不确定度需采用50%,较PTC4.1相比仍需增加不少工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若考虑测试成本及测试耗时,可采用PTC4.1或PTC4中的简化方法。反之,可采用PTC4中标准的精确测量方法。

2.3计算方法的主要区别

PTC4.1与PTC4在计算方法上也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锅炉效率的定义的区别

在PTC4.1中,以锅炉毛效率作为锅炉效率,而PTC4中锅炉效率定义为燃料效率。具体参见如下公式:

PTC4.1锅炉效率:

PTC4锅炉效率:

比较上述定义可知,PTC4.1所定义的锅炉效率毛效率,是锅炉输出热量占所有输入锅炉的热量的份额,体现了锅炉对所有进入锅炉热量的利用率。而PTC4的锅炉效率为燃料效率,定义为输出热量占燃料输入热量的份额,此输出热量包含了过程中带入的外来热量。它体现了燃料所能造成锅炉输出总热量(含外来热量)的效用。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理解为PTC4.1效率定义的是锅炉本身对热量利用的效用程度,而PTC4效率定义的是燃料进入锅炉内导致锅炉最终所能输出的热量的效用程度。

毫无疑问,同一锅炉在同一条件下,根据PTC4所测试计算的锅炉效率要高于根据PTC4.1所测试计算的锅炉效率。当此效率用于全厂热力性能计算热耗等指标时,PTC4.1更符合实际情况,PTC4则导致外来热量效用未剔除,造成计算结果将优于实际结果。从全厂性能综合评价的结果来看,PTC4.1更为合理。

2.3.2基准温度的区别

通常进入界区的空气平均温度被用作基准温度,这就避免了空气带入的额外的外来热量。然而PTC4.1可选择任一温度作为基准温度,而不同的基准温度将得出不同的效率。因而若不是基于同一基准温度,锅炉效率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PTC4中统一将基准温度设为25℃,超出或不足将计算增量或减损,并计入结果的计算,这就避免了基准不一致导致的差异。

2.3.3热损失项目区别

相比于PTC4.1,PTC4增加了若干项热损失。其中有一些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而有些影响较大。增加的热损失主要有:

A.燃料中的水蒸汽热损失;B.热烟气净化设备的热损失;C.脱硫剂的热增量与热损失;D.氮氧化物(Nox)热损失

其中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特别是燃用高硫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脱硫剂流量大,因而对效率影响较大,在公程实际中应予以考虑。其余各项对最终结果并无显著影响。具体损失项目见表1。

表1ASMEPTC4.1与PTC4的热损失项目比较

摘要: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PTC4.1及PTC4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锅炉性能测试规程。尽管PTC4取代了PTC4.1,许多项目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在使用PTC4.1。本文针对在具体实际工程上的应用考虑比较分析了锅炉性能测试规程ASME PTC4.1与ASME PTC4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影响,作为在锅炉海外锅炉工程项目根据实际要求选择锅炉性能测试标准的参考。

关键词: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锅炉性能试验;PTC4.1;PTC4

8

--

基于BL0930的高性能单相电能表的设计

韩伟忠1凌英2

(1、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002、宁波市工程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0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电能表因其具备低功耗、高线性度、误差小、温度特性好、过载能力强以及运输安装方便等特点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工业应用中环境复杂多变,所以对产品的要求非常高,这就更加要求电子电能表具有高精度和高抗干扰能力。电能计量的核心是一块计量芯片,在外围配置一些简单元器件就能实现电能计量的功能。此类芯片的设计主要是基于模拟乘法器和频率变换的原理[5-6]。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主要代表产品之一是上海贝岭公司生产的BL0930。

1BL0930芯片介绍

1.1主要功能和特点

BL0930集成电路是电子式电度表的核心计量芯片,它在设计上采用了过采样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芯片的测量准确度。同时,在A/D转换后的数据均由数字电路进行运算和处理,保证了芯片的长期稳定性。基于此芯片设计的电子式电度表具有外围电路简单、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单相两线电力用户的电能计量。

图1是BL0930的功能框图,其主要特点有:高精度,在输入动态工作范围(500:1)内,非线性测量误差小于0.1%;校表过程中高稳定性,输出频率波动小于0.1%;精确测量正、负两个方向的有功功率,且以同一方向计算电能;慢速输出脉冲能直接驱动电机工作,快速输出脉冲可用于计算机数据处理;防窃电功能,逻辑输出脚REVP用于显示反向用电或者错误用电状况;片上电压检测电路,检测掉电状况;防潜动功能;芯片内置晶振;低功耗,典型值15mW;采用0.35um CMOS工艺。

图1BL0930系统框图

VDD是正电源(+5V),提供模拟数字部分电源;V2P,V2N是电压采样信号的正,负输入脚;V1N,V1P是电流采样信号的负,正输入脚;GND 是电路的接地点;VREF是参考电压调整端;SCF是高频校验脉冲选择端,与S1,S0组合起来选择CF的输出频率,见表1;S1,S0是电表常数,用于选择不同的输出频率;G是用来选择电流通道的系统增益,增益选择具体数值见表2;REVP是负向有功功率指示信号(可用于防窃电指示);CF是高速校验脉冲输出脚,F2,F1是低速逻辑输出脚。

1.2芯片工作原理

在通过对电流电压信号高精度采样及模数转换后,电流电压信号通过数字乘法器得到瞬态功率信号p(t),让p(t)通过一个截止频率很低的低通滤波器,把即时实功率信号取出来,然后将该即时实功率信号对时间进行积分,得到能量的信息,如果选择的积分时间非常短,可以认为得到的是即时能量消耗的信息,也可以认为是即时功率消耗的信息,因为前后两者成正比关系,如果选择较长的积分时间,得到的是平均能量消耗的信息,同样也可以认为是平均功率消耗的信息,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会被送到一个数字——

—频率转换的模块,在这里即时实功率会根据要求作长时或短时的积分,即累加计数,转换成周期性的脉冲信号,这就是电子电能表的基本输出信号,输出脉冲信号的频率与能量消耗的大小成正比,输出脉冲送到片外的计数马达,并最终得到能量消耗的大小的计数值。

整个采样及频率变换过程的信号流程图如下:

图2电能计量信号流程图

2基于BL0930电能表的硬件设计

图3是基于BL0930的参数为220VAC、30A电能表电路原理图.主要包括电流电压通道采样、电阻校准网络、电能计量与脉冲输出、电源供电等几个部分。

2.1电流电压采样电路

电流通道V1P/V1N允许最大输入差分电压为±660mV(最大差动峰值有效值466mV),最大输入共模电压100mV。电压通道V2P/V2N允许最大输入差分电压为±165mV(最大差动峰值有效值116mV),最大输入共模电压100mV。

在电流和电压信号被采集之前,需要先经过一个低通滤波器,将信号中的高于奈奎斯特频率的信号成份滤去,尽量降低电流和电压通道的噪音,这种低通滤波器就是抗混叠滤波器,其功能是为了防止由于采样可能引起的混叠(也称失真),该滤波器的转折频率由滤波电路所采

摘要:文章介绍了功率测量和电能计量开发的专用集成芯片BL0930的功能特点[1],仔细地分析了基于BL0930的单相电能表的设计,包括信号采集、功率测量、电能计算、抗干扰措施等的设计。该电能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长寿命等特点,非常适合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关键词:单相电能表;内置晶振;防窃电;BL0930

2.3.4修正项的不同

当实测的运行条件与设计条件不同时,就需要对相关项目进行修正折算至设计工况或标准工况。PTC4较PTC4.1相比较增加较多的修正项。这是由于一方面PTC4测试项及热损失项的增加,需要增加相应的修正项。另一方面,PTC4为了增加精度,也增加了一些修正项,而这些项目在PTC4.1中被认为是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无足轻重。这些修正项无疑增加了精度,但同时也给测试工作增加了繁杂程度。

2.4不确定度的分析

PTC4.1对各主要测量参数的可能的偏差给出了经验值,并给出了因此导致的锅炉效率偏差值。PTC4.1锅炉测试报告使用这些经验值进行计算即可,不需要详细不确定度分析。而PTC4中给出远远超出PTC4.1所给出测量项目偏差的数量。在一份完整的PTC4测试报告中,还需进行详细的不确定度分析。这大大地增加了性能测试工作量。

3结论

本文比较分析了锅炉性能测试规程ASME PTC4.1与ASME PTC4的主要区别,针对在具体实际工程上的应用考虑,可做出如下结论:

3.1相比于PTC

4.1,PTC4是一个更为全面的精度更高的测试规程,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复杂,需要更完善的测试条件及更多的测试经费。

3.2由于基准温度,效率定义以及底渣的温度边界(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不同,在PTC

4.1中最终所得的效率与PTC4中最终所得效率进行比较是无意义的。

3.3在小容量锅炉或性能测试要求不高的工程项目,PTC

4.1是理想的测试规程。对于其他项目,出于简单性、易行性及精确性之间的平衡考虑,PTC4.1也仍然是很不错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测试若采用PTC4.1,规程中需要加入脱硫剂的热增量与热损失的测量计算。

参考文献

[1]ASME PTC4-2008Fired Steam Generators Performance Test Codes [s].

[2]ASME PTC4.1-1964Steam Generating Units Power Test Codes, reaffirmed1991[S].

9

--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复习整理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林川)复习整理 对一台具有三层功能的防火墙进行测试,可以参考哪些和测试相关的RFC文档? RFC3511、RFC3222、RFC2889、RFC2544 IP包头的最大长度为多少?为什么? 答:60字节,固定部分20字节,可变部分40字节 在数据传输层面,用以衡量路由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1)吞吐量;(2)延迟;(3)丢包率;(4)背对背;(5)时延抖动;(6)背板能力;(7)系统恢复;(8)系统恢复。 什么是吞吐量?简述吞吐量测试的要点? 答:吞吐量是描述路由器性能优劣的最基本参数,路由设备说明书和性能测试文档中都包含该参数。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要点:零丢包率。什么是延迟?为什么RFC2544规定延迟测试发包速率要小于吞吐量? 答: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又叫时延。 丢包率测试的目的是什么?简述丢包率与吞吐量之间的关系? 答:丢包率测试的目的是确定DUT在不同的负载和帧长度条件下的丢包率。 什么是背对背?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背对背测试? 答:背对背指的是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比特。该指标用于测试路由器缓存能力。 大量的路由更新消息、频繁的文件传送和数据备份等操作都会导致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急剧增加,甚至达到该物理介质的理论速率。为了描述此时路由器的表现,就要进行背对背突发的测试。 吞吐量: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对网络、设备、端口、虚电路或其他设施,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以比特、字节、分组等测量)。 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又叫时延。丢包率:是指路由器在稳定负载状态下,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被网络设备转发的包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的百分比。丢包率的衡量单位是以字节为计数单位,计算被落下的包字节数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字节数的百分比。 背对背: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比特。 转发率:通过标定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来定义交换机的处理能力。交换机产品线按转发速率来进行分类。若转发速率较低,则无法支持在其所有端口之间实现全线速通信。包转发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百万个数据包(Mpps),即交换机能同时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路由器的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在某端口进行的数据包转发能力,单位通常使用pps(包每秒)来衡量。 。 网络测试定义: 以科学的方法,通过测量手段/工具,取得网络产品或正在运行网络的性能参数和服务质量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可用性、差错率、吞吐量、时延、丢包率、连接建立时间、故障检测和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一般分为两类: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这是因为被测参量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测参量基本不变或变化很缓慢的情况,即所谓“准静态量”。此时,可用检测系统的一系列静态参数(静态特性)来对这类“准静态量”的测量结果进行表示、分析和处理。另一种是被测参量变化很快的情况,它必然要求检测系统的响应更为迅速,此时,应用检测系统的一系列动态参数(动态特性)来对这类“动态量”测量结果进行表示、分析和处理。 研究和分析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用途。 第一,通过检测系统的已知基本特性,由测量结果推知被测参量的准确值;这也是检测系统对被测参量进行通常的测量过程。 第二,对多环节构成的较复杂的检测系统进行测量结果及(综合)不确定度的分析,即根据该检测系统各组成环节的已知基本特性,按照已知输入信号的流向,逐级推断和分析各环节输出信号及其不确定度。 第三,根据测量得到的(输出)结果和已知输入信号,推断和分析出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这主要用于该检测系统

的设计、研制和改进、优化,以及对无法获得更好性能的同类检测系统和未完全达到所需测量精度的重要检测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通常把被测参量作为检测系统的输入(亦称为激励)信号,而把检测系统的输出信号称为响应。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整个检测系统看成一个信息通道来进行分析。理想的信息通道应能不失真地传输各种激励信号。通过对检测系统在各种激励信号下的响应的分析,可以推断、评价该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与主要技术指标。 一般情况下,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是相互关联的,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也会影响到动态条件下的测量。但为叙述方便和使问题简化,便于分析讨论,通常把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分开讨论,把造成动态误差的非线性因素作为静态特性处理,而在列运动方程时,忽略非线性因素,简化为线性微分方程。这样可使许多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工程测量问题大大简化,虽然会因此而增加一定的误差,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此项误差与测量结果中含有的其他误差相比都是可以忽略的。

锅炉性能测试方案精编版

锅炉性能测试方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锅炉性能测试方案 1.目的 为进一步推进锅炉系统精益管理能效提升工作,对锅炉系统运行工况进行测试,试验锅炉经济运行工况及参数,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2 测试依据 GB/T 10184-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 GB/T 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山东 GB/T17954-2007《工业锅炉经济运行》 TS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TSG0003-2010《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DB37/T 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 DB37/T 100-2007《工业锅炉节能运行管理》 DB37/T 116-2007《工业锅炉热能利用监测规范》 3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测点完好可用;试验仪器及测试系统安装调试结束;试验人员就位。 机组主辅设备及系统无重大缺陷,确保机组能安全、稳定运行。 主要运行表计(蒸汽流量、煤气流量、给水流量、减温水量、主汽温度、主汽压力、引送风机电流、电量等表计)经过校验,投运正常,指示正确有效;经过仪表维护人员前期检查确认。 阀门控制系统运行可靠,具备条件的提前2-3天进行试运。

运行参数历史趋势记录存盘正常运行。 试验稳定负荷期间,锅炉主要运行参数必须在规定波动范围。 试验前锅炉定排完毕,关闭锅炉定排、连排阀门,隔离非生产系统用汽,确保锅炉汽水系统无外漏现象。 风烟系统严密无泄漏。 煤气系统压力与品质成分稳定,无大幅波动,确保锅炉热工况稳定。 正式试验前由各单位组织岗位进行预备试验。 试验过程中司炉等操作人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 4测试内容及要求 60%、80%、100%额定负荷下的热效率。 60%、80%、100%额定负荷下的漏风率、漏风系数。 燃料成分及热值测试。 各负荷下的烟气成分检测(含氧量、一氧化碳等); 各负荷下的运行参数测试,风燃比变化情况下的燃烧效率。 试验器材(在线仪表、测温仪、热电偶、烟气分析仪、气压表、u型管、湿度计、对讲机等;应急器材:CO报警仪、氧气报警仪、空气呼吸器等) 5 试验测试项目及方法(测试点的选取) 锅炉反平衡效率、漏风率 5.1.1 排烟温度测量 测量方法:利用现有温度测点测量锅炉排烟温度,两个温度测点测试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测试期间数据记录周期为每5分钟一次。

锅炉定义、分类和相关标准

锅炉定义、分类和相关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八十八条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 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征求意见稿)将锅炉分为电站锅炉和非电站锅炉。并分为4级: (1)A级锅炉:额定工作压力(表压,下同)P≥3.8MPa的锅炉,包括: 1.超超临界锅炉:P≥27.0MPa或额定出口温度≥590℃的锅炉; 2.超临界锅炉: 22.1MPa≤P<27.0MPa; 3.亚临界锅炉: 16.7MPa≤P<22.1MPa; 4.超高压锅炉: 13.7MPa≤P<16.7MPa; 5.高压锅炉: 9.8MPa≤P<13.7MPa; 6.次高压锅炉: 5.4MPa≤P<9.8MPa; 7.中压锅炉: 3.8MPa≤P<5.4MPa。 (2)B级锅炉;包括: 1.蒸汽锅炉:0.8MPa<P<3.8MPa或额定蒸发量>1.0t/h; 2.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120℃或额定热功率>4.2MW; 3.有机热载体锅炉:

1)气相有机热载体的锅炉; 2)液相有机热载体锅炉:额定热功率>4.2MW; (3)C级锅炉,除D级锅炉外的下列锅炉: 1.蒸汽锅炉: 额定工作压力≤0.8MPa且额定蒸发量≤1.0t/h的蒸汽锅炉; 2.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120℃且额定热功率≤4.2MW; 3.液相有机热载体锅炉: 额定热功率≤ 4.2MW。 (4)D级锅炉: 1.蒸汽锅炉:设计正常水位时水容积≤50L且额定工作压力<0.8MPa; 2.汽水两用锅炉: 额定工作压力≤0.04MPa且额定蒸发量≤0.5t/h的锅炉;(二)现行涉及锅炉安装的有关安全技术法规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2009年1月24日549号令修订。《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定》(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1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颁布实施后,其中涉及常压热水锅炉的部分不再执行。上述四项技术法规正在修订为《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目前已经公布征求意见稿。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ZF001-2006; 《安全阀维修人员考核大纲》TSG ZF002-2005;

性能测试题库(优选.)

........................................................................................................................................................................................ 性能测试题库答案 一、低难度类: 1、理论类 选择类 1) 通过疲劳强度测试,最容易发现问题的问题是:B A.并发用户数 B.内存泄露 C.系统安全性 D.功能错误 2) 如下那些工具不属于压力测试工具:D A.LoadRunner B.Logiscope(嵌入式测试工具) C.WAS(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WAS)) (中间件服务器) D.Rational Robot(用于的G UI脚本、用于的V U以及V B脚本) 3) 如下哪些测试场景不属于负载压力测试:A A.恢复测试 B.疲劳强度测试 C.大数据量测试 D.并发性能测试 4) LINUX 下,解压缩文件的命令为:B A. tar zxvf 文件名 B. unzip 文件名 C. CAT 文件名 D. VI 文件名 5) 对abcd 文件赋予所有者和组许可的读和执行权限,命令正确的是:B A. chmod 033 abcd B. chmod 550 abcd C. chmod 770 abcd

........................................................................................................................................................................................ D. chmod u+rx abcd 6)在软件性能测试中,下列指标中哪个不是软件性能的指标D A)响应时间C)资源利用率D)并发进程数 B)吞吐量 7)下列关于软件性能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性能测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软件缺陷 B)压力测试与负载测试的目的都是为了探测软件在满足预定性能需求的情况下所能负担的最大压力 C)性能测试通常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才能获得测试结论 D)在性能下降曲线上,最大建议用户数通常处于性能轻微下降区与性能急剧下降区的交界处 8)下列关于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发现软件缺陷是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主要目的 B)软件可靠性测试通常用于有可靠性要求的软件 C)在一次软件可靠性测试中,执行的测试用例必须完全符合所定义的软件运行剖面 D)可靠性测试通常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才能获得测试结论 问答类 1) 什么是性能测试,其应用领域分别是什么? 性能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应用领域有四个:能力验证、能力规划、性能调优、缺陷发 现。 2) 什么是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通过被测试系统不断增加压力,直到性能指标超过预期值或者某种资源达到饱和状态; 3) 可靠性测试、可用性测试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可靠性测试:通过在有使用代表性的环境中执行软件,以证实软件需求是否正确实现。为进行软件可靠性估计采集准确的数据。估计软件可靠性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即数据采集、模型选择、模型拟合以及软件可靠性评估。 可用性测试:故名思议是测试设计方案或者产品在一定的环境下的可用性水平。 4) 性能测试包含了哪些测试(至少举出3 种)? 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并发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大数据量测试; 5)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执行性能测试? 在产品相对比较稳定,功能测试完成后; 6) Web服务器指标指标有哪些? * Avg Rps: 平均每秒钟响应次数=总请求时间/ 秒数; * Successful Rounds:成功的请求;(成功回合)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复习资料

题型: 一. 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共20分 吞吐量: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对网络、设备、端口、虚电路或其他设施,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以比特、字节、 分组等测量。 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 又叫时延。 丢包率:是指路由器在稳定负载状态下,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被网络设备转发的包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的百分比。丢包率的衡量单位是以字节为计数单位,计算被落下的包字节数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字节数的百分比。 背对背: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 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 比特。 转发率:通过标定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来定义交换机的处理能力。交换机产品线按转发速率来进行分类。若转发速率较低,则无法支持在其所有端口之间实现全线速通信。包转发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百万个数据包(Mpps, 即交换机能同时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路由器的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在某端口进行的数据包转发能力,单位通常使用pps(包每秒来衡量。 二. 选择题(15个,2分一个,共30分 书上一到七章课后习题选择题 三. 解答题(4个,5分一个,共20分 1、IP包头的最大长度为多少?为什么?

答:IP包的大小由MTU决定(IP数据包长度就是MTU-28(包头长度。MTU值 越大,封包就越大,理论上可增加传送速率,但MTU 值又不能设得 太大,因为封包太大,传送时出现错误的机会大增。一般默认的设置, PPPoE连接的最高MTU值是1492,而以太网(Ethernet的最高MTU 值则是1500,而在In ternet上默认的MTU大小是576字节 2、在数据传输层面,用以衡量路由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1 吞吐量:是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据包数量,也 就是指设备整机数据包转发的能力,是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路由器吞吐量表示的是路由器每秒能处理的数据量,是路由器性能的一个直观上的反映。 (2 线速转发能力:所谓线速转发能力,就是指在达到端口最大速率的时候,路由器传输的数据没有丢包。线速转发是路由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简单的说就是进来多大 的流量,就出去多大的流量,不会因为设备处理能力的问题而造成吞吐量下降。 3、什么是吞吐量?简述吞吐量的测试要点。答:吞吐量时衡量交换机在不丢帧的 情况下每秒转发帧的极限能力测试要点:被 测设备的整体转发能力,即整机吞吐量 被测设备对某种单一应用的支持程度,即端口吞吐量

锅炉性能测试方案

锅炉性能测试方案 1.目的 为进一步推进锅炉系统精益管理能效提升工作,对锅炉系统运行工况进行测试,试验锅炉经济运行工况及参数,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2 测试依据 GB/T 10184-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 469-2004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GB/T 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山东 GB/T17954-2007《工业锅炉经济运行》 TS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TSG0003-2010《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DB37/T 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 DB37/T 100-2007《工业锅炉节能运行管理》 DB37/T 116-2007《工业锅炉热能利用监测规范》 3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1测点完好可用;试验仪器及测试系统安装调试结束;试验人员就位。 3.2机组主辅设备及系统无重大缺陷,确保机组能安全、稳定运行。 3.3主要运行表计(蒸汽流量、煤气流量、给水流量、减温水量、主汽温度、主汽压力、引送风机电流、电量等表计)经过校验,投运正常,指示正确有效;经过仪表维护人员前期检查确认。 3.4阀门控制系统运行可靠,具备条件的提前2-3天进行试运。 3.5运行参数历史趋势记录存盘正常运行。

3.6试验稳定负荷期间,锅炉主要运行参数必须在规定波动范围。 3.7试验前锅炉定排完毕,关闭锅炉定排、连排阀门,隔离非生产系统用汽,确保锅炉汽水系统无外漏现象。 3.8风烟系统严密无泄漏。 3.9煤气系统压力与品质成分稳定,无大幅波动,确保锅炉热工况稳定。 3.10正式试验前由各单位组织岗位进行预备试验。 3.11试验过程中司炉等操作人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 4测试内容及要求 4.1 60%、80%、100%额定负荷下的热效率。 4.2 60%、80%、100%额定负荷下的漏风率、漏风系数。 4.3 燃料成分及热值测试。 4.4 各负荷下的烟气成分检测(含氧量、一氧化碳等); 4.5 各负荷下的运行参数测试,风燃比变化情况下的燃烧效率。 4.6 试验器材(在线仪表、测温仪、热电偶、烟气分析仪、气压表、u型管、湿度计、对讲机等;应急器材:CO报警仪、氧气报警仪、空气呼吸器等) 5 试验测试项目及方法(测试点的选取) 5.1 锅炉反平衡效率、漏风率 5.1.1 排烟温度测量 测量方法:利用现有温度测点测量锅炉排烟温度,两个温度测点测试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测试期间数据记录周期为每5分钟一次。 测点位置:空气预热器出口烟道

锅炉种类及特点参数

锅炉种类及特点参数 电厂锅炉是火电厂三大主设备之一。由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构成。它利用燃料(如煤、重油、天然气等)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水变成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过热蒸汽,以驱动汽轮 发电机发电。电厂锅炉以其容量大、参数(压力、温度)高区别于一般工业锅炉。电厂锅炉在火电厂中是提供动力的关键设备,因而电厂锅炉技术的进步对电力生产的发展有着直接影 响。 在发电设备制造史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电厂锅炉的发展一直落后于汽轮发电机,这限制了机组容量的提高。最初,电厂采用火管锅炉。这种锅炉容量小,压力低,效率低,适应不了电厂对动力日益增长的需求,因而被水管锅炉代替。水管锅炉经历了由直水管向弯水管形式的发展。后者与中参数机组配套,是电厂锅炉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随着材料、制造工艺、水处理技术、热工控制技术的进步,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苏联开始应 用直流锅炉;40年代美国开发了多次强制循环锅炉。到8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单台多次强 制循环锅炉已可与100万千瓦机组匹配。西欧则发展了低倍率强制循环锅炉,最大的单台容量可配60万千瓦机组。在直流锅炉与强制循环锅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复合循环锅炉。 8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单台锅炉是配130万千瓦机组的直流锅炉。 中国在50年代前不能制造电厂锅炉。1953年成立了第一家锅炉厂(上海锅炉厂),1955 年生产了第一台中国自行制造的中压链条锅炉,蒸发量为40吨/时。1958年,哈尔滨锅炉厂 试制成230吨/时的高压电厂锅炉。80年代末已能制造1000吨/时的垂直上升管直流锅炉,以及为30万千瓦机组和60万千瓦机组配套的电厂锅炉。 燃煤锅炉 是指燃料燃烧的煤,煤炭热量经转化后,产生蒸汽或者变成热水,但并不是所有的热量全部有效转化,有一部分无工消耗,这样就存在效率问题,一般大写的锅炉效率高些,60% ~ 80% 之间。 燃煤锅炉分类 燃煤锅炉有多种类型,可按燃烧方式、除渣方式以及结构安装方式分类。 按燃烧方式可分为4种 ①层燃炉:原煤经破碎成粒径为25?40毫米的碎块后,用炉前煤斗的煤闸板或播

什么是好的性能测试报告

什么是好的性能测试报告 一、性能测试报告编写技巧 在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之后,性能测试工程师要把它们以文字报告的形式发送给相关人员。这就是性能测试报告。除了书面文字之外,可能的话,公司还会召集人员开专门的会议进行报告讲解和结果分析。所以,性能测试报告是性能测试工程师的工作成果,也是公司其他部门考察性能测试工程师能力的重要窗口,编写出一份优秀的报告对公司的决策以及个人的职业生涯都非常有益处。 1、什么是好的性能测试报告 实际工作中的性能测试报告,一般是以Word/PDF格式文档或者电子邮件形式存在。而测试报告的读者,一般是整个项目组的管理者甚至更高层面、相关同事比如开发人员等,他们并不一定具备多少测试背景知识,因此,测试报告要尽量避免测试术语,要用容易理解的话语进行叙述。另外,它不应该是性能测试结果的简单罗列:因为读者是上级或者其他同事,他们没有多少时间来关心测试的具体细节,而只关心报告中测试结论是否合理以及结论的内容。这是需要性能测试工程师注意的原则问题,即不能从自己出发来写报告,而应该为报告的读者考虑。 根据这样的原则,要完成一份好的性能测试报告,最好做到如下几点: 提交报告的时机。 可以与测试主管就报告进行讨论。 有效地总结概括测试数据。 报告应该清楚易读,结合图表,但不能滥用图表。 报告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性。 报告要具有层次感,几个部分区分明显、清楚。 测试报告一般分为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概括总结、测试结果分析、结论这几大部分。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公司会有自己的模板,因此在文档结构上并无一定之规。但内容方面,如果能做到如上几点,编写出一份很好的性能测试报告就不是困难的。 2、详实记录中间结论 详实记录中间结论对于分析性能测试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初始的结论与最终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在分析每张数据表格或者图之后,如果可能,我们都要记录下该图或者表格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测试工程师对于整个Web应用的性能图景会逐渐明晰,也有利于做出错误结论后的回溯,发现分析思路上的错误。 总之,对于性能测试结果的分析,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细致科学的方法。有了它们,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复习题

a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吞吐量:是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路由设备能够转发的最大速率。对网络、设备、端口、虚电路或其他设施,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以比特、字节、分组等测量)。 延迟:是指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离开路由器的时间间隔,又叫时延。 丢包率:是指路由器在稳定负载状态下,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被网络设备转发的包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的百分比。丢包率的衡量单位是以字节为计数单位,计算被落下的包字节数占所有应该被转发的包字节数的百分比。 背对背: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介质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而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IEEE规定的以太网帧间的最小帧间隙为96比特。 转发率:通过标定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来定义交换机的处理能力。交换机产品线按转发速率来进行分类。若转发速率较低,则无法支持在其所有端口之间实现全线速通信。包转发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百万个数据包(Mpps),即交换机能同时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路由器的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在某端口进行的数据包转发能力,单位通常使用pps(包每秒)来衡量。 背压(Backpressure) :当外出或输出端口出现拥塞现象时,被交换机用来通知发送端降低帧发送速度,以阻止外部数据源继续向拥塞端口传输帧的那些方法。 背对背:指的是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以合法的最小帧间隙在传输媒介上连续发送固定长度的包不引起丢包时的包数量。 路由震荡:又叫路由波动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到某个目的网络的路由在短期内反复撤销和重现。路由震荡通常以每秒更新路由的数量来衡量,每秒更新路由的数量越大,说明路由震荡越严重。路由震荡是路由不稳定性的主要表现,对路由器转发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路由收敛:路由收敛是指同一个网络中所有路由器对网络拓扑的认识达到一致的过程。也被理解为路由变化通知到全网所用时间。收敛是评估路由协议的一个关键指标。路由协议的收敛速度越快,其运行性能就越好。 服务质量(QoS)定义为网络在传输数据流时要求满足的一系列服务请求,具体可量化为带宽,时延,吞吐量等性能指标 填空题: 1、一次完整的网页相应包括一个DNS请求报文,一个DNS回答报文,一个HTTP请求报文和一个HTTP响应报文。 2、标识符会被复制到对查询的回答报文中,以便让客户机用它来匹配发送的请求和接收到的回答。 3、问题区域包含着正在进行的查询信息。该区域包括:名字字段,用于指出正在被查询主机名字;类型字段,用于指出正被询问的问题类型。 4、权威区域包含了其他权威DNS服务器的记录。

实验二、液压泵的静态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液压泵性能实验 §1 实验目的 1.深入理解液压泵的静态特性。着重测试液压泵静态特性中: ①实际流量q与工作压力p之间的关系即q—p曲线; ②容积效率ην、总效率η与工作压力p之间的关系即ην—p和η--p曲线; ③输入功率Ni与工作压力p之间的关系即Ni--p曲线。 2.了解液压泵的动态特性。液压泵输出流量的瞬时变化会引起其输出压力的瞬时变化,动态特性就是表示这两种瞬时变化之间的关系。 3.掌握液压泵工作特性测试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本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2 实验原理 一、液压泵的空载流量与理论流量 液压泵的出口压力为最低时所测到的输出流量叫空载(零压)流量,即在测试回路中,节流阀开口为最大时的流量计中的读数值。 泵的理论流量是不考虑泄漏时,单位时间内输出油液的体积,它等于泵的排量与其转速的乘积。泵在额定转速下的理论流量常以额定转速下的空载流量代替,因空载时泵的泄漏可以忽略。 额定流量是指泵在额定压力和额定转速下输出的实际流量,它总是小于泵的理论流量。 二、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 液压泵的额定压力是指液压泵可长期连续使用的最大工作压力,它反映了泵的能力。超过此值就是过载。但不超过规定的最高压力(泵能力的极限),还可短期运行。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是指液压泵在实际工作时输出油液的压力,即油液克服负载而建立起来的压力,它随负载的增加而增高。在实验中我们以节流阀作为负载,使节流阀具有不同的开口,则泵出口压力就有对应的不同值,在一系列的压力值下,测量出对应不同的流量值,就得出油泵的流量—压力特性:q = f1(p)。 实验油温越高、压力越大,其实测流量值就越小。 三、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总效率----压力特性 1.容积效率ηv:液压油泵的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的比值称为容积效率,它表示液压泵容积损失大小的程度。 ην=q/q t=1-q泄/q t=1-(k泄·p/V·n)= f2(p)。 式中:实际流量q=60·Δν/Δt,单位为L/min。其中,Δν--油液体积(L),Δt--时间(s)。理论流量qt=0.001V·n=q空,单位为L/min。其中,V--油泵排量(mL/r),n—转速(r/min)。 液压油泵的容积效率随着输出油压力的升高而降低。 2..总效率η:液压油泵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液压油泵的总效率。 η=N t/N i=ην·ηm= f3(p)。 式中:油泵的输出功率Nt=(q·p)/60= f4(p),单位为KW。其中,p为实际工作压力(MPa)。 油泵的输入功率N i=P·ηd= f5(p),单位为KW。其中,P为电机输入功率(功率表的读数),ηd为电机效率,两者之间的联系可查电动机效率曲线(略)。实验计算时,ηd一般取80%。 油泵的机械效率ηm,反映油液在泵内流动时液体粘性引起的摩擦转矩损失和泵内机件相对运动时机械摩擦引起的摩擦损失之和。若摩擦转矩损失越大,则泵的机械效率越低。要直接测定ηm比较困难,一般是测出ην和η,然后算出ηm。

锅炉性能测试ASMEPTC4_1与PTC4的应用比较

锅炉性能测试ASME PTC4.1与PTC4的应用比较 余叶宁 (福斯特惠勒能源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22) 1前言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锅炉性能测试标准采用的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PTC4或PTC4.1。在1998年以前,ASME锅炉性能测试的标准是PTC4.1(1964版,1991年最终更新)。1998年ASME推出PTC4-1998,并于2008年更新为PTC4-2008。尽管PTC4是最新的ASME锅炉性能测试标准,但由于在此之前的几十年均在应用PTC4.1,并且PTC4.1被证明是非常符合工程实际应用并被各方广泛接受,而PTC4为了追求更高精确度而使测试要求更复杂,使得目前在许多在建锅炉工程项目仍然采用PTC4.1作为锅炉性能测试的标准。本文对比ASME PTC4.1与ASME PTC4的主要不同之处,分析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影响,作为在锅炉工程项目根据实际要求选择锅炉性能测试标准的参考。 2ASME PTC4.1与ASME PTC4的主要区别分析 ASME PTC4.1与ASME PTC4的主要区别可分为范围界定,参数测量,计算方法及不确定度几个方面。 2.1范围界定的不同 ASME PTC4针对各种型式的锅炉进行了范围界定。锅炉类型分为了油气炉、单空预器煤粉炉、二分仓空预器煤粉炉、三分仓空预器煤粉炉、循环流化床锅炉、链条炉以及鼓泡床锅炉。而PTC4.1则未加以区分,以一种统一的界区来定义锅炉范围。 对比ASME PTC4与PTC4.1的范围界定,可以看出PTC4增加了热烟气净化设备。而此设备未在PTC4.1明示,但依据对其范围的通常理解,此设备是划在PTC4.1锅炉范围内的。 PTC4与PTC4.1在范围上的区别主要还体现在有冷渣器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及鼓泡床锅炉上对底渣的的排渣边界的定义。在PTC4.1中,底渣的排渣边界定义在锅炉本体,不含冷渣器热回收。而PTC4中,排渣边界定义在冷渣器出口,冷渣器热回收被考虑在锅炉边界内。参见PTC4.1的Fig1及PTC4的Fig1-4-5和Fig1-4-7。 由于底渣出炉膛的温度可高达900℃,而经冷渣器的冷却在冷渣器出口的渣温可降至150~200℃。在灰量高的项目中,此项损失对锅炉效率影响巨大,甚至可高达1%。在使用凝结水来冷却底渣的系统中,由于凝结水所回收的渣的热量将最终回至电厂热力系统中,此项热回收也可计入全厂热耗的计算中,而不计入锅炉效率计算。在使用PTC4.1时,也有项目对此项进行了约定,将回收的底渣热量计入锅炉效率中。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测试各方可约定排渣温度的边界点,来进行锅炉效率测试及计算。 2.2参数测量及采样分析的区别 ASME PTC4要求测量的参数较PTC4.1相比增加不少。其中有些还造成了相当大的测量工作量及测试成本的增加。主要方面体现在: 2.2.1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PTC4要求对锅炉的脱硫剂进行测量及分析,包括流量、温度以及成分分析。这主要是考虑了脱硫剂(主要是石灰石)加入锅炉炉膛后将发生煅烧吸热,脱硫反应放热等影响。PTC4为了精确计算此部分影响而要求对脱硫剂进行精确测量分析。PTC4.1则未考虑此项。此项工作涉及到了大量的固体流量标定工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若为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PTC4.1则应增加此部分内容的测试及计算,以弥补PTC4.1未能考虑的脱硫剂的影响。 2.2.2对于锅炉本体的散热,PTC4.1中采用美国锅炉制造协会(ABMA)推荐的散热曲线来选取,无须实际测量。这种方式所得的散热损失精确度低,而PTC4为了达到高精确度,则要求对锅炉的辐射及对流散热损失进行实际测量。此项测量涉及到大量的锅炉表面温度测量。仅此一项就造成PTC4的测试繁杂程度大大提高。考虑到此,PTC4也提供了一种精确度低一些的方法,即采用规定的50埘温差作为锅炉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而散热体表面积则需按实际计算的结果。此方法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繁杂程度,但不确定度需采用50%,较PTC4.1相比仍需增加不少工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若考虑测试成本及测试耗时,可采用PTC4.1或PTC4中的简化方法。反之,可采用PTC4中标准的精确测量方法。 2.3计算方法的主要区别 PTC4.1与PTC4在计算方法上也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锅炉效率的定义的区别 在PTC4.1中,以锅炉毛效率作为锅炉效率,而PTC4中锅炉效率定义为燃料效率。具体参见如下公式: PTC4.1锅炉效率: PTC4锅炉效率: 或 比较上述定义可知,PTC4.1所定义的锅炉效率毛效率,是锅炉输出热量占所有输入锅炉的热量的份额,体现了锅炉对所有进入锅炉热量的利用率。而PTC4的锅炉效率为燃料效率,定义为输出热量占燃料输入热量的份额,此输出热量包含了过程中带入的外来热量。它体现了燃料所能造成锅炉输出总热量(含外来热量)的效用。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理解为PTC4.1效率定义的是锅炉本身对热量利用的效用程度,而PTC4效率定义的是燃料进入锅炉内导致锅炉最终所能输出的热量的效用程度。 毫无疑问,同一锅炉在同一条件下,根据PTC4所测试计算的锅炉效率要高于根据PTC4.1所测试计算的锅炉效率。当此效率用于全厂热力性能计算热耗等指标时,PTC4.1更符合实际情况,PTC4则导致外来热量效用未剔除,造成计算结果将优于实际结果。从全厂性能综合评价的结果来看,PTC4.1更为合理。 2.3.2基准温度的区别 通常进入界区的空气平均温度被用作基准温度,这就避免了空气带入的额外的外来热量。然而PTC4.1可选择任一温度作为基准温度,而不同的基准温度将得出不同的效率。因而若不是基于同一基准温度,锅炉效率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PTC4中统一将基准温度设为25℃,超出或不足将计算增量或减损,并计入结果的计算,这就避免了基准不一致导致的差异。 2.3.3热损失项目区别 相比于PTC4.1,PTC4增加了若干项热损失。其中有一些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而有些影响较大。增加的热损失主要有: A.燃料中的水蒸汽热损失;B.热烟气净化设备的热损失;C.脱硫剂的热增量与热损失;D.氮氧化物(Nox)热损失 其中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特别是燃用高硫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脱硫剂流量大,因而对效率影响较大,在公程实际中应予以考虑。其余各项对最终结果并无显著影响。具体损失项目见表1。 表1ASMEPTC4.1与PTC4的热损失项目比较 摘要: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PTC4.1及PTC4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锅炉性能测试规程。尽管PTC4取代了PTC4.1,许多项目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在使用PTC4.1。本文针对在具体实际工程上的应用考虑比较分析了锅炉性能测试规程ASME PTC4.1与ASME PTC4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影响,作为在锅炉海外锅炉工程项目根据实际要求选择锅炉性能测试标准的参考。 关键词: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锅炉性能试验;PTC4.1;PTC4 8 --

WEB性能测试用例

性能测试用例主要分为预期目标用户测试,用户并发测试,疲劳强度与大数据量测试,网络性能测试,服务器性能测试五大部分,具体编写测试用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减,在项目应用中遵守低成本,策略为中心,裁减,完善模型,具体化等原则;一、WEB 全面性能测试模型 Web 性能测试模型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转化成为另外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这些类型的性能测试的实施是有着相似之处的; 1. 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 系统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完成这些指标的相关的测试是性能测试的首要工作之一,这些指标主要诸于“系统可以支持并发用户200个;”系统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0秒等,对这种预先承诺的性能要求,需要首先进行测试验证; 2. 独立业务性能测试 独立业务实际是指一些核心业务模块对应的业务,这些模块通常具有功能比较复杂,使用比较频繁,属于核心业务等特点。 用户并发测试是核心业务模块的重点测试内容,并发的主要内容是指模拟一定数量的用户同时使用某一核心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对相同的功能进行并发测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另外一类是在同一时刻使用完全一样的功能。 3. 组合业务性能测试 通常不会所有的用户只使用一个或者几个核心业务模块,一个应用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可能被使用到;所以WEB性能测试既要模拟多用户的相同操作,又要模拟多用户的不同操作;组合业务性能测试是最接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的测试,也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通常按照用户的实际使用人数比例来模拟各个模版的组合并发情况;组合性能测试是最能反映用户使用情况的测试往往和服务器性能测试结合起来,在通过工具模拟用户操作的同时,还通过测试工具的监控功能采集服务器的计数器信息进而全面分析系统瓶颈。 用户并发测试是组合业务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组合并发的突出特点是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分成不同的用户组进行并发,每组的用户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匹配; 4. 疲劳强度性能测试 疲劳强度测试是指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以一定的负载压力来长时间运行系统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长时间处理较大业务量时的性能,通过疲劳强度测试基本可以判定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是否稳定; 5. 大数据量性能测试 一种是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时的性能测试,主要针对某些特殊的核心业务或者日常比较常用的组合业务的测试; 第二种是极限状态下的数据测试,主要是指系统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性能测试来评估系统的响应情况,测试的对象也是某些核心业务或者常用的组合业务。 第三种大数据量测试结合了前面两种的测试,两种测试同时运行产生较大数据量的系统性能测试;大数据量测试通常在投产环境下进行,并独立出来和疲劳强度测试放在一起,在整个性能测试的后期进行;大数据量的测试可以理解为特定条件下的核心业务或者组合业务测试; 6. 网络性能测试 主要是为了准确展示带宽,延迟,负载和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在实际的软件项目中 主要是测试应用系统的用户数目与网络带宽的关系。网络测试的任务通常由系统集成人员完成; 7. 服务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测试 初级服务器性能测试主要是指在业务系统工作或者进行前面其他种类性能测试的时候,监控服务器的一些计数器信息,通过这些计数器对服务器进行综合性能分析,为调优或提高系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实验报告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实验报到实验目的:(1)熟悉利用ping命令工具来进行测试 (2)熟悉利用Ipconfig工具来进行测试 (3)熟悉利用网络路由跟踪Tracert进行测试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器材:计算机(已安装Windows XP) 实验步骤: (1)利用Ping命令工具进行测试 a)检查本机的 TCP/IP 协议安装是否正确 方法:输入Ping 127.0.0.1 结果: 本机的TCP/IP 协议安装正确 b)测试本台计算机上TCP/IP的工作情况。 方法:输入Ping 192.168.1.1(本机的IP地址) 结果: 本机的TCP/IP工作正常 c)用Ping工具测试其他计算机上TCP/IP的工作情况

方法:输入Ping 219.136.19.170(其他计算机上IP地址)结果: 其他计算机上TCP/IP的工作正常 e) 用Ping工具测试和远程计算机的连接情况 方法:输入Ping https://www.doczj.com/doc/3b10565479.html, 结果: 本计算机和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用Ipconfig工具来进行测试 运行Ipconfig命令 方法:输入Ipconfig/all 结果:

(3)利用网络路由跟踪Tracert进行测试

a)跟踪路由 方法;输入Tracert 192.168.1.1(本计算机网关地址) 结果: b)测试本计算机到所经过的路由数 方法:输入Tracert 结果: 3G 3G(英语 3rd-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和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3G存在3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 3G下行速度峰值理论可达3.6Mbit/s(一说2.8Mbit/s),上行速度峰值也可达384kbit/s。不可能像网上说的每秒2G,当然,下载一部电影也不可能瞬间完成。

汽轮机静态试验

具体方法如下: 节系统的静态特性试验 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试验包括空负荷试验和带负荷试验。通过试验求取调节系统各个部套的特性和整个系统的静态特性线,从中验证调节系统的静态工作性能是否满足运行要求。 (一)空负荷试验 1、试验目的 空负荷试验是汽轮发电机无励磁空转运行工作下进行的。空负荷试验应测取:感受机构和传动放大机构的静态特性试验线;同步器的工作范围;感受机构和放大机构的迟缓率,并且检查机组能不能空负荷运行。空负荷试验包括同步器工作范围和空负荷升速、降速试验。测定同步器在高、中限位置和速度变动率在不同位置时,转速和油动机的关系。 2、试验方法和步骤 (1)降同步器分别放在高、中限位置进行试验。 (2)对于设计速度变动率在3%~6%范围内可调的系统,试验时,速度变动率放在3%、4%、5%三个位置分别进行,验证实际值是否与设计值相符合。 (3)缓慢操作自动主汽阀或者电动主汽阀的旁路阀,转速下降尽量慢一些,转速每下降20r/min要记录一次,测点数应不少于8个,直到油动机全开为止。 (4)缓慢开启自动主汽阀或者电动主汽阀的旁路阀,使转速升高,每上升20r/min记录一次,直到旁路阀全开为止。

(5)按照上述方法,把同步器放在中限位置,重新做一遍。 (6)试验中,记录:转速与油动机行程以及一次油压、二次油压、随动错油阀行程、控制油压的关系线。 (二)带负荷试验 1、试验目的 带负荷试验是机组并入网内运行时,通过增、减负荷来测取:油动机行程与负荷的关系;同步器行程与油动机行程的关系;油动机行程与各个调节阀开度的关系;各个调节阀开度与前后压力的关系。检查调节系统在各个负荷下运行是否稳定,在负荷变化时有无长时间的不稳定情况出现。 试验总记录的项目:负荷、新蒸汽流量、油动机行程、调节阀开度、调节阀前后压力、调节级汽室压力、同步器行程、电网频率、新蒸汽压力和温度、真空度等。 2、试验方法和步骤 (1)空负荷点的记录就用并网前的记录,因并网后,负荷很难调到零。 (2)从空负荷到满负荷之间的测点应不少于12点,在空负荷及满负荷附近,测点密一些,因系统静态特性线两端较陡,故测点多一些,从而使图形绘制较正确。 (3)带负荷试验应选定电网频率比较稳定的时间进行,一般在夜里10点以后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