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课程背景:

当代企业家,物质生活丰富,但是健康堪忧、精神生活质量欠佳。随着经济高速增涨、世风日益浮躁,如何独善其身,获得一份清静与悠然自得,实属难得。?

企业家更需要注重修身养性,营造企业家的精神家园,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领导者,体悟人文情怀,明彻道德修养,另辟人生境界。?

易医同源,周易、中医、儒释道哲学同出一家,内圣外王,企业家更需要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式管理”智慧。?

【领袖养生术】五行流通,修身养性。

以中医的调理方法,切入领导者“亚健康”症结。用五行定位身心系统,全面革新西方养生概念。以传统文化诊断病源,为领袖疗病养生。深刻领会“诊病、探源、调理、痊愈、预防”五步口诀。

课程资料:

《黄帝内经》、《道德经》、《心经》、《周易》、《论语》、《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课程特色:

1,体验式

①融汇贯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体会“天人合一”的心灵修炼,提升国学素养。

②体验中医经络按摩、掌纹诊病“望闻问切”方法。

③应用表格现场测试自己的五行人格类型。

④“学、用、教”的阶段性实用国学教学方法。

2,趣味性

①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五行人格类型分析。

②了解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哲学的养生养心方法。

③基因与命运、性格的因果关系。

④调整风水环境改变“气场”来养生。

⑤四柱命理学中的阴阳五行养生方法。

课程大纲

一、《黄帝内经》的中医养生智慧

1、《黄帝内经》简介;

2、《易经》与《黄帝内经》的渊源;

3、中医对健康概念的阐述;

4、中医养生与儒释道三教“精气神”养生;

5、中医的八种“体质”类型与养生方法;

6、“元气”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7、中医养生智慧——医理三原则;

①“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预防

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生命力

③“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免疫力

二,《黄帝内经》的中医养生方法

1、养生原理——“气”;

①元气

②宗气

③营气

④卫气

2、养生原理——“血”;

①阴阳互根

②补气养血

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养生原理——经络;

①经脉是“气”的运行通道

②气功与养生奥秘

③经络试验——针刺麻醉

④肾经和脾经的独特重要性

4、时辰与12正经养生

①子丑时养胆经肝经

②寅卯时养肺经大肠经

③辰巳时养胃经脾经

④午未时养心经小肠经

⑤申酉时养膀胱经肾经

⑥戌亥时养心包经三焦经

5、日常必备的养生材料

①生姜

②粗盐

③艾条

三,《黄帝内经》中的疾病预防

1、基因遗传与疾病的关系;

2、通过掌纹预测疾病;

3、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疾病;

4、现场学习日常经络按摩;

①合谷穴

②内关穴

③足三里穴

四,《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养生

1、四大名著中人物的五行人格分析;

2、现场测试自己的五行人格(五行记分卡);

3、常见办公室职业病(热性体质、寒性体质);

4、《孙子兵法》“五危”内观法。

①土行人,有“信”,但“有勇无谋”;

②水行人,有“智”,但“贪生怕死”;

③火行人,有“礼”,但“脾气暴躁”;

④金行人,有“义”,但“偏执虚荣”;

⑤木行人,有“仁”,但“顾虑过多”;

5、通过五行人格养生;

①春夏秋冬四季养生

②甘辛咸酸苦“五味”养生

③维生素ABCDE的“五色”养生

6、通过五行人格养心;

①怒喜思悲恐“五情”的危害;

②如何通过怒喜思悲恐“五情”调节情绪;

③如何通过人脉交际的五行方法调节情绪;

五,风水学、命理学中的阴阳五行养生。

1、基因的双螺旋结构中的八卦奥秘;

2

专家介绍

胡水木

现代国学易学应用专家,“五行战略决策”倡导者,提出“天道、地道、人道”的“和”文化模型,完美结合周易、中医、诸子百家思想等传统文化精髓,应用于识人用人、团队管理、提升领导力、运筹决策等现代企业管理领域,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周易五行管理学”实用方法体系。已出版作品有:《周易五行管理学》书籍4DVD。

国学与周易专业讲师,工商管理硕士。创立了“学、用、教”的阶段性实用国学教学方法,整理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工具、模型、流程。核心课程:《国学教练技术》,培训特点:体验式、实战派。

中国著名易经风水大师,中医与易学风水世家,“道术合一”的易学实践家,中国易学风水研究院研究员,潜心研究易学风水二十多年,精通掌纹诊病,四柱命理,奇门遁甲,与地理风水勘测布局。资深国学教育策划人,曾担任多家国学书院教学顾问,负责搭建权威国学知识体系。他在腾讯认证名人微博发表的国学学术文章,倍受关注和好评。

主讲课程:《国学智慧与企业文化建设》、《曾国藩识人善用术》、《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国学智慧与领导者心智模型》、《传统文化与领袖人生智慧》、《国学打造员工精神家园》、《周易五行管理学》、《<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房地产与风水应用》等。

服务客户有:清华大学国学总裁班、中山大学MBA班、西安交大人文学院、牛津大学全球化CEO总裁班、腾讯集团、中移动、思科、江铃汽车、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国信证券、九牧王、奥克斯、笑笑教育等,八大邦地产、罗浮地产、香江地产、景亿地产等。

职场经验:曾任东风汽车、北方电信、中兴通讯、德国默克、聚成、锡恩等公司中高层管理职位。

中医养生:黄帝内经 中的养生论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主要著作者为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以及岐伯学派的弟子们。《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有40多篇的内容涉及研究人体生命的变化规律,探讨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的方法等系统的养生理论,成为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四时养生、调摄情志,以及治未病。 四时养生即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黄帝内经》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四季的交替,昼夜晨昏的变化,都可能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养生基本的原则就是顺应自然,依据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人们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就要配合自然界的生发之气,晚睡早起,广歩于庭,舒缓形体;夏季阳气隆盛,万物开花结果,人类也要晚睡早起,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随便发脾气;秋天气候转凉,阳气开始收敛,人要早睡早起,收敛神气,尽量使自己的心志安宁;冬天为闭藏之令,万物处于秘藏,人宜晚睡晚起,不能过分张扬发散,要注意保暖,不要使阳气受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还提出了一个相当著名的观点,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时下流行的“冬病夏治”之法,就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产物。 调摄情志古称之为“养性”。“养生莫若养性。”一般而言,性情开朗,心理健康者不易患病,即使患了病也比较容易康复;而性情抑郁,心理不健康者则比较容易患病,患了病也相对不容易康复。《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这里所说的“独立守神”,以及后文所说的“去世离俗,积精全神”、“适嗜欲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内无思想之患,以愉悦唯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等等,都是教人要建立健康人生理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胸怀开阔、淡泊名利,与人为善,知足常乐,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治未病的原话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论》篇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现今蓬勃开展的治未病活动,其理论渊薮即在于此。其实“治未病”一词在《内经》中出现的不止一处。《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经·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可见“治未病”的内容,不仅在于强调养生,防病于

黄帝内经 指导四季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黄帝内经》:“心光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皮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黄帝内经》:“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黄帝内经》:“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春季易使肝旺。而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非常重要。因此,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在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使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肝对于精神来说其实很重要,失眠多梦,睡眠不足,这个跟肝有一定关系,因为肝气不疏的人会表现为肝气失调,失调了以后会影响到睡眠,造成有肝火,因为肝火大了人睡眠就容易难以入睡,睡眠不好的情况下就造成睡眠不足了,第二天可能工作学习精力也不足了。 春令进补有诀窍,养肝明目是首要。作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随着气候节气等环境状况改变,人体的五脏六腑的运行状态也会随之改变,因此,人的饮食起居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如情志不遂,肝阳上亢,血压升高,有心脑血管病者还容易发生中风。而各大医院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每到春天,发生肝病或肝病复发的病人就会较其他季节多。此外,中国近五千年灿烂的医药文化在保健养生方面早已精辟地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等经典思想。因此,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 可以从精神、饮食、运动三大方面来配合养肝。 1.养肝先要睡得香 养肝重在睡眠。现代人阴阳颠倒的生活习惯对于肝脏的损害尤其严重。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双目赤红,这是肝火上升的症状。长期如此,必然伤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重科学睡眠。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时;60岁以上老年人7小时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应睡8~9小时;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晚饭莫过饱,睡前莫喝浓茶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之十二时辰与养生

xx(心): 归属于火;也意味着生长之象,即散、疏布; xx xx(肝): 归属于木;xx(肺): 归属于金;秋礼也意味着生发(文化)之象;崇文门也意味着收敛(收肃杀)之象;宣武门北(肾): 归属于水;也意味着收藏之象; 冬xxxx、xx 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竹篮打水一场空,而金木可以柃走;买军火石油等对身体有害;) 骂人时说你真不是东西,就说你是南北,就像水和火一样无情无义。 听到声音就害怕,是因为胃肾气不足; 黄帝内经的内容: 顺气自然;健康长寿靠自己;天人合一; 二、十二时辰与养生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肾主骨;肝主筋; 1、子时: 夜里23点到1点——胆经当令;中午12点之前,阳气可以化万物,所以吃什么都容易消化。 2、丑时: 夜里1点到3点——肝经当令;

3、寅时: 夜里3点到5点——肺经当令;重新分配气血,心脏病者不适宜早炼。 14、卯时: 早晨5点到7点——大肠经当令;心梗者解大手不要太用力,便秘说明肺气不好。 5、辰时: 上午7点到9点——胃经当令;长痤疮源于胃经(胃寒)。 吃早饭犹如春雨贵如油。月经痛经、乳房胀痛与乳汁和胃经有关。常按摩足三里(膝盖下三寸处)养足胃气,长寿。 6、巳时: 上午9点到11点——脾经当令;肺输送气血而脾是把胃腐熟了的食物输送到肌肉腠理中。脾主肌肉。脾的外现在嘴唇上。老年人眼皮耷拉下来是脾的问题。脾在志为思。身体的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病。 7、午时: 上午11点到13点——心经当令;重视子午功就是借助天地一阳生和天地一阴生达到心肾相交,心的神明为神,肾的神明为精。 普通人怎么达到心肾相交?睡觉 8、未时: 下午13点到15点——小肠经当令;心与小肠相表(阳、丈夫)里(阴、妻子),类似夫妻关系。心脏病最初可能表现在小肠经上,比如胸闷,心里难受等。 9、申时: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诠释_百度文库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诠释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是中医长寿之道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理论。总结了两千年以来古代人类养生长寿的经验,对养生之道做了高度的概括。如在《索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笔者以此为基础,诠释对中医养生的认识,使古老的中医养生之道发扬光大,为当今人类的健康造福。1 《黄帝内经》中的法于阴阳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这一理论作为养生防病的思想,更主要是要认识到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并遵从这一规律。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天人相应”的观点。这一观点主要阐明了“气候与养生长寿”的关系和“环境对养生长寿”的影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具体论述了顺应四时阴阳、调摄精神的养生方法,是“法于阴阳”思想的具体体现,四时阴阳的盛衰消长,表现为自然景象、气候各异,使万物生长收藏。在自然界中,人必须要适应四时之气,方能使自身的阴阳之气得以平衡。又以顺四时而养生长收藏之气来论述“法于阴阳”的精神实质。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以适应阳气的生发,生机萌动,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色,人类精神活动要愉快无杀罚夺之意,即为“养生之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适应夏季阳气的隆盛、万物蕃秀之特点,精神焕发,热情洋溢,亦谓“养长之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万物收成,天气劲急,地气清肃,阳气收敛。则应早卧早起,意志安宁,精神收敛于内,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即“养收之道”。“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阳气闭藏,必得太阳升起方可起床,方可避免阴寒之气的侵袭,故日:“去寒就温”,即“养藏之道”。总之,所述是对“法于阴阳”养生原则的全面阐释,也是人们最应遵循的养生法则。2《黄帝内经》中的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合于术数”是养生重要法则之一。合,即为调和。术乃为修生养性之法。“合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中医养生术,种类繁多,有走路、导引按摩、叩齿漱津、五禽戏、太极

黄帝内经与养生

《黄帝内经》与养生 生、长、壮、老、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自古至今,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类的追求与向往。自神农尝百草到如今基因工程的突飞猛进,人类从未停止过与疾病斗争的脚步。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更加重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人们逐渐注意到中医的治病与养生,在现代医学中具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 今天我们讲的是《黄帝内经》与养生。我讲的开场白是“养生之道与经商之道易理相通”。作为企业经营者,大家都希望获得利润,对既定的目标都是信心百倍,志在必得。可是这种信心和希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愿以偿的。有的人可能严重亏,甚至倾家荡产,弄不清失败的原因。因而常常抱怨运气不好,有谁能想到生意场上的失败和自己的健康不佳存在内在的联系呢?回答是肯定的。今天就这个问题和各位老板探讨养生与经商的规律及其相关关系。 《黄帝内经》告诉人类,保证健康长寿的根本是预防疾病的发生,所以聪明的人在有疾病先兆,但尚未发展成疾病的时候就去预防,使人不得病,这就叫不治己病,治未病。在有动机征兆,但尚未发展成大乱的时候,积极预防,使大乱不能形成,这是个必须要牢记的忠告。如果有了疾病才去养生与医治,大乱形成才去治理,如同渴了才去打井,战斗正打起来了,才去造兵器,岂不是大晚矣! 这就是《易经》上的忧患意识,《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国家如此,企业亦复如此,企业管理领导当未雨绸缪,应时时抱有危机感。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所以《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患意识是《易经》三大主题思想:企业家必须有忧患意识,才能充满革新精神,不断改进管理革新技术,创造新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适应市场变化,保持强劲的竞争力,这不是养生之道与经商之道易理相通吗? 根据以上所述,养生虽然不能使人长生不老,但可防止未老先衰,祛病延年。养生的关键是预防为主,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后世医家和养生家都十分强调预防为主的健身防病原则,所以,在没有病的情况下,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一旦有病症,必须不失时机去医院检查治疗。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简称《内经》)。其成书年代是千百年来学者医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有多种说法。经考证成书于战国及秦汉,汇编成书于西汉。其作者非一人一时之作,它是汇编者收集、整理、汇编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上古时代民族智慧和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和体现,他不但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而且对人体生理学、医学地理学的论述,比西方近代才兴起的医学对人的发现论述还要精确和全面。现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一股研究中医学的热潮就是最好的明证。它涉及天文、地理、哲学、心理学、风水、历法、阴阳五行等各个门类,是我国第一部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而应用于疾病的防止和养生的巨著,是用阴阳八卦五行学说解释人体器官与环境统一的典范,被历代医家称为“医学之宗”,是学习中医首先必读之书。 《内经》是根据《周易》中“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医学模式,莫定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医理源于《周易》,古代医家都强调“医通于易”,故有“医易同源”“医易相通”之称,这已有历代著名医家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名家论坛五 周年特别奉献《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主要内容: 1.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2.中医与日常生活 3. 二 时辰的养生(子 ~卯) 4. 二 时辰养生(辰 ~申) 5. 二 时辰养生(酉 ~亥) 6. 二 时辰养生(亥时) 7.黄帝内经 第一篇 到底讲什么(上) 8.黄帝内经 第一篇 到底讲什么(下) 9.阴阳的本性

10.四 季养生 . 四 气调神大论 11.食物的意义 12.食物的偏性 13.四 季养生(上) 14.四 季养生(下) 15.不治已病治未病 16.情志病 17.中医如何对治亚健康 18.中医的要点(根据网上下载的视频录象整理)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曲教授先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传统医学等。 多年来,曲黎敏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华医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不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主讲“中医与传统文化”. “周易与中医学”. “道家思想研究”.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等课程;还多次受邀在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等著名高校和中国教

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主讲《黄帝内经》及养生智慧。 曲教授的演讲深入浅出,内容广博,使听众于绵绵细语之中既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又能参悟大道至简.真切实用的养生智慧。(视频搜索:“黄帝内经 01 曲黎敏”1-2 和3-14 集为 63.4M 左右。03 和15--17 集54M 左右。18 集 44.4M)xx 年11 月6 日星期四整理。0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2.可以自我认知:(1)人身难得:关注自己的内心生活和自己内在脏腑的运转。懂得了人体就懂得了人生的很多方面。 (2)真法难闻:黄帝和他的老师的一些对话。 (3)中国难生:作为中国人该感恩.自豪。只有中国有这么多经典。 3.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百姓日用而不知” 。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如中国人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中国人连骂人都讲文化的。说这个人不是东西,那就是南北。是无情无义的人。对日常生活的感情:了解北京城各个城门的作用也就理解下面这个图下面是中国古代的一个

关于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关于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发表时间:2015-02-02T10:57:25.463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1月第11期供稿作者:邵东东 [导读] 人体的健康与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内经》中关于合理饮食与养生关系的论述占据较大比重。 邵东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00) 【中图分类号】R2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摘要】首先,本文对《内经》养生理论的哲学渊源进行了介绍,包括《周易》哲学思想对《内经》养生理论的影响及老庄思想对《内经》养生理论的影响两方面;然后又阐述了《内经》的养生原则,即综合调摄,顺时为先、形神兼养,调神第一;接下来,分析了《内经》的养生方法,主要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起居有常,不安作劳以及调摄精神,和调情志共三个方面。 【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养生原则;养生方法 前言:《内径》是我国有记载以来最早的体系完整的医学著作,相传为黄帝所著。这部著作对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原则和方式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其医学理念是中医养生法则的最早萌芽,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支持。 一、《内经》养生理论的哲学渊源 (一)《周易》哲学思想对《内经》养生理论的影响 《内经》对人体机能和生理现象的看法大致可归结为人体是由多个阴阳对立面所共同组成的整体系统,这与《周易》所提出的阴阳对立统一理论一脉相承。基于这样的认识,《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否是由人体内的阴阳相持的状态决定的。如果阴阳处于平衡状态则利于养生,反之则会带来健康问题。因此,《内经》强调的养生总原则就是调理人体的阴阳动态,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同时,《内经》对医学的重要影响还在于提出了防大于治的医学思想,并将人体活动从整体角度来看待,克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而这些也正是与《周易》中的“防患于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有着天然的一致性。 (二)老庄思想对《内经》养生理论的影响 《道德经》、《老子》等道家著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顺应自然,其基本思想包括清静无为、见素抱朴、致虚守静等等,都是对人的行为要顺应“天”的“天人相应”哲学的进一步拓展[1]。而这些哲学思想在医学上的应用,就是《内经》中反复提倡的顺应四时变化、节制、养神等医学养生原则,其核心在于对人应当遵守自然及人体本身的运行规律,反对自然机制的破坏。 二、《内经》养生原则 (一)综合调摄,顺时为先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主导下,《内经》在养生方面的基本原则就是顺时养生,意即在掌握了自然界中阴阳此消彼长的规律和时段交接的前提下,逆推出与之相配合的养生法门。具体来说,为了保持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应从生活环境、四时变化及昼夜交替等节律入手,对人体内的生物钟加以重视,研究疾病与时令间的关系,做到养生防病的适时性。实际上,顺时养生法既是一种原则,也可看做一种方法,《内经》中不乏对顺时养生的具体化说明,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服天气而通神明”等等,这些论断都为我国的中医养生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二)形神兼养,调神第一 这里的“形”指的是人的形体,即身体;“神”指的则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性情。《内经》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养生应做到形神兼顾,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将调神放在首位,通过养神来达到统形的效果。这都充分证明了《内经》在对养生的看法上注重神对形的主导,是一种具有全局意识的养生观。养神的手段主要有清净宁神、四气调神、蓄精养神和修性怡神。 三、《内经》养生方法 (一)食饮有节,谨和五味 人体的健康与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内经》中关于合理饮食与养生关系的论述占据较大比重。《内经》认为饮食的“量”和“味”应与身体状况相适宜,平日的饮食保养和病后初愈的调理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不同饮食结构。内径所提出“大饥勿大食,大渴勿大饮”,“饮食自备,脾胃乃伤”,“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可以看做是对饮食原则的总体概括,强调平衡膳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其中,《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是对谨和五味的具体解释,谈及了合理的五味摄取对病后身体调养的意义所在。 (二)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关于日常起居和劳作方面的论述,可从其中的《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宣明五气篇》中略知一二。如“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起居无常,神气乃浮”,“起居无常,半百而衰”。意思是说生活作息没有规律,容易加速衰老,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加快人体器官衰老。再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降低疾病的发生,可进行适当的劳动和体育锻炼,这样可促进体内的气血流通,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2]。但如果劳动(这里的“劳”包括体力劳动和房事劳动两方面)或锻炼强度过大则会适得其反,造成伤心脾肾等不良后果,同时过度安逸也不可取,气血阻滞、脾胃功能衰退等现象都是由于缺乏身体锻炼而导致的,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体质虚弱。 (三)调摄精神,和调情志 前文已经谈到,身体的健康是由“行”和“神”两方面共同决定的。对于“神”,也就是精神方面的调理,主要是指对心理健康的维持。对于精神方面,《内径》所提出“恬淡虚无”,即思想没有杂念。只有同时达到了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才能够符合《内经》所强调的“形与神俱”,并达到“尽终天年”的目的[3]。这方面的养生方法对于现代亚健康人群的心理治疗能够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已引起现代心理医学的重视并得到了认可。 结论: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进行学习研究,指出了《内经》这部古老的医学著作中的养生理论能够对今天带来深刻的启发,现代养生理念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从而促进养生学的发展。本文对《内经》养生理论的哲学渊源做了简要的介绍,说明其与我国道家思想的紧密联系,从而对《内经》养生原则进行了概括。同时,还将一些《内经》养生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课程背景: 当代企业家,物质生活丰富,但是健康堪忧、精神生活质量欠佳。随着经济高速增涨、世风日益浮躁,如何独善其身,获得一份清静与悠然自得,实属难得。? 企业家更需要注重修身养性,营造企业家的精神家园,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领导者,体悟人文情怀,明彻道德修养,另辟人生境界。? 易医同源,周易、中医、儒释道哲学同出一家,内圣外王,企业家更需要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式管理”智慧。? 【领袖养生术】五行流通,修身养性。 以中医的调理方法,切入领导者“亚健康”症结。用五行定位身心系统,全面革新西方养生概念。以传统文化诊断病源,为领袖疗病养生。深刻领会“诊病、探源、调理、痊愈、预防”五步口诀。 课程资料: 《黄帝内经》、《道德经》、《心经》、《周易》、《论语》、《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课程特色: 1,体验式 ①融汇贯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体会“天人合一”的心灵修炼,提升国学素养。 ②体验中医经络按摩、掌纹诊病“望闻问切”方法。 ③应用表格现场测试自己的五行人格类型。 ④“学、用、教”的阶段性实用国学教学方法。 2,趣味性 ①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五行人格类型分析。 ②了解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哲学的养生养心方法。 ③基因与命运、性格的因果关系。 ④调整风水环境改变“气场”来养生。 ⑤四柱命理学中的阴阳五行养生方法。 课程大纲 一、《黄帝内经》的中医养生智慧 1、《黄帝内经》简介; 2、《易经》与《黄帝内经》的渊源; 3、中医对健康概念的阐述; 4、中医养生与儒释道三教“精气神”养生; 5、中医的八种“体质”类型与养生方法; 6、“元气”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7、中医养生智慧——医理三原则; ①“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预防

《黄帝内经》中的服饰养生思想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黄帝内经》中的服饰养生思想 作者:林永青, 赵百孝, LIN Yong-qing, ZHAO Bai-xiao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100029 刊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9,32(4) 参考文献(5条) 1.曹庭栋老老恒言 2006 2.李经纬寿养丛书全集:摄生要义 1997 3.高濂遵生八笺 1988 4.汪绮石理虚元鉴 2005 5.林永青;赵百孝从古代典章制度浅析<内经>中"被服章"的含义[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08)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杨威.金香兰.李睿.Yang Wei.Jin Xianglan.Li Rui阳脏人养生重在恬淡权衡——谈李维贤老中医的养生经验[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2010,29(4) 2.龚勇军浅析养生三环节——进养、排泻及调适[期刊论文]-江苏中医药2010,42(5) 3.楼彩霞.庞宗然.崔箭.LOU Cai-xia.PANG Zong-ran.CUI Jian探析《黄帝内经》养生经典的现实意义[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 4.燕嫱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老中医养生研究[期刊论文]-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5) 5.李小嘉.刁本恕.周家骧.黄映君.林艳王静安养生学术思想探析[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 6.丁家欣.DING Jia-xin《黄帝内经》与饮食营养[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b718779.html,/Periodical_bjzyydxxb200904004.aspx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 学习笔记 2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天不能起杀心,“春天攀折一枝花,秋天少收一个果”。 此时如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要愉悦。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 于睿成泽东 (辽宁中医学院,110032,辽宁沈阳//第一作者女,1969年生,副主任医师,2002级博士研究生) 1 肾气自然盛衰规律是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2 “天人相应”是中医养生的精髓 3 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恬恢虚无,精神内守及时避邪毒 浅析中医学养生法则 张恒文,余万桂,李玉和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 1 “阴平阳秘”是中医学养生的根本目的 2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 固护肾精为养生防老的关键 4 调摄饮食是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上策

5 勤锻炼持之以恒 试论《内经》形神统一观及其意义 钟红文 (广西省柳州市广西龙泉山医院 545000) 1 《内经》形神统一观 1.1形为神之基,神依附于形 1.2神为形之主,无神形亦亡 2形神统一观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形神统一观是《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之一,是“四时五藏阴阳”整体观念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突心理活动在整 个生命中的作用,与现代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它历来就广泛应用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 在摄生方面,《内经》既重视人们生理的健康,更重视心理健康。它把调摄情志,保持乐观的情绪作为预防疾病的主要措施。它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并指出身心的健康可使人们达到抗早衰、延年益寿的日的。即“积精全神”,“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 在病因学方面,《内经》把情志过度或异常,视为致病的重要素。《灵枢·西病始生篇》说:“夫西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这里的“喜怒”即概括了七情。并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说明情志致病不吲于六淫,先袭体表,病发于

《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国学教育论文 《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 地点: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 主讲人:徐平 整理:本刊编辑部 背景资料:《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中医的“圣经”,是几千年医药养生的源头活水。其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承载了独特的“中国式”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又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它不同于西医,它还在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黄帝内经》是国学经典中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但传统上多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到西汉。《黄帝内经》共十八卷,《灵枢》《素问》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内容包括摄生、阴阳、脏象、经络和论治之道等。 理想的健康人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观,不仅仅是肌体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还应当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满状态。 《黄帝内经》中描述理想的健康人应该是合天时、合人事、惜精养神的,即: 1、合天时指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2、合人事指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意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3、惜精养神指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每天都在忙碌做事的人难成大气,唯有善于思考、懂得劳逸结合的人才是最具智慧的人。休息即为放下,表面看好像无所作为,然而真正放下才能够五毒不侵、成就大事。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一个真实的病例,一个商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选择了乐观对待,将其视为自身的一部分,平和心态,每天与癌细胞进行对话,与癌细胞和平相处,病情得到稳定并基本治愈。只有一个人毫无心理压力,彻底放下、合理休息,才能够变得无比强大,才可能击败病魔、重获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诸如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医疗条件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个人对生命进行把控,只有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谈到健康层次,《黄帝内经》讲“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根据现代寿命计算标准100-120 岁是人的自然寿命,而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仅为82-83 岁,刚刚达到下寿标准。“道法自然,生生大德”,按照天时规律、自然法则进行养生才能长寿。广西一村多长寿老人,据采访调查,按时饮食、粗茶淡饭、素食为主、思想简单、知足常乐是其长寿秘诀。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主要有三,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1、未“病”先防:发现早期的疾病征兆,提前预警。 2、既“病”防变:已经出现病症后,积极治疗调理,防止进一步恶化。 3、愈后防“复”:疾病治愈后,注重日常基础保健,使病不再复发。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中医养生论文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中医养生论文 引言 关于养生之道,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精辟的论述,如上古天真论篇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1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中甚至是整个中医理论中都对人类有限的生命进行了珍惜保护、注重养生的良好的态度,其具体的养生观念是“顺应自然- 身心健康- 心理道德完善- 适应社会”这样一种全方位的健康养生观[1-3],是中医理论中综合医学模式在养生观中的具体表现,富有很浓厚的科学性、理论性和先进性。 2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法则 2.1 注重饮食,不宜偏食饮食有度是保持长寿的一个重

要条件。因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如果长时间过度饮食,会造成胃负担加重,消化不良,使筋脉瘀滞,气血流化失常。饮食有节还包括喝酒要适量,少量饮酒对身体有好处,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4].《内经》对此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因此可以看出饮酒过量对身体的伤害是多么的严重。 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能够促进脏腑机制的良好运转,相反的话危害会很大[5].《灵枢》五味篇说食物的酸味先入肝,苦味先走心,甘味先走脾,辛味先走肺,咸味先走肾。由此可见酸苦甘辛咸五味对五脏正常的运转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偏食行为都将会增加某一脏腑的负担。如果不挑食并且饮食适量、有规律,将会为以后的健康长寿做好铺垫。 药食同源可以根据脏腑盛衰和疾病的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的食物以起到补充身体所缺乏东西的作用,采用药食和饮食并用的方法,把养生和治病相结合,并选择适当的食物和药物,就是《内径》中所说的辩证施膳施治[6].

曲黎敏教授讲座《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中医体质养生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 第一章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 一、体质偏颇是常见现象什么是体质?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比如从形态上来看,有的人高大威猛,有的人短小精悍,有的人五大三粗,有的人娇小玲珑,女性更是环肥燕瘦,体态各有不同。 从皮肤上来看,有的人皮肤非常好,肤如凝脂,不用花很多的钱去买化妆品,一年四季皮肤都非常有光泽;有的人皮肤干燥,尤其到了秋冬季,天天离不开油腻的、滋润的护肤品;而有一些人是油性皮肤,终年毛孔粗大,油光满面,时不时地脸上还长痤疮,令人烦恼。 从头发上来看,有的人的头发浓黑茂密;有的人的头发则稀疏黄软。 从性格心理方面来看,有的人心胸宽,有的人心眼小;有的人比较敏感,有的人比较迟钝;有的人外向开朗,有的人内秀沉静。 从疾病方面来看,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癌症,或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史,在一个家族里面,可以有多个患者。这些病本身不遗传,但是因为

这个家族的先天禀赋有共性,体质遗传,使得他们对这些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易感性。 从治疗效果来看,同样药物治疗同样疾病时会得出迥异的效果:多数病人体现了很好的药物疗效;有些人就会过敏或不适;而个别病人只反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毫无疗效可言。所以医生会感叹“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方少”。这也是体质使然。 冬天来了,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火锅。有的人一吃火锅就浑身发热,面色红扑扑的,非常舒服;而有的人一吃火锅,第二天早上就会牙痛或者扁桃体发炎,或者脸上生很多痤疮,或者小便很黄,或者大便干结。我认识一个人,他晚上吃了狗肉火锅,第二天早上,嘴里起了七个溃疡面,舌头上有,颊黏膜上也有,非常疼,疼得连着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 夏天很热,人们在外工作一天回到家里,通常都喜欢吃冰镇的西瓜或者喝冰镇的饮料,有的人吃喝以后会觉得非常舒服,有的人却马上会拉肚子,非常敏感。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因为这两种人是不同的体质。 还有的人喝凉水都增膘,而有的人“浸油缸都不肥”。 不同的体质对于季节的感受也不一样,热性体质的人通常怕热不怕冷,寒性体质的人通常怕冷不怕热,这些现象在《黄帝内经》中叫做“能冬不能夏”、“能夏不能冬”。 …… 以上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实际上都是体质现象。可以看出,体质和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的健康出现问题,通常就是体质出现了问题,是体质出现了明显的偏颇。二、中医自古就重视辨体识病 体质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体验、生存质量,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自古以来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论《黄帝内经》之古今养生 摘要: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和长寿——养生,即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的、增强体质、预防和减轻疾病、延缓衰老为目的的医事活动(1)。在西方科学技术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之前,大多数人的养生方法基本来自中医们传授指导或者中医书籍,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又基于《黄帝内经》,那么可以说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多来自于《黄帝内经》。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技大量传入中国,人们开始接受更加直观、更加数据化的西方科技,人们的养生方法也开始西化。如今,两套养生理论并行,各有千秋,却也有相同点。 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1、顺应自然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2)。《内经》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变化,尤其在顺应四季变化上。《阴阳应象大论》中“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既然统一,人无法操控自然,那么人就应该顺应自然以获得健康长寿。《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阐释了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以产生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得四时变化,强调了“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那么养生就必须顺应四时变化。 在现代养生学中,根据地球的公转、自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于是人们在冬夏两季的作息略有不同意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在环境破坏严重的今天,人们依然会呼吁春天不打渔即在生物的繁殖期尽量不去伤害他们,这是现代养生对“春生”的解释。 2、运动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和于术数,各种养生方法既要符合技巧的要领,更要符合一定的量与度,不正确、不及或太过皆达不到养生的目的(2)。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提倡适度劳动,如男耕女织。当然这些劳动不等于运动,所以人们还是要进行适度的保健运动以强身健体。我国传统养生运动中太极拳是最广为人知的一项。各类文献表明,太极拳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们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防病治病作用(3)。传统保健运动和劳动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于运动养生的理解。 当然现代养生,学者们也提出了有氧运动这一理论。有氧运动可以更好的锻炼身体、排除体内毒素并且使机体产生更多可抗衰老的物质。这些神奇的功

黄帝内经与养生

《黄帝内经》与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治未病”是医疗发展的趋势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勿怒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奉收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奉长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奉生者少。 《素问?上古天真论》 [题解] ●上古,即远古时代,是人类生活的早期。 ●天真,指先天禀赋的真元之气,即肾气。 ●本篇主要讨论肾气在人体生长衰老和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养肾气 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道理,故名“上古天真论”。 [原文]第一段 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内容提要] ◆1、养生的重要意义 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养生的基本原则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原文]第二段 岐伯对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内容提要] 养生的方法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

《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 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 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圣人为什么重医药 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就是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又能够让别人听从自己,就可以由人而王。 天下即人身,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有一个和谐的机制。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假如肝火太盛,木(肝)生火(心),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经不足典话,我们就思维就不够。拿破仑有一句话: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中医的话是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中国文化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2.可以认知自我 生命活力:魄力精神意志胆识聪明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魄在中医里涉及到它是肺的神。肺神,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神。力,涉及到肾,力量从肾来。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先天本能的问题,所以魄力关系到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 精神,在中医里,肾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指精;神是心的神明。精神在中医里是心肾相交的能力。 胆,是主决断的。胆识涉及的是胆气足不足。 意志,意是脾(精)的外现,心之所存谓之意。脾主运化,脾精足不是记忆性的问题,而是关联性的问题。关联性好,就是运化,就是头脑灵活的表现。志是肾之神,肾主收藏。意志是人体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运化灵活,又能定住坚持,就是有意志力。 聪明,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聪明与否,看肝肾能力。 学习《黄帝内经》,培养更多地向内观察我们人身的能力。它是国学经典里边最为寂寞的一项。向内看很痛苦也很难,所以自古圣贤皆寂寞。西方是要认识自己,而中国文化是要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的和谐,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就越接近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