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在DEL表型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在DEL表型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在DEL表型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在DEL表型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在DEL表型

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建立DEL表型的基因分型方法,用于快速鉴定DEL表型。方法:用RH Box基因分型方法鉴定标本的基因型,用血清学方法确定标本的DEL表型。根据RHD 1227A等位基因序列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 PCR),用于DEL表型基因分型,结果同血清学的方法作比较,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28例RH Box基因分型为RHD-/RHD-的标本,血清学方法、基因分型方法DEL表型鉴定结果均为阴性;在25例RH Box基因分型为RHD+/RHD-或RHD+/RHD+的标本中,用血清学方法检出的11例DEL表型标本,基因分型方法均扩增到867 bp的1227A等位基因条带;1例血清学方法阴性,而基因分型方法检测为阳性,后经测序分析证实RHD 1227A为阳性,分析此例标本可能为血清学方法漏检。这说明在鉴定DEL表型的方法中基因分型方法比血清学有更高的灵敏度。结论: AS PCR方法可用于临床筛选Rh阴性人群中的DEL表型。

【关键词】 Rh血型 DEL表型; RHD 1227A等位基因; 基因分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genotyping method for DEL phenotype of human blood group system.Methods:The genotype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genotyping method of RH Box, and DEL phenotype was determined by serological method. An allele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 PCR) was designed for genotyping of DEL phenotype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the allele of RHD 1227A. The results achieved by the AS PCR method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by serological metho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genotyping method in clinical practice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wenty eight RHD-/RHD- samples were negative by serological method and genotyping method for DEL phenotype. In 25 RHD+/RHD- and RHD+/RHD+ samples, 11 DEL phenotype positive samples were positive by AS PCR method. However, one DEL phenotype negative sample was positive by AS PCR method for DEL genotype. This sample was determined positive by sequencing analysis. Genotyping method for DEL phenotype had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serological method. Conclusion: The AS PCR method can be used for screening DEL phenotype among the population negative of RHD antigen.

[Key words] Rh blood group DEL phenotype; RHD 1227A allele; genotyping

Rh血型系统中D抗原在输血医学中意义重大,重要性仅次于ABO

血型系统。有研究表明黄种人和白种人个体RHD基因结构不完全相同。在黄种人中一些RhD(-)个体用吸收放散的方法仍能检测到D抗原,称之为D洗脱阳性(DEL)[1]。这种血液输给RhD阴性患者仍会产生D免疫反应[2],因此对DEL抗原的免疫原性应予以重视。目前临床上DEL血型的检测常用吸收放散方法,由于试验步骤繁琐而不适用于临床大规模应用。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鉴定DEL表型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群DEL表型和RHD 1227A等位基因相关[3]。本研究根据RHD 1227A等位基因相序列,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allele specific PCR,AS PCR),建立了DEL表型基因分型的检测方法,能有效地检测DEL表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至本中心血站献血的无亲缘关系的Rh阴性汉族献血者和至本站行产前检测的Rh阴性孕妇标本。

1.2 血型血清学试验

按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红细胞RhD,C,c,E,e抗原的检测。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排除血样中的弱D和不完全D表型。IAT确认采用上海血液中心提供单克隆IgG抗D(clone:BS226,Bs232),DIAGAST的单克隆IgG/IgM抗D(clone:P3×61+P3×21223B10+P3×290+P3×35)以及DBL NOVACLONE的单克隆IgG/IgM抗D(clone:4151E4+1752)。剩余血样通过吸收放散试验

筛选DEL表型[4]。

1.3 DNA提取

抽取外周血 5 ml,EDTA Na2抗凝,采用试剂盒提取全血DNA(EZ BDC血液基因组DNA快提试剂盒,济南泰天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装-80℃保存备用。

1.4 RHD基因分型

采用RH Box基因分型试剂盒(GT,美国)PCR反应总体积9 μl,含7 μl PCR引物混合液,1 μl DNA样品,1 μl Taq酶(含0.33~0.5单位)。PCR扩增条件:95℃ 30 s,60℃ 30 s,72℃ 90 s,30个循环后置72℃再延长5 min。使用0.5×TBE缓冲液,配制2%琼脂糖凝胶,以10 V/cm电泳30 min,结果通过凝胶成像仪(FR200A全自动紫外与可见分析装置,上海复日科技)拍照成像。

1.5 RHD 1227A基因分型

采用吴俊杰等[5]的方法根据RHD基因和RHD 1227A等位基因相关序列设计一组特异性扩增RHD 1227A等位基因的引物(上海生工生物技术公司合成)。RHDel s:5′GACCAAGTTTTCTGGAAA3′(位置对应于AJ299028的6885),RHDel a:5′CGAGAGAATTTTGAGCAC3′( 位置对应于AB035185的849832)。一对特异扩增人GAPDH基因240 bp的引物作为内对照,GAPDH F:5′TGATGACATCAAGAAGGTGGTGAAG3′,GAPDH R:5′TCCTTGGAGGCCATGTGGGCCAT3′。总反应体积为10 μl,含模板DNA 0.2 μl,特异性引物终浓度250 nmol/L,内对照引物终浓度50

nmol/L,MgCl2终浓度1.5 mmol/L,dNTP终浓度200 μmol/L,Taq 酶0.2 U。PCR扩增条件:95℃预变性5 min,然后95℃ 30 s,58℃30 s,72℃ 50 s,30个循环后72℃再延长5 min。使用0.5×TBE 缓冲液,配制2%琼脂糖凝胶,以10 V/cm电泳30 min,结果通过凝胶成像仪拍照成像。

2 结果

2.1 Rh表型确定

通过凝集试验和抗人球蛋白试验,筛选Rh阴性标本。血清学确定53例Rh阴性标本,其中ccdee 10例,带有RhC抗原的43例。

2.2 PCR检测RHD基因

用美国GT公司的RH Box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标本融合盒子(Hybird Rhesus Box)和下游盒子(Dwon Rhesus Box)。只带有融合盒子的为RHD基因完全缺失(RHD-/RHD-),只带有下游盒子的为有2条染色体带有RHD基因(RHD+/RHD+),同时出现融合盒子和下游盒子的为一条染色体带有RHD基因(RHD+/RHD-),结果见图1。在10例表型为ccdee的标本中,RH Box基因分型都为RHD-/RHD-,在43例RhC 阳性的RhD阴性标本中,检出18例RHD-/RHD-型,10例RHD+/RHD-型,15例RHD+/RHD+型。

1:RHD-/RHD-纯合子只显示下游盒子和融合盒子1508 bp条带;2,3:RHD+/RHD-杂合子,同时出现下游盒子和融合盒子1508 bp 条带;M:DL2000标准参照物。内对照为429 bp

2.3 DEL表型的检测

在10例表型为ccdee的标本中,用血清学方法和基因分型的方法都未检测到DEL表型。在43例RhC阳性的RhD阴性标本中,18例未检测RHD基因的标本用血清学方法和基因分型的方法均未检测到DEL表型。在25例携带一条或两条RHD基因的RhD阴性标本中,用血清学方法检出11例DEL表型,这11例标本用基因分型方法均扩增到了867 bp的1227A等位基因条带,基因检测结果见图2。在这25例标本中有1例标本为血清学阴性,基因分型方法阳性。由于标本为陈旧性标本,无法重新进行吸收放散试验。由于吸收放散试验操作繁杂,步骤较多,同时操作者的不同判定的结果也会出现差异,因此可能为血清学法的漏检。后经上海生工生物技术公司对外显子9序列分析,结果为RHD 1227A阳性。结果见表1表1 RH Box基因型与DEL 表型检测结果

3 讨论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RHD基因的遗传背景十分复杂,DEL的遗传背景在中国汉族人和欧洲白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汉族人群DEL血型的分子基础是RHD 1227A等位基因[6]。因此本研究根据RHD 1227A等位基因序列,用AS PCR方法进行了DEL表型基因分型的检测。同时由于RHD基因的存在与RhC之间存在关联[7],而DEL型的RHD基因基本完整。因此我们重点选择了RhC阳性表型的RhD阴性标本进行研究。

根据表1的结果,在28例RH Box基因分型RHD-/RHD-的标本中均未扩增到1227A等位基因,在25例携带一条或两条RHD基因的RhD

阴性标本中,用血清学方法检出11例DEL表型,这11例标本用基因分型方法均扩增到了867 bp的1227A等位基因条带。这说明基因分型方法检测DEL表型和血清学方法相吻合。

在这25例标本中有1例标本为血清学阴性,基因分型方法阳性。由于标本为陈旧性标本,无法重新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后经上海生工生物技术公司对此标本的外显子9序列分析,结果为RHD 1227A阳性。由于吸收放散试验操作繁杂,步骤较多,同时操作者的不同判定结果也会出现差异,因此此例标本可能为血清学法的漏检。这说明基因分型方法检测DEL表型和血清学方法结果还是一致的,同时这也提示基因分型的方法在灵敏度上高于血清学的方法,还有更好的重复性。

基因分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RHD 1227A等位基因,并且该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因此对ccdee这些DEL表型阳性率比较低的标本可以通过检测多份样品的混合样来提高工作效率。

在中国汉族人中RhD阴性人群占0.2%~0.5%,这些RhD阴性人群中有很高比例的DEL表型,有文献报道中国汉族人中DEL表型占到RhD阴性人群的24.4%[8]。DEL虽然不表达正常的RhD蛋白,但还是可以表现为极弱的RhD抗原。到目前为止,临床上DEL表型的血液一直作为Rh阴性血液使用。最近已经有DEL血型血液输注给Rh阴性患者,从而导致抗D免疫事件发生的报道。因此在我国Rh阴性献血者中开展检测DEL血型很有必要,这是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保障。通过检测53例RHD 1227A标本,提示基因分型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RHD 1227A等位基因,同时基因分型的方法还可以利用血站的核酸检测系

统实现自动化检测,这为临床上大规模开展DEL表型筛选创造了可能。

综上所述,AS PCR方法可用于临床筛选Rh阴性人群中的DEL 表型。

【参考文献】

[1] Okubo Y,Yamaguchi H,Tomita T,et al. A D variant, Del[J].Transfusion,1984,24(6):542.

[2] Wagner T,Komoczi GF,Buchta C,et al.Anti Dimmuniza by DEL red blood cells[J].Tranfusion,2005,45(4):520-526.

[3] 陈安心,吕豪,徐凤娟,等.浙江汉族RHD 1227A等位基因的五个家系遗传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杂志,2006,23(5):536-539.

[4] 刘达庄.免疫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22-225.

[5] 吴俊杰,洪小珍,许先国.RHD基因测序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弱D表型分子鉴定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5):460-462.

[6] Shao CP,Maas JH,Su YQ,et al.Molecular background of RHD positive,D negative,D(el) and weak D phenotypes in Chinese[J].Vox Sang,2002,83(2):156-161.

[7] 陈强,陈娟,李政,等.中国部分地区RhD(-)汉族人RHD基因结构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0,13(2):73-76.

[8] 张志梅,兰炯采.RhD阴性,Du,Del的检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1,17(6):331-333.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6月医学遗传学考查课试题及答案讲解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6月考试《医学遗传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细胞周期中进行大量DNA合成的时期为 A. G1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E. G0期 正确答案:B 2. Klinefelter综合征的核型为 A. 47,XXX B. 47,XYY C. 47,XXY D. 46,XX/47,XYY E. 46,XX/47,XXX 正确答案:C 3. 限制酶切割不同来源DNA时,能产生具有相同序列的突出末端的不同片段可能方式是 A. 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 B. 用识别相同靶序列的不同限制酶切割

C. 用识别不同序列但可产生一致的粘性末端的限制酶切割 D. A和B E. A、B和C 正确答案:E 4. 减数分裂I 的前期中同源染色体间的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时期为 A. 细线期 B. 偶线期 C. 粗线期 D. 双线期 E. 终变期 正确答案:C 5. 父亲并指(AD),母亲表现型正常,生出一个白化病(AR)但手指正常的孩子,他们再生孩子手指和肤色都正常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3/4 D. 1/8 E. 3/8 正确答案:E 6. 下列哪一项不是XR特点 A. 交叉遗传 B. 系谱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 C. 系谱中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患者 D. 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E. 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是从母亲遗传而来

正确答案:C 7. 癌家族通常符合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连锁隐性遗传 D. X连锁显性遗传 E. Y连锁遗传 正确答案:B 8. 脆性X染色体的脆性部位位于 A. Xq24.3 B. Xq25.3 C. Xq26.1 D. Xq27.3 E. Xq29.3 正确答案:D 9. 癌基因erb产物是 A. 生长因子 B. 生长因子受体 C. 信号传递因子 D. 核内转录因子 E.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正确答案:B 10. 在研究尿黑酸尿症的基础上,提出先天性代谢缺陷概念的是 A. Morgan

遗传学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 2.积加作用与抑制作用 3.上位作用与下位作用 4.不完全连锁与符合系数 5. 臂内倒位与臂间倒位 6. 三体与双三体 7. 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 8.植物的核不育型与核质不育型 9.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 10.减数分裂。 11.测交 12.完全连锁 13.共显性 14.广义遗传力 15.隐性上位作用

16.单体 17.并发系数 18.母性遗传 20.染色体组 21.基因的加性效应 22.臂间倒位染色体 23.相斥组与相引组 24.染色体 25.染色单体 26.着丝点 27.细胞周期 28.同源染色体 29.异源染色体 30.无丝分裂 31.有丝分裂

32.单倍体 33.联会 34.联会复合体 35.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36.基因与等位基因 37.表现型与基因型 38.互补作用 39.积加作用 40.显性上位作用 41.隐性上位作用 42.重叠作用 43.抑制作用 44.多因一效 45.一因多效 46.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47.交换值 48.基因定位 49.连锁遗传图 50.伴性遗传 51.限性遗传 52.从性遗传 53.超亲遗传 54.加性效应 55.显性效应 56.上位性效应 57.遗传率 58.加性方差 59.显性方差 60.上位性方差 61.QTL作图

62.近交衰退 62.杂种优势 63.杂种劣势 64.基因突变 65.突变率 66. 复等位基因 67.母性影响 68.伴性遗传 69.杂种优势 二、简答题 1.显性现象的表现有那几种形式?显性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纯系学说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 3.什么是微效基因、微效多基因和主效基因?它们的作用有何区别?

(完整版)测序常用名词解释整理

高通量测序领域常用名词解释大全 什么是高通量测序?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是对传统Sanger测序(称为一代测序技术)革命性的改变, 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进行序列测定, 因此在有些文献中称其为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足见其划时代的改变, 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 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 什么是Sanger法测序(一代测序) Sanger法测序利用一种DNA聚合酶来延伸结合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直到掺入一种链终止核苷酸为止。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由于ddNTP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或C处终止。终止点由反应中相应的双脱氧而定。每一种dNTPs和ddNTPs的相对浓度可以调整,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凝胶处理后可用X-光胶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标记进行检测。

什么是基因组重测序(Genome Re-sequencing) 全基因组重测序是对基因组序列已知的个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在个体或群体水平上进行差异性分析的方法。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人类疾病的致病突变研究由外显子区域扩大到全基因组范围。通过构建不同长度的插入片段文库和短序列、双末端测序相结合的策略进行高通量测序,实现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疾病关联的常见、低频、甚至是罕见的突变位点,以及结构变异等,具有重大的科研和产业价值。 什么是de novo测序 de novo测序也称为从头测序:其不需要任何现有的序列资料就可以对某个物种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序列进行拼接,组装,从而获得该物种的基因组图谱。获得一个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是加快对此物种了解的重要捷径。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组测序所需的成本和时间较传统技术都大大降低,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渐入佳境,基因组学研究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和革命性突破。利用新一代高通量、高效率测序技术以及强大的生物信息分析能力,可以高效、低成本地测定并分析所有生物的基因组序列。

转基因动物应用前景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前景 冯彦东,马小军,李越,马志辉,肖海元,马永刚,马聪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本文较为全面的综述了各种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方法,以及提高转基因效率的方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动物、基因、方法、应用、前景 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开发的热点。转基因动物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生物高新技术之一,是建立在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胚胎发育学和DNA重组技术基础之上的生物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就是利用工程技术的实验手段将特定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由此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并使外源基因得到表达和遗传的生物技术。携带外源基因并能表达和遗传的支物称为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技术是新兴的生物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主要是粮食作物,其中转基因植物及产品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获得转基因动物技术难度较大。但它是一种通过对基因的操作,在RNA、蛋白质、形态学或生理学等水平直接观察基因在活体内的活动情况,并观察其表达产物所引起的表型效应的四维实验体系,其应用已广泛渗透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制药及畜牧育种等各个研究领域中,既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又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据统计,全球已有以转基因动物技术为核心的公司43家,并将成为21世纪生物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1998年全球动物生物技术产品总销售额估计为6.2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仅在农业领域总销售额将达到110亿美元,其中75亿美元来自转基因动物品种。而利用转基因动物制作生物反应器生产药品物和功能蛋白的销售市场预计可达500亿美元。毫无疑问,转基因动物正在改变着生物医药、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物材料,甚至是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与发展面貌。利用转基因动物技术,既可加快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肉、奶、蛋的产量和品质,又可生产珍贵的药物蛋白,为大量患者造福。可以说转基因动物技术对于人们千百年来追求的丰衣足食,延年益寿两大目标都会做出具大的贡献。[1,2,3,4,5,6,7] 1 转基因动物的制作方法 1.1 显微注射法 是由美国人Gordon于1980年首次发明。显微注射法的制作过程是将SV40的TK基因整合的质粒以显微注射法注入到小鼠受精卵原核中,首次成功地培育出转基因小鼠。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显微镜注射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射到受精卵的雄原核内,将外源基因整合到DNA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其优点是直接对基因进行操作,整合率较高.缺点是技术难度高,成功率低。[3,8,15,18] 1.2 逆转录病毒传染法 此法的研究是1974年Janenissh等将SV40DNA注入小鼠囊胚腔中,获得转基因小鼠。其原理是利用逆转录病毒的LTRs区域具有的转录启动子活性这一特点,将外源基因连接到LTRs的下部进行重组后,再使之包装成为高滴度的病毒颗粒,直接感染受精卵或注入囊胚中,携带外源基因的反转录病毒DNA可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逆转录病毒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外源基因的整合率高,动物病毒所具有的启动子不但可以引发一些选择标记基因的表达,还能引发所导入的外源基因的表达,缺点是逆转录病毒载体容量有限,并且外源基因

专题34 高考复习 从性遗传、复等位基因及血型问题

专题34 2019年下半年高考专题复习从性遗传及血型问题 1.在某种牛中,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而雌牛则为红色。一头红褐色的母牛生了一头红色的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是[ ] A.雄性或雌性,aa B.雄性,Aa C.雌性,Aa D.雌性,aa或Aa 2.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对无角基因h为显性。在公羊中,基因型为HH、Hh均表现为有角;而在母羊中基因型为HH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Hh表现为无角。如果基因型为Hh的雌雄个体交配,则子代中出现无角母羊的概率为 A.1/8 B.1/4 C.3/8 D.3/4 3.已知绵羊角的性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据表正确的判断是: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一定是伴性遗传 4.【加试题】在雌果蝇中,胚胎发育所需要的部分养分、蛋白质和mRNA由卵母细胞旁边的营养细胞和滤泡 细胞提供。有一个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产生的mRNA被运送到卵母细胞,从而保证受精后形成的胚胎正常发育,如果此基因发生突变将会导致胚胎畸形而且无法存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此突变是显性的,则突变杂合子雄果蝇和正常雌果蝇交配所生的雌性子代不可以存活 B.如果此突变是显性的,则可观察到存活的突变纯合子个体 C.如果此突变是隐性的,则对于突变杂合子母体所生的雌、雄性胚胎都有一半可正常发育 D.如果此突变是隐性的,两个突变杂合子的个体杂交,子二代中有1/6是突变纯合子 5. 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试分析下列从性遗传 现象:Ⅰ.果蝇中一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a)纯合时,雌果蝇(XX)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基因(a)在雄性(XY)中没有这种效应。另外,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b)为隐性性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2)一对白眼的雌蝇与雄蝇杂交,后代雌雄比为1∶3,则双亲基因型为:。 写出该杂交的遗传图解。(3分) (3)让(2)题中的子代自由交配,其后代的雌雄比为:。 6.雄性蝴蝶有黄色(Y)和白色(y),雌性只有白色。触角棒形(A)和正常形(a)正交和反交的结果都一样。 (4)在下列各组合中,不能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①yyaa♀×♂YYAA ②YyAA♀×♂yyaa ③YYAa♀×♂Yyaa ④YYAa♀×♂yyAa ⑤YyAA♀×♂Yyaa ⑥yyAa♀×♂yyaa (5)一对表现型为黄色棒形和白色棒形的亲本杂交,F1代表现型为雄性3/8黄色棒形、1/8黄色正常、3/8白色棒形、1/8白色正常;雌性3/4白色棒形、1/4白色正常。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标明亲本的雌雄)。②⑤⑥YyAa yyAa 7.(14分)右图为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 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Ⅲ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从性遗传又称性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上受个体性 别的影响的现象。在杂合体中雄性表现为有角,雌性表现为无角。 绵羊有角和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雌雄都有有角个体出现。现有一只有角 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所生的多胎小羊中,性成熟以后,凡公羊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都 表现为无角。试根据以上事实回答:(注:若性染色体上有角A基因为显性) (1)绵羊的有角基因A是否位于Ⅱ片段?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事实。推测绵羊的有角性状的遗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另一种从性遗传,则无角母羊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绵羊的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的方案,请补充完善。 步骤:选择_____________公羊与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观察子代性成熟后表现出来的性状。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遗传与变异:生物通过繁殖的方式来繁衍种族,保持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保持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类同,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本质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保持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与类同,与此同时,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环境差异与遗传物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2、遗传变异: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只有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这种变异叫遗传变异。 3、遗传学: 经典定义: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现代定义: (1)在生物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基因等层次上研究生命信息(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变异、传递(复制)和表达规律与调控机制的一门科学--基因学。 (2)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名词解释: 1、性状:在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把F2中显现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现象。 5、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非等位基因指位于不同位点上,控制非相对性状的基因。 6、自交:F1代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叫自交。 7、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叫回交。 8、侧交:F1代与双隐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叫侧交。 9、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如cc,CC,Cc。 表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如花的颜色性状。 10、纯合体、杂合体 由两个同是显性或同是隐性的基因结合的个体,叫纯合体,如CC,cc。由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的个体,叫杂合体,如Cc。 11、真实遗传 指纯合体的物种所产生的子代表型与亲本表型相同的现象。纯合体所产生的后代性状不发生分离,能真实遗传,杂合体自交产生的后代性状要发生分离,它不能真实遗传。 名词解释: 1、染色体与染色质:是指核内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无定形物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复合体,以纤丝状存在于核膜内面。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两者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表现的不同形态。核内遗传物质就集中在这染色体上。 2、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3、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直径10nm,其核心是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2分子共8分子)构成的扁球体。 4、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5、联会:分别来自父母本的同源染色体逐渐成对靠拢配对,这种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称为联会。

复等位基因遗传试题及分析教学文案

复等位基因遗传试题 及分析

复等位基因遗传试题及分析 华兴高中:刘春荣 1、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基因决定雌株。G对g、显性,g对是显性。如:Gg是雄株,g 是两性植株, 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Gg和G 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解析本题涉及复等位基因及基因的显性等级的问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考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从题意可知,Gg、G均为雄性,不能杂交,A项错误;两性植株为gg或g,最多可产生两种配子,B项错误;两性植株gg-可自交可产生雌株,C项错误;在D选项中,两性植株群体(有gg和g两种基因型)内随机传粉,群体中的交配类型有:gg×gg、gg×g、g×g,gg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纯合子,gg和g杂交的后代也有1/2的为纯合子,g个体自交后代有1/2的为纯合子,则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后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比例肯定会比杂合子高,所以D选项正确。 2 、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表。若W P W S与W S 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 A. 3种,2∶1∶1 B. 4种,1∶1∶1∶1 C. 2种,1∶1 D. 2种,3∶1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表现为W>W P>W S>w,则W P W S与W S w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为:W P W S(红斑白

花),W P w(红斑白花),WSWS(红条白花),W S w(红条白花),所以其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应为:2种1∶1。 3 、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d深紫色、Pm中紫色、Pl 浅紫色、Pvl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Pd>Pm>Pl>Pvl(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若有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 ) A.1中紫色∶1浅紫色 B.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解析本题涉及有关复等位基因的相关问题。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d 时,子代全为深紫色;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m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深紫色∶1中紫色;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l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深紫色∶1浅紫色;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vl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深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综上分析,选项A、B、D均不可能出现,只有选项C有可能。 4 、人类的ABO血型系统由3三个等位基因I A、I B、i决定,通过调查一个由400个个体组成的样本,发现180人是A型血,144人是O型血,从理论上推测,该人群中血型为B的人应该有( ) A.24人 B.36人 C.52人 D.76人 解析在本题中,A型血的人(基因型为I A I A或I A i)占的比例为 180÷400=0.45,O型血的人(基因型为ii)占的比例为144÷400=0.36,假设i的基

基因工程在转基因动物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生命科学院 分子生物学 期末综述 题目:基因工程在转基因动物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展望班级: 09动物科学 姓名:曾雪婷 学号: 2009084548

【摘要】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原理、基本路线,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和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方法,总结转基因技术在哺乳动物领域的应用,提出了转基因动物面临的问题,并对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动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基因工程;原理;转基因动物;应用;展望 基因工程是改变生物的遗传组成,增加生物的遗传多样性,赋予转基因生物新的表型特征,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一项工程技术。基因工程在转基因动物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促进了转基因方法的不断发展和转基因动物应用领域的迅速扩大。 1.基因工程与动物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名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一主要包括DNA 重组技术、分子克隆或基因克隆等技术,它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再和一定的载体拼接重组,然后把重组的DNA分子引入细胞或生物体内,使这种外源DNA(基因)在受体细胞质中进行了复制与表达,按人们的需要繁殖扩增基因或生产不同的产物或定向创造生物的新性状,并能稳定遗传给后代[1]。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基因克隆和表达。 动物基因工程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人为地改造动物遗传特性的技术体系。它的具体应用就是生产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即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并导入到动物的受精卵中,使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基因组DNA整合到一起,并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从而在动物体内得到表达,产生具有特定性状的个体。这种在基因组中稳定有效地整合有人工导入外源基因的动物称转基因动物。应用实验胚胎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将来自一种生物的特定基

普通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普通遗传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同源染色体 2. 不完全显性 3. 干扰(干涉) 4. 伴性遗传 5. 狭义遗传率 6. 复等位基因 7. 转座因子 8. 部分二倍体 9. 母性影响 10. 隔裂基因 11. 联会 12.等位基因 13.位置效应 14.数量性状15.回交 16.同源染色体 17.转化 18.雄性不育 19.基因频率 20. 双三体 二、填空题 1. 以豌豆为材料进而提出分离与组合定律的是,利用果蝇研究提出提 出基因论是,比德尔利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2.基因型AABbDdEeFfGG的个体可产生种配子,自交可产生种基因 型类型,其中纯合基因类型种。 3. 人白化症由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a)控制遗传,某白化症患者的正常双亲 基因型为和。 4. 家蚕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型和型,而蝴蝶的性染 色体为型。 5.遗传学中重组率也称为__ _。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时,重组率为___ _, 当两对基因为完全连锁时,重组率为__ __。 6. A与B连锁,则AABB和aabb杂交称为,aaBB和AAbb杂交称 为。 7. 在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和杂合体性母细胞在减 数分裂的前期I都可以形成凸隆起来的瘤状物或环状形象。 8. 马铃薯单倍体减数分裂时可形成12个二价体,因此马铃薯属于倍 体。 9. PCR反应的基本步骤是、、。 10.死细菌与活细菌混合在一起后基因实现了重组,这叫。两种细菌以 噬菌体为媒介实现了基因重组是。 11.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__ __期配对,在___ ___期分开,染色单体在___ ___期分离。 12.大麦现有纯合密穗染病(AAbb)材料和稀穗抗病(aaBB)材料,两基因自由组合。想用这两个材料杂交以选育稳定的密穗抗病品种,所需类型第___ 代就会出

动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动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摘自(作者:幸宇云任军江西农业大学来源:《百名专家谈转基因》) 转基因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导入到其他物种中,由于导入基 因的表达,引起这些物种性状发生可遗传的变化。转基因动物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具 有正常表达和可稳定遗传外源基因的动物。自1982年第一只转基因动物——一只因导入大鼠 生长激素基因而使生长速度倍增的转基因鼠诞生以来,各种转基因动物,如鱼、兔、猪、牛、 羊等先后问世,1997年,举世轰动的“多莉”克隆羊的诞生使转基因克隆动物成为现实,转 基因动物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方法有很多,如:显微注射法、精子载体法、逆转录病毒载体法、胚胎 干细胞介导法、体细胞克隆介导法、人工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转基因动物生产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 显微注射法是动物转基因技术中最早使用的方法。1982年,美国人Gordon就是利用这种 方法获得了名噪一时的转基因鼠。其基本原理是在显微镜下直接将目的基因注射到受精卵细胞 的原核内,在目的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给受体母畜“借腹怀胎”。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目的基因的整合效率相对较高,导入基因片段的大 小和类型不受限制,转基因在世代之间可以稳定遗传。该方法也有其缺点,主要体现在导入基 因整合的随机性和不可见性,这样会导致基因表达不稳定及可能出现不希望的插入突变。该方 法成功的范例很多,如:美国科学家Hammer等在1985年获得一批转基因兔、绵羊和猪;荷兰 科学家KrimPenfort等于1991年获得了转基因牛;1985年,我国朱作言院士等成功获得了世 界上首例转基因鱼;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领导的课题组于2008年获得了一头导入人CD20 抗体基因的转基因奶牛——贝贝。 有的学者另辟蹊径,创立了精子载体转基因法。该方法是将精子与目的DNA进行预培养后,使精子具有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卵子的能力,精子与卵子结合后,该基因被整合到受精卵的DNA 中。同显微注射法相比,该方法有几个明显的优点:无需显微注射操作,不会对胚胎造成损伤,整合率高,成本很低,不需要对动物进行胚胎移植手术处理等。但该方法成功率不高、效果不 稳定,有待科研人员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与显微注射法相比,该方法成功的例子不多。1989 年意大利Lavitrano等首次报道利用精子载体法获得转基因鼠;1996年意大利Sperandio科 研小组报道了采用该方法生产转基因牛和猪。 谈到病毒,人们往往面容失色,殊不知病毒在科学上有很多妙用。逆转录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在转基因技术中有着独特的应用。人们将目的基因结合到逆转录病毒上,通过病毒感染 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宿主基因组中去。该方法具有可同时感染大量胚胎、不需要昂贵的显微注 射设备等优点,但也存在插入外源DNA大小有限、外源基因易发生重排和丢失、逆转录病毒的 序列可能干扰转基因表达等缺点。应用该方法,美国人Salter等(1987)生产出转基因鸡; 德国学者Hofmann等获得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2003),随后又生产出转基因牛(2005); 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的Michael获得能够发荧光的山羊(2006)。 胚胎干细胞是生命体中保留的未成熟细胞,具有再分化形成其他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潜力, 被称为“万能细胞”。利用胚胎干细胞生产转基因动物的原理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分离好的胚胎 干细胞,然后将转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注射于受体动物胚胎后,参与宿主的胚胎融合形成嵌合体,从而得到转基因动物。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胚胎干细胞进行特定选择。缺点是目前只有小 鼠干细胞系比较成熟,而家畜干细胞系还未完全建立,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 体细胞克隆介导的转基因是动物转基因技术中的“高级版本”。说到体细胞克隆,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位“动物明星”——多莉羊,它是于1997年由英国Wilmut等获得的杰作。转基因 克隆技术是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的有机结合,其基本原理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体细胞

遗传学复习资料

1、遗传学的发展时期 (1)经典遗传学时期(1900 ~ 1940 )——遗传学的诞生和细胞遗传学时期 标志:孟德尔定律的二次发现 成就:确立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创立连锁定律(Morgan,1910),提出“基因”概念 (2)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学时期(1941 ~ 1960) 标志:“一基因一酶”学说(Beadle&Totum) 成就:“一基因一酶”学说(1941,Beadle&Totum) ,遗传物质为DNA(1944, A very,Hershey&Chase),双螺旋模型:(1953,Watson&Crick),转座子:(1951,McClintock), 顺反子:(1956, Benzer) (3)分子遗传学时期和基因工程时期(1961~1989) 标志:操纵子模型的建立 成就:操纵子模型的建立(1961,Monod&Jacob),深入了解基因(破译遗传密码、重组技术、反转录酶、合成酶、内切酶、核糖酶、转座子、内含子、DNA测序、PCR等)(4)基因组-蛋白质组时期(1990 ~ 至今) 标志: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启动 成就:2003年4月14日美、英、日、德、法、中六国科学家完成人类基因组图谱(物理图),从基因组角度研究遗传学 2、遗传学形成多个分支学科: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学 遗传学,生统遗传学发育遗传学,进化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医学遗传学,辐射遗传学,行为遗传学遗传工程,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 (1)细胞周期: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分四个阶段: ①G1期: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 ②S期:DNA复制时期; ③G2期: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前的一段时间; ④M期(D期):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2)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①前期:染色体开始逐渐缩短变粗,形成螺旋状。当染色体变得明显可见时,每条染色 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至前期末,核仁逐渐消失,核膜开始破裂,核质和细胞质融为一体。 ②中期:在此期纺缍体逐渐明显。着丝粒附着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向细胞的赤道板移动。 ③后期:着丝粒纵裂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各自移向一极。染色体的两臂由着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联合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检测JAK2V617F突变(一)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联合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检测JAK2V617F突变(一) 作者:申徐良陈方平魏武张梅香史文芝秦小琪徐洪亮 【摘要】目的:建立敏感特异的JAK2V617F点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基因组DNA从HEL细胞或正常志愿者外周血中提取。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PCR,AS-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方法检测基因组中JAK2V617F突变。结果:本AS-PCR法可对JAK2基因扩增出364bp的内参照条带,当存在JAK2V617F突变时,又可以扩增出203bp的突变条带。只有野生型内参照条带364bp可被BsaXⅠ消化切割。结论:AS-PCR法和限制性内切酶法是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以成功应用于临床检测。 【关键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JAK2V617F突变;限制性内切酶BsaXⅠ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sensitiveandspecifictestforJAK2V617Fpointmutation.Methods:Gen omicDNAwasisolatedfromHELcellsorPeripheral-bloodcellsfromnormalvolunteer.Allele-specificpol ymerasechainreactions(AS-PCR)andrestrictionenzymedigestionwereperformedtodetectthemutati oningenomicDNA.Results:Acontrolband(364bp)canbeobtainedbyAS-PCR,andamutedband(203bp) canbeobtainedonlywhenJAK2V617Fwaspresented.Onlywildtypecontrolband(364bp)canbedigeste dbyrestrictionenzymeBsaXⅠ.Conclusion:AS-PCRandrestrictionenzymedigestionweresensitiveand specifictestsforJAK2V617Fpointmutation,andcanbesuccessfullyusedforclinicaltest. KeywordsAllelespecific-PCR;JAK2V617Fmutation;RestrictionenzymeBsaXⅠ JAK2基因属JAKs(Januskinases/Justanotherkinases)家族成员,是胞浆非受体性酪氨酸激酶,在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1〕。2005年,Baxter〔2〕和Kralovucs 〔3〕先后发现大部分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携带有一个获得性的JAK2基因突变-JAK2V617F,该基因突变位于JAK2基因第1849位,原来的鸟嘌呤(G)被胸腺嘧啶(T)所取代,导致原位于617位的缬氨酸错义编码为苯丙氨酸(G→T,JAK2V617F)。该突变的阳 性率在PV中高达65%~97%、ET为23%~57%和IMF为35%~57%,在AML/CML中有少量表达〔2~6〕。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现是近年来骨髓增殖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突破性进展,因此有学者将其称为骨髓增殖性疾病的“JAK2时代”。JAK2V617F的发现对于临床上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建立了两种敏感特异的JAK2V671F点突变的检测方法-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Allelespecific-PCR,AS-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1细胞培养 HEL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科学研究院,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Hyclone)、100U/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的RPMI1640(Gibco)培养基中,置于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每3d换液一次。待细胞生长至>80%汇合时以1∶3的比例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作实验。 1.2基因组DNA制备 HEL细胞基因组和正常人血液基因组DNA用血液基因组提取试剂盒(上海生物工程公司产品)提取。 1.3AS-PCR及产物分析 PCR引物合成工作由北京奥科生物公司完成。各引物序列如下:公用反向引物(R1)5'-CTGAATAGTCCTACAGTGTTTTCAGTTTCA-3'、野生型正向引物(F1)5'-ATCTATAGTCATGCTGAAAGTAGGAGAAAG-3'(364bp)、突变特异性正向引物(F2)5'-AGCATTTGGTTTTAAATTATGGAGTATATT-3'(203bp)。PCR反应体系为50μL,每管中加入80ngDNA 模板,公用反向引物(10μM)1μL,突变特异性正向引物(10μM)1μL或野生型正向引物(10μM)1μL,10XPCR缓冲液5μL,25mMMgCl23μL,10mMdNTPs1μL,5U/μL的Taq聚合酶1μL,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汇总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对动物转基因技术发展状况作了概述,重点是近年发展的提高转基因效率的非定点整合转基因方法, 如睾丸转基因法和卵巢转基因法; 提高转基因精确性的定点整合转基因的基因打靶法作了介绍。然后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作了论述,最后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字:动物转基因技术;应用;展望 Progress on Techniques for Producing Transgenic Anim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bstract: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recently developed animal gene transfer techniques, including gene transfer into the testis and ovary for easily making non-site specific methods; gene targeting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somatic cells and primordial germ cells for site specific methods.The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wa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animal gene transfer technique; application;prospect 动物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移入动物细胞并整合到基因组中, 从而使其得以表达。自Palmiter等[1] (1982)把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超级巨鼠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动物生产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相继在兔、羊、猪、牛、鸡、鱼等动物上获得转基因成功。转基因动物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中最热门、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应用已广泛渗透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制药及畜牧育种等各个研究领域中。这项技术正在对动物生产产生一场新的革命,在提高生长速度、生产性能,改善产品品质、抗病育种、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1 转基因动物技术 1.1 显微注射法 这一方法是发展最早,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最为有效的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创始人是Jaenisch和Mintz等,Gorden等[2]和最先通过此法获得转基因动物。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显微操作仪将外源基因直接用注射器注入受精卵,利用受精卵繁殖过程中DNA的复制过程,将外源基因整合到DNA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1.2 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法 将目的基因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制成高滴度的病毒颗粒,人为感染着床前后的胚胎,

遗传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遗传:生物在以有性或无性生殖方式进行的种族繁衍过程中,子代与亲代的特征相似的现象。 2、核酸:是一种以核苷酸为基本结构单元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所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含有可以传递的遗传物质。 3、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含有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基因组:一个物种单倍体染色体所携带的一整套基因称为该物种的基因组。 5、近交: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 6、开放阅读框:结构基因中从气势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的这一段核苷酸区域,期间不存在任何终止密码,可编码完整的多肽链,这一区域被称为开放阅读框。 7、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新的与亲代模板结构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8、转录:是以DNA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依赖于DNA 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链的过程。 9、翻译:由核苷酸序列转换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10、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期,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DNA的载体。 11、染色质:细胞分裂间期,核内对碱性染料着色均匀的网状、丝状的物质。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 12、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明显的核被膜所包围的细胞。细胞质中存在膜相细胞器。 13、原核细胞:细胞内遗传物质没有膜包围的一大类细胞。不含膜相细胞器。 14、染色单体:二价体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他们互称姐妹染色单体。 15、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16、联会: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并精确配对的过程。 17、二价体:一对同源染色体通过联会形成的复合结构。 18、核型分析:指把受检个体的核型与同种生物的正常核型或核型模式图进行比较,鉴别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变异的一种方法。 19、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分裂一次,没有联会,姐妹染色单体没有交换,子细胞中有成套遗传物质。 20、减数分裂:DNA复制一次,分裂两次,有联会,并且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子细胞中只有体细胞的一半遗传物质。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前景

课程论文规范 一、论文组成及顺序 封面、中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有关附件等(可选)。 论文电子版上交。 二、规范要求 1.正文中论文题目使用黑体三号字,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距;表格为单倍行距;一级标题段前段后为0.5行,正文段前段后为0,字符间距为标准。 2.页边距:上2.5㎝,下2.5㎝,左3㎝,右2.5㎝。方向:纵向。 页脚:1.5㎝.页码:页面底端(页脚),居中,格式如·X·,封面不编页码,从正文开始。 3.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4.论文中的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以加辅助线,表头放在表格的上方,5号黑体,中;表格内为5号宋体,左对齐。 5.论文中的图,图题放在图的下方,不要外框。 6.表序、图序均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7.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采用顺序编码制,文中参考文献[数字]上标。 8.中英文摘单独成页。 9.为保证打印效果,全文字体的颜色统一设置成黑色。均用A4纸单面打印。

青岛农业大学 动物基因工程课程论文 题目: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前景 姓名:宋增财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兽医 班级:2010-02 学号:20106576 任课教师:闵令江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前景 兽医宋增财 指导老师闵令江 摘要:转基因动物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还可以按照人的意愿改良动物的遗传品质,为人类探讨疾病发病机理,寻求有效治疗途径,提供筛选和鉴定药物的理想模型;改良家畜生长特性,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产量,为人体提供异体移植器官和生产珍贵药物蛋白。转基因生物研究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国际上成为生物工程的投资热点之一。本文较为全面的综述了各种转基因动物技术方法和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动物基因方法应用前景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课程:基因工程姓名:迪丽努尔·尼扎木墩学号:2013081605 摘要转基因动物就是指通过人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人动物染色体基 因组,使之稳定表达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转基因技术的一般方法有原核期胚胎的显微注射法(Microjection)、逆转录病毒载体法、精子载体法、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这几种方法各有其公优缺点,在动物转基因上均有不同的应用,目前在动物抗病育种、建立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质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方法研究现状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animal)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生殖细胞、早期胚胎干细胞和早期胚胎,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它们经过各种发育途径形成所有细胞都包含目的基因的个体,称转基因动物(也称个体表达系统)。导入的基因称为转入基因(transgene),而整个技术则称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ictechnology或transgenesis)[1]。现代转基因动物(tx-ansgenicanimal)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1980年,Gordon等首次获得转基因小鼠目前除转基因小鼠外,转基因兔、绵羊、猪、牛及转基因山羊、转基因鸡、转基因大鼠、转基因猴等陆续育成[2,3]。本文将从转基因动物的原理、主要方法和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1转基因技术的一般方法

能否将在细胞中进行的遗传修饰过渡到整体以及实现向后代的传递,主要取决于所进行修饰的细胞类型和与其相应的育种技术。迄今为止,能够被有效地用来进行转基因动物研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4]: 1.1原核期胚胎的显微注射法(Mi-crojection) 该法由美国人Gordon发明,其主要步骤包括:(1)分离、克隆和重组外源基因,构建载体;(2)将融合基因注入受精卵的原核(一般是雄原核);(3)将微注射后的受精卵移入假孕母畜的输卵管继续发育。Palmiter等(1982)将带有小鼠金属硫蛋白I基因启动子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的受精卵,获得“巨型小鼠”,在生命科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按照转基因小鼠的思路,转基因兔、转基因绵羊、转基因猪、转基因山羊都相继成功。显微注射方法相对简单,整合率高,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效果比较稳定的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的整合位点随机,整合一般是多拷贝首尾串联相接,不利于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 1.2逆转录病毒载体法 1.2.1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发育早期的动物胚胎:该方法主要利用逆转录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termi-nalrepeats,LTRs)区域具有转录启动子活性以及逆转录病毒可以直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特点,将外源基因连接到LTRs下部,构建重组载体,直接感染受精卵或微注入囊胚腔中。达到外源基因在宿主染色体上的整合、表达。Salter和Haskell等分别用此方法作出了转基因鸡和牛[5]。 1.2.2逆转录病毒载体注射MⅡ期的卵母细胞:Anthony等[6](1998)对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发育早期的动物胚胎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他认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整合的关键在于细胞分裂时出现核膜分解。有丝分裂时核膜降解的时间很短。细胞分裂完成后,核膜很快重新形成。而处于减数分裂中期(MⅡ)的卵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