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班级:动营班

课程论文题目:论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发展课程名称:家畜生态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论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发展*

[摘要]

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已经成为新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典型大学或研究所为代表,介绍其开展家畜生态、家畜生产系统、动物行为与福利

研究的领域及进展, 提出构建我国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必要性。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

学科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主要应围绕牧业资源与可持续畜牧业和家畜生态与环境友好畜牧业、

家畜生产系统与有机畜牧业。

[关键词]

动物环境;生产系统;家畜生态;动物福利; 学科

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如果对环境重视程度不够,势必造成很多严重的负面效应。过去一个历史时期的畜牧业发展,在一些地区就曾导致了草场严重退化、地方家畜遗传资源受到严重威胁、规模化养殖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等诸多问题。畜牧业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也证明,畜牧业发展必须与环境协调统一,必须更多地关注有关的环境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调研, 并出版了报告 畜牧业发展

的阴影 , 给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警示, 指明了新的发展思想。就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来说, 已经进入了反思畜牧业 的发展阶段, 应该把畜牧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摆到新的高度。作为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点研究领域,对于解决畜牧业中的重大环境与生产系统方面的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支撑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我国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发展,在广泛借鉴国外有关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我国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体系的构建予以讨论。

1 国外家畜生态与生产系统的研究领域及进展

1. 1 国外家畜生态的研究领域及进展

1. 1. 1 哥廷根大学( Goet t ing en University)家畜生态研究领域及进展[ 1]。

1. 1. 1. 1 气候因素对动物生产生物学的影响

该方向主要研究:地方家畜的适应性特征;新气候指数和生产性能指标。

1. 1. 1. 2 热带家畜生产的系统分析

该方向主要研究:复合生态系统中户养家畜生产性能的测定与畜牧业资源利用效率。

1. 1. 1. 3 家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该方向主要研究:在生产条件下哺乳母牛体温调节和纤维对驼羊体温调节的作用。

1. 1. 1. 4 不同家畜类型的生态效益

主要包括:不同品系雏鸡的生长发育和行为的研究;促进南美洲本土物种发展研究;南美骆驼的肉质及纤维质量;对绵羊和驼羊的放牧活动、消化行为和空间利用的比较研究。

1. 1. 1. 5 舍饲体系对福利和环境的影响

该方向主要研究:评价牛的生理参数的非侵入性方法的建立;驼羊对不同剪毛方法的反应; 马的群饲系统; 在德克萨斯州围栏饲养场以牛的行为作为改善福利和环境条件的指标。

1. 1. 1. 6 应用动物行为学(家畜)

该方向主要研究:驼羊的群体行为、步态分析和运动自主记录; 改善牛只在散养条件下的人畜关系动物(牛、家禽、南美骆驼)的认知研究。

1. 1. 1. 7 家禽行为遗传学该方向主要研究:以日本鹌鹑研究行为性状的交互效

应;

矮小基因型对笼养杂交蛋鸡的啄羽等行为的影响研究。除此之外, 哥廷根大学热带亚热带农业与动物生产研究所热带亚热带畜牧研究小组在畜产品及畜牧业功能需求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维护、生产过程趋于集约化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亚洲、非洲、东南亚及南美洲的热带环境下,放牧、复合及工厂化生产系统均有不同层次及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和发展热带亚热带可持续畜牧业生产, 以促进热带亚热带的食物安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扶贫。

1. 1. 2 吉森大学( Justus - Liebig - UniversityGiessen)家畜生态研究方向及进展[ 2]

1. 1.

2. 1 热带和草地家畜生产与生态

主要研究热带和亚热带动物生产( 水禽管理,野生动物管理) ;草地管理与生态;草地放牧系统中乡土知识对草地管理发展的价值。

1. 1.

2. 2 生态系统中家畜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主要研究在低限度外界投入复合系统中家畜的生产力与畜牧业资源利用效率。

1. 1.

2. 3 新型家畜生产系统建立与人力资源开发

该方向主要研究: 有机畜牧业生产系统;对不同畜牧业系统的动物福利和持续性的评价; 适于特定地区(中国, 尼日利亚,东欧) 的家畜生产系统的发展; 妇女在动物生产和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 1.

2. 4 动物生产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和重金属对畜产品的影响

主要研究动物生产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与食物链中的重金属对机体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1. 1.

2. 5 家畜行为学

该方向主要研究家畜个体生态学。

1. 2 国外动物行为的研究领域及进展

1. 2. 1 马丁路德大学动物行为与福利研究领域及进展

德国马丁路德大学( Mart in Luther Universi ty ) 的家畜生态研究小组主要从事动物福利研究[ 11]。该研究小组的目标在于, 探讨标准的或相对准确的动物福利评价方法和促进动物的福利的途径。主要研究:测定动物的福利和确定福利指标; 在农场条件下的动物福利控制。开展的研究课题有: 遗传类型对蛋鸡的啄羽、羽毛状况和户外放养的影响, 不同遗传类型的蛋鸡对于可选择的鸡舍条件的适用性评价;研究饲养期的行为问题与管理; 基于对群饲母猪自由采食状况下的行为、健康和生产性能的研究,优化猪与喂槽面积比值;在大学课程中动物伦理学专题的发展;应激引起待屠宰猪的抑制状态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蛋鸡在可选择鸡舍系统中的管理、行为与健康;依据关键控制点对不同生产水平和饲养密度下舍饲猪的福利评价;可持续的欧洲家畜育种与繁殖。

1.2. 2 苏格兰农学院动物行为与福利研究领域及进展

英国苏格兰农学院( Scot ish AgriculturalColleg e)设立有可持续畜牧业系统研究组。通过研究试图加强家畜生产可持续( 经济可行、环境友好、社会认可)发展的基础,对农场水平的试验或模型化研究,深入认识农场系统的特征。在奶牛和山丘绵羊生产系统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12]。

在动物行为与福利方面的主要研究: 通过深入认识动物的行为改进其对生产环境的适应性;绵羊和猪的母性行为与初生仔畜的死亡率; 以猪作为模型动物研究气质的发育。动物( 集中于猪和肉牛)攻击行为的遗传; 奶牛对不良生产环境的适应; 动物福利评价的应用方法的建立;建立方法的科学证实;定性评定作为农场条件下福利监督的实用工具和福利管理的参与式方法; 动物福利不同测定方法( 定性和定量)间的关系评价;有机和非有机动物生产系统

中奶牛的福利比较。

1. 2 3 罗斯林研究所动物行为与福利研究领域及进展

英国罗斯林研究所( Ro slin Inst itute) 设立有动物福利与行为研究小组。罗斯林研究所关于动物福利的研究目标是提供畜牧生产规范,为畜牧生产方式提供科学基础[ 13]。畜牧业经营在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要

提高动物的福利水平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该领域的研究包括: 环境丰富度; 动物陆路运输;啄羽与社会应激;乳牛代谢应激; 鸟和鱼的疼痛感觉。另一个研究方向是通过遗传途径解决由于高度选育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福利问题。这一研究结合了决定表型性状之机理的基础研究, 对于分子标记和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育种公司选育优良畜群。

2 我国发展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必要性和前景

2. 1 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2. 1. 1 畜牧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我国畜牧业经过长期快速发展, 目前已进入新的时期,已经从数量增长型转为质量提高型,与国际接轨、面向国际市场也成了新的要求,追求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和可持续高效畜牧业成为新的目标。在我国的畜牧生产中出现了新的亟待研究与探讨的问题,诸如动物遗传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畜牧业环境急剧恶化、无

公害畜

牧业已成为发展趋势。

2. 1.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例占一半以上。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我国最近一个时期的农业发展政策中,明确提出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 基于对饲料作物生产效率的研究和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八十年代就提出,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要从单一的粮食种植一元结构逐渐过渡到粮- 经- 饲三元结构和粮- 饲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与人们日益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相适应。而事实上,在我国的农作物生产当中,已经有相当大比例的农作物及其副产品被用作饲料粮,粮饲兼用作物的种植面积还在逐年扩大。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饲料粮安全问题。在灾害性天气频繁的年份,往往会导致全国性饲料粮饥荒,使畜牧业蒙受巨大损失。对于这一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 离不

开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方面的专门知识。

2.1. 3 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农村经济经过一定时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后,发展速度相对减缓。如何使农业经济出现新的飞跃, 大力发展富含畜牧业的现代农业当是有效途径。畜牧业的比较经济效益往往是传统农业的数倍, 同时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易于解决劳动力的就业;畜牧业易于实现产业化, 还能够促进产品的对外出口。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畜牧业与家畜生态和生产系统息息相关, 解决好这些问题, 有利于促进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面向这些领域开展研究与培养人才,必将适应我国畜牧业的社会发展需要, 对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会起到推动作用。

2. 1. 4 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畜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充分显现出该学科专业的重要性, 在进入现代畜牧业发展时期,对于该学科专业知识和人才的需求至关重要。该学科专业属于一个边缘交叉学科。在过去二十多年的科研实践中,很多研究人员已经感觉到, 单纯研究动物生产,往往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全局性的问题,于是开始寻求将动物生产与环境和生产系统作为一体进行研究,形成了这一学科专业。在西欧国家不少大学的农科类专业中多设有该专业,例如世界最著名的农业大学瓦赫宁根大学就把此专业作为最活跃的领域进行研究。

3 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研究目标和范围

3. 1 牧业资源与可持续畜牧业动物品种资源的评价,

受威胁程度分析,持续开发利用的策略和途径。地方饲料资源的营养评价与合理持续利用, 新型饲料资源的挖掘与开发。特定动物品种资源与饲料资源的结合及其相应的可持续畜牧业体系。

3. 2 家畜生态与环境友好畜牧业

家畜的适应与动物福利, 家畜环境生理与畜舍环境控制,畜牧业承载力与降低畜牧业污染的技术途径。

3.3 家畜生产系统与有机畜牧业

生产系统结构研究方法、生产系统的分析与新型生产系统的设计, 生产系统的

物质流与利用效率研究。研究低投入生产系统、高投入生产系统、有机畜牧业等新型生产系统。优质、高产的生理基础与新型高效饲养管理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根据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和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此研究目标和范围是在广泛参照世界不同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基础上确立的。体现出畜牧业发展方向,研究内容超前,注重应用与应用基础知识的配套系统。

参考文献:

[ 1] Institut e of Agronomy an d Animal Product ion in the Tropicsand Subtropics, Goettingen University [ EB/ OL ] . ( 2005 1230) [ 2006 04 10] . http: / / www .

tropical- resources . unigoettingen . de.

[ 2 ] Steinbach J. Department for Livestock Ecology, Institute of Animal Breeding an d Livestock Genetics, Justus- Liebig- U niversity Giessen [ E B/ OL ] . Goettingen University: CWW,( 2002 00 00) [ 2008 08 31 ] . http: / / www. un i- giessen. de/

ghi5.

[ 3] Institute of Animal Production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University of Hohenheim [ E B/ OL ] . ( 2006 0000) [ 2006 0417] . ht tps: / / w w w . uni hohenheim. de/ s tart seit e. html .

[ 4] Schwartz H J. Livestock Ecology Sect ion, Faculty of Agriculture and Horticulture at Humboldt University Berlin [ EB/OL] . (200812 01) [ 200812 10] . http: / / www 2. hu-berlin.deagrar/ nt oe.

[ 5] Faculty of Natural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s, the Universityof Pretoria [ EB/ OL ] . ( 2008 0000) [ 2008 0910 ] . http: / /web . up. ac. za/ index. asp.

[ 6 ] Animal Producti on System s Grou p, Wageningen University[ E B/ OL ] . ( 20080000 ) [ 2008 0815 ] . http: / / www. aps.wur. nl / UK.

[ 7 ]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 Division , Lincoln University[ EB/ OL] . ( 200500 00) [ 200512 10] . http: / / www . lincoln.ac. nz/ s ect ion132. h tm l. [ 8] Facul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Animal Science, The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EB/ OL] . ( 2006 00 00) [ 2006 05 20] . http: / / www . vhfak. slu. se/ eng= 1.

[ 9] Division of bioresources product science, Hokkaido University[ EB/ OL ] . ( 2008 0000 ) [ 2008 0810 ] . ht tp: / / w w w. hokudai. ac. jp/ en/ ab ou t/ introductionindex. html .

[ 10] Dot t Lin o Ferrara. Institute for animal product ionsystem in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 [ EB/ OL] . ( 2006 0000) [ 200604 15] . http: / / www . ispaam. cnr. it / home it . htm.

[ 11] Institute of Animal Breed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with Veterinary Clinic, Agricultural Faculty, Mart in Luther University[ EB/ OL] . ( 2006 0000) [ 200603 10 ] . http: / / w w w .uni- halle. de.

[ 12 ] Animal Health and Welfare, Scotish Agricultural College[ EB/ OL] . ( 2008 0912) [ 200809 28] . h tp: / / ww w . s ac. https://www.doczj.com/doc/3c5792333.html,/ research/ animalhealthw elfare. [ 13] Neuropathogenes is, Roslin Institute[ EB/ OL] . ( 200800 00 )[ 2008 0810] . http: / / www . roslin . ac. uk/ r esear ch/ divisions . php/ neuropath ogenesis.

[ 14] 杨博辉, 郎侠. 青藏高原景观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多样性[ J] . 家畜生态学报, 2007, 28( 1) : 6 9.

[ 15] 凌英会, 马月辉. 马DNA 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J ] . 家畜生态学报, 2008, 29( 1) : 9498.

[ 16] 吕慎金, 杨燕, 魏万红. 家畜行为及其遗传学研究进展[ J ] .家畜生态学报, 2008, 29( 1) : 69.

[ 17] 李华伟, 郭雪峰, 金 海, 等. 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减缓策略[ J] . 家畜生态学报, 2008, 29( 3) : 1 5.

家畜行为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家畜与其生存环境间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行为生态学(behavioural ecology)是研究生物行为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生物在一定的栖息地的行为方式、行为机制、行为的生态学意义的科学。行为科学与生态学交叉,并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学科。 行为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1)动物最优觅食行为;(2)觅食行为的可变性;(3)动物的觅食技巧;(4)反捕食对策;(5)社群生活对种内的关系;(6)昆虫社会的经济学;(7)动物的行为热调节;(8)动物的领域行为等。 意义:家畜生态学又是畜牧学科的发展观与方法论,是畜牧产业化发展的总纲和行动指南。家畜生态学有利于学生建立生态系统观、培养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利于学生将畜牧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了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和基本思路,实现畜牧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矛盾统一。 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外貌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方式的适应性变化。可划分为:解剖学,形态学,生理学 遗传适应:动物在环境的适应反应中伴随有基因型变化的适应。 形态学适应: 良好的适应表现:不利条件下体重下降最少;繁殖力不受影响;抗病力强,发病率低;寿命较长,死亡率低 不良适应表现: 适应与引种的关系:1)引种前,应研究引入地区与引入品种原产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之间的相似性;2)引种时,充分考虑畜禽通过逐渐过渡和杂交育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3)一般说来,家畜从低劣环境引入到优良环境时,比较容易适应,反之则反;4)由温暖地区引种到寒冷地区,宜在春季运输,以便适应气候寒冷的变化;5)家畜在性成熟年龄迁徙最合适,而母畜在妊娠后期迁徙是最不适当的;6)在一个品种范围内,较小的或中等的体形比大体形动物有较大的耐受力,能顺利地完成风土驯化过程。 种群:同种个体在一定空间中的结合,它占有一定领域,是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结合的统一体。 群落特征:一个生物中所有的生物,在生态上是相互联系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具有不可分割性;生物群落中的各个成员在群落中的重要性是不相等的;生物群落具有空间和时间结构;生物群落的边界是模糊的。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极环境两大部分构成,无机环境主要由太阳能、大气圈、岩石圈的部分或全部组成。在生物群落中,根据生物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以及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将其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教学总结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由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 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19.叶面系数:是反映光合作用面积的指标,即叶子总面积对植物占地面积的倍数。 20.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无生命物质之间长时期处于动态平衡。 21.生态阈限:生态系统对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能够进行自动调节,但是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出这一限度,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降低或消失,出现生态平衡失调,这一限度称为失调阈限。 22.结构缺损:指生态系统缺损一个或几个组成成分,使生态平衡破坏,系统崩溃。 23.最大持续产量:在不损害资源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持续地利用某种资源所能获得的产量。 24.生态经济学:是从经济角度来研究由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相互结合的复合体系,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25.系统生态学:是指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生态问题的科学。 二.简述题: 1.简述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有(1)品种;(2)年龄;(3)体重;(4)被毛;(5)生产性能;(6)饲养水平;(7)管理方式;(8)气流和湿度。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景观生态学论文doc.

景观生态学论文浅析中国城市流动人口 班级:2010级风景园林一班 姓名:余玲 学号:20102830320046 指导老师:袁媛

浅析中国城市人口流动 [余玲] ([风景园林、一班、2010283032004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农村到城市,从中西部到东部,再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巨大人口流动潮。人口流动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人口领域的显著现象,它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因此,加强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状、概念、构成、农民工,老龄化、利与弊、应对措施 一、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相关概念 (一)流动人口的概念 城市流动人口,是指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滞留在城市的人口。从我国公安部门统计城市暂住人口的时间标准来看,城市暂住人口是指在一个城市居住三天以上的人口。 城市流动人口可分为正常流动人口和非正常流动人口两大类。 正常流动人口包括探亲访友、旅游、求学、公务、劳务等类型的外地人员; 非正常流动人口则包括盲目流人城市的无业游民、乞丐、逃避计划生育的夫妇,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和逃避通缉的罪犯等。 (二)流动人口的构成及变化 流动人口以年轻劳动力为主,高度集中在15~30岁这个年龄段。中国流动人口大部分不带子女,因而15岁以下少年儿童占比极低,进而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在过去30年间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也在发生变化,这个群体已不再完全是90年代以前的“打工妹”、“打工仔”,已婚流动者比例不断上升,更多的是与配偶子女同在流入地居住。妇女比例在流动人口中占了将近一半。 流动人口构成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受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2010年的国内流动人口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44%和40%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归因于近年来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普遍提高了青年人口总体的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地区通过提供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成功吸引了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人。与之相应的变化是,流动人口中从事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有所上升,从事农业比例大幅度下降。流动人口构成的变化,将会影响未来人口

设施养殖学论文

乳酸菌、乳酸菌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蓬勃发展,乳酸菌以及乳酸菌添加剂在我国的畜牧生产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乳酸菌、乳酸菌添加剂的基本特性,同时阐述了乳酸菌的发酵原理和乳酸菌添加剂的作用机制,最后关注了目前我国乳酸菌饲喂和乳酸菌添加剂在青贮饲料中的应用、研究情况。 关键词:乳酸菌、乳酸菌添加剂、青贮饲料、畜牧业 一、前言 首先在开始写这篇论文前感谢杭老师一学期对我们的悉心教导。原本选设施养殖这门课的人数很少,但杭老师您还是认真准备每节课,精致的PPT,幽默的语言,深刻的见解,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我。特别对我,您更是关爱有加,经常告诉我一些您的出国见闻。我同时也感到特别的抱歉,因为这学期,要准备托福和GRE考试,很多时候都要占用上课时间去参加模考,特别是后期,我缺了很多课,我感觉很遗憾,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听您授课。 对于设施养殖课的结课论文,我想了很久,也许是听课次数太少的缘故,我一直不晓得写什么。原本想写动物繁殖方面的,但查了一些论文,发现过于专业。因为假期要在实验室做有关微生物的实验,所以这段时间看这方面的文献的频率很高,对微生物也有一定了解,所以准备写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在微生物方面,个人觉得乳酸菌对不管人类还是动物都是最最重要的一种菌种,特别在畜牧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缺少乳酸菌,动物是无法健康生存的,因此乳酸菌也被大量应用到动物的饲料中,待动物吸收后,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还能提高饲料的转化利用率。本文的题目为乳酸菌、乳酸菌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1、乳酸菌简介 乳酸菌是一群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1]。广泛存在于人、畜、禽肠道、许多食品、物料及少数临床样品中。除少数外,绝大部分是人和动物体内必不可少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如它们能分泌各种各样的酶类,对机体进行着消化食物,提供某些维生素和氨基酸的代谢活动,甚至可以传递遗传信息。它们部分在机体肠道内粘附定植,形成一种生理性的屏障,能间接排斥有害菌,使其不利于生长,乳酸菌的合成产物中的短链脂肪酸(如乳酸、醋酸等)可以抑制其他有害菌或由此降低了环境中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形成不利于有害菌的生存环境,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在病原菌和腐败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能阻止病原菌的定植,诱发肠道免疫,降低胆固醇,控制内毒素,制造营养物质,刺激组织发育,从而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细胞感染、药物效应、毒性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衰老过程和突然的应急反应等产生作用。由此可见,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与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可以说,如果乳酸菌停止生长,人和动物就很难健康生存[2]。也正因为如此,乳酸菌被广泛的用于轻工、食品、医药及饲料工业等许多行业上。乳酸菌也是发酵食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菌之一。由于它对机体有益无害,所以经它发酵的食品大多数属于功能性食品。目前已有的乳酸菌发酵食品有酸奶、干酪、酸奶油、酸乳酒等发酵乳制品,香肠、香肚、腊肠、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宋会兴 论文题目: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班级:景观建筑设计13级2班 学生姓名:黄显洋 学号:20135446

2014年1月20日 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摘要:富顺西湖位于富顺县城内西北隅,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西湖原是钟秀、神龟、五府、玛瑙诸山雨水汇流的自然洼地。夏季荷花盛开,是居民和游人休憩玩耍的好地方。但由于缺乏管理,大多数的时间里西湖环境十分差。如果对西湖进行景观的规划,加强管理,势必增加游人数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谐 1富顺西湖历史及景观现状分析 1.1历史 早在宋代即已疏凿,砌石为堤,隧成湖泊,“湖阔六七里”。经历代培修点缀,先后修建有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湖面逶迤,亭榭呼应,曲桥钩连,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画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摆设筵席,宴请佳宾。解放后,西湖周长尚有1680米,水面51亩。1984年,富顺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改建了钟秀山、五府山之间的石平桥、为平拱结合的3孔龙风石桥;加宽改建了西湖影院通五府山的石桥;又从泊船嘴修通了连接湖心新修的碧波亭、红蕖榭的九曲桥。桥岸相接处,是一座亭亭玉立的西子姑娘雕像,脚踏荷花,手提花篮,目视湖中红荷碧叶,婀娜多姿。游人可越过西子姑娘、由九曲桥至亭、榭品茗悠叙,观赏风光。碧波亭是一座中西式园林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亭上有一幅对联:“异代人材辉泽畔;千秋月魄照湖心。”显然是赞扬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邑人刘光第。前面则是宽敞明亮的红蕖榭,两条蛟龙缠绕柱上,各呈欢状,柱上也有一幅对联“红荷映日绿柳迎风物象柳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1)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一个平凡的学渣 1、大气圈:大气圈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其厚度约为1000km。 大气层对地球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大气层根据物理特性的不同,从下向上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 大气圈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一 2、水圈:水圈是地球表面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其中海洋面积最广,占地球表面的70.8%。海洋水占水量的97.2%,陆地水占2.8%。 作用:(1)水圈的温度比较稳定,对于调节地球上的气候起了重要作用。 (2)所有生物都需要水。没有水,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3)海洋里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海洋里的单细胞藻及其他植物,对于稳定大气层的化学组成具有重要作用。 3、岩石圈:(1)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所组成,厚约70~100km。 (2)岩石圈中蕴藏着许多矿藏,为人类开发能源和发展工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3)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不仅彼此紧密贴连着,而且相互不断地渗透,不断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生物圈:(1)生物的种类繁多,它们分别生活在气圈、水圈和岩石圈里。 (2)在自然地理学上,把生物集中生存的这一圈层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3)生物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十分精巧的生态系统。 第二节 1、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物质,随生物的种类和生活状况而异。在稳定的条件下,当某种物质的可利用量紧密地接近于生物所需要的最低量时,这种物质就会起限制的作用,严重地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这一规律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这一定律可以应用到畜牧业的哪些地方?/这一规律对家畜饲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两个问题均用一下答案)。 ①当饲料中缺少某些氨基酸、微生素和矿物质时,家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就会受到影响,饲料利用率大大下降;(全价饲料) ②土壤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草地生产力显著下降。 因此,利用这一规律,注意在饲料和土壤中补充这类“最小因子”,就会大大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2、耐受性定律:(1).每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限度和最适范围(品种、个体、年龄、生理状况) (2)一种生物可能对一个因子的耐受限度较广,而对另一因子的耐受限度较窄。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生态学小论文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全球气候变 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课程名称 现代生态学原理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年 级 2013级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刘志方 学 号 2013112032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 ——以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生态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昆 虫生态、动物生态、水文生态等的影响,来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 势,得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层次、时-空尺度、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均有较大的转变, 并对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生态学;全球气候变化;特点;趋势 1 引言 现代生态学已普及到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门具体学科和领域。现代生态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分子、细胞等微观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宏观层次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生态学研究的范畴也从分子、基因、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至全球。按生物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遗传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按生物类群分为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按生物栖息地来划分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按生态学应用的类型分为农业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和经济生态学。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创造物质财富的直接结果。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分析现代生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从而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2 研究案例 2.1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可能对红树林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如气温升高的影响可能改变其大规模的分布、林分结构与提高原有红树林区的多样性,以及促使红树林分布范围将扩展到较高纬度盐湿地区,这会使原先没有红树林的地区变为适宜红树林生长;此外,全球变化对森林植物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气候可通过直接和问接作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最基本生态因子。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淋溶作用和微生物活性,从而对凋落物分解动态产生显著影响。例如,气温升高可使凋落物分解率增加4%~7%,Pausas等对地表和不同土层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研究表明,相对较高的地表温度更有利于凋落物的分解.Vitousek

川农《家畜生态学(本科)》在线作业

川农《家畜生态学(本科)》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种群间的关系不包括(C)关系。 A. 寄生 B. 捕食 C. 群体 D. 竞争 满分:5 分 2.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速度相比,(B)。 A. 原生演替快 B. 次生演替快 C. 两者一样快 D. 无法较 满分:5 分 3. 不利于群体遗传稳态维持的因素为(D)。 A. 突变 B. 异质选配 C. 多态性 D. 近交 满分:5 分 4. 根据威尔逊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动物的粗毛量与温度呈正比 B. 动物的绒毛量与温度呈正比 C. 动物的粗毛量与湿度呈正比

D. 动物的绒毛量与湿度呈正比 满分:5 分 5. 在生态系统中,蛙属于(D)。 A. 生产者 B. 一级消费者 C. 二级消费者 D. 三级消费者 满分:5 分 6. 下列指标一般为常数的是(C)。 A. 实际出生率 B. 种群的死亡率 C. 种群的生理寿命 D. 生态寿命 满分:5 分 7. 动物处于等热区时,(A)维持体温恒定。 A. 依靠物理调节 B. 依靠化学调节 C. 依靠物理和化学调节 D. 不需要任何调节即可 满分:5 分 8. 在解释种群增长与密度关系问题中,外因说包括(B)。 A. 气候学派和行为调节学说 B. 气候学派和生物学派 C. 生物学派和遗传学说

D. 遗传学说和行为调节学说 满分:5 分 9. 关于家畜采食特点,错误的是(C)。 A. 牛总是喜食茂盛浓密的牧草 B. 羊善食矮短的牧草 C. 猪能拱取泥土下的食物 D. 羊喜食茂盛浓密的牧草 满分:5 分 10. 家畜适应性指标应以(C)为主。 A. 生化指标 B. 生理指标 C. 生产力指标 D. 综合指标 满分:5 分 11. 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 A. 浮萍 B. 人 C. 蚯蚓 D. 家畜 满分:5 分 12. 大气层的第二层是(A)。 A. 平流层 B. 对流层 C. 中间层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 这份资料基于本人上课所做的笔记以及最后一节课上朱明德老师所给的重点和 本人的理解整理而成,并不是一份十分全面的复习参考资料,仅供参考。千万 不要过分依赖此复习资料,平时认真听课、勤做笔记、善于思考才是取得高分 的不二法门!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与社会、经济、人类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分支学科。 生态学有方法论和层次观。 生态学的4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态学的5个研究方法: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模拟实验、网络分析、多方 面整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 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 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大环境: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 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 环境称为生境。 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 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园林生态学论文精编版

园林生态学论文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园林生态学课程论文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班级:15级园林(3)班 姓名:梁彦

浅谈对“生态园林”涵义的认识 梁彦 摘要:本文试从生态园林的概念、内涵、原则等多个方面来解读生态园林的涵义,并试着阐述自身对于生态园林的理解以及对相应现存的生态园林案例分析。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生态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使得大自然的负荷越来越重,人居的生存环境也备受威胁。因此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生态园林,便成为缓解当前危机的一项有效举措。然而在目前这样一个时期,即使很多从事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人们也开始关注生态这一因素,也开始尝试着重视生态园林的建设,但是由于彼此之间的认知概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其达到的效果也大相径庭,甚至于背道而驰,背离自己原有的初衷。作为一名在校大二学生,通过学习《园林生态学》这门课程,我渐渐认识并了解到了园林与生态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使得我对生态园林的概念也拥有了很深的认识。在此,我想结合所学及对网上资料的分析,来谈一下我对“生态园林”涵义的综合认识。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 据我查阅的有关资料,我做出了如下的整理。 1、生态:根据目前一般生态学的定义而言,生态的含义为“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实,简而言之,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密切相关的联系。

2、园林: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设计师或其他成员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并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可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此之为园林之涵义。 3、生态园林:即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且高于自然的一种新型园林(或绿地)生态系统。它是通过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来建设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来建立人类、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交流的一种新秩序,进而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四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生态园林的内涵: 查阅资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我认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具体内容如下: 1、应科学、合理的配置园林植物,尽量做到乔灌草及藤本等园林 植物的科学配置。因为,这样做来,不仅可以从视觉上达到一种良好的景观效果,而且对于维持生物(植物)的总体平衡,保持群落内部之间的相互稳定,亦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另外合理配置植物,还有利于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2、重点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植物作为自然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 分,有着很强大的生态作用,如调节温度、增加湿度、涵养水分,调节生态平衡、减少噪声等等。因此,根据植物自身的特

家畜生态学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班级:动营班 课程论文题目:论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发展课程名称:家畜生态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论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发展* [摘要] 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已经成为新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典型大学或研究所为代表,介绍其开展家畜生态、家畜生产系统、动物行为与福利 研究的领域及进展, 提出构建我国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必要性。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 学科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主要应围绕牧业资源与可持续畜牧业和家畜生态与环境友好畜牧业、 家畜生产系统与有机畜牧业。 [关键词] 动物环境;生产系统;家畜生态;动物福利; 学科 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如果对环境重视程度不够,势必造成很多严重的负面效应。过去一个历史时期的畜牧业发展,在一些地区就曾导致了草场严重退化、地方家畜遗传资源受到严重威胁、规模化养殖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等诸多问题。畜牧业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也证明,畜牧业发展必须与环境协调统一,必须更多地关注有关的环境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调研, 并出版了报告 畜牧业发展 的阴影 , 给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警示, 指明了新的发展思想。就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来说, 已经进入了反思畜牧业 的发展阶段, 应该把畜牧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摆到新的高度。作为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点研究领域,对于解决畜牧业中的重大环境与生产系统方面的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支撑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我国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发展,在广泛借鉴国外有关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我国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体系的构建予以讨论。 1 国外家畜生态与生产系统的研究领域及进展 1. 1 国外家畜生态的研究领域及进展 1. 1. 1 哥廷根大学( Goet t ing en University)家畜生态研究领域及进展[ 1]。 1. 1. 1. 1 气候因素对动物生产生物学的影响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精品课程试题 --------感谢生教班无私提供※<习题一>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生物种生物圈环境环境的类型生态因子主导因子密度制约因子限制因子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态幅区域环境小环境内环境驯化休眠内稳态机制适应组合指示生物阳地植物阴地植物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合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短日照兽类生理有效辐射极端温度Bergman规律Allen规律有效积温法则物候变渗动物恒渗动物低渗动物高渗动物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二、简答: 1)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3) 解释和比较生态类型、生活型、生态型的涵义。4)比较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谢尔福德耐受定律的异同? 5)试举例说明生物如何调节其耐性限度以适应不良生境? 6)试举例分析特定生境中某一生态因子与生物的关系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7) 生物对光照会长生哪些适应? 8) 生物对极端的高温和低温会长生哪些适应? 9) 物种的分布完全由温度决定吗? 10) 陆地上水分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11) 水生植物如何适应水环境? 12) 水生动物如何适应于高盐度或者低盐度的环境? 13) 水生植物对水的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4) 陆生动物如何适应于干旱环境? 15) 大气中CO2与O2浓度与生物的关系? ※<习题二>种群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种群相对密度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构件种群的内分布型年龄结构性比生命表存活曲线同生群综合生命表净生殖率种群增长率内禀增长率数学模型指数增长模型罗辑斯谛模型生态入侵生活史适合度繁殖扩散繁殖成效亲本投资生态对策-3/2自疏法则领域婚配制度社会等级利他行为竞争生态位竞争排斥原理捕食作用协同进化寄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 二、简答1)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2) 试说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种群生态学基础。 3) 设在0.5mL培养液中放5个草履虫,每天计数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其后四天的结果为20、137、319、369,请用逻辑斯蒂曲线拟合,并求出种群增长方程。 4) 什么是生活史?包含哪些重要组分? 5) 什么是生活史对策?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 6) 种内与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7) 密度效应有哪些普遍规律? 8) 领域行为和社会等级有何适应意义? 9) 什么是他感作用?有何生态学意义? 10) 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举例说明两物种共存或排斥的条件。 11) 什么是生态位?画图比较说明两物种种内、种间竞争的强弱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 12) 谈谈捕食者对猎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13) 谈谈寄生者与寄生的协同进化。 ※<习题三》群落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物群落机体论学派个体论学派建群种伴生种特征种多度密度盖度频度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种间关联关联系数 群落结构层片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MacArthur的平衡说群落动态群落演替原生演替旱生演替内因性演替异养性演替顶级群落群落分类原则植被型群系群丛群落的排序直接排序间接排序三向地带性学说植物群落分布的区域性规律趋同适应趋异适应 生态型生活型生活型谱生长型协同适应 二、简答 1) 什么是生物群落?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2) 什么是群落交错区?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 何谓生活型?如何编制一地区的生活型谱? 4)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5) 层次和层片有什么不同? 6) 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是什么? 7) 比较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异同点。 8) 简述群落波动与演替的差异。 9) 说明水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的过程? 10) 什么是演替顶级?单元演替顶级理论与多元演替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点? 11) 试述中国群落分类系统的原则、单位与系统。 12) 植被型、群系和群丛是如何命名的? 13) 什么是排序?排序方法可分为哪两类?个有什么优点? ※<习题四>生态系统部分 一、名词解释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景观生态学论文word

景观生态学在土地可持续利用上的应用 摘要:在分析景观、景观生态学与土地的关系基础上, 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尺度理论、景观变化与稳定性理论等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诠释。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土地;景观 Research on Landscape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Abstract S u s ta in ab le la n d u se is a lwa ys th e r e se a r ch top ic o f l and s c ien c e an d r e la te d d is c ip line s. In th is pa p e r,we ma ke re s e a r ch o n su s ta ina b le la n d u s e u n de r th e g u id e o f n ewl y la n d s ca p e ec o log y. It is a b e ne f ic ia l a ttemp t to ex te nd th e r e se a r ch s co pe on s u s ta in ab le lan d u s e. B a se d o n th e a n a lys is o f th e r e la tio n sh ip b e twe en la n d, la nd s c ap e a nd lan d s ca p e e co lo g y,we ma k e a ne w a n no ta tio n o f th e co nno ta tio n o f su s ta ina b le la n d u s e a c co r d in g to s u c h la n d s ca pe e co log y th e o r ie s a s s tr u c tu r e a nd f u n c tion, e c o lo g ica l ho lis m a n d s p a tia l he te r og en e ity,h ie r a r ch y a n d s ca le, an d lan d sc a pe ch a ng e an d s tab ility. Key words s u s ta in a ble la n d u se; la nd s ca p e e c o lo g y; la n d; la nd s ca p e 1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自然资源, 自从人类开始种植与定居, 便开始了土地利用的历史。土地利用现状是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诸条件的综合表现, 其利用方式、状况与管理的优劣等都将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21 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对土地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 因此, 人类在利用土地资源时, 要从全局出发, 合理组织生产。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立足之本,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