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下册)配套题库(论述题)【圣才出品】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下册)配套题库(论述题)【圣才出品】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下册)配套题库(论述题)【圣才出品】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下册)配套题库(论述题)【圣才出品】

专项练习四论述题

1.论述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关系。[复旦大学2017年研]

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美苏关系呈现出了新的特点。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准备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这一时期的美苏关系的特点再次重现了“美攻苏守”的特点。

(1)里根主义:美国重振霸权的新起点

1980年里根上台之时,美国面临着苏联在全世界扩张的严重挑战。里根政府改变了尼克松以来对苏缓和的对外战略,通过大张旗鼓的重振美国军备并在国际上对苏联采取挑战性姿态,改变了美国的被动局面,重新确立了美苏之间的战略均势,并使美国在某些方面略占优势。“里根战略”实质上是美国争取在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重新支配世界的战略,其主要内容为:

①在政治领域,里根政府推行“里根主义”。其基本思想是不承认尼克松提出的世界力量已经“多极化”了的现实,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归结为美苏两家或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里根竭力强调东西方矛盾的重要性,推动整个国际形势向战后初期的“两极世界”

方向发展。美国政府推行“里根主义”的重要手段是“低烈度战争”,即指美国在不触及美苏核战争和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前提下,在第三世界向苏联发起进攻和争夺势力范围的战略。里根政府希望通过这一战略,达到既能抑制苏联扩张,又能避免美苏之间发生正面战争的目的。

②制定“星球大战”计划,以实力为后盾,谋取新的战略优势。里根政府的战略意图是:打破美苏核均衡,把太空辟为除海陆空外的第四个战略领地,抢占“高边疆”的控制权;利用美国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挑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达到在经济上拖垮苏联、在政治上“以压诱变”的目标;以开发宇宙为契机,以“星球大战”计划为核心,构筑美国的高技术优势。

③利用现有力量优势,推进和加强美国在西方世界中的领导地位。虽然里根不承认尼克松的“多极世界”说,但是他充分认识到,美国的实力与战后初期相比已相对下降。为了加强对盟国的领导,一方面,里根通过“星球大战”计划展开与盟国的科技竞争,并施加压力,让它们分担美国的海外负担;另一方面,里根通过其“保守革命”在政治上影响盟国内部的党派斗争,扩大美国世界战略的影响力。

④利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推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性质的“和平演变”。早在1982年,里根政府就制订了一个旨在推进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化”“自由化”进程的总战略。后来随着80年代中期美苏关系的缓和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继中国之后进行改革与开放,这一战略得以不断补充和完善。至布什时期,该战略成为美国世界战略的主体部分。

(2)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长期以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特别是经济方面,到8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为了摆脱困境,戈尔巴乔夫试图在外交领域进行突破,提出了外交政策的“新思维”。“新思维”的提出意味着苏联的对外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苏联政府开始调整对外关系。

①以裁军问题为切入点,开始改善苏美关系。戈尔巴乔夫及其顾问们认识到,要想从总体上改善苏联的国际环境,必须先改善同美国的关系;要想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就必须先拆除双方之间的最大障碍——裁军问题。从1985年4月开始,苏联开始主动裁减军备。这也成为美苏第三次缓和的突破口。

②苏联主动缓和与西欧国家的关系。苏联希望通过贯彻“新思维”中建立“全欧大厦”的思想,进行全欧合作,增强苏联对西欧的渗透能力,从而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影响。为此,戈尔巴乔夫先后与英国、法国、西德等西欧国家最高领导人实现了互访。

③苏联开始收缩战线,改善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苏联决心轻装上阵,全力投入国内改革之中,也就是要“放弃在全世界同美国竞争的做法,不再对那些不得人心的政府、政治运动和党派等等提供代价高昂的支持”。这一做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阿富汗撤军。

(3)美苏关系的第三次缓和

①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推动了美苏关系的第三次缓和。1985年11月,美苏双方在日内瓦会晤上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尽管这次会晤没有在重大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毕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②在顺利迈出第一步之后,美苏双方开始频繁会晤。继日内瓦会晤之后,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又在雷克雅未克、华盛顿和莫斯科举行了三次首脑会晤。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苏之间连续举行了四次首脑会晤,反映出双方寻求缓和、改善关系的积极努力。

③美苏的第三次缓和范围广、持续时间长。1987年12月,在经过长期谈判后,美苏双方签署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中导条约》是美苏之间签署的第一个真正裁减核军备的条约,是20世纪80年代美苏缓和的重要成果。除签署《中导条约》之外,美苏之间的一个棘手问题——阿富汗问题获得了政治解决。1988年4月,美苏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喀布尔政权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至1989

年2月,侵阿苏军全部撤出。

2.20世纪80年代欧洲一体化的新进展及其背景。[国际关系学院2011年研]

答:(1)欧洲一体化取得新进展的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发,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果导致欧共体内部矛盾丛生,尤其是成员国间围绕欧共体预算摊款的争端久拖不决,使欧共体的正常运转受到严重影响。

②面对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国际贸易竞争激化、美苏争夺加剧等一系列挑战,欧共体迟迟做不出反应,使人们对它产生了信任危机。为扭转这种局面,欧共体国家决定采取行动推动联合。

(2)欧洲一体化的新进展

20世纪8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主要表现在:

①成员扩大。继希腊1981年加入欧共体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986年也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成员扩大到12个国家。

②内部联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84年在法国召开的枫丹白露会议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各国的欧共体预算摊款问题,并决定建立一个由各国首脑组成的“特别委员会”,主要负责欧洲联合方案的草拟。

③《单一欧洲法令》的颁布。1985年2月3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单一欧洲法令》文件。《单一欧洲法令》提出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规定在1992年底之前实现商品、资本、劳务、人员自由流动。《单一欧洲法令》是一个首次对《罗马条约》进行重大修改的文件,对20世纪80年代末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④“尤里卡”计划。针对西欧的新科技应用与发展落后于美、日的状况,欧共体急起直

追。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建立“欧洲研究协调机构”即“尤里卡计划”的倡议,号召西欧国家进行尖端领域合作。1985年7月欧共体巴黎会议发表的公报正式宣布了尤里卡计划的诞生。尤里卡计划是西欧国家在科技上振兴西欧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

⑤西欧防务联合的发展。80年代西欧防务联合获得了较快发展,法德两国在防务领域展开了积极合作,达成了建立法德联军、建立“防务理事会”协议。在法德合作的推动下,西欧联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4年10月,西欧联盟外长和国防部长在罗马举行联席会议,提出重振联盟,加强成员国再防务政策方面的合作。1987年,西欧联盟部长理事会在海牙通过了《欧洲安全宪章》,全面阐述了欧洲安全的原则:欧洲一体化建设只要不包括安全与防务,就是不完全的。

3.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及其国际关系的影响。[国际关系学院2008年研]

答: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终结,在战后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1990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订阿拉木图宣言,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在国会上辞职,宣布苏联作为一个联合国家不再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作为冷战中的一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对之后的国际秩序的影响是巨大的。苏联解体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其解体的原因,外因是其解体的条件。具体如下:

(1)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内因

a.经济的过度集中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加深。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高度的集中制,国内没有民主,压制各种言论,经济上奉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大量的经济资源的浪费。

b.政治的过度集权导致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矛盾的加深。军事上,在同美国争霸的过程中,国内以军工业的生产为主,不顾人民生活水平,造成国内经济生活的不稳定。

c.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人民思想僵化。在面对着严重危机时,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改革,在与西方缓和的过程中,放弃了民族、国家和阶级利益,完全赞成西方的思想,这导致了苏联内部思想混乱,民族凝聚力和聚集力下降,各加盟共和国分离主义盛行。

②外因

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影响,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在经济上对苏联封锁,同苏联争夺在第三世界的霸权,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消耗了其内部力量,同时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政策,利用舆论外交等多种方式宣传西方的民主和价值观。

b.苏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干涉,遭到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反对,造成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离心倾向。当时国际局势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三世界的发展,东欧剧变,德国的统一都对苏联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①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大阵营的一方的失败,结束了美苏冷战对峙的格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胜利。苏联的解体是以和平方式解决的,避免了战争,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②苏联的解体改变了国际格局,使世界格局由两极化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多极化趋势。

③苏联解体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极大的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壮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国际社会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变的有利,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国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试题题库:论述题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试题题库:论述题 1、布鲁纳的教学观(3.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 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 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 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 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 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 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 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 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题库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题库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1月试题) 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现代经济社会也是政治社会,没有政治体系为其提供的游戏规则和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是政府的职责。 第二,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它性的特点,这两种特性就使得公共产品很难禁止他人不付费而坐享其成,导致“搭便车”现象。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也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诱因去生产公共产品,这些就需要政府来承担。 第三,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共有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它性,但有竞争性,共有资源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所谓的“公有地悲剧”,即私人决策者过份使用共有资源。为了使自然环境免于遭受损害,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利益考虑。 第四,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的,相反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经济会为长期的持续失业与通货膨胀所困,更为糟糕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往往是并存的。政府的职责便在于通过制定有关的公共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缓解这种波动,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行政组织正是借用政府的各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目的。 第五,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等的结果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需要社会有一种公平再分配的机制。政府在进行再分配方面显然处于有利地位。 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第二,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 第四,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第二,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①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②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 第四,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1

财政学《网络课程》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分析题、论述题、简答题

名词解释 1、财政支出答:财政支出,即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发生的一切开支的总和。 2、财政收入答:财政收入,即公共收入或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资金的总和,包括税收收入、公债收入、收费收入、国有企业收入、捐赠收入及其他收入。 3、帕累托效率答:帕累托效率是福利经济学中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常用的标准。一种资源配置,如果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使某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效率的。 4、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答: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也叫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会自动产生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5、外部效应答: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 6、一致同意规则答: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的一种决策规则,在这种决策规则下,每一个参与者都对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7、中间投票人定理答:中间投票人定理:只要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值的,简单多数规则一定可以产生出一个唯一的均衡解,这个均衡解和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一致,即中间投票人偏好的议案或公共产品会被通过。 8、税收的经济归宿答:税收的经济归宿指的是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说明由征税引起的个人真实收入的变化。 9、税收的法律归宿答:税收的法定归宿指的是谁对政府税收具有法律上的责任。 10、税收资本化答:税收的资本化指的是供给固定的耐用品价格的下降额等于未来税收支付额的现值,也就是税收合并到资产价格中的过程。 11、税收超额负担答: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由政府征税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大于政府获得的税收数额的那部分损失。 12、社会消费性支出答: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指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要经费的总称。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教文卫支出以及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 13、公共品答: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性的物品。 14、反弹性法则答:只要商品在消费上不相关(相互独立),最优商品税要求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即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征税潜在的扭曲效应也越大,税率应该与补偿需求弹性呈反比。因此应该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课征较高的税率,而对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课征相对较低的税率。 15、拉姆齐法则答:既然无法实现对包括闲暇在内的所有商品征收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总额税,则效率损失最小的条件是所有商品的边际税收负担相等。 使得各种商品的需求量按相同比例减少的税率产生的超额负担最小,这就是拉姆齐法则。 16、李嘉图等价定理 答: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无论选用一次性总付税还是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均不会影响消费和投资。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题库 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1)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②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③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等角色; ⑤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 (2)以前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可由学生自己发挥 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1、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①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认识活动受情感和意志的制约。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的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为又丰富着情感。 ②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②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①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②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西方行政学说》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西方行政学说》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1.试卷号:1259; 2.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本科; 3.资料整理于2019年11月20日,涵盖了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巴纳德如何对组织定义?他所说的“组织”具有哪些要素和基本特点?[2014年1月试题] 巴纳德如何对组织定义?他所说的“组织”具有哪些要素和基本特点?[2015年1月试题] 巴纳德如何对组织定义?他所说的“组织”具有哪些要素和基本特点?[2017年1月试题] 巴纳德如何对组织定义?他所说的“组织”具有哪些要素和基本特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认识。[2019年1月试题] 答:第一,组织的涵义:巴纳德不是仅从物质或人的方面看待组织,而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的。组织理论并不研究协作系统的各个方面,只研究协作系统的一部分一“组织”,即协作系统中的人的行为和人的协作关系,这样他就通过使组织概念抽象化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物质因素。他没有简单地把组织理解为人的集团,而是将组织界定为“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系统”。 第二,组织的基本特点:(1)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2)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3)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4)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揉合在一起,有时界限不太明确。(5)组织工作决不仅限于所谓“组织内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第三,组织三要素:(1)协作的意愿。协作意愿的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个人化。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但真正组成一个协作系统的的,不是人,而是人的服务、动作、活动和影响,所以人们向协作系统提务的意愿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个人来说,协作意愿就是参加这一系统的愿意和个人不愿意”的综合结果;对于组织来说,是它“提供的客观诱因和加的负担”的综合结果,因为个人参加这一系统而不参加其他系统就是作些牺牲,组织必须在物质方面和社会方面提供适当的诱因来弥补个人的牺牲,即提供客观的刺激和通过说服来改变个人的主观态度。在巴纳德客观的刺激可以是物质的(如金钱),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地位、权力还可以是社会性的(和谐的环境、参与决策等);通过说服来改变个人态种主观的刺激方法,它企图通就教导、例子、建议等来制约个人的动时,用来培育协作精神的不是靠强制,而是通过思想上的反复灌输,即号诚、团结精神和对组织目标的信仰等。(2)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然推论。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标的程度,如果组织成员不解协作的目的和结果,就不可能诱导出协作意愿来;同时,一个目标如果不被组织成员接受,它自然也不会导致良好的协作活动。所以,对组织目标的接受几乎是和协作意愿同时发生的。(3)信息交流。所谓信息交流指的是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在巴纳德看来,上述两个基本要素只有通过信息交流把它们沟通起来,才能成为动态的过程:组织的共同目标即使存在,如果不通过信息交流使组织成员对此目标有所了解,则没有意义;而为了使组织成员有协作的意愿,能够合理地行动,也必须由良好的信息交流。 布坎南所说的“政府失败”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他所说这种“失败”的根源的分析及政策建议的看法?[2010年1月试题] 布坎南所说的“政府失败”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他所说这种“失败”的根源的分析及政策建议的看法?[2011年1月试题] 布坎南所说的“政府失败”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他所说这种“失败”的根源的分析及政策建议的看法?[2012年1月试题] 布坎南所说的“政府失败”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他对这种失败根源的分析?[2018年1月试题] 答: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布坎南认为,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

论 述 题

论述题 第一、试论述行政基本原则的性质和功能? 1.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基础性规范”,是产生其他具体规则和原则的规范;行政法的具体规则和原则以行政法基本原则为指导,反映和体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能违反行政法基本原则或与之相抵触。 2.行政法进行原则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的规范;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精神贯穿于行政法的具体规范中,该精神浸透着相应的基本价值观念。 3.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普遍性规范,它对行政关系进行整体的宏观调整、规则; 1)行政法执法者在使用行政具体规范调整特定行政关系时,必须受行政法基本原则指导; 2)必须将基本原则的精神与具体规范所确立的具体行为结合起来,行政法通过这种法意与法则的适用结合法的整体功能和目标得以实现。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指导、调整整个行政法行为,而且指导和调整行政法的整个立法行为; 1)行政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都要体现和贯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行政法基本原则对立法的指导和调整是其在执法中得以实现的保证; 3)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和规章,都需受行政法基本原则和指导; 5.行政法基本原则不仅对行政法的立法、执法起宏观指导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场合也直接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这也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行政法基本原则一般不直接调整和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 2)但是,在某些缺少行政法具体规则的调整的情况下,或者法律给行政主体或行政争议处理机关留下较广泛的自由裁量余地时,行政行为的实施或行政争议的处理就要直接受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拘束,即直接根据行政法基本原则作出相应行为和裁决相应争议。 第二、试论述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行政处罚的涵义:是行政法律规范得以遵守,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得以维护的重要且必要的手段;行政处罚是典型的侵益性行政行为,潜在着侵害人们合法权益的危险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行政处罚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因素,法律必须为行政处罚确立一系列制约机制和原则。 2.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最新员工保险知识培训考试题库(《保险学原理》简答、论述题答案)

《保险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四、简答题(共40题) 1.保险虽然仅仅作为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手段之一,但却比其它风险的财务处理手段优越得多。为什么? 答案:指定教材P19-21。 避免是指设法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它是处理风险的一种消极技术,且避免地采用通常会受到限制;自留风险是对风险的自我承担,是处理风险的一种常用且重要的技术,但自留风险有时会因风险单位数量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其处理风险的功效,一旦发生风险损害,可能导致财务调度上的困难而失去其作用;损失抑制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之后为缩小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常在损失程度高且风险又无法避免和专家的情况下采用。保险方式属于风险处理方式中的转嫁方式,风险管理者将不能回避或排除的风险通过这种方式转嫁给保险公司,当发生风险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责任给予经济补偿。相比之下,其他风险处理方式存在一些缺陷使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风险损失不能得到补偿,保险比其他风险的财务处理手段优越得多,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广泛运用。 2.什么是可保风险?其要件有哪些? 答案:指定教材P21-22。 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或可以向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可保风险必须是纯粹风险,即危险。其要件是: 第一,风险不是投机的;第二,风险必须是偶然的;第三,风险必须是意外的;第四,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第五,风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3.如何理解保险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答案:指定教材P30。 保险是一种平均分担经济损失补偿的活动,在分担的主体之间必然形成一种再分配关系,保险作为经济范畴,是这种分配关系的理论表现。保险的本质就是在参与平均分担损失补偿的单位和个人之间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从近现代保险经济的主要形式看,内部关系的对立统一有:被保险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这是整个保险分配关系的基础;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这是保险分配关系的表现形式;保险人与再保险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这是保险分配关系的发展。4.如何理解现代保险的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 答案:(1)保险的三大功能是指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 (2)保险的三大功能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其中,保险保障功能是保险最根本的功能,也是保险区别于其它行业的最根本的特征。资金融通功能是在经济补偿功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管理功能是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之后产生的一项重要功能,它只有在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

论述题

论述题 一、情景故事分析。请仔细阅读此故事,谈谈对你的启发。 一个美丽的德国女孩爱上了一个在德留学的极为优秀的中国青年,很快他们便坠入了爱河。然而在一次共同出外购物时,他们在路口碰上了红灯。男孩看到路上没有任何车辆,毫不犹豫信步走过了路口。这却导致了他们的分手。严谨的德国女孩这样想:他连基本的社会规则都不遵守,我怎么能将自己交与这样的一个人?无奈的青年人后来回到了中国,很快他便获得了一位同样美丽的中国女孩的垂青。又一次的出外购物,又面临了同样的情景。年轻人牢记上次的教训,静静站在原地等候绿灯。女孩却拔腿离他而去,再也没有回头。女孩这样考虑:他连这样的胆量都没有,将来会有什么出息? 本资料,有人将此归结为文化上的差异,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沟通的问题——那位青年人并不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他的无奈源于他没有坚持恒定的标准。我们看到,哪怕他在相处中始终坚持标准其一,他总会肯定获得一个女孩的爱,然而由于在不同的标准间游移,导致女孩在对他的认知上产生障碍。尽管可以多角度的理解,但是我们必须针对你所要考取岗位的特点来谈。 参考本中心《以宣武区今年社区召开作文题为例谈如何做好试卷》文中所提供的思路可以按照如下思路答题:本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子对过红绿灯这一事件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但是都导致了爱情失

败的故事,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弄清楚两个女友的价值观念或者说需求。这就给我们在社区的工作带来了启示:必须依据对象的需求来提供服务,而且也必须依据对象价值观来提供服务,从而体现分类服务的工作思路。 以上是个概要提示:上升为模式的话可以是 1.故事概述 2.发生此情形的原因分析 3.由原因引出启发 4.由启发谈你在将来工作中应该怎么做(用资料中掌握的理念来作答更好) 另掌握社区工作中应该树立的理念也非常重要:以人为本,分类服务、分类管理、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依靠居民自己来解决问题,按照法律规章办事,整合社会资源等,这些往往在对策类试题中可以运用。 二、作文题:用“南风法则”一则小寓言故事为开头,结合寓言故事,如何提供社区服务。 本题类似于企业结构化面试中的一道题。首先必须对“南风法则”做一正确认识。 故事是说南风和北风比赛,看谁能吹掉行人的衣服,北风一吹大家都把衣服裹得更紧了,而南风一吹,很多人就把衣服脱掉了。 大家来分析,南风和北风比赛,及时再加上东风和西风,其本质

宪法简答论述题题库

简答题题库 32.简述宪法实施的监督及其内容。参考答案: 宪法实施的监督是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对一切违宪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纠正。(2分)内容包括: (1)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2分) (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2分) (3)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2分) 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 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有: (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分) (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分) (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2分)系,使之规范化、条文化;(2分) 再次,还要求宪法必须概念清晰、含意严谨、明确界限分明、做到解释的排他性,避免使用时产生歧义。(2分) 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参考答案:

(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分)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2分) (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1分) 31.简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含义。参考答案: 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3分)(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3分) (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2分) 32.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是: (1)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人大代表都是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的。(3分) (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3分)(3)从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2分) 32。如何理解宪法规范的科学性?参考答案:

论述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 上篇综述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与社会性质?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等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双方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的优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2.试论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排序版)

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库(排序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79; 资料整理于2020年10月3日,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和认识。[2014年7月试题] 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和认识。[2016年1月试题] 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和认识。[2018年1月试题] 答:(1)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社会为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化,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2)要理解这个问题,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教师专业是复合性的专业,包括学科的专业性,也包括教育的专业性;第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是一个多方面多主体努力的过程,既需要教师自身的巨大努力,也需要国家、政府、大学的努力;第三,教师专业化有多方面的内涵,即服务宗旨或专门功能、专业训练、专业权限、专业团体、专业地位;第四,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努力过程。 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师道德修养水平?[2019年1月试题]、 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师德修养水平。[2017年6月试题] 答:第一,在备课过程中提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备课必须备教材,备教材就必须备寓于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高是低,是优是劣,可以看得很清楚,是爱生还是厌生,是敬业还是敷衍,是耐心还是浮躁,是自信还是气馁,是育人为本还是急功近利,是自主创新还是因循守旧。正是在这种激烈的矛盾的解决中师德修养才得以提升。 第三,在教研过程中提升。每位教师都工作、生活在一个学校教师群体之中,参加教研活动是教师之间最经常、最大量的交流方式,这里包括集体备课,教研组会、年级组会,公开课、观摩课,经验交流会,评职晋级、评优选先等等。在这些交流过程中既有相互学习、相互砥砺,又有相互碰撞、相互摩擦。这种交流如同打铁一样,对每位教师的师德都是一种锤炼。 第四,在继续教育中提升。在继续教育的教学活动中,都包含着师德继续教育、进修的内容,还专门设有师德课程。因此,教师的继续教育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同时也是教师个人道德修养的继续教育。 第五,在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中的自我提升。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活动,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包括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社区公益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不仅使学生受教育,而且使教师受教育,特别是教师更要先受教育。 结合实际,请你谈谈维护和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2018年7月试题] 答:第一,自我调节。内容包括树立献身教师事业的信念;改善人际关系;重视家庭生活;安排一定的休闲活动。 第二,校长与教育行政的协助。校长应是教师的教师,就教师的心理健康来说,校长应是健康员、监督员及调节员。同时,教育行政机构一定在遵循科学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同时,也要遵循心理健康规律,为教师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专家的处理。专家的处理是指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题时,求助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的过程。内容包括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面。 第四,社会的支持。对教师的社会支持应表现为多方面,既有与教师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支持,又有与地位、荣誉相关的精神支持。这要求全社会、社区、教育行政部门、部门领导真正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对教师各种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可能的各种支持,促进身心健康,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结合实际,请你谈谈现代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2014年1月试题] 3

论述题题库

论述题题库 1. 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 资本 ---- 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 控制中国的政 治。 ② 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 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 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并占着主导地位。 ④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弱。 ⑤ 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 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 治权力的生活。 2. 试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批驳“殖民化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的论调。 (1)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破坏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基础,从而促进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他们在近代中国也 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和设施,但这不不能说“殖民化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相反,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和掠夺,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 (2) 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造成了一些殖民地国家的“近代文明”, 但这种“近代文明”不是他们的本意,“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 。 殖民地人民不可能享受他们“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帝国主 义不可能帮助殖民地国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 (3)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剥削、掠夺的历史;是帝国主义 的侵略、压迫和掠夺,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据统计,外国在华资本总额 的比重:1894 年为 80.3%,1920年为 70.4%,1936年为 78.4%,,近代工业在 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20 年为 4.6%;1936 年为 10.8%;1949 年为 17%。这个数字表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很缓慢的 (4) 历史事实表明,帝国主义的入侵,既没有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也没有使 中国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不进行反帝斗争,不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不改 变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压迫和掠夺,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是不可能的。 3. 如何正确评价义和团运动? (1) 义和团运动是 19 世纪末一次自发的有组织的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运动,它粉 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延缓了中国殖 民化的进程。 (2) 但义和团运动在打击外国侵略者时表现出偏狭的排斥和仇恨,同时带有强烈的 迷信落后色彩,另一方面, 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致使义和 团在战斗中被欺骗、被利用、被出卖。 4. 论述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昏庸愚昧, ① 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统治中国的清王朝, 官员贪污腐化, 害怕人民群众, 甚至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②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表现在军事装备的落后

驾驶员高级工考试论述题试题库(新版)

简述四行程汽油发动进气行程答:①汽油发动机进气行程是汽缸吸入新鲜油气混合气过程。②在这个过程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 ③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面汽缸容积增大,形成部分真空;④在大气压力作用下,新鲜气通过进气管道进入汽缸;⑤活塞移动至下止点附近时,进气门关闭,进气过程结束。 简述四行程汽油发动做功行程。答:①四行程汽油发动机做功行程是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做功的过程。②在这个过程中,进排气门关闭; ③当活塞压缩可燃混合气到达上止点附近,可燃混合气被火花点燃; ④汽缸内温度、压力急剧上升,在高温、高压气体推动下,活塞向下止点移动,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做功。 简述电喷发动机排气消声器有放炮声判断排除步骤。答:①进行自诊断,检查诊断输出代码,按代码表找出原因。②用数字万用表检查水温传感器或电路是否有故障。③用油压表检查油压调节器是否有故障而造成油压增大。④用数字万用表检查进气压力传感器或电路是否有故障。⑤用数字万用表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或电路是否有故障。⑥用数字万用表检查进气温度传感器或电路是否有故障。⑦用数字万用表检查油泵电路、喷油器是否有故障。⑧检查发动机电脑是否有故障。简述电喷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判断排除答:①进行自诊断,检查诊断输出代码,按代码表找出原因。②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堵塞。③用肥皂水检查各进气连接接头是否漏气。④用数字万用表检查怠速旁通阀是否有故障。⑤检查节气门连接是否松旷。⑥用数字万用表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及其电路是否有故障。⑦用数字万用表检查主继电器电路及燃油泵是否有故障。 根据汽油发动机负荷特性提高燃料经济性①由汽油机负荷特性g e曲线可看出,曲线凹形处对应功率较高,即在发动机负荷较大处有效燃油消耗率g e最小。因此发动机应经常处于这样负荷下工作。负荷超过一定限度,发动机燃料消耗率上升。所以在起步加速过程中负荷不宜过大,转速不宜过高,以达到节油目的。②由于发动机负荷率低时燃油消耗率高,因此选用发动机,应在满足动力性要求前提,尽量采用功率较小发动机,使其经常处于负荷率较高状况下工作。③在道路情况良好、汽油机后备功率较大情况,合理拖带挂车或半挂车,使发动机经常工作在最大功率2/3处,可以降低油耗,提高运输生产率,降低运输成本。④当汽车以中等速度行驶时,发动机负荷较低。此时可加大节气门开度,使汽车加速行驶,当行驶速度达到某一较高速度后,减小节气门开度、利用汽车惯性滑行,使汽车处于不断地加速一滑行一加速一滑行循环中。这样,汽油机燃油消耗率g e经常接近负荷特性曲线较低点,可以节省燃料。经常采用上述措施,可提高燃料经济性。试回答汽车转向系统正确使用方法答:①禁止高速急转弯和猛打转向盘。②在松软地面上转向时,避免将转向盘打得过急或打死,以防止前轮侧滑而造成转向困难。③在高低不平道路上行驶时,应降低车速,握紧转向盘,以防止路面冲击力反传至转向柱,将手击伤。④禁止停车后原地转动转向盘,以免损坏机件。 汽油泵供油量如何随发动机工况变化自动调整答:①为保证汽油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对燃油需要,汽油泵最大供油量须大于发动机最大耗油量,汽油泵实际供油量大小须与发动机实际耗油量相适应。因此,要求汽油泵能随发动机工况变化自动进行供油量调整。②泵膜行程越大泵油量越大,所以改变泵膜行程即可调节汽油泵供油量。泵膜工作时下行最低位置不变,而泵膜上行终点位置要由泵膜上下方压力差,即泵膜弹簧克服泵腔内油压后剩余弹力大小来决定。③当汽油发动机所需汽油量增大时,即化油器浮子室油面下降快时,泵膜上方油腔内压力减小,泵膜在弹簧作用下上拱位置增高,泵膜行程增大,供油量也增大。当所需汽油量减小时,汽油泵出油量减小,油腔内压力增大,泵膜上拱位置变低,泵膜升程减小,供油量随之减少。而当化油器浮子室油面达到规定高度、浮力使针阀关闭时,由于泵膜弹簧弹力所造成油压对针阀作用力小于浮子浮力,因此汽油不能强制地顶开针阀,泵腔内汽油不能流出,此时泵腔内压力与泵膜弹簧弹力趋于平衡,泵膜处于最低位置,不能继续上拱,泵膜行程为零,汽油泵不再泵油。 ④为了在汽油发动机不工作时也能使汽油泵泵油,在浮子室无油情况下启动发动机,在摇臂内端上方位置的手泵轴两端松套于下体相应承孔中,手泵轴得用其凹槽卡在摇臂内端上。将手泵提手反复提上压下,带动手拉杆,使手泵轴转动一个角度,通过摇臂使泵膜上下移动而实现泵油。但应注意,若凸轮轴偏心轮还使摇臂处于吸油位置,则泵膜实际行程很小,甚至为零,可造成手泵泵油作用极小甚至不起作用。此时应转动曲轴,使偏心轮和摇臂处于泵油位置,再用手泵提手泵油。简述柴油发动机调速器供油校正装置答:①柴油机速度特性扭矩曲线比汽油机平坦,所以扭矩储备系数较小,为5%~10%。②这种特点对于用作工况变动范围很大的汽车发动机是十分不利的,意味着柴油机克服短期超负荷能力差。③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外界阻力突然增大时,柴油机转速将下降,这时柴油机的扭矩随着转速的下降却增加很少,甚至还下降。④为了保持发动机不熄火,驾驶员不得不根据阻力的变化情况而频繁换挡。⑤在车用柴油机的调速器内装有供油量校正装置(扭矩校正器),当柴油机在全负荷工况下工作,如转速因短时间负荷增加而下降时,能自动增大每一循环供油量,以增大低速时的扭矩,提高扭矩储备系数。⑥校正后的扭矩储备系数可提高到lO%~25%。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与化油器式供给系相比优点答:混合气分配均匀性好。在EFl系统最常用多点喷射系统中,每个汽缸各有一个喷油器,其喷油量由电脑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各缸燃料分配非常均匀。混合气空燃比控制精确。化油器为满足发动机各工况工作的要求,分别设置了主供油、怠速、加浓等系统。这些系统在发动机转速变化时,混合气都会出现瞬间变稀,为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混合气均需稍浓一些,这导致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变坏。在EFI系统中,无论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如何变化,电脑都可根据各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快速控制喷油器开启持续时间,达到精确控制混合气空燃比的目的,可以最大限度地节油和净化排气。加速响应好。在化油器系统中,燃油到汽缸的距离远,加之燃油与空气惯性的差异,加速时,燃油进入汽缸较空气稍慢,因此加速响应不好。在EFl系统中,喷油器安装在进气门附近的进气歧管中,燃油以一定压力喷成雾状,与空气一起很快进入汽缸燃烧,使发动机转速迅速提高。改善低温启动性。在低温条件下启动时,电脑可根据冷却水温度和进气温度及蓄电池电压自动对喷油量进行修正,增加喷油量,以改善低温启动性。充气效率高。在EFI系统中,不需要喉管来形成混合气,因此进气管截面可以加大,进气阻力小,进气不必预热,所以充气效率高,可提高发动机功率。 在行驶中电喷发动机回火现象原因答:汽车行驶中,发动机有时回火,动力明显下降,其原因是:①油管漏油。②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或电路有故障。③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或电路有故障。④进气压力传感器或电路有故障。⑤进气温度传感器或电路有故障。⑥油压调节器有故障。 ⑦燃油泵电路有故障。⑧喷油器有故障。⑨发动机电脑有故障。⑩配气相位失准。 试述汽车转向系统具备特点答:①工作绝对可靠,工作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寿命。②操纵轻便。要求施加在转向盘的力,小客车不超过196 N,载重车不超过346 N。③转向时应有正确转向规律,转向轮能自动回正,且无抖动和摆动现象。④转向器应具有较小的逆效率,并保证驾驶员有正确道路感觉。⑤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盘自由行程最小。 试述新车大修车的汽车在走合期应遵守哪些规定答:①走合期里程不得少于1OOO km。②在走合期内,应选择较好道路并减载限速运行。一般汽车按装载质量标准减载20%~25%,并禁止拖带挂车;半挂车按装载质量标准减载25%~50%。③在走合期内,驾驶员须严格执行驾驶操作规程,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走合期内严禁拆除发动机限速装置。④走合期内要认真做好车辆日常维护工作,经常检查、紧固各部外露螺栓、螺母,注意各总成在运行中的声响和温度变化,及时进行调整。⑤走合期满后,应进行一次走合期维护,作业项目可参照制造厂要求进行。⑥进口汽车按制造厂走合规定进行走合。 试述汽车走合期行车规定答:①走合期是指汽车运行初期,改善零件摩擦表面几何形状和表面层力学性能过程。汽车使用寿命、工作可靠性、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使用初期走合。因此,走合期行车要遵循以下规定:②减载。走合期内车辆必须适当减载。汽车装载质量大小直接影响机件寿命。装载质量大,会引起润滑条件变坏,影响磨合质量。一般汽车按装载质量标准减载20%~25%。③限速。装载质量一定,车速越高,发动机和传动机件负荷越大,因此走合期内不允许发动机转速过高,为此化油器下部装有限速片。换挡要及时,各挡位应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控制车速。④正确操作。启动发动机时不要猛踏加速踏板,要控制加速踏板行程,避免发动机高速运转。发动机启动后应低速运转,待水温升60℃左右再起步。起步要平稳,换挡要适时,选择良好路段行驶,避免振动冲击。行驶中控制水温在80~90℃,注意机油压力。避免紧急制动、长时间制动或使用发动机制动。如何调整喷油器喷油压力答:①同一台柴油机喷油器喷油压力差不应超过24.5kPa。喷油压力调整方法:②松开喷油器锁紧螺母。③将喷油器装在喷油器试验器上,压动试验器手柄泵油。排出留在油管和喷油器内的空气。④以60次/分的速度泵油,观察喷油时压力,看表上的指示读数是否符合规定的喷油压力,若不符合规定,则要进行调整。 ⑤调整结束后需紧固锁紧螺母,然后再复检一次。 试述造成发动机过热原因答:①造成发动机过热的原因是热量产生过多和散热不充分。②热量产生过多是由于润滑不适当。③点火正时滞后,燃烧效率不高。④负荷过重。⑤混合气过稀。⑥散热不足是由于压力过高或渗漏致使冷却液外溢,造成冷却液不足。⑦冷却系存有水垢。⑧节温器失效等原因。 简述电喷发动机在热车、冷车、常温下启动困难步骤。答:①检查蓄电池电压是否正常,检查分电器、火花塞、点火线圈是否良好。②检视进气道气管是否接妥。在各接合处涂肥皂水,不应有气泡产生。③启动发动机时,听查燃油泵是否运转,检视油管及汽油滤清器有无堵塞。④检视燃油泵的熔丝,用万用表检测燃油泵继电器是否有电压,否则应更换燃油泵熔丝或燃油泵继电器。⑤用万用表检查进气温度传感器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是否有故障。⑥检视怠速旁通阀。在冷车时,阀门张开;在热车时,阀门必须关闭。⑦用万用表检查喷油器及其电路是否有故障。⑧用数字万用表检查霍尔传感器是否有故障。⑨如以上均正常,可能是发动机有其他问题,如气门间隙调整不当等,应对其进行检查。 简述汽油发动机点火正时调整答:①按标准调整好分电器触点间隙。 ②摇转曲轴,使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冲程上止点位置。方法是拆下第一缸火花塞,用手指堵火花塞孔转动曲轴,感到较大气体压力再慢慢转曲轴,使正时记号或指针与规定符号对准。③旋松分电器壳体上的夹板固定螺钉,拔下分电器盖上中央高压线,使其端头离汽缸体3~4 mm。接通点火开关,然后将分电器外壳沿其轴的转动方向旋转,使触点闭合。再反向转动外壳,至高压线端头和缸体之间跳火为止,此时触点正好处于刚刚分开位置。④旋紧分电器壳体夹板固定螺钉,盖上分电器盖。顺着分火头旋转方向,按点火顺序插好各缸分高压线。第一缸高压线插入正对分火头旁电极插孔内。⑤启动发动机,使水温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