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长宁二模作文讲评

2018年长宁二模作文讲评

2018年长宁二模作文讲评
2018年长宁二模作文讲评

2018年长宁二模作文讲评

1.自由的征程(66.0)

鲁迅先生曾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的确,现实的摆锤始终在安逸与危难之间摆动着,一面是封锁,一面是自由。既然我们永远难以让其平衡静止,那么,我愿向后者停靠——荆棘之中,追随自由。

为什么自由总生于荆棘,为什么人们总要历经危险才见光明?时常是由于人与所处的自然的,群体的既定秩序有不可避免的冲突。纵观人类的文明历程,奴隶时代的终结就是个体向既定的封建权威伸索呐喊,疾呼人权,呐喊自由;再如中世纪末的西方文艺复兴,是由个体蔓延至群体的自由意识之觉醒,人们冒着被教会迫害的危险,才换来了葱茏的自由;近至美国的独立运动,人们流血、牺牲,以誓死捍卫名族的自由,“因为自由故”,他们抛弃了一切。因此人类个体为自由之呐喊,群体为自由之搏斗,都是一种“征程”,人们始终历经劫难,换取自由。

由是,我们不禁疑惑,自由之魅力何在,自由之价值何在?要人们甘愿置身险境,乃至死亡。从表面来看,这首先是一种躯体解放,正如人们从奴隶制的挣脱,是换取行为自由、生产自由、社会公共自由的过程,这也是最古老的自由。但更重要的,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封建残余根深蒂固,战火动乱频繁的年代,新文化的传播者冒着枪火如雷,高呼民主,他们捍卫的,是自由之话语权;又如鲁迅本人奋笔疾书,逆行主流,以身历险只为唤醒民族,为自由而奋起,这些自由的思想与精神是冲破不公桎梏,解放社会的力量所在,也是社会和谐,天下共生的福祉所在。

自由之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敢与身陷危难,追求自由的人,却往往是少数,更多时候,人们无意地选择了安逸,哪怕以自由为代价。这种无意识来自于人自身不可见的懦弱与惰性之劣根,不过更重要的,归根结底,是人的价值取向。是否争取自由,取决于我们精神之信奉,内心之所向,安逸与荆棘这两条路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前者更平坦,后者所见的光明更为耀眼。

化用尼采之语,谁欲发呐喊,必先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先如云漂泊。欲自由,则必先承受压抑之苦,漂泊之难,方能途行于自由之征途,在荆棘中走向自由之光明。

2.安稳之外的自由(66.0分)

鲁迅先生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而且,“只有这两条路”。

诚然,安稳与自由,自由与历些危险似乎存在于我们人生的每一次抉择中,而这种选择,无是非对错,只存在每个人的内心中理想的差距。但,于我而言,我选择自由。

其实我们在做决定时,必须明确选择是什么。所以,安稳是什么呢?而为何它又无法与自由并存?

安稳的状态,实际上是活在标准之下。一个人存在于世,循着既定的规则,不打破,不质疑,对规则有一定程度的认可,并乐于在这些规范中守好自己,也不侵犯他人。像公务员等一系列工作,有条例标准地生活。或许有人会说,这种安稳亦是“自由下的安稳”,不过是在可控的安全范围内的游移。其实,且不说循规蹈矩地学习一种标准久了,会禁锢规范外的想法,这种安稳也早已成为最后一次选择自由后的沉没。因为这是我们选择“放弃自由”。

但也正因为安稳的稳定性,自由相对而言倒是一种冒险。什么是自由?是遵从内心,是突破常规与限制,更可能是在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如此而言,自由的确是一场冒险,因为抛弃了标准,亦是对可能经验的放弃,对固有规则裨益的放弃。又为什么说自由难与安稳共存?因为自由的依据是自己,自由是在选择自我后获得的褒奖。史上著名的新文化运动,为追求自由的思想,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那些自由的宣扬者,不愿固守安稳却愿为自由而死,这又是为什么呢?

究其实质,因为选择自由而放弃安稳,是坚持本心,而不受役使的,而这些,是值得抛下安稳而历险达成的。我们选择自由,或许并非安稳的环境有任何过错,而是生而为人,需要完完全全地,每一次都能让自己为自己做主。反观之安稳,则是怠惰的人以可能不自主的条件,以自己失去自由的条件,交换一个安稳的未来。但这种安稳不是永久的。我相信,当一个安稳的体系中,冒出一两个要寻求完全自我的芽苗,这种安稳会逐渐解体,因为自由是个体的,它比群体的安稳更坚固。

不过,群体守则下的安稳亦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人们愿意以一定的限制交换一场群体的平静,而这种平静,亦是牺牲,亦有价值。它给了我们相对稳定的环境。

总之,安稳无错,自由亦可。但作为个体,总要尝试过追求安稳意外的自由,让自己更加闪闪发光,与众不同!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真题审题立意讲评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审题立意讲评分析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关键词:际遇机缘 这则材料很明确第给出了“世纪宝宝”这一代人的际遇,新千年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还记得当时铺天盖地报道的“千禧婴儿”新闻,充满了对这一代人的祝福与担心。 今天这一代人18岁了,他们会在时代的长河中留存哪些记忆呢?材料给出了8岁时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这应该是他们童年对这个时代印象最深的记忆了。在他们12岁时代太空授课,很可能打开了他们对未来的探索之门,在他们十七岁的时候,互联网普及,智能科技成了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这是他们的际遇。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这是他们的机缘。 尽管少年时他们对此可能没有清晰的认识,但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他们未来会经历的,这也告诉我们,未来“世纪宝宝”们会遇到一个物质比今天更加丰富的的时代。 需要这一代人思考的关键问题就出现了,这一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这一代人如何完成、靠什么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写作核心: 写作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白:材料的核心是什么?把自己的想象和思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句话,是材料的关键,也是我们写作的思考展开点。和下一代青年人一起阅读,读什么?是你装在“时光瓶”里的,也是你文章的中心立意。 写作要求: 写作中我们应该关注写作要求。 一、个人和时代要想联系。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启示我们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需要创新,责任担当,不忘初心,中国梦……,2018 年的作文题中我们

2015届南京、盐城二模作文“幸与不幸”评讲材料

2015届南京、盐城二模作文“幸与不幸”评讲材料 一、题目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听两个年轻人弹奏勃拉姆斯《第二交响乐》。他们弹得很糟。格拉祖诺夫问他们过去听过没有,他们老实回答说:“没有,没听过。”格拉祖诺夫叹了口气说:“你们真幸运,年轻人,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们去发现,而我呢,什么都已经涉猎了,不幸啊。” 一、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叙述性作文材料。它内涵丰富,值得多角度审视思考。 材料有三组关键词,可以作为审题立意的抓手:“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和“两个年轻人”,“已经涉猎”和“从未涉猎”,“幸运”和“不幸”。审题立意时可围绕这几组关键词,从不同角度切入、上手: 从格拉祖诺夫的话语内涵的角度:说自己“什么都已涉猎”是“不幸”,却对从未听过奏过勃拉姆斯《第二交响乐》的两个年轻人感叹说他们“真幸运”,对比中启发人们:已有认识和经验对探究未知事物会有所妨碍,甚至会成为障碍。反言之:对未知世界陌生新鲜并保持惊奇,能不断发现美好事物。 从格拉祖诺夫的思维方式的角度:“已经涉猎”本来是优势,却成为限制自己发现的障碍;“从未涉猎”本来是弱项,却成了发现美好事物的优势。这体现了格拉祖诺夫思考问题的灵活辩证。换个角度看问题,长处与短处、幸运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迁移。 从格拉祖诺夫话语目的的角度思考:格拉祖诺夫说,“什么都已经涉猎”是“不幸”,从未尝试是“真幸运”,体现了一位著名作曲家对年轻后学的宽容和激励。这种积极暗示和热情鼓励的教育方式值得肯定。 不管从哪个角度,审题立意时切忌只盯着材料中的某一点“说开去”,自说自话,言不及义。比如,有同学只看材料中“他们老实回答说:‘没有,没听过。’”从而肯定两位年轻人诚实的品质。再如,有考生只抓“而我呢,什么都已经涉猎了,不幸啊。”写格拉祖诺夫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些偏离题意的立意都是由于考生缺乏对材料的整体观览,没有把握材料的意义指向。 二、阅卷提醒 1.与一模相比,二模作文试题立意角度多。前面仅仅是对材料包含的旨趣所作的条分缕析,事实上,学生在选用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表达时远比我们的分析与提炼复杂得多,这无疑给本次阅卷增加了难度。阅卷老师在明确了统一尺度后,批阅每一作文还要具体文章具体评判。 2.作文材料是一则旧的名人轶事,却有着很强烈也很丰富的现实意义。要而言之:我们往往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往往对眼前的美迟钝麻木视而不见;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幸与不幸,换个角度看二者会易位转化,“辩证思考”是一种人生智慧;对待做得很糟糕的晚学后生,师长贤者要能够宽容,善于激励。命题者用一则艺坛往事为写作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思考现实审视生活,从而实现以人为镜参省人生的目的。因此,对那些生活气息浓、现实针对性强的作文要肯定和鼓励。 鉴于以上的分析,这一作文材料可以有如下一些角度立意:

2018年闵行二模作文讲评

2018年闵行二模作文讲评 【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自以为是某个事件的关注者,其实,我们往往不明就里,只凑个热闹,没过多久就忘记了,成为事件的忽视者。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教研员王林老师命题的灵感来源于霍金去世后引起的“霍金热”这一现象。霍金去世后,许多网友自行悼念霍金,然而其中不乏对霍金根本不了的盲从者和追逐潮流的附庸者。社会上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杨绛百年离世时,微信朋友圈对其名言的转发,然而其中一些名言是存在杜撰或是断章取义的现象。针对这样一类现象,命题由此产生。 材料又明显一组对立概念,即关注者与忽视者。命题者希望学生能够对关注与忽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在构建两者逻辑关系时,命题者又给了学生一些逻辑提示,如不明就里、凑个热闹、没过多久忘记了。学生需要从这样的逻辑提示中提炼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命题直指社会现实,希望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反思现实,能在表达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中得到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得到认知事物、认知事理的方法。 【试题分析】 1. 讨论对象的确定:材料中“关注者”与“忽视者”的对象是事件。而事件一词材料中其实隐含的是关乎公众利益,与社会整理利益相关的事件。 ※友情提醒:学生在例证与论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用个人的事情作为例证,此外学生需要将事件与事实、事情区分开来,不能混为一谈,或偷换概念。 2. 逻辑关系的构建:“自以为是”、“不明就里”、“凑热闹”、“没过多久”。 1)自以为是某个事件的关注者:“自以为是”四个字实则有双重含义:一层是时代的必然性:自以为是关注者的本质实际就是忽视者,这是一种时代的必然,如今网络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过快过频,信息呈碎片化的趋势。民众在获取的信息可能是片面的,断章取义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是事件的真相,而是媒体想让我们看到的事件真相”。 另一层是人缺乏真正的感同身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子所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样的道理,民众若不是事件当事人本身,怎能切肤感受到当事人的心境? 2)由此可以产生更为深入的原因分析 .......: ①公众面对事件时主观情绪的释放,如网络上的“键盘侠”,口水的骂战…… ②以旁观者的姿态进行不痛不痒的评论,看似有同情与关注,实则是如鲁迅小说“药”一看的“看客”心理与“围观”状态。其中也有可能是人对外界事件的猎奇心态。 ③民众受到世俗讨论下的裹挟,以热点事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附和,甚至是一种追逐时代潮流,追逐社会热点话题的“凑热闹”心态。

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5月高考模拟考试作文讲评及范文

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5月高考模拟考试作文讲评及范文 【原题再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事情较之疫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改变还在不停地延续着。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始终没有改变: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没有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没有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没有变,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没有变……是的,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举行的以“疫情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 这道作文题最突出的特点,是把对时事热点的观察思考与哲理思辨有机结合起来。新冠肺炎疫情是影响深远、学生直接参与其中的重大事件,观察思考它的角度可以有很多,文题以“变与不变”作了明确的要求;同样,“变与不变”是一个适应性广泛的哲学命题,文题以“疫情”作了具体的限制。 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类似,这道题目文章基本立意上的门槛并不高。材料已明确指出,“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哪些东西应该变?那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以及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哪些东西不能变?那就是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团结协作、担当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没有变。这些都大致框定了考生同学作文立意的基本立场和情感倾向。这种框定固然限制了立意选择上的空间,但也大大降低了立意的难度。 能够让考生发挥个人才智和写作特长,从而拉开作文档次的地方主要不在立意,而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察”能力。所谓“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所谓顽强、团结、奉献、助人的精神品质,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考生需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用具体鲜活的生活内容让这些概念“活”起来。同样是亲身经历新冠疫情,有的同学善于观察和品味,能够从中发现有价值、有内涵的“材料”;有的同学可能只能走马观花、随波逐流而已,这中间会有天渊之别。二是“思考”深度。“变与不变”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这两者在新冠疫情下分别是怎样体现的,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又是怎样的状态,就需要考生在作文中具体呈现了。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下体现在这里,作文境界的高低也体现在这里。三是表达的水平。包括思路、结构、语言、手法等常规指标。 补充说明两点:一是作文的内容和立意不要求面面俱到。材料中虽出现较多“变”和“不变”的概念,但应该允许甚至提倡学生选取某些具体的方面,比如在“变”上只写“学习方式”或只论述“眼光”,“不变”上只阐述“团结”等。二是作文的文体类型和格式没有具体限制。题目只是要求参加征文比赛,并未在文体上作具体规定。 审题指导 【评分细则】建议切入分44分,一类卷53分以上,占比20%,对不变之精神能从民族精神、个人品质、公众美德几个层面扣住材料中关键词放在社会生活中阐释赞美;能分析疫情下具体改变了什么以及如何彰显科技力量凝聚力自信力或思想观念转变等原因阐释。变与不变二者之间关系阐释清楚。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有力。书写整洁。二类卷52一43分,占比60%,只从表面看变与不变,缺内在思考,未深思变与不变带给我们怎样的生命体验怎样的民族情结怎样的精神力量。结构较清晰,散句多缺气势。书写较工整。三类43分以下,占比20%脱离材料及任务,结构不清,语言松散,书写潦草。(仅供参考,可根据考情适当调整。)

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题及审题指导

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题及审题指导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医院接收了一位昏迷不醒的患者,经过急救医生全力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然而患者的父亲几天后找到院方,称医生抢救儿子时剪掉了衣裤,导致其裤兜里的500元现金、身份证等物品遗失,并要求医院赔偿。最终,医院急诊科赔偿给家属1000元。 在患者的父亲是否应该索赔和医院是否应该赔偿上,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①既谈出老人索赔的合理性,又侧重表达对理解、感恩的倡议。 ②既表达对理解、感恩的倡议,又指出老人索赔的合理性以及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服务水平的意义。 ③对医生既治病救人又能规范职业行为充分肯定。 ④对道德绑架进行理性批判。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秋天到了,秋风婆婆拿着画笔,给绿叶着色来了。 枫树说:“我要红色,火红火红的。” 银杏说:“我要黄色,金黄金黄的。” 秋风婆婆来到小松树跟前,问:“小松树,你要什么颜色呢?” 小松树认真地说:“我挺喜欢这绿色,就不染了吧,谢谢您!” 于是,秋风婆婆便把枫树染得好似一片红霞,把银杏染得好似满树金子,深情地看了看小松树,飘然而去 “小松树,你真傻!总穿着一身绿衣裳,多单调呀!”“你看我,多漂亮啊!” 枫树和银杏整天数落小松树,并把红的枫叶和黄的银杏叶大把大把洒向大地,来炫耀它们的美丽。冬天还没到,它们就已把叶子抛洒光了,只盛下光秃秃的丫权。而小松树知道珍惜自己的每一片绿叶,每萌发一片新叶,才换下一片旧叶。因此,到冬天还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次作文训练选择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材料关注学生成长,人生价值,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类立意:①着眼于小松树珍惜自己的每一片绿叶,可以围绕“珍惜自己拥有的”“保持本色”立意,赞美坚持与坚守。 ②将小松树与枫树、杏树进行对比,强调不同的人生追求便会有不同的 人生结果。 若认可枫树、银杏“追求短暂的美丽或刹那辉煌”“尽情展现自我”等属于二类。

二模作文健康讲评

二模作文“健康”讲评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身体要健康,心灵也要健康;个人要健康,社会也要健康。维护健康是做人的责任。 核心词:“健康”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 歌除外。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强健的肌肉是欢乐、活力、镇静和纯洁的源泉。” 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救人的材料 和看客。”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 第一句话: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 突出“健康”的价值和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健康,即使拥有财富、爱情、名位、权利等,一切将毫无意义! 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提出过这样一个共识: 健康等于1,只有拥有健康,人才可以去努力工作,去创造财富,去享受生活,而这些都是1后面的那些0。 只耍有1在,后面就有加上无限个零的可能,就像财富在不断增值一样。而如果这个1没有了, 所有的一切就都归零了,什么都没有了。 体要健康,心灵也要健康;个人要健康,社会也要健康。 列举了健康的主要分类,第二句话属于“是什么”的问题。 身体健康是指能够顺利完成口常工作,没有疾病和残废,具有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女口:乐观、阳光开朗、平和、坚强、自信自强、有 进取心、良好审美能力…… “精神明亮的人” 心灵不健康? 悲观、阴暗、偏激、自卑、孤僻、冷漠、妒忌…… “东亚病夫” 个人与社会健康 涉及健康的对象、范围指由个人构成的社会具备符合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社会健康也称社会适应性,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有此能力的个体在交往中有自信感和安全感,与人友好相处,心情舒畅,少生烦恼,知道如何结交朋友、维持友谊,知道如何帮助他人和向他人求助,能聆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思想,能以负责任的态度行事并在社会中找到A己合适的位置。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5篇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5篇 作文一:《绿水青山图》北京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你踏着微湿的土壤,淡绿色的裙摆轻拂过大地的发梢,轻转回眸,身后一片碧绿,硕果生机。望着自己的杰作,你展颜一笑,皓眸红唇,晃得娇美的樱花在微风的渲染下,静静飘落在你的头顶,在你柔顺的发丝里,留下一抹清香。 他们说,你是自然的女儿。 你总会牵着春姐姐的手,漫步在山间田野里,嗅着花儿的芬芳,用晶莹的露珠涤尽尘埃;你也会跟在夏哥哥的身后,左瞧瞧又看看,用红唇亲吻娇艳欲滴的荷,为受太阳炙烤的蚂蚁遮挡阳光;你常常伏在秋姐姐的肩头,趁她不注意掀起一群落叶,或是在红彤彤的果子里择一个吮着汁液的美好;当冬哥哥来了,你总会整个身子倒在雪地里,享受着冰凉与纯洁的雪,从指尖划到耳畔……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用文字来雕饰你的美丽。自幼酷爱书卷的你,当然是喜去采撷。感觉自然的呼吸,窥测自然的神秘,听自然的音调,观自然的图画。风声,水声,松声,潮声,都是诗歌的乐谱。花草的精神,水月的颜色,都是诗意的范本。 春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词调闯入了你的梦境,你忽的醒来,轻嚼着诗的韵味。“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心随着白居易的步伐闯入春的世界。读多了诗,你渐渐

学会了体味其中的意境。心潮随着诗人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高兴得意时,你会吟一句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失落伤感时,你会用袖子轻拂去眼角的泪花,微微笑着诵一声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感慨着世事变迁,你呢喃出纳兰性德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他们的诗作感染了你,让你不自主地投入,高兴他们的高兴,悲痛他们的悲痛。 夏夜,你感慨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世美颜,“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秀美画卷,你吃吃的笑了起来。夏夜的湖水波微漾,你俯首,以湖面为镜,目视着自己姣好的容颜。你的感情细腻,多愁善感。你常在无形中与诗人进行交流,渐渐有了心灵的联系,你默然蔡确的“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嘴角又带着酸酸的絮语“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的悲怆。不得不说,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你就是自然。 秋午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风景让你颇为赞服,而秋天本是个万物凋零的季节,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使得留下的名篇更加数不胜数。“红藕香残玉簟秋”你静静的来到李清照的身旁,为她系好外衣的扣子,说是自然赠予的礼物。“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你为李煜挽好了发髻,回给他一个恬淡的笑,说是自然的馈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你亦来到欧阳修的身边,搀着他,游历风水美景,又上一楼。 冬黄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景划过你的

模拟考试作文范文

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父母对孩子说“为你好”,朋友对朋友说“为你好”,单位对员工说“为你好”,政府对民众说“为你好”……一句“为你好”,可以引发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为你好”的看法,或叙述生活中与这句话有关的故事。 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本次作文问题: 文体不规范 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 本学期作文小结: 重点训练的文体: 记叙文和议论文时评 如何写?请复习3号本 例文1(53—55分)“为你好”并非溺爱(作者:执信学生)记得某电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妈妈帮她心爱的孩子打扫房间,却换来一句“你烦不烦”。母亲说“我也是为你好才打扫的啊……”,孩子摔门便走……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你好”就成了父母一辈子的口头禅,但必须知道:“为你好”不是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理由,“为你好”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有效的教育,不是过于宠爱的借口! “为你好”不是父母溺爱娇纵孩子的借口。父母苦心孤诣,几十年来本着“为你好”的原则,以孩子的快乐幸福作为出发点,但这样的“为你好”只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的性格。这一点,有谁能否认?这是不争的事实:深圳富商十万元请家教,他也是“为孩子好”;胡斌享受着宝马与名酒,他的父母也是“为他好”。但这“为你好”真的可以教育出有责任有成就的一代吗?过分的宠爱折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像胡斌,享受了父母的“为你好”,

却养成了忽视生命无视法纪的娇纵个性。这不仅非正人君子所为,反而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而这背后,有一个阴影,那便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纵。这种“为你好”成为孩子惟我独尊性格滋生的肥沃土壤。因此在今天,改良这种过“肥”过“好”的土壤,应该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由此观之,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但这种本能不应该是过度“对你好”而生发的绝对宠爱与绝对呵护。相反,应该是一种有节制的“为你好”,是一种理性的心态,一种心理引导和教育! “为你好”应该是父母有效合理教育孩子的思考方向。澳门富家子弟被父亲放在美国孤身学习,生活完全自理,家里从来不进行过度干预与帮助。他父母本着“为他好”的原则,这么做了。然而,再看看几年前被清华大学开除的那位生活无法自理的大学生,他母亲为他包办了一切,难道这不也是“为他好”么?两相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为你好”不是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扛在自己身上,不让孩子受任何伤害。相反,只有经过风吹雨打的孩子,才更有坚强的意志和对人生波澜的独特感悟。这种“为你好”,让孩子比一般人多一份信念,多一份坚毅。 “为你好”,孩子不是总用塑料袋包装着的苹果,完好的苹果更易“惹虫上身”,但有破损的苹果却更加芳香,父母该学会如何真正“为你好”。 评析: 从“父母对孩子说‘为你好’”切入“谈看法”。(启发:从提示语中选好写作的限制范围) 例文2(56—58分)用慧耳去聆听辩别(作者:广雅学生) 早上出门的时候,母亲反复唠叨,问我带齐文具没有,叮嘱我不要填错考号。不耐烦的我并没有留心她的每一句话,唯独那一句“唉,我这是为你好啊”依旧真切地回荡在耳边。 “为你好”我细细咀嚼着这时常听到的话语,不禁发现它背后隐藏着很多复杂的东西,需要我们用一双慧耳去聆听辨别。 有时“为你好”是衷心的期盼,真诚的关怀。父母的反复叮咛是为了我们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共计8套试卷,包括全国卷3套,独立命题5套。 全国卷Ⅰ 适用地区:、、、、、、、、、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 生。 2008年,汶川震。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 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 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Ⅱ 适用地区:、、、、、、、、、、

二战期间战斗机防护,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多的地方加强防 护。但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注意防护弹痕少的地方。如果这部分有重创, 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专家是正确的。 请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 全国卷Ⅲ 适用地区:、、、、 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198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卷 一、2018年高考语文大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合理。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 有细节、有描写。 二、2018年高考微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备考: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一)作文讲评 范文集萃

高考作文备考: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一)作文讲评范文集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 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复兴中学拟举办一场以此为辩题的辩论赛,正方的立场为“科技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的情感”,反方的立场为“科技的发展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请选择立场,写一篇一辩发言稿,阐明己方观点,并适当反驳对方的观点。不少于800字。 科技让人心更近 毛昕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科技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的情感。 时间飞速运行,科技迅速发展,当前,科技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在任何地方、任何层面都能找到科技的影子,人们熟悉的“乡土中国”的生活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远。于是乎,一些怀旧的人开始感叹:科技的发展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使人们距离越来越远了。 在我看来,科技并没有增大人们的情感隔阂,相反,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以前,车马很慢,书信是分离中的人们用来交流的唯一方式,那时的人往往会在想念远方亲友时写下情深意重的诗文;现如今,人们还是会想念远方的亲友,不过我们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与对方来一场实时沟通,我们或用文字互相问候,或用影音来亲近彼此,即使空间上相距千里甚至远隔重洋,但彼此的心却能在此刻紧紧地连在一起,使人倍感温馨与幸福。这样的真情体验基于科技的发展,是远非书信所能达到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实现了古人所梦想的遨游于天空,做到了日行千里,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于是乎,又有重情的人感慨:人们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 其实,人们不是对离别之情看得轻、看得淡了,而是他们将这种情感更踏实地保留在心底,对亲友重逢充满信心。王勃与朋友分别时高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若不是大唐气象令人乐观向上,诗人是断不会出此豪言的;同理,若不是科技的发展,使远在他乡打拼的人们随时可以与家乡的亲人联系,甚至可以“朝发夕至”,返回家乡,人们怎么可能一扫离愁,气定神闲地与亲人道别?科技的发展,使离别不再意味着无法在节庆之日与家人团聚而独自悲伤,如今,我们有高铁、飞机,有那个助力万家团圆的“春运”,这些都是千家万户过年过节合家团圆、欢声笑语的保障。科技的发展,不仅在地理上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是在心理上、在情感上使人们更近了一步。 科技的发展是时代之潮流,有着不可逆转之势。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利用其能造福于人的那一面。人是情感动物,而不是冷血的机器,如果我们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这当然会减弱我们与他人的情感,但是,这并不是科技发展的过错,而是一部分人把握不当的后果。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得知某地、某人有困难时,飞快地做到“八方支援”,

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字音、字形的辨析; ② 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① 病句辨析 ② 掌握口语交际题的做题方法; ③ 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④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选材和组材。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 2、 3 难点: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作文的审题和组材。 教学时数: 3 课时 三、课前准备 一、考试情况简要分析: 1、成绩统 计: 参考人数90--100 80--89 70-79 60-69 60 以下优秀率及格率 40 2 19 18 1 0 5% 100% 2、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 ①知识积累,共 20 分。 ②口语交际与综合运用,共 4 分 ③阅读,共36 分, ④写作与表达,共40 分 3、试卷中各题错误 人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错的人数 6 3 4 27 15 14 25 10 39 24 2 3 1 2 题号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错的人数 5 52 51 40 23 30 35 24 23 从试卷完成情况来看,同学们存在以下问题: (1)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3)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4、明确目的: ①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 ②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 ③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 ④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2018年长宁二模作文讲评

2018年长宁二模作文讲评 1.自由的征程(66.0) 鲁迅先生曾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的确,现实的摆锤始终在安逸与危难之间摆动着,一面是封锁,一面是自由。既然我们永远难以让其平衡静止,那么,我愿向后者停靠——荆棘之中,追随自由。 为什么自由总生于荆棘,为什么人们总要历经危险才见光明?时常是由于人与所处的自然的,群体的既定秩序有不可避免的冲突。纵观人类的文明历程,奴隶时代的终结就是个体向既定的封建权威伸索呐喊,疾呼人权,呐喊自由;再如中世纪末的西方文艺复兴,是由个体蔓延至群体的自由意识之觉醒,人们冒着被教会迫害的危险,才换来了葱茏的自由;近至美国的独立运动,人们流血、牺牲,以誓死捍卫名族的自由,“因为自由故”,他们抛弃了一切。因此人类个体为自由之呐喊,群体为自由之搏斗,都是一种“征程”,人们始终历经劫难,换取自由。 由是,我们不禁疑惑,自由之魅力何在,自由之价值何在?要人们甘愿置身险境,乃至死亡。从表面来看,这首先是一种躯体解放,正如人们从奴隶制的挣脱,是换取行为自由、生产自由、社会公共自由的过程,这也是最古老的自由。但更重要的,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封建残余根深蒂固,战火动乱频繁的年代,新文化的传播者冒着枪火如雷,高呼民主,他们捍卫的,是自由之话语权;又如鲁迅本人奋笔疾书,逆行主流,以身历险只为唤醒民族,为自由而奋起,这些自由的思想与精神是冲破不公桎梏,解放社会的力量所在,也是社会和谐,天下共生的福祉所在。 自由之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敢与身陷危难,追求自由的人,却往往是少数,更多时候,人们无意地选择了安逸,哪怕以自由为代价。这种无意识来自于人自身不可见的懦弱与惰性之劣根,不过更重要的,归根结底,是人的价值取向。是否争取自由,取决于我们精神之信奉,内心之所向,安逸与荆棘这两条路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前者更平坦,后者所见的光明更为耀眼。 化用尼采之语,谁欲发呐喊,必先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先如云漂泊。欲自由,则必先承受压抑之苦,漂泊之难,方能途行于自由之征途,在荆棘中走向自由之光明。

南京二模作文讲评

2018南京、盐城二模作文讲评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 材料解读 这是一则哲理类作文材料。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这两句话从句式上看,采用“是”“也是”组句,似乎 有所偏重,但细审两句话含义又是相对独立的。 立意要兼顾说" 不”和”长大”两个方面,否则视为偏离题。 这则材料,关键词是”说不”、”长大”(成长、成熟)。 这里的“说不”可以理解为对“长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他人”和”我”两方面)的”说不”、拒绝。既可以为有声之呐喊,也可以为无声的拒绝;既可 以是艺术地婉转的拒绝,也可以是直接的坚决的拒绝(要言之成理) “长大”可以是好习惯的养成,是理想、信念的升华,是美好人格的塑造, 是宽广情怀的涵养,是心理的成熟,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从材料的具体语境来看,“你”和”长大”主要指向为青年人的成长与成熟, 但这不是唯一,也可以虚化为国家、民族、文化等层面的成长与成熟。 (一)从“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这句话立意: 这句话的直接表述是: 如何正确对待别人对你的要求、愿望、心意的拒绝, 对你认识、观点、想法、方案、能力等的否定。正确面对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等 从而让自己成熟、提高、更好等。 具体立意: 上句表述非常清晰,“不”(否定、拒绝)来自他人,说“不”的对象是你, 是说别人拒绝你的请求,否定你的判断或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和拒绝,提 醒我们不能做被宠坏的孩子,不能任性而为,不能有背离公序良俗,背离常理 人情的要求和想法,要学会控制自己管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要学会纠正自己 的错误,获得成长。每个人在学业、工作、为人处事、思想认识上都或多或少 地存在着错误和不足,没有人否定你拒绝你,你就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 缺点,不能获得成长。别人错误的否定和拒绝,也能促使我们更透彻地认识事 实,磨练自己,学会忍耐、沟通、协调、说服等技能,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二)从“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这句话立意: 这句话中的“你自己不会说不”,既可以理解为”自己”对”他人”的某些行为说

2018年上海高考模拟考之徐汇二模作文指导

2018年上海高考模拟考之徐汇二模作文指导 题目:当了解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便捷,人们会更容易获取自己想关注的信息,从而将自己包裹在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 这种现象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审题:信息本来可以让生活姿态更开放,但只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就可能使生活更封闭、狭隘,就此可以思考“开放与封闭”的关系。当然,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信息使人们的视野更开阔,获取自己关注的信息,可以使人的知识结构更专业、更深入,这样可以思考“博杂与精专”的关系。还可以围绕“丰富与单一”的关系来思考。 让信息实现更多共赢(一类中) 随着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再迈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正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在实现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同时,我们被卷入了个人需求支配的浪潮中。 无论是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抑或是网络、微信的新媒体,人们手指一动即可获取海量的信息,自己想关注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想关注的信息有的有营养,如时事新闻、教育咨询,有的则毫无益处譬如花边新闻乃至暴力视频等。但经受不住“迷人眼”的获取途径诱惑,我们不断接收各种信息,因个人需求满足而有了一时快感,并使欲望无限膨胀,继续吞噬想关注的信息。 长此以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提升,人们更易将自己包裹在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正如卡夫卡《变形记》中描绘的那样,个人需求统治、奴役着人们。对金钱的贪欲使老板不尽人情,挣钱的需求促进着格里高尔盯着时刻表赶火车。同样地,现在的人们被“想关注的信息”异化了,确切地说是被个人需求主宰着生活,以致不断放大小我,最终茫然自失。 诚然,便利多样化的信息平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满足了个性需求,我们不可简单否认这种需求的合理性。但过多的需求甚至需求主导型则会使公益心减少,责任心缺乏,最终导致社会的冷漠,个人需求的绳索终将断裂。因此,我们不应抛弃个人正当的需求,更不可一味在信息化时代中逆行,而应理性地选择信息,为世界造福。 对于无益的信息,我们可以过滤不看,对于有营养的信息,我们则应关注吸取。在满足刚需的同时,是否应该多考虑他人?互联网上红火的冰桶挑战,借助网络为渐冻人传递爱心、播撒正能量,这不仅利用了新媒体信息互动功能,还满足了弱势群体的需求,转变了人们的固有观念,使这类特殊群体得到了更多关注与尊重。 由此观之,公益事业与个人需求并非截然对立。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使需求提高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使单纯娱乐乃至享受的需求置换为传递爱心,普惠共赢的追求。贫困村可以依托互联网把握市场动向,提升管理能力使村民脱贫致富;企业则利用互联网搭建国际平台;公众以媒体来助力生态保护,跨越地域所

高考作文:2018年高考全国高考作文真题权威分析点评

高考作文:2018年高考全国高考作文真题权威分析点评 _4a348da30102xqgv 2018年高考全国高考作文真题权威分析点评 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家/ 名师点评】 大我小我与未来我的巧妙结合 张云佳,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 2018年高考作文给出了2000年到2035年七个不同的时间点的大事。这样的一则材料特别能体现出大我一个概念,体现出我国从2000年到2035年的时代进程和发展目标。在这一点上,基本上承继了2017年全国卷一高考作文的时代精神,紧扣时代脉搏。因此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就应该体现出一种大我的情怀,体现出对于国家大事的一个,对当前发展中的中国的赞美,对未来国家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憧憬。要体现出正能量、大国情怀,凸显出爱国的精神。 其次,要体现出小我的意识,展现个人的成长发展与精神风貌。要把自己和新时代的中国放在一起,也就是在新时代下,作为世纪宝宝的考生有怎样的感受、思考、憧憬,所以,考生不能写得太大太空太泛泛而谈,一定要结合自身经历去谈。 再者,要大胆而合理地想象,遥想未来的我和未来的年轻人的情况。今年的作文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即文章要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既是情景式任务驱动性的体现,也启发考生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要和十八岁的年轻人进行跨时空对话,要强化代际身份感,有一定的对象感。 在构思的时候,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成长中的比较典型的片段,自己有感触的、典型的时间点与国家的典型的时间点和发展进程相结合,并贯穿一个主题:国家的变化、发展与个人的成长、追求的融合,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与个人追梦、圆梦的融合过程,体现出时代的发展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2018南京、盐城二模作文解析

2018南京、盐城二模作文解析 南京、盐城二模作文试题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 材料解析 一 材料结构 本次考试作文材料采用了两句话分两行排列的形式,接近2014年江苏高考题“青春朽或不朽”。 但上下两句用了关联词“是……也是……”,而且没有用“有人说……又有人说”作引,这说明两句话属于同一观点,并非高考的辩证式。 二 核心概念 材料核心概念有二。 说“不” 说“不”,是表达否定或拒绝,不宜泛化为经历挫折、遭遇逆境等。 (固然,可以把“对你说‘不’”理解为环境在排斥你,但这种理解损失了材料原本的意蕴。) 长大 “长大”,是指心理上的成熟、精神上的提升,决不可偷换为事业成功之类实体性成果。 三 材料观点 及理解分歧 两句话共同指向了“说‘不’”和“长大”间的一个关系: 拒绝、否定可以促进人精神层面的提升。 下面就要看看材料的两句话分别从什么角度讨论了这一关系。 上句表述非常清晰,“不”(否定、拒绝)来自他人,说“不”的对象是你,是说别人拒绝你的请求,否定你的判断或追求。

下句的“不”来自“你自己”,但说“不”的对象是缺失的,补足不同的对象可以得出两种对于这句话的理解: 小投票 两种理解都可以与上句呼应 第一种理解是说要懂得拒绝他人,与上句说“不”的主体和对象互换; 第二种理解是说要学会自我否定,增补了上句说“不”的主体,对象仍是“你”。 从成长阶段来说,知道拒绝别人(下句第一种理解)应该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是较早发生的。被人拒绝(上句)是促成成长的,按序在第二位。自我否定(下句第二种理解)是更高的发展阶段。 所以,命题人的意图,应该是想取第二种理解,使上下句构成递进关系。在第二句中特别强调“你自己”,意在突出说“不”的主体是另一个你。这届高三学生在去年高二统考时都接受过“另一个你”的洗礼。(“另外一个你总是为你难过。但是你的另外一个你就在难过中在长;那么就一切都好了。”)所以理解这次这个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歧解毕竟产生了。而且这个歧解不是命题者预设中的开放式话题。话说,命题人只是想把两句话弄成一样长度,看起来好看吧。材料上句,网传出自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但似乎只见到《意林》和作文素材选之类的引用。下句是命题者自己编的。 如何处理写第二句话第一种理解的文章(比如《面对“道德绑架”,我们要敢于说“不”!》),很考验评分标准制定专家的智慧。智慧是一种经验,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 四 立意角度 下面说说这个题目可以展开的空间。 因为两句并未构成对立观点,所以不易进行辩证的思考。也确实很难论证不说“不”也能长大。所以文章可以从两个方面作一些发挥。 1 针对材料理论,问一些“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 别人对你说的和你对自己说的“不”有什么不同? 是什么造成了没有人对你说“不”? 如何才能做到对自己说“不”? …… 2 把材料的理论进行细化 a 演绎式细化 讲清楚“说‘不’”影响“长大”之间的过程,是议论文理论演绎和记叙文情节设计的重点。 b

江苏省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讲评 例文

2019届高三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文讲评+例文 2019.05一、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 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 二、审题立意 本则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文字列举现象,第二段文字提出问题。 第一段,“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高铁”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随时随地联系”“方便了人们的来往”是科技发展给情感交流带来的便利;“交流程式化”“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是科技发展妨害情感交流的表现。省略号则提醒考生,此类现象还有不少。“使人……也容易使人……”这一句式,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科技发展对情感交流带来的利与弊。 第二段,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考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增进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减弱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倘若学生能从其他角度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影响,且能言之成理,也可以视为切题,但必须密切围绕“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两个要素的关联行文,倘若只谈一方,则视为审题不过关。需要注意的是,“人与人的情感”,偏重于人际关系,不能泛化为个体所有的情感。 三、判分 1.判分原则 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有逻辑地分析说理;注意议论类文章的中心与材料的关联度;警惕作文审题之外导致的表达偏题现象。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内容要合乎生活真实,有真情实感;对于一些暗合材料旨趣的作文要整体研读避免误判偏题,警惕“贴标签”。评判时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