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防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消防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消防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消防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前言

本部分的第4、5、6、9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GAX X《消防机器人》目前拟分为9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消防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一一第2部分:消防灭火机器人:

一一第3部分:消防侦察机器人;

一一第4部分:消防排烟机器人;

一一第5部分:消防救援机器人;

一一第6部分:消防洗消机器人;

一一第7部分:消防照明机器人;

一一第8部分:防暴机器人;

一一第9部分:排爆机器人:

本部分为GAXX的第1部分。

根据国内目前消防机器人的生产、使用情况以及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消防机器人的发展规划,编制了本部分标准。本部分标准首次发布。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技术委员会(SAC/TCll3/SC4)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消防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fire robot

GAXX.-XXXX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消防机器人的术语、分类、型号编制、功能、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陆地上行走的各类消防机器人,不适用于在空中或水面、水下等执行消防作业的其它特种机器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6—2007 标准电压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1173—1995 铸造铝合金

GB/T 1176—1987 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

GB/T 1348—1988 球墨铸铁件

GB/T 3766—2001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器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 4208—2007 外壳防护等级(1P代码)

GB/T 4237—200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 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 7251.8—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智能型成套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 7932—2003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9439—1998 灰铸铁件

GB 12325—200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 14097—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噪声限值

GB 15540—2006 陆地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B 17478—2004 低压直流电源设备的性能特性

GB 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20891—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

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13384—19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 9773.2—1999 柴油机起动性能试验方法

3 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消防机器人fire robot

由移动载体、控制装置、自保护装置和机载设备等系统组件组成的具有人工、半自主或自主控制功能,可替代消防员从事特定消防作业的移动式机器人。

3.2移动载体moving carrier

由动力源、传动机构、行走机构、机架等组成,用于完成消防机器人的行走和承载功能的组件。

3.3复合式行走机构compound moving mechanism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型式复合组成的行走机构,如关节轮式、关节履带式等。

3.4 消防机器人后方辅助系统assistance system for fire robot

与消防机器人配套使用的后方控制系统和运载车辆等辅助设备。

3.5机载设备on-board equipment

安装在移动载体上的用于执行灭火、侦察、排烟、救援、洗消、照明、防暴、排爆等特定任务的装置,如消防炮、气体探测仪、排烟机、机械手、照明灯具等。

4消防机器人分类

4.1 按行走机构型式可分为:

(1) 轮式

(2) 履带式

(3) 复合式

(4) 其它型式

4.2 按控制方式可分为:

(1) 人工控制

(2) 半自主控制

(3) 自主控制

4.3 按机载设备主体功能可分为:

(1) 灭火

(2) 侦察

(3) 排烟

(4) 救援

(5) 洗消

(6) 照明

(7) 防暴

(8) 排爆

(9) 其它

5 型号编制

5.1构成和编制

消防机器人的产品型号由类别代号、分类代号、主参数代号、行走机构特征代号、企业自定代号等组成。型号编制方法如下:

5.2 类别代号

位于产品型号的第一部分,用三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前二个汉语拼音“Rx”表示消防机器人,第三个汉语拼音表示该机器人的控制方式,控制方式代号见表1。

5.3 分类代号

位于产品型号的第二部分,用一至三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若该产品仅有单一功能,则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功能,则以最常用的前二或三种功能为依据,用二或三个汉语拼音表示,其含义见表2。字母排列规则为主要功能排列在第一位,其余功能的字母排序,按表2的顺序排列。

5.4主参数代号

位于产品型号的第三部分,其含义见表2。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功能,则列出主要功能的主参数代号。

位于产品型号的第四部分,本代号用一至二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其含义见表3。

位于产品型号的最后部分,在前面的符号不能区别时才能使用,以汉语拼音字母

和阿拉伯数字表示,位数由企业自定。当第一位是汉语拼音字母B时,表示该产品具

有防爆性能。

5.7产品型号示例

示例1:一种人工控制的消防灭火机器人,轮式行走机构,消防炮流量32L/s、其型号为:

示例2:一种半自主控制的消防侦察机器人,可探测4种气体、关节轮式行走机构,防爆型、为第二次改进设计,其型号为:

示例3:一种人工控制的,以救援为主,侦察为辅的消防救援、侦察机器人,机械臂额定载荷80kg,履带式行走机构,其型号为:

示例4:一种人工控制的以灭火为主,侦察和照明为辅的消防灭火、侦察、照明机器人,消防炮流量32L/s,履带式行走机构,其型号为:

6 功能

6.1功能配置消防机器人的功能配置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 各类消防机器人功能要求

6.2 功能要求

6.2.1控制功能应确保消防人员在灾害现场对消防机器人的行走或消防作业能进行可靠控制。

6.2.2行走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在灾害现场实现直行、转弯、爬坡、越障等要求。

6.2.3灭火功能应满足喷射灭火剂扑救火灾的要求。

6.2.4自保护功能

(1)冷却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在高温、强热辐射环境下能靠近火源并实施灭火作业的要求。

(2)防倾覆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在不大于其工作坡度的环境条件下行走或实施消防作业的要求。

(3)防碰撞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在行走或消防作业过程中避免与障碍物相撞,造成损坏的要求。

(4)抗暴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在作业时具有防接近、防烧、防砸等自卫能力。

6.2.5气体探测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在灾害现场准确探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种类、及其浓度和变化趋势,并将探测结果实时传输到后方控制系统中的要求。

6.2.6视频信息采集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采集消防机器人周围或其本体动作姿态视频信息的要求。

6.2.7音频信息采集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采集其周围音频信息的要求。

6.2.8环境参数采集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采集温度、湿度、辐射热强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参数的要求。

6.2.9防爆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在进入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危险场所时,具有相应防爆等级的要求。

6.2.10信息传输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与后方控制台能进行可靠信息交互的要求。

6.2.11冗余通信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与后方控制台间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通道冗余通信方式的要求。

6.2.12机械手作业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能执行人员或重要物品转输、阀门启闭、破拆等作业的要求。

6.2.13排烟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能执行水雾冷却灭火、排烟等作业的要求。

6.2.14洗消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能执行清洗、消毒、稀释等作业的要求。

6.2.15供电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能为各类移动式电动消防设备就近提供电源的要求。

6.2.16照明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能为灾害现场需要进行消防作业的区域提供一定照度的要求。

6.2.17驱暴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能执行音频警示、威慑、释放各类驱暴介质等作业的要求。

6.2.18排爆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能执行现场可疑物侦检、处置、转输、摧毁等作业的要求。

6.2.19声光报警功能应满足消防机器人在灾害现场作业时能提供声、光警示信号的要求。

7 性能要求:

7.1外观质量要求

7.1.1铸件表面应光洁,不允许有砂眼、夹砂、气孔、疏松、裂纹、结疤等有损强度和外观质量的缺陷。

7.1.2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或将材料进行防腐蚀处理,使其表面不受水、大气及灭火剂等的侵蚀。

7.1.3漆皮表面应光洁、不应有漏漆、起皮、脱落等缺陷。

7.1.4镀层表面色泽应均匀、不应有烧黑、鼓泡、剥落、锈浊、露底、毛刺或划伤。

7.1.5塑料件表面色泽应均匀,无明显划伤、飞边、凹凸不平。

7.1.6焊接结构件焊缝应平整、均匀,不应有漏焊、虚焊、夹渣、裂纹、气孔及飞溅物等缺陷。

7.2零部件通用性能要求

7.2.1铸件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化学成份应符合GB/T1173、GB/T1176、GB/T1348、GB/T9439中有关规定。

7.2.2金属材料应符合GB/T4237、GB/T699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7.2.3加工完毕的零部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包括涂防锈漆或防锈油。

7.2.4装配前各零件应清洗干净,装配应牢固可靠,在转动部位应涂以润滑脂。

7.2.5具有输送、喷射灭火剂功能的承压管路按8.2.2的规定进行水压密封性能试验后,各连接部位应无渗漏现象。

7.2.6耐压零部件(压力容器除外)按8.2.3的规定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后,零部件不应有渗漏、裂纹及永久变形等缺陷。

7.2.7借助外壳防护的电器设备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 4208的相关规定。

7.2.8内燃机排气管及燃油箱要求

(1)内燃机排气管出口设置应符合GB 7258中12.7.4的相关规定。

(2)燃油箱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 18296中第3条的规定。

7.2.9液压系统性能应符合GB/T3766中1.2、1.3、1.4、1.7.2及6.1的规定。

7.2.10气动系统性能应符合GB/T7932中4.3、4.4、4.5、5.3.2及10.2.2的规定。

7.2.11电动机及供电电源

(1)电动机应装有短路和过载保护装置,能正常启动和连续工作。

(2)电动机的供电电压,应优先选GB156的规定值,其交流供电电源偏差(电压、

频率)或直流供电电源电压偏差应符合GBl2325的规定。安全及抗干扰性能符合

GBl7478中4、5的相关规定。

7.2.12无线通信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l5540中5、7的相关规定。

7.2.13控制装置要求

(1)消防机器人本体或后方控制系统电控装置的安装、接线应符合GB50171的相关规

定。

(2)带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型电控装置应符合GB/T 7251.8中5.2、5.3、5.4、5.5的相关规定。

(3)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CB/T 7251.8中5.6.1、5.6.2的规定。

7.2.14机载设备要求

(1)机载设备不得有锯齿等锐边的构件外缘。

(2)采用电动机驱动的机载设备每个驱动轴上均应设有可靠的制动装置。

(3)机载设备运动关节的始、终点应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应能使其在额定负载或最大速度下运动时可靠停止,不得产生越程现象。

(4)机载设备的俯仰、回转、传动等机构应动作灵活、安全可靠。

7.3 整机要求

7.3.1消防机器人上布置的电、气、液线路应排列整齐、固定牢靠、走向合理,便于安装、拆卸,并用醒目的颜色和标志加以区分:电气、液压、气动系统均不得有漏电、漏油、漏气现象;润滑和冷却情况应良好。

7.3.2采用内燃机作动力源的消防机器人的起动性能应符合JB/T9773.2中的规定。

7.3.3采用内燃机作动力源的消防机器人行驶时的噪声应符合GBl4097中第4条的规定。

7.3.4采用内燃机作动力源的消防机器人的排气污染应符合GB20891中第5.2.1条的规定。

7.3.5行走

(1)在水平地面上的直行速度应不小于0.5m/s;

(2)跑偏度应符合本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

(3)转弯半径应符合本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

(4)爬坡度应符合本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

(5)越障高度应符合本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

(6)侧翻稳定角应符合本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

(7)制动应符合本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

7.3.6无线遥控装置

(1)采用无线遥控装置的消防机器人的遥控距离应大于等于130m,或符合本系列标准的相关规定,动作应可靠。

(2)多台无线遥控装置在同一区域内工作时,不应有任何相互干扰。

7.3.7后方控制台

(1)应能实时、可靠地控制消防机器人的行走和机载设备的各种动作。

(2)应能实时、可靠地接收消防机器人采集的图像、语音、数据信息并进行处理。

7.3.8进入具有爆炸性危险气体区域的消防机器人应满足不同防爆区域的防爆等级要求。

7.3.9消防机器人应有良好的防水密封性能,按8.4.9的规定进行试验后,需要防止水渍的部位,均不能有水渗入。

7.3.10消防机器人的可靠性、耐久性应符合设计要求的规定。

7.3.11消防机器人的安全防护设计应符合GB5083的有关要求。设计消防机器人系统时,

应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失效,包括控制电源的失效等。

8试验方法

8.1 外观

8.1.1目测设备外表质量,结果应符合7;1的规定。

8.2 零部件通用性能试验

8.2.1按GB/T1173、GB/T1176、GB/T1348、GB/T9439等标准的有关规定对消防机器人采用的铸件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7.2.1的规定。

8.2.2水压密封试验

水压密封试验前,应将受压部分封闭,注满水并排除空气,然后缓慢加压至最大工作压力的1.1倍,保持3min,结果应符合7.2.5的规定

8.2.3水压强度试验

水压强度试验前,应将受压部分封闭,注满水并排除空气,然后缓慢加压至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保持3min,结果应符合7.2.6的规定。

8.3系统组件试验

8.3.1内燃机排气管及燃油箱

(1)按GB 7258的有关规定对采用内燃机作动力源的消防机器人排气管出口设置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7.2.8中(1)的规定。

(2)按GB/T 18296的有关规定对采用内燃机作动力源的消防机器人的燃油箱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7.2.10中(2)的规定。

8.3.2液压系统试验

按GB/T3766的有关规定进行密封性能试验,其结果应符合7.2.9的规定。

8.3.3气动系统试验

按GB/T7932的有关规定进行密封性能试验,其结果应符合7.2.10的规定。

8.3.4供电电源试验

按GB 156、GBl7478的有关规定对采用电动机作动力源的消防机器人的交流供电电源偏差(电压、频率)或直流供电电源电压偏差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7.2.11中(2)的规定。

8.3.5无线通信装置电磁兼容性试验

按GBl5540的有关规定对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7.2.12的规定。

8.3.6控制装置检验

(1)按GB50171的有关规定对控制装置的安装、接线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7.2.13 中(1)的规定。

(2)按GB/T 7251.8的有关规定对带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型控制装置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7.2.13中(2)的规定。

(3)按GB/T 7251.8的有关规定对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

7.2.13中(3)的规定。

8.3.7机载设备检验

按本系列标准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对消防机器人各机载设备的每个动作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7.2.14的要求。

8.4整机试验

8.4.1目测检查消防机器人电、气、液线路质量,结果应符合7.3.1的规定。

8.4.2按JB/T9773.2的有关规定对采用内燃机作动力源的消防机器人起动性能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7.3.2的规定。

8.4.3按GB 14097的有关规定对采用内燃机作动力源的消防机器人行驶时的噪声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7.3.3的规定。

8.4.4按GB20891的有关规定对采用内燃机作动力源的消防机器人排气污染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7.3.4的规定。

8.4.5行走试验

(1)直行速度

1)在平整的试验地面上用皮尺取50m测量区间,划出横向始端线和终端线;

2)操作机器人,使机器人保持最大速度直线驶过始端线和终端线,记录机器人驶过始

端线和终端线所用时间t,计算机器人的行走速度v:

3)机器人用后退方式,以最大速度直线通过终端线和始端线,记录机器人驶过终端线

和始端线所用时间t并计算行走速度v;

4)重复上述试验2次,则该机器人直行速度为:

该直行速度值应符合7.3.5中(1)的规定。

(2)跑偏度

1)在平整的试验地面上用皮尺取50m测量区间,划出横向始端线、终端线和纵向中心线;

2)机器人位于始端线处,并使机器人中心线与纵向中心线重合;

3)机器人启动后以最大速度行走,在不调整转向的情况下通过试验区间;

4)在终端线处停止行走,测量机器人中心线偏离纵向中心线的距离。

5)取二次试验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应符合7.3.5中(2)的规定。

(3)转弯半径;

1)试验场地为平坦、硬实、干燥、清洁的混凝土或沥青地面,其大小应能允许机器人作全圆周行走动作;

2)测量机器人转弯半径

a使机器人处于连续转弯行走状态,画出机器人离转向中心最远点形成的如图1所示的轨迹圆。

b用钢卷尺测量从转向中心到机器人离转向中心最远点轨迹中心线的距离,应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3)机器人左转和右转各测定1次。转弯半径应符合7.3.5中(3)的规定。

图1 机器人转弯轨迹圆

(4)爬坡度

1)爬坡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2;

图2 爬坡试验装置示意图

2)将爬坡试验装置调整至所需坡度位置;

3)消防机器人正对斜坡坡道,停在斜坡边上;

4)操作消防机器人直行,使其行走到爬坡试验装置上;

5)测量坡度起止点的高度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正切值),爬坡度计算公式为:

其结果应符合7.3.5中(4)的规定。

(5)越障高度

1)越障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3,其宽度应大于消防机器人的宽度;

图3 越障试验装置示意图

2)消防机器人正对越障试验装置,停在越障试验装置边上;

3)操作消防机器人直行,使其越过越障试验装置;

4)测量越障试验装置的高度,其结果应符合7.3.5中(5)的规定。

(6)侧翻稳定角

1)侧翻试验装置

侧翻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4。

图4. 侧翻试验装置示意图

其中:1横向档块2纵向档块3被测机器人4油缸

a试验装置台面的倾斜角应能满足被测消防机器人静侧翻稳定性要求。试验装置台面的倾斜角应能在零度与最大侧翻角之间连续调节,并能在任意角度固定;

b试验装置运转应平稳,上升速度不大于10°/min,下降速度不大于27°/min;

c为防止试验时消防机器人侧滑,可采用在试验台上安装防侧滑挡块的方法,挡块高度不大于30mm,且只准加在侧翻中心一侧;

d为防止试验时消防机器人侧翻,须有专用的防侧翻的安全设备。安全设备对消防机器人的约束力在侧翻临界状态前均应为零;

e设有防止消防机器人纵向移动的楔形块。

2)测定左最大侧翻稳定角

s将消防机器人置于试验装置上,消防机器人的纵向对称平面与试验装置台面转动中心线平行;

b安装防侧滑挡块及防侧翻安全设备;

c启动试验装置,使消防机器人向友慢慢倾斜,直到右侧行走机构脱离试验台面时为止并记录侧翻角度。;

d重复c、d试验。试验进行三次,三次测量值相对误差若超过3%应重新测试。

3)测定右最大侧翻稳定角

将消防机器人调头置于试验装置上,重复2)各步骤。

4)最大侧翻稳定角值取三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其结果应符合7.3.5中(6)的规定。

(7)制动

1)在平整的试验地面上划出停止线;

2)机器人以最大速度行走到停止线后停车;

3)测量消防机器人超出停止线部分的距离;

4)取二次试验的平均值,其结果应符合7.3.5中(7)的规定。

8.4.6无线遥控装置

(1)在试验地面上用皮尺取130m测量区间,划出控制端线和停车端线;

(2)将消防机器人置于停车端线处,在控制端线处用无线遥控装置控制消防机器人,使其动作,其结果应符合7.3.6中(1)的要求。

(3)将两台或两台以上消防机器人同时置于停车端线处,在控制端线处用无线遥控装置同时控制各消防机器人,使其动作,其结果应符合7.3.6中(2)的要求。

8.4.7后方控制台

(1)将后防控制台和消防机器人放置在本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的通信距离两端;

(2)用后防控制台控制消防机器人,使其动作,其结果应符合7.3.7中(1)的要求;

(3)用后防控制台接收消防机器人采集的图像、语音、数据信息,其结果应符合7.3.7

中(2)的要求。

8.4.8按GB3836、GB50257等的有关规定对消防机器人的防爆性能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7.3.8的规定。

8.4.9防水密封性能试验

(1)将消防机器人停在试验场地中(采用内燃机作动力源的消防机器人内燃机应怠速运转),采用人工雨淋的方法进行试验,此时降水强度不小于0.12mm/s,淋水15min 后对控制装置等需要防水的部位进行检查,其结果应符合7.3.9的规定。

(2)试验时应同时用雨量计测定降水量。

8.4.10可靠性及耐久性

按本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的规定对消防机器人的可靠性、耐久性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7.3.10的要求。

8.4.11安全防护要求

按GB5083中5、6的有关规定对消防机器人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7.3.11的要求。

9 检验规则

9.1产品在定型时和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检验。

9.2检验分类

(1)出厂检验;

(2)型式检验;

(3)可靠性试验。

9.3出厂检验

9.3.1出厂检验由制造单位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进行。

9.3.2每台产品都应通过出厂检验。

9.3.3出厂检验项目根据产品加以规定。

9.3.4检验中出现某项不符合要求或故障时,需查明原因,进行返修,对该项重新检验。

在重新检验中,如该项再次出现不符合要求或故障时,则该产品被判为不合格。

9.4型式检验

9.4.1正常生产的产品,每隔三年或累计台数大于50台时,需进行型式检验;当更改设

计、主要工艺;更换主要元器件或材料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9.4.2型式检验由国家指定的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单位进行。

9.4.3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9.4.4型式检验的项目根据产品类型加以规定。

9.4.5检验中出现故障,应查明故障原因,对该产品进行返修,然后继续进行或从该项目开始重新进行检验。

9.5可靠性试验

9.5.1定型后,批量生产的产品应进行可靠性试验。

9.5.2试验样品总数应根据批量生产台数加以规定,在该批产品中随机抽取。

10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0.1包装箱应符合GB/T13384的要求。

10.2包装箱内应附有装箱单、检验合格证、说明书及有关的随机文件。

10.3包装箱上的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包装箱上应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和名称、出厂日期。

10.4包装好的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雨雪直接淋袭、接触腐蚀性气体与机械损伤。

10.5长期存放产品的仓库的环境温度应为0~40℃,相对湿度应不大于80%,室内应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冲击、强磁场的作用。

智能消防机器人

智能消防机器人 目录 第一章引言 (2) 1.1课题背景 (2) 1.2 Intelligent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cars Fire..2 1.3 实现功能 (3) 1.4 模拟房子介绍 (3) 第二章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4) 2.1系统硬件设计 (4) 2.2系统软件设计 (4) 第三章硬件设计 (5) 3.1 电源管理模块 (5) 3.11稳压芯片LM7805、7806CV (5) 3.12电源模块电路原理图 (5) 3.2 电机驱动芯BTS7960 (6) 3.21 BTS7960的逻辑功能 (6) 3.22 外形及封装 (6) 3.23BTS7960电路原理图 (7) 3.3地面灰度检测传感器 ST188 (7) 3.3.1 ST188特点 (7) 3.3.2 检测原理 (7) 3.3.3 应用范围 (7) 3.3.4 外形尺寸(单位mm) (7) 3.3.5 ST188原理图 (8) 3.4火焰传感器 (8) 3.4.1火焰传感器使用 (8) 3.5报警电路 (8) 第四章软件设计 (9) 4.1 灭火机器人行进路线分析 (9) 4.2 软件流程图 (11) 4.3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11) 第五章调试记录及实验心得 (12) 5.1 调试记录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程序清单 (13)

第一章引言 1.1课题背景 如今国内外对消防设备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多。慢慢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实现灭火、火场侦查、危险物品泄露探测、破拆等功能。本文设计主要完成的功能是扑火救人。 本设计是基于STC89C52单片机对电动车进行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研究的内容有:主要方案论证、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实物调试。硬件设计主要有电机驱动电路、热光源采集电路、声音采集电路、电风扇驱动电路、停车信号采集电路、LCD显示电路、电源电路及单片机最小系统。本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接受到热光源采集电路传送的信号和声音采集电路传送的信号,对电动车电机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电动车的转向控制。当两处着火,一处是物品,另一处是人着火;电动车通过声音识别,优先将人身上的火扑灭。其所实现的功能相当于简易消防机器人。 【关键词】消防车热光源 STM32单片机 LM298 ST178 1.2Intelligent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cars Fire Abstract Today,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the study, input more and more. Slowly tends to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ce. To achieve fire fighting, fire detection, hazardous materials leak detection, ripper and other functions. This function is primarily designed to complete fire fighting to save people. The design is based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to control for electric vehicle control system to study the contents of the following: the main program feasibility studies, hardware design, software design, system debugging in kind. Hardware design, main motor drive circuit, thermal light source acquisition circuit, the sound collection circuit, fan drive circuit, stopping the signal acquisition circuit, LCD display circuit, power circuit and microcontroller minimum system. The system STC89C52 microcomputer as the control core, through the acquisition circuit receives light transmitted thermal signal and voice signal acquisition circuit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 vehicle motors to be controlled in order to achieve steering control for electric vehicles. When the two fire, one is the items, another is a human on fire; electric vehicle through voice recognition, give priority to the human body fire. They achieve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t of simple fire-fighting robot. 【Key words】:fire engine 、hot light、STM32 MCU 、LM298ST178

灭火救援实战中消防机器人技术的研究

灭火救援实战中消防机器人技术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火灾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同时火灾事故发生对 消防救援人员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为减少救援工作人员受伤,我们必须研究新技 术新工具应用于消防救援。如今智能机器人已经应用到各行各,其对于解决人们 日常生活问题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如何实现在灭火救援中机器人的应用是本文讨 论的中心。 关键词:消防救援;消防机器人;技术;研究 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前行,智能化机器人应用变得广泛,不但为人们生活提 供很多方便,还能应在在消防救援当中,提高救援质量同时,减少救援人员受到 伤害,为当前救援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出路。但要想实现救援机器 人在救援工作当中的应用,不仅需要对相应技术全面掌握,而且还能对不同情况 实施不同救援。因此,针对消防机器人在灭火救援中技术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1.消防机器人发展现状 1.1国外现状 火灾救援惊险万分,灭火救人的消防救援人员承受很大的救援风险,很容易 受到伤害,因此人们一直期望能用借助机器人替代消防员去完成危险的救火工作。据研究日本田所谕教授与国际救援系统研究机构等组成研发团队,成功研究出首 款飞行式消防机器人。该机器人不但能控制与消防水带相连接的多个喷嘴,利用 喷水反作用力稳定地悬浮于空中,同时还能够选择前进方向,进入到建筑物内, 消灭火源,从而降低消防救援人员救火危险。消防机器人依靠电动机作为驱动, 利用无线控制控制运行,同时消防机器人还具备监视系统,温度传感器以及摄像 装置等功能,从而能实现对火灾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如火灾内部温度、着火点、 危险区域等。美国对于消防机器人的研发,主要利用碳纤维作为机器人的外部材料,使用履带来驱动机器人运行,这样可以使机器人能越过大障碍物。同时,还 通过无线控制技术和射频等技术来完成信息的捕捉和反馈,并配置了可拆卸消防 水枪,使得灭火与拆卸作业工作能够同步落实。另外,挪威最新研制的蛇形消防 机器人,能够快速爬楼梯穿越墙体,而且能够将消防水带作为连接媒介,带领消 防救援人员快速安全进入到火灾现场救援。 1.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消防救援机器人研究工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的,到了九十 年代以后对于救援机器人的研究开始进入到规模化研发,其中产生很多突出成果 如自行式消防水炮。该装置在操作及快速移动等方面都能够实现对火灾救援。进 入新世纪,我国对于消防机器人的研究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陕西省银河技术 公司在2010 年将很多技术应用到消防机器人当中如:不同的类型火灾现场进行 系列化救援机器人研发,自动灭火、照明等功能;同时以低碳环保的能源为动力 源提高机器人工作效率和质量,相应的装载量得到提升;使用最为先进系统设计 工艺,机器人在功能上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对于外部高温与抗辐射能力上也得到 提高,同时使其具备自动保护设施,使相应保护功能得到了完善;操控系统设计 更为灵活,信息传达更为准确快捷,能更好的满足现场需求,侦查和监控功能也 在灭火机器人上得应用。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规范标准

浅谈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2006/4/10/9:4 来源:昆明华安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作者:宁卫国 2.4.3 配电柜成套形式的安装设计 直接在配电箱柜面板上嵌入探测控制器,只考虑在柜内适当位置固定漏电互感器(一般在主空开上端或下端),不改动配电柜内部结构,不用增加单独的探测控制器安装箱,美观方便。应在设计中明确提出要求,在施工图会审完毕,由配 电柜成套厂考虑预留面板上嵌装漏电流探测控制器的孔。 3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安装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施工主体单位问题 根据上述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特点,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有相当的独立性,但与配电系统密不可分,归入强电系统施工比较便于协调配合。反之,实践证明,归入消防报警系统施工单位施工,则容易扯皮,协调配合困难,加上其对控制柜不熟悉,对互感器安装等比较陌生,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对于个别直接使用普通火灾报警系统的二总线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在与配电柜成套厂家或施工单位充分沟通配合的前提下,可以并入消防报警系统施工单位施工。目前,消防主管部门对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施工单位是否需要具备消防专业承包资质,尚未有明确的界定。 3.2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施工要求 国家标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GB13955第6部分“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明确指出:“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安装应充分考虑供电方式、供电电压、系统接地型式及保护方式。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形式、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短路分断能力、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分断时间应满足被保护线路和电气设备的要求,在不同的系统接地形式 中应正确接线”。 具体地说,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安装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漏电流报警器标有电源侧和负荷侧时,应按规定安装接线,不得反接。 2) 安装漏电流断路器时,应按要求,在电弧喷出方向有足够的飞弧距离。 3) 安装时,必须严格区分N线和PE线,三级四线式或四极四线式电的N线应通过漏电火灾监控系统的电流互感探测器。通过漏电火灾监控系统的电流互感探测器的N线,不得作为PE线,不得重复接地或接设备外露可接近导体。PE 线不得接入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4)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没有归入配电系统施工单位施工时,双方应充分沟通,协调有关安装方式、尺寸和电气技术参数。新工程使用电气火灾监控设备与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互感器)分离配置型产品时,在配电柜(箱)订货时应向厂家明 确互感器尺寸,以便于预留安装位置。 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的 9.1.1条要求,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应当按照消防用电的规定执行。因此,无论消防中心设置的集中控制器还是现场设置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都要按照消防用电的规定执行,接入 消防用电。 6)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电流互感探测器在配电柜(箱)内安装,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要在断电情况下施工,并注意强弱电分开走线,单独敷设电流互感探测器信号线,并应使用带屏蔽的多芯控制线。特别注意防止接错线或搭线,造成强电串入火灾监控探测器中烧毁火灾监控探测器或联网的多个火灾监控探测器。 7) 改造工程一般应将组合式电流/剩余电流探测器置于塑壳断路器下端出线处,当安装不便时,可考虑安装于塑壳断 路器的入线端。 8) 施工单位应配备移动式(手持便携式)剩余电流检测仪,并在调试时先进行配电系统剩余电流的检测,及时排除剩余电流异常情况,并作详细记录。根据GB13955标准5.7.3和5.7.5要求,设定合适的漏电流报警阀值,通常报警设 定值取值不小于线路和设备正常运行泄漏电流值的两倍。 9) 根据GB13955标准6.3.7要求,安装完成后必须要有如下的检验项目:按动探测控制器(报警器)上的测试试验按钮,使探测控制器输出脱扣电压,试验塑壳断路器脱扣是否灵敏。此项测试应逐一进行,用试验按钮连续试验3次,应正确动作,消防中心集中控制器应指示报警部位;带额定负荷电流分合3次,均可靠动作,不应有误报警现象;在消防中心集中控制器上手动对各配电箱进行断电测试,应正确无误。

消防设备安全检查操作标准(标准版)

消防设备安全检查操作标准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66

消防设备安全检查操作标准(标准版) 一、烟、温感报警系统 1、每周对区域报警器、集中报警器巡视检查一次,电源是否正常,各按钮是否在接受状态。 2、每日检查一次各报警器的内部接线端子是否松动,主干线路、信号线路有否破损,并对20%的烟感探测器进行抽查试验。 3、每半年对烟、温感探测器进行逐个保养,擦洗灰尘,检查探测器底端子是否牢固,并进行逐个吹烟试验。 4、对一般场所每三年,污染场所每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维修保养,主要项目:清洗吸烟室(罩)集成线路,保养检查放射元素镁是否完好等。 二、防火卷帘门系统

1、每半月检查一次电气线路,元件是否正常并清扫灰尘。 2、每月对电气元件线路检查保养一次,有无异常现象,绝缘是否良好,按照设计原理进行试验。 3、每季度对机械元件进行保养检查,除锈、加油和密封。 三、送风、排烟系统 1、送风 (1)每周巡视检查各层消防通道内及消防电梯前大厅加压风口是否灵活。 (2)每周巡视检查各风机控制线路是否正常,打扫机房和风机表面灰尘。 (3)每月进行一次维护保养,检查电气元件有无损坏松动,清扫电气元件上的灰尘,风机轴承加油等。 2、排烟 (1)每周巡视检查各层排烟阀门、窗、电源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现象,同时对各排烟风机控制线路进行检查,就地启动试验,打扫机房及排风机表面灰尘。

消防机器人行走系统发展初探

消防机器人行走系统发展初探 作为特种机器人之一的消防机器人,其结构系统主要包括行走系统、动力传动系统和搭载系统。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消防机器人的行走系统显得极其关键。在对消防机器人行走系统的分类和发展进行介绍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履带式行走系统,并参考其他履带式机械行走系统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对履带式行走系统的机动性能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预测了消防机器人行走系统的发展趋势。 标签:消防机器人;行走系统;发展 1 概述 消防机器人则是属于机器人家族中进行特种作业的机器人,可替代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有毒、有害、易坍塌、缺氧、浓烟、放射性等危险灾害现场进行探测、灭火、救灾等消防救援工作[1]。消防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机械结构、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功能作用主要有:越障、爬坡、侦测、控制处理通信、灭火、救援、防爆等[2]。消防机器人的机械机构系统主要包括行走系统、动力传动系统和搭载系统。其中行走系统在移动式机器人系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消防机器人而言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消防机器人的行走系统显得极其重要。 2 消防机器人行走系统研究现状[3]~[8] 机器人的行走系统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从轮式发展到履带式、腿足式、轮履复合式等行走方式。 2.1 轮式行走系统 常见的轮式行走机构有三轮、四轮、五轮、六轮等。该移动机构运动速度高,控制简单。但牵引附着性能差,在坡地、粘重、潮湿地及沙土地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易产生的打滑和沉陷。故轮式机构不宜在复杂环境下工作[6]。 2.2 腿足式行走系统 腿足式行走系统一般依据仿生学原理。常见的主要有两足、四足、六足等结构形式。该结构优点是适合在多种路况的路面行走,机动性灵活,可轻易越过大跨度障碍和松软地面。其缺点是结构形式复杂、运行速度慢、控制较难,应用较少,多数尚处于实验阶段[6]。 2.3 履带式行走系统 履带是人类继发明车轮之后又一进步,使得车辆与地面的接触由“线”到

消防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前言 本部分的第4、5、6、9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GAX X《消防机器人》目前拟分为9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消防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一一第2部分:消防灭火机器人: 一一第3部分:消防侦察机器人; 一一第4部分:消防排烟机器人; 一一第5部分:消防救援机器人; 一一第6部分:消防洗消机器人; 一一第7部分:消防照明机器人; 一一第8部分:防暴机器人; 一一第9部分:排爆机器人: 本部分为GAXX的第1部分。 根据国内目前消防机器人的生产、使用情况以及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消防机器人的发展规划,编制了本部分标准。本部分标准首次发布。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技术委员会(SAC/TCll3/SC4)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消防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fire robot GAXX.-XXXX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消防机器人的术语、分类、型号编制、功能、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陆地上行走的各类消防机器人,不适用于在空中或水面、水下等执行消防作业的其它特种机器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6—2007 标准电压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1173—1995 铸造铝合金 GB/T 1176—1987 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 GB/T 1348—1988 球墨铸铁件 GB/T 3766—2001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器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 4208—2007 外壳防护等级(1P代码) GB/T 4237—200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 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 7251.8—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智能型成套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 7932—2003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9439—1998 灰铸铁件 GB 12325—200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 14097—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噪声限值 GB 15540—2006 陆地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B 17478—2004 低压直流电源设备的性能特性 GB 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20891—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 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13384—19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 9773.2—1999 柴油机起动性能试验方法 3 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消防机器人fire robot

DB11_065-2010北京市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

ICS29.020 P 16 27899-2010DB11 DB11/ 0652010 DB11/0652000 Code for inspection and test on electrical fire prevention

DB11/ 0652010 .................................................................................II 1 (1) 2 (1) 3 (1) 4 (1) 5 (7) 6 (16) 7 (20) 8 (22) 9 (24) A IP (26) B (27) C (28) D (31) E (32) F (33) (38) I

DB11/ 0652010 GB/T 1.12009 DB11/0652000 4.1.1 4.1.3e) 4.3.1 4.3. 5.1 4.3.5.3b) 4.4.1 c) 3 5.1 5.5.1 5.6.1 5.6.6.1 6.1.1 6.1.2.6 6.2.1 6.3.1 7.18 DB11/ 0652000 220002 4,2000 420004 20001 4.1.1.3 4.1.3 e) 4.3. 5.3 b) 4.4.3 c) 3 200058 5.2.1.1 5.2.1.12000 5.1.7 5.5.2.6 5.5.2.62000 5.1.12 TN-S TN-C-S 5.2.1.7 5.2.1.72000 5.1.14 5.3.2 5.3.22000 5. 6.1.3 5.6.1.4 6.4 6.42000 6.4.1.1 6.4.1.2 8.2 D 8.5.120009.3.3.1 F 20008 DB11/ 0652000 II

消防设施检查方法、标准

消防设施检查方法/标准 一、水泵房 1、检查频率:每天9次,白天3次晚上6次; 2、检查内容:水泵及组件外观、水泵电源、水池水位、管道阀门、压力、点动; 3、检查方法/标准: a、水泵房保持干燥、整洁,水泵、控制柜和管道外观无损坏; b、控制箱电源指示灯和停止指示灯亮,转换开关指向自动位置; c、水池水位在水位器正常位置,老水池溢水口不冒水,新水池水位监视模块不报警, 高水位和低水位指示灯无闪烁; d、水泵主管蝶阀和泄水阀应该在“开”的位置,回水阀应该在“关”的位置; e、老喷淋泵和消防泵压力保持在0.5-0.7mpa之间,仓库喷淋泵压力保持在0.6-1mpa 之间; f、每周至少点动一次,如压力低于上述值,查明原因后补压。 二、稳压泵 1、检查频率:每天9次,白天3次晚上6次; 2、检查内容:水泵及组件外观、气压罐、水泵电源、水箱水位、管道阀门、压力; 3、检查方法/标准: a、稳压水泵、气压罐、控制柜和管道外观无损坏; b、控制箱电源指示灯亮,控制开关指向自动位置,选择开关指向1#泵或2#泵; c、水箱保持满水,溢水口不冒水; d、稳压泵水管蝶阀全部在“开”的位置; e、稳压泵压力指针应该在压力表的起泵指针和停泵指针之间,即不低于0.1mpa,不 高于0.25mpa,气压罐压力应与水泵压力表压力相当,如压力低于起泵下限不起泵或 停泵上限不起泵,应上报维修。 三、消防栓 1、检查频率:每月1次,间隔时间要均衡,要求在上半月内完成; 2、检查内容:外观、消防栓阀门、水枪、水带、起泵按钮、灭火器; 3、检查方法/标准: a、消防栓外观和内部卫生整洁、无锈蚀,配件齐全,消防栓前无堵塞物; b、消防栓接头牢固,阀门无渗漏,水枪、水带和接头完好无破损; c、起泵按钮外观完好,安装牢固,指示灯无异常亮灯;

消防设施检测方法、标准详解

消防设施检测方法/标准 一、探测器 1、测试频率:烟感、温感探头每年1次,手报按钮每季度1次; 2、测试内容:探测器报警能力,探测器地址,探测器物理位置; 3、测试方法/标准: a、烟感探头采用加烟测试,温感探头采用加温测试,手报按钮采用现场报警进 行测试; b、各种探头测试时应该有红色报警指示灯亮,消控主机能接收来自该探测器的 火警信息; c、消控主机接收到的火警信息应和现场探测器的信息一致,包括地址码和物理 地址; d、如不能正常报警应进行维修,如报警信息不一致应对主机或探测器进行修改。 二、消防栓按钮 1、测试频率:至少每半年进行1次; 2、测试内容:消防栓按钮报警能力,消防栓按钮地址码和物理位置以及起泵能力; 3、测试方法/标准: a、消防栓按钮采用现场报警进行测试; b、测试时应该有红色报警指示灯亮,起泵后绿色反馈指示灯亮,消控主机能接 收来自该探测器的火警信息; c、消控主机接收到的消防栓报警信息应和现场消防栓按钮的信息一致,包括地 址码和物理地址; d、如不能正常报警应进行维修,如报警信息不一致应对主机或探测器属性进行 修改。 三、排烟阀、送风阀、防火阀 1、测试频率:至少每季度进行1次; 2、测试内容:各种风阀地址码和物理位置,远程启动,反馈信息,复位能力; 3、测试方法/标准: a、排烟、送风阀采用消控主机远程启动进行测试; b、测试时控制模块应该有红色启动指示灯亮,风阀打开后有红色反馈指示灯亮, 消控主机能接收来自该风阀的反馈信息,停止后能正常复位; c、消控主机远程启动的风阀和现场动作的风阀地址信息应该一致;

d、如不能正常启动风阀(控制模块有或无启动信号)应进行维修,如反馈信息 和现场不一致应对主机或风阀属性进行修改; e、防火阀采用现场关闭方式进行测试,测试时防火阀监视模块应该有红色报警 指示灯亮,消防报警主机能接收到该防火阀的火警信息,且地址码和物理地 址应和现场一致,如不能接收报警信息或反馈的设备信息和现场不一致应进 行维修。 四、电源强切 1、测试频率:每月进行1次; 2、测试内容:非消防用电,门禁控制用电,地址信息,远程断电,主机反馈信息; 3、测试方法/标准: a、采用消防报警主机远程启动断电; b、启动强切控制模块时启动指示灯亮,断电后反馈指示灯亮,消控主机能接受 来自该强切控制模块动作的反馈信息; c、如不能正常断电应进行维修,如消控主机接收到的设备信息和现场不一致, 应对设备属性进行修改。 五、防火卷帘 1、测试频率:每月进行1次; 2、测试内容:远程迫降,卷帘迫降情况,设备地址信息,主机反馈信息; 3、测试方法/标准: a、采用消防报警主机远程迫降; b、启动卷帘控制模块时,启动指示灯亮,迫降到底后反馈指示灯亮,消控主机 能接受来自该卷帘控制模块动作的反馈信息; c、卷帘能迫降到底部正常位置,无卡槽现象; d、如不能正常迫降、迫降停止位置异常或卡槽应进行维修,如消控主机接收到 的设备信息和现场不一致,应对设备属性进行修改。 六、常开式防火门 1、测试频率:每月进行1次; 2、测试内容:远程关门,闭门器或脱扣器关门情况,设备地址信息,主机反馈信息; 3、测试方法/标准: a、采用消防报警主机远程关门; b、启动防火门控制模块时,启动指示灯亮,电动闭门器或脱扣器动作后反馈指

消防设施检测法规

消防设施检测内容有七大项: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消防供水系统; 3、室内消火栓系统; 4、自动喷水(雾)灭火系统; 5、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 6、防火门、防火卷帘和挡烟垂壁; 7、气体灭火系统 消防电气检测内容有六大项: 1、变压器室; 2、高(低)压配电装置; 3、低压配电箱(盘); 4、低压配电线路敷设; 5、电气照明装置; 6、开关、插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已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新《消防法》对消防检测工作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二、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三、工程建设单位申请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时要提供消防设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和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四、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公安派出所对单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抽查,要检查单位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定期组织检验、维修,是否完好有效;检查电器线路、燃气管路是否定期维护保养、检测。 消防检测法规条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第十二条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十九条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三十条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六十二条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 第八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六)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八)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用的;

消防产品国家检测标准

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市场准入 第三章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监督检杳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提高消防产品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消防产品,以及对消防产品质量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消防产品是指专门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火灾防护、避难、逃生的产品。 第三条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和企业标准。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公安部按照各自职责对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的消防产品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的消防产品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市场准入 第五条依法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由具有法定资质的认证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强制性要求认证合格后,方可生产、销售、使用。 消防产品认证机构应当将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有关信息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公安部消防局。 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目录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公安部制定并公布,消防产品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公布。 第六条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评审并征求公安部消防局意见后,指定从事消防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的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查机构、实验室,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消防产品认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从事认证活动,客观公正地出具认证结论,对认证结果负责。不得增加、减少、遗漏或者变更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 第八条从事消防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的检查机构、实验室及其工作人员, 应当确保检查、检测结果真实、准确,并对检查、检测结论负责。 第九条新研制的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经消防产品技术鉴定机构技术鉴定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方可生产、销售、使用。消防安全要求由公安部制定。 消防产品技术鉴定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认定的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消防产品实验室资格或者从事消防产品合格评定活动的认证机构资格。消防产品技术鉴定机构名录由公安部公布。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消防产品技术鉴定机构进行监督。 公安部会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参照消防产品认证机构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规则,制定消防产品技术鉴定工作程序和规范。

电气防火检测内容(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电气防火检测内容(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电气防火检测内容(标准版) 一、电气防火检测的基本条件 1、应在电气设施和线路经1n以上的有载运行,在进入热稳定状态下进行检测和测量。 2、应在受检方有关技术人员在现场配合下进行。 二、电气防火检测的主要手段 使用现代高科技仪器设备,如采用红外测温仪测温、红外热电视扫描、红外热像仪拍热谱图以及采用超声探测仪测量异常高温、火花放电等现象及使用常规电工仪器、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验电器、接地电阻测试仪、真有效值电流表等,对运行中的电气设施的各项运行参数进行测量,并运用直观方法,对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对运行中的高低压电气设施的安装、使用、维护、和保养等情况进行电气防火安全检测。 三、检查(测)内容

1、变压器室 ①直观检查变压器室的设置位置、防火等级及孔洞封堵等;变压器的设置、外观质量、组件完整性及防火措施等;高低压电缆(线)的敷设等。 ②用红外系列仪器检测变压器绕组和高低电缆(线)各接点的温度并拍热谱图。 2、高(低)压配电装置 ①直观检查高(低)压配电装置的设置、安装质量、柜内配线、高(低)压电缆(线)接头、接地、配件的完整及防火措施等。 ②采用常规仪表测量(或读取)各相线的电压(流)值、N线的不平衡电流值、PE线有无异常电流及接地电阻值等。 ③采用红外系列仪器测量导线及其连接点、开关触头的温度并拍热谱图。 3、低压配电箱(盘) ①直观检查配电箱(盘)的设置、材质、安装质量、柜内配线、接线端子连接、接地及防火措施等。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标准与方法

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检 验评定规程

陕西贵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建筑消防设施是指:建筑物、构筑物中设置的用于火灾报警、灭火、人员疏散、防火分隔、灭火救援行动等设施的总称。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的检验要求及方法、检验类别和判定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的检验评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药、炸药、火工品等有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检验评定。 本标准同样适用委托检验和定期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715—2005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GB4716—2005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GB4717—2005 火灾报警控制器 GB5135.1—2003~GB5135.13—200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GB14561—2003 消火栓箱 GB14102—2005 防火卷帘 GB14287—2005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GB15322—2003 可燃气体探测器 GB16806—2006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GB17429—1998 火灾显示盘 GB179459—2000 消防应急灯具 GB19880—2005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84—2001(2005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98—98(2001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51—92(2001版)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6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93—93(1999版)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96—93(2002版)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219—95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261—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81—2006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38—2003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A30.1—2002~GA30.3—2002 固定消防给水设备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A61—2002 固定灭火系统驱动、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A386—2002 防火卷帘控制器 GA400—2002 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A503—2004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GA533—2005 挡烟垂壁 DB37/T386—2004 吸气式感烟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3 检验性质及项目分类 3.1 检验性质 3.1.1 初次检验:建筑消防设施竣工验收前,对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所进行的第一次检验。 3.1.2 补充检验:对经初次检验不合格的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所进行的加倍检验。 3.2 不合格项目分类 本标准不合格检验项目的分类是根据被检验项目在整个消防设施中,对消防设施运行所起作用的重要程度确定的。 A类不合格项:指直接关系到消防设施运行功能和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项目。 B类不合格项:指对消防设施的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可能间接影响消防设施运行可靠性的项目。

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城市消防地方标准)

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配电装置、低压配电线路、照明装置和一般低压用电设备、接地和等电位联结电气防火检测的一般要求、直观检查、仪器检测以及电气火灾隐患判断方法和结果处理。本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的电气防火检测。本标准不适用于矿井地下、爆炸危险场所以及防静电、防雷和消防设施的电气防火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8379—2001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压区段[IEC 60449] GB 4706.17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动机-压缩机的特殊要求[IEC 60335-2-34] 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基本要求 3.1 电气装置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应具有合格证和检验(测) 证书。 3.2 实行生产许可或安全认证的产品还应具有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证标志。 3.3 电气防火检测应在电气设备和线路经过 1h 以上时间的有载运行,进入正常热稳 定工作状态,其温度变化率小于 1℃/h 后进行。 3.4 电气防火检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

规定。 4 变配电装置 4.1 油浸式变压器 4.1.1 一般要求 4.1.1.1 室内安装可燃油浸式变压器,应符合下列防火规定: a) 变压器室通往其他配电装置的电缆贯穿的隔墙、孔洞及电缆构筑物的开孔部位,均 应实施防火封堵; b) 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鸟、蛇、鼠类等小动物从采光窗、 通风门、电缆沟道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4.1.1.2 变压器室内不应堆放可燃物及杂物。 4.1.1.3 接地电阻测量规定: a) 当建筑物内设有变电所,电气装置的系统接地和保护接地应通过总等电位联结而 共同接地,当建筑物内采用 TN-S 系统,可不检测接地电阻值; b) 当 10kV 网络为不接地系统时,变电所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 c) 当变电所以TT 系统给其他建筑物供电时,变压器高压侧为经小电阻接地系统, 10kV 系统在变电所内的接地故障电流Id 和变电所接地电阻的RB 的乘积应符合下式要求:IdRB ≤1200V d) 当不能满足 c)项要求时,可将变电所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和低压中性点的系统接 地分开设置。保护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Ω,低压中性点系统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4Ω。 4.1.2直观检查 油浸式变压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各部位无渗、漏油现象;

消防设施检测内容及程序

消防设施检测内容 消防设施检测内容有七大项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消防供水系统; 3、室内消火栓系统; 4、自动喷水(雾)灭火系统; 5、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 6、防火门、防火卷帘和挡烟垂壁; 7、气体灭火系统消防电气检测内容有六大项:1、变压器室;2、高(低)压配电装置;3、低压配电箱(盘);4、低压配电线路敷设;5、电气照明装置;6、开关、插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已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新《消防法》对消防检测工作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二、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服

务质量负责。三、工程建设单位申请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时要提供消防设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和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四、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公安派出所对单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抽查,要检查单位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定期组织检验、维修,是否完好有效;检查电器线路、燃气管路是否定期维护保养、检测。 消防检测法规条文: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