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格计算(表格示例)

百格计算(表格示例)

百格计算(表格示例)
百格计算(表格示例)

表格示例:

百格计算

月日时间:分秒

1、作用:夯实数学基础,提高训练者的心算能力,培养集中注意力的品质。坚持的时间越久作用越大,尤其是“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2、训练方法:以赛代练,每天一练或多练,每次训练要记录完成的

时间。训练者同自己比(时间与成绩),与同学比(是否提高),教师注意激励(那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鼓励)。

3、注意事项:持之以恒,方见成效。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百格测试方法

*2006/06/02 部品規格書

Contents Page 1.部品構造(Structure): (3) 1-1部品規格( Spec): (3) 1-1-2特性規格(Characteristic specification): (3) 1-2實物外觀(Part photo): (6) 2.檢驗規格(Inspection spec): (6) 3.包裝規格(Package spec): (6) 4.環保要求(Deleterious Substance and Standard of Highest Content): (6) 4-1 部品(Component): (6) 4-2 包裝(Package): (6) 5.保存條件及有限期限(Storage conditions and life): (6) 6.包裝規格(Package Spec): (7) 7.工程圖(Drawing): (10) 8.客戶端檢驗規格(Customer Inspection spec): (11)

1-1-2特性規格(Characteristic specification)

Appendix 1:百格測試 1. 使用Elcometer N-1540百格刀(共11齒, 每齒間隔1mm)於被測物表面之水平、垂直 方向各劃1刀, 刀體需與基版傾斜45度角(如下圖1)。 2. 以3M 610膠帶平行黏著於其中一個方向, 黏著5mins後, 以約60度角, 1~2mm/sec. 速度撕離膠帶(如下圖2)。 3. 以放大鏡觀察剝離情形,依圖3判定。 圖1 圖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练习题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练习 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通过式量找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质量的正比例关系,我人可以由已知质量计算出求知质量,这个过程称为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 例1;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解](1)设未知量 (2)写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议程式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经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5)答 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议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议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化学议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议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达标自查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 2.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 A.24:32:56 B.24:32:40 C.48:32:80 D.48:32:64 3.将0.1 g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大于0.1 g B.小于0.1 g C.等于0.1 g D.无法确定 4.下面是某学生做的一道计算题,请指出他的错误: 题目:3.25 g Zn 和足量的盐酸反应制取H2,求可得H2的质量多少? 解:设可得H2的质量为x g。 Zn + HCl== ZnCl + H2↑ 65 1 3.25 g x g 65:1 = x:3.25 g x = 211.25 g 答:可制得 H2 211.25 g。 (1); (2); (3); (4)。 5.实验室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当4 g氧化铜被还原时,求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 能力提高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求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若要制得8 g 氧气,最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g。 拓展探究 7.三硝酸甘油酯[C3H5(ONO2) 3]是一种炸药,可因撞击而爆炸,同时产生高温。爆炸按下式进行(式中w、x、y、z为化学计量数): 4C2H5(ONO2)3→wN2 + xCO2 + yH2O + xO2

初中化学图表型计算题专题训练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图形类计算题 1、 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 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3.3g ,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 已知Na 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 2CO 3和NaCl 组成的固体 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7(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 将29.1g 由NaCl 和BaCl 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mL 水中( =1g / cm 3 ),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2%的Na 2SO 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图是所加Na 2SO 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 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 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 2CO 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 2CO 3溶液,加入Na 2CO 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在加入Na 2CO 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 的溶质除含有CaCl 2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百格测试标准

GB9286-98百格测试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透至底材时来评定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的一种试验方法。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程序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上道涂层或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以不能将这个试验程序看作是测定附着力的一种方法。 注1:虽然本试验主要规定用于实验室,但也适用于现场试验。 所规定的方法可用作通过/不通过,或在适宜的场合,可用作一种六级分级试验(见)。当用于多层涂层体系时,可用来评定该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每道其他涂层脱离的抗性。 本试验可在涂有罩面漆的物体上和/或特制试样上进行。 虽然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硬质底材(钢)和软质底材(木材和塑料)上的涂料,但这些不同底材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试验步骤(见第7章)。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注2:当应用于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图案表面的涂层时,该方法所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7—92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 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neq ISO 1512:1978等) GB/T 9271—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 ISO 1514:1984) GB 9278—8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 ISO 3270:1984) GB/T —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eqv ISO 2808:1974) 3 需要的补充资料 对于任何特定应用而言,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用补充资料来加以完善。这些补充资料的项目在附录A中列出。 4 仪器 切割刀具 确保切割刀具有规定的形状和刀刃情况良好是特别重要的。 4.1.1 下面列出一些适宜的切割工具,如图1a)和1b)所示: a)单刃切割刀具的刀刃为20°~30 °,以及其他尺寸,如图1a)规定。 b)六个切割刀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或2mm,如图1b)规定。 在所有情况下,单刃切割刀具是优先选用的刀具,即适用于硬质或软底材上的各种涂层。多刃刀具不适用于厚涂层(>120μ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上的涂层。 规定的刀具适用于手工操作,虽然这是较常用方法。刀具也可以安装在获得更均匀切割的马达驱动的仪器上,应用仪器的操作程序应经有关双方商定。 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 为了把间隔切割得正确,当用单刃切割刀具时,需要一系列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一个适用的装置如图2所示。 软毛刷 透明的压敏胶粘带 采用的胶粘带,宽25mm,粘着力(10±1)N/25mm或商定。 目视放大镜 手把式的,放大倍数为2倍或3倍。 5 采样 按GB3186的规定采取受试产品的代表性样品。 6 试板 底材 除非另有商定,从GB/T 9271规定的那些底材中挑选一种底材。试板应该平整且没有变形。试板的尺寸应是能允许试验在三个不同位置进行,此三个位置的相互间距和与试板边缘间距均不小于5mm。 当试板是由较软的材料(例如木材)制成时,其最小厚度应为10mm。当试板由硬的材料制成时,其最小厚度应为0.25mm。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试题经典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试题经典 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在盛有24.3g 硫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g 水使硫酸钠和氯化钠全部溶解。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与所滴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Z7-6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 (2)滴加到B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图中A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NaCl 和BaCl 2 10.6% 【解析】 【分析】 【详解】 (1)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会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2)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A 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氯化钠,B 点表示氯化钡过量,此时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故填:NaCl 和BaCl 2; (3)当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图中A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 设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 反应硫酸钠质量为y ,生成沉淀质量为z 。 2244BaCl Na SO BaSO 2NaCl 208142233117104g 20% y z x 208104g 20%208104g 20%208104g 20% ===117x 142y 233z x=11.7g y=14.2g z=23.3g +=↓+????,,,, 反应后氯化钠质量为:11.7g+(24.3g-14.2g)=21.8g ,反应后溶液质量为:24.3g+100g+104g-23.3g=205g,反应后溶液质量分数为;21.8g 100%10.6%205g ?≈ 答: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gb百格测试标准

G B9286-98百格测试标准: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透至底材时来评定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的一种试验方法。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程序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上道涂层或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以不能将这个试验程序看作是测定附着力的一种方法。注1:虽然本试验主要规定用于实验室,但也适用于现场试验。 1.2 所规定的方法可用作通过/不通过,或在适宜的场合,可用作一种六级分级试验(见 8.3)。当用于多层涂层体系时,可用来评定该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每道其他涂层脱离的抗性。 1.3 本试验可在涂有罩面漆的物体上和/或特制试样上进行。 虽然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硬质底材(钢)和软质底材(木材和塑料)上的涂料,但这些不同底材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试验步骤(见第7章)。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注2:当应用于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图案表面的涂层时,该方法所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7—92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 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neq ISO 1512:1978等) GB/T 9271—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 ISO 1514:1984) GB 9278—8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 ISO 3270:1984) GB/T 13452.2—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eqv ISO 2808:1974) 3 需要的补充资料 对于任何特定应用而言,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用补充资料来加以完善。这些补充资料的项目在附录A中列出。 4 仪器 4.1 切割刀具 确保切割刀具有规定的形状和刀刃情况良好是特别重要的。 4.1.1 下面列出一些适宜的切割工具,如图1a)和1b)所示: a)单刃切割刀具的刀刃为20°~30 °,以及其他尺寸,如图1a)规定。 b)六个切割刀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或2mm,如图1b)规定。 在所有情况下,单刃切割刀具是优先选用的刀具,即适用于硬质或软底材上的各种涂层。多刃刀具不适用于厚涂层(>120μ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上的涂层。 4.1.2 4.1.1 规定的刀具适用于手工操作,虽然这是较常用方法。刀具也可以安装在获得更均匀切割的马达驱动的仪器上,应用仪器的操作程序应经有关双方商定。 4.2 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 为了把间隔切割得正确,当用单刃切割刀具时,需要一系列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一个适用的装置如图2所示。 4.3 软毛刷 4.4 透明的压敏胶粘带 采用的胶粘带,宽25mm,粘着力(10±1)N/25mm或商定。 4.5 目视放大镜 手把式的,放大倍数为2倍或3倍。 5 采样 按GB3186的规定采取受试产品的代表性样品。 6 试板 6.1 底材 除非另有商定,从GB/T 9271规定的那些底材中挑选一种底材。试板应该平整且没有变形。试板的尺寸应是能允许试验在三个不同位置进行,此三个位置的相互间距和与试板边缘间距均不小于5mm。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含答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A.2:1 B.4:8 C.1:8 D.1:16 2.电解54克水,可得到氢气() A.6克B.3克C.1.5克D.8克 3.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要制得0.4D,则所需A的质量为() A.5.6克B.11.2克C.14.6克D.无法计算 4.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 A.27:32:102 B.27:16:43 C.4:3:2 D.9:8:17 5.用氢气还原+2价金属氧化物a克,得到金属b克,则该金属的原子量是() A.16b/(a—b)B.4(a—b)/ b C.4b/(a—b)D.b/16(a—b) 6.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Mg B.Al C.Zn D.Fe 7.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8.4克氧气可跟()克氢气完全反应。 A.1 B.0.5 C.2 D.4 9.3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克 A.10 B.6 C.5 D.12 10.在化学反应A2+3B2=2AB3中,6克B2与足量的A2反应后,得到34可AB3.则化合物AB3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是( ) A.17:4 B.14:3 C.14:7 D.14:17 11.用铝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得到2克氢气,则消耗铝和铁的质量比为()

2017化学表格计算题

2017化学表格计算题

九年级化学部分知识小结 一、常见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及化学式: 学名俗称化学式学名俗称化学式 氢氯 酸盐酸HCl 碳酸 钙 石灰石、 大理石CaCO3 硫酸H2SO4氯化 钠食盐NaCl 硝酸HNO3碳酸 氢钠小苏打NaHCO3 石灰水Ca(OH)2 水溶液碳酸 钠 纯碱、苏 打(水溶 液呈碱 性) Na2CO3 氢氧化钠火碱、烧 碱、苛性 钠 NaOH氧化 钙生石灰CaO 氢氧化钙熟石灰、 消石灰Ca(OH)2 二氧 化碳干冰CO2 氯酸 钾KClO3甲烷沼气、天 然气CH4 高锰 酸钾KMnO4乙醇酒精C2H5OH 过氧 化氢双氧水H2O2乙酸醋酸CH3COOH 二、几个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 素是铝元素,二者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Al2O3。 2、最轻的气体是:氢气(H2),最理想的能源是氢气(H2) (无污染)。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天然最硬 的物质是金刚石(C);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4、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工业的粮食)、 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三、关于污染和物质的毒性: 1、水污染原因:①工业三废②农药、化肥任意施用 ③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2、空气污染原因:①粉尘污染②气体污染:有害气 体(SO2、NO2、CO),形成酸雨的是SO2、NO2。 3、CO有剧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4、甲醇(CH3OH)有毒,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所以不 能饮用。 5、甲醛(可作防腐剂)、亚硝酸钠(NaNO2)、硫酸铜 (CuSO4)有毒,不能食用。 四、露置在空气中的物质(或溶液)的质量变化: 1、质量增重的:①浓H2SO4(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但 不能干燥NH3气);②NaOH固体(吸水而潮解并可与CO2反应而变质,可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SO2、SO3、HCl等气体);③生石灰(与H2O与CO2反应,可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SO2、SO3、HCl等气体));④石灰水(与CO2反应)⑤铁粉(与O2和H2O反应而生锈)。 2、质量减轻的:①浓HCl、浓HNO3(易挥发)。 五、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 1、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在烧杯中加水,后把浓硫酸慢慢 加入水中。 2、点燃可燃性的气体(如H2、CO、CH4等)时,应先 检验其纯度,后点燃。 3、加热固体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在药品下方加热。 4、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先要把导气管移出水面, 后移开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氢气1— —2分钟,后加热;反应完毕,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移开导气管。 6、要得到较纯净的气体,一般先除杂,后干燥。 六、有关物质的颜色: 1、蓝色液体:铜盐溶液[CuSO4、CuCl 2、Cu(NO3)2];蓝色固体:Cu(OH)2、紫色石蕊遇碱。 2、红色:铜Cu、红磷P、铁锈Fe2O 3、紫色石蕊遇酸、无色酚酞遇碱。 3、红褐色沉淀:Fe(OH) 3 ;暗紫色:高锰酸钾KMnO4

Cass7.0方格网、DTM土方计算方法

Cass7.0方格网、DTM土方计算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地形地籍成图软件Cass7.0的土方计算方法:方格网法与DTM法,并就如果更好的使用这些计算方法以及使用上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土方计算;方格网法;DTM法。 1 引言土方工程虽然在整个工程项目造价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因其特殊性在方量的计算与造价的控制上有一定的难度,引起的纠纷较多,如何更加客观、准确地计算土方量,减少或避免土方工程的争议,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探讨。决定土方量计算精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计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地形地籍成图软件Cass7.0是目前市面上较常见的一套测量软件,其中所包含的土方计算方法如方格网法、DTM法、等高线法等为大家所普遍使用,它不仅上手容易,内业操作简便,而且计算结果准确性良好,可信度较高,为广大使用者所认可。 本文在对常用的方格网法、DTM法作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关键性问题,以期提高土方计算的精度。 2 计算方法 2.1 方格网法 Cass7.0软件中的方格网法,需要提供计算区域的“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作为计算的依据,其具体计算操作如下:首先是导入“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然后选择设计面:(1)当设计面为平面时,需要输入“目标高程”,在“方格宽度”一项中输入你需要设置的方格网规格,例如输入20米则为采用20m×20m的方格网进行土方计算;(2)当设计面为斜面时,有“基准点”和“基准线”两种方法,其原理是相同的,只是计算条件不同而已。我们以“基准点”法为例,它需要确定斜面的“坡度”,然后是“基准点”,也就是坡顶点的“坐标”和“高程”,再者就是坡线的“下边点”的坐标了,也就是斜坡方向,最后再确定“方格宽度”即可计算出土方量。(3)当设计面非平面也非斜面时,这种情况在土方工程中比较常见,场地经开挖或回填后变的杂乱无章就属于这种情况,假如我们有场地前期的“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那么我们则可以利用它生成“三角网文件”,然后在设计面选项中选择“三角网文件”,然后导入文件,最后再确定“方格宽度”即可计算出土方量。 通过对Cass7.0软件中的方格网法的了解,我们不难看出其计算理论与传统的方格网法是一样的。只是在用户提供相关的计算条件,如设计面高程、坡度、方格宽度、三角网文件等计算条件之后,电脑自动在设计面及待计算场地平面设置相同的方格网,根据“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设计面高程、坡度等内插出各方格网角点高程,然后对比相同平面位置上下两期的方格网,计算出该方格网的土方挖填数,最后统计出挖填总方量。 2.2 DTM法 DTM法土方计算以外业所采集的测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DTM模型,然后通过生成三角网(即相邻的三个点连成互不重叠的三角形)来计算每一个三棱锥的挖填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 Cass7.0的DTM土方计算方法共有三种,一是由坐标数据文件计算,二是依照图上高程点进行计算,第三是依照图上的三角网进行计算。前两种算法包含重新建立三角网的过程,第三种方法则是直接采用图上已有的三角网。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典型例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典型例题 例1:(南通市中考)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O.4反应前质量/g 31.6 19.7 8.7 3.6 0反应后质量/g 17.4待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l∶2 解读由题中所给的数据可知:C反应后质量没有了,说明是反应物,而B、D反应后质量都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C反应掉 31.6g,B、D共生成的质量只有11.9g,说明A也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19.7g,则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A、B、D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然后由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比求化学计量数比。 答案:AD 例2:(北京市中考)甲醇(CH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3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OH + nOmCO+ 2CO + 16HO。若反应生成2232 水,请计算:3.6g m值是(1)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规范计算步骤)2()此题要求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去确定化学计量数。质量守恒定律不仅体现在宏观上解读总质量相等、元素的质量相等,还体现在微观上原子个数相等。根据碳原子数反应前后相,然后根据化学方程2+2+16 ,n=11 ×;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为,等,8=m+2 m=6 8+2n=6 3.6g式,由生成水,求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1(答案:)61 / 6 (2)8+2n=6×2+2+16 n=11 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 6CO+ 2CO + 16H8CHOH + 11OO 2322 11×32 16×18 x 3.6g 11?32x?16?183.6g x=4.4g 答:参加反应的氧气为4.4g。 例3:(江西省中考)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钢铁厂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将5.8g 生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5.6g。求: (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考题集锦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考题集锦 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某厂生产的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取12g 该样品于烧杯中,并滴加稀盐酸至73g 时,气泡不再冒出,此时称得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80.6g .请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g ?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 1%)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4 10.6g 16% 【解析】 【分析】 (1)烧杯中的物质前后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求出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依据反应方程式可求生成的氯化钠质量,同时可依据碳酸钠的质量求出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进而依据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求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 (1)二氧化碳的质量=12g+73g-80.6g=4.4g (2)设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为x ,生成NaCl 的质量为y 2322Na CO +2HCl 2NaCl +CO +H O 106 11744x y 4.4g 10611744 ==x y 4.4g =↑ x=10.6g y=11.7g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 。 (3)纯碱样品中NaCl 的质量=12g-10.6g=1.4g ∴溶液中NaCl 的总质量=11.7g+1.4g=13.1g 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3.1g 80.6g ×100%≈16%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6%。 故答案为:(1)4.4;(2)10.6g ;(3)16%。 2.初三(112)班的小敬同学将22.5g 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到盛有100g 稀盐酸的烧杯中,发现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18.1g , 请你帮他计算: (反应的方程式: 3222CaCO 2HCl=CaCl H O CO +++↑ ) (1)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 (2)所用100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4.4 7.3%

初三化学计算题--表格题型

【表格题型】 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铁粉和铜粉的均习混合物与某稀硫酸反应,的得数据如下: 甲乙丙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g) 10 10 20 取用稀硫酸的质量(g)100 120 100 反应后过滤得到干燥固体的质量(g) 2 2 12 计算:(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甲制得硫酸亚铁的质量。 (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分四次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 2 3 4 取样品质量(g)50.0 50.0 50.0 50.0 取稀硫酸质量(g)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所体质量(g)0.4 0.8 1.0 1.0 试计算:(1)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南充市(课改实验区)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 4 g石灰石样品,把20 g稀盐酸分4次加人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第一次加入5 g 第二次加入5 g 第三次加入5 g 第四次加人5 g 剩余固体的质 3 g 2 g l g 1 g 量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的组成,称取25g假黄金置于烧杯中,用稀硫酸(密度为1.17g/ml)80ml分4次加入,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求: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稀硫酸的体积 20 20 20 20 /ml 残留金属的质量 21.75 18.5 15.25 15.25 /g (1)25g假黄金中锌的质量为g 。 (2)当加入ml稀硫酸时,25g假黄金中的锌恰好完全溶解。 (3)证算第二次实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砖墙的计算公式

机砖的标准尺寸为240X115X53。 120墙、180墙、240墙、370墙。120墙又叫半砖墙,应该是最薄的了。砌法的话120墙就满顺,180墙就顺立交叠,240墙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370就更多种了。 24 墙:丁着砌就是240mm(24cm)、顺着两块拼2×115+10(灰缝)=240mm(24cm)。 37墙:丁着一块加顺着一块240+115+15(两灰缝)=370mm;顺着三块3×115+25(三灰缝)=370mm(37cm)。 这是一层的组拼,层与层之间竖缝错开不得少于60mm,否则叫通缝病。墙大面(看面)上的组砌(破花),常用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和梅花顺丁等。 49墙:黑色的框是第一层砖。红的是第二层。第三五七九层和一层一样。二四六八层一样。错开磊就行了。

--------------------------------- mu7.5水泥标准砖 这个是指砖的抗压强度是7.5兆帕.也就是每平方厘米的抗压强度是75公斤.不过免烧标准砖的最低强度要求是MU10,现在很多地区的要求是MU15-20. 砖强度mu和对应的水泥砂浆标号m值见下表 -------------------------- 1、应注意:不能出现错缝,墙面要垂直、平整,砂浆饱满度要达到80%以上,组砌方法正确,一般墙体是一顺一丁,墙体最下面一皮砖和最上面一皮砖必须是丁砖;要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

2、砌砖要按规矩游丁走缝;缝宽尽量一致;勾缝应饱满,宽窄深浅一致。水平灰缝饱满度用“百格网”检查 12墙一个平方需要64块标准砖 18墙一个平方需要96块标准砖 24墙一个平方需要128块标准砖 37墙一个平方需为192块标准砖 49墙一个平方需为256块标准砖 计算公式: 单位立方米240墙砖用量1/(2块*16层*4块) 例:10米长,1.3米高的墙需要多少砖·二四墙 求计算公式 128*13=1664 空心24墙一个平方需要80多块标准砖 你的砌实心墙的话为:10*1.3*128=1664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例题精讲1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答案: (1)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成正比例 (2)设未知量 (3)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 (4)列出比例式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①设未知量。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包括相对质量、已知量、未知量。根据化学方程式把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出来,标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 ④列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写出答案。 ⑥回顾检查。 辨误区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②只找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列式时,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③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 当已知量是体积或混合物的质量时,该如何处理? 应先将体积换算成质量,不纯物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因为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是质量,而且是纯净物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例1】计算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1)设未知量: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设 (2)写出化学方程式: 2H 2O=====通电 2H 2↑+O 2↑…………………写 (3)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 2H 2O=====通电2H 2↑+O 2↑ 2×18 2×2 18 kg x ……………………标 (4)列比例式求解: 2×182×2=18 kg x …………………列 x =18 kg×2×22×18=2 kg……………算

中考化学表格型计算题练习

中考化学计算题(表格型) 1、(广安)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2、(肇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 g石灰石样品,把25.0g 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 请计算: (1)2.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请你继续计算反应生成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3、(10江西)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 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 g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10南昌)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 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g 10 20 30 40 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 体的质量/g 0.88 1.76 X 3.52 3.52 的值为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 5、(2010湛江)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湖光岩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讲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 试问答: (1)10.0g 样品与45g 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否还剩余______ (填“是”或“否”),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2)10.0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6、(衢州)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含量,某同学将鸡蛋壳洗净、充分干燥并捣碎,展开了下列探究。 (1)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配制成10%的稀盐酸,操作步骤为: 步骤1:计算所需浓盐酸和水的体积; 步骤2:根据计算结果,用 分别量取所需的浓盐酸和水; 步骤3:将浓盐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稀盐酸。 (2)测得各自的质量后,将鸡蛋壳置于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活塞,使其充分反应,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假设装置中的稀盐酸足量,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0 4.0 1.0 1.0 反应前 鸡蛋壳的质量 16克 装置和稀盐酸的总质量 220克 反应后 装置及其内容物的总质量 231.6克 第3 6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某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 Na 2CO 3和 NaOH 。为测定废水中 Na 2CO 3的质量分数,取 50g 废水样品于烧杯中,将 40g 稀盐酸分成 4 等份分 4 次缓慢加入到烧杯中,产生气体质 量与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曲线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稀盐酸的质量 (g ) 10 10 10 10 生成气体质量 (g ) (2)上述生成气体 _______ g 。 (3)计算该废水中 Na 2CO 3 的质量分数 ______ 。 (4)测定 Na 2CO 3 的质量分数,也可用下列方法:另取上述废水样品 50g ,向废水中逐滴 加入 CaCl 2 溶液,至反应完全时,经过滤、洗涤、干燥、 ________ ,即可计算出 Na 2CO 3的 质量分数。 【答案】 0 1.2 2.2 2.2 10.6% 称 量固体质量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 1)由图表信息可知:实验 2,产生气体质量为 0g ;实验 3 产生气体质量为 1.2g ;实 验 4,盐酸过量,则产生气体质量为 2.2g ; (2)上述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 2.2g ; (3)设:参加反应碳酸钠的质量为 x 。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106 44 x 2.2g 106 44 x 2.2g x=5.3g 1)请仔细分析如图数据,完成下表实验记 录:

5.3g 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00% 10.6% ; 50g (4)测定Na2CO3 的质量分数,也可用下列方法:另取上述废水样品50g,向废水中逐滴 加入CaCl2 溶液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至反应完全时,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固体碳酸钙质量,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计算出Na2CO3 的质量分数。 2.过氧化钙(CaO2)常用于活鱼运输时的增氧剂,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2CaO2+2H2O═2Ca(OH)2+O2↑.某过氧化钙样品中含有少量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杂质,取该样品15.0g 投入盛有108.0g 水的烧杯中,缓慢搅拌,充分反应,最终收集到氧气质量为3.20g,计算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96%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过氧化钙质量为x, 2CaO2 2H2O = 2Ca(OH) 2 O2↑ 144 32 x 3.2g 144 = 32 x 3.2g x=14.4g, 14.4g 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 100%=96%, 15.0g 答: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96%。 3.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盐酸的浓度。将40 g 0.8%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20 g盐酸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pH 变化如图所示。所用盐酸的溶质 分析】详解】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练习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练习 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在盛有24.3g 硫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g 水使硫酸钠和氯化钠全部溶解。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与所滴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Z7-6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 (2)滴加到B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图中A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NaCl 和BaCl 2 10.6% 【解析】 【分析】 【详解】 (1)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会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2)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A 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氯化钠,B 点表示氯化钡过量,此时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故填:NaCl 和BaCl 2; (3)当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图中A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 设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 反应硫酸钠质量为y ,生成沉淀质量为z 。 2 244BaCl Na SO BaSO 2NaCl 208 142233117104g 20% y z x 208104g 20%208104g 20%208104g 20%===117x 142y 233z x=11.7g y=14.2g z=23.3g +=↓+????,,,, 反应后氯化钠质量为:11.7g+(24.3g-14.2g)=21.8g ,反应后溶液质量为:24.3g+100g+104g-23.3g=205g,反应后溶液质量分数为; 21.8g 100%10.6%205g ?≈ 答: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计算题是中考化学考试的一个难点,主要分布在选择题24或25题和最后一个大题。 选择题中的计算一般是技巧型的计算题,一般可以用守恒法、极限、平均值法、差量法、假设数据法来解答。以下,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中考化学史红梅老师一一介绍: 1、中考化学守恒法 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中考化学极限、平均值法 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 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中考化学差量法 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4、中考化学假设数据法

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中考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考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 合,难度较大。题目主要分为文字叙述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以下详细地进行介绍: 1、中考化学文字叙述型计算 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已知,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知数”。考题经常将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对学生的题目分析理解能力较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所求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计算出溶液的质量分数。最终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难溶性杂质(反应前混有且不参加反应)-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沉淀或气体)。 2、中考化学表格计算 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表格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解决这类题的办法: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或条件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要通过仔细阅读,探 究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内在的规律,努力从“变”中找“不变”,及时发现规律之中的矛盾点,从“不变”中找“变”,进而分析矛盾的根源,解决问题。通常利用差量法求出反应产生的气体或者沉淀或者减少增加的各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 3、中考化学图像计算 图像计算在于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函数图像直观的表示出来。坐标系中的函数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