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

黑木耳又称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食用菌种类,是优质的营养食品和保键食品,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黑木耳保键作用的新发现,黑木耳作为具有特殊保键功能的黑色食品在市场销售量的增长迅速。黑木耳生产已经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今天我们谈一谈黑木耳的生产关键技术。

一、黑木耳的生产季节是如何安排的?

黑木耳是一种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8℃,子实体生长以18—25℃最好,季节安排时,要尽量避开30℃以上高温和18℃以下低温,一般在河北地区可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时在2—3月制栽培袋,4月中旬—6月中旬出耳,秋季栽培时,6—7月制栽培袋,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出耳,综合气候及生产条件来看目前主要是以春季栽培为主。

二、黑木耳的栽培场所的选择

栽培黑木耳场所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栽培常见的方式有畦式栽培、挂袋栽培、层架栽培等。今天重点介绍一下目前普遍采用的室外畦式栽培。室外栽培的优点是,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晴天晚上有露水可湿润菌袋,白天阳光充足可减少杂菌的感染,不利因素受自然气候影响大,因此要选好场地进行科学的管理。室外栽培可选择通风良好的树荫下或搭遮荫棚。要求邻近水源,地面潮湿、土地为沙壤土,场地选好后,建宽1.5米,高25~30厘米,长度不限的阳畦,然后铺上薄膜、稻草或棚布以防喷水时袋底粘泥,有条件的农户还可铺设喷水管或喷水器,并用竹木搭成拱形或方形支架,覆盖塑料膜,为了遮光需加盖草帘或遮阳网。

三、如何获得黑木耳菌种?

农民朋友可根据生产时间、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选择购买母种、原种或栽培种。购买木耳菌种时一定要到正规的菌种生产单位去购买。如果农民朋友有生产能力可选择购买母种或原种,一支试管母种可扩接30支试管母种,一支扩接后的试管母种可接5~6瓶原种,1瓶原种可扩接40~50瓶栽培种,建议大家原种和栽培种均使用输液瓶为好,栽培种也可使17×35厘米的优质高温塑料袋。由于黑木耳菌种制作期,正赶上冬季低温期或夏季高温期,建议农民朋友们直接购买栽培种,这样成功率比较高。

我们河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室具备较完善的科研和生产能力,是华北地区最具实力的供种单位,我们经常性进行菌种的仿野生环境提纯复壮,经示范推广表现出了抗污染、发菌快、耳片大,色深肉厚的优良特性,欢迎广大农民朋友选用。

四、黑木耳常用培养料有哪些?是如何配比的?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黑木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基质中摄取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供黑木耳栽培主原料一般有木屑、棉籽壳或玉米芯等,辅助原料有麦麸、米糠、食糖、石膏粉、碳酸钙及微量元素等。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三个配方供参考:1、棉籽壳93%,麸皮5%,蔗糖1%,石膏1%,水60%左右;2、玉米芯73%、棉籽壳20%、麸皮5%,蔗糖1%,石膏1%,水60%左右;3、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1%,水60%左右。

注意事项:1、培养料要新鲜、干燥、无霉变,木屑要选用阔叶树种,玉米芯要爆晒并用粉碎机碎成黄豆至玉米粒大小,不要碎成糠状,以免影响透气性。2、培养料中的含水量控制在1:1.1~1:1.3即60%左右。3、培养料中PH要适当,使其达到6.5左右。

五、请介绍黑木耳的生产流程?

1、装袋灭菌;

2、接种;

3、发菌培养;

4、出耳管理;

5、采收

1、装袋灭菌:培养料严格按比例配制,拌料时力求均匀,把握住含水量,拌好的料至少堆闷一夜,让其吃透水分后再装袋。若采用堆制发酵法时,需要将料温升至60℃,每天至少翻堆一次,连续2~3天,以促进料腐熟和杂菌萌发再进行灭菌效果更好。料拌好后装入塑料袋中,塑料袋一般采取17厘米宽,35厘米长的耐高温优质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袋内所装的料要保持密度一致,表面光滑,料面与袋贴得紧,袋口用塑料套环或加棉塞后用细绳扎紧,每袋可装干料0.7斤左右,湿重1.5斤左右。袋子装好后装锅灭菌,常压灭菌15小时。不管是采用自砌土蒸锅还是蒸汽锅炉灭菌,均力争确保火旺汽足且受热均匀。装出锅时,防止料袋损伤。

2、接种将灭菌的料袋冷却后,放入的接种箱内,同时把菌种、接种工具一起放入接种箱内,进行接种箱空间消毒,现在一般采取烟雾剂消毒法,消毒完成后可进行接种,接种量每袋5~10克左右,要求操作敏捷、准确。

3、发菌培养接种完成以后就进入发菌管理期,发菌培养室要选择清洁干燥的房间或菇棚进行,经清扫消毒后使用,要求发菌室避光通风。木耳春季栽培时,发菌时气温偏低,需要采取升温措施,加温要均匀,同时要注意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秋季栽培时,发菌期温度较高,一定要注意降温。保持菌丝的生长温度在20~25℃之间。经过45~50天菌丝长满菌袋,这时不要急于催耳,可以继续培养10~15天,这样可以使菌丝充分吃料,集聚营养物质,提高抗霉抗病能力。发菌完成后可移入栽培场进行出耳管理。

六、如何进行出耳管理?

1、菌袋处理:出耳前将袋口套环或棉塞去掉折回拧紧,然后用灭过菌的刀片在袋的四周均匀的割6条宽0.2厘米、长5厘米的条形孔或“V”型孔,以满足黑木耳相对氧气和水分的要求,促进耳芽的形成。实践证明出耳孔宜窄,不易宽,开孔过宽易散失料内的水分,而且喷水后不易保持湿度,影响原基的形成,

在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开口过宽原基分化过多,出耳密度大,耳片分化慢,出耳大小不齐,影响产量和质量,开口窄不仅能保持住湿度而且可以在条形孔中间形成一行小耳,出耳密度适宜,耳片分化快,当耳片逐渐展开向外伸延时,正好把条形孔的两面塑料边压住,袋料之间不会积水,可防止出耳期间污染和烂耳发生,增加出耳量。

2、子实体形成期管理:菌袋划好后,把菌袋直立排放在阳畦内,菌袋间隔8~10厘米,,浇灌一遍透水,覆盖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0~25℃,空气湿度75~90%,每天定期喷水,无风的早晨或晚间通风,不能直接往袋上喷水,要喷雾状水,使料袋和地面均匀受潮,以增加空气湿度,促进耳芽快速形成,一定不要把水浇洒在出耳孔内,如阳光强烈可覆盖草帘和遮阳网,此阶段要避免开穴处积水,保持良好的通风。一般经过7~10天,在划口处就形成耳芽了。

3、子实体生长期间管理:在这个阶段里子实体生长迅速,需要从培养料以及外界吸收大量的营养、水分和氧气,应适当加大通风量和喷水量易采用大通风、大湿度的管理办法并结合干湿交替促进耳片迅速生长,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傍晚掀开草帘大通风一次,并且确保子实体有充足的光照。大约经过10~15天即可采收了。

七、如何采收?

当耳片颜色由深褐色变为浅褐色,并充分展开,边缘有明显的起皱且变软,部分耳片腹面见到白色孢子粉时即可采收。采收前1~2天停止喷水,可掀起草帘,让耳片稍干,选择晴天上午采收,以利于晒耳。由于耳片所处位置不同,成熟时间有早有晚,应采大留小,分批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耳片基部轻轻拉下或用利刀沿袋壁削下,不留耳根和残片,采收后应及时晒干。

富硒富锌黑木耳品牌推介词

嘉荫县龙乡福地农副产品农民 专业合作社推介词 黑龙江南岸,小兴安岭北麓的嘉荫县是我国第一条恐龙化石出土的地方,素有“恐龙之乡”之美誉,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茅兰沟、太平岛、界江风光等旅游名片,享誉海内外。 龙乡福地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坐落在嘉荫县红光乡辽原村,主要从事食用菌生产销售以及大豆、玉米、小麦、杂粮、蔬菜的种植销售。合作社历经八年的创业历程,从刚开始的小作坊、小厂房、手工式的生产模式到现在的机械化生产。以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规范合作社成员全程按有机生产模式生产。“福地龙乡”品牌系列产品现已完成生产许可SC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正在申报有机食品认证,进入全球统一GS1标识系统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 在发展过程中,合作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主动邀请省市县农业技术部门食用菌专家到合作社授课,并组织合作社成员多次前往浙江、辽宁、牡丹江、哈尔滨等地进行学习考察,菌包生产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先进技术在这里得到广泛推广。尤其富硒富锌木耳栽培技术锌硒元素通过木耳菌发酵微生物转化成有机锌硒人体吸收率高达70%-80%,于20XX年成功通过了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试中心检测,每公斤含硒4.12毫克,含锌2.1毫克符合国家富硒食品检测标准,这为合作社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

础。 自20XX年合作社新上工厂化项目以来,规模迅速膨胀,效益连年翻番,现已形成一厂一园一基地产业布局,年可生产菌包500万袋,棚室有机黑木耳300万袋、棚室富锌富硒黑木耳100万袋,总产量达到300吨。20XX年以伊春林科院菌种厂项目、黑泰菌包厂项目落户红光乡辽原村为依托,红光乡辽原村棚室有机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一期扩建食用菌吊袋大棚100栋,精心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菌文化交流与传播和乡村旅游及餐饮服务相配套,运转高效、富有特色的食用菌产业集散中心,树立食用菌产业发展由点到面的典型。

木耳生产技术规范

木耳生产技术规范 1、感官要求 耳片呈黑色或黑褐色,有光泽,表面光滑,朵片完整,大小均匀,厚薄一致,耳基小,无异味,无虫蛀,无霉烂。不得混入动物毛发和排泄物、碎耳基、菌料、泥沙及金属物等杂质。 2、基地选择与管理 2.1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符合GB 3095、GB 15618和NY/T 391的要求。 2.2 基地选择与配臵 2.2.1 基地选择 基地宜选在地势平坦、向阳避风、水源充足、土质清洁、无污染、排水通畅的地方,远离工厂、禽畜场、垃圾场、废菌料堆等,并避开公共场所、公路主干道、生活区、原料仓库。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及出耳区、产品晾晒区、仓库区合理分区。 2.2.2 栽培设施 2.2.2.1 发菌培养室 发菌培养室清洁、避光、冬暖夏凉、易于通风换气,保持地面干燥。在放菌袋前,对内壁用石灰水粉刷,地面撒石灰粉。 2.2.2.2 出菇场所 采用林间露地平畦栽培,以排灌方便、场地清洁、无杂草为宜,

排袋前将林地进行整平、作畦、浇水、消毒处理。耳场地面可铺设专用地膜透气保湿材料,并设臵管道喷水系统装臵。 2.2.3 工作室 基地建有工作室,室内配备桌、椅、水、电等,放臵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章制度。并设有清洁卫生的盥洗间。 2.2.4 仓库 基地应备有安全、卫生、通风、避光的专用仓库,存放施药器械、农药、化肥等;备有农药配制量具、人员防护服、急救箱、灭火器等,建立农药、肥料进货、出货记录。 2.2.5 废物收集设施 基地设有农药空包装和垃圾等废物收集设施。 2.2.6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2.2.6.1 危害分析 主要危害为霉菌污染、流耳病、菌蚊、跳虫、螨害、线虫、蛞蝓等有害生物。 2.2.6.2关键控制点 生产期间林地栽培场所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管理及病虫杂菌的环境控制。 2.2.6.3 控制措施 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控制: a)所选林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通过人工控制能够满足黑木耳的生长需要。在生产前对栽培场地、设施进行全面灭菌、除虫,

黑木耳人工栽培起源及栽培技术的演变 许志鸣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黑木耳人工栽培起源及栽培技术的演变 许志鸣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浙江丽水 323000) 一、黑木耳人工栽培的起源 关于黑木耳人工栽培的起源,有多种说法,通常认为其原始的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1]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朝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直至清朝后,我国东北长白山、河南伏牛山等才开始人工种植黑木耳。实际上,野生黑木耳资源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中部的秦岭、伏牛山,西部四川的大巴山,以及华东的武夷山脉均有分布。故黑木耳被我国人民采集食用的习俗在我国分布较广。其中所提到的黑木耳的“原木砍花”法种植一说,应该出自于王祯的《农书》中记载“经年树朽,以蕈碎锉,匀布坎内”之解说,王祯在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左右著成《王祯农书》。有两个事实值得注意:其一是王祯在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任职后再作的《农书》,而这两处均与浙江丽水相邻,而与四川的大巴山区相距千里,故王祯所掌握的关于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应更多的来自于浙闽山区的生产实践。其二是王祯的《农书》著成时间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而浙江龙泉的何澹(1146—1219)于嘉定二年(1209)六月至五年初,在其主持修撰《龙泉县志》中记载了香菇砍花法栽培技术全过程,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精确、最完整的人工栽培香菇的记录。何澹的关于香菇“砍花法”早于五祯的《农书》近100年。是否有理由认为,当年吴三公发明的香菇的“砍花法”栽培技术,同样已经被当地的山民运用于黑木耳的生产,只不过是由于香菇是一种美味的食品受到广泛关注,而黑木耳比较多地作为药物使用而被忽视。在王祯所记录的黑木耳的“经年树朽,以蕈碎锉,匀布坎内”的生产方式,应该是对包括浙江丽水在内的武夷山区的山项目来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4) 作者简介:许志鸣(1957-),男、浙江丽水人,高级农艺师,1982年1月毕

黑木耳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名称 项目单位名称:吉林省长白山食用菌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吕丽秋 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公司 财务状况介绍: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至2007年末,资产总额205.5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0.69万元,流动资产154.89万元,负债总额15.85万元,资产负债率7.71%,净资产189.73万元,实收资本100万元,2006年销售收入142.37万元,净利润52.37万元,企业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经营状况良好,没有各种不良债务。 1.1.2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敦化市100万袋黑木耳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吉林省敦化经济开发区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组培室100平方米,新打机电井1眼,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个,平整厂区道路800平方米,铺设输变电线500延长米。 1.1.3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5万元,其中:土建投资25万元,设备投资10万

元。 资金来源:申请上级财政资金20万元,企业自筹15万元。 1.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黑木耳35吨。正常生产年平均销售收入154万元,利润107万元,投资利润率69.48%。 1.2 综合评价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吉林省有关产业政策,项目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示范,对带动敦化市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结合敦化市实际情况,符合当地资源开发及特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气候资源优势,产品市场前景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对改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的别名很多,因生长于朽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鸡肉鲜美,

“富硒木耳”论文汇总

大兴安岭地区富硒黑木耳营养价值分析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职业学院牛青田 关键词富硒黑木耳营养分析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内最强的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保护细胞损伤、提高人体免疫、预防癌变、排毒、养颜等多重生物学功能[1-2],我国72%的国土为不同程度的缺硒区,其中近1/3为严重缺硒地区,形成食物链的普遍低硒状态,只靠天然食品补硒确实难以从根本上改善缺硒状况。如何合理、安全地满足人和动物硒的需要,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是当前人和动物营养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国食品营养学会已提出了成人补硒的标准(50~200μg)。黑木耳是一种药食兼用价值较高的山珍食品[3],已有研究表明,黑木耳具有很强的富硒能力,并已研究了富硒木耳的栽培及其营养成分[4-5],但黑木耳中硒的分布规律及赋存形态还未见报道。 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大量的调查资料说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例如:此地区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这个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高,事实说明硒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科学界也认识到硒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 何为富硒木耳:就是在符合木耳生长的但以22℃~

28℃之间为最适宜,28℃~32℃生长速度虽快,容易老化。 黑木耳的子实体在15℃~30℃之间都可以形成和生长,但以22℃~28℃之间生长的耳片大、肉厚、质量好。菌丝生长发育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65%。子实体形成阶段培养料中最适含水量为70%~75%,黑木耳适宜在微酸性的环境中生活,以PH值5.5~6.5为最好。拌培养料的pH 值先调到适宜范围偏碱一方,通过发菌即可达最适宜程度。 缺硒是克山病、大骨节病、两种地方性疾病的主要病因,补硒能防止骨髓端病变,促进修复,而在蛋白质合成中促进二硫键对抗金属元素解毒。对这两种地方性疾病和关节炎患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营养意义硒的作用 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向量矿物质营养素,人体内无法合成,人体本身的硒总含量为6-20mg。硒遍布各组织器官和体液,肾中浓度最高,对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非常重要。男性体内的硒多集中在睾丸及前列腺、输精管中,会随精液一起排出体外。 硒主要在小肠吸收,人体对食物中硒的吸收率为60%~80%。经肠道吸收进入体内的硒经代谢后大部分经尿排出。尿硒是判断人体内硒盈亏状况的良好指标。由于人体内硒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机体所需的硒应该不断从饮食中得到足够量的硒,硒浓度的平衡对许多器官、组织的生理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 黑木耳又称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食用菌种类,是优质的营养食品和保键食品,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黑木耳保键作用的新发现,黑木耳作为具有特殊保键功能的黑色食品在市场销售量的增长迅速。黑木耳生产已经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今天我们谈一谈黑木耳的生产关键技术。 一、黑木耳的生产季节是如何安排的? 黑木耳是一种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8℃,子实体生长以18—25℃最好,季节安排时,要尽量避开30℃以上高温和18℃以下低温,一般在河北地区可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时在2—3月制栽培袋,4月中旬—6月中旬出耳,秋季栽培时,6—7月制栽培袋,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出耳,综合气候及生产条件来看目前主要是以春季栽培为主。 二、黑木耳的栽培场所的选择 栽培黑木耳场所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栽培常见的方式有畦式栽培、挂袋栽培、层架栽培等。今天重点介绍一下目前普遍采用的室外畦式栽培。室外栽培的优点是,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晴天晚上有露水可湿润菌袋,白天阳光充足可减少杂菌的感染,不利因素受自然气候影响大,因此要选好场地进行科学的管理。室外栽培可选择通风良好的树荫下或搭遮荫棚。要求邻近水源,地面潮湿、土地为沙壤土,场地选好后,建宽1.5米,高25~30厘米,长度不限的阳畦,然后铺上薄膜、稻草或棚布以防喷水时袋底粘泥,有条件的农户还可铺设喷水管或喷水器,并用竹木搭成拱形或方形支架,覆盖塑料膜,为了遮光需加盖草帘或遮阳网。 三、如何获得黑木耳菌种? 农民朋友可根据生产时间、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选择购买母种、原种或栽培种。购买木耳菌种时一定要到正规的菌种生产单位去购买。如果农民朋友有生产能力可选择购买母种或原种,一支试管母种可扩接30支试管母种,一支扩接后的试管母种可接5~6瓶原种,1瓶原种可扩接40~50瓶栽培种,建议大家原种和栽培种均使用输液瓶为好,栽培种也可使17×35厘米的优质高温塑料袋。由于黑木耳菌种制作期,正赶上冬季低温期或夏季高温期,建议农民朋友们直接购买栽培种,这样成功率比较高。 我们河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室具备较完善的科研和生产能力,是华北地区最具实力的供种单位,我们经常性进行菌种的仿野生环境提纯复壮,经示范推广表现出了抗污染、发菌快、耳片大,色深肉厚的优良特性,欢迎广大农民朋友选用。 四、黑木耳常用培养料有哪些?是如何配比的?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黑木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基质中摄取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供黑木耳栽培主原料一般有木屑、棉籽壳或玉米芯等,辅助原料有麦麸、米糠、食糖、石膏粉、碳酸钙及微量元素等。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三个配方供参考:1、棉籽壳93%,麸皮5%,蔗糖1%,石膏1%,水60%左右;2、玉米芯73%、棉籽壳20%、麸皮5%,蔗糖1%,石膏1%,水60%左右;3、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1%,水60%左右。 注意事项:1、培养料要新鲜、干燥、无霉变,木屑要选用阔叶树种,玉米芯要爆晒并用粉碎机碎成黄豆至玉米粒大小,不要碎成糠状,以免影响透气性。2、培养料中的含水量控制在1:1.1~1:1.3即60%左右。3、培养料中PH要适当,使其达到6.5左右。 五、请介绍黑木耳的生产流程? 1、装袋灭菌; 2、接种; 3、发菌培养; 4、出耳管理; 5、采收 1、装袋灭菌:培养料严格按比例配制,拌料时力求均匀,把握住含水量,拌好的料至少堆闷一夜,让其吃透水分后再装袋。若采用堆制发酵法时,需要将料温升至60℃,每天至少翻堆一次,连续2~3天,以促进料腐熟和杂菌萌发再进行灭菌效果更好。料拌好后装入塑料袋中,塑料袋一般采取17厘米宽,35厘米长的耐高温优质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袋内所装的料要保持密度一致,表面光滑,料面与袋贴得紧,袋口用塑料套环或加棉塞后用细绳扎紧,每袋可装干料0.7斤左右,湿重1.5斤左右。袋子装好后装锅灭菌,常压灭菌15小时。不管是采用自砌土蒸锅还是蒸汽锅炉灭菌,均力争确保火旺汽足且受热均匀。装出锅时,防止料袋损伤。 2、接种将灭菌的料袋冷却后,放入的接种箱内,同时把菌种、接种工具一起放入接种箱内,进行接种箱空间消毒,现在一般采取烟雾剂消毒法,消毒完成后可进行接种,接种量每袋5~10克左右,要求操作敏捷、准确。 3、发菌培养接种完成以后就进入发菌管理期,发菌培养室要选择清洁干燥的房间或菇棚进行,经清扫消毒后使用,要求发菌室避光通风。木耳春季栽培时,发菌时气温偏低,需要采取升温措施,加温要均匀,同时要注意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秋季栽培时,发菌期温度较高,一定要注意降温。保持菌丝的生长温度在20~25℃之间。经过45~50天菌丝长满菌袋,这时不要急于催耳,可以继续培养10~15天,这样可以使菌丝充分吃料,集聚营养物质,提高抗霉抗病能力。发菌完成后可移入栽培场进行出耳管理。 六、如何进行出耳管理? 1、菌袋处理:出耳前将袋口套环或棉塞去掉折回拧紧,然后用灭过菌的刀片在袋的四周均匀的割6条宽0.2厘米、长5厘米的条形孔或“V”型孔,以满足黑木耳相对氧气和水分的要求,促进耳芽的形成。实践证明出耳孔宜窄,不易宽,开孔过宽易散失料内的水分,而且喷水后不易保持湿度,影响原基的形成,

地栽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

地栽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地栽黑木耳是把黑木耳的菌袋摆放在室外的田块上进行出耳管理的一种技术。是近几年来宜君县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方式,该技术以木屑、秸秆为原料,很好地解决了木耳产业和林业发展的矛盾,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通过采取地栽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物转化率和产品商品性,经济效率高,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 1 季节安排和场所选择 1.1 季节安排 地栽黑木耳也叫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在7月初采收的叫春耳,7-8月份采收的叫伏耳,9月份采收的叫秋耳。现在我县一般种植春耳,春耳耳片肥厚,颜色深黑,品质好,实际上秋耳比春耳质量好。采取地栽,要结合我县冷凉的气候特点,合理安排生产,一般情况下从12份开始就可以制棒了,翌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催耳,7-8月出耳。 1.2场地选择 黑木耳喜欢光线较暗、潮湿的生长环境,最好是林阴地,耳场要建在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清洁卫生、远离污染源、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平缓地方,以前发生恶性杂菌污染,如发生过链孢霉的场

地、垃圾场地等都应当远离。另外要能够及时排泄降雨造成的积水。选择的场地一年只使用春秋两季。 2 产前准备 2.1 原材料准备 黑木耳生产以阔叶硬杂树为主,如柞木、桦木、苹果树、梨树等,麦麸、豆粉要求新鲜无霉变,最好是大片麦麸,木屑要提前过筛,筛除掉较大的木块,可以有效防止破袋的发生,石灰、石膏、菌袋、消毒药剂等都要提前准备。 2.2 菌种选择 木屑袋料栽培黑木耳,首先应选择优良菌种,主要表现在:菌丝活力旺盛,抗杂能力及抗逆力性强,耳片生长速度快,耳片肥大,单片,成熟期在15-20天内,耐旱或耐淋。根据菌种特性,可分为早熟及中晚熟品种,我县栽培一般选择宜研一号、宜研二号等中晚熟品种。 3 菌袋配方和制袋 3.1 配方 常用配方有:①杂木屑78%,麸皮20%,石灰1%,石膏1%; ②棉子皮93%,麸皮5%,蔗糖1%,石膏1%;③杂木屑93%、麸皮5%、豆饼粉1%、营养素0.5%、生石灰0.5%。 3.2 拌料 培养料最好用拌料机拌料,如果人工拌料,至少要保证辅料先拌

黑木耳栽培实验方案

第三小组实验方案: 组长:曹园 成员:叶承红、杜泽虎、曹园、黄志健、刘帅、沈毛毛 黑木耳栽培技术实验方案 (一)黑木耳简介 黑木耳是一种质优味美的胶质食用菌和药用菌。黑木耳肉质细腻,脆滑爽口,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远比一般蔬菜和水果高。且含有人类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的含量是米、面、蔬菜的十倍,比肉类高3—6倍。铁质的含量比肉类高100倍。钙的含量是肉类的30—70倍,磷的含量也比鸡蛋、肉类高,是番茄、马铃薯的4—7倍。黑木耳代料栽培是利用木屑、玉米蕊、稻草作原料,用玻璃瓶、塑料袋等容器栽培黑木耳。代料栽培资源丰富,产量高,周期短,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栽培方法。黑木耳在植物分类中隶属真菌门,担子菌纲,异隔担子菌亚纲,银耳目,黑木耳科,黑木耳属。在自然界中,黑木耳侧生于枯木上,它是由菌丝体、子实体和担孢子三部分组成。 (二)黑木耳菌种制备 黑木耳菌种制作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作三个程序。 一、母种的分离和培养: 1. 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配制成试管斜面,经常规灭菌,即可使用。 2. 母种分离和培养:分离方法有孢子分离法、耳木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可获得菌种。 (1)孢子分离法:这种方法获得的菌种变异较大,适合于育种采用。分离方法参考条目22。在28摄氏度下培养。 (2)耳木分离法:成功率高,种性较稳定,生产中多用此法。分离方法参考条目22。在28摄氏度下培养。 (3)组织分离法:选片大、肉厚、成丛生长的鲜耳或当年生长经晒干的干耳再经清水泡胀,洗净,进行无菌操作分离。分离方法参考条目22。在28摄氏度下培养。 分离得到的母种必须经过转管纯化,质量评定,出耳试验,才能作进一步扩大生产。 二、原种制作:培养基配方:木屑55%,麸皮40%,蔗糖1%,石膏粉1%,水65%,酸碱度6。 把各种培养料拌匀,调至适当水分,装瓶,灭菌。灭菌后待瓶温降至30摄氏度送入接种室,无菌操作,接入母种块。在28摄氏度下培养。 (三)黑木耳生长发育条件 黑木耳的生长发育条件包括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线和适宜的酸碱度。 一、营养:木耳的营养来源完全依靠菌丝从基质中吸取。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能不断地分泌各种酶。通过酶的作用把培养料中的复杂物质分解为木耳菌丝容易吸收的物质。木耳是一种腐生真菌,它的营养来源是依靠有机物质,即从死亡树木的韧皮部、木质部中分解和吸收,各种现成的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和无机盐,从而得到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再生能力强的树种在刚砍伐时,组织尚未死亡,有机物质也就不能被黑木耳菌丝分解,黑木耳菌丝也就不能繁殖。在采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蕊、豆秸杆、稻草等作培养料时,常常要加米糠或麸皮,增加氮源泉和维生素,以利菌丝体的生长繁殖,适合木耳生长发育的碳氮比是20:1。

木耳液体菌种制作规程讲解

液体菌种制作规程 工艺流程:斜面菌种→初级摇瓶种→二级摇瓶种→发酵罐深层发酵种→接种 一、摇瓶种的制作 1斜面菌种准备:马铃薯200克(去皮切块煮沸过滤取滤液),蔗糖20克,麸皮30克(煮汁过滤取滤液)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琼脂20克,VB1 10毫克,水1000毫升。25度培养7天备用。 2、初级摇瓶制作①配方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 酵母膏2克蛋白胨3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 V B110毫克水1000毫升。(配方2:玉米粉4%,蔗糖3%,麸皮2%,酵母膏0.5%,2氢钾0.25%,硫酸镁0.1%,VB1 0.01%,豆油0.05%)。 ②制作:土豆去皮切成薄块,煮沸后保持20分钟,四层纱布过滤后取滤液,补足1000毫升水,称取其他成份,与土豆液充分搅匀然后装入三角瓶。 初级摇瓶采用500ml三角瓶,装入200ml,放入玻璃球5粒(0.5cm 直径)用二层纱布包裹制作棉塞,塞紧棉塞后再用二层纱布外层加报纸做罩,扎紧瓶胫,防止摇动时棉塞活动。 ③灭菌:把三角瓶放入立式高压锅,加足水紧好盖,开启放气阀,接通电源,有蒸汽冒出时关闭放气阀,待压力表达到0.05MPa时,断掉电源,打开放气阀,放冷空气至压力表回0,再关闭放气阀,接通电

源,当压力表显示0.11 MPa,温度达到121℃后开时计时,保持45min。断电使其自然降至0.02 MPa时放气归0,趁热微开盖,使剩余蒸汽烘干棉塞,然后出锅降温至25℃即可接种。 ④接种:首先,封闭接种室,用开启紫外线灯30分钟,再用臭氧灭菌器灭菌60分钟或用烟雾剂每立方5克熏蒸30分钟,进行接种环境灭菌。把灭菌后的三角瓶放入超净台(或接种箱),把斜面母种、工具、酒精灯、75%的酒精棉球瓶同时放入,母种用灭过菌的报纸遮盖,打开紫外线灯和无菌风开关,保持15min后,关闭紫外线灯进行接种。操作人员应着干净的隔离衣,带好卫生帽、口罩,手洗净,用75%酒精擦拭手、母种试管、工具,点燃酒精灯,灼烧工具及试管口20秒,在严格无菌操作程序下,把斜面菌种切割成0.5厘米小块(不带培养基),移入三角瓶中,使其浮在液面,一般接入5-6块,塞好棉塞,接完后重新封好棉塞罩,放到25℃恒温环境净置培养72小时。 ⑤初级摇瓶培养。当静置培养72小时后,液面菌种长到1厘米大,无污染,即可将三角瓶放到小型摇床上,一般能放6瓶(也可使用电磁摇床),固定好三角瓶,保持培养温度25℃,启动开关,调速至140r/min,培养96小时,当菌液颜色清亮、菌球密集,占整个培养液的80%以上,瓶口处有很浓的菇香味,可作为二级摇瓶扩大培养的种子使用。 ⑥二级摇瓶制作培养:二级摇瓶菌液配方与一级相同,5000ml 三角瓶装液2000ml放入玻璃球8-10粒,灭菌压力、时间同一级,接种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将一级摇瓶种倒入二级摇瓶中,接种量10%,塞

桑枝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桑枝黑木耳生产技 术规程

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技术标准 蚕科所技标准 -010 新疆蚕桑生产技术规程 -05-25发布 -05-25实施 所务会 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联合审查批准 学术委员会 前言

毛木耳属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又称黄背木耳、白背木耳。毛木耳含丰富多糖,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有防癌抗癌作用,还具有滋阴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止血止痛等功用。 经过试验利用桑枝木屑为培养基栽培毛木耳,产量和质量都能达到商品木耳的要求,为了提高毛木耳的生产质量和数量,规范毛木耳的栽培,我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有关规定,编制本规程。 本标准起草格式参照GB/T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新疆和田玉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经过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所务会及学术委员会联系审查经过实施。 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新疆和田玉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起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燕林、蒲彬、施阳阳、叶瑞兴、左少纯、吴丽莉 桑枝木屑毛木耳栽培技术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桑树产区,用桑枝木屑为主要培养基之一的,以设施大棚为出菇场的毛木耳栽培。本标准明确了菇场环境、生产设备及条件、栽培袋生产工艺及出耳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要求。 2 菇场环境 应远离化工厂、医院、畜禽养殖场、垃圾场500m以上,防止“三废”污染菌袋和菇体,同时避免螨虫、老鼠等有害生物危害;尽量选择平坦开阔、给排水方便、电力保障、通风良好和交通便利的场地;每一批栽培袋培养完毕后,下一批栽培袋进入之前要严格消毒。

黑木耳栽培技术(一)

黑木耳栽培技术(一) 摘要阐述了黑木耳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与接种、发菌管理、出耳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黑木耳;栽培季节;培养料配制;接种;出耳管理 黑木耳又称木耳、光木耳,属木耳科木耳属。因其菌营养丰富,干品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和铁,故被誉为“素中之荤”。黑木耳不仅有强精、补肾、活血、强身壮体功能,也是治疗风湿性腰腿疼痛、手足麻木抽筋、痔疮出血、肺结核、妇女产后虚弱等疾病常用的配方药物,对心脏及冠状动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1-4]。现将黑木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黑木耳属中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2~28℃;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5~30℃,以20~25℃最适宜。黄河流域2月上旬至3月上旬制袋接种。选择菌丝生活力旺盛、耳牙形成集中、抗逆性强、产耳量高、品质佳的品种,如AU31、AU917、冀优1号、冀杂3号、新科1号等。 2培养料配制 配方:①稻草培养料。稻草75%、米糠22.5%、石膏1%、过磷酸钙1%、尿素0.5%。②豆秸秆培养料。豆秸秆粉88%、麸皮10%、石膏粉1%、过磷酸钙1%。③麦秸培养料。麦秸80%、麸皮或米糠18%、过磷酸钙1%、石膏1%。④棉籽壳培养料。棉籽壳90%、麸皮或米糠8%、石膏1%、过磷酸钙1%。用料要干燥、新鲜、无霉变。稻草切成2~3cm长,用1.5%石灰水浸泡12h,捞起用清水冲洗沥干,pH值为7;豆秸秆、麦秸应碾碎。培养料配好后含水量在55%~60%,pH值8左右。 3装袋灭菌与接种 选用17cm×33cm×0.05cm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装袋时要上下培养料松紧一致,装袋完后在袋口套上颈圈,再在颈圈外包1层塑料薄膜和牛皮纸灭菌,或装料后直接用橡皮筋或线绳扎口。常压灭菌炉灶内温度达到100℃,保持12~14h。冷却至32℃抢温接种。在接种箱接种,每箱装料袋70~100袋,接种前用气雾消毒剂2~3小包熏蒸30min后方可接种。一般从2月至5月上旬,秋季在白露至寒露都可接种。接种时,视其不同种型,选用不同工具,如枝条种、三角木种可用砍花斧砍口,把锯末和枝条或三角木共同塞入砍口内,用斧背轻轻打紧,以不脱落为原则;锯末种、颗粒种,可用10mm手电钻、打孔机或空心冲子打眼,把菌种塞入孔内,用树皮盖上,轻轻打紧。点种密度,一般行距6.7cm,株距8~10cm,排成“品”字形或交错成梅花形。耳棒的两端密度要大,让菌丝很快占领阵地,避免杂菌侵入。 4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料袋以“井“字形或三角形堆放,堆6~8层,堆与堆之间要留出间隙。重点做好温度和通风管理,发菌期空气湿度应控制在60%~70%。发菌初期前7d培养室保持28~30℃,使黑木耳菌尽快定植、蔓延、占领培养料。在整个培养过程要确保耳房空气流通新鲜,每隔15d翻堆1次。培养室必须要黑暗,防止菌丝过早地形成耳芽。及时检查杂菌,防止污染。有轻度污染时可用75%酒精溶液6份、甲醛原液4份混合均匀注射到污染部位,污染严重的菌袋要远离培养室烧掉。

(新)黑木耳栽培技术规范

常德市农业技术规范 HNZ常德019-2013 黑木耳栽培技术规范 常德市农业局制定 湖南省农业厅批准实施 发布日期:2013年月日

黑木耳栽培技术规范 为规范黑木耳栽培技术,制定本规范。 1 栽培场所 1.1产地环境 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气体,周围无工业“三废”、禽畜舍、垃圾(粪便)场、各种污水及其他污染源(如大量扬灰的水泥厂、石灰厂等),并且远离医院,尽可能避开学校、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产地环境应符合NY5358的要求。 1.2场地布局 生产区应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离,生产区料场、制种、发菌及出菇区衔接合理。可分为堆料场、仓库、灭菌区、培养区、栽培区等。还应防止因菇场培养料堆制发酵及废弃物处理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3原料场地 原料的贮藏场地必须具有一定的隔离条件,不许接触或混杂有含有害物质或超标准的物质。 1.4菌种培养区 按100立方米空间,配3匹冷暖空调2台,温度开始控制在28~30℃之间,后期降至24~25℃,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 1.5菇房 1.5.1选择阴凉、通风良好、砖混结构的房屋。 1.5.2菇房宜坐北朝南,具有保温、保湿和空气交换功能。 1.5.3菇房的内墙和房顶宜用6厘米厚的挤塑泡沫粘贴上,增强保温能力。 1.5.4 菇房制冷要求安装制冷机,制冷机的风机处安排两个大小为0.3米×0.3米的窗口,每个窗口安装一台排气风扇。 1.6保鲜库:按一间存放5000公斤鲜菇标准设计,库房面积32平方米,容积80立方米,每间配7.5匹紧扣压缩机、DD60冷凝器各一套,库板采用48公斤级聚胺酯板拼成,要求库温保证在0~4℃之间。 2 原料要求 各种原料应符合 NY 5099 规定。 2.1 水应符合 GB5749 规定。 2.2 原辅材料 2.2.1新鲜、干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2.2.2基质应符合 NY 5099规定的要求。 2.2.3 秸秆、棉籽壳等作为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原辅材料的作物在收获之前一个月不能施用高毒农药。 2.3 培养料添加剂添加后的培养料其重金属含量应符合 NY5358 标准的要求。 2.4禁止使用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清的混合型培养料添加剂。 2.5禁止使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 2.6覆土材料不能用高毒农药处理。 3 栽培管理 3.1 栽培季节 木耳在每年3~9月栽培。有冷库设施可周年生产。 3.2 栽培场地

富硒食用菌1

(富硒食用菌1)有机硒产品36-13 (2009-06-04 22:44:54) 〖三〗、富硒食用菌系列 一、富硒食用菌 提供一种富硒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富硒食用菌原料按下述成分按重量份配比制成: 玉米芯30—50份、秸秆粉20-40份、米糠或麦麸10-30份、石膏l—2份、 硫酸镁0.5-1份、硫酸锌0.2—0.4份、白灰l—2份、食盐l-2份、 磷酸二氢钾0.1-0.3份、硒盐0.1-0.5份、水60一80份; PH值6.5—7,装袋,封口,平压100℃温度条件下灭菌保持8一l2小时,或高压0.15Mpa在温度127℃条件下保持2小时,出锅冷却到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食用菌种,然后置于发菌室发酵,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60%一70%,发菌时间在20~40天,菌丝长满整个料面,即制成富硒食用菌菌棒; 菌棒进入出菇室出菇管理,温度为5℃~25℃,然后需要5℃一l0℃的降温和增湿湿度在80—90%的刺激,同时喷施富硒营养液,富硒营养液加入量为1Kg 菌棒加入20ml富硒营养液,便可见菇蕾,一般菌棒可出4-6潮菇; 所述的富硒营养液的组成成分按重量份配比为:葡萄糖10一l5份、申丰牌生物固氮菌肥80~100份、6一BA 0.1-0.2份、绿道牌2号富硒肥0.2-0.4份、水1000份,生产的食用菌鲜品含硒量为l80—280mg/g。 所述的硒盐是指硒酸钠,亚硒酸钠、硒酸钙中的一种。 所述的食用菌,包括: 侧耳属类平菇、凤尾菇、姬菇、白灵菇、杏鲍菇、榆黄菇等品种,金针菇、双孢菇、球盖菇、姬松茸、黑木耳、毛木耳、银耳、香菇、鸡腿菇、草菇、真姬菇、猴头菇、灵芝、冬虫夏草、北虫草、灰树花等已实现人工栽培的品种。 具体实施方式

黑木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黑木耳生产技术操作规 程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黑木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黑木耳生产的名词术语、环境产地条件、原料使用条件、木屑栽培黑木耳的工艺流程及出耳管理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黑木耳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5095-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灭菌 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休眠孢子。 子实体 食用菌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由能育的菌丝和营养菌丝组成。

孢子 食用菌的繁殖单位,功能同植物种子。 4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应符合NY5010-2002的要求 5原料使用条件 黑木耳生产使用的原料应符合NY/T393、NY/T394的要求,在原料中不得检出违禁物质和残留超标。 6黑木耳生产工艺流程 黑木耳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培养基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耳管理—→采收 7培养基配制 原料的选择 木屑选用柞、杨、柳等阔叶木屑为主;新鲜的经认证的绿色食品的副产品,如麦麸、米糠、玉米粉等可作为栽培黑木耳的主要补充营养;添加的钙离子可用石膏或碳酸钙。 培养基配方 可选择下列配方之一 a)木屑79%,麦麸(或米糠)20%,石膏1%; b)木屑49%,玉米芯30%,麦麸(或米糠)20%,石膏1%。 培养基配制 将干料按比例混匀后,用水调至含水量达60%~65%。 8装袋、灭菌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段木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一、概述 黑木耳也称木耳、光木耳、云耳。分类上属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此属中约有十多种,如黑木耳、毛木耳、皱木耳、毡盖木耳、角质木耳、盾形木耳等。这几种木耳唯有光木耳质地肥嫩,味道鲜美,有山珍之称。 黑木耳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被劳动人民所认识和利用,远在两千一百多年前的《周礼》中就有了记载,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着用木耳加工木耳菹的方法。唐朝苏恭等人著的《唐本草注》中也记载着当时生产木耳所用的树种和方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着:“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气味]甘平……〔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段觳治痔……崩中漏下,血痢下血”。可见我国古代除将木耳列为佳肴外,并对黑木耳的药用也有了相当的研究。适于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产后虚弱及手足抽筋麻木等症,同时,由于黑木耳是胶质菌类,子实体内含有丰富的胶质,对于人类的消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清滑作用。可以清除肠胃中积败食物和难消化的含纤维性食物,同时黑木耳中的有效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能起清肺和润肺作用,因而它也是轻纺工人和矿山工人的保健食品之一。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经常食用黑木耳可以降低人体血液的平常凝块,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二、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

黑木耳是一种胶质菌,属于真菌门,它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无色透明,是由许多具横隔和分枝的管状菌丝组成,它生长在朽木或其他基质里面,是黑木耳的营养器官。子实体侧生在木材或培养料的表面,是它的繁殖器官,也是人们的食用部分。子实体初生时像一小环,在不断的生长发育中,舒展成波浪状的个体,腹下凹而光滑,有脉织,背面凸起,边缘稍上卷,整个外形颇似人耳,故此得名。 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扭结成子实体。子实体新鲜时,是胶质状,半透明,深褐色,有弹性。干燥后收缩成角质,腹面平滑漆黑色,硬而疏,背面暗淡色,有短绒毛,吸水后仍可恢复原状。子实体在成熟期产生担孢子(种子)。担孢子无色透明,腊肠形或肾状,光滑,在耳片的腹面,成熟干燥后,通过气流到处传播,繁殖它的后代。 黑木耳是一种腐生真菌,它没有叶绿素,自己不会制造食物,它要依靠其他生物体里的有机物质作为它的养料。同时它营腐生生活,一定要在死了的生物体上才能生长发育。它的菌丝对生物体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能力很强,能使生物体最后粉碎。 黑木耳的担孢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萌发成菌丝,或形成分生孢子,由分生孢萌发再生成菌丝。由于菌丝不断地生长,逐渐又产生分枝,并且在分枝中生成横隔,发育成每横隔内只有一个核的管状绒毛菌丝,即单核菌丝。这种由单孢子萌发生成的菌丝,有正负不同性别的区分,把这种菌丝称为为初生菌丝或一次菌丝。再通过两个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顶端细胞接触相互融合后,形成一个双核细胞,双核细

绿色食品黑木耳生产技术

绿色食品黑木耳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技术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黑木耳(Auricular heimuer)生产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干制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9169 黑木耳菌种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471 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749 绿色食品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耳场 cultivation field of Auricular heimuer 用于木耳菌棒排放和出耳的露天场地。 3.2 耳棚 Vinyl tunnel for cultivation of Auricular heimuer 用于木耳菌棒排放和出耳的塑料大棚。 4 栽培环境条件 4.1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4.2 生产场地

包括原料储存场地、制作场地、灭菌场地和接种与发菌场地,可利用民房、仓库、大棚,应通风、避雨、清洁卫生。原料储存场地和制作场地宜相邻,处于下风口,与灭菌灶的距离近。接种与发菌场地宜处于上风口,与灭菌灶邻近,使用前应清洁整理,并进行灭虫和消毒,用药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4.3 出耳场地 包括耳场和耳棚,可利用农田、空地、塑料大棚,宜选用避风向阳的位置,应清洁卫生、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用水便利。 5 栽培技术 5.1 生产技术流程 原料准备→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刺孔→排场→出耳→采收→采后管理。 5.2 生产季节 宜在8月~10月制袋,11月至翌年3月出耳。 5.3 原料准备 5.3.1 备料要求 主要原料应符合NY 5099的规定;麦麸应符合NY/T 471的规定;石膏、石灰粉等应符合NY/T394的规定;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5.3.2 培养料配方 转基因产品及其副产品均不得作为栽培原料使用,培养料配方推荐如下: a)配方1:杂木屑80%~85%,麦麸15%~20%,石膏粉1%,蔗糖1%; b)配方2:杂木屑38%~53%,桑枝屑35%~50%,麦麸10%,石灰0.5%,石膏 粉1%,蔗糖0.5%。 5.3.3 培养料配制 先将木屑、桑枝屑浇水预湿8h~12 h,再加入麦麸、石膏粉、石灰和蔗糖水,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55%~60%。配制好的培养料应立即装袋。 5.4 装袋 一般采用装袋机装袋,菌袋宜采用大小规格为15cm×55cm×0.004cm的聚乙烯袋。装料后的料棒松紧适中,上下松紧一致,重量1.6kg~1.8kg,周身无刺破或划痕。 5.5 灭菌 料棒宜在装袋当日灭菌,宜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法。将料棒堆放于灭菌灶内,每堆料棒间留一定空隙。灭菌开始后,宜使灶内温度在5h内达到100℃,并开始计时保持14 h~16 h,期间不得停火。灭菌结束后,待灶内温度降至80℃以下,再趁热将料棒搬至预先消毒好的冷却室。 5.6 接种

黑木耳标准综合体编制说明.doc

陕西省地方标准 黑木耳标准综合体 编制说明 汉中植物研究所 陕西理工学院 汉中市质量监督局 陕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〇一五年七月

黑木耳标准综合体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和主要人员 1、标准制定任务的来源 2011年汉中植物研究所向陕西省科技厅申报了“黑木耳标准综合体研制及应用”项目,编制“黑木耳标准综合体”作为该项目的内容之一。标准制定得到汉中市科技局和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支持和肯定。 本标准综合体的编制工作严格按照GB/T 12366.4-91《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综合体规划编制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通过调研、讨论、意见征求、专家审查、反馈意见修改、第三方验证等过程研制。 本标准综合体的制定工作具体由汉中植物研究所负责。 2、主要起草及参加起草的单位和人员 (1)本标准综合体主要起草单位 汉中植物研究所、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陕西宁强羌笛食品有限公司。 (2)参与本标准综合体起草单位 陕西森盛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强县万信食用菌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天美绿色产业有限公司、宁强县真菌研究所。 (3)本标准综合体主要起草人员与分工 标准起草总负责人:谢海彬;标准编制说明撰写总负责人:解修超;验证报告撰写总负责人:赵赟鑫。详见附件一。

二、制定本标准综合体的目的和意义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又称木耳、光木耳、细木耳。在真菌分类中,隶属于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在我国29个省份均有分布,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黑木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益气强身、活血止痛等功效。黑木耳属胶质体,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吸收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杂质并排出体外,是从事采煤、纺织、化工等工作人员的保健食品。 多年来,以黑木耳、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一直是我省汉中、安康、商洛3市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据资料统计,我省每年种植黑木耳100万架,年产黑木耳4万多吨、产值近20亿元,是我省农业经济中的一项主导产业。 长期以来,黑木耳生产以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种植方式为主体,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我省还没有建立与黑木耳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相适宜的、系统规范的生产技术标准。造成我省黑木耳产品的质量低下,产量不稳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附加值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目前,我国有关黑木耳生产的相关标准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黑木耳菌种》(GB 19169—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卢氏黑木耳》(GB /T23395—2009)和甘肃省地方标准《康县黑木耳》,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形成,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黑木耳生产、流通和管理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