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引领立面与体型设计的关键因素

摘要: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寻找建筑和造型的表达形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由于受环境影响,以相互交流的作用,人们创造了早期的建筑,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

生产活动的工具,并且对不同的形,色,质都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观,久而久之这些认识具有了广泛的意义,成为特定的符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些符号形

成为一门理论,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建筑构图基本法。

关键词:建筑物构图变化美感大师

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复杂体,所有建筑的诞生及使用都是由人类完成,其规划、设计、审美、消费以及感知的一系列过程所涉及的诸多评判的标准都不是简单的是或非可以绝对划归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或0、1原理。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定位一个建筑作品的优秀与否,这个评判和下结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灰色的概念,好或不好都是相对而言,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标准或尺寸来进行衡量和评判。着中间就包含很关键的一点——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作过程,是一个构图过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外部立面及体型要素间的关系。

建筑立面表示房屋外部形状和内容称为建筑立面,筑立面为建筑外垂直面可视部分。

建筑体型指建筑平面布局,建筑栋深,层数,体量。现在建筑设计都考虑节能环保,这又建筑的体型系数有关。建筑物外露部分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除以该建筑物的体积,所得的数值称为建筑的体型系数。在设计中可以运用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使建筑平面布局紧凑,减少外墙凸凹变化,即减少外墙面的长度,加大建筑物的栋深。3.加大建筑物的层数。4.加大建筑物的体量。可以减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使建筑能耗效果改善。

建筑是三维的艺术,实体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幢建筑物从整体到立面均由不同部分、不同材料组成,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通过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规律即为建筑构图法则,其中主要是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和尺度等。对建筑形式美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上,结合构图基本法则,来体会建筑立面和形体的表象之中

处理关系。东京都新市政厅大厦(图-08)通过对称均衡形式体现出不同建筑的特征,获得明显的完整统一。不对称的均衡显得活泼。利用不同体量、材质、色彩、虚实变化等的平衡以达到均衡与稳定目的。

图-07图-08

建筑物达到稳定往往要求有较宽大的底面,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使整个建筑重心尽量下降而达到稳定的效果。如有的建筑在底层布置宽阔的平台、雨篷,形成一个形似稳固的基座,或者逐层收分形成上小下大呈三角形或阶梯形状。著名的有北京天坛祈年殿(图-09),图-09

古根汉姆博物馆(图-10)。随着现代新结构、新材料的发展,传统的砖石结构上轻下重、上小下大的稳定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不少底层架空的建筑,利用悬臂结构的特性、粗糙材料的质感和浓郁的色彩加强底层的厚重感,同样达到稳定的效果。图-10

3、韵律

韵律是物形的各要素重复或渐变所形成的一种状态,

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

以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给人以美的

感受。我国古塔(图-11)体现出的的韵律感是利用建筑

物存在的一些相同元素,有意识地对这些元素进行有秩序

重复或渐变的处理,能使建筑形体以至细部给人更加强烈

而深刻的印象。

图-11

4、对比

在二物之间彼此相互衬托作用下,使其形、色更加鲜明、如大者更觉其大、小者更觉其小、深者更觉其深、浅者更觉其浅,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深刻的印象即称为对比。在建筑造型同一要素之间通过对比,相互衬托,能产生不同的形象效果。例如:高体量与低体量的对比,玻璃与实墙的对比。同时恰当地运用对比是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有效手段。

5、比例

比例是指物形之间的大小关系,它包括物形自身的长宽高之间,也包括物形与物形之间。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例如:建筑门窗的比例,群楼与主楼的比例。

6、尺度

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构件与人或人熟悉的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这种关系给人的感受。在建筑设计中,常以人或与人体活动有关的一些不变元素如门、台阶、栏杆等作为比较标准,通过与它们的对比而获得一定的尺度感。从大往小说吧,先是建筑在城市中的位置和体量,是否符合与城市的之间的融洽。然后建筑形体本身是有逻辑的。做过模型的都知道。

柯布西耶强调——建筑的尺度“一种尺度即代表一个时代,它是精神的标尺”。现代技术手段与过去相比新尺度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结构,这对当时以传统手法处理建筑那种孤立、局部的手法来说,它逃离了更多的限制,给任何一个空间以更为自由的表达。

建筑外部体形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建筑空间又取决于建筑功能的需要,外部体形与建筑功能有直接联系。建造房屋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即所谓建筑功能。使用功能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建筑空间,因此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建筑体形,从这一观点来说,建筑功能决定了建筑体型。建筑形式往往不是简单的建筑功能的反映,人们还从建筑艺术和审美观点的角度去对建筑形式进行创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也会影响建筑形式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就是建筑技术发展的反映,也赋予了新的建筑形式。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建筑形式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例如从封闭到开敞、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纤细、从对称到非对称、从有规律到无规律等等,而且这一现象还会出现反复、周期性的变化。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这也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统一与多样是艺术形式应具备的基本原则。建筑形式也同样有美的要求,也应遵循统一与多样这一形式美的法则。统一与多样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任何造型艺术在体形上可以分解成若干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各部

分组合应有和谐的秩序,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不能杂乱无章,这样才会使人感到美。只有统一没有变化,会使人感到单调、枯燥、千篇一律,不能唤起人的美感。只有变化没有统一,会使人感到无秩序、杂乱,同样也不会使人认为是美的。只有统一变化,方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美学规律。如何达到建筑的统一与变化,可以以多种创作手法来实现,如主从与对比、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这些处理手法都可以达到统一变化的目的。

在眼中的建筑世界就像一曲音乐,他同样是充满节奏与韵律。各国的建筑都有着十分辉煌的成就,融合了大量的美的建筑语言。采用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对基本建筑形式进行衍化,得出具有某种内在相似性的多样化的建筑立面与体型设计。建筑构图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方法。根据它的思想,不同的建筑师发现了自己的设计方法。例:

1.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郎香教堂(图-12),法国(1950~1953年)一向讲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在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

践中遵循理性主义方向

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

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

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

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

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

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

制,造型扭曲混沌,超常

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它代表了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图-12

2.贝聿铭(I.M.Pei)

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他卓越建筑

的背后,贯穿着一条神秘的线,这就是为贝氏所

独有的设计方法——模数的应用。在中银大厦(图

-13)的设计中,贝聿铭采用了非常精彩的模数制,

并用它贯彻设计的始终,从而取得了近乎完美的

效果。最基本的模数来源于立面上的一块石材的

尺寸。这个尺寸为1150×575,是2/1的比例关

系。而建筑的基本轴网为6900,层高为3450,它们分别为石材长宽的6倍。建筑的门高为2300,是3450的2/3,为四块砖的高度,同时也是高级建筑的理想门高。建筑各处的尺寸都符合这个模数,这样一来,最后的装修效果非常完美,到

图-13 处都是整块的石材,决不会出现不合模数石材的情况。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一块标准尺寸的石材在哪里不经切削,都可以使用,大大方便了施工。贝氏严格的模数制同样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灵活变换模数。6900×6900的基本柱网,是考虑了办公空间的家具分隔,同时又是其结构体系——无梁楼盖的经济跨度;地下车库考虑并排停三辆车的布置方式,采用7800×7800的柱网。车库正好位于中庭及54米的大跨之下,避免了两套柱网的矛盾,是建筑的体型更美观。贝氏一直把模数制贯彻到建筑设计中去。在他以前的作品中也经常采用。比如新加坡OCBC华侨银行(图-14),采用的是2000×1000的模数,也是2/1的比例关系,它正好符合门的高、宽。贝氏的模数体系是非常精彩的,用寿震华总建筑师的话说,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建筑的立面与图-14 体型设计真正融为了一体。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图-15),美国华盛顿(1978年)

此馆包括陈列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两部分。它在议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是白宫前最后一块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状不完整,是个斜角的楔(梯形)。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建的旧馆——

构图的基本原则(

[转] 构图的基本原则(1) 在设计上,首先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是色彩和构图,所以,这才是我们的重点,而照片人物是根本,经常看到一些设计师在对一组作品里某个局部去拼命做效果,结过效果出来了也破坏了画面和谐了。 构图模式,主为大、为实、为近、为重、为艳等,简单的说就是最醒目的一个空间,视觉营造可以多使用黄金线对一些元素进行分割,经典的有9方格空间处理………… 构图的基本原则: 1。关于对称 又称对等,均齐,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均衡。有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等表现,基本形式分为完全对称和相似对称两种。它是平衡法则的特殊表现形式,也是形式美的核心。 2.关于比例 指事物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同时彼此之间包含着匀称性,一定的对比,是和谐的一种表现。失调的比例会产生不舒适感,甚至是畸形感。 3.关于节奏 节奏变化与整齐,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对形式美中对称,平衡,整齐,对比,比例,虚实,宾主,参差,节奏等规律的概括。“多样”是丰富的事物运动发展产生的结果,是变化律的体现;“统一”则是同化性质运动的结果,是同一律的体现。“多样统一”平衡了事物的对立面,又保持事物的丰富性,在具体运用中,强调的是对各要素“度”的微妙把握,而使事物的关系达到一种理想化的境界。 4.空白与空间的表现 空白空间要富于表现力,需要不对称的设计方法,把一个要素放在中间,会扼杀空白空间的表现力,因为图形的位置处于中间,就没必要形成形状有趣的虚空间。把图形偏离一边,甚至是一直排到最边缘,可激活空白空间,尤其当空白空间的位置很大时,如果空白空间安排得当,版面上所有要素看上去都会感觉很好,但如果你在版面上安排的都是实体要素,那么空白空间几乎就没有必要起到任何作用了,这些在设计中是不可言喻的道理。 5.整体性与协调性 相册构图排版设计是传播信息的桥梁,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这是排版设计的根基。只讲表现形式而忽略照片内容,或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表现,版面都是不成功的。只有把形式与照片合理地统一,强化整体布局,才能取得版面构成中独特的社会和艺术价值,才能解决设计应说什么,对谁说和怎样说的问题。 构图的基本原则(2)

建筑设计构图法则

建筑设计构图法则 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构图法则如下。1. 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他们特别推崇圆、球等几何形状,认为是完整的象征——具有抽象的一致性。以上美学观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许多建筑实例中得到证实。古代杰出的建筑如圣彼得大教堂,我国的天坛,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吉·马哈尔陵等,均因采用上述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构图而达到了高度完整、统一的境地。 2. 主从与重点 在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中,每一要素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和所处的地位,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统一性。倘使所有要素都竞相突出自己,或者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分主次,这些都会削弱整体的完整统一性。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而一律对待的。它们应当有主与从的差别;有重点与一般的差别;有核心与外围组织的差别。否则,各要素平均分布、同等对待,即使排列得整整齐齐、很有秩序,也难免会流于松散、单调而失去统一性。 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中看,主从处理采用左右对称构图形式的建筑较为普遍。对称的构图形式通常呈一主两从的关

系,主体部分位于中央,不仅地位突出,而且可以借助两翼部分次要要素的对比、衬托,从而形成主从关系异常分明的有机统一整体。如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近现代建筑,由于功能日趋复杂或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采用对称构图形式的不多,多采用一主一从的形式使次要部分从一侧依附于主体。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突出重点的方法来体现主从关系。所谓突出重点就是指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功能特点,有意识地突出其中的某个部分并以此为重点或中心,而使其他部分明显地处于从属地位,这也同样可以达到主从分明、完整统一的要求。如乌鲁木齐候机楼,就是运用瞭望塔高耸敦实的体量与候机大厅底矮平缓的体量,瞭望塔的横线条与候机大厅的竖线条,以及大片玻璃与实墙面之间等一系列的对比手法,使体量组合极为丰富,主从关系的处理颇为得体。 3. 均衡与稳定 存在决定意识,也决定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古代,人们崇拜重力,并从与重力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一整套与重力有联系的审美观念,这就是均衡与稳定。 以静态均衡来讲,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对称的形式,如列宁墓和我国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另一种是非对称的形式,例如荷兰的希尔佛逊市政厅。对称的形式天然就是均衡的,加之它本身又体现出一种严格的制约关系,因而具有一

常用的7个简单构图法则

常用的7个简单构图法则 构图的方式五花八门,良好的构图会使照片能清楚地表达意境和现场环境氛围。然而构图的好坏其实是很主观的一件事,想学习如何构图,一定要多看、多学其他人的摄影作品,并将之转换成属于自己的构图方式来运用。这可以透过摄影眼的训练,强化你的思考创作;这些学习都会潜移默化成为你的内在影像资料库,以后面对各种摄影题材时,都可以自动融入你的拍摄技巧内。 其实说穿了,观景窗里的画面能让自己觉得很棒,那就是好的构图;若观景窗的画面只让你觉得一般,就可以再试试其他的焦段、角度或位置来拍摄。以下列出几个常用的简易构图方式,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的构图法所呈现的影像。 避免将拍摄主题放在中心位置 小孩是这张照片中的主体,构图时我把他放在右边,让观看者在这张照片中心位置旁发现更吸引人的主体,便会透过主体延伸到其他更有趣的画面,也就是背景那一群正在吃草的羊儿,正也可说明这小孩是个牧羊童。

拍摄现场有正在放羊的放羊人、成群的羊群与两只牧羊犬,为了平衡画面,我把人与狗放置在左右两边,羊群放在中间,以凸显照片的叙述力。 在拍摄照片时,尽量不要把被摄主体放置在正中央位置,因为这样的照片看上去会有些僵硬、突兀,缺乏动感。 框架式构图法

这张照片中以正在打扫的僧侣为拍摄主体,刚好成排长方形的窗户除了有框架效果外,还可以将观看者的眼光引导到主体上。 换句话说,就是利用环境里的景物当成前景,框出主题。 利用人物点缀景致

用低角度把沿路的火山碎石与云雾带入,再把远处的登山客用点景方式呈现,增加画面的故事性。 造访纽西兰东加里罗国家公园中时,天气有些诡异,云雾不时飘来,阳光则在云层中忙着找缝隙,就像在玩游戏般和大地互相呼应着。 三分法 顾名思义,就是将画面均分为三等分的构图法,可轻松拍出构图平稳而比例恰当的影像,是简单却非常实用的构图方式。 将画面分割成三个区块后,如右图所示,上方为蓝天白云的天空、中间为高山村落、下方为秋收的田地。

以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沈阳的建筑

专业:-------- 班级:-----------姓名---------学号: --------- 以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沈阳建筑 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

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819.6万人,市区人口615.4万人。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83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在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近2300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后由皇太极更名为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 沈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要数沈阳故宫和昭陵了。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 城中心。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始建于后金天命 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初成于 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7年)。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移都北京 后,成为“陪都宫殿”。从康熙十年(1671 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间,清朝皇 帝11次东巡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有 所扩建。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 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 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以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和布局为主,兼备了蒙、满等民族风格和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26年以后,其建筑群陆续辟作博物馆(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项目。 沈阳故宫博物院虽然也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但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相比,仍然有他独特的特色,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色吧。

设计中的构图法则

设计中的构图法则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不是电脑该如何应用的问题,而是要考虑画面中元素之间该如何进行整体和局部的搭配,这也是设计中构图的问题。 画面中的元素如何布局,如何搭配,构图的任务在于选择清洁、挖掘主题、锤炼意境,完成视觉形象……这种问题在平面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构图一定能更好的突出主题。 当然,构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对称构图、并置构图……但最终我们需要注意的大致有以下几点: 1、设计语言的问题: 我们把画面中的所有构图元素统称为设计语言,设计语言一定要精炼、简单、大方。虽然我们使用的电脑制图软件能够做出很多精彩的效果,但不管怎样我们毕竟在设计“人像”模板,主体是人,是摄影师手中的照片,我们无论这怎么做,都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物性格及摄影师的摄影风格与意图,如果这些“效果”影响了“人”的主体性,那么就不能说是一件成功的作品。 既然我们称之为语言,那么语言是非常忌讳罗嗦的,我们需要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我们需要表达的主题。 2、构图元素之间的关联性: 我们经常要把很多设计要素汇集到一个画面中。那么,在这个画面中,它们无疑将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来烘托主题。鉴于此,这里所

有的元素之间一定要具备某种程度上的联系,而不是豪无联系,一个个孤立存在的。 如果我们在做写真设计,通常会把同一组服装,同一类妆面或同一种情绪的照片设计在同一个模板上,在做古装模板时有时候我们需要;“附庸风雅”加上一首古诗词来烘托气氛,那么这首诗最好能够表达出目前画面中的气氛,使照片达到一种境界,如果有伤大雅,那就没什么意思了;再者,我们在做晚礼服的设计时,一般不要将婚纱与之放在一起,也是这个原因; 3、对比关系在构图中的应用: 对比可以产生明朗、肯定、强烈、清晰的视觉效果,使图像更具层次感,更能突出主体,其实对比的作用也在于此——“突出主题、强调层次”,对比是存在于个别形象与整体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编排的方式和形象与空间的关系。 我们在模板设计中常见的对比关系有:大小对比、明暗对比、黑白对比、虚实对比、钢柔对比、动静对比、冷暖(色彩)对比、疏密对比。从细节分会更多,以虚实对比为例就包括简单与复杂、清晰与模糊、抽象与具体的对比方式。我们在设计中应用这些对比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4、均衡原则: 指画面给人们的视觉感受符合人们在生活中均衡美感的要求。 一般认为均衡关系是左右或上下的物体基本保持自身的平衡。形状、面积、色彩等不使一方面有超过另一方的质和量。其实人们的均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着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 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着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 必须先经过一

第三讲 构图的基本规律及一般法则

第三讲构图的基本规律及一般法则(2学时) 【教学内容】美术创作的绘画与构图制作 【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美术创作的绘画与构图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提炼生活 素材,独立制作完成一幅美术创作草稿。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创作的根本原理与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提炼生活素材,将炼生活素材,形成一幅美术创作草稿。 【教学素材】教材《美术创作》、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收集生活创作的素材 将优秀的素材(照片、速写等)展示欣赏,指出可以用的素材,并指出为什么,或者可以修改使用的地方。 二、绘画构图 1、形式构成要素 点、线、面 2、构图的外部形态 (1)、构建骨架 骨架是画面结构的基本形式。构建作品时,把预想在画面将要出现的实体形象布局出来,组成一个全景或局部的画面,形成三角形构图、倒三角形构图或S形构图,从而进一步逐一深入。 (2)、形式位置 位置是指在画面中对物象的安排。即某形布置于何处,某色抹在何处,为了画面的平衡,在哪又需要添加某个形。是整体经营布局的关键。

(3)、神奇边框 边框是画面边缘的界定处,不同的边框,会产生不同的美感效果,在视觉心理、展示效应上都会带来极大的不同。 3、画面的空间 (1)、从二维空间开始 (2)、三维空间的效应 (3)、四维空间及其他 四、形式美感的样式初探 1、对比:形、色、质感 2、节奏:起伏的韵味 3、重复:强化某种视觉效果 4、渐次:同方向的递增或递箭 5、对称:对应、等同造成的一种美感 6、均衡:画面两边的形状相异而量感等同 7、调和:画面各部分内容都有一定的联系 8、单纯:是简洁、空灵,而不是简单 9、统凋:画面某种形或色占主要部分 六、指导学生美术创作构思、提炼生活素材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

建筑构图

建筑构图 课程性质 1、是关于建筑创作理论; 2、是关于建筑形式艺术规律的理论是研究建筑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的发展规律; 3、是与建筑设计、建筑历史课程相联系的 1、绪论 ·1、基本概念——构图 建筑构图 建筑构图原理 2、相关艺术的借鉴与联想 3、本课的学习方法 ·在《辞海》解释“构图”——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这里的空间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 ·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或者说是二维或三维的空间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这个术语(构图)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把构成整体的那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创作者的表现意图。 1.2基本概念——建筑构图的定义 ·建筑构图是指: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各个部分的布局和组合形式,以及它们本身彼此间和整体间的关系。它是由建筑物的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要求所决定的,是建筑物构成的基础。·特点: 1、丰富性:取决于建筑的复杂性和建筑形象的丰富多样,同时取决于地域和环境条件; 2、科学性和艺术性:建立在科学和艺术规律基础之上; 3、同时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美观要求; 4、整体性:整体和局部之间所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协调、有机统一和相称。 1.3建筑构图原理 1.3.1建筑构图原理概念: 研究建筑构图的要素、手段、手法及其形成原理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建筑构图理论(原理)·是总的建筑理论的一部分; ·是关于建筑形式构成和艺术处理的规律与方法的理论; ·是研究建筑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构图因素和手段,构图的手法原则和规律,以及它们的运用方法。 ·是随着建筑本身的发展而日益丰富着的。 ·1.3.2建筑构图原理的范畴:

摄影构图六大原则

摄影构图原则:简洁简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想办法让你照片主题具有最强的视觉吸引力。一个方法就是选择简单的背景,这样不会分散观众对主题的注意力。 右侧文字:电话?桥?还是仙人掌? 在上面两张照片中我们当然离主题够近的了,可左边的照片背景杂乱,遮盖住了海鸥的身体,只要将相机的视角移动一点点,立竿见影,海鸥就在蓝天的背景上凸显出来。

构图时要清楚地表明你的拍摄意图,合理地安排主题外的其他物体,使其成为主题的补充。大多数人会喜欢右边这张照片,因为左面照片下的停车场与主题古老建筑的陈旧感产生 矛盾。 这张有什么问题呀? 请记住:我们正在讨论构图的简洁,有时你可能不得不做出选择:在照片中你要给主题分配多大的分量,是否应该采用上图这样的水平构图或者,也许你更喜欢我们用框线标出 的垂直构图,选择权在你。

综上所述,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简化画面和强调主题:选择简单的背景,避免画面中出现与主题无关的物体,以及将相机抵近拍摄。 摄影构图原则:三分法如果你想令主题产生一些动感,可以将其稍微偏离画面中心,如 下图中的这位小艺术家。 总而言之,主题居于画面中心的构图会产生静止的感觉,而主题偏离画面中心的构图会 更有趣些。

个人觉得非常重要的摄影构图三分法:在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以外时,可用三分法作为 构图指导,如下图所示。 在拍照之前,先想象一下将整个画面纵横均分为三等份,得出四个交叉点,这便是良好构图中主体应处的位置。而具体将主体置于哪个点上则取决于主体本身和你想如何表现它。

我们将主体置于右上点,这样可以表现出阴影和那行将视觉引向海鸥的脚印。 灯塔位于右上点,因为其余部分的走势与画面布局相吻合。

浅析建筑美学

浅析建筑美学 收稿日期:2009202226 作者简介:史 丽(19802),女,助理工程师,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房建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史 丽 摘 要:阐述了建筑美学的产生、建筑美学的划分及其定义,研究了建筑美学的意义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原则和特征进行说明,以期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建筑美学。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美学观,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TU 285文献标识码:A 如何设计赏心悦目的建筑、如何让自己的设计体现出建筑之 美是每个设计师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美”这个概念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定义、意义、原则和特征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以求对建筑美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什么是建筑美学 1)建筑美学的产生。自从世界上有了第一幢刚具雏形的“房 屋”,建筑美学就随着它的出现而出现了。建筑美学经历了一个从茅屋之“美”到广厦之“美”的发展过程,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以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而“美”的最后形成,还有赖于人的意匠,加工和创作。真正美的建筑艺术、美的建筑形式和构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建筑技术、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质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结果。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建筑美学的产生不但具有客观性的一面,而且有着主观性的一面,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理方面的问题属于美的客观范畴,人的心理机能和智慧创造,属于美的主观范畴,前者是产生美的实际条件,后者是产生美的真正动因。2)建筑美学的划分。随着建筑美学的产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对建筑美学的意义的争论,一般认为建筑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通常地说,狭义建筑美学是指单体建筑美学,是指美的房屋、美的造型、美的装饰;而广义建筑美学则把建筑放到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走向群体,跨越房屋自身,走向整体环境,跨越单体建筑,走向城市。前者旨在揭示单个建筑造型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而后者侧重于从建筑美学的边界条件,从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从建筑街道、广场、区域乃到城市的宏观角度,去把握美的特性,研究建筑美学的问题。狭义建筑美学的核心是源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建筑三要素。英国建筑理论家柯林斯也认为实用、坚固、美观的提法很全面,不能去掉其中的任何一项。3)我国对建筑美学的定义。对建筑美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我国出现的主要有三种:a.“新功能论”,认为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只不过在复杂而严格的功能、技术、经济条件下尽量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推敲外形罢了,这一观点基本否定了除了“形式美”以外的任何建筑“艺术美”的形式。b.“两层次论”,认为建筑物的美可分为“形式美”和“艺术美”两个层次,前者具有一般形式的审美性质,而后者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c.“系统”建筑美论,即把建筑美的意义放在宏观的建筑大系统中去考察,一反传统的从功能到形式的“线性思维”模式。 2 建筑美学的意义 之所以建筑美学是设计工作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因为建筑美学在实际建筑中存在着重要意义,建筑的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形态、一个家庭,概 言之,就是建筑物拥有者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具有真实美。真实是美的内核,建筑的美学价值首先在于,通过对建筑的审美,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构建的社会、时代或家庭当时经济、政治、文化之真实状况。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审美,窥见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对建筑美的构建的支撑力和制约力。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凝固的史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原子塔,人们通过对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物的审美,可以看到工业时代和原子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状况,并且是勿庸置疑的。2)建筑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以及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形态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取向和美学追求。应该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决定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建造的建筑物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水平。反过来,通过对一个建筑、一个建筑群的审美,也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这个建筑群所建造的社会、时代的科技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科技和创新是美的内涵,是美的创造的原动力,是美的母体。一般意义上的美是如此,建筑美亦是如此。3)建筑的实用性,也就是建筑的实用价值,同样是建筑美的美学意义的重要体现。建筑的美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实用性(实用价值)。美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用,建筑尤为如此。一般说来,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而实用性有直接实用性和间接实用性之分。没有实用性,就很难说有什么美的感受,也就谈不上什么美。实用价值可以产生舒适,可以产生愉悦,可以激发美感,让人感受美。显然,建筑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反过来,建筑的实用价值,彰显建筑的美学意义。4)建筑的美学意义还体现在建筑的鉴赏价值(也叫观赏价值)上。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可以构成一个很好的建筑景观,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一般说来,建筑及其环境是同步设计,同步建造的。建筑群尤其是这样。环境强化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感,环境又扩展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建筑主体,有了与主体建筑和谐映衬的环境,其观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它(它们)的外观、神韵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 建筑美学的原则 人们探索美,并努力地创造美,但是“美是难的”,有没有建筑的永恒之道来阐述美的原则,如果研究建筑美的形态,那么有造型美、空间美、环境美;如果研究美的机制,可以从美感心理、审美中介、理情寓合等因素来探讨;如果研究美的客观规律,甚至可以 追溯到自然界最基本的存在法则。这些多方位的阐述无非是在寻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寻找建筑和造型的表达形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由于受环境影响,以相互交流的作用,人们创造了早期的建筑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生产活动的工具,并且对不同的形,色,质都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观,久而久之这些认识具有了广泛的意义,成为特定的符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些符号形成为一门理论,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建筑构图基本法。 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复杂体,所有建筑的诞生及使用都是由人类完成,其规划、设计、审美、消费以及感知的一系列过程所涉及的诸多评判的标准都不是简单的是或非可以绝对划归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或0、1 原理。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定位一个建筑作品的优秀与否,这个评判和下结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灰色的概念,好或不好都是相对而言,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标准或尺寸来进行衡量和评判。着中间就包含很关键的一点——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作过程,是一个构图过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外部立面及体型要素间的关系。

建筑立面表示房屋外部形状和内容称为建筑立面,筑立面为建筑外垂直面可视部分。 建筑体型指建筑平面布局,建筑栋深,层数,体量。现在建筑设计都考虑节能环保,这又建筑的体型系数有关。建筑物外露部分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除以该建筑物的体积,所得的数值称为建筑的体型系数。在设计中可以运用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使建筑平面布局紧凑,减少外墙凸凹变化,即减少外墙面的长度,加大建筑物的栋深。3.加大建筑物的层数。4.加大建筑物的体量。可以减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使建筑能耗效果改善。 建筑是三维的艺术,实体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幢建筑物从整体到立面均由不同部分、不同材料组成,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通过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规律即为建筑构图法则,其中主要是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和尺度等。对建筑形式美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上,结合构图基本法则,来体会建筑立面和形体的表象之中的美的规律。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建筑构图基本法则在建筑立面与体型设计中的运用: 1.统一与变化 建筑物在客观上普遍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素。应巧妙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取得整齐、简洁、秩序而又不致于单调、呆板、体型丰富而又不致杂乱无章的建筑形象。统一与变化是一切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印度泰姬陵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构图原则

构图的原则 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第一节、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 一、画面构图“稳定”是审美美感的基础! 1、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 2、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 3、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 4、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二、精妙构图方式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 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而言。 1、品字形构图 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呈现三角形状,像个品字。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 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2、三七律 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 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最佳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所谓最佳,并不是单一,或唯一,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可以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可以使用。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定法。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 第二节、关于对比 1、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一下介绍三种形式的对比方式。 2、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3、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4、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在一副作品中,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比,对比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 第三节、关于视点 1、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视点是透视 学上的名称,也叫灭点。 2、要把视点说清楚,还得从视平线,地平线,水平线这三条线上说起。视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一条线。我们站在任何一个地方向远方望去,在天地相结或水天相连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线,这条线正好与眼睛平行,这就是视平线。 3、这条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人站的高,这条线随着升高,看的也就越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道理。反之,人站的低,视平线也就低看到的地方也就近了,小了。按照透视学的原理,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如:高山,建筑等,近高远低,近大远小;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如:大地、海洋、道路等,近低远高,近宽远窄,向上伸延左右两侧的物体。 4、这样,以人的眼睛所视方向为轴心,上下左右向着一个方向伸延,最后

建筑美学(1)

人类发源地建筑:两河流域.。古印度。爱琴海域以及中国建筑 举例说明古埃及建筑主要有那两大类 1.金字塔是法老(国王)的陵墓,在建筑形象的美上,对人来说是一种震慑力 .崇高,按黑格尔的说法是“巨量物质压倒心灵”之美。 2太阳神庙是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是连柱厅,从美学上说给人一种巨大而坚实的震慑力。 古印度佛教建筑,有哪两大类,及其作用 1窣堵坡(即佛塔)作用:是佛教徒死后的坟墓,其形式是半球形。 2支提窟(石窟)作用:是佛教徒讲经说法和进行其他佛事活动之处。 古希腊建筑主要有哪些三种柱式,及其情感象征 1多立克柱象征:简洁有力粗壮大方男性美 2爱奥尼象征:女性之美 3科林斯象征:更为纤巧丰富 举例说明古罗马建筑有哪五种类型 1凯旋门在罗马城内的,是为对外战争得胜归来,作为庆典而用。 2克罗西姆角斗场为最大,从外形看共四层,下面3层连续拱券,富有韵律感。檐部都用线条栏杆等,强调水平线,墙上均设椅柱,强调垂直线 3潘松神庙即万神庙,古罗马最大的神庙,下面是呈圆柱状,上面为半球形的穹隆顶,空间有层次,形象丰富庄重。 4卡拉卡拉浴场,规模大,而十分豪华 5纪功柱“歌功颂德”为皇帝造的。 欧洲中世纪建筑有哪三中形式?特点?代表建筑?(各举1-2例) 1拜占庭a集中式布局以一个大厅为中心,以纵横两条中轴线布局。b穹隆顶大厅用半圆形的穹隆顶,四周有用半个几1/4个穹隆顶对称布置,形成庄重辉煌的效果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 2罗马风格a 以拱顶为主b整体建筑具有敦实感,建筑形象强调垂直线,有向上的感觉:c利用巴西利卡的长方形平面,形成中心轴线长于两侧的拉丁十字的平面;d艺术形式有着主次关系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英国杜伦姆教堂 3哥特式a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b 造型挺秀的小尖塔。c 轻盈通透的飞扶壁。D修长的束柱e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f x形交叉式拱顶或六分助拱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林肯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罗马风建筑与古罗马建筑有何异同 相同:a圆拱形b都以石材料为主来建筑的c都有柱式 不相同:a在建筑形式上,仿罗马多来自基督教而古罗马是注重形式美B在拱助上,古罗马屋面的厚度比较大,而仿罗马在建筑结构上有明显的进步C在束柱上,古罗马多用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等方式,而仿罗马出于宗教的需要,出现束柱做好似数根柱子合起来的感觉。D在建筑的门窗上,古罗马是圆拱形。而仿罗马是半圆拱形。 从形式美的角度分析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1它是为胜利而建,有纪念性的建筑的形式美2遵循变化与统一的法则3均衡与稳定的法则4比例与尺度的法则 从建筑尺度来说,分为心理尺度和生理尺度,尺度是一种以大小标准高低为准。 从美学角度分析泰姬·马哈尔陵的美 1建筑是用洁白纯净的大理石筑成,其上还镶嵌着28种宝石,被誉为象征永恒爱情的建筑。2 建筑形象对称庄重,气氛肃穆,但亦明朗,不同于一般陵墓的沉闷。3 立体造型上,形成了变化与统一的美。4 建筑上部的圆尖顶和下部建筑之间比例十分得当,反映出形式美的效果 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主教堂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由意大利伯鲁乃列斯基设计1在艺术形式上,由尖顶改为圆顶的人文主义思想。2在艺术语言上通过色彩来表达,来体现人文主义特色。3在建筑上,顶是双层结构有内顶和外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4由圆穹顶形成全佛罗伦萨的“中心”,人们形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春汛”。让人认识到人需要解放自己,世界是美好光明的,体现人文主义的观念 为什么说卢浮宫的东立面“体现了古典主义建筑理性之美 1立面采用柱式构图,强调中轴线对称。2下面做了基座形式,敦实厚重。3立面构图比例严格,具有明确几何形。4立面设计,古朴典雅,庄重大方,具有强烈的纪念性效果,5都是体现了结构符合比例同时体现古典主义建筑理性之美 18 。19世纪的欧洲建筑之美中,什么是折衷主义建筑?其代表作有哪些 (1)指从18世纪反反复复的创新,到19世纪已经没有创新了(2)代表作:法国巴黎的圣心教堂和巴黎歌剧院

构图基本知识

构图基本知识

【4-1】构图基本概念 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一副优秀的摄影作品,人们往往以“独具匠心”来评价其的构图精湛。可见,摄影艺术离不开构图,学习如何构图,也是学习摄影艺术的重要一环。 摄影构图就是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如何在取景器里这个有限的平面空间里,合理地安排所看到的画面上各个元素的位置,从而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同时表现出摄影者的创作意图的过程。这个过程,和传统绘画中的“章法”“布局”是一样的,是一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

*上图二张是澳门拍的照片,我用各种颜色的框框表示其它可能的构图, 样的构图要在几秒钟决定,所以摄影是很考验人瞬间对美感的判断,这不外乎透过不断的练习,可以取得进步!!!! 如何培养美好构图的基础,除了不断的练习之外,看画展可以学习构图,浏览专业的摄影网站可以学习构图,看电视、看电影也可以学习构图,许多精致的影集影像构图技巧相当超水准,值得参考,譬如张艺谋或者是冯小刚的电影,请的都是大师级的美术指导,看电影学习摄影构图,真是一举数得! 我说一下我对好的摄影作品的认知标准 1.影像品质--曝光、对焦、光圈、快门、ISO、曝光补偿是否合理..... 2.构图严谨--大多数的照片,构图都太松散,减法做的不好,良好的构图不会使主体比例、容积、重量显得太大或太小,并注意整体元素间的压迫张力和呼吸空间感...... 3.合理采光--摄影是用光线绘画,不同的采光表现不同情境,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4.主题明确--主体,虚实的表现,要有让人兴奋的视觉焦点..... 5.好的照片有故事--好的照片能引人共鸣,有故事,耐看.....

常用的建筑设计构图法则一般有以下几种

常用的建筑设计构图法则一般有以下几种: (1)统一与变化 建筑物在客观上普遍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家。应巧妙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取得整齐、简洁、秩序而又不至于单调、呆板,体型丰富而又不至杂乱无章的建筑形象。统一与变化是一切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2)均衡与稳定 均衡丰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宜关系,并使其组合起来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给人以安全可靠、坚如磐石的效果。通过对称均衡形式体现出不同建筑的特征,获得明显的完整统一。不对称的均衡显得活泼。利用不同体量、材质、色彩、虚实变化等的平衡以达到均衡与稳定的目的。 (3)韵律与节奏 韵律是物形的各要素重复或渐变所形成的一种状态,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以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给人以美的感受。我国古塔体现出的韵律感就是利用建筑物存在的一些相同元家,并有意识地对这些元素进行有秩序的重复或渐变的处理,使建筑形体以至细部给人更加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韵律美是一种以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为特征的美的形式。韵律美有几种不同的类型: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的的律;交错的韵律。借助的律,既可加强整体的统一性,又可以求得丰富多彩的变化. (4)对比与徽差 建筑功能和技术斌予建筑以各种形式上的差异性。对比与徽差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这些差异性来求得建筑形式上的完美统一。对比指的是要家之间显著的差异,徽差指的是不显若的差异。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对比可以借彼此之间的烘托陪衬来突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徽差则可以借助相互之间的共同性以求得和谐。例如:高体量与低体量的对比,玻瑞与实坡的对比。恰当地运用对比是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有效手段。 (5)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指物形之间的大小关系,它包括物形自身的长、宽、高之间,也包括物形与物形之间。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10大法则 在哲学中,美学一是最棘手的问题,人们总是会问美有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形态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矛盾,但同样能带给人美感。比如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把建筑与厚重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建筑的表面贴上一层厚厚的花岗岩。如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建筑,以此来强调建筑的宏伟感觉。在今天,又有谁会这样做?隈研吾曾经指出,建筑由于其厚重高大而给人压抑感、排斥感。现在很多建筑师开始喜欢轻盈的建筑甚至很多建筑的外形都会头大脚小,与以往的建筑形式颠倒过来,或者用玻璃幕墙来展现建筑的轻盈、通透,这很难让人说差异如此之大的建筑哪个更美。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二、形式美法则的探索 康德的两部著作《伦理学》和《美学》提到过,美只是人的感受,而不是客观概念。 这是从形式美规律的心理层面来讲,不同的建筑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高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内高46.5米,从功能层面来讲,3米的房高已足够满足人的行为活动,但从精神层面来分析,是为了凸

显其庄严的气氛。普通的住宅房高约3米,给人温馨又隐秘的感觉。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去探讨。最早研究形式美规律的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绘画、雕塑、音乐呈现的美都是一些“数”规律,认为“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派如出一辙,认为对形式美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中,如黄金分割比。之后,亚里士多德从大自然生物界得到启示,提出了有机的整体的观念,从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节奏韵律的变化中最终总结出“多样与统一的”规律。 黑格尔总结了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多样与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金科玉律。无论是柏拉图从“数”的理念来分析形式美,还是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都强调一个整体之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存在呼应与协调的关系,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整体是高度统一的,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短。 三、形式美法则下的建筑形态 1.韵律与节奏韵律 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往一些美学家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有意

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采编欣赏(共2篇)

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采编欣赏(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建筑的艺术美学赏析应置身于中国审美文化的背景之下,以此为基础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发展,追求和探索其间的美学魅力,使其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不朽文化集。下面是千里马论文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建筑美学教学方法思考与探索 一、建筑美学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本科生建筑美学课程,主要面向建筑学、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在此之前,学生已通过两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初步掌握了规划、建筑以及环境设计基本功,具有了一定的入门专业思维。这个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化期,是学生将较为单一的要素转换到综合性较强的设计领域的过程,学生的城市与建筑观逐渐开始形成。选择在三年级开设建筑美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与美学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与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城市规划思想、

理念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正确的城市与建筑美学观。 二、建筑美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美学理论部分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采用理论讲解与分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理论有较清晰的认知。但是,美学理论难免晦涩难懂,学生理解吃力、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较偏重设计课的学习,平时花费的时间也较多,教师也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恰恰是设计课,多数学生始终“不入其门,不得要领”。在设计课学习中,常常出现对某位建筑大师、某种规划理念、建筑风格、形式的盲目模仿,而对其背后的社会因素、技术发展、艺术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并不了解,在学生自己的设计中忽视对各种社会发展、基地、功能、自然条件、文脉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难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 在数字技术进入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领域之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控制能力、图形分析能力,使其从设计的辅助角色向整个设计过程的整合角色转换。诸多先锋建筑师都在其作品中彰显了数字化的强大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