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地发展及对策分析资料报告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地发展及对策分析资料报告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地发展及对策分析资料报告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地发展及对策分析资料报告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分工及转移深化,现代服务业开始出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省正处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的阶段,服务业需求进入加速扩阶段,正在加快推进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以及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来缓解。省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着极好的契机。

本文以现代服务业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明确界定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运用SWOT分析法,进一步深入探讨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后,给出了促进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Abstract

After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 pace of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of the world industrial structure accelerates, industrial division and transformation deepens, and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begins to appear a tendency to transform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nhui Province is in the phase of the upgrad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ccelerates faster. The accelerating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region of the city-cluster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Hefei-Wuhu-Bengbu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national technical innovation pilot project in Anhui Province, as well as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nstraints, and which have an urgent need to vigorously develop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o eas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is facing a great opportunity.

This paper is guided by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bases on the specific definitions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hen qualitative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And we use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discuss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develop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develop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Keywords: Anhui Province; modern services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目录

一、引言 (1)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2)

(三)研究容和思路 (4)

二、现代服务业概述 (4)

(一)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4)

(二)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5)

(三)现代服务业的相关理论 (6)

三、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7)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7)

(二)部结构逐步优化 (7)

(三)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 (8)

(四)就业人数和单位数不断增加 (9)

(五)创造大量税收,成为地税的重要来源 (9)

(六)重点行业发展迅猛,龙头企业实力强,竞争优势明显 (9)

四、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SWOT分析 (10)

(一)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 (10)

(二)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劣势 (12)

(三)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会 (13)

(四)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威胁 (14)

五、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14)

(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工业互动发展 (14)

(二)培养和引进高级现代服务人才 (15)

(三)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和创新体制改革,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软环境 .. 15 (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现代服务业“吸纳力” (16)

(五)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 (17)

(六)打造、、、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7)

六、结束语 (17)

致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相关英文文献及其翻译 (21)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1)

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topic (1)

1.2 Research review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2)

1.3 Contents and thoughts of the research (4)

2 Overview of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4)

2.1 Definition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4)

2.2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5)

2.3 Relevant theories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6)

3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7)

3.1 The overall size are enlarging and increasing rapidly (7)

3.2 Internal structure optimizing step by step (7)

3.3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re increasing (8)

3.4 Staff members and units are increasing (9)

3.5 Creating a large amount of tax and becoming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land tax (9)

3.6 Key industries developing rapidly, tap enterprise's strength are

strong,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bviously (9)

4 The SWOT analysis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10)

4.1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10)

4.2 Dis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12)

4.3 Opportunities of develop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13)

4.4 Threats of develop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14

5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14)

5.1 Developing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vigorously and promot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manufacture interaction (14)

5.2 Training and introducting advance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personnel

(15)

5.3 Increasing support of government's policy and innovating system, optimizing

soft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15)

5.4 Undertaking transfer of industries actively, and enhancing the

"absorbed power"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16)

5.5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and promot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modern agriculture integration

(17)

5.6 Building Hefei, Wuhu, Nanjing, Shanghai central city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nesting zone ............................................ .17

6 Conclusion (17)

Ackowlegement (19)

References (20)

Appendix: Relevant foreign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21)

一、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十二五”时期,省人均GDP将进入3000-5000美元阶段,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由40%向50%跨越,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服务业需求进入加速扩阶段,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来缓解。“十二五”既是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服务业承担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正在加快推进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都对省现代服务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分工及转移深化,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的新技术已经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全面渗透。如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数据统计及各类研发性工作等,开始出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特别是随着服务业跨国投资和业务外包加速向我国转移的趋势,长三角地区正着力打造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省正处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节点,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优势,为省承接国外服务业转移,提升服务业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带来难得机遇。因此,根据省经济发展的实践,在遵循服务业发展规律和深入分析现代服务业涵及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促进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省工业化刚迈入中级阶段,正处于急需提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阶段。一般来说,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该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也相对发达,尤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对其提供的现代科技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与支撑。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工业部门脱离并发展起来的,它的专业化发展对于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推动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助于省利用新兴技术、服务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

现代服务业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化、城市扩的动力来源于产业的推动,城市转型的本质是产业升级带动下的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空间的优化。服务业尤其是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在引领城市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要素集聚、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信息、金融、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能够有效带动城市规模扩展、城市功能提升以及空间布局优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服务型消费需求,丰富精神文化活的需要;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这些都有利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城市化的进程。

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渠道。2010年,日本和国服务生产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达到66.7%、66.6%,而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服务生产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已经超过70%。2009年统计显示,中国的服务生产

第五篇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五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把旅游和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壮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第二十章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围绕提升工业竞争力和提供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一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节点,以中心城市和工业聚集区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新兴支柱产业。重点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把遵义、六盘水、毕节等打造成为省域重要物流中心,把兴义、都匀、凯里、铜仁、安顺等发展成为区域性重要物流中心,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和工矿区发展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推进全国性物流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快发展快递物流。加强物流业新技术开发利用,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积极发展金融业。完善经济金融互动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政银企合作。继续推进“引银入黔”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贵州省落户;积极吸引国内有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到贵州省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地方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城乡金融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报告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地理上与的相邻.在现阶段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特别是南地区已经是处于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而不是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根据OECD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1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最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 为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与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理论、“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商贸活区”发展战略,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为着力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资源整合、要素重组、规模集聚和产业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到“x”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由x年的26%增加到28%;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8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建成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房和12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60%以上。 二、总体思路 (三)根据我区总体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对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统筹规划工业与服务业、城市发展与配套服务业,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和功能布局,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

业四大区域板块,即以传统专业市场、饮食、大型超市为主的老城商业板块;以金融服务、交通服务、房地产开发、宾馆会所为主的北部新城板块;以现代家具展示、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为主的园区与城区结合部新型功能板块;以火车站为中心的仓储物流板块。 三、主要任务 (四)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与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零散的物流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建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 (五)稳步发展房地产产业。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宅,建设一批房地产开发重点项目、精品项目,提高我区房地产业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六)加快金融和保险服务业发展步伐。重点引进金融业法人机构,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业,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业,不断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 (七)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商务服务体系,搭建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库及相应的网络平台,提升我区商务服务行业整体水平。 (八)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数字有线电视网、无线宽带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业。广泛开发和利用信用信息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附件2: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一、航运服务集聚区 航运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龙穴岛除造船基地以外的所有用地、沙仔岛黄阁大道以北地区、小虎岛南部地区、南沙岛东部地区和位于万顷沙镇的南沙保税港区加工区。该区域将重点依托南沙保税港区,重点发展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展示、临港加工等港口物流业务,吸引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航运金融、海事仲裁、公正公估等航运高端要素在南沙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力争建成华南及泛珠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保税物流中心、采购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 二、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 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南沙岛南部东起资讯科技园、西至西部工业区滨海地块,面积约10—12平方公里。该区域将依托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教育部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的公共研发机构,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新能源、精细化工、现代中医药等领域的研发,鼓励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园将先进科技成果在南沙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化,积极打造粤港科技联合创新的示范区

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的重要区域。 三、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 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包括上下横档岛在内的南沙岛东南部滨海地块、黄山鲁和大山乸地块,主要依托邮轮码头、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天后宫、大角山炮台、滨海公园、滨海泳场和南沙大酒店等旅游设施,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二是万顷沙十八涌以南地块,主要依托人工湿地、百万葵园等旅游景点发展滨海生态旅游,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世界邮轮旅游航线的著名节点、粤港澳旅游市场的对接枢纽和珠三角滨海观光旅游的重要中心。 四、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 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主要包括珠江街、横沥镇和万顷沙镇的农业生产和配送区域,该区域将以国通供港澳水产基地为龙头,加快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现代滨海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建设,高标准打造信息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农产品物流、交易、科技服务、检测服务等企业进入南沙新区发展,探索建立粤港澳“一地两检”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构建绿色、环保、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和配送中心。 五、服务外包集聚区 服务外包集聚区与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发展用地范围一致,

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

2011年第10期山东社会科学No.10 总第194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4 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 吴海瑾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江苏南京210018) [摘要]城市转型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转型,而转型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城市能级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优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一种同时具有研究开发、信息交流与社会 管理等功能的综合体,正在成为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带动城市现代经济体系 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引起城市的经济结 构的变化、城市空间要素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促进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着眼多样化集聚,优先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从规模导 向转变为创新导向,提升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产出能力;培育领军型企业,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引向高水平竞争与合作;加强城市制度与环境建设,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创造支撑条件;提升城 市品质,促进各类服务业发展要素的集聚。 [关键词]城市转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市空间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10-0149-04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按照各自经济区位的要求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城市的空间是有价值的,经济和市场力量作用下的城市空间优化、重构过程就是追求空间价值最大化的过程,这种价值是由城市能级决定的,而现代城市能级的提升,其实质就是城市不断转型的过程。当前,在服务经济取代生产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发展已进入必须转型和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 一、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现实内涵 城市转型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转型,而转型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城市能级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优化。从城市空间重构的视角来看,城市转型包括产业空间组织形式的转型、城市经济体系的整体转型、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型、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城市空间要素和城市功能的不断优化,等等。 (一)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转向高效化、集聚化 城市转型首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城市产业结构及其组织将重点向内涵高度化转变,即大量新兴产业部门替代传统产业部门;高端或高附加值产业部门替代低端或低附加值产业部门;高技术、高智力含量的产业部门替代低技术、低智力含量的产业部门。不断提升城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建立新型、多元、高级、稳固的现代城市产业体系。与这种产业结构内涵高度化相适应,要求产业组织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动。市场企业个体降低空间性交易成本的离散性选择是产业组织形式向高效化方向演变,空间形态向地理集聚方向转变的动力,这有利于破除交易成本的先验性,现代企业空间集聚的区位战略正逐步替代原来的纵向一体化产业组织形式。企业之间不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协同关系。不仅要求在产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实现组织结构柔性化,而且要求逐渐演变为原子式的组织结构,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 (二)城市经济体系转向服务化 现代城市是与“先进服务、生产中心、全球网络市场”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在当今全球经济体系中,现 收稿日期:2011-03-29 作者简介:吴海瑾(1970—),女,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BGL103)的部分成果。 941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 放宽市场准入 一、放宽市场准入 ----坚持“非禁即入”,除国家有特殊规定外,所有服务业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内外资实行同等待遇,凡是鼓励外资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向境内各类所有制经济同等开放。实施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优惠政策对所有投资主体同等适用。鼓励外商参与我市服务企业的兼并重组,重组后的新企业经外贸管理部门批准,可依法变更登记为外商投资服务企业。 ----对具备注册资金、经营场所、人员机构等要素申请设立企业的,工商部门可先行注册登记,核发执照。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外,其他一切审批项目均不得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项目。特许行业由行业主管部门及时为服务业企业办理专项许可。 除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经营的行业、项目外,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可按企业要求予以核定。 ----放宽企业登记注册条件。设立公司制服务业企业,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可为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最低注册资本额。其中,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额不低于3万元,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 凡服务业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并拥有3家以上的控股子公司,集团合并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的,可办理集团登记。 放宽对科技服务类企业注册的限制,允许注册资本3万元成立科技服务类有限责任公司。 实施税收优惠 二、实施税收优惠 ----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物流企业将承揽的业务外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其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作为营业税计税基数。 货运代理企业的营业税,可在扣除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港口费用、运输费、保管费、出入境检疫费、熏蒸费、仓储费、装卸费及其他代理费用后,计算缴纳营业税。 保险代理公司取得的全部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可按规定扣除支付给保险营销员(非雇员)的劳务报酬后的余额为营业税计税基数。 ----支持服务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生产服务业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实计

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及产业规模分析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以下行业: (一)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系统集成、软件等信息内容服务业和数字平台、网络等信息工具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性产业。 (二)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主要包括中央商务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产业。 (三)现代中介服务业。主要包括评估、仲裁、鉴定、认证等公证性中介服务业;会计、法律、保险等代理性中介服务业;设计、咨询、信息服务等服务性中介服务业。 (四)现代金融服务业。主要包括证券投资、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等现代金融产品;网上金融、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电子货币、银行卡等金融工具;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信用和金融安全体系等。 (五)现代休闲服务业。主要包括旅游度假、人居环境建设、文化、体育等服务业。 (六)现代社区服务业。主要包括家政、物业等生活服务业,医疗、养老、贫困救济等社会保障服务业和户籍、卫生等社会管理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今后15-20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类似的阶段。 (二)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平均吸收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仍然很低。从长远看,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服务业,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素质结构,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年以来,围绕推进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我市把大力提高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摆上重要战略位置,科学抉择,提升资源要素和集聚水平,放大服务业集聚发展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实践证明,在资源能源日益紧张、用地约束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既有利于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企业转型,也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还有利于推动产业集聚、提高集约发展水平,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 我市的基本做法有四个方面。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点空间放在主功能区。在主功能区共有花木大世界、钢材市场、天平市场、科技创业园、苏浙大市场、汽车城、科技园、港物流园等近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取得了集约发展的效果。二是突出产业特色。充分利用各镇区区域资源优势,使集聚区建设凸显产业特色。在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集团的港区建立起全国唯一的船舶配件市场、现代物流集聚区。在如城依托花木产业的优势建立了花木交易集聚区。三是提升发展层次。在发展传统产业特色的同时,大胆创新,建立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城(软件园)信息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106家。同时与世界500强企业百胜集团及国内知名企业东轮集团、浙大网新、神州数码等30多个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四是强化 第 2 页共 6 页

服务配套。各重点服务业集聚区都有专门管理服务机构,建立了公共信息平台。港物流集聚区加大招商力度,吸引第三方、第四方货代物流企业入驻。初步建立起功能完备的网络支撑和快速的信息通道。 二、初步成效 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虽然时间不长,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规模效应。“十一五”期间我市120个各类市场建设质态不断提升,呈现出露天交易向室内经营转变、临时摊位向固定网点转变、混合经营向专业特色转变、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良好格局。全市市场成交额每年以25%的速度不断攀升。 二是集聚效应。我市列入市级的4个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一季度四个集聚区新增入园企业133个,投入7.89亿元,完成税收3461万元。一季度花木交易集聚区成交额12.4亿元,预计花木交易集聚区年营业额突破50亿元,嘉信钢材市场超过50亿元。全市亿元以上市场由XX年的5个上升到25个。 三是扩张效应。圣名国际广场、船舶配件交易市场的建设投运成为港区新的商业中心。文峰大世界的落成为主城区商贸集聚区增添了新的亮点。苏浙商贸城、亿丰国际商城入驻企业不断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兴隆装饰城成为最大的装饰用品集散地,为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提供服务。驰名省内外的天平小商品市场,有如“小义乌”吸引着苏中、苏北客户前来经营。 第 3 页共 6 页

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研究.pdf

一、安徽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安徽省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战略性举措,集聚区产业发展渐成规模。截至2014年7月,安徽省已经建成52个服务业集聚区,广泛分布于全省各个地市,兼顾了各地的地区均衡性、行业代表性和比较优势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安徽省集聚发展态势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集聚区可分为以下几类:现代物流园区,信息软件园,研发创意园,文化旅游园,服务外包园,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园。这些集聚区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大大提升了安徽服务业的发展层次。 (二)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化水平测算 1.产业集聚测度指标选择。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主要有行业集中度、区位商、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其中区位商指数在测度产业集中度时比较客观全面,而且计算简单方便。结合数据获得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此指标进行计算。区位商可以用产值或者就业人数来计算,考虑到服务业行业特性,以及数据可得性之限,本文采用产值作为计算单位。区位商大于1表示某地区该产业存在产业集聚,区位商越大表明产业集聚倾向越突出;相反,区位商小于1,则说明某地区该产业不存在集聚。 2.测算结果。本文结合我国最新行业分类标准,将服务业细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十四个行业。经测算得出,安徽省服务业中存在集聚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而其他行业都不存在产业集聚。值得注意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这几个行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它们的集聚水平较低,说明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并没有充分发挥集聚优势。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等行业近几年下降趋势明显,说明以前存在集聚优势的行业正在逐渐丧失这种集聚优势。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安徽服务业的结构不合理。总体来说,目前安徽省服务业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明显滞后,在促进经济增长、吸收就业方面表现较弱,其集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从成本效益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安徽省都需要把更多目光投向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来说,服务业集聚发展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新业态,现在全国各省都在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服务业的发展规模较小,发展环境有待于改善,仍有很多问题亟待改进。 1.基础薄弱。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泉。近年来,服务业比重在全国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安徽省服务业却面临比重偏低、增速偏慢的境况。2013年,安徽省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1%,比全国低13个百分点。现阶段,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超过50%,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更是接近70%。与之相比,安徽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程度不高。 2.行业不全,品牌效应不显著。按照世界服务贸易组织划分,服务业有143个行业,安徽在大多数行业尚处于空白,有的行业也只处在起步阶段。如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还没涉足,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新型服务形式还未真正建立。传统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有影响的服务品牌不多。 3.结构不优,发展层次偏低。与工业企业相比,安徽省服务业企业经营效率竞争力不明显、优势不足。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占的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行业所占比重不大,因此安徽服务业的行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4.竞争力不强。近几年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发展虽初见成效,但由于起步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法处于探索阶段,和发达省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为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了周边地区甚至安徽省的许多优质项目、优秀人才,给安徽省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安徽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实力不强。与外省相比,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区规模、实力总体较弱,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只有5家,还有3家没有过亿。甚至个别集聚区盲目追求体量,由于拆迁问题而没有开工建设,造成了土地和资金的闲置浪费。 三、加快安徽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一是要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领域,可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效的运作模式,率先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并且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二是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以项目建设、兼并、重组和参股等方式进入基础性和公益性领域,使民间投资尽快成为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内生动力。 2.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靠制度、政策推动产业发展,远不如靠市场、靠需求自发推动效果好,“小政府,大

发展服务业应把握好两个优势——传统服务业比较优势和现代服务业后发优势分析

发展服务业应把握好两个优势——传统服务业比较优 势和现代服务业后发优势分析 从劳动密集到资源和资本密集、再到技术和知识密集是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的发展既具有工业化过程中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性,又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性,表现在服务业上,即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传统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仍要继续保持,同时又要发挥后发优势,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也就是说,既要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又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业,并优化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素质,改善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传统服务业应立足于比较优势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67%,发达国家超过80%。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服务业比重超过70%,服务业就业比例达到70%~80%。美国82%的就业人员从事服务业,预计到2010年美国经济构成中只有10%是制造业,其余全部是服务业。[1]服务业既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带来了GDP的稳健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海外直接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流向了服务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都不高,服务业产值仅占GDP的41%,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且也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43%的平均水平。我国商品流通、餐饮、修理、零售行业、交通运输

等传统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40%左右。传统服务业以生活性消费服务为主,是直接性的、针对人的、面对面的消费服务。传统服务业具有高需求弹性、低自然资源依赖,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具有二者同时进行、难以物化储存而必须由服务人员直接提供、以及就业容量大等特点。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有13亿多人口,且处于收入快速增长阶段,对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拥有巨大的潜在服务市场。按照“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要将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这有利于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的时候,要优先考虑本国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以扬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资源禀赋看,我国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传统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建立了服务网络,对服务对象和服务市场比较熟悉,缩小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包括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些年工资虽然有较大的增长,但仍然只相当欧美国家同等职位的1/10到1/7。由于劳动力便宜并具有一定的素质,专业人员比率虽低但总数并不少,所以我国在劳务输出、建筑工程承包、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中保持一定优势。当前传统服务业在我国服务业中仍占很大比重,是服务贸易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比较优势。 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业应依托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立足于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根据服务产业部门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排序,确定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旅游

现代服务业转型趋势分析(一)

现代服务业转型趋势分析(一) 摘要: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国民财富的创造从主要依赖第一、二产业转向依赖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中国传统服务业的不足和现代服务业特点,对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型的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转型;趋势当前,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都不高,服务业产值仅占GDP的41%,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且也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43%的平均水平。中国商品流通、餐饮、修理、零售行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40%左右。传统服务业以生活性消费服务为主,是直接性的、针对人的、面对面的消费服务。传统服务业具有高需求弹性、低自然资源依赖,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具有二者同时进行、难以物化储存而必须由服务人员直接提供以及就业容量大等特点。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有13亿多人口,且处于收入快速增长阶段,对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拥有巨大的潜在服务市场。按照“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要将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这有利于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增长、高赢利和强辐射等特点,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刻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当前,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转型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 一、转型趋势之一:服务业的生态化 与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本身属于无烟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亲近自然、环境友好的特点。但是,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以及人们的生态理念和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服务业的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政府在服务业发展方面不断出台绿色规制的政策措施,消费者也更加强调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化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转向。现代服务业的生态化转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过程的清洁化、生态化,二是生态型服务业的创业发展。由于环境规制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服务企业逐渐把实现服务过程的清洁化和生态化作为服务改进的重要目标,开展绿色营销,不断创建清洁化、生态化服务的新途径,进行绿色服务,注重资源能源的节约,强调清洁生产,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强调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方面转变。适应消费者绿色健康消费需求,服务业不断发展创生出诸如氧吧、生态旅游等生态型服务业态,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亲近自然的服务产品。 二、转型趋势之二:服务业的知识化 20世纪60年代,鲍莫尔作为服务业发展悲观论的代表曾经提出一个论断,即服务业在本质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比制造业更加难以实现。人们把这一论断称为“鲍莫尔病”。但实际上,在产业演进过程中,“鲍莫尔病”并没有出现。究其原因在于,鲍莫尔忽视了服务业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可能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样一个事实。20世纪80年代,以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将知识、技术作为内生变量引入生产函数。这突出地说明,知识与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一样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在发达国家,服务业正从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过渡,其发展日益依靠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知识化趋向。服务业的知识化转向,主要表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显著依赖于专业性知识和技术,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那些知识、技术占主导地位,高附加值的诸如法律服务、管理服务、工程设计服务以及金融、计算机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在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产出最多增长最快的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XXX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服务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XXX区作为核心城区,如何利用全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而现代服务业,国家统计局还未明确界定标准。理论界普遍认为,它是与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等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一个概念,是在工业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阶段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以及部分改造后的“再现活力”的传统服务业。 二、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在参考其他地区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初步对全区的现代服务业单位进行了梳理归类,详见附表1。

附表1: 说明:1、按行业分类梳理后,由于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异,而增加值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据方案核算的,因此表中所示部分行业增加值为推算数。 2、由于第三产业的统计中,只有限上批发零售业、限上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有较系统的统计制度,而其他服务业统计目前仅针对限额以上的盈利性服务业企业进行,且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资料不全,因此较难全面反映各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从上表数据显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主要有: 1、从单位数看,XXXX年,全区共有各类服务业单位1588个,其中属于现代服务业的单位有711个,占服务业单位总数的44.77%。 2、从增加值看,XXXX年,全区的服务业增加值为46.97亿元,占GDP的31.97%,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5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79.92%,占GDP的25.55%。 3、从贡献率看,XXXX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4.1%,其中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服务业的平均贡献率2.2个百分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 摘要: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是株洲经济发展动力的活力源泉,本文通过对传统思维定势、城镇化水平、信息产业融合、市场开放度及制度交易成本五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来探究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应对策研究的开展提供前提条件。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后续动力的主要来源,如何突破原有传统产业的固定思路,顺利转型继而大力发展服务业需要对影响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分析。 1受限传统思维定势 株洲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重要老工业基地。伴随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引领,株洲也在日益推进工业转型,从过去依靠传统污染型工业逐步向现代装备制造业过渡,并将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作为三大主导产业。工业的完美转型固然重要,但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可小觑。从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来看,服务业占比基本都在7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多。但株洲由于受传统工业化思维模式的影响,习惯于依赖自身的工业优势来支撑全市整体经济,导致株洲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偏重工业、轻服务业”的倾向,特别是对培植新兴产业及新生业态重视不够,这直接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产生制约,致使株洲原本较有优势产业如生物医药没有得到长足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产业集聚及集聚效应的产生。 2城市化发展不均衡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占比日益提高,我国经济逐渐由“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过渡。城市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诸多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表明,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形成及自身发展过程本身就是服务业集聚的表现,其中,商业中心城市和具有交通区位优势的城市其实就是服务业高度集聚的经济区域。主要是:第一,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现代服务业的要素集聚。城市中完善的交通设施以及专业化的市场会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为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今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进一步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改善服务业内部结构,提高服务产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一)以山水田园资源为优势,突出发展休闲旅游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明确旅游定位,培育旅游品牌,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休闲旅游知名度。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积极打造天府水城旅游品牌,优先发展休闲旅游业,打造生态环境优良、休闲旅游舒适、节庆活动精彩、旅游设施配套的“休闲之城”。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全方位多层次开发具有特色的商务休闲、消夏度假、专题旅游等,大力发展短线休闲旅游项目,突出水上游乐主题,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引进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开发一批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带动房地产、批发零售、休闲餐饮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等重点景区,实施景区农民转移安置和封山育林,为旅游开发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开通沱江小三峡、九龙长湖景区旅游航道,开通县内各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专线,完善重点景区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鼓励发展星级旅游饭店、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大力发展社会化、大众化休闲(度假)旅店住宿。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组建国内旅行社,开办旅行社分支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组建旅游车船队(公司),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二)以建设山水田园城市为突破口、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对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加速资金周转等方面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成为近年来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房地产业起步较早、发展势头好、优势突出。2010年,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11.4亿元,占全县固定投资总额的10.3%,开发商品房面积146.87万m2,竣工面积31.33万m2,销售面积50.57万m2、销售额达16.49亿元,由此可见,房地产已成为县的支柱产业,“富税”效应明显。但总体说来,的房地产发展与山水田园城市建设还不相适应。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合理规划,有序开发,稳步推进。利用城郊丰富的资源,做大房地产业,把建设成为环境一流、品味优雅的山水之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地问题及发展要求措施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

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约束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制造业服务化倾向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企业融资到产品的设计、营销等各方面都会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简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 产业相配套, 产业特色鲜明, 空间相对集中, 具有资源集合、 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上海首先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不断进行充实发展。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用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 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状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既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 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组织、完善的商务环境、标准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和面向全球市场的服务,都有助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雏形初步形成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 虹桥开发区建设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起,逐步形成了环虹桥地区商务集聚区, 1000 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近千 家外企办事处入驻,其中咨询、审计、律师、企业策划、广告等行业发展尤其快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雏形初步显现。 加速形成发展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上海服务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1990 年的

31.9 %上升到 2002 年的 51 %; 就业人 数比重也由 1990 年的 29.6 %增加到 2002 年的 48.8 %。其 中,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在黄浦、 卢湾、静安、浦东、长宁、徐汇等区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集聚,涌现出虹桥、陆家嘴、南京西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 稳固发展,功能品质提升阶段: 跨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进入了积极规 划、着力品牌建设的发展期。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经开始规划启动,并加大在规划、功能定位、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力度。通过集聚区建设,吸引集聚优势资源,培育上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进而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新世纪的城市名片、产业新高地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发展形态 (一)中央商务区( CBD 或微型 CBD ) :是指以城市经济为 核心,以金融、商贸、商务活动为主体,高级酒店、高级零售和高级公寓相配套,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中,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城市中心区域。 (二) 创意产业园: 是指以研发设计创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