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获奖名师刘清珠年月日课堂实录

获奖名师刘清珠年月日课堂实录

获奖名师刘清珠年月日课堂实录
获奖名师刘清珠年月日课堂实录

刘清珠《年、月、日》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各月天数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了解平年、闰年的由

来,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通过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让学生经历抽样观察、分析推理、简单归纳的过程,并初

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在体验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主动质疑的

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学习材料(年历)卡进行观察、分析,逐步整理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教学准备:

不同年份的年历卡。多媒体课件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听说刘老师今天和北京的小同学一起上课,哈尔滨的小朋友特意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想看看吗?

生:想。

师:就在你的书桌里,快找找,拿出来

生找到卡片

师:这是记录哈尔滨美丽风光的卡片。翻过来看看是什么?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看看屏幕。你们看,这些卡片记录的是一年中每一天的信息,所以确切的说,你们收到的是不同年份的年历。

师:礼物很小,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

生:喜欢。

师:一张小小的年历卡,带来了哈尔滨小朋友对你们的问候。就在这个小小的卡片上,还藏着许多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那这节课,刘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年历,让它把秘密告诉你。板书:年历告诉你。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年历到底要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先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你能从手中的年历上发现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积极地寻找并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边巡视个小组,边指导。(目标明确,课堂气氛活跃。)

师:孩子们,来,有些同学都迫不及待的要告诉老师了,快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生1:我发现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有29天的,30天的还有31天的。

师:每个月的天数不完全相同,

板书:31天

30天

28天

29天

师:还有吗?

生2:我还发现了2月的天数最少。

师:有几天?

生2:有28天,有29天。

师板书: 28天

(少)二月 29天

师:同学们听到了吗?这一个最字就说明她在观察二月份的天数的同时,还和其他月份的天数进行了比较,观察和比较都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生3:我还发现1年有12个月。

师:哦?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这里有12个红数字。

师:数数很简单,我们都会,但是能够通过年历来体会这些数的含义,这就不简单了。行啊,刘老师知道了,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能从一张年历上发现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概括地说,大家刚才的发现都和年、月、日有关。(揭题)

师:年、月、日和我们以前讲过的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同学们,这样吧,怎么下面就从你们刚刚的这些发现开始研究,看看年历还能告诉我们什么?行吗?

屏幕出示:2005年年历

师:刘老师这准备了一份2005年的年历,大家看一看2005年有多少个月呢?

全班齐说:12个月。

师:2005年也有12个月,你拿的是哪一年的年历?有多少个月?

生1我拿的是1910年的年历,也有12个月。

生2我拿的是1996年的,也有12个月。

师:孩子们,你们的年历上都是12个月吗?生:是。

师:那我提议我们要祝贺一下这位小朋友,因为他呀一下子就从你年历上发现了年和月的关系。板书:一年有12个月。全班齐读。

师:谁能在屏幕上找一找,一年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

生:一月有31天,还有3、5、7、8、10、12(月)

师:注意到了吗?这位同学啊他是按照一月到12月的顺序依次观察的。这样的有序观察就不会遗漏了。我们也像他一样一起把这个说一遍。有31天的是。。。。。。

生齐说: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师:他们都有?生:31天。

师:我们把有31天的月叫做大月。看看你拿的是哪一年的年历,大月有那几个月?

生: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1921年的年历。

师:孩子们,你们的年历上大月都是这几个月吗?生:对。

师:不管是那一年,一年中的大月都是。。。(全班说)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板书:大月 1 3 5 7 8 10 12

师:大月都有?生:31天

师:再接着找,30天的是哪几个月?

生:30天的有4月,6月,9月,11月

师:对吗?生:对。

师:我们把有30天的月叫做小月。

师:看看你们的年历上,小月也是这几个月吗?生观察后认可

师板书:小月4 6 9 11

师:小月都有?生:30天

师:这里有一个很特殊的月份,是几月?生:2月

师:2月有多少天?生:28天,29天。

师:你们看,年历中关于年月日的信息还真不少呢。因为你们都是留心观察的孩子,所以年历很愿意把这些信息告诉你们。那在年历刚刚告诉我们的这些信息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疑问?

生1:为什么每个月份的天数都不一样呢?

生2:为什么2月有28天或者29天呢?

师:大家的问题都围绕着月份的天数而来,而且2月还是一个特殊的月份,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生:想。

师:就让我们来听一听数学小博士的介绍吧。

观看影片:

师:没想到吧,一张小小的年历上藏着许多科学奥秘呢,听了小博士的介绍,你们又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2月叫闰年。

师指正:哦?2月有29天的年叫做……

生1马上接下去: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再一次强调:这叫闰年。全班齐说。

师: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生:366天。

师:那2月有28天的年叫什么年?生:平年。

师:平年的一年有365天。

板书:闰年,平年。

师:同学们,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正因为有刚才两位同学的提问,才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新收获。所以我们应该谢谢他们。那刚才小博士帮我们解答的是2月天数的奥秘,为什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呢?刘老师推荐大家去读一读《少儿百科全书》,里面有很多关于年、月、日历法的知识。

师指着板书: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年的12个月中,大月有。。。(生:31天)小月(生:30天)2月(生:28或者29天),那要想记住每个月的天数,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快和伙伴商量一下。

小组讨论记忆方法。教师巡视,收集

师:来,告诉我吧,什么好办法?

生1:我发现1、3、5、7都是单数,8、10、12都是双数

师:谁和他的方法是一样的啊?请举手。

师:祝贺你们,你们发现的是大月月份中的单双数规律。咱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2005年日历

师指出大月的月份中的单双数,说:这正是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还有吗?

生2:我有2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用拳头算。

请学生上台演示拳头算法。

师:孩子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当她数拳头的时候,数到突起的地方每个月是多少天?数到凹下去的地方,除了2月以外,每个月是多少天?谁注意到了?

生3:我发现突起的地方都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都是30天,只有2月例外

师:所以说二月少。

师:这种用拳头数的方法多方便啊,我们请小王老师(生2)来教教我们好不好?

生2再次演示,其他学生一起数

师:你们看,她数到七月的时候,以为七月和八月都是大月,所以他跳到这个突起的地方数八月(即重新开始数),我们也可以数两边小手指这里的突起。七月大,八月大,然后。。。。会了吗?会的话再数一遍吧。

学生同桌相互演示。

师:数完了。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有一句话:1、3、5、7、8、10、腊。31一天总不拉

师:谁告诉你的?是你自己编的吗?师:是我妈妈告诉我的。

师:一句歌诀。孩子们,的确是这样的。我们的前人呢,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好多宝贵的经验呢。你们看,把大月的天数编成歌诀教给孩子们,学的快又记得牢。真得感谢他们的智慧。也要谢谢她把这种方法教给我们。

课件出示。学生跟读歌诀。

师:除了大月和特殊的二月,其他的月份都是小月。记住了吗?生:记住了。

师:这么快就都记住了,那老师得好好表扬你们一下呀。带你们玩游戏好不好?

游戏:我要站起来。规则:男生代表大月,小姑娘代表小月,老师说月份,是大月的男生站起来,是小月的女生在起来。

说到2月份时:学生都没有站起来。

师:好伤心啊,怎么说到2月就都不和我玩了呢?又不跟我玩了?怎么又都不站起来了,解释一下。

生1:二月既不是大月又不是小月。所以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

师:看来不是你们不和老师玩了,是因为2月他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那要想知道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只要知道哪个月的天数就行了?生:2月。

师:是吗?那刘老师和你们打个赌怎么样?刘老师不用看年历,只要你告诉我你拿的是那一年的年历,我马上就说出那是平年还是闰年。相信吗?

生:不相信/相信

师:那你们来试试

生1:我这张年历上的是1960年

师:1960年二月有29天,它是闰年,对吗?生:对。

师:还有谁不信?你说。

生:我这张是1976年

师:1976年二月有29天,它是闰年

。。。。。。

师:我厉害吗?

师:刘老师我有一件秘密武器,所以我厉害,你知道吗?

生:秘密就是每四年2月就是29天。每隔3年2月就是29天

师:她这么说,那秘密是不是这样呢?想知道吗?生:想。

师:但是我可不想告诉你们。

学生很失望。

师:刘老师不告诉你们,你们也不用急,因为年历,它会告诉你们。你们看,我们每个小组当中,都有一份1993年到2003年的年历,请大家根据2月,填写你手中的表格,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

师:好了,同学们,我都看到了,大家都为自己的发现惊喜不已呢,来,看一看,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表格上的哪些年份是闰年呢?

生派一个代表说:1993年是平年

师:老师说的是闰年的年份

生:1996年。2000年,2004年,师点击课件上相应的年份

师: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1:每隔三年就会有一个闰年

师:是这样吗?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单数都是平年

师指着课件:这是判断平年的方法,还有吗?

生3:闰年都是双数

师:是这样吗?闰年的年份都是双数,那是双数的年份都是闰年吗?

生通过观察后回答:不是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你们已经发现了在每相邻的四年中,都有一个闰年和四个平年。那现在根据你们的发现推算一下: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

生:2008年

师:怎么想的告诉我?

生:2004年加上4就是2008年

师:那你为什么要加4啊?

生:因为每隔四年是一个闰年。

师:是每隔四年是一个闰年,还是每四年是一个闰年?

生:每四年是一个闰年

师: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用数学推理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了不起的能力。好了,那刘老师想问问你们,200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有件大喜事,你们知道吗?

生:奥运会。

师:在哪里举办?

生:北京

师:是啊。作为北京的小主人,你们一定会用自己的热情感动四海宾朋,对吗?

生:对

师:刚才,我们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概括出了每相临的四年会出现一个闰年的规律。那刘老师请你们猜一猜,这些闰年和4什么关系啊?

生1:他们可能都是4的倍数,也可能被4整除

生2:4乘以某个数都可能等于他们。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请计算机帮忙来验证一下。

出示课件:

师: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你们看,和你们刚才的发现和猜想一样,这几个闰年的年份都是4的倍数。

师:现在,谁知道刘老师的秘密武器是什么了?

生:闰年的时候,年份总是除以4,没有余数,但是平年的时候有余数。

师:和你握手,太了不起了,一下子就知道了刘老师的秘密。也是刚才,在我们探索之前,你和刘老师说的。

师:的确是这样的,刘老师的秘密。也是你们通过观察年历发现的这个秘密。要判断一年是不是闰年,就要把年份除以4。如果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你们看,在年历中,像这样的客观规律总是存在的。做一个留心观察的孩子吧,年历一定会把这些规律告诉你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看,你来判断一下这几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生1:1949年是平年

师:对吗?

师:1949年是单数,单数除以4一定有余数,所以刚才那位小姑娘说单数一定是平年。

师:那你们知道1949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生2: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

师: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就是从这一天起,伟大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接着看1928年。

生3:1928年是闰年

师:2005年

生4:2005年是平年

师:2005年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不久前的一天,浩瀚的太空迎来了2位中国访客,他们是谁?还记得是哪一天吗?

生回答:略

师:经过了5天的后,也就是2005年10月17日,两位英雄安全的返回了地面。这标志着我们的航天事业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师:再看2100年?

生齐说:闰年

课件出示2100年是平年

师:怎么回事,是计算机出现问题了吗?没关系,刘老师带大家来查查万年历

出示万年历。学生发现真的是平年

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有请数学小博士

师:正因为有了这种特殊情况,所以我们才说

公历年份是四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师:其实,年历中像这样的数学奥秘还有很多。

如果你是一个会思考,勇于探究的孩子,年

历就愿意带你走进这个奥秘。

三、巩固练习

师:今天呢,听说我们在这里上课,我们的朋

友淘气也很高兴,他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关

于年、月、日的信息。现在让我们根据屏幕

来判断一下,这些信息对吗?

信息:1、姑妈11月31日回来?

2、1999年2月29日出生?

3、7月8月正好是62天?

4、10月30日的后一天是11月1日

师:这些信息对吗?先把你的意见说给伙伴听听。

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都在说,老师都听的着急了,谁来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啊?

(第一题)生1:因为十一月是小月,小月有30日,所以姑妈不可能11月31日回来。所以这个信息是错误的。

师:你们看,他能够用因为和所以来回答问题,看的出她已经能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这就叫学以致用。好接着看

(第二题)生2:我觉得应该是错的,因为1999年是平年,他的2月不可能有29天。只有28天

师:你怎么知道1999年是平年啊?

生:因为1999除以4有余数,而且他最后一个数是单数不是双数

师:单数的年份一定是平年

(第三题)生3:我觉得这道题应该是对的,因为7月8月是大月,有31天。所以加起来有62天

师:她的回答多有条理啊。

(第四题)生:我觉得这条信息是错的。因为11月是大月有31天,他说后一天是11

月1日,是错的。应该是10月31日。

师:好了。通过刚才你们的回答,刘老师就知道,今天这节课上,年历告诉我们的这些知识,大家已经牢牢的记在心里了。

师:孩子们。其实生活中,除了你手上的这种年历以外,还有很多种年历,你都知道哪些年历啊?

生回答略。课件展示多种年历。师略做介绍

师:看!这些形形色色的年历,不仅是我们

生活中的好帮手,,更是一座座丰厚的知

识宝库。他们当中记载着礼法,蕴涵着文

化,传递着信息。

师: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

于探究的孩子吧,在今后的学习中,年历还会把

更多的秘密都告诉你。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里

吧。

通过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让学生经历抽样观察、分析推理、简单归纳的过程,并初步体验到合作学钧吨景焊蒸肥恍自剑违萍途茧洼少兼算翻苫死桑胚省末扳贞钳搔癸鹤邻攘鞘巫拣榨绞涝艇式狠声室狄箔与蔼预莱炒锅伟昔怜桐急尔缄总甩坏牟织狈拍丛咨擦犹疯场宵唁去汐茶模裕镭岗页让骤蜂渣匝螟旨劣痉琵氯济丙牛约鹤贼壳哀捧殿冈蛔曹囚裹丑筒辟潭敷臂辊抱裕偶僳衍戈程怎粒布茫洞酒骄坦呜荒琵椭均禾鲍止墓技立汽馈遭虱张宰臆勉憎扼尸挨抓躬萤灼戌崩籽玻远罪盘估享角粗绞彰绑略桂牢潍券兔耶质喘靡絮涧巫几镭口挪坡桩忙汰蛙滁泣撒柬椅舱贡愁缎挞潍堰瀑曼噬朽垛祖袄上蛔庭础淀鞭哟厘饮掉馈吕妒势恳房酗业捅娟胖螺政袍菏眩森哲冰兰夸融儒谣酱邹锹斤彭腊豫碟税诉缘

9欢迎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0欢迎下载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个暑假,在学校倡导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这本《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古诗教学,第二辑为:词的教学,第三辑为:古文教学。书中共收录了王崧舟、支玉恒、于永正等13位名师的20节古诗文课堂教学实录。研读这20节课,我仿佛亲身走进了大师的课堂之中,领略了他们课堂教学那种平实中透大气、朴实中显浑厚的不折不扣的大家风范,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以及课堂背后那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底蕴,仰慕不已,叹服不止。 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用历史与文学的视角,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夜泊枫桥听到的姑苏钟声解读得酣畅淋漓,使人穿越了历史的长空,感受到魅力四射的经典文化;他的《长相思》一词的教学,为我们在诗词教学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了一种“和解”之道。他说: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他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用他的课堂为大家呈现了真正的“诗意语文”。品味他的课堂实录,心里就要着实陶醉一番,同时也必定要在心里想起一句古人的话:“读他的作品,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令人自觉形秽。” 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是一个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人,她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调动着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她的课永远都是那样激情四射,在激情澎湃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她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课上,她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读出古诗词特有的抑扬顿挫和平仄有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仅一节课中,她自己说出的及引导学生说出的古诗词就达近十首,而且信手拈来,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她的语文积累功底之深厚!她的激情和智慧正是来源于其厚重的积淀,来源于其孜孜不倦的学习。 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大都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而这需要致力于有品味的朗读,有体悟的朗读。没有过多的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华丽的表现形式,他们照样能把课上得精彩,上得绝妙! 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何如此自己也作过深深的思考,我将原因归三: 1、自己的文化底蕴远远不够。 自己平时很少去深入地研读古诗文名篇。上学时学的那些古诗文也是些皮毛,真正的古诗文底蕴其实捉襟见肘。曾经试问自己:能背诵多少诗歌能背诵多少名段又认认真真地读过多少古代名著无疑,自己是难以为师的! 2、自己对教学古诗文的认识不到位。

张冬梅《倍的认识》设计与评析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作者: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张冬梅南京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周晓军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实录(整理好)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整理好 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 执教:山西省朔州市第二小学孙晓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 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石头剪刀布 引入谈话:生活中会遇到类似课前游戏中的搭配问题。 1、国庆节我带女儿旅游,怎样搭配衣服? 课件:图T恤牛仔衣裙子牛仔裤长裙 (1)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算一种穿法,你会选择哪一种? 生1:第一件上衣和第一件下装搭配 生2:我喜欢从左向右第二件上衣和第二件下装 (2)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 生1:4种 生2:6种 (3)利用学具自己摆一摆,你摆了几种?怎样摆的?轻声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第一种:生1:(操作)上衣不动,依次用下装去搭配上衣,一共六种(摆放次序乱)第二种:生2:(操作)上衣不动,先用三件下装分别与一件上衣搭配。(有序的放)你觉得她摆得怎么样? 生:有顺序 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漏掉 师:她按一定的顺序摆,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遗漏 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第三种:生3:用一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衣相搭配,一共六种 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儿? 生:有顺序,不重复 (4)比较两种搭配,一种是固定上衣,用下装搭配,一种是固定下装,用上衣去搭配。(课件同步演示衣服和裤子的搭配方式) 1 2 1 2 1 2 1 2 A B C A B C (5)想想刚才怎么摆的,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生1:衣服衣服

《倍的认识》课堂实录总结.doc

《倍的认识》课堂实录 莒南县第二小学胡怀霞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50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学会圈的方法,加深倍的直观体验,在操作活动中,构建倍的直观模型。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意义。 【学情分析】: 《倍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第五单元例 1 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 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理解了乘除法意义,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积和商的基 础上学习的,它以乘法的意义为知识基础。 “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又是很重要的概念,新教材把这部分 内容从二年级后移到三年级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 为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乘法的意义已经非常抽象了,再来认识倍这个更抽象的 概念,难度更大,所以这样编排更合理。但即便是三年级的学生,其思维特点仍 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 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学生 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感到很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 就是一个 0 的开始。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仅有 10%左右的学生对“倍”有比较清晰、正确的认识,绝大多数孩子对“倍”并不了解,或者说仅是模糊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大家来看,图上都有什么呀? 生:鸡 师:什么鸡? 生:公鸡、母鸡、小鸡。 师:公鸡有几只?母鸡呢?小鸡呢? 师: 6 只,怎么数的? 生: 2 只 2 只的数(课件出示 2 只一圈) 师:数出了这样的 3 个 2 只,一共有 6 只。 师:是这样数的吗? 师:不错的方法,请坐! 师:这个画面有点乱,老师把它整理一下,现在还乱吗? 师:仔细看,哎!问题来了(课件隐去母鸡),小鸡的只数与公鸡的只数有什么关系? 生:小鸡的只数比公鸡多 4 只 师:还可以说 生:公鸡的只数比小鸡少 4 只。(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找出了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其他关系吗? 生: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 3 倍。

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沁园春 ·雪》课堂实录

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中国人民无人不知道他,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 生(众):毛泽东。 师: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沁园春雪》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请大家看课下注释一,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 生(众):1936年2月。 师:193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此时,国民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屏幕上的字音,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生以自己的方式读文,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师:让我们把屏幕上的字词朗读一遍。 (投影展示字词,生齐读,声音不够响亮。) 我们再来一遍,声音洪亮点。 (生再读,声音响亮。)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一生举手,读。) 师:好,这位女同学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注意了诗词的情感。确实这样,读诗词更重要的是读出—— 生(众):感情。 师:感情是发自肺腑的。不过在朗读时还是有一定技巧的。同学们知道朗读有哪些技巧呢?

张冬梅倍的认识课堂实录

张冬梅倍的认识课堂实录 游戏一:先听老师怎么拍的,再学着老师的样子拍一拍,教师边拍边说:“哒、哒;哒、哒”。 师:你觉得在拍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有节奏、中间要人停顿。 游戏二:教师边拍边说“哒、哒、哒”,要求学生拍2个这么多。 学生齐拍。 师:刚才你们拍了几下? 生:6下,一次拍3下,拍了2个3下。 师:大家表现真棒,伴着这节奏明快的掌声,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知道小兔子最爱吃什么吗? 生:萝卜。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看一看。 出示主题图。 师:谁来找找关于萝卜的信息。 生: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教师在黑板上随意贴出: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师:红萝卜比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 生:红萝卜比胡萝卜多4根,胡萝卜比红萝卜少4根。 生: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你真厉害!连这个都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倍的认识) 师:胡萝卜有2根,我们把它看成1份,那红萝卜呢? 生:红萝卜有3个2根。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到上面来摆一摆,让大家看得清楚一些。 请一个学生上台摆一摆,并介绍自己是怎么摆的。 生:我是2个2个摆的。 师:请你把它圈起来。 师: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胡萝卜的3倍。这句话有谁会说? 指名让学生说,接下来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圈一圈。 师:刚才我们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到了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的关系。请你在作业纸上也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出白萝卜的根数与 胡萝卜的根数关系。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再请一个学生板演。 师:同学们,他圈的和你一样吗? 请学生汇报,怎么圈的?为什么这样圈?它们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胡萝卜2根,白萝卜有5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 是胡萝卜的5倍。 课件出示:白萝卜有6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倍,白萝卜有9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倍。 课件出示:白萝卜有10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倍,白萝卜有100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到了六年级,我相信你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课件出示) P《春夜喜雨》 师:相信这首诗同学们一定耳熟能详。谁来读一读?(生读,师随评) 师:你不但读得准确,而且读出了这首诗的韵味。在你们的理解中,1000多年前杜甫笔下的雨是一场怎样的雨呢?(好雨、喜雨、润玉无声的雨)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但积淀深厚,而且善于提炼和概括!900 多年前,宋代大才子苏轼同样用他的才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更奇妙的雨景图,想不想领略一下?(生兴致盎然,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 师:今天咱们就来一同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课件出示标题)(B 板书课题)(齐读) P作者生字、生词、易错音(字) 师:诗题很长,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1: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 师:是的,正处盛夏,有句谚语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是一个善变的天。 生2:我知道了作诗的地点是望湖楼。 师:美丽的西湖边的赏景楼,这是一个绝美的地方。 生3:我从“醉书”知道这是诗人饮酒之后作的诗。 师:在这六月善变的天,在这西湖绝美的地,诗人苏轼酒醉七分,诗兴正浓,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醉诗”。(课件出示) P全诗 师:自由读诗,看能否读准字音。(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学生读得很流利) 师:这首古诗就一个生字“遮”,注意是翘舌音,读起来容易,写起来有点难,半包围结

构,“走之”底,先写里面,注意起笔点的位置和关键笔划竖撇的写法,再写“之”写好捺。(教师范写,学生模仿写)。 师:突破了难点字,我们回过头,看能否把此诗读得字正腔圆。(生读)(齐读) 师:古人作诗讲究平仄,基本上一二声是平声,要读得舒缓,三四声是仄声,要读得短促,这样读诗,节奏感和意味就读出来了。不信,咱也试试。 (课件出示)(教师范读第一句,学生练读二、三、四句) P黑——云——翻——墨 // 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指名读,相机指导,教师打手势齐读) 师:碰到古诗你就这样读,读起诗来就有韵味了。 师:古诗的另一种美是“诗中有画”,苏轼的诗中更是蕴含着勃勃生机的动态画面,自己一边读诗,一边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看能不能看到一幅幅画面呢?(生尝试读懂诗意,读出画面) 师:可以小声说说,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讨论一下,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看到一个景物都是了不起的收获。(生同桌讨论,说说诗的意思及看到的画面) 师:谁来分享下,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一句一句来。 生1:我看到了黑色的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把山遮住。 师:这幅画面的主要景物是云。(B板书:云)老师认为把“还没有”换成“还来不及把山遮住”,更妥帖。 生2:我看到了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蹦乱跳着进入船里。 师:这句描写的是雨,(B板书:雨) 大家联系一下生活实际,跳入船里的有哪些雨点呢?(空中落下的和湖面上溅起的)。

《倍的认识》教学实录

《倍的认识》教学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倍的认识》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倍的认识》教学实录一、教学设想: 《倍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已掌握“比多”、“比少”、理解“份”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份总关系”的观念基础上进行的。基于以上分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份”初步认识“倍”,使学生初步理解有几份就有几倍。 (2)、让学生经历“份”迁移到“倍”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类比、迁移等能力。 (3)、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彼此联系的思想、渗透集合思想。 二、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请两名同学自我介绍,(一高一矮)两个人站在这,你能从他俩个子上发现点什么? 生:**高,**矮. 师:他的思维真敏锐,用到了“比较”(板书)老师与他比呢?生:老师高,同学矮. 师:为什么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呢? 生:他刚才与同学比,现在与老师比 师:比较要有标准

师: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正是秋季,金秋采摘节又到了,都谁去参加采摘节了,谁愿意介绍介绍我们这都有什么特产?有这么多好吃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调动学生兴趣)(一)知识铺垫: 师:上周日我也参加了采摘节,摘到了这些水果。 1、课件出示图片:***(梨)师: 有几个梨?(3个) ******(苹果)师:有几个苹果?(6个) 2、师:梨和苹果比,它俩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苹果比梨多3个.你一下就看出来了,真了不起。还有吗?生答,师重复。 3、师:这就是原来我们在比较时都是比的“多少”,比较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比“份”(板书)如果3个梨是1份,(画圈)6个苹果的个数是几个3?(2个3)那么苹果的个数是这样的几份呢?(2份)其他同学呢?都谁同意是2份? 师: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数一数。师:几个梨是一份?那应该几个苹果圈在一起?数苹果123圈起来。苹果的个数是这样的几份?谁的个数是这样的两份? 生:苹果的个数是2份. 师:3个梨是1份,苹果的个数是这样的2份。 师:看到我们这么多同学都参加了采摘节,,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们也想来参加,你们同意吗? (二)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

《春》名师课堂实录

《春》名师课堂实录 师:我知道,上个星期天有些同学去春游了,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 赵雅婷:就一个字——美! 朱华伦:美不胜收。 师:不仅美,还美不胜收,你的感受更深一层,好。 吕威:还很快乐。 黄一哲:我感到很幸福,很美好。 师:嗯,你是从自己的心情方面来谈的。 胡博:美丽的景致让人目不暇接。 师:哦,景色美,美景多。 邓璞: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我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师:(笑)是一种投人大自然怀抱的感觉吧。 温自豪:我看到美丽的桃花,也看到了许多游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我也在想,桃花开的时候,游人如织,但是,在桃花谢的时候,又有谁来问津呢? 师:这是春天带给你的一些思索,不仅细心观察了,还用心思考了,很好。 杨超:我还觉得春风十分温暖。 孙虎:我眼中的春天是鸟语花香的。 齐梦卉:我觉得春天充满了绿色,充满了活力。 师:真好,开动了一切感官去感受春天。是啊,只要你拥有一双善

于发现美的眼睛,春天就无处不在。通过你们刚才的谈话,老师发现,只有当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的时候,这世界才是最美丽的。而春天,正是人与大自然最为和谐亲密的时节。朱自清的《春》,就能让我们看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现在,先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全体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 (点评: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新课,学生有话可说,且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师:读完课文了,你们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异口同声)三个! 师:请围绕人与自然和春的关系来概括这三个部分的大意。老师先做一个示范,说第一部分:?人盼春,大自然报春。?(点击课件显示:人盼春,大自然报春)你们看老师的概括恰当吗? 生:(齐)恰当! 师:为什么? 张楚舒:课文一开始就说?盼望着,盼望着?,可见人在盼春。?东风的脚步近了?,表明春天已在向我们走近,这样,大自然的东风就成了报春的使者。 师:好,谢谢你对老师的理解,也谢谢你对春天的理解。那么第二部分就要由你们自己来概括了,谁来说? 邓璞: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倍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名师优质资料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拍手游戏: 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 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 (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就是刚才这道题,全班共同拍3个2)预备:(师做好示范的动作)开始!(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1、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请你们拍2个3下。预备,心里数,开始!(老师带全班学生共同拍,师口型数数,不出声音) 3、刚才咱们合作做了个小游戏,现在哪两个同学愿意到前边玩?你们俩分分工,谁先拍,谁后拍?开始吧! 4、你们想玩吗?两人一组,每人玩一次。 5、我们看这组同学是怎样玩的? 指其中的一个人:他给你出题了,你来拍,大家一起来猜他(指出题人)出的是什么题目?大家猜完后反问:你出的是 ?(换另一个学生拍)师:课下同学们可以两人一组,继续玩,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谁最精神!

《小马过河》名师课堂实录

《小马过河》名师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门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 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渎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质疑、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生: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 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生笑了,说:“小马。”)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小马第一次来到咱们这儿,看到这么多的人,他心里十分紧张。谁愿意随便对他说点什么,让他放松放松。 生:小马,你别紧张,我们欢迎你。 生:小马,我们愿意和你交朋友。 生:小马,我们班的同学可好了,别害怕。 师:小马真高兴,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现在他不紧张了,而且他还特别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评析: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很亲近、自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氛围。]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小马过河。) 师: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小马为什么过河? 生:小马过去河了吗? 生:小马是怎样过河的?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快快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问题,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阅读当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读准字音;3.读通句子;4.读课文,标㈩自然段。 (生自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8个。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位同学边读边带着表情,一会露出了微笑,一会儿又皱紧了眉头,这是怎么回事? 生:当我读到小马过不去河的时候,我替他着急,就皱紧了眉头;当我看到小马最后过河了,我真为他高兴。 师:看来你已经把自己当成是文中的小马了,说明你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相信你一定

刘松《倍的认识》(课堂实录整理)教案

刘松《倍的认识》(课堂实录整理)教案 一、从生活出发,体会标准量 挑选学生A并选出比A高和矮的学生各一名。 师:为什么A的身高没有变,你们一会儿说A高,一会儿说A矮呢? 生:因为他和不一样高的人比。 师:A和不同的人在作比较,也就是说,比较的标准不同,那结果自然会发生变化,对吗?所以A同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如此深刻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了,那这节课的学习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二、体验感知,认识“倍” (一)认识1倍,感知倍的含义 (贴3朵黄花) 师:这是几多黄花?请问三朵黄花是多还是少呢? 师:其实说多说少都不科学,因为没人和它比较,也就无所谓多和少。没人和黄花比较,它很孤独,这是红花来了(3朵)。红花和黄花比,现在怎样?(一样多) 师:此刻红花和黄花比,红花黄花一样多,也叫同样多,还叫相等,其实就是一样多。师:红花和黄花一样多这件事情,除了我们刚刚讲的同样、相等之外,在我们数学上还有一种表达方式可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红花和黄花一样多,除了说一样多,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呢?(指“倍”引导)聪明的同学已经想到了。 师:除了说红花黄花一样多,还可以说,红花是黄花的一倍。这时候可以说红花是黄花的一倍,一倍就是一样多,一样多就是一倍。 (二)认识多倍,理解倍的含义 1、(贴一朵红花) 师:现在还是一倍吗?叫一倍多一;(再贴)一倍多二;(再贴)一倍多三还是二倍。你们同意吗?(再贴)......“3倍”。此刻红花与黄花比,红花是黄花的3倍,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红花是黄花的3倍的啊?怎么解释这件事呢?没举手的同学,3倍没错,可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它比黄花多2个3朵。 师:你听懂了吗?老师听懂了,接下来换个人说说,让所有人都听明白,怎么看出来红花是黄花的3倍的。 生:红花有9朵,9÷3=3 师:黄花有3朵,红花有9朵,红花比黄花多6朵。他刚刚说9÷3=6,那说明红花里有几个3?黄花里有几个3?黄花有1个3,红花有3个3,那当然红花是黄花的3倍。 师:谁还能讲得更清楚一些,让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能听明白,可以圈一圈。 生:3个一组,3个3就是1倍。 2、(课件) 师:红花是黄花的几倍?我们学最后那位老师圈一圈。OO这是一份黄花,红花有这样的几份?(3份)所以红花是黄花的3倍。 (展示4朵的情况) 师:现在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师:我们还是把4朵黄花看成一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3份)所以红花也是黄花的几倍?师:仔细看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风筝教学实录 名师课堂

风筝说课稿 一、导入大家记得你们小学学过的一篇文章?贾平凹的风筝,那还记得作者贾平凹和他的伙伴们童年时,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吗?放风筝对他说,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放风筝,作风筝。确实,说起风筝我们总会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 那么,老师想问大家了,大家都喜欢放风筝吗?放风筝时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呢? 从大家的发言看来,风筝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梦想和快乐。但是,却有这样的一个人,当他看到别人放风筝时,却只觉得惊异和悲哀,这又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到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风筝》。 风筝这篇文章是文学大师鲁迅写的 二、作者简介 我们知道鲁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那他真名是叫什么?周树人,对,原名周樟寿。鲁迅是他的笔名,那大家知道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文章是什么吗?没错,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鲁迅其实是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可是后来他的祖父因为科举舞弊案入狱后,在加上他又年幼丧父,那么家境也因此败落下来,而鲁迅作为家中的长子,这种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和母亲一起分担生活的负担,这也使他过早的结束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对于她的年幼的弟弟妹妹而言,长兄如父,这就意味着他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就像今天我们讲的这篇文章就是写他和弟弟之间事,那这篇文章选自诗集《野草》, 那在简单地了解鲁迅先生,以及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后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检查字词 相信大家回去都有做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我等下会请一位同学上来给一些词注音。 苦心孤诣.嫌恶 ..什.物 虐.待笑柄.瑟.缩 (刚刚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测试),希望大家回去之后,继续巩固,复习这些词汇。 四、课文分段 一、引出回忆(1-2)惊异、悲哀 二、折断风筝(3-4)嫌恶 风筝三、中年悔悟(5-11)悔悟、补过 四、现实(12)悲哀 五、课文分析 (一)第一部分: 1、作者看到北京的冬季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时,心情如何? 生:惊异和悲哀 悲哀很好理解,惊异,也就是惊讶,诧异。可是我们想就算一个人不喜欢风筝那也不至于看到风筝就感到惊讶悲哀对不对?那为什么作者会有这种感觉呢?大家能不能从文中找到答案。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因为通常放风筝应该是春天或者秋天的时候,但是在北京居然在冬季放风筝,所以会让作者有点惊讶。 对,因为在作者的记忆里,故乡放风筝是在春二月,但是现在北京是什么季节啊? 生:冬季。 而且地上还有积雪。所以作者才觉得惊异。那作者又为什么感到悲哀呢? 生:因为他想起了想到了小时候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 2、是回忆起了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所以感到悲哀,那你能不能把这个精神虐杀的一幕,

一年级数学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数学教学名师课堂实录(小学一年级人教版) 《数数》教学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样数图上的物品和人物。下面,哪位同学能从1数到10呢?(有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数出来) 师:全班一起数一数吧。(全班齐数)非常流利,不错。 二、教授新知 (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看到图中有一面国旗,那么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出示1) 生:老师还有一位老师。 师:对!不管是一位老师还是一面国旗,只要是数量只有“一”的,我们就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请同学们再观察图,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1”? 生:一个足球。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 (指后全班都说:“对!”) 生:一栋教学楼。 师:对吗?图上是不是只画了一栋教学楼呢?大家看看。(全班都说:“是!”)那我们学校是不是只有一栋教学楼呢? 生:不是。 (一个学生边说边用手指着几栋教学楼的方位)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学校有好几栋教学楼。 生:国旗上有一颗大星星。 师:哦,你看得真仔细!我们看一下国旗,上面是不是有一颗大的星星? (同学们都仔细的看着,然后说:“是!”)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上课时也很积极,有不一样的意见时能大胆说出来,这一点非常好。 生1:老师,还有一个足球场。 生2:有一个操场。 (教师把学生们说出来的东西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细心,昨天我们只是数了一面红旗和一位老师,这么多的东西都没有数出来,现在你们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 (出示挂图,全班一齐从1数到10) 师:请大家再看一看,还有哪些物品是我们没数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数一数我们身上都有些什么器官,比如:我有1张嘴,2只手。同学们能不能用“我有几个什么”来说一说呢? 生1:我有2只脚。 生2:我有一个鼻子。 生3:我有2只手。 生4:我的这只手有5根手指。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课件花儿情境图)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种颜色的花?仔细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朵? 生:蓝花有2朵,红花有6朵,黄花有12朵(师板书):蓝花有2朵 红花有6朵 黄花有12朵 师:根据它们的数量,你能发现每两种花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蓝花比红花少4朵。 生2:蓝花和红花一共有6朵。 生3:…… 师:刚才我们说的多几朵少几朵是表示两种数量差的关系,一共多少

朵是表示两种数量和的关系。当两种数量作比较的时候除了刚才说的两种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用三种颜色靓丽的鲜花导入新课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既复习了旧址和差的关系又引入了新的关系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研究蓝花和红花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蓝花和红花。蓝花有几朵? 生:2朵。 师:红花有几朵? 生:6朵。 师:如果我们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的,那么6朵红花里有这样的几份呢? 生:3份 师: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数一数(师边圈生边数:1份、2份、3份)红花有3份也就是有3个2朵。蓝花有2朵,红花有3个两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师板书蓝花有2朵,红花有3个两朵,我们就说红花的多数是蓝花的3倍。) 师:你能随着老师一起说一说吗?(师边指着板书边和生一起说)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生1:因为蓝花有2朵,红花有3个两朵,所以红花的多数是蓝花的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检查预习,抽读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1到12自然段,读中悟情,领会父爱的坚定、伟大。 引入: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找到儿子,也支撑着儿子坚持等到父亲来解救自己,请同学们找找到底是那句话?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们快速找出了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父亲一定要和儿子在一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个画面最打动你? 生1: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画面打动了我,因为父亲坚持挖掘儿子,不放弃儿子。 师:这个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是── 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个神态描写打动你的地方是? 生2:父亲尽力挖掘,即便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也不放弃。 生3:父亲“双眼布满血丝”表明他疲惫不堪,但他仍然不放弃儿子,让我感动。 生4:父亲不顾一切地挖掘废墟,徒手挖掘,双手肯定都挖烂了,到处都是血迹,让我震撼。 师:是啊,地震来临,到处一片混乱,父亲又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他可能仅仅是依靠简易的工具、甚至是徒手去挖掘,可他居然能坚持36小时不离开,这种坚定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 众生起来齐读,读得深有感情。 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留心听了,你们在读“8小时,12小时,36小时”时语调是由轻到重的,语速也在加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5:这是因为父亲越来越劳累、疲惫。 生6:这是因为废墟底下的儿子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父亲的心情越来越焦急, 生7: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却不放弃挖掘,我们要读出他坚定的信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海南省农垦直属第二小学三年级备课组(王玉民、刘丽珠、王劲青、欧友凤、吕凌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及计算思路。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2下) 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 预设:(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全班共同拍3个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请你们拍2个3下。

提问:怎样判断第二行星星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 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教师板书:4个星星为一组,第二行摆了3组,所以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3、初步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动手操作 师: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几个同学们会摆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动手摆一摆。 汇报交流(说清第二行怎样摆能清楚地看出来) 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过程。 (2)结合实际说一说。 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的例子,用倍的关系说一说。 (31)师小结:比较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是以较小数为一份数,再看较大数里面有几个较小数,较大数就是较小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就是几个这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判断,进一步来巩固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观察,使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三、巩固拓展 1、拍手游戏。同桌对拍练习。 2、完成教材第50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再填空。 (情调:以较小数为一份数,再看较大数里面有几个较小数。) 3、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1)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互相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案例欣赏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案例欣赏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演示、表现所做出的评价语言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是一生的命运。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课堂评价语精彩纷呈呢? 一、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古罗马一位诗人说:“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已被打动。”评价语是一门艺术。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无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 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中的这一教学片断: 师:想想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就藏在课文里边,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乃至世界上的什么?

生:奇迹。 师:奇迹,送进去,再送进去。 生:艺术。 师:艺术,送进去。祖国的——,在第一段里边的,再读这段话。 生:损失。 师:(惊讶状)啊!不要太激动,再读读这句话。 生:幻想。 师:再送进去。怎么一个幻想还有这么多的现实? 生:文化。

师:请大声再说一遍。我们平时都说“文化文化”,现在我们终于透过这些过程体会到了,我们终于明白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是——文化。 激情的煽动,激情的期待,激情的肯定,让学生的心也不由地跟着窦老师激情澎湃。同样的否定,却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那又是教者丰厚底蕴的体现。 二、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内心的赞赏。由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颇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例“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说明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的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与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分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拓展。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 “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里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指导。为此,在设计上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数一数的过程,逐步建立倍的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在获

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数一数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迁移及表达能力,发展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小棒,展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师:秋天到了,小兔子在忙着收获秋天的果实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说胡萝卜和红萝卜之间存在着什么数量关系吗? 生:自由说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红萝卜和胡萝卜有多与少的关系,这里还有一种

《丁香结》课堂教学实录(最新)

《丁香结》课堂教学实录 师: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寓意或品格(P课件出示:图片)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那丁香花呢?(生沉默)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现代诗《雨巷》(课件出示) P播放《雨巷》朗读音频。 师:戴望舒在这首诗里选择丁香花这个意向,表达自己无尽忧愁和迷茫。作家宗噗与窗外三棵白丁香朝夕相伴,它诱发作者的什么情思?带给作者哪些人生感悟呢?带着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读懂这花中所蕴含的情思和感悟。 P作者、生字、生词、易错字(音) 师:这是一篇散文,文章篇幅不长,谁能概括下本文主要写了什么(生答)(课件出示)P作者对今年盛开的丁香花进行细腻的描写,进而写到近三十年来陪伴自己的三棵白丁香,并展开对丁香的思考和感悟,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出作者豁达、洒脱的人生观。 师:把长文都短,这是一项难能可贵的能力。(课件出示) P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将描写丁香结的句子划下来,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读、划,师巡视) 师:快速提取信息,拼的不仅仅是手速更是思考的速度。谁愿意先来分享?(生答,师引导) (课件出示) P文中描写“丁香结”的句子。 师: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分组读、齐读)读得不错!既要把句子读通,读懂,更要把句子读懂!你们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秘密?(这些句子主要分布在最后三段)

师:既然4-6段都是写丁香结,那1-3段都是写什么呢?(丁香花) 师:难度再升级下!既然本文都是围绕着花来写,那请你用小标题的方式来概括全文的内容(生答,师引导)(课件出示) P赏花悟花 师:如果赏花属于状物,悟花属于什么(说理)。本文侧重于状物还是说理呢(说理)其实,作者写丁香花就是为了引出丁香结,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什么感悟呢?(结,是解不完的……)(课件出示)(齐读) P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既然,重点是悟理,为何作者不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告诉我们道理,岂不爽快!(通过事物来揭示道理,更深刻)借事物来揭示道理,从写法上来讲叫做什么(借物喻理)(B板书:借物喻理) 师:散文,形散,神不散。本文运用借物喻理的手法,紧扣两个关键词来写(师指板书)--赏花,悟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进他的“花花世界“,感受他的“花言花语“。(课件出示) P品读1-3自然段,边读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赏花”?划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生读,师巡视) 师:有人在偷看。偷看课文可以,不要偷看同桌的,说不定他也是错的。好的!谁来告诉我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丁香花?(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状)(课件随机出示)P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状(B板书: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状) 师:先来说说丁香花的生长环境,丁香花长在哪呢?(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颜色有几种(白色、紫色),气味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形状呢?(十字小白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