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函数y=log a x(a>0,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

()0,+∞,值域为R .

2.判断一个函数是对数函数是形如log (0,1)a y x a a =>≠且的形式,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系数为1;

(2)底数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3)对数的真数仅有自变量x . 要点诠释: (1)只有形如y=log a x(a>0,a ≠1)的函数才叫做对数函数,像log (1),2log ,log 3a a a y x y x y x =+==+等函数,它们是由对数函数变化得到的,都不是对数函数.

(2)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时应注意:①对数函数的真数要求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②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要注意分类讨论.

要点二、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关于对数式log a N 的符号问题,既受a 的制约又受N 的制约,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应用时经常出错.下面介绍一种简单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以1为分界点,当a ,N 同侧时,log a N>0;当a ,N 异侧时,log a N<0. 要点三、底数对对数函数图象的影响

1.底数制约着图象的升降. 如图 要点诠释:

由于底数的取值范围制约着对数函数图象的升降(即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解与对数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底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不要忽略.

2.底数变化与图象变化的规律

在同一坐标系内,当a>1时,随a 的增大,对数函数的图像愈靠近x 轴;当0

一般地有a

N N c c a log log log =

,其中a>0,a≠1,N>0,c>0,c≠1,这个公式称为对

数的换底公式.

要点四、反函数 1.反函数的定义

设,A B 分别为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和值域,如果由函数()y f x =所解得的()x y ?=也是一个函数(即对任意的一个y B ∈,都有唯一的x A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函数()x y ?=是函数()y f x =的反函数,记作

1()x f y -=,在1()x f y -=中,y 是自变量,x 是y 的函数,习惯上改写成1()y f x -=(,x B y A ∈∈)的

形式.函数1

()x f

y -=(,y B x A ∈∈)与函数1()y f x -=(,x B y A ∈∈)为同一函数,因为自变量的取值

范围即定义域都是B ,对应法则都为1

f

-.

由定义可以看出,函数()y f x =的定义域A 正好是它的反函数1

()y f x -=的值域;函数()y f x =的值域

B 正好是它的反函数1

()y f x -=的定义域.

要点诠释:

并不是每个函数都有反函数,有些函数没有反函数,如2

y x =.一般说来,单调函数有反函数. 2.反函数的性质

(1)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2)若函数()y f x =图象上有一点(),a b ,则(),b a 必在其反函数图象上,反之,若(),b a 在反函数图象

上,则

(),a b 必在原函数图象上.

【典型例题】

类型一、函数的定义域

求含有对数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其方法与一般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类似,但要注意对数函数本身的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及单调性)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

log a y x =; (2)log (4-)(01)a y x a a =>≠且. 【答案】(1){|0}x x ≠;(2){|4}x x <.

【解析】由对数函数的定义知:2

0x >,40x ->,解出不等式就可求出定义域.

(1)因为2

0x

>,即0x ≠,所以函数2log {|0}a y x x x =≠的定义域为;

(2)因为40x ->,即4x <,所以函数log (4-){|4}a y x x x =<的定义域为.

【总结升华】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求定义域时,要考虑到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若底数和真数中都含有变量,或式子中含有分式、根式等,在解答问题时需要保证各个方面都有意义.一般地,判断类似于log ()a y f x =的定义域时,应首先保证()0f x >.

举一反三:

【变式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

1

)1(log 1

2

13

3---x x (2) ln(2)x x

y a k =-g

(0a >且1,a k R ≠∈). 【答案】(1)(1,

23)Y (2

3

,2);(2)略

【解析】(1)因为?????

??

??

≠->->-1)1(log 0)1(log 0

12

1

21x x x , 所以101132x x x ??>?<-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1,23)Y (2

3

,2).

(2)因为 20x

x a k ->g , 所以2x

a k ??> ???

.

①当0k ≤时,定义域为R ; ②当0k >时,

(i)若2a >,则函数定义域为(2

log a k ,+∞);

(ii)若02a <<,且1a ≠,则函数定义域为(-∞,2

log a k );

(iii)若2a =,则当01k <<时,函数定义域为R ;当1k ≥时,此时不能构成函数,否则定义域为?. 【变式2】函数(2)x

y f =的定义域为[-1,2],求2(log )y f x =的定义域.

【答案】[2,16]. 【答案】由12x -≤

≤,可得()y f x =的定义域为[21,4],再由21

log 42

x ≤≤得2(log )y f x =的定义

域为[2,16].

类型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可以:①比较大小;②解不等式;③判断单调性;④求单调区间;⑤求值域和最值.要求同学们:一是牢固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二是理解和掌握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规律;三是树立定义域优先的观念.

例2.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的两个值大小:

(1)33log 3.6,log 8.9; (2)0.20.2log 1.9,log 3.5; (3)2log 5与7log 5; (4) 3log 5与6log 4.

(5)log 4.2,log 4.8a a (01a a >≠且).

【思路点拨】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函数值大小。 【答案】(1)< ;(2) <;(3) >;(4) >;(5) 略.

【解析】由数形结合的方法或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完成.

(1)解法1:画出对数函数3log y x =的图象,横坐标为的点在横坐标为的点的下方,所以,

33log 3.6log 8.9<;

解法2:由函数3log y x =在R +

上是单调增函数,且<,所以33log 3.6log 8.9<;

(2)与第(1)小题类似,0.2log y x =在R +

上是单调减函数,且<,所以0.20.2log 1.9log 3.5>;

(3)函数2log y x =和7log y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1x >时,2log y x =的图象在

7log y x =的图象上方,这里5x =,27log 5log 5∴>.

(4) 3366log 5log 31log 6log 4,>==>Q

(5) 注:底数是常数,但要分类讨论a 的范围,再由函数单调性判断大小.

解法1:当1a >时,log a y x =在(0,+∞)上是增函数,且<,所以,

log 4.2log 4.8a a <

当01a <<时,y=log a x 在(0,+∞)上是减函数,且<,所以,log 4.2log 4.8a a > 解法2:转化为指数函数,再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大小, 令1log 4.2a b =,则1b

a =4.2,令2log 4.8a

b =,则2

4.8b a =,

当1a >时,x

y a =在R 上是增函数,且<, 所以,b 1

当时01a <<,x y a =在R 上是减函数,且< 所以,b 1>b 2,即a a log 4.2>log 4.8.

【总结升华】比较两个对数值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

(1)比较同底的两个对数值的大小,常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2)比较同真数的两个对数值的大小,常有两种方法:①先利用对数换底公式化为同底的对数,再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倒数关系比较大小;②利用对数函数图象的互相位置关系比较大小.

(3)若底数与真数都不同,则通过一个恰当的中间量来比较大小.

例3.比较11

log ,log ,log ,log a b a

b b a b a

其中01的大小. 【答案】11

log log log log a b b

a b a a b

<<< 【解析】由01,得1a b >,1

b a

>

∴1log log 1a a a b >=,1

log log 1b b b a <=

∴11

log log b a a b --<,即log log b a a b -<-

【总结升华】若底数与真数都不同,则通过一个恰当的中间量来比较大小,中间变量常常用“0”和“1”.用“0”和“1”把所给的数先分两组,然后组内再比较大小.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324log 0.3

log 3.4log 3.6

15,5,,5a b c ??=== ?

??

则( )

A .a b c >>

B .b a c >>

C .a c b >>

D .c a b >>

【答案】C

【解析】另2log 3.4m =,4log 3.6n =,3

10

log 3

l

=,在同一坐标系下作出三个函数图像,由图像可得m l n >>

又∵5x

y =为单调递增函数, ∴ a c b >>

故选C .

【变式2】比较323log ,log log a b c π===

【答案】c b a <<

【解析】3

3233log log log 1log 3log π<<=

例4.求函数2

12

log (21)y x

x =-++的值域和单调区间.

【思路点拨】先解不等式2

210x x -++>,保证原式有意义,然后再在定义域范围内求内函数

221t x x =-++的单调区间,然后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就是内函数与外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来求解.

【答案】[-1,+∞);增区间为1,1??

;减区间为()

1.

【解析】设221t x x =-++,则2

(1)2t x =--+.∵ y=12

log t 为减函数,且02t <≤,

∴ 12

log 21y ≥=-,即函数的值域为[-1,+∞).再由:函数2

12

log (21)x

x -++的定义域为

2210x x -++>,即11x <<

∴ 2

21t x x =-++在)1上递增而在1,1??上递减,而y=12

log t 为减函数.

∴ 函数

212

log (21)y x x =-++的增区间为1,1?+?,减区间为(

)

1.

【总结升华】对数型复合函数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数函数为外函数,即log ()a y f x =型;另一类是内函数为对数函数,即(log )a y f x =型.对于log ()a y f x =型的函数的单调性,有以下结论:函数

log ()a y f x =的单调性与函数()u f x =[]()0f x >的单调性,当1a >时相同,当01a <<时相反.

研究(log )a y f x =型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一般用复合法来判定即可.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就是内函数与外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研究对数型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一定要注意先研究函数的定义域,也就是要坚持“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举一反三: 【变式1】求函数()22log 4y x =+的值域和单调区间.

【答案】

[)2,+∞;减区间为(),0-∞,增区间为()0,+∞.

【解析】设2

4t x =+,则2

44t x =+≥,∵ y=2log t 为增函数,2

222log log (4)log 42t x ∴=+≥=

()22log 4y x ∴=+的值域为[)2,+∞.

再由:2

2log (4)y x =+的定义域为R

24t x ∴=+在()0,+∞上是递增而在(),0-∞上递减,而y=2log t 为增函数

∴ 函数y=2

2log (4)x +的减区间为

(),0-∞,增区间为()0,+∞.

【变式2】求函数log ()x

a y a a =-的单调区间 【答案】减区间是:

(),1-∞和()1,+∞

【解析】①若1,a >则log a y t =递增,且x

t a a =-递减,而0x

a a ->,即,1x

a a x <∴<, log ()x

a y a a ∴=-在

(),1-∞上递减.

② 若01a <<,则log a y t =递减,且x

t a a =-递增,而0x

a a ->,即,1x

a a x <∴>,

log ()x a y a a ∴=-在()1,+∞上递减.

综上所述,函数log ()x

a y a a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和()1,+∞.

类型三、函数的奇偶性

例5.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2-()ln

;2x

f x x

=+ (2)())f x x =. 【思路点拨】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是:(1)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进行(2),如果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2)求()f x -,如果()()f x f x -=,则函数是偶函数,如果

()()f x f x -=-,则函数是奇函数。

【答案】(1)奇函数;(2)奇函数.

【解析】首先要注意定义域的考查,然后严格按照证明奇偶性基本步骤进行. (1)由

2-0-222x

x x

><<+可得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2,2)关于原点对称

1222()ln

ln()-ln (),()()222x x x

f x f x f x f x x x x

-+---====--=--++即 所以函数2-()ln 2x

f x x

=+是奇函数;

【总结升华】此题确定定义域即解简单分式不等式,函数解析式恒等变形需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说明判断对数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奇偶性,不能轻易直接下结论,而应注意对数式的恒等变形.

(2)0x x R >∈可得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R 关于原点对称

(-)))-()f x x x f x =====

即f(-x)=-f(x);所以函数

())f x x =是奇函数.

【总结升华】此题定义域的确定可能稍有困难,函数解析式的变形用到了分子有理化的技巧,要求掌握. 类型四、反函数

例6.求出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16

log y x =;(2)1x

y e ??

= ???。

【答案】(1)16x

y ??

= ???;(2)1log e

y x =

【解析】(1)对数函数16

log y x =,它的底数为16,所以它的反函数是指数函数16x

y ??

= ???;

(2)指数函数1x

y e ??

= ???的反函数是对数函数1log e

y x =.

【总结升华】

反函数的定义域都由原函数的值域来确定的,特别是当反函数的定义域与由反函数解析式有意义所确定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一致时,一定要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对数函数369070 例5】 【变式1】 若函数()y f x =是函数(0,x

y a a =>且a ≠1)的反函数,且(2)1f =,则()f x =( )

(A)x 2

log (B)

x 21 (C)x 2

1log (D)22

-x 【答案】 A

【解析】解法1:Q 函数()y f x =是函数(0,x

y a a =>且a ≠1)的反函数

()log a f x x ∴=,又(2)1

f =

log 21

a ∴=,2a ∴=,

故选A .

解法2:Q 函数()y f x =是函数(0,x

y a a =>且a ≠1)的反函数,且(2)1f =

∴点(1,2)在函数x

y a =的图象上,∴2a = 故选A .

类型五、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

例7.若不等式2log 0x

a x -<,当10,

2x ??

∈ ???

时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画出函数2x

y =的图象与函数log a y x =的图象,然后借助图象去求借。

【答案】2112a ??≤<

???

【答案】要使不等式2log 0x

a x -<在10,

2x ??∈ ???时恒成立,即函数log a y x =的图在10,2??

???

内恒在函数

2x y =图象的上方,而2x y =图象过点1,22??

???

.由右图可知,1log 22a ≥,显然这

里0<a <1,∴函数log a y x =递减.又21

log 2log 2

a

a a ≥=,∴2

12

a ≥

,即212a ??≥ ?

??

.∴所求的a 的取值范围为2112a ??≤<

???

【总结升华】“数”是数学的特征,它精确、量化,最有说服力;而“形”则形象、直观,能简化思维过程,降低题目的难度,简化解题过程,把它们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就是最佳组合.本例中,利用图形的形象直观快速地得到答案,简化了解题过程.正因为如此,数形结合成为中学数学的四个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必须熟练地掌握这一思想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它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涉及方程与不等式的问题时,往往构造两个函数()f x 与()g x ,则()f x =()g x 的实数解等价于两个函数()y f x =与()y g x =的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而()f x <()g x 的的解等价于函数()y f x =的图象在

()y g x =的图象下方的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利用图象的形象性、直观性,可使问题得到顺利地解决,而且

分散了问题解决的难度、简化了思维过程.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方程与不等式的问题.

举一反三:

【变式1】 当x ∈(1,2)时,不等式2

(1)log a x 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a ≤2

【答案】设2

1()(1)f x x =-,2()log a f x x =,要使当x ∈(1,2)时,不等式2

(1)log a x x -<恒成立,只需2

1()(1)f x x =-在(1,2)上的图象在2()log a f x x =的下方即可.当0<a <1时,由图象知显然不成立.当a >1时,如图2-2-5所示,要使在(1,2)上,2

1()(1)f x x =-的图象在2()log a f x x =的下方,

只需12(2)(2)f f ≤,

即2

(21)log 2a -≤,log 21a ≥,∴1<a ≤2. 类型六、对数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例8.(1)已知函数2

lg(2)y x x a =++的定义域为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函数2

lg(2)y x x a =++的值域为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2

2()log (log )a a f x x x =-+的定义域为1

(0,

)2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与求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常规问题相比,本题属非常规问题,关键在于转化成常规问题.()f x 的定义域为R ,即关于x 的不等式2

20x x a ++>的解集为R ,这是不等式中的常规问题.

()f x 的值域为R 与22x x a ++恒为正值是不等价的,因为这里要求()f x 取遍一切实数,即要求

22u x x a =++取遍一切正数,考察此函数的图象的各种情况,如图,我们会发现,使u 能取遍一切正数的条件是0?≥.

【答案】(1)1a >;(2)1a ≤;(3)1

32

【解析】

(1)Q 2

lg(2)y x x a =++的定义域为R ,

∴220x x a ++>恒成立,∴440a ?=-<,∴1a >.

(2)Q 2

lg(2)y x x a =++的值域为R ,

∴22x x a ++取遍一切正数,∴440a ?=-≥,∴1a ≤.

(3)由题意,问题可等价转化为不等式2

2log 0a x x -<的解集为10,

2?? ??

?,记2122:,:log ,a C y x C y x ==作图形12C C 与,如图所示,只需2C 过点1124??

???

,,

∴021a <<,即满足102a <<,且2211log ()22

a =即可,解得1

32a =.

【总结升华】如果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某个区间D ,则函数()f x 在这个区间D 的任何子集内部都有意义;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E 上有意义,而()f x 的定义域为D ,则必有E D ?.

【巩固练习】

1.若2

log 15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205a <<

B.23a <或1a >

C.215a <<

D.2

05

a <<或1a >

2.函数12

log (21)y x =-的定义域为( )

A. 1,2??+∞

??? B. [)1,+∞ C.1,12??

???

D. (),1-∞ 3.函数

()22()log (1)f x x x x R =++∈的图象关于( )

A.x 轴对称

B.y 轴对称

C.原点对称

D.直线y x =对称

4.函数2log ||||

x

y x x =

的大致图象是( )

5.设5log 4a =,()2

5log 3b =,4log 5c =,则( ).

A.

a c

b << B.b

c a << C.a b c << D.b a c <<

6.图中曲线是对数函数y=log a x 的图象,已知a 值取10

1

,53,34,3,则相应于C 1,C 2,C 3,C 4的a 值依次为( )

A.10153343,,,

B.53101343,,,

C.10153334,,,

D.5

3101334,,, 7.函数2()log (31)x

f x =+的值域为( ) A.

()0,+∞ B. [)0,+∞ C. ()1,+∞ D. [)1,+∞

8.下列函数中,在

()0,2上为增函数的是( )

A.12

log (1)y x =+ B.22

log 1y x =-

C.2

1log y

x = D.2

2

log (45)y x x =-+ 9.函数

()log 23a y x =++的图象过定点 。

10.已知log 7log 70m n <<,则m 、n 、0、1间的大小关系是 。 11.已知函数1

()2x f x +=,则1

(4)f

-= .

12.函数

(

)

2()lg

1f x x x =+-是 (奇、偶)函数.

13.已知函数1010()1010x x

x x

f x ---=+,判断()f x 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答案与解析】

1. 【答案】D

【解析】由2log 1log 5a a a <=,当1a >时,log a y x =为增函数,所以2

5

a >,得1a >;当01a <<时,log a y x =为减函数,所以25a <,得2

05

a <<,故选D 。

2. 【答案】C

【解析】要使函数有意义,则()12

210,log 210,x x ->??

?-≥??解得112x <≤,故选C 。

3. 【答案】C

【解析】22()()log (log (f x f x x x -+=-+Q

=2222log (1)log 10x x +-==,

∴()f x 为奇函数,故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4. 【答案】D

【解析】易知()f x 为奇函数,又0x >时,2()log f x x =,所以选D 。 5. 【答案】D

【解析】因为44log 5log 41c c =>==,550log 41,0log 31a a <=<<=<,所以

()2

5555log 3log 3log 4log 4b a =<<=g ,所以b a c <<,故选D.

6. 【答案】A

【解析】在第一象限内,1a >,从顺时针方向看图象,a 4

3

>

;在第四象限内,01a <<,从顺时针方向看图象,a 逐渐增大,31510>;所以相应于C 1,C 2,C 3,C 4的a 值依次为431

3510

,,,.选A.

7. 【答案】A 【解析】因为3

11x

+>,所以2()log (31)x f x =+=2log 10=,故选A 。

8. 【答案】A

【解析】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是由内函数、外函数的单调性决定的,两个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即内外函数的单调性相同,复合函数单调增;内外函数的单调性相反,复合函数单调减。

9.【答案】

()1,3-

【解析】Q 函数log a y x =的图象过定点()1,0,∴函数()log 23a y x =++的图象过定点(-1,3)。

10.【答案】01n m <<<

【解析】 log 7log 70m n <>。又7log y x =在(0,1)内递增且函数值小于0,

01n m ∴<<<。

11.【答案】1 【解析】由1

2()242x f x +===得1x =,1(4)1f -∴=。

12. 【答案】奇

【解析】)(),()1lg(11lg )1lg()(222

x f x f x x x

x x x x f R x ∴-=-+-=-+=++=-∈且Θ为奇

函数.

13. 【答案】奇函数 增函数

【解析】(1)221010101(),1010101x x x x x x f x x R ----=

=∈++,221010101

()(),1010101

x x x x x x f x f x x R -----==-=-∈++ ∴()f x 是奇函数

(2)2122101

(),.,(,)101

x x

f x x R x x -=∈∈-∞+∞+设,且12x x <,

则1212121222221222221011012(1010)()()0101101(101)(101)

x x x x x x x x

f x f x ----=-=<++++,1222(10 10)x x

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α

x y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α是常数. 注意:(1)幂函数的特征是以幂的底x 为自变量,指数α为常数;

(2)所有的幂函数在区间),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 (3)学习和理解幂函数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形如Λ,2,2,)2(+=?==αααx y x y x y

形式的函数不是幂函数;

②幂函数αx y =中的α为任意实数;

③确定一个幂函数,只需求出α即可. 2.幂函数的图像:我们只讨论幂函数αx y =中1,2

1

,3,2,1-=α时的图象.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作出幂函数

12

13

2

,,,,-=====x y x y x y x y x y 的图象.

(1)列表,描点,连线,用光滑的曲线将各点连结起来,如图: (2)记熟上面各函数图象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高低”关系; (3)函数x

y 1

=

可记为1-=x y ; (4)0>a 时,图象都过)1,1)(0,0(点,0

结合以上特征得幂函数的性质如下: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

(2)如果0>α

,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

(3)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x 从右边趋向于原点时,

图象在

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y 轴,当x 趋向于∞+时,图象在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x 轴;

(4)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α为偶函数,幂函数为偶函数. 考点1:幂函数的概念 例1 下列函数中:①y=;13

x

②y=3x-2;③y=x 4+x 2

;④y=32x 是幂函数的个数为 . 考点2:幂函数的图象

例1 如图,幂函数a x y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已知a 取2

1

,2±

±四个值,则相应于曲

线4321,,,C C C C 的a 依次为 ____ , , , . 例2 已知幂函数6()m y x m Z -=∈与2()m y x m Z -=∈的图象都与x 、y 轴都没有公共

点,且

2()m y x m Z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求m 的值.

例3 幂函数()y f x =的图象过点1

(4,)2

,则(8)f 的值为 .

例4 设x ∈(0, 1),幂函数y =a

x 的图象在y =x 的上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考点3:求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幂函数的定义域要根据解析式来确定,要保证解析式有意义,值域要在定义域范围内求解. 例1 函数2

12

)

2(--=x x y 的定义域是 .

考点4:幂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幂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与一般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相同,在证明或判断时,主要应用定义法判断,有时也用幂函数的性质加以判断. 例1

9

42--=a a x

y 是偶函数,且在),0(+∞是减函数,则整数a 的值是 .

例2 函数y =5

2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例3 函数y =

2

21

m m

x --在第二象限内单调递增,则m 的最大负整数是________.

例4 函数

2

223()(1)m m f x m m x --=--是幂函数,且在(0,)x ∈+∞上是减函数,则实数m =________.

考点5 比较大小

比较大小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当不便利用单调性时,可与0和1去比较,这种方法叫“搭桥”法.

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32

(2)a + 32

a ; 22

3

(5)a -

+ 23

5-

; 0.50.4 0.40.5.

例2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3

15.1,3

17.1,1;

(2)32

)22(--,3

2

)7

10(-,34

1.1-;

(3)32-8.3,529.3,53)8.1

( ;(4)4.13,5.15.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集合 课题:§0 高中入学第一课(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了解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了解高考意向,掌握高中数学学习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强调布置有关数学学习要求和安排。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 1、祝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高一 级学校深造。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新的行动, 圆满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祝愿同 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宏伟目标。 2、同学们军训辛苦了,收获应是:吃苦耐 劳、严肃认真、严格要求 3、我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高中数学,暂定 一年,… 4、本节课和同学们谈谈几个问题:为什么 要学数学?如何学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结

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本期数学教 学、活动安排?作业要求? 二、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是各科之研究工具,渗透到各个领域;活脑,训练思维;计算机等高科技应用的需要;生活实践应用的需要。 2.如何学数学: 请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完善归纳为四点:抓好自学和预习;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形成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由于高考要求,学习时与初中有所不同,精通书本知识外,还要适当加大难度,即能够思考完成一些课后练习册,教材上每章复习参考题一定要题题会做。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如订阅一份数学报刊,购买一本同步辅导资料. 3.高中数学知识结构: 书本:高一上期(必修①、②),高一下期(必

修③、④),高二上期(必修⑤、选修系列), 高二下期(选修系列),高三年级:复习资 料。 知识:密切联系,必修(五个模块)+选修系列(4个系列,分别有2、3、6、10个模块)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 4.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②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③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④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⑤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⑥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⑦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⑨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⑩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5.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 本期学习内容:高一必修①、②,共72课时,

高一必修五数学数列全章知识点(完整版)

高一数学数列知识总结 知识网络

二、知识梳理 ①),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 ②211-++=n n n a a a (2≥n )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 二、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 ②112 -+?=n n n a a a (2≥n ,011≠-+n n n a a a ) 三、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1)当1a >0,d<0时,满足?? ? ≤≥+0 0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1a <0,d>0时,满足???≥≤+0 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

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四.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1)利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 (2)利用公式法求数列的通项:①???≥-==-) 2()111n S S n S a n n n (;②{}n a 等差、等比数列{}n a 公式. (3)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数列的通项: ①)(1n f a a n n +=+;②).(1n f a a n n =+ (4)造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 ① q pa a n n +=+1;②n n n q pa a +=+1;③)(1n f pa a n n +=+;④n n n a q a p a ?+?=++12. 第一节通项公式常用方法 题型1 利用公式法求通项 例1:1.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2.已知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求下列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⑴ 1322-+=n n S n ; ⑵12+=n n S . 总结:任何一个数列,它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都存在关系:???≥-==-) 2() 1(11n S S n S a n n n 若1a 适 合n a ,则把它们统一起来,否则就用分段函数表示. 题型2 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通项 例2:⑴已知数列{}n a 中,)2(12,211≥-+==-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⑵已知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1=a ,n n a n S ?=2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总结:⑴迭加法适用于求递推关系形如“)(1n f a a n n +=+”; 迭乘法适用于求递推关系形如“)(1n f a a n n ?=+“;⑵迭加法、迭乘法公式: ① 11232211)()()()(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 ② 11 22332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 ----- . 题型3 构造等比数列求通项 例3已知数列{}n a 中,32,111+==+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总结:递推关系形如“q pa a n n +=+1” 适用于待定系数法或特征根法:

讲义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复习

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5)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定义域一致 (化简前) ②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4.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 (1)图像观察法(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0,(>+ =b a x b ax y 三角函数等的图像,利用函数单调性) (2)基本不等式 (3)换元法 (4)判别式法 5.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 ∈A)中的x 为横坐标,函数值y 为纵坐标的点P(x ,y)的集合C ,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 上每一点的坐标(x ,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 、y 为坐标的点(x ,y)均在C 上 . (2) 画法 描点法 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平移变换 伸缩变换 对称变换 6.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7.映射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记作“f (对应关系):A (原象)→B (象)” 对于映射f :A →B 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高一数学集合同步测试题8

1.1 集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 1.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2.下面关于集合的表示正确的个数是 ( ) ①}2,3{}3,2{≠; ②}1|{}1|),{(=+==+y x y y x y x ; ③}1|{>x x =}1|{>y y ; ④}1|{}1|{=+==+y x y y x x ; A .0 B .1 C .2 D .3 3.设全集},|),{(R y x y x U ∈=,}12 3 | ),{(=--=x y y x M ,}1|),{(+≠=x y y x N ,那么)(M C U ∩)(N C U = ( ) A .φ B .{(2,3)} C .( 2 , 3 ) D . }1|),{(+≠x y y x 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32R x x y y ∈+=∈π B .)},{(b a =)},{(a b

C .}1|),{(22=-y x y x }1)(|),{(222=-y x y x D .}02|{2=-∈x R x =φ 5.已知集合A 中有10个元素,B 中有6个元素,全集U 有18个元素,≠?B A φ。设集合)(B A C U ?有x 个元素,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83≤≤x ,且N x ∈ B .82≤≤x ,且N x ∈ C .128≤≤x ,且N x ∈ D .1510≤≤x ,且N x ∈ 6.已知集合 },61|{Z m m x x M ∈+==,},3 1 2|{Z n n x x N ∈-==, =P x x |{+= 2p },6 1 Z p ∈,则P N M ,,的关系 ( ) A .N M =P B .M P N = C .M N P D . N P M 7.设全集}7,6,5,4,3,2,1{=U ,集合}5,3,1{=A ,集合}5,3{=B ,则 ( ) A . B A U ?= B . B A C U U ?=)( C .)(B C A U U ?= D .)()(B C A C U U U ?= 8.已知}5,53,2{2+-=a a M ,}3,106,1{2+-=a a N ,且}3,2{=?N M ,则a 的值( ) A .1或2 B .2或4 C .2 D .1 9.满足},{b a N M =?的集合N M ,共有 ( ) A .7组 B .8组 C .9组 D .10组 10.下列命题之中,U 为全集时,不正确的是 (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同步辅导与检测必修1全集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A级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5≤x≤5,且x∈N*,则必有( ) A.-1∈A B.0∈A C.3∈A D.1∈A 解析:-5≤x≤5,且x∈N*, 所以x=1,2,所以1∈A. 答案:D 2.下列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B.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C.高速公路上接近限速速度行驶的车辆 D.中国最美的乡村 解析:看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这组对象是不是确定的,A,C,D选项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只有B选项判断标准明确,可以构成集合. 答案:B

3.由x2,2|x|组成一个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则实数x的取值可以是( ) A.0 B.-2 C.8 D.2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验证可知a的取值可以是8. 答案:C 4.已知集合M具有性质:若a∈M,则2a∈M,现已知-1∈M,则下列元素一定是M中的元素的是( ) A.1 B.0 C.-2 D.2 解析:因为a∈M,且2a∈M,又-1∈M, 所以-1×2=-2∈M. 答案:C 5.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 A.1 B.-2 C.6 D.2 解析:因A中含有3个元素,即a2,2-a,4互不相等,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验证可知答案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6.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不超过10的所有正整数; ②高一(6)班中成绩优秀的同学; ③中央一套播出的好看的电视剧;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上课讲义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函数y=log a x(a>0,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值域为R . 2.判断一个函数是对数函数是形如log (0,1)a y x a a =>≠且的形式,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系数为1; (2)底数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3)对数的真数仅有自变量x . 要点诠释: (1)只有形如y=log a x(a>0,a ≠1)的函数才叫做对数函数,像log (1),2log ,log 3a a a y x y x y x =+==+等函数,它们是由对数函数变化得到的,都不是对数函数. (2)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时应注意:①对数函数的真数要求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②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要注意分类讨论. a >0 0<a <1 图象 性质 定义域:(0,+∞) 值域:R 过定点(1,0),即x=1时,y=0 在(0,+∞)上增函数 在(0,+∞)上是减函数 当0<x <1时,y <0, 当x ≥1时,y ≥0 当0<x <1时,y >0, 当x ≥1时,y ≤0 要点诠释: 关于对数式log a N 的符号问题,既受a 的制约又受N 的制约,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应用时经常出错.下面介绍一种简单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以1为分界点,当a ,N 同侧时,log a N>0;当a ,N 异侧时,log a N<0. 要点三、底数对对数函数图象的影响 1.底数制约着图象的升降. 如图 要点诠释: 由于底数的取值范围制约着对数函数图象的升降(即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解与对数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底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不要忽略. 2.底数变化与图象变化的规律

高一数学讲义完整版

高一数学复习讲义09年版 函数部分(1) 重点:1把握函数基本知识(定义域、值域) x(a>0、<0) 主要是指数函数y=a x(a>0、<0),对数函数y=log a 2二次函数(重点)基本概念(思维方式)对称轴、 开口方向、判别式 考点1:单调函数的考查 2:函数的最值 3:函数恒成立问题一般函数恒成立问题(重点讲) 4:个数问题(结合函数图象) 3反函数(原函数与对应反函数的关系)特殊值的取舍 4单调函数的证明(注意一般解法) 简易逻辑(较容易) 1. 2. 3. 4.

启示:对此部分重点把握第3题、第4题的解法(与集合的关系) 问题1:恒成立问题解法及题型总结(必考) 一般有5类:1、一次函数型:形如:给定一次函数y=f(x)=ax+b(a≠0),若y=f(x)在[m, n]内恒有f(x)>0(<0) 练习:对于满足0-4x+p-3恒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2、二次函数型:若二次函数y=ax2+bx+c=0(a≠0)大于0恒成立,则有a>0Δ<0若是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求解 练习:1设f(x)=x2-2ax+2,当x∈[-1, +∞)时,都有f(x)>a恒成立, a的取值范围 2关于x的方程9x+(4+a)3x+4=0恒有解,求a的范围。 3、变量分离型 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练习:若1-ax>1/(1+x),当对于x∈[0, 1]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4利用图象 练习:当x∈(1, 2)时,不等式(x-1)2

(完整版)高一数学集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集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已知集合}1,1{-=A ,}1|{==mx x B ,且A B A =?,则m 的值为 ( ) A .1 B .—1 C .1或—1 D .1或—1或0 2.设集合{}21<≤-=x x M ,{} 0≤-=k x x N ,若M N M =I ,则k 的取值范围( ) (A )(1,2)- (B )[2,)+∞ (C )(2,)+∞ (D)]2,1[- 3.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 ()M P S I I B 、 ()M P S I U C 、 ()u M P C S I I D 、 ()u M P C S I U 4.设{}022=+-=q px x x A ,{} 05)2(62=++++=q x p x x B ,若? ?? ???=21B A I ,则=B A Y ( ) (A )??????-4,31,21 (B )??????-4,21 (C )??????31,21 (D)? ?????21 5.函数2x y -= 的定义域为( ) A 、(],2-∞ B 、(],1-∞ C 、11,,222????-∞ ? ?????U D 、11,,222? ???-∞ ? ?? ???U 6. 设{} {} I a A a a =-=-+241222,,,,,若{}1I C A =-,则a=__________。 7.已知集合A ={1,2},B ={x x A ?},则集合B= . 8.已知集合{} {} A x y y x B x y y x ==-==()|()|,,,322那么集合A B I = 9.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的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的正确的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的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10.已知集合{} { }A a a d a d B a aq aq =++=,,,,,22 ,其中a ,d ,q R ∈,若A=B ,求 q 的值。 11.已知全集U={} 2 2,3,23a a +-,若A={},2b ,{}5U C A =,求实数的a ,b 值 12.若集合S={ }2 3,a ,{}|03,T x x a x Z =<+<∈且S ∩T={}1,P=S ∪T,求集合P 的所有子 集 13.已知集合A={ } 37x x ≤≤,B={x|2

高一数学教程视频 全集

高一数学教程视频全集 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1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2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3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4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5 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6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7教材指导高 一数学08教材指导高一数学09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0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1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2教材指导高一 数学13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4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5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6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7教材指导高一数 学18教材指导高一数学19教材指导高一数学20教材指导高一数学21教材指导高一数学22教材指导高一数学23教材指导高一数学24教材指导高一数学25教材指导 高一数学26高一数学教程视频内容简介:这部高一数 学教学总结就在星火视频高一数学教程视频是由特级教师 主讲的精品数学教程,老师在教程里不仅教授学生课本知识,扩展数学知识,教授学生答题方法,而且为老师的高一数学教学总结提供参考。所以观看高一数学教学总结就在星火视频高一数学教程视频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一定会受益匪 浅的。高一数学教学总是老师对所进行的高一学期教学工作、教学方法、教学疑难以及教学成果的总结是老师做好数学教学工作以及工作经验积累的良方。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是高一教学总结的第一点。根据教材内容

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高一教学总结的第二点。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他们强调让一定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 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是高一教学总结的第三点。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是高一教学总结的第四点。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

高一数学《数列》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强力推荐人教版数学高中必修5习题 第二章 数列 1.{a n }是首项a 1=1,公差为d =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05,则序号n 等于(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2.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三项和为21,则a 3+a 4+a 5=( ). A .33 B .72 C .84 D .189 3.如果a 1,a 2,…,a 8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d ≠0,则( ). A .a 1a 8>a 4a 5 B .a 1a 8<a 4a 5 C .a 1+a 8<a 4+a 5 D .a 1a 8=a 4a 5 4.已知方程(x 2 -2x +m )(x 2 -2x +n )=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4 1 的等差数列,则 |m -n |等于( ). A .1 B . 4 3 C . 2 1 D . 8 3 5.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6.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a 1>0,a 2 003+a 2 004>0,a 2 003·a 2 004<0,则使前n 项和S n >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是( ). A .4 005 B .4 006 C .4 007 D .4 008 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1,a 3,a 4成等比数列, 则a 2=( ). A .-4 B .-6 C .-8 D . -10 8.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5a a =9 5 ,则59S S =( ). A .1 B .-1 C .2 D . 2 1 9.已知数列-1,a 1,a 2,-4成等差数列,-1,b 1,b 2,b 3,-4成等比数列,则2 1 2b a a 的值是( ). A . 2 1 B .- 2 1 C .- 21或2 1 D . 4 1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a n ≠0,a n -1-2 n a +a n +1=0(n ≥2),若S 2n -1=38,则n =( ). A .38 B .20 C .10 D .9

高一数学集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集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已知集合}1,1{-=A ,}1|{==mx x B ,且A B A =?,则m 的值为 ( ) A .1 B .—1 C .1或—1 D .1或—1或0 2.设集合{}21<≤-=x x M ,{}0≤-=k x x N ,若M N M =I ,则k 的取值范围( ) (A )(1,2)- (B )[2,)+∞ (C )(2,)+∞ (D)]2,1[- 3.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 ()M P S I I B 、 ()M P S I U C 、 ()u M P C S I I D 、 ()u M P C S I U 4.设{}022=+-=q px x x A ,{}05)2(62=++++=q x p x x B ,若??? ???=21B A I ,则=B A Y ( ) (A )??????-4,31,21 (B )??????-4,21 (C )??????31,21 (D)??? ???21 5.函数22232x y x x -=--的定义域为( ) A 、(],2-∞ B 、(],1-∞ C 、11,,222????-∞ ? ?????U D 、11,,222???? -∞ ? ?????U 6. 设{}{}I a A a a =-=-+241222,,,,,若{}1I C A =-,则a=__________。 7.已知集合A ={1,2},B ={x x A ?},则集合B= . 8.已知集合{}{}A x y y x B x y y x ==-==()|()|,,,322那么集合A B I =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函数的性质 1、若函数m x y -= 与其反函数的图象有公共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A)m ≥41 (B)m ≤41 (C)m ≥0 (D)m ≤0 2、函数y=x 2+2x(x <-1)的反函数是 ( ) (A)y= 1+x -1(x <-1 ) (B)y=1+x -1(x >-1) (C)y=-1+x -1(x <-1) (D)y=-1+x -1(x >-1) 3、若函数f(x)=m x x +-2 的反函数f -1 (x)=f(x),则m 的值是 ( ) (A)1 (B)-1 (C)2 (D)-2 4、设f(x)= 3412++x x (x ∈R,且x ≠-43),则f -1(2)的值等于 ( ) (A)65 - (B)52- (C)52 (D)115 5、已知函数y=f(x)是偶函数,其图象与x 轴有四个交点,则方程f(x)=0的所有实数根之和为 ( ) (A)4 (B)2 (C)1 (D)0 6、奇函数y=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 ) (A)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是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是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是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7、当21 ≤x ≤2时,函数y=x+ x 1的值域为 ( ) (A)[2,+∞] (B)[2 21 ,+∞] (C)[2,221 ] (D)(0,+∞) 8、若x x x f 1 )(-=,则对任意不为零的实数x 恒成立的是 ( ) (A)f(x)=f(-x) (B)??? ??=x f x f 1)( (C)??? ??-=x f x f 1)( (D)f(x)·01=??? ??x f 9、若函数y=f(x)是函数)10(222≤≤--=x x y 的反函数,则y=f(x)的图象是( ) 10、给定如下四个命题: (1)奇函数必有反函数; (2)由于函数 y = f (x )和其反函数y =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 x 对称,所以y =f (x )

【高一数学】集合同步练习(附答案)

高一(上)数学同步练习(1)---集合 一、选择题 1.下列八个关系式①{0}=φ ②φ=0 ③φ {φ} ④φ∈{φ} ⑤{0}?φ ⑥ 0?φ ⑦φ≠{0} ⑧φ≠{φ}其中正确的个数( ) (A )4 (B )5 (C )6 (D )7 2.集合{1,2,3}的真子集共有( )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3.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 ,,B b A a ∈∈则有( ) (A )(a+b )∈ A (B) (a+b) ∈B (C)(a+b) ∈ C (D) (a+b) ∈ A 、B 、C 任一个 4.设A 、B 是全集U 的两个子集,且A ?B ,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C U A ?C U B (B )C U A ?C U B=U (C )A ?C U B=φ (D )C U A ?B=φ 5.已知集合A={022≥-x x } B={0342≤+-x x x }则A B ?=( ) (A )R (B ){12≥-≤x x x 或} (C ){21≥≤x x x 或} (D ){32≥≤x x x 或} 6.下列语句:(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3)方程(x-1)2(x-2)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4)集合{54<

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整理]

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一、本讲教学进度 1.5(P23-24) 二、本讲内容 1.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的解法. 2.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分式不等式. 3.二次函数在给定范围内的最值. 三、重点、难点选讲 1.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的解法. ⑴因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是,故有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 ⑵引用上述结论时,必须注意不等式右边为零,两个括号中的系数为1的条件. 例1解不等式: ⑴≤; ⑵>; ⑶≤. 解:⑴原不等式即≤, 整理得≥, ≥. ∴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⑵∵≥, ∴由,得不是原不等式的解. 当,得>, 即<,<<.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且.

⑶∵>, ∴原不等式与≤同解,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评析第⑵题中,因≥,故只需考虑是否满足不等式,就可以在原不等式中将 除去. 例2解关于的不等式:>(,R).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 ⑴>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⑵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⑶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⑷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⑸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⑹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2.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分式不等式 ⑴不等式>与二次不等式>同解;不等式<与二次不等式 <同解.

⑵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与集合的并集;不等式 ≤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与集合的并集. 例3解不等式: ⑴≥;⑵≥. 解:(1)原不等式等价于≤. ∴不等式的解集是 = (2)原不等式等价于. ∴不等式的解集是 评析:对带有等号的不等式求解,可以在相应的不含等号的不等式的解集中,增加使分子等于零的值,就得到所求解集. 例4:求不等式的解集. ①等价. 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② 由①,, ∴

高一单招数学数列全章知识点(完整版)

数列知识梳理 一、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 ②211-++=n n n a a a (2≥n )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 二、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 ②112 -+?=n n n a a a (2≥n ,011≠-+n n n a a a ) 三、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 (1)当1a >0,d<0时,满足?? ?≤≥+0 0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1a <0,d>0时,满足???≥≤+0 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 转化思想的应用。 四.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1)利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 (2)利用公式法求数列的通项:① ? ? ? ≥ - = = - )2 ( )1 1 1 n S S n S a n n n (;②{} n a等差、等比数列{}n a公式. 1、已知{a n}满足a n+1=a n+2,而且a1=1。求a n。 例1已知 n S为数列{}n a的前n项和,求下列数列{}n a的通项公式: ⑴1 3 22- + =n n S n ;⑵1 2+ =n n S. (3)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数列的通项: ①) ( 1 n f a a n n + = + ;②). ( 1 n f a a n n = +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一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2 )1 ( 2 ) ( 1 1 - + = + =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 ? ? ? ≠ - - = - - = = )1 ( 1 1 ) 1( )1 ( 1 1 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二.裂项相消法:适用于 ? ? ? ? ? ? +1 n n a a c 其中{ n a}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例2 求数列 )1 (n 1 + n 的前n项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 (1) 1 1 1 )1 ( 1 + - = + = n n n n a n

高一数学必修一讲义1.1集合

本讲主要学习集合含义与表示,集合基本关系,集合基本运算三个方面,集合表示法一般含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通过学习要了解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在此之外还学习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相等关系,以及集合间的并集、交集、补集的含义,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同学们要了解集合的含义,能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一、重难点知识归纳 (一)元素与集合的含义 元素: 研究的对象 集合概念: 一些________组成的总体(简称集) 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________集合A,记作________;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_______集合A,记作________。 (二)列举法与描述法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_______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_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如何选择表示法表示集合,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一般情况下,对有限集,在元素不太多的情况下,宜采用_________,它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对无限集,一般采用_________表示。 (三)子集、真子集、空集

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_______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的________,记作________,读做“A包含于B”(或“__________”). 真子集: 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且,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 空集:_________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________,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___________ Venn图: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 学习这几个概念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①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那么集合A必是集合B的_________,反之则不一定。 ②若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则集合A与集合B________。 ③元素与集合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而集合与集合之间则是___________关系,如设A={a},B={a,b},则有a____B,A_____B 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个数是__________,真子集个数是___________。 (四)并集、交集、补集

(完整版)高中数学各章节内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第四章圆与方程 4.1圆的方程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2基本算法语句 1.3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章概率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5函数的图象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应用举例 第二章数列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三章不等式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 选修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曲线与方程 2-2椭圆 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 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

上海(沪教版)数学高一下学期同步辅导讲义教师版:第十二讲 等差数列

沪教版数学高一下春季班第12讲 课题 等差数列 单元 第章 学科 数学 年级 十 学习 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 2.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 3.灵活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 4.等差数列求最值。 重点 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 2.灵活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 难点 3.灵活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 数列通项公式求法: 1、等差数列的定义: ①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2、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②定义法:对于数列{}n a ,若d a a n n =-+1(常数),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③等差中项:对于数列{}n a ,若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④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d n a a n )1(1-+=该公式整 教学安排 版块 时长 1 知识梳理 30 2 例题解析 60 3 巩固训练 20 4 师生总结 10 5 课后练习 30 知识梳理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⑤2) (1n n a a n S += ⑥d n n na S n 2 )1(1-+= 对于公式2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5、等差中项: ⑥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 b a A += 或b a A +=2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6、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⑦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n a 是等差数列的第n 项,m a 是等差数列的第m 项,且 n m ≤,公差为d ,则有d m n a a m n )(-+= ⑧对于等差数列{}n a ,若q p m n +=+,则q p m n a a a a +=+ ⑨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S 是其前n 项的和,* N k ∈,那么k S ,k k S S -2,k k S S 23-成等 差数列 7、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关系: ⑩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奇S 是奇数项的和,偶S 是偶数项项的和,n S 是前n 项的和,则有如下性质: 前n 项的和偶奇S S S n += 当n 为偶数时,d 2 n S = -奇偶S ,其中d 为公差; 当n 为奇数时,则中偶奇a S =-S ,中奇a 21n S +=,中偶a 2 1 n S -=, 11S S -+=n n 偶奇,n =-+=-偶奇偶奇偶奇S S S S S S S n 8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11)若等差数列 {}n a 的前12-n 项的和为12-n S ,等差数列{}n b 的前12-n 项的和为'12-n S ,则 '1 2 1 2--n n n n S b a 9、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等差数列公差为d ,若d>0,则数列递增;若d<0,则数列递减;若d=0,则数列为常数列。 10、等差数列的最值 ○ 11若{}n a 是等差数列,求前n 项和的最值时, (1)若1 a >0,d<0,且满足10 n n a a +≥?? ≤?,前n 项和n S 最大;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