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含期末试题

第十二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0 ℃B.10 ℃C.40 ℃D.100 ℃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

3.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第4题图)

4.如图是邵阳市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

5.深秋,屋顶瓦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液化C.熔化D.凝固

6.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第6题图)

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图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8.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上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液化现象B.凝华现象C.汽化现象D.升华现象

9.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冰棍是水凝固形成的

10.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水蒸气液化

(第11题图)

11.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

55 ℃()

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2.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__图是寒暑表,在甲、乙两图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________,甲的示数是_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2017年春节,小明去北方看雾凇,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其量程为________℃,当时气温为________℃,温度计内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________。

15.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________,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________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16.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________后________(两空均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 410 ℃,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_℃。

17.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__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18.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__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__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题7分,共28分)

19.如图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第19题图)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______ min,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态。

20.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小姜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改正错误后,继续完成实验。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时间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温度保持__________,且需要______________。

(3)小王实验时在烧杯上加盖纸片,如图乙所示,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题图) 21.请参与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________________有关。

(第21题图)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水泥桥面结冰了,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________;

某同学上网“百度”“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见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