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此时日本国内经济,政治均陷入极度混乱状态。由于旧时经济体制告废,新的经济体制又未建立,生产停顿,失业人员剧增,生活必需品缺乏,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加之战争带来的巨额赔款及伤亡人员,日本濒临着绝境。故有历史学家称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的特点是:“混乱和虚脱”。

在战争带来的无尽的灾难和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打击下,日本政府为了重建本国经济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为了解决无政府状态下的物资极度匮乏问题,日本政府公布了临时物资供应调整法,开始了非战争时期的国家直接经济统制。主要内容:

1,物资统制。1946年8月,在取得盟军总部的同意下,日本政府为实施统制经济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同时制定了“临时物资供应调整法”,把250种生产资料的产品规定为统制物资。

2,资金统制。当时资金的供应,主要是由政府出资的“复兴金融金库“提供的。

3,外贸统制。战后初期到1949年的日本对外贸易,不准私人经营,实质上是在盟军管理下的“国营贸易”。

4,价格统制。从1946年到1949年,日本实行价格统制。

二,战后初期通知经济的价格调整:

1,“金融紧急措施”,1946年3月的价格体系

“金融紧急措施”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1)封锁存款。(2)对封锁存款(现金)兑换。(3)封锁事业资金的支付。(4)日银劵的失效。(5)新旧劵的兑换。

同时,日本在1946年3月,确立了“新物价体系”,其基本方针是:“合理地吃定大米及煤炭等的统制价格,采取降低生鲜食品及日用品等实际价格的措施,确立商品间的相互均衡的价格体系。”

2.,1947年6月价格体系的形成

为了恢复生产,制止通货膨胀,日本政府于1946年12月开始实施对不同产业的“倾斜生产方式”。

1947年1月,由日本政府出资正式成立“复兴金融公库”。同年3月,政府制定《产业资金贷方优先表》,对资金进行统一安排,以保证重点产业部门的需要。

这是战后初期日本最重要的一次价格体系调整。它设立了以“安定带物资”为基軸的价格体系,采取积极政策,调整公定价格,使工业产品价格接近价值,以逐步取代黑市。

在流通领域里建立了大规模的公团机构,谋求进一步确立统制市场。

3,1948年6月的价格体系

1947年夏天以后,由于主食迟配的扩大,1947年11月提高了主食统制价格,使生活费很大的膨胀。

1948年5月,盟军总部决定价格补正方案,7月提出“经济稳定十原则”的指令。

三,对煤炭业实行“倾斜生产方式”的历史功绩

1,煤炭“倾斜生产方式”的出台

1946年5月以后,煤炭,钢铁,化学产品以及其他工业生产几乎陷入停顿状态。日本的一份官方报告中指出:“生产不振最大原因,既不是设备不足,也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原料,煤炭,电力等不足造成的。”因此,日本政府对煤炭的生产采取集中地倾斜政策,并以此为杠杆,作为错金生产水平提高的契机。

2,实施煤炭“倾斜生产方式”的政策措施

1,在贷款方面的优待。

2,大量增加价格补贴金。

3,在生产资料供应方面对煤炭业的优待。

4,优待煤炭工人。

四,在三次统制价格调整中的思想论争

1,石桥湛山的积极财政论

只要市场对产品的供应有需求,基本建设有必要,且能带来利润,银行就应大量投资,就不要怕财政有赤字。

2,在统制价格上的争论

在通知价格和自由市场的黑市价格并存时,黑市价格上涨时,统制价格要不要涨?

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国家统制价格和黑市价格的靠近,是消灭黑市价格的最重要的手段。五,战后初期的经济民主改革

1,农地改革

(1)离村地主的全耕地与平均1公顷以上的在村地主的耕地,于两年间由政府强制购买,原则上卖给农户。

(2)政府收买农地的价格,按全国平均算,水田每10公亩760日元,旱地450日元。

2,劳动改革

盟军占领军总部认为,通过保证工人的权利,让工人得到待遇提高的实惠,便可以使工人转向军国主义。而这时日本的终身雇佣在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中,是曾起过重要作用。3,解散财阀与禁止垄断

(1)解散财阀总公司的核心——“持股公司”。

(2)排除财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力。

(3)分散股票所有权。

4,排除集中。

六,从统制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措施

从1949年开始,日本政府逐步取消统制经济的措施,到1952年已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实现产业的“合理化”,采取了如下措施:

1,逐步取消物资统制。

2,取消价格补贴,废除公定价格。

3,放宽金融统制。

4,企业“合理化”的推进。

这样,日本在1952年最终完成了从统制经济到市场经济额转变,又经过上述产业“合理化”的浪潮,日本便开始为其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准备。

这意味日本终于从战后的“混乱和虚脱”中走出来了,完成了战后的废墟重建。(以上资料参考:孙执中的《荣衰论-战后日本经济史》)

战后日本的崛起除了日本政府采取的一些经济政策外,还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我很深刻地记得我初中时看到的一则小文章,讲的是:日本战后初期,有两个留学生到英国留学。其中一个人割腹自杀,唯一的遗愿是希望同伴能将英国的先进的科技资料藏在他的尸体中,带回日本。

不管他们做的对或错,他们热爱祖国,希望祖国能很快强大的心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他们是那么的努力,那么的执着,那么的赤诚,为着国家不惜一切。日本有这麽多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不崛起呢?

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这种态度使得日本人做什么事都能做的很好,使日本很快的度过战后的危机,更好的把各种产业的发展推向高峰,最终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从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我们可以知道,要使经济迅速发展,首先政府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合理地引领国民进行经济发展。其次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21世纪,就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是第一位。只有在正确的领导下,并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本国经济很好的发展。

其实,大国的崛起靠的就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日本从明治就开始重视人才的培养,并不断向其他国家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引进先进技术,所以日本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了一个经济大国。

抛去那些民族仇恨,用公平的眼光去看,日本其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战败国,却是那么顽强不屈的屹立在世界经济的顶端。那是多么伟大的倔强,又是那么坚持不懈的努力,执着的追求至善。这些,似乎就是我们缺乏的。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姓名:赵文华学号:2009011427 班级:09广电(1)班 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是作为战败国的一方生存在世界上,国土也吃了两颗美国投下的原子弹,表面上看日本陷入奔溃。然而,如今事实并非如此,战后日本在短短几十年里经济迅速崛起,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由此可见,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日本经济发展特点中国借鉴意义 众所周知,日本在二战受了重创,其领土相比于中国纯粹是小巫见大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却在战后迅速崛起,堪称“经济奇迹”,尽管在2011年中国GDP排名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日本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第三,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与第四大进口国。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些是中国无法与其相比较的,由此可以看出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是重大的。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日本

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日本经济的发展西方更是认为是20世纪的“奇迹”。 (一)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 1、为了使日本经济摆脱瘫痪状态,日本政府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关经济政策。当时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是能源不足。因为缺煤,高炉陆续熄火,全国有一半列车停驶,恢复生产急需的原材料运输出现障碍,工业生产日趋萎缩。经济安定本部遂于1946年秋实行“倾斜生产方式”。 2、日本的经济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1948年后,随着东西方冷战加剧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趋向于胜利,美国统治集团企图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堡垒,以对抗所谓的“远东共产主义”,对日本的占领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到扶植日本恢复经济上来。其次是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这就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3、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战后日本十分重视教育,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培养。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对义务教育期间的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境贫穷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和中餐补贴制度.并且建立光荣家长评选制度。对那些教子有方家长给予奖励,使尊师尊教成为日

日本战后土地改革

日本战后土地改革 翟老师您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自己是一名大一的学生,但是在两年前自己参军服役,所以您看到我的学号还是11级,在部队里自己对日本战时与战后都充满着敌意,这也和部队的教育密不可分,但是在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在课堂上先是惊讶,然后抵触,最后慢慢发现战后的日本并不是像部队里教育的那样一无是处,可恶可憎,所以自己感觉一学期的课程,自己收获良多。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 战败的日本国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日本经济,也只能由日本政府来充当“救世主”的角色。吉田茂及其内阁充分认识到:实现“耕者有其田”,是解决粮食供应和恢复农业生产的关键;强化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目标,对拉动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于是,吉田茂不遗余力地推行农地改革与倾斜生产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国际社会的要求和宪法规定的不准保有海陆空等武装力量。所以把战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而在诸多改革方面首先进行的便是土地的改革。 一、日本战后土地改革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就开始了土地改革。1945年11月,日本制定了《农地制度改革纲要》,但未能获得内阁会议通过。12月,盟军总司令部向日本政府下达了《关于农地改革的备忘录》,要求日本在1946年3月15日之前提出农地改革方案,并对改革方案的主旨进行了规定:1,不在乡的地主向耕种者转让土地所有权;,2,佃农以公正的价格从地主那里购入农地;,3,佃农用与其收获相适应的年赋购入农地;,4,脱离佃农身份者,应受到合理的保护,以免其再次沦为佃农。①此后,经过修订的土地改革法案获得了国会通过,战后日本第一次农地改革启动。 第一次农地改革中制定的《改订农地调整法》的主要内容是:1,在乡地主(包含居住于相邻市町村的地主)保有土地的面积限定在5町步(北海道为12町步),其超过部分以及不在乡地主的全部土地由政府强制收买,并将其有偿分配给农民。2,土地的买卖和转让等事务由农会负责办理。3,地租用货币支付。4,都道府县及市町村都设立农地委员会,其委员通过选举产生。②此法把原来改革方案中“土地租金全面货币化”改为“在双方当事者共同认同的情况下可以以实物交纳”,并使预定改革涉及的土地面积由占全部佃耕地面积的60%减少到占全部佃耕地面积的30%。也就是说,这次农地改革不仅照顾了地主的利益,还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残余。所以,佃农、自耕农反对此项改革方案,部分地主也不满意,美国占领军也不赞同,盟国对日理事会不得不继续研究日本土地改革问题。随后,苏联和英联邦分别就日本农地改革提出了方案。1946年9月,根据英联邦提出的方案,日本制定了《自耕农创设特别措施法》和《农地调整法改正法律案》。这便是日本的第二次农地改革。 较之第一次改革,第二次农地改革有以下不同:1,地主保有土地的面积由5町步减少为1町步,改革涉及的土地面积占全部佃耕地总面积的80%。2,土地买卖必须由政府进行,个人不得擅自买卖土地。3,保有土地的单位由家庭同一辈分中的几个人变为同一辈分中的一个人。4,限制了最高地租额,即水田最

战后日本经济出现奇迹的原因研究

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原因 一个从二战废墟中崛起的岛国,短短几十年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奇迹。其经济的飞速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处在“尖峰时刻”的中国更需要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以图持续发展。众所周知,二战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之上经历了短短二三十年就爬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这简直不可思议,人们一直在思索日本以什么方式或是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经济腾飞的这一问题。尤其今天,正值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期,研究日本战后发展问题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日本位于东亚,是一个狭长的岛国,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极为贫乏,地震等自然灾害又相对较多的国家。二战使日本战前积累的财富丧失殆尽,战后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但是,就在这遍体鳞伤,满目疮痍的一片废墟之上,日本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转移的机遇,在“冷战”的背景下,结合日本国情,掀起工业化的高潮,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战后日本经济的出现如此奇迹的原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客观因素有大发战争财,美国的扶植利用,廉价能源,高科技技术和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主观因素有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三方面。 客观因素是日本经济出现奇迹的必不可少的外界条件,有以下几点:

一:掠夺式的战争为现代日本的经济发展储备了足够多的财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31年“9.18”到1945年8月投降,通过直接抢劫和滥发伪钞,日本几乎榨干了包括日军未占领的新疆、重庆在内的全中国多年积累的财富。从总体上折算,战败的日本在经济上大赚了一笔。 二: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 美国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为了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 。1951年9月8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宣告美国开始了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政治上,由于美军的“保护”使战后日本获得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经济上,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

浅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 (1)

封面样式: 学科代码:0101 学号: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 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 专业:历史学 年级:4014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6年5月14日

浅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整个国民经济几乎面临瘫痪,但由于日本采取产业结构调整,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引进外资等有效措施,加上美国的大力扶持和亚洲局部战争的刺激,使日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并得到腾飞,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这让世界各国都叹为观止,尤其是我们国家正在快速发展阶段,对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关键词: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原因、 二战结束后,日本国民经济受到致命的打击和摧毁,几乎面临瘫痪。然而,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之上经历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并且很快就爬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对西方乃至全世界国家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我想当时的主客观方面的因素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 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日本这个亚洲小国40﹪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它在战前积累的财富几乎丧失殆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的崩溃导致社会的动荡和混乱,这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其经济发展陷入一个漩涡。作为东亚的一个岛国,一个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要想在的二战的严重摧残中走出来,重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是多么困难的事。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二战后,日本抓住“冷战”后世界经济高涨、国际贸易激增、国际金融稳定、国际油价低迷等有利环境和条件,根据本国国情,掀起了工业化高潮,创造了经济奇迹,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从1946年到1975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从109亿美元上升到4170亿美元,增长了几十倍,年增长率持续为10﹪以上。早在1968年,日本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日本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成就,让世人都一直在思索这个资源匮乏,地小物少,人口又少的亚洲小国,又遭战争的重创,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或是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经济复苏和腾飞的。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据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腾飞不只是单方面的因素,它靠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帮助和推动,取得了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发展。如客观方面,战后欧美各国的援助和亚洲局部战争的爆发;主观方面日本政府自发采取的一系列整改措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日本政府所采取一系整改措施,对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详细分析如下: 1、客观方面,战后基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日本得到了欧美各国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经济得到了复苏。 首先,美国的大力支持。战后,随着“冷战”的加剧,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这个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大国,出于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开始转变政策,帮助日本

2020年(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史 1.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可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世纪的80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情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和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美、英、法、德4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年。日、美、英、法、德5国于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美元、474美元、227美元、242美元、302美元(按1965年美元价格折算)。5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1965年的GNP和人均GN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 %、2.7%和1.7%。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效果。和此同时,明治政府仍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终于走上和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和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例如,于1894—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3150俩白银,相当于3亿6400万日元,而当时的中央政府的壹般会计岁出为7000—8000万日元)及于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从壹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和财富,对日本 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壹个特点。从国内见,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过程得益于明治政府积极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同时,从江户时代(亦称“德川时代”,1603—1867年)以来日本就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了壹支质量较高的劳动力队伍,因而,使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消化。 许多后进国家为了追求现代经济增长,普遍采取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制度的政策,但未必均像日本那样成功,其主要原因于于教育落后。日本现代化过程的壹个特点是,其义务教育的开始早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而美、英、法各国的义务教育的开始晚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因此,日本之所以能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除去依靠明治维新的政治变革和明治政府的强有力的经济政策(这给日本带来了“现代因素”)以外,也是和其重视教 育的“传统因素”的贡献分不开的。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日本于第壹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曾被誉为创造了亚洲奇迹,堪称各个国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模版。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表现出持续的高涨,发展势头锐不可当,仅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恢复了战前的经济水平,所以一度被西方国家认为是“经济奇迹”。但是,从8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就开始出现大滑坡,并且又如之前经济持续增长一样表现出持续的不景气。在短短的时间内日本经济将成功与失败两方面先后展现,为我们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提供了正反两方面资料,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经济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创造了制造业辉煌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二战后经过50年代的经济恢复,在60、70年代的高速增长中,逐渐定型。从构成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关系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日本的市场经济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配置方式具有更大的权利。日本政府主要通过政府引导、政府保护企业、政府政策调配等途径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二)日本的市场经济是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 从50年代开始,日本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后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和西欧国家进行产业调整的机会,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外贸易体制,实现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所以战后日本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走向国际化的过程。 (三)日本的企业制度是一种团队精神很强的企业制度

读《战后日本经济史》有感

读《战后日本经济史》有感 经济史的著作有时候看起来是枯燥的,但是野口悠纪雄的《日本经济史》却有很强的戏剧感,引人入胜。可能是因为作者在讲述日本战后70年的大历史的背景下也是在回忆自己的一生吧,而人生本来就带着戏剧的属性,这样一来,读者的心情会随着作者的历史际遇起起伏伏 经济史的著作有时候看起来是枯燥的,但是野口悠纪雄的《日本经济史》却有很强的戏剧感,引人入胜。可能是因为作者在讲述日本战后70年的大历史的背景下也是在回忆自己的一生吧,而人生本来就带着戏剧的属性,这样一来,读者的心情会随着作者的历史际遇起起伏伏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在书的最后一部分编制了一份《战后七十年回顾年表》,在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同时,作者请读者在历史上标注自己的回忆,这是作者在全书中一以贯之的温情。 《日本战后经济史》的内容摘要和笔记在下一部分,对读后感没兴趣的可以跳到到后面。实际上书中另一部分引起我兴趣的是作者穿插其中的个人回忆。 作者四岁的时候在东京大轰炸中死里逃生,作者说他不去幻想战争从未发生,就算假设战争早一天结束,多少人的悲惨命运会被避免呢?这里面当然不止作者所说的日本人,还有中国人、美国人和世界上一切饱受战争摧残的普通人。

战后日本经济从废墟中重新起步,其母租赁得一间店铺在东 京做小生意,当时还是小朋友的作者爱看连环画和小说,某次他 听说《海底两万里》特别有趣,缠着母亲要买,但经济拮据,母亲并不同意。作者难过得晚上哭着入睡,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却发 现这本书就放在枕边。作者写作此书时已经是70岁的老人,回忆 起60余年前自己与母亲的脉脉温情,应该也是百感交集吧。后又 提及母亲在选举时总是投社会党的票,作者说其母并非支持社会 主义,而是想着如果是社会党执政,儿子就不会被征兵。 战后第五年,作者终于收到了父亲的骨灰,据说是1945年6 月在菲律宾阵亡的,作者摇晃着骨灰盒,哗啦啦地响,他料想里 面定不是骨灰而是一些杂物,他推断父亲既然6月阵亡,3月肯定知道东京大轰炸地消息,那时应该很担心家人地安危吧,可能其 父在阵亡时都不能确信其家人是否还在人世。 1956年,日本已经完成了战后复兴,作者升入高中,他将他 的日比谷高中比作卡美洛城堡,那是亚瑟王的王国,四海骑士无 不向往期待前往卡美洛,并成为圆桌骑士的一份子。 作者说,他之所以将学校比作卡美洛,是因为卡美洛也有 “一旦失去,就不能再复兴”之意。作者至今记得,他高中读过 一篇叫《卢塞恩的春天》的散文,卢塞恩是瑞士的著名风景区,他那时边读边想:“这么好的地方,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去看看。”我读到此处,想起自己看文艺作品时看到一些美好的地方,也会这么想,有一种提前到来的遗憾感。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发展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发展 摘要: 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从17世纪初开始, 这个贫弱的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度过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这个东方岛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关键词:明治维新军国主义 后来日本成为世界大国俱乐部中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日本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日本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大日本帝国”最终在战争的疯狂中败亡。 但日本又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站了起来,从1968年起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 一直位居世界第二位。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引起无数争议。 明治维新铺就现代化之路 与中国一样,日本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一直与世隔绝。19世纪中叶,美国政府强迫日本于1854年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强行打开了日本门户。 对日本来说,这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从此,面对强大的西方世界,日本开始进行一场为赶超强国而进行的、最彻底的学习。 19世纪中叶,内忧外患引发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日本从此走上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道路。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 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基本纲领。

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形成。废藩置县后的日本政府为了建立现代化国家,日本政府将“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建国的指导方针。 军国主义体制形成毒瘤 “殖产兴业”,就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874年,大久保利通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它为日本资本主义确立了实行资本主义化的根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日本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办官营企业,由国家资本率先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然后以低价、长期分期偿付的方式出售这些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十余年发展,至19世纪8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已几乎席卷日本一切工业部门。 “文明开化”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科学和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为了实现国民的文明开化,政府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效法西方建立起包括小学、中学和高等学校在内的教育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富国强兵”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进行军制改革,建立常备军。1873年,兵部省发布征兵令,实行征兵制。他们在德国军事代表团的帮助下征募了一支陆军部队;在英国人的指导下建立了一小支海军部队。1978年,日本形成了陆军省、参谋本部、监军本部三大军事部门。这三个部门独立于内阁之外,直接隶属于天皇。 这种体制形成以后,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军部直接秉承天皇旨意,不断干涉政治,独断专行的恶劣后果,并且把日本推上了不断发动战争、侵略邻国的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维新三杰”发起的明治维新是日本避免沦为欧洲殖民地的转折点,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国家。由于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因此,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军事特征,使日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很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崛起后走上侵略路脱亚入欧要扩张 在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之后,日本开始了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生涯。只要看看日本的好战传统,看看它的军事领导人自古就享有的巨大威望,这一点也就毫不奇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 【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然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至今。本文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轨迹谈起,浅析高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而分析日本经济模式在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及其走势,最后阐述过去无论运作多么良好的经济体制,如果不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会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基于此,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日本经济;日本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经济问题;展望 目录 一、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特征 (2) (一)经济复兴阶段(1945-1955) (2) (二)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 (3) (三) 经济稳定增长时期(1974-1990年) (3) (四) 经济衰退期(1991-2000年) (3) 1.企业生产能力过剩 (4) 2.科技创新的后劲不足 (4) 3.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4) 4.经济体制调整失误 (4) 5.金融机构存在巨额不良债权 (4) 6.财政危机严重,削弱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 (5) 二、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5) (一) 日本的产业政策 (5) (二) 日本的宏现经济政策。 (5) 1.财政方面日本大部分财权由中央所掌握 (5) 2.金融方面 (6) 3.企业特点 (6) 三、日本当前经济存在的问题 (6) (一)公司治理结构机能的衰退 (6) (二)长期雇佣体制阻碍了企业的改革与重组 (6) (三)主银行制导致企业经营效率的下降 (7) 四、日本经济发展展望 (7)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原因 课题组长: 课题成员: 班级: 导师: 【摘要】在战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业绩和表现,但从总体上看,其发展速度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及微观经济效益也令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够从战败的废墟上迅速站立起来,随之又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度发展,这得益于战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还受益于战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科技生产力社会凝聚力垄断资本主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也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从1953年到2005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但日本的迅速崛起对中国仍有很大的经验借鉴意义。 目的和意义 1、此研究性课题共涉及语文、统计等相关知识,希望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能够学以致用,做到“在调查中了解、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 2、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锻炼多方面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此次课题研究运用到的主要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的进程 1.总体安排 从2010年7月31日开始进行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对象为十堰市市民,回收问卷4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90%。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合对老师的访谈,得出结论如下: 1、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 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浅析

世界市场经济模式课程论文题目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浅析 院(系) XXXXXXXXXXXX 专业 XXXXXXXXXXXXX 年级 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X 教师姓名 XXXXXXX 二○一四年十一月三日 华中师范大学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浅析 XXXX 摘要:日本作为昔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市场经济模式中的诸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在日本经济腾飞过程中提供了不小的助力,但也可能成为日本经济继续发展的阻碍,故值得细细品味分析。 关键词:政府导向;激励机制;宏观调控;文化价值观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作为一种后发式的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将归纳总结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中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一、价格机制 日本在战后的经济有一特色,是纵然经济高度发展,但物价却也极高。这与日本价格机制有密切关系。价格作为市场经济的三要素之一,一向都是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这在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日用工业基本完全由价格完成供需均衡。但同时政府对重化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产品的价格均有所干预,这使得这些行业的竞争并不充分自由。自由竞争的经营者为扩大优势往往可以采取降低价格的措施,而上述竞争不自由的产业则会因为受到政府规制而难以降价,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二、金融市场 金融业是最能体现日本政府导向型特点的行业,政府对金融机构干预之多,监管之细使得任何金融机构在政府的超保护政策下无论经营状况好坏都不会破产。但过度保护却留下隐患——使金融机构僵化进而丧失防范、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意识。其实这与中国某大部分国企的现状十分类似:明明企业效益日益降低甚至已经到需要靠国家财政来补贴的地步,但国家却没有很多国企改革的实际有效措施,甚至对国企也采取着过度保护,这更促进了国企的僵化。 三、企业管理 1.终身雇佣与年功序列制:这既是日本企业的特色管理模式,也是日本市场经济独特的激励机制。20世纪50年代,随着消化欧美先进技术的需要与日俱增,日本企业越发意识到对能够消化改良先进技术的技术人才的需要,加上企业由于经济腾飞开始追求长期发展,这些都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长期陪训,这便促成了日本极具特色的终身雇佣制。而与它密切相关的年功序列制则是作为一种“隐形投资”激励着青年员工,也成为了终身雇佣制的保障。二者一起还极有助于员工及经营者对企业归属意识的形成。 2.逆向激励:日本劳动力市场上一次市场的价格远高于二次市场,员工不论以什么原因一旦离开企业,再度求职时就只能进入低价的二次市场,这对在职员工是一种压力和威胁。同时,经理人面临更强的逆向激励,由于经理人需求市场弹性较少,一旦被发现有腐败现象,便几乎等同于进入几乎没有生机的死地一般。这些都激励着日本员工及经理人认真工作。 四、收入差距

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国很早就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友好交往,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对日本影响深远。进入近代,日本同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曾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也曾遭到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入侵,也曾受到西方列强经济的染脂,也曾进行反列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是,二战后的50年,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资源贫乏的岛国,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不能不令人惊讶和深思。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扶植 根据“杜鲁门主义”的战略,美国原想通过扶助蒋介石并使之统治中国,再以它为据点进行反共。然而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远东的战略破产。于是,日本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变得重要起来,美国打算使日本替代原来拟想中的蒋介石政权,从而成为其亚洲的反共据点,为了实施这一新战略,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美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放弃了对日本战争索赔,撤消了以拆迁日本军事工业作为战争赔偿的计划。至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日本的一切赔款。战后初期,美国给日本20多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并向日本提供大量的石油、煤、铁矿石等能源和原料。从而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振兴,并且美国“核保护伞”战略大大节省了安全防务的费用。 另一方面,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立即成了美烟的后方军需物资供应基地和武器、军械的修理厂。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达36忆美元。这些“特需”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无怪乎日本垄断资本家称朝鲜战争为拯救日本经济的“及时雨”,就连日本经济学家,不论学术观点如何,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侵朝战争是“救助日本经济之神”。 二.政治改革 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长达七年,保证了日本领土的完整性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单一性,有利于日本长期稳定发展。美国还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比如解散财阀,在一定程度上去掉了大企业中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性和排他性,革除了财阀企业的一些封建性弊端,为企业间较为平等的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能力的新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而农村的土地改革,则使日本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基本瓦解,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扩大农村市场,这使日本进入了一个比较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另外,美国出于在远东战略的需要,还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对日本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政体进行改革。美国的这些措施为日本战后走上和平建设,集中精力抓发展道路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经济第一 战后的日本,在学习西方尤其是学习美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反省”战前的“军刀政治”、“版图扩张”的富国强兵文化,认识到“军事第一”绝不能使日本通向幸福,从而确立了“经济第一”的新的经济观。

日本经济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探讨

日本经济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专业:金融工程姓名:郭月学号:20112440 摘要:二战后日本的经济迅速崛起,从195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2倍,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的季军。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我认为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了解日本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并且为我所用,这对加速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经济重组;发展战略。 众所周知,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争使日本的国家财富损失了41.5%,工业濒于瘫痪,农业相当于战前的一半,经济濒临崩溃。然而,战后日本通过一系列改革,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取得长足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其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日本奇迹”。日本能有如此惊人的发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政治体制的改革 战后,在美国监督下,日本经历了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1946年颁布新宪法——《日本国宪法》,新宪法改变了日本政体,使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天皇由站前至高无上的国家主宰跌落为“日本国的象征”,以天皇专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转变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新宪法是一部反封建、反军国主义、反战争的和平宪法,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可见,战后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实现经济腾飞,首先得益于成功的政治体制改革,选择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消除日本再次成为威胁的可能性,彻底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了巩固和加强美国在远东的冷战基地,美国当局强烈感到有促进日本经济复兴的必要,为此美国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①、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为了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②、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

简述日本经济发展

简述日本经济发展史 ——419财管二班丁若兰日本的传统社会体系在某些方面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上看,仍是在滞后阶段。这使得传统模式彻底崩溃,而也直接导致明治维新的发生。虽然明治政府撤除了幕府时代的一些阻碍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对外债务的而不断加剧也致使明治维新走向灭亡。 明治维新后日本便步入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从最基本的纺织轻工业、交通运输业、工商业到重工业,但日本经济还没有的本质发展。因为日本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对外经济输出,所以,日本便野心膨胀,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例如: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令日本在中国的重庆、杭州、沙市 等地开辟了通商口岸,在中国大肆敛财。不久,日俄战争又爆发,夺去了俄国在中国东北三省的利益。可以看出为了解决本国经济发展问题,日本不惜以侵略他国为目标;这也从根本上揭露了其以邻为壑,对外转嫁危机的真面目。 对现代日本经济发展而言,两次世界大战是其经济发展的根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置身事外,从中牟取了巨大利益;日本同样因军需装备剧增而促使重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与美国同为债权国。但一战结束后,战时工业受到了冷落,日本经济又再次陷落。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恶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落败使其工业发展遭到了重创。但战后的经济的恢复让日本抓住了机会,迅速跃居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场空前的挫败能迅速恢复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美国的支持和援助。美国政府的“马歇尔计划”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二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大战争中,日本为美国提供大量的军需物资,每年收益都达几十亿美元,这为日本的重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因为全球经济增长是日本经济的主要发展因素,因而日本在世界市场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从其产业分布来解读,第三产业占绝大多数,第一、二产业较少;因此,日本现今的主要产业在世界市场上以服务业、动漫产业、制造业、工业等为首。自1900-1903年日本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三次石油危机都使日本经济几乎崩溃,而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至今为止也以令日本得到真正的缓解。根据日本经济学家所言,日本现在还处于经济恢复阶段,要想达到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论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论战后日本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引言: 二战后的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十分萧条,工业几乎崩溃,农业生产也只有战前的一半。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曾经断言:“如果没有长期不断的,没有限制的外援,未来三十年内,日本将长期处于仅能维持生存的状态。”但就是这样一个许多人都不看好的战败后的日本,却用三十年的时间,超越英法德苏,爬上了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的位置。战后的日本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如此迅速的成长不得不说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不可否认,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由朝鲜战争和冷战时期的种种有利因素造成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日本内部不断改革的结果。从日本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吸取有利的经验,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正是我们如今需要做的事。 摘要:战后日本的经济崛起一直是人们讨论和分析的热门话题,而究其原因,其中不仅仅有美国对其的大力扶植和在美国占领和军事庇佑下的稳定的国内局势和周边环境,同样也离不开日本对其自身准确的战略定位和在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本文通过对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实际状况,总结出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崛起中国发展启示

一、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1.美国的大力扶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美国对其实行了长达7年的占领。正是在这七年里,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和法制为主的政治改革和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并对日本长期持续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进行政体改革,使日本变成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初期,日本农业萧条,甚至不能满足国民的基本温饱问题,美国对日本实施援助,提供大量的食物,以解决日本的饥荒问题。同时也保障了日本国内的安全局势稳定,为日本战后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遏制以中国、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美国将日本作为远东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石,转而大力扶植日本,主动提出缓和战争赔款,为日本发展生产,稳定国内经济局势提供了条件。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而作为美国在远东地区的补给站,日本趁着朝鲜战争大发战争财,国内的经济和工业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高。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演变,美国对日本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冷战时期,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同盟国,为了遏制中国和苏联的发展,也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援助,在日本建立的军事基地和各种基础设施也拉动了内需。随后美国又与日本军事设备上的合作,给日本的重工业和机械产业等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日本的经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繁荣景象。 2.稳定的周边环境

试析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演变的特点及启示

第25卷第2期科学管理研究Vol.25No.2 2007年4月SCIENT IFIC MANAGEMENT RESEARCH Apr.2007试析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演变的特点及启示X 白景美1,宋春艳2,王树恩2 (1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21天津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天津300072) 摘要:首先界定了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政策的概念,然后依据时间顺序和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分析了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演变的特点,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我国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政策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演变;启示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15X(2007)02-0117-04 The enlightenments to China brought by the evolution of Japane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 at the post-war Bai Jingmei,Song Chunyan,Wang Shuen (Resear ch Center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Cociety,TianJin University300072,China) Abstr act:This ar ticle first defines t he concepts of/technological innovat ion0an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0, t hen accor ding to the time order and the Japanese economy alteration,discusses the character of the evolution of Japane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 at the post-war in several phases,at last on t he base points o ut several enlightenments for China to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1 Key words:Japa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evolution,enlightenment 1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政策的含义 1956年,日本政府在当年发表的5经白皮书6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技术创新(Innovation)0。日本经济学家内野达郎在5战后日本经济史6中这样认为, /这里的技术创新,不是仅仅指生产、通讯、运输领域的技术进步,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例如包括新兴工业的发展、新商品的出现、投入产出结构的变化、自动化生产、新推销法的发明、流通机构的变革、消费内容和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劳动力向生产率高的部门的转移、收入差距的缩小(即所谓收入革命)等等0。112经济学家们比较一致地认为,技术创新政策就是一国政府为了影响或者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而采取的一系列公共政策的总称,122这些政策的作用领域包括融资、税收、教育、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转移以及规范市场等许多方面。 2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演变的主要特点 根据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战后至今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演变的历史可相应地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起步发展时期、高速增长时期、稳定增长时期、泡沫经济时期和21世纪初期的技术创新政策。 X收稿日期:2006)12)10 作者简介:白景美(1962))男,天津市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宋春艳(1981)),女,四川射洪人,天津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王树恩(1945)),男,河北唐山人,天津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 社会、科技管理、科技与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