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场试验飞行管理规定-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外场试验飞行管理规定-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外场试验飞行管理规定-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外场试验飞行管理规定-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1 目的 (1)

2 范围 (1)

3 引用文件 (1)

4 组织结构及职责 (1)

4.1 概述 (1)

4.2 组织结构 (2)

4.3 职责 (2)

4.3.1 科技处 (2)

4.3.2 研究部门 (3)

5 试验流程 (3)

5.1 飞行试验计划 (4)

5.1.1 科技处 (4)

5.1.2 研究部门 (5)

5.2 飞行试验大纲评审 (5)

5.2.1 科技处 (5)

5.2.2 研究部门 (6)

5.3 飞行试验过程 (6)

5.3.1 飞行试验准备 (6)

5.3.1.1 科技处 (6)

5.3.1.2 研究部门 (6)

5.3.2 飞行试验执行 (6)

5.3.2.1 科技处 (6)

5.3.2.2 研究部门 (7)

5.4 飞行试验经费结算 (7)

5.4.1 科技处 (7)

5.4.2 研究部门 (7)

5.5 飞行试验总结 (7)

5.5.1 科技处 (7)

5.5.2 研究部门 (7)

6 飞行试验补助 (8)

6.1 飞行试验空勤人员飞行补助标准 (8)

6.2 外场地勤人员补助标准 (8)

6.3 差旅费及其它补助 (8)

7 飞机使用费用参考标准 (8)

8 其它 (9)

9 附件 (9)

附件一 (10)

附件二 (11)

附件三 (12)

附件四 (14)

附件五 (15)

附件六 (16)

附件七 (17)

附件八 (17)

附件九 (19)

1目的

为了规范我所研究部门各种航空遥感飞行试验的工作程序,规范飞行试验过程中的各项行为,提高载机使用效率和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范围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我所采用中科院奖状飞机进行航空遥感试验过程中的各项行为。对于使用其它飞机进行航空遥感试验,研究部门在报科技处审批、备案后,自行负责对外协调相应的飞机管理与保障工作,控制流程参考本规定执行。

适用部门:负责管理、协调飞行试验的管理部门;参加飞行试验的相关研究部门。

适用人员:负责协调飞行试验的管理人员;参加飞行试验的空勤、地勤人员。

3引用文件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差旅费管理办法》。

4组织结构及职责

4.1概述

本节对航空遥感飞行试验管理过程中所内管理部门及研究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与职责进行界定。

4.2组织结构

图1.航空遥感飞行试验管理组织结构图

4.3职责

4.3.1科技处

科技处是我所负责外场飞行试验的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

●制定年度飞行试验计划,统一调度、安排我所各项飞行试验;

●与飞机管理单位、飞行保障单位统一协调飞行试验的有关事宜。

在开展外场飞行试验工作前:

●组织《中科院电子所XXX系统飞行试验大纲》(以下简称《飞行试验大

纲》)的评审;

●飞行试验安全、保密工作。

在外场飞行试验过程中:

●负责飞行试验过程中的协调保障;

●负责记录(或委托记录)飞行试验期间的飞行架次、参试人员(机上人

员和地面保障人员)、飞行试验情况等。

在外场飞行试验结束后:

●飞行试验总结;

●飞行补助申请与发放等相关工作。

4.3.2研究部门

研究部门是实施外场飞行试验的技术责任单位,其主要职责包括:

●研究部门需根据科技处要求上报年度飞行计划。

在开展外场飞行试验工作前:

●通过《飞行试验大纲》的评审;

●负责调试上机的参试系统达到飞行状态。

在外场飞行试验过程中:

●负责保障参试系统的技术状态,按照《飞行试验大纲》开展飞行试验。

●配合科技处飞行试验管理人员的统一调度、安排。

在外场飞行试验结束后:

●配合科技处做好飞行试验总结,飞行补助发放等相关工作。

5试验流程

根据我所飞行试验实际情况,制定飞行试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2.航空遥感飞行试验流程图

5.1飞行试验计划

5.1.1科技处

每年12月份,科技处发文通知各研究室上报本部门下一年度飞行试验计划,填报《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计划表》(详见附件一)。科技处汇总全所的飞行试验计划并提出初步意见,在必要情况下召集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协调,形成我所年度的飞行试验计划,经主管所领导审核、批准后上报主管部门备案。

根据年度飞行试验计划安排,科技处与飞机管理部门签订飞机使用协议,明

确各方责任和义务、飞行架次、飞行费用等有关事项。

对于未列入我所年度的飞行试验计划的项目和由于试验准备不充分等原因造成飞行试验不能按原计划进行的项目,由研究部门填报《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计划变更审批表》(详见附件二),科技处根据实际情况审核计划调整意见,并报主管所领导批准执行。

科技处对每年的飞行试验计划项目统一编号排序,编码规则如下:

飞行试验计划项目编号由3部分共计8位数字组成:如“20xx-xx-xx”。第1部分“20xx”代表飞行试验计划的年度;第2部分“xx”代表我所研究部门的编号;第3部分“xx”代表我所本年度飞行试验计划项目的排序,并按照计划开展飞行试验的时间排序。

5.1.2研究部门

各相关研究部门根据科技处要求上报年度飞行试验计划,填报《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计划表》,具体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来源、使用经费课题号、项目负责人、外场飞行试验负责人、试验目的、试验时间、使用飞机、飞行架次、使用机场、飞行地区等。

对于研究部门自行安排的航空遥感飞行试验必须上报科技处,并列入我所年度飞行试验计划,经科技处审批后执行。

5.2飞行试验大纲评审

参试设备上飞机之前必须编写《中科院电子所XXX系统飞行试验大纲》(详见附件三),并在上机试验前一个月通过《飞行试验大纲》评审。通过评审的参试设备才能够装机。

5.2.1科技处

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组对《飞行试验大纲》进行评审。评审重点是检查本次飞行任务的试验目的、设备技术状态、是否具备飞行条件、飞行计划和架次安排是否合理等内容。

5.2.2研究部门

项目负责人按要求编制《飞行试验大纲》,并报科技处,等待评审。

5.3飞行试验过程

5.3.1飞行试验准备

5.3.1.1科技处

●根据《飞行试验大纲》要求,与研究部门共同制定飞行试验经费预算,

填写《飞行试验经费划拨通知单》(详见附件四),从相关试验课题划拨

试验费至科技处的专项课题;

●安排参试系统的装机、机上调试;

●负责我所参试人员的政审工作,统一办理进入机场、登机等相关手续;

●确定飞行任务开始时间后,为我所参加飞行试验的空勤人员统一办理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与参加飞行试验的项目负责部门签订《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安全、保

密协议》(详见附件五)。

5.3.1.2研究部门

●根据经费预算划拨试验费至科技处的专项课题;

●负责参试系统的地面联调工作,在科技处安排的时间内完成参试系统的

装机和机上调试工作;

●提出飞行试验的具体要求(航线设置、飞行高度、飞行时间等),科技

处、外场飞行试验负责人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解决。

●对于未经科技处审核的相关飞行试验经费财务处不予支出。

5.3.2飞行试验执行

5.3.2.1科技处

●全面协调飞行试验相关事宜;

●负责或委托研究部门试验人员填写《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记录表》(详

见附件六),《记录表》由科技处归档;

●负责或委托研究部门试验负责人负担整个飞行试验过程中相关费用的

支出。

5.3.2.2研究部门

●负责参试设备的技术保障,负责我所参试设备的正常运行;

●根据《飞行试验大纲》要求开展飞行试验;

●在飞行试验全过程中遵守飞行安全要求,服从试验安排,保证参试设

备的安全性;

●外场试验负责人配合科技处管理我所参试人员。

5.4飞行试验经费结算

5.4.1科技处

根据飞行试验过程中实际的飞行架次、支出经费情况,填写《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费结算通知单》(详见附件七),根据经费预拨情况,通知有关部门结算试验经费。

研究部门经费划拨到科技处专项课题后,科技处与飞机管理单位按合同结算飞行试验费用。

5.4.2研究部门

根据《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费结算通知单》,配合科技处完成经费结算。对于未经科技处审核的相关飞行试验经费财务处不予报销。

5.5飞行试验总结

5.5.1科技处

负责编写飞行试验简报。

5.5.2研究部门

飞行试验结束一个月内,项目负责人向科技处提交《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

总结报告》(详见附件八),对已完成的试验内容、参试人员、试验效果等情况进行全面描述和总结。

对于未提交飞行试验总结的部门,科技处将不予核定飞行试验补贴。

6飞行试验补助

飞行试验任务结束后,由科技处和研究部门根据飞行试验记录,填写《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补助发放审批表》(详见附件九),经所领导批准后,从飞行试验任务课题经费中发放补助。飞行试验补助标准如下:

6.1飞行试验空勤人员飞行补助标准

飞行小时补助费:70元/小时/人;

野外补助费:60元/天/人。

6.2外场地勤人员补助标准

野外补助费:60元/天/人。

6.3差旅费及其它补助

飞行任务期间,参试人员其它差旅费标准及补助办法参照《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

7飞机使用费用参考标准

我所使用中科院遥感中心奖状飞机进行的飞行试验,飞机使用费结算按照实际飞行试验合同执行。

参考标准:

属科研飞行试验的项目:飞行试验费按12000元/小时计,每飞行架次按3小时计;雷达占机按每天1小时计;往返调机按实际飞行小时计;

飞行试验期间由于飞机出现故障不收占机费;

属业务应用飞行试验的项目,具体飞行试验费根据具体情况商定。

我所使用其它载机进行飞行试验,应签订相应的试验任务飞机使用合同,由科技处审批,飞机使用费按照试验任务的实际合同条款执行。

飞机使用的全部费用由研究部门相应课题支出。

8其它

研究部门自行安排的飞行试验必须上报科技处并列入我所年度飞行试验计划,经审批后执行。飞行试验任务实施流程参照上述规定执行,实施过程中相关责任人由研究部门明确指定。

对于在执行未经科技处审批的飞行试验任务而发生的安全、保密等责任,一切后果由研究部门负责人承担。

对于未经科技处审批的飞行试验任务,财务处不予报销相关试验费用,不予发放相关飞行试验补助。

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所内以往相关制度与本管理规定相抵触者,以本管理规定为准。

9附件

附件一: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计划表

附件二: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计划变更审批表

附件三:中科院电子所XXX系统飞行试验大纲

附件四: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经费划拨通知单

附件五: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安全、保密协议

附件六: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记录表

附件七: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费结算通知单

附件八: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总结报告

附件九: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补助发放审批表

附件一

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计划表

单位:

研究室主任:科技处:

填表说明:

1.“试验目的”:填写试验飞行、验收飞行、应用飞行、配试任务飞行等。

2.“试验时间”:填写项目预计开始、结束的月份。分阶段飞行的项目,需分别填写。飞行过程按两天一个架次计算、拆装机各按一天计算。3.“使用飞机”:填写奖状飞机,或明确其它使用飞机。

4.“使用机场”:填写“良乡机场”,或明确其它使用机场。

5.“飞行地区(航线)”:填写“公庙子”、“莱阳”、“遵化测区”三条航线,或明确其它飞行地区。

附件二

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计划变更审批表

附件三

中科院电子所

XXX系统飞行试验大纲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二零年月

1.概述

2.试验依据

3.试验目的

4.设备和载机

4.1参试设备

4.2载机

5.试验内容

6.试验架次安排

项目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

日期:

附件四

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经费

划拨通知单

根据我所《航空遥感飞行试验管理规定》,你部XXX 系统(试验编号)计划于年月至年月,使用飞机进行飞行试验架次,飞行小时,预计飞行试验费万元整,飞行保障费元,总计经费元。

请按规定划拨飞行试验经费。受款课题。

特此通知。

科技处

年月日

附件五

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安全、保密协议经与科技处协商,本部门在执行×××(试验名称和编号)外场飞行试验时确认相关责任如下:

1.科技处负责我所参试人员的政审工作,统一办理进入机场、登机等相关手续,为参加飞行试验的空勤、地勤人员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本部门负责参试设备的正常运行,并符合飞行安全要求,在飞行过程中,服从机组安排,保障飞行安全。

3.本部门负责组织外场试验人员队伍,明确外场试验负责人。本部门负责人和试验负责人对参加外场试验任务的成员安全负责。

4.本部门参试人员遵守我所相关管理制度,配合并服从科技处和外场试验负责人的安排。

5.飞行试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我所保密制度。研究部门负责外场飞行试验中所有与技术相关的保密工作,严格按相关保密规定对飞行数据和试验设备的保密负责。

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科技处一份,研究部门一份。于签署之日起生效。

科技处负责人:研究部门负责人:

外场试验负责人:

年月日年月日

附件六

中科院电子所飞行试验记录表

时间:年月日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岗位管理实施办法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岗位管理实施办法 (力发人教字〔2007〕13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科发人教字〔2007〕207号)的有关规定,为实现我所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结合我所科技发展的规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围绕我所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遵循按需设岗、职数控制、结构合理、动态优化、管理规范的原则,按照院核定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科学设置各类岗位。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所在岗人员。所级领导干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岗位类别与岗位等级 第四条我所设置创新岗位和项目聘用两种岗位,分别包括科技、支撑和管理三类岗位。 第五条科技岗位是指各实验室(研究部)从事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我所科技岗位包括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工程技术系列专业技术岗位。 科技岗位执行自然科学研究系列或工程技术系列,等级设置按照《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见附表1)。 第六条支撑岗位是指为我所科技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性工作的岗位,主要设置在实验平台技术支撑、实验室(研究部)学术与行政助理、网络与图书信息保障、学会期刊出版等岗位。 支撑岗位主要执行专业技术系列中的工程技术系列、实验技术系列、图书资料和出版系列等专业技术岗位,也包括工勤技能系列岗位。 对兼有管理职责要求的支撑岗位,确因工作需要,也可执行职员系列。 支撑岗位的等级设置按照《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见附

表1)。 第七条管理岗位是指职能部门承担领导职责或管理职责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主要执行职员系列,等级设置按照《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见附表1)。 对兼有专业技术职责要求的科技管理岗位,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置为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会计、审计等国家有职业资格要求的岗位,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 第八条项目聘用岗位系列的设置与等级同上述创新岗位,但原则上,不设置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和五级及以上职员岗位。 第三章岗位结构比例 第九条创新岗位中科技、支撑与管理三类岗位的宏观结构比例为70%、20%、10%。 第十条创新科技岗位(含执行专业技术系列的管理岗位)中,高级科技岗位(专业技术一至七级岗位)的比例占科技岗位总数的70%,正高级岗位(专业技术一至四级岗位)不超过高级科技岗位总数的40%。其中:正高级科技岗位中,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为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专业技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宏观结构比例为2:4:4; 副高级科技岗位中,专业技术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 中级科技岗位中,专业技术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4:4:2; 初级科技岗位中,专业技术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8:2。 第十一条创新支撑岗位中,高级支撑岗位(专业技术三至七级岗位)不超过支撑岗位总数的50%,正高级支撑岗位(专业技术三至四级岗位)不超

国内研究所排名

国内研究所排名.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0201 理论经济学 37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202 应用经济学 69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2 0302 政治学 35 8790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67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303 社会学 31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403 体育学 27 8460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71 0504 艺术学 39 84201 中国艺术研究院 77 84202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65 0601 历史学 39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701 数学 62 80002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94 0702 物理学 57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95 8280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70 0703 化学 51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96 0704 天文学 11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78 0705 地理学 26 80076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86 0706 大气科学 8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4 8510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71 0707 海洋科学 12 8530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74 85303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68 0710 生物学 64 80100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81 8010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77 0712 科学技术史 10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77 0801 力学 42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8 0802 机械工程 73 8013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70 8330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 64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3 0803 光学工程 28 8013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85 8014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85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27 82932 中国航空研究院(304 研究所) 68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72 80144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92 82913 中国航空研究院(621 研究所) 75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4 0808 电气工程 26 8014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78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4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42 8300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78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1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3 0815 水利工程 20 82306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72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11 86001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72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41 8331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 64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 83306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67 0819 矿业工程 15 8331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 71 83304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67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高速列车系列技术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高速列车系列技术2008年科技部与原铁道部签订了两部联合行动计划即《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了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目标是研制最高运行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在此背景下,初步形成了目前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科研团队。 团队核心成员主要围绕高速列车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评估、气动优化设计、动模型气动实验技术、列车结构静/动强度评估和设计、气动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影响等开展研究。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车辆动力学、噪声工程、实验技术等多学科系统耦合问题。该团队参与了我国已研制和在研的所有高速列车气动性能评估和气动定型设计,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科研攻关能力,对我国高速列车设计技术提升和高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技术介绍及特点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速列车团队形成了较完备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建立了优化设计方法和动模型实验平台,形成了我国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体系。其主要特点有: 1、基于压缩空气加速、磁涡流非接触制动、实验快速恢复等发明技术,研制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实验速度最高的双向运行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同时,研制了具有弹性隔振支撑、加减速段限位和实验段自动切换的车载六分量测力天平,填补了动模型气动力测量的

技术空白。利用该平台,已为我国多种高速列车研制提供了气动实验支撑数据。 2、发展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构建了高速列车气动优化设计平台。以气动阻力、尾车升力和远场气动噪声为设计目标,通过优化,得到了性能更优的标准动车组气动方案。大西线线路考核试验表明,中国标准动车组具有更加优良的气动性能。 3、本项目发展的高速列车气动优化设计技术,已用于我国CRH380系列、中国标准动车组、更高速度等级高速列车、城际列车等研制,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参与“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获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主持“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及评估技术”项目分别获2016年中国力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4年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参与“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2012年铁道科技进步特等奖。 应用领域 1、高速列车的气动特性评估 2、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 3、高速列车外形优化设计 技术成熟度及应用案例 1、CRH380系列高速列车气动定型设计 针对新一代CRH380A高速列车研制,完成了多种头型方案无横风和不同强度横风运行场景下的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评估;完成了单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 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叶笃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作为第一主持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吕达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获得了各类奖项,取得佳绩。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5年,申请获得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1项、973课题2项、863专题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9项,包括4个重点基金、面上基金23项,杰出A和杰出B各1项;获院方向性项目3项,课题1项。还获

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 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for Mechanics in Fluid Solid Coupling Systems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季报 2019年第1期(总第17期) 目录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2)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召开2019年室务会 (3) 中国航空学会空气动力学分会飞行载荷专业工作会在扬州召开 (6) 圆柱阵列波浪力幅值的波动现象和预报公式 (8) 轻质金属点阵圆柱壳结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9) 力学所提出一种大幅提升3D打印点阵结构力学性能的新方法 (11) 雾化稠油掺稀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12)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14) 油气水多相流量计研究进展 (15) 空化致板间液滴界面稳定性研究获得多个奖项 (16) 空泡与柔性膜的流固耦合研究获得2019度中国力学大会优秀墙报奖. 18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7月15日,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专家组一行14人莅临中科院力学所,对依托力学所建设的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评估。专家组组长顾逸东院士主持了评估会议并宣布了现场评估的议程安排。力学所所长秦伟,党委书记、副所长刘桂菊,副所长魏宇杰,副所长尹明及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主任参加会议。 实验室主任黄晨光做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围绕发展定位与研究方向、科研任务与代表性成果、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向专家组汇报了评估期内的发展成果和工作成效。杨国伟研究员、王展研究员分别做“高速列车气动设计与流固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和“极端海洋环境及其与工程结构的流固耦合理论”代表性成果报告。专家组肯定了实验室取得的成绩以及工作亮点,并就汇报和自评估报告中的存疑事项进行了交流。 现场评估专家组还查看了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平台、海洋流固土耦合实验室、多相流体力学实验室、冲击与耦合效应实验室的科研仪器建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共享等情况,同时,参观了实验室的展板窗口。在此基础上,专家组召开会议,根据现场考核情况对实验室进行打分,并初步形成了评估意见。 经过努力,实验室顺利完成了此次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工作,并在评估中充分展现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最终取得良好的评估成绩。 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的背景下,实验室将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科研平台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加快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撑。 (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供稿)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发成功等离子体生活垃圾气化发电技术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发成功等离子体生活垃圾气化发电技术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填埋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还污染地下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尽管如此,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已没有多少场地可供填埋使用。焚烧法虽然减容比高,并能回收能量,但却因二噁英等污染问题遭到公众强烈反对,急需发展新一代的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替代焚烧技术。 等离子体是物质第四态,具有许多异于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和能量密度都很高、可导电和发光、化学性质活泼并能加强化学反应等,环保性能优良。通过电弧放电产生高达7000 C的等离子体,将垃圾加热至很高的温度,从而迅速有效地摧毁废物。可燃的有机成分充分裂解气化,转化成可燃性气体,可以用于能源回收,一般称为“合成气”(主要成分是CO+H )。不可 2 燃的无机成分经等离子体高温处理后成为无害的渣体。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垃圾是目前减容效果最显著、无害化最彻底、资源化程度最高的绿色环保技术。与焚烧法相比,等离子体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有: (1)处理温度高:有害物质摧毁更彻底,二噁英前驱体被彻底破坏分解; (2)可采用还原性气氛或部分氧化性气氛,采用电能作为外加热源,二次污染物排放比焚烧低2-3个数量级,裂解底渣是无害的; (3)合成气流量约为焚烧烟气量的5-10%,易于净化,后处理设备尺寸大大减小,节约了投资成本; (4)能源回收效率高,将筛上物制成合成气,后续利用气体发动机发电,发电效率可高达39%,而焚烧法采用蒸汽轮机,发电效率很难超过22%; (5)等离子体系统可快速启动与停机,等离子体核心工艺灵活,可根据不同的处理目的搭配不同的配套系统; (6)整套设备紧凑,占地小,经济效益好。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大气化学》(满分100) 一、解释下列各对名词(每组2分,共计40分) 1)干沉降和湿沉降2)光学等效直径和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3)气溶胶及 PM 10、PM 2.5 4)热化学平衡和光化学平衡5)原生粒子和次生粒子6)元素 和同位素7)细粒子和硫酸盐8)反应物和前体物9)自由基和链式反应10)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11)雾和光化学烟雾12)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13)pH 值和酸雨14)光化学反应和量子效率15)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16)人工降雨和凝结核17)爱根核和云18)酸雨和酸沉降19)大气寿命和半衰期20)均相化学反应和非均相化学反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写出《京都议定书》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减少排放的6种(类)人造物质名称和 分子式,并从它们大气化学降解速率和过成的角度说明必须减少向大气排放这些物质的原因。(10分) 2.N 2 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从土壤排放到大气,消耗于平流层。当前国 际上测量土壤N 2 O排放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用一定体积的箱子罩在一定面积的土壤 上,通过测量箱内N 2 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从而计算其界面交换通量(单位时 间单位面积的质量)。设在两地分别测量土壤N 2 O的排放,采样箱参数和测定值如下表,请问A、B哪个排放通量大?(提示: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0 ℃=273.5 K ) (10分) (t0浓度是指开始罩箱时的N2O浓度;t1是指开始罩箱后的t1时刻N2O浓度) 三、述题(40分,每题20分) 1.目前城市大气中两种最重要的O 3前体物是VOC和NOx(NO+NO 2 ),下图显示的是 第1页共2页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考研试题200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02技本2 杜广梅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cosmid:是一类由人工构建的含有λDNA的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特殊类型的质粒载体 糖酵解:在细胞之中各种酶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生成ATP的过程 冈崎片断:在DNA的半不连续复制过程中,滞后链的合成是先生成许多不连续片断,这些不连续的片断称为冈崎片断 操纵子:是指细菌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单位,它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和调节基因产物所识别的控制序列 Taq酶:是一种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中用来扩增DNA的耐热的DNA聚合酶cDNA文库:是指将RNA病毒基因组以及某些生物的mR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反转录 成cDNA,再用cDNA建立的文库 转氨基作用:α-氨基酸的α-氨基借助酶的催化作用转移到丙酮酸的酮基上,结果是原来的氨基酸生成相应的酮酸,而原来的酮酸生成相应的氨基酸的作用 超卷曲:即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是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成为超二级结构 退火:变性核酸的互补链在适当条件下重新缔和成双螺旋的过程称退火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在三维结构上比较靠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这些残基的某些基团,有的还包括某些辅酶的一部分,包括一个催化部位和一个结合部位 二、判断题(每题1分) 1、对通过盐析而得到的分子量为20000的蛋白质,可采用截留值为10000的透 析袋进行脱盐。√ 2、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组成,缩短磷脂脂肪酸尾的链长可增加膜的 流动性。√ 3、对于肥胖或血脂偏高的人群,最好是食用低脂类食物,而且是越低越好。× 4、动物和植物糖类代谢途径的主要区别是植物可将CO2固定为糖类,其他过程 则大同小异。× 5、米氏常数通常只适用于单体酶所催化的酶反应。× 6、蛋白质、脂类、糖类在分解代谢的第一阶段,均被分解为他们的前体成分。 × 7、蛋白质合成中,其氨基酸顺序是由氨基酸与mRNA摸板上的三核苷酸顺序 (密码子)之间的互补作用所决定的。√ 8、调节酶的Km值随着酶的浓度而变化。× 9、氰化物中毒致死是由于它完全破坏了人体血细胞中血红素的携氧功能。× 10、呼吸作用不只是在有氧分子存在时才能发生。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 内均存在呼吸链系统。√ 三、简答题 1、请举例简要说明蛋白质次级结构的形成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1)多数疏水基团躲开与溶剂接触驱动多肽链折叠(疏水作用力)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院直属事业单位(京外)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健康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营养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IMECH-CX-14 版本:00 修改次数:0 编制:2005年6月1日 审核:2006年4月1日 批准:2006年4月10日

2006年4月10日发布2006年4月17日实施

1目的 对用于证实产品和过程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所对产品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用的装置、软件等质量控制。 3定义 3.1 监视和测量装置 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 3.2 专用测试装置 我所用于测量工程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评定其质量性能、对被测量的对象进行定量确定或定性区别而专门研制或购置的非通用测试装置。 3.3 检定 为评定计量器具的测量性能、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3.4 校准 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4职责

4.1 科技处统一管理全所各种监视和测量装置,保证在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准确度满足本所产品的规定要求,负责组织并按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和校准。 4.2 课题组负责送检。 5程序 5.1监视、测量仪器的采购和验收。 5.1.2 课题组根据项目研究过程、产品生产中确定的要求,选择有质量保证能力的生产厂家,采购有CMC标志的计量器具。 5.1.3 新购置的监视、测量仪器执行《力学研究所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和《力学研究所小型仪器设备和器材管理办法》。经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办理登记、建帐、编号、确定检定(校准)周期等手续;不合格的监视、测量仪器,课题组及时返修或退货索赔。 5.2监视、测量装置的检定与管理 5.2.1 监视、测量装置的管理 a) 科技处负责全所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建立总台账并组织制定周期检定计划; b) 课题组负责测量装置的送检、使用和保管,并建立测量装置的分台账。 5.2.2 监视、测量装置的分类 监视和测量装置分为强制管理(A类)、非强制管理(B类)、一般管理(C类)和封存管理(D类)。 A类: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应达100%。

流体力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部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流体力学》考试大纲 本流体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力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体力学是现代力学的重要分支,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本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无粘不可压缩、可压缩流动,粘性不可压缩流动及湍流、流体波动和漩涡理论等方面。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方程的推导,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流体的物理性质 固液气体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连续介质假设及其适用条件,流体的物理性质(粘性、可压缩性与热膨胀性、输运性质、表面张力与毛细现象) ,质量力与表面力。 (二)流体运动学 流体运动的描述(拉格朗日描述与欧拉描述及其间的联系、物质导数与随体导数、迹线、流线及脉线),流场中的速度分解,涡量,涡量场,涡线、涡管、涡通量,涡管强度及守恒定理。 (三)流体动力学 连续性方程(雷诺输运定理),动量方程(流体的受力、应力张量),能量方程(热力学定律),本构关系,状态方程,流体力学方程组及定解条件,正交曲线坐标系,量纲分析与流动相似理论,流体力学中的无量纲量及其物理意义、相似原理的应用。 (四)流体静力学 控制方程,液体静力学规律,自由面的形状,非惯性坐标系中的静止液体。 (五)无粘流动的一般理论 无粘流动的控制方程,Bernoulli方程,Bernoulli方程和动量定理的应用。 (六)无粘不可压缩流体的无旋流动 控制方程及定解条件,势函数及无旋流动的性质,平面定常无旋流动(流函数、源汇、点涡、偶极子、镜像法、保角变换),无旋轴对称流动,非定常无旋流动。 (七)液体表面波 控制方程(小振幅水波) 及定解条件,平面单色波,水波的色散和群速度,水波的能量及其传输,速度与压力场特性,表面张力波及分层流体的重力内波,非线性水波理论。 (八)旋涡运动 涡量动力学方程和涡量的产生,涡量场(空间特性、时间特性),典型的涡模型。 (九)粘性不可压缩流动 控制方程及定解条件,定常的平行剪切流动(Couette流动、Poiseuille流动等),非定常的平行剪切流动(Stokes第一和第二问题、管道流动的起动问题),圆对称的平面粘性流动(圆柱Couette流及其起动过程),小雷诺数粘性流动。 (十)层流边界层和湍流 边界层的概念,层流边界层方程(Blasius平板边界层),边界层的分离,湍流的发生,层流到湍流的转捩,雷诺方程和雷诺应力。 (十一)无粘可压缩流动 声速和马赫数,膨胀波、弱压缩波的形成及其特点,一维等熵流(定常和非定常),激波(正激波和斜激波),拉瓦尔喷管流动的特征。 二、考试要求: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介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简介 研究所概况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是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 海洋所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专利战略试点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中唯一的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10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和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职工近600人,科技人员400余人,其中高级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近20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07人。 建所50多年来,研究所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海洋科学前沿,重点在蓝色(海洋)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动力过程,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以及大陆边缘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工作,取得了8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1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4项,中国科学院和省部(委)重大成果奖、山东省最高科技奖、科技一等奖129项,国际奖10项,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 海洋所从1979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共招收研究生1400余人,其中:博士生700余人,硕士700余人。共培养博士后科研人员70余人;毕业博士476人,毕业硕士561人;授予学位近800余人:博士500多人,硕士350多人。目前在站博士后近30人,在读研究生500余人,其中博士生260余人、硕士生240余人。 历史沿革 1950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成立。有工作人员30人;主任童第周,副主任曾呈奎、张玺。 1954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直属中国科学院。有工作人员220人;主任童第周,副主任曾呈奎、张玺。 1957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扩大建制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发动机缸体内壁激光刻蚀技术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发动机缸体内壁激 光刻蚀技术 技术介绍及特点 缸体-活塞环是发动机实现能量转换的最重要的一对摩擦副。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本身的摩擦损失在内燃机燃料消耗中约占10%的比例,而缸体-活塞摩擦损耗又占其中60%。因此,减小缸体-活塞环之间的摩擦损耗,可有效节省燃油。另一方面,而缸体-活塞环之间密封缺陷,易引起高温高压燃气漏入曲轴箱,机油窜入燃烧室,增加污染排放。因此减小缸体-活塞环的摩擦损耗,改善密封条件,是发动机节能减排的关键。 我们技术的思路是:在缸体表面加工可控微细形貌,这些离散分布微坑可存储润滑油而不易流失,在活塞环运动时,由于挤压作用,微坑中的润滑油会在坑周围形成油膜,不同微坑油膜的相互作用,在缸体-活塞环间形成均匀完整的油膜,使这对摩擦副处于流体润滑状况,既有效减小了缸体-活塞环间的摩擦系数,又可改善密封。当活塞环运动过后,由于负压影响,润滑油又可收敛于坑中,这些储油的离散分布微坑起到了液体微轴承的作用。 这种离散分布微坑表面结构与传统的互相连通式机械珩磨纹相比,可使摩擦副摩擦系数大大降低,同时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能。 应用领域 该技术不仅可用于汽车厂、内燃机厂、缸套厂的规模生产,还能

对在役汽车通过各汽车维修站进行改造,提供一种对现役汽车节能减排改造的有效手段,可以预计,该技术很有应用推广前景。 本技术同时对其他机械摩擦组件的改善润滑和密封,减小摩擦、降低磨损和提高密封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激光微细形貌刻蚀机械摩擦副润滑和密封的控制提供技术手段。 技术成熟度及应用实例 该技术在发动机缸体中的应用,对发动机的进一步节能提供了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在缸体(套)内表面进行激光微细造形,减小摩擦副间的摩擦,改善密封。在已进行的发动机台架实验结果看,激光毛化珩磨缸体与常规机械珩磨缸体相比,发动机扭矩提高4%,功率提高了3-4%,机油消耗降低了20%以上,柴油机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降低了30-50%,初步显示了该技术节能减排综合效果。该技术不用改变现有发动机的已有结构,同时加工速度快(<3分钟/缸孔),处理成本低。 应用实例 1、北汽集团B235发动机台架试验,检测地点:天津中汽研工程院K8试验间。 通过万有特性云图,对发动机燃油耗区域面积进行统计,试验结果显示对比于原机,采用激光刻蚀处理后发动机最低油耗明显降低,且低油耗区域面积大于原供发动机。

PIV用于微尺度滑移长度测量的问题-中科院力学所

PIV 用于微尺度滑移长度测量的问题 李战华、郑旭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LNM 实验室,100190,北京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滑移边界条件的基本概念、测量壁面滑移的实验方法,着重分析了焦平面厚度等几个重要因素在MicroPIV 壁面滑移测量中的影响。根据实验发现的近壁粒子浓度非线性分布现象,解释了测量速度偏大的可能原因。 1 微尺度流动滑移问题 微尺度流动中,由于比表面积增大,表面作用成为影响流动的主要因素,边界条件提法的研究受到关注。边界条件分为滑移与无滑移两种提法。在宏观尺度流体力学中常常采用壁面无滑移边界条件(图1a),即认为接触固体表面的液体的速度与固体本身的速度一致。1823年,Navier 率先提出了线性滑移边界条件(图1c)[1][2],即: |slip wall u u b b z γ?==? (1) 这里,u slip 为滑移速度,b 为滑移长度(液体速度降至零的位置到界面的距离)。当b 为常数时,u slip 与壁面剪切率γ 成线性比例关系。由于近壁面区的物理图象不清楚,Girard [3]在19世纪初提出过滞止层边界条件(图1b),即认为液固界面处存在一固定的液体薄层。20世纪末,微制造技术推进了芯片实验室的发展,促进微尺度流动研究。在宏观流动中,边界无滑移假设给出足够精确的近似。但在微/纳米流动中,流动特征尺度L 有可能接近滑移长度b 时,滑移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为了研究滑移机理,滑移长度的大小是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 图1 三种不同的边界条件:(a)无滑移BC 、(b)滞止层BC 和 (c)Navier 线性滑移BC [2] 2 壁面滑移的测量 常用测量滑移的实验手段主要包括:(1) 压力-流量(P-Q)关系测量[4],(2) 表面力测量[surface force apparatus (SFA), atom force microscope (AFM)等] [5],[6],(3) 速度剖面测量[MicroPIV/PTV ,全内反射隐失波(evevanescent wave,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velocimetry, TIRV)等] [7],[8],[9]等。 (1) P-Q 关系测量。这是一种间接测量u slip 的方法。 物理依据是滑移使得流量增大。

张学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候选人张学成事迹介绍 张学成1965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同年考入同系研究生。文革期间研究生学制被取消,1968年分配到青岛油漆厂当工人,接受了7年再教育的锻炼,又到青岛市经委工作3年。1978年国家科技大会后归口,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和立志投身教育事业的坚韧回母校工作。 张学成教授学风端正,治学严谨,三十年如一日,勤奋教书育人和科研,完成国家和省市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位),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第一位)。主编出版了《海藻遗传学》、《中国重要经济海藻的繁殖与发育》等4部专著,参编《经济海藻种质种苗生物学》等6部专著,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249篇,受到国内外藻类学界高度评价。 张学成教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实施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多见成效。与中科院海洋所费修绠研究员合作建立了我国的龙须菜栽培产业,建立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大型微藻养殖企业,实现了藻类事业取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丰收。在福建连江、广西北海、广东汕头南澳岛和山东荣成进行龙须菜栽培和良种培育,在鲁北盐碱滩建立了螺旋藻和小球藻养殖产业,以及在内蒙阿拉善养殖盐生杜氏藻。他吃苦耐劳,与工人和技术人员打成一片,为我国藻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方面,开设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藻类遗传学等课程,主编了《分子生物学》教材,为文革后遗传学课程重建及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他教学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广受学生好评;指导研究生严字当头,诲人不倦。1992年以来,培养硕士生46名,博士生44名,获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和优秀硕士论文奖各一次。 1991年到2000年,他担任生命学院副院长、院长,表现出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奉献精神,使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得到有序进行和发展。 鉴于以上成绩,张学成教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海洋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计算流体力学-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生教育网

计算流体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类型: 属性:专业基础课课时/学分:60/3 一、预修课程 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二、内容简介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包含基础及应用两个部分。基础部分讲述流体力学方程组及其物理含义,双曲型方程组的数理性质,有限差分法及有限体积法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等;应用部分介绍国内外当前流行的高速流动和不可压缩流动的主要解法,网格生成技术,计算流体力学当前的主要问题、最新计算方法、及发展动向等。此外还介绍了并行计算的基础知识及湍流计算方法等。 本课程的特点是强调基础、突出应用,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对计算流体力学有一个系统深入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一课程中也注意把课程学习和研究所的工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到研究所后能立即开展和计算流体力学有关的研究工作。本课程还将讲授并行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使得学生们能够了解并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及编程方法,并能编制基本的并行计算程序。 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本课程采用启发的课程讲习方法,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编制程序,以便加深对计算流体力学本质的理解和增强对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力求学生们学完该课程后,能够独立编写计算流体力学程序。 三、简要目录 第一章引论 1.1 计算流体力学及其特征 1.2 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第二章流体力学方程组及模型方程 2.1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2.2 模型方程及其数学性质 2.3 双曲型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 2.4 Riemann 间断解 第三章有限差分方法 3.1 差分方法基本概念 3.2 差分方程的有效性及稳定性分析 3.3 数值解的精度及分辨率分析 3.4 数值解中的耗散效应、色散效应及群速度控制 第四章有限体积法 4.1有限体积法的基本思 4.2 表面积近似及体积积分近似 4.3 插值算法 4. 4 边界条件处理

费修绠-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候选人费修绠同志情况介绍 费修绠,1954年大学毕业后参与了曾呈奎领导的我国最早期的海带栽培生物学和应用研究,在海带栽培生产技术的建立、发展和提高方面作出了贡献。1960年费修绠开始从事条斑紫菜的栽培生物学基础的系统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紫菜壳孢子适时集中大量放散难题,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他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他主持的“紫菜种苗工程”研究上。原本的紫菜栽培没有良种和育苗不稳定,自1987年起,他带领课题组找出了分离、纯化、长期保存和迅速扩增子一代紫菜纯系丝状体细胞的途径和方法,成功选育出多个优良品系并成功地导入生产1994-2001年紫菜种苗工程项目获国家奖前累计创利税3亿多元,创经济效益10余亿元,创外汇近1亿美元;出现了近十个千万元紫菜户和几十个百万元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费修绠多次应邀出访美国、瑞典、日、韩等国讲学和合作研究,并为出访国的巨藻、海带、紫菜、江蓠等的栽培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作出了贡献。近年来,他倡导的以大规模的海藻栽培来改善富营养化的海洋环境,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多次应邀出席国际性藻类学术会议作大会学术报告,是国际上著名和活跃的藻类学家。 费修绠同志坚持贯彻和继承了曾呈奎基础和应用并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深入藻类研究和生产一线数十年如一日,1995退休后仍然保持旺盛的学习和创新精神,不断做出好的科研成果,除紫菜外还在海带、龙须菜育苗和栽培生物学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2007.4“981龙须菜”获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水产新品种证书(第一名)。 1995年费修绠发起并筹款年成立《曾呈奎海洋科学基金》,担任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1995-2008一共开展了101项曾呈奎优秀论文评奖等资助活动,推动了中国藻类科学的发展。2008年他受到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嘉奖并获得第29 届奥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金质奖章。2009年费修绠获得中国科学院全院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 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2002年2月) 创新文化建设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五大目标之一,建设与知识创新工程相适应的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持续创新和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对推动知识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思维,提升研究所的整体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海洋所自1998年以来,按照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目标、方向和总体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包括组织机构的改革、体制的改革、机制的创新、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不断凝炼科技创新目标,提升发展战略目标,大力引进国内外杰出人才,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二月,南海海洋所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为了进一步搞好与科技创新相配套的创新文化建设,创建有南海海洋所特色的创新文化,把我所创新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按照中科院党组关于创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所的实际,经党政领导班子研究,制定南海海洋所创新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创新文化建设的目标 通过确立我所科技价值观和建立以创新激励机制、创新评价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南海海洋所创新机制,构建我所的创新文化体系,推动我所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营造以人为本、有利于激发个人创新思维和提高研究所整体创新水平的持续创新、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建设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努力把我所建设成为不断涌现创新思想、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国家一流研究所,争取进入中科院30个国际著名研究所行列,成为民族先进文化的产生和传播基地。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沉积学》考试大纲 本《海洋沉积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地质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沉积学是海洋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海洋沉积学主要包括沉积物组成、来源、沉积过程与沉积环境,本大纲涵盖这些主要内容。沉积物形成于特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是环境的产物,因此它是地球气候、环境和地质演化的直接记录,各种沉积物中都蕴涵着气候及地质环境演化的丰富信息。尽管海洋沉积是个相对年青的学科,但一直是地质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点工作内容。近年来,随着观测和分析实验手段的进步,无论是沉积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有了迅猛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入学的海洋沉积学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海洋沉积学课程最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海洋沉积的基本特征、研究方法、特定沉积物的地质学意义,并具有沉积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范围 1. 沉积物的沉积与搬运过程 2. 沉积物结构、构造特征 3. 沉积物的分类及方法 4. 沉积作用及控制因素 5. 各种沉积体系的特征及分布 6. 早期成岩作用及其特点 7. 沉积物组成及其物源环境意义 8. 沉积记录及其气候与构造环境响应 9. 海洋沉积学研究方法 二、考试要求 1、对各种沉积体系的特征、沉积环境及影响因素有初步了解,包括近岸、河口硅质沉积体系、陆架硅质沉积体系、陆坡陆隆沉积体系等。 2、对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一般特征有准确的把握,掌握沉积物分类方法。 3、准确把握碳酸盐沉积作用,包括矿物成分及结构成分,同位素特征;成岩作用及沉积模式等。了解大洋沉积作用、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