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卖油翁》详解及练习讲解学习

《卖油翁》详解及练习讲解学习

《卖油翁》详解及练习讲解学习
《卖油翁》详解及练习讲解学习

《卖油翁》详解及练习

【文章分析】

一【字词翻译】在下面横线上翻译带波浪号的字,如善:擅长。并给斜体字注音如:xie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古今异义】

1.但手熟尔(但:只,不过。今常用为转折连词。句意:只是手熟罢了。)

2.尔安敢轻吾射(尔、吾:人称代词。尔,“你”的意思;吾,“我”的意思。现已无此义。

安: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讲。)

三【一词多义】

1.尔:(1)尔(你)安敢轻吾射;(2)无他,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2.以:(1)公亦以(凭借)此自矜;(2)以(凭借)我酌油知之;

(3)以(用)钱覆其口;(4)徐以(用)杓酌油沥之

3.射:(1)善射(射箭);(2)汝亦知射(射箭)乎;(3)吾射(射术)不亦精乎

4.而(多为连词):(1)释担而立(表顺承);(2)久而不去(表修饰,可译“地”)

(3)而钱不湿(表转折,译“但是、可是”)(4)笑而遣之(表修饰,译“着”)5.之:(1)睨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2)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4)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5)康肃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四【文言虚词】

1.“以”用作介词,有三种情况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本句中前一个“以”表原因,

“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用来”。)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根据”等。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以残年余力,曾不

能毁山之一毛;③以天下之所顺;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

①屠惧,投以骨;②太医以王命聚之;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2.“以”用作连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用来”、“来”。如: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以”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3.“以”用作动词,可译为“认为”。如:

①一儿以日初远(《两小儿辩日》);②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③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通假字】

1.但手熟尔(“尔”通“耳”,句末语气助词,表限制的语气相当于“而已”。只是手熟罢了。)

2.徐以杓酌油沥之(“杓”通“勺”,译为“勺子”。句意: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里。)

六【词类活用】

1.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做动词,轻视、看轻。句意:你怎么能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2.康肃笑而遗之(“遣”:使动用法,“使……走”,打发。句意: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3.吾射不亦精乎(“射”:动词做名词,射术、射技、射箭的本领。句意:我射箭的本领不是很精湛吗?)

4.但微颔之(颔:名词用作动词,点点头。)

七【特殊句式】

1. 状语后置句:“尝射于家圃”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状语部分应放在动词前,整句译为:(他)曾经在自家的菜园中射箭。

状语后置句规律: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如果介词结构作状语置于谓语部分后,是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C具告以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省略句:“自钱空入”为省略句,句前省略主语“油”即“(油)自钱空入”。

省略句规律: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例如:

(1)省略主语。A(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B(承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自述省)“(予)爱是

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D (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

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例如:A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B(见)苍山负雪,复循西谷(行)。

(3)省略宾语。例如:A可烧而走(之)也。B民说之,使(之)王天下……

(4)省略介词宾语。例如:A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省略介词“于”。A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B晋军(于)函陵

八【相关成语、名句】

1.成语: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2.名句:

①人外有人,天外有天。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③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③谦受益,满招损。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②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③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九【合作探究】

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这是因为:(1)剪裁合理。(宾主分明,繁简得当)

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了合理的详略处理。主角是卖油翁,写陈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因此,写陈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不加渲染。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细腻传神。该略,惜墨如金;该详,泼墨如水。细部清晰,动作、神态:手艺和议论,均写得精确。一段详,一段略,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叉运用,服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这是由于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中现象烂熟于心。)

(2)对比鲜明。

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

陈尧咨卖油翁

技艺:善射(十中八九) 善酌(绝技)

见地:自矜大巧若拙(无)

态度:浮躁从容、沉着

(3)语言精炼。

高明的猎手一枪能击落飞鸟,语言运用也如此。炼,把细心观察所得用精确的词句表现、刻画,就可生如绘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动词、形容词等。

十【文学常识】

1.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号,晚年又号,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苏轼、苏洵、苏辙、、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是的领袖。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

【字词翻译答案】

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著名文学家,_______之一。《卖油翁》选自_______是

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 阅读

卖油翁阅读 一、阅读回答 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康肃笑而遣之.大言数主之.失(《强项令》) B.尝射于.家圃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睨之,久而不去.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11.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 陈康肃公……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畏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回答。

(完整版)最新最全卖油翁测试题及答案题(2)

《卖油翁》测试卷 班次:姓名: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6分) 公亦以此自矜.睨.之但微颔.之徐以杓酌 ..油沥之康肃忿.然曰二.解释加点的词(12分) 陈康肃公善.射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睨.之 但微颔.之但.手熟耳尔安.敢轻.吾射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惟手熟尔.以杓.酌油康肃笑而遣.之三.解释下面一词多义的词(17分) 以:公亦以此自矜之:睨之,久而不去 以我酌油知之但微颔之 以钱覆其口以我酌油知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以杓酌油沥之 康肃笑而遣之 而: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尔:惟手熟尔 久而不去尔安敢轻吾射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射:汝亦知射乎 康肃笑而遣之尔安敢轻吾射 四.指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4分) 1.尔安敢轻吾射 2.但微颔之 五.翻译句子(10分)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4.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六.填空题。 1.本文作者,自号,时期著名的。其散文成就很高,与、、、、、、等几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11分) 2.文中说明陈尧咨善射的情形的句子是:(2分) 3.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2分) 4.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4分)

5.文中哪三句表现了陈尧咨的骄傲自满、傲慢无理?(3分) 6.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3分) 7.“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3分) 8.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4分) 9.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分) 10.找出三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3分)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盲子失坠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有盲手道.涸溪②视此省.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译: 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二)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殉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节选自《资治通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上谓.侍臣曰②宜.戮力相辅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3分)

卖油翁教学设计及反思

《卖油翁》教学设计与反思 张丽萍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学生较易理解。但面对初一学生,要在一课时内完成如下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衿”、“睨”、“颔”、“释”、“忿”、“徐”、“遣”和虚词“尔”、“以”、“但”等。 2、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难点:文言实词较多。 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 1、在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学生能顺畅地朗读,恰当地复述课文。 2、准确体会思想内容,基本成诵。 3、课后巩固,达到熟练背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问: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校领导来我们班听课,这正是我们同学展示自我的一个好机会。首先我想问问,那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解说:“射”是古人非常退从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学习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熟悉课文 1、指名试读,集体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三、疏通文意,复述课文 1、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2、学生逐句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3、复述故事(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要复述清楚) 四、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1、文中这两个人物各有什么技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两个人物 的? 2、从文中找出具体词、句朗读品析,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两个人物的。(明 确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3、角色扮演:同座位两人分别扮演康肃公和卖油翁(用文中人物语言),选 派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评点。 4、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你感觉这个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①熟能生巧②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五、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谈谈。 六、复习巩固 全班再次齐读全文。 七、作业布置

卖油翁阅读

卖油翁阅读

卖油翁阅读 [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畏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回答 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康肃笑而遣之大言数主之失(《强项令》) B.尝射于家圃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睨之,久而不去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11.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4分) 三、阅读回答。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①自矜()②睨之()③忿然()④酌油() 2、、解释下列加点字。(2) ①释担而立()②睨之()③但微颔之()④惟手熟尔 3、、分别写出下列“之”字指代什么。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以我酌油知之() ③徐以杓油沥之() ④康肃笑而遣之() 4、、翻译下列句子。

《卖油翁》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卖油翁》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知识掌握 1.给加粗字注音。 (1)咨() (2)自矜() (3)睨() (4)忿然() (5)酌油() (6)杓() 2.下列各组词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把它找出来并在括号内订正。 A.遣送邀请假寐闲遐() B.盘盂懿德拾遗家浦() C.廉者惭色范晔复盖() D.排闼踌躇忌讳擦拭() 3.解释加粗词。 A.公亦以此自矜() B.但微颔之() C.尔安敢轻吾射() D.(油)自钱孔人() E.惟手熟尔() F.笑而遣之() 4.判断下列各句翻译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看见他射出了十支箭中的八九支。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尚不算出色吗? ()C.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D.徐以杓酌油沥之。用勺子舀油倒入葫芦。 ()5.《卖油翁》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谥号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朝著名________。

能力提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B.尝射于家圃(菜园,指场地) C.释担而立睨之(瞪眼睛) D.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②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 3.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 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我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 []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②④③D.①③④ 4.写出两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________ 延伸拓展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反④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1.解释下列的词。 ①度________②坐________ ③度________④反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初中语文卖油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卖油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掌握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抓住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3.能复述文章情节,训练学生的口译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游戏法,诵读教学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得到启发。【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能够翻译全文; 2.掌握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抓住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掌握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得到启发。 【教法学法】 诵读法,活动激趣法、小组协作法、谈话解疑法、研讨探究法和深入评价法等。 【课时准备】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借助注释、资料工具书或网络准备课堂所需文献资料,如:作者背景、人物资料和资料链接等; 2.准备课堂所需PPT; 3.帮助学生做好各项课前准备; 4.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物品——魔方。 学生准备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资料或网络查找有关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和陈尧咨的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读文,扫除文字障碍,如:圃、睨、颔、酌、忿、杓等;

3.读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本; 4.读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或网络,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提示:把握古译今五字原则,力求逐字逐句无疏漏,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记录,通过课堂交流解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1.以热烈掌声邀请神秘嘉宾——学生推选两名学生进行拼魔方比赛,看看哪个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拼成。 2.教师采访优胜者分享自己的比赛心得,引出“熟能生巧”,进而引出课题《卖油翁》。 二、明确目标(2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并注意关键词。 三、预习展示(10分钟) (一)小组抢答 1.简介作者(学生答完,PPT补充资料); 2.唐宋八大家; 3.陈尧咨简介; 4.读准下列字音。 (二)朗读课文 1.检查课前朗读情况。竞赛式。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词句,有节奏感,声音洪亮; 2.听读课文,注意句子停顿、语速快慢、声调的高低和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0分钟) 1.小组成员合作,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地方,提交班级解决; 2.提示重点实词(课后练习三)和虚词(而,之,以),学生解释,师生订正; 3.小组学生轮流逐句翻译课文。 五、释疑问难(3分钟) 各学习小组提出课前预习准备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指定小组回答,也可以班内讨论交流归纳并进行评价。 学生提问题,师生释疑。(学生、师生交流后PPT小结) 六、复述故事(6分钟) 1.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卖油翁》对比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卖油翁比较阅读中考题一网打尽 一、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欧阳修)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2)据:统治,割据。(3)级:层。(4)患:嫌,担心。(5)布:铺排。(6)贻(yí):赠给。(7)讫(qì):完毕。(8)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9)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10)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11)履:走,踩踏。(12)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梵天寺木塔》参考译文 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匠师如其言() (2)人皆伏其精练() (3)尝射于家圃() (4)惟手熟尔()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 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11.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8. (1)遵照,按照(2)都(3)曾经(4)同“耳”,相当于“罢了”。 9.(1)(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2)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10. 熟能生巧。 11. 放下;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等。 12.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二、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译文】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断2处)(2分)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 是。[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 是。(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完整版)《卖油翁》教学设计

《卖油翁》教学设计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高文云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学生较易理解。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短小较浅显的文言文,且学生已经有初一学习文言文的一定基础,所以本文的教学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精神,合作学习的精神。采用男女生竞赛的形式,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实词“矜”、“颔”、“释”、“忿”、“徐”、“遣”;虚词:“尔”、“以”、“但”“之”等。 2、能把文章译成白话文。 3、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谦虚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诵读教学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文章的第一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是故事的开端。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比较容易理解。第二段写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对话及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卖油翁的酌油表演及其对酌油技巧的解释,是本文的中心,突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是本文的重点。难点是文言实词较多。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自主翻译课文,标出不懂的地方。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解说:“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六种学问的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刻苦练习射箭并因此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后面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学生的诵读情况,强调诵读要领(1、读准字音2、读清句读3、读出感情)。 (过渡语)对学生的诵读给与评价,读得不错,接下来我们就先通过自学来了解一下文章内容。 (三)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卖油翁中考练习及答案

2009年福建省宁德市[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 a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畏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1.文学常识填空。 欧阳修(1007-1072),字________,号________,晚号______________,汉族,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________家、________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________,世称“欧阳文忠公”。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苏洵、苏辙、__________、曾巩被世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1)自矜.(A.jīn B.yín)(2)睨.之(A.ní B.nì) (3)颔.之(A.hán B.hàn) (4)酌.油(A.zhuó B.sháo) 3.用“/”正确标注下列语句的朗读停顿。(每句划两处)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康肃公善.射(______) (2)康肃忿然.曰(______) (3)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 (4)尝.射于家圃.(______)(______) (5)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 (6)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____) (7)但.微颔.之(______)(______) (8)无他,但手熟尔.(______) (9)尔安 ..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 (10)乃.取一葫芦置于 ..地(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与所给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 A.解释.概念 B.如释.重负 C.手不释.卷 D.爱不释.手 (2)吾射不亦精.乎(____) A.精益求精. B.博而不精. C.精.打细算 D.精.通射击 (3)但.微颔之(____) A.但.手熟尔 B.但.愿成功 C.但.求无过 D.虽然……但.是…… 6.翻译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教学设计

《卖油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学生较易理解。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短小较浅显的文言文,且学生已经有初一学习文言文的一定基础,所以本文的教学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精神,合作学习的精神。采用男女生竞赛的形式,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实词“矜”、“颔”、“释”、“忿”、“徐”、“遣”;虚词:“尔”、“以”、“但”“之”等。 2、能把文章译成白话文。 3、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谦虚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诵读教学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文章的第一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是故事的开端。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比较容易理解。第二段写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对话及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卖油翁的酌油表演及其对酌油技巧的解释,是本文的中心,突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是本文的重点。难点是文言实词较多。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自主翻译课文,标出不懂的地方。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解说:“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六种学问的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刻苦练习射箭并因此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后面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学生的诵读情况,强调诵读要领(1、读准字音2、读清句读3、读出感情)。 (过渡语)对学生的诵读给与评价,读得不错,接下来我们就先通过自学来了解一下文章内容。 (三)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2、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疑难词句,共同完成课文翻译,初步感知课文内

(完整版)卖油翁练习附答案

《卖油翁》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著名文学家,_______之一。《卖油翁》选自_______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 唐宋八大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字注音 自矜()家圃()发矢()微颔()忿然() 酌()沥之()睨之()尧()咨()杓() 三、解释下列词语: 1. 陈康肃公善射_______ 2. 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 3. 尝射于家圃尝:__________ 家圃:______________ _ 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释:_______ 睨:________ 久:_________去:_________ 5. 但微颔之但:________ 颔:________之:________ 6. 无他,但手熟尔他:______但:______熟:______ 尔:________ 7. 尔安敢轻吾射安:________轻:________射:________ 8. 以钱覆其口覆:________ 9.康肃忿然曰忿:________ 然:________ 10. 唯手熟尔________ 11.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 12.徐以杓酌油沥之徐:______杓:______酌:______沥:_______ 之:______ 四、翻译句子。 1.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原文填空 (1)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明陈尧咨善射的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对陈尧咨的射技的____________的态度;从语言上描写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 ” (7)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这些句子表现了陈尧咨________ 的态度。 (8)文中点明主题的一句话是________ ,说明了________ 的道理。 六、简答题。 1. 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怎样引起的? 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久而不去”是不是有意要教育陈尧咨克服骄傲自满的心理?

《卖油翁》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卖油翁》的教学设计

卖油翁 教材解析: 《卖油翁》是人教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卖油翁》一文故事性强,形象鲜明,哲理深刻,集趣味性、文学性、思想性于一体。课文主要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及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2、复述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3、掌握实词“矜”、“圃”、“睨”、“颔”、“释”、“忿”、“徐”、“缱”和虚词“尔”、“以”、“但”。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善、自矜、释、睨、颔、安、沥”等词语的意义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形象性格,领悟“熟能生巧、谦虚、人外有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学习的情感,及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勇气。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不同形式的多次朗读; 2、讨论法:引导联系课文和现代生活的,围绕“熟能生巧”话题的课堂讨论。 教学媒介: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听说过百步穿杨的故事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他能射中百步外杨柳树上指定的一片杨柳叶的中心,而且箭箭都能命中,令人口服心服。“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古代大学问家欧阳修的《卖油翁》,同学们就会明白。 (设计意图:有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新课。)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自矜.(jīn)家圃.(pǔ) 睨.(nì)矢.(shǐ)颔.(hàn) 忿.然(fèn)酌.(zhuó)杓.(sháo)沥.(lì)遣.(qiǎn) 2.作者及作品简介

卖油翁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15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5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我酌油知之。 2.(5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3.(5分)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 (二) 阅读《卖油翁》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15分)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4.(5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我酌油知之。 5.(5分)“康肃笑而遣之”的“笑”字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 6.(5分)文中的“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请写出本文作者欧阳修的谥号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卖油翁》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15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卖油翁阅读练习题及答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卖油翁阅读 一、阅读回答 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康肃笑而遣之大言数主之失(《强项令》) B.尝射于家圃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睨之,久而不去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11.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 陈康肃公……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畏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回答。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①自矜()②睨之()③忿然()④酌油() 2、、解释下列加点字。(2)①释担而立()②睨之()③但微颔之()④惟手熟尔 3、、分别写出下列“之”字指代什么。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以我酌油知之 ()③徐以杓油沥之 () ④康肃笑而遣之()4、、翻译下列句子。①乃取一葫芦置之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卖油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了解文章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概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诵读教学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概述课文内容,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课文导入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2、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 (知道唐宋八大家吧?)这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今后我们还 2

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下面,我们就来结识欧阳修笔下的这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3、检查预习 咨zī矜 jīn 圃pǔ睨nì失shǐ 颔 hàn 忿 fèn 酌zhuó沥 lì杓sháo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自渎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疏通文义。 3、学生自学新词,发现疑难。 三、师生互动 1、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1)尧咨善射(2)尧咨自衿(3)卖油翁微颔(4)陈尧咨与 3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卖油翁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引导学生领悟文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德育渗透】 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重点难点】 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互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组织学生讨论。 4、学生自导自演,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二、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2、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3、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4、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5.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四、疏通文意: 1、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要求有讨论,有记录) 2、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即翻译)。 3、同桌检查翻译情况(互译)。 4、师检查翻译,请同学发言。 5、学生评价翻译,师订正。 五、让学生复述故事:(课本剧表演) 六、分析课文: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论并归纳: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2、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讨论并归纳:“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