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

2016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

2016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
2016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

2016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缓中趋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效果明显,以不变价格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35149亿元,GDP实现了6.7%增长率。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2016年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各项指标表明:信托业积极推进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转型升级,强化风险治理,寻求增长动力,回归信托本源,科学构建商业模式,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信托资产规模跨入“20万亿元”时代,信托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一员,已经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创造国民财富的重要途径。2016年信托业在实现信托资产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的同时,不断深化落实信托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避免行业发展“脱实向虚”,以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发挥好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配置资源的独特优势,去通道、去链条、降杠杆,为实体经济提供针对性强、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务,通过开展投贷联动、债转股、并购基金、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支持实体经济通过兼并重组去产能,去杠杆,升级做强。诸多信托机构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信托、消费信托、互联网信托、公益(慈善)信托,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棚户区改造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扩大内需、消费升级和民生改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一、

稳步增长:2016年信托业跨入“20万亿”时代(一)信托资产截至2016年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继三季度突破18万亿后,达到20.22万亿,同比增长24.01%,环比增长11.29%。与2016年2季度同比增长8.95%相比,3季度和4季度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信托业跨入了“20万亿时代”。从季度环比增速看,2016年4个季度环比增速分别是1.70%、4.25%、5.11%和11.29%,是行业进入增长态势的实际信号。如图1中所示,自2015

年2季度以来,信托资产同比增速是逐季下降的,从2016

年3季度开始则呈现增长态势。在资产来源方面,2016年年末单一资金信托余额为101231亿元,占比50.07%,较前一季度降幅明显,单一资金信托占比在2016年呈现下降趋势;集合资金信托余额为73353.32亿元,占比36.28%,与前一季度相比上升1.47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占比在2016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管理财产信托余额为27601.75亿元,占比13.65%,较上一季度小幅上升。集合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信托余额占比已接近50%,表明信托资产来源呈多样化分布趋势,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如图2所示。在资产功能方面,2016年年末事务管理类信托余额为100667.84亿元(占比49.79%),规模和占比分别较前一季度提高了17630.56亿元和4.08个百分点,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在2016年呈现上升趋势;投资类信托余额为59893.74亿元(占比29.62%),规

模、占比较前一季度反向变动,分别提高了1416.69亿元、降低了2.57个百分点;融资类信托余额为41624.49亿元(占比20.59%),规模和占比分别较前一季度增加了1458.26亿元、降低了1.52个百分点。投资类、融资类和事务管理类信托产品三分天下局面进一步改变,事务管理类信托产品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两类产品。如图3所示。2017年信托业在突破20万亿站稳金融机构体系中资产规模第二大业态领先地位的进程中,应进一步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充分整合、联通资金、资本以及实业三大市场,灵活组合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投融资服务,帮助企业实现产融结合的发展目标,支持实体经济,更好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二)固有资产与权益固有资产类别体现了信托公司主动配置资产的能力。2016年年末,固有资产规模达到5569.96亿元,较2015年末的4623.28亿元同比强劲增长20.48%,较2016年3季度末环比增长10.50%。就资产类别而言,投资类资产一直是固有资产的主要形式,2016年4个季度投资类资产情况:1季度3433.99 亿元,占比74.50%;2季度3576.78亿元,占比73.30%;3季度3763.06 亿元,占比74.66%;4季度4137.36亿元,占比74.28%,规模较2015年末3265.35亿元同比增长26.71%,较2016年3季度末环比增长9.95%。贷款类资产2016年末规模为294.03亿元,同比下降15.84%,较3季度末环比下降8.25%。2016年末,

货币类资产规模达到684.87亿元,较2015年末的725.60亿元同比下降5.61%,较2016年3季度末的486.85亿元环比增长40.67%。2016年末,信托业的所有者权益为4501.86

亿元,比2015年同期的3818.69亿元增长17.89%,比2016年3季度末的4130.43亿元增长8.99%。从净资产的组成部分来看,信托行业的实收资本自2013年以来呈现企稳上升趋势,其2013年至2015年占所有者权益比例,分别为43.70%、43.38%、43.27%。2016年第4季度实收资本总额变化延续了上述趋势,其总额达到2038.16亿元的规模,占比45.27%,较去年四季度同增长了385.65亿元。就信托赔偿准备而言,截至2016年4季度末,信托赔偿准备规模为187.03亿元,环比增长14.39%,同比增长18.83%。2016年4个季度的信托赔偿准备规模分别是:一季度161.06亿元,二季度161.32亿元,三季度163.5亿元,四季度187.03亿元。其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较去年整体水平有小幅增加,由2015年末的4.12%增长到2016年末的4.15%。信托赔偿准备规模的不断扩大,说明信托公司在有意识地增强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信托行业固有资产与所有者权益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信托行业的增资扩股和风险治理的强化。随着信托行业评级的实施和信托监管评级的调整,信托公司资本扩张的动力增强。2016年以来,共计有20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资,平均每家公司增资约17亿元。其中增资额最大的昆仑

信托,增资金额72.27亿元。另外,在行业整体保持盈利的基础上,部分信托公司的利润并没有全部分配,留存利润积累进一步促进了固有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增长。(三)风险项目个数及规模信托风险项目个数和资金规模自2015年第四季度持续快速增加以来,2016年第四季度实现双双回落。2016年末信托业的风险项目个数为545个,较第三季度减少61个,资产规模为1175.39亿元,较第3季度末的1418.96亿元减少243.57亿元,环比下降17.17%。在1175.39亿元的风险项目中,其中集合类信托600.71亿元,占比为51.11%,较第三季度降低21.12%;单一类信托556.92亿元,占比为47.38%,较第三季度降低12.52%;财产管理权信托风险项目资金规模为17.76亿元,占比为1.51%,较第三季度降低14.71%。伴随着信托业保障基金有效运行、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式揭牌,加上之前已经成立的履行行业自律职能的中国信托业协会,在信托公司自身不断加强风控能力的同时,支持信托业发展的“一体三翼”架构全面建成,形成了监管部门为监管主体,行业自律、市场约束、安全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托业风险防控体系。因此,对应20.22万亿的信托资产规模,不良率为0.58%的中国信托行业,风险总体可控。二、稳中求进:2016年经营业绩步入平稳增长期2016年,信托公司依赖于外部市场环境刺激、利用相对灵活的制度安排追求“短平快”短期套利模式已经

不可持续,信托投资收益增速大幅回落,信托业经营收入与信托项目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均呈现回落状态。但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托公司风险治理的完善,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以及逐渐回归信托本源,主营业务凸显,信托业利润总额持续上升。(一)经营业绩一是经营收入同比下降。2016年末,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1116.24亿元,较2015年末的1176.06亿元同比下降5.09%。从具体构成来看,利息收入与信托业务收入占经营收入比均呈现上升趋势,而投资收益占比则呈现下降趋势。具体而言,2016年末利息收入为62.75亿元,较2015年末同比上升5.57%,同期的利息占比从5.05%上升为5.62%;2016年末投资收益为270.73亿元,较2015年末同比下降28.02%,同期的投资收益占比从31.98%下降为24.25%;而信托业务收入占经营收入比例,则从2015年的58.61%,增加到2016年的67.16%。二是利润总额保持增长势头。2016年末信托业实现利润771.82亿元,较2015年末的750.59亿元增长2.83%。2016年4个季度的利润分别是1季度139.84亿元、2季度199.43亿元、3季度179.37亿元、4季度253.18亿元,4季度较3季度环比增长41.15%。三是人均利润指标下降。人均利润是衡量行业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标,2015年末人均利润为319.91万元,2016年末则下降到316.1万元,同比下降1.19%。(二)受托管理成效2016

年12月份清算信托项目1882个,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

为0.73%,略高于2015年12月份的0.53%。2016年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情况为3月份0.50%、6月份0.50%、9月份0.58%;就清算信托项目为受益人的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而言,2016年3月份8.18%、6月份6.35%、9月份7.59%、12月份7.60%。而2015年该收益率情况为3月份8.11%、6月份10.19%、9月份7.30%、12月份13.96%。因此,2016年信托项目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相对于2015年而言,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弱周期环境下信托业仍实现利润稳步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提价值。面对低迷的投资环境,信托公司发力信托业务,加大主动管理业务的研发创新,努力提高信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降成本。信托公司综合管理能力普遍提升,经营成本控制达到较高水平。2016年信托公司普遍加强资产清收,资产减值大幅减少,初步统计总成本仅300多亿元,同比下降超过25%。三是促转型。转型创新步伐大幅度加快,市场深度拓展,盈利模式得以升级。基金化信托产品广泛操作,部分信托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固定的管理佣金获得利润,而且还可以通过基金投资分成获得浮动收益。三、服务实体:2016年信托价值和制度优势得以彰显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信托业也在转型路口迎来了发展机遇期。2016年12月26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信托业年会“信托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中重点提到信托业要回归信

托本源并且服务实体经济。首先,信托公司要以信托本业为主体,聚焦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受托服务。其次,信托公司要通过开展投贷联动、债转股等业务支持实体产业的发展,通过并购基金促进落后产能转型升级,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市场流动性,将社会闲置资金引入实体经济领域。2016年信托财产的投向依旧是在工商企业、基础产业、证券投资、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五大领域。2016年四季度末信托资产投向工商企业占比24.82%,基础产业占比15.64%,证券投资占比16.2%,金融机构占比20.71%,房地产占比8.19%,其他占比14.44%。相较于2015年4季度工商企业占比上升2.31个百分点,证券投资下降4.1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上升2.78个百分点,基础产业下降2.25个百分点。(一)工商企业。2016年4季度末,工商企业继续保持其资金信托的第一大配置领域的地位,规模为43328.03亿元,占比为24.82%。相较于2015年4季度工商企业占比22.51%,上升2.3个百分点,相较于2016年3季度占比23.79%,上升了1.03个百分点。(二)金融机构。2016年,金融机构成为资金信托的第二大配置领域的地位。2016年4季度末,资金信托对金融机构的运用规模为36150.18亿元,占比20.71%。自2015年2季度以来,金融机构占比就呈上升趋势。2016年1季度金融机构占比18.49%,2016年2季度金融机构占比19.56%,3季度稍有下降占比19.10%,4季度回升占比20.71%。2016

年金融机构占比已上升2.78个百分点。(三)证券投资。2016年4季度末,证券投资为资金信托的第三大配置领域。自2015年4季度以来证券投资占比一直在下降。从2015年4季度的20.35%到2016年4季度末的16.21%,已经降低了4.15

个百分点。2016年4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为28297.44亿元,较2015年4季度同比下降5.37%。证券投资(基金)信托规模为2800.99亿元,其在信托资金投向的占比为1.60%,较2016年3季度占比2.04%,下降0.44个百分点;证券投资(债券)信托规模为19239.46亿元,其在信托资金投向的占比为11.02%,较2016年3季度末占比12.70%,下降1.68个百分点;证券投资(股票)信托规模为6256.99亿元,其在信托资金投向的占比为3.58%,较2016年3季度末占比2.98%,上升了0.6个百分点。(四)基础产业。2016年基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最终在4季度末成为资金信托的第四大配置领域,规模为27298.94亿元,占比为15.64%。2016年1季度为18.02%,2季度为17.31%,3季度为16.60%,4季度更是跌落至15.64%。(五)房地产。2016年4季度末,房地产依然是资金信托的第五大配置领域。2016年4季度末,资金信托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规模为14295.37亿元,占比为8.19%,占比较2015年4季度的8.76%下降0.57个百分点,较2016年3季度的8.45%下降0.26个百分点。房地产信托占比在2016年一直持续下降,与房地产市场调控密切相关。

四、回归本源:2017年信托业发展趋势展望2017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中的的一个战略发展时期。当前,资本金融时代已经到来,坚持资本思维尤为重要。资本思维的精髓是结构性重组,宏观层面上的资本运作包括对全社会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资源效益。在产业链上淘汰和重组过剩产能,以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微观层面的资本运作,包括进行国企改革,关停低效、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优化市场上的资源主体。在此背景下,2017年我国信托业将呈现如下趋势:(一)信托业深化转型压力持续随着资产规模扩大,风险因素也在逐步积累。这一方面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信托业自身的结构性问题、业务短板有关。2017年信托业发展将更加关注于风险防控与监管,伴随较大的信托资产存量,预计2017年信托业资产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而且从大资管市场背景来看,大资管市场行业竞争加剧,挤压了信托业的市场占有率,影响了信托公司的规模扩张。信托业在2017年将继续面临深化转型的压力。(二)信托资产支持领域日益广泛2017年,信托资产将在传统投资领域与新兴投资领域广泛布局。在传统投资领域中,受累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在证券投资领域和房地产投资领域,信托资产投资将会延续2016年的趋势。但在并购重组领域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领域,信托

资产投资将会持续增加。2016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经济工作提出战略部署,要求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战略,要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在此过程中,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依然较大。因此,2017年PPP业务预期将有一定的成长空间。信托公司应挖掘金融服务优势与政府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有效对接资产运用端和资金来源端。在新兴投资领域,受政策的支持与引导,2016年消费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绿色信托估计发展较快。《慈善法》颁布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预计2017年全社会慈善热情将上涨,信托公司也将与慈善基金会充分合作,开发慈善信托产品。同时,信托公司有机会参与到土地经营权确认和流转环节,发挥制度优势,提高农业资源的流动性和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率。(三)信托业务加速创新在信托业务上,2017年伴随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以及营改增试点,财产信托、事务类信托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信托业务回归本源的行业发展方向指引下,预计市场占比将有所提高。然而,融资类信托发展则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首先,融资类信托的发展受到企业贷款需求的约束,不能无限扩张。其次,融资类业务仍将面临严格的监管,中小信托公司难以满足资本监管要求,开展融资类信托业务也会受到政策制约。当然,预计2017年信托公司会通过产品创新来缓解这一问题。一方面,信托公司将加大投贷联动的创新力度。

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也是信托公司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而且2017年,中国信托登记公司正式上线运营,可提高信托资产的流动性。因此,预计资产证券化信托的市场需求会更加旺盛。不良资产证券化、PPP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领域有望成为新的行业发展动力。同时2017年,预计信托公司与互联网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信托与互联网的结合有助于在通道业务被迫收缩的背景下,吸收积累潜在的客户群体,拓展信托业务平台。另外,伴随老龄化程度加剧、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消费模式的变化,2017年信托业将在养老服务、旅游资源开发、网络购物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四)信托业监管规则逐步完善在2016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将信托业务分为八类。新的分类方式表明,信托业务除了面临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责任之外,还要承担市场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管理责任等,信托业风险管理形势趋于复杂化。因此,针对信托业风险的监管规则将愈发细化完善。首先,从行业监管视角来看,2016年监管层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从强调实质风险化解、引导配资业务、加大非标资金池清理力度、强化资本管理等方面明确提出信托公司要严守风险底线,促进行业稳健发展。其次,信托行业评级体系和信托监管评级体系分别建立,信托公司风险控制、资产质量、合规经营全面纳入监管体系。

最后,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使信托业“一体三翼”监管框架建成,信托产品统一的交易、流转平台的出现将极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信托大数据平台建立与制度的完善也使监管工具更加灵活,信托保障基金费率的差异化调整有可能成为新常态。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题目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院(系)金融与贸易系 专业金融学 学生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1年 6 月 20 日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由我本人独立完成。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 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如在文中涉及到抄袭或剽窃行为,本人愿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及责任。 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2011 年 6月 20日 摘要 我国信托业从建立以来,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其经营业务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内部外部问题。在接下来的论文中我会做出详细的陈述。 关键词信托;理论;现状;发展;问题;展望 Abstract

From the inception of the trust industry to have a rapid developmentin the financial sector has its own place, and continue to expand itsoperations, as China's sociali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make a greatercontribution to financial markets in China played a certain role. However,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problems. In the next paper, I will make a detailed statement. Times New Roman Trust; theory; status; development; problems;Prospect 目录 一、绪言 (1) 二、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2) (一)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2) (二)中国信托业的功能 (3) (三)中国信托业的定位 (4) 三、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 (4) (一)中国信托业发展的优势 (4) (二)中国信托业发展的问题 (6) 1.内部问题 (5) 2.外部问题 (6) (三)进一步发展信托业的对策 (7) 四、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展望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绪言 我国信托业从70年代末建立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其经营业务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身资本金就已经严重不足,筹集资金的能力也不是很强,导致了资金运用的低效率;内部管理存在缺陷,人员素质低,用人机制较不合理;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对它也有一定的不

我国信托业务发展现状和新思路

我国信托业务发展现状和新思路 金融05A2023405A32 张思琦 关键字:信托业务新思路 摘要:从回顾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开始,指出我国目前信托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信托业的一种可供将来参照的发展模式-信托业兼营银行业,并从产权的角度提出我国信托公司也因进行股份制改造并适当的引入民间资本入股或组建新的信托公司,既有利于提高效率又有利于防止新的市场垄断。 一、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简短历史回顾 (一)旧中国的民营和官办信托 1、旧中国民营信托业的产生及主要业务 近代我国最早的信托业务是以银行兼办信托业务的形式出现的。专业的信托公司成立于1 921年。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国内战乱频繁。社会游资苦无出路,资本主义国家的信托公司就进入我国,并成为中国金融业中新兴起的一个行业。 旧中国的信托机构及其业务,根据国民党政府颁布的《银行法》中第六章信托公司规定:“凡以信托方式收受运用或经理款项及财产者为信托公司”(第83条),该法第85条对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做了如下规定:“①管理财产;②执行遗嘱;③管理遗产;④为未成年人或禁治产人之财产监护人;⑤受法院命令管理扣押之财产及受任为破产管理人;⑥收受信托款项及存款;⑦办理信托投资;⑧代理发行或承募公债、库券、公司债及股票;⑨承受抵押或管理公债、库券、公司债及股票;⑩代理公司股票事务及经理公司债及其券担保品之基金;(1 1)代理不动产孳息收付事项;(12)代理保险;(13)管理寿险债权及养老金、抚恤金等分期收付”。 2、旧中国官办信托业 旧中国官办信托机构有三类:一是地方政府拨款兴办的,如上海的兴业信托社;二是属于官资本“四行二局一库”系统的专业信托结构,如中央信托局;三是其他官僚资本银行设立的信托部。 (二)建国初期的信托业 建国前,信托业中属于官僚资本系统的机构,在其所在地区解放时,被当地政府接管清理。以上海为中心的民营信托业,则随着国家对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首先是少数资力不足而又缺乏正常经营基础的机构被淘汰,其余经过整顿,逐步纳入上海私营金融业“联营”或“联营”集团,继续营业。到1952年12月,这些私营金融业“联营”或“联营”集团同60家银行、钱庄一起实行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合并成为“公私合营银行上海分行”。至此,就不再有专业信托公司存在了。 在整顿、改造民营信托业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分行设立了信托部。他们借鉴旧银行兼营信托业务的做法,开始承办若干信托业务项目。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于1949年11月成立信托部,其开办的业务有:房地产业务、运输业务、仓库业务、出租保管箱业务、代购代销和保险代理业务。 以银行信托部形式办理上述业务,是为适应当时上海市场的传统习惯和实际需要。但为期不久,就于1951年9月份起陆续缩减业务项目,直至全部停办,信托部也就撤并结束。此外,少数省市曾由地方通过各种集资渠道开办投资公司,但这些公司存在的时间也很短暂,不久后停业。新中国的信托投资事业就从那时起中断了。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国银行业概况 1、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4.41万亿,位列全球第二。2012年至2016年GDP的年均复合名义增长率达8.64%,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中国银行业亦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 行数据,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42%和14.35%。下表列示了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和外币的贷款和存款数据: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 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等。

(1)大型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主要融资来源。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7.29%,负债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37.21%。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2)股份制商业银行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共有12家股份制商 业银行。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把握有利的市场机遇,取得持续较快发展,市 场份额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12月31 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和负债总额的18.72%和18.99%。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信托行业的现状与展望

信托行业的现状与展望 行业数据分析 2016年第三季度末,中国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为18.17万亿元,其资产管理规模远远超过私募基金的9.3万亿元和公募基金的8.81万亿元,标志着我国信托行业正式迈入18万亿时代。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按信托资产的资金来源分类,集合信托占比34.81%,单一资金信托占比53.33%,管理财产信托占比11.86%。总体而言,我国信托行业目前还是被通道类信托占了半壁江山。 按照功能分类,融资类信托占比22.11%,投资类信托占31.19%,事务管理类信托占45.71%。事务管理类信托近年来在信托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体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信托产品结构设计的优越性,也部分说明了我国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16.60%的资金投向了基础产业,相较第二季度的17.31%和第一季度的18.02%呈现逐步下降的态势。基础产业投资动力不足,使得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有所下降。预计未来由于PPP项目的发力和政府资金的托底,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会缓慢上升。 今年三个季度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占比分别为8.71%、8.52%和8.45%,稳中有降,说明政府调控房价的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投向证券市场股票、基金和债券的信托资金比重分别为2.98%、2.04%和12.07%。第三季度流向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分别占比19.10%和23.79%。从信托资产的投向来看,工商企业仍高居榜首。 按照信托资产投资功能来看,融资类占比不断下降,事务管理类占比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2季度,融资类信托规模达4.09万亿元,占比23.68%;投资类信托规模达5.73万亿元,占比33.13%;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达7.47万亿元,占比43.20%。自2015年信托行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形成以来,信托资产功能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三季度,信托业的整体风险可控,不良率环比略有下降。三季度末,信托业的风险项目个数为606个,规模为14189600万元,不良率为0.78%,较二季度末的0.8%有所下降。 从各项数据指标来看,信托行业似乎还算发展良好,那么真实的信托行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 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 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 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6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5-11-17 21:13:15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5年11月13日·广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金融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届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一次伟大创新性设计,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此时,召开本次峰会应当说恰逢其时,充分体现出金融业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有益探索。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贯重视行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研究,下面,我主要结合协会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和行业基础数据,对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截止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 我国经济还处在稳定增长区间,我国银行业众多经营指标R0A、ROE、不良贷款率及税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仍领先于国际大型银行,例如,R0A高于201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社前100家银行平均值0.04个百分点,ROE高出3.73个百分点。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由巴曙松首席经济学家领衔,我们联合普华永道实施的《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连续第6年跟踪采访国内银行家群体,最新访谈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业务演变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业务演变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博士 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年,中国信托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绎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这段发展历程按照时间沿革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试验阶段 一、信托业起步试验阶段的发展历程 该阶段大致从1979年至1999年,约20年的时间。以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宣告成立为标志,中国现代信托业在完全没有制度准备的情况下摸索起步。期间信托公司历经了五次大起大落的艰辛历程。最终使该行业元气大伤,经验惨痛。1999年3月,国务院下发国发第12号文,宣布中国信托业的第五次清理整顿开始。这次清理整顿的措施包括:①对所有问题严重的信托公司一律实行停业整顿、关闭、撤销;②少数在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后,经人民银行验收和重新登记。③信证分业。④先后出台《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两规”)。 二、起步试验阶段的主要信托业务 总结起来看,信托公司在20年无序发展的时期中,基本围绕两类主要的业务运作: 第一是负债类业务:(变相)高息揽存,大规模开展存款、贷款等债权性业务; 第二是证券类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自营证券投资和IPO业务。 前者被业界戏称为“二银行”,后者则被戏称为“二证券”。当然,其他业务,包括债券承销、委托贷款等也参与一部分,但远远赶不上上述两项业务的比例。 换言之,中国信托公司在长达20年的无序发展时期,基本就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信托本源业务,而是利用经济转型期间出现一些政策漏洞和改革缝隙,游走于主流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和禁止的业务地带,进行一些擦边运作、灰色运作、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20多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一)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目前监管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银行业动态跟踪: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信贷控制仍为主要标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新增信贷低于市场预期。2011 年1 月末M1、M2 增速分别回落至13.6、17.2分别较2010 年年末下降7.6 和 2.5 个百分点。这显示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企业活期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减少。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措施的作用下1 月人民币新增贷款 1.04 万亿低于市场预期的1.2 万亿这表明了央 行信贷控制有所成效。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息差提升可期。2011 年新增信贷增速将较为平稳银行业贷款平均余额的良好增长仍是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在2011 年经济增长较为稳定的预期下我们认为银行的净息差将在加息周 期中受益具体的提升幅度将根据通胀的发展以及加息的频率、方式等因素而定。2011 年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定预计行业资产质量将保持整体稳定的态势。行业监管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价格型调控工具对银行业中性偏利好存款准备金率 和动态差别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构成利空。预计 3 月份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将保持平稳后续政策持续大幅收缩的 空间预计有限。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估值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市场普遍预期2011 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较大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将压制行业估值修复进程随着银监会相关监管 政策的进一步明确预期未来年报、季报披露行情或将成为股价较好表现的时间窗口。银行业未来估值修复可期具备了中

长期的投资价值维持行业的“增持”评级。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在全国率先实现刷银行卡“打的” 2011 年05 月27 日13:28 来源:大连电视台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据大连电台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与大连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今天正式启动打车刷银行卡便民工程,今后凡持有各家银行“银联卡”的市民,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都可刷卡付费,不用再付现金了。因而,大连也成为全国首个“刷卡打的”城市。请听报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连出租汽车公司“蓝灯的士”在全国率先实行计价器收费,此举闻名中外。如今,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打车市民越来越多,乘车交现金已不适应现代“打的”需求。为了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大连“打的”,大连出租汽车公司便与银行联手实行刷卡打车。记者看到,安装在蓝灯的士上的消费终端机与计价器连接,不但可以受理各家银行发行的普通“银联卡”,还能识别“芯片银行卡”和“手机信用卡”,也就是说乘客既可刷卡、插卡付费,也可以挥卡“闪付”。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钱景秀告诉记者,这种刷卡方式时间很短,特别是挥卡闪付和挥机闪付它的交易时间从原来的接近 1 分钟的时间能够缩短到0.2 秒。目前,大连市共有1200 辆蓝灯的士,大连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正分批对车辆进行银行卡受理改造,今年内使公司的“蓝灯的士”陆续加装消费终端,受理银行卡支付业务。公司党委书记许建红表示,公司现与

关于基金公司业务发展方向的个人建议

关于基金公司业务发展方向的个人建议尊敬的领导: 您好! 根据我个人近期的工作经历和所关注的金融市场信息,主要是信托行业信息,结合金久源基金公司的实际情况,关于公司在今后的发展战略定位和业务方向上提出以下几点个人的建议,请领导参考: 一、私募基金的业务模式与信托行业的核心业务模式类似但又独具优势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不同于传统的风险投资PE/VC基金,就形式和本质来说,更接近于固定收益类通过债权短期融资的信托理财产品,因此从业务和行业的关联性来说,可以更多地借鉴信托行业的发展经验和理念。 根据近期2013-2014年信托行业的一些总结报告,分析指出:当前,中国的信托公司主要围绕两大业务模式开展业务: 一是私募投行业务,即撮合有融资需求的较高风险企业客户,和有投资需求的高净值个人客户和企业/机构投资者(即形成私募信托理财产品,包括单一和集合信托,主要投资范围是房地产行业、工商实体企业和政府主导项目); 二是通道业务,即利用信托牌照,帮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投向某些受限制的资产类别,以此发行理财产品或达到其他目的。 信托公司的优势在于,在所有金融牌照中,信托是唯一可以进行跨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和另类投资(如企业贷款,和非公开交易的股权等)的牌照形式。 就这两大业务模式来说,我们这种私募基金公司所能开展的业务主要是第一种,即私募投行业务,且与信托公司在产品设计上没有大的区别,主要弱势在于项目渠道建立困难和成本偏高,但优势在于我们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灵活的交易方式和结构,有整合项目和资金资源的灵活性优势。 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除了传统投资模式外,在私募投行业务这个领域,由于资本市场的分层,本身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优势,且目前没有统一的行业监管法规,但是由于今年以来证券公司、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放开了进入资产管理业务的政策限制,未来的市场竞争环境更为激烈,如何突出我们这种私募基金的优势和特点是下一步发展私募投行业务的关键点。 二、可供参考的信托行业未来三大业务领域 参考信托行业的发展趋势,或者说高端金融理财服务业未来的发展舞台,通过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体制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其中商业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此期间内颇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在数量上,商业银行从无到有、由少至多,外资银行也逐渐登陆,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运作上,我国商业银行正进行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理念的转化,银行的运作机制也逐步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我国银行机构的现状是,大型商业银行有四五家,中型商业银行有十余家,小型商业银行有上百家。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从2011年“十二五”开始,中国对金融体制进行大力改革。2014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业来自息差收窄、负债成本大幅上升、收费业务监管从严以及不良加速暴露等多方面的压力有增无减,利率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带给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更是不容小觑。 而今年,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更为复杂,竞争压力不减,监管不断强化。着力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步伐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面对改革的迫切形势,银行业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首要战略选择。不少银行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步伐,加快推动单一服务模式向差别化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随着业务模式的转变,银行的组织架构改革也逐步加快。银行业继续推进以提高管理效率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新一轮结构改革悄然启动。去年,五大行的架构改革已经启动,精简机构数量,强化利润中心建设、实现扁平化管理、优化流程,体现了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经营。(例子:有报道称,银行理财、信用卡和私人银行等业务板块,有望以银行子公司的形式独立运营。今年年初,交行交银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分中心在香港挂牌。值得注意的是,交行的具体做法是将交银集团在港子公司交银国际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直接挂牌为总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意味着该分中心具备香港持牌法人资格,极大提高了自主性。) 同时在今年对于互联网战略的部署上,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信息化银行、形成网络金融时代新的竞争优势,成为很多银行今年重要的战略抉择之一。此外,不少银行还计划今年健全大数据应用。

对我国信托业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分析

对我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信托业在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有一部完善且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托法,这样才能对信托业实行监管与规,使信托业稳步向前的发展。我国已经颁布了《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资金信托管理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托业涉及面广,这些法律、法规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需要做出解释的情况。 关键词:信托历史风险防发展趋势 引言 2008年以来,中国信托业的信托资产规模几乎每年以约一万亿元的增长不断刷新纪录。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保持高增长,使得国民财富迅速积累,居民对投资理财的需求迅速增加。众多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一、信托概述 (一)信托定义 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二)信托的职能 主要有财产管理、融通资金、协调经济关系、社会投资和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五种职能。概括起来就是“受人之托,履人之嘱,代人理财”。 (三)信托的特点

1、所有权与利益分离。它是最重要的特征,是指所有权和受益权分离。基于此项特征,信托行为可以灵活地处理公益事务及其他特殊业务。 2、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指信托行为能够有效维持受益权的稳定性,免于遭受委托人、受托人的债务追偿。 3、有限责任。一是受托人以信托财产为限向受益人支付信托利益;二是对处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务以信托财产本身偿还,受托人、受益人各自的财产不受追偿。 4、信托财产的同一性。明确了信托财产所孳生的相关财产也属于信托财产,即信托财产的收益与信托财产本身具有同一性。 5、信托财产的追及性。信托财产存在的形式由一种转化为另一种,而受益人始终对不同形式的信托财产拥有受益权。这就是信托财产的追及性。 6、管理的连续性。信托一经设立即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信托财产的管理不受各种情况变化的影响 二、我国信托业的历史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初叶,它的发展大体是经过了四个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918年-1948年) 早期的中国信托不是适应商品经济自身发展,而是社会游资寻找投机场所的需要发展起来,信托的本原业务并没有移植国,大量开展的是代理业务。 2、停滞阶段(1949年-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变为单一职能的出纳部门,信托存在的客观条件消失,到50年代中期信托业务全部停办。 3、恢复阶段(1979年-1981年)

中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44159759.html, 中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作者:王晶 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第09期 摘要:新制度下,我国信托业的业务开拓与功能定位拥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其为了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就应该进行创新,现阶段,在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只有找准相应的对策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推动我国信托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阐释了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一、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信托业自身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托业务以及产品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在《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颁布以前,信托的财产主要是资金,导致其只能够围着资金所开展,使其业务能力被制约。而在其颁布之后,对信托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拓宽,进而为其业务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但是因为信托市场的发育并不成熟,企业并不习惯较为复杂的关系,在资金出现困难的时候,企业会向银行进行求助,没有把信托当作是融资的主要办法,这使得信托业务活动的发展依然沿着传统的形式,主要集中在资金业务上,对信托产品的创新非常少,其融资的规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其次,在资金来源、使用和业务活动拓宽方面存在问题,资金的来源以及应用途径对信托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着决定性作用,就其资金来源而言,虽然明确规定了资金的来源情况,和老办法进行对比,其增加了信托企业的资金来源。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和信托业之前的外债与存款吸收等途径进行对比,信托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依然较为狭窄。就资金信托而言,其竞争能力不会超过专门的资金理财机构,由于其代客理财上的资金会被其他的投资机构以及券商所获得,而风险控制与成本收益方面和券商之间的竞争比较差。 (二)我国信托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经济环境及其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信托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现代化信托业的生存以及发展应该具备三方面的条件:第一,产权与信托制度的确定性,个人财产应该被保护,第二,市场的经济条件较为健全,第三,信托业务的实际需求。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高,相应的信托制度并不完善。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分析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对策分析 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

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使外资公司进入市场更加有法可依,保监会也努力提高保险市场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也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的制订和监管工作透明度,加强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模化的建设。这两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快速化,

2017-2018年中国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

1业绩综述: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盈利能力下滑速度减缓 (4) 1.1不良拨备压力减小,净息差下滑收窄,行业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 (4) 1.1.1大行拉动整体净利润增速回升,城商行净利润增速有所回落 (4) 1.1.2归因分析:不良拨备压力减小、净息差下滑负面影响收窄带来净利润增速回升 (6) 1.2净利润增速回升但仍不足以提高ROE (10) 1.2.1ROE、ROA继续回落 (10) 1.2.2杜邦分析:净息差下滑是盈利能力下滑主因 (13) 2资产负债结构:受监管影响,贷款占比回升,同业负债占比压缩 (13) 2.1资产:贷款占比回升,新增贷款多投向基建行业 (13) 2.2负债:受监管影响同业负债占比压缩,中小行结构调整承压 (15) 3资产质量:资产质量向好,部分行业不良贷款压力犹存 (17) 3.1不良生成率降低,资产质量好转 (18) 3.2部分行业的不良贷款压力犹存,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良贷款率持续回落19 4投资建议 (20) 5风险提示 (21)

图1: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的驱动因子贡献对比 (7) 图2:上市银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的驱动因子贡献对比 (7) 图3:上市银行合计生息资产余额同比:细分项目(时点数据) (8) 图4:上市银行合计手续费收入同比及细分项目 (9) 图5:17年3月-6月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及同比增速变化(万亿元) (9) 图6:2017H1上市银行合计本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本期实际新增不良贷款回升10 图7:16家上市银行合计ROE回落(移动平均消除季节性) (11) 图8:16家上市银行合计ROA回落(移动平均消除季节性) (11) 图9:上市银行合计贷款结构变动 (15) 图10:上市银行合计对公贷款结构变动 (15) 图11:四家银行合计的重要行业不良贷款情况 (20) 表1:上市银行2017上半年净利润情况 (6) 表2:上市银行合计2017H1盈利能力情况 (12) 表3:上市银行合计2017H1盈利能力情况(与FY16对比) (13) 表4:2017H1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及变动情况 (14) 表5:2017H1上市银行负债结构及变动情况 (17) 表6: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数据 (18) 表7: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 (19) 表8:四家银行合计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区域分布情况 (20)

我国信托业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我国信托业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摘要:在XX年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几乎所有信托公司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到了XX年,情况却大不相同了。根据业界50家信托公司XX年上半年提供的相关数据及XX年公布的年报对比显示:信托公司面临的不利因素已明显增多,且日益增强,这给信托业业绩的增长无疑添加了隐忧。那么信托公司该何去何从呢?信托业的发展方向又该如何确立?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做出努力,把握当前 1 随着我国cPI指数日益攀升,央行连续出台了从紧的货币

政策。仅XX年,央行就连续6次调升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贷款的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最初的 2.53%提高到了4.14%,而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随之相应上调。同时,目前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15.5%,且央行明确表示还将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准备金率。在此宏观背景之下,对信托业产生了两大问题。一方面,资金变得愈加稀缺,增加了募集资金的难度;而另一方面,筹 集资金的成本也随之增高。无论是民间资金还是官. 方资金,都随着银行利率的递增而不断提高。这些原因最终将会导致综合资金成本整体上升,迫使信托公司不断调整信托产品结构,提高收益水平,因而推动了信托资金的成本也 2 股权投资收入和证券投资收入在XX年特定的市场环境下,犹如“火山式”喷发,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据用益信托工作室提供的数据,48家信托公司07年合计实现收入229亿,其中股权投资达79亿,证券投资收入实现66亿,各占总收入的34.5%和28.8%,成为信托公司大和第二大收入。这两

种收入的大幅增长与XX年火爆的股市行情密不可分。但自XX年以来,股市进行大幅调整,最近股市行情与去年相比真是一落千丈,有急奔熊市的趋势。这就直接导致市场上新股发行规模、集合信托产品数量及募集资金规模以及市场总体收益率大幅度下降。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显示,今年2月份共有16家信托公司发行了23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较上月减少26只,减幅明显;3月份,证券投资类产品只发行了38款,较上月减少了12款;4月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大幅锐减了61.54%,从上个月26款的发行数量降到了本月的10款。这就迫使信托公司必须要尽快调整产品结构、推出多元化产品、回归本源业务、确定核心盈利模式 3 信托业自身竞争也比较激烈,它面临国内外市场的双重 从国际角度看,自XX年12月11日我国履行加入To时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