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七家镇总体规划说明

北七家镇总体规划说明

北七家镇总体规划说明
北七家镇总体规划说明

前言

昌平区北七家镇位于北京市北部山前平原地区,是首都北京中轴线向北延伸线上的一个大镇,多年来,依托市区,背靠昌平,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镇,全国小城镇试点镇。随着北京市奥运行动计划的确立、北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房地产业的持续升温,北七家镇凭借其北靠温榆河,南临主城区,拥抱中轴线,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环境优势,成为京郊北部的炙手可热的“焦点地区”之一,发展势头迅猛。

受昌平区北七家镇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昌平区北七家镇总体规划》任务。规划组于2002年8月底至9月底进驻北七家镇现场,在镇政府的领导下,镇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规划组进行了现场踏勘和内容广泛的基础资料调研工作,先后走访了镇域所辖21个行政村及天通苑边缘集团,并与镇里的小城镇办、开发办、城管科、经济发展科、统计科、派出所、社区中心、林业站等镇属单位进行了座谈。同时还到昌平区规划局、土地局、绿委、环保局、供电局、地震局、水利局等部门进行了调研。

通过对现状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工作,一个多月之后,于2002年11月27日提出了北七家镇初步规划方案(高、中、低三个方案),向区规划局以及北七家镇政府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与会领导对规模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之后,还得到我院的院长、院总工及所领导的指导,并于2002年12月25日提交了《空间发展研究》报告,并就中方案提出了两个用地布局方案,区规划局及镇政府的有关领导就功能定位、规模等研究方面提出要加强详细论证的建议。规划小组根据有关领导提出的意见,经过修改后于2003年1月15日在北七家镇召开规划研讨会,参会的有市规委、区规划局以及北七家镇政府的有关领导,与会领导提出北七家镇的总体规划要与市整体发展需要相结合,并与区的区域规划相结合,规划小组并就市的两个规划《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进行了协调和调整。总之,在市、院、区及镇的领导下,经过多次的规划研讨会,在综合听取各方面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规划小组进行了反复认真的多次修改和逐步的完善,现形成初步的成果上报市规委。

初步成果共分四部分内容: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空间发展研究报告和规划图册。

本次规划工作得到市规委、市规划院、区规划局及区有关部门及北七家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并得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乡发展研究室的合作,在此深表谢意!

一、基本概况

(一)区位及基本情况

北七家镇位于北京市区北部、昌平区的东南部。其四邻为顺义区、朝阳区、北苑边缘集团(东小口镇)、清河边缘集

团(回龙观文化居住区)、沙河卫星城(七里渠乡)、百善镇、小汤山镇。北七家镇距安定门、昌平区距离均约为18公里,东距首都机场约15公里,西距八达岭高速公路约12公里,南距奥运村边缘和13号线轻轨交通霍营站距离均约为2公里。北七家镇北邻市六环路,镇域东部有京承高速公路,市级道路立汤路与定泗路在镇域内十字相交。

北七家镇镇域总面积60.45平方公里。现北七家镇由原北七家镇、平西府镇和燕丹乡三个乡镇于1999年10月撤乡

并镇,辖21个村庄,其中2个村已由天通苑开发建设。现全镇域人口总计为164951人(未包括北苑北边缘集团的经济

适用房小区天通苑东区62000人),其中常住人口124951人(不计外来流动人口)。

(二)自然概况

北七家镇地处温榆河南岸的平原地区,呈南高北低,地面海拔高度在27—40米之间,自然坡度1‰。温榆河流经镇域最北部,沿东部镇界东南向流入顺义区境,其支流清河流经镇域东南境并汇入温榆河。

北七家地区的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半湿润区,主导风向北风、西北风、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集中在6-8月份,冬春两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年均气温11.8℃,无霜期约200天。

(三)工程地质

该地区工程地质综合评价为Ⅱ、Ⅲ类区,地基经过适当处理,可进行工程建筑。北西向南口——孙河隐伏断裂和北东

向的黄庄——高丽营断裂斜穿镇域,建设工程需避开断裂带分布区,提高安全性。

二、规划背景

北七家镇地处北京市的城乡结合部,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尤其是在申奥成功后,使

来北七家镇洽谈的开发商不下200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北七家镇原有的规划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在中国加入WTO、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北京申奥成功、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生态绿色环境的建设及昌平区建设

北京后花园的良好的区域发展前景,加之北京亚运村汽车贸易园区进驻北七家镇等的新情况,对城镇经济发展、土地利用

方式及用地布局带来重要的影响。

另外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镇域内复杂的土地属性,而大部分为国有土地属性的开发项目建设用地散布于现镇域内,如90年代初利用国有农场、养鸡场建设的名流花园、名佳花园等,未与城镇总体建设相结合,致使目前北七家镇的土地资源利用处于无序状态,现人口、用地均突破原规划(2000年版镇域规划的人口规模为4.7万人,用地规模为17.18平方公里),但镇内仍未形成一个明显的公共活动中心,旧村改造落后。因此,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北七家镇要抓住机遇,并从区域角度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迫切需要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总体规划来引导和控制土地资源的利用,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三、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1.从区域角度分析,并据北七家镇的区位特征、资源状况和其社会经济条件及发展的优、劣势等,科学认识北七家镇的发展前景,并重新确定其城镇性质和功能定位。

2.从产业选择、人口转化、环境保护、空间整合等方面,结合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大都市首都边缘区小城镇建设的模式。

3.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从土地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出发,通过土地空间整合,使自身发展和北京市整体规划相协调,在全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搞好空间整合规划,引导其适度和有序地发展,努力解决好土地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4.针对现状建设用地比较分散,建设项目又各自为政的状况,本次规划合理整合土地,并且落实北京市生态绿色环境的建设,科学选择空间发展模式。

四、规划范围和期限

北七家镇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北七家镇行政辖区,镇域总面积60.45平方公里。本次规划期限为2002—2010年。

五、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北京市总体规划(1993—2010年);

5.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

6.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

7.昌平区区域规划;

8.昌平区土地利用规划;

9.2000年版《北七家镇镇域总体规划》(2000—2010年)。

10.国家及北京市有关小城镇的相关文件。

六、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为:

根据我国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围绕北京市提出“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维护城市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确保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首先要保证落实北京市生态绿化建设的要求;

同时北七家镇作为全国小城镇的试点及农村城镇化的载体,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注重发展质量,要把其自身发展与北京市整体发展相协调,促进和引导其合理有序的发展,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二)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性原则北七家镇的区位特征、资源状况和其现状经济社会条件,使得其远非一般的小城镇,因此必须在全市区域的范围内分析北七家镇的优势,在实现北京市整体现代化的同时,从区域功能协调角度以寻求北七家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2.系统整体优化原则从区域的角度,充分考虑北七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的优、劣势,根据人口——资源——环境原理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确定北七家镇的发展前景,促进其功能完善和经济繁荣,保证社会、经济、环境充分协调、长远地可持续发展。

3.“以人为本”的生态化原则北七家镇位于北京“母亲河”温榆河的南岸、北京中轴线之北、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

带的地区,因此,本规划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生态化建设,在满足人们丰富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生活的质量和舒适度,因此保护北七家镇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是北七家镇得以发展的基本保障,应大力提倡生态化的城镇发展模式。

4.高品质的原则北七家镇自身的区位、环境、交通等优势,加之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及奥运建设等外部发展环境的影响,北七家镇作为全国试点镇,其发展潜力极大,本次规划重在科学合理的确定城镇性质和规模,切实提高其城镇质量和综合水平,充分结合区域自然与人文环境,营造京郊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水平的生态高尚小城镇。

5.集约化的原则由于北七家镇的地域有限,面对宏伟的目标,必须本着集约的原则,远近结合,更新与拓展结合,合理布局各项用地和建设项目,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建设,节约有限的土地。

七、社会经济发展

(一)社会经济现状及问题

1. 现状

北七家镇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GDP达到3.55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各占13.1%、24.5%、62.4%,按农村人口计人均GDP为13680元。1990-2002年GDP年平均递增率为9.24%,在房地产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自96年起以来年平均增长率为25.3%。

目前第三产业中主要为交通运输仓储、服务业和其它。第二产业中主要为工业,现有“两园四区”产业园区,“两园”既北七家工业科技园和宏福创业园,均列入北京市55家重点工业小区,而且还享受中关村科技园的优惠政策,现有27家企业,现工业总产值达到4.39亿元;“四区”为白庙、八仙、歇甲、鲁疃工业小区,共有73家企业,主要为建筑类企业,现工业总产值达到4.47亿元。第一产业基本形成农牧并举的格局。

2001年北七家镇农村经济纯收入为27854万元,1990年为7078.1万元,1990-2001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2%。2001年人均劳动所得为6773元,1990年为1527元,1990-2001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3.2%。

现北七家镇税收为12851万元,其中顺天通的建筑营业税为6000万元,占总税收的47%;房地产税收约为2441万元,占总税收的19%。2000年总税收为3693万元,2000-2001年年平均增长率为51%。

2. 问题

现存问题主要是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有待调整改造提升,就业门路需要进一步拓宽,以提高本镇的经济运行质量。北七家镇产业结构现已转为“三、二、一”的格局。但第三产业中科技服务、信息技术咨询、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明显不足;第二产业产品技术含量偏低,尚未形成以有特色的核心产业为主导、各产业分工合作明确的工业簇群,缺乏长远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一产业未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税源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二)区域经济发展背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的不断成长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对最优区位的追寻,以及国际经贸活动中有关制度和规则的进一步宽松大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国际化大都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变得愈加重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便日益紧密,随着WTO 的加入、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以及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壮大,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会明显提高。随之而来,中国的若干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也会显著增强,特别是以香港-深圳-广州为轴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杭州宁波苏州南京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北京-天津为主轴的大北京地区更会率先成为世界级的城市地区,引领中国城市与世界城市体系相衔接。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全国约2/3的省际迁移人口均落脚在这三大地区。 大北京是我国参与未来国际大竞争的桥头堡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城市间的竞争,因此,把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和将来的世界级城市,就成为北京未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为此,北京核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分工会随之进一步明确。最突出的特征将是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的进一步极化,表现为核心城区的高度服务业化和周边地区的迅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态化。一方面,周边地区作为主城区工业经济扩散的接纳地,出现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另一方面,世界城市的建设又要求周边地区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昌平区作为北京的上风上水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俱佳,是北京大都市区发展中的后花园,因此是投资创业、旅游休闲和生活居住的三大首选地区。作为北京核心城区和昌平区的结合部,北七家镇应适时发展适合首都和昌平区经济特点的产业,率先实现城镇化和现代化,全面步入小康社会。随着中国入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的大发展背景,加之北亚汽车交易市场的进驻,以及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高新产业园区的建设,北七家镇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会进一步加速。因此如何对此加以正确引导,是北七家镇规划和建设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优劣势及支承条件 1.区位优势 一是宏观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与整个城区的联系十分方便,特别是与中关村高新产业园区和新的中央商务区,具有良好的通达性。二是中观上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毗邻奥运村公园区和温榆河绿化隔离区,环境质量优良,对高收入阶层具有吸引力。三是微观上处于北京市几个边缘集团(西边的清河集团、南面的北苑集团)、卫星

城(沙河卫星城、昌平卫星城)、天竺空港城、重点建设城镇的中间地带,便于借周边地区旺盛的人气和人脉,从容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赢得尽可能多的潜在市场。 2.环境优势 位于城市上风、上水地带,长期以来以农业经济为主,自然生态环境保存良好,便于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边缘城市社区。未来随着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区和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北七家镇未来的环境优势还将会进一步突显出来。 3.后发优势 北七家镇可以在参考周边组团的基础上,总结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容确定城市发展的新职能和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更优模式,在未来竞争中做到后来者居上。 4.政策优势 作为市郊8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之一,北七家镇在行政、财政及户籍方面享受一定优惠政策,能确保规划得到更有效实施。 5.资源优势 北七家镇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较好的地热资源,从而使其具有开发特色产业和中、高档住宅区的资源支撑条件。 6.与周边组团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北七家镇处在北京市几个边缘集团、卫星城、规划空港城、重点建设城镇的中间地带,与周边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关系。 7.拓展空间有限 有限的镇域面积、复杂的用地属性和较高的环境要求,使北七家镇的空间拓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基于优劣势分析,北七家镇具备十大发展支撑条件: 1.近年来经济发展总体上呈蓬勃之势 按可比价计算,北七家镇 1995—2001年的GDP 年增长率为20.1%,不仅远高于北京10%左右的年增长率,也大大高于昌平区的年增长率,从而使该镇在昌平区的GDP 份额由1995年的3.1%提高到2001年的5.4%。 2.第三产业在房地产业的带动下出现超常规发展 1995—2001年期间第三产业的年增率按可比价计算达到29.8%,高出整个GDP 年增长率近10个百分点,更分别高出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近17和21个百分点。

3.与建筑业相关的第二产业具有较好发展基础根据对各村工业大院的分析,目前北七家镇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制造业均集中在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产品上,包括沥青、混凝土和建筑工程材料、建筑工程队等。未来几年内,这些产业的发展还会有所加快。

4.北京城市郊区化与空间重构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北七家目前已有若干小区连片,楼房建筑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已成为目前北京市远郊乡镇的大型居住社区之一。未来随着北京住宅产业郊区化的发展,北七家镇的房地产发展还会进一步蓬勃向上。

5.大奥运地区建设为本镇发展提供新的机会申奥成功及随之而来的大奥运地区建设为北七家镇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推动力。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申奥成功将有效地加快北京各道路、尤其是北京北部地区的基建工程,大大提高北七家镇的通达性。

2)申奥成功将使以奥运公园为核心的大亚奥地区成为北京未来名副其实的中央生活区(CLD),与东部朝阳区的中央商务区(CBD)和西部海淀区的中央高新技术工业区(CID)一起成为带动北京迈向现代化大都市和世界城市的新引擎。根据国际上奥运举办城市的以往经验,可以预见,随着奥运项目的陆续上马,大奥运地区将会成为北京最适合居住的区域。

3)根据国际经验,奥运经济周期一般为12年,包括奥运场馆的建造、大市政基础设施的敷设、奥运举办年及奥运会后的旅游热和场馆运营等。这将为大奥运地区带来持续上升的人气,刺激该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Array 4)亚运村地区近10多年来房地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昭示着奥运会的举办将会给大亚奥地区的房地产业带来更为巨

大的发展。作为这一地区的优势区位,北七家镇的房地产开发必将近水楼台先得月,面临更大的土地利用压力,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6.发展中、高档住宅将成为本镇的比较优势与必然选择

1)从国际经验来看,作为奥运一级到二级辐射区的过渡地带,且位于奥运公园的上风上水,北七家镇具有发展高档住宅的极大比较优势。

2)从自然环境来看,北七家镇内有1/3的用地位于温榆河生态保护带,属北京市第二条绿化隔离带的一部分,因此只有通过适当发展中、高档住宅和现代化都市休闲农业才能对这一地区加以有效保护。

3)从北七家镇内现有房地产开发情况来看,中、高档住宅项目占有主流地位。

7.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进驻将促使高层次第三产业发展占地383亩投资近5亿元的北亚汽车交易市场入驻,将

大大带动高层次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包括工商、税务、交管、交通、银行、金融保险、餐饮、娱乐、会展、信息发布、

汽车售后服务等。

8.利用后发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除围绕亚汽新市场建设发展高层次第三产业和引进跨国零售企业发展大型商场外,可考虑借临近北京最大物流中心—天竺空港城和专线连接首都机场的优势,发展高度专门化的物流服务,如汽车零配件、零售商品和电子元器件的配送服务等。

9.利用奥运经济周期改造和重组第二产业,适时建造特色工业园结合旧村改造和建设,对众多的工业大院进行有效的空间重组,并利用奥运经济周期,适时进行特色工业园区的建造和发展。未来应将发展重点放在工业科技园区和以北邮为核心力量的信息谷建设上。要对建筑和建材业加以技术改造和提升。

10.利用温榆河水体和生态经济林园等开展现代都市农业北七家镇域内22平方公里的温榆河生态保护带为其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所谓现代都市农业即是通过高资本投入,在有限的郊区农业用地上寻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北七家镇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上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并具有相当的发展后劲。

(四)发展模式

鉴于北七家镇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新要素推动下的发展方向,北七家镇应采取循序渐进式的发展模式。首先要通过有特色的旧村改造和小城镇建设,妥善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要通过郊区城市化,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使其最终成为大北京都市区中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边缘城市(Edge City)。

首先应冷静对待目前的房地产开发,对其加以合理的疏导、整合加以利用,作为带动旧村改造的原始外部动力之一,支持北七家自身农村城镇化、绿色空间建设与维护以及接纳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建设的人口安置基地的建设。

其次应大力发展以科技园和宏福创业园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和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积极培育自身的支柱

产业,形成支撑北七家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进一步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走出,提高农村城市化的质量。

大力转变原有农业结构,形成以旅游、观光、设施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结构,对从农村城市化过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土

地加以充分利用。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良性产业体系。 最后,正视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北京市绿化体系与本镇环境建设要求,划定明确的绿色空间范围,严格控制其中的建设活动,从产业角度经营镇域内的绿色空间资源。在积极进行产业建设与升级的过程中,坚决进行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建设,应落实具体措施将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建立直接联系,形成经济活动与环境改善相促进的局面,做到发展与保护的共生。 总之,在规划期内,北七家镇应走一条以开发带动旧村改造为先导、以建立自身支柱产业为重要基础和安置手段、以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村城镇化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功能定位 遵循北七家镇的优劣势分析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如下4大功能。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构成一个整体。 1)积极落实市里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及“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两个规划,建设北七家镇绿色生态环境。 2)从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要求,高标准建设城镇,采取中低密度的空间开发模式,在城镇服务功能适当向中心镇区集中的同时,通过旧村改造和适当撤村并点,努力建设多样化的生态居住小区,优化城镇景观,创造人与自然协调的良性互动关系。 3)积极利用科技孵化园区和小城镇试点镇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发展地区性的特色工业园区,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和高技术化,增强地区产业的持续竞争能力。 4)服从和配合昌平区作为北京后花园的总体功能要求,借助温榆河改造和北京第二道绿色隔离带的建设,以及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的理念,积极发展都市型高效农业。利用现代化农业园区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开展观光、休闲和体验等农业旅游经济,实现都市农业产业的现代化、生态化和人文化。

(六)发展战略及对策

未来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和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因此通过建设小城镇实现城市与乡村地区的一

体化和协调发展,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大都市周围地区,这一任务应率先得以实现,这就要求北七家镇在未来发展中要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北京市的发展战略和昌平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确定发展策略。

1)明确功能分工,促进与北京大都市区、特别是和奥运核心区、昌平区的区域融合和协调发展;

2)结合房地产开发,大力进行旧村改造与迁并,积极进行产业拓展与升级,综合解决农业人口的转化与就业问题,有效地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3)利用绿色奥运和温榆河生态走廊建设的契机,适当发展中、高档住宅和现代化的都市型休闲农业,以发展促保育;

4)以北亚汽车交易市场为核心,发展高层次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

5)以高新产业孵化园区和其他特色工业园区为基地,大力发展电子、通讯等高技术产业簇群和一定规模的建筑、建材工业,提高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同时还应采取如下的发展对策:

1)强化概念式空间规划,合理布局各种用地的建设规模和时序,为未来发展把握好方向和留有余地。

2)应用经营城市的理念进行空间管理,把城市建设成为企业的服务平台,确立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

3)应用工业簇群的理念培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空间结构,不断提高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4)科学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搞好与大都市区市政网络系统的衔接与协调。积极培训现有人员,大力引进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八、城镇性质与规模

(一)北七家镇所担负的职能

北七家镇在北京市域所担负的职能:

1.北京市生态绿色环境建设区之一;

2.是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地区内的两个中心镇及农村城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3.是市区部分人口外疏接纳地之一。

北七家镇在昌平区域所担负的职能:

4.是北京核心城区和昌平区结合部的北京市小城镇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

5.满足昌平区作为北京后花园的建设要求。

6.是中关村昌平园区的分园。

(二)城镇性质 服从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要求和昌平区建设北京后花园的总体功能分工,配合北京第二道绿色隔离带中温榆河生态走廊及大奥运地区建设,确定北七家镇的性质为:北七家镇是北京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区之一,昌平区东南部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承载地,并以中高档住宅为主体的具有大都市边缘区特色的现代化城镇。 (三)城镇规模 1.现状 1)人口 现全镇域总人口为164951人(未包括天通苑东区62000人),大大超过上版规划人口(上版规划镇域人口为4.7万人,另已建住宅小区人口容量为6.0万人)。全镇域人口分五类:

注:未计天通苑东区人口 2)用地 北七家镇镇域面积为60.45平方公里,扣除北苑北边缘集团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天通苑东区2.66平方公里,北七家镇镇域规划用地总面积则为57.79平方公里。现建设用地为19.75平方公里(扣除天通苑东区,以下用地统计相同),已超过上版规划的用地规模(上版规划用地为17.18平方公里)。 北七家镇用地属性较复杂,现建设用地分为四部分:

?非镇属建设用地为3.60平方公里,主要为外贸部干部学院、市商业学校、公安部培训中心、政协培训中心、市福

利院、同仁堂中药厂、红都公司仓库、百货大楼仓库、市医药仓库、城建四公司仓库及北郊农场下属单位用地,占建设用地的17.81%。

?已建商品住宅小区为4.88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24.15%。

?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及道路用地为2.61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12.91%。

?镇属建设用地为9.12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45.13%。

2.规模

鉴于北七家镇城镇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独特性,本规划通过土地空间容量分析,并采用以适宜人口密度下的用地空间承载能力为主,辅以水资源门槛与城市化进程的方法,综合确定北七家镇规划期末的城镇规模,详见《空间发展研究报告》。

1)土地空间容量推测法

北七家镇镇域面积为60.45平方公里,扣除天通苑东区2.66平方公里,北七家镇镇域规划用地总面积则为57.79平方公里。

土地供给分析:可确定的有效利用的土地为两类:一为绿化用地共为24.16平方公里,其中温榆河生态绿化用地18.96平方公里;道路及河流绿化带用地5.2平方公里;二为现状及已确定的建设用地共为18.9平方公里,其中不易改变的现状建设用地4.9平方公里;区域基础设施及道路用地3.6平方公里;现已确定的主要建设项目及产业用地8.9平方公里;另考虑旧村改造安置用地,按人均居住用地50平方米计算,现状2.6万人户籍人口,则至少需要村庄安置用地约为1.5平方公里。则北七家镇城镇发展的实际最大空间容量约为14.73平方公里。

土地需求分析:

1)北七家作为主城区北部的重要地区,应积极配合北京市的统一部署,同时积极进行自身的环境建设,结合《北京市总体规划》、《北京市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的要求,应保证镇域总面积的50%以上应为绿色空间用地。

2)作为实施北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吸纳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现代工业

项目有着重要的作用,急需为其寻找拓展空间。

3)由于其处于北京主城区、奥运建设和昌平区域的直接关联地区,北七家肩负着接纳北京核心城区及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人口的职能,使北七家镇服务北京北部近郊的“现代服务基地”的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对发展空间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用地发展推测:由以上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分析来看,镇域土地供给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来自生态环境建设、服务配套、产业升级、人口转化等方面的用地需求,已经严重制约了北七家镇的发展建设,同时也反映出建设规模急需合理扩大,土地利用模式必须由粗放向集约转化。

建设发展用地拓展空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因素:

1)经济发展新形势和完善城镇功能要求一定的城镇发展空间。

2)北七家镇作为农村城市化的载体,为了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要为其发展创造必要的空间以吸纳安置地区农村人口。

3)考虑旧村改造、绿化建设的可实施性。

通过土地整合释放的用地约为6.3平方公里,其中沙、荒地1.6平方公里;旧村庄用地4.7平方公里。在北七家镇城镇发展的实际最大空间容量约为14.73平方公里中所得到6.3平方公里的释放空间,其中沙、荒地应首先加以开发建设以改善环境,而作为已开发过的旧村庄用地“熟地”,在今后的空间拓展中应加以合理利用,同时还应考虑拆建还绿,由此,改造拓展建设发展用地空间至少为4.5平方公里,加上可确定的建设用地18.9平方公里,则推测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4平方公里左右。

2)水资源门槛

除北七家自身水资源外,昌平区水资源局正着手在北七家镇域内建一座水厂,水源引上苑地区地下水,两项水量之和约为4万立方米/日,可认为是可预见到的北七家城镇建设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不计天通苑部分)。

根据北七家镇现状的用水情况,在考虑未来北七家以科技产业为主的工业用地和以中、高档居住为主的居住用地构成,且大量减少传统农业的定位,参考北京市相关城镇的能源规划指标及《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规划认为北七家镇规划期内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15~0.2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日比较合适,按此推算,城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内。

3)城镇人口发展推测法

按常住人口计算,该镇的城市化水平(人户分离人口与户籍非农业人口之和/人户分离人口与户籍总人口之和)已高达88.5% (包括天通苑部分)。若不包括天通苑部分的人口,则本镇的城市化水平为81%。

根据北七家镇1997—2002年各类型人口的增长态势分析,近年来,人户分离和外来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大于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前者平均为51%,而后者为7.7%。

考虑到现有人户分离人口的数量已经较大,需要一定时间加以消化和吸纳,因此未来这类型人口的增长速度会趋于平稳,而外来人口的增速则会由于经济发展的蓬勃向上和经济结构趋于三产化继续出现快速增长。由此,在不考虑政策控制的前提下,可以认为,未来8年内,北七家镇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有可能会快于目前的7.7%,达到8%左右。而人户分离的数量会较目前的情形有大幅度的下降,达到每年1万人左右。这样到2010年,北七家镇的常住人口数将达到19.4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48033人,人户分离人口14.1万人左右(不包括天通苑部分的人口)。

同时,考虑到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良好就业机会,未来北七家镇的外来人口数也会有较快增长,其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会由现在的50%左右上升到60%左右,2010年达到11.6万人左右。

4)人口密度

由于北七家镇位于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以中、高档住宅为主体的生态优美的现代化的组团式城镇”的定位,因此,规划中,建设用地内的平均人口密度,将是影响整个地区能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景观风貌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市区及周边地区人口密度的分析,按照人口密度由中心向周边递减的趋势,并与北七家镇的城镇性质、城镇职能相适应,北七家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平均人口密度确定为7500人/平方公里左右为宜。

5)规模

通过以上分析,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可以认为,在规划期内,北七家镇的发展空间不应超出水资源门槛推断的规模。而若按城市人口发展的预测,则用地规模又较大,会对生态绿色空间造成挤压。因此综合比较之后,本规划确定按土地空间容量的规模预测,即规划人口为18万人左右,规划建设用地为20平方公里左右。从长远来讲,无论考虑环境、交通等方面,采取低密度、高档次的开发控制原则更适于此地。

九、用地布局规划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历史和行政区划的调整,镇域空间布局整体呈现出散乱的特点:

在总体结构上,全镇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心,城镇建设在原有建成区的基础上各自独立发展,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相互影响制约。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膨胀较大,慢的地区,相对较小,没有协调统一的发展部署与合理的发展时序,造成了“遍地开花,全镇皆建设”的混乱局面。

在布局上,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相互混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相互混杂,高档别墅区与农民返迁住宅相互混杂,镇属非镇属建设用地相互混杂,建设用地与道路系统不协调。

在功能上,用地结构失衡,居住用地过大,相关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各种设施匮乏,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存在问题:

1.镇建设面貌呈现出整体上的无序与杂乱。

2.用地布局缺乏统一安排,相互影响较大。

3.用地结构失衡,配套设施匮乏,现状居住用地占现状建设用地近60%,但相关的镇属公共服务设施仅占3.8%。

4.道路交通体系不完整,并且与周围用地性质相冲突,现状南北贯穿镇区的道路仅有立汤路一条;在以货运交通为主的定泗路两侧建有大量居住用地,安全隐患严重。

5.公共绿地建设严重滞后,现状全镇尚无一处公共绿地。

5.旧村改造落后,对整个镇域建设面貌影响较大。

6.工业企业租赁村庄土地现象较为严重,租赁土地约1.0平方公里左右。

(二)规划

1.规划结构

在对北七家镇的性质、职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并面对现状用地实际状况,今后北七家镇用地布局规划形成“双十字轴、双中心、六组团”的组团式规划用地结构。

“双十字轴”:依托主要交通干道,形成一个沿立汤路、定泗路的主要空间发展十字轴,横向、纵向串联各功能组团,

形成镇域未来的主要拓展空间和产业布局轴线;以海青落湿地为中心,结合南北、东西两条绿色开敞空间形成一个绿色生态发展十字轴线。

“双中心”:结合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形成集汽车交易、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以及商业、服务业、娱乐业集中的服务型镇区中心;以海青落湿地为中心,形成以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功能为主的现代景观中心。

“六组团”:结合现状形成的建设用地分布,由道路及绿色空间间隔形成的六个建设用地组团,分别是郑各庄综合组团、王府低密度居住组团、北部综合组团、南部镇区组团、蓬莱低密度居住组团、小清河居住组团,形成镇域改造发展的空间载体。

2.布局要求

镇域内东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市水源九厂的输水管道,城镇建设应避开此线路。

3.工业用地

根据北七家镇的产业发展定位,规划确定逐步集中工业用地,摒弃以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以村为单位的工业布局模式,以现状基础较好的高科技工业园和宏福创业园为基础,继续做大、做强,大力引进无污染、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住入住,并依托优势积极培育自身的支住产业。形成镇域内东西两大园区,成为促进该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

宏福创业园北京市55家重点工业小区之一。现有制冷设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企业十数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在高科技制造领域继续拓展;结合近期上马的北邮“信息谷”项目,努力提高加工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在更大范围内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从而带动整个园区的产业升级。

北七家高科技工业园中关村科学园昌平园的组成部分,区内以高科技企业为主,已有高科技研发、制造企业数十家,并拥有昌平区第一家“企业孵化器”,基础设施及管理水平较高。今后应积极利用相关政策,继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成为北七家镇未来的产业支柱。

4.公共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

现状行政办公用地位于定泗路北侧,现科技园南侧,周边多为工业及市政设施用地,环境较差,空间局促,不能满足

今后发展的需求。规划重新选址集中办公用地,位于原址东侧,占地约13.28公顷,包含政府以及各主要镇级行政部门用地。 2)商业金融用地 现状北七家商业金融用地严重缺乏,本次规划强化七北路的商业服务功能,于七北路郑各庄段(两侧各30米)、规划镇区段(两侧各100米)设立商业街布置主要镇级商业金融设施,形成镇区主要的商业中心,满足区内日常需要。 现代服务园,位于现状东三旗村以北,七北路以南,立汤路东侧,依托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设置相关服务型配套商业,娱乐业用地,使之成为围绕汽车交易,汽配外围服务、大型购物为主的辐射市区北部的大型市郊服务园区。 3)文化娱乐用地 现状文化娱乐设施规模小、数量少,缺乏镇级大型设施,规划结合海青落湖中心景观区,设立一处文化娱乐用地,占地11.48公顷左右,综合安排各种文化娱乐设施。 4)医疗卫生用地 在七北路、立汤路东北角处规划镇级综合医院一处,规划占地6.0公顷左右,按500床规模设立。 5.居住用地 现状居住用地于镇域北部形成一处较为集中的二类居住组团,主要项目为温泉花园、蓬莱公寓、望都家园等小区,建设年代较近,建筑质量较好;于七北路以北、立汤路以西,政府路以南,海青落湖以东分别形成两处高档居住组团,主要项目为王府花园、园中园别墅、八仙别墅、蓬莱别墅等,建筑质量好,环境优美。但以上项目均以自身为中心,相互独立,缺乏联系,全镇居住用地没有纳入统一安排,住宅建筑本身质量较好,但外部环境,相关配套设施落后,整体居住品质有待提升。 本次规划在对原有居住区进行了深入调查之后,结合镇域空间总体布局和“以中高档居住为主的生态社区”的职能,确立了六大居住组团,对原有一、二类居住用地进行了全面整合。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1238.09公顷,人均居住面积68.78平米左右。 郑各庄居住组团,位于原郑各庄村,规划占地67.37公顷,规划人口0.96

万人,其滨水低密度居住组团,位于原郑

海青落湖

各庄鱼塘,规划占地31.36公顷,规划人口0.31万人;王府低密度居住组团,位于立汤路以西,七北路两侧,规划占地105.69平米,规划人口1.06万人;北部居住组团,位于政府路以北,立汤路以东,规划占地274.07公顷,规划人口3.9万人;镇区组团,位于海青落湖以西,立汤路以东,七北路以北,规划占地242.06公顷,规划人口3.46万人。蓬莱低密度居住组团,位于政府路以南,海青落湖以东,规划占地287.82公顷,规划人口2.88万人;小清河居住组团,位于小清河以西,七北路以南规划占地153.80公顷,规划人口1.54万人。 六大居住组团中共设镇级公共中心一处,组团级中心三处。按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共设中学四处,每处用地2-4公顷,小学结合居住区规划,按每2万人一所,每所18或24班,占地1公顷左右标准配置。 十、 道路系统规划 (一)现状 北七家镇位于市六环路与京承(北京—承德)高速公路相交路口的西南处,并且京承高速公路在镇域东部南北向通过;另市级主要公路立汤(立水桥—小汤山)路、定泗路(定福皇庄—泗上,东段为政府街)在镇域中部呈“十字” 相交,目前立汤路、定泗路的等级均为二级公路标准。 镇域内东西向主要道路有刚改造拓宽的七北(七里渠—北七家)路,道路红线40米,三块板断面型式;南部有回南(回龙观—南七家)路,路宽为20米。镇域内南北向道路有东北路(东沙各庄—北七家)路 、水源九厂巡线路等道路,路宽均约为20米。 (二)规划

1)外部交通

1.高速公路

根据北京市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建设机场北线高速公路,东起京承高速路,西至机场,并在京承高速公路和定泗路相交路口处规划互通式立交。按《温榆河绿色走廊规划》要求,京承高速路红线为100米,道路绿带两侧各为200米。

2.轻轨

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沿立汤路西侧现已开工修建地铁5

号线,并在北七家镇东三旗处立汤路路西设置公交枢纽

京承高速公路

站,占地约为13公顷。

3.公路

根据北京市公路网规划,镇域内南北向立汤路(G111),改造提高等级,规划为一级公路。立汤路红线为80米,道路绿带两侧各为100米。

2)内部交通

由北七家镇的地理位置决定,其路网要与北京市规划道路紧密相衔接,其规划道路结构呈方格网状。

镇域内东西向定泗路将改造提高等级,规划为一级公路(主干路)。并与高速路系统(五环路、六环路)及立汤路(G111)一并形成“井字”状的道路主骨架。按《温榆河绿色走廊规划》要求,定泗路红线为60米,道路绿带两侧各为50米。主干网密度为1.08公里/平方公里。

根据《温榆河绿色走廊规划》的道路系统规划,镇域内规划二级公路(次干路)三条,即东西向的七北路,通过平西府的南北向道路、温榆河永久绿化带外向南通市区的规划道路。其中现已建成的七北路红线为40米,三块板形式;其它次干路规划道路红线为30米,一块板形式。次干网密度为1.03公里/平方公里。

根据《温榆河绿色走廊规划》及北七家镇总体规划的布局,规划镇域内一般道路(支路),规划道路红线宽为20-25米。支路网密度为3.51公里/平方公里。

4.公共停车场

设置公共停车场一处,位于镇区公共服务中心。

5.公交站场

规划公交站场三个,分别位于郑各庄综合组团、北部综合组团和南部镇区组团,每处按3000平方米预留用地。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市区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组团;三个次中心为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六个片中心为洪濑镇、诗山镇、丰州镇、英都镇、仑苍镇。 生态保护区:美林水厂一级保护区、南安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康美雪峰森林公园、灵应省级森林公园、罗山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东西溪沿岸区域、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安溪 引导发展区:包括主城区、辅城区、三个重点中心镇。主城区由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三大组团,辅城区为官桥、龙美、龙门三大组团,三个重点中心镇为湖头镇、蓬莱镇、长坑镇。 生态保护区: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凤冠山、龙门、骑虎岩、阆苑岩、清风洞、泰山岩、晋江源、官桥犀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和白濑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西溪沿岸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02-安海施工图说明书(总体)

说明书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安海镇地处晋江市西南部,是晋江市南北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以生产服装、食品和商贸为主导的城镇。但安海镇内区域交通干线尚未贯通,镇区对外联系不便,且区内道路功能混乱,造成不同性质的交通流空间上分布的混乱,特别是缺乏对外交通的合理疏导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区域内交通状况,适应未来交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今后与快速通道英林连接线连接,形成快速路交通网络,向北经龙狮路延伸至石狮,贯通滨海组团,形成滨海组团英林镇、龙湖镇与石狮市之间的便捷通道。所以,它的建成是实现晋江市“对外交通快速化、境内交通网络化”总目标的需要。 本项目起点位于安海镇南环公路(县道X320)与乡道Y118交叉口的东侧(起点桩号K0+000),往南经庄头村,在庄头小学东侧与庄坑公路(乡道Y117)相交后,路线转向东南,经前蔡村、前林村、窑前村,在窑前村与坑边村的交界处与石东路(县道X325)相交,再经坑边村、联邦印染厂东侧止于赤店村西侧乡道Y126上(终点桩号K5+499.403)。路线全长5.499公里。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一)任务依据 (1)2009年12月28日,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达的“中标通知书”; (2)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的《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勘察设计合同》; (3)2010年3月26日,安海镇人民政府《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设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 (4)2010年5月11日,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与东石连接线路线交叉设计方案研讨会议纪要》(晋交[2010] 120号); (5)2010年7月22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协调会会议纪要》; (6)2010年7月27日,晋江市交通局《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晋交[2010] 179号); (7)晋江市交通局的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 (8)建设部、交通部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9)交通部部颁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二)测设经过 1、准备工作 2010年1月5日~1月20日,我院积极做好外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其内容包括:召开各专业设计人员会议,明确其任务及组内分工;明确推荐线位,优化平面设计参数,使线形连续均衡。线位优化完成后,送分院领导及质量部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及时作了优化调整,并提供给各专业组;编制勘察设计工作计划;明确测设人员岗位职责;准备外业设备等。 2、测设简况 2010年1月中旬,本项目路线平纵面设计报送分院质量部审查,经确认后,1月21日~2月6日,项目组进晋江工地开始现场踏勘,并走访晋江市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气象局、新奥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电力局、电信局、广电局、市政园林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部门,获取各项规划资料及沟通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走访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污水处理中心、安海镇自来水厂、安海镇广电站等部门获取地方资料和要求。 2月23日,项目组再次进场,进行外业调查。 3月24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张文节镇长主持召开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步设计协调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快速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位于都市区外围的小城镇,既是大城市区域化格局下的重要节点,也是更大区域范围内轴线生长的承接点。对于此类小城镇,规划预测其未来发展时,需从区域层面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条件着眼统筹考虑。 龙湖镇概括 位置:隶属新郑市,位于新郑市北部、东临孟庄镇,西接新密市界,南依郭店镇,北靠郑州市郊区。距郑州市区11公里,距新郑机场18公里。 总面积:9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9平方公里 地貌:地处伏牛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境为小丘陵岗地,属北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人口:全镇7.05万人/ 镇区308万人 交通:郑新公路、107国道纵横南北,袁张公路、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发展方向:文化教育、休闲度假和高科技工业 规划:东部为农业生产区,中部镇区为综合经济区,西部为工矿建材、林果区村镇体系:中心镇—中心村—行政村三级结构(以经济发展、功能分区分析)建设规划:近期以中山路为中心,建设成一条带状城市中心,远期以泰山路为中心发展。 工业区(工业用地):

A.轻度污染的大型工业企业。西南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且在镇区下风向。 在与生活区交接部位设置生态防护带。 B.北部混合区。西侧距后湖水库近,严禁布置污染工业项目。东侧临近生活区, 宜安排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工业 C.孙庄东北混合区。生活区附近,布置高效益、低污染的工业 仓储用地:后湖水库东岸,紧靠工业区,便于使用 发展目标、产业体系、发展空间和交通设施 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关系分析 2.1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关系:龙湖镇与郑州市中心城区仅一条高速之隔,距中心区的距离只有25公里,通过横贯龙湖镇境内的107国道可以直通郑州市区。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龙湖镇受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影响较其他城镇更为深刻。2.1.1郑州市中心城区对龙湖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1)经济辐射郑州市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是龙湖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通过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提高了龙湖镇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龙湖镇在同类城镇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3) 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4) 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7) 第一节区域协调 (7)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7)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8)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10)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11)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4)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6)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6) 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7)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17)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7)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21)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23)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26)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26)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27)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28)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28)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28)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29)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29) 第二节消防规划 (29)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30)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31) 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3)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34) 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36)

巢湖市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1、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柘皋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工业强镇、特色富民上大做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城镇建设存在矛盾等问题。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生态基底、处于快速发展机遇期的城镇,柘皋必须要全面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 建设合肥经济圈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合肥经济圈建设从概念走向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东向发展一直是合肥经济圈拓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合宁发展轴更是合肥经济圈同南京都市圈沟通对接的重要通道。柘皋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合巢发展轴、合宁发展轴上的重要地位,从区域层面来看,柘皋镇在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将扮演着承东启西的作用。柘皋镇应利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推动力,加快发展,积极融入合肥市整体发展战略框架之中。 3、产业发展及城镇建设的迫切需求 ◆现代化农业 柘皋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等。种植业是柘皋镇的基础性产业。特别是原柘皋镇坚持“压水扩旱,压粮扩经,压劣扩优”发展节水避灾、优质高效农业。已形成两大区域格局和四大生产基地。 在土地资源和能源环境趋紧的现实条件下,要想使柘皋镇尽快迈入现代化农业的先进行列,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支持服务,促进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积极扩大和扶持蔬菜基地建设。 ◆新型工业化 柘皋镇工业基础较好,主要企业有巢湖市玛钢有限公司,巢湖三丰纺织有限公司、柘皋机筑建材有限公司、柘皋啤酒厂、巢湖首信棉业有限公司、宁柘耐磨材料厂、柘皋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枯皋镇油厂、复合肥厂、巢湖振兴棉织厂、大鑫食品粮油食品厂、春友种子公司柘皋分公司等。除此之外,镇里还有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业。 如今,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行业发展环境,除了继续保持在产业技术方面的领先和规模优势外,作为工业化发展城镇空间载体的柘皋镇,还应当继续承担起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职能,通过市场的提档升级和多元化、专业化经营,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服务,进一步强化产业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 ◆城镇建设 随着合巢产业新城概念的提出,栏滨路、商杭高铁、巢湖北站等各种利好条件的明确,柘皋镇越来越多的开发建设需求被不断释放。因此,挖掘用地潜力,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同时合理控制用地速度,实现科学布局,才能使柘皋实现科学、合理、快速地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而生产性服务设施的建设对于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提高生产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建立完善的专业市场和物流体系,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化城镇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柘皋镇在未来的发展建设当中,应当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生活性职能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环境状况不佳成为柘皋镇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求柘皋镇不断改善整体环境,增加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城镇特色的展现 柘皋镇历史悠久,生态基底良好,水系发达。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历史化、生态化的城镇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如何在改善镇区整体居住环境的前提下保护好生态特色格局和传统历史人文风貌,是本次总体规划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二、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原则 以加速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强区域中心城镇功能为目标,确定柘皋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协调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2、整体发展原则 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合理调整城镇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强化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O O九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 一、规划背景 (1) 二、现状概况 (2) 三、镇区概况 (4) 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 一、规划依据 (4) 二、规划年限 (4) 三、规划原则 (5) 四、规划目标 (5)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 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 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 三、产业发展规划 (7) 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 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 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 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 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 一、城镇性质 (23) 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 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 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 三、功能结构规划 (24) 四、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 一、现状 (26) 二、绿地系统规划 (26) 三、景观规划 (26) 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 二、道路交通规划 (27) 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 一、给水工程规划 (28) 二、排水工程规划 (28) 三、燃气工程规划 (29) 四、电力工程规划 (29) 五、通信工程规划 (29) 六、管线综合规划 (30) 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 三、城镇防灾规划 (31)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 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 三、近期建设重点 (31) 四、近期建设项目 (32)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

静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

静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 静河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七月

一、基本情况 (一)镇域概况 静河镇位于湘阴县域中部偏南,2016年由静河乡改名为静河镇,辖区地处湘江河畔,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交通便利。镇域东接文星镇和金龙镇,北临鹤龙湖镇,西与岭北镇隔江相望,南与樟树镇接壤。静河镇发展定位为农贸型特色乡镇,积极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业发展。 (二)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静河镇土地总面积6092.06公顷,其中农用地4558.74公顷,占74.83%;建设用地563.41公顷,占9.25%;其他土地969.91公顷,占15.92%。 二、规划修改的期限与范围 本次规划修改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4年为规划修改年,2020年为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静河镇区域内的所有土地,土地总面积6092.06公顷。 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情况 (一)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修改后,到202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30.00公顷,规划修改后耕地保有量比修改前减少175.1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5.00公顷,规划修改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比修改前增加160.57公顷;全镇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88.09公顷,规划修改后补充耕地任务量比修改前增加8.97公顷。 (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 1、建设用地总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50.90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建设用地总规模比修改前少49.17公顷。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27.09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20.01公顷。 3、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88.47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23.65公顷。 4、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5.52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49.17公顷。 5、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91.58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49.22公顷。 6、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