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糊数学在食品感官评价质量控制方法中的应用

模糊数学在食品感官评价质量控制方法中的应用

模糊数学在食品感官评价质量控制方法中的应用
模糊数学在食品感官评价质量控制方法中的应用

模糊数学在食品感官评价质量控制方法中的应用

作者:霍红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品检验与管理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刊名:

食品科学

英文刊名:FOOD SCIENCE

年,卷(期):2004,25(6)

被引用次数:64次

参考文献(14条)

1.Amerine M R;Doessler E B Wines. Theirs sensory Eualuation, 2ded 1981

2.Bauman H E;Tallbert C Why quality assurance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plant management 1984

3.Beckley J P;Krolc D R Searching for sensory research excellente[外文期刊] 1996(02)

4.Cardello A V Food Quality:relativity context and consumer expectations 1995(06)

5.GARVIN D A Competing on the eight dimensions of quality 1987(06)

https://www.doczj.com/doc/454209303.html,wless H T Dimensions of quality:a critique 1995(06)

7.Haruhido yodoi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ltion of Polysaceha ride-Producing Bactria from Kefir Grains 1990

8.峁柳松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 1981

9.佐藤信统计的官能检查法 1985

10.金万浩食品物性学 1991

11.王栋食品感官评价原理与技术 1997

12.刘广第质量管理学 1995

13.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 2002

14.陆旋应用统计 1999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林宇山.Lin Yushan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2006(8)

2.李华.刘曙东.王华.张予林.Li Hua.Liu Shudong.Wang Hua.Zhang Yulin葡萄酒感官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学报2006,6(2)

3.杨建兴.宋曙辉.徐桂花食品质量控制中感官评价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工业2008(9)

4.赵镭.刘文.汪厚银.Zhao Lei.Liu Wen.Wang Houyin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学报2008,8(3)

5.夏玉红.钟耕.XIA Yuhong.ZHONG Geng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食用植物油感官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油脂2009,34(8)

6.孙海燕.袁豪庭食品中感官评价的研究[期刊论文]-农技服务2009,26(10)

引证文献(64条)

1.张盛贵.牛黎莉.陈致印.魏苑模糊综合评判枸杞粉调味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0(6)

2.冯花.郭雅玲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及其新发展[期刊论文]-福建茶叶 2010(7)

3.石晓.豆康宁.魏永义.尚新彬魔芋粉对面条感官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1)

4.顾伟钢.彭燕.张进杰.姚燕佳.纪蓉.陈健初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在炖煮猪肉工艺优化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浙江

5.豆康宁.王飞.石晓模糊数学法在薏米面条感官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粮油加工 2010(3)

6.方军.张宿义.赵金松模糊数学在浓香型白酒母糟与黄水感官质量鉴定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酿酒科技

2010(3)

7.孙晶.陆小雪.张丽华南瓜莲藕复合果蔬汁制作工艺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5)

8.杨振东.范龚健.慕妮.张田.顾颖娟.顾振新紫玉米醋苹果汁复合饮料的研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6)

9.黄业传.曾凡坤自然发酵与人工发酵泡菜的品质对比[期刊论文]-食品工业 2005(3)

10.熊善波.张志清.李远志.姚艳艳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在工程重组米品质改良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食品科学2011(18)

11.王睿.雷鸣糌粑微波灭菌工艺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10(2)

12.孙小斐.沈维青.陈志杰模糊综合评判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9(6)

13.消费者对某品牌家电喜好分析[期刊论文]-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7)

14.陈希.李汴生.梅灿辉.梁锐鸿.阮征.王锐军模糊综合评判在催陈黄酒感官分析的应用[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9(4)

15.潘周光茶叶梗茎剪切特性与嫩度关系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茶叶科学 2008(6)

16.刘春凤.董建军.郑飞云.李永仙.李崎.顾国贤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啤酒口感协调性品评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

17.金声琅.曹利江黄山市酒店服务业环境绩效评价模型研究[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12)

18.韩永斌.张丽华.顾振新.陆小雪.孙晶.陈培奇.刘安虎.邱永新南瓜菠萝复合汁制造工艺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6(6)

19.张丽华.韩永斌.刘桂玲.顾振新.陈培奇.刘安虎.邱永新原汁比例对复合果蔬汁感官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4)

20.傅志民茶叶感官审评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期刊论文]-中国茶叶加工 2005(1)

21.张宗舟.赵慧酿造工艺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11(5)

22.张宗舟.赵慧酿造产品感官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工业 2011(3)

23.方军.张宿义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数学模型的预测研究[期刊论文]-酿酒科技 2011(11)

24.张宗舟.赵慧啤特果果醋生产工艺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工业 2011(11)

25.张民.刘玉柱.刘洋燕麦饮料的研制[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10(5)

26.赵剪.方婷.陈梅英.高明才.林美娜.陈锦权模糊数学在不同处理橙汁感官评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

27.张丽华.顾振新.韩永斌.陆小雪.孙晶.陈培奇.刘安虎.邱永新莲藕复合果蔬汁配比优化方法探讨[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6(3)

28.张春丽木瓜-芒果复合浆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9.谭祥峰.于海.葛庆丰.汪志君基于均匀设计和模糊数学的香菇菌汤制备工艺[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12(2)

30.谢建华.张丽红.余奇飞.庞杰基于模糊数学的芦笋皮饮料配方的优化[期刊论文]-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

31.王楼明.王丙涛.方红.林燕奎.叶锐钧应用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和评价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安全和质量状态[期刊论文]-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9(9)

33.金声琅.徐宏图.王莹基于AHP-模糊决策的清汁型果汁市场研究[期刊论文]-饮料工业 2007(5)

34.张伟.杨瑞.殷瑞清.黄巍.张其圣模糊数学在泡菜制作初始条件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6(9)

35.金声琅.徐洪图.曹利江.黄河.安文哲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对酸奶生产市场进行调查的研究[期刊论文]-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5(4)

36.曹利江.任辉.黄河模糊综合评判在啤酒生产市场调研的应用[期刊论文]-酿酒科技 2005(3)

37.金声琅.安文哲.徐宏图.殷涌光模糊综合评判在冰淇淋消费市场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2005(3)

38.韩新锋.刘书亮.张艾青.杜晓华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纯种半固态发酵对泡菜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酿造2012(7)

39.李伟锋.何玲.冯金霞.蒲雪梅.毕静煜不同生姜提取液处理鲜切苹果感官评定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2012(17)

40.张宗舟.赵慧脱毒菜籽饼生产酱油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工业 2011(8)

41.陈志梅.张宗舟.薛林贵.石小霞.褚可成航天诱变混菌生抽发酵研究[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3)

42.夏玉红.钟耕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食用植物油感官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9(8)

43.史晓燕.腾克.华晓青.靳烨氯化钙、木瓜蛋白酶对风干肉感官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工业 2012(10)

44.张国印.陆启玉模糊综合评判在热风方便面感官评定中应用[期刊论文]-粮食与油脂 2006(11)

45.陈峰.江瑞荣.曾霖霖.陈秋颜.杨小兵银耳黑木耳复合保健羹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2(14)

46.张丽霞.黄纪念.孙强.宋国辉.芦鑫.齐立娟芝麻糕的加工工艺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12(5)

47.杜晓华.刘书亮.蒲彪.张艾青.陈立植物乳杆菌纯种半固态发酵泡菜工艺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酿造2011(1)

48.张丽红.谢建华.吴劼模糊数学在蘑菇羹感官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49.李雷刚.曹荣安.张丽萍苦瓜澄清饮料的开发及其质量评定模型的建立[期刊论文]-饮料工业 2008(4)

50.李雷刚.曹荣安.张丽萍苦瓜澄清饮料的开发及其质量评定模型的建立[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8(3)

51.翟小童小麦粉与荞麦饸饹的品质评价比较分析[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13(2)

52.胡璇.夏延斌基于模糊数学的剁椒感官综合评价方法[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11(1)

53.张宏博.靳烨基于模糊数学的羊肉感官综合评价方法[期刊论文]-肉类研究 2011(12)

54.高瑞鹤.何俊萍应用模糊数学法评判韭菜酱的发酵成熟时间[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13(1)

55.郭艳莉.肖志刚.王利民.郑广钊.严棣玉米淀粉基脂肪模拟物在冰淇淋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机械2012(4)

56.王硕.董银卯.何聪芬.赵华化妆品感官评价与流变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1(1)

57.顾伟钢.张进杰.姚燕佳.纪蓉.叶兴乾.陈健初红烧肉制作过程中脂肪氧化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11(17)

58.周晓燕.唐建华.陈剑.王萧影响狮子头口感的关键工艺标准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10(16)

59.徐宏图AHP-模糊综合评判在保健品购买决策研究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6

60.刘娟.史晓媛.李雪娇.韩永斌果肉型甜玉米复合浆饮料配方及稳定性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2(11)

62.刘春风.郑飞云.李永仙.李崎.董建军.顾国贤啤酒口感品评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8(4)

63.晋圣坤.李勇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食品感官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肉类研究 2011(1)

64.张丽华番茄复合果蔬汁风味及稳定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454209303.html,/Periodical_spkx200406049.aspx

104033207食品感官评价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食品感官评价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姓名: 管仲 学院: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班级: 食安102班 学号: 104033207 指导教师: 叶强职称: 教授 2013年12月20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食品感官评价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对感官评价的定义进行阐述,并指明感官评价在新产品中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与前进,举例说明了当前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感官评价的应用。最后结合社会现状,指明了未来感官评价的发展。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价,新产品,重要性,应用 正文 1 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 食品感官评价是指运用感官的感觉(气、味、触、温度、疼痛等)对食品进行评价和判断,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分析方法的应用,使获得的结果具有再现性和统计学特性。在国家有关标准中,将感官评价(或感官分析)定义为“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2 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各程序及方法 2.1 食品的分类 因不同类型的食品的感官特性不同, 设置感官评价指标时应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例如: 一般将加工食品分为22 大类。其中, 按加工食品原料来源划分的 10 大类: 谷物制品类、豆类制品类、薯类制品类、水果制品类、蔬菜制品类、肉制品类、蛋制品类、乳制品类、水产制品类、蜂产品; 按加工食品性质划分的9 大类: 食用淀粉及淀粉制品类、食用油脂类、食糖类、糖果、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类、饮料类、酒类、冷冻饮品类、调味品类、特殊膳食用食品类; 按加工食品加工工艺划分的两大类: 罐藏食品类、发酵制品类。以上不包含的加工食品, 则为其它加工食品类。此外, 还可进一步分为若干中类和小类,具体分类方法可参考 GB/T 15091- 1994 以及即将颁布的《加工食品基本术语和分类》国家标准。 2.2 选择和确定该类食品的特征感官特性 任何一种食品的感官品质特征是由多个感官指标来界定的。设置产品的感官指标主要涉及特性、特征、描述词(术语)、强度等。在特征———定性方面,感官特性的选择和相应的特性定义应该与产品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联系起来, 从而使制定的产品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相互关联, 并能互相解释和补充。可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比较权威的研究结果。尽量对每一种特性进行定义, 建立参照, 举例。如美国材料与测试学会(ASTM) 标准 E1627- 94 食用油脂感官评价标准指南中的附录内容。在强度—定量方面, 则需按一定的尺度确定产品所具有的感官特性的程度。以绿茶为例, 对需要选择和定义的感官特性,可参考绿茶国家标准 GB/T 14456- 1993。该标准规定了珍眉、珠茶、雨茶、贡熙、风眉、茶片、烘青花茶坯、沱茶、长炒青、圆炒青、烘青、晒青等不同品种绿茶的感官品质特征要求。从外形( 包括条索、整碎、色泽、净度) 和内质( 包括香气、滋味、汤色、叶底) 等方面的感官特性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绿茶感官品质加以限定。需要注意的是, 一种食品的大部分( 甚至所有的)感官特性会发生重叠。只有分析并确定了某类食品的感官品质特征后, 才能具体确定感官指标中应规定的感官特性。 2.3 选择感官特性描述词或术语 在感官评价中, 确定食品的感官特性后, 必须选择或建立一些相关术语或描述词加以描述, 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1) 现有标准或其它权威文献中, 对该类食品的感官特性有相关术语和描

应用模糊数学对凝固型酸奶进行感官综合评价-中国奶牛-2015-4(8期)

应用模糊数学对凝固型酸奶进行感官综合评价 郭奇慧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呼和浩特 010070 摘要: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3种不同品牌的凝固型酸奶感官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利用质构仪对样品的质构进行测定,用以验证评判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应用该方法评价凝固型酸奶感官质量,可以达到准确、快速分析的目的。 关键词:凝固型酸奶,感官评价,模糊数学 An Improved Sensor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Stirred Yogurt 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s GUO Qi-hui Inner Mongolia business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 Huhhot,010070, China Abstract: The fuzzy mathematical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hree different brands of stirred yogurt in this study. Meanwhile, the texture of three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texture analyzer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evalua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had high accuracy in dealing with stirred yogurt sensory evaluation problems. Key word: stirred yogurt; sensory evaluation; fuzzy mathematics 酸奶是以优质原奶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按照工艺可以将酸奶分为搅拌型和凝固型。研究发现,相对于液体食品,消费者从固体或半固体食品中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因此,凝固型酸奶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此外由于人们对食品功能性要求的不断升级,酸奶的种类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产品在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同时,能否满足消费者的口感需求,是产品研发质量的重要判断因素。通过感官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产品本身的感官特性,而且可以为产品研发者提供关于产品感官特性的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 多年来,国内外一直沿用感官评价技术对食品进行评鉴。食品感官分析技术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分析技术,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产品评价的主观性和评价结果的变异性。为了保证感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避免环境因素和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对感官分析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人对食品的反应和食品固有的质量特性,感官分析技术中需要融入各种分析仪器来辅助感官评价,使得分析结果更具确定性和精确性。1962年,美国生产出第一台用于分析食品结构特性的质构仪,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将质构仪用于面制品、肉制品,在本世纪初,才将其推广至乳制品中[2-4]。 感官评价方法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获得较一致的结果,误差较大[5]。模糊综合评价是借助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理论,将一些因素定量化、抽象化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感官多指标综合检验[6]。应用模糊数学对食品进行感官综合评价,可以消除主观因素影响,得到准确、客观与科学的评价结果[7]。 作者简介:郭奇慧,1980年生,女,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检测

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 应用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 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班级:10级食科二班姓名:彭 颖学号:202140717201 课程论文 题目: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课程名称:食品感官评价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 用 学生:彭颖 (食品科技学院10级食科二班,学号202140717201) 摘要: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已经应用多年,但只是在某些环节偶尔使用,对于系统科学地应用没有清晰概念。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感官评价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在食品工业中,感官评价已深入到其方方面面,从前期

研究、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到市场和销售营运。感官评价体系的简历必然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感官评价方法食品工业应用 一、感官评价的定义 根据GB/T 10221一20XX,感官分析的定义为:用感觉器官检验产品感官特性的科学。而感官评价的基本定义为:以人的感官感知测定产品性质或调查嗜好程度,这一方法称为感官评价法或感官鉴评法。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物质的特征或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简单的讲就是以“人”作为仪器工具,借助人的眼睛、鼻子、嘴、舌、手和耳朵,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多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及分析,从而了解产品本身的特征,进一步了解该产品被消费者接受或喜爱的程度。 目前,食品感官评价已经成为产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感官标准直接纳入食品标准中。这表明食品感官评价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与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和分析评价方面被广泛接受,逐渐成为食品企业找寻目标产品的一项必要工具,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营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二、感官分析方法及应用范围

感官评价 2

基于模糊数学的感官评价方法 学院:食品学院 班级:农产1101 学号:A07110408 姓名:周英钰 分数:

摘要 本文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食品感官质量评价中众多因素的制约关系进行数学化抽象,建立一个反映其本质特征和动态的理论化评价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信息的完整性。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以红松松针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研究了红松针茶饮料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红松针茶饮料的最佳制作条件为:新鲜松针在3%~5%食用NaC1溶液中浸泡12~24h,恒温干燥箱4O℃干燥1h,180℃条件下远红外食品电烘炉中炒茶15min,100℃水提30min,在调配时绵糖添加量为3.5%,木瓜果粉添加量为0.15%,异维生素C钠的添加量为O.15%能达到最好的感官特性。二是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原理,结合方差分析和模糊数学综合分析法,对纤维素酶酶解制备麦麸香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添加量0.2%、水:麦麸=10:1、焙烤温度为180℃、焙烤时间为15min为最优工艺条件,与同类产品比较,该产品DPPH·清除率为71.3%,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两个例子都使模糊数学在感官评价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使其达到了最优加工和制作条件。 关键词:麦麸茶;纤维素酶;红松松针:茶饮料;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

1.基于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的红松针茶饮料的制作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他物质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1[。在食品体系的质量评价中,感官评价起 着主导作用 ] 2[。然而感官评价以人为测量仪器产生数据,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必须有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结果。 1.2试验方法 1.2.1生产工艺流程 选料→清洗→千燥→炒茶→浸提→过滤→调配→离心→灭菌→灌装→检验→成品。 1.2.2操作要点 选料:采用松龄6年以上、3m 高无污染的新鲜红松针叶; 清洗、炒茶:先将红松针中的杂质拣出,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去离子水清洗3遍,然后放入3%~5%的食用NaC1溶液中浸泡12~24h ,将浸泡好的松针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2遍后放入恒温干燥箱40cc 干燥1h 。干燥后将松针剪成约1cm 长的短松针。在180℃温度下的远红外食品电烘炉烘制15min ,1min 翻动红松松针1;。 浸提、调配:红松针茶与去离子水以3(g):100(mL)的比例放入水提设备在100℃下水提30min 。1.2.3单因素试验设计。①以红松针茶饮料炒茶温度分别为150、160、170、180、190℃设置5个水平单因素试验。②以红松针茶饮料炒茶时间分别为5、10、l5、20、25min 设置5个水平单因素试验。③以红松针茶饮料煮茶温度分别为60、70、80、90、100oc 设置5水平单因素试验。④以红松针茶饮料煮茶时间分别为20、30、4O 、50、60rain 设置5个水平单因素试验。⑤以绵糖添加量分别为1%、2%、3%、4%、5%、6%设置6个水平单因素试验。⑥以异维生素c 钠添加量分别为0.05%、0.10%、0.15%、0.20%设置4个水平单因素试验。⑦以木瓜果粉添加量分别为0.06%、0.12%、0.18%设置3个水平单因素试验; 1.2.3正交试验设计 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进行(3)正交试验。试验因素及水平设计见表1; 表1)3(49L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水平 因素 棉糖添加量%//)(A 木瓜果粉添加量 %//)(B 异维生素C 钠添加量 %//)(C 1 3.5 0.10 0.10 2 4.0 0.12 0.12 3 4.5 0.15 0.15 1.2.4感官评价方法 选取15名感官灵敏的同学作为评价员。为了确保感官评价的准确性,对评价员进行基础培训。要求评价员在评价前1h 内不进食,1d 内避免入食强味食品、接触强味物质.以及使用化妆品或用有气味的洗涤液洗手问。在评价时,避免交谈。为提高感官评价的可信度,采用3位随机编码编号供评价员随机取样逐一评价四。感官评价标准见表2;

食品感官评定

4种基本味道:甜、酸、苦、咸 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感觉是由感官产生的,具有如下属性: 人的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感官是感觉事物的必要条件; 人的感觉不只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感觉虽然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①对周围的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感觉阈值: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既有绝对感觉阈值,又有差别敏感阈值。 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适应现象、对比现象、协同效应和掩蔽现象、变调现象 影响味觉的因素: 呈味物质的水溶性、介质、温度、不同味道本身的感受时间不同、身体状况 嗅觉的生理特点: (1)嗅觉对气味的适应性 嗅觉适应会产生3种反应: ①从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嗅感减弱到消失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②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 ③嗅觉对某种刺激产生疲劳后,嗅感灵敏度再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2)嗅味的相互影响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味混合到一起时,可能产生下列结果: 气味混合后,某些主要气味特征受到压制或消失,从而无法辨认混合前的气味; 产生中和作用; 混合中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他的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即失掉了某种气味; 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气味; 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性,同时又产生一种或者几种新的气味。 (3)不愉快气味的掩盖 各种气味之间存在掩蔽现象。 (4)嗅觉的敏感性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可感觉到一些浓度很低的嗅感物质,这点超过化学分析中仪器方法测量的灵敏度。

食品感官鉴评作业题

食品感官评价 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3.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4.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5.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6.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7.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8.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9.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0.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1.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变。 12.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3.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4.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5.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6.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7.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0.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1.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22.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3.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4.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25.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26.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27.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28.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29.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30.稠度: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地不同 而变化。 31.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32.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33.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物质。 34.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个样品 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35.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员挑 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36.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37.A-非A检验法:鉴评员学会了识别样品A 以后,再将一系列样品提供给鉴评员。这些样品有A 和非A , 要求鉴评员指出那些是A 和非A 的检验方法。 38.五中取二检验法:同时提供五个以随机顺序排列的样品,其中两个是一种类型,另外三个是一种类型,要求 鉴评员将这些样品按类型分成两组的一种检验方法. 39.选择检验法:从三个以上的样品中选择出一个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样品的检验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题目

食品感官分析 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鉴评小组:参加 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叠加。 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 叠加。 弓I 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 。 物质。 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 比 较,判别整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 的感受发生改变 刺激阈 识别阈 差别阈 甜味的 酸味的 苦味的 咸味的 碱味的 涩味的 味道 后味 气味 芳香 特征 外观 稠度 它随产品的质地不同而变化 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参比样:本身不是 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

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教程

模糊综合评价法(见课件) 模糊数学是从量的角度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科学.这里模糊性是指客观事物的差异在中介过渡时所呈现的“亦此亦比”性.比如用某种方法治疗某病的疗效“显效”与“好转”、某医院管理工作“达标”与“基本达标”、某篇学术论文水平“很高”与“较高”等等.从一个等级到另一个等级间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渡过程,这个现象叫中介过渡.由这种中介过渡引起的划分上的“亦此亦比”性就是模糊性. 一、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1. 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指标(evaluation indicator )集 合 },,,{21m u u u U = 例如评价某项科研成果,评价指标集合为U ={学术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 给出评价等级(evaluation grade )集合 },,,{21n v v v V = 如评价等级集合为V ={很好,好,一般,差}. 3.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weight ) },,,{21m W μμμ = 权重反映各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程度,且∑=1i μ. 例如假设评价科研成果,评价指标集合U ={学术水平,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其各因素权重设为}4.0,3.0,3.0{=W . 4.确定评价矩阵R 请该领域专家若干位,分别对此项成果每一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one-way evaluation ),例如对学术水平,有50%的专家认为“很好”,30%的专家认为“好”,20%的专家认为“一般”,由此得出学术水平的单因素评价结果为()0,2.0,3.0,5.01=R 同样如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项单因素评价结果分别为 ()1.0,2.0,4.0,3.02=R ()2.0,3.0,2.0,2 .03=R 那么该项成果的评价矩阵为 ???? ? ??=????? ??=2.03.02.02.01.02.04.03.002.03.05.0321R R R R 5.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权系数矩阵W 与评价矩阵R 的模糊变换得到模糊评判集S : 设m j W ?=1)(μ,n m ji r R ?=)(,那么 ()()n mn m m n n m s s s r r r r r r r r r R W S ,,,,,,212 1 22221 11211 21 =???? ?? ? ??==μμμ 其中“ ”为模糊合成算子. 进行模糊变换时要选择适宜的模糊合成算子,模糊合成算子通 常有四种: (1) ),(∨∧M 算子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

三种电视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摘要 本文通过顾客对三种电视机的图像,价格,音质三种评价因素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此模型首先设定了评价指标因素集U 和评语集V ,从而建立了评价矩阵R , 然后根据评价指标权重集A 最后分别运用了四个算子,进而采用了加权平均原则的方法建立了如下四个模型,最终得出 模型一:运用① 算子和加权平均原则方法对三种电视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11 2.73B =,12 2.62B =,13 2.46B =,即第一种电视机最受顾客青睐 模型二:运用② 和加权平均原则方法对三种电视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21 2.72B =,22 2.75B =,23 2.51B =,即第二种电视机最受顾客青睐 模型三:运用③ 算子和加权平均原则方法对三种电视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31 2.71B =,32 2.58B =,3 3 2.32B =,即第一种电视机最受顾客青睐 模型四:运用④ 算子和最大隶属原则方法对三种电视机建立模糊 综合评价模型,得出41 2.75B =,4 2 2.71B =,43 2.39B =,即顾客对第二种电视机做出综合评价较好。 综合四个模型这三种电视机的综合评价在较好和可以之间并且在这三种电视机中第一种电视机最受顾客青睐,第二种次之,第三种最不受欢迎。 关键词:综合评价 模糊数学 加权平均原则 算子 ),(∨∧M (,)M ?∨算子),(⊕∧M ),(⊕?M

一、问题重述 在对电视机质量的评价中,其涉及的因素很多,一般说来基本要考虑图像,声音,价格等等,而每一类因素的质量水平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评价因素往往具有模糊性。评价的结果本身也带有模糊性。如何合理地评价电视机的质量呢? 假设对电视机的评价因素U={图像u1,声音u2,价格u3},评语集合V={很好v1,较好v2,可以v3,不好v4},现请专家10人对三种电视机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设某类顾客主要关心图像、价格,对音质不太关心,即 试对以上三种电视机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二、问题分析 根据对题目的理解,我们知道问题的求解是根据10位专家对三种电视机的图像,价格,音质的评价结果,而要求我们对这三种电视机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所以我采用四种算子方法。 即① 算子 评语 因素 (1)第一类电视机 (2)第二类电视机 (3)第三类电视机 v1 v2 v3 v4 v1 v2 v3 v4 v1 v2 v3 v4 u1 5 4 1 0 4 3 2 1 1 5 2 2 u2 4 3 2 1 5 1 2 2 4 3 1 2 u3 0 1 3 6 2 1 3 4 2 4 4 (0.5,0.2,0.3) A =(){}n k r r s jk j m j jk j m j k ,,2,1, ,min max )(11 =∧=≤≤=∨μμ=),(∨∧M

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研究培根最佳加工工艺

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研究培根最佳加 工工艺 培根(bacon)是以猪肉为原料,经整形、盐渍、熏烘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西式生肉制品。按照加工部位和制造方法,可将培根分为大培根、通脊培根、五花培根(腹肋培根)、肩肉培根、侧培根(半白条培根)等。由于咸度适中,风味十足,培根已成为深受欧美消费者喜爱的肉制品。 关于培根制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根制品贮藏稳定性和风味形成等方面,而有关烟熏温度、谷氨酰胺转氨酶等加工工艺条件对培根品质影响的研究,没有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加工工艺的优化。加工工艺的优化对培根制品的工业化生产至关重要。此外,在培根制品研发过程中,感官评定与盐分、游离氨基酸总量等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相比,仍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综合评价方法。 目前对感官评价中各指标的描述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评 分法,然而由于评分人员和试验条件的差异,致使评价结果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评分离散程度大,从而很难对 培根制品的质量进行客观和准确的评价。而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模拟人类判断问题的思维方式的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

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总体效果的综合贡献,从而能够对食品质量作出准确、客观与科学的评价。本研究拟以猪肉(五花肉、国标2号猪肉和国标4号猪肉)为原料制成培根,并采用正交试验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研究培根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培根制品的生产和研发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1.1.1材料与试剂 五花肉、国标2号猪肉、国标4号猪肉、食盐、白砂糖、味精:市售;亚硝酸钠、异维生素C钠、柠檬酸、三聚磷酸盐:食品级,广州方道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谷氨酰胺转氨酶(TG 酶):食品级,味之素(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烟味香料、烟油香精、猪骨咸味香精、鸡肉咸味香精:食品级,广州市华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2主要仪器设备 绞肉机:JR-15型,广州凯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实验用 手动盐水注射机:SZJ-8型,诸城市恒顺机械有限公司;熏煮炉:SYZ0.5-A型,青岛德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电子天

模糊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

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其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 ①首先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 可以设N 个评价指标,12(,, ...)n X X X X =; ②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设12n =(W ,W , ...W )A ,每一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即等级集合。 ③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在构造了等级模糊子集后,要逐个对被评事物从每个因素(=1,2,,n)i X i ……上 进行量化,即确定从单因素来看被评事物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i X (R ),进而 得到模糊关系矩阵11112122122212nm ......=..................m m n n n nm X r r r X r r r X r r r ??????????????????????????(R )(R )R=(R ),其中,第i 行第j 列元素,表示某个被评事物i X 从因素来看对j W 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 ④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 在模糊综合评价中,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12(,, ...)n U u u u =。一般采用层 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次序。从而确定权系数,并且在合成之前归一化。 ⑤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利用合适的算子将U 与各被评事物的R 进行合成,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 即:

111212122 2121212nm ......(,, ...)(,, ...)...............m m n m n n nm r r r r r r U R u u u b b b B r r r ??????===?????? 其中,i b 表示被评事物从整体上看对j W 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 ⑥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分析 实际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大隶属度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会有些很勉强,损失信息很多,甚至得出不合理的评价结果。提出使用加权平均求隶属等级的方法,对于多个被评事物并可以依据其等级位置进行排序。

翻译质量评估(TQA)中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量化方法探讨-精选教育文档

翻译质量评估(TQA)中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量化方法探讨 翻译质量评估(TQA)的方法存在传统定性评估与数学定量评估两个相对对立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系统工程教授L.A.札德发表《模糊集合》论文,创立了模糊数学理论,该理论之后被大量应用于模糊控制、信息检索、医学、气象学、结构力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后来,语言学学者也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在中国,将模糊数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引入翻译质量评估(TQA)的过程中作为一种参数参照,正处于可行性验证与起步阶段,这是中国翻译界的一次大胆尝试。合理的模糊量化分析能够逐渐实现翻译质量评估评的综合化与合理化,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一、国内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翻译质量评估现状 国内学者将模糊数学与翻译评价相结合的第一人是范守义,他在《中国翻译》1987年第4期的发表的《模糊数学与译文评价》一文中,利用模糊集合中隶属度的概念从定量的角度对译文质量进行评价,大体分三步步骤:(1)选择模糊集合的必要元素,即译文评价单位;(2)确定译文评价特征依据,如修辞、风格、句法、语义等;(3)明确信度控制点,从译文内容各单位部分各自的隶属度相加求出的平均值结果来评价译文的质量。在此之前,范守义(1986)在国内首次将“信、达、雅”标准用

数学公式“I=(R/F)?(S’/S)”进行表示,其中“I”为译文与原文的接近程度指数,“F”代表“信”,“R”代表“达”,“S”代表原文中的“雅”,而“S’”则代表译文所达到的“雅”,“F”与“S”为常量,公式中的“R”对应“F”,“S”对应“S’”,对应量的数值彼此越接近,则“I”越接近最大值“1”。之后,范守义(1990)又对应用与译文评价中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改,将主标准与次标准的并集纳入语言变量下,用公式表示为:Q=X∪Y∪Z,或扩展为:Q=[X1,X2,(X3)]∪[Y1,Y2,(Y3)]∪[Z1,Z2,(Z3)]。其中:“X”代表中心信息,即:X1:信息量;X2:形象转换;X3:虚设标准。“Y”代表附加信息,即:Y1:风格层次;Y2:情感元素;Y3:虚设标准。“Z”代表结构信息,即:Z1:元语言方面;Z2:修辞与逻辑;Z3:音韵。 同时,范守义提出了以计算机编程为取向的公式运作方式,包括“数据输入”、“加权”、“计算”与“数据输出”。从其研究所处的时期看来,范守义的研究具有远见性,也具有使用价值,为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翻译质量进行评估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徐盛恒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他(1987)曾针对范守义公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W1,W2...Wn)?|X1, X2,…Xn|,其中“W”与“X”分别代表“权值”与“标准”,并规定样本抽样方法必须为等距离抽样,标准的确定依据必须为

食品感官鉴别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感官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感官分析方法一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风味刻面检验、排序法、“A”-“非A”检验、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等 7项国家标准(GB 12310~12316—90),为感官鉴别的实践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南。在食品质量感官鉴别过程中,只要条件许可,都应按这些国家标准无一例外地参照执行。 对于实施质量感官鉴别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精神素质,无不良嗜好、偏食和变态性反应。鉴定人员自身感觉器官必须机能良好,对色、香、味、形有较强的分辨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对于非食品专业人员,还要求对所鉴别的食品有一般性的了解,对其色、香、味、形有常识性的知识和经验。具体的要求在下文中还要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基本鉴别方法 (一)视觉鉴别法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二)嗅觉鉴别法

食品感官评价 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 绪论 1、感官评价的应用: 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产品开发、风味营销、消费嗜好 2、感官评价的概念: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第一章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 1、感觉、感官的定义及特点。 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刺激感官后,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特点:①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但不局限于此; ②感觉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③感觉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④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即感觉器官,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 特点:①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的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 2、感觉的类型: 物理变化引起的感觉:视、听、触 化学变化引起的感觉:味、嗅 3、感觉阈。 感觉阈值: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是通过许多次试验得出的。 绝对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差别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阈下刺激: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下限,低于下限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上限,高于上限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4、Weber 定律:(刺激强度) (差别阈值)韦伯分数)I I K ?=( 5、感觉疲劳(适应现象)。 现象: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原因: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疲劳; 结果: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食品感官评价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是建立在人的感官感觉基础上的统计分析法。它是一门综合学科,在食品理化分析基础上,集人体生理学、心理学、食品科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新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感官评价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常用于食品领域中的方法有数十种之多。 按应用目的可分为情感型和分析型两类。在分析型中,一种主要是描述产品,另一种是区分两种或多种产品,区别的内容有确定差别、确定差别的大小、确定差别的影响等。 按方法的性质又可分为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以及分析或描述性检验。它的目的是估计差别的顺序或大小及样品应归属的类别或等级。它要求评价员要对两个以上的样品进行评价,并判断出哪种样品好,哪种样品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和差异方向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处理形式,结果取决于检验的目的及样品数量。常用x2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等。 类别检验 在感官评价中,将感官体验进行量化最常用的方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有以下四种:分类法、评分法、排序法、标度法。 一、分类检验法 就是将样品分成几组,各组之间只是在命名上有所不同。 在分类法中,要求品评人员挑出那些能够描述样品感官性质的词汇。例如,对某种饮料,要求品评人员在能够对其进行描述的词汇前面划“√”。分类法中如果使用数字那么数字代表的意义只是命名。如“1”是甜,“2”是酸等。至于所使用的词汇,并没有统一标准,实验结束后,将每个词汇被选中的次数进行统计,以此来报告结果。没经过培训的品评员使用普通的非专业的词汇。 词汇的选择:实验前,有经验的品评人员坐在一起围绕测样品,没人提出能够描述其性质的词汇,大家讨论是否适用,最终选择恰当的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词汇要不断更新。 二、评分检验法 是商业领域中被认为最有效的评判方法,由专业评分员评分。经常用评分来评价的商品有咖啡、茶叶、调味料、奶油、鱼、肉等。应用领域:特别适用于鉴评新产品。 实验步骤:首先应确定所使用的标度类型,使鉴评员对每一个评分点所代表的意义有共同认识。 技术要点: 1、根据鉴评员各自的鉴评基础进行判定。 2、用增加鉴评员人数的方法来提高实验精度。 3、在评分时,使用的数字标度为等距标度或比率标度。答卷举例: 9分制评分法,如:非常不喜欢=1,很不喜欢=2,不喜欢=3,不太喜欢=4,一般喜欢=5,稍微喜欢=6,喜欢=7,很喜欢=8,非常喜欢=9。 三、排序检验法 将样品按照强度等级或其他任何性质进行排序。应用领域: 1、可用于进行消费者的可接受性调查。 2、确定由于不同原料加工、处理、包装和储藏等环节造成的产品感官特性差异。 3、评价员的选择与培训。 4、做进一步精细感官分析的基础工作。

食品感官评价的应用

食品感官评价的应用 08食营2班肖镇州200830600530 摘要:绝大多数的感官检验都是在一套工业体系中进行的,商业利益和战略决策也包括在内。作为在决策时减小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手段,我们能够体会到感官检验所产生的效益。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研究者和市场经理来说,感官检验的作用是一种减少风险的机制。本文主要介绍感官评价方法应用于产品贮藏期试验、质量控制、感官评价与仪器测定产品质构之间关系。 关键词:感官评价质量控制稳定性试验仪器测定 前言 感官评价是指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感官评价包含一系列精确测定人对食品反应的技术,把对品牌和一些其他信息对消费者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努力解析食品本身的感官特性,并向产品开发者、食品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关于其产品感官性质的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感官评价技术在开发产品、研究基础理论、配料和调整工艺、降低成本、控制品质和优化产品等工作中提供着重要的服务。这些服务能给企业决策提供信息,降低决策风险。食品或消费产品厂家有一套感官检验程序,有助于确保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既有良好的质量又有满意的感官品质的产品进入市场)[1]。 一、感官评价应用于产品贮藏期试验 近年来,评估产品稳定性和储存期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那些食品、饮料和具生物活性的产品。这要归功于产品日期的日益普遍使用,赋予了产品在销售或者被消费者使用时的有效朗。对于那些无须标注有效期的产品来说,对储存期进行评估是出于竞争和商业方面的考虑。不管怎样,我们都有理由去了解产品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对于带日期的产品来说(比如销售日期或使用日期等),要考虑的是市场召回成本和消费者对靠近或者达到储存期限的产品的态度。而对于不带日期的产品来说,要考虑的是了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或者通过发动广告攻势来加强消费者对产品感官差异的认识或强调某个产品已经过时。除此之外,技术发展(指工艺和原料方面)和新型的包装材料也会对产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基于不当储存期做出的商业决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因此对产品储存期进行估算是十分重要的【2】。 很多企业都会测量产品的稳定性,一般也会对储存期有所了解,然而,竞争、技术、新型包装材料以及产品日期在包装上的位置等方面让我们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对产品稳定性问题进行审视。新的发展表面上增加了对稳定性测试的需求,但有时候也会对一些问题的复杂性缺乏充分的认识,这些问题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测试方法、产品变化与产品市场接受度的关系以及日益缩短的储存期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等。这样,感官评定部门收到的产品稳定性测试申请往往会堆积如山,而且测试的频率也不是根据预期的储存期来制定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测试申请要求在18个月内每个月对产品进行测试,但是一半以上的测试实际上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在开始的8—9个月内产品并不会有显著变化。大部分感官程序只要接到6—7个这样的测试任务就会满负荷了。显然,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程序,在不牺牲所需要信息的前提下,在产品测试频率和可利用的资源之间建立平衡。 在接到测定储存期的申请之后,感官评定人员一定要和申请人商讨该项目的所有细节,例如,申请的提出是基于技术、新包装材料还是竞争对手等?产品目前的储存期是多长?现有什么关于稳定性方面的信息可以提供?还有,产品的配方在近期是否进行过更改?产品配方尚未定型就去确定其稳定性的做法完全是在浪费资源,除非是想鉴别出哪个配方的稳定性更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