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第一课骨骼

教学内容:课本P2-4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一块骨头),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皮肤下面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骨骼。(板书课题)

2、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

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

2、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躯干、四肢。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4、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5、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6、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7、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8、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结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骨头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骨头;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观察活动: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4、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第二课时

四、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P4图片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五、安全教育

1、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2、对学生进行骨骼保健教育。

六、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板书设计:

1.1骨骼(成人206块)

构成: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作用:运动支撑保护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第二课关节

教学内容:课本P5-6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关节。

3、知道关节的作用,

4、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2、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与骨之间又是通过关节相连的。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3、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4、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5、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6、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第二课时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完成下列各项活动:(1)转动你的胳膊;(2)推开门;(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4)大幅度甩手;(5)转动你的头;(6)跪下。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7、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4、小结关节的缓冲作用。

第三课时

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

1.2关节

一、关节的基本构造

/关节头

1.关节面(关节软骨)——灵活

\关节窝

2.关节囊:结缔组织构成、韧带加固——牢固

3.关节腔:内有滑液——灵活

二、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三、脱臼及脱臼的急救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第三课肌肉

教学内容:课本P7-9

教学目标:

1、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2、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3、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工作的。

4、会制作手臂以及膝关节的简易模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教学难点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具准备: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的材料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讲述:仅靠骨骼和关节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板书课题)

二、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讲解: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骨骼肌,就是使骨头活动的随意肌;运动系统所讲的肌肉属于骨骼肌,它能在意识控制下做强力的收缩,人的四肢、躯干上可以自由活动的肌肉都属于

这一类。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产生运动。一个人有600多块骨骼肌。

(2)平滑肌,就是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内脏充当衬里的不随意肌;人的内脏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不受意识支配,不能随意活动,但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因此保持经常收缩、放松,但收缩力不大,缓慢持久,不易疲劳。

(3)心肌,就是心脏所特有的肌肉组织,能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心肌也具有纹理,但纹理比骨骼肌疏。心肌也是不随意肌。心脏以一定的速率跳动,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6、小结:肌肉占到了人体体重的40%,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第二课时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2、学生体验交流,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人体在做各种运动时,肌肉变硬的部分。

3、出示肌肉的收缩舒张图片,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4、小结。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四、制作肢体的运动模型

1、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手臂活动模型。

2、请学生说出制作的材料提到和制作要领。

(代表骨骼的材料选用硬质材料,代表肌肉的材料选用弹性材料,关节部位做成可以活动的结构)

3、要求:提醒学生主要外形和科学原理上的仿真性。

4、用上述方法制作一个其他的肢体运动模型。

5、学生动手制作

6、展评活动,自评、互评总结拓展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第三课时

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

1.3肌肉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第四课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学内容:课本P10-12

教学目标:

1、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2、能够分析某一动作锻炼身体的部位和作用,知道不同动作锻炼的肌肉和关节

不同。

3、了解不同运动队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4、能够针对具体运动分析如何保障安全

5、知道摄入蛋白质和钙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和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教学难点

分析具体运动锻炼的骨骼和肌肉部位。

教具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配合起来能让我们做很多动作,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板书课题)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韧性;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和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

第二课时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

4、总结。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

五、总结:

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第三课时

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

1.4骨骼、肌肉的保健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第一课我们来养蚕

教学内容:课本P14-15

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并描述蚕卵的外形。

2、能够观察并描述蚁蚕的外形。

3、会喂养蚁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与蚁蚕。

教学难点

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具准备:

蚕卵、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蚕卵,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2、谈话: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我想知道的问题

1、说说我们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2、讨论我们想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

(二)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1、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各是怎样的?

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并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三)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

1、播放蚕卵孵出的资料片。

2、(用毛笔轻轻把蚁蚕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并给它取个名字。

3、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四)我们一起养好蚕

1、学生讨论: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

2、介绍养蚕方法:

(1)谈话:谁知道怎样养蚕?

(2)讨论:在蚕宝宝出生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3、讲解:养蚕应注意的问题;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

4、谈话:养蚕过程中,同学们还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请你们一定要告诉老师,我们一起共同研究。希望同学们坚持观察,认真做好记录,每周把蚕带到课堂上来一次,交流养蚕的新发现。

板书设计:

2.1我们来养蚕

蚕卵:扁平的椭圆形、灰紫色

蚁蚕: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第二课给蚕宝宝记日记

教学内容:课本P16-18

教学目标:

1、学会喂养蚕。

2、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3、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4、能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较长时间感触、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教具准备:

有关蚕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蚕宝宝出生已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了蚕宝宝的哪些变化?

二、交流蚕的新变化。

1、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2、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

3、描述其他新发现。

4、观察蚕宝宝换外衣。

(1)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蚕宝宝蜕皮的。

(2)说说观察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蜕皮前后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蚕宝宝蜕皮要用多长时间?你的蚕宝宝蜕了几次皮?

(3)记录蚕的这些变化情况。观看蚕宝宝蜕皮过程的录像片。

(4)讨论: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将要蜕皮的蚕宝宝是怎样的?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和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差别?蚕宝宝慢慢长大了,谁来给它换新衣

服?

5、观察身肥体壮的蚕宝宝。

(1)用放大镜观察蚕宝宝身体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2)蚕宝宝怎样吃食物?

(3)蚕宝宝怎样运动?

(4)讨论: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有什么用。

(5)量一量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6)称一称蚕宝宝有多重,比比谁的蚕宝宝大。

(7)把你的蚕宝宝画下来。

6、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

(1)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前身体是什么样的,它会做些什么?

(2)你能帮蚕宝宝盖新房做些什么?

(3)观察蚕宝宝是怎样为自己盖新房的。

(4)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你有什么发现?

7、产卵

(1)师生交流活动,雌雄蚕蛾是如何交配的?什么样的蛾产卵

(2)数一数自己的蚕蛾产下了多少卵,观察交配的蛾和没交配的蛾产的卵有什么区别。

板书设计:

2.2给蚕宝宝记日记

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第三课我们来抽丝

教学内容:课本P21-22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其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抽出丝。

3、能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抽丝和测一根丝的长度。

教学难点

找准茧上的丝头。

教具准备:

蚕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养蚕活动,不畏困难,不辞辛劳,终于收获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那么蚕茧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讲述:蚕茧可以抽成丝,织成美丽的丝织品。

二、介绍桑蚕史

1、谈话:请同学欣赏一段录像,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2、学生观看,汇报:知道了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历史悠久,传说是嫘祖在五千年前就教会人们养蚕抽丝了,被后人尊为蚕神;我国的蚕丝业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美丽的丝织品是用蚕丝织成的。

三、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汇报交流。

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美丽的丝织品是由蚕丝织成的,那你们知道如何进行抽丝吗?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①材料的准备:每组一个浸泡在开水中已近10分钟的蚕茧、水中滴了一些颜料、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纸筒。

②操作要求:先用铅笔钩住蚕茧外表的浮丝,转动后找出丝头;将丝头缠绕在纸筒上;转动纸筒即可抽丝。

③操作分工:大家轮流抽丝,每人每次一分钟,其他同学帮着记时及记抽丝的圈数,最后算出总的用时及缠绕的圈数,得出一个茧丝的长度。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4、小结:

5、谈话:通过抽丝活动,你有哪些感想?

板书设计:

2.3我们来抽丝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第四课养蚕经验交流会

教学内容:课本P23-24

教学目标:

1、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

2、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

3、知道蚕和蝴蝶一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教具准备:

养蚕日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 2018年9月 教学进度表

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 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 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 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 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 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 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 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4. 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5. 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6. 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笫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7. 带读提示语。 8. 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9. 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乂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冷和热 1 冷热与温度 2 热胀冷缩 3 水受热以后 4 水遇冷以后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5 地球 6 月球 7 太阳 8 太阳钟 第三单元昆虫 9 庞大的“家族” 10 养昆虫 11 探究昆虫的奥秘 第四单元繁殖 12 用种子繁殖 13 用根、茎、叶繁殖 14 动物的繁殖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5 生物与非生物 16 动物的庇护所 17 环境变化以后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 实验计划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7课,但是却包含了()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3.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当温度升高到 100℃时,水会沸腾,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

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最新完整版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2020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8.制作我的小乐器 呼吸与消化 1.感受我们的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3.测量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 5.食物中的营养 6.营养要均衡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运动和力 1.让小车运动起来 2.用气球驱动小车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4.弹簧测力计 5.运动与摩擦力 6.运动的小车 7.设计制作小车(一) 8.设计制作小车(二)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 听听声音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1.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引导学生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描述声音。 3.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声音可以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4.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重点 会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声音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 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听到的声音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咳嗽声人的喉咙男人的咳嗽声低沉,女人的高 雷声云层的碰撞产生响(强),低,比较刺耳 溪水声溪水撞击物体比下雨声响,悦耳 马蹄声马蹄撞击地面比较沉闷(低),有节奏 敲门声手指撞击门比较响(比较刺耳) 笛子声嘴巴吹,手指按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三、探索 活动一: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 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六、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二、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三、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与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3、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与 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 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 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 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 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本学期,四年级有六个班级,本人承担了其中两个班级的教学。班级学生数基本在35个,合理的人数也为科学学习的顺利组织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具体内容见单元目标) 四、教学措施: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 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1)

2020新教材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 给动物分类 2 鱼类 3 鸟类 4 哺乳类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5 运动与位置 6 不同的运动 7 运动的快慢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 力与运动 9 弹力 10 摩擦力 11 浮力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12 点亮小灯泡 13 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路暗箱 15 生活中的电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16 常见的岩石 17 认识矿物 18 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 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认识哪些动物? 2、进一步提问: 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 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 区的? 归纳: 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观看视频,回 答 看图回答 交流 从视频和旅游等 方面入手,让学 生知道动物的种 类很多,应该进 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给动物分类 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小组内确定标 准给动物分类 给动物分类需要 一定标准。按不 同标准会有不同 分类。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0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学习目标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 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集体备课 导学过程合作探究: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小组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3. 汇报点评。 (1)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小组互评、教师点拨: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2)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教师板书)

导学过程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2、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溶解了吗? 3、汇报点评: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5、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 6、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7、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1、像()的现象叫溶解。 2、过滤时要做到()。 拓展延伸: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留心观察生活中水还能溶解哪些物质,作好记录在小组 中交流。 板书设计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在水中的现象不见了容易溶解食盐在水中的现象看得见不容易溶解过滤沙子、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及食盐溶液、 注意事项 观察现象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学习目标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教学设计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难点:能用网状图表示影响天气的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学生: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播放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的音乐)听过这个音乐吗?哪里听过?让你想起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心身边的天气。揭题:《我们关心天气》 教授 (一)我们知道的天气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思考图中各种符号表示的意思。(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了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所以会说出多种天气现象,如晴、晴到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雷阵雨、雾、冰雹、风……)4.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学生适当的补充) 5.根据黑板上的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6.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可以用哪些词和句子描述?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 1、骨骼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瞧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瞧、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就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就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与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人体骨骼图、硬纸板,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3、骨骼模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就是如何造房子的不?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2.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就是由钢铁建成的,而就是由骨骼构成的。 提问:关于骨骼,您们想知道些什么? 【评析】通过建筑工人造房子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从而引入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那就就是人的骨骼。以这样的情境揭示课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学生联想到骨骼的作用。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引导学生探究:人体骨骼的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您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您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您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不?您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瞧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瞧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评析】在组织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说出骨头数,还应该说出骨头的位置,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准备好科学记录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 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 二、探究内容: 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 (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 三、板书设计 晴天多云阴天 小雨天中雨天大到暴雨天雷雨天 大风天台风天飓风天 炎热天凉爽天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 (1)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提示学生怎样来观察天气:要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观察。要在记录本上写上当天的日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上。 (3)交流观察发现。 (4)学生阅读课本4页的提示。 (5)老师对记录方法进行指导。 (6)学生改进自己的记录。 (7)交流改进后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