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2、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从事小学教学已20多年,并且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本学期,我将深入研究我们教学实施细则,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和限时作业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1. 教材特点:

(一)联系生活,“主题”呈现,“引导”先行。

本教材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呈现,主题的确定充分尊重学生的社会生活需要和已有生活经验。主题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内容,每一主题都内在地体现不同的设计维度,达到内容

维度的整合。

(二)地方特色,整体视野,渗透文化熏陶

本教材兼顾城市和农村社会背景,让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小学生对整个社会生活有比较广泛的了解。

(三)突出主体,注重活动

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注重综合学习和活动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2. 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1教材特征描述

具体地讲,本册教材材力显现这样一些特征:

(1) 教材以学生遭遇或可能遭遇的生活事件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感知生活亲近社会提供的情境和空间。

(2) 教材通过展现典范事件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构建。

(3) 教材顺应学生不断开放和逐步发展的视野,力求课程固有的学科规律,情感态度以及人之的变化规律在螺旋上升中达到契合。

2教材的功能建构

(1)综合性

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进行教材开发。教材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如时

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

(2)经验性

人的经验是在充满暗示的社会生活中,在面对事件并作出自主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验需在特定的关系中构成学生丰富而变化的生活。

(4) 开放性

教学内容、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把握学生社会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领域,展示家庭、学校、社区和家乡、祖国、世界的联系,学校不局限于课堂,开放性将品德学科充满生机与活力。

2、本册教材各单元特点

第一单元幸福的摇篮

《幸福的摇篮》是三年级的第一单元,前接“品德与生活”,后续四个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起点。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的良好道德和社会性品质发展的起点。家庭的亲情,父母的疼爱,学生虽然或多或少地知道了一些。但是,他们并不一定能感受到父母因为自己所付出的心血。培养学生心中有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把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落实“我在成长” 中的过程目标十分关键。

第二单元我爱我的学校

《我爱我的学校》从绘制上学路线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品味同学间醇美的情谊,感受老师们怎样辛勤地工作,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这个社会群体。从学校的变化为切入点,继续学习一些调查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发现学校真实的变化、促进学校发展与变化、畅想学校未来等,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

第三单元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足迹》是“我在成长”这一内容标准下的单元主体。第八课《给自己颁奖》是第三单元是“成长的足迹”中的第一课,“给自己颁奖”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

第四单元做个文明小公民

《做个文明小公民》从学生身边的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和公共场合中的安全问题等方面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探究、体验、调查、设计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的便利,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公共设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3、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化的关系,是联系学生生活并把学生关系中的人必须把握基本关系。

2、把握学生社会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领域,并注重在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生活领域,由低到高逐步深化。

难点:1、牢牢把握学生社会生活不同领域中的基本要素,体现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具体发展目标。

2、通过设计认识、理解、体验、感悟、探究、反思、实践及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等学习活动方式,拓展空间

4、学习本册教材基础及要达到的要求

本教材把握品德与行为规范和社会性发展两个基本点,注重品行养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不同维度的目标,促进学生品行与社会品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现代社会生活能力。

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实践,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注重综合学习和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

心家庭生活,分担家务,有一定的责任感,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地开支,勤俭节约。

(3)、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与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4)、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学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宽容待人。

(5)、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6)、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敬他人。

(7)、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8)、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9)、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爱护公共设施,做到人人有责。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习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习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习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1. 拉拉手交朋友 活动目标要求: 1.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教案粤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三、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3、改革教学方式

品德与生活三年级《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学设计 曾丽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2、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爱劳动的情感,对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感到敬佩,对懒惰的人感到不满,并且为自己过去贪图舒服,害怕劳动的行为感到羞愧。 3、行为目标 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劳动的自觉性。 二、教学要点(重、难点) 1、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懒惰好吃定败家的道理。 2、理解“双手和大脑,一切能创造”的具体含义。 3、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劳动的自觉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劳动的工具及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励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劳动的光荣花和劳动的果实,要奖给我们班爱劳动的小能手。这节思品课,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劳动的课文,谁勤于动脑,乐于动手,劳动的光荣花就会为谁开,劳动的果实就会被谁摘。 (二)学文明理 1、多媒体展示动画故事。 2、引导讨论,启发明理。 分家后,哥哥和弟弟的生活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出示课题: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3、小结:弟弟的生活由穷变富,靠的是辛勤劳动。哥哥的生活由富变穷,是因为他好吃懒做。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 (三)激发感情 1、采访“兄弟俩”,解决疑难。 2、联系“现实生活”,激发情感。 (1)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说说周围哪些人像弟弟一样用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他们是怎样创造美好生活的? (2)课件展示工人、医生、教师、科学家劳动的画面,展示广州市的美景,深化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3、小结:劳动真伟大,劳动既可以像“摇钱树”那样挣钱,创造物质财富,还可以使我们双手更灵巧,大脑聪明,身心更健康,精神更美好。也就是说创造精神财富。劳动真的能创造一切啊。 (板书:双手和大脑创造一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完整版 2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 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了解老师开始,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今天我们的课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指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你们对我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自己眼中的“我” 1.过渡 你们对我有了一些了解,想不想让我也了解你? 同学们之间已经相处两年多了,想不想让大家更了解你? 2.介绍游戏 好,下面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猜猜我是谁”。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张“我的小档案”,等会儿我们把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长处都写在上面,不过有一样不能写(名字),对,这一写可就露馅

了。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平时对别人了解的比较多,能看了介绍,立刻就把猜出他是谁。 3.师生独立填写《小档案》 4.二人小组讨论 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呢?我建议啊,大家把自己写的拿给一位好朋友看看,读给他听听,请他给你当当参谋。愿意吗?(教师和学生一起下位与朋友商量) 大家商量好了吗?就把写好的小档案折好,投进“快乐包”吧。 三、同学眼中的“我” 1.组建4人小组 谁愿意来抽?这么多同学都想抽啊,这可难办了。怎么办呢? 咱们就和附近的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自由组建小组,选出组长) 相信你们一定能不负众望。你们就上去拿吧。 2.游戏开始,师生共同参与 4.全班汇报 同学们,你们都猜出来了吗?你是怎么猜出的? (拿出“快乐包”里的小档案)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被大家猜出来,他们是谁呢?让咱们一起来猜。 5.小结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 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方法】 观察,访问,交流。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山和水、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三年级的开篇,因而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篇。依据课标“我在成长”的条目,分解安排了“幸福的摇篮”这一单元主题。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的良好道德和社会性品质发展的起点,显得十分重要。家庭的亲情,父母的疼爱,学生虽然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但是他们并不一定都能真正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所付出的心血,甚至会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疼爱是 应该的,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接受疼爱,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支感激和孝敬父母。培养学生心中有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家庭分忧,懂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把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落实“我在成长”中的过程目标十分关键。 谢谢您,爸爸妈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亲情,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应当以恰当的 方式回报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疼爱,懂得感激爸爸、妈妈。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1、小时候的故事 看课本,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成长的一些故事,唤起他们对父母辛勤操劳和关爱的感激之情。其中的任何一个故事都凝聚了父母的关爱和期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去体会、感受。 活动:a、了解:查找小时候的故事,查一查名字的来历;b、讲:向同学们讲述有意义的故事。 2、温暖的家 看:欣赏图片,回忆爸妈对自己的关爱之处,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家庭是你们的主要生活场所,是你们最熟悉、与自身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地方。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父母长辈倾注的关爱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 说一说: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故事。 诵读:诵读课文中小诗,回味受到家人呵护时的感受。 3、爸妈真辛苦https://www.doczj.com/doc/458824160.html, 找教案 观察与记录:看图,教材从农村和城镇两个角度,从父母每天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两个方面,选择不同的家庭安排了观察记录的内容。 讨论: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是怎样为家庭和子女操劳的,体会家长的辛苦。说一说他们一天的工 作时间、工作任务等等。 4、我爱我的家人 评一评:看课本上的插图,说一说他们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课本上的插图有两类:一类是关心父母和长辈的孝敬行为;另一类则是不理解父母,有行为问 题的表现。 做一做:学唱歌颂爸妈的歌曲,说一说父亲节的由来。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1、再现生活场景,煽情导入主题 (播放《我真幸福》录像资料或投影片:爸爸妈妈陪小红一起逛公园、放风筝,和小红一起讲 故事、做手工,,) 议一议:小红生活幸福吗?从哪些情景中可以看出来? 讲一讲:是啊,父母为我们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当你生病需要治疗时,当你学习有了困难时,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我上学啦 主题一做好朋友吧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认识新同学和新老师,体会学校生活的愉快。 2、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产生与人交往的愿望。 教学准备: 1、各式各样的名片。 2、相关的交通标志图片和资料。 3、彩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亲爱的小朋友,祝贺大家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谁来说一说,我们学校与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学校里有这么多新老师、新同学,该怎样认识他们呢? 二、新课内容: 1、微微笑,做朋友 怎样记住好朋友或者让好朋友记住自己呢? 2、你还想认识哪些同学? 3、你认识了几位朋友? 4、做名片,交朋友。比一比,谁的朋友多又多。 5、我们班的生日表 6、学校里面朋友多 7、快快乐乐画笑脸

三、小结: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学校里面朋友多,希望每一位小朋友在学校里朋友多,快乐多,进步大! 主题二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对学校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环境的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彩笔、铅笔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小朋友,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大家肯定认识了学校的一些地方。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不熟悉,这会给我们的学校生活带来不便,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校园,在学校里方便、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我们一起来玩“参观校园”的活动。 二、制定路线 1、制定路线 2、学生进行参观 老师交代注意事项:遇到问题要学会求助、注意保持安静、学习用多种方 式去观察

三、信息交流 1、小朋友,你们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老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在一起讨论讨论,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同学向全班小朋友来汇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对学校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环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活动延伸

人教部编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同学之间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同学之间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举一个同学间发生矛盾没有很好解决的事例。 师述:同学之间免不了要发生一些矛盾,那么该如何处理是最恰当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同学之间》共同讨论一下;我们该怎么做? 二、美好回忆。 1、师述:升入三年级了,同学们已经在班级里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请你给大家讲一两件印象深刻的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 2、学生先讨论,再指名讲。(对存在偏差的帮助、关心,如帮人打架、做作业、抄袭等要正确引导。) 三、设身处地。 1、师述:在与同学相处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想?请看下面的两个事例。 2、指名读第一个王楠楠的事例。

你能想象到楠楠当时的心情吗?你帮助过人吗?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 (帮助体验互相帮助和分享的快乐) 3、指名读第二个朱灵的事例。 你知道尹瑜是怎样说服她的小组同学的吗?你能体会到朱灵当时的感受吗? (帮助学生懂得不能因为别人的有某方面的缺点就排斥他人。) 4、指名读第三个乔典事例。 你被人冤枉过吗?当时的心情如何?你能为乔典出出主意,帮他解除烦恼吗? (帮助学生体会被人冤枉的感受,理解同学间要互相信任。) 5、指名读第四个王辉的事例。 如果你是王辉,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帮助学生体会到与他人相处中要理解与尊重他人。) 6、指名读第五个周青的事例。 你能体会周青的感受吗? (帮助学生懂得不能起侮辱性绰号) 7、如果你们班里也有这种情况,你会去劝阻吗? 写一写再说一说:不会劝阻的原因。 劝阻的原因。 8、你们班上也发生过这类事吗? 四、送他一缕阳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

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第一课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进步的脚印,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德育目标: 1、通过交流与畅谈,增强努力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爱护书籍,培养爱惜劳动成果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持续总结自己的进步成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会爱惜书本和文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在暑假中的旅游照片、制作、作品等、心愿卡(苹果形)、心愿树、成长袋的样子、课件、录音故事。 2、学生:准备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书本文具等头饰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以自己的暑假生活导入----学生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展示暑假作品---评选优秀作品---交流自己的心愿---成长包---增强交流、激发信心,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暑假的一些旅游照片、作品,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实行交流。 二、小组实行交流,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交流自己最高兴的事。 2、交流暑假中的作品。 三、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个桌上,每个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2、指名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3、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人发给九朵小红花,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件你最满意的作品,把花投进相对应的小盒中。 4、把优秀作品做成展板。 第二课时 美好的小心愿

全册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 这也是爱 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品德与生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我在集体中成长 单元目标: 1,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进步,愿意朝着新的目标不断进步。 2,喜欢集体生活,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感谢集体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 3,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4,集体生活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第一主题 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快乐的暑假生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亲切交谈: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 交换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说说作品中有意思的事情。

二、活动 1、展示每个同学的才能,班里适当设置小小展览会:“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全班同学分组将自己暑假中的作品放在展览会上,由班长负责指导分类摆放: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 2阵,把每件作品中的故事先在全班同学讲,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可先在小组里讲,再由小组推选了代表,向全班讲最有趣的、有价值的故事。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合讲、表演、演示,等等。 3由班长主持,教师协助,组织同学评选出优秀作品,以发红花等方式给予鼓励,课后送交学校参展。 第二课时

我的心愿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新学期开始了,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请学生感受并交流自己的心愿。 2每人画一个苹果,(简笔画,空心),把自己的心愿写或画在上面,并在小组里交流。 3教师出示一棵“我们的心愿树”,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心愿苹果挂在树上,然后把这棵树放在班里适当处,经常激励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课后延伸: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第一课时我和我的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学设计: 表格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明确家庭的含义 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学习表述方式 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愉快 让全班同学了解我的家人 总结,进行尊重普通 劳动者的教育介绍自己家里人 看老师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 小组介绍自己家人情况 请同学到前边介绍,其他同学看照片听 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 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 3、老师巡视指导 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 5、进行爱家人教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

三年级第一品德与生活电子教案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日期 单 元 课题 计划 教 时 实际 教 时 备注 1 8.25-8.27 报到、检查作业 2 8.30---9. 3 1 两年来的变化 1 3 9.6--9.10 1 我的优点与不足 1 4 9.13--9.17 1 我的兴趣特长 1 中秋节 5 9.20--9.24 1 相信我能行 1 6 9.27---10.1 2 说说我的家 1 7 10.4--10.8 国庆节 8 10.11-10.15 2 我是怎样长大的 1 9 10.18—10. 22 2 爸爸妈妈真辛苦 1 10 10.25---10. 29 2、3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1 11 11.1---11.5 3 共建文明家庭 1 12 11.8-11.12 3 说说我们班 1 13 11.15-11.19 3 同学友谊要珍惜 1 14 11.22-11.26 4 发生矛盾怎么办? 1 15 11.29---12.3 4 16 12.6—12.1 4 17 12.13—12. 17 4 18 12.20—12. 24 19 12.27---12. 31 元旦 20 1.3---1.7

教材 内容 1.两年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1、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2、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 3、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大,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懂得感激,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 重难点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方法合作交流课前 准备 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出生纪念卡、纪念 册等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长大? 1、播放儿时的音乐,请两位同学穿上幼时的服装走一走, 2、尝试体验。全班同学尝试。 3、交流感受。 4、揭示话题。 师:?同学们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虽然大家的姓名不同,生活经历也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个同学都是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名三年的学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自己长大的历程。?(板书:我长大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长大? 1、那我们和刚上一年级相比,我们有那些变化,先看书上这两个同学再干什么? 2、师:?每位同学都和课本上的小朋友一样,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我的‘昨天’和‘今天’。? 1)小组测量。测量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 2)小组评一评。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最多。 3)填写书上的成长记录卡。三、交流故事——分享?长大?的快乐 1)小组展示照片,感悟长大是一个过程。 看谁的本领大。游戏一:系鞋带游戏二、记忆单词。五、教师总结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本学期具体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习生活后,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和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 二、本学期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身体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耳、护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友爱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地探索兴趣,能用小试验、调查、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知识;并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 单元目标: 1、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 2、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意识到它们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3、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课时我们的课余生活 目标:

1、认识我们的课余生活,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 2.用多种方式表现课余生活,增强保护意识。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1、开课:(老师先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这学期是同学们的品德与生活课老师。品德与生活这门课很有意思。这里,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本学期所学内容。(老师先带学生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把课本看一遍;最后同桌俩互相讨论讲讲自己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2、老师讲本学期具体要求。 老师:既然有这么多同学喜欢的内容,我们就要努力学好这门课。这里,老师提机电要求: (1)每节课要按时带书来。(必要时借书) (2)每节课要带水彩笔、大美术本。 (3)做好成长记录袋,学期末检查。 (4)学期考评方法:数数谁的五角星最多得分。 (5))每节课根据纪律情况奖励小故事。 3、介绍成长记录袋的作用。。 4、布置作业:回家让爸爸、妈妈帮忙用米尺量身高、胸围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卷首语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小学三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 【《我要向你学习》】 【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 2、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3、主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重点、难点】 重点: 》 1、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的道理。 2、懂得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 难点:真正地学会取长补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反映几种小动物优势和不足的图片。 2、学生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小伙伴的长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 教师出示课题,解释“取长补短”的含义。 二、教学“骆驼和羊” 1、学生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2、师:羊和骆驼谁的本领大?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脱离图 画的意思,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回答。 3、教师小结:羊和骆驼都有自己的优势,其实其他的动物也是这样。 4、小组交流:老虎、乌龟和兔子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的长处和短处。 三、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 1、师:人比动物聪明多了,我们可以用梯子上树,可以用船过河,但是,我们每个人还是有自己的短处,你知道自己的短处吗? 2、学生思考:填写“我的长处和短处”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评价。 四、向榜样学习 1、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短处,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后应该怎么办呢?有一个叫项雷的同学,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2、学生读故事,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 3、教师小结: 4、像项雷一样,你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吗?教师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品德、行为方面的短处。学生交流。 ] 5、发现了问题,我们也要像项雷一样,勇于改正。那么,项雷是怎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学生讨论。 6、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作比较,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短处,以他人为榜样,向比自己更好的同学学习,是改正的一个好方法,这就是取长补短。让我们去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 7、学生完成“活动角”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 第1 课我的一家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与态度: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亲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 行为与习惯: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的年龄、属相、兴趣爱好;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获取信息、团结合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亲情的温馨和生活的美好,懂得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热爱家庭是人的一种美德。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我的家人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入课题齐读小诗:我的家人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师: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小朋友的家呢?谁来介绍一下?(板书:我的一家人) 用学生比较喜欢的小诗导入,在朗诵中激起学生对家的情感。然后出示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全家福照片,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学生就的积极性非常高。 二、活动组织 活动一:老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是自己。然后介绍照片中的人物与自己的关系,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 活动二: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老师的介绍方式为范例,学生根据自己事先对家人的观察与了解,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彼此分享家庭生活的幸福愉快,也由此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活动三:互相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从而热爱自己的家庭。活动四:了解家庭中长幼之间的关系,然后填空。 三、教师总结: 对能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家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的表扬,当学生说到家人负面不健康的爱好,老师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第二课时我家的故事 一、在《亲亲一家人》的歌声中导入新课。 二、活动组织: (一)活动一:了解长辈爱长辈 1、出示图片。内容是:园园、盼盼和几个小朋友正在向同伴介绍照片中的家人。 2、讨论: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说些什么?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引导,介绍家人可从生日、属相、长相、职业、爱好、品质及自己的感受等多方面来说。 (二)活动二:我家的故事

五学年下册品德与生活备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1、生活中的快乐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教学重难点: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受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活动一:多变的情绪 1.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大家举起手来,让我看看;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里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情故事,把这星期里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告诉小伙伴们。(小组交流) 2.谁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讲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自己感到快乐,当时的心情怎样?(开心)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很烦恼,做作业都没有心思?-?-)你自己是快乐多一点?还是不高兴多一点?(多一些同学讲自己一周内情绪的变化) 活动二:快乐驿站 1.让学生通过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快乐驿站”,共同感受快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活动三:找寻快乐 1.大家都希望自己快乐多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时,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买到满意的东西和小伙伴尽情玩耍时,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到处洋溢着快乐。现在让我们来寻找快乐。 2.师给生发“快乐卡片”,大家把自己往日或今天的快乐或家人生活中的快乐写下来且说一说。给大家五分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说说你找到的快乐,其他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吗?(1)妈妈说,这学期期末考试只要每门考了90分以上,暑假就带我去旅游,听后我很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