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年电大春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23年电大春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23年电大春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和适应环境的生理过程。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植物生长适应环境的生理过程的研究,了解植物的生理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本次实验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周期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四个方面。

一、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为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用于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强度、气温、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和养分等。本次实验以豆科植物菜豆为实验材料,通过对菜豆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的测定,探究光合作用对光的适应性。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菜豆的光合速率逐渐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反而下降。这说明植物对光照强度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也提示我们在种植植物时应注意合理调节光照强度,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植物代谢中的重要过程之一,主要功能是将有机物质氧化解除其中的化学能,提供能量和物质物质合成。呼吸作用的速率

受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物质代谢等。本次实验以菜豆为实验材料,通过对菜豆在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的测定,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菜豆的呼吸速率逐渐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呼吸速率逐渐降低。这说明植物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也提示我们在种植植物时应注意调节温度,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三、光周期

光周期是指植物在每24小时内所接受到的光照和黑暗时间的比例。光周期的变化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花期和产量等。本次实验以短日植物马铃薯为实验材料,通过对马铃薯在不同光周期下的生长情况的观察,探究光周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受到光周期的影响,长日照下马铃薯生长缓慢,而短日照下马铃薯生长明显加快,根系发达,叶片增多,这是因为短日照能够刺激马铃薯的花芽分化和生长,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四、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不同的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本次实验以

菜豆为实验材料,通过对菜豆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的观察,探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菜豆对不同温度的适应性不同,当温度过高时,菜豆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当温度过低时,菜豆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抑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左右。这说明植物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也提示我们在种植植物时应注意调节温度,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生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探究了植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调节机制。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在种植植物时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和适应性来进行调节,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和适应策略。 本实验采用了盆栽植物的生长观察和测量方法,结合实验室中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得出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学的结论。 1. 引言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科学,它涉及植物的生理过程、代谢调节、信号传导等方面。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 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为植物的生产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选取了常见的盆栽植物作为实验对象,包括绿萝、仙人掌和吊兰。为了 模拟不同环境条件,我们设置了三组实验组:阳光组、阴影组和干旱组。每组 实验设置五个重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结果与讨论 3.1 生长观察 在阳光组中,绿萝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茂密且向阳生长;仙人掌的刺变得更 加粗壮,颜色也更加鲜艳;吊兰的叶片展开较大,叶色浅绿。而在阴影组中, 绿萝的叶片变得较为苍白,茂密度下降;仙人掌的刺变得细长,颜色较为暗淡;吊兰的叶片展开较小,叶色深绿。在干旱组中,绿萝的叶片开始出现萎蔫现象;仙人掌的刺变得干瘪,颜色变得暗淡;吊兰的叶片开始卷曲,叶色变黄。

3.2 生理指标测量 我们通过测量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来进一步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在阳光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较高,蒸腾速率也较高;仙人掌的光合速率较低,蒸腾速率也较低;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处于中等水平。而在阴影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明显;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几乎停止;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在干旱组中,绿萝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急剧下降;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几乎停止;吊兰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叶绿素含量的测量结果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 4.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植物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更加茂盛,叶片颜色更加鲜艳。 2) 植物对于阴影的适应策略是减少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以减少水分和能量的损失。 3) 植物在干旱环境下会出现生理性萎蔫,以减少水分的蒸腾和光合作用。 4)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是反映植物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 5. 总结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变化,揭示了植物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和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深入探索植物生理学的更多问题,为植物的生产和保护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成绩 姓名苗雪鹏班级 1班学号 1080800021 实验题目实验三植物体中N、P、K主要养分的速测 【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体内N、P、K测定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如何测定植物体中N、P、K的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 植物体主要由C、H、O、N、P、K、Ca、Mg、S、Fe等十几种元素组成,除 此以外还包括Ca、Zn、Mn、B、Mo,但需要量较少。 在通常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光能,从空气中获得C,从水中获得氢和氧, 而N、P、K等元素则是来源土壤肥力。在栽培过程中,能够知道植物的需要和 土壤内N、P、K变动的情况,对考虑施肥措施是有帮助的,因此测定土壤及植 物体内的N、P、K是很重要的。 硝态N测定:硝态N是硝酸的阴离子(NO 3 -),它是强氧化剂,所以鉴定N- 离子几乎都用氧化反应,用二苯胺(C 6H 5 ) 2 NH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NO 3 - 存在时二苯胺被硝酸氧化而显蓝色。 有效P和无机P测定:P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然后以氧化亚锡作为还原剂时,使磷钼酸铵还原为“磷钼兰”(低价钼化合物混合物)溶液呈兰色。此法能测土壤有效P,过磷酸钙中有效P和植物体内的无机磷。 速效K的测定:四苯硼钠〔NaB(C 6H 5 ) 4 〕与钾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为四苯硼酸 钾〔KB(C 6H 5 ) 4 〕 【实验材料和试剂】 在完全培养液、缺乏N、P、K、Fe的营养液中培养四周的玉米苗 硝态氮试剂、磷试剂Ⅰ、磷试剂Ⅱ、K试剂、标准溶液1、5、10、20、40ppm 【实验方法】 1.植物组织浸提液制备 将植物剪成小块,称取1g,迅速倒入已沸腾的蒸馏水(约10ml)烧杯中,用毛细玻璃棒经常搅动,小火煮十分钟,煮液倒入10ml容量瓶中,另加少量蒸馏水,继续小火煮植物材料5分钟,浸提液倒入上述容量瓶内,再以少量蒸馏水洗植物材料,使最后容量为10ml。 植物组织在计算含量时要乘以10,因每克鲜组织稀释了10倍。 2.硝态N测定 在白瓷板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的混合标准液1滴,然后将待测液(植物浸提液)分别滴入其他凹内,最后每个凹内各加5滴二苯胺硫酸溶

23年电大春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23年电大春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和适应环境的生理过程。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植物生长适应环境的生理过程的研究,了解植物的生理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本次实验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周期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四个方面。 一、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为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用于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强度、气温、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和养分等。本次实验以豆科植物菜豆为实验材料,通过对菜豆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的测定,探究光合作用对光的适应性。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菜豆的光合速率逐渐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反而下降。这说明植物对光照强度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也提示我们在种植植物时应注意合理调节光照强度,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植物代谢中的重要过程之一,主要功能是将有机物质氧化解除其中的化学能,提供能量和物质物质合成。呼吸作用的速率

受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物质代谢等。本次实验以菜豆为实验材料,通过对菜豆在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的测定,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菜豆的呼吸速率逐渐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呼吸速率逐渐降低。这说明植物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也提示我们在种植植物时应注意调节温度,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三、光周期 光周期是指植物在每24小时内所接受到的光照和黑暗时间的比例。光周期的变化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花期和产量等。本次实验以短日植物马铃薯为实验材料,通过对马铃薯在不同光周期下的生长情况的观察,探究光周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受到光周期的影响,长日照下马铃薯生长缓慢,而短日照下马铃薯生长明显加快,根系发达,叶片增多,这是因为短日照能够刺激马铃薯的花芽分化和生长,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四、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不同的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本次实验以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和MDA的测定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 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和MDA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植物组织中蛋白和丙二醛(MDA,malonyldialdehyde) 提取。 2.掌握用比色法测定组织粗提液蛋白质和MDA. 3.掌握植物组织中超氧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方法; 4.了解植物衰老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衰老是指细胞、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自然衰退,最终导致死亡的过程。衰老时生理生化变化主要有:蛋白质含量下降,生物膜降解,核酸含量的变化,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下降,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等。 植物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叶色变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溶性蛋白)。自由基代谢失调, 并在体内积累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之一:MDA。 (1)可溶性蛋白测定的原理 (2)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后,溶液的吸收光谱发生变化,从465nm偏转到595nm,并表现出在595nm处的吸 收值与溶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有线性关系,其范围从 0~1000g/ml。据此可制作蛋白质的标准曲线,牛血清蛋白 为常用的标准蛋白。 (3)待测样品经缓冲液提取后,可溶性蛋白溶于上清液中,蛋白质提取液与考马斯亮蓝G-250反应呈蓝色。测定595nm 吸收值,并根据蛋白质的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可溶性蛋 白的含量。 (4)MDA测定原理 (5)MDA在高温、酸性条件下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形成粉红色复合物(3,5,5-三甲基噁唑2,4-二酮),该复合

物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峰;600nm处是最小吸收峰,两 峰差值的消光系数为155 (mM)-1 cm-1 (6)超氧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原理: → H2O2+ O2 2O2·−+2H2O SOD 四氮唑蓝(NBT)光照还原的分光光度法:核黄素受光照产生 的O2.-能将NBT还原为蓝色的甲腙,甲腙在560nm波长有最 大吸收,而SOD能清除O2.-, 抑制甲腙的产生使吸收减小。 通过分光光度检测SOD对O2.-的抑制率,可以表征出SOD含 量。 三、主要仪器设备 准备材料:叶龄差异明显的叶片若干 仪器:离心机、天平、制冰机、分光光度计,研钵、移液枪、移液管、离心管等。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一)可溶性蛋白测定 (1)制备蛋白提取液 称叶龄差异明显的叶片各0.50g ,加入5ml 磷酸缓冲液(50mmol,pH值为7.8),于冰浴中研磨提取,匀浆液以8000g离心力作用下(4℃)离心10min,其上清液即为蛋白提取液。 (2)0–100μg/ml蛋白标准曲线的制作 (3)显色反应(样品的测定): 取40μl蛋白提取液+160μl磷酸缓冲液于玻璃试管中,加入4.8ml考马斯亮蓝溶液,混匀后放置2min,用10mm厚的比色杯在595nm下比色读取OD值。对照为空白的磷酸缓冲液加上4.8ml考马斯亮蓝溶液。 (二)MDA测定 取上清液1.0ml于7ml离心管中,加TBA与TCA混合液 4.0ml,然后在离心管盖上戳一小孔,92ºC水浴保温30min 空白管: 1mL Pi-buffer +TBA与TCA混合液 4.0ml (92ºC水浴30min)冷却后,平衡,离心5min; 10000rpm 测定A532, A450和A600。 (三)超氧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

植物生理学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实验二:缺素培养 一、实验目的: ,学习配制溶液培养基原液,利用原液配制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的方法。 ,.了解验证矿质元素生理功能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生长需要营养元素,当植物生长缺乏元素时,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应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可以人为地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研究植物生长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和矿质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使用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培养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当使用完全培养液培养植物时,植物生长正常,当使用缺氮、缺磷等培养液培养植物时,植物均不正常生长,由此可以证明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1.实验仪器:容量瓶1000ml、烧杯、玻璃棒、移液管、电子天平、塑料瓶、锡纸。 2实验材料:绿豆苗 3.实验试剂:KNO、Ca(NO).4HO、NHHPO、MgSO.7HO、KHPO、CaCl、KCl、3 32242442242HBO、MnSO.7HO、ZnSO.7HO、CuSO.5HO、HMoO、NaFeDTPA(10%Fe)、NiSO.6HO、334242422442NaSiO.9HO 232 四、实验材料: 生长到7~8cm的绿豆苗 五、实验步骤: 1(培养幼苗

将绿豆种子浸泡,充分吸涨后播于干净的湿沙中,室外培养。当幼苗长到7~8cm时,选择长势相同的植株进行溶液培养。 2(培养液的配制(单位:ml) 配制方法如下表: 试剂名称完全缺氮缺磷 KNO 6.0 0 6.0 3 Ca(NO).4HO 4.0 0 4.0 322 1 NHHPO 2.0 0 0 424 MgSO.7HO 1.0 1.0 1.0 42 KHPO 0 1.0 0 24 CaCl 0 5.0 0 2 KCl 0.4 0.4 0.4 HBO 0.4 0.4 0.4 33 MnSO.7HO 0.4 0.4 0.4 42 ZnSO.7HO 0.4 0.4 0.4 42 CuSO.5HO 0.4 0.4 0.4 42 HMoO(85% MoO) 0.4 0.4 0.4 243 NaFeDTPA(10%Fe) 0.6 0.6 0.6 NiSO.6HO 2.0 2.0 2.0 42 NaSiO.9HO 1.0 1.0 1.0 232 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植物生理学实验理论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理论 学生姓名:专业:学号: 同组学生姓名:无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认识实验学习的重要性 2. 掌握常用数据处理的技术 3. 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对所给的数据进行处理,作图得到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图,比较两曲线的差别,求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excel软件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 分别计算第1叶与第3叶在不同光强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平均值和误差 2. 绘制带方差的折线图。 3. 以植物光合作用生理原理为依据分析折线图,分别找到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强和光合速率关系图(如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由上图可得: 虽然第一叶和第三叶曲线的的曲率与渐近值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它们的总趋势都是上升的,因此无法判断其光饱和点,仅能判断 在光强小于10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第一叶曲线的曲率比第三叶小,相对光合速率低在光强大于10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第一叶曲线的曲率比第三叶大,相对光合速率高而光强较大的情况下第一叶曲线的曲率比第三叶大,其光饱和点会可能相对大。 2.由上图可得: 第一叶的光补偿点约在光强为3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 第三叶的光补偿点约在光强为20μmol photon m-2 s-1范围 3.曲线差异产生的原因 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利用光强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同,第一叶自身呼吸作用较强,因此在光照较弱阶段,其光合速率低于呼吸作用较弱的第三叶,而当光强逐步增强时,第一叶以其对光能的高效吸收和利用,在光合作用效率上远远超过第三叶,由曲线趋势可知其光饱和点也高于第三点。可知不同叶位叶片叶龄对其光合作用有着影响。 七、讨论、心得: 1.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温度、水分和矿物营养是影响光合效率的主要外界因子,在验证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强和光合速率关系时要确保除叶位叶片外其他因子都相同,以保证验证试验的准确性。 2.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理论均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因此,掌握植物生理实验技术是学好植物生理学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前提。在试验中,可以加深我们对理论的理解、提高独立操作技能以及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和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等,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最终都能达到独立地按照实验指导的要求与操作步骤规范地完成实验的程度。

植物生理学报告

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烯效唑(S3307)浸种处理对小麦成苗的影响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李方安 日期:2012.11.01

烯效唑(S )浸种处理对小麦成苗的影响 3307 任俊杨映芝 摘要:为了测定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处理小麦种子,然后对小麦幼芽呼吸速率.叶绿素含量.形态指标测定.根系活力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一一进行测定,发现烯效唑能影响小麦种子呼吸强度,促进其根系活力,抑制茎的生长并促进根的发育,此外,烯效唑还能使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多,增强幼苗抗性。但是,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幼苗的影响也不同。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拓展烯效唑在大田作物上的开发应用前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烯效唑小麦形态指标生理指标 前言 烯效唑(化学名称:(E)-1-对氯苯基-2-(1, 2, 4-三唑-1-基)-4, 4-二甲基-1-戊烯-3-醇)是一种赤霉素生物合成阻滞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降低纵向伸长,缩短节间,促进分蘖和提高产量等效果。【1】烯效唑的可以延缓作物生长的生理机制在于它影响贝壳杉烯氧酶活性,减少GA的前体原料的形成,阻抑内源GA的合成,降低内源GA水平,并可降低内源IAA的水平。在对三唑类微生物研究中发现烯效唑不仅有很强的矮化作物,并且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生物活性大约为多效唑的6~10倍。主要通过叶茎组织和根部吸收,进入植株后,活性成份主要通过木质部向顶部输送,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使细胞伸长受抑,从而影响植株的形态。烯效唑具有广谱性。用于土壤和叶面处理,对各类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烯效唑均有很强的抑活性。同时也控制植株外形。烯效唑用于水稻,可使水稻抗倒伏,控长促蘖,促根增色,壮苗抗逆,增重达到优质高产。【2】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1.1.1 材料小麦品种川育21号 烯效唑(84.84%) 1.1.2 试剂 0.1%Hgcl 2 1.2方法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的生理生化变化 周良雪(09应生A,094120260) 摘要: 在干旱胁迫下对小麦生理生化变化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小麦自身的一系列指标发生相应的改变,主要为大幅度增加。例如,脯氨酸的含量会明显增加以抵抗小麦因干旱而自身水势降低。PPO,POD抗氧化酶含量增加三倍左右,MDA,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六倍左右,H2O2的含量增加七倍左右,GSH的含量增加四倍左右。小麦幼苗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来抵抗不良环境。 关键词: 干旱胁迫,脯氨酸,PPO,POD,MDA,H2O2,GSH 引言: 世界人口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底将达到90亿左右。另一方面,由于非生物性胁迫造成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下降,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如何最大限度 地减少这些损失已成为所有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环境胁迫诱发了植物在基因表达和细胞新陈代谢等多方面的变化,最终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干旱是作物生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逆境胁迫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灾害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小麦是世界性的粮食作物,干旱胁迫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因此,研究小麦的抗旱生理及分子机制,通过遗传操作增强小麦抗旱性,培育抗旱型小麦品种,对于保障小麦高产稳产具有 重大意义。对此,我们做了有关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干旱逆境下植物最明显的生理响应是生长受到抑制。在干旱胁迫下,小麦自身的一系列指标发生相应的改变,主要为大幅度增加。例如,脯氨酸的含量会明显增加以抵抗小麦因干旱而自身水势降低。PPO,POD抗氧化酶含量增加三倍左右,MDA,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六倍左右,H2O2的含量增加七倍左右,GSH的含量增加四倍左右。小麦幼苗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来抵抗不良环境。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制备: 小麦种子吸胀12个小时后,播到湿润的滤纸上,正常生长七天后进行干旱处理,连续干旱五天后进行观察。 (2)方法: ①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各取50粒吸胀的小麦种子→沿胚的中心线切成两半(严格区 分两个半粒),进行下列实验: 其中50个半粒进行TTC染色(30℃水浴 20 min),另50个半粒进行曙红染色(室温染色10 min) ②Pro的提取:取干旱和正常的小麦幼苗各0.1 g →加入3 mL 3%磺基水杨酸(SSA) 和少许石英砂→充分研磨→用2 mL 3% SSA洗研钵→5000 rpm离心10 min →上清液定容至5 mL。 测定:上清液各2 mL →分别加入2 mL冰乙酸和2 mL茚三酮试剂→煮沸20 min→冷却后分别测定A 520 ③PPO,POD提取:分别取0.5 g实验材料→加入少许石英砂和3 ml提取液(50mmol/L PBS, pH5.8,内含0.1mmol/ LEDTA, 1%PVP)→ 充分研磨→转入离心管中→用2 ml 提取液洗研钵→ 5000 rpm离心10 min →上清液定容至5 ml →用于测定POD和PPO 酶活性或分装后转至-20或-80℃保存。 POD测定:取POD反应混合液(10 mmol/L愈创木酚,5 mmol/L H2O2,用PBS溶解)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烯效唑(S-3307)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此次实验是采用烯效唑的不同浓度浸种小麦种子,以此来研究小麦的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在这次实验中共设0、10、30和50mg/L的烯效唑浸种4个处理,对小麦种子的呼吸强度、幼苗根系活力、幼苗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说明: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芽呼吸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烯效唑能增大根/冠比;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但是丙二醛含量降低。烯效唑浸种能使小麦矮化壮苗、增强植物抗性。 关鍵词:小麦烯效唑生长形态指标生理指标 前言:烯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生长延缓剂, 具有活性高、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农作物、蔬菜、果树、草坪等[11-12]。烯效唑能减缓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抑制节间生长,幼苗高度明显降低,茎粗和分蘖数增加,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叶绿素含量,延缓作物衰老,促进花芽形成,根冠比增加和提高光合速率等生理效应。种子经过浸种法处理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利于催芽播种;可以使种子吸收一定量的农药,既可以杀灭种子携带的有害生物,又可以防止幼苗遭受病虫的危害,浸种可提高秧苗根系活力和根冠比,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从而保证健壮苗的形成。近些年对S3307大量实验研究说明,S3307浸种可使小麦幼苗健壮、叶片增加、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和分蘖数增多,促进成穗,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4]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经不同烯效唑浓度处理的小麦种子,90%S-3307,0.1%消毒液HgCl 2 1.2 方法: 1.2.1 种子的前处理 消毒10min,用清水冲洗干净消毒液,分别用0、10、30、精选小麦种子,用0.1%HgCl 2 50mg/ml的多效唑溶液浸种20小时,倒掉浸泡液,将种子放在培养盘中,在250C-280C 的恒温箱中催芽三天,待长出幼芽后,测定幼芽的呼吸强度。 幼苗栽植与培养(水培法) 选取在不同浓度S-3307浸泡的发芽种子,栽植于塑料杯的纱网上,种植2杯,每杯种植30株,并标上记号,二周后用于测定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 2、测定项目 2.1 发芽小麦呼吸速率的测定(小筐子瓶法) [5] 溶液在广口瓶中并振荡,使瓶中2.1.1 空白值的测定:用移液管移取20mlBa〔OH〕 2 充分吸收,滴两滴酚酞。用浓度为1/44的草酸滴定,边滴便摇动广口瓶,使其的CO 2 充分显色。 2.1.2 样品值的测定:用移液管移取20mlBa〔OH〕 溶液在广口瓶中并振荡,使瓶中 2 充分吸收。取不同浓度发芽小麦各30株,放进小网里里并用挂于小钩上放进广的CO 2

绿豆下胚轴实验

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 发生的影响 摘要 用25mg/L,50mg/L,75mg/L,100mg/L的NAA溶液浸泡绿豆下胚轴12h,12h后改用清水 培养并于弱光通风处培养1周,结果表明:NAA不仅可以存进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诱导根原机的发生,促进不定根的生长,而且不同浓度的NAA对不定根发生的影响不同,其中25mg/L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该浓度下最长0.52cm,平均生根数9.3根,平均生根范围4.5cm,整体的根短且粗。 关键词 NAA;绿豆下胚轴;不定根;生根范围;最长根长;生根数 前言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业应用广泛,对农、林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控制植物生长调节剂NAA的使用药剂浓度以及选用相同生长时期的植物材料进行不同处理,证实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对植物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以及相同生长时期的植 物材料在不同条件处理下结果的差异。从而,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NAA诱导植物插条不定 根发生的研究,更好地为以后农、林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研究出一种属于新时代下的特色农、林业发展模式。 1材料与试剂 1.1实验材料:50mL 烧杯5个,量筒,移液管,洗耳球,剪刀 1.2实验试剂:配置好的100mg/L的NAA溶液,自来水

2实验设计 2.1实验材料简介 绿豆(学名:Vigna radiata)是一种豆科、蝶形花亚科豇豆属植物,原产印度、缅甸地区。现在东亚各国普遍种植,非洲、欧洲、美国也有少量种植,中国、缅甸等国是主要的绿豆出口国。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种子和茎被广泛食用。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茎被褐色长硬毛。种子供食用,亦可提取淀粉,制作豆沙、粉丝等。洗净置流水中,遮光发芽,可制成芽菜,供蔬食。入药,有清凉解毒、利尿明目之效。全株是很好的夏季绿肥。本实验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培养绿豆下胚轴,促进其不定根的生长。通过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影响来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扦插的影响。 2.2 实验试剂简介 NAA,学名:a-萘乙酸(1-naphthlcetic acid ),是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坐果,防止落果等。可经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进入到植株内,随营养流输导到全株。适用于谷类作物,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棉花减少蕾铃脱落,增桃增重,提高质量。用于果树可促开花,防落果、催熟增产。瓜果类蔬菜防止落花,形成小籽果实;扦插上常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等。本次实验正是利用NAA 可以促进不定根生长的原理,以不同浓度NAA处理绿豆下胚轴,来了解不同浓度NAA对绿豆下胚轴插条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2.3 实验方法 选取经沙盘培养的长势相同、粗细相同的绿豆幼苗25株,剪下下胚轴(子叶下面6cm),用4组不同浓度的NAA溶液(100mg/L,75mg/L,50mg/L ,25mg/L)处理,以清水为对照组,每组溶液中放入等量的经处理过的下胚轴,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再全部改换自来水统一培养,培养一周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步骤 3.1 实验材料的处理 选取饱满的绿豆种子放置于烧杯内,用温水催芽后置于沙盘内于光照培养7d,当绿豆下胚轴长到5-6cm,上胚轴3-4cm,取出选取生长一致的绿豆幼苗取其下胚轴(子叶下6cm左右),备用。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准备 配制25 mg/L,50 mg/L,75 mg/L,,100 mg/L,4个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溶液,还有对照组清水,备用。 3.3 具体操作 分别量取30ml配置好的溶液和等量的清水于烧杯中,于每个烧杯内放入5株经处理的绿豆下胚轴。黑暗中浸泡12h,12h后取出绿豆下胚轴,洗去培养液,换为用等量自来水继续培养,于适宜光照下通风处培养7d。每天倒去烧杯内一半水,加水保持原先水位,保持烧杯内清水高度一致。每天观察并记录不定根发生情况。 3.4实验处理 一周后统计不同浓度溶液处理的绿豆下胚轴的不定根数量,测量其生根范围及生根根长。

植物水势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植物生理学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植物水势的测定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植物组织中水分状况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及用于测定的方法和它们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 小液流法测定新鲜白萝卜的组织水势。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组织水势低于溶液渗透势,组织吸水,溶液变浓,比重增加,小液流下沉。当组织水势高于溶液渗透势,组织失水,溶液变稀,比重下降,小液流上浮。当组织水势等于溶液渗透势,组织与溶液达到水分进出动态平衡,溶液浓度和比重不变,小液流不动。 压力室法测定海桐叶片组织水势,植物叶片通过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导管中的水分由于内聚力的作用而形成连续的水柱。因此,对于蒸腾着的植物,其导管中的水柱由于蒸腾拉力的作用,使水分连贯地向上运输。当叶片或枝条被切断时,木质部中的液流由于张力解除迅速缩回木质部。将叶片装入压力室钢筒,切口朝外,逐渐加压,直到导管中的液流恰好在切口处显露时,所施加的压力正好抵偿了完整植株导管中的原始负压。 三、主要仪器设备 小液流法:白萝卜、打孔器、10ml 离心管、小刀、镊子、注射器、1mol/L 蔗糖溶液、甲基橙 压力室法:压力室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小液流法: 1、用1mol/l 的蔗糖溶液配制0.05、0.10、0.20、0.30、0.40、0.50M 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10mL),用力混匀。 2、分别取4ml 不同浓度的溶液到另一组相应的试管中。每管加入厚度约为1mm 的萝卜圆片,加塞放置30min 。期间晃动(3-4次)。 3、用针蘸取少量甲基橙放入每支试管,混匀。 4、用注射器取少许黄色溶液,伸入对应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部,缓慢挤出一滴小液滴,观察小液滴移动方向并记录。 Ψw(Mpa) = -iCRT = -0.0083×(273+toC) ×浓度 压力室法: 根据植物材料选取枝条(或叶片)型的压力室盖→将试样装入压力室盖的孔(或槽)中夹紧,压入压力室并顺时针旋转紧固。打开钢瓶阀门,使控制阀朝向加压,缓慢打开测定阀,使加压速率达0.1bar,仔细观察伸出压力室盖的植物样品,一发现木质部转湿润液体溢出,立即关闭测定阀,记录压力表读数。 组织Ψw(Mpa) = -0.1×压力室压力表读数 装 订 线

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及胁迫实验

实验报告种子萌发及胁迫实验 实验报告:种子萌发及胁迫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的过程,并通过胁迫实验了解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1、饱满的植物种子(如豌豆、玉米等) 2、培养皿 3、滤纸 4、清水 5、土壤 6、盐分胁迫物(如NaCl) 7、温度控制设备 三、实验方法 1、准备实验材料:清洗并烘干培养皿,准备足够的滤纸。

2、种子萌发实验:选取饱满的植物种子,分别放在已铺好滤纸的培 养皿中,再加入适量清水,使种子周围保持湿润。将培养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设定适宜的温度以进行培养。 3、土壤胁迫实验:选取含有一定盐分(如NaCl)的土壤,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到清水中,制备成不同盐分浓度的培养液。将种子放入含有相应盐分浓度的培养液中,观察其萌发情况。 4、温度胁迫实验:设定不同的温度条件,如20℃、30℃、40℃等,观察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种子萌发实验:在设定的适宜温度下,绝大多数种子能够正常萌发,长出幼苗。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种子的萌发过程分为吸水、发芽、长根三个阶段。在吸水阶段,种子外观无明显变化,但内部开始吸收水分,体积逐渐膨胀;在发芽阶段,种皮破裂,胚芽开始突破种皮,形成幼芽;在长根阶段,幼芽逐渐长出根系,根系扎入滤纸,吸收营养和水分。 2、土壤胁迫实验:在不同盐分浓度的培养液中,种子的萌发率均有 所降低。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说明高盐环境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盐分浓度过高时,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种子难以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同时,盐分可能对种子的生理活动产生负面影响,阻碍其正常生长。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共11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篇一:四川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S-3307烯效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专业年级:园林绿化13-02 姓名:雷舒淼 学号:20xx5812 完成日期:20xx年11月28日 烯效唑(S-3307)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芽呼吸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烯效唑能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根的伸长,增大根/冠比值;能够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丙二醛含量降低。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设0(CK)、5、20和40mg/L的烯效唑浸种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株高、根长和发根数)与生理指标(发芽小麦呼吸强度的测定、幼苗根系

活力测定、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测定。 * (烯效唑浸种可促进小麦壮苗、增强植物抗性,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应注意浓度控制,以mg/L烯效唑效果最好。) 二、前言 1.烯效唑化学名:(E)-(RS)-1-(4-氯苯基)-4,4-二甲基 -2-(1H-2,4-三唑-1-基)戊-1-烯-3-醇(C15H18CIN3O)2.烯效唑(S-3307)为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被植物种子、叶片和根吸收,影响植物体内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减少赤霉素前体的形成,阻抑内源赤霉素的合成,降低内源赤霉素水平。同时可降低内源生长素水平。 3.烯效唑 (S-3307)是赤霉酸生物合成的颉颃剂之一,主要抑制节间细胞的伸长,使植物生长延缓。同时促进果树花芽分化及提高作物抗逆性。 4.烯效唑 (S3307)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烯效唑浸种或苗期施用可使水稻、小麦、大麦、大豆、油菜等作物增产4%~20%。近些年对S3307大量实验研究表明,S3307浸种可使小麦幼苗健壮、叶片增加、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和分蘖数增多,促进成穗,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三、有关实验的阐述

植物中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及结果

植物中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及结果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植物中脯氨酸的含量。脯氨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氨基酸,它在植物中起着调节渗透压、抗逆性、保护细胞膜完整性等多种 生理功能。因此,测定植物中脯氨酸含量对于研究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设备有:植物组织样品、乙醇、脯氨酸标准物质、离心机、溶液混合器、超声波清洗器、显微管、比色皿、分光光度计等。 实验步骤如下: 1.准备样品:收集植物样品后,在洁净条件下取样品约10克,稍微 清洗并切碎成小片,以利于提取脯氨酸。 2.浸提脯氨酸:将植物样品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加入适量的乙醇, 使乙醇能充分接触到样品。使用超声波清洗仪提取样品中的脯氨酸,提取 时间为30分钟。 3.离心处理:将乙醇提取液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转移至显微管中。 4.标准曲线的制备:取不同浓度的脯氨酸标准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 乙醇,制备不同浓度(如0.2、0.4、0.6、0.8和1.0 mg/mL)的标准品 溶液。 5.比色测定:取0.2~1.0 mL标准品溶液,分别加入10%冰醋酸溶液(2.3 mL),然后加入15%草酸溶液(2.5 mL),混合均匀。再加入0.2% 法拉第试剂(0.2 mL),充分混合,并静置15分钟。测量样品的最大吸 收波长为535 nm。

6.吸光度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吸光度测定,按照比色皿中的液体,即可得到对应吸光度值。 7.测量样品中脯氨酸的含量:根据标准曲线上的吸光度值,可以通过光谱仪测得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然后将其代入标准曲线中计算脯氨酸的含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测定植物中脯氨酸的含量。实验的结果按照以下格式进行记录: 表1植物样品中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样品编号吸光度值脯氨酸含量(mg/mL) -------------------------------- 10.320.1 20.450.2 30.520.3 40.570.4 50.620.5 通过实验测定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植物样品中脯氨酸含量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其对于植物生长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此外,可以通过对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了解植物在逆境胁迫下脯氨酸的积累情况,为植物逆境抗性的研究提供依据。

植物呼吸酶的简易测定法

X X 大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课程:植物生理学实验题目:植物呼吸酶的简易测定 一.【实验原理】 呼吸作用是一系列的氧化还原作用,其中间步骤是靠各种氧化酶和还原酶促进的,根据它们氧化还原的特性和特殊的底物或受氢体,于反应后能产生特定的颜色,从而辨别呼吸酶的存在。 二.【实验步骤】 1、去氢酶 取马铃薯块茎去皮后,切成10块5mm见方的小块,分成两组,分别放进两个试管中,每个试管中各加5mL0.025%的甲烯蓝溶液,其中一组煮沸10分钟,然后在液面上各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阻止空气进入甲烯蓝溶液中。 将试管放入25℃的培养箱中,一天后观察试管内溶液及马铃薯小块颜色的变化,判断土豆中有无脱氢酶。 2、氧化酶 (1)酶的提取 取待测植物10g剪碎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少许研碎,再加入蒸馏水约15mL混匀,用纱布过滤到一个小烧杯中备用。 (2)酶促反应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5mL上述滤液,其中一支试管先煮沸数分钟,然后各加10滴新配制的1.5%邻苯二酚溶液,观察有何现象,

如溶液产生褐色、红色或蓝色,则表示邻苯二酚已经被氧化,氧化程度不同,则产生颜色不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白菜和土豆中有无多酚氧化酶及并比较其浓度。 3、过氧化物酶 取上述实验中不能使邻苯二酚氧化的植物材料,磨碎后过滤,分别取滤液5mL加入到两个试管中,其中一个试管先煮沸数分钟,然后各加10滴新配制的1.5%邻苯二酚溶液和3mL3%的H2O2的溶液,如有褐色或蓝色产生,即表示过氧化酶的存在。 4、过氧化氢酶 取待测植物,切4块5mm见方的小块,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煮沸10分钟,然后分别加到盛有5mL3%H2O2的试管中,观察有什么变化,并加以说明。 三.【实验结果】 1、(1)实验现象 加入甲烯蓝后,试管内液体呈深蓝色,液体石蜡,一天后观察试管内溶液,盛有煮熟土豆块的试管内溶液仍未深蓝色,盛有未经煮沸的土豆的试管中溶液深蓝色退去,呈现很浅的蓝色。 (2)实验结论 土豆组织中含有脱氢酶。 2、(1)实验现象 加入邻苯二酚后,盛有白菜块的两个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基本相同,均由无色变为极浅的褐色;而盛有煮沸过的土豆的试管中溶液为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提高性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 专业名称:植物科学与技术 实验课程:植物生理学 实验时间:2021.10.21 姓名:XXX班级:XXXX学号:XXXXXXXX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报告正文 实验课题名称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测定 文献综述(列出参考文献) 植物 95%以上的干物质是由光合作用提供的 ,而叶片则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片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最主要的细胞器。高等植物在光合反应中吸收光能的主要色素为叶绿素 ,其含有的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形成有机物质。 因此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1] 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有离体法(如分光光度法)和活体法(如叶绿素仪法)。分光光度法具有准确度高的特点, 是叶绿素含量测定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叶绿素的含量变 化与植物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环境变化密切相关。[2]据查,水稻比玉米叶绿素含量高,而水稻和玉米又比喜荫植物吉祥草高。 [2]而不同发育期的植物叶绿素的含量也会有所不同。 [3] [1] 牟晓玲. 对不同植物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比的测定.[J].甘肃农业科技.2004(11):55-56 [2] 袁方,李鑫,余君萍,王学奎,徐久玮,张立新.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问题的探讨.[J].植物生理学通讯.2021,45(1):63-66 [3]陈小龙陈灿,周莉. 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1(17):42-44 实验目的和要求 熟悉在未经分离的叶绿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方法及其计算 实验条件(包括实验材料、药品、仪器设备等) 1、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天平、剪刀、研钵、漏斗、移液管 2、实验药品:丙酮、碳酸钙 3、实验材料:植物叶片:①陆生花生:水生花生 ②小叶黄杨新叶:小叶黄杨老叶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练习和植物细胞的显微观 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2.学会进行生物观察绘图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4.掌握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材料 洋葱、番茄、柿胚乳细胞永久制片、(青)红辣椒 实验内容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二)生物绘图法 (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四)纹孔和胞间连丝的观察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 机械部分: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进器、调焦装置等2.使用步骤 取镜 打开光源,轻调至合适亮度。 放片

低倍物镜的使用:眼睛从镜筒侧面注视镜头,并缓慢向上转动粗螺旋,使载物台上升,直至物镜镜头几乎接触到标本片时为止,但切勿相撞。然后将视线移至目镜,一边观察一边微微向下转动粗螺旋,待看到模糊的物象时,改用细螺旋调节至物象清晰为止。调节时千万不可用力任意上升载物台,以免压碎标本玻片或甚至将镜头损坏。 高倍物镜的使用:在低倍镜下将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通过物镜转换器把高倍镜转至中央对正,用细调焦螺旋调至物象最清晰。无需使用油镜,即100倍物镜。 (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取洋葱肉质鳞叶一片,在其下表面用解剖刀轻划两刀或将鳞片叶掰成两半,用镊子从切口或断裂处轻轻夹住表皮,切勿用力,沿一个方向撕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2.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1)用干净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解剖针在切开的番茄果实中挑取少许成熟的果肉,将果肉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的清水中,盖上盖玻片。 (四)纹孔和胞间连丝的观察 1.柿子胚乳的胞间连丝:取柿胚乳细胞永久制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 2. 红(青)辣椒果实表皮的初生纹孔场取一块新鲜红(青)辣椒果皮,将内果皮朝上平放在载波片上,用刀片刮去果肉,将留下的表皮加I-KI染色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思考题 什么是胞间连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