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说课稿_2.3_化学平衡

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说课稿_2.3_化学平衡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选修二《化学平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内容,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内容,两部分内容不同,在本章统一于可逆反应的研究中。学习化学平衡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同时又为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亦为后继学习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酯类水解平衡奠定基础。所以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本章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反应中存在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形成本质过程。

2.重点掌握平衡状态成立的条件、特征。

3.懂得判断一个体系已达到平衡的判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事实阐明可逆反应的存在,理解反应可逆性对反应程度的影响。

2.探究达到平衡时体系的特征变化,学会用一般理论分析解释普遍存在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化学的基础理论出发,感受过程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普遍存在与指导作用,体验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

难点化学平衡的本质,形成过程

二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判据,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好学习、研究的环境:⑴把时间留给学生;⑵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⑶把认知过程留给学生;⑷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抽象思维方法,从教师所提供的素材中,在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中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建立并理解化学平衡概念。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进】

我问:在化学工业生产中,转化率该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为什么会出现转化率呢?

学生可能回答:追求高利润,损失……

我引导:(那反应物为什么不能达到100%转化来追求更大利益呢?)不妨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思考。这是由于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能彻底进行,反应物无法完全被利用。

我说:以前我们将化学反应按不同类型可分为置换、复分解、氧化还原等,现在我们从反应是否能够完全彻底反应将化学反应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将是我们今天新学的内容。【板书】

我说以饱和蔗糖溶液为例,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固体溶质的外形不断发生变化,这说明已溶解的蔗糖分子又重新覆盖到固体溶质表面。而我们知道在定温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是一定的,

因此蔗糖分子溶解在水中的过程仍在进行着。溶解和结晶过程同时进行,这就是一个可逆过程。 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注意:可逆反应总是不能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

【讲解】在表示可逆反应过程时,我们规定采用“可逆符号”代替“=”,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正反应,由右向左的反应称作逆反应。比如工业上的合成氨反应:3H

22NH 3N 2 ,请同学举例,然后列举更多例子

【过渡】那么同学们是否会想,反应物辛辛苦苦转化为产物,产物又被打回原形变成反应物,岂不白费功夫了?这两种相抗争的力量是无休止地斗争还是取得和谐统一呢?下面我们来分析正逆反应的速率变化。

【引图理解】举例一个反应存在反应物,并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变化情况。

我说:当正逆速度相等时体系所处的状态我们就说它此时达到平衡状态。

【板书】 对于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强、浓度或体积一定)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解说】就当蔗糖溶液的蔗糖溶解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体系饱和,处于溶解平衡状态。 从定义中概括出“平衡前提、平衡条件、平衡标志”(老大给的平衡状态课件)

【归纳特点】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动:一种动态平衡,正逆反应同时进行着)刚才的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

变:外界条件改变,ν正≠ν逆,平衡状态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平衡

同:(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可由不同途径(不同的起始量)达到同一个平衡

状态(等效平衡)。

【问题】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吗?

这里的百分含量不变包括哪些方面?(摩尔分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

【归纳与练习】判断平衡建立

(1) 从速率判断

(2) 从反应体系判断(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各气体的体积分数,分压,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课堂小结】 平衡特征,判断依据 【练习及其作业布置】

五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平衡

一、 可逆反应

1. 定义 2 注意事项

二、 化学平衡

1. 定义

2. 特征 逆:属于可逆反应

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动:一种动态平衡,正逆反应同时进行着)刚才的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

变:外界条件改变,ν正≠ν逆,平衡状态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

2. 平衡判据

①直接判据:从速率判断

②间接判据: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各气体的体积分数,分压,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说课稿 叶承名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即勒夏特列原理。 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之前已经有溶解平衡的初步概念(初中),在化学平衡之后将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在学生所需学习的平衡系列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理论、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状态是基础;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化学平衡常数。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采取先通过实验说明化学平衡能够移动,从而展开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条件”的讨论。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②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并应用。 ③理解用图像方法表示可逆反应从不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从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②通过从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讲解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②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教学重点: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教学难点: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二、说学情 本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等理论,在知识上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为该节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能力保证。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根据学生已具备的速率知识和能力, 采用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

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说课稿_2.3_化学平衡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选修二《化学平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内容,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内容,两部分内容不同,在本章统一于可逆反应的研究中。学习化学平衡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同时又为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亦为后继学习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酯类水解平衡奠定基础。所以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本章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反应中存在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形成本质过程。 2.重点掌握平衡状态成立的条件、特征。 3.懂得判断一个体系已达到平衡的判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事实阐明可逆反应的存在,理解反应可逆性对反应程度的影响。 2.探究达到平衡时体系的特征变化,学会用一般理论分析解释普遍存在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化学的基础理论出发,感受过程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普遍存在与指导作用,体验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 难点化学平衡的本质,形成过程 二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判据,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好学习、研究的环境:⑴把时间留给学生;⑵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⑶把认知过程留给学生;⑷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抽象思维方法,从教师所提供的素材中,在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中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建立并理解化学平衡概念。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进】 我问:在化学工业生产中,转化率该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为什么会出现转化率呢? 学生可能回答:追求高利润,损失…… 我引导:(那反应物为什么不能达到100%转化来追求更大利益呢?)不妨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思考。这是由于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能彻底进行,反应物无法完全被利用。 我说:以前我们将化学反应按不同类型可分为置换、复分解、氧化还原等,现在我们从反应是否能够完全彻底反应将化学反应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将是我们今天新学的内容。【板书】 我说以饱和蔗糖溶液为例,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固体溶质的外形不断发生变化,这说明已溶解的蔗糖分子又重新覆盖到固体溶质表面。而我们知道在定温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是一定的,

《化学平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化学_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平衡》(板书:课题(化学平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本单元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次课。在前面两次课中,学生已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等知识。化学反应速率研究的是反应的快慢,但要全面的研究一个化学反应,还需要研究这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我们今天要讲的化学平衡。本节课主要分三个部分内容,分别是: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常数。本节课是在学习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常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关键,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特征与判断;(2)、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1)可逆反应的特点。(2)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和限度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掌握可逆反应的特点;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化

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能力目标:通过浓度、温度等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实验的探究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的能力;通过诱导、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化学原理中的哲学思想,并用以指导学习实践和生活实践。 三、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教学是化学平衡,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并借助三个实验和一个化学平衡数据制定探究任务,让学生围绕着这四个任务进行学习。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分组合作、互助探究、讨论的形式完成教学,这样不仅是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说敢想,通过诱导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为不教”,因此本课堂在教法和学法的落实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和伙伴合作等方式,自我探索,顺利掌握新知识,完成任务。 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堂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板书】 1、新课导入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 第一节。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便是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在必修中建立的已有认识。要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相应的程序和方法。必修2中以铜锌单液电池模型为载体初步介绍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并简单介绍实用电池。选修4以双液电池模型为载体深化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第二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从单液电池模型上升到双液电池模型,需要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如何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跨越是在本节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深入认识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双液原电池。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并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培养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难点:①盐桥的引入及作用 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双液原电池。 二、【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已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 ..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的分析】 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法: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单液电池模型上升到双液电池模型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四、【教学程序】 包括六个环节:【新课引入和再现旧知】【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2】【实验探究3】【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三个实验探究活动为核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出猜想、实验验证猜想,从而建构模型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跨越。 情景导入:展示有关电池的图片,激发学生回忆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再现旧知: Ⅰ、请学生判断哪些装置属于原电池?进而复习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②③④,在此特别 ..内、 ..强调 外电路及其构成的闭合回路,为构建双液电池模型做准备。 Ⅱ、请学生分析(5)装置工作原理,从而复习原电池的正负极规律、外电路(导线)电子流向、内电路(电解质溶液)离子移向,为双液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做准备。 Ⅲ、请学生根据工作原理预测实验现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电流表指针偏转;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进而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很想进入 【实验探究1】组装(5)装置并观察现象 他们惊讶地发现:电流不稳定;铜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锌片表面竟有黑色物质析出,断开导线继续有黑色物质析出,经引导学生理论分析得出红色、黑色物质均为铜,在此我只做简单解释是由于金属粉末吸收可见光的原因。同时以此为契机布置一个课外活动:实验验证黑色物质为铜。从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发现单液原电池的两个不足:①电流不稳②开路耗损。 思考:锌片所失电子是否全部形成电流? 结合实验现象学生不难发现不足③效率低。从而找到学生 ..... ......最近发展区 创设问题:如何解决单液原电池“不足”呢? 讨论交流 2+直接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找到根源 ....:锌片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在表面与Cu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2.3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以及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等观点。教材从溶解平衡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思想,又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关知识,并在本章的前两节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学习化学平衡奠定了基础。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高二的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程度还不够,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训练学生思维的科学方法,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可逆反应概念以及化学平衡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体会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从过程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事物,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023年《化学平衡》说课稿

2023年《化学平衡》说课稿 《化学平衡》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中学化学其次册其次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探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实力。 2、教材简析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移动;其次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其次部分是整节教材的核心,第三部分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驾驭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

化学平衡的影响。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建性思维的实力和自学实力。 素养教化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化,培育学生酷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4、重点及难点的确定 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 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探讨“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肯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二、高学情分析 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索问题实力,而且思维活跃,驾驭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看法。 三、说教法 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实行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优秀7篇)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优秀7篇)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篇一 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指导方法篇二 高三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2.3化学平衡 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含答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能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表示方法:采用“”连接,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作正反应,把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例如:SO 2和O 2的反应可表示为2SO 2+O 2催化剂△2SO 3。 2.不可逆反应 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忽略,把这类反应称作不可逆反应,用“===”连接。例如:Ba 2++SO 2-4===BaSO 4↓。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 (2)NH 3和HCl 生成NH 4Cl 与NH 4Cl 分解生成NH 3和HCl 互为可逆反应。( ) (3)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能达到100%。( ) 答案:(1)√ (2)× (3)× 2.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①H 2+Cl 2=====点燃2HCl 与2HCl=====电解H 2↑+Cl 2↑ ②H 2SO 4(浓)+2HBr===2H 2O +Br 2+SO 2↑与Br 2+SO 2+2H 2O===2HBr +H 2SO 4 ③2NO 2===N 2O 4与N 2O 4===2NO 2 ④2SO 2+O 2=====催化剂△2SO 3与2SO 3=====催化剂△ 2SO 2+O 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选C 。可逆反应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都能进行的反应,③④互为可逆反应。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课标分析 高二化学组 《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必修的基础上对学科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包括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三个主题,使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理论,促进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科学思想。 1.化学反应原理的课程目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依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并结合学科本身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2.“化学反应原理”揭了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促进学生的化学反应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化学素养。”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怎样看待物质和物质变化、学会研究化学和化学变化的方法、学会怎么看待化学,学化学可以干什么,即化学研究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有志于从事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为他们将来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 近年来,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察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其主要特点是,“考察的内容较多,思维转换角度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教材从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等、动、定、变入手,当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发生改变。改变那些条件化学平衡会改变呢?教材从实验探究入手,分成四个模块研究学习。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使用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结合实验现象、结论,发现,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由此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尤其强调移动的结果是:只减弱这种改变,不能消除这种改变。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在接触化学平衡前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可逆反应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已有一定的认识,虽然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未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因此要接受和理解化学平衡移动这一问题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学习中应利用实验抓住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由实验的现象、结论,引导学生理解勒夏特

《化学平衡图像题》说课稿

《化学平衡图像题》说课稿 《化学平衡图像题》说课稿 一、教材的分析 1、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介绍了化学平衡图像的知识,有一定难度。人教版教材将本节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平衡理论之后并没有以知识介绍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是让学生了解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分四个层次就化学反应平衡的速率与浓度、速率与压强、浓度与百分率等关系以图形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教材中的地位 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是化学反应原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平衡图像题是对化学平衡原理能力的提升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与难点。 3、教材中的作用 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有个较完整的认识。因本节内容有一定难度,不宜就教材里的内容作太多的延伸和拓展,只要学生学会利用图像分析化学反应平衡理论即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加深对反应速率、平衡移动的理解 (2)依据图像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特征

(3)学会利用速率与平衡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已有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依据图像判断可逆反应的特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平台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平衡理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综合的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理论依据进行解题。 4、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不宜就教材里的内容作太多的延伸和拓展,注重把书本里最基本的知识讲解透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图,弄清图像的意思,识图,提取有效信息;用图,联系原理解决问题。 难点:利用图像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设疑引导、点拨探讨、讨论法、多媒体平台:幻灯片 六、学习方法: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 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设 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必修相关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 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 反应?能作图吗?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 是吸热反 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 复习回忆,总 LjJ 曼_ G _ _ —F HI 血门 ?、结 归纳 *1 农分析作图 0 1 ! ■ 竺丿书打一 一 做好必修与选 修的衔接教学 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 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 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 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 又称为焓变”符号:△ H ,单 位:kJ/mol 或 kJ?mol -1 ?H 为•”为放热反应?H 为牛” 讨论、思考、提问 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 核心环节 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生成

(1)理解燃烧燃烧的含义 (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难点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一)知识与技能 (1)盖斯定律的本质,了解其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2)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

《化学平衡》说课稿

《化学平衡》说课稿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人教版化学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教材: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设计思想】人教版《化学平衡常数》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公式、表达时的注意事项、意义、应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和解决化学平衡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总结规律。所以说,化学平衡常数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学好化学平衡常数的知识对后续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探究具有指导作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为有关化学平衡问题的数据处理方面提供一个新的解题方向。因此,化学平衡常数在整个第二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第二章的内容又是全书的教学重点,所以平衡常数的知识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不仅如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竞争意识、问题意识、分析处理数据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学生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更好的处理繁杂的化学数据、解决复杂的化学事件、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具备更高的科学素养具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态度进行化学学习,建立对化学世界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已经经历了一年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他们基本上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介绍平衡常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了化学平衡中有关反应速率、浓度等的计算方法。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先行组织者”,化学平衡常数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和“先行组织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从定量的角度更好理解化学平衡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够正确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并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和热效应。 〖过程与方法〗在对化学平衡常数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探究的过程与步骤;通过生师合作、生生合作的合作学习方式,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运用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体验新知识的建构过程,感受主动探究的学习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认识到定量研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探究化学平衡常数的奥秘,增强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与和谐。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及注意事项、计算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探究法、归纳法、师生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和讲授法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 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分析探究,提出疑问→小组抢答、归纳总结→生师互动,探究知识→学生参与,归纳整理→小组合作,巩固新知→教师点评,分出优胜组→课堂反馈,深化理解 1、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勒夏特列和数据表,让学生仔细观察数据表。利用化学史材料创设学习情境,以史为鉴,以史启思,通过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形象性,省时又生动,引起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对于所给的数据表进行更好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同时实现情感价值观目标中的“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认识到定量研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分析探究,提出疑问 利用“①公式中每个物质的浓度是什么状态下的浓度?②公式中的幂次如何确定?③当参与反应的物质中有固体或纯液体时,他们的浓度写不写在K的表达式中?④有液态水参与的反应,水的浓度写不写

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化学平衡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节内容既是对《化学必修2》中有关可逆反应、等化学平衡等知识的深化,也对后续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起指导作用。化学平衡的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具有一定的难度.本节内容将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掌握化学平衡的判断方法,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化学必修2》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但是对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化学平衡的特征等知识还不了解,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学习。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建立化学平衡的“动态"概念,理解可逆反应。2。理解化学平衡的状态的意义和特征。 3。能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形成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提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 2。通过利用化学平衡的特征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某种程度时是否达到平衡,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从熟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2。通过对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理解,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难点:根据化学平衡的特征判断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 五、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3.2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2. 能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认识、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温度、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状态,那么化学平衡状态是否一成不变,又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看看浓度、温度与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我们看一下实验: 【活动•探究】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分析】Fe 3+ + 3SCN- Fe(SCN)3 浅黄色红色 温度一定时,K是一个定值。

改变条件浓度时: 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 当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逆向移动;当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逆向移动 通过以上可知: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或向右)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向(或向左)移动。 【板书结论】 (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浓度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或向右)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向(或向左)移动。 【练习】1.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 H2O 2CrO42- + 2H+ (橙色)(黄色) 分析加入NaOH溶液(6mol/L)或稀H2SO4溶液有何现象? 2.Cl2 + H2O HCl+HClO达平衡后: A.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平衡如何移动? B. 加入少量HCl平衡如何移动? C. 久置氯水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 D. 为什么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 【过渡】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比较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活动•探究】2.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生先预习,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实验现象】2NO2(g) N2O4(g) △H = -57.2kJ•mol-1

高中化学 232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232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课标解读 1.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加深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2.学会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教学地位 本课时是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总结出勒夏特列原理。这是今后学习其他平衡的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 (1)该反应达平衡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2)若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是否移动?若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平衡是否移动? 【提示】(1)v正=v逆或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2)若v正与v逆同时改变,但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若v正′≠v逆′,则平衡移动;但只要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6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27~28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三题,验证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掌握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7~P28页的讲解,对探究一进行总结。⇐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解法”,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可利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步骤7:教师通过【例2】的讲解对“探究二”中的“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解法”进行总结。⇒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5两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并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学案

其次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可逆反应。2.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3.会推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重、难点】化学平衡状态及判定 基础落实:一、可逆反应 1.概念:在肯定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特点:(1)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同时存在。 (2)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 (3)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同存于同一反应体系。 (4)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仍在进行,没有停止。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含义:在肯定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全部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保持恒定。 2.特征:①逆:可逆反应②等:v正=v逆③定:物质恒定④动:动态平衡,反应没停止⑤变:条件变,平衡移动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推断 1.看v(正)与v(逆)是否相等。2.看体系中的各物质是否保持恒定。 对点训练:学问点一可逆反应 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 -1、0.2 mol·L-1,在肯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 A.Z为0.3 mol·L-1B.X2为0.2 mol·L-1 C.Y2为0.4 mol·L-1D.c(X2)+c(Y2)+c(Z)=0.55 mol·L-1 解析可逆反应中,反应体系中各物质肯定共存,假如B、C选项中的数据存在,则Z的浓度为0,这是不行能的,A选项符合题意;又由于该反应是总体积不变的反应,达到平衡时,不论X2、Y2、Z怎么变化,总物质的量不会转变,总浓度也不会转变,即:c(X2)+c(Y2)+c(Z)=0.6 mol·L-1。 学问点二依据v正=v逆推断平衡状态 2.在肯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C)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 的B2 3.能够说明一个可逆反应H2(g)+I2(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D) A.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1 mol H—I键形成B.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I键形成 C.1 mol I—I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I键形成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1 mol I—I键形成学问点三依据物质不再增减推断化学平衡状态 4.可逆反应2HI(g)2(g)+I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C)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混合气体总分子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转变D.c(H2)与c(I2)保持相等 5.在肯定条件下,反应:2NO+O2NO2在定容容器中发生,对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混合气体的总分子数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容器的总压强不再变化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基础落实】1.在肯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反应开头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渐渐减小,最终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渐渐增大,最终不变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渐渐减小,最终不变 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肯定条件下开头反应,在达到平衡后,18O存在于(D) A.只存在于氧气中B.只存在于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D.SO2、SO3、O2中都存在 3.3 mol H2和1 mol N2放入密闭容器中,使用催化剂发生反应:N2+3H23,从反应开头到平衡过程中, 不行能消灭的是 (A) A.2 mol NH3B.0.5 mol NH3C.0.9 mol N2D.H2和NH3物质的量相等 4.可逆反应a A(g)+b B(g)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 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B) A.a v正(A)=b v正(B) B.b v正(A)=a v逆(B) C.a v正(C)=c v正(A) D.a v正(A)=b v逆(B) 解析化学平衡建立时,v正=v逆,对于不同物质而言,要符合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要求。同时必需要使反应方向不同,A、C选项方向都是正反应;B选项方向相反且符合v正(A)∶v逆(B)=a∶b,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 5.在肯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C(g)+ 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A.混合气体的密度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C.混合气体的压强D.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方法技巧】生疏平衡等效性的基本分析方法 6.在一个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D(g),肯定条件 下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若容器体积和温度保持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的是 (B) A.4 mol A+2 mol B B.3 mol C+1 mol D C.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 D.1 mol A+0.5 mol B+3 mol C+1 mol D 解析 2 mol A和1 mol B假如完全反应,则肯定能转化成3 mol C和1 mol D,或者说3 mol C和1 mol D与2 mol A和1 mol B 对于建立该平衡来说是等同的,量多、量少均不符合此条件。 7.689 K时,在1 L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H2(g)+I2(g)达到平 衡,图甲表示当起始物为1 mol·L-1 H2和1 mol·L-1 I2时,容器内各物质 的浓度c的变化与时间t的关系示意图。 (1)请在图乙中画出当起始物为2 mol·L-1 HI时,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 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2)由图中的事实说明化学平衡具有的特征是__①动态平衡;②v(正)= v(逆)≠0;③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④肯定条件下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_。 答案(1)如下图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