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教学文稿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教学文稿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教学文稿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教学文稿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

上册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合编

第五章滴定分析法

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杜建中

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2O,H2C2O4,H2PO4-,HCO3-,C6H5OH,

C6H5NH3+,HS-,

Fe(H2O)63+,R-NH+CH2COOH.

答: H2O的共轭碱为OH-; H2C2O4的共轭碱为HC2O4-;

H2PO4-的共轭碱为HPO42-; HCO3-的共轭碱为CO32-;

C6H5OH的共轭碱为C6H5O-; C6H5NH3+的共轭碱为C6H5NH2;

HS-的共轭碱为S2-; Fe(H2O)63+的共轭碱为Fe(H2O)5(OH)2+;

R-NH2+CH2COOH的共轭碱为R-NHCH2COOH。

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2O,NO3-,HSO4-,S2-,C6H5O-,C u(H2O)2(OH)2,

(CH2)6N4,

R—NHCH2COO-,COO-

C O O-

答:H2O的共轭酸为H3O+; NO3-的共轭酸为HNO3;

HSO4-的共轭酸为H2SO4; S2-的共轭酸为HS-;

C6H5O-的共轭酸为C6H5OH Cu(H2O)2(OH)2的共轭酸为Cu(H2O)3(OH)+; (CH2)6N4的共轭酸为(CH2)6N4H+; R-NHCH2COO-的共轭酸为R-

NHCH2COOH,

COO-

C O O-

的共轭酸为COO-

C O O-H

3.通过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写出(1)(NH4)2CO3、NH4HCO3溶液的PBE浓度为c(mol/L)。

解: (NH4)2CO3 = 2NH4+ + CO32-

CO32- + H2O = HCO3- + OH -

HCO3- + H2O = H2CO3 + OH -

NH4+=H+ + NH3

H2O = H+ + OH -

MBE:[NH4+] + [NH3] = 2C

[H2CO3] + [HCO3-] + [CO32-] = C

CEB:[NH4+] +[H+] = [OH-] + [HCO3-] + 2[CO32-]

PBE:[H+] = [OH -] + [NH3] - [HCO3-] - 2[CO32-]

NH4HCO3 = NH4+ + HCO3-

NH4+=H+ + NH3

HCO3-= H+ + CO32-

HCO3-+ H2O = H2CO3+OH -

H2O = H+ + OH -

MBE:[NH4+] + [NH3] = C

[H2CO3] + [HCO3-] + [CO32-] = C

CEB:[NH4+] +[H+] = [OH -] + [HCO3-] + 2[CO32-]

PBE:[H+] = [NH3] + [CO32-] + [OH -]- [H2CO3]

4.写出下列酸碱组分的MBE、CBE、PBF,浓度为Cmol/L。

(1)KHP (2)NaNH4HPO4 (3)NH4H2PO4 (4)NH4CN

解:(1)KHP HP- + H2O = H2P + OH -

HP-= H+ + P2-

H2O = H+ + OH -

MBE:[K+] = C [H2P] + [ HP-] + [P2-] = C

CEB:[H+] + [K+] = [OH-] + [HP-] + 2[P 2-]

PBE:[H+] = [OH -] + [P2-]- [H2P]

(2)NaNH4HPO4

NH4+= H+ + NH3

HPO42- = H+ + PO33-

HPO42- +H2O = H2PO4- + OH -

HPO42- +2H2O = H3PO4 + 2OH -

H2O = H+ + OH-

MBE:[Na+] = C [NH4+] + [NH3] = C

[H3PO4] + [H2PO4-] + [HPO42-] + [PO33-] = C

CEB:[Na+] + [NH4+] +[H+]= [H2PO4- ] +2 [HPO42-] +3 [PO33-] + [OH -] PBE:[H+] = [NH3] + [PO33-] + [OH-]- [H2PO4-] - 2[H3PO4]

(3)NH4H2PO4

NH4+ = H+ + NH3

H2PO4- = H+ + HPO42-

H2PO4- = 2H+ + PO43-

H2PO4- +H2O = H3PO4 + OH -

H2O = H+ + OH-

MBE :[NH 4+] + [NH 3] = C

[H 3PO 4] + [H 2PO 4-] + [HPO 42-] + [PO 33-] = C

CEB :[NH 4+] +[H +]= [H 2PO 4-] +2 [HPO 42-] +3 [PO 33-] + [OH -]

PBE :[H +] = [NH 3] +[ HPO 42-] +2[PO 33-] + [OH -]- [H 3PO 4]

(4)NH 4CN

NH 4+ = H + + NH 3

CN - + H 2O = HCN + OH - H 2O = H + + OH -

MBE :[NH 4+] + [NH 3] = C ;[CN - ] + [HCN ] = C CEB :[NH 4+] + [H +] = [HCN] + [OH - ] PBE :[H +] = [NH 3] + [OH - ]-[HCN]

5.(1)讨论两种一元弱酸混合溶液的酸碱平衡问题,推导其H +浓度计算公式。 (2)0.10 mol·L -1NH 4Cl 和 0.10 mol·L -1H 3BO 3混合液的pH 值。 答:(1)设HB 1和HB 2分别为两种一元弱酸,浓度分别为C HB1和C HB2 mol·L -1。两种酸的混合 液的PBE 为:

[H +]=[OH -]+[B 1-]+[B 2-]

混合液是酸性,忽略水的电离,即[OH -]项可忽略,并代入有关平衡常数式得如下近似式

]

[][]

[][][2

1

21+

+

++

=

H K HB H K HB H HB HB

21][][][21HB HB K HB K HB H +=+ (1)

当两种都较弱,可忽略其离解的影响,[HB 1]≈C HB1 ,[HB 2]≈C HB2 。式(1)

简化为

2211][HB HB HB HB K C K C H +=+ (2)

若两种酸都不太弱,先由式(2)近似求得[H +],对式(1)进行逐步逼近求

解。

(2) 5108.13-?=NH K 10514106.5108.1/100.1/34

---?=??==+NH W NH K K K

10108.533-?=BO H K ,根据公式2211][HB HB HB HB K C K C H +=+得:

[]

H+==

5

1.0710(/)

mol L

-

=?

pH = lg(1.07×10-5 )= 4.97

6.根据图5—3说明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适用的pH范围。

答:范围为7.2±1。

7.若要配制(1)pH=3.0,(2)pH=4.0 的缓冲溶液,现有下列物质,问应该选

那种缓冲体系?

有关常数见附录一之表1。

(1)

COO-

C O O-

(2)HCOOH (3)CH2ClCOOH (4)NH3+CH2COOH(氨基乙酸盐)

答:(1) pK a1=2.95 pK a2=5.41 故pH = (pK a1+pK a2)/2=(2.95+5.41)/2 = 4.18

(2) pK a = 3.74

(3) pK a = 2.86

(4)pK a1=2.35 pK a2= 9.60 故pH = ( pK a1+pK a2)/2 = (2.35+9.60)/2 = 5.98

所以配制pH=3.0的溶液须选(1),(2)(3),(4);配制pH=4.0须选

(1),(2)。

8.下列酸碱溶液浓度均为0.10mol/L,能否采用等浓度的滴定剂直接准确进行滴定,若能滴定,应选用什么标准溶液和指示剂?

(1)HF (2)NaNH4HPO4(3)NH4H2PO4(4)NaHS (5)NaHCO3

(6)(CH2)6N4(7)(CH2)6N4·HCl (8)CH3NH2

解:(1) K a=7.2×10-4;c sp K a=0.05×7.2×10-4=3.6×10-5>10-8;能直接滴定,选用NaOH标准溶液、酚酞做指示剂。

(2) K b2 =1.6×10-7;c sp K b2=0.05×1.6×10-7= 8×10-9≈10-8;相对误差≈±0.5%时能直接滴定,选用HCl标准溶液、甲基橙做指示剂。

(3) K a2=6.3×10-8;c sp K a2=0.05×6.3×10-8= 3.1×10-9<10-8;相对误差≈±0.5%时能直接滴定,选用NaOH标准溶液、酚酞做指示剂。

(4) K a1=5.7×10-8;K b2=K w/K a1=1.0×10-14/5.7×10-8=1.8×10-7;c sp K b2=0.05×1.8×10-

7=8.8×10-9≈10-8;相对误差≈±0.5%时能直接滴定,选用HCl标准溶液、甲基橙做指示剂。

(5) K a2=5.6×10-11;K b1=K w /K a 2=1.0×10-14/5.6×10-11=1.8×10-4;c sp K b1=0.05×1.8×10-4

=9×10-6 >10-8;能直接滴定,选用HCl 标准溶液、甲基橙做指示剂。 (6) K b =1.4×10-9;c sp K b =0.05×1.4×10-9=7×10-11<10-8;不能直接滴定。 (7) K b =1.4×10-9;K a =K w /K b =1.0×10-14/1.4×10-9=1.7×10-6;C sp K a =0.05×1.7×10-6 = 8.5×10-8>10-8,

能直接滴定,选用NaOH 标准溶液、酚酞做指示剂。

(8) K b = 4.2×10-4;c sp K b =0.05×4.2×10-4 = 2.1×10-5>10-8;能直接滴定,选用HCl 标准溶液、甲基橙做指示剂。

9.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C sp K a (K b )≥10-8就可以直接准确滴定。假如用K t 表示滴定反应的形成常数,那么该反应的c sp K t 应为多少?

解: a

t a w t w

K K K K K K =

?=? c sp K a = c sp K w K t ≥10-8 c sp K t ≥10-8/10-14 = 106

10.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 宜太浓或太稀?

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 t 较大,反应进行的较完全。但酸(碱) 标准溶液的浓度太浓,滴定终点过量的体积一定时,产生的误差增大;若太稀,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滴定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误差增大。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均不宜太浓或太稀。

11.下列多元酸(碱)、混合酸(碱)溶液中每钟酸(碱)的分析浓度均为

0.10mol/L (标明的除外),能否用等浓度的滴定剂准确进行分步滴定或分别滴定?如能直接滴定法(包括总量),根据计算pH sp 选择适宜的指示剂。

解:因为计算pH sp 是为了选择适宜的指示剂,为计算方便,用最简式计算计量点时的pH 值。

(1)H 3AsO 4 6.3×10-3 1.0×10- 7 3.2×10-12 -3

4-7

6.310

6.3101.010

?=?? ;c sp2K a2≈10-8

可分别滴定至第一计量点(H 2AsO 4-)和第二计量点(HAsO 42-)均为两性物

质。

5

2.510(/)

mol L

-

??=?

??+

H

1

4.60

sp

pH=(溴甲酚绿或甲基红)

10

5.710(/)

mol L

-

??=?

??+

H

2

9.24

sp

pH=(酚酞)

用溴甲酚绿可将 H3AsO4滴定至第一计量点,继续用酚酞为指示剂可将H3AsO4滴定至第二计量点。

(2) H2C2O4 K a1=5.9×10-2;K a2=6.4×10-5

1

2

2

5

5.910

6.410

a

a

K

K

-

-

?

=

?

<105; c sp2K a2>10-8

不能分步滴定,只能一次滴定至第二终点,溶液pH值有滴定产物C2O42-决定。

计量点时C2O42-浓度为224

2

24

224

0.10

0.033(/)

2

H C O

C O

H C O NaOH

v

c mol L

v v

-

?

==

+

1

b

c

K>400;1b

cK>20K

W

6

2.310(/)

OH mol L

-

??===?

??

5.648.36

sp

pOH pH

=?= (酚酞)

使用酚酞为指示剂可将H2C2O4一次被完全滴定至第二计量点。

(3) 0.40mol/L乙二胺 K b1=8.5×10-5;K b2=7.1×10-8

1

2

5

8

8.510

7.110

b

b

K

K

-

-

?

=

?

<105; c sp2K b2>10-8

不能分步滴定,只能一次滴定至第二终点。滴定产物为+H3N-CH2-CH2-NH3+,第二计量点时溶液pH值由+H3N-CH2-CH2-NH3+决定。

2222

++

3223

2222

H N-CH-CH-NH

0.40

0.13(/)

3

H NCH CH NH

H NCH CH NH

v

c mol L

v

?

==

4

1.410(/)

H mol L

+-

??===?

??

pH sp=3.86 (甲基橙)

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可将乙二胺一次被完全滴定至第二计量点。

(4) NaOH + (CH2)6N4 K b=1.4×10-9

c sp K b<10-8 NaOH可滴定,(CH2)6N4不被滴定,计量点溶液pH由(CH2)6N4决定

b

c

K>400;b

cK>20K

W

6

8.410(/)

OH mol L

--

??===?

??

pOH =5.08

pH sp=8.92 (酚酞)

选用酚酞为指示剂,NaOH被准确滴定,(CH2)6N4不被滴定。

(5)邻苯二甲酸K a1=1.1×10-3;K a2=3.9×10-6

不能分步滴定,只能一次滴定至第二终点。计量点时溶液pH值由-

OOCC6H4COO-决定

64

64

64

0.10

0.033(/)

3

HOOCC H COOH

OOCC H COO

HOOCC H COOH

v

c mol L

v

--

?

==

6

9.210(/)

OH mol L

-

??===?

??

pOH=5.04

pH=8.96 (酚酞)

使用酚酞为指示剂可将邻苯二甲酸一次被完全滴定至第二计量点。。

(6)联氨NH2NH2 K b1=3.0×10-6;K b2=7.6×10-15

只能滴定第一计量点,其滴定产物为NH2 NH3+

H+

??==

??

5

6.610(/)

mol l

-

=?

pH = 4.18 (甲基红)

使用甲基红为指示剂可将NH2NH2滴定至第一计量点(NH2NH3+)。

(7)H2SO4+H3PO4 K a1=7.6×10-3;K a2=6.3×10-8;K a3=4.4×10-13;

H2SO4可以准确滴定,H3PO4可被分步滴定到第一、第二计量点

①以甲基红为指示剂,H2SO4可以准确滴定,H3PO4可被分步滴定到第一计量

点,溶液

pH值由H2PO4-决定。

2

0.025/

a

c mol L cK

=;>20K w;c<20

1

a

K

5

1.910(/)

H mol L

+-

??===?

??

pH1=4.72(甲基红)

②使用酚酞为指示剂可以继续将H2PO4-可被滴定到HPO42-。

3

w

0.020/c20K

a w

c mlo L cK K

=≈?

;;

H+

??=

??

10

2.410(/)

mol l

-

==?

pH2=9.62(酚酞)

(8)乙胺+吡啶 K b=4.2×10-4吡啶K b=1.7×10-9

乙胺可准确滴定,吡啶不被滴定,终点时为乙胺酸(K a=2.4×10-11)和吡啶(K b=1.7×10-9)的混合溶液,溶液的H+离子浓度为

[]

H+==

8

1.210mol -==?(/L )

pH =7.93 (酚酞)

使用酚酞为指示剂乙胺可以准确滴定,吡啶不被滴定。

12.HCl 与HAc 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0mol/L ),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

0.1000mol/LNaOH 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HCl ?此时有多少HAc 参与了反应?

解:不能。甲基橙的变色域为3.1~4.4,当甲基橙变色时,一部分HAc 也与

NaOH 发生了反应。设滴定终点溶液pH =4.0,溶液中未参加反应的HAc 的物质的量为 :

4.0

HAc

4.05

1.010n 0.100.0851.010 1.810HAc HAc v v ---?=?=?+? HAc 总物质的量为0.10×v HAc ,参加反应HAc 的百分比为

0.100.085100%15%0.10HAc HAc

HAc HAc

v v v ω-=

?=

13.今有H 2SO 4和(NH 4)2SO 4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050mol/L ,欲用0.1000mol/LNaOH 溶液滴定,试问:

(1)能否准确滴定其中的H 2SO 4?为什么?采用什么指示剂?

答:能准确滴定,因为H 2SO 4的第二步电离常数pKa 2=2.00,而NH 4+的K a =5.6×10-10,所以能完全准确滴定其中的H 2SO 4 ,计量点pH 值约为5.3,采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2)如何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混合液中(NH 4)2SO 4的含量?指示剂是什么? 答: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H 2SO 4,然后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甲醛

4264246()36NH HCHO NH N H H H O +

+++++?

生成的(NH 2)6N 4H +(K a =7.1×10-6)和H +可被NaOH 标准溶液滴定,计量点时产物为

(NH 2)6N 4,其水溶液呈弱碱性,选酚酞为指示剂。

也可以用蒸馏法,即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碱溶液,加热使NH 3逸出,并用过量的H 3BO 3溶液吸收,然后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H 3BO 3吸收液:

432NH OH NH H O +

-?

+??→↑+

NH3 + H3BO3== NH4+ H2BO3-

H++H2BO3-== H3BO3

计量点时的产物是H3BO3和NH4+(混合弱酸),pH≈5 ,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14.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对影响

(1)用混有少量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

答:

KHP

KHP

NaOH

NaOH

m

M

c

v

,v NaOH↑,C NaOH↓。

(2)用吸收了CO2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H3PO4至第一计量点;继续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对滴定结果各有何影响?

答:滴定至第一计量点用甲基橙做指示剂,H3PO4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第二计量点用酚酞做指示剂,滴定结果偏大。

15.一试液可能是NaOH、NaHCO3、Na2CO3或它们的固体化合物的溶液。用

20.00mL 0.1000mol/LHCl标准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可滴定至终点。问在下列情况下,继续以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还需加入多少毫升HCl溶液?第三种情况试液的组成如何?

(1)试液中所含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比为3∶1。(5.00mL)

(2)原固体试样中所含NaOH和NaHCO3的物质的量比为1∶2。(40.00mL)(3)加入甲基橙后滴加半滴HCl溶液试液即呈终点颜色。(NaOH)

16.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下述物质的含量,当它们均按指定的方程式进行反应时,被测物质与H+的物质的量之比各是多少?

(1)Na2CO3,Al2(CO3)3,CaCO3(CO32-+2H+=CO2+H2O)。

(2)Na2B4O7·10H2O,B2O3,NaBO2·4H2O,B(B4O72-+2H++5H2O=4H3BO3)。

答:(1)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2、1∶6、1∶2。

(2)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2、1∶1、2∶1、2∶1。

17.酸碱滴定法选择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

A.滴定突跃的范围;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D.指示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E.滴定方向

答:选 D

18.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值

(1)2.0×10-7mol/LHCl

解:c <10-6,要考虑水解离出的H +

H +

??=

=

?? =2.41×10-7(mol/L)

pH = 6.62

(2)0.020mol/LH 2SO 4 K a2 = 1.0×10-2

解:H 2SO 4的第二步解离不完全,视为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等浓度混合

H +

??=

??

=

= 0.026(mol/L)

pH = 1.59

(3)0.10mol/L NH 4Cl K a =5.6×10-10 解: a

c K >400 ;a c K g >20K w

5

1.210(/)OH mol L --??==???

67.410(/)H mol L +-??==???

pH =5.13

(4)0.025mol/L HCOOH K a =1.8×10-4 解: 4

0.025

1.810-?<400;a c K ?>20K w

H +

??=

??

=

= 2.0×10-3(mol/L )

pH = 2.70

(5)1.0×10-4mol/L HCN K a =7.2×10-10 解: a

c K >400 ;a c K ?<20K

w

7[] 2.910(/)H mol L +-===?

pH = 6.54

(6)1.0×10-4mol/L NaCN K b =1.4×10-5 解: b

c K <400 ;b c K ?>20K

w

OH -

??=

??

=

= 3.1×10-5(mol/L )

pOH=4.51;pH = 9.49

(7)0.10mol/L (NH 2)6N 4 K b =1.4×10-9 解: b

c K >400 ;b c K ?>20K w

51.210(/)OH mol L --??===???

pOH = 4.92;pH=9.08

(8)0.10mol/L NH 4CN 4

10107.210 5.610aHCN aNH K K +--=?=?;

H +

??=

??0.10×5.6×10-10>>K w ;0.10+7.2×10-10≈0.10

H +

??=

=??

106.410(/)mol L -=?

pH = 9.19

(9)0.010mol/L KHP K a1=1.1×10-3;K a2=3.9×10-6

解: c·K a2>20K w ;c <20K w

H +

??=

=

?? = 6.2×10-5(mol/L ) pH = 4.21

(10)0.10mol/L Na 2S K a1=5.7×10-8;K a2=1.2×10-15 解: 22S H O HS OH ---+=+ 18.33b K = 22HS H O H S OH --+=+ 271.710b K -=? 1

b c

K <400;1b c K ?>20K w

0.098(/)OH mol L -

??==??

pH =13.00

(11)0.10mol/L NH 3+CH 2COOH

解:3232NH CH COOH NH CH COO H ++-+=+ 1

34.510a K -=?;2102.510a K -=?

由于1a K >>2a K ;溶液中H +主要决定与电泳步解离

1

a c

K <400;;c·K a1>20K w

H +

??=

??

1.9(/)mol L ==

pH=1.72

19.计算0.010mol/L H 3PO 4溶液中(1)HPO 42- (2) PO 43-的浓度。 解: 12338137.610 6.310 4.410a a a K K K ---=?=?=?;;

12424

a H PO K HPO H --

+??????=??????; 32434a HPO K PO H -

-+

??????=??????

>240a K ;1

a

c

K <400;1a cK >20w K

H +

???? 35.710(/)mol L -=?

由于12a a K K ?,溶液中H +主要决定于第一步解离,故24H H PO +=

????≈????

2

284 6.310(/)a HPO K mol L --??≈=??? 8133184

36.310 4.410 4.810(/)5.710

PO mol L ---

--?????==???? 也可通过分布分数计算

2.24 2.127.20

3 2.243 2.242 2.12 2.2

4 2.127.20 2.127.2012.36

101010(10)(10)10101010101010δ------------??=

+?+??+?? =105.40

342 5.40

7.484310

0.01010 4.010(/)H PO HPO c mol L δ----??==?==??? 2.127.2012.364 2.243

2.242 2.12 2.24 2.127.20 2.127.2012.36

101010(10)(10)10101010101010δ------------??=+?+??+??

=10-15.52

34

315.5217.5218

44100.01010 3.010(/)H PO PO c mol L δ----??==?==??? 20.(1)250mg Na 2C 2O 4溶解并稀释至500mL ,计算pH =4.00时该溶液中各种型体的浓度。

解: 224

0.250

1340.0037(/)0.500

Na C O c mol L =

= []42

224424225

(1.010)0.0037(1.010) 1.010 5.910 5.910 6.410

H C O ------?=??+???+??? =3.7×10-6(mol/L)

42

24

4242251.010 5.9100.0037(1.010) 1.010 5.910 5.910 6.410HC O ---

-----?????=????+???+???

=2.2×10-3(mol/L)

25

224

4242255.910 6.4100.0037(1.010) 1.010 5.910 5.910 6.410C O ---

-----?????=????+???+???

=1.4×10-3(mol/L)

(2)计算pH =1.00时,0.10mol/LH 2S 溶液中各型体的浓度。

解:[]2

228815

(0.10)0.10(0.10)0.10 5.710 5.710 1.210

H S ---=?+??+??? = 0.10(mol/L )

8

288150.10 5.7100.10(0.10)0.10 5.710 5.710 1.210HS --

---????=???+??+???

=5.8×10-8(mol/L)

8152288155.710 1.2100.10(0.10)0.10 5.710 5.710 1.210S ---

---?????=???+??+???

= 6.9×10-22(mol/L)

21.20.0g 六次甲基四胺加12mol/LHCl 溶液4.0mL ,最后配制成100mL 溶液,其pH 值为多少?

解: (CH 2)6N 4 + HCl = (CH 2)6N 4H + + Cl -

满足缓冲溶液最简式的应用条件。

26426

4()()20.0120.004

140lg

(14.008.85)lg

120.004

CH N a CH

N H n pH pK n +

-?=+=-+? = 5.45

22.若配制pH =10.00 34

1.0/NH NH c c mol L ++=的NH 3-NH 4Cl 缓冲溶液1.0升,问需要

15mol/L 氨水多少毫升?需要NH 4Cl 多少克?

解: 410

1010

1.0100.100.15(/)1.010 5.610NH Cl

c mol L ---?=?=??? 30.85/NH c mol L = 40.1553.58.0()NH Cl m g =?=

320.851000

57()15

NH H O v mL ??=

=

23.欲配制100mL 氨基乙酸缓冲溶液,其总浓度c =0.10mol/L ,pH =2.00,需氨基乙酸多少克?还需加多少毫升1.0mol/L 的酸或碱?(M=75.07g/mol )

解:需氨基乙酸 m =0.10×0.10×75=0.75(g)

查表知氨基乙酸的pKa 1=2.30,pKa 2=9.60,

+323232 NH CH COOH NH CH COO

NH CH COO +儍--

配制pH=2.00的缓冲溶液需++3232H NCH COOH H NCH COO --体系,还需在氨基乙酸溶液中加入盐酸。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就等于+NH 3CH 2COOH 的物质的量,由于C <20[H +],[H +]?[OH -]

-++

HA a +

A c -[H ]

[H ]=K c +[H ]

?+HA a +HA c -[H ]=K 0.10-c +[H ]? -3HA HA c -0.010

0.010=

4.5100.10-c +0.010

??

HA c =0.079(mol/L)

HCl 0.079100/1000

V =

=0.0079(L)1.0

? = 7.9(ml )

24.(1)在100mL 由1.0mol/LHAc 和1.0mol/LNaAc 组成的缓冲溶液中,加入

1.0mL6mol/LHCl 溶液后,溶液的pH 值有何变化?(2)若在100mL pH =5.00的HAc-NaAc 缓冲溶液中加入1.0mL 6.0mol/LNaOH 后,溶液的pH 增大了0.10单位。问此缓冲溶液中HAc 、NaAc 的分析浓度各为多少?

解:(1)原溶液的pH 值为 1.0

lg

4.74lg 4.741.0

NaAc a HAc c pH pK c =+=+= 加入1.0mL 6mol/LHCl 溶液后,溶液的pH 值为

0.10 1.00.001 6.0

4.74lg

4.790.10 1.00.001 6.0

pH ?-?=+=?+?

减小了0.05pH 。

(2) 5.00 4.74lg

NaAC

HAc

n a n =+L L L L L L L L 1.00.001

5.10 4.74lg

1.00.001

NaAC HAc n b n +?=+-?L L L

解之n HAc =0.040mol ;n NaAc =0.072mol

C HAc =0.40mol/L ;C NaAc =0.72mol/L

25.计算下列标准缓冲溶液的pH 值(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1)0.034mol/L 饱和酒石酸氢钠;(2)0.010mol/L 硼砂溶液。 解: (1) 12459.110 4.310a a K K --=?=?;

2a cK >20K w ;c >201a K 可采用最简式计算

11

22

2c

c

HA

a a a a H HA H A

K K K K γγγγγ-

+-+

-

==;

H +??===??

H H H αγ+

+

+

??==

=

??(

)()

2

21

0.03410.03410.034/2I mol L =?+?

=220.5020.300.0340.29

A lg γ-?

=-??-?=-???

()1

lg 3.04 4.370.29 3.562

H pH α+=-=

+-= (2) 硼酸是一元弱酸,查表知pKa=9.24

247233742Na B O H O H BO NaOH +=+

332322222NaOH H BO NaH BO H O +=+

33230.020(/)H BO H BO c c mol L ==

(

)

(

)2

3

2

3

222

21

10.0201

0.02010.020(/)22Na

Na H BO H BO I c Z c Z mol L +

+--

=+=?+?=

220.5010.300.0200.059

A lg γ-?

=-???=-???

2

3

0.87H BO γ-

=

33230.020(/)H BO H BO c c mol L ==远远大于[H +]和[OH -],可用最简式

23

3

3

0.0200.87

lg

9.24lg

9.180.020

H BO

a H BO

pH pK αα-?=+=+=

26.某一元弱酸HA 试样1.250g 用水溶解后稀释至50.00mL ,可用41.20mL 0.0900mol/L NaOH 滴定至终点。当加入8.24mL NaOH 时溶液的pH =4.30。(1)求该弱酸的摩尔质量;(2)计算弱酸的解离常数K a 和计量点的pH ;(3)选择何种指示剂? 解: (1) 1.250

337.1(/)0.041200.0900

HA HA NaOH NaOH m M g mol c v =

==?

(2 ) 0.008240.0900lg 4.30lg

4.901.250

0.008240.0900

337.1

A a HA

n pK pH n -?=-=-=-?

a K =1.3×10-5

计量点时A -

的浓度为:

1.250

337.10.041(/)0.050000.04120

mol L =+

6

5.610(/)OH mol L -

-??=???

pOH = 5.25;pH =8.75

(3)可用在弱碱条件下变色的指示剂,如酚酞。

27.取25.00mL 苯甲酸溶液,用20.70mL 0.1000mol/L NaOH 溶液滴定至计量点,(1)计算苯甲酸溶液的浓度;(2)计量点的pH ;(3)应选择何种指示剂?

解:(1) C 6H 5COOH + NaOH = C 6H 5COONa + H 2O

6520.700.1000

0.08280(/)25.00

C H COOH c mol L ?=

=

(2) b

c K >400; b cK >20w K

6

2.710(/)OH mol L -

-??==??? pOH = 5.56 pH =8.44

(3)可用选用酚酞为指示剂。

28.计算用0.1000mol/L HCl 溶液滴定20.00mL 0.10mol/L NH 3溶液时,(1)计量点时

溶液的pH ;(2)计量点前后±0.1%相对误差时溶液的pH ;(3)选择哪种指示剂?

解: (1) 计量点时溶液的pH 值有NH 4+决定

沉淀滴定法.

第五节沉淀滴定法 教学目的: 1、掌握沉淀滴定法对反应的要求。 2、掌握银量法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原理。 3、明确分级沉淀及沉淀转化的概念。 4、理解测定氯化物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莫尔法(铬酸钾作指示剂)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一、方法简介 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 titration):也称容量分析法(volumetric precipitation method),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用作沉淀滴定的沉淀反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反应速度快,生成沉淀的溶解度小; (2)反应按一定的化学式定量进行; (3)有准确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 应用范围:含量在1%以上的卤素化合物和硫氰化物的测定。 解释:沉淀反应很多,但能用于沉淀滴定的沉淀反应并不多,因为很多沉淀的组成不恒定,或溶解度较大,或形成过饱和溶液,或达到平衡速度慢,或共沉淀现象严重等。目前比较有实际意义的是生成微溶性银盐的沉淀反应。 Ag++ Cl- = AgCl↓ Ag++ SCN- =AgSCN↓ 以这类反应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法称为银量法。主要测定Cl-、Br-、I-、Ag+及SCN-等。 如有一些沉淀HgS、PbSO4、BaSO4等也可用于沉淀滴定法,但重要性不及银量法。

二、银量法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 莫尔法 银量法佛尔哈德法 法杨司法 1、莫尔法 什么是莫尔法?以铬酸钾作指示剂的银量法称为“莫尔法”。 以铬酸钾为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测定卤素化合物含量。 (1)指示剂作用原理: Ag+ + Cl- AgCl↓白Ksp(AgCl)= 1.8 ×10-9 Ag+ + CrO42-Ag2CrO4↓橙色Ksp(Ag2CrO4)= 2 ×10-12 因为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不同,因而发生分级沉淀,当AgCl沉淀完全后,稍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与K2CrO4指示剂反应生成Ag2CrO4↓砖红色(量少时为橙色)。 平衡时,[Ag+]·[Cl-] = Ksp AgCl 设溶液中[Cl-] = [CrO4]2-= 0.1mol/L Ksp AgCl 1.8 ×10-10 [Ag+]AgCl = = = 1.8×10-9(mol/L) [Cl-] 0.1 Ksp(Ag2CrO4) 2 ×10-12 = = = 4.5×10-6(mol/L)[Ag+]Ag 2CrO4 [CrO42-] 0.1 由此可见:[Ag+][Cl-]首先大于Ksp AgCl,则AgCl开始沉淀。 [Cl-]消耗完之后,AgNO3和CrO42-生成Ag2CrO4沉淀。 (2)铬酸钾指示剂的适合用量的计算 根据溶度积原理: Ag++ Cl- = AgCl K SP = 1.8×10-10

《分析化学》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

【组织教学】 1、师生互致问候语 2、考勤、组织教学。 【导入】 用于沉淀滴定法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下列几个条件: 1.生成的沉淀应具有恒定的组成,而且溶解度必须很小; 2.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定量地进行; 3.能够用适当地指示剂或其他方法确定滴定地终点。 其中,银量法应用较为广泛,根据滴定方式、滴定条件和选用指示剂的不同,将银量法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及发扬司法,本次课程主要学习这三类方法,并通过习题巩固本章知识点。 【课堂教学】 7.4沉淀滴定法 7.4.1摩尔法(Mohr)-用铬酸钾作指示剂AgNO 3 滴定NaCl 1.原理:Ag+ + Cl- = AgCl↓(白色)—滴定反应 Ag+ + CrO 42- = Ag 2 CrO 4 ↓(砖红色 ) —指示剂反应 计量点时:[][] 4.7 10 Ag Cl +-- ===1.25?10-5mol/L 2.指示剂浓度:K 2CrO 4 的最佳浓度为5.0?10-3mol/L3. pH:最宜范围为6.5-10.5(中 性或弱碱性). 4.适用范围:直接滴定Cl-、Br-。 5.干扰:凡能与CrO 4 2-或 Ag+生成沉淀的离子都干扰测定。如:Ba2+、Pb2+、Hg2+以 及PO 43-、AsO 4 3-、S2-、C 2 O 4 2-等。

7.4.2佛尔哈德法(Volhard)-铁铵矾(NH 4Fe(SO 4 ) 2 )作指示剂1.直接滴定法 -在硝酸介质中,用NH 4 SCN标准溶液滴定Ag+。(1)原理:Ag++ SCN- = AgSCN↓(白)滴定反应 Fe3+ + SCN- = FeSCN2+(红)指示剂反应 (2)溶液酸度控制在0.1-1mol/L之间 (3)Fe3+浓度一般控制在0.015 mol/L 2.返滴定法-测定鹵素离子(1)优点:选择性高。 (2)缺点:终点时,过量的SCN-易使下列反应发生: AgCl + SCN-=AgSCN+ Cl– 所以,溶液出现的红色不稳定,随着不断地摇动溶液,红色又逐渐消失,得不到正确的终点。 解决措施:分离AgCl沉淀 b.用有机溶剂将AgCl沉淀表面覆盖,使其不与溶液接触。 C.提高Fe3+的浓度以减小终点时SCN-的浓度,从而减小滴定误差。 7.4.3法扬司法(Fajans)-吸附指示剂吸附指示剂是一类有机燃料,当它被吸附在胶粒表面之后,可能是由于形成某种化合物而导致指示剂分子结构的变化,因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AgNO 3 滴定Cl-,用荧光黄作指示剂。HFI=H++FI- AgCl?Ag++ FI-(黄绿色)=AgCl?Ag+?FI-(淡红色) 注意: (1)应尽量使沉淀的比表面大一些。 (2)被滴定离子的浓度不能太低 (3)避免在强的阳光下进行滴定。

分析化学题库_滴定分析法

II 滴定分析法 2.3.1 酸碱滴定法 一、选择题 1 OH -的共轭酸是(B ) A. H + B. H 2O C. H 3O + D. O 2- 2 在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 A. HOAc-NaOAc B. H 3PO 4-H 2PO 4- C. +NH 3CH 2COOH-NH 2CH 2COO - D. H 2CO 3-HCO 3- 3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 a 与K b 的关系是(B ) A. K a ·K b =1 B. K a ·K b =K w C. K a /K b =K w D. K b /K a =K w 4 c (NaCl) = 0.2mol?L -1的NaCl 水溶液的质子平衡式是(C ) A. [Na +] = [Cl -] = 0.2mol?L -1 B. [Na +]+[Cl -] = 0.2mol?L -1 C. [H +] = [OH -] D. [H +]+[Na +] = [OH -]+[Cl -] 5 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 最高的是(D ) A. NaCl B. NH 4Cl C. NaHCO 3 D. Na 2CO 3 6 在磷酸盐溶液中,H 2PO 4-浓度最大时的pH 是(A ) (已知H 3PO 4的解离常数p K a1 = 2.12,p K a2 = 7.20,p K a3 = 12.36) A. 4.66 B. 7.20 C. 9.78 D. 12.36 7 今有一磷酸盐溶液的pH = 9.78, 则其主要存在形式是(A ) (已知H 3PO 4的解离常数p K a1 = 2.12,p K a2 = 7.20,p K a3 = 12.36) A. HPO 42- B. H 2PO 4- C. HPO 42- + H 2PO 4 D. H 2PO 4-+ H 3PO 4 8 在pH = 2.67~6.16的溶液中,EDTA 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B ) (已知EDTA 的各级解离常数分别为10-0.9、10-1.6、10-2.0、10-2.67、10-6.16和10-10.26) A. H 3Y - B. H 2Y 2- C. HY 3- D. Y 4- 9 EDTA 二钠盐(Na 2H 2Y)水溶液pH 约是(D )

分析化学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答案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思考题 1.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沉淀是经过烘干或灼烧后再称量的。沉淀形式是被测物与沉淀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称量形式是沉淀经过烘干或灼烧后能够进行称量的物质。有些情况下,由于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使沉淀转化为另一物质。故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BaSO4,其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相同,而在测定Mg2+时,沉淀形式是MgNH4PO4·6H2O,灼烧后所得的称量形式却是Mg2P2O7。 2.为了使沉淀定量完全,必须加人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完全,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这样可以利用共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沉淀剂过量的程度,应根据沉淀剂的性质来确定。若沉淀剂不易挥发,应过量20%~50%;若沉淀剂易挥发,则可过量多些,甚至过量100%。但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否则可能发生盐效应、配位效应等,反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发生影响的?在分析工作中,对于复杂的情况,应如何考虑主要影响因素? 答: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温度,溶剂,沉淀颗粒大小和结构等。共同离子效应能够降低沉淀的溶解度;盐效应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加;酸效应是由于溶液中H+浓度的大小对弱酸、多元酸或难溶酸离解平衡的影响来影响沉淀的溶解度。若沉淀是强酸盐,如BaSO4,AgCl等,其溶解度受酸度影响不大,若沉淀是弱酸或多元酸盐[如CaC2O4、Ca3(PO4)2]或难溶酸(如硅酸、钨酸)以及与有机沉淀剂形成的沉淀,则酸效应就很显著。除沉淀是难溶酸外,其他沉淀的溶解度往往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增加;配位效应是配位剂与生成沉淀的离子形成配合物,是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因为溶解是一吸热过程,所以绝大多数沉淀的溶解度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一沉淀,在相同质量时,颗粒越小,沉淀结构越不稳定,其溶解度越大,反之亦反。综上所述,在进行沉淀反应时,对无配位反应的强酸盐沉淀,应主要考虑共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弱酸盐或难溶酸盐,多数情况应主要考虑酸效应,在有配位反应,尤其在能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而沉淀的溶解度又不太大时,则应主要考虑配位效应。 4.共沉淀和后沉淀区别何在?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对重量分析有什么不良影响?在分析化学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利用共沉淀? 答:当一种难溶物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时,溶液中的某些可溶性杂质会被沉淀带下来而混杂于沉淀中,这种现象为共沉淀,其产生的原因是表面吸附、形成混晶、吸留和包藏等。后沉淀是由于沉淀速度的差异,而在已形成的沉淀上形成第二种不溶性物质,这种情况大多数发生在特定组分形成稳定的过饱和溶液中。无论是共沉淀还是后沉淀,它们都会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教学文稿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 上册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合编 第五章滴定分析法 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杜建中

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2O,H2C2O4,H2PO4-,HCO3-,C6H5OH, C6H5NH3+,HS-, Fe(H2O)63+,R-NH+CH2COOH. 答: H2O的共轭碱为OH-; H2C2O4的共轭碱为HC2O4-; H2PO4-的共轭碱为HPO42-; HCO3-的共轭碱为CO32-; C6H5OH的共轭碱为C6H5O-; C6H5NH3+的共轭碱为C6H5NH2; HS-的共轭碱为S2-; Fe(H2O)63+的共轭碱为Fe(H2O)5(OH)2+; R-NH2+CH2COOH的共轭碱为R-NHCH2COOH。 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2O,NO3-,HSO4-,S2-,C6H5O-,C u(H2O)2(OH)2, (CH2)6N4, R—NHCH2COO-,COO- C O O- 。 答:H2O的共轭酸为H3O+; NO3-的共轭酸为HNO3; HSO4-的共轭酸为H2SO4; S2-的共轭酸为HS-; C6H5O-的共轭酸为C6H5OH Cu(H2O)2(OH)2的共轭酸为Cu(H2O)3(OH)+; (CH2)6N4的共轭酸为(CH2)6N4H+; R-NHCH2COO-的共轭酸为R- NHCH2COOH, COO- C O O- 的共轭酸为COO- C O O-H 3.通过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写出(1)(NH4)2CO3、NH4HCO3溶液的PBE浓度为c(mol/L)。 解: (NH4)2CO3 = 2NH4+ + CO32- CO32- + H2O = HCO3- + OH - HCO3- + H2O = H2CO3 + OH - NH4+=H+ + NH3 H2O = H+ + OH - MBE:[NH4+] + [NH3] = 2C [H2CO3] + [HCO3-] + [CO32-] = C

分析化学 酸碱滴定公式整理

分析化学 酸碱滴定法 公式 2010级化学一班 李海波 2011-11-04 一、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活度:i i i c a γ= (i γ为活度系数,浓度很小的溶液近似等于1) 稀溶液中,离子强度:2 1 21i n i i z c I ∑== 二、分布分数δ ※一元(HA ,Ka ) [][] + + += H Ka H HA δ [] + += H Ka Ka A δ []HA C HA δ?= [] -?=-A C A δ ※多元(H n A ,Ka 1、Ka 2、Ka n ) [][][][]n n n n n A H Ka Ka Ka Ka Ka H Ka H H H n ΛΛ2 1 2 1 2 1 1 ++++= -+-+++δ [][][][]n n n n n A H Ka Ka Ka Ka Ka H Ka H H Ka H n ΛΛ2 1 2 1 2 1 1 1 1 1++++=-+-++-+--δ [][] [] n n n n n A Ka Ka Ka Ka Ka H Ka H H Ka Ka Ka n ΛΛΛ21212 11 21++++= -+-++- δ 三、溶液中PH 的计算 1、计算时要先判断环境是酸性还是碱性。 2、像硫酸这种第一步解离完全,第二步不完全解离的不满足上式,但与上式的推 导过程类似,应用质子守恒列方程,[OH -]太小,忽略。

①酸式盐,eg :NaHA 242342 3 小,Kw 也可忽略) [] []33NH HCO ≈- → c c NH HCO 233 ?=?-δδ (5)混合溶液 ①两种弱酸:[] 2211c Ka c Ka H ?+?=+ ②一种强酸和一种弱酸:类似硫酸的酸性计算,列出质子守恒,用分布分数求解。 ③一种弱碱和一种弱酸:[]碱 酸c c Ka Ka H 2 1?=+ (6)缓冲溶液(弱酸HA 浓度c 1,共轭碱A - 浓度c 2)※标准缓冲溶液要考虑离子强 四、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

分析化学习题第章滴定分析法

习题 1(酸碱滴定一) 1.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000 mol·L-1的甲酸溶液,化学计量点pH是多少?计算用酚酞做指示剂(pH=9.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2.用mol·L-1的HCl溶液滴定20.00 mL mol·L-1的,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是多少?若用酚酞做指示剂(PT为9.0)计算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化学计量点前0.1%: 3.用0.1000 mol·L-1 HCl溶液滴定20.00 mL0.1000 mol·L-1的NaOH,若NaOH溶液中同时含有0.1000 mol·L-1的NaAc。计算化学计量点以及化学计量点前后0.1%时的pH。若滴定到pH7.0,终点误差有多大?(参考答案)

答: (1) 化学计量点时,体系中有0.0500 mol·L-1 NaAc。 4.用0.2000 mol·L-1HCl溶液滴定0.2000 mol·L-1一元弱碱B(p K b=6.0),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和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若所用溶液的浓度都是0.0200 mol·L-1,结果又如何?(参考答案) 答: (1)化学计量点时

(2)当浓度为0.0200 mol·L-1时

5.计算0.1000 mol·L-1NaOH滴定0.1000 mol·L-1至pH=5.0和pH=10.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滴定至pH=5.0,相当于滴定至

6.用克氏定氮法测定试样含氮量时,用过量的100 mL0.3 mol·L-1HCl吸收氮,然后用0.2 mol·L-1NaOH 标准溶液返滴。若吸收液中氨的总浓度为0.2 mol·L-1,计算化学计量点pH和返滴到pH为4.0及 7.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化学计量点体系中的主体成份为 7.下列物质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使用什么标准溶液和指示剂。如果不能,可用什么方法使之适用于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 (1) 乙胺;(2) ; (3) HF ; (4) NaAc ; (5) ; (6) 硼砂;(7) 苯胺 ; (8) (参考答案)

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 一、特点和种类 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的一种,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被)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或称容量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一)特点 1. 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 2. 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 3. 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4.用途广泛。 (二)分类 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的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 1.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2. 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3. 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4. 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5. 非水溶液滴定法--愉滴定反应的介质分类 (三)滴定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液。 将滴定液从滴定管中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做滴定。 当加入滴定液中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成时,反应达到了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恰恰符合,由此所造成分析的误差叫做滴定误差。 (四)具备条件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四)分析方式 1、直接滴定法

高中化学滴定分析法

化学滴定分析法的详解 滴定分析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滴定分析可算是实验室中最最常用的定量方法了。 滴定分析法的优点 1、操作简单; 2、对仪器要求不高; 3、有足够高的准确度误差不高于0.2%; 4、方便,快捷; 5、便于普及与推广。 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常见滴定分析法分类 酸碱滴定法 滴定分析法中,酸碱滴定最基本。 中心问题:“酸碱平衡”,本质是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 配位滴定法 主要是:EDTA的结构、性质、配位平衡、稳定常数、滴定曲线、指示剂的选择及消除干扰的方法。 重点:配位平衡。在配位滴定中, 除主反应外, 还有各种副反应干扰主反应的进行, 反应条件对配位平衡有很大的影响。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核心仍然是平衡,是以电子转移为依据的平衡,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很大。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的核心是沉淀平衡。 重点是银量法, 根据确定终点的方法不同, 可分为摩尔法、福尔哈德法、吸附指示剂法。 滴定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滴定分析的共同特点是在滴定过程中,被测离子浓度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只要重点掌握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计算,其它几种滴定方法可依相同的思路加以解决。 通常把滴定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

(1)滴定开始前; (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 (3)计量点时; (4)计量点后。 要了解滴定过程被测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首先必须弄清滴定各阶段溶液组成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相应组成的计算公式计算。 特别应注意的是: 滴定过程中达到计量点时滴定剂由不足99.9%到过量0.1%之间pH(PM,PE)的变化范围,即滴定突跃,这是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 指示剂变色范围及影响因素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随溶液PH的改变而变化,其变色范围越窄越好,在化学计量点附近,PH稍有改变,指示剂立即由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指示剂变色敏锐。 表: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化学滴定分析法(早读任务单)

化学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滴定分析可算是实验室中最最常用的定量方法了。 一、滴定分析法的优点 1、操作简单; 2、对仪器要求不高; 3、有足够高的准确度误差不高于0.2%; 4、方便,快捷; 5、便于普及与推广。 二、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三、常见滴定分析法分类 1、酸碱中和滴定法:滴定分析法中,酸碱滴定最基本。中心问题:“酸碱平衡”,本质是酸 碱之间的质子传递。 2、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可用于对金属离子进行测定。若采用EDTA(乙二 胺四乙酸二钠)作配位剂测定金属原子,其反应可表示为M++nY4-===MY-(4n-1),式中M+表示金属离子,Y4-表示EDTA的阴离子。重点:配位平衡。在配位滴定中, 除主反应外, 还有各种副反应干扰主反应的进行, 反应条件对配位平衡有很大的影响。 3、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氧化还 原滴定法的核心仍然是平衡,是以电子转移为依据的平衡,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很大。 4、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的核心是沉淀平衡。沉淀滴定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测量分析 的方法。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符合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Br-、I-浓度。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与指示剂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如用AgNO3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的含量时常以CrO2-4为指示剂,这是因为AgCl比Ag2CrO4更难溶。 四、滴定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滴定分析的共同特点是在滴定过程中,被测离子浓度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只要重点掌握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pH值计算,其它几种滴定方法可依相同的思路加以解决。 通常把滴定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 (1)滴定开始前;(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3)计量点时;(4)计量点后。 要了解滴定过程被测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首先必须弄清滴定各阶段溶液组成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相应组成的计算公式计算。 特别应注意的是: 滴定过程中达到计量点时滴定剂由不足99.9%到过量0.1%之间pH(PM,PE)的变化范围,即滴定突跃,这是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一、酸碱滴定 原 理 酸碱滴定法是以酸、碱之间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 基 本 反 应 H++ OH- = H2O 滴定曲线与直接滴定的条件 强碱滴定强酸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碱 cK a≥10-8cK b≥10-8 多元酸的滴定混合酸的滴定多元碱的滴定 c o K a1≥10-9 K a1/K a2>104 两种弱酸混合: C HA K HA≥10-9 c o K b1≥10-9 K b1/K b2>104

c HA K HA/c HB K HB>104 指 示 剂 酚酞、甲基橙酚酞、百里酚蓝甲基红、溴甲酚绿 指 示 剂 原 理 指示剂在不同pH下颜色不同 影响滴定突跃围因素1.Ka:Ka越小,滴定突跃围越小,甚至不会出现滴定突跃,Ka影响的是滴定曲线的前半部分 2.滴定剂浓度:浓度越小,滴定突跃围围越小 标准溶液酸标准溶液碱标准溶液HCl NaOH 基 准 物 质 无水碳酸钠、硼酸邻苯二甲酸氢钾、苯甲酸 应 用 硼酸的测定、铵盐的测定、克氏定发、酸酐和醇类的测定等 酸 碱 溶 液 一元弱酸两性物质

p H 计 算 二元弱酸 缓冲物质 二、配位滴定 原理 配位滴定是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基本反应 M+Y=MY 酸效应αY (H ) 干扰离子效应αY (N )

配合 物的 稳定 常数 溶液酸度越大,αY(H)越大,表示酸效应引 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αY(H)=1+β1[H+] +β2[H+] 2+β3[H+] 3+β 4[H+] ?+β? [H+] ? [Y]越小,αY(N)越大,表示干扰 离子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αM(OH)、αM(L)及 总副反应αM Y的总副反应αY 条件稳定常数K’MY αM越小,αY越小,K’MY越小,配合物稳 定性越大 滴定 条件 准确直接滴定的条件 K’MY≥10-6 分别滴定的条件 K’MY≥10-6,△lgK≥5 配位 剂 1.无机配位剂 2.有机配位剂:EDTA、CyDTA、EGTA、EDTP等 指示 剂 铬黑T、二甲酚橙、钙指示剂、PAN等 指示 剂原 理 指示剂游离态与配合态颜色不同

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答案

第五章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1.所谓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是一回事。(.×) 2.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3.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小于%,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应控制在10~15mL。(.×) 4. 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C) (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 5. 滴定分析中,对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A )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 (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的计量关系 (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6. 滴定分析常用于测定含量(≥1%)的组分。 7. 滴定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四大类。 8.1L溶液中含有,则c( 2H 2SO 4 )=2mol/L。(× ) 9. mol/LNaOH溶液对H 2SO 4 的滴定度为(D )g·mL-1 (A)(B)(C)(D) 10. T NaOH/HCl =0.003000g/mL表示每( mL NaOH标准溶液)相当于(g HCl )。11.凡是优级纯的物质都可用于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12.溶解基准物质时用移液管移取20~30mL水加入。(× ) 13. 120℃干燥过的分析纯CaO(不可以)(可以或不可以)作滴定分析的基 准物, 其原因是(不稳定, 易吸水及二氧化碳)。 14. 以下物质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B ) (A) K 2Cr 2 O 7 (B) Na 2 S 2 O 3 (C) Zn (D) H 2 C 2 O 4 ·2H 2 O 15. 以下标准溶液可以用直接法配制的是 ( C ) (A) KMnO 4 (B) NaOH (C) K 2 Cr 2 O 7 (D) FeSO 4 16. 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的是 ( D ) (A) 分析纯CaO (B) 分析纯SnCl 2·2H 2 O (C) 光谱纯FeO (D) %金属铜 17. 配制以下标准溶液必须用间接法配制的是 ( C ) (A) NaCl (B) Na 2C 2 O 4 (C) NaOH (D) Na 2 CO 3 18. 为标定HCl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 ( B ) (A) NaOH (B) Na 2CO 3 (C) Na 2 SO 3 (D) Na 2 S 2 O 3 19.测量的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容量瓶在使用前应进行体积校正。(√)20. 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A) (A)基准试剂(B)化学纯试剂(C)分析纯试剂(D)优级纯试剂 21. 既可用来标定NaOH溶液,也可用作标定KMnO 4 的物质为( A ) (A)H 2C 2 O 4 ·2H 2 O (B) Na 2 C 2 O 4 (C)HCl (D)H 2 SO 4 22. 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是(C)(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结果混乱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试卷

概论及酸碱滴定法作业 一、填空题 1. 写出下列物质的PBE : 1)NH 4HCO 3水溶液的PBE 为( )。 2)NaNH 4HPO 4水溶液的PBE 为( )。 2. 一元弱酸HA 在溶液中以( )和( )两种型体存在,若一元弱酸的解离常数为Ka ,则两种型体的分布分数分别为:δHA =( ), δA -=( )。当pH=pKa 时,δ HA =δA -=0.5;当pH pKa 时, δHA ( )δA -,溶液中以( )为主要的存在型体。 3. 用0.20 mol·L -1NaOH 溶液滴定0.10 mol·L -1酒石酸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 个突跃范围。(酒石酸的1pKa 3.04=,2pKa 4.37=) 4.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OH -的共轭碱是 。 5. H 2C 2O 4的pKa 1=1.2, pKa 2=4.2。当pH=1.2时,草酸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当[HC 2O 4-]达最大值时的pH=______。 6. 酸碱滴定曲线是以 变化为特征的。滴定时酸、碱的浓度愈 ,滴定突跃范围愈 。酸碱的强度愈 ,则滴定的突跃范围愈 。 7. 某酸碱指示剂的pK =10.1,则该指示剂的pH 变色范围大约为 。 8. 有一碱液,可能是NaOH ,或Na 2CO 3,或NaHCO 3,或它们的混合物溶液。今用标准盐 酸滴定,若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盐酸V 1 mL ;若取同样量的该碱液,也用盐酸滴定,但以甲基橙为指示剂,耗去盐酸V 2mL 。试由V 1与V 2的关系判断该碱液的组成; (1)当V 1=V 2时,组成是 (2)当V 2=2 V 1时,组成是 (3)当V 2>2 V 1时,组成是 (4)当V 1<V 2<2 V 1时,组成是 (5)当V 1=0, V 2>0时,组成是 9.已知NH 3的K b =1.8×10-5, 当NH 3-NH 4Cl 缓冲溶液的pH=9.0时, 该溶液中 [NH 3]/[NH 4Cl]为_ _。 10.用同一 NaOH 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 H 2SO 4和 HAc 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则H 2SO 4和 HAc 两溶液的浓度关系为 。 二、选择题

第三章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一、选择题 1 ?共轭酸碱对的K a 与K.的关系是( ) 2. HPO 「的共轭碱是( ) ( A ) H 3PO 4 ( B ) HPO 42- 3. NH 的共轭酸是( ) - 2- (A ) NH 2- (B ) N H 2O H 2- 4. 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 ( A ) HCN -NaCN ( B ) H 3PO 4-Na 2HPO 4 + - + - (C ) +NH 3CH 2COO -HNH 2CH 2COO - (D ) H 3O +- O H - 5. 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 ( A ) H 2CO 3-CO 32- ( B ) NH 3-NH 2- ( C ) HCl -Cl - ( D ) HSO 4- -SO 42-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H0作为酸的共轭碱是0H ( B ) H 2O 作为碱的共轭酸是 H 3O + (C )因为HAc 的酸性强,故HAc 的碱性必弱 (D ) HAc 碱性弱,贝U HAc^F 酸性 强 7 ?按质子理论,N^HPO 是( ) (A )中性物质 (B )酸性物质 (C )碱性物质 (D )两性物 质 8.浓度为 0.1 mol/L HAc(pKa=4.74) 溶液的卩日是( ) ( A ) 4.87 (B ) 3.87 (C ) 2.87 ( D ) 1.87 9 ?浓度为 0.10 mol/LNH 4CI (pKb=4.74)溶液的 pH 是( ) ( A ) 5.13 (B ) 4.13 (C ) 3.13 (D ) 2.13 10. pH 1.00 的 HCI 溶液和 pH 13.00 的NaOHS 液等体积混合后 pH 是( ( A ) 14 ( B ) 12 ( C ) 7 D ) 6 11.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 (A ) 指示剂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A ) K a K b = 1 B ) K a K b =K w C ) K a /K b =K w D ) K b /K a =K w 3- C ) PO 4 3- C ) NH 4+ ( D ) OH D ) NH OH

一文看懂化学滴定分析法

分享| 一文看懂化学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滴定分析可算是实验室中最最常用的定量方法啦! 滴定分析法的优点: 1、操作简单; 2、对仪器要求不高; 3、有足够高的准确度误差不高于0.2%; 4、方便,快捷; 5、便于普及与推广。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常见滴定分析法有哪几类? 1.酸碱滴定法 滴定分析法中,酸碱滴定最基本。 1/ 13

中心问题:“酸碱平衡”,本质是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 2.配位滴定法 主要是:EDTA的结构、性质、配位平衡、稳定常数、滴定曲线、指示剂的选择及消除干扰的方法。 重点:配位平衡。在配位滴定中, 除主反应外, 还有各种副反应干扰主反应的进行, 反应条件对配位平衡有很大的影响。 3.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核心仍然是平衡,是以电子转移为依据的平衡,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很大。 4.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的核心是沉淀平衡。 重点是银量法, 根据确定终点的方法不同, 可分为摩尔法、福尔哈德法、吸附指示剂法。 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滴定之联系与区别 滴定分析的共同特点是在滴定过程中,被测离子浓度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只要重点掌握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计算,其它几种滴定方法可依相同的思路加以解决。 通常把滴定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 (1)滴定开始前; 2/ 13

第三章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一、选择题 1.共轭酸碱对的K a 与K b 的关系是() (A)K a K b = 1 (B)K a K b =K w (C)K a /K b =K w (D)K b /K a =K w 2.H 2PO 4 -的共轭碱是() (A)H 3PO 4 (B)HPO 4 2-(C)PO 4 3-(D)OH- 3.NH 3 的共轭酸是() (A)NH 2-(B)NH 2 OH2-(C)NH 4 + (D)NH 4 OH 4.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HCN-NaCN (B)H 3PO 4 -Na 2 HPO 4 (C)+NH 3CH 2 COOH-NH 2 CH 2 COO-(D)H 3 O+-OH- 5.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H 2CO 3 -CO 3 2-(B)NH 3 -NH 2 -(C)HCl-Cl-(D)HSO 4 --SO 4 2-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 2 O作为酸的共轭碱是OH- (B)H 2O作为碱的共轭酸是H 3 O+ (C)因为HAc的酸性强,故HAc的碱性必弱(D)HAc碱性弱,则H 2 Ac+的酸性强 7.按质子理论,Na 2HPO 4 是() (A)中性物质(B)酸性物质(C)碱性物质(D)两性物质8.浓度为0.1 mol/L HAc(pKa=4.74)溶液的pH是() (A)4.87 (B)3.87 (C)2.87 (D)1.87 9.浓度为0.10 mol/LNH 4 Cl (pKb=4.74)溶液的pH是() (A)5.13 (B)4.13 (C)3.13 (D)2.13 10.pH 1.00的HCl溶液和pH 13.0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是()(A)14 (B)12 (C)7 (D)6 11.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A)指示剂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B)指示剂应在pH 7.00时变色 (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

第三章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一、选择题 1.共轭酸碱对的K a与K b的关系是() (A)K a K b = 1 (B)K a K b =K w (C)K a /K b =K w (D)K b /K a =K w 2.H 2PO 4 -的共轭碱是() (A)H3PO4 (B)HPO42-(C)PO43-(D)OH-3.NH3的共轭酸是() (A)NH2-(B)NH2OH2-(C)NH4+ (D)NH4OH 4.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HCN-NaCN (B)H3PO4-Na2HPO4 (C)+NH3CH2COOH-NH2CH2COO-(D)H3O+-OH- 5.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H2CO3-CO32-(B)NH3-NH2-(C)HCl-Cl-(D)HSO4--SO4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O作为酸的共轭碱是OH- (B)H2O作为碱的共轭酸是H3O+ (C)因为HAc的酸性强,故HAc的碱性必弱 (D)HAc碱性弱,则H2Ac+的酸性强 7.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 (A)中性物质(B)酸性物质(C)碱性物质(D)两性物质8.浓度为0.1 mol/L HAc(pKa=4.74)溶液的pH是() (A)4.87 (B)3.87 (C)2.87 (D)1.87 9.浓度为0.10 mol/LNH4Cl (pKb=4.74)溶液的pH是() (A)5.13 (B)4.13 (C)3.13 (D)2.13 10.pH 1.00的HCl溶液和pH 13.0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是()(A)14 (B)12 (C)7 (D)6 11.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A)指示剂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B)指示剂应在pH 7.00时变色 (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公式整理

活度:i i i (i 为活度系数,浓度很小的溶液近似等于1) 稀溶液中,离子强度:2 1 21i n i i z c I ∑== 二、分布分数δ ※一元(HA ,Ka ) [][] + + += H Ka H HA δ [] + +=H Ka Ka A δ []HA C HA δ?= [] -?=-A C A δ ※多元(H n A ,Ka 1、Ka 2、Ka n ) [][][][]n n n n n A H Ka Ka Ka Ka Ka H Ka H H H n 2 1 2 1 2 1 1 ++++= -+-+++δ [][][][]n n n n n A H Ka Ka Ka Ka Ka H Ka H H Ka H n 2 1 2 1 2 1 1 1 1 1++++=-+-++-+--δ [][] [] n n n n n A Ka Ka Ka Ka Ka H Ka H H Ka Ka Ka n 21212 11 21++++= -+-++- δ 三、溶液中PH 的计算 (1)强酸 强碱 (2)一元弱酸(碱)溶液PH 计算 1、计算时要先判断环境是酸性还是碱性。 2、像硫酸这种第一步解离完全,第二步不完全解离的不满足上式,但与上式的推导过程类似,应用质子守恒列方程,[OH - ]太小,忽略。 (3)多元弱酸(碱)溶液 一般都按二元酸处理,Ka 太小省略掉。

(4)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

(6)缓冲溶液(弱酸HA 浓度c 1,共轭碱A - 浓度c 2)※标准缓冲溶液要考虑离子强度。 四、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 五、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强酸(碱)滴弱碱(酸) 多元弱酸(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 六、终点误差公式(以NaOH 滴定酸为例)

分析化学第五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 1. 从质子理论来看下面各物质对分别是什么? 哪个是最强酸?哪个是最强碱?试按强弱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 答:HAc (Ac -)Ka=×10-5; H 3PO 4(H 2PO 4-)Ka 1=×10-3; NH 3(NH 4+)Ka=×10-10; HCN (CN -)Ka=×10-10 HF (F -)Ka=×10-4; (CH 2)6N ((CH 2)6NH +)Ka=×10-9 HCO 3-(CO 3-)Ka 2=×10-11 酸的强弱顺序: H 3PO 4 > HF > HAc> (CH 2)6N 4H + > HCN > NH 4+ > HCO 3- 碱的强弱顺序: CO 3- > NH 3 > CN - >(CH 2)6N 4 >Ac - > F - > H 2PO 4- 2.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 答:(1)NH 4CN [HCN] + [H 3O +] = [NH 3] + [OH -] (2)Na 2CO 3 2[H 2CO 3] + [HCO 3-] + [H 3O +] = [OH -] (3)(NH 4)2HPO 4 2[H 3PO 4] + [H 2PO 4-] + [H 3O +] = [NH 3] + [OH -]+[PO 43-] (4) (NH 4)3PO 4 3[H 3PO 4] + 2[H 2PO 4-] +[HPO 42-]+[H 3O +] = [NH 3] + [OH -] (5) NH 4H 2PO 4 [H 3PO 4] + [H 3O +] = [NH 3] + [HPO 42-] +2[PO 43-]+[OH -] 3. 欲配制pH 为3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 二氯乙酸()二氯乙酸() 甲酸() 乙酸() 苯酚() 答:选二氯乙酸(缓冲溶液pH ≈pKa=) 5. NaOH 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 2,当用于滴定(1)强酸;(2)弱酸时,对滴定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 答:滴定强酸时:(1) 若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pH ≈4,消耗2mol 强酸,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生成1molNaCO 3仍消耗2mol 强酸,基本无影响 ; (2)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pH ≈9,生成NaHCO 3,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生成1molNaCO 3只消耗1mol 强酸,有显著影响。滴定弱酸时:只能用酚酞作指示剂,有显著影响。由Hcl NaOH NaOH Hcl V V c c 得:用NaOH 滴定HCl ,V NaOH ↑,c Hcl 偏 高;用HCl 滴定NaOH ,V Hcl ↓,c Hcl 偏高。 6. 标定HCl 溶液浓度时,若采用(1)部分风化的Na 2B 4O 7·10H 2O;(2)部分吸湿的Na 2CO 3;(3)在110℃烘过的Na 2CO 3,则标定所得的浓度偏低、偏高还是准确?为什么? 答:(1)偏低 (2)偏高 (3)不影响 7. 下列各酸,哪些能用NaOH 溶液直接滴定?哪些不能?如能直接滴定,应采用什么指示剂? ⑴蚁酸(HCOOH ) Ka = ×10-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