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联印度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 of India英文版

模联印度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 of India英文版

模联印度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 of India英文版
模联印度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 of India英文版

Committee: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Topic: The Prevention& Control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Country: The Republic of India

Delegate: Sun Jiangwenxiu&DiYa

Atmospheric pollution has become the world's biggestenvironmental problemand increasingly drawn the wid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United Nations has done a large number of surveys to find the main cause of the pollution and established the 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 (UNEP) as the world organization of the UNco-ordination to get to grips with pollution in 1972.India has always followed their action and taken some relative measures.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nd cities, India has been damaged seriously .Air pollution in India is a serious issue with the major sources fromwood and biomass burning, fuel adulteration, vehicle emission and traffic congestion.Meanwhi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actuality, government has drawn up a detailed list of measuresand put forward the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for reducing pollution. Such as the promotion of natural gas as a vehicle fuel,encouraging people to use public transport to lessen emissionas well as restricting commercial trucks into the city.Second, India passed onThe A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Act to strengthen the force of supervision. Then local organizations establish smoke alarms, so that people know the air quality changes. It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an awareness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eds to be enhanced.So, In addition to rev up publicity with advertisements, the institu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organizes and encourages afforest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forests. All of these methods have made a great effect on pollution. Now, the environmental state is showing signs of improvement. But that’s not enough, India will learn from other countries which conduct well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ir pollution is a global problem, it related to every member’s interests. The members must immediately solve it together. India will also develop capabilities to the maximum.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婆罗门教和佛教有哪些异同之处?试论德里苏丹国家对印度封建文明的影响印度种姓制度在中世纪的变化 概论 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印度”一词来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第一次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其后,西方人一直沿用了这一名称。我国汉代把它称之为“身毒”或“天竺”,至唐代,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改译为印度。古代印度史事实上是指南亚次大陆各个国家的古代史。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湾,是一个被高山和海洋环绕的大陆。就地理形势而言,印度全境可分为北、中、南三部份,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山岳地带;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文底耶山以南是德干高原。通常把北部高山地带和中部平原地区称为北印度,这里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印度历史的主要舞台。南部的德干高原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但不宜于农耕。只有高原两侧的平原雨量充沛,气候良好,宜于农耕,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印度各地区自然条件上的极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印度各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 居民古代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居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几乎遍及整个次大陆。一般认为,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为矮黑人和原始澳洲人。从公元前三千年代起,达罗毗荼人在次大陆居于主要地位,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就是由他们创造的。约自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开始,雅利安人自西北部侵入次大陆。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以后,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和嚈哒人又先后侵入次大陆,使次大陆的居民成份更趋复杂。 史料研究哈拉巴文化的资料,完全来自考古发掘。虽然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文字,但仅是印章上的文字,而且还未释读成功,还不能用之于历史的研究。现在发现的印章中,已公布约2500个(大部分出土于摩亨佐·达罗)。除了印章外,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城市遗址、陶器、青铜制品、车、船模型、女神像、卫城、房屋建筑、下水道、砝码等,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境外发现的哈拉巴文化的典型物品(印章),说明它与外界的交往的存在。 有关雅利安人入侵后的南亚历史的资料,与哈拉巴文化历史的资料完全不同,它主要不是依靠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而是依靠文献资料。这大约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代南亚的传统史料。其中又有几个来源: 1.婆罗门教系统的史料。这类材料相当地多,主要分三个部分:①婆罗门教的经典,包括四部吠陀经和解经的文献(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等),它们包括颂歌、曲调、牺牲仪式和咒语等;②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腊玛耶那》。这是关于英雄的神话,内容丰富,含有文学、哲学、社会经济和历史方面的内容;③法经和法论。古代南亚的法经、法论不是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法典,而是婆罗门制定的。它们的内容涉及法、经济、社会关系等方面。

[练习]德国民俗风情

[练习]德国民俗风情 德国民俗风情 德国是由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合并而成。它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与10个国家毗邻。东部与波兰、斯洛伐克、捷克接壤;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相邻;南部与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为界;北临北海和波罗的海,与丹麦毗连,并和瑞典及其他北欧国家相望。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地处欧洲中部的德国,其欧洲中心地位尤为突出,它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地区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条条道路经过德国,为此,它被称为“欧洲的走廊”。德国首都柏林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之一,街道宽阔,高楼林立,绿化程度很高。 在德国文化的熏陶塑造下, 德国人养成了一些教为共同的特点: 1.守纪律讲整洁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 2守时间喜清静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 3待人诚恳注重礼仪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和西方许多国家相

中印历史文化对照表

中印历史文化对照表 (公元前2500-前500年) 表一 地域时代 印度 中国政治 文化人物 北印度南印度 史前印度河文明(公元前2500-前1500 年)·公元前2000年,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兴起了哈拉 巴文明,被称为印度文明的“第一道曙光”。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公元前2000-前1500 年,印度雅利安语发展为 独立的语言。 进入夏代 吠陀时期 (公元前1500-前500年)·公元前1000年,恒河流 域的雅利安人建立乔萨罗 国、迦尸国、韦提柯国。 ·公元前900年,摩柯婆多 大战。 ·公元前800-前550年,雅 立安人抵达孟加拉。 ·前642-前332年建立塞须 那迦王朝、难陀王朝。 ·公元前500年,华氏城都 市形成。 ·公元前5世纪,雅利 安人在南印度发展,并 于锡兰开拓殖民地。 ·公元前1300-前1000年 《梨俱吠陀》编成。 ·公元前1000-前500 年,三吠陀编成。 ·公元前1000-前600年, 梵书编成。 ·公元前900年《摩诃波 罗多》开始编写。 ·公元前800-前500年上 古奥义书编成(古文散 本)。 商代

中印历史文化对照 (公元前500-公元300年) 表二 地域时代 印度 中国政治 文化人物 北印度南印度 佛教时期 ·公元前500-前300年,中古古 奥义书编成(古散文体)。 ·公元前400-200年,经书时代 (摩奴法典)主干部分制定。 ·公元前400-公元100年,史诗 时代。 ·公元前500年,六师外 道(沙门诸思想家)在世。 ·公元前563/566-前 483/486佛陀在世。 ·公元前444-前373年, 摩诃婆罗(耆那教思想 家)在世。 ·公元前475-前22年,战国 时代。 ·公元前221-前206年,秦 朝。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 阳,秦亡。 ·公元前206-前202年,楚 汉战争。 孔雀王朝 (公元前 332年-前 183年) ·公元前259-前232年,阿育王 时代。 ·孔雀王朝在德干建立。 ·塔米尔文化兴盛于下列诸国:朱 罗潘迪亚、希腊罗普特拉、萨蒂亚 普特拉。 ·公元前300年,中世古奥义编 成(新散文体)。 ·公元前300年以后为新奥义书。 ·公元前257年,1.数论派成立; 2.初期佛教圣典确立; 3.早期虔爱 思想出现。 ·公元350年,波弥尼( 印度教语言学家)在世。·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 ·公元140年,汉武帝即位。 ·前138-前119年张骞通使西 域。 入侵时代 (公元前 200-前300 年) ·公元前190年,希腊王国在西 北印度建立公国。 ·公元前183-前71年巽加王 朝取代孔雀王朝。 ·公元前150年弥邻陀王统治旁 遮普地区的大夏王朝。 ·公元前100年,甘华王朝灭 亡。 ·公元前90年塞族入侵西北 印度。 ·公元78-101年贵霜王朝迦尼 色迦王在位。 ·公元前32-公元320年,西穆卡 在德干建立萨达瓦哈那王朝。 ·公元前32-公元50年,早期案陀 罗王朝。 ·公元50-320年后期案陀罗王 朝。 ·约公元前200年弥曼陀派出现。 ·公元前200-公元200年《摩诃 波罗多》主要部分编成。 ·公元前150年,《薄伽梵歌》原 形创立。 ·约公元前100年1.《罗摩衍那》 史诗最后制作;2.吠檀多派出现; 3.部派佛教时代。 ·公元50年,正理派出现。 ·约100年,耆那教的祼形、白 衣两派分立。 ·100-200年《摩奴法典》完成。 100年,1、《薄伽梵歌》现存形 式确立;2、大乘佛教兴盛。 150年左右,犍陀罗艺术兴盛。 ·公元前200-前100年贾 弥尼(印度教思想家)在 世。 ·公元前100-前1年巴达 罗衍那(印度教思想家) 在世。 ·50-150年,乔达摩(印 度思想家)在世。 ·150-250年龙树(佛教 中观派思想家)在世。 ·170-270年,提婆(佛 教中观派思想家)在世。 ·270-350年,弥勒(佛 教唯识派思想家)在世。 ·25-220年,东汉。 166年,罗皇帝遗使东来。 ·220-265年,三国时代。 ·265-316年,西晋。

印度传统文化

二、印度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一,多元复杂性。印度是一个种族众多、人种多样的国家。印度有100多个民族,还有500多个表列民族,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人口超过千万的民族多达十几个,譬如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泰鲁固族、马拉提族、泰米尔族、拉贾斯坦族、旁遮普族等,它们被划归为六个主要的人种: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蒙古人、地中海人、雅利安人和阿尔卑斯迪纳拉人。不同种族有不同的语言,也有不同的习俗,信奉不同的宗教,像印度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耆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和部族文化,它们构成了底蕴丰厚、丰富多彩的印度文化。印度著名历史学家高善必说:“凡是不带偏见的观察家站在公正的立场以敏锐的洞察力来考察印度时,就会发现印度具有两个相互对立的特点: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二,浓重宗教性。印度文化中,宗教信仰不仅是特有的,而且是重要的,印度文化中充满了宗教色彩,形形色色的宗教势力在印度久盛不衰,影响无远弗至,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世界十大宗教中,印度占了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耆那教、锡克教、拜火教等七大宗教。对于印度来讲,其宗教与文化的结合达到了不可分离的深度。在印度,人以宗教划群,物以宗教定性,几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宗教的控制,都能看到宗教的影子。宗教不仅仅作为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宗教意识主宰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以至印度人认为,信仰宗教是天经地义的,而不信仰宗教却是不可思议的 第三,极大的包容性。印度传统文化非常活跃,不时地根据需要而吸收进入印度的外来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大的宽容性和包容性,印度文化中“它(印度教)采取的宽容态度,不是出于策略的考虑或者权宜之计,而是作为精神生活的一项原则。宽容是一种责任,并不仅仅是一种让步。在履行这种责任时,印度教几乎把形形色色的信仰和教义都纳入了它的体系之中,并且把它们当作精神努力的现实表现,不管它们看起来是怎样的对立。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它是一种从“农业——宗法”(农业文化、血缘文化、宗法文化)社会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伦理性文化。 地域特征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探究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生成与演进的环境既其地域特征。 1.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什么叫三纲呢?就是君臣、父子、夫妇。他讲的当然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里边有糟粕,如夫妻应该是平等的,怎么男人成了女人的纲了呢?这个我们先不讲它。六纪,一是诸父,就是父亲的兄弟姊妹;二是兄弟;三是族人;四是诸舅,就是母亲家的人;五是师长;六是朋友。他说,这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我看他的话很有道理。因为人类自有社会以来,必然要有一种规则来维系,不然的话社会就会乱七八糟。 2.第二,我们的文化还有一个提法,是我们的特点,就是“格、致、正、诚、修、齐、治、平”。意思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先从自己开始格物,就是了解事物,了解以后致知,把规律找出来,正心、诚意就不用讲了,修身就是修自己,然后齐家,把家治好,然后再治国,治国以后是平天下。就是从个人内心一直到天下。 3. 第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就是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支柱。除了这个提法外,古人还提出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说法,意思都差不多。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华的内容,它在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中的特殊性非常之明显。 印度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仅从四个方面简单加以阐述: (1)在思想或意识形态领域 独立以后,以印度教教派组织为代表的正统思想与西方思想斗争加剧,一直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这些“主义”都是与印度传统相对立的,印度传统精神是人与人、团体与团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就必须在印度教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建立起“达摩之治”。所谓“达摩”,就是一个印度教徒必须履行的行为法则和社会义务,婆罗门有婆罗门的达摩,首陀罗有首陀罗的达摩……只要每个人都按自己的达摩办事,社会就会和谐统一。 “达摩之治”的学说,在印度民众中影响很大,它生动地反映出印度传统思想对西方思想的抵制和抗争。 (2)在文化领域 近年来,在文化领域上印度教传统文化也与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发生较强的冲突和对抗。 西方文化与印度文化的冲突随处可见。例如,2001年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印度教教派组织——湿婆军和世界印度教徒大会在德里、孟买等许多城市捣毁商店和餐厅,上街游行,反对情人节,以维护传统节日。美国的肯得基、麦当劳快餐店在印度经营多年,绞尽脑汁,但进展不大。2000年,肯得基宣布退出印度市场,麦当劳也只在印度开了二十几家,这是因

让人哭笑不得的印度英语

让人哭笑不得的“印度英语” “印度英语”俨然成为英语的一个分支,堂而皇之地被印度人 运用自如 说起印度人讲英语,最经典的笑话是,某男士在自我介绍时说,我和我太太都是30岁(thirty),结果大家听成“我很脏,我太太也很脏(dirty)”。在跟印度人费劲的对话中,我从让人哭笑不得的“印度英语”中,看到了印度社会复杂的面貌。 说英语是身份象征 在英国人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前,印度是一片有500多个土邦国林立的大陆,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语言。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英国人在印度精英阶层推广英语教育,会说英语逐渐成为印度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印度建国后以语言差异为标准划分省份,列入宪法的语言有18种。如今大多数邦都有电视台和报纸使用本地语言和文字。由于差别很大,人们跨地域交流有些难度,甚至有了“出邦跟出国差不多”的说法。 自1947年独立后,印度政府把英语列为印地语以外的第二种官方语言。但实际上,印地语只是在北方地区比较普及,英语才是真正的通用语。从文官选拔、高校招生、国会辩论,到就餐、购物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概莫能外。今年新当选的印度女总统帕蒂尔在就职仪式上也是先用英语,再用印地语致词。 西方肥皂剧的笑料

但印度人英语发音古怪也是事实,他们之间用英语聊得很热闹,外人竟难听懂。他们不仅t和d音分不清,talk让人听成dog,把car说成gar,音调也是极其本土化。我跟一位印度人聊天,他说他曾在军队干过,“啊米”(army)的啊发成了阳平(第二声),米是第四声,直到写出来才让我恍然大悟,这样的尴尬比比皆是。因此印度英语常成为欧美人的笑料,西方肥皂剧中常拿裹着头巾、摇头晃脑、含糊不清地说着英语的印度人开玩笑。网上也流传着不少模仿印度人说英语的段子。 但印度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口音呢?他们似乎并不因嘲笑而心存芥蒂。印度人认为,既然有英式英语、美式英语,还有澳洲英语之分,那印度英语有些大同小异也未尝不可。 口音不是大问题 作为一门语言,印度英语其实已成为怪胎。首先,至今印度的受教育率只有60%,连城市文盲群体也很庞大,能熟练掌握英语的只限于小部分精英;其次,受各地语言的影响,印度人的英语发音也是五花八门,混合地方方言的就有泰米尔版英语、马拉地版英语、孟加拉版英语等等,连新德里人和孟买人说起英语来都不是一个味道;此外,根植于印度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宗教特色和生活习惯,使印度英语中还衍生出许多新词汇和特有用法,这些都使其自成一派,甚至有人专门编著了《印度英语词典》,收录近万个词条。虽然发音问题已给一些移民国外的印度人找工作带来麻烦,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人的英语文字功底确实扎实,这跟他们在英语教育中“重写作轻发音”

印度文化分析

市场营销二班陈晓丽2010021459 印度文化分析 近年来,印度正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进,其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以上,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它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我们自身也深刻感受到印度这个巨大邻国正在加紧追赶中国的脚步。随着印度经济实力的上升,其军事能力、外交活力乃至文化张力随之增强。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印度现代化和崛起的过程中,印度的文化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很多精华,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作为长期研究印度问题的学者,笔者想就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这里就几个主要的方面进行分析。 一、宗教文化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对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也拥有广泛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在印度文化体系中不难看出其他文化成分如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形成印度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二是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二、政治文化 印度是一个施行民主制的国家。它的宪法规定,印度施行议会民主制和联邦制。按照议会民主制的原则,印度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行使,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形成了一套复杂的权力结构网络。议会对政府的组成及其施政行为拥有决定性的权力。总统由联邦议会两院议员和各邦议会议员按照比

印度音乐文化的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印度音乐文化的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摘要印度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传统,鲜明的特色。它在几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下不仅没有被同化,而且还进一步将某些欧洲乐器同化为印度的民族乐器,依然保持着本民族浓厚 的传统音乐特色。本文重点探究印度音乐如何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及其对我国音乐发展的启迪作用。 中 在世界各民族音乐中,印度音乐可谓是一种历史悠久、传统丰厚、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音乐,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它在几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下不仅没有被同化,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而且还进一步将某些欧洲乐器同化为印度的民族乐器。为什么会如此?印度音乐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印度音乐特色鲜明、风格独特 音乐是一种植根于文化中的艺术,不同的文化土壤会滋生和孕育出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印度是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印度音乐产生和发展的肥沃土壤,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的是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音乐,拥有着它恒定 不变的音乐之根。这种根深蒂固的音乐风格成为印度音乐永恒的特色。同时,印度音乐又是极具包容性的,它可以吸纳百川于己身,“任何新的观念都会被吸收和消化,最终成为公认的具有印度特色的新混合体中的一部分”。这种融合非常自然和平稳,不会因为任何强大外力的侵袭而失掉,这种泰然自若的能力,使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异国之间的各种风俗习惯交汇到一起,成为今天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印度音乐。 印度音乐中有它永远不变的特色,这些特色是印度音乐区别于其他之各类音乐的不同之处,使它在世界音乐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格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听者能在众多的音乐种类中很快将其辨别出来。印度音乐一直以一种稳定而完整的体系状态存在着,各个部分都井然有序,有理可循。这种整体性的紧密关系使得印度音乐始终保持着它所特有的风格和韵味,以至于英国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也没有对印度音乐造成很大的破坏,依然以独特的魅力成 为世界音乐的瑰宝,成为世界音乐之林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音乐分支。印度音乐中那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波浪形、曲线形,甚至螺旋式的音乐进行,余音缭绕、婉转曲折的西塔尔,维纳琴声和呜咽欲泣的笛声,无穷无尽、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强烈而音色多变的鼓声和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与演奏……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风情画,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印度音乐的独特风貌与它的文化息息相关。印度半岛在人种、宗教、文化、音乐等方面是世界上种类最繁杂的地区之一,印度(尤其是北方)历史上长斯受到各种外来民族的侵略,接

巴西的民俗风情

提起巴西的民俗风情,人们总是首先想到桑巴舞和狂欢节,其实除了这些,巴西还有独具魅力的印第安文化,还有形形色色的礼仪习俗,多样而精美的音乐、引人注目雕塑建筑……走进巴西,一切都会呈现在你眼前。 巴西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时较拘礼,有时又十分随和。初见面时,人们以握手为礼,然而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也习惯拥抱、亲颊。不仅如此,就是对完全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以拥抱、亲颊。“社交”礼仪的亲颊,是在两颊各亲一下。男女彼此亲颊问候,女人与女人也习惯如此,然而在大多数社交圈中,黑人彼此不兴这一套,而习惯握手,同时用左手在对方肩上拍一拍。比较亲近的男士彼此习惯拥抱,在对方背上重重拍打。不过,由于社会地位有高低,究竟谁该亲谁,其中有微妙的区别。 巴西人毫不在乎在大众面前表露情感,他们慷慨好客,到他们家里做客,酒杯里永远有酒,盘子与咖啡杯里永远不空。 现在人们推崇依靠自己的勤劳和努力发家致富,赞扬贫穷的天主教会正在不断失去信徒。巴西民族勤劳、严肃、认真、自信,人们的观念正在日益加强,他们自知生活不容易,但对前途充满自信和乐观,相信巴西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和强国。 巴西最大节日是狂欢节: 狂欢节 巴西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时较拘礼,有时又十分随和。初见面时,人们以握手为礼,然而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也习惯拥抱、亲颊。不仅如此,就是对完全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以拥抱、亲颊。“社交”礼仪的亲颊,是在两颊各亲一下。男女彼此亲颊问候,女人与女人也习惯如此,然而在大多数社交圈中,黑人彼此不兴这一套,而习惯握手,同时用左手在对方肩上拍一拍。比较亲近的男士彼此习惯拥抱,在对方背上重重拍打。不过,由于社会地位有高低,究竟谁该亲谁,其中有微妙的区别。 巴西人毫不在乎在大众面前表露情感,他们慷慨好客,到他们家里做客,酒杯里永远有酒,盘子与咖啡杯里永远不空。 巴西民族勤劳、严肃、认真、自信,人们的观念正在日益加强,他们自知生活不容易,但对前途充满自信和乐观,相信巴西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和强国。 在巴西,沐浴礼是巴西的印第安人接待客人时的一种特殊礼仪,请客人到河里洗澡次数越多,越表示热情。熟人相见,男士之间互相拥抱,相互拍打后背,以示关系非同一般。女士之间,或女士遇到熟识的男士,则要亲吻面颊,嘴里还要发出亲吻之声,但嘴不接触脸,表示亲热。在一些社交场合,身份高的女士经常伸出手,让人亲吻。以吻手代替握手,是表示对妇女的尊重。当然,在巴西也有握手的礼节,这一般在初次见面或在不太熟识的人之间发生。身份较高的人、年长者、主人或妇女和别人见面,一般要先伸出手,身份低的人、年轻人、客人等不能抢先伸手,否则被认为不恭。 巴西人赠送礼物时,接受礼品的人要当面打开包装,不管喜欢或不喜欢,都要向送礼者表示

五个维度分析印度文化

五个维度分析印度的文化 一、权利与距离 在《世界是平的》这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陶德到达印度公司之后,让员工发表建议,但是大家都没有说。这让我不禁想去分析一下印度的权利与距离。 印度的权利距离指数为77,属于高权利距离国家。我想原因要追溯到印度的宗教信仰上面,印度80%的人都信仰印度教,而在印度教中,最重要的制度的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种姓制度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开始萌芽。后来在阶级分化和奴隶制度形成过程中,原始的社会分工形成等级化和固定化,逐渐形成严格的种姓制度。所以印度人生来就被告知权力是分等级的。某些群体比如贵族或者执政党比一般的平民拥有更多的权力,有些人生来高贵一些,因此他们拥有更多的权力,而尊重权力比尊重平等更有意义。所以印度的权利与距离指数才会这么高。 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印度的个人指数是48,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印度的集体主义是比较强的,其实这点与中国是比较相似的,同理,在中国,集体主义强的原因的可能是中国的传统的文化,例如儒家文化对于中国人民的影响,他比较强调,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强调集体荣誉感。那么是否印度也是因为它的文化的影响呢。而集体主义最早就来源于印度教。和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印度最早的文明叫做哈拉帕文明,就是产生于印度河流域,当时人类开始了农耕历程。农业有个节气,在一定时间就必须种植与收获,于是人类有时必须靠互助才能真正的获得收获。 而农业文明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来保证农业生产,也就出现了国家这样的高级组织,在国家中强调管理与规则,强调集体主义来获得更大的收获与收益。 下面我们将从一个案例来进一步分析印度的集体主义: 艾尔斯佩斯非常满意自己鼓励员工参与管理的工作风格。在印度的工作中,她从不对年龄大的人发号司令,而是征求他们的意见。但是大家很少提出任何建议,即使是正式的建议系统也不能发挥作用。更糟糕的是,她根本感受不到他在管理美国工厂时受到的尊重和同事间的友谊和忠诚。她很灰心的想到,也许印度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一位女老板。 因为印度倾向于集体主义文化。他们相互依赖,怕提出的问题不适合没“面子”,

世界各国资料及风土人情大全--必备

世界五大洲 亚洲地区 1、国家:马尔代夫 国家介绍 环礁地形造就马尔代夫与众不同的建国背景,因缘如此,历史传说、 特殊地形、旅游观光,就是欲了解这串海洋珍珠之所以发光、发亮的三 把锁匙。 马尔代夫彷佛是天际抖落的一块碎玉,支离破碎不说还片片蕞尔呢!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马尔代夫的年代是公元150年,泛指位于锡兰西岸的岛屿,许多来自东非、阿拉伯国家的主要船只,在航行中发现马尔岱夫是一个非常便利的停靠港,且深深被当地美丽、宁静的景致所吸引,进而迷恋地留在岛上居住。公元1513年在马尔代夫的历史上,可以说是一 个举足轻重的转折点 ,因为从这一年开始,穆罕默德的教义开始在大小岛 上散播开来,这一股圣洁庄严的崇拜精神正如其往后 绵延不尽的信仰,深烙在马尔代夫人的心灵。 马累 可伦巴岛 拉古娜岛 满月岛 玩家级的马尔代夫 海钓、浮潜 地理位置 印度与斯里兰卡西南方 650公里的印度洋上。 1965年马尔代夫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1968年改为 共和体制。以地理条件来看,马尔代夫群岛位于印度 洋中央,横跨赤道,由19个珊瑚环礁组合成1,190个 小岛,其中只有200个岛有住民,而其中还包含近80 座渡假岛屿饭店,岛屿总面积也不过298平方公里,却涵盖海域面积近十万平方公里,可见这个国家是如 何迷你又奇特了! 民风民俗 然若由旅游文化的发展基础来看,马尔代夫似乎 又得天独厚了,支离的小岛俨然独树一帜,每一座岛 屿皆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渡假旅馆风格。整个马尔代夫 的旅游景观全在一个渡假岛屿饭店所经营的休闲气 氛,雪白晶莹的沙滩,倒影在水中婆娑的椰影,热带鱼是马尔代夫不时出现的「动画」景观,色彩鲜艳, 而且平易近人,站在岸边的人偶一接触水面, 就没料着有一群美丽的访客翩然游

倡导印度人的传统价值观

倡导印度人的传统价值观2006-11-23 11:25:19 印度坚持民族传统与文化,首先表现在极力倡导传统的价值观。印度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了有印度特色的家庭文化,这一文化突出老人在家庭的地位,排斥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直到现在,老人在家庭里仍处于受尊敬的地位。塔塔、爱萨等几乎所有的私人财团,一般情况下都是年长者担任董事长,弟弟担任副董事长,下一代人担任分公司老总。几代同堂、合族而居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印度几乎没有离婚的,官方严厉打击嫖娼卖淫,高档酒店里没有卖淫现象,我认识的大款权贵们没有"包二奶"的,媒体上也没有"泡妞"、"包二奶"这样的词。理发、按摩男女分开,男人只能进为男性开的理发店、按摩房,理发师、按摩师都是男的,为女人美容、按摩的则都是女性。印度除果阿(类似我国澳门)外没有赌场,没有洗脚屋、歌厅,没有卡拉OK厅,进舞厅必须男女双双成对,否则人家怀疑你居心不良而不让你进去。 印度人的传统价值观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是背道而驰的。如果说西方流行罪感文化,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每个礼拜要到教堂去赎罪;中国流行乐感文化,相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煮牛宰羊且为乐","莫使金樽空对月";那么印度则流行苦感文化,认为人越受苦,精神越升华,离神就越近,来世也就越幸福。因而,印度历史上产生了自觉放弃王子地位,行乞数年,出家为僧的佛祖;产生了自动放弃太子高位,当苦行僧数年,任蚂蚁在身上横行的耆那教创始人大雄;产生了终生吃素,只穿自己纺的布,坚决拒绝出任总统及其他一切高位的印度国父甘地。正因为印度倡导苦感文化,所以,即使在现代也不断有人加入到苦行僧的行列中。苦行僧中,很多人上有高堂父母,下有妻室儿女。他们当中,既有贫穷百姓,也有地主资本家,甚至有达官显贵。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一些教徒忽然大彻大悟,离弃家庭,抛弃一切物质上的享受和欲望,坠入追求解脱心灵负担的虚幻境地。有的苦行僧进入山高林密、水秀穴深之处,双目微合,盘膝静坐;有的持杖托钵,云游四方;有的甚至衣不蔽体,蓬头垢面。更有极端者,不以默然祷告为修炼之本,而是故意放纵皮肉之苦:有的坐在蚂蚁窝旁,任蚂蚁在身上漫游;有的坐在鹅卵石上,任日晒雨淋;有的干脆反璞归真--身着"天衣",一丝不挂;有的一日一餐,或一周一餐。自然,所有苦行僧都只能吃素。还有一些苦行僧修炼瑜伽,或赤足在刀尖上跳舞,或在炭火上慢步行走。苦行僧代代继承和发展了瑜伽之术,瑜伽成了苦行的代名词。苦行僧和瑜伽术集中体现了印度人的传统文化和宗教情怀。许多教徒到大庙拜神,即使相隔数百上千里,有车不坐,故意吃苦,坚持步行,有些人要步行数月之久。 印度人演奏传统乐器总是坐在地上施舍被印度传统文化誉为最重要的美德,行善积德是印度各种宗教的共同思想。在印度历史上,皇帝乐善好施是实行德政、品德高尚最重要的表现。在已发现的印度孔雀王朝时代的铭文碑刻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关于布施的记载,布施者有王侯将相,也有平民百姓。在其他时期的材料中,关于布施的记载也比比皆是。直到今天,施舍并且不求回报仍然是印度人最主要的共识和理念,仍被作为最重要的美德为社会所提倡,媒体上经常看到关于印度富人向寺庙、向穷人、向社会施舍的报道。不少印度富人乐于行善,主动施舍。例如,2003年,印度撒哈拉集团董事长罗易的长子举行婚礼时,为101对无钱办婚礼的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并赠给他们20万卢比的支票。第三天,小儿子也举行订婚仪式。又向14万穷人免费发放了食品。 在印度报刊上经常可以读到印度富人向扶贫项目捐款,向扫盲事业捐款,向艾滋病人、麻风病人捐款等消息。特别是印度不少高校是私立的,学费并不太贵(外国学生攻读硕士学位的学费、食宿费总共6000美元),完全靠学费学校根本办不下去,钱从哪里来呢?来自于社会的捐款。公立大学,特别是像新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这样著名的公立大学,学生几乎不用

香格里拉独特的民俗风情

香格里拉独特的民俗风情 点击数: 2 【字体:小大】 香格里拉是现代人们所熟知的一个美丽圣洁充满幻想的地方。它位于滇、川、藏结台部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古茶马互市的重要集镇之一。 迪庆境内的藏族 生活在这里的迫庆藏族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境内与汉、傈僳族、纳西族、白族等二十六个少数民族共同居住在一起,多民族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在文化上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睦共处。当地的藏族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断的吸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带有多元文化的特点。正是这种相依相成的民族关系,藏族才生存和发展到了今天。 地理位置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本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隔金沙江相望,西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交界,北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自治州州府设于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距省府昆明市709公里。迪庆,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 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证实,早在七、八十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迪庆境内就有土著先民生存、繁衍。从德钦县永芝、

纳古、石底等地出土的石棺墓及随葬品文物看,约在2300多年前,吐蕃先民已在这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土著文化。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漫长时代里,迪庆藏族就与周围的民族有了频繁联系,各民族相互交往和影响,不仅创造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带有多元文化的特点,打上了甘青草原文化、中原文化、滇域文化及土著民族文化汇集的烙印。 语言文化与宗教信仰 迪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迪庆藏族自称“博”,使用藏文。在迪庆,藏族至今保存着许多自古沿袭下来的礼仪语言,平时对话寒喧有固定的三种形式,尊重语、客气语、普通语。在语音上保留有相当多的古藏语的复辅音声母,尤其是在迪庆香格里拉县的话最为明显。 在云南藏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噶丹松赞林寺是清朝康熙皇帝和五世**所敕建的藏区十三林之首。该寺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其建筑造型不仅充分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风格,表现出深重的宗教意味,而且寺内历代珍品众多,有五世**和七世**时期的八尊金释迦佛像、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灯等,全守还收藏有《甘珠尔》十部,其中两部为金汁手书,《甘珠尔》二百多部,以及各种精美的鎏金或银质香炉、万年灯等。高耸入云的钟鼓楼,击鼓报时,声闻十里,屋顶新金瓦殿,金光闪耀、灿烂夺目,“远近百里如见佛光”。 丰实的自然资源

中印文化差异分析

中印文化差异 【印度中文网】在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得以绵延数千年,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这无疑显示了这两个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和活力。同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机遇等方面的不同,这两个文明在和平相处的数千年中又分别按照各自的轨迹,发展出了两种不断相互交流但仍存有巨大差异的文化。 传统的印度和中国社会都是专制社会。但两个国家在先后取得了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中国部分沿袭了数千年的传统,建立了一个具有强大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的国家,中央政府在决策制订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政策方面,直到1980年代以前,中国的经济体制都遵循着计划经济的模式,政府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较大,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将原来由政府主导的经济运行体制改革为企业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并主动根据WTO规则对国内经济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后,东南亚和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已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建立起的政治和法律体系,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共和制国家,实行议会民主制度。社会方面,印度的现实国情是宗教、民族的极端复杂和社会分层的高度多元化,全国人口按宗教、种姓、民族、地区和经济状况等被划分为错综复杂的社会阶层,并形成多个利益集团,对政治、社会和经济政策进行影响。经济方面,印度在一定程度上同样继承了英国建立起的经济制度,同时在独立初期受前苏联的影响,曾采用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混合型的经济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相对于中国来说就要弱一些,使私营部门得到了发展的空间。数千年来形成的“弱政府”的惯性和众多利益集团的存在使政府在进行决策和推行新政策时总是受到重重阻力,大量时间和社会资源都消耗在了议会和利益集团无休止的争论中。 印度重精神,中国重现实 印度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所起的重要的规范作用。印度是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六大主要宗教的信徒就占全国人口的99.3%,可以说是全民信教。在宗教气氛浓郁的社会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而相对轻视物质利益的需求。特别是印度教把“解脱”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从而形成印度人普遍持有“超越”思想,对现世的关注程度自然没有对来生那么高。另外,宗教也使印度的哲学得到充分发展,而发达的哲学也培养了印度人对理论的重视。 而与此相反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向来缺乏宗教的“超越”思想,中国人更看重的是现世生活和世俗利益。这也就决定了中国人在解决各种问题时眼光更加务实,而且在行动上更加注重实践而相对轻视理论。 文化差异带来思维、决策方式差异 政治、社会和经济体制的差别,使得印度与中国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国家决策层面都有十分明显的差别。 在中国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行列并取得迅速发展的时候,作为WTO创始成员国之一的印度却还在激烈争论国际贸易是否会使印度又一次陷入西方的变相殖民统治,怀疑印度是否应该按照WTO规则履行义务。所以中国人不理解印度人为什么不在意致富问题,而印度人想不通为什么中国也能取得高速发展。 在政府决策层面,由于政治体制不同,中国和印度在政策贯彻和执行方式上有极大不同。在中国政府主导的体制下,政策多数是自上而下地得到贯彻,在执行过程中也较少遇到阻力,这样政府往往成为推动新项目或一项变革的主体。而在印度的体制下,一项政策往往在制订

印度建筑风格与中国文化

印度尼西亚建筑风格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浅议 摘要:印度尼西亚号称千岛之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信仰多种宗教,其建筑风格 受中国文化、宗教信仰影响深远木结构房屋、门面排房、宗教建筑、园林景观等都体现中国文化的印迹。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建筑风格:中国文化 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洲东南部,俗称“千岛之国”,公元3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就与印尼古奴隶王国毗骞国互派使者来往,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也陆续与南亚的种族融合,将中国文化带入到东南亚各国,公元15世纪初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更是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传播到印尼各岛,对印尼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1.印度尼西亚木结构建筑风格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1印尼的木结构房屋则随各民族的习惯而建造不房屋同式样的住房,如爪哇人、巽达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数建在抬高的地基上,但也有高脚屋,不过离地面不高;米南加保人的住房,屋顶两端翘起来,形成马鞍形,房屋内部很宽敞,分为好几间屋,供年长者、孩子、新婚夫妇居住;巴厘人的住房,一般都盖在一个小院内,院子用土墙围着,院内有住房、附房和家庙;因为雨季时雨水多,印尼大多数民族的木结构房屋都是高脚屋,地板离地面高2米或更高。一般木结构住房内也会分为几间屋,有卧室、有厨房,房子门前都设有梯子,大部分木结构房屋建筑能体现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斗拱结构,崇尚自然,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轻巧通 透、淡雅明快。 1.2中国唐朝时代的商船常在马六甲海峡与古印尼人交换香料和珠宝,同时中国的斗拱结构形式也传入印尼,印尼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多风雨。不适合建造多层的木结构房屋,因此多为一层或两层房屋,采用过渡搭接方式连接支撑方木或圆木柱和横梁,形成上下层柱和屋顶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保障了木结构房屋的牢固安全。 1_3印尼木建筑在结构并不非常复杂,房屋支撑住支撑顶部骨架,既满足不同地域实际功

西班牙民俗西班牙民俗风情

西班牙 西班牙这个伊比利亚半岛上充 满风情的国家,被人们誉为世界上 最令人神往的国度。高迪用其毕生 的精力在巴塞罗那尽情挥洒自己的 才华,留给世人童话般的美丽世界。 舞者衣着鲜艳,脚踩厚高跟鞋,随 着旋律急促的响板和吉他扭动身 躯,在木质地板上踢踏出西班牙的国粹——弗拉明戈。黄土漫漫的斗牛场和手舞斗篷的斗牛士,赋予了斗牛这项竞技运动以艺术美感,它是艺术的最初形式,更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热情、狂野、神秘又有情调可以说是西班牙最好的代名词,但这个国家吸引人的地方,远远不止大多数人所了解的这些。 1.地理环境: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大西洋和地中海航道的咽喉处的多山(坎塔布、利牛斯、戈列多和瓜达拉马等山脉)、多河流、高源国家。中部梅塞塔高源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0%,为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地带为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为地中海式亚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500~1500毫米之间。南部几乎全年无霜冻。西班牙总面积为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为3871万多。大部分是卡斯蒂利亚人,少数民族加泰罗尼亚人、巴斯克人Valencia和加利西亚人。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94%居民信封天主教。 2.政治经济环境: 西班牙实行议会君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及其直系后代世袭。国王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政府为工社党一党政府,由议会监督政府工作。马德里为西班牙首都。西班牙是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因缺乏动力和工业原料,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大,所需的石油、铁矿、炼焦煤等均靠进口。出口有小汽车、钢材、水泥、船舶、纺织品、水银、肥料、酒类、橄榄油等。欧洲和美国是西班牙的主要贸易伙伴。 3、节日 a.三王朝圣节(Los Reys Magos) 每年的1月6日为西班牙的传统节日——三王朝圣节(Los Reys Magos)。原本是为了纪念东方三圣带着黄金、香料等礼物去马厩朝见圣婴,现在转变成类似于儿童节的日子。东方三王会带着礼物在1月5日的晚上悄悄来到每个小朋友

印度民族传统服装

印度民族传统服装 姓名:胡云 学号:01号 专业:中外服装作品赏析 指导老师:李凡

摘要:第一部分阐述了印度传统服装的形成,文化和现代化特征:第二部分对民族传统服装的设计走现代化进行探讨,探索传统服装现代化设计的规律和道路. 关键字:印度服装,民族,传统文化,设计,现代化 正文:印度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以南,3,287,263,00平方公里的土地跨越了德干高原和东、西高止山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印度的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了复杂的多样性,不同宗教的传播和不同外来文化的侵袭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烙印,印度以其广阔的胸怀将这些不同的文化兼容并包,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风格,也促成了印度服饰种类的多样化. 一印度民族传统服装文化元素的流行 1)印度民族传统服装文化流行 印度的服装服饰艺术多彩绚丽,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东方的神秘情调,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手工艺,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流行趋势的引领下,印度服装风格成为了服装时尚,在潮流中独放异彩. 2)印度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流行的时代因素 在渴望心灵自然回归的同时,环保也正日益成为国际时装业界所关心的问题,而印度民族传统服装是具有原始自然特征的服装形成,它所用的材质多取自于多种天然的植物矿物原料,以自然界中的动物、

植物等等为素材的装饰图案是典型的生态化的纹样. 3)印度民族传统服装本身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印度内部地理形式的复杂易于形成地区格局,地域的差异在服装服饰上也具有自己的特征.不同的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服装习惯,从着装的质地和色彩,穿着方式上有所区别. 印度西北部地处山地,属于山地气候,这个地区人群的着装相对来说,色彩较浓艳,服装质地较厚,以棉、麻为主.南印度地处平原,当地人群的着装,与北部地区相比较为简洁轻便. 4)印度民族传统服装受到宗教审美哲学的统领 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印度人的文化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与印度教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在印度传统的纺织品和服装当中,镜片和金属片的装饰很多,镶嵌或是缝缀阻碍织物上灼灼生辉煞是好看,而从宗教传统的意义上将这是与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联系在一起的.镜子,金属片一类的东西闪闪发光,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芒,印度人认为这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同时也可以吸收超自然的力量,达到与神的接近 二印度民族传统服装元素设计应用研究 1)印度民族传统服装的形式及种类 女装纱丽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国服,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画中可以常常见到身披纱丽的女性形象.最早的纱丽只是在举行宗教仪式是穿,后来渐渐变为妇女的日常普通装束.在传统上,是在女孩子十五岁的时候由妈妈亲自为她披上,象征着是由母亲传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