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分析师架构师复习资料

系统分析师架构师复习资料

系统分析师架构师复习资料
系统分析师架构师复习资料

一、关系数据库理论

1.数据库的三级模式

1.1.外模式

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数据库。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外模式主要描述组成用户视图的各个记录的组成、相互关系、数据项特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等方面的内容。用户根据外模式用数据操作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或应用程序去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外模式反映了数据库的用户观。

1.2.概念模式

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数据库。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概念模式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及其性质与联系,定义记录项、数据项、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及记录之间的联系,概念模式还包含有访问控制、保密定义和完整性检查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概念—物理之间的映射。它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DDL)来描述、定义的,体现、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

1.3.内模式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内模式由内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它是数据库的存储观。

在一个数据库系统中,只有唯一的数据库,因而作为定义、描述数据库存储结构的内模式和定义、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模式,也是唯一的,但建立在数据库系统之上的应用则是非常广泛、多样的,所以对应的外模式不是唯一的,也不可能是唯一的。

内模式依赖于模式,独立于外模式和存储设备;

外模式面向具体的应用,独立于内模式和存储设备;

应用程序依赖于外模式,独立于模式和内模式。

2.两级独立性

数据库的两级独立性是指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2.1.物理独立性

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物理独立性存在于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映射转换,说明物理组织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的独立程度。

2.2.逻辑独立性

3.数据模型

分为概念数据模型(E—R模型)和基本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一般用E—R图表示,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的设计。基本数据模型:按照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的实现。通常由数据机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3.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3.2. 数据的逻辑结构

3.3. 数据的存储结构

3.4. 数据结构的表示

1. 图示表示

图示表示是由顶点和边构成的图,其中顶点表示数据 ,边表示数据之间的结构关系, 如学生基本情况表的图示表示:

2. 元组表示

用一个二元组(D ,S )表示数据结构,其中 D 是数据元素集合,S 是 D

上关系的集

001

003002

004006005008

007

合。

学生基本情况表的二元组表示(D,S)

D = {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

S = {<001,002>,<002,003>,<003,004>,<004,005>,<005,006>,

<006,007>,<007,008> }

3.5.数据模型分类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图)

关系模型(ORACLE、DB2、SQL SERVER、SYBASE、MYSQL)

面向对象模型(OBJECT STORE、DEVELOPER)

4.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模式是型,而关系是值。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

什么是关系?关系实质上是一张二维表,其中每一行是一个元组,每一列是一个属性,每个元组是该关系涉及到属性集合笛卡尔积的一个元素。(笛卡尔积是这样的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有序对,若A={0,1}B={a,b}则:A*B={<0,a>,<0,b>,<1,a>,<1,b>}),关系是元组的集合,所以关系模式要描述元组的集合,其中包括那些属性,属性来自域,属性与域之间的映射关系。

关系模式可以用五元组形式表示:R(U,D,Dom,F),其中R:表示关系名,U:表示属性集合,Dom:表示属性域(来自那个域),F:表示函数依赖。

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把关系模式表示为:R(U)或R(A1,A2,…An)(其中A1,A2,…,An 代表U中的属性)。

4.1.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方法

1.把每个实体都转化成关系模式R(A1,A2,…An)形式。(A1,A2,…,An代表属性)

2.实体中的属性即关系模式中的属性要求是满足第一范式(原子性,不可再分)

3.实体之间联系的转换如下:

(1)1:1之间的转换

将两个实体转化成关系模式之后,然后把任意实体的主键和联系的属性放到另一个实体的关系模式中。如图:

结果如下:

R1(教师编号、姓名、性别)

R2(班级号、专业号、学院号、教师编号、任职日期)

或者:

R1(教师编号、姓名、性别、班级号、任职日期)

R2(班级号、专业号、学院号)

(2)1:n的转换

将两个实体各自转化成关系模式后,然后,把联系数量为1的实体的主键和联系的属性放到联系数量为n的实体关系模式中。

比如:学生和宿舍之间的关系。

转换之后的结果如下:

R1(学号、姓名、性别、宿舍号)

R2(宿舍号、床位数)

(3)n:m的转换

将两个实体各自转换成关系模式后,然后,把两个实体中的主键和联系的属性放到另一个关系模式中.(注意多生成一个关系模式)

转换后的结果如下:

R1(学号、姓名、性别)

R2(奖励编号、奖励名称、奖励金额)

R3(学号、奖励编号、奖励日期)

4.2.关系运算

(1)并、差、交和笛卡乘积的定义

关系R和S(相同的元/列)

R∪S≡{t|t∈R∨t∈S}

R—S≡{t|t∈R∧t?S}

R∩S≡{t|t∈R∧t∈S}

R×S≡{ t|t=∧t r∈R∧t s∈S} 推理:

R∩S=R—(R—S)

R∩S=S—(R—S)

(2)选择(根据条件选择元组,从行的角度运算)

F为选择条件,是一个逻辑表达式

σF(R) ≡{t|t∈R∧F(t)=true}

图示:

举例:

学生关系student

课程关系Course

选课关系SC

σSdept=‘IS‘(Student)(查询IS系的所有学生)

σSage<20(Student)(选择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 (3)投影(选择出若干属性列,从列的角度运算,删除重复元组)

A是R上的属性列

∏A(R) ≡ {t[A]|t∈R}

图示:

列的角度

举例:

∏Sname,Sdept(Student)(查询学生姓名和所在系)

(4)连接(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乘积中选取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

A和B:分别为R和S上元数相等且可比的属性组。

?:比较运算符。

一般形式:

R?S

≡{ t r t s|t r∈R∧t s∈S ∧t r[A]?t s[B] } A?B

?取值为“=”时为

等值连接:

R?S

≡{ t r t s|t r∈R∧t s∈S ∧t r[A]=t s[B] }

A=B

R和S进行比较的分量是相同的属性组

在结果中将重复的属性去掉,则称为:

自然连接:

R?S≡{ t

t s|t r∈R∧t s∈S ∧t r[A]=t s[B] }

r

一般的连接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自然连接还需要取消重复的列,所以同时从行和列的角度运算。

图示:

举例:

R S

R?S

(连接)

C

R?S

(等值连接)R.B=S.B

R?S(自然连接)

(5)除(同时从行和列的角度运算)

关系R(X,Y)和关系S(Z),Y和Z具有相同属性个数且属性出自相同域,R(X,Y)÷S(Z)所得是关系R在属性X上投影的一个子集,该子集和S(Z)的笛卡尔乘积必须包含在R(X,Y)中。R÷S=∏1,2,…,r-s(R)—∏1,2,…,r-s ((∏1,2,…,r-s(R)×S)—R)

图示:

举例:

计算方法:

①确定属性集合X,Y和Z

由定义可知,X={U1,U2},Y=Z={U3,U4}

②计算X和Z的笛卡尔,乘积得到如下:

由于元组不属于R,所以R÷S只有元组 4.3.元组演算

(1)原子公式的形式:

R(s):R是关系名,s是元组变量;

s[i]?u[j]:s和u是元组变量,?是算数运算符;

(2)量词和运算符

(3)否定命题和命题的否定

否命题:

如果两个命题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互为否命题,把限定词,条件,结论全部否定。

命题是否成立,与它的否命题是否成立没有关系。

命题的否定:

命题的否定就是对这个命题的结论进行否认,命题的否定形式与原命题真假性相反。

举例:

原命题:

任意x,若x是自然数,则x2是正数。(其中“任意”是限定词,“x是自然数”是条件,“x2是正数”是结论。)

否命题:

存在x,若x不是自然数,则x2不是正数。

命题的否定:

不是对于任意x,若x是自然数,则x2是正数(存在x,x是自然数,并且x2不是正数)。

5.规范化理论

5.1.函数依赖、键的概念

函数依赖:X→Y表示函数X决定Y或Y依赖于X。

完全函数依赖:若X→Y,对于X的任意真子集X’,都有X’→Y不成立。

部分函数依赖:若X→Y,但Y不完全依赖于X。(完全函数依赖这命题的否定)。

传递函数依赖:若X→Y(Y不是X的真子集),且Y→X不成立,Y→Z成立,则称Z对X 传递函数依赖。

键(码,关键字)

候选键:某一属性集唯一决定关系中所有元组,候选键可以有多个。

主键:用户正在使用的候选键,主键只有一个。

外键:两个关系中拥有公共属性集,在一个关系中是主键,则公共属性集是另一个关系的外键。

5.2.数据库范式

(1)第一范式1NF(无重复的列)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2)第二范式2NF(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R的候选键,消除部分函数依赖)

(3)第三范式3NF(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消除传递依赖)

(4)BCNF范式(3NF的改进形式,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

满足BCNF范式的特征:

①所有非主属性对每个候选键都是完全依赖的;

②所有键属性对每个不包含它的候选键也是完全依赖的;

③没有任何属性完全依赖于非主属性(函数依赖的左部必须包含候选键)

举例:判断以下关系模式是否满足BCNF范式。

关系模式R(C,S,T,R),函数依赖集F(C→T,ST→R,TR→C)。

先用有向图表示,找出候选键{ST}和{SC},由于C→T,键属性T对不包含它的候选键{ SC }是部分依赖的,所以不满足BCNF。

5.3.关系模式应用

Armstrong公理

定理:若U为关系模式R的属性全集,F为U上的一组函数依赖,设X、Y、Z、W均为R的子集,对R(U,F)有:

F1(自反性):若X?Y(X包含Y),则X→Y。

F2(增广性):若X→Y,则XZ→YZ。

F3(传递性):若X→Y,Y→Z,则X→Z。

F4(伪增性):若X→Y,W?Z(W包含Z),则XW→YZ。

F5(伪传性): 若X→Y,YW→Z,则XW→Z。

F6(合成性):若X→Y,X→Z,则X→YZ。

F7(分解性): 若X→Y,Z?Y (Z包含于Y),则X→Z。

5.3.1.已知关系模式(包含函数依赖集)求候选关键字和最小函数依赖集

图示法求候选关键字:

(1)用有向图表示关系模式的依赖关系,结点表示属性,弧线表示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

(2)找入度为0的属性集,以该属性为起点,尝试遍历有向图:

●若能遍历所有结点,则该属性为候选键;

●否则,尝试将一些既有入度又出度的结点并入到入度为0的属性集中,直至该集合

能遍历所有结点,该属性集合为候选键。

举例:

i.已知关系模式R(H,I,J,K,L),函数依赖集F={H→IJ,J→K,IJK→L,L→H,L→K},

求候选键,函数最小依赖集,满足1NF,2NF,3NF还是BCNF。

候选键{H}、{L}和{IJ}

由于有J →K,所以非主属性K存在部分依赖候选关键字{IJ},所以R不满足2NF,只满足1NF。

求最小函数依赖集:

(1)将F中的所有依赖右边化为单一元素

F’={ H→I,H→J,J→K,IJK→L,L→H,L→K }

(2)去掉F中的所有依赖左边的冗余属性(左边单个属性的不用判断)

F’’={ H→I,H→J,J→K,IJ→L,L→H,L→K }

(3)去掉F中所有冗余依赖关系(一般只需要判断左边属性为多个的关系)

从第一个函数依赖X→Y开始将其从F中去掉,然后在剩下的函数依赖中求X的闭包X+,看X+是否包含Y,若是则去掉X→Y;否则不能去掉,依次做下去。直到找不到冗余的函数依赖。

结果:F’’’={ H→I,H→J,J→K,IJ→L,L→H}

过程:

①去掉H→I 后F1={ H→J,J→K,IJ→L,L→H,L→K }

F1(H)+={HJK}不包含I所以不能去掉;

②去掉H→J 后F1={ H→I,J→K,IJ→L,L→H,L→K }

F2(H)+={HI}不包含J所以不能去掉;

③去掉IJ→L 后F3={ H→I,H→J,J→K,L→H,L→K }

F3(IJ)+={IJK}不包含L所以不能去掉;

④去掉L→H 后F4={ H→I,H→J,J→K,IJ→L,L→K }

F4(L)+={LK}不包含H所以不能去掉;

⑤去掉L→K 后F5={ H→I,H→J,J→K,IJ→L,L→H}

F5(L)+={LHIJK}包含K所以是冗余的函数依赖,需要去掉;

5.3.2.关系模式的分解

(1)无损连接分解

设关系模式R分解为δ={R1,R2,…,Rk},F是R上的函数依赖集,对于R上的每个满足F的关系r都有下列等式成立,则称分解δ是无损连接分解:

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一(下午试题)

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下午试题)系统分析师考试是软考中一项高级资格考试科目,考试一共分为三门:基础知识、案例分析及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系统分析师历年考试下午真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试题一 阅读以下关于工业控制系统方案选型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1和问题2。 某省拟新建电厂的主管部门召集了一批专业人员和计算机专家,讨论如何为新电厂建立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讨论中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案: (1)方案———传统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经本省内不少电厂多年推广使用,相对已十分成熟和实用。 在DCS系统中把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和显示等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分布式电厂控制系统,其中采用了控制功能分散、监视管理集中和全厂信息共享的原则,具有以下特征: ①在结构上,采用了各类能独立运行的一批工作站(如: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数据采集处理的DAS站、管理站等),这些工作站分别能从事于局部控制,在各个工作站之间则采用局域网实施通信,交换有关的信息。 ②在功能上,采用分层管理控制的原则,比如:整个DCS系统可分解为基本控制级(实现相对固定的平稳调节目标)和协凋管理级(在全厂范围内实现优化计算与协调控制),并且通过网络可与再上一级的主机或系统实现通信。 ③在技术上,尽可能实现标准化,采用通用性强的PC机或小型工作站,有针对性的多类通信介质;在模拟量控制的基础上结合可编程逻辑控制(PLC)技术,大屏幕显示与监控技术等。 ④在软件选用上,可灵活地选用规范化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配备有效的GUI视窗软件,包含有常用功能软件与算法库的组态软件,先进的控制软件包,绘图软件,相应的数据库软件,

管理调度软件和办公软件等分布在系统内。 (2)方案二——代表国际上发展方向的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即是采用网络通信技术,把分布在现场各处的仪表仪器、测量控制设备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并实施数字化控制的技术。 现场总线的特点是数字化、串行、双向和多线式。通过现场总线可能有效地实现联网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各网络站点仅表的智能化和整个电厂系统的开放化。其主要特征大体上包括有: ①FCS主要由现场总线通信网络、智能变送器、智能执行器(现场仪表)、工业PC(上位机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等组成。 ②现场总线上所连接的产品采用统一的通信规程和协议,从根本上保证实现信息的共享、设备的互换或互操作,允许实现现场仪表的远程调整校验。通过网关还可实现不同现场总线的互联。 ③现场总线采用数字信号传送信息,通常可采用一对多结构,即用一对传输线可连接多台现场仪表,实现主控系统与现场仪表之间的双向通信(接线简单,施工方便,维护与扩充容易)。 ④现场总线引入并定义了若干不同的标准功能块,不同厂商的设备都采用相同的组态方法。这样,用户的应用、培训与编程十分方便。 [问题1] 看上去新颖的FCS比传统的DCS有着远为吸引人的许多特点与长处。可是,在讨论中绝大多数专家都认为DCS(分布式控制系统)仍是目前电厂工程中应用选型的主流。请你用100字以内的文字简单说明理由。 [问题2] 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不少专家又提出了以下的第三种方案:方案三——基于远程智能I /O 的新型DCS系统。这里的远程智能I/O 装置是一类独立的系统,大体上由三部分所组成。即智能前端、现场通信总线和计算机通信适配器。其中,

2020年软考系统分析师练习题及答案(一)

2020年软考系统分析师练习题及答案(一) ●栈结构不适用地下列(1)应用 (1) A.表达式求值 B.树的层次序周游算法的实现 C.二叉树对称序周游算法的实现 D.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 ●以下关于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2)是错误的。 (2) A.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B.数据项是有独立含义的数据最小的单位 C.数据结构概念包含的主要内容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存储结构 D.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电视系统采用的颜色空间是,其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是相分离的。下列颜色空间中,(3)颜色空间不属于电视系统的颜色空间。 (3) A.YUV B.YIQ C.YCrCb D.HSL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定义数据库全局模式是(4)阶段的内容。 (4) A.需求分析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下列叙述中,准确的是(5) (5) A.用E—R图只能表示实体集之间一对多的联系 B.用E—R图只能表示实体集之间一对一的联系 C.用E—R图表示的概念数据模型只能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 D.用E—R图能够表示实体集之间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的联系、多对多的联系 ●基于“学生-选课-课程”数据库中的三个关系: S(S#,SNAME,SEX,AGE),SC(S#,C#,GRADE),C(C#,CNAME,TEACHER) 若要求查找选修“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生姓名和成绩,将 使用关系(6)。 (6) A.S和SC. B.SC和C C.S和C

D.S,SC和C ●若要求查找姓名中第一个字为‘刘’的学生号和姓名。下面列出的SQL语句中,(7)是准确的。 (7) A.SELECT S#,SNAME,FROM S WHERE SNAME=‘刘%’ B.SELECT S#,SNAME,FROM S WHERE SNAME=‘刘-’ C.SELECT S#,SNAME,FROM S WHERE SNAME LIKE‘刘%’ D.SELECT S#,SNAME,FROM S WHERE SNAME LIKE ‘刘-’ ●主机A运行Unit操作系统,IP地址为202.113.224.35,子网屏蔽码为255.255.255.240。它们分别连接在同一台局域交换机上,但处于不同的VLAN中。主机通过ping命令去ping主机B时,发现接收不到准确的响应。可能的原因是(8) (8) A.主机A主机B的IP地址不同 B.主机A和主机B处于不同的VLAN中 C.主机A和主机B使用了不同操作系统 D.主机A和主机B处于不同的子网中 ●用户A通过计算机网络向用户B发消息,表示自己同意签订某个合同,随后用户A反悔不承认自己发过该条消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应采用(9) (9) A.数字签名技术 B.消息认证技术

系统架构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TIOBE语言排行榜:开发语言排行榜,基于世界范围内的软件工程师和第三方供应商来统计当前编程语言的热门程度。自Java 发布以来,长期蝉联TIOBE 排行榜榜首,是当之无愧的编程语言强者。因而在当下互联网行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想要进入互联网行业,首先选择的仍然是Java的学习,去成为Java开发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程序员,但是在当下的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下,更加需要的是高技术型的人才,也就是更需要的是系统架构师。 那么什么是系统架构师呢?主要是做什么的呢? 架构师在技术团队中,是技术的带头人,是一个技术灵魂人物。系统构架师,如同建造师一般,成熟后成为系统设计的总工程师,承担核心技术支持,开发思想指导,系统开发方向和进度管理决策。同时,在一个完整的团队中,同时指导并决定着系统分析师和系统项目管理师的工作方向,和思考方向。其技术的精通

程度不言而喻。 那么,架构师主要的工作是什么呢?系统架构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在系统需求比较清晰的条件下,进行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当然也会涵盖一些系统分析师和软件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其特点是确定性东西会多些。更重要的是充分运用现有的各种模型、结构、方案,并根据项目特点,在各种方案中取长补短,找好平衡点和结合点,使之适合当前项目。软件架构师为系统的细致化、完善化、可靠性提供保障。 架构师需要具备的三个重要的能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技术实力,好的架构师得具备充实的技术能力,才能在有需要的时候,知道改用何种技术去达到需求,实现产品规划;其次就是设计能力,架构师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去思考,某一个部分应该如何设计,如何搭建,如何整合分析;再来就是沟通能力,架构师得具

软件设计师知识点

·在输入输出控制方法中,采用DMA可以使设备与主存之间的数据块传送无须CPU干预。 ·内存容量为4GB,即内存单元的地址宽度为32位;字长为32位,即要求数据总线的宽度为32位。 ·ARP攻击造成网络无法跨网段通信的原因是:伪造网关ARP报文使得数据包无法发送到网关。 ·软件商标权的权利人是:软件注册商标所有人。 ·利用商业秘密权可以对软件的信息、经营信息提供保护。(管理方法、经营方法、产销策略、客户情报、软件市场的分析、预测报告、和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招投标中的标底以及标书内容)。 ·某项目组拟开发了一个大规模系统,且具备了相关领域以及类似规模系统的开发经验,则瀑布模型最适合开发此项目。 ·编译程序分析源程序的阶段依次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 ·结构冗余:按其方法可以分为静态、动态和混合冗余。 信息冗余:为了检测或纠正信息在运算或传输中的错误另外加的一部分信息。时间冗余:以重复执行指令或程序来消除瞬时错误带来的影响。 冗余附加技术:是指为实现上述冗余技术所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软件过程的改进框架:过程改进基础设施、过程改进线路图、软件过程评估方法、软件过程改进计划。每一次改进要经历4个步骤:评估、计划、改进和监控。 ·软件复杂性度量的参数:软件的规模、软件的难度、软件的结构、软件的智能度。 ·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评价指标包括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效率,不包括可扩展性。 ·开-闭原则是面向对象的可复用设计的基石。开-闭原则是指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里氏代换原则是指任何基类对象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对象一定可以出现。依赖倒转原则就是要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实现,或者说要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 ·汇编语言的指令语句必须要有操作码字段,可以没有操作数字段。 ·贪心算法不能保证求得0-1背包问题的最优解。

软考系统分析师历年真题案例题考点汇总

2009-2014系统分析师案例分析题考点汇总 题目 年份 试题一试题二试题三试题四试题五 2009上半年软件项目可行 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内 容 现值计算 货币时间价值 网络规划 网络规划内 容 嵌入式多核 程序设计 数据库备份与 恢复 数据库安全 备份策略 冷备份、热备 份 Web应用开发 2009下半年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质量属性 结构化软件 系统建模 流程图和数 据流图含义、 区别 高质量数据 流图三原则 嵌入式软件 体系架构 软件系统架构 架构风格 信息系统安全性 安全威胁 安全认证 授权侵犯 2010上半年需求分析 鱼骨图 需求定义文档 内容、作用 宏观经济数 据库建设 原型分析 集中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 库 嵌入式软件 可信计算 数据库集成 数据仓库 联邦数据库 Web内容提取、 Web数据挖掘 Web应用系统负载均衡 传输层负载均衡 应用层负载均衡 2010下半年软件系统架构 软件架构风格 软件系统数 据架构建模 集中式数据 架构 分布式数据 架构 数据架构扩 展性 基础软件架 构 开放式软件 架构 系统设计与开 发工具集成 ESB基础架构 架构风格 设计模式 信息系统可靠性 可靠度、失效率 动态冗余、N版本程序设 计 常用检错技术 2011上半年数字视频监控 告警系统 分层架构 系统安全性、 实时性、稳定 性、扩展性 分布式存储 系统设计 GFS、HDFS 单点失效问 题解决办法 机载信息处 理系统数据 库管理软件 需求变更管 理 数据完整性 保护机制 数据库架构设 计 关系数据库、 NoSQL数据库 NoSQL数据存 储类型 NoSQL数据库 常见问题 网上交易系统 客户端开发、服务端开 发 Ajax技术 服务端JavaScript优势

系统分析师复习资料(数学基础知识)

系统分析员考试复习―数学 《计算机数学基础(1)》第三单元辅导 (1) 五种性质的定义 (1) 欧拉图 (26) 哈密顿图 (26) 平面图 (27) 《计算机数学基础(1)》第三单元辅导 五种性质的定义 我们已经看到,在一个很小的集合上就可以定义很多个不同的关系。但是真正有实际意义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它们一般都是有着某些性质的关系。 设R是集合A上的关系,R的性质主要有以下五种: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1)自反性 集合A上的关系R,我们说它是自反的,就是为真。也就是说,如果命题“对于A中的任意元素x,都在R中”为真,则R是自反的。 (2)反自反性 集合A上的关系R,我们说它是反自反的,就是为真。也就是说,如果命题“对于A中的任意元素x,都不在R中”为真,则R是反自反的。 (3)对称性 集合A上的关系R,我们说它是对称的,就是为真。也就是说,如果命题“对于A中的任意元素x和y,若则必有”为真,则R是对称的。 (4)反对称性 集合A上的关系R,我们说它是反对称的,就是为真。也就是说,如果命题“对于A中的任意元素x和y,若且则必有”为真,则R是反对称的。

因为等值于,所以,如果对于A中的任意两个不相同的元素x和y,和不同时在R中,则R是反对称的。 (5)传递性 集合A上的关系R,我们说它是传递的,就是为真。也就是说,如果命题“对于A中的任意元素x、y和z,若且,则必有 ”为真,则R是传递的。 它们的定义及其在关系矩阵、关系图中的特征如表4.1所示。 表4.1 除有以上定义外,还可以通过集合间的关系来描述关系的五种性质。 1.任何集合A上的自反关系R一定包含了A上的恒等关系,即。 2.A上的反自反关系R一定与不交,即。 如果且,那么R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 3.A上的对称关系R一定满足等式。 4.反对称关系R则满足等式。 由此可以知道,如果R既是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则。

2017年系统架构师考试综合版

2017年系统架构师考试科目一:综合知识 1.某计算机系统采用5级流水线结构执行指令,设每条指令的执行由取指令(2?t )、分析指令(1?t )、取操作数(3?t )、运算(1?t )和写回结果(2?t )组成,并分别用5个子部完成,该流水 线的最大吞吐率为();若连续向流水线输入10条指令,则该流水线的加速比为()。(1)A.Δt 91B.Δt 31C.Δt 21D.Δt 11 (2)A.1:10 B.2:1 C.5:2 D.3:1 【解析】 理论流水线执行时间=(2t ?+1t ?+3t ?+1t ?+2t ?)+max(2t ?,1t ?,3t ?,1t ?,2t ?)*(n-1) =9t ?+(n-1)*3t ?; 第一问: 最大吞吐率:Δt 31Δt 6t nΔ3n Δt 31)(n-Δt+9n n =+=?∞→lim 第二问: 10条指令使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9t ?+(10-1)*3t ?=36t ?。 10条指令不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9t ?*10=90t ?。 加速比=使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不使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90t ?/36t ?=5:2。 【答案】:B 、C 。 2.DMA (直接存储器访问)工作方式是在()之间建立起直接的数据通路。 A.CPU 与外设 B.CPU 与主存 C.主存与外设 D.外设与外设 【解析】 直接主存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 ,DMA )是指数据在主存与I/O 设备间的直接成块传送, 即在主存与I/O 设备间传送数据块的过程中,不需要CPU 作任何干涉,只需在过程开始启动(即向设备发出“传送一块数据”的命令)与过程结束(CPU 通过轮询或中断得知过程是否结束和下次操作是否准备就绪)时由CPU 进行处理,实际操作由DMA 硬件直接完成,CPU 在传送过程中可做其它事情。 【答案】:C 。 3.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的特点不包括:()。 A.指令长度固定,指令种类尽量少 B.寻址方式尽量丰富,指令功能尽可能强 C.增加寄存器数目,以减少访存次数 D.用硬布线电路实现指令解码,以尽快完成指令译码 【解析】RISC 与CISC 的对比表所示: 指令系统类型指令寻址方式 实现方式其他CISC (复杂)数量多,使用频率差别大,可变长格式 支持多种 微程序控制技术研制周期长RISC (精简)数量少,使用频率接近,支持方式少增加了通优化编译,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考点精讲(四)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考点精讲(四)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属于软考中的一项高级资格考试,考试分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3个科目。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作为一项高级资格考试,有一定的考试难度,那么该如何备考才能顺利通过考试呢?面对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无从下手的同学,希赛为您准备了几个重要的教程章节考点精讲,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四章 4.1软件开发方法 4.1.1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传统的软件生命期是指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构思)开始,经过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废弃,的全过程。 可以把软件生命期划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软件运行与维护,三个阶段。 1、软件定义时期 1.问题定义,目标系统“是什么”,系统的定位以及范围。 2.可行性研究,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3.需求分析,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运行环境的约束,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系统测试大纲、用户手册概要。 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并以书面形式写出规格说明书,这是以后软件设计和验收的依据;用户也许很难一次性说清楚系统应该做什么。 系统分析员、软件开发人员、用户,共同完成,逐步细化、一致化、完全化等。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内容可以有系统(或子系统)名称、功能描述、接口、

基本数据结构、性能、设计需求、开发标准、验收原则等。 2、软件开发时期 软件开发时期就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 概要设计是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总体结构(含子系统的划分)和模块间的关系,定义功能模块及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详细设计对概要设计产生的功能模块逐步细化,包括算法与结构、数据分布、数据组织、模块间接口信息、用户界面等,写出详细设计报告。 测试可分成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等。通常把编码和测试称为系统的实现。 3、软件运行和维护 软件维护就是尽可能地延长软件的寿命,没有维护的价值时,宣告退役,软件的生命结束。 4.1.2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又称软件开发模型或软件过程模型,模型的特点是简单化,是软件开发实际过程的抽象与概括。 为软件工程管理提供里程碑和进度表,为软件开发过程提供原则和方法。软件过程有各种各样的模型。 1、瀑布型 瀑布型的特点是因果关系紧密相连,前一个阶段工作的结果是后一个阶段工作的输入,前一个阶段的错漏会隐蔽地带到后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工作完成后,都要进行审查和确认, 它的出现有利于人员的组织管理,有利于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的研究。

2006_01系统分析师

2006年上半年系统分析师上午试卷 ● 已知3个类O、P和Q,类O中定义了一个私有方法F1、一个公有方法F2和一个受保护的方法F3;类P和类Q为类O的派生类,其继承方式如下所示: class P:protected O {…}; class Q:public O {…}; 在关于方法F1的描述中正确的是(1)在关于方法F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2)在关于方法F3的描述中正确的是(3) (1) A.方法Fl无法被访问 B.只有在类O内才能访问方法F1 C.只有在类P内才能访问方法F1 D.只有在类Q内才能访问方法F1 (2) A.类O、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2 B.类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2 C.类O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2 D.只有在类P内才能访问方法F2 (3) A.类O、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3 B.类O、P和Q的对象都不可以访问方法F3 C.类O的对象可以访问方法F3,但类P的对象不能访问方法F3 D.类P的对象可以访问方法F3,但类Q的对象不能访问方法F3 ●在一个客户信息系统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客户:个人客户和集团客户。对于个人客户,系统中保存了其客户标识和基本信息(包括姓名、住宅电话和email );对于集团客户,系统中保存了其客户标识,以及与该集团客户相关的若干个联系人的信息(联系人的信息包括姓名、住宅电话、email、办公电话和职位)。 根据上述描述,得到了如下所示的UML类图,其中类“客户”的属性有(4);类“人”的属性有(5) (4) A.客户标识 B.姓名、住宅电话、email C.姓名、住宅电户、办公电话、email、职位 D.客户标识、办公电话、职位

软考系统分析师练习题及答案二

软考系统分析师练习题及答案二 ●某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之星》管理软件,在我国受法律保护的依据是(1) (1)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信息传输的安全应保证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不被泄露和不被攻击。下列哪些属于攻击方法? I.复制信息 II.剪裁信息 III.窃听信息 (2) A.I和II B.II和III C.I和III D.全部 ●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有总线、环形、星形3种,以下关于这3种拓扑结构说法错误的是(3) (3)

A.总线网可靠性高、扩充性能好、通信电缆长度短、成本低,但当网上站点较多时会因数据冲突增多而使效率降低 B.环形网控制简单、信道利用率高通信电缆长度短、对节点接口和传输的要求较低但存在数据冲突问题 C.星形网结构简单、实现容易、信息延迟确定,但通信电缆总长度长、传输媒体不能共享 D.选用何种拓扑结构,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其次要考虑性能、可靠性、成本、扩充性、实现难易以及传输媒体的长度等因素 ●进行系统修改时可能会产生维护的副作用,没有(4) (4) A.修改数据的副作用 B.修改错误后,又引入了新的错误 C.修改代码的副作用 D.文档资料的副作用 ●关于安全电子交易SET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下列(5)说法的错误的。 (5) A.利用SSL协议保证数据不被黑客窃取 B.隔离订单信息和个人账号信息 C.持卡人和商家相互认证,确保交易各方的真实身份 D.软件遵循相同协议和消息格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对中介所发生的变化,你认为错误的是(6) (6) A.传统中介的数目将减少

软考系统架构师

目录 第1章操作系统 (3) 1.1考点分析 (3) 1.2试题精解 (3) 试题1 (2009年11月试题1) (3) 试题2 (2009年11月试题2-4) (4)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5) 试题4 (2010年11月试题2) (6) 试题5 (2010年11月试题3-4) (6) 试题6 (2011年11月试题1) (8) 试题7 (2011年11月试题2-4) (9)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0) 第2章数据库系统 (11) 2.1考点分析 (11) 2.2试题精解 (11)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1) 第3章计算机硬件基础及嵌入式系统设计 (12) 3.1考点分析 (12) 3.2试题精解 (12)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2) 第4章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3) 4.1考点分析 (13) 4.2试题精解 (13)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3) 第5章系统安全性与保密性设计 (14) 5.1考点分析 (14) 5.2试题精解 (14)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4) 第6章信息化基础 (15) 6.1考点分析 (15) 6.2试题精解 (15)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5) 第7章系统开发基础 (16) 7.1考点分析 (16) 7.2试题精解 (16)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6) 第8章软件架构设计 (17) 8.1考点分析 (17) 8.2试题精解 (17)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7) 第9章应用数学 (18) 9.1考点分析 (18)

系统分析师历年试题分析与解答(2010年最新版)

第1章2005上半年系统分析师级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试题(1) 在关于用例(uses case)的描述中,错误的是(1)。 (1)A.用例将系统的功能范围分解成许多小的系统功能陈述 B.一个用例代表了系统的一个单一的目标 C.用例是一个行为上相关的步骤序列 D.用例描述了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 试题(1)分析 用例是一个行为上相关的步骤序列,既可以是自动的也可以是手工的,其目的是完成一个单一的业务任务。 用例将系统功能范围分解成许多小的系统功能陈述。一个用例代表了系统的一个单一的目标,描述了为了实现此目标的活动和用户交互的一个序列。用例是一种描述和记录系统需求的技术。一个用例本身并不是一个功能需求,但用例所讲述的场景包含了一个或者多个需求。 参考答案 (1)D 试题(2)、(3) 在用例建模的过程中,若几个用例执行了同样的功能步骤,这时可以把这些公共步骤提取成独立的用例,这种用例称为(2)。在UML的用例图上,将用例之间的这种关系标记为(3)。 (2)A.扩展用例B.抽象用例C.公共用例D.参与用例 (3)A.association B.extends C.uses D.inheritances 试题(2)、(3)分析 用例之间的关系包括:关联关系、扩展关系、使用(或包含)关系、依赖关系和继承关系。 关联关系是一个参与者与一个用例发生交互的关系。 一个用例可能会包含由几个步骤组成的复杂功能,使用例难以理解。为了简化用例,使其更容易理解,通常可以将较复杂的步骤提取成专门的用例,这样得到的用例称为扩展用例,它扩展了原始用例的功能。扩展用例与其他扩展用例之间的关系称为扩展关系。在UML中,每个扩展关系标记为“<>”。 如果几个用例执行了同样的步骤,最好把这些公共步骤提取成独立的用例,称为抽

2016系统架构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2016系统架构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系统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有效利用资源,在计算机与用户之间起接口的作用 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操作系统的类型(依据使用环境和对作业的处理方式)分为批处理、分时、实时、网络和分布式等。 1、批处理:把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可分联机和脱机。特征为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和多道程序运行。 2、分时:采用分时技术,使多个用户同时以会话控制自己程序的运行,每个用户都认为拥有各自独立的、支持自己请求服务的系统。特征有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和独立性。 3、实时:专用,系统与应用难分离。并不强调资源利用率,更关心及时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分实时过程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特征有即时响应、高可靠性。 4、网络:按网络架构的各个协议标准制订,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实现协同工作和应用集成。特征有互操作性、协作处理。 5、分布式:要求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实现系统操作的统一性,负责全系统的资源分配和调度,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 6、操作系统的5项基本功能,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结构分为无序、层次、面向对象、对称多处理和微内核。 1、无序:又称整体或模块结构。以大型表格和队列为中心,操作系统各个部分围绕着表格运行,整个系统是一个程序。模块结构相对独立,模块之间通过规定的接口相互调用。优点为缩短开发周期。缺点是模块之间调用关系复杂、相互依赖,使分析、移植和维护系统较易出错。 2、层次:操作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单向依赖的层次,由多层正确性保证操作系统的可靠性。优点层次结构清晰,简化了接口设计,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增加或删改,易于保证可靠性,便于维护和移植。 3、面向对象: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对象技术。把对象最为系统中的最小单位,由对象、对象操作、对象保护组成的操作系统。优点适用于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4、对称多处理:所有多处理运行且共享同一内存(内存储器、主存、实存)。优点适合共享存储器结构的多处理机系统。 5、微内核:把系统的公共部分抽象出来,形成一个底层核心,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其他功能以服务器形式建立在微内核之上。具有良好的模块化和结构化特征,模块之间和上下层之间通过消息来通信。 操作系统大多拥有两种工作状态:核心态和用户态。一般的应用程序工作在用户态,内核模块和最基本的操作系统核心工作在核心态。 微内核结构由一个简单的硬件抽象层和一组比较关键的原语(仅仅为建立系统必须的部分,包括线程管理、地址空间和进程间通信)或系统调用组成。 微内核的目标将系统服务的实现和系统的基本操作规则分离开来。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 1.软件设计的特征 (1)软件设计的开端是出现某些新的问题需要软件来解决,这些需要促使设计工作的开始,并成为整个设计工作最初的基础 (2)软件设计的结果是给出一个方案,它能够用来实现所需的、可以解决问题的软件,方案的描述可能是文字、图表,甚至数学符号、公式等组成的文档或模型 (3)软件设计包含一系列的转换过程,即把一种描述或模型转换为另一种描述或模型,转换后的形态可能更加具体,或更接近于实现 (4)产生新的想法或思路对软件设计非常重要,因为设计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不同的问题或需求总会存在各自的特点,即使同样的问题在不同时期和环境下也会存在区别,因此设计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5)软件设计的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和实施决策的过程,因为整个设计是解决一个大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将会分解成众多小问题,涉及真需要一次解决这些小的问题,并在出现多种方案或策略时进行决策,选择其中最合适的 (6)软件设计也是一个满足各种约束的过程,因为软件可能在性能、运行环境、开发时间、成本、人员技术水平等各个方面存在约束,设计必须在满足这些约束的情况下给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7)大多数的软件实际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因为需求在一开始很可能是不完整或不精确的,在设计过程中还会不断发生变化并逐步稳定下来,因此设计需要根据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化。 2.软件设计的要素 (1)目标描述(2)设计约束(3)产品描述(4)设计原理(5)开发规划(6)使用描述3.软件设计体系的定义 (1)软件设计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结构,包含软件元素、软件元素外部可见的属性以及这些软件元素之间的关系 (2)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基本组织,包含构建、构件之间、构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设计与演化原则 4.软件设计的主要活动 (1)软件设计计划(2)体系结构设计(3)界面设计(4)模块/子系统设计(5)过程/算法设计(6)数据模型设计 5.体系结构“4+1”多视图建模 (1)逻辑视图:该视图关注功能需求,即系统应该为最终用户提供什么服务,它与应用领域精密相关 (2)进程视图:该视图捕获设计中关于并发和同步的内容,重视一些非功能需求,例如性能、可扩展性等,定义了运行实体和它们的属性。 (3)开发视图:该试图主要描述软件在开发环境中的静态结构,开发人员和项目经理对比都会感兴趣。 (4)物理视图:该视图描述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关系,反映了软件的分布特征。 (5)场景:可以使用一组重要场景也就是用例的实例,把上述四种视图紧密的联系起来6.什么是软件产品线方法 软件产品线是软件复用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它并不仅仅局限于以前人们在软件复用中考虑的对函数、模块、类、体系结构甚至子系统的重用。 软件产品线指一组具有公共的、可管理特征(系统需求)的软件系统,这些系统满足特定的

系统分析师2010年下午题_1_案例分析(附答案)

系统分析师2010年下午题-1-案例分析(附答案) 试题一 阅读以下关于需求分析的叙述,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至问题3。 某软件企业为网络音像制品销售公司W重新开发一套影音产品在线管理及销售系统,以改进原有系统A VMSS中存在的问题。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完成的工作包括: 1.系统分析员老王利用PIECES框架组织了系统需要获取的非功能性需求,如表1-1 所示。 其作为问题记录了下来。老王指出了小并未发现系统真正的问题,并以会员拒绝履行订单为例,利用如图1-1所示的鱼骨图分析了系统中真正存在的问题。 3.获取到相应的需求之后,将需要记录下来形成需求定义文档,同其他项目信息合并 形成需求述,作为需求分析阶段最终的交付成果。 【问题1】 PIECES框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将以下需要获取的需求(1)~(8)根据PIECES 框架进行分类并将序号填入表1-1对应的单元格。 (1)系统能否采用新方法以降低使用资源的成本? (2)系统可接受的吞吐率是多少? (3)系统可接受的响应时间是多少? (4)应该减少多少开支或增加多少收益? (5)对用户的隐私有什么要求? (6)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有什么要求? (7)系统中需要包括哪些文档和培训材料? (8)对外部系统的接口是什么? 【答案】 PIECES框架是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类的技术,对各种类型的需求进行分类使得类似的需求可以组织起来达到汇报、跟踪和验证的目的,还可能帮助确定可能忽略的需求。 (a)(2)(3) (b)(8)

(c)(4) (d)(5) (e)(1) (f)(6)(7) 【问题2】 请将下列问题按照不同的类型序号填入图1-1所示的鱼骨图(g)~(n)中。 (1)缺少强制履行合同的规定; (2)合同相关信息没有通知到会员; (3)没有催单提示客户; (4)没有跟踪执行情况; (5)设备成本太高造成价格不合理 (6)合同的履行缺乏灵活性; (7)账务问题或者隐瞒相关容; (8)价格太高并且无法修改。 【答案】 (g)和(h)(2)和(7) (i)和(j)(3)和(4) (k)和(l)(6)和(8) (m)(5) (n)(1) 【问题3】 一份需求定义文档应该包括哪些容?对于与系统开发相关的人员:系统所有者、用户、系统分析人员、设计人员和构造人员、项目经理,需求定义文档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一份需求定义文档可能是项目文档中被阅读和引用得最多的文档。应该包含以下容:系统应该提供的功能和服务;非功能需求,包括系统的特征、特点和属性;限制系统开发或者系统运行必须遵守的约束条件;系统必须连接的其他系统的信息。 系统所有者和用户使用需求定义文档来确认需求以及任何可能产生的变化,并作为验收的依据; 系统分析人员、设计人员和构造人员使用它们理解需什么以及处理需求变更,开发用于验证系统的测试用例; 项目经理使用它作为制定项目计划、处理变更及验收的依据。 试题二 阅读以下关于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的叙述,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至问题3。 A市经过软课题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宏观经济指标体系,用于描述该市的经济状态,涉及包括区域GDP、人口与就业、城市建设与投资、财政收入和支出、土地、进出口贸易、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并为主要指标建立了计算模型。与宏观经济指标有关的数据称为宏观经济数据,主要的的宏观经济数据广泛地分布于政府统计部门、计划部门、财政部门、税收部门、教育部门、商业部门、物价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工业信息化主管部门等,还分布于金融部门、大中型企业等。这些部门针对自身业务,多数都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者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都已经实现了电子化。 目前,A市宏观经济指标的获得还采取传统的方式,即通过有关部门逐级报表汇总宏观经济数据的方式和统计调查的方式得到。统计调查方式存在系统性的误差,而报表汇总方式则存在基础数据不准确、人为影响较大、指标分析灵活性差等问题。

软考系统分析师练习题及答案一

软考系统分析师练习题及答案一 ●两个公司希望通过Internet进行安全通信保证从信息源到目的地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密文形式出现,而且公司不希望由于在传输节点使用特殊的安全单元而增加开支,最合适的加密方式是(1),使用的会话密钥算法应该是(2) (1) A.链路加密 B.节点加密 C.端—端加密 D.混合加密 (2) A.RSA B.RC—5 C.MD5 D.ECC ●如果对一个关系实施了一种关系运算后得到了一个新的关系,而且新的关系中的属性由该运算决定,这说明所实施的运算关系是:(3) (3) A.选择 B.投影 C.连接 D.笛卡儿积

●影响软件开发成本估算的因素不包括以上哪项(4) (4) A.软件人员业务水平 B.软件开始规模及复杂度 C.开发所需时间 D.开发所需硬件资源模型 ●JavaBean组件模型特点不包括(5) (5) A.JavaBean组件模型是面向应用的组件模型 B.它支持可移植和可重用的Java组件的开发 C.JavaBean组件可以工作于任何Java程序应用开发工具中 D.JavaBean组件总是在程序运行时被实例化 ●在形式语言中,方法G是一个四元组G=(VN,Vr,P,Z),其中VN为(6)。若方法G的产生式集P为:(1)Z→Bc (2)Z→Zc (3)B→Ab (4)B→Bb (5)A→Aa (6)A→a 则文法G是(7)文法,识别G的自动机为(8)。对于G来说,(9)为文法G可接受的字符串,(1 0)为文法G不可接受的字符串。 (6) A.状态标志符 B.开始符 C.语句集 D.非终结符集合 (7)

A.短语 B.上下文有关 C.上下文无关 D.正则 (8) A.图灵机 B.下推自动机 C.有穷状态自动机 D.线性界限自动机 (9) A.aaabc B.acbb C.acbcab D.acbbca (10) A.abbcc B.acbc C.aaabc D.aabbccc ●自底向上的估计法的特点是(11) (11)

系统架构师讲义

谢老师,白老师,你们好! 上次4天的团体培训中,我承担的内容主要是不涉及开发过程的软件架构和测试,在实现中侧重于.NET。用设计模式和基于构件的软件设计方法,来搭建软件系统架构。在培训中,发现引入生动、形象的实例更能获得学员的欢迎和认可。所以我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将把案例应用到讲述的每个知识点上,同时引入学员们在项目中普遍关心的选型、性能分析等问题。另外的一个问题是,上次的培训内容有些“大而全”了,这次我做了调整,去除了一部分专题,设计了包含具体案例的专题进行细致讲授。让用.NET而不用java的设计者,去体会到微软的技术是到底从哪来的。这样的一份讲义,我还会进一步的把语言调整的煽情些,引起读者和听者的兴趣。 赵巍 构架设计和体系创建(交流稿) 一、设计模式培训示例 (2) 什么是设计模式 (2) 举例说明讲授设计模式的方法 (2) 开源项目中的设计模式 (4) NUnit的结构与设计模式 (4) Log4net中的设计模式 (4) 二、软件工程中业务模式的使用 (5) 自底向上分析 (5) 自顶向下分析 (5) 混合分析方法 (5) 功能分解实例 (6) 业务构件 (7) 三、.NET企业级模式 (8) 四、构建分布式应用程序分布式计算的8项注意 (11) 网络通常是不可靠的 (11) 响应是有时间开销的 (11) 网络是不安全的 (11) 网络拓扑结构通常会改变 (11) 网络中通常会有很多管理员 (11) 传输是要付费的 (11) 网络通常不是同构的 (11) 这里还打算安排一个大型的分布式应用案例 (11) 五、部署并运行应用程序 (11) 要考虑的问题 (11) 几个基本的规则 (11) 系统配置 (12) 硬件伸缩 (12)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考点突破、案例分析、试题实战一本通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考点突破、案例分析、试题实战一本通 本书介绍:本书由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组织编写,作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系统架构设计师级别的考试辅导指定教材。内容紧扣考试大纲,通过对历年试题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总结、提炼而成。每章内容分为考点突破、典型试题分析、实战练习题、练习题解析四个部分。基于历年试题,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科学做出结论并预测以后的出题动向,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可以保证既不漏掉考试必需的知识点,又不加重考生备考负担,使考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并领悟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的真谛。本书适合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系统架构设计师级别的考生参考学习,也可作为相关培训班的教材。 目录: 第1章操作系统 ? 1.1考点突破 ? 1.1.1历年考试情况分析 ? 1.1.2操作系统概论 ? 1.1.3进程管理 ? 1.1.4存储管理 ? 1.1.5文件管理 ? 1.2典型试题分析 ? 1.2.1试题1 ? 1.2.2试题2 ? 1.2.3试题3 ? 1.2.4试题4 ? 1.2.5试题5 ? 1.2.6试题6 ? 1.2.7试题7 ? 1.2.8试题8

? 1.2.9试题9 ? 1.2.10试题10 ? 1.2.11试题11 ? 1.2.12试题12 ? 1.2.13试题13 ? 1.2.14试题14 ? 1.2.15试题15 ? 1.3实战练习题 ? 1.4练习题解析 第2章数据库系统 ? 2.1考点突破 ? 2.1.1历年考试情况分析? 2.1.2数据库模式 ? 2.1.3E-R模型 ? 2.1.4关系代数 ? 2.1.5完整性约束 ? 2.1.6规范化理论 ? 2.1.7SQL语言 ? 2.1.8分布式数据库 ? 2.1.9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2.2典型试题分析 ? 2.2.1试题1 ? 2.2.2试题2 ? 2.2.3试题3 ? 2.2.4试题4 ? 2.2.5试题5 ? 2.2.6试题6 ? 2.2.7试题7 ? 2.2.8试题8 ? 2.2.9试题9 ? 2.2.10试题10 ? 2.2.11试题11 ? 2.2.12试题12

2019下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

2019下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和答案-上午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75分,每题1分。每题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 1.面向对象分析中,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之间属于()。 A. 关联关系 B.依赖关系 C.实现关系 D.泛化关系 选:B ● 2. 关于用例图中的参与者,说法正确的是()。 A. 参与者是与系统交互的事物,都是由人来承担 B. 当系统需要定时触发时,时钟就是一个参与者 C. 参与者可以在系统外部,也可能在系统内部 D. 系统某项特定功能只能有一个参与者 选:B ●3、4、5.在线学习系统中,课程学习和课程考试都需要先检查学员的权限,“课程学习” 与“检查权限”两个用例之间属于();课程学习过程中,如果所缴纳学费不够,就需要补缴学费,“课程学习”与“缴纳学费”两个用例之间属于();课程学习前需要课程注册,可以采用电话注册或者网络注册,“课程注册”与“网络注册” 两个用例之间属于()。 A. 包含关系 B.扩展关系 C.泛化关系 D.关联关系 A. 包含关系 B.扩展关系 C.泛化关系 D.关联关系 A. 包含关系 B.扩展关系 C.泛化关系 D.关联关系 选:(3)A(4)B(5)C ●6、7.非对称加密算法中,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下面的加密算法中()属于非 对称加密算法。若甲、乙采用非对称密钥体系进行保密通信,甲用乙的公钥加密数据文件,乙使用 ()来对数据文件进行解密。 (6)A.AES B.RSA C.IDEA D.DES (7)A.甲的公钥 B.甲的私钥 c.乙的公钥 D.乙的私钥 选:B、D ●8.用户A从CA获取了自己的数字证书,该数字证书中包含为证书进行数字签名的()。 A.CA的私钥和A的公钥 B.CA的私钥和A的私钥 C.CA的公钥和A的公钥 D.CA的公钥和A的私钥 选: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