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下毛细血管出血的原因

皮下毛细血管出血的原因

皮下毛细血管出血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皮下毛细血管出血的原因

导语:如今,人们一谈到疾病的话,就会谈虎色变了,无论是多大多小的疾病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的,可是,命运就是如此的捉弄人,这是由不得你说

如今,人们一谈到疾病的话,就会谈虎色变了,无论是多大多小的疾病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的,可是,命运就是如此的捉弄人,这是由不得你说了算的,大家只有在了解了这些疾病了的话,才好做出需不需要去治疗。那么,皮下毛细血管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其相关详情。

皮下毛细血管出血是指出血于皮下、压之不会褪色的紫红色斑点。出血直径小于2毫米者称为出血点;出血直径2~5毫米者为紫癜;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瘀斑;片状出血伴有明显隆起者为血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受到外伤引起的皮下出血,一般会逐渐吸收;但是如果是止血功能障碍,则只要有轻微触碰即可发生大块皮下出血,或无损伤也可出现自发性皮下出血。

引起皮下毛细血管出血的原因有以下3类:

1、血管因素:血管壁先天或后天性缺陷引起的皮肤和黏膜出血。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由于血管局部脆性增加,因而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出血;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导致紫癜或出血;老年人由于组织疏松,血管壁脆性增加,容易发生老年性紫癜。

2、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在止血中起着重要而复杂的作用。当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异常时,常易导致皮肤、黏膜出血,严重时可有内脏出血,如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子宫甚至脑出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管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2013级小动医二班 胡双双 学号: 完成时间:2014年12月 血管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摘要:血管是生物运送血液的管道,血管系统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枝,口径渐渐变细,管壁渐渐变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之章。毛细血管再逐渐汇合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各类血管因管壁结构和所在位置不同,其功能也各有特点。按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和短路血管。 关键词: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结构功能特点 正文: 弹性储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 结构:大动脉管径大于10mm ,其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大动脉管壁结构1内膜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由于内弹 膜与中膜的弹性膜延续,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2中膜成人大动脉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功能特点:主动脉与大动脉部分的血管,管壁坚厚,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但平滑肌成分较少。这些弹性成分使得主动脉和大动脉血管在左心室射血时,左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另一方面使主动脉扩张,容积增大。因此,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在射血期内只有一部分进入外周,另一部分则被贮存在大动脉内。主动脉瓣关闭后,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从而使间断的射血变为连续性流动。此类血管具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储器作用。故此种大动脉又称为弹性储器血管。 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还有小动脉分支血管统称为阻力血管。 结构:小动脉管径~1mm,有完整而发达的平滑肌,小动脉管壁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产生收缩或舒张而调节血压。微动脉管径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内膜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 功能特点: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和舒张,血管壁平滑肌收缩,改变血管压,从而导致所阻力改变,可显著地影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压的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周血

毛细血管破裂是怎么回事【健康小知识】

毛细血管破裂是怎么回事 文章导读 毛细血管破裂如果发生在四肢,可能影响还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是出现在脸部,那对外在美观造成的影响就比较严重了,所以一些爱美的朋友对毛细血管破裂也是很 重视的,一旦出现毛细血管破裂的情况,想要修复好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在平时我们 最好是能够及早了解有关毛细血管破裂的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免受到困扰和伤害,那么,毛细血管破裂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专家就来给我们进行分析。 (1)气候环境因素,长期生活在较为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如高原空气稀薄,皮肤缺氧,导 致红细胞数量增多血管代偿性扩张,久而久之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引起永久性毛细血管扩张。或长期接触风、冷、热的水手、厨师、农民和运动员。(2)激素依 赖性毛细血管扩张,常为不恰当治疗的后遗症,如面部滥用外用药物(如肤轻松、皮炎平、皮康霜)等。(3)物理因素刺激,如温度变化的刺激,使毛细血管 的耐受性超过了正常范围,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破裂。过度的日晒,引起的慢性光线性皮炎,皮肤干燥等。(4)滥用化妆品或长时期的皮肤包月护理,及换肤不当引起后遗症,换肤产品的酸性成分破坏了皮肤角质层的保护作用和毛细血管的 弹性,使毛细血管扩张或破裂。(5 )某些局部或全身疾 病的并发症,患有某种皮肤病(如酒渣鼻)等。也有一些人原因不明确,有了这种皮肤 毛病后,面部非常容易发红,如热、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饮酒时,不但颜色会加深, 而且整个面部会潮红(即红脸、关公脸),很难消退,影响美观。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面 部看上去比一般正常肤色红,有的仅仅是两侧颧部发红,边界呈圆形而被人戏谑成红二团。这种皮肤薄而敏感,过冷、过热、情绪激动时脸色更红。主要影响美观,有的人因别人常 误会其是太害羞而成为心理问题。

对于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现场首选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对于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现场首选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四种常用的止血方法: 1、压 当伤口流血时用手按住出血区。分两种:一种是伤口直接压迫,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种是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附近的骨头上,阻断运血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后者需要培训才能学会。 2、包 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的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在伤口上盖上敷料(够大、够厚的棉织品衬垫),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这是因为常用的普通纱布容易摩擦伤口,给后续处理增加难度。力度适中指的是包扎后应止血有效,检查远端的动脉还在搏动;包扎过松,止血无效;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3、塞 用于腋窝、肩、口鼻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

的。此方法的危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除非必要时,尽量不采用此法。 4、捆 止血带止血法,通常用于手术时,用以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但可能造成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此法。 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出血时现场的止血方法: (一)指压动脉止血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为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这是一种不要任何器械、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为止血时间短暂,常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 1、头面部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颞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一只手的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颞浅动脉,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颜面部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和示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额角前约1cm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颜面部有许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须压迫双侧。 (3)一指压耳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耳后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伤侧耳后乳突下凹陷处,阻断耳后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极细微的血管,管径较小,平均为6~9μm,血流很慢,连于动、静脉之间,并互相连接成网状。除软骨、角膜、毛发上皮和牙釉质外,遍布全身。毛细血管壁薄,通透性大。其功能是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荷兰显微镜学家A.van列文·虎克通过大量细微的观察,解释并完善了M.马尔皮基提出的关于毛细血管系统的知识,证明了动脉与静脉是和毛细血管直接相连的。 简介编辑毛细血管是极细微的血管,管径平均为6~9μm,连于动、静脉之间,互相连接成网状。毛细血管数量很多,除软骨、角膜、毛发上皮和牙釉质外,遍布全身。毛细血管壁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血流很慢,通透性大,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较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荷兰显微镜学家A.van列文·虎克自制了许多性能优良的显微镜,最高的放大倍数达270倍。他通过大量细微的观察,解释并完善了M.马尔皮基提出的关于毛细血管系统的知识,证明动脉与静脉分别和毛细血管直接相连。 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仅能容纳1个红细胞通过。其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在内皮外面有一薄

层结缔组织。另外还常可见到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贴在毛细血管的管壁外面,称为周细胞。这种细胞的性质还不清楚。有人推测周细胞具有收缩作用,可控制毛细血管管径,但尚未证实。有实验表明,内皮细胞受某些化学物质或机械性刺激时,它本身就可收缩而改变管径的大小。毛细血管的内径平均约为8μm,长0.2-4mm,它们互相联系成网状,布满全身,毛细血管总横断面积大于主动脉数百倍。平时一般仅有小部分毛细血管轮流开放。由于毛细血管壁薄,和有较高通透性,使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通过管壁进入组织,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也能通过管壁进入血液,从而完成血液与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据电镜观察,肾等器官内的毛细血管内皮有许多小孔,更有利于物质的通透。 结构编辑毛细血管管径一般为6~9μm,血窦较大,直径可达40μm。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细的毛细血管横切面由一个内皮细胞围成,较粗的毛细血管由2~3个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细胞基膜外有少许结缔组织。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细胞突起紧贴在内皮细胞基底面,称为周细胞(pericyte)。周细胞的功能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它们主要起机械性支持作用;也有人认为它们是未分化的细胞,在血管生长或再生时可分化为平滑肌纤

低分子肝素钙导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低分子肝素钙 导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注射方法 1.注射方法及部位 2.注射间距 3.注射时间 4.按压时间和按压力度 5.排气方法 6.平移腹壁皱褶 注射方法及部位 传统的注射方法是:常规消毒后,左手紧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固定针栓,使针头与皮肤呈30~45度,回抽无回血,将药液注入,注射完毕用棉签按压。 腹壁垂直皮下注射法 能够减少皮下出血,因为腹部面积大,有丰富的脂

肪组织,脐周有丰富的血管网,药液易于弥散和吸收。腹壁皮下注射,在距脐部上下5cm,距脐部左右10cm,避开脐周1cm,用左手捏起腹部皮肤形成以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垂直进针,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注射期间保持皱褶,注射完毕用棉签按压。 注射间距 研究证明,采用以患者脐部以中点,作十字线将腹部分成四个象限,注射时自患者的腹壁 从左向右、自上而下,四个象限顺时针轮换注射,间距大于2cm,可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 积。 注射时间 曾有人对120名患者的研究证实: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采用缓慢注射法,注射时间分别为30s和 10s,结果显示注射时间30s,其皮下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平均瘀斑直径减少。其依据是:缓慢注射药物时,药液在皮下产生较小的张力,避免应皮下张力过大而药液由穿刺孔溢出,所以出血发生率低。

按压时间和按压力度 目前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对于按压时间有不同的意见,也有认为不按压优于按压。有 人曾做过实验对六十名患者行腹壁皮下注射 LMWH后,按压时间分别是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和10min,显示随 着按压时间的延长,皮下出血率呈下降趋势,且 在7min时下降最为明显。也有报道称腹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对按压时间也有影响。有人认为腹部皮 下脂肪厚度<30mm的患者压迫时间应少于 3min,皮下脂肪厚度>30mm的患者压迫时间 2min即可也有人通过对185例患者进行2033次 注射后的观察,结果表明注射完毕按压易引起出 血。 对于皮下注射LMWH后按压时间的按压力度无 明确规定标准,完全凭借经验。 用棉签局部压迫,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按压时间在10min以上或更长。垂直按压所 受面积小,压力便大,按压时不可揉擦,忌热敷,嘱患者用整个指腹按压。

各种出血的急救方法

各种出血的急救方法 止血前需检查清楚出血情况,根据出血种类而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 1、毛细血管出血 呈小点状的红色血液,从伤口表面渗出,看不见明显的血管出血。这种出血常能自动停止。通常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以消毒纱布和棉垫盖在伤口上缠以绷带,即可止血。 2、静脉出血 暗红色的血液,迅速而持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止血的方法和毛细血管出血大致相同,但须稍加压力缠敷绷带。不是太大静脉出血时,用上述方法一般可达到止血目的。 3、动脉出血 来势凶猛,颜色鲜红,随心脏搏动而呈喷射状涌出。大动脉出血可以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需紧急止血、抢救。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有: 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压闭住,中断血流。在不能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在身边没有器材或紧急情况下,可暂用指压止血法。 采用加压包扎法止血。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

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采用止血带止血法。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用止血带止血。最好用较粗而有弹性的橡皮管进行止血。用止血带时,首先在创口以上的部位用纱布或绷带缠绕在皮肤上,然后将橡皮管拉长,紧紧缠绕在缠有纱布或绷带的肢体上,然后打结。止血带不应缠得太松或过紧,以血液不再流出为度。上肢受伤时缚在上臂,下肢受伤时缠在大腿,才会达到止血目的。注意:缚止血带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小时,如需较长时间缚止血带,则应每隔半小时松解止血带半分钟左右。在松解止血带的同时,应压住伤口,以免大量出血。 而对于其它情况的大量出血,请跟从以下步骤: 1. 让伤者躺下,把伤者的头置于稍微低于其身躯的位置,又或者是稍微抬高伤者的双腿。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使血液流向大脑,以减低昏晕的风险。可以的话,抬高一下伤者的出血点。 2. 戴上手套之后,移走伤口上明显的污垢或者残留物。不要移走任何较大或者深藏于伤口里的物体。此时,不要探查伤口,也不要尝试去清理它。要记住的是,你的主要任务是止血。 3. 直接对伤口施加压力。使用一条消毒过的绷带,干净的布

低分子肝素注射避免皮下出血的方法

低分子肝素注射避免皮下出血的方法 低分子肝素(LMWHS)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临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监测,1-2次/d皮下给药即可完全发挥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抗栓作用强、出 血不良反应少,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主要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还用于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等。但临床应用中,注射局部皮下出血出现瘀斑及硬结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近年来, 为减少出血、疼痛, 国内外学者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部位及方法进行了研究, 现综述如下。 1 注射部位 1.1 腹部皮下注射腹部皮下脂肪多, 毛细血管相对少皮下注射面积大, 温度恒定, 药物吸收快, 不受运动的影响便于操作, 特别适宜需卧床休息的患者。故可作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首选部位。 1.2 脐旁两侧与脐周上下传统的腹壁皮下注射范围为距脐周5cm的环形区域, 两 次注射间距2cm。脐旁两侧距脐注射较脐周上下距脐10cm注射能明显减少淤血、减轻疼痛。腹壁脐旁两侧5cm注射, 可以提起腹部皮肤, 使之形成一皮肤皱褶, 针头垂直刺人提起的 皮肤皱褶内, 回抽无回血, 药液注人脂肪层, 不易误人肌层, 减少出血机会。腹壁脐周上下注射时, 对较胖的人, 难以提起腹壁皮肤形成一皱褶, 深浅难以掌握, 过深易损伤腹直肌, 过浅易注人皮内。 2 注射方法 2.1排气排气传统注射应排气后注射, 此时针头上附有药液。低分子肝素有抗 凝作用, 排气后针尖上附着的药液, 在注射时带人穿刺点, 则穿刺处血管渗血, 易导致局 部皮肤痕疲。临床上使用的低分子肝素多为预灌针剂, 注射时不必排气, 针筒内有0.1mL 的空气, 注射时将针头朝下, 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即可, 此时针筒内的空气正好将药液全部 注人,保证了剂量的准确, 又避免了针尖上的药液对局部的刺激,可减少局部淤血。 2.2 进针传统进针法与垂直进针法传统的进针方法为左手绷紧腹部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 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一40度。快速刺人皮肤。改进方法为左手拇指、示指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 固定针头垂直进针约1cm(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决定注射深度)。垂直进针法较传统进针法造成皮肤淤血的程度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进针法斜刺时涉及部位较多, 若针头不慎刺人血管, 只压迫穿刺点不能有效压迫止血又因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 损伤小血管易引起出血, 使腹 壁皮下组织形成淤血、癖斑。而注射时若提起腹壁皮肤垂直刺人, 对局部皮下组织损伤小, 不易引起出血。而且, 垂直进针法较传统进针法使患者的痛感明显减轻。垂直进针时进针速度快, 针头在皮肤内行程短, 损伤组织较少, 不易损伤神经末梢或对神经末梢损伤较少传 统进针时针头在皮肤内行程长, 针头斜面对组织的切割面积大, 损伤组织较多, 以至针头 不慎损伤神经末梢较多, 表现为患者疼痛较明显因在真皮层中胶原纤维较细, 细胞成分较多, 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丰富。 3 按压 3.1 注射毕停留片刻后按压注射毕停留3-5s,右手回抽针栓, 拔针, 用干棉签 按压, 可减轻腹壁皮下出血。注射毕停留3-5s,可使药液基本扩散, 避免拔针时药液反流而刺激皮肤毛细血管引起出血。 3.2 常规按压法与提捏止血法等比较了两种不同按压方法:(1)提捏压迫法, 注射者左手将患者腹部皮肤提起捏成一凸起皱褶, 针头垂直进入, 注射过程中左手始终保持 这一皱褶, 拔针, 继续保持注射部位皮肤皱褶2min; (2)常规按压法, 注射后迅速拔出针头, 左手放开皱褶, 用指腹将干棉球按压针眼处5-10min。注射后直接提捏注射部位皮肤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三节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不论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或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再返回心房。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这种并联的排列方式有利于机体对不同器官的血流量进行调节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 根据血管的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以下几类: 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这些血管的管壁厚,壁内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故有较大的顺应性和弹性。当心室射血时,大动脉血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大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使一部分血液进入毛细血管和静脉;另一方面使动脉被动扩张,使另一部分血液暂时储存,缓冲收缩压过高;当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将射血期贮存的这部分血液在心舒张期继续推向外周血管,同时维持一定的舒张压。大动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贮器作用,它可以使心脏间断的射血变为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流,并减小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 2.分配血管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其管壁主要由平滑肌组成,收缩性较强。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故称为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直径≤1 mm)和微动脉(直径20~30 μm)的管径小,管壁富有平滑肌,后者的舒缩活动可使局部血管的口径和血流阻力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约占总的外周阻力的47%,故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称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它的收缩和舒张控制了其后真毛细血管的关闭和开放,同时也决定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概述】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皮肤、粘膜以及内脏的多发性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小静脉扩张和病变部位反复出血为特征,肝脏常受累。 【诊断】 阳性家族史、毛细血管扩张及同部位的反复出血。由于血管壁的脆弱,临床上束臂试验常阳性,并有出血时间延长。血管造影有确诊价值。 【治疗措施】 1.止血 体表出血以压迫止血为主,内脏出血者考虑用安络血以助小血管收缩,用垂体后叶素降低内脏血管内压力。 2.输血 仅用于大量失血者,但不宜过量,避免血压过高而使出血难止。 3.补充铁剂 适用于慢性失血性贫血患者。 4.其他 肝动脉栓塞可用于治疗肝动静脉瘘。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高动力循环状态,降低肝血流量,使分流量减少。

【病理改变】 本病病变部位在血管壁,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血管壁变薄、弹力纤维缺乏、平滑肌缺乏、毛细血管壁和小动脉壁仅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血管迂曲或扩张,有时仅有的内皮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内皮细胞连接缺损,病变血管可因轻微的外力,或血管内血流压力作用即可发生破裂而出血。以皮肤和粘膜,尤其是手背、颜面、阴囊等部位多见。 肝脏病理变化主要是动静脉畸形,造成动静脉分流。肝脏一般无肝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主要变化有:①合并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肝血管扩张;②仅有肝硬化而无血管扩张;③仅有肝血管扩张而无肝纤维化、肝硬化。 【临床表现】 多在20~30岁之间发病,部分在儿童期即可发病。 最突出的症状是受累血管破裂出血,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出血。儿童期多见鼻衄,到青少年期鼻衄渐趋好转,而内脏出血机会增加,以胃肠道出血最多见,其他可有咯血、血尿、眼底出血、月经过多、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肝脏受累,因流经肝动静脉瘘的血流量增多而出现肝肿大,可有肝区疼痛及一定程度的压痛,局部有时可触及一搏动性肿块,触之有震颤,能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 动-静脉瘘的分流可产生高动力循环状态,并可产生高排量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肺的动静脉瘘而引起低氧血症、继发性红细胞

血管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血管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摘要:血管是生物运送血液的管道,血管系统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动

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枝,口径渐渐变细,管壁渐渐变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之章。毛细血管再逐渐汇合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各类血管因管壁结构和所在位置不同,其功能也各有特点。按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和短路血管。 关键词: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结构功能特点 正文: 弹性储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 结构:大动脉管径大于10mm ,其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大动脉管壁结构1内膜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由于内弹膜与中膜的弹性膜延续,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2中膜成人大动脉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功能特点:主动脉与大动脉部分的血管,管壁坚厚,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但平滑肌成分较少。这些弹性成分使得主动脉和大动脉血管在左心室射血时,左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另一方面使主动脉扩张,容积增大。因此,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在射血期内只有一部分进入外周,另一部分则被贮存在大动脉内。主动脉瓣关闭后,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从而使间断的射血变为连续性流动。此类血管具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储器作用。故此种大动脉又称为弹性储器血管。 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还有小动脉分支血管统称为阻力血管。 结构:小动脉管径~1mm,有完整而发达的平滑肌,小动脉管壁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产生收缩或舒张而调节血压。微动脉管径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内膜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 功能特点: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和舒张,血管壁平滑肌收缩,改变血管压,从而导致所阻力改变,可显著地影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压的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周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产生的阻力,即外周阻力。又因它们位于毛细血管之前,所以又叫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交换血管:指毛细血管。 结构:毛细血管管径一般6~8微米,血窦较大,直径可达40微米。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细的毛细血管横切面由一个内皮细胞围成,较粗的毛细血管由2~3个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细胞基膜外有少许结缔组织。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细胞突起紧贴在内皮细胞基底面,称为周细胞。具有收缩功能。它还参与毛细血管直径的双向调控;毛细血管受损时,周细胞还可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和成

皮下毛细血管破裂的症状及病因

皮下毛细血管破裂的症状及病因 我们的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我们还是比较能观察出来的,那么你们知道多少关于皮下毛细血管破裂的症状呢?下面就想给各位 介绍一下皮下毛细血管破裂的症状及病因,不知道你们了解多少,但是知道你们是非常需要知道这些的,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就会撞上这种情况,那么一起看看吧! 一、症状 仔细看能见到皮肤上许多红色血管,就象一丝丝红线头。许多爱美的女士常常为自己潮红的面庞十分困扰,可许多人也许不知道,红血丝不仅仅会影响你的美丽,而且会影响你的健康,严重影响皮肤汲取营养,久而久之,导致皮肤养分供养不足,造成粗糙、干燥和过早衰老的症状。中医理论中称为“红赤面”,其 原因归结为心经郁热、血行不畅。 血管布满全身各脏器,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微细的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分布在皮肤和粘膜,毛细血管扩张指皮肤或粘膜表面的这些血管呈丝状、星状或蛛网状改变。为鲜红色, 玻璃片压迫后不退色,单发或多发,缓慢发展,或发生后无明显增

大,可限于某部位,也可范围较广泛,既可以是局部的改变,也可 以是某些疾病的特殊表现形式。大多不能自行消退,良性经过, 影响美容。毛细血管扩张,可以原发,如血管痣,遗传性良性毛细血管扩张等。也可以继发于即硬皮病、酒渣鼻等疾病。 二、病因 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考虑为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瘤.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部分人面部皮肤泛红,并且肉眼 就能看见一条条扩张的毛细血管,部分呈红色或紫红色斑状,点状,线状或星状损害的形象,这就是毛细血管扩张,俗称红血丝. 是一种发生在面部或躯干部位的皮肤损害,大多数是后天发生的,也有部分患者是先天发生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是影响美容的 常见原因,多发生在女性,临床表现为面部的丝状,点状,星芒状 或片状红斑.仔细看能见到皮肤上许多红色血管,就象一丝丝红 线头. 在这里给各位介绍的关于皮下毛细血管破裂的症状及病因 你们了解多少了呢?希望你们能够真正的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也不会束手无策,那么关于皮下毛细血管破裂的症状及病因就介绍到这里啦!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 护理对策 低分子肝素钠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副作用少,故临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及血栓形成。但是其皮下注射引起的出血仍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造成皮下血肿硬结,甚至皮肤坏死,造成患者紧张、恐惧,影响治疗效果。 1.2 方法选用低分子肝素钠(达肝素钠5 000 IU)预灌装注射器进行注射。注射前,不用排气,将针头向下,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部位选择脐周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交替。注射时局部常规消毒后,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垂直进针,缓慢注入药物,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3 min。 1.3 出血程度判断注射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数及出血面积(散在出血点)。出血直径<1 cm 为轻度,出血直径2~3 cm为中度,>3 cm皮下有硬结为重度。 讨论与护理 3.1 注射部位的选择由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接近90%,而腹部皮下脂肪较厚,皮下疏松组织对药物的渗透性较好,毛细血管相对较少,所以首选腹部皮下注射[1]。但是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应避开外脐周1 cm以免引起出血。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所致的局部出血与其抑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皮下注射后局部浓度高有关[2]。注射前后两针间的距离过小、捏起的组织过少,都会增加局部药液的浓度,增加出血率,容易造成出血面积扩大,形成硬结,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皮下注射患者应采取有规律轮换部位间隔注射,注射间距2 cm以上,注射部位的选择应在脐周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避开外脐周1 cm及腹壁下壁、瘢痕、皮肤破损处。 3.2 按压的时间及力度适当延长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能有效地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促进药液在局部充分吸收。对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压迫3 min即皮肤下陷1~1.5 cm 为宜。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大多同时服用其他抗凝药物,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增强抗凝作用,使此类患者比其他人群更易发生皮下出血,按压时间可延长5~10 min,传统的棉签按压容易使按压位置改变,应选用棉球按压,可以增加按压的面积及力度。 3.3 正确的注射方法腹壁垂直注射法虽然能减少皮下出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患者腹壁脂肪厚薄影响药物的吸收及扩散,过瘦的患者注射过深易误入肌层,形成肿块出血,过浅则进入筋膜区疼痛明显。在注射时,护士应捏起皮肤形成皱褶,使皮下间隙扩大,细小血管松弛,便于药液扩散、吸收。进针时,保证垂直进针,垂直拔针,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组织。进针后,0.1 ml空气遗留于针管乳头部位,可避免药液浪费,又可保证注射前后针尖部位无药液沾染导致局部皮肤淤斑。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体会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皮下出血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方法在 2016年5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出50例需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用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效果确切,有助于预防皮下出血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健康,值得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 of subcutaneous hemorrhage caus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and its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Januan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nursing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and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preventive nursing).The incidence rate of subcutaneous hemorrhag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hemorrha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high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ffect of preventive nursing on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s significant.It is help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ubcutaneous bleeding,to ensure the health of patients.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ubcutaneous hemorrhage;Preventive nursing;Nursing satisfaction 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相对于肝素来说,低分子肝素的半衰期更长,生物利用度更高,抗血栓的作用更明显,在临床的应用更加广泛[1]。注射低分子肝素虽然可以促进患者的侧支循环,轻度的扩张血管,但是注射之后会出现皮下出血等较多的不良反应,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患者还会由于局部的疼痛、大量的出血及血肿而出现较多的紧张及焦虑的心理,对药效的吸收效果以及整体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2]。为进一步说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皮下出血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本研究在2016年5月1日~2017年1月9日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出50例需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月1日~2017年1月9日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出50例需行低分子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课前检测: 三、同桌对话自主先学(在下文及课本中画出重要的语句)甲: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乙:我化验过血,是在手指尖上取血,好象是无名指。输液是在手背上扎针。

乙:我见过在耳垂上取血化验的。有的小孩子输液扎针是在脚上或头上。 甲:想过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 乙:疑惑 甲:你不妨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什么? 乙:这是血管。 甲:对,这是我们人体内的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认识它。 (血流的管道——血管) 甲:刚才提到化验取血和输液,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部位?这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有没有关系? 乙:身体内的血管粗细不同:手指尖和耳垂里面的血管比较细,手臂上的血管比较粗。 甲:好,结合下面的事例作进一步推测,我们人体内的血管类型及其特点:中医诊脉时不是把手指放在“青筋”这样的血管,而是放在手腕处(示意位置),这里用肉眼看并没有清晰的血管;输液或抽血时用橡皮筋扎紧针刺部位上方,管内有回血立即松开橡皮筋,并且输液时针总是朝向上臂等等。 乙:血管的搏动情况不一样,有动脉、静脉之分。 乙:血管里面的血液流动有方向性,手背上隐约能看见的这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人教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教学重点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现象并区别静脉和动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体因创伤出血时,有时血液只是少量地渗出,有时是缓慢地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最为严重的则是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呢?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来引出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血管的种类 (1)静脉 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引出静脉) 请同学们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确定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静脉。 问题: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这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有没有关系?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动脑回答并参与体验。明白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静脉,静脉分布的较浅。 (2)动脉 为什么要在指尖、手背部位取血或输液?(利用生活中的体验来学习动脉) (教师演示中医切脉的方法)请同学们跟着学,把自己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自己左手手腕处桡骨端的内侧,并稍稍用力触压。你们有什么感觉? 学生感觉在有规律地跳动。 这有规律的搏动就是桡动脉在搏动,还有什么地方也能感觉到这种搏动?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演示颈部动脉处告诉。请同学们用手指去触压手背上的静脉一下,看有什么感觉? 引导:用肉眼能看到静脉,能看到动脉吗? 通过以上实际观察和感受,强调动脉和静脉的分布和结构上有所不同。动脉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处,体表不容易看到,静脉有的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则分布于身体较浅的部位,在体表能看到。 学生跟着教师学切脉的方法。体会动脉有规律、明显搏动的感觉。从而认识到动脉血管的存在。观察一下自己的手臂,用手指去触压“青筋”,感受没有什么明显脉搏。通过对比,引发思考动脉和静脉的分布和结构上可能有所不同。 (3)毛细血管 还有一种血管,它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这种血管叫毛细血管。 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图4-36“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及相关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问题:动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是如何定义的?

血管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JU 血管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2013级小动医二班 胡双双 学号:20130641 完成时间:2014年12月

血管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摘要:血管是生物运送血液的管道,血管系统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枝,口径渐渐变细,管壁渐渐变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之章。毛细血管再逐渐汇合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各类血管因管壁结构和所在位置不同,其功能也各有特点。按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和短路血管。 关键词: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结构功能特点 正文: 弹性储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 结构:大动脉管径大于10mm ,其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大动脉管壁结构1内膜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由于内弹 膜与中膜的弹性膜延续,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2中膜成人大动脉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功能特点:主动脉与大动脉部分的血管,管壁坚厚,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但平滑肌成分较少。这些弹性成分使得主动脉和大动脉血管在左心室射血时,左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另一方面使主动脉扩张,容积增大。因此,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在射血期内只有一部分进入外周,另一部分则被贮存在大动脉内。主动脉瓣关闭后,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从而使间断的射血变为连续性流动。此类血管具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储器作用。故此种大动脉又称为弹性储器血管。 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还有小动脉分支血管统称为阻力血管。 结构:小动脉管径0.3~1mm,有完整而发达的平滑肌,小动脉管壁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产生收缩或舒张而调节血压。微动脉管径0.3mm 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内膜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 功能特点: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和舒张,血管壁平滑肌收缩,改变血管压,从而导致所阻力改变,可显著地影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压的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周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产生的阻力,即外周阻力。又因它们位于毛细血管之前,所以又叫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交换血管:指毛细血管。 结构:毛细血管管径一般6~8微米,血窦较大,直径可达40微米。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细的毛细血管横切面由一个内皮细胞围成,较粗的毛细血管由2~3个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细胞基膜外有少许结缔组织。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

毛细血管脆性

血小板减少饮食策略 血小板减少易引起皮肤紫癜和出血,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其饮食策略也应有所区别。饮食策略包括: 1、高蛋白饮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应在饮食中多选用牛奶、鱼、瘦肉、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 2、寒凉食物: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出血期应多吃寒凉的食物。中医认为出血者体热,这时食用寒凉的食物对止血有利。莲藕、荠菜、黑木耳、梨、枣等食物都属于中性凉者。 3、含铁高的食物:出现紫癜并伴有出血的患者常伴有贫血,应在饮食中加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油菜、荠菜、圆白菜、番茄等。 4、健脾、益气、摄血饮食:当患者出血减少或停止时,饮食宜以健脾、益气、摄血为原则。此时应在饮食中选择红枣、花生衣等有升高血小板作用的食物制成菜肴。 5、滋补饮食:久病体虚、身体疲乏者,在饮食中还可以加入黄芪、枸杞、桂圆肉、党参、黑豆、核桃仁等食物煲粥、炖汤或煮水喝,特别对老年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尤为适宜。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是什么病。。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病等。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多吃含醋的食品,醋可以软化血管。多吃些软化血管的食物,还可以多吃豆制品。少吃食盐,多补充VB,VC之类的 平时多吃水果蔬菜.另外吃点维生素C,对这种现象有好处.还应该查一查血常规看血小板少不少.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介绍: 其他名称有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试验对毛细血管施以压力,观察血管壁、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等因素的综合止血作用。正常血管壁对血液的压力有一定耐受力,如果血管脆性增加或血管内膜受损,以及血小板量或质异常,则在正常压力下即可出现多数出血点,而正常人无此现象。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正常值: 6.7kPa,15min(分) M(男)0-5个新出血点 F(女)0-10个新出血 点[1]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临床意义:

皮下出血如何处理

皮下出血如何处理 一、皮下出血 生活中身体表面常会发现“乌青块”,医学生上都称为紫癜,这是皮下出血的表示,这种出血可以像针眼,称为瘀点;也可以呈一大片,这是血管内的血液溢出,开始颜色是鲜红的,2-3日后变成黄褐色陈旧性出血。瘀点、紫癜及瘀斑都表示是皮下有出血,只是出血的多少和出血范围的大小不同,如果皮下出血伴有皮肤显著隆起时称为血肿。皮下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受损,使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面,出血点的直径在3-5毫米,称为紫癜,引起紫癜的疾病有过敏性紫癜,磺胺药物引起过敏的常见,虫咬伤后的过敏性紫癜也是常有的。老年人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轻轻地碰撞一下就会皮下出血。年轻女性经常会有紫癜,不需治疗自行消退,其紫癜的原因不明。其他凡引起血管壁脆性增加的因素均会发生皮下出血,如细菌或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维生素C缺乏及少见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除了上述的血管损伤因素之外,与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质差也有关。引起血小板质量改变的疾病很多,如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也可以是造血的骨髓库内病变所致,如再生不良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物理化学因素破坏了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如放射线、抗癌化疗等。皮下出血的同时要注意有否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和发热、贫血等情况,应去医院作进一步诊治,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根据结果由医师作出相应的治疗。如系单纯性紫癜,数日后自行消失无需特别处理。 二、如何处理局部淤血与消肿 外力冲击人体,有可能造成器官、组织的损伤造成皮下出血.所谓皮下出血,就是表皮虽无破损。但皮下的血管破裂出血。皮下出血如果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则出血容易向周围疏松的组织弥散而不容易停止,从而在局部形成血肿。人体有许多容易形成血肿的部位,单以外表就有头皮、眼眶、外阴等等。 第一时间可以毛巾包冰块冷敷(24小时内不可以热敷,以免组织液渗出,加重病情);24小时后,再热敷或用活血化淤药物内服外治 1、冷敷的常用方法有“干、湿”两种: ①干冷敷法。在橡胶制成的冰袋[或橡胶手套等代用品)中,装入半袋碎冰[或冰水或冷水),扎紧袋口后,在冰袋与皮肤之间用毛巾、布套等隔开。冷敷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2个小时,每次敷20分钟,每日可效多次。 ②湿冷敷法。用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盛冷水的盆里(如有冰则放入冰块,没有冰则用新打上来的井水),轮流取出拧至半干后敷于患部。4~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可敷多次。如果受伤的是手或脚,也可以直接把受伤的手或脚泡在冷水里,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 2、热敷的常用方法也有“干、湿”两种: 一是干热敷法。这是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将60摄氏度~70摄氏度的热水灌满热水袋容量的2/3,排出气体,旋紧袋口(注意不要漏水)。将热水袋装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于患部,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日3~4次。如无热水袋,亦可用金属水壶(注意用毛巾包好),或用炒热的食盐或米或沙子装入布袋来代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