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简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摘要]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本文以安格尔的《泉》、米勒的《拾穗者》为例,阐述了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哲学;融合体

1.引言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艺术和哲学是两回事,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艺术诉诸感情,哲学诉诸理智。

然而,在西方,人们却并不这样认为。哲学家不但认为艺术中有哲学,而且当代西方哲学家还认为恰恰是艺术能弥补哲学的不足,哲学只有借助艺术才能把有些复杂的问题说清楚:而艺术家也并不排斥哲学,相反,许多艺术家以自己的作品有哲学内涵而骄傲,甚至认为哲学家失职的地方现在该由艺术家来填补。由此可见,哲学和艺术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艺术中含有思维、概念,哲学中带有情感、想像,所以艺术与哲学也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体。艺术是哲学思想的直观表达,艺术离不开哲学的支撑,哲学需要艺术来阐释。

2.欧洲的五大艺术流派

19世纪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贫富的悬殊、思想的碰撞都在这一时期产生,由此许多有代表性风格的艺术作品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冲击着人们的视野、激荡着人们的思想、心灵。这一时期的主要流派有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印象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

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现代主义美术产生于20世纪。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3.《泉》与哲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启蒙运动兴起,法国大革命随之而来。对封建专制、教会压迫的质疑与反抗在此时爆发。人民对于追求思想解放、人民解放的热情日益膨胀,对于理性社会的探索有初步发展。这一时期,旧制度下陈腐的旧艺术风格遭到资产阶级反对,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鼓吹自由、平等和平,树立英雄主义气概。安格尔的《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安格尔的美学主张强调永恒美和自然美,他心目中的美是理性的,又是理想的、非现实的纯形式美。《泉》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的一面,以古希腊罗马中主张爱与美的维纳斯女神为原型进

行自然理想美的勾勒。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体自身的美也是来自于自然。图中右边的躯干扭转及从水罐中流出清水的动态与左边的宁静形成对比,也体现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艺术绘画中也需有流动的物质,如清水。显现活力,体现生机、自由。也有解读此亦体现出女性的解放,挣脱了束缚,在《泉》中,当时时代自由、解放、理性的思想体现着。然而无论是何时的艺术作品都会或隐或现表达出一定程度的哲学思想,正如任何事物所在表现形式和内涵的有机一体。

4.《拾穗者》与哲学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夺取政权,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压迫使得人民和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不满、苦闷情绪,他们迫切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米勒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米勒出身于农民,擅长用农民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确立了以描写生活真实为原则的最高创作准则。《拾穗者》正体现出米勒对农民朴实、善良的赞扬,也体现出农民逆来顺受的弱点。《拾穗者》也体现出当时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受?R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肯定普通人在艺术中的意义,以人为本,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面目。

5.结论

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联系又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哲学离不开社会,

艺术离不开哲学。哲学中有艺术,艺术中有哲学。

欧洲的社会文化影响着欧洲的思想文化发展,影响着艺术文化的发展。绘画作品或是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都会很多都有着社会的影子、哲学的影子。既感性又理性地对待艺术,欣赏艺术的美、感受艺术传递的真理是对艺术作品的最大尊重。

物理学习中的常用哲学思想

摘要 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哲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无论是在实验还是在理论方面,都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与方法,所以在物理学中渗透着很多哲学的思想和理念,了解这些理念,和运用这些理念,在今后的物理学习生涯中都对我们起到很大的帮助。物理学与哲学可以说是同系一个源头只不过随着物理学和哲学的发展,各自都构建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才有了物理学与哲学的分科。 关键字:物理哲学联系思想体现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s, the philosoph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hether in experimental or in the aspect of theory, all for the study of physics provides the direction and the method, so in physics, imbued with many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nd idea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se ideas, and using these ideas, in the future study of physics of his career, we have a lot of help. Key words: physical philosophy thought embodies. Contact

前言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哲学史以人类的思想活动为对象的思想活动,是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活动的本源食物,获得本源食物的非本源食物的知识,建立食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满足人类提高思想认识能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的本源食物,哲学从属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而认识活动是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事物共同具有的属性和普遍性规定,以以人类的思想认识为对象,追求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物本源的知识,是哲学具有的个性或特殊性规定,也就是说哲学是对人类研究任何事物时候思想规律的研究,是对所有学科共同规律的研究,是对共性的研究,所以无论在任何学科中都有哲学思想的存在,物理学业在其中。在古希腊中,哲学中的“哲”意译为“聪明”之意,而“学”意译为“学问”之意,即哲学是指使人聪明的学问。它是人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早期的物理学,被命名为“格致学”,即为格物致知之意,它是研究自然现象、规律和寻求研究方法,再把这些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体系。它是具有先知先觉的人,首先发现自然界本来存在的现象或规律,或首先发明对人类有益的物质产品。把在研究过程中的直觉经验和研究方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物理学从哲学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形成了一套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对艺术与艺术哲学的“哲学”初探论文

对艺术与艺术哲学的“哲学”初探论文 艺术,是才艺和技术的统称,词义很广,后慢慢加入各种优质思想而演化成一种对美,思想,境界的术语。而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以下是 ___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对艺术与艺术哲学的“哲学”初探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艺术院校师生关注“哲学”在艺术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一种要求,即从事艺术教育研究的师生应有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及哲学的思辨对艺术作品进行质疑与解释。这将有助于分析哲学在艺术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可以解决以下类似问题:我们是否需要在艺术教育课程中运用哲学的语言?或者如果不使用哲学语言是否会造成某种不确定性? 人类需要哲学,更需要的是符合实际的哲学。这是因为“在思想里,特别在思辨的思想里,把握哲学内容是与仅仅了解文字的文法意义和仅仅了解它们在表象或感性范围里的意义很不相同的”。哲学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因素,它可以塑造心灵和品格,甚至是掌握一个国家命运的主要力量。哲学研究的本质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以及意识和物质。与哲学相反,其他侧重于具体的问题。哲学涉及宇宙中的一切,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极限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哲学不是一个活动,它不可以被定义,不具有局限性,会随着时代的

变化而变化。“在一个时代令人信服的哲学,在另一个时代就可能主要是出于对的才被看中……任何一种哲学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如果以为任何一种哲学,……可以被当做‘为一切时代’的一个声明,那就狂妄到了极点。” 哲学(:Philosophy,源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按照词源有“爱智慧”的意思。在希腊文中,“理念”是指idea或eidos,它们均出自动词idein,idein的原义是“看”。所以,“理念”的本义是指“看见的东西”,亦即事物的形状。柏拉图的“理念”是指“用灵魂看见的东西”。“柏拉图之理念论是一个本体论(on-tology),重在考察宇宙之本体,……重在解释。”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论”中,形式规定了事物的本质,但是感性世界里,形式不能独立存在。“……那些认为灵魂不能脱离躯体的人是对的,但灵魂自身绝对不是躯体。它不是躯体,而只是依存于躯体。灵魂寓于某一特定的躯体之中。”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这表明,知识意味着智慧、欲望和爱。需要注意的是,哲学定义的意义和,也许会因哲学家的不同而不同。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探索哲学理论――存在和真正的存在。同时期的东方哲学不同于西方的形而上学,东方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并将焦点关注于道德和。当然,我们无法得知前哲学家或思想家在观点上真正的思辨过程。但是,这些观点是很有价

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 李芳明 摘要: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对“哲学是什么”的不懈探问, 在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中, 几乎总是和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表明, 这一问题的思考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形态建构具有前提性和规导性的意义。而反过来, 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考察为切人点, 也为我们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视角。 关键词西方哲学科学问题史 对于“哲学是什么” , 即哲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理论特质和理论旨趣的不懈探问, 换言之, 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 是西方哲学在其历史演进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特征。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哲学观的创新, 也是西方哲学历史演进中理论形态更新和理论转向的基本前导因素和推动力。而在思考“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时, 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总是不可避免地要追问“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 对后一问题的追问和思考成为哲学家进人前一问题和思考前一问题的切人点, 并在理路的展开过程中相互交织。那么何以会如此呢?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何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它何以会成为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个非常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该问题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的自我理解、理论定位和理论建构具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该问题是否以及如何内在地规范和制约着康德以来的西方主要哲学范型的构想、更替及其理论特质? 诸如

此类的问题, 在研究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时就进人了我们的视野。 一、问题的历史发生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作为一个问题凸显出来, 这一点始于康德。那么,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为什么直到康德才成为一个问题呢?原因在于哲学与科学之关系要成为一个问题, 没有较为成熟的哲学与科学形态, 没有哲学与科学之间观念层面的分化, 没有作为一门不同于各门具体科学的科学或学科的哲学观念, 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在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历史发展中, 哲学与科学之间观念层面的分化和明确区分, 恰恰是从康德开始的。在康德以前, “哲学”与“科学”的概念虽早已出现, “哲学”与“科学”的理论特性等虽然也被系统地探究过, 但是, 在此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理论阐发和理解中, “哲学”一直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 它指称的是各门科学的总体:与此相联系, 在康德之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心目中, 并不存在区别于各门具体科学的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实际上, 我们只有从康德以来的作为一门独立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学科的哲学观念出发, 回溯看待此前西方“哲学”(作为科学知识之总体)的历史发展, 才可能谈论康德以前的西方哲学, 才可能研究此前的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 康德在观念层面对哲学与科学的明确区分, 是“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问题化的逻辑前提;而反过来, 我们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问题”的历史发生的探究, 又是以康德对哲学与科学的区分及其理解为基点的.那么,康德又是如何来理解哲学的呢。在康德看来, 哲学即形而卜

艺术与政治语言

艺术与政治语言    [英] 弗朗西斯?哈斯克尔        “斯默克[Smirke]来访,他谈到‘展览目录’,并赞同其中的说法,即一直以来对透纳的绘画作品存在着某种‘恶意的批评’,而此类批评应用于控诉,但不论你多么讨厌一幅画,这种批评与之全然不相称。”  各位研究19世纪艺术的学者都将熟知这段1815年由画家兼日记作者约瑟夫?法林登[Joseph Farington]所记录的谈话中更深广的含义,因为几乎所有如今享有极高声誉的画家的早期作品都曾遭遇极端的敌意,这已经在无数通俗传记中神化为传奇故事。这种情况也不完全是新出现的,忽视(而非敌意)的传统当然是历史悠久的。然而有时“恶意”真的达到了非常意想不到的程度,康斯坦布尔、透纳、德拉克罗瓦、库尔贝、马奈和印象派画家,马蒂斯,毕加索和许多其他广为人知的艺术家都曾遭遇。  这些艺术家大多也有他们忠实的拥护者,如果我们要真正理解批评的背景,就必须大大地矫正公认的观点。没有任何单一的解释,可以说明1800年到1945年之间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出现的极为不同的敌意形式。然而,我们似乎有理由表明,“应用于控诉罪恶的恶意的批评”并非完全由美学问题所激发出来,其促成因素之一可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艺术变化与政治变化相联系。  艺术的品质反映一个社会政治的、社会的、道德的或者宗教的健康程度(然而这些价值是确定的)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比众所周知的皮金、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对此的大力宣传要早数个世纪。在此,我并不想讨论这个问题的价值或者它的影响力,而是关注它在一个特殊的上下文中的显露:即语言的出现,因为正是在这里其效应最有影响力也最不容易被察觉。迈克尔?巴克森德尔[Michael Baxandall]的《乔托和演说家》[Gitto and the Orators]一书研究了15世纪意大利论艺术的人文主义作家可资利用的术语,以及这些术语是如何制约他们对艺术作品做出反应的。我们都倾向于对隐喻做出反应,有时甚至违背我们的意愿,这些隐喻从任何严肃的批评角度来说都显然是误导性的。我们只需要想想曾经运用于艺术讨论中的最常用的类比就能理解——譬如将艺术类比为人类的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并且(回到我所讨论的基本主题),就个人经历而言,我听说过的第一篇艺术批评是将毕加索说成一个“布尔什维克”;而事实上,许多年以后这位艺术家才对共产党表现出一些兴趣。  虽然这两者(艺术和政治)永远不可能完全分开,但是也不消说我将要讨论应用于在我们看来是非政治性新发展上的政治性术语。因此我将不触及那些似乎参与了政治事件、被认为是革命派而受到反对或者欢迎的人,例如画家大卫,库尔贝和毕加索。即使这样我必须先列出一个先决条件,因为在1819年,吉里柯记述了一件有趣而讥讽的事,说明了理由充分的政治反应是如何轻而易举地应用于明显的艺术风格问题上。在给朋友的一封提及《梅杜萨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当然这是一幅确实承载着强烈并且是蓄意而为的政治暗示的绘画,因为这次海难事故被断言是由政府的玩忽职守造成的)受欢迎的信中,他说:“在这样一件作品中,你领会到一篇自由的文章在赞美一种真正爱国的画法,一种民族的笔触。而由极端保皇分子来评判同一件作品,它只不过是一件遍染暴乱色彩的革命之作。”  显然只有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生活全盘政治化以后,那些沿用至今的有专门意义的词,比如“先锋”、“反革命”和“无政府主义者”等等才能被艺术评论家广泛运用。此后风格和政治的等式非常迅速地生成了。早在1794年,当讨论哪些绘画应当在巴黎新落成的国家博物馆中向公众展出这个问题时,一份官方报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家喻户晓的名言。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之规律。其目的是:从宏观上说,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说,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但生活是有限的,生活是在自然当中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喜马拉雅山,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太空;世界太大了,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这不等于我们不了解喜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因为书本、电视去过哪个地方,所以我们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书本、电视那里寻找,一定能找到的,这样艺术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了,就能为创造更好的艺术做好铺垫。 生活不全是艺术现实生活不全是艺术。怎么说呢?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比如说沙子里面有金子,但沙子并非全是金子,要想获取金子必须经过提炼才能获得,而不是把沙子全部收藏起来。如果把金子比做艺术的话,那么沙子就是自然,我们要想获取金子,就必须要具备获取金子的工具,还要有筛选、分离、冶炼、提纯一整套技术。我们要掌握艺术就要具备获取艺术的工具和技术,达到技术熟练、精湛,知道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取舍,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书法中,王羲之的平和,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米芾的飘逸,如春风拂柳,婀娜多姿;颜真卿的粗犷,如彪形大汉,威猛魁悟;赵松雪的柔眉,如窈窕淑女,丰韵挺拔;弘一的空灵,如禅房入座,清新幽静等等,这些都是用自然、用生活来述说艺术家心灵的。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和大学生谈心(3)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当我们学到惠更斯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推迟势和测不准关系等知识时,总觉得物理与哲学紧密相连。热力学系统、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很难不涉及哲学的系统观、实在论、运动观和物质观。其实,许多大物理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也常常陷入哲学的思考。哲学之所以这样有魅力,不仅是物理的发展得益于许多哲学思想,如开普勒的追求外星运动的和谐性,来自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启示;牛顿的运动理论,受实在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哲学希望比物理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认识,这也是物理从物质基本运动角度所孜孜以求的。记得在学生时代,我们就选过一些带哲学色彩的物理问题进行探讨: 1、无限可以有界,有限可以无界; 2、物质不灭的局限性; 3、热寂说的实质; 4、无时间的存在形式; 5、有无第一推动力; 6、系统与微扰; 7、测不准的实质; 8、灵感的基础…… 现在回忆起来,记忆犹新。现在这些问题的讨论,有些尚未有定论。但物理学对我们哲学观的影响,却可以看得出来: 一、经典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经典物理从牛顿力学开始,力、热、点、光、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实在论、决定论的影响。 物理科学的建立是从力学开始的。在物理科学中,人们曾用纯粹力学理论解释机械运动以外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如热、电磁、光、分子和原子内的运动等。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这一时期起着重要作用。在他的著作中讨论了力学问题,虽然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真理相去甚远,但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如此之大,以致他的这些观点在科学思想上起着重要作用。他的权威在中世纪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直到伽利略的时候仍不可动摇,在中世纪,他的著作阻碍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以宗教改革闻名的反对教会权威的斗争标志着物理学家开始以实验的语言来研究自然。哥白尼体系的建立是这时第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推翻了托勒密体系的地球中心说,主张地球是圆的,绕着自己的轴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他第一次揭示了季节的变化和行星视扰动的原因。他的体系的一大缺点是认为一切天上的运动都是圆周运动的复合。完全推翻古典的学说的是开普勒,他吸收了哥白尼的思想,建立了著名的开普勒定律,证实了行星运行的真实的轨道——椭圆。

浅谈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孕育了科学,而科学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改变。 一、科学与哲学关系史 科学与哲学从古至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古希腊时代,二者处于原始的一体化时期。从根本上说,二者是同源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宗教与反宗教时期,科学不断从哲学中独立分化出来。科学与哲学的高度分化又萌发出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关系。直至今日,科学与哲学高度综合,再次呈现新的一体化特征。 二、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相互关系 1、科学与哲学的区别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其任务就是要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哲学,是人类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的一种理论形态。哲学所关心、表达的并非一定就是世界的真正本质或规律,而是人自己的生存状态或存在方式。 2、科学与哲学的相互作用 科学影响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也影响着科学的探索,两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科学需要哲学的帮助才能更加进步,而哲学往往是建立在对具体科学的总结、概括、抽象的基础之上的。科学与哲学之间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科学是推动哲学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哲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源泉。科学的发展指引人们想的进步,更加清晰的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但是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使一些人歪曲理解,形成错误的认识,只为发展,不计后果。例如破坏环境,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等,无不警示着我们科学是有双重作用的。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都是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比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进行食品科学的研究,就是把食品科学的理论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食品科学的理论。假如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可见,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其实具有双重性,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是相互交织,难以剥离的。 总之,在现时代科学与哲学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在对事物的研究过程中,必定是科学方法与哲学思维相结合,才能更加清晰的认知。 三、科学技术与哲学之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科学与哲学关系发展的轨迹是合→分→更高层次的融合。科学与哲学正处于这种更高层次的融合中,具体表现在: 第一, 科学越发展, 科学哲学化趋势越明显。科学将越来越渗透着哲学精神、哲学理念。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发展科学,促进社会进步。 第二, 哲学科学化趋势增强, 哲学将变为科学的升华。哲学家将更关注科学的前沿,会出现一旦新的科学成果诞生,那么哲学就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以适应发展。 总之, 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科学哲学化、哲学科学化,最终科学哲学一体化,即科学与哲学达到更高层次的融合。

浅谈中国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论艺术可否脱离政治 【内容摘要】 在当前社会中,很多的人都会认为中国的艺术和政治是脱离不了关系的,中国当代社会的结构是政治至上,政治决定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事情。作为当代艺术,不可能对政治视而不见。乔治·奥威尔曾极端地讲:“所有的事务都是政治事务”所以中国当代艺术的工作恰恰也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我个人认为,虽说在当代社会里,政治一直都在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可是在我看来,艺术要脱离政治也不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艺术政治意识形态雕塑脱离 【正文】 政治与艺术的关系,在当今很多人看来,觉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艺术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为,艺术与政治都是经济的反映,它们之间是同根相连的,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处于同等的地位,承受相同的作用,发生相同的反作用;但艺术与政治相比,从与经济的距离来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最近的,在全部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而艺术与经济的关系却不是直接的,

它必须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介,才能达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正是从这一点上说,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艺术与经济关系的体现。还有,艺术归根结底是要表现人的,而政治生活渗透到了人的各个生活领域,给人以重大的影响,并突出强烈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和特征,这也就使艺术与政治发生了阻隔不断的联系。一般说来,一定的经济,通过政治,决定着艺术的性质和发展;一定的艺术,又反过来通过政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艺术与政治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大方向是相同的,如资本主义政治与资本主义艺术,社会主义政治与社会主义艺术,都是朝着同一个经济基础的目标发生作用的,故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保护的。而产生于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艺术与政治,如社会主义艺术对资本主义政治,则会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打击,反之亦然。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同一阶级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这种激烈的矛盾斗争反映到艺术上,就会出现同一阶级内部艺术与政治的矛盾。过去,我们曾提出过“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曾被夸大并且将它绝对化,将“艺术”与“政治”等同起来,将艺术的其他社会功能忽略甚至取消了,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表现。根据形势的新发展,现在不再提这个口号,但艺术必须沿着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政治大方向是不能偏离的。 在我看来,政治是在统治中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百姓思想境界和观念意识提高,是一种强迫性行为。而艺术则是以自身的蓄意美,来影响百姓,向人们传递一种文化、一种潜在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渐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值得认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与艺术之本性相关联的尤其是进入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这种探究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 作为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尽管有着近似的问题域,但各个时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相互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变化。 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

论物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论物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广西师范学院物电学院物理课程与教学论邓小雄) 【摘要】:本文介绍了物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重点论述了社会科学对物理学的促进作用以及物理学的统计力学、耗散结构论和相对论对社会科学的促进作用。自然科学应该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以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学;社会科学;关系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综合性问题。对于研究综合性社会问题而言,需要“各种有关的专家”或“各方面的专家”以及“各种学科的科学理论”。而这些专家就包括了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各种学科的科学理论”包括自然科学中有关学科的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中有关学科的科学理论。本文就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探讨。 1 物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换的规律。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性科学。社会科学是科学的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模型科学。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世界是由人和物两大方面组成,物理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是客观世界;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主观世界。物理回答“是什么”, 其成果具有世界性,没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社会科学回答“应该怎样”,因而具有价值导向,其成果具有民族性和本土性。“是什么”具有

惟一性, 因而物理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应当怎样”不具惟一性, 因而社会科学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非一元的[1]。 2 物理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 人类社会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亦是大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一部社会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自然发展史。人类社会有其社会性质,这就是社会系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质。研究这种新质的科学,叫做社会科学。人类社会亦有其自然本质,这就是构成社会系统的诸要素的自然属性[2]。 近些年来,不仅在自然科学内部,而且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各种类型的交叉影响、交叉研究和交叉学科层出不穷。象城市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思维科学等等高度综合性的学科,都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 从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看,除了纯自然现象和纯社会现象外,具有两者交叉性质的现象日益增多。事实上,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人类制造出许许多多日趋复杂的人工产品,这些都是纯自然界或天然自然界所没有的,人们把它们称为第二自然或人工自然。这种人工的自然界正在日益扩大范围,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创造能力的提高,使得天然自然或第一自然越来越多为人类所改造和利用而转化为人工自然。由于人类还通过自己的各种实践活动对所居住的地球施加着日益深广的影响,以致于天灾和人祸在某些情况下已无绝对分明的界限。有时看来是天灾,然而溯其根源,又往往包含有人祸,即包含有人类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方面的原因。在人类改造社会的活动中也不能忽视来自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从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看,一方面,自然科学中一些常用的方法乃至一些概念和思路正越来越多地渗入社会科学;另一方面,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价值、伦理概念也日益浸入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3]。 2.1 社会科学对物理学的促进作用 (1)社会科学促使自然科学的诞生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它的宗旨是反对中世纪的宗教观,

艺术与政治经济关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P30王) 1、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 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于被决定的关系。艺术最终是由经济决定的。 一种艺术,如果在其时代的经济基础中有着深刻的根源和力量,则是任何一种政治也不能将其消灭的。法西斯、文革。 2、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他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 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一种关键的地位,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极为密切,而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上层建筑中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应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因此艺术必然要受到政治的强大影响,它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 在有政治的社会中,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任何艺术作品,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或直接或曲折的表现出一定的政治观点或倾向性。如元代的倪云林、清初朱耷等。32页 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 用于经济基础。(P32第二段) 4、不能把艺术看成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艺术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艺术 作品的政治倾向性在表现方式上也不一样。(P32第三段) 艺术与经济的关系(P25王) 1、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 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原始社会、青铜艺术、扬州画派、希腊艺术。 2、艺术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即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或阻碍作 用,而且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改变后,旧的艺术形态并不一定会随之消亡,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生影响。 3、艺术具有独立性,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现象。(P7 彭)19世纪的俄国

哲学和艺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哲学和艺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袁兆亿 科学与哲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实际也是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关系,它们之中有许多共通共融之处。从世界发展史来看,哲学和艺术一直都在引领着科学的进步,而且在众多的历史发展事件中,往往都是哲学和艺术领先于科学的发展而先行一步,使科学带上了浓厚的人文精神色彩。 一、文艺复兴带动下的工业革命 早在十四至十六世纪,发生于西欧和中欧等国家的文艺复兴就是一场重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将其看作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首先,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哲学角度对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发展形成推动,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反神学世界观的运动;其次,它促进了近代文化艺术和科学事业的进步;再次,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兴旺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见,正是由于文艺复兴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积极而有活力的思想基础,从而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后出现的天文学家布鲁诺、物理学家伽利略、科学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都对科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影响了整个欧洲后来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 二、文艺复兴对人的价值重新认识 文艺复兴是西方资产阶级打着复兴文化的旗号,但在实质上是从多方位推进思想解放的一次运动。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人文主义是这次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他们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摈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思想的根本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本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通过一系列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重新对古代文艺的发掘而得以建立的。 人文主义的出现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创造者或主人,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提倡把思想、感情和智慧都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开辟了科学自由发展的空间。文艺复兴时期奠定的人文

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内容摘要: 宗教、艺术、哲学溯其起源都是相同门类,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三者都属于思想领域,即黑格尔所说“心灵”。黑格尔认为,在绝对心灵的一切范围内,心灵都解脱了他们自身的客观局限性,而实现它自在自为的存在,进一步说明了“理念的感性显现”。 关键字:宗教艺术哲学统一 正文: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即艺术,宗教,哲学都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艺术从事于真实的事物即意识的绝对对象,所以它也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因此他在内容上和专门意义的宗教以及和哲学都处在同一基础上。”① 一、艺术与宗教 宗教和艺术携手数千年,早在原始社会,艺术就成为了为宗教服务的附属品,为宗教服务,而宗教也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利用艺术手段来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艺术手段可以强化宗教氛围,使宗教富有感染力。宗教的宣传对象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然而宗教的教义往往晦涩难懂,这使得宗教的传播受到阻碍。艺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手段。绘画可以将宗教故事直观的展现给人们;建筑使人们间接地感受着宗教的各种教义;雕塑使得神灵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音乐将宗教的神秘氛围宣扬的淋漓尽致。这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只是宗教意识的一个方面”。 伟大的敦煌石窟艺术技艺精湛,美轮美奂,它就是典型的为佛教而产生的伟大艺术品。敦煌壁画的内容多取材自佛教故事,大都描写神的形象,神的生活,神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寄托人们的良好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然而现如今,敦煌石窟艺术已不仅仅是宣传佛教的石窟,它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谱写了光辉乐章。13至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后来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室内高旷统一,让人有飞升的感觉,这正是应了天主教对于“天堂”的教义的最好诠释。而现如今的“哥特”已经成为一个形容词,它已经不仅仅是建筑领域了,它广泛的被应用于建筑以外的绘画、音乐、文学、服饰、电影上,已经向成了一种独特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风格。音乐,这种看似娱乐的艺术,也是很早就参与到了宗教的辅助品中。例如西方教堂均有唱诗班,他们的音乐多用管风琴演奏,声音空灵飘渺。不仅仅与教堂的氛围相符合,更能让人的心灵感到超脱,而成为宣扬宗教神秘氛围的必备品。 同时宗教对艺术不仅是简单的利用,他也为艺术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直接的参与到了艺术创作者的作品之中。无论是东风还是西方,早期的绘画大多数都是宗教题材的绘画。

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

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

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薛飞 (贵州师范大学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通过科学与技术的含义、其性质、任务、内容、方法、研究过程、劳动特点、评价标准和价值意义等方面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做逻辑的分析、概括、总结。 关键词:科学技术 科学与技术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直有争议的问题。在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1]。所以,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做历史与逻辑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现代的科学更加技术化,现代的技术更加科学化,科学与技术逐渐一体化”[2],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但是科学与技术仍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名词,具有不同的概念,不同的性质,在许多问题上不能混为一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一、科学与技术的涵义 “科技”一词作为“科学技术”的简称,在当今社会的使用频率很高,但究其涵义,在学术界却未有定论。实质上科学与技术的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 科学,英文叫“SCIENCE”,据新华字典解释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是对事物的正确判断;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是一种社会

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社会功能不断增强,社会地位日益提高;科学也由个人的业余爱好,发展成为众多的人组织起来共同从事的社会活动事业;是通过特殊的社会创造活动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的社会创造过程的统一。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一般由五部分有机构成:实验事实、基本概念、原理及定律、演绎体系及理论体系应具备的逻辑和谐性、可预见性和可检验性。作为知识体系,本身不属于上层建筑,没有国界、阶级性、民族性。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从全局上体现着社会文明、国家利益,联系着国家目标。它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本身没有阶级性。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它揭示的内容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可比性的特点,具有连续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科学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永远没有止境。 技术,英文叫“TECHNOLOGY”,解释为:进行物质生产所凭借的方法和能力,从事某项项目所具有的专门的技能。技术可分为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经验性技术主要是根据长期实践经验而创造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以及方法、技能等。是人工自然物及其创造过程的统一;是在人类历史过程中发展的劳动技能,技巧,经验和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规律的方式和方法;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部分。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自然属性:指人们在运用技术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也就是说要符合科学。社会属性:技术的发展是由社会需要所推动的,同时也必然会受到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教育、文化、民族传统等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根据同样科学原理转化成的具有相同功能的技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地区也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特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又具有许多新的特征和特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综合性和集成性,通用性和适用性,依存性和连锁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不是技术,但又关涉技术。从历史上看,技术先于科学,科学源于技术,技术是科学之母;从近代后期以来看,科学上先有重大发现,技术上才有重大突破,科学是技术之父,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延伸和应用。科学是“知”,技术

对艺术与政治关系的理解

对艺术与政治关系的理解 通过对十七年文学现象的深入了解与学习,我对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有了新的、更加深入的了解。我认为:政治影响艺术,艺术反映政治。两者对立又统一,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 十七年文学中,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都明显表露出在题材上的政治化特征,在题旨上的意识形态化倾向,文学的生产流通也时时隐含着一种政治权力运作的机制。因为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是非常崇拜的,国人整体意识积极向上,思想非常单纯,这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了各种艺术创作中。例如作品《红岩》就时时刻刻地灌输给读者的“党”与“光明”的必然联系;以及其它的一些红色经典,如《红日》《创业史》等,都能体现出政治对文学艺术的领导与影响。 电影《武训传》本是一部极富教育意义的电影”,武训也是“永垂不朽值得学习的榜样”。但仅因为毛泽东认为电影《武训传》宣传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思想,就掀起了全国对电影《武训传》的极力反对与批判。可见政治对艺术发展的限制与约束。而历史剧《海瑞罢官》由起初毛泽东的大力赞扬到最后江青等人联手策划的批判,这种“由好到坏”的巨变,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政治对艺术控制的主动地位的绝对性。 然而反过来看这些十七年文学现象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实这同样是艺术对政治的一种反映。如上文提到的那些红色经典,其实都反映了全民相信共产党的那样一种政治气候;而无论是对电影《武训传》或者《海瑞罢官》的批判或者赞扬,都反映出了当时政治领导人物的某种政治主张。包括十七年间中国戏剧对外推广之深远,对世界戏剧的影响之广泛,也都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尤其是艺术的对外交流方面。所以说艺术同样也是反映政治的。 由此看来,艺术与政治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但它们的关系并非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政治对于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艺术对政治有着绝对的体现。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docx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摘要“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面貌。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 ,使中国古代独特的空间意识和审美观得以充分发挥。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在单体设计、群体组合、总体布局、类型及园林环境结合等方面 ,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本文从儒 ,道,佛三家阐述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古典园林艺术中的体现。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中 有悠久艺术历史的中国有众多哲学流派,各派思想不尽相同,然而有一个基本的东西确是一致的,那就是“天人合一”。追求人与“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追求人与自身及其环境的和谐相处 ,无论是儒家的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和谐 ,还是道家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或者佛家的人与自我的和谐 ,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崇这一理念。“天人合一” 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与文化 ,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 ,而古典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 ,受传统美学影

响很深 ,处处都能看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子。 下面就从儒家、道家和佛家几个方面来谈谈“天人合 一”哲学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园林艺术中的。 1儒家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追求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在儒家来看 ,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 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 ,小到人与人之间 ,大到人与整个国家民族都应该遵从这种道德原则。因此儒家推崇仁义、礼制 ,而且有一套严整的制度。受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 ,园林的格局 ,包括结构的安排、景物的位置、各种建筑物的序列都必须依礼而制 ,而且要体现一定的乐感。这在皇家园林中表现地特别明显 ,大多数的皇家园林都有一条十分明显的中轴线 ,而整个园区又有一个明显的中心 ,这个中心在位置、高度、规划上都统帅着景区的其他建筑 ,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君臣礼制。如颐和园从后山到昆明湖有一条明显的主轴线,而在这条轴线上又有一个明显的中心 ,就是佛香阁 , 从它的位置 ,规模和高度来说 ,都是所有景区和景点的统摄 ,象征着君主对万民的统帅。从形式上来说 ,儒家讲求中庸之道和尽善尽美的美学思想 ,因此皇家园林基本都注重万物的和谐、中正、均平、循环 ,建筑的布局喜欢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求得整体的统一性。

艺术哲学与艺术史的关系探析

艺术哲学与艺术史的关系探析 一、艺术哲学、艺术史与艺术学之间的关系 艺术史是使用相关的历史文献与实证材料,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艺术思潮实行分析,从而得出艺术发展大致走向的一门学科。我们对艺术史的理解会涉及到一些历史、民族、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艺术史的“事件”是艺术家生平、艺术学运动的形成、艺术技巧的进步以及与之存有相关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情况。艺术史家必须将其连接成相继的“事件”,讲述一个首尾贯穿的人类伟大的视觉经验和由此而创造的种种视觉形成的故事。艺术史从纵向方面看(按朝代划分),可分为通史和断代史。如世界艺术史、中国艺术史是通史;20世纪艺术史、原始艺术史则是断代史。艺术史从横向方面看,可分为民族艺术史、门类艺术史和专题艺术史(按文化形态划分),如中国艺术史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先秦到西汉,从东汉到唐(贵族文化),秦汉到清(平民文化)。因为第二种划分要做的不但仅是整理各个朝代的资料,还需要对每个时期的风格特征实行归纳总结提炼,所以,第二种划分在揭示艺术问题上更容易深入,在划分上也更合理。 二、艺术哲学对艺术史的影响 因为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从夏商周至今日的艺术史总是表现出不同的面貌。艺术哲学的任务是为了从艺术史中整理出最核心的问题,上升到哲学范畴。之后,通过哲学理论来指引某个阶段的艺术史。从广义上来看,艺术史涉及到艺术品的时间、作者及当时的文化环境,却很少触及到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艺术史家是站在时空的立场上审视艺术作品,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去填满历史,协助成千上万的艺术品对号入座正是历史学家的任务,而一旦历史家们抛开表面的历史现象试图对艺术品实行剖析,就会发现除了历史这个实证性的标记外(艺术品年代、地点、艺术家),他们绝大多数缺乏对艺术品本身价值的注重。哲学家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将艺术史中存有的现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艺术的真谛。唐代张彦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