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有什么关系

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有什么关系

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有什么关系
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有什么关系

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有什么关系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是一个全球性的气候事件。一次强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发生会在全球许多地区几乎同时导致大气候异常,并对南美甚至北美的海洋生物系统产生危害。那么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有什么关系呢?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与预防是怎样的呢?

什么是南方涛动

南方涛动是指东太平洋赤道区域海面温度(厄尔尼诺事件时变暖,拉尼娜

事件时变冷)和西太平洋赤道区域的海面上气压的变动。这两种变动是相互联系的:东太平洋的暖洋阶段,即厄尔尼诺,伴随着西太平洋的高海面气压;东太平洋的变冷阶段,即拉尼娜,伴随着西太平洋的低海面气压。导致这种变动的机制仍在研究中。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

成南赤道暖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

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北大西洋条约正文

北大西洋条约正文 《北大西洋条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缔结的针对苏联等国的军事联盟条约,亦译《北大西洋公约》。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北大西洋条约正文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北大西洋条约正文 《北大西洋条约》由序言和正文14条组成。主要内容:缔约国实行“集体自卫”;保持并加强单独及集体抵抗武装攻击的能力;任何一缔约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对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的攻击,其他缔约国有义务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条约规定对缔约国的“武装攻击”包括:对缔约国领土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大西洋区域内任何缔约国所辖岛屿的武装攻击;以及对缔约国领土或领空,或有缔约国占领军驻扎的欧洲其他地区、或地中海、或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大西洋区域缔约国的武装部队、船舶或飞机的武装攻击。 北大西洋条约缔约国家 《北大西洋条约》North Atlantic Treaty由美、加拿大、英、法、荷、比、卢森堡、意、葡、丹、挪、冰岛于1949年4月4日在华盛顿签订,同年8月24日生效。条约未规定有效期限。希腊和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5日,西班牙于1982年5月30日,先后加入该条约。

北大西洋条约签约历史 1948年3月17日,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五国缔结了《布鲁塞尔条约》,随后在美、加与布鲁塞尔条约缔约国谈判的基础上,和意、葡、丹、挪、冰岛等国一道缔结了《北大西洋条约》。 1954年10月23日,上述12国加上希腊、土耳其与联邦德国以双边和多边形式签订了《巴黎协定》(包括25个协定、决议和议定书),使联邦德国加入了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并且建立了有限的武装力量。 1966年3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西班牙尚未参加军事一体化机构。最高军事机构是军事委员会,由北约成员国的总参谋长组成(法国派联络官参加,冰岛因无国防军派文官参加)。 1967年开始奉行“灵活反应战略”;1975年以后,每年举行一次以苏联为假想敌的“秋季熔炉”军事演习。1979年12月,进一步作出了“使北约战区核力量现代化”的决定,1984年发表了《关于东西方关系的华盛顿声明》,执行“实力加缓和”的政策。长期以来,美国把北约作为其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和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工具。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建立起来的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之一。 北大西洋条约成员管理 根据北大西洋条约建立的军事集团称为北大西洋条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其最高决策机构是北大西洋理事会。负责审议北约的军事政策和制订统一军事计划的是防务计划委员会,由参加北约军事一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题集[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题集 1、一位25岁网名名卡佳的北京女孩,在她的博客中,她这样表示愿为中国足球“献身”:“如果中国国青队在4月26日的中日国青比赛中能够胜出,我愿意与当场最佳球员度过浪漫一晚。” 你如何看待她这种行为? 2、“有关国人、外国人、汉奸与奸商”。2006年6月27日的《南方都市报》登载了发生在大连的一幕:一老外在地摊前买樱桃,摊主狮子大开口要35元一斤,路过的一对大学生情侣见老外语言不通上前当翻译,并帮助老外把价钱砍到15元一斤。老外离开后,摊主大骂那两个大学生:“一个中国人怎么帮着一个老外,汉奸!。”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3、案例分析:2006年6月26日,世界第二大富翁,全世界公认的最成功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宣布,将以每年分期付款的形式,将自己的370亿美元捐给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会。这样,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世界第二大富翁就组成了超级慈善组合。在此之前不久,盖茨已宣布他将逐步退出微软的日常管理,全身心与妻子米兰达一起管理慈善事业。媒体言:“随着岁月流逝,有着主宰世界野心的无情商人比尔·盖茨,正慢慢向立志拯救劳苦大众的富有同情心的科学家比尔·盖茨妥协。 问题:价值的大小能否比较?如果可以的话,你认为比尔·盖茨和雷锋谁的价值大? 4、案例分析:今天,大家已经跨入了大学的门坎,你有没有清楚地想过,你来读大学是为了什么? 2002年,湖南株洲二中高级教师尹健庭在课堂上向自己的学生宣扬“读书就是为了将来赚大钱、当大官、娶美女”,结果被校方开除。这和那句俗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一样的意思,大家今天来读大学是不是也是为了这些?仅仅为了这些? 5案例分析:有个年轻人曾经这样谈到:我的邻居为了手提箱里的1000元公款,和徒搏斗牺牲了,可我不佩服她。我不明白,那1000元真的比生命还珍贵?你的看法呢? 6、案例分析:有个民工到城里来,很久找不到工作,他几乎快要饿死了,你认为他此时是该去偷一些食物来保全生命呢,还是为了守住不偷的原则宁愿饿死呢? 7、案例分析: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2006年9月1日,珠海平沙一中初三女生刘某某开学首日,在家中自缢身亡,年仅15岁。为什么在花样年华选择这样的不归路?后父母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刘某某同学在自杀前分别写给父母、老师、同学的遗书,遗书的部分内容说明了她自杀的原因:“我根本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练习题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沃克环流在大西洋也有存在 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③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④拉尼娜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往往要高于厄尔尼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大西洋和太平洋都存在沃克环流,其方向相同;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的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缩小,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减弱;相反,当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2.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和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东北信风带 B.沃克环流的改变 C.季风的影响D。全球变暖 解析:选B。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沃克环流发生改变造成的。 近些年,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而捕上来的多为鱼子鱼孙,科学家分析说此种现象除人为原因外,自然原因也有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出现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 B。海水变浅了 C.冰川融化 D.海底火山爆发 4。实行休渔制度应该选择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厄尔尼诺发生年份,赤道太平洋大量暖海水倒流,西太平洋暖水性鱼类减少。我国休渔是因为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一般选择夏季. 答案:3、A4、B 读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将增加 B。秘鲁渔业将喜获丰收 C.中国可能出现寒冬 D。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森林大火 6。图示时间()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中国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 C.尼罗河正值汛期 D。开普敦温和多雨 解析:第5题,图中反映出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水温异常偏高,这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容易造成秘鲁渔业减产,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出现干旱,中国可能出现暖冬.第6题,厄尔尼诺现象多发生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答案:5、D5、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 简介创立时间:1949年4月4日 性质:军事同盟 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 成员:28个成员国 官方语言:英语、法语 秘书长:拉斯穆森 宗旨: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 北大西洋理事会荣誉主席由各成员国外交部长轮流担任,任期1年。 北约东扩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国家成立的一个军事政治组织。冷战时期,他的对立面是苏联与东欧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20世纪90年代后,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北约存在的基础已不复存在北约应该立即解体,为何北约向东扩张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要继续控制欧洲。北约创建的目的之一就是控制欧洲。欧洲几个世纪以来,都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野心勃勃妄想充当领导世界的角色。因此,美国军队绝对不能撤离欧洲,没有北约,美国靠什么左右欧洲?左右不了欧洲,又怎能领导世界? 第二个原因就是西欧国家不得不依靠北约,也就是依靠美国,来保证自己的利益。西欧国家早已意识到,欧洲的安全问题虽然不像过去那么严峻,但即使像波黑地区冲突,没有美国参与,欧洲自己也解决不了。俄罗斯虽然眼前没有大的威胁,但并不意味着将来不会东山再起,欧洲将再度笼罩在俄罗斯的阴影之下。因此,现实的道路只能是承认美国的主导地位,维持并扩大北约。 第三个原因,就是德国力图巩固和扩大他在欧洲的影响。如果东欧参加北约,无疑为德国防范俄罗斯筑起一道屏障,德国也从北约前沿变为北约中心,这当然是德国求之不得的。如果东欧加入北约,将为德国的经济提供广大的市场,德国今天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法的总和,如果东欧加入北约,必将大大巩固和扩大德国在欧洲的经济政治影响力,使德国最终主导欧洲事务成为可能。

从多方面比较南北小麦的差异

从多方面比较南北小麦的差异 四川农业大学郭岱铭 摘要:本文主要从生态环境、生育特点、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南北方小麦所存在的差异,旨在为南北小麦的育种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关键词:南方小麦北方小麦生态环境生育特点差异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它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近年来,中国南方麦区小麦生产的发展远落后与北方麦区,主要原因在于育成品种和北方麦区相比,品质较差、产量较低,同时抗病性丧失。但是南方小麦仍在中国小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方小麦品质差的原因除了与气候条件相关外,与尚未育成与南方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优质品种密切相关,北方小麦无论在产量上还是品质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上升空间都不大,而南方小麦更具有上升空间。所以,应该从客观上了解到南北小麦生长差异,针对不同的育种条件,提出不同的育种目标,从而育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高产优质品种。本文主要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南北方小麦所存在的差异,为南北小麦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一、生态环境与生育特点 生态环境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相同品种在不同年份的品质变化都是气候综合影响的结果。事实表明,在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外界因素中,气候的影响最大,尤以温度和水分最为重要。 南方麦区范围辽阔,包括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淮南平原和丘陵,江南平原和丘陵,汉水流域,云贵中北部,四川盆地,陕西汉中盆地和金沙江下游广大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基本适合小麦生长。但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分布不匀,长江上游地区冬春干早,下游及华南地区春后多雨,并且4月下旬

全球大气涛动与气候变化-GongDaoyiBiography

龚道溢,王绍武. 大气环流因子对北半球气温变化影响的研究.地理研究,1999, 18(1):31-38 大气环流因子对北半球气温变化影响的研究* 龚道溢王绍武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 摘要大气涛动很好地表现了近地面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对广大区域气候要素有重要影响。首先分析了北大西洋涛动(NAO)、北太平洋涛动(NPO)和南方涛动(SO)对北半球气温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冬季大气涛动对温度方差贡献主要是在低纬和中高纬大陆地区及北太平洋部分区域,40 N以北大部分陆地总的贡献率达30%以上,热带3/4地区也在30%以上。近百年气温和大气涛动关系表明,三个涛动对北半球冬季、夏季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贡献分别达31.8%、2.6%和12.8%,也是以冬季影响最大。用大气涛动可以解释近20多年来气温上升的很大一部分方差,这说明可能在原有气温上升的趋势上,由于叠加了近期大气涛动引起的气温变化,所以才形成了70年代末以来的加速变暖现象。 关键词大气环流气温北半球 1前言 最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有增暖的趋势,尤其是70年代末期到现在,全球变暖有加速增强的迹象[1]。全球变暖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区域的不一致性,有些地方温度上升,而有些地方则下降。这种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内在结构,而这种结构与大气环流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更好地理解全球变暖现象,必须要了解大气环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尤其是近地面大气环流因为对区域气候要素的变化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所以更受重视。基于海平面气压分析而定义的大气涛动,可以很好地反映近地面大尺度大气环流的本质特征,是表征对流层下部大气环流的基本指标之一。许多研究指出大气涛动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Hurrell和van Loon[2],Hurrel[3]等指出最近北大西洋海表温度(SST)的变冷及欧亚大陆的变暖,几乎全可由北大西洋涛动的变化解释,而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率的近三分之一也可由北大西洋涛动的变化得到解释;Yulaeva和Wallace[4]发现全球低纬和中高纬对流层温度都与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只是气温响应时间比ENSO约落后3个月,而且低纬响应幅度大,中高纬响应幅度小。Wallace等[5,6]认为IPCC所评估的最近的加速增暖部分几乎全都是由ENSO和北大西洋涛动的年代际变化分量所造成的,因此加速增暖必然不能持久。如果ENSO和北大西洋涛动的位相在下一个年代反过来,即使是目前中等强度的全球增暖趋势都将被抵消,高纬大陆冬季气温将下降。不仅是北半球,最近的工作也表明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气温变化与南极涛动有密切的关系[7]。 本文将对影响北半球的三个大气涛动(即北大西洋涛动(NAO)、北太平洋涛动(NPO)和南方涛动(SO))对北半球气温变化影响的区域差异,以及在近百年气温变化中大气涛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方法 一个特定地区气温的变化可能同时与多个大气涛动有关,而各个不同的涛动影响区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案1.pdf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并理解,并能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影响,通过读图并整理数据信息,绘制沃克环流示意图。 【学习过程】 一、沃克环流 概念: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带东西向的热力直接环流。首先由J.皮耶克尼斯在1969年提出,他认为这和早先G.T.沃克所称的南方涛动有联系(见大气活动中心)。在东太平洋赤道 区,由于秘鲁寒流带来了冷海水,又由于东风所引起的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的海水上翻,形成了一条从南美西岸沿赤道向西伸延的冷水舌,致使赤道区太平洋西部和东部之间,出现很大的温度差异:就多年平均来说,西太平洋和印度尼西亚地区海水的水温较秘鲁沿岸水温约高 8°C以上。这样,通过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就使暖空气在西太平洋和印度尼西亚一带上 升到高层之后,一部分向东流动,到达中、东太平洋冷水区上空下沉,在低层转而向西流动,形成了一个热力直接环流。这就是太平洋地区的沃克环流。 (1)成因: “沃克环流”由1960年雅各布.皮叶克尼斯(Jacob Bjerknes)发现,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 (2)影响: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海洋温度分布发生巨大变化,大气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中、东太平洋气压随着海温的上升而下降(高压减弱、气压降低),西太平洋气压随着海温的下降而 上升(低压减弱、气压升高),热带太平洋两侧气压差值变小,导致赤道东风减弱和向东撤 退,沃克环流也会被削弱。同时,随着西太平洋暖水区向东移动,沃克环流的上升支和下沉 支的位置也发生偏移,对流活动的中心移至中太平洋上空,中、东太平洋上升气流大大加强,降水显著增加;而西太平洋上升气流明显减弱,变成少雨区,形成大范围干旱。当拉尼娜发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比较及其变率

北大西洋涛动(NAO)指数的比较及其年代际变率* 龚道溢王绍武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北京100871) 摘要首先对各种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定义进行了比较。发现冬季和夏季NAO的涛动中心有显著的差异,所以分别进行定义,定义时的中心由EOF分析及相关分析确定,新的定义能解释更多的海平面气压方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873年以来的冬、夏NAO指数序列。近百年来的NAO指数最突出的年代际变化是,夏季在1910-1920年期间的突变性质的增强,以及冬季近20多年来的持续加强。最后还对NAO年代际变化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年代际变率 1 前言 北大西洋涛动(NAO)不仅直接影响北大西洋及附近地区的气候,甚至对整个北半球温度都有重要影响,可以解释最近北半球冬季平均气温方差的31%[1,2]。因此,气候变率及可预报性研究计划(CLIV AR)中,专门将对NAO的研究列为年代-世纪尺度变率5个研究重点的第一个(即D1)[3],NAO的研究也是今后至少15年内国际气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NAO的定量表征指标就是NAO指数,目前NAO指数的定义有很多种。30年代初Walker 和Bliss最早定义的NAO指数很复杂,包括5个站的气温和4个站的气压,这个定义过于繁琐,而且定义中同时使用气温和气压,混淆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所以后来逐渐被一些简洁的定义所代替[4],见表1。 表1 各种NAO指数的定义与序列 编号NAO指数定义开始时间季节文献 1 Ponta Delgada-Akureyri,气压1879年冬季[5],[6] 2 Ponta Delgada-Stykkisholmur,气压1867年1月[7] 3 Lisbon-Stykkisholmur,气压1864年12-3月[8] 4 Gibraltar-Reykjavik,气压1825年1-12月[9] 5 700hPa, RPCA 1950年1-12月[10] 第5种用700hPa高度场旋转主分量分析的时间系数来代表NAO的变化,从物理概念上看不如其他4种直截了当,即NAO反应的是亚速尔高压和冰岛低压间气压的“翘翘板”(seesaw)关系。但是,这些定义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其季节性,因为前4种定义都是使用固定站的气压,而实际上大气活动中心不仅强度在变化,冬季和夏季其位置更是有极大的差异[2],所以前4种定义只是反映了冬季NAO的状况。第4种定义给出了全年各月的NAO指数,但Jones等[9]自己也声明这个序列只适用于冬半年。一些研究表明,NAO在夏季也是存在的[10,11],需要单独对其定义。本文首先对夏季和冬季NAO的定义进行比较和确认,进而分析其年代际变率的特点及可能形成原因。 2 冬季与夏季NAO指数的不同定义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和相关分析来可以对冬季和夏季NAO的强度及形态进行确认。对北大西洋地区(70?W~30?E,0~90?N)冬季和夏季海平面气压分别进行EOF分析,资料为美国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气压(1958年1月-1998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9635190”及“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

品质、数量、包装——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某年五月,我国南方某公司与马来西亚商人达成一笔大理石交易,品质要求:纯黑色,晶墨玉,四边无倒角,表面无擦痕,允许买方到工厂验货,七月交货。签约后,由于品质要求苛刻,加工难度大,数量小,价格又低,交货期限还紧,工厂都不愿意接受。交货期一拖再拖,后经多方努力,终于交出一批货。货到后经检验不合格,买方提出索赔。从此案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提示)从此案我们可以看出,外贸公司为了达成交易,不顾工厂生产加工的局限性,对客户的高品质的苛刻要求,视而不见,强行签订合同,致使交货期也得非常紧迫,我方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由此得出,对品质的要求一定要从生产加工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实际交货的可能性,决不可以硬性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样做的后果,只能给自己带来烦恼和损失。 2.我国某公司同日本公司签订出口羊绒衫合同,共计10000件,价值100万美元。合同规定羊绒含量为100%,商标上也标明“100%羊绒”。当对方检验后,发现羊绒含量不符合合同规定而提出索赔,要求赔偿200万美元。最后我方公司赔偿数十万美元结案。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买卖双方必须根据货物的特征、生产加工条件、运输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正确选择表示货物品质的方法,将科学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尤其是卖方,一定要有生产观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避免交货品质与合同稍有不符而造成违约和赔偿。以上案例就是由于在

订立质量指标时,合同与商标标明“100%”很不科学,也缺乏灵活性,因而导致卖方交货质量违约,买方提出索赔,最终卖方赔偿数十万美元。 3.我出口公司与美国商人凭样成交一批高档瓷器。复验期为70天,货到目的港复验后未提出任何异议。但事隔一年买方来电称:瓷器全部出现“釉裂”,只能削价处理,因此要求我方按原成交价赔偿60%,我方接电后立即查看留存的复样,发现其釉下亦有裂纹。我方应如何处理? (参考提示)根据“英国货物买卖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凭样买卖合同应包括如下默示条件:(1)整批货物均须与样品一致;(2)买方应有合理机会对整批货物与样品进行比较;(3)所交货物不得含有对样品进行合理检验所不易发现的,不适合商销的缺陷。根据上述三点,这批瓷器釉下发生裂纹,行话称之为“冷裂”,是由于配料本身和加工不当所致。这种潜在的缺陷要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暴露出来,当时买方检验时是无法发现的。发生这种内部缺陷,说明卖方违反了合同中对品质的默示条件。根据联合国“公约”的规定,如果这种冷裂的缺陷是在货物风险转移于买方之前就已存在,在风险转移之后才明显表现出来,这样卖方仍要承担货物与合同不符的责任。 4.出口合同规定:糖水桔子罐头,每箱24听,每听含五瓣桔子,每听罐头上都要用英文标明“MADE IN CHINA”。卖方为了讨个吉利,每听装了六瓣桔子,装箱时,为了用足箱容,每箱装了26听。在刷制产地标志时,只在纸箱上注明了“MADE IN CHINA”.卖方以包装不符合同规定为由,向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

通常指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水温度大范围的持续异常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并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圣婴"。该现象首先发生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太平洋沿岸附近,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因此得名。在一般情况下,热带西太平洋的表层水温较高,而东太平洋的海温较低。这种东、西太平洋之间海表温度梯度变化和信风一起,构成了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准平衡态。每隔2-8年,这种准平衡态就要被打破一次,西太平洋的暖气流伴随雷暴东移,使得整个太平洋水域的水温变暖,气候出现异常,其持续时间为一年或更长时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前的几个月里,太平洋赤道暖水发生大规模的自西向东移动,圣诞节前后,赤道太平洋东部沿岸暖水沿着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南下,水温异常声高,最大时比常年升高5到6℃。由于暖水区迅速向西扩展,热带多雨带也随之南下。原来干旱的赤道太平洋东部降水量剧增,河水泛滥成灾;本为雨季的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此外,世界各地的气候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拉尼娜(La Nina)现象:厄尔尼诺过后,热带太平洋有时会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状态,称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小女孩"。拉尼娜现象表现为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第册输电线路工程南方电网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411002—2012 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 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第一册:输电线路 2012-06-30发布 2012-06-30实施 目次 前言 1总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职责、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范围划分 5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等级标准、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 6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及检查方法 7原材料及器材检验标准及检查方法 8表格使用说明 9表格填写说明 10附则 附录A复测、分坑、验槽及杆塔号对照表 附录B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附录C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附录D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记录表 附录E线路参数电气测量报告模板(工频法) 附录F线路参数电气测量报告模板(异频法) 前言 《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的编制,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为贯彻国家“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努力实现公司打造“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国际着名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强电网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采取的重要措施。本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南方电网建设工程质量检验、验收和评定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支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本标准将对提高电网建设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本标准共8册(合计10本),第一册为输电线路,第二册为变电电气安装,第三册为变电土建(上、下篇),第四册为电气试验,第五册为继电保护(上、下篇),第六册为变电自动化,第七册为通信,第八册为配网工程。 本标准的编制,是依据国家建设工程质量及电力行业相关标准,在充分总结和吸收全国输变电行业,尤其是南方电网五省(区)各输变电施工企业施工质量、工艺管理的经验基础上,经南网五省(区)公司系统广泛征求意见,由公司系统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认真细致地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一部结合工程实际,而又有突破和创新的工程质量检验、验收和评定标准。本标准有7个突出点: 1.本标准体现了“基建和生产使用同一套验收标准”的管理思想。 2.在检验项目中,增加推荐值。其质量标准比行业标准更加严格,其推荐值比合格级标准一般提高了30%,体现了质量改进的PDCA循环理念。 3.对三级检验的抽检比率给予了明确规定,统一了工程质量检验的标准。 4.对“基建工程(项目)”、“工程质量”、“验收”等专业术语进行了规范定义,为质量管理标准化打下了基础。 5.对变电工程增加了重点分项工程的过程签证记录,体现了提高工程质量,必须控制过程的理念。 6.本标准体现了基建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和服务的思想,巳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十项重点反事故措施》的要求融人在标准中。 7.本标准内容基本涵盖了输变电及配电基建工程中的几个主要专业,对原有标准中的专业内容进行了扩充和完善。暂未涵盖的内容有:电力电缆输电线路工程、直流工程、电源工程等。再版时将予以补充完善。目前暂按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进行验收。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组织编制,总部有关部门、各分子公司及建设、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相关专业人员参与,经公司组织严谨、认真的审査,最终定稿。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制定并解释。

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1 1 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 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根据近50年的气象资料,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的几率较大,第二年我国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多,而北方地区往往出现大范围干旱。 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至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 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2 2 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根据对近百年来太阳活动变化规律与厄尔尼诺关系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减少期到谷值期是厄尔尼诺的多发期,并有2至3次厄尔尼诺发生。 1997年春夏之交开始沸腾的赤道“气候开水壶”——厄尔尼诺,以其来势之凶、发展之快、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堪称百年之首,已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评为十大国际新闻之一,并且受到我国及世界各国高层决策者及环境、经济学家的密切关注。 早在形成之初,江泽民总书记就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农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国家有关部门邀请专家就此进行了咨询,并向中央领导提出书面报告。专家指出,厄尔尼诺的生态、环境、气候效应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早期,人们对东太平洋出现的暖洋流兴趣十足,为其取名为“上帝之子”。一是因为它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更主要原因,它与当地的丰收年景有关。1925年人们目睹了秘鲁附近发生的暖洋流,当年3月沙漠地区降雨量多达400毫米,而前5年降水总和不足20毫米。结果,沙漠变成绿洲,几乎整个秘鲁覆盖着茂密的牧草,羊群成倍增多,不毛之地纷纷长出了庄稼……尽管人们也发现,许多鸟类死亡,海洋生物遭到破坏,但人们依然相信是“圣婴”给他们带来了丰收年。

冬季西风环流指数的变率及其与北半球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冬季西风环流指数的变率及其与北半球温度变化的关系研 究 冬季西风环流指数的变率及其与北半球温 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第18卷第2期热带气象学报2002年5月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voll18.No2 blay,2002 文章编号:1004—4965(2002)02—0104—07 冬季西风环流指数的变率及其与北半球 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龚道溢,王绍武 1北京师范大学资神科学研究所耳境演娈与目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2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JE京10087I) 摘要 用雇,即40.和65.K纬圈平均位势高度的差来定义西风指数,可以很好地 反映温带地区西风的强弱.西风环流强的年份北半球气温通常偏高.主要是中纬度大陆 变暖明显,这可能与中高纬度西风强时.向北的经向热量输送也加强有关.在长期变化的 趋势上.1950年代以前北半球偏暖时期的指数偏低,而偏冷时期的指数偏高.但近3O多

年柬,伴随仝球加速变暖,西风指数也持续加强,这是否与温室敬应的加强有关 还有待深 入研究 关键词:西风指数:变率:温度 中图分类号:P423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1930年代后期Rossby最早提出西风指数(zonalindex)的概念,并用35.N和55.N 纬圈平均海平面气压差代表北半球温带地区(35--55.N)西风的强弱,Namias后 来进一 步提出指数循环的概念,温带西风强时称为”高指数”环流,弱时则称”低指数”环流. 早期人们主要是从天气学的角度来研究西风指数的变化的,由于指数循环的时 间尺度约 4--6周,所以月平均西风强度的变化所反映的是时间尺度更长的西风变率.不过,从 1970年代到1980年代初,人们更多注重研究赤道海洋及大气的影响,对中纬度 大气环 流有所忽略,两风研究105 量及热量的交换,及与半球及全球气候异常均有密切的联系.如Thompson等(1998)” 基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分析,提出了北极涛动的概念,实际上也是反映中纬度地区的西

最新人教版选修二高中地理过关习题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答案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沃克环流在大西洋也有存在 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③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④拉尼娜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往往要高于厄尔尼诺 A.①② B.②③ .①③ D.②④ 解析:选。大西洋和太平洋都存在沃克环流,其方向相同;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的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缩小,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减弱;相反,当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2.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和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东北信风带B.沃克环流的改变 .季风的影响D.全球变暖 解析:选B。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沃克环流发生改变造成的。 近些年,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而捕上的多为鱼子鱼孙,家分析说此种现象除人为原因外,自然原因也有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出现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 B.海水变浅了 .冰川融化 D.海底火山爆发 4.实行休渔制度应该选择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秋季D.冬季

解析:厄尔尼诺发生年份,赤道太平洋大量暖海水倒流,西太平洋暖水性鱼类减少。我国休渔是因为海洋渔业资衰退,一般选择夏季。 答案:3A 4B 读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将增加 B.秘鲁渔业将喜获丰收 .中国可能出现寒冬 D.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森林大火 6.图示时间(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中国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 .尼罗河正值汛期 D.开普敦温和多雨 解析:第5题,图中反映出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水温异常偏高,这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容易造成秘鲁渔业减产,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出现干旱,中国可能出现暖冬。第6题,厄尔尼诺现象多发生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答案:5D 5A 7.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多低于年平均值②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③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A.①② B.②③ .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厄尔尼诺现象是某些年份秘鲁沿岸洋流发生异常,导致海洋生态环

中外历史上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影响

中外历史上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 ⑴时间和地点:1842年8月,南京 ⑵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⑶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⑷影响 ①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加剧了人民的贫困,加剧了阶级矛盾③清政府被迫打开大门,便于西方掠夺原材料、经销商品④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⑸附件 影响:①破坏了司法主权②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利益均沾 中美《望厦条约》 ⑴时间:1844年 ⑵性质:美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⑶内容 除《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外。还包括: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破坏了领海权);准许美国人在五口自行租地建屋,设立医院、教堂等。 中法《黄埔条约》 ⑴时间:1844年冬 ⑵内容:《望厦条约》外的一切特权,还包括: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⑶影响:为外国侵略者利用传教权利进行公开的侵华活动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天津条约》 ⑴时间:1858年 ⑵内容: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⑶影响: ①便利干涉中国内政②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③深入内河 《北京条约》 ⑴时间:1860年 ⑵内容: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近年来,各类媒体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气候学名词:厄尔尼诺。众多气候现象与灾难都被归结到厄尔尼诺的肆虐上,例如印尼的森林大火、巴西的暴雨、北美的洪水及暴雪、非洲的干旱等等。它几乎成了灾难的代名词! 可是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说: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之间的强耦合事件的例子。大气环流(风)施加于海洋的应力是海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来自海洋的热量,特别是蒸发作用对大气环流有极大的影响。 厄尔尼诺的简化模型表明了能量在海洋中传播过程中的不同波动的作用。在这个简化模型中,海洋中的被称为罗斯贝波的波动,从赤道附近的异常暖的海面向西传播。当它达到海洋的西边界时会被反射成一种不同的波,称为开尔文波,这种波向东传,它起着抵消或改变原来的暖海温距平符号的作用,并引发降温事件出现。整个厄尔尼诺事件中这半个循环所需时间是由这些波传播的速度决定的,它大约需要2年。 这一现象本质上由海洋动力学驱动,与之相应的大气变化是由海表面温度确定的(反过来大气的变化会加强海洋温度分布型),而海表面温度分布是由海洋动力学决定的,因而用上面的简化模型表示的厄尔尼诺现象本质上是可预报的。 厄尔尼诺的起因

厄尔尼诺已成为当今妇孺皆知的“气象怪物”,不少人对它颇有神秘之感。而厄尔尼诺一词的原意也确实给人以神秘的想象,它是西班牙语“上帝之子”或“圣婴”之意。但现在的气象上的含意已完全没有这些意思了。它表示一系列的海--气反常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冷水区的消失,(2)太平洋赤道地区东南信风的消失,(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的热水向东部扩散,(4)由上述三种现象引起的一系列气候反常。从厄尔尼诺出现伴随的三种现象可知,在非厄尔尼诺时期应出现与上述三种现象相反的现象,即(1)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有一片冷水区,(2)太平洋赤道地区吹着东南风,(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堆积着大范围的热水,如能搞清这三种现象的原因,对厄尔尼诺的起因也就不难了解了。 厄尔尼诺出现伴随着的海--气异常,只是在近30年来才逐渐清楚的,最早的厄尔尼诺仅仅是与东太平洋冷水区的消失相联系。在一般年份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有一大片冷水区,这些冷水是从海洋深处翻出来的,为什么这里能上翻冷水,我们下面讨论。这些上翻的冷水带有大量的营养物,引来大量的鱼虾来这里觅食和产卵,无疑,这对当地渔民而言是丰年。冷水区一旦消失,鱼虾不来了,既使来了因水温偏高,造成鱼虾的大量死亡,这对当地的渔民来讲,无疑是灾年。冷水区的消失都开始于圣诞节前后,当地人认为,这是上帝让他的儿子给人间制造的不幸,所以把这一现象称“上帝之子”或简称“圣婴”。现在的人谁也不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上帝有什么联系,仅仅反映气象中的一些现象,或者认为是气象学中的一个具有特定含量新名词。现在人们关注的已远不是厄尔尼诺出现导致的某些现象,而是它对气候、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更多的人在研究厄尔尼诺的起因问题。 一、厄尔尼诺的起因及形成过程 我们先把厄尔尼诺形成的主要原因告诉大家,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1)全球气温的上升,(2)春季西风带的加强,(3)沃克环流回归点的东移,(4)安第斯山对回归的沃克环流

北约的全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 北约的全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苏联的战略,1949年4月4日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生效。至1992年共有16个成员国,增加了土耳其、希腊、德国、西班牙。总部在布鲁塞尔。组织机构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常设代表理事会、军事委员会、国际秘书处等。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历来由美国将领担任。北约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合作,协调立场,加强集体防务,每年举行各种联合军事演习。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 截止到2007年底,北约共有26个成员国。他们是: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日本地处北太平洋西岸,不属于北约宪章规定的成员范围截止到2007年底,北约共有26个成员国。他们是: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日本地处北太平洋西岸,不属于北约宪章规定的成员范围。 北约28个成员国 1、美国,北约领头羊,联合国乃至世界说法分量最重的国家 2、英国,美国最可靠盟友,欧洲两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法国,欧洲两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随着法国逐步回归北约军 事一体化,法国将在欧洲扮演更重要角色。 4、德国,两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经济居欧洲头把金交椅,但是军事发展受到限制,注定他不能 够成为拥有绝对实力的大国。在欧洲只能扮演重要发言者的角色。 5、意大利,一个软绵绵的做什么都不是很成功而又想在欧洲展露头角的欧洲地区性大国。现代 意大利人在血统上与古罗马人有很深渊源。 6、荷兰,北约欧盟最早的成员国之一。曾有有着海上马车之称。与英国有特殊渊源。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习题1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习题1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沃克环流在大西洋也有存在 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③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④拉尼娜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往往要高于厄尔尼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大西洋和太平洋都存在沃克环流,其方向相同;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的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缩小,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减弱;相反,当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2.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和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东北信风带B.沃克环流的改变 C.季风的影响D.全球变暖 解析:选B。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沃克环流发生改变造成的。 近些年,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而捕上来的多为鱼子鱼孙,科学家分析说此种现象除人为原因外,自然原因也有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出现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 B.海水变浅了 C.冰川融化 D.海底火山爆发 4.实行休渔制度应该选择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解析:厄尔尼诺发生年份,赤道太平洋大量暖海水倒流,西太平洋暖水性鱼类减少。我国休渔是因为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一般选择夏季。 答案:3.A 4.B 读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将增加 B.秘鲁渔业将喜获丰收 C.中国可能出现寒冬 D.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森林大火 6.图示时间()[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中国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 C.尼罗河正值汛期 D.开普敦温和多雨 解析:第5题,图中反映出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水温异常偏高,这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容易造成秘鲁渔业减产,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出现干旱,中国可能出现暖冬。第6题,厄尔尼诺现象多发生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答案:5.D 5.A 7.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①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多低于年平均值②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③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选B。厄尔尼诺现象是某些年份秘鲁沿岸洋流发生异常,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和局部地区天气发生剧烈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使秘鲁寒流水温升高,破坏了南太平洋正常的大洋环流,进而打乱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原有规律,形成了严重的气象灾害。 以水温上升为特征的海水大范围的增温现象,科学家称之为厄尔尼诺,与此现象相反的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拉尼娜。由于这两种现象的影响,1998年7月,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洪灾严重。据此回答8~9题。 8.厄尔尼诺发生的海区是() A.东赤道太平洋海区B.西赤道太平洋海区 C.东赤道大西洋海区D.西赤道大西洋海区 9.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