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稳定性分析

地基稳定性分析

地基稳定性分析
地基稳定性分析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

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15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 50007-2011) 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①山区应防止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

②岸边工程应考虑冲刷、因建筑物兴建及堆载引起地基失稳。

6、土岩组合地基

该类地基下卧基岩面为单向倾斜时,应描述岩面坡度、基底下的土层厚度、岩土界面上是否存在软弱层(如泥化带)。

7、岩石地基

①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同一建筑物的地基存在坚硬程度不同,两种或多种岩体变形模量差异达2倍及2倍以上,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②地基主要受力层深度内存在软弱下卧岩层时,应考虑软弱下卧岩层的影响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③当基础附近有临空面时,应验算向临空面倾覆和滑移稳定性。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岩层产状、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以及软弱结构面特征等。

8、软弱地基

首先,应判定地基产生失稳和不均匀变形的可能性;当工程位于池塘、河岸、边坡附近时,应验算其稳定性。其次,其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当地经验结合地层物理力学特征和建(构)筑物特征以及施工方法和程序等多因素综合确定。该类地基应按照(GB 50007-2011)第7章和《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83-2011)7.2~4有关规定分析评价其稳定性;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的厚层软土分布区,应按照(JGJ 83-2011)第6章判别软土震陷的可能性和估算震陷量。

9、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

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外,应进行液化判别。按照(GB 50011-2010)4.3.3~6规定进行。

10、岩溶和土洞

在碳酸盐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当存在岩溶(溶洞、溶蚀裂隙等)、土洞等现象时,应考虑其对地基稳定的影响。按照(GB 50021-2001) 5.1.10~1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6.6的规定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

11、填土

当地基主要受力层中有填土分布时,如填土底面的天然坡度大于20%时,应验算其稳定性。

12、桩土复合地基

对需验算复合地基稳定性的工程,提供桩间土、桩身的抗剪强度。

13、桩基

①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②嵌岩桩深度应综合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桩径、桩长诸因素确定;

③嵌岩灌注桩桩端以下3倍桩径且不小于5m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且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临空面。

④当基桩持力层为倾斜地层,基岩面凹凸不平或岩土中有洞穴时,应评价桩基的稳定性,并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14、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地基的破坏形式,除地基内饱和松砂在地震液化和局部软弱夹层侧向的问题外,它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在偏心时水平荷载下的整体倾斜或倾覆。

一般情况下,该类基础形式均匀地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不进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

①基础边缘最大压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

②在抗震设防区,考虑了瞬时作用的地震力,同时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1/10H;

③偏心距小于或等于1/6b。

特殊条件下,应根据地基岩土条件和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15、地下水的影响

当场地内地下水位升降时,应考虑可能引起地基土的回弹、附加沉降和附加的托浮力对地基的影响;对软质岩石、强风化岩石、残积土、湿陷土、膨胀岩土和盐渍土,应评价地下水的聚集和散失所产生的软化、崩解、湿陷、胀缩和潜蚀的有害作用。

四、地基稳定性验算方法

1、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方法

在竖向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当不能确定最危险滑动面时,对于均匀地基,一般采用极限平衡理论的圆弧滑动条分法。应满足下式要求:

M R/M S≥F S

M R——抗滑力矩(kN?m)

M S——滑动力矩(kN?m)

F S——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当滑动面为圆弧时,取1.2;当滑动面为平面时取1.3。

2、抗水平滑动验算

对于承受较大水平推力、地基可能发生侧向滑动的建(构)筑物,应满足下式要求:

E/H≥F S

E——水平抗力(kN)

H——作用于基础底面的水平推力(kN)

F S——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当滑动面为圆弧时,取1.2~1.3。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 (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 (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 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50007-2011)5.3、(JGJ72-2004)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50007-2011)5. 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①山区应防止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 ②岸边工程应考虑冲刷、因建筑物兴建及堆载引起地基失稳。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稳定性分析

《现代工程地质学》 读书报告 岩溶地区 地基处理及稳定性分析 姓名:罗国才 学号:15121158 班级:硕1508班 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指导老师:王连俊教授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稳定性分析 岩溶地区的地质构成常常会引起地基的不均与沉降、承载力不足以及地基的塌陷或滑动等严重破坏。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在岩溶地区展开,岩溶地基就成为了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为突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岩溶地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岩溶地区就是我们常说的喀斯特地貌,是硫酸盐岩、碳酸盐岩等可溶性的岩石在水的腐蚀和崩塌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地质形态、作用和现象的统称。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建筑物的基础很容易遇到土洞、溶洞等不良的地质问题。这些天然的土洞和溶洞都是由能够溶于水的石灰岩组成的,由于石灰岩长期受到水的冲刷和溶蚀,石灰岩的结构出现变化,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土洞和溶洞。这些天然的土洞和溶洞不管是大小还是分布都会造成工程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重大影响。 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筑,地基处理是工程施工中的难点,更是重点。以下是岩溶地区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1)地基不稳及塌陷问题 由于地表的岩溶作用,石灰岩的表层会有溶沟发育,在这些发育的溶沟之间常常会残留尖棱状或者锥状的石芽,导致石灰岩地基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从而形成石芽地基。此外,石芽间的溶沟会被土填充,所以具有较低的强度和较高的压缩性,容易引起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无法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土洞地基和溶洞地基也容易在建筑物的荷重作用下产生塌陷,给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突水和渗漏问题 在岩溶地区,由于岩体中存在的缝隙、溶洞和管道,导致在地基基坑开挖或隧道开挖时,如果有承压水,那么很容易引起地下突水,从而导致地基基坑的排水困难,严重的还会把地基淹没。 影响岩溶地基稳定性的自身因素有:溶洞顶板的厚度和跨度,洞体完整程度和充填情况,岩体强度和产状分布,岩溶裂隙发育和。外部因素有:荷载大小和作用时间长度等。 二、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 岩溶地基变形破坏主要形式有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地表坍塌等。

稳定性验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根据JTJ250-9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的5.3.2规定,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验算,其危险滑弧应满足以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Sd Rk R M M γ≤ 式中:Sd M 、Rk M ——分别为作用于危险滑弧面上滑动力矩的设计值和抗滑力矩的标准值; R γ为抗力分项系数。 2)采用简单条分法验算边坡和地基稳定,其抗滑力矩标准值和滑动力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cos tan ()sin Rk ki i ki i ki i ki Sd s ki i ki i M R C L q b W M R q b W α?γα??=+ +?? ??=+?? ∑∑∑ 式中:R ——滑弧半径(m ); s γ——综合分项系数,取1.0; ki W ——永久作用为第i 土条的重力标准值(KN/m ),取均值,零压线以 下用浮重度计算; ki q ——第i 土条顶面作用的可变作用的标准值(kPa ); i b ——第 i 土条宽度(m ); i α——第i 土条滑弧中点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ki ?、ki C ——分别为第i 土条滑动面上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kPa ) 标准值,取均值; i L ——第 i 土条对应弧长(m )。 3)地基稳定性计算步骤 (1) 确定可能的滑弧圆心范围。通过边坡的中点作垂直线和法线,以坡面中点为圆心,分别以1/4坡长和5/4坡长为半径画同心圆,最危险滑弧圆心即在该4条线所包含的范围内。

(2) 作滑动滑弧。选定某些滑动圆心,作圆与软弱层相切,则与防波堤及土层相交的圆弧即为滑弧。 (3) 进行条分。对滑弧内的土层等进行条分,选择土条的宽度,并且对土条进行编号。 (4) 计算各个土条的自重力。利用公式ki i i i W h b γ=计算各个土条的自重力。 (5) 计算滑弧中点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作滑弧的中点切线,读出它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注意滑弧滑动的方向,确定夹角的正负。 (6) 确定土条内滑弧的内摩擦角与粘聚力。对于不同的土层,内摩擦角与粘聚力取均值。 (7) 计算危险弧面上的滑动力矩与抗滑力矩。利用公式计算抗滑力 矩 和 滑 动 力 矩。 抗滑力矩为 ( )c o R k k i i k i i k i i k i M R C L q b W α???= ++ ?? ∑ ∑;而滑动力矩为()sin Sd s ki i ki i M R q b W γα??=+??∑。 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利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Sd Rk R M M γ≤判断是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

地基稳定性分析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 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15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 50007-2011) 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①山区应防止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 ②岸边工程应考虑冲刷、因建筑物兴建及堆载引起地基失稳。 6、土岩组合地基 该类地基下卧基岩面为单向倾斜时,应描述岩面坡度、基底下的土层厚度、岩土界面上是否存在软弱层(如泥化带)。

地基岩体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分析 重力坝、支墩坝等挡水建筑物。 一、坝基岩体承受的荷载分析 (沿坝轴线方向取1m宽坝基(单宽坝基)为单位进行计算,如图10.1所示) 图10.1 坝体静水压力分布示意图 1.坝体重力W(kN) 式中:—坝体材料的容重(KN/m3); —坝体横截面面积(m2)。 2.静水压力 ①水平静水压力: ②竖直(向)静水压力:(阴影部分面积) 如: 3.泥沙压力(F) 由朗肯土压力理论: 式中:—泥沙的容重; —坝前淤积泥沙厚度; φ—泥沙的内摩擦角。 4.浪压力(P) 确定比较困难。 当坝的透水面为铅直面或坡度大于1∶1时。 ①时,水深处浪压力的剩余强度为: 式中:—波浪高度; —波浪长度; —波浪破碎的临界水深; —水深。 ②,在深度以下可不考虑浪压力的影响, 式中:。 5.扬压力(U)(作用于坝底上的渗流压力) 图10.2 坝底扬压力分布图 如图10.2所示。 ①在没有灌浆和排水设施的情况下 (即图中梯形面积) 式中:—单宽坝底所受扬压力; —坝底宽度; —不大于1.0的系数。 当时,(即“莱维(Levy)法则”) ②当坝基有灌浆帷幕和排水设施时,如仅有排水设施时,λ=0.8~0.9。 ③如果能确定坝基岩体内地下水渗流的水力梯度(I),则可按下式计算渗透压力:6.岩体重力(G) 7.地震力()

—地震影响系数;—坝体与滑面上部岩体重力。 图10.3 接触面滑动示意图 二、坝基岩体的破坏模式 根据坝基失稳时滑动面的位置,分为三种模型: 图10.4 岩体内滑动类型示意图 三、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计算 1.接触面抗滑稳定性计算 如图10.5所示。 (1)抗滑稳定性系数:或 图10.5 接触面滑动受力示意图 —坝体与基岩接触面的摩擦系数; C—接触面的内聚力。 (2)为增大η,将坝体和岩体接触面设计成向上游倾斜的平面,如图10.6所示,作用于接触面的正压力:拉滑力: 滑动力: 图10.6 坝底面倾斜的情况及受力分析 (3)如果坝底面水平且嵌入岩基较深,如图10.7所示,那么在计算η时,应考虑下游岩体的抗力(被动压力)。 对楔体abd,在bd面上: 在bd法线方向: 图10.7 岩体抗力计算示意图 ∴岩体的抗力: 修正为: (因为工程设计中,只是部分利用或不利用岩体抗力。) 式中:ξ为抗力折减系数,0~1.0) 2.坝基岩体内滑动的稳定性计算 (1)沿水平软弱结构面滑动的情况 若滑动面埋深不大,一般不计入岩体抗力;如滑动面埋深较大则应考虑抗力的影响。如图10.8所示。 图10.8 倾向上游结构面滑动计算图 式中:,分别为坝基可能滑动面上总的法向压力和切向推力; 为可能滑动面上作用的扬压力; 为可能滑动面上游铅直边界上作用的水压力; 图10.9 倾向上游结构面滑动计算图 ,分别为可能滑动面的摩擦系数和粘聚力; A为可能滑动面的面积;

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稳定性的研究

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现代工业、城市布局、交通以及高层重型建筑物的发展,大型地下空间的开发以及大跨度新兴轻钢结构的出现都对地基和基础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工程所处地基处理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合理的软弱地基处理、上部结构设计,可以减轻和消除软弱地基对上部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对于地层上部普遍为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物或人工填土,岩性主要为流塑状态淤泥或淤泥质土和松散至稍密砂土,厚度大,工程力学性质差,地基承载力低的沿海地区,在建筑工程施工交付使用过程中要满足天然地基承载力的工程需要,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复合地基以其桩土跟褥垫层作用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及沉降差,提高地基抗震液化能力,是现代快速加固软弱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复合地基技术以其工艺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等优势,在工程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软弱地基,复合地基,地基处理,褥垫层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稳定性概述 (2) 2.1复合地基定义与原理 (2) 2.1.1定义与原理 (2) 2.1.2 复合地基的特点与应用场合 (2) 2.2复合地基施工工艺解析 (3) 2.2.1施工工艺原理 (3) 2.2.2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 2.3质量控制 (4) 3现阶段复合地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 3.1复合地基的破坏形态 (5) 3.2质量通病 (5) 4针对施工现状对于复合地基施工提出解决措施 (6) 4.1技术措施 (6) 4.1.1复合地基质量检测 (6) 4.1.2技术交底 (6) 4.2安全措施 (6) 5以青钢搬迁项目做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稳定性的研究 (7) 5.1概况 (7) 5.2工程量及技术要求 (7) 5.3工程地质 (8) 5.4水文地质 (10) 5.5各分项施工方案 (11) 5.5.1振动沉管桩施工方案 (11) 5.5.2双管旋喷桩施工方案 (12) 5.5.3 褥垫层施工方案 (15) 结论 (16)

地基稳定性分析

地基稳定性分析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学习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一说是地基在外部荷载(包括基础重量在内的建筑物所有的荷载)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稳定安全程度;二说是各类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承受荷载的稳定程度;还有表达为与地基岩土体在承受建筑荷载条件下的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因此,地基稳定性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其分析和评价可以包含在场地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和地基分析和评价之中。 总之,稳定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建(构)筑物的兴建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 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根据济南地区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 50007-2011) 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分析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地基土竖向成层分布,部分层位水平方向上分布不连续,水 平方向上厚度变化较大,部分层位水平方向顶(底)板埋深有所起伏,主要表现在: 1、人工填土层(Qml)杂填土(① 1 )呈杂色,松散状态,由砖块、灰渣、废土、建 筑垃圾等组成,分布不稳定,仅局部分布;素填土(① 2 )呈褐黄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高)压缩性土,厚度有所变化。填垫年限小于十年。 2、新近冲积层(Q 43N al)黏土(③ 1 )土质尚均匀,分布不甚稳定,厚度有所变化,局 部缺失。 3、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 4 1h)水平方向上土质尚均匀,砂粘性变化较大,局部夹粉土,分布较稳定。 4、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 41al)⑧ 1 亚层分布不甚稳定,局部缺失,⑧ 2 亚层分 布尚稳定,各亚层厚度变化大。 5、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 3e al)土质较均匀,⑨ 1 亚层分布尚稳定,局部缺 失;⑨ 2亚层分布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⑨ 3 亚层分布不稳定,部分区域缺失。 5、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 3 c al) 本层土在揭示范围内土质尚均匀,?1亚层分布不稳定,部分区域缺失,?2、?3亚层分布尚稳定。 本场地地基土水平方向上各亚层砂粘性有所变化,厚度有所变化,但对整体而言,地基土分布及性质尚均匀、稳定,整体认为地基土是较均匀、稳定的。 第二节 2.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2.4.1一般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当子样个数≥6时,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及子样个数;当子样个数<6时,仅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及子样个数。各层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4.1:

建筑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摘要: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分析评价是现行规范、规程强条规定的内容,本文从地质环境条件和岩土工程条件两方面对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场地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地质环境条件;岩土工程条件 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14.3.3,第9款规定进行“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天然地基评价”中规定应分析评价的内容包括“场地、地基稳定性和处理措施的建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4.6.2第1款“场地稳定性评价”,对“地基稳定性评价”提及很少。各位同行在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往往感到需要论证的内容不是太多就是无从下笔。本人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对这一问题在济南地区常见的几种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新型的建构筑物、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多样,该文观点和阐述仅是一管之见,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场地稳定性评价 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指对各种不良地质作用,包括:断裂、地裂缝、滑坡、崩塌、岩溶、土洞塌陷、建筑边坡等影响场地整体稳定性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评价。 场地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初勘阶段的主要任务,详勘阶段应进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在(GB 50021-2001) (2009年版)论述较笼统,但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岩土工程评价”中明确了分析评价的内容。 场地稳定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岩土工程问题: 1 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针对拟建场地及附近是否存在活动性断裂; 2 场地地震效应,主要针对场地所处的基本地震烈度区划,划分出场地地段; 3 是否发育直接危害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和活动断裂等。 4 建筑边坡稳定稳定性的影响等。 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规定,可仅作定性分析,确定场地稳定性、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必要时应建议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由此影响到地基稳定性的工程要进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 二地基稳定性评价 地基稳定性主要是指由于地形、地貌、设计方案造成建筑地基侧限削弱或不均衡,而可能导致基础整体失稳;或软弱地基、局部软弱地基,如暗浜、暗塘等,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地基失稳。其含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基在外部荷载(包括基础重量在内的建筑物所有的荷载)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稳定安全程度——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2 各类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承受荷载的稳定程度——变形验算; 3 与地基岩土体在承受建筑荷载条件下的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与岩土工程条件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关联度。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建(构)筑物的兴建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规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三地基稳定性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以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 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的内容主要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 建筑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济南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站郜宪存

基坑稳定性验算

第4章基坑的稳定性验算 4.1概述 在基坑开挖时,由于坑内土体挖出后,使地基的应力场和变形场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地基的失稳,例如地基的滑坡、坑底隆起及涌砂等。所以在进行支护设计时,需要验算基坑稳定性,必要时应采取适当的加强防范措施,使地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安全度。 4.2 验算内容 对有支护的基坑全面地进行基坑稳定性分析和验算,是基坑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对基坑稳定性验算主要有如下内容: ①基坑整体稳定性验算 ②基坑的抗隆起稳定验算 ③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验算 4.3 验算方法及计算过程 4.3.1基坑的整体抗滑稳定性验算 根据《简明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采用圆弧滑动面验算板式支护结构和地基的整体稳定抗滑动稳定性时,应注意支护结构一般有内支撑或外拉锚杆结构、墙面垂直的特点。不同于边坡稳定验算的圆弧滑动,滑动面的圆心一般在挡墙上方,基坑内侧附近。通过试算确定最危险的滑动面和最小安全系数。考虑内支撑或者锚拉力的作用时,通常不会发生整体稳定破坏,因此,对支护结构,当设置外拉锚杆时可不做基坑的整体抗滑移稳定性验算。 4.3.3基坑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图4.1 基坑抗隆起稳定性验算计算简图 采用同时考虑c 、φ的计算方法验算抗隆起稳定性。 ()q D H cN DN K c q s +++= 12γγ 式中 D —— 墙体插入深度; H —— 基坑开挖深度; q —— 地面超载; 1γ—— 坑外地表至墙底,各土层天然重度的加强平均值; 2γ—— 坑内开挖面以下至墙底,各土层天然重度的加强平均值; q N 、c N ——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系数; c 、?—— 为墙体底端的土体参数值; 用普郎特尔公式,q N 、c N 分别为: ?π?tan 2245tan e N q ??? ? ?+=? ()? tan 11-=q c N N 其中 D=2.22m q=10kpa H=7m ?= 240 4.1879.29.1821.181.2181=?+?+?= γ 5.181 7.03.183.09.182=?+?=γ 6.9)22445(tan 24tan 14.302=+ =?e Nq 32.1924 tan 1)16.9(tan 1)1(0=-=-=?Nq Nc 则 Ks=(18.5×2.22×9.6+10×19.32)/18.4(7+2.22)+10=3.27>1.2 符合要求 4.3.4抗渗流(或管涌)稳定性验算 (1)概述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 50007-2011) 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第七章 岩体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

7岩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rock mass structure&stability 一、概念 1、岩体(rock mass):包含岩石(rock)和结构弱面(weak structural plane)。 (1)特点: ①不连续——受构造切割、孔隙等影响; ②非均质——各类矿物、岩石组合; ③各向异性——构造、非均质造成。(2)与岩石的区别: ①范围大; ②强度、稳定性低。 2、岩体稳定: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自然、人为)下岩体不产生破坏性剪切滑移、塑性变形和张裂破坏。

3、岩体稳定性分析:包括—— ⑴结构分析 ⑵力学分析 ⑶类比分析 一般需将三种分析方法进行相互补充、验证,作出综合评价。 二、岩体结构 ㈠概念 岩体结构是指岩体中①结构面(structural plane)和②结构体(structural block)的组合特征,即结构面的发育程度、组合形式;结构体的大小、几何形式和排列。 ①结构面——岩体中各种地质界面,如:层面、裂隙面、断层面、不整合面等。岩体多沿结构面发生破坏。 ②结构体——由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单个块体。

㈡结构面: 1、成因类型: ⑴沉积结构面——沉积、成岩过程中形成,包括层理、层面、软弱夹层(weak intercalated layer)和不整合面等。 其中软弱夹层对岩体稳定性影响比较大,容易造成滑坡等工程事故。软弱夹层的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其成因分为: ①在陆相沉积间断的不整合面处形成软弱夹层; ②在火山喷发间歇期形成的风化软弱夹层; ③原生夹层。 其中①、②两种软弱夹层通常含泥质物质,松散。形成良好的地下水通道,夹层的水稳定性差,易软化、泥化,强度和稳定性差。 ⑵火成(或岩浆)结构面——在岩浆活动中形成,包括:

土坡稳定性计算实例

土坡稳定性计算书 本计算书参照《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实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杨文渊编著人民教同出版社、《地基与基础》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土力学》等相关文献进行编制。 计算土坡稳定性采用圆弧条分法进行分析计算,由于该计算过程是大量的重复计算,故本计算书只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省略了重复计算过程。 本计算书采用瑞典条分法进行分析计算,假定滑动面为圆柱面及滑动土体为不变形刚体,还假定不考虑土条两侧上的作用力。 一、参数信息: 条分方法:瑞典条分法; 条分块数:50; 考虑地下水位影响; 基坑外侧水位到坑顶的距离(m):2.000; 基坑内侧水位到坑顶的距离(m):4.500; 放坡参数: 序号放坡高度(m) 放坡宽度(m) 平台宽度(m) 1 2.20 1.20 0.80 2 2.30 1.00 1.00 荷载参数: 序号类型面荷载q(kPa) 基坑边线距离b1(m) 宽度b0(m) 1 局布 3.00 1 1 土层参数:

二、计算原理: 根据土坡极限平衡稳定进行计算。自然界匀质土坡失去稳定,滑动面呈曲面,通常滑动面接近圆弧,可将滑裂面近似成圆弧计算。将土坡的土体沿竖直方向分成若干个土条,从土条中任意取出第i条,不考虑其侧面上的作用力时,该土条上存在着: 1、土条自重, 2、作用于土条弧面上的法向反力, 3、作用于土条圆弧面上的切向阻力。 将抗剪强度引起的极限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的比值作为安全系数,考虑安全储备的大小,按照《规范》要求,安全系数要满足≥1.3的要求。 三、计算公式: F s=∑{c i l i+[(γh1i+γ'h2i)b i+qb i]cosθi tanφi}/∑[(γh1i+γ'h2i)b i+qb i]sinθi 式子中: F s --土坡稳定安全系数; c i --土层的粘聚力; l i--第i条土条的圆弧长度; γ --土层的计算重度; θi --第i条土中线处法线与铅直线的夹角; φi --土层的内摩擦角;

挡土墙设计及地基稳定性(2)

6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
Earth Pressur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Soil and Soil Slope Stability
1

6.1 概述 6.2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6.3 Rankine土压力理论 6.4 Coulomb土压力理论 6.5 挡土墙设计 6.6 加筋土挡土墙简介 6.7 地基破坏型式及地基承载力 6.8 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6.9 土坡和地基的稳定分析
2

6.5 挡土墙设计 6.5.1 挡土墙类型选择 6.5.2 挡土墙的计算 6.5.3 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措施
3

6.5.1 挡土墙类型选择 挡土墙的作用
挡土墙是各类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支挡结构形式,它具有结构 简单、占地少、施工方便和造价低廉等诸多优点。目前,不仅广 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城市建设,同时应用于水坝建设、河床整 治、港口工程、水土保持、山体滑坡防治等领域。
4

挡土墙类型
墙顶
1. 重力式挡土墙
由块石或素混凝土砌筑而成,靠 自身重力维持稳定,墙体抗拉、抗剪 强度都较低。墙身截面尺寸大,一般 用于低挡土墙。 墙面 墙背
墙趾
墙基
墙踵
2. 悬臂式挡土墙
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立臂、墙趾 悬臂和墙踵悬臂三块悬臂板组成,靠 墙踵悬臂上的土重维持稳定,墙体内 拉应力由钢筋承担,墙身截面尺寸 小,充分利用材料特性,市政工程中 常用。 立壁 钢筋
墙趾
墙踵
5

地基计算及处理设计

8 地基计算及处理设计 8.1 一般规定 8.1.1 水闸地基计算应根据地基情况,结构特点及施工条件进行,其内容应包括: 1 地基渗流稳定性验算; 2 地基整体稳定计算; 3 地基沉降计算; 在各种运用情况下,水闸地基应能满足承载力,稳定和变形的要求. 8.1.2 岩石可按其坚硬程度分类.碎石土可按砾的含量分类. 土可按颗粒级配及塑性指数分类,砂土也可按砂粒含量分类,粘性土也可参照塑性图分类.岩石,碎石土和土的分类见附录F. 8.1.3 对于土质地基,初步划分松软地基和坚实地基的特性指标见附录G. 8.1.4 土质地基的计算应根据地基土和填料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指标进行.地基土的专门试验项目(如地基土对混凝土板的抗滑强度试验,砂砾石地基的管涌试验等)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8.1.5 地基土的剪切试验方法可按表8.1.5的规定选用.室内试验应尽量减少取样和试验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误差,试验指标的取值宜采用小值平均值. 8.1.6 岩基物理力学性指标的试验方法可按国家现行的DL 5006-92《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的规定选用. 8.1.7 地基计算的荷载组合可按本规范表7.2.11的规定采用. 8.1.8 地基渗流稳定性验算应按本规范6.0.4~6.0.6条的规定进行.

8.1.9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不进行地基沉降计算: 表8.1.5 剪切试验适用条件 注:1.重要的大型水闸的粘性土地基应同时采用相应排水条件的三轴剪切试验方法验证; 2.软粘土地基可辅以采用野外十字板剪切试验方法; 3.回填土可采用饱和快剪试验方法. 1 岩石地基; 2 砾石,卵石地基; 3 中砂,粗砂地基; 4 大型水闸标准贯入击数大于15击的粉砂,细砂,砂壤土,壤土及粘土地基; 5 中,小型水闸标准贯入击数大于10击的壤土及粘土地基.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习题集与答案第10章

第10章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答案在最底端) 1.简答题 1.土坡稳定有何实际意义?影响土坡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1.【答】 山区的天然山坡,江河的岸坡以及建筑工程中因平整场地、开挖基坑而形成的人工斜坡,由于某些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边坡局部土体滑动而丧失稳定性,边坡的坍塌常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并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应选择适当的边坡截面,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必要时还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性以及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以达到保证边坡稳定。减少填挖土方量、缩短工期和安全节约的目的。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一般有一下几个方面: (1)土坡作用力发生变化。例如由于在坡顶堆放材料或建造建筑物使坡顶受荷,或由于打桩、车辆行驶、爆破、地震等引起的震动改变了原来的平衡状态。 (2)土体抗剪的强度的降低。例如土体中含水量或孔隙水压力的增加。 (3)静水压力的作用。例如雨水或地面水流入土坡中的竖向裂缝,对土坡产生侧向压力,从而促进捅破的滑动。 (4)地下水在土坝或基坑等边坡中的渗流常是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渗流会引起动水力,同时土中的细小颗粒会穿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渗流挟带而去,使土体的密实度下降。 (5)因坡脚挖方而导致土坡高度或坡脚增大。 2.何为无黏性土坡的自然休止角?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3.简述毕肖普条分法确定安全系数的试算过程? 4.试比较土坡稳定分析瑞典条分法、规范圆弧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及杨布条分法的异同? 5.分析土坡稳定性时应如何根据工程情况选取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和稳定安全系数? 6.地基的稳定性包括哪些内容?地基的整体滑动有哪些情况?应如何考虑? 7.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原理是什么?如何确定最危险的圆弧滑动面? 8.简述杨布(Janbu)条分法确定安全系数的步骤。 2.填空题 1.黏性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表达式为。 2.无黏性土坡在自然稳定状态下的极限坡角,称为自然休止角。 3.瑞典条分法稳定安全系数是指 和之比。 4.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土体的、、 、 和等5个参数有密切关系。5.简化毕肖普公式只考虑了土条间的作用力而忽略了作用力。 3.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