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说理类散文

议论说理类散文

议论说理类散文
议论说理类散文

议论说理类散文

议论说理类散文

暗影生异彩

季季

①我跟一群十七岁的女孩子聊天,她们问起我平时有些什么娱乐,当时我几乎愣住了。当我提到我的娱乐包括了“暗中静坐”时,那些十七岁的女孩子差不多都睁大了眼睛:仿佛充满了疑惑和惊骇,同时掺杂着一种想要探索真相的兴味。

②其实,不能心领神会暗中静坐的乐趣,是十七岁女孩们的一种本分。她们的生活本就瑰丽多姿,哪知道生存的背后尚有暗影呢?我也曾经十七岁,曾经活得喧哗多姿,曾经充满了泡沫般华丽飞扬的梦幻,而那些,终于都在生存的这条

路上渐次挥发,终而远离了。

③我幼时住在乡村,最能领略先作垃圾再作泥土的过程之艰辛与庄严。乡村的农家,大都有一间作堆肥的房子,他们把所有会腐烂的垃圾都堆在那仅有一扇门可供出入的房子里。过了一段时日,垃圾都已腐烂,他们就装进牛车,运到田里去施肥。到了那个时候,它们的身份和价值有了奇异的变质:它们不再是垃圾,不再是堆肥;它们化为泥土,而且化为沃土,使地上的生命因而活得腰杆更直,收获更好。它们消失了本来的自己,但是它们成为能滋养生命的泥土了。

④在我的生命发酵和腐烂的那段时期,我时常想起垃圾、堆肥、沃土之间的逻辑关系。那段时期,我承受高温和沼气的煎熬几至窒息,但是我深知更多的垃圾可以作更多的堆肥,而更多的堆肥可以造就更广阔深厚的沃土。这种逻辑关系看似十分浅显,然而蜕变的过程却是艰辛无比的:那是一种长久的窒息,是只剩一口气的苟延残喘。然而,我自那无窗的、满是恶臭的房子走了出来,在生命这片土地上寻得一处安身的泥土。我依赖这泥土重新滋长我自己,滋长我的儿女;更重要的是,许多过去被窒息了的欲望,又

在这滋长的过程中伸出了敏锐的触角。这些触角时常在我脑海里张牙舞爪,跟我的脑子争辩。它们总是跟我的脑子说为什么我在你的生活里长时扮演抽象的角色?为什么我不能在你生存的那方泥土中扎根成长为一种具体的生命?面对那样的抗辩,我只能说:我赖以生存的这方泥土太小了,或许,也太贫瘠了。这方泥土滋长我自

己和我的儿女都还嫌贫瘠,怎么再容得下那许多欲望的触角扎根成长呢?

⑤细究起来,这些欲望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的生命共存亡的。它们起先也许很小、很少, 然而,岁月、情感、天象、知识逐日滋润它们,使它们渐次壮大、日益增多。它们不是蝼蚁,不能一脚就可踩死;它们也不是游鱼,离水即成涸辙。它们是不死的精灵,是固执的恋人:纠缠着你、苦恼着你,却还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丰硕和甜美。我于是顿悟了:若连这些欲望都没有,我的生命或将更为庸俗贫乏吧?从这个比较宽容的角度来面对那些挥之不去的欲望,我对它们竟只有心存感激了。天涯觅知音,与君共生死,这偕行的路途是何其庄严啊!

⑥从小我就向往一个比教科书更宽阔渊博的

知识的世界,我向往那个静态的世界所呈现的动态世界的相貌。我向往高山大河、波涛壮阔;向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和草原上的牧人;向往神游太空,伸手摘星,翻掌覆雨;向往大博物馆的阴凉、古朴、丰盛;向往原始森林的小径和荆棘。我尤其向往的是许许多多在我内心中澎湃不已的人间角色:小贩、农民、工人、推销员、

艺人、精神病患、孤儿……我渴望进入他们的生活,和他们闲话家常,了解他们的爱憎悲喜。我

挚爱这些坚忍或者沉默的手足同胞,他们在我内

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一个大政治家或大企业家。

⑦我的欲望如许多,而今我却为卑微而繁琐的现实生活所禁锢。我不能出走,不能挥洒自如地去接近那些向往已久的事物,去和我的欲望合而为一。就在这样的困顿无奈中,我终于自寻出

路,和我的欲望取得了另一种妥协。白日已尽,

俗缘暂失,我在暗中静坐:只见得那许多欲望的

精灵都化作实实在在的生命,在我眼前歌咏不

止。暗影幢幢,我竟得和它们玲珑相见,灵犀互

通了。它们不再仅是脑中的幻影;它们是嶙峋高山,是我航行过的大海,是绿得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是故宫,是荆棘,是一群群劳动者疲乏的脸

和枯涩的眼神……我不仅看见,而且我还倾听:

草原风声、浪涛击岸、林中猿啸、民歌悠远、牛

羊卩牟眸……这是一片大好风景,一片在暗影中更显得清晰的异彩。只在这时,我才真正地无虞匮乏,充满喜乐;攀登高山,乘风破浪,仿佛都一■ 蹴可就。人生至此,尚复何求呢?而这样壮观的

娱乐,又有什么它物可以取而代之呢?

⑧这样的娱乐,或许要被人讥为“只不过又落入梦幻的陷阱罢了”,而我是不在乎这些的。

那些欲望,对我来说,也不会是永远的幻影。我

不知何时能逐一将它们由幻影化为真实,如今我只知道在每日的暗中静坐里,我能和它们玲珑相见,灵犀互通。而且我相信在这浑噩尘世里,也

有许多人俗缘半生,却也能曲径通幽,在暗沉沉

的黑影里,瞧见那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

(选自《海内外华人名家名篇选》,有删改)

11.从全文看,作者的欲望有哪些?请分点概括。(6分)

12.第③段写乡村垃圾化为泥土的过程,有什么

作用?(6分)

浅谈古代散文阅读技巧

浅谈古代散文阅读技巧 古散文以说理言志为主,在表达方式上多议论、抒情,并且常常引经据典,反复对比论证、抒情说明。阅读古散文需要仔细品读文章的字句话语、感悟作品的主题思想、鉴赏作品的艺术特点等等。这就需要我们以不同方法多次地阅读古散文文本并鉴赏感悟。下面就具体谈谈如何来读古散文。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拿到一篇古散文,可以简单浏览一遍,整体感知散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情感。对文章进行初步的感知,大体明确作者想要阐述的问题,是如何阐述的,选取了哪些素材,有着怎样的认识。若是侧重说理的古散文则要特别注意每一段开头的句子,这往往是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也往往是作者所持的观点。若是侧重抒情的古散文则要特别注意文章所写事件、细节以及抒发的情感,文章的开头、结尾是表达主旨、抒发情感的重要关注点。 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侧重抒情的古散文。初读文章,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内容。文章开头“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与结尾“呜呼哀哉!尚飨!”这是祭文的一般格式,也写出了祭文的目的,即祭悼十二郎。再结合文章所述事件:“吾少孤,……惟兄嫂是依”、“吾与汝……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等,可以感知文章基本内容,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七日后才能动笔写下这篇祭文。此时我们才发现,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像传统祭文一般称颂死者,悼念生平,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屡屡哀思。 二、细读文本,理清细节 整体把握文章所写的目的和内容后,应该再次细读文本,理清古散文中相对零碎的细节。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依照一定的顺序(时间、事件发展)来把所写细节来概括出来,通过感受文中的诸多细节来感受人物情感、事件内涵。细节描写在古散文中主要是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动作以及具体详细的事件。于细微处见精神,品读细节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古散文的内容和情感。 作为一篇祭文,《祭十二郎文》一反传统的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而主要是记家常琐事,描零碎细节。这一个又一个的细节连接在一起,就把叔侄之间那种情谊以及韩愈自身的情感叙述、表达出来。如第二节回忆成长经历,写大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的语言细节,突出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强调了两者的骨肉亲情关系。家族凋零,振兴无望,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更是引起了韩愈的切肤之痛;再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本章重点: 《论语》的思想 《孟子》的思想 《庄子》的艺术特色 预习: 一、名词解释和问答: 1、什么是说理散文? 2、诸子散文史说理散文吗? 3、诸子散文代表作有哪些? 4、什么是百家争鸣? 5、学习重点——名词解释: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二、填空 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指的是()。 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 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 11、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 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概述: 1、《论语》的语录体在()中得到发展,其中的自觉的逻辑意识,为说理散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先秦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它的发展,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a)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论语》、《老子》 b)对话体和寓言体(战国中期):《孟子》、《庄子》 c)专论体(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 一、语录体—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说;教育家,首创私学,打破了官府的垄断局面,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序《诗》、传《易》、《礼》、《乐》,作《春秋》”(《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即言语的论纂)共二十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共同著录完成的。 (一)体制。 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论语》中具有先秦说理问的特征的表现: a)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 b)书中也有较长的段落,叙述清楚,有一定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不同个性。《先进·子路冉有公西华侍 坐》 c)《季氏》中孔子的几段话,针对性强,层次清晰,具有说理文的某些特征。 (二)文学性体现在: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三)《论语》思想内容:《论语》记述了孔子的言行,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体系。 1、政治思想“礼”和“仁”。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3、美学思想善与美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议论说理类散文

议论说理类散文 暗影生异彩 季季 ①我跟一群十七岁的女孩子聊天,她们问起我平时有些什么娱乐,当时我几乎愣住了。当我提到我的娱乐包括了“暗中静坐”时,那些十七岁的女孩子差不多都睁大了眼睛:仿佛充满了疑惑和惊骇,同时掺杂着一种想要探索真相的兴味。 ②其实,不能心领神会暗中静坐的乐趣,是十七岁女孩们的一种本分。她们的生活本就瑰丽多姿,哪知道生存的背后尚有暗影呢?我也曾经十七岁,曾经活得喧哗多姿,曾经充满了泡沫般华丽飞扬的梦幻,而那些,终于都在生存的这条路上渐次挥发,终而远离了。 ③我幼时住在乡村,最能领略先作垃圾再作泥土的过程之艰辛与庄严。乡村的农家,大都有一间作堆肥的房子,他们把所有会腐烂的垃圾都堆在那仅有一扇门可供出入的房子里。过了一段时日,垃圾都已腐烂,他们就装进牛车,运到田里去施肥。到了那个时候,它们的身份和价值有了奇异的变质:它们不再是垃圾,不再是堆肥;它们化为泥土,而且化为沃土,使地上的生命因而活得腰杆更直,收获更好。它们消失了本来的自己,但是它们成为能滋养生命的泥土了。 ④在我的生命发酵和腐烂的那段时期,我时常想起垃圾、堆肥、沃土之间的逻辑关系。那段时期,我承受高温和沼气的煎熬几至窒息,但是我深知更多的垃圾可以作更多的堆肥,而更多的堆肥可以造就更广阔深厚的沃土。这种逻辑关系看似十分浅显,然而蜕变的过程却是艰辛无比的:那是一种长久的窒息,是只剩一口气的苟延残喘。然而,我自那无窗的、满是恶臭的房子走了出来,在生命这片土地上寻得一处安身的泥土。我依赖这泥土重新滋长我自己,滋长我的儿女;更重要的是,许多过去被窒息了的欲望,又在这滋长的过程中伸出了敏锐的触角。这些触角时常在我脑海里张牙舞爪,跟我的脑子争辩。它们总是跟我的脑子说为什么我在你的生活里长时扮演抽象的角色?为什么我不能在你生存的那方泥土中扎根成长为一种具体的生命?面对那样的抗辩,我只能说:我赖以生存的这方泥土太小了,或许,也太贫瘠了。这方泥土滋长我自己和我的儿女都还嫌贫瘠,怎么再容得下那许多欲望的触角扎根成长呢? ⑤细究起来,这些欲望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的生命共存亡的。它们起先也许很小、很少,然而,岁月、情感、天象、知识逐日滋润它们,使它们渐次壮大、日益增多。它们不是蝼蚁,不能一脚就可踩死;它们也不是游鱼,离水即成涸辙。它们是不死的精灵,是固执的恋人:纠缠着你、苦恼着你,却还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丰硕和甜美。我于是顿悟了:若连这些欲望都没有,我的生命或将更为庸俗贫乏吧?从这个比较宽容的角度来面对那些挥之不去的欲望,我对它们竟只有心存感激了。天涯觅知音,与君共生死,这偕行的路途是何其庄严啊! ⑥从小我就向往一个比教科书更宽阔渊博的知识的世界,我向往那个静态的世界所呈现的动态世界的相貌。我向往高山大河、波涛壮阔;向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和草原上的牧人;向往神游太空,伸手摘星,翻掌覆雨;向往大博物馆的阴凉、古朴、丰盛;向往原始森林的小径和荆棘。我尤其向往的是许许多多在我内心中澎湃不已的人间角色:小贩、农民、工人、推销员、艺人、精神病患、孤儿……我渴望进入他们的生活,和他们闲话家常,了解他们的爱憎悲喜。我挚爱这些坚忍或者沉默的手足同胞,他们在我内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一个大政治家或大企业家。 ⑦我的欲望如许多,而今我却为卑微而繁琐的现实生活所禁锢。我不能出走,不能挥洒自如地去接近那些向往已久的事物,去和我的欲望合而为一。就在这样的困顿无奈中,我终于自寻出路,和我的欲望取得了另一种妥协。白日已尽,俗缘暂失,我在暗中静坐:只见得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地文章,在高考中,作为写作地一种主要文体,一直是学生们学习训练地重点之一.一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推理逻辑性强地议论文往往在高考中更能获得高分. 在本讲中,有着年高考指导经验地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姚家祥老师从自己多次参与高考阅卷工作经验出发,对当前学生们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地问题和在高考前应加强训练地方法等给予了详细地指导.姚家祥老师认为议论文写作,语言要连贯,要以理服人,要用材料证明所阐述地观点,材料跟观点之间必须有一种很严密地因果关系.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 姚家祥老师结合范文介绍了几种论证方法:假言因果法、论据引申法、例后解说法、正反对比法等.他认为在高考临近地最后几个月,学生们要加强思维、思路拓宽地训练,变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使自己地文章有新意.他建议,在考前要梳理自己地思路,同时考前多看一点好地作文,多看一点由老师指点地、有评语地作文,看看人家好在哪儿?而且要讲究步骤:第一步先看题目;第二步想,我要写这个我怎么写;第三步对照,看看人家这个作文是怎么写地,这是第三步;第四步分析.如此,才可使自己地议论文写作水平在短期内有所提高. 月日邀请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有着年高考辅导经验地特级语文教师姚家祥做客《百家讲坛》,为即将参加高考地考生们指点议论文地写作技巧.敬请关注. 全文 同学们好,下面讲一讲议论文地写作.应当说,议论文地写作,总体上来讲,可能它地难度显得要比记叙文大一点.上句下句之间有一种什么逻辑联系呀?材料跟观点之间是不是有个严密地因果关系呀?根据我曾经参加过高考阅卷,我得到地印象,好多同学这一方面好像水平不太高,注意得不够.议论文很需要语言地连贯,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语气很畅地下去,把一个理讲了,才能服人,但是不少同学那个语言疙疙瘩瘩地,不是很好. 下面我来结合我在高考阅卷过程当中看到大家地作文,我认为需要注意地问题,我来说一说.议论文刚才我讲了,要以理服人,是不是?那么以理服人,人家怎么服你呀?觉得你这个理对他才服你,没理搅理谁服你?怎么才能让人觉得你地理对?你要用材料证明你地观点,你地材料跟你地观点之间必须有一种很严密地因果关系.你在用每一个材料甚至于你在写每一句话地时候,你都要考虑:这个是不是能得出那个果来呀?因为什么什么所以什么啊,要考虑这个;我写地这个跟因果关系能搭得上吗?你要琢磨这个.我打个简单地比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者两边加一角,或者两角加一边,角等于角,角等于角,等于,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你写了这个,对证明这个结论就管用.我发现有地同学写作文,我仍然用这个比方,角度,角度,这玩意跟三角形全等有什么关系?没关系,没关系你写它干嘛?咱们这个注意得不够.议论文里面,这是一个问题. 咱们许多同学写作文有一个习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还有什么理吗?没了.有地同学再多,四个例子五个例子,只是写成了证明文,没有写成议论文.论证论证,要论要证,你不论哪行?当然事实论证是一种方法,但是,仅仅是一种啊,你只用这个,不大容易使人服.我们有地同学一到写艰苦朴素,张三艰苦朴素,李四艰苦朴

古代散文概论精彩试题库

古代散文概论 1、散文作为文体名词,是南宋人最早提出的,见于南宋末年罗大经的 《》一书。 鹤林玉露 2、孔子的{ }说对文学的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分析与肯定,也为后世的文统、道统之争埋下伏笔。 兴观群怨 3、{ }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奠基石。 先散文 4、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 , } 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5、丕《》是我国散文理论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典论-论文 6、柳宗元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游记的作家,《》是其代表作. 永州八记 7、桐城派的优秀散文作品,记人叙事如方苞的《》,写景的名作则以鼐的《》为代表。 左忠毅公逸事、游泰山记 8、古代散文分为四大类: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 {} 应用性散文、赋和骈文 9、用散文写成的一部体系完整的历史著作是《》,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提纲。 春秋 10、孔子的{ }说对文学的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分析与肯定,也为后世的文统、道统之争埋下伏笔。 兴观群怨 11、《》开了中国古代散文单篇史论的先河。

过论 12、鲁迅誉《史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3、散体大赋最富代表性的作品是司马相如的《》。 子虚上林赋 14、从袁宏道到岱,晚明小品文在写景、{ }、叙事等方面开拓了散文的领域,丰富了散文的表现手法。 记人 15、散文是文体的基本样式之一。中国古代“散文”文体名词在————出现。 南宋 16、以表达方式为主,兼顾应用与语言特点将古代散文分为四大类:————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性散文、赋和骈文。 记叙性、应用性 17、史传文起源于先历史散文,如《左传》等。正式出现以人物为描写中心的史传文则从汉代————的《史记》开始。他在史学上开创了纪传体的史学体例,在文学上则首开传记文学。 司马迁 18、记叙文容很复杂,除人物传记、山水游记、亭台楼阁记外,其他记叙器物杂事而不易归类的文章,都可归入其他杂记一类。如清代学伊的《》、————的《病梅馆记》等名篇。 核舟记、龚自珍 19、历史论文是指议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专门探讨历史理论的论说文章。其一是直接评论历史的专论,如————的《过论》、洵的《》。 贾谊、六国论 20、应用文,即实用文。这类文章在古代散文中所占比例很大。常见的如:书信、序跋、赠序、公牍、————、哀祭、————七种。 碑志、箴铭 21、古代散文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时期、两汉晋南北朝时期、————时期、元明清时期。 先、唐宋

议论性散文800字|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说理散文,就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供大家欣赏! 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1】 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它不会因为你无知的等待而放慢脚步,人人都知道只有生命存在时,才会有美丽的世界,才会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将自己美丽的青春放在等待里,等待的遗憾,我们承受不起。 一次,有位丈夫在整理妻子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一条丝巾,这是由高级丝绒制成的,是丈夫在出差时特意为她带回的。妻子在几天前的一场意外中不幸去世了。原来她生前从未戴过,她一直在等,她说要等到一个特别的日子才戴,可如今,她已永远失去了机会。 的确,人生在世,为了等待,我们会错过太多太多。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因为活着每天都是精彩的。 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可以摧毁世界上的一切,它可以把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布满大森林的山脉变成布满珊瑚丛的海洋。然而,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它可以使无知的孩子变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可以让即将被病魔吞噬的人重新找回青春和活力。 时间对于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哪怕是短暂的十几秒甚至是几秒,也许医生就足已将他带出死亡之谷。 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大夫在战争前线奋力救死扶伤的情景仍旧铭记于心,他不顾自身,连续手术七天七夜,成功救治了几十名伤者。 想问,为何他会有如此大的动力呢?对,这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一种信念时间就是生命,抓住每一秒的时间,治好每一个病人。诚然,对医生而言,活着不能再等待,等待意味着死亡,只有视时间如生命,善待病人,不断地为他们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活着不要再等待,等待不是美,只有学会驾驭时间,作时间的主人,永远走在时间的前头,那才是美;只有学会将时间看作生命,在生命的每一点都有精彩的一划,那才是美。 让我们放弃无知的等待,去追求自己的未来,永远把时间当作自己的朋友,甚至如自己的生命,这样才能创造更美的世界。 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2】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

中国说理散文之源:历史记言文

文学史家在写先秦散文史的时候,一般要将先秦散文划分为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两大块:讲先秦历史散文,重在分析甲骨文、金文、《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等作品在叙事、写人以及语言艺术方面的演进;讲先秦诸子说理散文,则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论语》、《老子》、《墨子》为第一阶段,《孟子》、《庄子》为第二阶段,《荀子》、《韩非子》为第三阶段。对先秦散文史作出如此划分,虽然条理井然易懂好记,但却未必符合历史真实情形。文献表明,中国说理散文并不是从春秋战国之际的《论语》才开始起步,在商周春秋时期《尚书》、《国语》等历史记言散文之中,就已有大量的说理文章,这些记言散文是战国诸子说理散文的先驱,只不过这些说理散文有一个外在的叙事框架,这个叙事框架有很大的迷惑性,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将这些说理文章当做叙事散文作品来读。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拨开历史迷雾,根据文献来探讨中国早期社会说理散文的发展情形,理清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源流脉络,还先秦散文史的本来面目。一、中国早期社会人类思维的发展特点理论家认为,从古猿到现代人,人类思维发展史经历了原始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到辩证思维三种思维发展形态。原始形象思维依赖于对事物表象的感知,它的特点是原逻辑的、主客观互渗的、感性的,带有很大的幻想和想象因素,西方的神话、史诗以及某些史前的岩画艺术等,都是原始形象思维的艺术产物。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其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西方人的抽象思维起步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致力于形式逻辑的研究。辩证思维是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进行思维,就是从事物的联系、对立及对立面的转化之中去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遗憾的是,这个人类思维发展三段论在中国商周文献中得不到印证。商周文献表明,当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既不是典型的原始形象思维,也不是纯粹的抽象思维,更不是人们所大力推崇的辩证思维,但其中又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原始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甚至辩证思维的因素。商周人的思维方式是带有原始思维色彩的经验思维,其基本特征是注重历史经验、天人合一、主客渗透。当时统治阶层习惯于从历史和现实的帝王政治中总结治国安民的经验,表现出相当清醒的理性精神,已经能够从事简单的分析和综合,也有一些朴素的抽象和概括,从这个意义看,中华民族是一个思维早熟的民族。但是商周人的经验并非完全来源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他们经验中的很多内容来自于信仰的虚幻的世界——原始宗教神学,他们真诚地信仰天人感应,相信天命神意是王朝执政的最终依据,认为上帝时刻在关注和主宰着人间,会通过种种祥瑞灾异现象向人间显示自己的意志,他们也相信自己的祖先死后升天为神,陪伴在上帝身边,给上帝意志施加种种影响,而人间则可以通过祭祀、修甚至巫术等手段来改变天命神意。这是一种既崇尚历史与现实经验又执著地坚持原始宗教信仰的东方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直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据说法国社会学家列维一布留尔看到《史记》的法文译本,对其中的天人感应内容大为震惊,这促使他致力于研究原始思维的特征,由此写下《原始思维》这部学术名著。由于思维早熟,所以翻开中国历史文献的第一页,人们所看到的就是一个相当老练、成熟、重视经验的理性民族。中国似乎没有经历西方那种充满童稚的人类少儿年代,中国上古人们没有多少浪漫的感性的幻想,在长期的与社会和大自然敌人的搏斗中,他们过早地培养了清醒的经验理性。中国上古作家没有给后人留下多少作为原始形象思维载体的神话、史诗作品,取而代之的是展示王权神圣威严、充满训诫意味、总结帝王政治经验的历史记言散文。中国上古作家并不是等到充分地发展了记叙、描写等感性能力之后才去写作说理散文,实际情形恰恰相反,中国上古散文中的说理内容要远远多于记叙、描写的成分,说理散文的较早起步是中国上古散文创作的一大特点。二、《尚书》中的说理散文虞夏时代至今尚无考古依据,研究中国上古散文要从商周讲起。甲骨文、金文和《尚书》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几种商周散文。甲骨文刻于龟甲兽骨,金文则是铭铸在青铜器之上,由于受到书写工具的限制,所以甲骨文和金文都不能代表商周散文的发展水平,代表商周散文水平的是《尚书》。商周时代学在王官,政学合一,社会尚未分蘖出专门从事文化学术事业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执政的商王、周王、卿士、诸侯就是当时文化学术创造的主体,现实政治主题也就是当时的文化学术主题,商王、周王、卿士、诸侯们出思想,史官负责记载,他们就是当时的文化人。史官

议论性散文范文800字 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

议论性散文范文800字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个人简历范文】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说理散文,就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下面为大家了议论性散文和说理散文,供大家欣赏! 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它不会因为你无知的等待而放慢脚步,人人都知道只有生命存在时,才会有美丽的世界,才会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将自己美丽的青春放在等待里,等待的遗憾,我们承受不起。 一次,有位丈夫在妻子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一条丝巾,这是由高级丝绒制成的,是丈夫在出差时特意为她带回的。妻子在几天前的一场意外中不幸去世了。原来她生前从未戴过,她一直在等,她说要等到一个特别的日子才戴,可如今,她已永远失去了机会。 的确,人生在世,为了等待,我们会错过太多太多。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因为活着每天都是精彩的。

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可以摧毁世界上的一切,它可以把坚固的城堡化作 __残迹,可以把布满大森林的山脉变成布满珊瑚丛的海洋。然而,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它可以使无知的孩子变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可以让即将被病魔吞噬的人重新找回青春和活力。 时间对于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哪怕是短暂的十几秒甚至是几秒,也许医生就足已将他带出死亡之谷。 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大夫在战争前线奋力救死扶伤的情景仍旧铭记于心,他不顾自身,连续手术七天七夜,成功救治了几十名伤者。 想问,为何他会有如此大的动力呢?对,这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一种信念:时间就是生命,抓住每一秒的时间,治好每一个病人。诚然,对医生而言,活着不能再等待,等待意味着死亡,只有视时间如生命,善待病人,不断地为他们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活着不要再等待,等待不是美,只有学会驾驭时间,作时间的主人,永远走在时间的前头,那才是美;只有学会将时间看作生命,在生命的每一点都有精彩的一划,那才是美。

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专项练习

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专项练习 (时间:30分钟满分: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音乐 赵丽宏 ①深夜。无月,无风。带木栅栏的小窗外,合欢树高大的树冠犹如张开着巨臂的人影,纹丝不动,贴在墨一般深蓝的天幕上。一颗暗淡的星星孤独地挂在树梢上,像凝固在黑色人影上的一粒冰珠,冷峻而肃穆。 ②静。静得使人想到死亡。思绪的河流也因之枯涸,没有涟漪,没有飞溅的水花,没有鱼儿轻盈的穿梭……只有自己沉闷的呼吸,沉闷得像岩石,像龟裂的土地,像无法推动的铁门。难熬的寂静。 ③这时,突然有一种极轻微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仿佛有一个小提琴手将弓轻轻地落到E 弦上,又轻轻地拉了一下。这过程是那么短促,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其中的韵律,声音已经在夜空里消失。世界复又静寂。在我的小草屋里,这响动却留下了回声,一遍又一遍,委婉沉着地回荡着,回荡成一段优美的旋律,优美中蕴涵着淡淡的忧伤,也流淌着梦幻一般的欣喜。眼前恍惚有形象出现——一个黑衣少女,伫立在月光下拉一把金黄色的小提琴,曲子是即兴的,纤手操持着轻巧的弓,在四根银弦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滑行,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先是绕着少女打转,少女黑色的长裙在旋风中翩然起舞,旋风缓缓移动,所达之处,一片星光闪烁。 ④渐渐地,我也在这旋风的笼罩之中了。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辉煌的音乐厅,无数熟悉的旋律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钢琴沉静地弹着巴赫,长笛优雅地吹着莫扎特,交响乐队大气磅礴地合奏着贝多芬……也有洞箫和琵琶,娓娓叙说着古老的中国故事…… ⑤终于,一切都消失了,万籁俱寂,只剩下我坐在木窗下发呆。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了一层亮晶晶的银边。月亮已经悄悄升起…… ⑥以上的经验,距今已有二十多年,那时我孤身一人住在荒僻乡野的一间小草屋里,度过了无数寂静的长夜。静夜中突然出现的那种声音,其实是附近的人家在开门,破旧的木门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书中不仅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庄子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而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则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它详细叙述了事情的本末,以及有关的轶闻琐事。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如《郑伯克段与鄢》从头到尾,常常出人意料,波澜迭起,精彩地刻画了几个人物的性格。《晋公子重耳出亡》中能够见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而且写出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左传》出色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头绪纷繁、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与过程。《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如苏秦、张仪、冯谖、鲁仲连等人,莫不情态毕现。其中有许多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不可掩饰。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汉代史传文作家,西汉有司马迁,东汉有班固。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尚书》中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论语》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成熟。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论语》。(一)体制。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3、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二)文学性体现在: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二、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一)老子自撰。(二)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老子哲学理论基础是“道”,但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表现出作者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情感。(三)

艺术性。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和《论语》相似都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征。三、语录体—《孟子》。(一)成书于战国中期,篇题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围绕着一个主题。(二)记录孟子只言片语,一些章节就一个论点反复论述,形成对话体论辨文。四、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特点—孟子之前的《墨子》、同时代的《庄子》。(一)《墨子》。 1、反映主要思想和代表说理风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 2、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3、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4、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大量“子墨子曰”,表明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 5、段与段之间有密切联系,围绕同一个论题论述,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二)《庄子》。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辩结合,可算抒情性说理文。五、战国末,《荀子》、《韩非子》中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有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此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一、体制。共7篇,主要记录孟子谈话,孟子和其弟子共著。二、艺术特点。(一)长于论辩。先秦说理文的论辩术,由《墨子》始,逐步走向成熟。1、逻辑上不如《墨子》严谨,却更具艺术表现力,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 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它以简洁的笔触描述人们的一言一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其言论警辟精炼,大多富于哲理。 第二期:战国中期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 第三期:战国后期 在这一时期,诸子散文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理。 第二节孔子与《论语》 一、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远祖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夫,在内乱中被杀。孔父嘉的儿子避难到鲁国,居于陬邑。至孔子父亲叔梁纥时,家境已经衰落。孔子年少时身处贫贱,20岁左右时曾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和畜牧的小吏,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鲁国在春秋时期仍保留了浓厚的周文化传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培养了孔子对周文化的浓厚兴趣,15岁便立志学习周文化。约30岁左右,学成,收徒讲学,从事教育。其间一度离开鲁国到齐游览,受到齐景公的礼遇。回到鲁国之后,继续从事教育活动,51岁时,孔子被任命为鲁国的中都宰,从此进入政坛,后来位居司寇,掌管司法,诛少正卯,力图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是孔子的思想比较保守,他主张尊王忠君,强化朝廷力量而抑制私门,因此与鲁国政权的实际掌管者“三家”孟孙、叔孙、季孙发生冲突,被迫于55岁时辞官。他离开鲁国,先后到卫、陈、曹、宋、郑、蔡等国,宣传自己的德政教化思想。这种思想在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尖锐的春秋末年,不切

议论说理类散文

议论说理类散文 议论说理类散文 暗影生异彩 季季 ①我跟一群十七岁的女孩子聊天,她们问起我平时有些什么娱乐,当时我几乎愣住了。当我提到我的娱乐包括了“暗中静坐”时,那些十七岁的女孩子差不多都睁大了眼睛:仿佛充满了疑惑和惊骇,同时掺杂着一种想要探索真相的兴味。 ②其实,不能心领神会暗中静坐的乐趣,是十七岁女孩们的一种本分。她们的生活本就瑰丽多姿,哪知道生存的背后尚有暗影呢?我也曾经十七岁,曾经活得喧哗多姿,曾经充满了泡沫般华丽飞扬的梦幻,而那些,终于都在生存的这条

路上渐次挥发,终而远离了。 ③我幼时住在乡村,最能领略先作垃圾再作泥土的过程之艰辛与庄严。乡村的农家,大都有一间作堆肥的房子,他们把所有会腐烂的垃圾都堆在那仅有一扇门可供出入的房子里。过了一段时日,垃圾都已腐烂,他们就装进牛车,运到田里去施肥。到了那个时候,它们的身份和价值有了奇异的变质:它们不再是垃圾,不再是堆肥;它们化为泥土,而且化为沃土,使地上的生命因而活得腰杆更直,收获更好。它们消失了本来的自己,但是它们成为能滋养生命的泥土了。 ④在我的生命发酵和腐烂的那段时期,我时常想起垃圾、堆肥、沃土之间的逻辑关系。那段时期,我承受高温和沼气的煎熬几至窒息,但是我深知更多的垃圾可以作更多的堆肥,而更多的堆肥可以造就更广阔深厚的沃土。这种逻辑关系看似十分浅显,然而蜕变的过程却是艰辛无比的:那是一种长久的窒息,是只剩一口气的苟延残喘。然而,我自那无窗的、满是恶臭的房子走了出来,在生命这片土地上寻得一处安身的泥土。我依赖这泥土重新滋长我自己,滋长我的儿女;更重要的是,许多过去被窒息了的欲望,又

在这滋长的过程中伸出了敏锐的触角。这些触角时常在我脑海里张牙舞爪,跟我的脑子争辩。它们总是跟我的脑子说为什么我在你的生活里长时扮演抽象的角色?为什么我不能在你生存的那方泥土中扎根成长为一种具体的生命?面对那样的抗辩,我只能说:我赖以生存的这方泥土太小了,或许,也太贫瘠了。这方泥土滋长我自 己和我的儿女都还嫌贫瘠,怎么再容得下那许多欲望的触角扎根成长呢? ⑤细究起来,这些欲望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的生命共存亡的。它们起先也许很小、很少, 然而,岁月、情感、天象、知识逐日滋润它们,使它们渐次壮大、日益增多。它们不是蝼蚁,不能一脚就可踩死;它们也不是游鱼,离水即成涸辙。它们是不死的精灵,是固执的恋人:纠缠着你、苦恼着你,却还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丰硕和甜美。我于是顿悟了:若连这些欲望都没有,我的生命或将更为庸俗贫乏吧?从这个比较宽容的角度来面对那些挥之不去的欲望,我对它们竟只有心存感激了。天涯觅知音,与君共生死,这偕行的路途是何其庄严啊! ⑥从小我就向往一个比教科书更宽阔渊博的

通用版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十七散文阅读专项练群文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一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散文阅读专项练·群文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一) (2019·开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大禹的寂寞 何向阳 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千米万岁峰下,面对高10米、周长43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辇”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 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史记》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生灵涂炭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 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五层楼高的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治洪水,通面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

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诸子散文语言的发展 ?《论语》多为口语记录,朴实简明,“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孟子》明白晓畅,长于辩论,“渐有繁辞,而叙述时特精妙。”开始向书面语转化。《庄子》散文气势宏大,文辞富丽,描写传神,舒卷自如,极富情感性。文学色彩更浓。《荀子》、《韩非子》重视语言的修饰和锤炼,准确生动,富于变化要,文辞丰美,含义深刻,已是纯熟的书面语。 一、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左传》 孔子的生平 ?身世 ?志于学 ?创办私学 ?仕途 ?周游列国 ?整理文献

孔子的身世 ?宋国贵族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 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孔子家语》) 志于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志于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志于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史记·孔子世家》) 志于学

?学诗习礼,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述而) ?委吏、乘田、会计当 ?27岁,师郯子; ?34岁,拜见老子; ?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创办私学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史记2孔子世家》)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2孔子世家》)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论语·雍也) ●子谓颜回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借物说理,写好哲思散文

借物说理,写好哲思散文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我们会对生活、对自然界进行思考,当我们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思考时,就成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哲思散文。 哲思散文,是具有哲理性和思辨性的散文。阅读一篇优秀的哲思散文,如同与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对话;写一篇优秀的哲思散文,是我们对生活的反思、对未来的期待、与自我的对话。而我们假借自然与生活表达思想的过程就是借物说理。 那么如何运用借物说理,写好一篇优秀的哲思散文呢?英国作家劳伦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让我们跟随他的作品《鸟啼》来学习吧! 借物说理,我们首先要找到能够承载我们思想的“物”,也就是选择适合的意象。我将哲思散文意象选择的法则概括为“真”和“新”。 真———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往往源于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无须经过思考就能得出的感悟,因此选择的意象必须符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此一来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新———意象应有一定的新意,而不能是大多数文章频繁采用的那种,比如树木、大雨等。 严寒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突然间,一个清晨,变化出现了。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这声音显得有些吃力,仿佛还没有从严冬的打击下缓过气来。黄昏时,从河床的蔷薇棘丛中,开始传出野鸟微弱的啼鸣。 “血衣”在人们的认知中代表着死亡、绝望,而大海、太阳、鸽子则代表着生命、激情、活力。罗列这样两组意象,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一下子就能被读者感知到。而“血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它也并不经常被用在文学作品中,这样一幅画面就有了劳伦斯的特点。 窗外是瓢泼大雨,雨点毫不留情地砸向地面。那棵树,不知在那里立了多少年,也许是几百年,还可能是几千年,似乎早已习惯这恶劣的天气。那片几天前刚抽出的嫩叶,带着淡淡的新绿在风雨中飘摇。 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尝试描写那些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事物”,写出自己独一无二却能引发读者共鸣的文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