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杨圆圆① 张仲明△ 郭晓伟 胡朋利

【摘要】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27名重庆地区留守儿童施测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 PA)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 SSM HS)。结果 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留守儿童的强迫、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性别差异显著(t=-2.020,-2.187,-2.151,-2.247;P< 0.05);②留守儿童的偏执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年级差异显著(F= 3.051,4.160;P<0.05);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与同伴依恋、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父母同伴依恋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P<0.05);④留守儿童的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疏离、母亲疏离和父亲信任共同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解释率为25.9%(P<0.05)。结论 通过调节父母、同伴依恋状况可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父母依恋;同伴依恋

Relationsh ip between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and Mental H ealth of the Lef t-beh ind C hildren.Y ang Yuanyuan,Zhang Zhongming,G uo X iaowei,et al.School of Psycholog 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P.R.China

【Abstract】 Object ive To ex plore the rela tionship between parent a nd peer a ttach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Methods Using th e M iddle-School Students'M ental Hea lth Scale(M SSM HS)a nd the Inv entory of Pa rent and Peer Attach ment(IP PA)to inv estiga te327lef t-behind children from two middle schoo ls in southw est r egions.Results ①Left-behind children's phy sical health total sco re a nd the ten facto rs sco res wer 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The sco res of compel,anxiety,depressio n a nd crises relatio nship dimensio ns had sig nifica nt differences in gender;②Th e sco res o f crankiness and psycholog ical unbalance dimensio ns had s ig nifica nt differences in g rade;③Physical hea lth co rrela ted with peer attachm ent and pa rent attachment po s itiv ely and sig nificantly.Th e ten factors of M SSM HS w ere inter related with the trust,communicatio n and alienatio n dimensions of IP PA to some ex tent;④The left-behind childr en's ph ysical health could be predicted25.9%by father alienatio n,peer trust,peer alienatio n,mother aliena tion and father trust.C oncl usion Pa rent and peer attachm ent sho uld be taken into full co nsidera tion to improv e th e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Key words】 L ef t-behind childr en;M ental health;Pa rent a ttachment;Peer attachment

留守儿童(Left-behind children)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特殊群体[1]。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益成为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2]。已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敏感、偏执等心理症状上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青少年[3],农村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4]。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依恋,据Bo wlby的依恋理论,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是最重要的两种依恋类型。依恋对象是个体的“安全基地”和应对压力及焦虑的天然的缓冲器。依恋对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对社会的适应具有重大意义[5]。父母同伴依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鲜有研究。鉴于此,本文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健康与依恋的具体关系,以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重庆市2所中学35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27份(93.4%)。其中,初一年级141名,初二年级140名,初三年级46名;男生153名,女生174名;平均(14.11±1.01)岁。1.2 方法

1.2.1 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 PA)修订版 Armsden和Gr eenberg于1987年编制。包含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3个分问卷,每个分问卷各有25个题目,由信任、沟通、疏离3个维度构成。问卷采用Liker t5点评分,1代表“很不符合”,5代表“很符合”。得分越高表示依恋水平越高。本研究采用IPP A中文修订版[5]。IPP A问卷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6-9]。

1.2.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 SSM HS) 王极盛教授于2005年编制,包括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10个因子,共60个题目。量表采用5级评分,1代表“无”,5代表“总是”。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越差。M SSM HS的10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010~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10-11]。

1.2.3 施测方法 将父母同伴依恋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装订成册,由班主任与研究者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集体施测。施测时,向被试讲明要求,被试独立完成问卷,

·

1371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0卷第9期 China J 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2,Vol20,No.9 ①中国.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E-mail:yuan.yuan1988@https://www.doczj.com/doc/4a18514698.html, △通讯作者

DOI:10.13342/https://www.doczj.com/doc/4a18514698.html, k i.cjhp.2012.09.011

填写完毕后当场统一收回。测试时间约30分钟。

1.3 统计处理 将原始数据汇总,通过TX T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见表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

表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x-±s)

量 表 常 模 留守儿童t

心理健康总分112.37±33.97144.76±36.8415.896强 迫 1.89±0.61 2.40±0.6414.413偏 执 1.76±0.68 2.33±0.7713.281敌 对 1.72±0.75 2.23±0.8910.442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1.85±0.73 2.44±0.7613.978抑 郁 1.92±0.67 2.35±0.809.774焦 虑 1.81±0.75 2.60±0.9115.771学习压力 1.92±0.67 2.55±0.8114.197适应不良 1.92±0.62 2.46±0.7313.361情绪不平衡 1.98±0.70 2.70±0.74 2.652心理不平衡 1.95±0.65 2.06±0.7916.454 2.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 见表2。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分性别差异不显著。留守儿童女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和焦虑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表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x-±s)

量 表男(n=153)女(n=174)t

心理健康总均分 2.36±0.05 2.46±0.05-1.548

强 迫 2.32±0.05 2.47±0.05-2.020*偏 执 2.310.06 2.34±0.06-0.287

敌 对 2.13±0.07 2.32±0.07-1.912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2.34±0.06 2.52±0.06-2.187*抑 郁 2.25±0.07 2.44±0.06-2.151*焦 虑 2.48±0.07 2.71±0.07-2.247*学习压力 2.51±0.07 2.59±0.06-0.926

适应不良 2.48±0.06 2.44±0.050.543

情绪不平衡 2.66±0.07 2.74±0.06-0.873

心理不平衡 2.07±0.07 2.05±0.050.217

 注:*P<0.05,**P<0.01,下同

2.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相关分析 见表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与同伴依恋、父母依恋呈显著负相关。同伴依恋、父亲依恋与母亲依恋三者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与父母同伴依恋问卷的信任、沟通与疏离维度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

表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相关(r)

项 目心理健康总分同伴依恋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心理健康总分1

同伴依恋-0.29**1

父亲依恋-0.37**0.25**1

母亲依恋-0.29**0.26**0.51**1

同伴信任与除强迫因子外其他9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同伴沟通与除强迫、适应不良因子外的其他8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同伴疏远与心理健康的10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父亲沟通与除强迫因子外的其他9个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父亲信任、父亲疏远与10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母亲信任与除强迫因子外的其他9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母亲沟通与除强迫、适应不良外的其他8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母亲疏离与心理健康的10个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

2.4 父母同伴依恋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 见表4。为考察父母同伴依恋量表的信任、沟通、疏离3个维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共同作用,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以父母同伴依恋的信任、沟通和疏离维度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疏离、母亲疏离、父亲信任先后进入模型。其中,父亲疏离、母亲疏离和同伴疏离对心理健康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同伴信任和父亲信任对心理健康总分有负向预测作用。此模型可以解释心理健康25.9%的变异量。

表4 父母同伴依恋对心理健康的逐步回归分析因变量预测变量U t R R2adj F

心理健康总分父亲疏离0.19 3.01*0.520.25923.426*

同伴信任-0.19-3.75*

同伴疏离0.18 3.76*

母亲疏离0.16 2.93*

父亲信任-0.15-2.46*

3 讨 论

3.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状况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与人格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心理活动不稳定、认知结构简单、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同步,加之其处于弱势境地,家庭教育缺失,父母亲情缺失,因此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群体。心理健康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关注、研究并制定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和焦虑、抑郁因子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同处于留守状态,男女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家庭背景以及生活经历大致相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相对一致性。同时,女生青春期发育较早,思想更为成熟,更加关注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等,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和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根据男女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

3.3 父母、同伴依恋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结合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呈显著相关,并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母亲疏离与心理健康各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一般意义上,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的人际关系,交往时间最长,最频繁也最稳定[12]。母亲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依恋对象和情感来源。与母亲的疏离,将直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第二,相比于父母、同伴的信任和沟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父母、同伴的疏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

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及其与学习策略、学习自我效能的关系*

牟生调① 赵 微

【摘要】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特点,以及学习策略在留守儿童学习自我效能对学习适应性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测量法,测查264名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学习自我效能和学习策略。结果 ①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较差(i2= 52.428,P<0.001);学习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最突出问题;②学习策略在学习自我效能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U=0.59~0.11,t= 1.37,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和目标管理规划策略对学习适应起到中介作用。结论 留守儿童总体学习适应不良;学习策略的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状况。

【关键词】 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学习自我效能;学习策略

Relationsh ip between Learning Adaptability,Learning Sel f-ef f icacy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Mu Shengdiao,Zhao Wei.Dingx i Teachers College,Dingx i743000,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 plor e the lea rning adap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 nd the func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learning self-efficacy's effect on learning adaptabil ity.Methods A to tal o f264lef t-behind children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 te their lea rning adaptability,lea rning self-efficacy a nd learning strategies through questio nnaire.Results ①Generally spea king,lea rning adaptability o f left-behind children was poo r(i2=52.428,P<0.001);lea rning env ironment was th e most impor ta nt facto r influencing children's learning adaptability.②Children's lea rning stra tegies mediated the relatio n betw een learning self-efficacy and children's lea rning adapta bility(U=0.59~0.11,t= 1.37,P>0.05);and meta-cog nitiv e stra tegies as w ell as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learning strategies had th e mediating effect.C onclusion Lea rning strategies of educational interfering is a n effectiv e act of improving lef t-behind childr en's lear ning adaptability.

【Key words】 L ef t-behind childr en;Lear ning adaptability;Learning self-efficacy;Lear ning stra tegies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孩子[1]。目前,我国大约有两千多万留守儿童[2],其中大部分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构成了一个庞大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是留

康具有更强烈的消极影响。第三,留守儿童的父亲依恋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的多数研究结果一致[13-14]。同伴依恋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疏离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因子。因此,应加强留守儿童男生的同伴交往以促进其同伴依恋的发展,加强留守儿童女生与父亲的依恋关系以促进其心理健康。第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预测因素中未包括沟通维度,暗示着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同伴对自己的情绪状态和情感需求的敏感程度以及反应性较差。在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针对性地培养其有效沟通的能力,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同伴之间的沟通水平,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增益效果。

4 参考文献

[1]罗静,王薇,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09,17(5):990-995

[2]程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30(S1):10-

11

[3]赵景欣,刘霞,申继亮.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

之间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1):36-42

[4]王锋生,孙业桓,钮娟娟,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SC L-90测试结

果的M eta分析[J].卫生研究,2010,39(2):224-225

[5]张咏梅.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

学,2006[6]Cec il ia S P,P ietro S M,Giulio C Z.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 e

Inven tory of Paren t and Peer Attachm ent(IPPA):A survey of Italian adolescent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1, 51:83-88

[7]蔡春风,周宗奎.童年中期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知觉与心理行为适

应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5):1086-1090

[8]Humong A M.Perceived peer context 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J].

Jou 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2000,10(4):391-415

[9]Guy B,Caroline B,Van L K,et al.Do parenting behaviors predict

ex ternalizing behavior in adolescence,or is attach ment the n eglected 3rd factor[J].Jou 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6,35(3):354-364

[10]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

[J].社会心理科学,1997,13(4):15-20

[11]胡昆,丁海燕,孟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

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94-996

[12]胡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

杂志,2011,19(8):976-978

[13]朱海东.青少年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

学,2008

[14]杨丽娜.蒙古族青少年依恋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收稿时间:2012-03-20)

① 中国.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743000 E-mail:mumu828688@https://www.doczj.com/doc/4a18514698.html, *基金项目:陕西省2008基础教育重大投标课题(ZDKT08116)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主讲人:许德斌时间:2011年4月3日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

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看这样的一个案例:洛虹是独生女,12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视其为掌上明珠,爱护备至,期望极高。洛虹生性活泼,聪明伶俐,上学后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不仅父母,老师同学也都非常欣赏她,对她很是推崇,洛虹本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出色,很自负。然而,正当大

IPPA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11380字-3套题每套25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IPPA 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作为中学生,父母与朋友在你的生活中都处于重要的地位。你依赖他们需要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对自己的看法,也会影响到你与他们之间的交往。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学生与重要他人的相互关系,请你仔细回答以下问题,你的回答将作为科学研究所用,你的任何信息都作为个人隐私得到保护,不会向任何人遗漏,请放心作答! 年龄:年级: 性别: (1)男(2)女 父母是否外出务工:(1)是(2)否(选“是”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选“否”请跳过) 谁在外务工:(1)爸爸(2)妈妈(3)父母均在外务工 你与父母分别时间: (1)1-3 个月 (2)3-6 个月 (3)半年到一年 (4)一年以上 “1”-根本不是这样“2”-很少是这样“3”-有时是这样“4”-经常是这样“5”- 总是这样 请阅读每一个句子,并选择与你最相符合的,然后画圈。 1.我母亲尊重我的情感。 1 2 3 4 5 2.我认为我的母亲是称职的母亲。 1 2 3 4 5 3.我真希望我的母亲是另外的人。 1 2 3 4 5 4.我母亲很认可我现在的样子。 1 2 3 4 5 5.对我在意的事情,我喜欢听取我母亲的意见。 1 2 3 4 5 6.我觉得向母亲表露自己的情感是没有用的。 1 2 3 4 5 7.当我为某事情难过的时候,我母亲会看出来。 1 2 3 4 5

8. 与母亲讨论我的困扰另我感到很羞耻,很愚蠢。1 2 3 4 5 9. 母亲对我期望太高。 1 2 3 4 5 3 4 5 15. 我母亲帮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 1 2 3 4 5 16. 我把自己的烦恼告诉我的母亲。 1 2 3 4 5 17. 我很生气我母亲。 1 2 3 4 5 18. 我没有得到母亲很多的注意。 1 2 3 4 5 19. 我母亲帮我一起讨论我的困难。1 2 3 4 5 20. 我母亲理解我。 1 2 3 4 5 21. 当我为某事情生气时,我母亲试图理解我。 1 2 3 4 5 22. 我信任我的母亲。 1 2 3 4 5 23. 我母亲不了解这些天我都经历了些什么。1 2 3 4 5 24. 当我需要摆脱某事的时候,我母亲是可以依靠的。1 2 3 4 5 25. 如果我母亲知道了有事情困扰我,她会询问我详细情况的。 1 2 3 4 5 10. 我很容易为母亲感到难过。 1 2 3 4 5 11. 我有很多不开心,但母亲知道的很少。 1 2 3 4 5 12. 当讨论事情的时候,母亲会很在乎我的观点。 1 2 3 4 5 13. 我母亲信任我的判断。 1 2 3 4 5 14. 我母亲有她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不会拿自己的烦恼去烦她。1 2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试验场学校杨冬梅734000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目前,全国有2290.45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亲情缺失造成的心理障碍。亲情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多数农民工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为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受教育情况。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使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双亲的呵护和相伴,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亲子分居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

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调查显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而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又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 二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行为偏差。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自律能力较弱。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气,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有的留守孩子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位为打工挣钱,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老师们反映,班上的“双差生”多数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辅导方法

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策略研究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辅导方法 妥安乡岭岗小学李福明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缺乏亲情,缺乏疏导,缺乏监管,导致心理不健康,有的留守儿童心态不正成绩低劣,有的厌学逃学荒芜学业,有的遇到困惑自杀,有的经不住诱惑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现代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严重影响了民族的振兴,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兴旺发达。如何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破解的一个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探索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将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接班人。我们学校为了让留守儿童能“沐浴阳光的温暖”,“祖国之花”更加娇艳,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策略研究》。现在对其中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辅导谈几点看法。 一、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我们长期对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 的观察,发现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情绪明显消极,逆反心理强 经过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不少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情绪,从而影响他

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研究显示,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分值均高于全国常规指标,而抑郁、敌对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这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安全感,对老师,监护人的教育产生误解,就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2.性格比较孤僻、内心发展失衡 父母双方外出后,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他们不爱交谈、不愿和别人交往、性格抑郁。再则,即使有隔代监护或其他上辈监护,但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也藏在心里,只用自己幼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从而形成了精神或人格的障碍。 有调查显示,在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中,缺乏足够的亲情,不能像其他的同龄儿童那样,享受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在心理上有失衡的倾向。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虚荣攀比,父母就用金钱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而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视。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以致于做出一些逆反的事情。 3.认知水平较差 这里所说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指儿童的道德学习、思想认识等方面的认知。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十分敏感,同时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人进行正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教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教案 课题:了解并学会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2.为何会出现心理问题. 3.学会解决留守儿童心里问题. 教学重点: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里问题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观察学生心态; 二、了解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大量的调查研究数据显 示“留守儿童”比较 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敌对 “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严重者有的参与盗窃、抢劫,最后走上 犯罪的道路。 2、人际关系敏感 3、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

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根据笔者 的调查统计显示,81.1%的“留守儿童”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谈及 其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18.9%的表示 不太思念,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 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这 些“留守儿童”当中,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大多表现得很默然,有 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5%的 “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16.2% 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 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4、学习心态 根据调查统计,89.2%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 外婆监护,5.4%由亲朋好友监护,还有5.4%由老师或兄弟姐妹之间 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64.9%的“留守儿童”表 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 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 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调查结果表明,8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 是行不通的;而5.4%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5.4%的是由老师看 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 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 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完整版)IPPA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11380字-3套题每套25题

IPPA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作为中学生,父母与朋友在你的生活中都处于重要的地位。你依赖他们需要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对自己的看法,也会影响到你与他们之间的交往。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学生与重要他人的相互关系,请你仔细回答以下问题,你的回答将作为科学研究所用,你的任何信息都作为个人隐私得到保护,不会向任何人遗漏,请放心作答! 年龄:年级: 性别: (1)男 (2)女 父母是否外出务工:(1)是 (2)否 (选“是”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选“否”请跳过) 谁在外务工:(1)爸爸 (2)妈妈 (3)父母均在外务工 你与父母分别时间: (1)1-3个月 (2)3-6个月 (3)半年到一年 (4)一年以上 “1”-根本不是这样“2”-很少是这样“3”-有时是这样“4”-经常是这样“5”-总是这样 请阅读每一个句子,并选择与你最相符合的,然后画圈。 1.我母亲尊重我的情感。 1 2 3 4 5 2.我认为我的母亲是称职的母亲。 1 2 3 4 5 3.我真希望我的母亲是另外的人。 1 2 3 4 5 4.我母亲很认可我现在的样子。 1 2 3 4 5 5.对我在意的事情,我喜欢听取我母亲的意见。 1 2 3 4 5 6.我觉得向母亲表露自己的情感是没有用的。 1 2 3 4 5 7.当我为某事情难过的时候,我母亲会看出来。 1 2 3 4 5 8.与母亲讨论我的困扰另我感到很羞耻,很愚蠢。1 2 3 4 5 9.母亲对我期望太高。 1 2 3 4 5 10.我很容易为母亲感到难过。 1 2 3 4 5 11.我有很多不开心,但母亲知道的很少。 1 2 3 4 5 12.当讨论事情的时候,母亲会很在乎我的观点。 1 2 3 4 5 13.我母亲信任我的判断。 1 2 3 4 5 14.我母亲有她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不会拿自己的烦恼去烦她。1 2 3 4 5 15.我母亲帮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 1 2 3 4 5 16.我把自己的烦恼告诉我的母亲。 1 2 3 4 5 17.我很生气我母亲。 1 2 3 4 5 18.我没有得到母亲很多的注意。 1 2 3 4 5 19.我母亲帮我一起讨论我的困难。1 2 3 4 5 20.我母亲理解我。 1 2 3 4 5 21.当我为某事情生气时,我母亲试图理解我。 1 2 3 4 5 22.我信任我的母亲。 1 2 3 4 5 23.我母亲不了解这些天我都经历了些什么。1 2 3 4 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15年4月1日一6月1日,我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促进这一群体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问卷调查 1、问卷的设置及意图 本问卷共设计有8类问题:留守儿童的吃、住、用;与父母联系频率;双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难;学习情况;老师的关心程度;今后的希望;16个小题。题型为封闭选择和开放问答两类。目的在于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现状。 2、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我校三、四年级共12个班,每个年级按成绩分为两层。调查中随机抽了两个年级、两个层次的8个班级的60名学生。分别以不记名的形式独立作答。并另卷调查了全校“留守儿童”等情况。 三、现状分析 1、数据的汇总 回收答卷60份,60份答卷均有效。为了便于统计,只随机统计 50份。统计具体结果见附表。 2 、现状的分析 (1)留守儿童面大。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单亲和孤儿:%

[简析]实际上没有父母直接监护的占%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共就占总数的%这些儿童要么缺乏父爱,要么缺乏母爱,当然就极有可能性格发展缺失。尤其在对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由此,他们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变异滋生蔓延,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学校影响社会。 (2)监护不能落实。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 其他亲戚监护占18% [简析]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没有人监护,不仅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勺留守儿童双休日的生活水平与在学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周包括乘车的零花钱元; [简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需求。 (4)父母亲情淡薄。36%勺留守儿童与父母不是经常联系;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电话的占18%父母经常给我打电话只占46% [简析]父母亲情是儿童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这种东西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然而,现在的父母,由于没有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有的因为生活所迫,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甚至连电话就不与孩子联系。这样孩子就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 (5)家务劳动繁重。80%勺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 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90%勺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 [简析]本来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务劳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 现状的呼唤——根据2007年5月、2008年10月、2009年12月三次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总人数的31.5%。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打工,依靠爷爷奶奶抚养的隔代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亲戚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半留守。另还有外来民工子弟140余人。这些孩子们在学业、行为、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学业方面,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高;社会实践、阅读等需要家长参与引导的作业完成很难;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家长帮助;作业无人监管,成绩滑坡;学习自觉性低,学习习惯较差等。行为方面,课堂纪律松懈;卫生习惯较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在外玩耍到很晚;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和同学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人,行为散漫等。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当前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教师的心声——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大潮的到来,留守学生成了农村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调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其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比其他学生低18%。受此影响,留守儿童的成绩情况堪忧(好:13%;一般:57%;差:22%;很差:8%)。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行为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这些小时候的弊病长大后往往就成了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广大教师应积极投身于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之中。 专家的引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 个重大问题,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政府乃至全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我们当前的均衡和谐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教育实践方面,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贡献。在教育理论方面,打开基础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等问

2013__2017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寸塘口小学2013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根据《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切实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本校学生 三、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 部分,是在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托心理咨询室采取个体心理咨询、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四、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

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和适当求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亲身实践,以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及开设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心理咨询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的教育活动。 4、整合性与互补性相统一原则。将团委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团委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杨圆圆① 张仲明△ 郭晓伟 胡朋利 【摘要】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27名重庆地区留守儿童施测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 PA)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 SSM HS)。结果 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留守儿童的强迫、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性别差异显著(t=-2.020,-2.187,-2.151,-2.247;P< 0.05);②留守儿童的偏执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年级差异显著(F= 3.051,4.160;P<0.05);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与同伴依恋、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父母同伴依恋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P<0.05);④留守儿童的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疏离、母亲疏离和父亲信任共同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解释率为25.9%(P<0.05)。结论 通过调节父母、同伴依恋状况可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父母依恋;同伴依恋 Relationsh ip between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and Mental H ealth of the Lef t-beh ind C hildren.Y ang Yuanyuan,Zhang Zhongming,G uo X iaowei,et al.School of Psycholog 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P.R.China 【Abstract】 Object ive To ex plore the rela tionship between parent a nd peer a ttach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Methods Using th e M iddle-School Students'M ental Hea lth Scale(M SSM HS)a nd the Inv entory of Pa rent and Peer Attach ment(IP PA)to inv estiga te327lef t-behind children from two middle schoo ls in southw est r egions.Results ①Left-behind children's phy sical health total sco re a nd the ten facto rs sco res wer 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The sco res of compel,anxiety,depressio n a nd crises relatio nship dimensio ns had sig nifica nt differences in gender;②Th e sco res o f crankiness and psycholog ical unbalance dimensio ns had s ig nifica nt differences in g rade;③Physical hea lth co rrela ted with peer attachm ent and pa rent attachment po s itiv ely and sig nificantly.Th e ten factors of M SSM HS w ere inter related with the trust,communicatio n and alienatio n dimensions of IP PA to some ex tent;④The left-behind childr en's ph ysical health could be predicted25.9%by father alienatio n,peer trust,peer alienatio n,mother aliena tion and father trust.C oncl usion Pa rent and peer attachm ent sho uld be taken into full co nsidera tion to improv e th e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Key words】 L ef t-behind childr en;M ental health;Pa rent a ttachment;Peer attachment 留守儿童(Left-behind children)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特殊群体[1]。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益成为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2]。已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敏感、偏执等心理症状上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青少年[3],农村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4]。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依恋,据Bo wlby的依恋理论,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是最重要的两种依恋类型。依恋对象是个体的“安全基地”和应对压力及焦虑的天然的缓冲器。依恋对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对社会的适应具有重大意义[5]。父母同伴依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鲜有研究。鉴于此,本文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健康与依恋的具体关系,以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重庆市2所中学35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27份(93.4%)。其中,初一年级141名,初二年级140名,初三年级46名;男生153名,女生174名;平均(14.11±1.01)岁。1.2 方法 1.2.1 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 PA)修订版 Armsden和Gr eenberg于1987年编制。包含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3个分问卷,每个分问卷各有25个题目,由信任、沟通、疏离3个维度构成。问卷采用Liker t5点评分,1代表“很不符合”,5代表“很符合”。得分越高表示依恋水平越高。本研究采用IPP A中文修订版[5]。IPP A问卷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6-9]。 1.2.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 SSM HS) 王极盛教授于2005年编制,包括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10个因子,共60个题目。量表采用5级评分,1代表“无”,5代表“总是”。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越差。M SSM HS的10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010~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10-11]。 1.2.3 施测方法 将父母同伴依恋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装订成册,由班主任与研究者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集体施测。施测时,向被试讲明要求,被试独立完成问卷, · 1371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0卷第9期 China J 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2,Vol20,No.9 ①中国.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E-mail:yuan.yuan1988@https://www.doczj.com/doc/4a18514698.html, △通讯作者 DOI:10.13342/https://www.doczj.com/doc/4a18514698.html, k i.cjhp.2012.09.01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清新县三坑镇枫坑小学课题组2010年4月 我校的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从 2006年10月开始实施研究到现在有3多年时间了,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刻苦钻研以及全校教师的积极配合、支持帮助下,课题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同时参与研究的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批农民工入城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不断增多。我校有学生3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60多人,占全校学生的16.7%。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不勤换衣服等。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这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给老师带来了新的课题研究。对此,我校结合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3、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4、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6、通过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自己的巨大付出,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到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自觉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儿童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 5、提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能力。 6、增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本人从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中学教书,在这里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长期交由老人或亲戚代为照顾。由于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致使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且受到伤害,也往往不易被人发现。有些留守儿童还染上流氓习气,甚至与流氓团伙有染。这些学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也是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的挑战。怎样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1、要尽可能的保持和留守儿童的密切联系和沟通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成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他们谈话沟通,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把他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给予特别的照顾,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多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如和他们一起唱歌、游戏、

劳动等,这也是与他们进行联系和沟通的最好时机,真正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2、尊重、理解、宽容与激励教育 孩子毕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需要别人的尊重、理解和宽容。留守儿童更是如此。孩子是被教育者,而老师是教育者,每个教师都要认识到:教育学生是国家赋予教师的职责,教育好学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1)教师只接受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难以接受,采取粗暴、压抑、禁锢的教育方式效果只能适得其反。缺少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认为,打骂、惩罚是为了让他有出息,旧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与尊重、理解、宽容学生是背道而驰,是绝对不可取的。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不仅仅因为他们年纪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无论谁都无法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学生对自己的名誉很看重,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因而教师不宜宣扬学生的过错,若教师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会越淡薄。事实证明,受到教师良好的尊重、理解、宽容的学生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教师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在我们农村小学,有很多孩子生活在没有父母关爱的“空巢”中,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家长也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所以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 就我校的留守儿童来看,我们做了调查,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占57% ,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占29% ,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占5% 目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抚养人没能力辅导孩子,所以孩子在校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在家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玩电子游戏等。作为一名教师,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和教育,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界定: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生活中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调查显示:我国有 1.2 亿农民常年在外地打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 万

留守儿童, 其中14 岁以下的占85.6% 。因此,我们应该去关注这个群体目前,留守儿童并没有一个严格而清晰的定义,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指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让孩子托付给祖辈或其他亲戚照看,经常不与父母见面的孩子。留守儿童一直被看作缺乏来自家庭的“爱”的象征,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 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留守 儿童进行测查,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要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孩子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让孩子摆脱心理障碍,让其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3,通过研究,探索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研究内容:

亲子依恋问卷

亲子依恋问卷 请思考每句话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实际情况,在题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数字打“√”。数字表示的含义为: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 1. 我会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告诉妈妈……………………1 2 3 4 5 2. 如果妈妈知道有事情困扰我,她会询问我…………………1 2 3 4 5 3. 我没有从妈妈那里得到什么关注……………………………1 2 3 4 5 4. 妈妈接受我现在的样子………………………………………1 2 3 4 5 5. 我对妈妈感到生气……………………………………………1 2 3 4 5 6. 当我为某事生气时,妈妈能理解我…………………………1 2 3 4 5 7. 与妈妈讨论我的问题让我感到羞愧或愚蠢…………………1 2 3 4 5 8. 我很容易因为妈妈感到心烦…………………………………1 2 3 4 5 9. 妈妈帮助我更好地了解我自己………………………………1 2 3 4 5 10. 妈妈尊重我的感受…………………………………………1 2 3 4 5 11. 我会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告诉爸爸…………………1 2 3 4 5 12. 如果爸爸知道有事情困扰我,他会询问我………………1 2 3 4 5 13. 我没有从爸爸那里得到什么关注…………………………1 2 3 4 5 14. 爸爸接受我现在的样子……………………………………1 2 3 4 5 15. 我对爸爸感到生气…………………………………………1 2 3 4 5 16. 当我为某事生气时,爸爸能理解我………………………1 2 3 4 5 17. 与爸爸讨论我的问题让我感到羞愧或愚蠢………………1 2 3 4 5 18. 我很容易因为爸爸感到心烦………………………………1 2 3 4 5 19. 爸爸帮助我更好地了解我自己……………………………1 2 3 4 5 20. 爸爸尊重我的感受…………………………………………1 2 3 4 5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曹中平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随之,在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近10年来,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焦点。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关爱留守儿童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数量巨大: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 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区域分布:留守幼儿为同龄儿童的三分之一,集中于中西部 0-5周岁农村留守幼儿占全国农村同龄儿童的比例为30.46%,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 据调查,农村留守幼儿数量超过100万的省份有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贵州、广东。 这7个人口流出大省学龄前留守儿童总和占全国学龄前留守儿童总数的65.97%。 教育问题:监护人重视不够,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健康问题:身心健康令人堪忧 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5年以上,60-70%以上的父母在外省打工。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一、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 1.单向视角分析:留守儿童的产生源于人口流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流入沿海城市,造成未成年儿童滞留农村。人口学家首先觉察到这个问题。 2.多向视角分析:进入新世纪后,“三农”问题成为我国优先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受到全方位的关注。 3.多元整合分析:2007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流动儿童问题开始整合。随着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不断开放,流入城市的农村儿童日益增多,相应的留守儿童的绝对数在下降。同时,经过教育资源整合,农村寄宿制学校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失控”状态基本上得到遏制。 (一)单向视角分析 2000年以前,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分别从各自学科的视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成与发展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