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运动和力练习

机械运动和力练习

机械运动和力练习
机械运动和力练习

机械运动和力练习

1、从手中向上抛一只小球,在小球向上和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

A、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力小于下降时受到的力

B、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力大于下降时受到的力

C、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力等于下降时受到的力

D、无法比较小球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受到的力的大小

2、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每秒钟通过的路程均为1米,则()

A、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图所示,木板B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直立墙壁上,用水平力F向左拉动B,使B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这时绳水平,张力为T,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T=F

B、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大小等于T

C、木板B受到一个静摩擦力,一个滑动摩擦力,合力大小等于F

D、若木板B以2v的速度匀速运动,则拉力仍为F

4、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 A ,木块下面是

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

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 A 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木块 A 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D、木块 A 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5、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1和F2的作用下,质量为m的木块可在两长板之间以v的速度匀速向下滑落,如果保持两力F1和F2的大小方向不变,能使木块 m以3v的速度匀速向上滑动,那么木块向上的推力应是()BA

A、F1 + F2

B、mg

C、2mg

D、3mg

6、如右图所示,物体B放在一个粗糙的斜面上,物怵B的上表面水平,B上而载着A,当这整个装置一起沿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A受到3个力

B、物体A受到4个力

C、物体B受到4个力

D、物体B受到5个力

7、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①向右做加速运动②向右做减速运动③向左做加速运动④向左做减速运动

A、①

B、③

C、②③

D、①④

8、如图所示,a、b、c三只弹簧秤上接连挂着三个重均4牛的钩码,若弹簧秤自重不记,那么三只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

A、12牛、8牛、4牛

B、12牛、0牛、4牛

C、4牛、4牛、4牛

D、12牛、0牛、0牛v0P

9、如图所示,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台上有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滑上传送带。若传送带静止时,物块离开传送带后落在地上P点,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时,则物块将落在()

A、 P点

B、P点或P点的左侧

C、P点的右侧

D、P点或P点的右侧

10、在匀速直线行驶的敞篷车上,一人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车上的观察者和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小球的运动轨迹分别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②

11、图中只有B物体左面是光滑的,其余各接触面都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将物体A和B压紧在竖直墙上不动。则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情况是()

A、左、右都受向上的摩擦力

B、左受向上的摩擦力,右受向下的摩擦力

C、左、右都受向下的摩擦力

D、左受向下的摩擦力,右受向上的摩擦力

12、建筑工人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担提起四块砖。设每块砖重为G,当砖被提起后处于静止时,第二块砖左右两面受到的摩擦力是()

A、左右两面分别受到大小为0、5G的向上的摩擦力

B、左面受到向上的大小为G的摩擦力,右面受到向下的摩擦力为零

C、左面受到向上的大小为2G的摩擦力,右面受到向下的大小为G的摩擦力NSBNSA

D、左面受到向上的大小为G的摩擦力,右面受到向下的大小为2G的摩擦力

13、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A和B,质量均为,将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线竖直向上拉磁铁A,若弹簧秤读数为,则B对A的支持力F1以及水平地面对B的支持力F2分别为()

A、 F1=0,F2=

B、F1=,F2=0

C、 F1>0,F2<

D、F1>0,F2=

14、如右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出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

A、重力、支持力、推力

B、重力、支持力

C、重力、摩擦力、冲力

D、重力、摩擦力、推力

15、一架水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分别落下甲、乙、丙三个大小一样的小球,那么反映甲乙丙三小球在空中的位置关系正确的图是() ABB-2

16、如图B-2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凸形,一个为凹形,

A、B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A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B小球通过凹形槽的时间t2,则t1与t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17、一物体A在静止的皮带上从顶端匀速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1,如果物体A在下滑的过程中,皮带突然向上运动起来,物体A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2,则两次时间的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

18、如右图所示,

A、

B、C三物块叠放在一起,B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1 =12N, C 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2=18N,它们均静止,则B对A的摩擦力f1= ;地对C的摩擦力f2= 。

19、某人身高

1、7米,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以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米/秒的速度走开。某时刻他的影长为

1、3米,再经过2秒钟,他的影子长为

1、8米。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20、运输液体货物的车,液体中有个气泡,当车刚开动时,气泡将向__________运动;刹车时气泡将向__________运动(填“向前”或者“向后”)

21、一个质量约为1kg的物体,要测出其受到的重力,现只有两个最大刻度是6N的弹簧测力计,能利用他们来测量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吗?

22、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为其受到拉力F的示意图,其中可能的是()

A、只有甲

B、只有乙、丙

C、只有甲、丙

D、甲乙丙均有可能

23、将上,下叠放在一起的木块A,B以相同的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则() A,在运动过程中,AB之间始终有力的作用B在上升过程中,AB之间有作用力,在下降过程中,无作用力C在上升过程中,AB之间无作用力,而在下降过程中,有作用力D在运动过程中,AB之间始终无作用力

24、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员骑自行车加速前进,有关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事() A 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后 B 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前 C 前轮所受摩擦

力方向向前,后轮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后 D 前轮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前

2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圆环用轻绳吊在天花板上,环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环自大环顶部开始分别向两边滑下,当两个小环下落至与大环圆心等高时,每个小环所受摩擦力为f,则此时绳对大环的拉力为( )

A、 (m+M)g

B、(M+2m)g C 、Mg+f

D、 Mg+2f

26、小明坐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看到车厢地板上的箱子在车子急刹车进向前滑了一段距离后停下。当进他产生了四种想法,你认为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是――()

A、箱子有惯性,且惯性大于箱子受到摩擦力,所以箱子会向前运动

B、箱子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而运动

C、箱子有惯性要向前运动,同时受到的向后的摩擦力改变了箱子的运动,箱子才停下来

D、箱子运动时有惯性,当车子刹车时,箱子惯性消失,所以箱子停下来了

27、家住山区的小明星期天上午8:00出发,骑车去亲戚家,途经3个不同的路段,先是上坡路,然后是平直路,最后是

下坡路,于9:00到达。若三路段的长度相同,且他在3个路段

的平均行驶速度之比为1:2:3,则8:30时他行进在哪一路段( )

A、上坡路段

B、平直路段

C、下坡路段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车站上,坐在火车里的乘客从窗口发现有两列火车沿相反

的方向运动,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乘客坐的火车和看到的两列火车中一定有两列在沿相反方

向运动;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在运动;

C、三列火车可能沿同一方向运动;

D、三列火车中可能有一列是静止的。

2、如图所示,木块A的质量为m1,一端与水平细绳相连,

细绳的另一端挂着质量为m2(m2

匀速运动。若在A上再加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同时在B下再挂

上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木块的速度将( )

A 不变

B 变快

C 变慢

D 由m

1、m

2、m的大小关系而决定

3、一个弹簧秤,将其弹簧截去原长的1/5,然后再调好零点,用此弹簧秤称同一物体的重力,则弹簧秤的示数跟原来相比是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4、如图所示,GA=20牛,GB=5牛,F=120牛,若物体

A、B处于静止状态,则墙面受到的压力是( )

A20牛。B 25牛。C 120牛。D 145牛

5、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滑轮到P、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 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轻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P向右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A、4mg。B 、3mg。C 、2mg。D 、mg

6、如图所示,P是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与装有砝码的小盘相连,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m。在P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A、拉力和摩擦力;地球和桌面。

B、拉力和摩擦力;轻绳和桌面。

C、重力mg和摩擦力;地球和物块。

D、重力mg和摩擦力;轻绳和桌面。甲乙

7、如图所示,体积为110-3m3,材料相同的两个金属球,分别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甲图装

置内是水,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79N,乙图装置内是某种液体,弹簧对球向上弹力为81N,则该种液体的密度为 kg/m3(g取

10N/kg)。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则甲图中的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填“不变”、“减小一半”或“增加两倍”)。

8、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竖直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合力为F1,在竖直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为F2,设小球在上升和下落的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是不变的,则F1____F2。(选填“>” 、“<”或“=”

淄博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 且足够长的长木板,木板上面叠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现对长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3t (N )时,两个物体运动的a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线Ⅰ是小物块运动的a --t 图象 B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C .长木板的质量M =1 kg D .小物块的质量m =2 k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乙图可知,在3s 以后,m 与M 开始发生相对运动,m 的加速度不变,其大小为23m/s ,所以Ⅰ是长木板的—a t 图象,故A 错误; B .设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3m/s m a g μ== 解得 0.3μ= 故B 正确; CD .当3s t >时,以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 mg Ma μ-= 即 kt mg Ma μ-= 解得 3mg a t M M μ= - 由此可得 332 M = 解得 2kg M = 在3s 内,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可得 F M m a =+() 即

3()1M m =+? 所以 1kg m = 故C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 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 段匀加速下滑,在BC 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 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 段和BC 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和2μ,AB 与BC 长度相等,则 A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 B .动摩擦因数12+=2tan μμθ C .小孩从滑梯上A 点滑到C 点先超重后失重 D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小朋友在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小朋友的加速度1a 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于小朋友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小孩处于失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N F 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同理,小朋友在BC 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小孩处于超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CD 错误;设AB 的长度为L ,小孩在B 点的速度为v .小孩从A 到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sin cos mg mg ma θμ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212v a L =;小孩从B 到C 为研究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2cos sin mg mg ma μθ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22v a L =;联立解得:122tan μμθ+=,故B 正确. 3.一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其上放置小滑块A ,木板B 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木板加速度a 随力F 变化的a ﹣F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下判定错误的是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 2、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4、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7 m/s B、9 m/s C、10 m/s D、11 m/s 5.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50m/s B.25m/s C.24m/s D.10m/s 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7.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 1米/秒 B. 15米/秒 C. 2米/秒 D. 1.5米/秒 8.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9.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2.56 cm=12.56×10-2 m=0.125 m B.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 C.12.56 cm=12.56÷102 m=0.125 m D.12.56 cm=12.56×10-2 cm=0.125 m 1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1.大海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A.18.77 cm B.18.76 cm C.18.74 cm D.18.89 cm 1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 14.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 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A.1.25 m/s B.0.73 m/s C.0.67 m/s D.0.8 m/s 15.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 B. 10m/s C. 5m/s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6、“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 是________的。 1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 m/s,这个物体在前10 s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 m。 18.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物理运动和力试卷

沪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 ( 2分)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铁轨 B. 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 车窗 D. 路边的树 2. ( 2分) (2015?攀枝花)今年5月,为了应对南海的复杂局面,我国的歼10战斗机加强了对南海的巡航.关于歼10战斗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战斗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 B. 为了方便空中加油机对其加油,加油时战斗机应在空中悬停 C. 使战斗机水平前进的推力来源于飞机周围的空气 D. 使战斗机升空的力主要是空气的浮力 3. ( 2分) 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A. 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 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C. 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 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4. ( 2分) 《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 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 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 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5. ( 2分) 司机和乘客都应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A. 汽车车速太慢 B. 汽车突然加速 C. 汽车缓慢启动 D. 汽车紧急刹车 6. ( 2分)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删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 山 B. 船 C. 地面 D. 河岸 7. ( 2分)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反对,与所谓的土地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妄想霸占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激起了全世界华人华侨的愤慨。为保卫我钓鱼岛,中国政府持续派遣公务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公务船在巡航过程中,如果以公务船为参照物,则钓鱼岛是() A. 运动 B. 静止 C. 可能运动也可能静止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8. ( 2分) 下列速度指瞬时速度的是() 子弹出膛的速度足球被踢出时的速度 火车通过甲、乙两地间的速度子弹头过某点的速度. A. B. C. D. 9. ( 2分) 学校运动会上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 A. 都站在原地不动 B. 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 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 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在原地不动 10. ( 2分) 小高上山的速度是,到山顶后又沿原路返回,速度是,则小高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式三份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可见物 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4、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5、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只做粗略研究,通过公式计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毫无意义;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 三、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 (2)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计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找准零刻度线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时间测量

(1)单位:秒 (2)测量工具:表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四、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对的,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 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即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都属于弹力 3、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沿力计 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六、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用符号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其中,g为常数,大小为9.8N/kg,它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东莞物理机械运动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2007年2月28日,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列车从第1节车厢到第11节车厢相继被吹翻.看了这个报道后,某研究小组为探索沙尘暴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为测定沙尘暴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 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都不计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悬挂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B点接触,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此装置分析中,知道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空气密度为1.3kg/m3,沙的密度为2.5×103kg/m3.他们对决定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①在含沙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速,记录不同风速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 风速(m/s)5101520 电压表示数(V)0.6 2.4 5.49.6 ②在风速大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中空气的含沙量,记录不同含沙量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 含沙量(kg/m3) 1.1 2.2 3.3 4.4 电压表示数(V) 2.3 3.5 4.6 5.8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试推导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设比例系数为k) (2)若(1)中的比例系数k的大小为0.5,已知:车厢的高度为3m,车厢的长度为 25m,车厢质量为50t,铁轨间距为1.5m,1m3沙尘暴中含沙尘2.7kg,请根据(1)中的关系式计算当时的风速至少为多大? 【来源】2009年江西省上饶县二中九年级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三) 【答案】(1)p=kρv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2)41m/s 【解析】

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运动和力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树上结出桃子 2.下列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是() A.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B.艄公用撑杆推岸,船离岸而去 C.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3.几个同学用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各人都用同一个拉力器,拉力器上有3根弹簧,结果几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比较这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A.手臂粗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B.手臂长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C.体重大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D.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4.下列物体中,接近20N的是() A、一个中学生 B、一个书包 C、一辆载重的汽车 D、一支钢笔 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哪些现象不会发生() A.飞扬的尘土就不会落回地面 B.茶杯里的水就倒不到嘴里 C.人头撞到墙上不会感到疼痛 D.人轻轻一跳就会离开地球 6.下列有减小摩擦力作用的是() ①鲫鱼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②用水湿润橡皮塞后塞入试管口③自行车轮胎表面做有凹凸花纹④磨去刀片表面的铁锈⑤浴室的窗上装有磨砂玻璃 A.①②④B.①②④⑤C.④⑤D.①②③④⑤ 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人无法走路 B、火柴头难以划燃 C、老师仍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D、自行车刹车失灵 8、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A.图甲和图乙B.图甲和图丙C.图甲和图丁D.图乙和图丁 9.下面几个事例中,对我们不利的惯性是() A.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固定物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B.浇地时用手向前送水瓢,瓢停下后,瓢里的水泼出来 C.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一段路程 D.车突然刹车,车内的乘客会倒向车行进的方向 10.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 ) A.汽车惯性消失了B.汽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汽车受到重力作用D.汽车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11.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及细绳重力不计,砝码质量为100克,静止时弹簧秤的读 数为() A.100牛B.0牛C.0.98牛D.200牛 12.一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推力去推它,若没有推动,则( )

人教版运动和力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大小为8N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A做加速直线运动。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水平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可能是() A.3N B.4N C.5N D.6N 2.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小球。开始时小球静止在O 点,将小球向下拉到B点,释放小球,已知AO=OB,研究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A.小球运动到O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B.小球运动到A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C.小球从B运动到O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增大 D.小球从O运动到A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减小 3.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4.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是: () A.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B.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C.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5.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C.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大小相同的两个力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C.弹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D.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7.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如图所示的“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拉”,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凳子向甲方移动B.凳子向乙方移动 C.凳子原处不动D.凳子向体重大的同学一方移动 8.头球是足球比赛中常用的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头球过程中,头对足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B.足球被顶飞,是因为头对足球的力大于足球对头的力 C.头对足球的作用力消失时,足球的惯性也消失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不受力的作用 9.如图所示,用大小为F的垂直于墙面的力挤压黑板擦,黑板擦静止于墙面上,此时黑板 擦受到的摩擦力为f1;改变F的大小使其变成1 3 F,黑板擦恰好匀速下滑,此时黑板擦受 到的摩擦力为f2,请问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A.f1f2D.无法判断 10.回想你上体育课时的情景,可以联想到相关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跳远时,加速助跑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惯性 B.运动鞋底的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C.踢足球时,利用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起跑时用力蹬地,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置着A、B两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机械运动和力课件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一、参照物的选取 例题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做参照物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解析】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并非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做参照物,例如我们想研究正在运输行驶的火车中某物体的运动常常要以火车为参照物,研究地球公转时,以太阳为参照物,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答案】B 经常出现的变形试题有: 1.当你在商场中乘坐自动扶梯上楼时,以电梯的扶手为参照物,你是的, 以所站的台阶为参照物,你是的。 2.南昌市某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南昌市的美丽景色,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二、判断那个是参照物 例题2:坐在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两旁的树木迅速后退,这位乘客选取的参照 物是〔〕 A.地面 B.树木 C.乘客坐的列车 D.迎面开来的列车 【解析】树木相对列车迅速后退,相对大地是静止的,相对乘客自己也是迅速后退的。 【答案】C 经常出现的变形试题有: 1.我国研制并执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宇宙飞船 2.站台旁有甲、乙两列火车,当甲车开动时,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运动了,这个乘客选定的参照物是〔〕 A.甲车 B.乙车 C.站台 D.乘客自己

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重为G=50N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0~t1时间内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B.t1~t2时间内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C.t2时刻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D.t3时刻小球处于非平衡状态 2.小强重力为G,乘坐竖直电梯上楼的过程中,电梯对小强的支持力F随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在电梯中受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3个力的作用 B.在1t到2t时间段,电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2t到3t时间段,小强所受合力为零 D.在整个过程中,小强相对电梯一直静止,所以小强所受合力一直为零 3.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 C.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 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

4.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5.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木块被沿竖直方向的两根绳子拉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受绳子向上拉力为F1,向下拉力为F2,当上面绳子被剪断后,不计空气阻力,木块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大小和方向为 A.F1-G 竖直向上 B.F2+G竖直向下 C.F1-F2竖直向下 D.F1+F2竖直向上 6.小红和妈妈在超市购物,她用8N的力水平推着一个购物车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小红发现前面有人,她马上用17N的水平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运动(此时妈妈不再施力),在此过程中有关小车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17N B.小车受到的合力是8N C.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D.小车受到的合力是25N 7.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机械运动和声现象综合测试题

初三物理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汽车在平直高速路上行驶,1分钟通过1200米路程汽车速度是 A.1200米/秒 B.72米/秒 C.60米/秒 D.20米/秒 2、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5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0米,则它在第3秒内的速度为 A.2米/ B.6米/秒 C.10米/秒 D。无法确定 3、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是20米/秒,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千米/时,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4.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5. 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则该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米/秒 B.3.75米/秒 C.4米/秒 D.4.5米/秒 7、图8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A. 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大。 C. 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8.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 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9、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10、.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钢琴、小提琴、笛子等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它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1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 D.拨动吉它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12、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 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人教版《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12章运动和力》2011年测试卷(B)班级:姓名:座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27分) 1、质量为2kg的铅球正在空中飞行(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那么此铅球只受到_________ 力的作用,这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 ,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 2、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力的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有关,我们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在力的三要素中,改变其中某一要素,力的作用效果 _________ 会改变.(选填“不”、“一定”或“可能”). 3、物体在月球表面,所受到的的引力约为地球表面所受引力的1/6,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在地球上的重力是_________ N,他在月球上的重力是_________ N,质量是 _________ kg. 4、说出下列改变摩擦的方法 (1)自行车刹车时,手捏紧闸_________ ; (2)擦黑板时,用力压板擦_________ ; (3)给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_________ ; (4)皮带传动时,皮带松了,要把皮带绷紧_________ ; (5)下雪后的路面,有的地方洒上炉灰渣子_________ . 5、定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____ 杠杆,动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____ 杠杆. 6、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挑着同一物体行走.比较可知甲图中动力臂/ 甲图中阻力臂_________乙图动力臂/乙图中阻力臂,故甲图中手施加的动力 _________ 乙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大于/等于/小于) 7、如图所示,物体甲重12牛.乙重10牛,不计滑轮重时,则A点受到的力是_________ 牛,B点受到的力是_________ 牛,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___ 牛. 8、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后,发现右端比左端低,这时,应将右端螺母向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试卷与答案

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单元检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车窗B.铁轨 C.路边的树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行李箱安装滚动的轮子B.轮胎上制有花纹C.车轴加润滑油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第2题图 3、假若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则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 ) A 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 B 微风能吹动铁轨上的火车 C 无法手握钢笔写字 D 人轻轻一跳可以离开地球 4.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5.、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你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7.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B.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C.使木块侧放减小接触面积 第7题图 木块 B.用力拉弹簧 A.检查相框是否挂正C.往墙上敲钉子D.往前推桌子

D.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8.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结果没有推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讲台桌不受摩擦力 B.推力与讲台桌的重力大小相等 C.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 D.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9.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地板上,他受到的力有() A.重力、支持力 B.压力、支持力 C.重力、拉力、支持力 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10.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11.关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B.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在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是防止摩擦力过小带来危害 D.鞋底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12、斌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估计了以下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A.一只鸡蛋重约20牛 B.中学生的平均质量约180千克 C.他能举起重约400牛的杠铃 D.世界短跑名将格林百米短跑的平均速度约150米/秒13.如图所示的四位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用作力的单位的是 第13题图 14.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请仔细阅读右边图,则根据这幅图可以判断比赛的结果是( ) A.龟兔并列第一 B.兔子获胜 C.乌龟获胜 D.无法确定 15.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 分) 题次 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示,图9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速度是11m∕s ,如果他的成绩是10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 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 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A. 河岸上的树 B ?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 D ?河岸 3. 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 F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 A. 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4、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 ,最后冲刺的 A 7 m/s B、9 m/s C 、10 m/s D 、11 m/s 5.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 ,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 ,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50m∕s B . 25m∕s C . 24m∕s D . 10m∕s 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当速度V 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7.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 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 1米/秒 B. 15 米/秒 C. 2米/秒 D. 1.5 米/秒 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 2 、

《力》《运动和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力》《运动和力》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火车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 一人在车厢地板上的 P 点竖直向上跳起0.5秒后落回 到地板上.这个人的落地点是() A 、在P 点前方1米处 B 、在P 点后方1米处 C 、仍在P 点处 D 、无法判断 2. 将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则书受的平衡力是() A.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桌子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3.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 ?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 C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4. 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 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B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 .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 一个小孩用20N 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未被推动,又用30N 的力推,桌子仍未动,再改为45N 的力推桌子此时刚好使桌子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桌子三次情况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 () A . 20N 30N 45N B . 20N 30N 30N C . 20N 20N 20N D .以上均有可能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 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6. 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D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机械运动和动力学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中英文对照翻译 英文资料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machinery One princple aim of kinemarics is to creat the designed motions of the subject mechanical parts and then mathematically compute the positions, velocities ,and accelerations ,which those motions will creat on the parts. Since ,for most earthbound mechanical systems ,the mass remains essentially constant with time,defining the accelerations as a function of time then also defines the dynamic forces as a function of time. Stress,in turn, will be a function of both applied

and inerials forces . since engineering design is charged with creating systems which will not fail during their expected service life,the goal is to keep stresses within acceptable limits for the materials chosen and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encountered. This obvisely requies that all system forces be defined and kept within desired limits. In mechinery , the largest forces encountered are often those due to the dynamics of the machine itself. These dynamic forces are proportional to acceletation, which brings us back to kinematics ,the 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design. Very basic and early decisions in the design process invovling kinematics wii prove troublesome and perform badly. Any mechanical system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degree of freedom which it possesses.the systems DOF is equal to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parameters which are needed to uniquely define its posion in space at any instant of time. A rigid body free to move within a reference frame will ,in the general case, have complex motoin, which is simultaneous combination of ro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 there may be rotation about any axis and also simultaneous translation which can be resoled into componention along three axes, in a plane ,or two-dimentional space ,complex motion becomes a combination of simultaneous along two axes in the plane. For simplicity ,we will limit our present discusstions to the case of planar motion: Pure rotation the body pessesses one point (center of rotation)which has no mo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stationary frame of reference. All other points on the body describe arcs about that center. A reference line drawn on the body through the center changes only its angulai orientation. Pure translation all points on the body describe parallel paths. A reference line drawn on the body changes its linear posion but does not change its angular oriention. Complex motion a simulaneous combination of rotion and translationm . any reference line drawn on the body will change both its linear pisition and its angular orientation. Points on the body will travel non-parallel paths ,and there will be , at every instant , a center of rotation , which will continuously change location. Linkages are the bacis building blocks of all mechanisms. All common forms of mechanisms (cams , gears ,belts , chains ) are in fact variations of linkages. Linkages are made up of links and kinematic pairs. A link is an (assumed)rigid body which possesses at least two or more links (at their nodes), which connection allows some motion, or potential motion,between the connected links. The term lower pair is used to describe jionts with surface contact , as with a pin surrounded by a hole. The term higher pair is used to describe jionts with point or line contact ,but if there is any clerance between pin and hole (as there must be for motion ),so-called surface contact in th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