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材分析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材分析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材分析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指数函数的定义及其有关的概念。指数函数特殊形式 与 的特殊形式的指数函数到一般形式 的过渡。即a 的抽象化过

程,用易理解与生活贴近的例子来构建起指数函数模型;此部分的教学难点为,底数a 的不同取值,指数函数相应的变化。

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底数a 的不同取值范围,相应的图像,通过的定点、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增减性以及奇偶性。此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学生自己画图动手操作,去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底数性质的异同去归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深刻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

2、 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通过生活实例、以及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

同操作,让学生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归纳出指数函数性质。

3、 知识迁移,初步学会运用指数函数解决问题,并为后学习的对数函数、

幂函数做知识铺垫。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由生活实例引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对指数函数的定义和幂运算进行归

纳,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指数函数运算练习。

2、 引导学生动手画图,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对指数函数

图像进行初步分析,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

3、 通过观察图像,用表格法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

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1且0(≠>=a a a y x x y 2=x y ???? ??=2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习惯。

2、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成

果的喜悦,并树立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做铺垫。

三、地位与作用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函数概念及性质,掌握了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作为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指数函数是高中所研究的第一种函数,也为今后研究其他函数提供了方法和模式,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指数函数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要重点研究。

四、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从特殊到一般,直观到抽象

指数函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在阐述指数函数的定义时,要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的例子入手,首先让学生建立起指数函数的初印象,然后逐渐深入,加深理解,过渡到抽象的a,最后导入指数函数的定义,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对学生过于引导,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

2、合作探究,印象深刻

为了让学生总结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让学生进行合作性探究,动手实践画图,小组合作分析得出不同底数a的不同性质,各个小组再进行交流。使得学生对于指数函数的性质印象深刻。

3、启发式教学

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型,所以老师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4、总结反思,优化认知

在学习了函数以及性质之后,要学会反思总结,通过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经验,优化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通过学生总结,优化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知。

如何进行生物教材分析-论文

如何进行生物教材分析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教材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教材分析的主要依据、方法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教材分析必要性分析依据分析方法 正文: 一:教材分析的必要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以达到课堂效率的最高化。教材上面的知识只是内容,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把这种贮存状态的内容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通过学生的再学习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贮存状态的知识,只有设计优秀的教学过程,使教材内容完美转化到学生的知识,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而教学过程的确定并不是随意的,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学思想的指导、教学内容的制约、受教对象的影响。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只有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才能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能力培养。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它的深广度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教师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中学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在生物学方面已掌握的知识和接受能力受地域、年龄等影响比较大,而且高中生物部分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另外,生物教学涉及很多实验教学,这又与学校的教学条件紧密联系,如果不进行教材分析和研究,光靠教材提供的教学方法,是满足不了教学需求的。因此就需要进行透彻的教材分析,在充分了解并尊重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设计并选取最合适于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二:生物教材分析的依据 1.高中生物知识体系 进行教材分析,首先要考虑的是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在了解了整个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就能掌握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占地位。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网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大板块:1: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工程;2: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3: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4:细胞的生命历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5:遗传的物质基础;6:遗传的基本规律;7:生物的变异与进化;8: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9: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0:微生物与发酵工程;11:生物与环境。认识这个知识体系,在分析教材时,才能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能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来理解。认识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知识方面居高临下,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容,作到深入浅出;才能从发展的观点掌握好知识,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2: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教育对整体制定的学科教学指导文件,是指导教学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分析教材必须研究知识结构的 教学合理性。这样做不是不尊重教材,而是研究教材。进行教材分析的时候,要紧密联系这个总的目的要求,重视课标中规定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只靠个人经验独断,既要看到教学中具体的问题,也要抓住普遍的大问题。教师应该非常熟悉课程标准,特别是现在一个课标多种教材的情况下,准确掌握课程标准尤为重要。只有掌握课标才能对不同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在使用中做到删选取舍,达到高中生物教学目的的要求。 3:生物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和学的具体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材分析主要的分析主体。进行教材分析时应站在知识体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高度下进行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避免就教材分析教材。同时,还要参阅必要的教学参考书,使对教材的分析更全面、更透彻。 4:学生和学校教育环境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社A 版,数学必修1 教学内容: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从具体到一般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指数函数的性质 教学流程设计 (一)指数函数概念的构建 1.探究:本节问题2中函数)0()2 1 (5730≥=t P t 的解析式与问题1中函数 )20,(073.1* ≤∈=x N x y x 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把对应关系概括到x a y =的形式,学生思考归纳概括共同特征 2.给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3.剖析概念 (1)规定底数a 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理由: 如果a =0,?????≤>无意义 时,当; 恒等于时,当x x a x a x 000 如果,2 1 ,41,)4(,0= -=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何凤琼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二、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

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_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重点)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难点)能力目标: 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并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法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体现出了“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展开教学。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主要采用观察法、自学法,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强化记忆,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引导通过填图和连线来掌握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通过多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的使用这部分主要采用先让学生对照课本15-16页文字与图片自主学习和练 习操作,对学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采用归纳法对每个环节的重点进行总结。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更加清晰和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学中注意知识的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各种不同的装片、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放大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滴管、培养皿、干净的纱布、擦镜纸实验用具。

黄瓜表皮细胞 黑藻叶片细胞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师:图片中是几种生物细胞。其实我

层层推进10分钟师生共同总结:右手握、左手托,身 体偏左,距实验台7厘米。安放低倍 目镜和物镜。 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1.要求学生对照图1.1-10,按照课本 14-15页的步骤来认识和操作实验台 上的显微镜。 2.多媒体展示显微镜的图片,请学生 填出图片中各部分名称,并尝试说出 各自的作用。 3.根据自学结果完成下面的连线: 目镜、物镜连接 反光镜放大物像 转换器固定玻片 压片夹反射光线 粗细准焦螺旋安装物镜 载物台升降镜筒 镜座支持、稳定 镜柱镜臂、镜筒放置玻片 4.仔细观察目镜与物镜的特点。 10X 12.5X 4X 16X 40X 5X 学生看书对照实物观察, 来认识显微镜。 生自学课本后填图。 1. 目镜:放大物像 2. 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 3. 转换器:调换物镜 4. 物镜:放大物像 5. 载物台:放置玻片 6. 反光镜:反射光线 7. 镜座:支持、稳定作用 8.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9.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10. 镜臂:连接作用 11. 压片夹:固定玻片通 光孔:光线通过 12. 镜柱:支持作用 13.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 弱 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连 线。 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老师的 问题。 能力。 通过判断规 范操作。 通过学生看 书、结合教师 讲解、演示, 对显微镜有 了初步的认 识,通过连线 巩固基础知 识。 通过仔细观 察、交流,获 得知识,感悟 科学探究的 方法,尝到探 究性学习的 1 2 3 4 6 7 8 9 12 11 6 10 5 13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

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因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是编者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写而成的。它系统地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内 容, 选编并配备了相应的图形和习题, 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与方法。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如何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用好教材,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同时,教材分析也成为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 我们知道, 教材分析的目的是按照教学要求, 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等预定的目标,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 教材分析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标准,使教材分析即按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全面深入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数学教学的各项目标。为本人所教的年纪阶段的数学教学选择一个恰当的起点。教师了解相关学科的内容和进度安排,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的次序,选择合适的习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各学科的相同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分析教材的准备工作。 二、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 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标准,使教材分析即按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全面深入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数学教学的各项目标。分析教材时,主要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为依据。 (一)数学知识体系 在分析教材时,充分认识小学教学知识体系,才能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来理解。同时明确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知识方面居高临下,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容,深入浅出,为所教的年纪阶段的数学教学选择一个恰当的起点,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二)学生学习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代课教师:朱以军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一单元负数和第三单元比例;空间与图形安排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了第四单元统计;综合应用安排了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五、编排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 一、学习目标: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指数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本节课的重点是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本节课的难点是弄清楚底数a对于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影响。 二、问题引领: 1、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指数函数图象分布图: 如图,,,,A B C D 分别为指数函数 ,,,x x x x y a y b y c y d ====的图象,则,,,a b c d 与 0、1的大小关系为01a b c d <<<<<。 三、典例剖析: 例题1:已知指数函数()(0>=a a x f x 且)1≠a 的图象经过点()2,π,求()()()012f f f -、、的值。 分析:要求()()()012f f f -、、的值,我们需要先求出指数函数()x a x f =的解析式,也就是要先求a 的值。根据函数图象过点()2,π这一条件,可以求得底数a 的值。 解: ()x a x f =的图象经过点()2,π, ()2f π∴= 即2 a π=,解得1 2 a π= ()2x f x π∴=,即:()( )()10 12 1 01,12f f f ππππ -====-== 。 点评:求函数解析式的典型方法是待定系数法,求指数函数需要待定的系数只有一个a ,只需要一个已知条件,就可以确定一个指数函数。 例题2:1、设1111333b a ???? <<< ? ????? ,求,,a b a a a b 的大小关系。 2、 比较235 4 0.5,1.2,1的大小。 分析: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和特殊点比较大小。 解:1、因为函数13x y ?? = ??? 在R 上为减函数,又由1111333b a ????<<< ? ?????, 所以得:01a b <<<, 因为当01a <<时,函数x y a =为减函数,又a b <, 所以a b a a >,因为函数x y a =与x y b =在R 上同为减函数且当0x >时, 随着x 的增大,函数x y a =比函数x y b =减小的快,所以a a a b <, 即b a a a a b <<。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分析 圣源学校靳艳梅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对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做如下分析: 1.编写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编写原则 (1)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2)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3)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4)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5)渗透STS教育思想。(6)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7)加强启发性和可读性。(8)具有弹性。 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同前三册教科书一样,本册的编写同样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安排了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七单元从三个层次揭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材也相应地分为三章。(1)生殖和发育。通过生殖实现亲代与后代个体之间生命的延续;通过发育实现个体一生中生命的延续。(2)遗传和变异。生命的延续本质上是遗传信息的传递。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的主要不是子代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而是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物种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进化成为可能。(3)进化。进化论是在更为宏大和久远的视野中来考察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以时间为纵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生物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的发展变化。遗传是通过生殖而实现的。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选择相互作用,导致生物的进化。可见,这三章内容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体现和把握。 同其他单元一样,本单元重视突出人与生物圈。一是密切联系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际,如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中的应用、鸟的生殖与养殖业、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等;二是突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引起的变异、生物的进化中环境的作用,等等。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道植物的无性生殖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明确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能够说出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认识到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知道性别决定的道理,认同禁止近亲结婚,了解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广泛应用;了解科学家对生命起源问题所做的科学推测,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原因。 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按照课程标准中关于健康的这一定义,健康应当包括生理的健康、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活动四个领域的内容,共十个单元。 ㈠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也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也安排在六年制六册。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㈡空间与图形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是根据课标新增加的内容。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㈢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㈣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初中生物_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重、难点) ②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力目标 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教法及学法分析: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五主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五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四环节即目标导学,助生自助,个性展示,训练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只是设计问题、利用助学现成的题目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按照学校提出的“五主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和内容,老师坚决不讲,只是在某一个或几个细节上稍作点拨,努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分析材料、研究彩图对老师提出的和助学上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回答以上问题。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讨论个人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答案,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组同学共同探 讨个人尚未解 决的问题,并推 选出代表进行 发言交流。 论,对对照试验 已经有了感性的 认识。 精讲点拨 1、课件展示巴斯德实验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A、B两瓶相同的实验 条件有:瓶口敞开、肉汤煮沸、存 在的环境。不同的实验条件只有一 个:A瓶瓶口竖直向上,B瓶瓶口呈 S型。两瓶实验结果的不同就是由这 一个不同的实验条件导致的,因此 这个实验条件就称为实验变量。认真观察分析 巴斯德实验图 解,在老师的引 导下,分析出两 瓶在设计上的 相同和不同之 处,知道只能有 一个条件是不 同的,这个条件 就是实验变量。 。 学生通过自学对 巴斯德实验设计 的思路有了感性 的认识的基础 上,老师稍加点 拨,即可让学生 学会如何分析实 验条件的相同和 不同之处,从而 明确单一实验变 量导致了实验结 果的不同。“授人 以鱼不如授人以 渔”,此处更重要 的是让学生学会 分析的方法,从 而提升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过渡:巴斯德通过自己设计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假设,这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1、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11-13页的内容,认真分析图1.1-8,通过个人思考解决:认真阅读课本 内容,在课本上 标知识点,并按 老师提出的要 求独立完成助 学中的相关题 这部分知识比较 简单和直接,教 师无需多讲,学 生通过自学即可 掌握,所以放手 给学生。但此处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报告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二、教学容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容: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一单元负数和第三单元比例;空间与图形安排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了第四单元统计;综合应用安排了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知识讲解_指数函数及其性质_基础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编稿:丁会敏 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2.掌握指数函数图象: (1)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指数函数的性质; (2)掌握底数对指数函数图象的影响; (3)从图象上体会指数增长与直线上升的区别. 3.学会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来比较大小,包括较为复杂的含字母讨论的类型; 4.通过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要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更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指数函数的概念: 函数y=a x (a>0且a ≠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 为常数,函数定义域为R. 要点诠释: (1)形式上的严格性:只有形如y=a x (a>0且a ≠1)的函数才是指数函数.像23x y =?,12x y =, 31x y =+等函数都不是指数函数. (2)为什么规定底数a 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①如果0a =,则000x x ?>??≤??x x 时,a 恒等于, 时,a 无意义. ②如果0a <,则对于一些函数,比如(4)x y =-,当11 ,,24 x x = =???时,在实数范围内函数值不存在. ③如果1a =,则11x y ==是个常量,就没研究的必要了. 要点诠释:

(1)当底数大小不定时,必须分“1a >”和“01a <<”两种情形讨论。 (2)当01a <<时,,0x y →+∞→;当1a >时,0x y →-∞→。 当1a >时,a 的值越大,图象越靠近y 轴,递增速度越快。 当01a <<时,a 的值越小,图象越靠近y 轴,递减的速度越快。 (3)指数函数x y a =与1 x y a ?? = ???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要点三、指数函数底数变化与图像分布规律 (1) ① x y a = ②x y b = ③x y c = ④x y d = 则:0<b <a <1<d <c 又即:x ∈(0,+∞)时,x x x x b a d c <<< (底大幂大) x ∈(-∞,0)时,x x x x b a d c >>> (2)特殊函数 11 2,3, (), ()23 x x x x y y y y ====的图像: 要点四、指数式大小比较方法 (1)单调性法:化为同底数指数式,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 (2)中间量法 (3)分类讨论法 (4)比较法 比较法有作差比较与作商比较两种,其原理分别为: ①若0A B A B ->?>;0A B A B -,或1A B <即可. 【典型例题】 类型一、指数函数的概念 例1.函数2 (33)x y a a a =-+是指数函数,求a 的值. 【答案】2 【解析】由2 (33)x y a a a =-+是指数函数, 可得2331,0,1, a a a a ?-+=?>≠?且解得12, 01,a a a a ==??>≠?或且,所以2a =. 【总结升华】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1)切入点:利用指数函数的定义来判断;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材是编者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写而成的。 小学数学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教材分析既关系到教,也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教材分析的内容 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而备好课的关键之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 一般地说,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代数为主线,与几何初步知识、统计与可能性、问题解决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其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哪些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等等。 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后,再着手对所教的一册教材、一单元教材或一课时教材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材的重点。 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深刻分析研究所教的内容,并将其放到整个知识系统当中去判定其地位和价值。 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体现在教材重点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区别在教学重点和教材重点在表述上略有差异。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其教材重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而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2、教材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

高中校本课程_校本选课指导(生物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校本选课指导(生物篇)_校本_高中_ 一、教学目标 1、生物学科课程结构与学科核心素养 2、学校生物学科师资及学科教学特色 3、高校及专业对生物学科考试升学的要求 4、选考生物的专业在高校学习及深造发展 5、选考生物的专业对于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6、如何结合中学生学科学习特点进行选课走班 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首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出对新课改选课的思考: ?你对2020高考改革新方案了解吗? ?你觉得自己各科成绩在济南市排在哪里?全省呢? ?你的优势学科是什么? ?你高考的目标是什么大学? ?你对心仪的专业和职业有什么样的了解? ?未来你想从事什么样的事业? [激发兴趣]展示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生物试题,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部分) 32.(12分)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 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者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 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 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 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 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 (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 因型有____种; 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构建体系] 一、生物学科课程结构与学科核心素养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优秀教案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问题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根据图象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培养学 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展示函数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而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应用。 【学法与教具】 1.学法:观察法、讲授法及讨论法。 2.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设置 ①在本章的开头,问题(1)中时间x 与GDP 值中的 1.073(20)x y x x =∈≤与问题(2) t 1中时间t和C-14含量P的对应关系P=[(2 ,请问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15730 1][()]2 t P =t 57301把P=[()变成2,从而得出这两个关系式中的底数是一个正数,自变量为指数, 即都可以用x y a =(a >0且a ≠1来表示)。 二、讲授新课 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x y a =(a >0且a ≠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提问: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 (1)22x y += (2)(2)x y =- (3)2x y =-

(4)x y π= (5)2y x = (6)24y x = (7)x y x = (8)(1)x y a =- (a >1,且2a ≠) 小结: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来判断说明:因为a >0,x 是任意一个实数时,x a 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 。 00 0,0x x a a x a ?>?=?≤?? x 当时,等于若当时,无意义 若a <0,如 1(2),,8 x y x x =-=1先时,对于=等等,6在实数范围内的函数值不存在。 若a =1,11,x y == 是一个常量,没有研究的意义,只有满足(0,1)x y a a a =>≠且的形式才能称为指数函数,5,,3,31x x x a y x y y +===+1 x x 为常数,象y=2-3,y=2等等,不符合 ( 1)x y a a a =>≠且的形式,所以不是指数函数。 我们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函数的图象,即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研究。 下面我们通过 先来研究a >1的情况 用计算机完成以下表格,并且用计算机画出函数2x y =的图象 研究,0<a <1的情况,用计算机完成以下表格并绘出函数1()2 x y =的图象。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的内容,这些知识本身比较简单。但出现在课本中,无论是知识系统的安排还是内容呈现的方式,都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做出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加工。因此,教师掌握课本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并不困难,但要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内容,还必须在教材分析上面下一番功夫。一般可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先做结构分析,搞清教材的系统性,再以知识结构为导向,进行各部分的内容分析和习题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既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最好是通览全套教材,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全貌。特别是弄清本册教材与前后册教材相关部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本册教材,有哪几个单元,涉及哪几个领域,哪几个单元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然后深入每个单元分析这一单元内容的承前启后,也就是搞清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基础是什么,它又能为学习哪些后继内容提供基础或作出铺垫。教师只有通晓教材的体系,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 分析教学内容承前启后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以某一知识为起点,顺向往后,有如“综合法”,明确“启后”,即理清由此往后有关知识的头绪;另一种以某一知识为终点,逆向往

前,有如“分析法”,找出前面有关基础知识的联系。例如:三年级下册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为基础的后继知识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法等等;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是:一位数乘两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口算、万以内加法等等。 2、教学内容分析。 (1)从科学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不仅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还要求教师掌握如何准确而又浅显地表达这些内容的方式。很多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其特定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既要确切表达现阶段的含义,又要避免讲得过死,与以后的学习产生矛盾。这是数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由于在小学阶段只初步介绍轴对称,不出现旋转对称及其特例中心对称,所以只能讲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2)从思想性、智力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现实意义,如某一具体的数学知识与社会、与自然的联系,它可以从怎样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来,又可以解决哪些现实问题;科学精神,如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辨、质疑的意识等。二是数学知识的人文内涵与一般的教育意义。人文内涵,如人类认识数学的某些史料;一般的教育意义,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机地渗透哪些思想品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