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音乐课件_赛马

三年级音乐课件_赛马

音乐欣赏课《赛马》教案

教学设计:唐璐(05级音乐学3班学号05210308) 指导老师:陈明 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题:二胡曲《赛马》 教学目标 1、欣赏《赛马》,了解二胡的基本知识。 2、能有感情的演唱主题旋律。 3、在乐曲欣赏中了解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 4、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二胡基础知识,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体会曲子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猜马蹄声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简单了解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你们是否喜欢马?为什么? 师:我国哪个民族的人经常骑马? 师:蒙古族有一个传统节日叫“那达慕大会”,看看在这“那达慕大会”上有些什么活动?(录音介绍“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那达慕”的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是蒙古族人民特别喜欢的大型比赛项目。) 师:好,来欣赏一首乐曲,请你听一听这首乐曲表现的是“那达慕大会”中的哪一项比赛?听这音乐,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觉? 二、初听乐曲。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赛马》。下面我们完整地听这乐曲,思考这四个问题?1)乐曲是怎样的速度?(快速)

2)乐曲是怎样的情绪?(奔放、热烈、欢快) 3)音乐形象是谁?(马、骑手) 4)音乐表现赛马场上怎样的场面?(乐曲描写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 三、介绍二胡。 重点了解二胡的演奏技巧:拨奏、颤弓和滑音与音乐表现的融合。 师:你听出乐曲主要使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出示幻灯片二胡) 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民族乐器“二胡”。(二胡,又名“胡琴”,早在我国唐代就已出现了,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民族乐器。二胡的音色柔美,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善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中,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 师:看,这把二胡的模样像什么?(出示二胡,教师介绍二胡的构造:琴头、琴杆、琴筒、琴轴、千斤线、弓)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现场演奏《赛马》,同学们来听一听二胡独有的音色。 师:你对我演奏中的哪个动作影响深刻?(学生了解拨奏技巧) 师:演奏技巧——拨奏,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拨,模仿马蹄声。(启发学生用口技模仿马蹄声,请1-2个学生拿二胡模仿拨奏动作。) 师:练习一段节奏。×××—|×××—|××××|×××—‖ 师:演奏技巧——颤弓,节奏密集,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了赛马比赛已经进行到什么关键时刻了?(冲刺) 师:演奏技巧——滑音,模仿什么声音?(音乐情绪也被烘托得更加欢快热烈。)四、重点欣赏。 感受乐曲不同的表现手段,体味感知音乐节奏、力度、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1、欣赏乐曲开始部分。 师:你们有没有骑过真的马? 师:如果你是骑手的话,在开始赛马时怎样让马飞快地跑起来? 师:这一段乐谱是音乐的开始部分,请你看看什么节拍表现挥鞭上阵?(符点音符表现挥鞭上阵)什么节拍表现马蹄急弛?(十六分音符6535表现马蹄急弛) 师:这里节奏宽紧相间,刻画了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场景。音乐的情绪怎么样?(紧张、热烈)我们边唱谱边表演这一段。 师:声音强弱变化是怎样的?(认识渐强记号,老师用二胡、学生用拍手动作表现渐强的变化,目的将赛马比赛中马蹄急驰、你追我赶的场面刻画得活灵活

小学音乐《赛马》教案1

《赛马》 教学内容: 1、聆听:《赛马》(二胡独奏曲)。 2、扩展与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民族乐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极其演奏特点。 2、通过欣赏《赛马》进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 3、能用打击乐器简单的表现乐曲。 教材分析: 1、二胡,民族拉弦乐器的代表乐器,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 2、《赛马》,黄海怀创作于1959年,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的新作品。 结构是常见的带再现的单三部。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表达了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教学难点和重点: 分段聆听二胡独奏曲《赛马》,了解乐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课前准备:

课件、串铃、二胡。 教学过程: 一、配乐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多少年来这首美丽动听的蒙古牧歌不知将多少人的心带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迷人的草原风光和充满诗情画意的牧民生活会让你流连忘返…… 2、指导学生从图上认识蒙古族及其生活的地方。 师:你们知道内蒙古在我们祖国的什么位置吗?它在我国的东北部,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我国建立的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人口约2260万,提起蒙古,你首先想到了什么?(草原)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我国最大的草原,占地约110多万平方千米。3、师:你对蒙古有多少了解? 二、初听乐曲,感知音乐形象。 1、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那达慕”大会上正在进行什么比赛项目。知道是哪一项比赛吗?(赛马) 同学们听地很认真,有的……有的…… 2、让我们再听一遍,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你的表情看到了……为什么会这样?从音乐中你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的、欢乐的) 3、作曲家黄海怀带给我们的《赛马》。(出示课题及作曲家) 4、你听出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简介二胡。 我国民族乐器拉弦乐器中的代表乐器,它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代表作有:《二泉映月》、《良宵》、《喜送公粮》……

最新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2赛马》word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二课 《赛马》教学设计 许静 一、教学理念: 本课在教学中运用听、唱、跳、奏等形式,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得美和丰富得情感,了解和热爱祖国得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使学生被音乐所表达得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从而增强学生得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养成健康、高尚得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得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得基础。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赛马》是由著名作曲家黄海怀在1964年创作得,表现得是我国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赛马比赛时得场景,乐曲得情绪热烈而奔放,乐曲曲式是有再现得单三段体。 乐曲得第一部分主题A(热烈、奔放) 乐曲得第二部分主题B(欢快得)

作曲家在这部分音乐中运用了两次主题变奏,创造性得运用了大量拨弦技巧来模仿马蹄声。 乐曲得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得再现,在热烈得情绪中结束全曲。 2、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得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较强,有一定得音乐知识基础和音乐得感受力、表现力,但对于民族乐器二胡演奏得乐曲,学生在听辨结构和记忆主题等知识方面得学习和理解上有着一定得难度。因此,本课得教学从乐曲得音乐要素着手,积极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学习和了解乐曲得基本表现要素(力度、速度等)以及乐曲得结构:认识乐曲得主奏乐器——二胡及本曲得首创演奏技法“拨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律动参与、哼唱主题、编配歌词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得基本表现要素;引导学生分辨出三部曲式得音乐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带领学生欣赏《赛马》,使他们感受乐曲热烈奔放得情绪,领略到民族音乐得独特魅力,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得形成与发展。 四、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速度、力度特点。 2、分辨乐曲得结构。 五、教学难点: 1、学生创造律动表现音乐。 2、学生对乐曲结构得聆听与分辨。 六、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体验法、表现法、启发法,通过运用律动参与、哼唱主题、编配歌词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表现音乐、记忆乐曲得主题;引导学生分辨《赛马》三部曲式得音乐结构。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二胡、钢琴、卡片。 八、教学过程:

音乐欣赏课《赛马》教案

音乐欣赏课《赛马》教案 音乐欣赏课《赛马》教案1 课题:二胡曲《赛马》教学目标 1.欣赏《赛马》了解二胡的基本知识 2.能有感情的演唱主题的旋律 3.在乐曲欣赏中了解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教学重点了解二胡的基础知识,提升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绪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猜马蹄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简单了解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师:你们是否喜欢这个声音?为什么?师:我国哪个民族的人喜欢骑马。师:蒙古族有个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看看在这“那达慕大会”上有那些活动?(录音介绍“那达慕大会”)师:好,来欣赏一首乐曲,请你们听一听这首乐曲中“那达慕大会”上的哪项比赛,你的心情如何二.初听乐曲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赛马,下面我们完整的听一下这首乐曲,思考四个问题,1.乐曲的速度怎么样?(快速)2.乐曲是怎么样的情绪(奔放,欢乐)3.音乐形象是谁?(马,骑手)4.表现了赛马怎么样的场面?(热烈,欢乐)三,介绍二胡四.重点欣赏 1.欣赏乐曲开始部分师:你们有没有骑过真的马?师:如果你是骑手,在赛马时候你怎么样让马跑得更快,这段音乐是开始部分,请你们看看什么时候表现挥鞭上阵,什么时候表现表现马蹄急驰。师:同学们都不错,把蒙古人的心情都表现出来了 2,欣赏乐曲中间部分师:这段音乐表现什么内容,与上段有什么不一样?(抒发了人们看赛马时候的载歌载舞的心情;舒展,悠扬)师:我们把这段旋律哼唱一下,来学学蒙古舞的跳法师:你体会到他们对草原和生活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无比热爱)完整演绎师生随着音乐舞蹈,演绎完整乐曲情感。音乐欣赏课《赛马》教案2 课题:二胡曲《赛马》教学目标 1、欣赏《赛马》,了解二胡的基本知识。 2、能有感情的演唱主题旋律。 3、在乐曲欣赏中了解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 4、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二胡基础知识,提升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体会曲子所表达的情绪。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猜马蹄声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简单了解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

最新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赛马》教案1

《赛马》教案 教学内容: 1、聆听:赛马(二胡独奏曲)。 2、扩展与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民族乐器二胡,并了解二胡得形状、音色极其演奏特点。 2、通过欣赏《赛马》进一步了解二胡得音色及表现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达得音乐情绪。 3、能用打击乐器简单得表现乐曲。 教材分析: 1、二胡,民族拉弦乐器得代表乐器,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得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得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 2、《赛马》,黄海怀创作于1959年,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得新作品。结构是常见得带再现得单三部。它以二胡这种简单得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得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得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得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表达了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得无比热爱。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得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不朽得二胡名曲。

教学难点和重点: 分段聆听二胡独奏曲《赛马》,了解乐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课前准备: 课件、串铃、二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从图上认识蒙古族及其生活得地方。 师:你们知道内蒙古在我们祖国得什么位置吗?它在我国得东北部,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我国建立得最早得一个自治区,人口约2260万,提起蒙古,你首先想到了什么?(草原)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我国最大得草原,占地约110多万平方千米。 3、师:你对内蒙古有多少了解? 二、初听乐曲,感知音乐形象。 1、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那达慕”大会上正在进行什么比赛项目。知道是哪一项比赛吗?(赛马) 2、让我们再听一遍,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音乐中我们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是什么样得心情?(高兴得、欢乐得) 3、作曲家黄海怀带给我们得《赛马》。 4、你听出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得?

赛马说课稿

《赛马》说课稿 胡秀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赛马》,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分析:《赛马》是我国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它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在欢庆自己的节日时,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乐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情绪热烈、奔放,刻画了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场面。第二部分情绪轻快悠扬,刻画了骑手们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第三部分是第一段部分再现,情绪更为激烈,呈现了赛马的欢腾场面。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二胡独奏曲《赛马》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民族拉弦乐器二胡及其音色特点。本节课也是认识我国民族拉弦乐器的开始,因而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3、教学目标: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蒙古族及蒙古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②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③知识目标:认识民族拉弦乐器二胡,并初步感受二胡音色特点。 4、教学重点:认识二胡,并感受其音色特点。 5、教学难点:体会速度在乐曲中的作用 6、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电脑、打击乐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课堂比较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欣赏课不太感兴趣。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的方法,可充分调动学生视听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参与能力,使欣赏课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说教法: 1、教学中以视听为主,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 四、说学法: 1、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利用多媒体助教手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从对乐曲听觉上的感觉升华到对乐曲的联想,联想到蒙古族人民赛马时的情景。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吉祥三宝》(播放课件),说说这首歌曲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曲中主要是用什么乐器伴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聆听《吉祥三宝》,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歌曲中对蒙古族的歌曲、服装及演奏的乐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情做了铺垫。(二)创设情境,感受民风 欣赏蒙古草原美丽风光(课件演示)

音乐欣赏课《赛马》教案

二胡曲《赛马》赏析 教学设计:唐璐(05级音乐学3班学号05210308) 指导老师:陈明 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题:二胡曲《赛马》 教学目标 1、欣赏《赛马》,了解二胡的基本知识。 2、能有感情的演唱主题旋律。 3、在乐曲欣赏中了解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 4、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二胡基础知识,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体会曲子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猜马蹄声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简单了解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你们是否喜欢马?为什么? 师:我国哪个民族的人经常骑马? 师:蒙古族有一个传统节日叫“那达慕大会”,看看在这“那达慕大会”上有些什么活动?(录音介绍“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那达慕”的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是蒙古族人民特别喜欢的大型比赛项目。) 师:好,来欣赏一首乐曲,请你听一听这首乐曲表现的是“那达慕大会”中的哪一项比赛?听这音乐,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觉? 二、初听乐曲。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赛马》。下面我们完整地听这乐曲,思考这四个问题?1)乐曲是怎样的速度?(快速) 2)乐曲是怎样的情绪?(奔放、热烈、欢快) 3)音乐形象是谁?(马、骑手) 4)音乐表现赛马场上怎样的场面?(乐曲描写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 三、介绍二胡。

重点了解二胡的演奏技巧:拨奏、颤弓和滑音与音乐表现的融合。 师:你听出乐曲主要使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出示幻灯片二胡) 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民族乐器“二胡”。(二胡,又名“胡琴”,早在我国唐代就已出现了,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民族乐器。二胡的音色柔美,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善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中,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 师:看,这把二胡的模样像什么?(出示二胡,教师介绍二胡的构造:琴头、琴杆、琴筒、琴轴、千斤线、弓)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现场演奏《赛马》,同学们来听一听二胡独有的音色。 师:你对我演奏中的哪个动作影响深刻?(学生了解拨奏技巧) 师:演奏技巧——拨奏,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拨,模仿马蹄声。(启发学生用口技模仿马蹄声,请1-2个学生拿二胡模仿拨奏动作。) 师:练习一段节奏。×××—|×××—|××××|×××—‖ 师:演奏技巧——颤弓,节奏密集,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了赛马比赛已经进行到什么关键时刻了?(冲刺) 师:演奏技巧——滑音,模仿什么声音?(音乐情绪也被烘托得更加欢快热烈。)四、重点欣赏。 感受乐曲不同的表现手段,体味感知音乐节奏、力度、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1、欣赏乐曲开始部分。 师:你们有没有骑过真的马? 师:如果你是骑手的话,在开始赛马时怎样让马飞快地跑起来? 师:这一段乐谱是音乐的开始部分,请你看看什么节拍表现挥鞭上阵?(符点音符表现挥鞭上阵)什么节拍表现马蹄急弛?(十六分音符6535表现马蹄急弛) 师:这里节奏宽紧相间,刻画了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场景。音乐的情绪怎么样?(紧张、热烈)我们边唱谱边表演这一段。 师:声音强弱变化是怎样的?(认识渐强记号,老师用二胡、学生用拍手动作表现渐强的变化,目的将赛马比赛中马蹄急驰、你追我赶的场面刻画得活灵活现。)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把蒙古人民欢度节日时的快乐、高兴的心情和赛马场上的紧张气氛都表现出来了。 2、欣赏乐曲中间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