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17T14:11:50.2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作者:帕丽达·库尔班

[导读]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引起痴呆,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843000

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在本组121例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复发63例(52.07%),未复发58例(47.93%)。两组相比较来看,复发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房内径指数均大于未复发组。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术后时间、早期复发、左心房前后径等。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主要危险因素为早期复发、左心房前后径、术后时间等,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随访。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复发;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引起痴呆,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当前在房颤的临床治疗中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尤其是对阵发性房颤疗效较为理想,虽然该项技术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根据临床研究和观察发现,术后房颤复发率较高,因此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1]。本组就针对我院近年来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术后复发危险因素进行探究,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和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者。排除术前检查明确心房内有栓子者;有抗凝禁忌症;有严重心功能不全,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者。

1.2方法:患者行局部麻醉,将消融电极导管和标测进行常规放置,所有患者均经生理检查确认,建立左心房三维模型,预设消融功率为25-35W,温度控制在25-45℃之间,分别行左肺静脉消融和右肺静脉消融,到肺静脉电隔离,可诱发典型二尖瓣房扑或三尖瓣房扑,折返性心动过速者,辅以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和左房顶部线性消融[2]。术后服用华法林3个月,控制INR在

2.0-

3.0之间,同时口服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逐渐减少药量,如三个月后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停药。通过电话访问或门诊随访,讯问患者房颤相关症状发作情况,术后并发症问题及复发时间等[3]。以24h心电图结果作为复发依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应用软件SPSS15.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

P<0.05表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在本组纳入的12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所有患者都进行随访,完成本次研究,其中男61例,女60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67.2±1.5)

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3.7±2.4)年;合并有冠心病27例,高血压49例,糖耐量异常23例,高脂血症22例。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为(66.81±5.1)%,左心房前后径(35.7±5.4)mm,右心房上下径为(43.7±5.3)mm,左心房内径指数(1.89±0.46)cm·m-2. 2.2随访结果:在本组121例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复发63例(52.07%),未复发58例(47.93%)。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为未出现心脏穿孔,左心房食管瘘,肺静脉狭窄、食管周围迷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2.3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发现,未复发组患者左房内径指数和左心房前后径小于复发组,

P<0.05;在高血压病史、年龄、性别、冠心病史、左室射血分数、右心房上下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下表:

3.讨论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发现,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52.07%,导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术后时间、左心房前后径、早期

房颤射频消融指证

房颤射频消融指证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指证(ACC/AHA/HRS房颤指南2014) 房颤患者是否选择导管消融治疗取决于诸多因素,主要包括房颤的类型(阵发性、持续性或长时程持续性)、症状的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其余治疗方案、手术并发症以及患者意愿等。 I类推荐(积极治疗) 1、对于有症状且至少一种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欠佳(或无法耐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有效。 2、导管消融治疗前,建议评估操作风险,并考虑患者个体化情况。 IIa类推荐(常规推荐) 1、对于有症状且至少一种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法耐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施行导管消融治疗是合理的。 2、对于反复发作、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分别评估药物和消融治疗的风险受益后,导管消融可以作为合理的首选节律控制策略。 IIb类推荐 1、对于有症状且至少一种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欠佳(或无法耐受)的长时程持续性性房颤(持续时间患者>12个月)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可以考虑。 2、对于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I类或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节律前,可优先考虑导管消融。 III类推荐(不推荐) 对于消融术中及术后无法进行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不应考虑导管消融治疗

房颤导管消融的目的是恢复窦性心律,不应该只为达到“消除抗凝必要性”这一目的而进行。 现阶段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适应症的把握 阵发性房颤:适应证从宽(最佳适应证) 刚刚进展为持续房颤:虽为长时程持续性房颤,但持续时间尚<5年,且患者年轻,恢复窦律愿望迫切者,权衡利弊,总体态度积极。(合理适应证) 心衰+房颤,>5年的持续性房颤,左房严重扩张者(>50mm),适应证从严(非常规推荐)。

初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初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以导致脑卒中或心力衰竭等致残、致死性的并发症,危害较大。前面提到,房颤的治疗包括抗凝、心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3个方面。节律控制治疗除药物及电复律外,还有相对较新但发展迅速的介入治疗方法——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此简单介绍,希望大家在了解这种技术后可以对其不再陌生或恐惧,以后还会将各部分分开来详细介绍,敬请期待。 一、什么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外周血管将消融设备送入心脏,通过高频电流能量造成局部心肌坏死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其名字里包括一个“术”字,其实与外科手术不是一个概念,严格讲都不能算作手术,体表也没有明显的伤口,它是一种介入操作,只不过我们内科医生喜欢把这种操作也称作“术”,以区别于药物保守治疗。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节律控制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或终止房颤的发作以改善症状和生活方式。它也是目前治疗房颤效果最好的内科方法,显著优于电复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二、诞生与发展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诞生于1994年前后,灵感来自于治疗房颤的外科手术,可以说是个比较年轻的技术,算得上“90后”了,但成长却十分迅速。大约自1998年起,全球电生理室均开始尝试和改进这项技术,我国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也开始于这个时期。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三、原理

研究表明,房颤大多起源于肺静脉,少数可能来自肺静脉外的一些位点,因此隔离肺静脉的心电活动可治疗房颤。肺静脉位于左心房后方,是连接肺和左心房的血管,一般有4条(图1)。名字叫“静脉”,里面流动的实际是动脉血,肺静脉负责把肺里氧合好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射频是一种高频电流能量,作用于心肌时可以导致局部坏死,此后以瘢痕组织替代愈合,从而截断传导通路。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森林大火时拔除树木和野草而制作的隔离带。沿肺静脉开口周围或邻近的左心房壁通过消融导管一点一点进行消融,使点连成圈,组成隔离带,将房颤病灶隔离开来,使之不能向整个心脏传导而达到治疗目的(图2)。经过这种消融治疗,多数房颤可以消失。

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77.00%是由房早诱发,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平均为:372.8±40.8ms,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平均为:431.6±435.3ms,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前周期平均为:831±105ms,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前周期平均为:715±101ms。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多由房早诱发,且能够引起房颤的房早的联律间期较不能引起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更短,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前周期较未诱发房颤的房早的联律前周期更长。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风湿性心脏病;动态心电图 房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病,阵发性房颤又是风湿性心脏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倂发症,房颤是导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血栓的重要原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还不明确[1]。我们对风湿性心脏病倂阵发性房颤的80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特点,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80名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48名,女性32名,年龄从37岁至69岁不等,平均年龄45.2岁±7.3岁。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 1.2方法 动态心电图分析仪为MEIGAOYI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仪。每个患者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每位患者监测时间设定为24小时,通过人机对话方式进行信号分析,对异位的QRS波群要进行确认。我们把房颤时间持续在30秒以上者且能自行终止的房颤定义为阵发性房颤。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统计如下指标:每位患者发作阵发性房颤的次数、每次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诱发房颤的所有异位心律次数,包括由房早诱发次数、房速诱发次数、房扑诱发次数及室早诱发次数;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及房早联律前周期和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及房早联律前周期。 1.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 表示, 作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显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17T14:11:50.2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作者:帕丽达·库尔班 [导读]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引起痴呆,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843000 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在本组121例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复发63例(52.07%),未复发58例(47.93%)。两组相比较来看,复发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房内径指数均大于未复发组。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术后时间、早期复发、左心房前后径等。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主要危险因素为早期复发、左心房前后径、术后时间等,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随访。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复发;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引起痴呆,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当前在房颤的临床治疗中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尤其是对阵发性房颤疗效较为理想,虽然该项技术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根据临床研究和观察发现,术后房颤复发率较高,因此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1]。本组就针对我院近年来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术后复发危险因素进行探究,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和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者。排除术前检查明确心房内有栓子者;有抗凝禁忌症;有严重心功能不全,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者。 1.2方法:患者行局部麻醉,将消融电极导管和标测进行常规放置,所有患者均经生理检查确认,建立左心房三维模型,预设消融功率为25-35W,温度控制在25-45℃之间,分别行左肺静脉消融和右肺静脉消融,到肺静脉电隔离,可诱发典型二尖瓣房扑或三尖瓣房扑,折返性心动过速者,辅以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和左房顶部线性消融[2]。术后服用华法林3个月,控制INR在 2.0- 3.0之间,同时口服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逐渐减少药量,如三个月后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停药。通过电话访问或门诊随访,讯问患者房颤相关症状发作情况,术后并发症问题及复发时间等[3]。以24h心电图结果作为复发依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应用软件SPSS15.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 P<0.05表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在本组纳入的12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所有患者都进行随访,完成本次研究,其中男61例,女60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67.2±1.5) 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3.7±2.4)年;合并有冠心病27例,高血压49例,糖耐量异常23例,高脂血症22例。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为(66.81±5.1)%,左心房前后径(35.7±5.4)mm,右心房上下径为(43.7±5.3)mm,左心房内径指数(1.89±0.46)cm·m-2. 2.2随访结果:在本组121例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复发63例(52.07%),未复发58例(47.93%)。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为未出现心脏穿孔,左心房食管瘘,肺静脉狭窄、食管周围迷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2.3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发现,未复发组患者左房内径指数和左心房前后径小于复发组, P<0.05;在高血压病史、年龄、性别、冠心病史、左室射血分数、右心房上下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下表: 3.讨论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发现,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52.07%,导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术后时间、左心房前后径、早期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在刚刚作完房颤射频消融后,少数患者短时间内可能会有后遗症的表现,这种后遗症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平时需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调理和治疗,配合上合理的适应症,加快手术的康复,慢慢的调理就能避免后遗症的出现。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开胸直视射频消融手术,可与其他心脏疾病手术同期进行,手术时间仅延长数十分钟,同时会切除或关闭左心耳(血栓发生最主要的部位),从而降低病人脑卒中几率。微创射频消融手术,是在腔镜辅助下,通过双侧胸壁的小切口,直接对关键区域进行消融,以达到理想治愈的目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仅3-5天。同时,也切除左心耳,将房颤所致脑卒中率降低至10%以下。我病区目前开展本项技术,大多数是在其他心脏手术的同时完成。所用设备有单极射频消融笔及双极射频消融钳。 ★疗效

开胸直视射频消融手术,不仅可以治疗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也可以用于治疗内科导管消融术效果不确定的永久性房颤。据报道治疗永久性房颤的中、远期疗效可达到70%-80%以上。 微创射频消融手术针对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12个月的 治愈率可达到90%-95%以上,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适应证 一般来说,频繁发作、难以忍受症状、药物治疗欠佳、且没有手术禁忌的患者,都可以进行治疗,尤其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的房颤病人、慢性房颤患者及内科导管消融失败的患者。 ★术后康复 出院后根据情况继续服用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及抗凝药物,增减或停用药物一定要遵从医嘱。术后早期因为心房消融线附近炎性反应的影响,约有30%患者术后仍有短期的房颤,不必过度紧张,一般术后3个月炎性反应彻底消退后可自行恢复为窦性心律。长期房颤对心脏、肌肉造成的损伤则需要更长时间(大 约6个月)恢复。出院后定期复查,明确房颤是否转复为窦性心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取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内关、气海等穴;气虚血瘀者,给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等穴;也可给予艾条灸,取足三里、内关等穴。气阴两虚、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方法。 (三)气短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进展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7-11-29T14:33:37.7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作者:陈裕雄 [导读]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后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目前临床对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就包括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漳浦县医院 363200 摘要: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后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目前临床对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就包括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则针对其进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做出综述。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复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心律失常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心房颤动如果未经及时治疗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等情况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均产生严重威胁,因此临床应该加强对该病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了解疾病治疗的详细情况。本文则着重分析药物复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两种方法的进展情况,仅供临床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和报道。 1、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ESC指南进展 ESC(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主要是,以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标准,该学会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情况,为临床提供有效、可靠、准确的依据[1]。 该指南中指出,药物复律所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索他洛尔、丙吡胺、决奈达隆、氟卡尼、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其属于哪种类型介导的房颤,进而对患者选择对症的药物治疗,如果上述药物均对患者无法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最终的选择则是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而患者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应该同时对患者的疾病基础实施治疗,进而促进患者恢复。 经导管射频消融被ESC指南推荐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一线治疗方案,早在该指南2010年的报道中指出,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替代治疗复律治疗且无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但是仅仅作为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可行性选择,对于此类患者治疗的最终选择药物仍然是胺碘酮。而经过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该指南在2012年关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报道中指出,药物复律可作为临床的主要选择,因为药物使用更加便于广泛实施,如果患者在药物复律的基础上仍然存在个人治疗的其他意愿,即患者主动选择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则可以由相关医师对患者实施干预;同时在2012年的相关指南中明确指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和胺碘酮具有同等地位,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措施。同时该指南中对于患者病发的详细情况做出了报道,认为可以根据患者心力衰竭和房颤发生的关系选择治疗方案,即患者的心力衰竭和房颤不存在显著关系,则仍然应该将胺碘酮药物复律治疗作为首选,此外可对患者辅助实施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2];而患者的心力衰竭和房颤如果不存在显著关系,则可以结合患者的个人意愿在胺碘酮药物复律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中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则均应该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ACCF/AHA/HRS指南进展 ACCF/AHA/HRS指南即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 美国心脏协会(AHA)/ 美国心律学会(HRS),该指南主要是针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方面、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被临床中认为相对客观的心脏疾病相关标准[3]。 ACCF/AHA/HRS指南从2006年以来,对于决奈达隆的应用未进行过提及,而截止到2001年再次对决奈达隆的应用情况做出了分析,认为决奈达隆是房颤患者复律治疗的主要药物。同时该指南指出,如果患者不合并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则应该首选决奈达隆、普罗帕酮、氟卡尼、索他洛尔等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和胺碘酮则均可以在该类患者的最终治疗过程中选择使用。而患者如果合并存在心力衰竭情况,则应该先使用多菲利特、胺碘酮等对患者实施治疗,最终选择可以使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4]。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3、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比较 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中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分别应用于患者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则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我们在针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过程中发现,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可搜出多种类型的相关文章,最终将“药物复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作为关键词,可筛选出30余篇相关的研究文章,此时对该类文章结果进行统计得到: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在5%左右,治疗成功率在80%左右,而药物复律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则达到30%左右,治疗成功率在72%左右;这充分说明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更高,同时治疗效果更好,更加值得临床优先选择使用[5]。 4、小结 房颤在心内科临床十分常见,病情发展可威胁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因此及时治疗是关键所在。目前临床对患者使用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药物复律均能够起到相应效果,我们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给予对应的治疗措施,最终帮助患者及时恢复。 参考文献: [1]成少永,张晓婷,徐雪纯,等. 射频消融与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心房电机械功能的对比研究[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05):387-391. [2]王英,周秀娟. 经导管冷冻球囊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进展[J]. 江苏医药,2016,42(03):317-319. [3]洪晋,刘小慧.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2,20(06):346-348. [4]徐晓薇,陈步星,魏欣,等.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2):2681-2685. [5]张芳,夏振伟,冯磊,等.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电复律与胺碘酮复律的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7):22-24.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取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内关、气海等穴;气虚血瘀者,给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等穴;也可给予艾条灸,取足三里、内关等穴。气阴两虚、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方法。 (三)气短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四)夜寐不安 1.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适宜,避免噪音。 2.遵医嘱穴位按摩,睡前按摩神门、三阴交、中脘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脾、神门、三焦、皮质下、肝等穴。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心功能不全等严重不良后果,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房颤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2016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EACTS》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发表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 -2018》及近期房颤领域的研究进展,就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1.1电复律 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房颤,不论房颤时间、类型首选直流电同步电复律。电复律较药物转复成功率高,患者需镇静或麻醉。非血流动力学障碍,房颤持续时间不明或超过48 小时,目前仍推荐复律前抗凝治疗3周,复律后抗凝4 周的“前3后4”抗凝方案。如果经食道超声(TEE)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可进行即刻电复律。如果TEE检查确诊血栓,应再抗凝进行治疗≥3至4 周,复查TEE确定血栓消失后再行电复律。若仍存在血栓,不建议电复律治疗。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复律的房颤患者,

不应因启动抗凝而延误复律时间。如无禁忌证,应尽早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NOAC,同时进行复律治疗。 建议 Ⅰ类: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②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③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C)。 Ⅱa 类:电复律前使用胺碘酮、氟卡尼、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增加电复律成功率并预防房颤复发(证据级别B)。 1.2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 应在经过充分培训、有经验的中心进行房颤射频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是房颤导管消融的绝对禁忌证。患者年龄、左心房大小、房颤类型、房颤持续时间、有无二尖瓣反流及其程度、有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术者经验等因素均是可影响导管消融的效果。左心房直径>55 mm、心房肌纤维化、房颤持续时间过长和伴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而未完全纠正者,是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因素。 建议

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4-16T13:41:47.98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作者:牛秀春 [导读] 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良好,能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并发症率的发生降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044000 摘要:目的:探析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连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2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随机、均等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41例。予以参照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经不同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并发症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依从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良好,能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并发症率的发生降低。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阵发性房颤;连续护理 房颤又名心房颤动,其发病人群多以中老年患者居多,甲亢、冠心病及风湿性心脏病等,均是导致此病症形成的主要因素,易引发患者出现气短、胸部不适和心悸等症状表现。针对此类病症患者,若临床治疗不及时,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血栓栓塞情况[1-2]。手术方法是现下临床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手段,然而因大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及手术治疗的认识,加之受术后疼痛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基于此,行临床治疗的同时相应护理干预的实施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82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为研究资料,探究给予连续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情况,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82例阵发性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依照随机、均等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n=41)与研究组(n=41)两组。在参照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41-69岁(53.2±2.4)岁。在研究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2-70岁(54.3±2.3)岁。把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组间数据情况可相比。 1.2方法 予以参照组常规方法护理,给予心电监护,对其生命体征情况密切监测,其中包括:呼吸、脉搏和体温等。术后,叮嘱患者多休息,保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尽量减少每日病房访问次数,并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连续性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如下:术前,通过和患者对话交流,简单讲解病症的相关知识,以及行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对患者的内心想法全面掌握,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耐心聆听患者的情绪,并正确引导患者释放内心的不良情绪,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护理配合度的提升。手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避免患者出现应激反应情况。术后,向患者简单介绍服药时间、用药原理等相关注意事项,向其重点讲解应用抗凝药物的方法,以及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密切观察,避免栓塞、出血等情况发生。术后疼痛属于常见表现,对此,护理人员可通过实施“音乐疗法”,将患者注意力转移,使其能将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多食用易消化、高蛋白食物,保持营养均衡,少食多餐,保持大便畅通。出院前,护理人员可通过开设健康讲座,或者发放健康手册的方式,告知患者出院后需注意的相关事项。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适当运动锻炼,从而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术后,对患者定期电话随访,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告诉患者一旦有不适感需立即回医院复查。 1.3评价标准[3] 选用我院自制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选用我院自制护理依从性评分量表,百分制,不低于80分表示完全依从,不低于60分表示部分依从,未超过60分表示不依从。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统计工具,对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s)形式表示,对比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对比行X2检验。P<0.05得出数据间存在差异性。 2结果 2.1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情况 干预前,参照组与对照组组间SAS评分、SDS评分情况比较,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数据比较详情如表1见。

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赵雪

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赵雪 发表时间:2019-03-29T11:49:40.163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112 作者:赵雪张瑞[导读] 探究分析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吴忠市人民医院赵雪张瑞【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接收并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4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探究组(n=47)与参照组(n=47),分别在其术后开展连续护理干预与基础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指标(用药依从性、出血事件、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情况)比较情况。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出血事件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生活习惯维持方面探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连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护理干预中效果理想,可有效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确保患者在治疗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再次复发。 【关键词】连续护理;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房颤发病率会伴随患者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其该疾病可引发脑栓塞、心力衰竭、体循环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不利患者机体健康[1]。因此积极治疗房颤并同时预防并发症发生在临床治疗中意义重大。目前房颤常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效果理想,但依旧需持续服用抗凝药物等,对治疗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接收并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4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探究组(n=47)与参照组(n=47),探究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43.50±14.50)岁;参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44.50±14.50)岁;比较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显示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比较价值。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谈及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构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组织成立针对性护理小组,对组员开展专业、合理的护理培训,同时依照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2)术后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均会因病情或环境变化产生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实际情况,主动与之交流、沟通,对其负性情绪进行缓解。后续可适当增加与患者的交流时间,耐心倾听其倾诉内心苦闷,并实施针对性疏导。使患者明确良好的心情对疾病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3)术后运动干预。护理人员需每日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并依照恢复情况制定出个性化运动计划,增强患者免疫力与抵抗能力。(4)出院前指导。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再次嘱咐术后注意事项,并发放健康手册,同时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使心理处于轻松状态,以加快身体康复。同时可留取微信、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以便患者随时与护理人员联系,同时也便于护理人员开展院外随访,了解患者机体恢复情况。同时还可为患者答疑解惑、指导用药、疏导不良心理情绪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指标(用药依从性、出血事件、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情况)比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探究组(n=47),用药依从性45/47(95.74%)、出血事件1/47(2.13%)、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情况46/47(97.87%); 参照组(n=47)用药依从性44/47(93.62%)、出血事件2/47(4.26%)、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情况35/47(74.47%); (x2=0.211,P=0.646;x2=0.344,P=0.557;x2=10.802,P=0.001)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出血事件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生活习惯维持方面探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连续护理主要指护理流程的顺畅性与流畅性,其中含括护患关系、临床信息及护理管理的连续,随时间变化不断强化个性化护理为其关键要点。不同护理方法需实施不同护理方案,护理方案的制定与患者饮食偏好、文化差异、年龄及消费能力等均具有重要关联。就实际情况而言,连续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护理人员主要在其出院后通过上门随访或电话等方面进行交流,以持续性指导患者自我护理,纠正其对疾病的不正确认知,提升治疗信心,促进疾病恢复[2]。现阶段连续护理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且对慢性疾病护理已经取得一定效果。该护理模式的有效运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治疗依从性等,同时强化其对疾病本身的了解。此外连续护理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深化运用甚至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保障患者机体健康。本研究中探究组实施连续护理相较于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而言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连续护理应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确保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疾病复发几率。 参考文献 [1].徐威, 郭子静, 刘荣新, et al. 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7):884-886. [2].雷晓庆, 张梦霜, 张莹莹, et al. 连续护理干预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26):92-92.

房颤的护理措施

房颤的护理措施 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可自然终止。持续性房颤、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心包炎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它类型心律失常。 房颤护理措施: 1、积极治疗原发病:当出现心律不齐时,应考虑其他疾病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心房颤动患者要经常观察心率和血压,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如突然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不齐,或有明显心悸,气短, 心前区不适,血压下降等,应及时发现,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如出现身体不适,明显头晕,言语不清,胸闷, 不能平卧等症状,应警惕有血栓脱落造成栓塞及 心力衰竭的可能,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处理。 2、心房颤动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若发作程度较轻时,可以根据原发心脏病的状况及体力状态而进行适当的活动或休息。 3、注意饮食保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奶类等;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卷心菜,青菜,西红柿,柑橘,苹果,香蕉,柠檬等;不吸烟,少饮酒,少饮浓茶和咖啡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葱姜,咖喱,辣椒等;如果患者心功能欠佳,出现明显浮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量应超于5g。 4、心房颤动患者心情多较忧郁,烦躁,情绪低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保持心情平和,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避免五志过极及长期精神紧张思虑。 常见症状:心慌、胸闷、气促、心悸不适 房颤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 (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如何预防? 1.房颤的预防应从病因和诱因的防治开始治疗原发心脏病,控制诱发房颤的因素。 2.房颤转复后,通常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以防房颤的复发。近年来,应用植入起搏器内设的特殊程序控制和预防房颤,已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使一些原来药物难治、反复发作的房颤得到满意的控制。 3.目前人的房颤致病基因的发现也将在未来给房颤的预防开辟更新的途径。

阵发性心房颤动地治疗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后者称为特发性房颤。按其发作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一般将房颤分为三种类型:能够自行终止者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发作持续48h以上未能自行转复而需要药物或非药物干预后才能转复的称为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经治疗也不能终止的房颤(发作持续≥7天)为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本文主要介绍阵发性房颤的治疗。 一、发作时的处理 (一)一般处理:如处理原发疾病,心电监测,必要时吸氧,给予镇静剂。 (二)急性转复的适应证:阵发房颤转复的适应证为:主要是可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房颤或房扑,如合并旁道逆传型预激综合征、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室率特别快的房颤或房扑。 (三)急性转复的方法:以上情况临床状态一般比较紧急,故电转复是迅速有效的方法,转复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往往能迅速改善。电转复前一般无法进行充分的药物准备。如果病情相对稳定,可试用药物转复。静脉给普罗帕酮、依布利特、多非利特、胺碘酮终止房颤可能有效。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首选胺碘酮,没有器质性

心脏病者可首选Ic类药(如普罗帕酮)。近年有报道用普罗帕酮 450-600mg顿服终止房颤发作,成功率较高,但首次应用最好在住院或有心电监护的条件下进行。在药物效果不好或出现血压下降,症状加重等情况时,应尽快电转复。 (四)控制心室率:对大多数快速阵发房颤或房扑可只进行心室率的控制,心室率减慢后病人的症状减轻,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经常可以自行转复。心功能正常者可用β阻滞剂、钙拮抗剂、地高辛。对常规控制室率措施无效或有禁忌时可考虑用静脉胺碘酮。心功能受损(LVEF<40%)时可考虑地高辛、地尔硫卓、胺碘酮。预激伴房颤/房扑若考虑药物治疗时,可用普罗帕酮、索他洛尔,普鲁卡因胺、胺碘酮、氟卡胺,不可用钙拮抗剂、腺苷、β受体阻滞剂或洋地黄。 二、阵发房颤的慢性治疗 (一)预防发作:维持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预防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否能预防栓塞不详。阵发房颤有明显症状,转复后复发,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治疗者可以考虑维持窦律。治疗目标与持续房颤的复发有所不同,即使有发作,但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症状减轻即可。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年龄,左房扩大是复发的预示因素。应注意纠正可逆性病因,对首次发作或频率很少的发作可不必用药。对"孤立性"房颤,可先试用β受体阻滞剂,然后可首选Ic类药与莫雷西嗪,除此之外亦可选索他洛尔、双异丙吡胺、氟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01T14:34:07.3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阮芳 [导读]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可危及生命阮芳(广西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一病区广西南宁 53002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360-0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可危及生命[1]。2000年,Pappone等[2]首创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成功后,已经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应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为57例房颤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术,取得较好疗效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男42例,女15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6.23±1 2.26岁;合并冠心病23例,合并高血压10例;阵发性房颤22例;持续性房颤12例,房颤病程0.5~2年;心超提示:左心房直径30~45mm;术前均予食道超声检查提示左房内无血栓。 1.2方法常规消毒,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穿刺右颈内静脉和双侧股静脉,分别放置十极冠状窦标测电极、四极希氏束或右室标测电极及2根SL1 房间隔穿刺鞘,行左房-肺静脉造影,随后送入Lasso 标测电极导管和Carto冷盐水消融导管,在Carto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标测和重建左心房和肺静脉的解剖结构图,选定消融靶点依次行左右侧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 1.3结果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胸闷、心悸、气促现象明显减轻或消失,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复发的4例,经再次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治愈。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房颤虽然是心律失常中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它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发生心力衰竭、栓塞等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即使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但其效果不佳,而且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大,还会引起其他心律失常,所以选择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是有效的手段。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对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房颤的了解,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因此,根据评估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文化层次,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3],因此给予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心理指导, 详细介绍射频消融手术的大致过程,房颤治疗的新进展,介绍手术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2.2术前准备协助病人做好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输血前五项等;做经食管心脏超声及心脏CT等检查以了解左心耳及左心房是否有血栓;皮肤准备,即穿刺部位备皮,左右颈胸部和双侧腹股沟;做青霉素皮试;左上肢置静脉留置针;手术治疗前禁食8h,按需给予静脉补液。 2.3术前用药监测为避免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影响射频消融术中不能诱发房颤,影响手术判断,术前2周停用抗心律失常药;手术治疗前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者,于治疗前3天改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于手术前12h停用。在抗凝治疗期间严密监测INR,同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尿及血便等现象,根据INR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 3 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入CCU进行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情况,每30分钟测量P、R、BP,直至平稳。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变化,观察有无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发生。 3.2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双侧腹股沟穿刺处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肢体制动12h[4],密切观察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变化[5],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3饮食护理房颤射频消融术部位与食管接近,为防止出现心房-食管瘘并发症,术后第一天给予凉流质饮食,术后2周予凉软食,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嘱患者少食多餐,增加营养,保证各类营养素摄入。1月后无异常可恢复正常饮食。 3.4用药指导据国内外临床资料显示: 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血栓栓塞率0~7% ,多发生在术后24h内,甚至到术后2周均为血栓栓塞多发期。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当日开始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5d后停用,术后患者均应服用华法林至少2个月,服药期间监测INR,使之维持在2.0~3.0。如果患者的心律成功维持窦性心律,则在术后3个月左右左房功能恢复后可以终止抗凝治疗。 3.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5.1栓塞栓塞是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并发症之一,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的变化,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术肢皮肤温度、颜色变化,以及早发现栓塞的发生。术后24h ,患者生命征平稳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血栓形成。本组患者术前均充分抗凝无一例发生栓塞。 3.5.2心脏压塞为最严重和凶险的并发症。术中术后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电图变化,发现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出冷汗、呼吸困难、意识模糊、静脉压升高、血压下降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早处理。本组患者发生心包填塞2例,均经内科治疗好转。 4 小结 Carto 系统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治疗已成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护理关键主要是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完善各项检查,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要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强调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完善出院指导, 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新,张澍,胡大一. 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1,5(2):70-81. [2]Cappato R, Calkins H, Chen SA, et al.World-wide survey on t he Methods , efficacy , and safety of cat heter ablation for human at rialfibrillation[J]. Circulation ,2005 ,111:1100–1105. [3]刘翠荣,符雅明.心理干预对安装起搏器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7):57-58. [4]董建增.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的围术期处理策略[J].心电学杂志,2008,27(1):37-40. [5]张代富,李莹,祁炜罡,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8(4):219-2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