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复习纲要(附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复习纲要(附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复习纲要(附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复习纲要(附答案)

复习纲要

绪论

概念: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2、“将今论古”思维方法:根据“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基本思想,历史比较法的实质是以观察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特征为基础,去推断地质历史中发生的地质作用过程。

第一章、地球概述

1节、地球表面特征

概念:1、大陆架:围绕陆地的水浅的海底平台

2、洋脊:分布于海底的巨大的山脉,它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

3、岛弧: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火山列岛。

分类:1、大西洋大陆边缘进一步划分

2、海底地形的划分

常识:1、地球的形态:一个梨形球状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004km

2节、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概念:1、重力异常:校正后的重力实.值与计算值不一致的现象

2、地温梯度: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所升高的温度

分类:1、地表以下依温度的分布状况和热源的分层

外热层——其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常温层——其地温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温度

内热层——常温层以下的温度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常识:1、地壳平均密度;

地表约2.7—2.8g/cm3;地球约5.52g/cm3

2、地磁场三要素;

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

3、地壳浅处平均地温梯度

海底为4—8度,大陆为0.9—5度,平均约3度

3节、地球的结构

概念:1、软流层:深度约60—250公里区间,其物质的塑性明显增大,局部地段呈现出液态

2、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地球的表层,它由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层和其上的地壳组成

分类:1、地球内圈的划分;

地壳、地幔、地核

2、地壳的类型。

大洋型地壳,大陆型地壳

常识:1、地震波的主要类型;

P波(纵波)传播快,可在固体或液体中传播

S波(横波)传播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2、大陆、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

大陆地壳厚约33公里;大洋地壳厚约7公里厚

4节、地壳的物质组成

概念:1、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

常识: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元素。

O、Si、Al、Fe、Ca

第二章、地质作用

1节、概述

概念:1、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地球或地壳内部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

常识:1、地质年代表:

2、地质作用的分类。

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2节、内动力地质作用

一、地壳运动

概念:1、地壳运动:是指由内力引起的地壳的缓慢的机械运动

2、构造运动:是指由内力引起的岩石圈的缓慢的机械运动

分类:1、构造运动分类

1)现代构造运动——为人类历史时期中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2)新构造运动——新近纪(晚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

3)古构造运动——新近纪(晚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

2、地壳运动依方向的分类。

升降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上升运动、造陆运动、下降运动

水平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水平挤压、造山运动、水平拉张、造谷运动

二、地震

概念:1、地震:是地球特别是岩石圈的快速振动

2、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度量

3、烈度: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4、构造地震:是由构造活动引起岩体断裂变位产生的地震

分类:1、地震依震源深度的分类;

浅源地震——不超过70公里,占72.5%;

中源地震——70—300公里之间,占23.5%;

深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占4 %

2、地震的成因分类

人工地震、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

问题:1、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地震的分布规律。

世界上共有3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地震带、洋脊大陆裂谷地震带。

a.环太平洋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向周边板块俯冲

b.地中海地震带: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南缘相碰

c.洋脊大陆裂谷地震带:洋脊大陆裂谷正是地幔物质上涌出入地表的地带,

上涌的地幔物质导致上部岩石圈发生破裂。

三、岩浆作用

概念:1、岩浆:岩浆是地下高温、高压的富含挥发组分的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作用: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分类:1、岩浆依二氧化硅含量划分的基本类型。

超基性岩浆—小于45%

基性岩浆—45-52%

中性岩浆—52-65%

酸性岩浆—大于65%

常识:1、岩浆作用的类型;

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2、熔岩的类型;

基性熔岩:SiO2小于52%,温度较高、粘度较小、易于流动

枕状熔岩:海底火山喷发,一般在20—150厘米之间

酸性熔岩:SiO2大于52%,温度较低、粘度较大、不易流动、冷却较快

3、常见的侵入岩体的产状;

岩浆以极高的温度融化围岩,同时也以一定的机械力挤入围岩。深成侵入作用——深成侵入岩,基岩,岩株等。

岩浆主要以巨大的压力沿围岩的层面或断裂带挤入,浅成侵入作用,浅成岩,岩床,岩墙,岩脉,岩盘,岩盆。

4、火山锥的结构。

火山锥由火山口、火山颈和火山岩组成

问题:1、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火山的分布规律。

世界上共有3个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洋脊大陆裂谷火山带。

d.环太平洋火山带:太平洋板块向周边板块俯冲,导致被插入板块边缘产

生裂缝,下部岩浆上涌形成火山

e.地中海火山带: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南缘相碰,相

碰发生断裂,局部岩浆沿断裂上升,形成火山

f.洋脊大陆裂谷火山带:洋脊大陆裂谷正是地幔物质上涌出入地表的出口,

出入地表的地方就是火山

四、变质作用

概念:1、变质作用:是指地壳内早已存在的岩石,当原有的物化条件改变时,其自身也发生相的改变,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2、区域变质作用:它是指广大地区或地壳的不同深度内,由于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起的变质作用。

3、双变质带:高压低温变质带和高温低压变质带组成的区域变质带

常识:1、影响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

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2、常见的变质作用类型。

1)动力变质作用

它是以定向压力为主导影响因素的变质作用,它发生于构造运动强烈的断裂带当中——动力变质岩

2)接触变质作用

它是由岩浆作用侵入围岩所引起的变质作用,它发生于侵入岩体的边缘地带。

3)区域变质作用

它是指广大地区或地壳的不同深度内,由于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起的变质作用。

4)混合岩化作用

它是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度的一种超深变质作用

5)冲击变质作用

3节、外动力地质作用

一、风化作用

概念:1、风化作用:在地表附件的条件下,坚硬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2、风化壳:残留下来的风化产物在陆地上构成了不连续的薄壳

分类:1、风化作用的类型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剖面上风化壳的分层

自下向上为基岩、半风化的岩石、残积层、土壤层

常识;1、物理风化的方式

岩石的释重、岩石的热胀冷缩、冰劈作用、

2、化学风化的方式

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合作用、水解作用

3、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哪些

二、河流的地质作用

概念:1、剥蚀作用:指流动介质对地表岩石的破坏

2、搬运作用:指流动介质将母岩风化剥蚀产物搬离原地的过程

3、沉积作用:指搬运物终止搬运堆积下来的作用

4、河流袭夺现象:一条河流切断另一条河流,并将被切断河流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的现象

5、河流裁弯取直现象:河水从上一个弯道直接流入下游的另一个弯道之中分类:1、侵蚀作用依方向的分类

下蚀作用——使河床不断降低的侵蚀作用,又称下切作用

侧蚀作用——使河床两侧遭受破坏的侵蚀作用

2、流水搬运碎屑的方式

推运——砾石、粗砂;

跃运——中砂、细砂;

悬运——粉砂、泥

常识:1、地面流水的类型

片流——发育于斜坡表面上的一种面状水流。

洪流——一种暂时性的线状水流

河流——常年流动的线状水流

2、河谷要素有哪些

谷底——河谷底部较为平坦的部分

河床——谷底上河水占据的沟槽

河漫滩——谷底上除河床外的其余部分

谷坡——谷底至分水岭的斜坡

河流阶地——谷坡上出现地势较平坦的地段

问题:1、简述河流构造阶地的形成过程。

a.地壳相对稳定阶段: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谷底,河道极度弯

b.地壳抬升阶段:河流以下切作用为主,导致河床呈“V”字形,河床高

层不断降低

c.地壳平稳阶段:以侧蚀作用为主,在新的高层上形成新谷地,老谷底抬

升形成构造接地

三、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概念:1、地下水:指地表以下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2、喀斯特:以地下水为主,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特殊地貌,我国又称岩溶。

分类:1、地下水的运动类型

垂直运动带——饱气带——饱气带水

水平运动带——饱和带——饱和带水(潜水)

——层间水(承压水)

常识:1、岩石空隙的类型

孔隙、裂缝、洞穴

2、常见的喀斯特地貌

溶沟与石芽;落水洞、溶斗、溶洞:溶洼、溶盆、溶原等

3、溶洞滴石有哪些

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四、海洋的地质作用

概念:1、海岸带:

2、浊流:

分类:1、海洋分区:

滨海——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水域;

浅海——平均低潮线以下至水深200米之间的水域;

半深海——水深200米至2000米之间的水域;

深海——水深2000米以下的水域;

2、波浪作用为主的海岸带的划分

海岸带或滨岸带——风暴浪所及的上线至波浪作用所及的下限之间的水域。后滨——平均高潮线以上的水域;

前滨——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水域;

近滨——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水域;

3、潮汐作用为主的海岸带的划分

潮上带——后滨;潮间带——前滨;潮下带——近滨

常识:1、海洋地质作用的动力有哪些

风力、日月引力

问题:1、简述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常见的还是地貌有:海蚀槽,海蚀崖、波切台

海蚀槽:陡海岸底部受海浪反复冲击侵蚀形成

海蚀崖:上部岩体坠落形成海蚀崖

波切台:重复两个阶段,海蚀崖向后退却,前方形成由基岩组成的平台五、冰川的地质作用

概念:1、冰川: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

2、冰碛物:冰川的堆积物

分类:1、冰川的分类

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常识:1、常见的冰蚀地貌有哪些

冰斗、角峰、鳍脊、冰蚀谷、冰蚀洼地

2、常见的冰碛地貌有哪些

终碛垅、鼓丘、底碛、蛇行丘、冰水扇、锅穴等

问题:1、简述冰碛物的一般特点

分选极差、磨圆极差,无层理为特点,其中可含条痕石,此外可含有适应寒冷气候的生物化石

六、风的地质作用

概念:1、风成黄土:由风堆积的粉沙和尘土

分类:1、风搬运的方式

悬移——小于0.2mm,占10%

跃移——0.2-0.5mm,占70%

蠕动——0.5-2mm,占20%

常识:1、常见的风蚀地貌有哪些

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洼地,风蚀蘑菇,岩漠,砾漠等

问题:1、风成砂的一般特征

定义:

沙堆——以不能移动为特点;沙丘——可移动为特点。

风成砂岩:分选好、磨圆好、球度好,具有大型风成交错层理

2、风成黄土的一般特点

定义:由风堆积的粉沙和尘土统称风成黄土

a.主要由粉沙组成,可含钙质;

b.呈灰黄、棕黄色;

c.质地均一、未固结、略有粘性;

d.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无明显层理;

e.易受流水侵蚀形成特有的地貌

第三章、矿物、岩浆岩和变质岩

1节、矿物

概念:1、矿物:自然生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2、矿物的光泽:矿物晶体表面反射可见光的能力

3、矿物的硬度:矿物晶体表面抵抗外力划刻、研磨或压入的能力

4、矿物的解理:矿物晶体受外力打击后沿某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现象分类:1、矿物的成分分类。

常识:1、依矿物内部质点排列的情况的分类;

结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2、矿物单体依生长方向的分类;

①一向延长型——晶体沿一个方向生长,柱状、针状、纤维状

②二向延伸型——晶体沿两个方向生长,片状、板状、块状

③三向延伸型——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程度近于相等,粒状

3、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哪些;

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

4、常见矿物有哪些。

问题:1、如何识别常见的矿物。

一向延长型

单体二向延伸型

形态三向延伸型

集合体显晶集合体:粒状、片状、柱状集合体

非显晶集合体:分泌体、结核体、隐晶集合体

鮞状豆状肾状集合体

颜色:自色、他色、假色胶态集合体

条痕:黄铁矿:绿黑色

物性光泽:金属、非金属、金刚、玻璃(油脂、丝绢、珍珠、

土状光泽)

透明度:透明、不透明

发光性:荧光性;萤石;磷光性;磷灰石

化性

2节、岩浆岩

概念:1、岩浆岩:岩浆作用后冷却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状态,它包括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以及晶粒之间的相互关系

3、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空间排列和充填方式的特征分类:1、岩浆岩的分类

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酸性岩类

常识:1、岩浆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有哪些;

硅铝质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铁镁质矿物: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2、常见的岩浆岩结构有哪些;

全晶质、半晶质、非晶质结构

3、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哪些;

块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状构造

4、常见的岩浆岩有哪些。

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

问题:1、如何识别常见的岩浆岩。

3节、变质岩

概念:1、变质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2、特征变质矿物:仅为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石榴石,红柱石,蓝晶石)

常识:1、常见的变质构造有哪些;

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

2、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

大理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石英岩

第四章、沉积岩

1节、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成岩阶段

概念:1、沉积岩:是在地表附件的条件下,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一大类岩石

2、沉积作用:是指当搬运介质动能减弱或搬运介质物化条件改变时或在生物作用下,搬运物终止搬运堆积下来的作用

3、机械沉积作用:沉积的过程中,是原来的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的作用

4、化学沉积作用:由于溶解质的溶解度不同,以及溶液的性质、温度、ph 值等因素的影响,真溶液物质沉积也有先后远近的顺序

分类:1、沉积作用依沉积物的分类;

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

2、沉积岩依沉积物的分类。

1)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

2)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

3)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

问题:1、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节、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概念:1、层理构造:是指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由于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2、岩层

①分类:1、岩层依厚度的分类;

②块状岩层>1m

③厚层1~0.5m

④中层0.5 ~0.1m

⑤薄层0.1~0.01m

⑥页状层<0.01m

2、层理组成结构上的分类。

细层——层理的最小单位,又称纹层。一般几mm至几cm

层系——由相似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单元。

层系组——由相邻的一系列相似的层系组成,层系组之间有较明显的沉积间断。

岩层——沉积岩系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两个近于平行的物理界面所限制的的成分、颜色、结构和内部构造均一的岩体。

有清晰的顶底界面(层面)——层面代表了无沉积或沉积作用突然变化的间断面。

一个层可以包括一个或若干个纹层、层系或层系组。

常识:1、常见的层面构造有哪些;

波痕、泥裂、痕迹化石

2、常见的层理有哪些。

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透镜状层理、粒序层理、块状层理等

3节、碎屑岩

概念1、碎屑岩:陆源碎屑岩简称碎屑岩,是主要由陆源碎屑组成的沉积岩2、碎屑岩的结构:是指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的粒度、圆度、球度以及其外部特征

3、粘土岩:主要由粒度< 0.01mm 的细颗粒组成,含大量粘土矿物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又称为泥质岩

分类:1、碎屑依粒度的分类;

砾>2mm

砂2~0.1mm

粉砂0.01~0.1mm

粘土<0.01mm

2、碎屑岩依粒度的分类;

砾岩>2mm

砂岩2~0.1mm

粉砂岩0.01~0.1mm

粘土岩<0.01mm

3、砾岩依圆度的分类;

角砾岩:以棱角状、次棱角状砾石为主;

砾岩:以圆状、次圆状砾石为主。

4、砂岩依粒度的分类;

粗砂岩 2 — 0.5mm

中砂岩0.5 — 0.25mm

细砂岩0.25 — 0.1mm

5、砂岩的成分分类;

净砂岩——泥质含量少于15%;

杂砂岩——泥质含量大于15%。

6、粘土岩依构造的分类。

泥岩和页岩

常识:1、碎屑岩的有哪些部分组成;

2、矿物碎屑主要有哪些矿物组成。

石英、长石、云母

4节、火山碎屑岩

概念:1、火山碎屑岩是主要由火山作用形成的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岩石

分类:1、火山碎屑依大小的分类;

火山集块大于100mm;

火山角砾100 – 2 mm;

火山灰 2 -- 0.01mm;

火山尘小于0.01mm

2、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1)火山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含量10%~90%,晶屑为主,熔岩胶结、压结

作用(集块熔岩、角砾熔岩、凝灰熔岩)

2)熔结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含量大于90%,塑性碎屑为主,熔岩胶结、

压结作用

3)正常火山碎屑岩类

4)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含量大于90%,刚性碎屑为主,压结作用

5)火山碎屑沉积岩类

5节、碳酸盐岩

概念:1、碳酸盐岩:是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

分类:1、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

第一类:碳酸盐矿物,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还有菱铁矿、菱镁矿

第二类:陆源碎屑混入物,主要是粉砂级石英、长石和粘土。

第三类:非碳酸盐的自生矿物,如海绿石、黄铁矿、石膏、硬石膏及自生的石英、长石等。

2、石灰岩的结构分类;

晶粒结构,粒屑结构,生物格架结构

常识:1、粒屑灰岩的组成;

2、常见的碳酸盐岩的构造有哪些。

叠层构造、鸟眼构造、示顶底构造、缝合线构造

3、颗粒的类型。

团粒——内部均一的米粒状矿物集合体,粒径一般0.03~0.2mm。

球粒——球形的团粒。

藻粒——藻类成因的球粒

第五章、沉积相

1节、概述

概念:1、沉积环境:沉积物堆积时所处的外部环境

2、沉积相:沉积环境中的产物

3、相序递变规律:只有在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复出现而没有间隔

分类:1、沉积环境的分类

2、沉积相的分类

3节、河流相

概念:1、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河流相纵向上——河床沉积的二元结构

下部为河床亚相;

上部为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

分类:1、河流相可分哪些亚相、哪些微相。

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四个亚相

1)河床微相

河床滞留沉积微相——河床低洼处沉积;

边滩沉积微相——凸岸单向环流堆积;

心滩沉积微相——河道中央双向环流堆积

2)堤岸亚相

分天然堤沉积微相和缺口扇沉积微相

3)河漫亚相

分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个微相

问题:1、简述河流相的一般特点。

1、岩石组合:为碎屑岩,复成分砾岩,泥质砾石,长石砂岩、岩屑砂岩。

2、结构:分选差到中等。

3、沉积构造: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砾石叠瓦状排列,泥裂、底部冲刷面等。

4、生物化石:常见植物碎屑。

5、空间分布变化:砂体呈透镜状,粒度向上变细。

6、相组合: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或三角洲相或海岸相4节、湖泊相

分类:1、盐湖沉积的发展可划分出哪些阶段;

2、碎屑型湖泊相可进一步划分出哪些亚相。

1、湖泊三角洲亚相

2、滨湖亚相——洪水期水面与枯水期水面之间的地带。

以砂岩为主,可发育大型的交错层理,可形成生物滩;在湖湾可形成泥滩,发育水平层理,泥裂、雨痕等层面构造。

3、浅湖亚相——枯水期水面以下至浪基面以上的浅水地带。

以粉沙、粘土为主,含少量的细沙;发育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可发育生物滩、沿岸沙坝等。

4、半深湖、深湖亚相——浪基面以下的静水区。

以暗色粘土岩为主,含少量的灰岩、泥灰岩;富含有机质,发育水平层理。常识:1、依含盐度湖泊的分类;

淡水湖:小于0.1%;

半(微)咸水湖:0.1%---1%;

咸水湖:1%---3.5%;

盐湖:大于3.5%

2、依排泄的方式湖泊的分类;

泄水湖和不泄水湖

问题:1、碎屑型湖泊相得一般特征;

1、岩石类型

以粘土岩、粉砂岩、砂岩为主,砾岩少见;少量的碳酸盐岩、石膏、岩盐以及煤、油页岩等。

2、沉积构造

水平层理为主,可发育波痕、泥裂、雨痕等层面构造。

3、生物化石

生物化石丰富。

5节、三角洲相

概念:1、三角洲:是指河流与海洋或湖泊的汇合处所形成的沉积体

分类:1、三角洲相可分哪些亚相;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类型

2、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分出哪些微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分为三角洲陆上平原和三角洲水下平原

常识:1、三角洲依据地质作用的分类

河控三角洲:鸟足状或长条形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鸟嘴形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裂指状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又称建设型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又称破坏型三角洲

6节、海岸相

概念:1、泻湖:一个与外海呈半隔绝的水域

2、潮坪:为以潮汐作用为主的平缓的海岸地带。常发育于泻湖的周围、海湾、障壁岛或沙坝的靠陆一侧

分类:1、无障壁海岸相可分哪些亚相;

划分海岸沙丘、后滨、前滨、近滨等四个亚相

2、有障壁海岸相可分哪些亚相;

泻湖、潮坪、障壁岛等亚相

3、潮坪亚相可分哪些微相相。

高潮坪(泥坪)、中潮坪(砂泥混合坪)、低潮坪(砂坪)

第六章、地层

1节、地层时代概念和确定方法

概念:1、地层: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以及由此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2、地层相对年龄:地层形成的相对新老关系或先后顺序

3、地层绝对年龄:各时代地层距今的时间及整个地质时代的年龄

常识:1、地层相对年代确定的方法有哪些。

1、地层层序律

老地层先形成、位于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的顺序。

只能确定同一地区相互叠置在一起的地层的新老关系。

2、生物化石层序律

地层中所含古生物化石越低级结构越简单其形成年代越老,反之亦然。

3、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切割律

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2节、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概念:1、地层的划分:根据组成地层的岩石特征或属性,按照地层的原始顺序,将某一区域的地层划分为不同时代、不同单位,确立一个地区的地层层序

2、地层的对比:将不同区域划分的地层加以比较,确定彼此是否同时代形成

3、岩石学地层单位组: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的岩层;或者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由两种以上岩石有规律地组合而构成

4、标志(或准)层: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分布广泛和易于识别的岩层(标志层或标准层)

5、沉积旋回:依据剖面上岩性有规律的重复(海退层序与海进层序)

一个沉积旋回——从海进层序开始到海退层序结束

6、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7、标准化石:生存时间短、分布广、特征明显的化石(标准化石)

分类:1、岩石学地层单位有哪些

群、组、段、层分四级,其中组是岩石地层的基本划分单位

2、年代地层单位有哪些。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期————阶

时————时间带

第七章、地质构造

1节、概述

概念:1、地质构造:是指由由各种地质作用引起的岩石的变形或变位

2、岩层:由两个大致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均一的层状岩体

分类:1、岩层产状三要素;

走向——走向线所指的方向;

倾向——倾向线所指的方向;

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2、依倾角岩层的分类;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

常识:1、应力的类型;内力和外力

内力——物体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附加内力——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内力的改变量

压应力——物体受挤压的正应力;

张应力——物体受拉张的正应力;

剪应力——使物体发生旋转变形的应力

2、岩石变形的类型;

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3、岩石变形的阶段有哪些。

弹性变形——完全恢复;

朔性变形——部分恢复;

断裂变形——连续性中断,分张裂和剪裂两种。

问题:1、解释岩层产状三要素;

读图:1、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1)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新地层分布于山顶,老地层分布于山谷;

3)水平岩层的厚度与其出露的顶底界线的高程差相同;

4)水平岩层出露的宽度取决于地形的坡度和岩层的厚度。

2、读倾斜岩层地质图。

2节、地层接触类型

概念:1、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生成年代相连续的接触类型

2、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生成年代相不连续

3、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产状大体一致,但其生成年代不连续的接触类型,接触界面叫不整合面

4、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产状不一致,其生成年代不连续的接触类型,其接触界面叫不整合面

分类:1、地层接触类型有哪些。

问题:1、简述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

下伏地层的形成——地壳大幅度上升和长时期的风化剥蚀——上覆地层的形成

2、简述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

下伏地层的形成——水平挤压下伏地层褶皱上升和长时期的风化剥蚀——上覆地层的形成

3、如何确定不整合形成的时代;

形成于不整合面以下年代最新的地层时代与不整合面以上年代最老的地层时代之间

读图:1、不整合接触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3节、褶皱构造

概念:1、褶皱:是指岩层呈连续弯曲的地质构造

2、褶曲:一个岩层弯曲称为褶曲,其形态可分为背形和下凹形两种

3、枢纽:褶皱的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4、同沉积背斜:

分类:1、褶曲的基本分类;背斜和向斜

2、褶曲横剖面上依轴面产状与两翼岩层产状的分类;

直立褶曲——轴面近直立;

斜歪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地层倾向相反;

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地层倾向相同;

平卧褶曲——轴面近水平;

翻转褶曲——轴面弯曲

3、褶曲剖面上的分类。

常识:1、褶曲要素包括哪些;

核部、翼部、转折端、枢纽、轴面、脊、槽等

2、横剖面上常见的褶曲组合类型。

(1)复背斜(2)复向斜

问题:1、简述褶曲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1)平行状褶皱:一系列背斜和向斜相间平行排列,由区域水平挤压应力场

形成。

2)雁行状褶皱:由一系列轴线错开呈斜列展布、形如―雁行‖的背斜和向斜

组成,反映受区域水平力偶(扭应力)作用而形成

3)分枝状组合:形似树枝分叉、一端收敛、一端撒开。当延伸方向分成多

枝、形为帚状时称为帚状组合

4)帚状褶皱:一系列相间排列的背斜和向斜,向一端收敛,向另—端撒开,

形如扫帚。由区域水平旋扭应力场所形成

5)弧形褶皱:排列成弯弧,可以形成―S‖型或反―S‖型组合

2、简述同沉积背斜的一般特点;

(1)两翼角上缓下陡;(2)转折端呈开阔状;(3)岩层背斜顶部变薄,翼部变厚;(4)背斜顶部粒度较粗,翼部变细。

3、如何确定褶皱形成的时代。

褶皱形成于不整合面以下年代最新的地层时代与不整合面以上年代最老的地层时代之间

读图;1、读褶皱地质图。

4节、断裂构造

一、节理

概念:1、断裂构造:岩层连续性发生了中断的地质构造

2、节理: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节理中的破裂面叫节理面

分类:1、节理的力学性质的分类;

剪节理和张节理

2、依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关系节理的分类;

a.走向节理——节理面走向与岩层面走向平行;

b.倾向节理——节理面走向与岩层面走向垂直;

c.斜向节理——节理面走向与岩层面走向斜交;

d.顺层节理——节理面产状与岩层面产状一致。

3、依节理产状与褶曲轴向的分类。

①纵节理——节理走向与枢纽走向一致;

②横节理——节理走向与枢纽走向垂直;

③斜节理——节理走向与枢纽走向斜交

问题;1、简述节理力学性质的分类及其特征。

(1)剪节理——由剪应力形成的节理。

a、剪节理产状较稳定;

b、剪节理面平直光滑;

c、一般切过砾石;

d、常构成?X‘共轭节理系;

e、主要剪节理由羽状细微裂面组成

(2)张节理——由张应力形成的节理。

a、张节理产状不稳定;

b、张节理面粗造不平;

c、一般多绕过砾石或粗沙;

d、节理面多张开,常有矿脉充填;

e、张节理可呈不规则状,也可呈一定的几何形态分布。

二、断层

概念:1、断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2、同沉积断层:是指在沉积过程中长期发育逐渐形成的断层,又称生长断层

3、地层断距:在与地层走向相垂直的剖面上测量断层两盘中相当层的距离

4、地堑:

分类:1、断层的基本类型。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常识:1、断层要素包括哪些。

(1)断层面——断层的破裂面。断层破碎带、断层角砾岩;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2)断盘——断层面两侧的岩块。

地面上:东盘、西盘;南盘、北盘等;

剖面上:上盘、下盘;

相对运动方向:上升盘、下降盘。

(3)断层位移——断层两盘相对错动的距离。

滑距——断层面上测量的位移.

断距——在与地层走向相垂直的剖面上测量断层两盘中相当层的距离。

2、常见的断层组合有哪些。

平行式、雁列式、扫帚状、环状与放射状、斜交式断层组合

问题:1、简述断层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正断层断层面较陡,其倾角多在45度以上。由拉张和重力作用形成。(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逆断层断层面的倾角变化较大。高角度逆断层——45度以上;低角度逆断层——45度以下。由水平挤压作用形成。

逆掩断层——规模小的低角度逆断层

推覆构造——规模大的低角度逆断层

(3)平移断层——断层两盘仅沿水平方向相对滑动。

可分右旋平移断层和左旋平移断层。

由水平剪切力偶或水平挤压作用形成。

(4)枢纽断层(旋转断层):两盘沿断层面发生旋转,即岩块围绕一根与断面垂直的枢纽轴线发生转动。两盘明显旋转性

旋转方式有两种:其一,枢纽轴位于断层的一端;其二,枢纽轴位于断层的中点。

2、简述同沉积断层的一般特征;

(1)正断层为主;平面上呈弧形;断层面上陡下缓

(2)下降盘相当层明显增厚;

(3)相当层的落差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4)下降盘中常发育逆牵引背斜

3、地质图上如何分析断层两盘运动的方向;

1)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

对于走向断层来说:断层带两侧老地层一盘——上升盘;新地层一盘——下降盘

2)根据褶曲核部地层出露的宽窄的变化

对于切过背斜核部的断层来说:断层带两侧核部变宽一盘——上升盘;核部变窄一盘——下降盘。

对于切过向斜核部的断层来说:断层带两侧核部变宽一盘——下降盘;核部变窄一盘——上升盘。

3)根据牵引构造

4)根据擦痕和阶步

擦痕:其一端粗而深,另一端细而浅,手感光滑的方向指向对盘的相对方向。阶步:陡坡之倾向指示对盘相对动向。

4、如何确定断层形成的时代。

①断层若切断地层或岩体,断层形成于其形成之后;

②若断层相切,被切断者老,切断者新;

③断层破碎带中有岩脉或矿脉充填,断层形成于其形成之前;

④若断层被不整合上覆地层覆盖,断层形成于下伏地层中最新地层形成之后,上覆地层中最老地层形成之前。

读图;1、读断层地质图;

2、读断层构造等高线图。

5节、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概念:1、含油气盆地:具有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2、沉积盆地:地壳上具有巨厚沉积岩(物)的构造单元。

常识:1、含油气盆地的组成;

(1)基底——盆地接受沉积物的凹形底盘;(2)盖层——盆地形成后沉积的岩层;3)周边——盆地的边界。

2、一级构造单元包括哪些;

一级构造单元:隆起、坳陷、斜坡

隆起——盆地内相对隆起的地区

坳陷——盆地内相对低洼的地区,可分为凸起和凹陷两个亚一级构造单元斜坡——盆地基底向盆缘升起的区域性大单斜

3、二级构造单元包括哪些;

二级构造单元有背斜型、断裂型、单斜型、基岩潜山型等二级构造带。

6节、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二、板块构造理论

概念:1、板块:

2、板块构造:

分类:1、板块的边界类型。

①分离型板块边界、

②汇聚型板块边界

③平错型扳块边界

常识:1、全球六大板块板块哪些。

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问题:1、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

1、固体地球上部可划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的

岩石圈和下部的塑性的软流层。

2、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块体,简称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

3、该学说认为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

4、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演化的基本格局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3、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光滑连续的封闭曲面

4、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地球的表层,它由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层和其上的地壳组成

5、矿物:自然生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6、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地球或地壳内部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

7、地震;是指地球特别是岩石圈的快速振动

8、双变质带;高压低温变质带和高温低压变质带组成的区域变质带

9、风化壳;残留下来的风化产物在陆地上构成了不连续的薄壳

10、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百分含量

11、岩石: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是地壳的直接组成成分(自然生成的矿物集合体)

12、岩浆岩:岩浆作用后冷却形成的岩石。

13、沉积岩;是在地表附件的条件下,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一大类岩石

14、变质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15、岩浆:岩浆是地下高温、高压的富含挥发组分的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16、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状态,它包括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以及晶粒之间的相互关系

17、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空间排列和充填方式的特

毕业论文(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普通混凝土框架结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信阳学院图书信息楼建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姓名: 学号: 性别:男 专业: 土木工程 年级: 学习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培训学校 奥鹏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2019年9月25日

信阳学院图书信息楼建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摘要 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组织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信阳学院图书信息楼建安工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编制时对施工总体部署、施工准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适用性及针对性,是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 本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平面布置图、具体施工方案。为确保工期、质量及安全、文明工地,节约成本等条件,编制出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结构特征,施工难易程度工期和质量要求,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顺利地完成本工程项目的建设,控制工程成本,创建合格工程。 关键词:质量;进度;组织管理;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工程建设概况 (1) 1.1.1工程名称 (1) 1.1.2 建设地点 (1) 1.1.3 建设规模 (1) 1.1.4 参与建设单位 (1) 1.1.5承包方式 (1) 1.1.6 承包范围 (2) 1.1.7施工合同要求 (2) 1.2 各专业设计简介 (2) 1.2.1建筑专业设计简介 (2) 1.2.2结构设计简介 (4) 1.2.3机电安装工程简介 (4) 1.3工程施工条件 (6) 1.3.1 建设地点气象状况 (6) 1.3.2 区域地形及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6) 1.3.3 现场施工条件 (7) 第二章施工部署 (8)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Hydro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践学数】: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 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 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 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 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色、嗅、味、比重、透明度、温度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PH值、硬度、矿化度、侵蚀性。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及人为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和生水。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门分析;库尔洛夫式、舒卡列夫分类表。 *1.4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上层滞水:概念及特征; *潜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位线图及其应用; *承压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2章地下水的运动和动态 *#2.1 重力水的运动

《地质学基础实习》教学大纲【模板】

《地质学基础实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质学和地质工作及其与农业的相关性有更具体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原理和地质观测与研究方法以及课堂上难以学到的实践知识和方法,使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与野外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目的、任务与意义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通过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有助于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帮助同学们更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地质学内容,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特别是矿物、岩石、矿产、地质演变等方面的知识,弥补校内教学中标本和器材不足的弱点。 2)实地观测并记录各种岩石及其所含矿物特征和野外产出状态,认识各种岩石中的代表岩石类型,特别是沉积岩中的各种代表岩石,如砂岩、砾岩、页岩、粉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各种岩石在野外的产出状态和一般特征。使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野外实践中得到验证,使理论知识有了实践基础。 3)观察地质构造现象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认识基本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不仅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实际验证,而且能有新的认识,开阔视野。 4)观察不同岩层间的接触关系,观察不同岩层在野外的出露情况,寻找典型地段观察并分析各种岩石演化为土壤的过程和机理。这都有助于对农地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 第一天: 1)观察晚古生代石灰岩、砂岩等沉积岩的特征;

2)观察石灰岩中燧石结核的特征及其产出规律; 3)观察石灰岩中珊瑚、菊石等化石的特点; 4)认识一般的地质构造(断层、节理、褶皱); 5)介绍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第二天: 1)学习使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2)认识砾岩、砂岩、泥岩; 3)在泥岩中寻找和观察植物化石; 4)学习观察河流二元结构。 第三天: 1)观察差异风化; 2)观察层内揉皱; 3)观察断层并判断其性质; 4)观察褶皱并分析其形成机制; 5)观察燕山期正长斑岩的特征及其产出状况; 6)观察下志留统高家边组泥岩、页岩中的笔石和灰岩中的腕足类动物化石。 第四天: 1)观察上白垩统浦口组角砾岩及其层理构造; 2)认识河流阶地和现代河流沉积物的层状构造特点; 3)观察石灰岩表面的溶蚀现象以及溶洞形态,并分析其成因; 4)观察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的生长状况; 5)观察三级溶洞—地壳三次抬升的证据; 6)观察直立岩层和倾斜岩层; 7)观察背斜核部的特点并学习绘制素描图; 第五天: 1)上白垩统赤山组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 2)观察火山构造; 3)观察玄武岩与下伏的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4)观察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的玄武岩; 5)观察玄武岩的球状风化; 6)辉绿岩岩墙; 第六天: 1)观察和描述晚古生代地层剖面:五通组石英砂岩、黄龙组灰岩、船山组生物碎屑灰岩; 2)观察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3)观察洞穴形态; 4)观察洞穴堆积类型—石柱、石钟乳、石笋; 第七天 1)观察玄武岩及其中的橄榄石包裹体,仔细观察并描述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和气孔状构造; 2)观察玄武岩的基底岩石-第三纪中新统浦镇组砾石层、砂砾层;

中国石油大学数据结构上机实验8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学号2015011512 姓名胡明禹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时间2018.6.5 一、实验题目: 实验八最短路径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杰斯特拉算法 2. 利用迪杰斯特拉算法计算途中一点到其他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三、算法设计分析 实验由4个函数共同组成。其功能描述如下: (1)主函数:统筹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void main() (2)创建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函数 Status CreateDG(MGraph &G) { int i,j,k,w; char v1,v2; printf("请输入顶点数和边数:"); scanf("%d%d",&G.vexnum,&G.arcnum); printf("\n请按次序输入%d个顶点字母标号(如ABCD等):",G.vexnum); getchar(); //弹出缓冲区中上次最后出入的换行符,即最后按下的回车键 for (i=0;i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模板(2017)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 题 ——副标题 学生姓名:张 三 学 号:1301013101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5班 指导教师:李 四 2017年 6月15日

——副标题 要 数据结构算法设计和演示(C++)树和查找是在面向对象思想和技术的指导下,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和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Borland C++ Builder 6.0)开发出来的小型应用程序。它的功能主要是将数据结构中链表、栈、队列、树、查找、图和排序部分的典型算法和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封装成类,并通过类的对外接口和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来实现这些算法,同时利用C++ Builder 6.0中丰富的控件资源和系统 解、辅助教学和自我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ear form ——副标题 Abstract 外文摘要要求用英文书写,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使用第三人称。 “Abstract” 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三号,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上方是论文的英文题目,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小二,加粗,1.5倍行距,间距:段前、段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正文选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1.5倍行距,间距:间距:段前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Keywords与Abstract之间空一行,首行缩进2字符。Keywords与中文“关键词”一致,加粗。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Times New Roman,小四。如需换行,则新行与第一个关键词首字母对齐。 Keywords:Write Criterion;Typeset Format;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实习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肉眼观察和描述手标本的一般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的鉴定特征,学会设计地层柱状图;培养学生进行地质科学实验的兴趣,掌握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要求: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堂实验尤为重要,它是掌握本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环节。作为实践性启蒙教育,普通地质学实验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野外实习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加强训练,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要求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二、实习内容 三、实习方式 在实验室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阅读地质图,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 四、实习时间及安排 总共14学时,根据理论课程进展情况,安排进行各实习。 五、实习成绩考核 每次实验要求写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总成绩。

《地质学基础》(一)实验教学大纲(水文) 一、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实验性质 《地质学基础Ⅰ》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了解通过手标本认识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的鉴别。 2、实验的目的 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表达书写能力、观察与判别能力。 3、实验的任务 通过对实标本的观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矿物、岩石手标本肉眼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基础Ⅰ》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数据结构》期末复习题_150214570729165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A、循环队列 B、链表 C、哈希表 D、栈 2.一个向量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100,每个元素的长度为2,则第5个元素的地址是() A、110 B、108 C、100 D、120 3.假设带头结点的单向循环链表的头指针为head,则该链表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A、head= =NULL B、head–>next= =NULL C、head–>next= =head D、head!=NULL 4.若进栈序列为1,2,3,4,5,6,且进栈和出栈可以穿插进行,则不可能出现的出栈序列是() A、2,4,3,1,5,6 B、3,2,4,1,6,5 C、4,3,2,1,5,6 D、2,3,5,1,6,4 5.下列关键字序列中,构成小根堆的是() A、{12,21,49,33,81,56,69,41} B、{81,69,56,49,41,33,21,12} C、{81,49,69,41,21,56,12,33} D、{12,21,49,33,81,41,56,69} 6.下列数据结构中,不属于二叉树的是() A、B树 B、AVL树 C、二叉排序树 D、哈夫曼树 7.用顺序存储的方法来存储一棵二叉树,存放在一维数组A[1..N]中,若结点A[i]有右孩子,则其右孩 子是()。 A、A[2i] B、A[2i-1] C、A[2i+1] D、A[i/2] 8.设树T的高度为4,其中度为1、2、3、4的结点个数分别为4、2、1、1,则T中叶子数为() A、 5 B、 6 C、7 D、 8 9.有数据{53,30,37,12,45,24,96},从空二叉树开始逐个插入数据来形成二叉排序树,若希望高 度最小,则应选择下面哪个序列输入() A、45,24,53,12,37,96,30 B、37,24,12,30,53,45,96 C、12,24,30,37,45,53,96 D、30,24,12,37,45,96,53 1

中国石油大学 2012-2013自动控制原理 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自动控制原理》期中考试试卷 (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测控)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信控学院自动化系 考试日期20XX年11月25日 一、简答题(18分)

1. 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3分) 2.什么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答: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其特征是满足叠加原理,即叠加性与齐次性。(3分) 3.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范围是什么? 答: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应用范围是:线性定常系统(3分) 4.控制器中加入比例+微分环节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是什么? 答:比例微分环节可增大系统的阻尼比,超调量降低,调节时间缩短,且不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自然振荡频率;(3分) 5.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开环增益、系统型别、输入信号的形式与幅值。(3分) 6.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均具有负实部,或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s左半平面。(3分) 二、(1)由图1所示系统结构图求出相应的传递函数()/() C s N s。 C s R s和()/()

(8分) 图1 系统结构图 (2)由图2所示系统结构图求出相应的传递函数()/()C s R s 。(8分) 图2系统结构图 解:(1)当仅考虑()R s 作用时,经过反馈连接等效,可得简化结构图(图1-1),则系统传递函数为 12221212 22123 322 1()()111G G G H G G C s G G R s G H G G H H G H -==-++- (4分) 图1-1()R s 作用时的简化结构图 当仅考虑()N s 作用时,系统结构图如图1-2所示。系统经过比较点后移和串、并联等效,可得简化结构图,如图1-4所示。则系统传递函数为 1122121221322123 (1)()()1()1G H G G G G H C s N s G H G H G H G G H ++==---+ (4分)

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联合站

1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联合站是油田生产中地面工程最关键的一环,是将从采油井采出来的原油经集输管网汇集、存储、分离、加热脱水、计量后进行外输。原油计量是油田开发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国内大部分油田开发都进入到后期产能递减,产液量增加,原油综合含水上升,油井计量站规模增大。同时,联合站外来进液量波动增大,给原油准确计量和稳定外输带来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联合站的自动化水平还很低,还停留在人工手动状态,对物位、液量、压力和温度等过程参数都需要靠人工检测,人为误差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针对联合站实际状况,以满足联合站原油外输计量生产要求,开发这一套原油外输计量监控系统,它能对生产现场实现原油计量高精度的远程集中化科学管理和实时在线监控;实现流程操作全自动化;根据监控中心提示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存储设备运行参数以便分析生产状况,统筹规划。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联合站原油计量监控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计量结果直接影响油田的效益和信誉,这套监控系统的研发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将人工计量改为自动连续计量,人工取样化验改为自动连续检测,能够提供更及时、准确的信息。 (2) 实现计量站无人值守,减员增效,彻底改变计量站生产作业制度,改善了劳动条件。 (3) 在现场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中控室信息处理自动化,提高了联合站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管理水平。 (4) 为保证油气田生产安全、平稳、优化运行提供了有力手段。外输过程,必须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安排优化运行,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1.2 原油计量监控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 1.2.1 国内现状和趋势 在我国,原油计量控制系统最先采用的是DDZ-II型仪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这些常规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在处理复杂控制系统、集中监控和控制精度等方面具有局限性。随着计算机在石油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西部塔里木、吐哈、准格尔三大盆地的开发和建设,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和管理得到了明显、迅速的发展。1992年5月,西部新建的都善油田采用美国Action公司CIM-PAC9000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普通地质学是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是面向地质学及地质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于地质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开设的一门先导性课程,每学年授课64学时(含48学时讲课与18学时实验课程)。课程包括以下基本教学内容: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质年代、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风化作用、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块体运动、地球环境与资源、地球系统科学概述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地质思维与地球系统科学观,为进一步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面向低年级地质类专业开设,学生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教学模块:地球基本知识、地表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内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人类与实验教学等五大部分。 地球基本知识主要介绍最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地质年代等内容。 地表动力地质作用介绍各种地表动力作用和产物,和主要包括外动力地质作用与 - 4 -

沉积岩、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地下水地质作用等。 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和产物,包括岩浆作用和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震活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 地质环境与人类主要介绍与地质相关的环境和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资源、地质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和培养学生的地质基本实践技能,主要包括晶体模型、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罗盘使用和地形图、地质图填绘以及图切剖面等实验教学内容。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普通地质学课程是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全院每年平均有60余名学生学习该课程。作为地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质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对祖国河山与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地质园地,培养学生地质学思维方法、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地质学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初步学习与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学会地质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分析和研究地质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后作业和地质实践技能训练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和实验报告。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 - 4 -

中国石油大学2011自动控制原理期中考试试题(答 案)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自动控制原理》期中考试试卷(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测控)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自动化系 考试日期

一、简答题(15分) 1.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几部分? 答:测量元件、给定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校正元件 2.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3.什么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答: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其特征是满足叠加原理,即叠加性与齐次性。 4.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范围是什么? 答: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应用范围是:线性定常系统 5.控制器中加入比例+微分环节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是什么? 答:比例微分环节可增大系统的阻尼比,超调量增加,调节时间缩短,且不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自然振荡频率;允许选取较高的开环增益,因此在保证一定的动态性能条件下,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二、 (12分)如图1所示单容水箱,A 为水箱的横截面积,i Q 为输入流量,o Q 为 输出流量,H 为水箱的实际液位, H Q o α=,α为流量系数。当输入流量和输出流量相等时,液位维持在0H 处,000H Q Q o i α==。 (1) 以i Q 为输入,以H 为输出,建立该单容水箱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3 分) (2) 对(1)中非线性微分方程在0H 处进行线性化,求线性化微分方程,并 求单容水箱的传递函数。 (9分) 图1 解:(1)由物料平衡得下列方程 i o i dH A Q Q Q dt =-=- 单容水箱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为 (1 i dH Q dt A =- ① (3分) (2)考虑到 000i i i o o o H H H Q Q Q Q Q Q =+??? =+???=+?? 代入①式得 (00()1 i i d H H Q Q dt A +?=+?- (2分) 即 (01 i i d H Q Q dt A ?=+?- ② 在0H 处展开成Taylor 级数,只取到线性项 H

东北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要求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作者:实践科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29 更新时间:2010-10-13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及各种能力的综合应用与升华,是对各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检验,为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详实,文字简练,推理有据,立论严谨。内容一般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几部分。我校毕业设计(论文)装订次序依次为:1.封面2.任务书3.中文摘要4.外文摘要5.目录6.正文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 1.1 封面 采用教务处下发的统一封面,填写论文题目、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内容。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设计(论文)的研究内容。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1.2 任务书 任务书的格式指导教师可到教务处网页上下载,要逐项填写,经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签字后发给学生。1.3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学术论文内容的简短叙述,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论文的主要信息。摘要内容应概括研究题目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获得的主要结论。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要求中、英文摘要内容一致,文字精练。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关键词一般列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要求相同。 1.4 目录 目录作为论文的提纲,应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目录应独立成页,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要求编排到第2级题目)。 1.5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写作内容可因题目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概述或前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5.1 概述(或前言) 概述一般作为第1章。应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若采用前言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等项时,可不必编写章号)。 文管类论文的概述(或前言)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可以不必编写章号。 来源于科研项目的课题要在概述(或前言)的第一页页面下端划横线进行标注。横线的设置:大小宽度为8厘米,水平对齐方式为页边距左对齐,垂直对齐方式为距页面23厘米。课题标注方式:在横线下以“课题来源:”为开头注明课题来源及课题编号,字体为宋体五号字。 1.5.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我校毕业设计(论文)按学科类别划分为理工类和文管类两大类。 (1)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主要类型

地质学基础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 【学分】:3 【总学时】48 【先修课程】:无 二、教学目标 如今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已经更紧迫地显示出来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向地球作了更多的索取,然而人类如稍有处置不当,便会招致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只有当地球上的居民都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才能和它友善相处,和谐协调,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大学生,理应首先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带头向社会传播,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去,以造福于人类。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建立地球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一些实际的技能,增强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激励大家了解地球,关爱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地球科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课程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通过练习作业初步掌握地球上主要地形特点及其名称。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的特征 2、难点:理解宇宙观 第二节行星地球简史 (一)教学要求 概略地了解:宇宙应是无限的(但在自然科学中,却作为一个有限的研究对象来对待),这个宇宙产生于约137亿前的大爆炸,是现今比较流行的看法,冷的气体与宇宙尘埃组成的星云逐渐形成太阳系,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假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它们有共同的起源,是自然本身演变的产物。重点掌握: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应是无限的 2、难点: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 第三章地球的结构 第一节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教学要求 地球的元素组成,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元素或化合物,具有自己的物理、化学特征,矿物内部的晶体结构是决定其外部形态及特性的主导因素,由矿物集合而成的岩石构成地球的主体。一般了解元素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迁移和重新组合。 (二)重点、难点

202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数据结构考研初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1.理解数据结构、存储结构、算法、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ADT)等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掌握线性表、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ADT 定义以及基于不同存储方式(顺序、链式等)的实现,并能对占用存储空间情况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分析。3.掌握典型的查找结构(静态表、搜索树、散列等)、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及性能分析。4.掌握内部排序(选择、插入、交换、归并等)的重要算法的基本思想、特点及性能分析。5.能够运用学习的数据结构及算法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即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建模,能熟练使用高级语言(C 或C++或JAVA 等)进行模型的具体实现(编程)。 二、考试内容 1.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重要性(1)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各种存储结构的空间占用情况及映射逻辑关系的方式(3)算法的评价及对算法渐近时间复杂性的理解2.一般线性表(1)一般线性表ADT 的定义(2)线性表ADT 基于顺序存储的实现(存储方式、特点、重要操作的算法,下同)(3)线性表ADT 基于链式存储的实现(存储方式、特点、重要操作的算法,下同)3.特殊线性表(栈、队列、字符串、数组)(1)栈的特点及栈ADT 的定义(2)栈ADT 基于顺序存储的实现(3)栈ADT 基于链式存储的实现(4)栈ADT 的应用(表达式求值、递归处理、迷宫问题)(5)队列的特点及队列ADT

的定义(6)队列ADT 基于顺序存储的实现(7)队列ADT 基于链式存储的实现(8)队列ADT 的应用(广度遍历、资源分配问题)(9)字符串特点及串ADT 的定义(10)字符串ADT 基于顺序存储的实现(重点掌握经典的模式匹配算法:BF,KMP)(11)数组的特点及ADT 定义(12)数组ADT 基于顺序存储的实现(重点掌握多维数组的存储结构)(13)特殊矩阵的存储及操作实现(重点掌握分布有规律的特殊矩阵和分布无规律的稀疏矩阵如何高效存储及矩阵典型操作的实现)4.树与二叉树(1)二叉树的特点及ADT 定义(2)二叉树的重要性质及证明(3)二叉树基于顺序存储的实现(4)二叉树基于链式存储的实现(重点掌握重要操作:建立、遍历、求深度、计算叶子等等)(5)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为什么加线索?如何记录线索?如何使用线索?)(6)建立(画)线索二叉树(7)树、森林的定义及特点(8)树的存储结构(重点掌握子女-兄弟表示)(9)树、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10)树和森林的遍历(11)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的构造过程(12)二叉排序树的定义及建立(重点掌握结点的插入和删除的思想和过程)(13)平衡二叉树的定义及建立(平衡的目的?如何达到平衡?)(14)堆的定义及建立和调整(堆的构造和调整过程)5.图(1)图的基本概念及ADT 定义(2)图的ADT 的实现(存储方式及基本操作实现)①邻接矩阵存储(无向图、有向图、无向带权图、有向带权图)②邻接表存储(无向图、有向图、无向带权图、有向带权图)③各种存储方式下操作的算法实现(图的建立、遍历、插入边、删除边等)(3)图的遍历及生成树①

中国石油大学2011自动控制原理期中考试试题(答_案)

一、 简答题 (15分) 1.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几部分? 答:测量元件、给定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校正元件 2. 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3. 什么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答: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其特征是满足叠加原理,即叠加性与齐次性。 4.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范围是什么? 答: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应用范围是:线性定常系统 5. 控制器中加入比例+微分环节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是什么? 答:比例微分环节可增大系统的阻尼比,超调量增加,调节时间缩短,且不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自然振荡频率;允许选取较高的开环增益,因此在保证一定的动态性能条件下,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二、 (12分)如图1所示单容水箱,A 为水箱的横截面积,i Q 为输入流量,o Q 为 输出流量,H 为水箱的实际液位, H Q o α=,α为流量系数。当输入流量和输出流量相等时,液位维持在0H 处,000H Q Q o i α==。 (1) 以i Q 为输入,以H 为输出,建立该单容水箱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3 分) (2) 对(1)中非线性微分方程在0H 处进行线性化,求线性化微分方程,并 求单容水箱的传递函数。 (9分) 图1 解:(1)由物料平衡得下列方程 i o i dH A Q Q Q dt α =-=- H

单容水箱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为 (1i dH Q dt A α=- ① (3分) (2)考虑到 000i i i o o o H H H Q Q Q Q Q Q =+??? =+???=+?? 代入①式得 (00 () 1i i d H H Q Q dt A α+?=+?- (2分) 即 (0 1i i d H Q Q dt A α?=+?- ② 将在0H 处展开成Taylor 级数,只取到线性项 H = (2分) 代入②,并考虑000H Q Q o i α==,得 1i d H Q H dt A ?? ?=?- ? ?? ? 整理得 1+ i d H H Q dt A ??= ? ③ (2分) ③即为所求的线性微分方程 在③两边取拉氏变换得 1+()()i s H s Q s A ??= ? (2分) 故其传递函数为 1 ()()() + i H s A G s Q s s = == (1分)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为了规范我校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制定本规范。 1 内容及要求 1.1 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的字数要适当,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300~500字为宜。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 目录 目录可按章、节、条、款、项五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主体、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 1.4 正文 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的开端,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研究方法、理论依据和具备的条件、毕业设计(论文)构成及主要研究内容等。 1.4.2 主体 主体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

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普通地质学 (General Geology, Physical Geology) 目录 课程计划 (3) 主要参考文献 (4) 第一章绪论 (5) 第一节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5) 第二节中国的地学优势 (6) 第三节当代地质学的特点与最新进展 (7) 第四节地球科学家的任务 (7) 第五节地球科学的内容与分科 (7)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8) 第二章矿物 MINERAL (9) 第一节若干基本概念 (9) 第二节矿物的物理性质 (12) 第三节矿物的鉴定 (13) 第四节常见矿物 (14)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4) 引言 (14) 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Extrusion and Eruption) (15) 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18) 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19) 第四节火成岩的主要类型 (21) 第五节岩浆的形成与地球内热 (21) 第四章外动力作用与沉积岩 (22) 第一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3) 第二节沉积岩的特性 (24) 第三节四类沉积岩 (26)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8) 第一节变质作用基本特征一 (28) 第二节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30) 第三节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31) 第六章地质年代 (32) 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 (34) 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34) 第三节地质年代表 Geology Time Scale (35) 第七章地震(Earthquake)及地球内部构造 (36) 第一节地震学 Seismology基本概念 (37) 第二节地震波与地震仪 (38) 第三节地震的分布 (39) 第四节地震预报与预防 (40) 第五节地球的内部构造 (41)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姓名:赵文山 学号:201208036129 专业班级: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班 2013年11月10日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摘要: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自动控制技术,着重论述了自动控制系统及PID控制原理,并对自动控制技术在给水排水方面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自动控制、控制原理、自动控制技术 引言:经济建设的腾飞,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要在短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在生产、科研、管理诸方面尽快实现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用机器、仪表、仪器、电子计算机或其他自动化装置,代替人的大脑和手去参与各种活动。因为手动控制不如自动控制准确、可靠、快速,而且还不易消除主管误差。所以,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给水排水方面,自动控制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渐渐的取代人工控制,使得水厂和污水厂的工作更加便捷、有效。 一、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自动控制是相对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 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将人类从复杂、危险、繁琐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控制效率。自动控制是工程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利用反馈原理的对动态系统的自动影响,以使得输出值接近我们想要的值。从方法的角度看,它以数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我们今天称作自动控制的是二十世纪中叶产生的控制论的一个分支。而这基础的结论是由诺伯特·维纳,鲁道夫·卡尔曼提出的。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

《地质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doc

《地质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1104 课程类型:必修课实验学时:18 大纲主撰写人:王景平编写日期:2005. 10 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适应专业:地理科学实验学分: 大纲审核人:袁晓兰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地质学基础是地理教存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岩石圈的基木特征和基木技能,为地貌、土壤、水文、区域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以及环境学等后行课程的开设,打下坚实的地质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矿物的物理性质和肉眼鉴定方法、掌握岩石的鉴定方法。能够识别常见矿物和岩石。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时数 每组 人数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别 内容提要 1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210验证必修专业技 术基础观察矿物的形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断口等主要物理性质,通过观察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学会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掌握系统描述矿物标本的一般方法,为下一步鉴 2矿物的观察和鉴定210验证必修专业技 术基础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常见矿物,学会肉眼鉴定矿物的一般方法,并对所观察的矿物进行系统描述,完成实习报告的有关部分;掌握主要矿物的鉴定特征,尤其是主要造岩矿物,为鉴定岩石打下基

础。 3火成岩的观察与鉴定410验证必修专业技 术基础通过认真观察常见的火成岩标本,学会肉眼鉴定火成岩的i般方法,并对所观察的火成岩进行系统描述,完成实习报告的有关部分;掌握主要火成岩的鉴定特征,能够准确鉴定主要火成岩。 4沉积岩的观察和鉴定410验证必修专业技 术基础通过认真观察常见的沉积岩标本,学会肉眼鉴定沉积岩的一般方法,并对所观察的沉积岩进行系统描述,完成实习报告的有关部分;掌握主要沉积岩的鉴定特征,能够准确鉴定主要沉积岩;能够根据沉积岩的结构、构造等特征初步分析其成因。 5变质岩的观察和鉴定210验证必修专业技 术基础通过认真观察常见的变质岩标本,学会肉眼鉴定变质岩的一般方法,并对所观察的变质岩进行系统描述,完成实习报告的有关部分;掌握主要变质岩的鉴定特征,能够准确鉴定主要变质岩。 6地质图的判读210验证必修专业技 术基础了解地质图的基木内容,掌握分析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掌握V字型法则,学会编制倾斜岩层的地质剖面图;认识各类接触关系在地质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