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遗产学

文化遗产学

文化遗产学
文化遗产学

文化遗产学复习

题型:选择、判断、填空、简答、案例分析、论述

第一章文化遗产学概说

1文化遗产学是一门研究文化遗产的界定、分类、价值评估与传承和保护方法的学问(定义)

2文化遗产学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流传或保存至今的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的精华。(定义)

4作为文化遗产应具备的三要素

(1)作为文化遗产,必须具有一定的【时限】上的要求。作为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必须具有【50年】以上的历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必须具有【100年】以上的历史

(2)其次,作为文化遗产,它必须是流传或保存至今的传统文化事项。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以【固态】的形式保存至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以【活态】的形式传承至今

(3)作为文化遗产,它一定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传统文化的【精华】。

5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颁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以保护人类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为宗旨的【《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并于同日颁布了【《各国保护文化及自然遗产建议案》】。

6 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向全世界公布了第一批【《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于【1985】年加入了公约,成为缔约国之一。

7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1992年增加)四类。

8【2001年】又公布了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章文化遗产的分类

1所谓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2博物馆等单位中收藏的【出土文物,传世文物以及私人收藏】的文物。

3文物保护单位包括:①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②古遗址;③古墓葬;④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⑤石窟寺;⑥石刻及其他。

第三章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影响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

1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历史价值(证史和正史作用)、艺术价值(艺术产生于信仰、艺术产生于生活)、科学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

2所谓“先进文化”,并非特指那些与现代科技并蒂而生的新兴文化,而是指那些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实发挥过积极作用,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3正像动植物学家一直强调保护物种多样性一样,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也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到保护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第四章大型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1大型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文物古迹”,或【“不可移动文物”】,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重要史

迹、代表性建筑】。

2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

3欧洲三大流派:西方文物建筑保护作为一门专业科学,始于19世纪中叶,并在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法国派】和【英国派】,20世纪前半叶,形成了【意大利派】。

4大型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大题,视频日本唐朝寺庙)

(1)全面保护的原则。所谓全面保护,是指保护文物建筑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科学和情感等各方面的价值。也就是说,既要重视文物建筑作为历史见证物的方面,也要重视它作为艺术作品的方面。

(2)最低干预原则。对文物建筑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应该是最必要的。也就是说,只有在非做不可的时候才允许做。一时找不出理想的方案时,可以采取各种临时措施。最大限度保存文物建筑原存部分,尽量避免增添和拆除。

(3)可逆性原则。一切措施都应该是可逆的,这是为了不致妨碍以后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或用更好的方案代替,同时也为了保证日后有可能对文物建筑的所有历史论据作进一步的研究。

(4)可认别性(可读性)原则。任何措施都必须完全尊重文物的美学、历史和形体的真实性。因此,凡不属于文物古迹本身遗存部分的加固措施或修复补缺的部分,均应和原迹有所区别。

(5)与环境统一的原则。保护文物建筑,要同时保护它一定范围的历史环境,不要使它脱离历史形成的环境孤立出来。

(6)缜密的原则。在采取任何措施前都必须对文物建筑及其环境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处置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方法和材料都必须有充分的文献依据。

5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6对大型物质类文化遗产所实施的“线”的保护,就是指对一个城市【历史街区】所进行的整体保护。

7历史古迹不仅包括单体建筑,同时也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有独特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见证过重要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

8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渐渐意识到梁思成先生的整体保护原则重要性,于是便出现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提法

9对历史文化名城所进行的整体保护,是指除建筑物、建筑群落之外的历史街区、道路、街景、老树、小桥、庭院、池塘、河流、驳岸等构成【环境风貌之各种要素】的全面保护。

第五章小型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1小型物质类文化遗产是指那些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及科学价值】的、体量较小、可以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出土文物”、“传世文物”或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工艺美术品”

2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文物收藏与展示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清同治七年(1868

年),法国传教士韩伯禄在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附近创办了【自然历史博物院】。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座博物馆。

3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国实业家张謇又在南通创办了著名的【“南通博物院”】。“文物”一词也被介绍到了我国。

4文物的原有状态能够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器物本身所秉持的制作工艺与技巧,所以只要这些文物没有遭受到大的损毁,我们就没有必要进行彻底“修复”。5大部分文物都会因自然的侵袭和人为损坏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有些文物所含信息都已经很难辨读,需经特别修复方能面世。这时,我们所遵循的修复原则不可能是保持现状,而是【恢复原状】

6文物保护修复中以使用原材料为主、选用文物保护材料应坚持与文物强度、颜色协调。

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1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方式传承至今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与科学价值】的知识类、技艺类与技能类传统文化事项。

2 2002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启动的【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特征:

(1)从传承主体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杰出的传承人】为依托,没有杰出传承人不能认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从传承时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悠久的历史】,时间不足百年者不能认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3)从传承形态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活态的原汁原味的传承】为基本特征。非活态的、原汁原味的传承项目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4)从品质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没有重要价值的就不能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5)非物质文化遗产选的项目必须是当地的【地域标志性文化】,必须具有普世价值。(全世界认可)

4第一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的国家是我们的邻国日本。在【1950】年颁布的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中,日本首先启用了“【无形文化财】”

5 1950年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中,无形文化财又被分为【无形文化财与民俗无形文化财】。

6人们在指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常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叫做“【人间国宝】”

7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分【个人传承、团体传承及社会传承】三种模式。8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指定也被分为【个别认定、团体认定和综合认定】三种方式。

9非遗传承人【必须愿意将自己的技艺、技能传诸后人】。

10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1进入20世纪后,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的最强音。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近世歌谣证集处】。

12 1920年,顾颉刚、刘半农、周作人、容肇祖等人在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1922年创办【《歌谣周刊》】

13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克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1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1)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3)传统工艺技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4)传统生产知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5)传统生活知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6)传统仪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7)传统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8)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5还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简洁地分为四大类:(1)民间文学+表演艺术=表演艺术

(2)传统工艺技术+生产知识+生活知识=传统工艺技术

(3)传统仪式+传统节日=传统仪式

(4)文化空间

16非遗保护原则:(大题)

(1)以人为本原则。只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会消失;只要激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就会不断进取,产品也会越发精益求精

(2)整体保护原则。我们所倡导的“整体保护”原则,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我们应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及其生存空间实施全方位保护。(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3)活态保护原则。反复强调一定要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技术与技艺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

(4)民间事民间办原则。非遗产的传承主体不是政府、商界、学界以及各类新闻媒体,而是那些深深根植于民间社会的传承人。无视了这一点,并以自己的强势地位取代民间文化传承人,非遗就很可能会因为外行的介入而变色、走味。(5)原真性保护原则。根据文化生态,可分为【原生文化】与【次生文化】两类。非遗保护的不是已经失去原生状态或当代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次生文化”,而是那些未经任何干预、改造过的原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佼佼者。

(6)独特性保护原则。由于每个民族历史传统不同、生存空间不同,他们为适应上述环境所创造的各种文化也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从而形成文化的多样性与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7)就地保护原则。近年来,广为传播的生态博物馆理论所强调的也是就地保护原则。它告诉我们,将文物搬进博物馆进行标本式的展示固然可以沿用,但对传统民俗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亦值得借鉴。

(8)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护过程中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那些已经处于濒危状态的非遗项目及时而有效地抢

救下来,为今后人类新文化的创造保留下更多的资料。

17非遗传承主体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1)以保护主体取代传承主体

(2)传承人年龄偏低问题

(3)传承人断档问题严重

18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那些【直接】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并【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后人的某些自然人或群体。

第七章自然遗产及其保护

1自然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遗产是各种生态系统及生物物种的基因库,在拯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2)自然遗产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与价值。

(3)自然遗产景观众多、地质结构多样、物种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观光价值。

2自然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大题,上课讲过的稻、鱼、鸭生态系统)

(1)可持续发展原则。自然遗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非人工再造性和破坏后的不可逆转性。坚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永续利用,将是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2)整体保护原则。只有个体的、局部的保护,不可能实现对自然遗产的真正保护;只有对所有物种、所有生态环境实施全方位保护,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物种的衰亡。

(3)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原则。重视自然遗产长期利益并不意味着对自然遗产当代价值的否定。国际社会应鼓励在不破坏自然遗产资源条件下的任何开发。合理的开发与活用不但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还会使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对自然遗产独特价值的理解与认识,而增进人类保护自然遗产的力度和强度。

3旅游观光对自然遗产的侵害及其防止策

(1)实行严格的区划管制制度

(2)实行严格的自然环境轮休制度

(3)实行严格的游客总量控制制度

(4)实行严格的政企分离制度

1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2五宫: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

3四象:青龙、玄武、白虎、朱雀

4二十八星宿:

东方青龙七星宿: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玄武七星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西方白虎七星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星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5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南岳衡山(湖南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

五镇: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四海:东、南、西、北

四渎:江、淮、济、河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教材(7页)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24 周学时数: 学分:1.5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政治理论必修课 开课(系)院: 执笔人: 审核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系统研究世界遗产相关问题的一门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世界遗产的由来、类别、申报、管理、保护等与世界遗产关联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对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如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生物多样化等,都能有所了解。 2、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世界遗产概论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世界遗产的由来、类别、申报、管理、保护及旅游等相关问题; (3)熟悉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生物多样化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世界遗产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与标志,熟悉世界遗产的分类,掌握世界遗产申报程序。 [重点与难点] 世界遗产的概念、《世界遗产公约》的内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遗产概念与标志 第二节世界遗产分类 第三节世界遗产申报程序 第四节今后世界遗产的课题 [参考书目] [1]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 [2]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 2、《世界遗产公约》的内容有哪些? 3、如何申报世界遗产? 第二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重点与难点]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述法、课堂讨论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皇宫 第二节建筑群 第三节考古遗址 第四节洞窟石刻 [参考书目] [1]世界遗产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第三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完)汇总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文化空间:“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传承主体:指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即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可以延续和发展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术、本领,并且具有最高水准层次的个人或群体。 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要义是民族意识,任何民族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一旦丧失其结果必然是被异族同化。文化自觉就是指某一文化圈内的民众从意识上对自己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自我珍视。 如何培养文化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文化,是文化活化石,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自觉,这样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延续,又有利于文化生态的规划、建设。 1.迫切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3.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不断努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和解放文化生产力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 4.要处理好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和“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相结合,将文化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相结合。 5.培养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最重要的是将宏观的理论建构与微观的生活世界相统一。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区域及环境中,便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文化”得到整体性保护,这标志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整体性,活态性,保护的新阶段。 民间文学: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区别:①物质文化遗产强调了遗产的物质存在形态、静态性、不可再生和不可传承性,保护也主要着眼于对其损坏的修复和现状的维护;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遗产,注重的是可传承性(特别是技能、技术和知识的传承),突出了人的因素、人的创造性和人的主体地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范围包括: (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2)传统表演艺术; (3)风俗活动、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技能; (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其他人类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自然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区别在于: 1.自然遗产是通过自然力量的作用形成的,由于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普世价值,所以才需要保护,其形成的动因和过程都是大自然自身的变化,并没有主观的人的因素的参与;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无论其创造,还是其传承,都需要有人的参与,离开了人的参与,根本就谈不上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2.自然遗产的产生和存在主要是大自然自身变化的结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人类的创

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

第一章世界遗产概述 试卷内容 1.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吴哥窟位于哪个国家? A.越南B.柬埔寨C.老挝D.尼泊尔正确答案:B 2.世界遗产德尔菲考古遗址位于欧洲哪个国家? A.希腊B.意大利C.法国D.德国正确答案:A 3.以下选项哪一个不属于导致世界遗产濒临危机的原因? A.管理体制混乱B.盗掘偷猎C.监控、分流客源D.城市开发正确答案:C 4.目前中国在世界上遗产数量的地位居世界第几?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正确答案:B 5.世界遗产的分类包括哪些? A.自然遗产B.文化遗产C.双重遗产D.文化景观遗产正确答案:ABCD 第二章中国文化遗产古建筑群篇 试卷内容 1.以下选项哪一个不属于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A.使用木材砖瓦作为主要材料B.采用框架式结构C.豪华壮丽的装饰D.注重建筑组群的平面布局正确答案:C 2.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前后一共经历过多少个皇帝? A.22 B.23 C.24 D.25 正确答案:C 3.以下选项哪一个不属于故宫建筑布局的特点? A.中轴对称B.前朝后寝C.四朝五门D.左祖右社正确答案:C 4.我国古代建筑的构成不受哪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A.敬天祀祖的礼制思想B.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C.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D.佛家思想正确答案:D 5.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分别是什么? A.中国建筑B.欧洲建筑C.哥特式建筑D.伊斯兰建筑正确答案:ABD 第三章中国文化遗产古典园林篇 试卷内容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中表达的构景手法是()。A.框景B.漏景C.对景D.抑景正确答案:D 2.以下选项哪一个不属于颐和园的艺术成就? A.天然野趣与帝王之尊相结合B.宗教气氛与世俗文化相融洽 C.园居听政与寄情山水相统一D.澹泊明志与宁静致远正确答案:D 3.园林中石榴这一种花木的寓意是()。 A.富贵B.多子多孙C.正直D.高雅正确答案:B 4.古代园林布局中理水三法分别是指()。 A.掩B.隔C.破D.围正确答案:ABC 5.中国古代古典园林可以被称为()。 A.立体的画B.有形的诗C.凝固的音乐D.深邃的眼睛正确答案:ABC 第四章中国文化遗产古代皇陵篇 1.明清皇陵的选址是依据晋郭璞的《葬书》。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2.光武帝死后,被葬在了原陵。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3.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修建历时长多少年? A.50年B.51年C.53年D.54年正确答案:C 4..唐代宗李世民的陪葬墓有多少座? A.170余座B.180余座C.190余座D.200余座正确答案:B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如风景名胜区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覆盖约13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占总数的14%以上。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许多管理者,将解决这一矛盾的希望寄托在“游客环境容量”这一“数量”概念上,认为只要算出游客数量,就万事大吉,就可以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环境容量①作为一个概念绝对是一个很伟大的发现,但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个“数据游戏”,则会在实践中带来很多负面效果。由于在资源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作为数据的“环境容量”的各种局限,美国国家林业局的科学家们于20世纪80年代在游憩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发展出LAC理论(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即“可接受的改变极限”。它以一套9个步骤的管理过程来替代单纯的“环境容量计算”,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规划和管理之中,在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从环境容量到LAC理论 环境容量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38年,是由比利时的数学生物学家P.E.弗胡斯特(P.E.Forest)提出的,随后被应用于人口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移民等领域[1]。与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相关的游憩环境 容量(Recreation Carrying Capacity)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2],当时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呼吁对国家公园的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或饱和点(Saturation Point)进行研究,1964年,对游憩环境容量的系统研究才真正出现。这一年,美国学者韦格

浅谈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意义

浅谈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意义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从1979年开始实施“世界遗产名录”项目。据世界遗产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全球有177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该公约,共评选出世界遗产754处,其中文化遗产582处,自然遗产149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3处。中国自1985年加入该公约后,遵循公约的宗旨和要求,在公约确定的保护管理框架下,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系。目前,国内已拥有40项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的45项和西班牙的42项,稳居世界第三位。在2010年11月份4日,被誉为"博物馆奥林匹克"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在上海落下帷幕,其中有关中国境内丰沛的文化遗产资源和国内如火如荼的"申遗热",成为6天会期内中外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那为什么各个国家要申请自己国家的资源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呢? 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对该遗产价值的一种肯定,说明它是人类或大自然的一种智慧。它的价值是属于全人类,全世界所共有的,而非仅仅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对于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好好地去珍惜

它,保护它,感受它的那种智慧,这是属于一种文化层面上的东西,没有所谓的国界之分,所有人类都有权去分享这种价值,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但是它又是座落在某一处地方,或融汇了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所以从狭义上说它又是各个国家所独有的,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对于遗产本身,而且对于拥有它的那个国家民族都具有很深刻的意义。 毫无疑问,通过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起到宣传推广和保护的作用。既然它是人类和大自然的智慧,那我们就要好好的保护它们。而对于它们的保护,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国家政府下的一些机构来进行,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恰恰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起到了的宣传和保护作用。通过申遗,首先能够提高其知名度,使得该文物为人关注,为人所了解,这就起到了一定了宣传作用,并且是全球性的,申遗成功后,文物就会更加受到公众社会的重视,国家政府就会成立一些相关机构,并且下发资金进行保护以及维修,各媒体也会进行报道和监督,从而使得它能够得以长存。清福陵、清昭陵都已有80年的公园历史,“申遗”成功后,两陵的保护更加注重公众参与。两陵的管理部门通过举办世界文化遗产知识讲座、科普画廊、组织志愿者保护两陵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它的知名度,更增加了公众保护意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大纲

《魏晋南北朝史考论》 作者:严耀中著页数:340 出版日期:2010.06 简介:本书从宗法社会、家族伦理以及官吏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等角度研究魏晋南北 朝与隋唐时期的社会变迁大势。 ISBN:978-7-208-09244-0 主题词: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代码:0614X008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适用对象:全校公选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主要讲述目前全球各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由来、种类、分布及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并介绍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标准(凯恩斯决议)世界遗产(含濒危遗产)申报及确定程序。向学生全面展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让学生在欣赏人类伟大创造力杰作与自然界壮美景色的同时,切身感受世界遗产正在面临的各种威胁。特别是通过对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含预备世界遗产名录)的形成、分布、价值、保护利用的原则、方法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和分析,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的责任感。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对世界各重要文明区域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有所认识,提高对人类文明史及生存自然环境的认识。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根据各自情况,作一些较为合理的旅行计划,实地考察人类文明的伟大遗迹和自然造物赐予人类的杰出景观,丰富人生阅历,提高素养。 3、教法特点说明 本课程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同时根据讲述内容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场地设施上的要求具有多媒体设备。主讲教师结合在国内世界遗产地现场考察的亲身经历,活用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师生双方共同探讨人类文明进程、有效保护世界遗产的方案等问题。 二、课题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36

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论文

故宫,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概况及其保护利用价值叶艳娟政法学院1001班2010102010137 【摘要】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相传天上有房屋一万间,天子用来自谦,于是少了半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鼓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是界五大宫之首。还是世界保留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有最多古代建筑群的中国的首都,中国人心之所在。 【关键词】故宫文化遗产概况保护利用价值 一故宫的概况 故宫,即在封建王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宫殿建筑群,现多指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故宮內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故宫的官方名称是“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但在欧美国家出版的旅游小册子里,通常都称其为“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并附加说明它是中国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驻地。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公元(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古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明武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

非物质文化遗产

1.昆曲 时间:2001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2.古琴 时间:2003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 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 3.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时间:2005年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活化石,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 年世界文化报告》资料统计分析,目前,世界上共有57 个国家将无形文化和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国家文化政策的一部分,有52 个国家立法中包含非物质文化和民俗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方面的条款。立法保护是根本性的保护,只有健全的立法保护,才会使行政保护、财政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得到保证。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确定国家保护、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传承与传播,建立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制度,明确责任义务、管理体制、资金保障、普查建档、传承培养、展览利用、出境管理、奖励制度、法律责任等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式迈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在国家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侧重于行政性保护,强调政府在非物质文化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依靠行政法规,民事方面内容涉及很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立法政策取向以政府为主导,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行政法,主要规范政府和行政部门的职权与责任。 司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立法空白。在实体法上,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法律制度缺失,尤其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致使司法过程无法可依,即使某些案件可以根据法律相关立法精神和原则判案,但是很多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无法得到保障的。在程序法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的不确定性造成诉讼主体虚位,从而导致司法上不能确定诉讼主体而无法立案,尤其是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内公益诉讼制度的缺位,使公益诉讼当事人无法提起诉讼或者法院立案受理后以各种理由如无诉讼主体资格

自然文化遗产的申报调研报告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自然文化遗产的申报调研 报告简易版

自然文化遗产的申报调研报告简易 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前言: XX年7月14日至20日,贵州师范大学数 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志愿者暑假“三下乡”社 会实践活动青年突击队赴贵州省凯里市施秉县 双井镇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及调研活动。 本调研,数计学院青年突击队队员以“施秉县 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主题,展开各 项调研工作。 正文: 一、调研背景 XX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

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经济建设和完善各项教育事业,传承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思想及其弘扬中国共青团第十七次代表大学的精神,以国发2号文件作为动力,加强贵州经济建设,以唱响“中国梦·贵州梦”为主要的行动指南,以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各项实践中“丰富知识内涵、提升自我才干、为社会作贡献”的原则,我校以组建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的形式,广泛动员学生开展各形各类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努力扩大实践活动服务的覆盖面,并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活动的效率,实现既促成学生成长,有服务社会多向基层事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双面利益。 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通过网络、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知识竞赛试题.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制定的目的是:(C) A、拉动经济发展 B、打造国家形象 C、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2.本法通过的时间是:(D) A.2010年1月25日 B.2006年6月7日 C.2008年3月25日 D.2011年2月25日 3.本法开始实施的时间是:(B) A.2011年1月30日 B.2011年6月1日 C.2011年6月11日 D.2010年6月1日 4、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是:(C)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5、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在我国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时,应当报经如下部门批准:(C) A、县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直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

6、境外组织和个人若要调查我国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A) A、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合作进行 B.在遵守我国法律的前提下独自进行 c.在当地人陪同下进行 7、本法共包括六章多少条?(C) A、五十条 B、四十条 C、四十五条 8、境外个人违反本法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以如下罚款:(A) 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D、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9、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方式不包括:(D) A、认定 B、记录 C、建档 D、封存 10、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 :(B ) A、每年六月第一个星期六 B、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 C、农历正月十五 D、午节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 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 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 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 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 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 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 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 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 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 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 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 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 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 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 宋木构 建筑5 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 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 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 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 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 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 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 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 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 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 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 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背景及意义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或是创立较晚的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则是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流传。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而现如今,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势撞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成为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第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能够在一定程度

中国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哪些 有空去狂狂,一可以促进消费,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二可以增强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地域名称 批准时 间 遗产种类 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附1)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12 文化遗产(附7)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 遗产 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 遗产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附2、 附3)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 遗产 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附4) 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 遗产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明十三陵(北 京)、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清东陵 (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三陵 2000.11 文化遗产(附5、附 6)(附8)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云南三江并流 2003.7 自然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简称《非遗法》)将于_____起施行。《非遗法》的出台将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保护为主、____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3.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指导原则是全面性、代表性、____。 ?4.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____活动。 ?5.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____,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6.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____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7.1920年,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出版了《____》,并逐步由歌谣搜集转向民俗调查和研究,由单一的歌谣研究拓展为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语言学、宗教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8.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编撰出版的十套《________》,被誉为“中国文化长城”,是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 ?9.为了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____为我国的“文 ?化遗产日”。 ?10.日本的重要无形文化财有3种认定方式,即“个项认定”“综合认定”和“持有团认定”,“____”属于“个项认定”中的身怀绝技者。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题包括国际组织、国家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____。 ?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流传和保护,与它所在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应该连同它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目前我们国家把这种环境称为_______。 ?13.国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最薄弱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它们共同面对的是_____匮乏的问题。 ?14.维吾尔____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被赞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并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5、信阳市的《信阳民歌》和《____》,分别晋升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填补了信阳市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空白。 ?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39条有效文本规定:“本公约用英文、____、阿拉伯文、西班牙文、法文和俄文拟定,六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17.对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那些已经失去生存条件的文化形式,应采取收入____的方式加以保存。 ?18.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就是要保护文化遗产所拥有的全部内容和形式,也包括____和生态环境。?19.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____大类。 ?20.为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______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1.国务院每____批准并公布一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保护为主、____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23.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指导原则是全面性、代表性、____。 ?24.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____活动。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UNESCOWorldHeritage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 考虑到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坏变或丢失都有使全世界遗产枯竭的有害影响, 考虑到国家一级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往往不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手段而列为保护对象的财产的所在国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 回顾本组织《组织法》规定,本组织将通过保存和维护世界遗产和建议有关国家订立必要的国际公约来维护、增进和传播知识,考虑到现有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公约、建议和决议表明,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 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 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

为它的有效补充, 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在大会第十六届会议上,曾决定应就此问题制订一项国际公约,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本公约。 Ⅰ.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 第1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第2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文化景观遗产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区别

文化景观遗产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区别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cultural landscape inheritance)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World Heritage - Mixed Property)有什么区别? 文化景观是交融,双遗产是叠加;文化景观属于文化遗产是双遗产的发展 一、如果要区分可以简单理解为:文化景观遗产:1+1=1;双遗产:1+1=2 也就是说文化景观遗产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遗产,比如哈尼梯田,它是在特殊地理环境与人类劳作共同影响下产生的景观。(1+1=1)而双遗产并不强调两者的耦合性,而强调复合性,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并不是其关注重点。即该遗产既包含自然遗产又包含文化遗产,一部分符合自然遗产评选标准,另一部分符合文化遗产评选标准。比如峨嵋山—乐山大佛是双遗产,其中峨眉山以其秀丽的风光符合自然自遗产标准而布局在景区中的乐山大佛又符合文化景观遗产,所以构成双遗产(1+1=2)。 二、具体区别:类别不同、定义不同、评价标准不同、历史起源不同等等。 ①类别不同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 ②定义不同

文化景观遗产: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文化景观,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 双遗产:是同时具备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种条件的世界遗产。 ③评选标准不同 文化景观遗产:1)人类设计和创作的景观;2)有机进化的景观;3)关联性文化景观 双遗产:分别至少满足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评价标准中一项 一、文化遗产标准: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遗产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在世界的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它反映了建筑艺术或者这种纪念性建筑物的这样的一个艺术;3)能够成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它能够提供这样的一种见证;4)可以作为人类一个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一个典型的一个代表性建筑,能够反映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建筑或者景观的杰出范例;5)可以作为人类传统的寄居地和怎么样使用土地,人类怎么样居住这样的一个杰出范例;6)与有特殊意义的世界或者现行的这种传统、思想或者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 二、自然遗产标准: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4项中的1项或几项标准: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

写自然文化遗产的作文

写自然文化遗产的作文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山西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 年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 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月 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 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 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 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 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 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 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 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 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 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 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