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地基几种不良地质处置方案

岩石地基几种不良地质处置方案

岩石地基几种不良地质处置方案
岩石地基几种不良地质处置方案

岩石地基几种不良地质处置方案

摘要:在超高层项目地下空间大开发过程中,设计基础深度较深,地基达到岩石地质地基,但是岩石地基存在不良地质状况如岩溶,断裂带等,本文将对济南东部正在开发的某大型商务中心项目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的不良地质状况及处理方案进行讲述。

关键词:深基坑、独立基础、岩石地基、不良地质、溶洞、断裂带等

工程概况:

在超高层项目地下空间大开发过程中,设计基础深度较深,地基达到岩石地质地基,但是岩石地基存在不良地质状况如岩溶,断裂带等,本文将对济南东部正在开发的某大型商务中心项目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的不良地质状况及处理方案进行讲述。

济南高新区某大型商务中心项目位于济南济南经十东路南侧,舜华路东侧。其中的A地块基坑长约237m,宽约155m,开挖深度约13m-15.9m,属深基坑工程。地块内分5个单体超高层建筑,地上部分为办公、餐饮和娱乐,地下空间为整体大开发,使用功能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基础结构形式为主楼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形式为独立柱基及平板式筏形基础,基础间设防水底板。

根据勘察报告,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露地下水,本工程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施工前的土石方开挖也不考虑施工降水。在勘察范围内,场地上部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洪积形成的黄土状粉质粘土、粘土和碎石,地表不均匀分布近期人工填土,下伏奥陶系灰岩。结合本工程地质情况,本工程以第5-2层中风化石灰岩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fak=3000kPa,另据勘察报告内容,本场区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为岩溶和断裂带,但岩溶裂隙发育较少,且全充填粘土和岩石碎块,无空洞,无继续发育的水文条件。

2013年底,本工程开始土石方开挖,土方为直接开挖,岩石部分采用分层爆破开挖,支护同时跟进,根据支护设计方案和开挖深度地质状况进行放坡,局部放坡系数达到1:0.3。2014年3月份开挖至基底标高,在总包单位进行二次开挖过程中发现多种不良地质状况,如下所示,我们将遇到的不良地质状况进行分类处理,至今本工程已经施工完成主体封顶,监测及实体工程未发现不良变化。

一、边坡支护过程中遇到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1、溶洞和土洞处理方案

不良地质条件下管道基础处理与施工

不良地质条件下管道基础处理与施工 [ 摘要] 管道输送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运输手段,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设计、施工管道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介绍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以及灰土及砂垫层处理方法。 [ 正文] 0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用管道输送各种介质的范围及领域越来越广,距离越来越远。输送管道的设计、施工、维护等有它的特殊性,它和地形、地质、输送的介质、管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距离管道安装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采用直埋的方法最为普遍,而直埋管道的基础对不同地基、土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不良地质主要有:软粘土、杂填土、冲填土、膨胀土、红粘土、泥炭质土、岩溶、湿陷性黄土等。湿陷性黄土地区在我国土地面积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在这种土质中敷设管道,对地基的处理有着特殊的要求。本文着重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基础的处理与施工的几种方法。 1湿陷性黄土的分布 在我国,黄土和黄土状土广泛分布在华北、西北等地,且地层多、厚度大。在这些地区,一般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黄土分布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250~500 mm之间。黄土在自重或一定荷重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其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以至在其上的建筑物遭到破坏。这是黄土的一种特殊性质。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约占黄土分布面积的60%,大部分在黄河中游地区。 由于各地黄土堆积环境、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同,致使其在堆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别,湿陷性有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减弱的规律。 2管道地基处理 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因此管道对地基强度、稳定性及不均匀沉降有极为严格的要求。 2.1影响地基的几个因素 (1)强度及稳定性。当地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撑上部结构的自重及附加荷载时,地基就全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2)压缩及不均匀沉降。当地基由于上部结构的自重及附加荷载作用而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时,特别是超过管道所能允许的不均匀沉降时,则会引起管道过量下沉,接口开裂,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 (3)地震造成的地基土震陷以及车辆的振动和爆破等动力荷载可能引起地基土失稳。

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全面]

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 目录 一、复合地基 (一)地基处理简介 (二)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三) 振冲碎石桩法 (四)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法) (五) 高压喷射注浆法 (六)水泥土搅拌法 二、桩基础 (一) 干作业螺旋钻孔桩 (二) 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 (三) 沉管灌注桩 (四) 冲击钻成孔灌注桩 (五) 人工挖孔灌注桩 (六) 旋挖灌注桩 三、基坑支护工程 四、边坡支护工程

一、复合地基 (一)、地基处理简介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米ent): 是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 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改善原状软弱地基的性质. 1、改善剪切特性. 由于土体的强度主要是指其抗剪强度,土体的破坏是受剪破坏,而不是受压破坏,所以改善剪切特性实际上是提高土体强度(两个重要指标就是C,Φ值). 2、改善压缩特性 主要是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借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简而言之,就是提高地基抗变形特性. 3、改善透水特性 主要是解决由于地下水的运动而出现的问题.如流沙,管涌等. 4、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 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沙(包括部分轻亚黏土)将会发生液化.主要解决地基的振动特性,提高抗震性能.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特性

主要是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涨缩性. (二)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1)强夯法的起源 强夯法起源于法国,1969年首先用于法国某海边20来栋八层居住建筑的地基加固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为:表层4-8米为采石场废石弃土填海造地,以下15-20米为夹有高压缩性淤泥的沙质粉土,再下为泥灰岩.原拟采用桩基础,不仅桩长要达到30-35米,而且负摩擦力所产生的荷载将占整个桩基础承载力的60—70%,很不经济.后改用堆土(高5米,100kpa)预压加固,历时三个月,沉降仅20厘米,最后采用强力夯实,只一遍(锤重80kN,落距10米)就沉降了50㎝.随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国从1978年在塘沽新港首次使用以后,发展很快. (2)强夯法施工简介及适用条件 强夯和强夯置换法是用起重设备将很重的夯锤(一般10~40t)起吊到一定高度(一般10~40米),然后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其产生的较大的冲击能对土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强夯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节约三材,经济效益显著. 工程实践证明,经强夯处理后的地基,其承载力可提高2~5倍,地基压缩性可减小2~10倍,有效加固深度可达5~15米,可消除饱和砂土地基的液化.强夯法多年来广泛应用在建筑、水利、交通、港口和石化等多种工程的地基加固上.

麻昭胡家湾隧道不良地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胡家隧道不良地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麻昭高速公路B2工区项目部

目录 1、工程地质概况 (2) 1.1、工程概况 (2) 1.2、水文地质条件 (2) 2、编制依据 (3) 2.1、编制依据 (3) 2.2、编制原则 (3) 3、风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4) 3.1风险源分析 (4) 3.2预防措施 (4) 4、不良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 (10) 5、施工准备 (10) 6、施工部署 (11) 7、应急预案 (20)

隧道不良地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1、工程地质概况 1.1、工程概况 胡家湾隧道位于分离式路基段,为小净距隧道。隧道右线起讫桩号为K24+108~K24+821,全长713m,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24+~ZK24+857,全长774m。本隧址区属峡谷地貌,中线地面高程1215~1385m,相对高差170m,植被不发育,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隧道进口自然坡角32°~42°,位于岩堆上,出口自然坡角40°~55°,上部发育有危岩体,斜坡稳定性较差。隧址区麻柳湾端洞口处仅山路通过,端洞口西北侧约50m处有地方道理通过,交通条件较差。 1.2、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地表水主要进出口斜坡段大气降水顺坡面产生的面流,水量不大。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中孔隙水及基岩中得裂隙水。隧址麻柳湾端洞口所在斜坡地段广泛分布有块石,孔隙主要赋存与块石层孔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多在沟谷底部以下降泉形式排泄。隧址区泥灰岩、泥质灰岩及泥岩等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含少量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冲沟等低洼部位以地下径流形式排泄;斜坡部位以沿裂隙渗流形式或地形切割排出地表。勘察期间,钻孔未揭露到地下水。 本隧道为越岭隧道,本次勘察钻孔均未揭露到地下水,钻孔上部漏水较严重,进行水文地质实验为能成功,本隧道洞口地段未见赋水构造和地表水体通过,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故采用《铁路工程水文地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说明 (2) 三、自然条件与地理概况 (2) 四、施工方案 (4) 五、土方开挖施工 (8) 六、灰土挤密桩施工 (11) 七、灰土地基 (15) 八、雨期施工 (18) 九、质量保证措施 (20) 十、环保、安全措施 (21)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说明 本工程为工程,建设地点在内。本工程主要工程量包括总图、建筑、结构、装饰、给排水、暖通、电力、消防、通信等。 本工程有配液车间、发液栈桥、水罐及泵房、库房、主门卫及次门卫五个单体结构。压裂液配液站工程厂区占地面积为12650m2,其中建构筑物占地面积为3742.5m2,占总面积的29.6%,道路面积及广场铺砌面积4461 m2,绿化占地面积3500 m2,占总面积的27.7%。主要工程量包括配液车间、发液栈桥、水泵房、库房、1台1000m2水罐及门卫房。建筑结构类型:配液车间、发液栈桥、泵房为钢结构,门卫为砖混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防水等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 三、自然条件与地理概况

1. 自然条件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位于大陆腹地,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为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势较平缓,加之夏季季风的影响,气候要素反应也较平缓。因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降雨量年、月分布不稳定,一般七、八、九月降水偏多,春旱较频繁。无霜期限较长,日照充裕,降雨量不足。 2.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部、六盘山东麓。东接西峰区、庆城县,南邻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西与宁夏彭阳县相邻。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层厚度150—220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梁、峁、沟交错,河、川、塬相间,地形西高东低,沟壑纵横、地形复杂。 3. 规模及标准 1) 规模 本次根据北京冶金研究院所出优化方案施工。 a) 压裂液配液站配液车间和库房按照湿陷性黄土建筑物分类 的甲乙类建筑考虑,维持现有桩基础方案。 b) 压裂液配液站水泵房按丙类建筑考虑,原桩基础取消,改 为混凝土扩展基础,基础底部地基采用3:7灰土换填4m 厚,水罐地基按照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

桩基溶洞处理方法

精心整理 冲孔桩施工溶洞处理方案 一、根据溶洞等不良地质情况在冲孔桩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主要影响如下: (1)漏浆。在遇见溶洞时,泥浆急剧流失,部分无法及时补回到正常水位; (2)不可遇见性漏浆。施工过程中,在桩孔回填块石、黏土后继续钻进,泥浆液面连续下降情况;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出现泥浆液面连续下降情况; (3 (4 (5 (6 (7) 二、处理方案概述 根据本工程地质报告资料,工程地质情况较复杂,溶洞分布较广泛,桩基持力层一般为微风,结合溶洞等不良地质对桩基施工的影响,综合考虑质量要求和工期要求,经过归纳整理,具体可以划分为溶洞、裂隙、斜面岩等三类情况,拟进行施工前的预处理和施工过程中的过程处理。 1、处理目的及必要性

1.1保障桩基施工工期 因本工程桩基工期非常紧张,综合考虑桩基施工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施工前预处理和过程处理,保证成桩速度与质量,确保桩基施工工期满足要求。 1.2确保桩基施工成孔安全 溶洞填充物多为半充填,部分为全充填或无充填,充填物呈褐黄色黏土,软塑~可塑,饱和,局部含少量灰岩碎石;以及超前勘察钻进过程中出现过漏浆的地层。承 1.3 1.4 求。 2 (1)根据地质勘察,灰岩强度较高,结合工期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桩基施工采用冲击钻成孔。 (2)对工程中所有出现的溶洞或出现超前钻漏浆、漏水等现象的地层,为了防止成孔中漏浆、塌孔,减少成孔困难,进行预注浆处理。预注浆以水泥浆为主,注浆量大时可采用双液浆或采用分次压注水泥浆的方案。注浆加固的次序,考虑地下水的

影响,确保注浆效果,减少注浆损失。 (3)遇有斜面岩时,根据斜面岩竖向高度不同,可以填充混凝土、硬质岩片石(如闪长岩、辉绿岩)反复冲击为主,特殊情况下采用孔内爆破的方案。回填高度一般高于出现偏孔处1.5~2m米处,如此反复填充,反复冲击成孔,直至孔壁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 (4)尽量避免采用钢套管护壁的高造价、低效率护壁方案;必须采用时,宜采用单 (5 止。 (6 单位。 3 3.1 3.2 4、裂隙的判别 4.1工前判断(资料判别) 依据超前钻资料,桩位不存在溶洞,但超前钻柱状图岩体描述中含“节理裂隙(一般)发育”时,一般有存在裂隙的可能;如果描述中含“钻进过程中漏水”时,则可能存在裂隙或较大破碎岩体孔隙。

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砂石地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 3.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分层铺筑砂石 3.3.l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3.3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3.3.4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3.4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3.5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隧道不良地质安全专项方案word参考模板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述 1 1、工程概况 1 2、主要技术标准 2 3、工程地质、水文特征及气象条件 2 4、主要工程数量 4 5、不良地质 4 三、安全生产目标 5 四、安全组织机构 5 五、人员机械设备配置 6 1、劳动力组织 6 2、机械设备7 六、隧道不良地质处治方案8 1、岩溶处理8 2、岩溶水处理8 3、洞口堆积体处理9 七、隧道不良地质安全施工方法9 (一)、隧道进口松散堆积体9 1、隧道进口岩层9 2、超前地质预报9 3、施工方法9 4、施工技术措施10 (二)、过岩溶地段突水涌泥专项施工方案11 1、超前地质预测预报11 2、超前预注浆堵水11 3、开挖、支护、二衬11 4、开挖后隧道周边岩溶发育情况探测12 (三)、隧道坍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5 1、施工原则15 八、隧道施工逃生、救生通道方案16 九、隧道排水施工方案18 1、地表水18 2、隧道洞内排水18 十、监控量测实施方案19

(一)、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19 1、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19 2、主要设备19 (二)、监控量测程序和项目20 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20 (三)、监控量测点布置及方法20 (四)、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23 十一、隧道施工安全措施24 (一)、隧道开挖24 (二)、初期支护26 (三)、步长控制27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调查及现场勘察资料; (3)织纳高速公路总监办《织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4)《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7)《《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8)公司拥有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头道河隧道位于渝昆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九条南北纵向线之一,昭通至会泽段高速公路是渝昆高速G85中的一段,是云南省干线公路网昆(明)水(富)高速的组成部分,是“滇东北镇群规划”的综合经济发展轴,是加快形成云南省“一圈、一带、六群、七廊”的发展战略格局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项目其北接已建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会泽至待补段,南接已建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功山至嵩明段,路线全长104.409681公里。 本隧道位于第5合同段(下K41+100~K58+998.54)K57+450~K58+265,路线长17.89854公里,头道河隧道进口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箐口村箐发组,出口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阿都箐村头道河自然村。 主洞采用r1=5.50米的单心圆曲墙衬砌断面,内轮廓净空宽度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桂平市金源新城A区11#楼CFG桩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桂平市金源新城A区11#楼CFG桩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检测方法及其依据标准 (1) 三、抽样方案 (1) 四、试验方法 (1) 五、拟投入的检测设备和人员 (3) 六、配合工作 (4) 七、安全保证措施 (4) 九、质量承诺 (5) 十、服务承诺 (5) 附件1、低应变桩头处理示意图及要求 (6) 附件2、复合地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示意图及要求 (6)

(1)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加载等级可分为8级。 (2)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 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3、终止试验的条件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4.数据分析 (1)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 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对CFG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 载压力的一半; (三)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 1、试验加载方法及步骤 试验加载方法: 1)最大试验加载量为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两倍;试验堆载布置详见附件一。 2)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 力的1/8,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 3)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 4)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 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试验加、卸载步骤: 1)每级荷载施加后按5、15、30、45、60min各测读一次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录入试验记录表。 2)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3)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 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间隔30min测读一次。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摘要】 给大家推荐一个常用地基处理的资料。 【关键词】 序言、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序言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桩基事故常见处理方法

桩基事故常见出来方法 常用方法有补桩、接桩、复打、补强、纠偏、扩大承台、复合地基等􀀂Ι 种。下面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 分别介绍各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一、成孔事故处理方法 发生成孔事故应尽力挽救, 避免轻易报废, 常用处理方法有: 1、掉钻、埋钻事故处理 钻孔灌注桩成孔时, 遇到淤泥质粉土、细砂、粉砂等不稳定土层时, 常易发生塌孔埋钻事故;在钻进砾石层时, 常发生掉钻事故。这类事故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处理。 1)钢丝绳套法打捞钻头。当出现掉钻事故后,可用端部套有钢丝绳圈的钻杆下入孔内, 待导管套住钻头法兰后, 窜动导管和钢丝绳, 使绳套下落到钻头上, 再用升降机拉紧钢丝绳套栓牢钻头, 提升出孔口。 2)卡瓦打捞钻杆。利用钻杆顶部的法兰盘, 制作钟罩式卡瓦打捞器, 罩内设置三个卡瓦, 并用制动弹簧使卡瓦保持水平位置, 卡瓦围绕转轴活动, 当钻杆法兰进入打捞器后, 可推开卡瓦, 提升打捞器时,卡瓦卡住法兰而将钻杆提起。 3)塌孔埋钻事故处理方法。先用普遍刮刀钻头扫孔到事故钻具顶部, 然后用特制的套孔钻具将钻具周围坍塌物清除干净, 最后用打捞钩在孔内上下移动, 钩住钻杆法兰盘后提升出孔。 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塌孔、缩颈、漏浆、孔斜事故处理 1)成孔时出现缩颈、塌孔时, 应立即投入粘土块, 使钻头慢速空转不进尺, 并降低泥浆输入速度和数量进行固壁, 然后用慢速钻进通过事故段。 2)漏浆处理。当泥浆突然漏失时, 也应立即回填粘土, 待泥浆面不再下降, 表明孔壁漏浆处已堵塞和形成新孔壁, 即可开始正常钻进。 3)孔斜、孔径不规则的处理。可往复提钻, 从上到下进行扫孔。若发现钻头卡孔提钻困难时, 不得硬拉猛提, 应继续慢速低回程往复扫孔。若无效, 应使用打捞套、打捞钩等辅助工具助提, 以防钻杆拔断, 钻头掉落。当孔斜或孔径不规则较严重时, 应及时提钻并往孔内填粘土至合格处0 5m 以上, 再将钻头放下, 提落数次, 用钻具挤压粘土, 然后慢速钻进。 二、导管事故处理方法 灌注桩成桩过程中常采用导管水下浇注混凝土的方法, 施工不当时, 易发生卡管、导管吊断和导管底端外露事故, 这些统称为导管事故。一般可采用下述方法处理。 1、卡管事故处理方法 1)疏通法。当混凝土和易性差、流动度小, 或石子粒径过大、混凝土供应不及时, 以及止水栓球;堵塞等原因造成的卡管事故, 除了首罐混凝土堵管 必须返工处理外, 一般可采用下述方法疏通。(1)长钢钎或∮25 以上钢筋冲凿管内混凝土(2)用铁锤敲震导管法兰(3)抖动起吊绳(4)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动器。 2)提升法。当导管下端距孔底间隙较小、甚至插入土中造成的卡管事故, 可采用缓慢提升导管印80~100cm, 待混凝土开始下落时, 再将导管下降40~50cm。 3)重插法。当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无效时, 只有提升导管出孔外, 清理后重插。若已无法插入已浇混凝土中, 该桩只好报废。 2、导管拔断处理方法 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或机械设备故障没有及时拔升导管, 以及导管法兰被钢筋钩挂牢等原因常可造成提升导管困难, 出现拔断导管事故, 一般可采用下述方法处理。

不良地质处理

1.围岩失稳、软岩流变防治技术措施 (1)施工对策 坚持新奥法施工和“探地质、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早成环”的原则,先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再实施超前注浆支护,后开挖,超前支护一段,开挖一段,封闭一段;逐渐推进,稳中求快。 在地质超前预报的基础上,采用短台阶环状开挖,留核心土法,辅之以长短管棚注浆方法开挖;加强围岩量测,根据量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2)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围岩的岩性、节理裂隙和地下水情况,可采用长管棚、小导管超前预注浆支护,短进尺、弱爆破,开挖一环封闭一环,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并架设钢支撑。开挖面有水渗流时应引水归槽,作好排水系统。循序渐进,加强地质观测与变形量测,如发现地质情况变化或围岩变形速度加快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增加喷射砼厚度、施作长锚杆、增加钢支撑数量或提前施作加强的二次衬砌等,对可能产生围岩失稳、软岩流变地段以有力的支护手段防止发生工程事故,从而不致造成延误工期。2.涌水、涌泥防治技术措施 本标段通过F4、F5两条区域性大断层,施工中可能产生突然涌水、涌泥。 (1)防治原则 采用帷幕注浆技术,使隧道周边断层破碎带岩体基本形成整体,可堵塞涌水、涌泥的通道,围岩开挖后仅能以渗流或股流的形式出现,而不致形成涌水、涌泥。 对于大涌水、高水压地段采取“以堵涌水为主,限量排放,综合治

理”的原则;对于水量不大地段采取“防、截、排、堵”综合治理的原则。 (2)治理技术措施 1)帷幕注浆 根据地质超前预报探明的情况,对涌水、涌泥地段,结合帷幕注浆孔布置,先钻孔预以探明验证,再按帷幕注浆设计施作大管棚,并进行双液预注浆堵水。帷幕注浆施工工艺详见4.8.1节。 2)开挖 开挖后对少量渗漏和涌泥部位用小导管注浆进行封堵。对少量不便封堵的渗水,将其集中归槽进行引排,即先疏导,后开挖。小导管注浆方法应根据注浆后渗漏水情况和围岩裂隙走向调整注浆管的位置、角度和长度,并适当调整浆液配合比,使浆液凝固时间尽量缩短。 3)隧底涌水、涌泥处理 对涌水、涌泥规模小的部位,可采取清除填充物,用浆砌片石回填处理,再施做仰拱;对涌水、涌泥规模大的部位,底板可采用钢筋砼仰拱,并在施工仰拱时预埋注浆管,待仰拱砼达到强度时,注浆加固其填充物。 3.膨胀岩防治技术措施 (1)防治原则 膨胀岩(包括高地应力下软弱围岩大变形)在开挖后较一般围岩变形大且持续时间长。根据膨胀岩持续变形的特点,仍以锚、喷、网等柔性支护为主,使其释放自身的能量,但应预计可能的变形量,开挖时预留沉落量,并加强观测与量测,及时反馈进行分析,必要时可采取安装可伸缩的钢架或提前施作加强了的二次衬砌。 (2)处理对策

不良地质施工方案

中复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1岩溶施工方案 1.1岩溶施工对策 本隧道存在岩溶的可能性,施工中需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洞体稳定和施工安全,一般地段按一般隧道组织施工。安全穿越岩溶地段的前提是做好施工前的地质预报工作,摸清岩溶沿隧道轴线的分布位置、大小、岩溶水流向、压力、流量、补给源等,然后从两个方面对溶洞进行处理:一是岩溶水处理,二是溶洞的封填处理,对开挖中已暴露的溶洞,按溶洞处在隧道的位置和大小,实测后,编制封堵方案并报业主、设计、监理批复后实施。对已探测到的岩溶水,按设计的治水原则,编制治水方案报业主、设计、监理批复后实施。岩溶段隧道施工对策见表1.1。 表1.1岩溶段隧道施工对策表 1.2岩溶预测预报 1.2.1定性预测方法及步骤 采用地貌、地质调查与地质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并进行定性预测。其具体方法及步骤见表1.2.1。 1.2.2地表复查预测

地表复查了解隧道轴线地段的地下水与地表落水洞、断层、泉水暗河的对应关系。查清降雨与地下水位、暗河出口的水位关系,升降时间、滞后时间、变化幅度,查清地下水的补给、泾流、排泄条件,分点绘制Q-T曲线,摸清地下水规律、来源,宏观预测洞身各段可能涌水情况、地下水来源和形成溶洞的可能性。 1.2.3洞内超前钻孔预探预报 超前钻孔是在长、短期地质预报的基础上再采用超前探水孔进行验证。在开挖面布置超前钻孔,孔底超出开挖轮廓线外1.5m,因岩溶裂隙管导分布很不规律,探水孔不一定遇到岩溶管道,因此在钻爆破孔时将拱顶和隧道底钻孔加深进行超前探测,孔深5m以上,如遇溶洞,采取超前支护、注浆堵水等措施通过。 表1.2.1 定性预测方法及步骤 1.2.4隧底岩溶探查 隧底探查是对事先测绘的地质资料布孔的补充,对岩溶较发育和发育地段进行钻探。通过隧底大量钻探、物探、岩溶调查等综合手段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查明隧底岩溶,以便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除了上述几种预探预报方法外,在隧道施工期间还须加强对地表河床、断裂薄弱地带、已塌陷坑及洞内施工地质等观测,定期提出地质预报和决策建议,为制定岩溶整治方案提供依据。 1.3岩溶地段地下水处理 1.3.1地下水处理原则 对岩溶含水层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

钻孔桩基础施工塌孔处理方案

屏山县城丁发组团E地块随迁移民安置14#-35#楼钻孔灌注桩基础 施 工 方 案

重庆隆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屏山县城丁发组团E地块随迁移民安置 回旋钻孔桩灌注施工方案 1、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屏山县城丁发组团E地块随迁移民安置1#—3#、11#-35#工程。建筑地点,宜宾市屏山县新发乡丁发村,建筑单位,屏山县锦屏镇人民镇府。总建筑面积:51368平米,建筑层数:6F,建筑高度:21.9米。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14#-35#楼(除27.28#楼外)全部为机械钻孔灌注桩基础。本合同段根据地质状况图及工期的要求,拟对14#-35#楼(除27#、28#楼外)工程桩位桩基采用钻成孔,以每根桩长=>6m左右。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2.1.2读懂桩基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编写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原材料送检和混凝土配比申请。 2.1.3了解场地及临近区内的危房等特殊建筑物分布情况地下障碍物(旧基础、地下工程、管线等)的分布

2.1.4准备施工用的各种报表、规范。 2.2现场准备 2.2.1对桩位进行测量定位自检,监理复核; 2.2.2护筒埋设检查、测量复核; 2.2.3泥浆池、沉淀池的检查; 2.2.4检查水泥、骨料、水质及其它添加剂数量,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是否与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的材料相一致; 2.2.5检查制作钢筋笼的钢筋型号、种类、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加工各部位尺寸、焊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有无埋声测管等。 2.3主要机具设备 钻机、吊车、挖掘机、混凝土导管、隔水栓、储料斗、泥浆泵等 2.4 劳动力计划安排:配备技术员1人,负责质量管理(轮班作业,必须做到有人施工就有人做技术指导);配备管理人员1人,全面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轮班作业,必须做到有人施工就有人管理);技工2人,普工6人,共计10人。本工程项目负责人为:谭祈权,技术负责人:郭时俊,安全负责人:郭洪灵。 2.5 施工工期计划安排:施工班组务必抓住目前的黄金施工时段,本着优质、快速、高效的施工目标,以开进场开机后30天完成全部冲击钻施工。 3、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3.1施工工艺流程

隧道不良地质处理施工经验

隧道不良地质处理施工经验介绍隧道地质勘查设计中只能初步判山体中地质和水文条件情况,局部不良地质很难勘查发现,即使发现也只能初步判断设计,所以在隧道施工前和施工中超前地质探测预报至关重要,只有详细了解地质条件才能确定正确的施工方案,才能达到预防为主的效果。虽然地质条件千变万化,但对应其施工方案方法通过总结也不难归纳,下面我就在修建隧道中,常遇到一些不利于施工的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方案方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总体简介 特殊地质段如膨胀土围岩、黄土、溶洞、断层、松散地层、流沙、岩爆等,在开挖、支护和衬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发生土石坍塌,坑道支撑变形,衬砌结构断裂,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隧道穿越含有瓦斯的地层,更严重地威胁着施工安全。※隧道通过特殊地质地段施工时总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前应对设计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深入细致地作施工调查,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备足有关机具及材料,认真编制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使工程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反之,即便地质并非不良,也会因准备不足,施工方法不当或措施不力导致施工事故,延误施工进度。 ※2、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案时,应以安全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断面型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机械装备、工期和经济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同时应考虑围岩变化时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及其变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工程失误和增加投资。 3、隧道开挖方式,无论是采用钻爆开挖法、机械开挖法,还是采用人工和机械混合开挖法,应视地质、环境、安全等条件来确定。如用钻爆法施工时,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既能使开挖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又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破坏。爆破应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进行施工,如遇地质变化应及时修改完善设计。 ※4、隧道通过自稳时间短的软弱破碎岩体、浅埋软岩和严重偏压、岩溶流泥地段、砂层、砂卵(砾)石层、断层破碎带以及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地段时,为保证洞体稳定可采用超前锚杆、超前小钢管、管棚、地表预加固地层和围岩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对地层进行预加固、超前支护或止水。 5、为了掌握施工中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以及确定施工工序,保证施工安全,应实施现场监控量测,充分利用监控量测指导施工。对软岩浅埋隧道须进行地表下沉观测,这对及时预报洞体稳定状态,修正施工方案都十分重要。 6、穿过未胶结松散地层和严寒地区的冻胀地层等,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外,均可采用锚喷支护施工。爆破后如开挖工作面有坍塌可能时,应在清除危石后及时喷射混凝土护面。如围岩自稳性很差,开挖难以成形,可沿设计开挖轮廓线预打设超前锚杆。锚喷支护后仍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护能力时,应及早装设钢架支撑加强支护。

公路路基不良地质处理与分析

公路路基不良地质处理与分析 摘要:为了促进每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公路项目往往需要穿越一些地质 复杂的地区。由于地质条件恶劣,公路工程已成为建设项目中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因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和经验积累,克服各种恶 劣地质条件对公路建设及其正常运行的影响,尽量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本 文通过笔者的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了公路施工常见的不良地质与处理方法,并进 行了讨论。 关键词:公路工程;条件;不良地质;处理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处理不 良地质断面,促进城市交通发展,确保路堤安全指标,防止地质恶劣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社 会形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压力。我国从法律上明确了道路等级,对路基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因此,道路建设工程要严格把好路基质量,提高道路工程的工作水平,以达到国家规定的 法定标准。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道路建设存在诸多不利的地质条件,容易发生涝渍和风沙 堤现象,增加了施工难度。为此,要研究和探讨市政路段路基不利的地质条件,找出合理的 治理方案,解决地质条件恶劣造成的干扰。 1地质条件在公路施工中的重要性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穿越多个不同的地形地貌,遇到各种复杂的地质问题,给高速公路的安全施工造成巨大的障碍。例如,由于覆盖范围广泛,对路基工程的影响 是线性结构。它具有长距离,与大自然接触的特点。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路面使用质量和 使用寿命。桥梁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穿越河流,山谷或道路的线路需要安装桥梁, 这也是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主线。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如果不注意地质条件,会造成桥墩倒塌,影响桥梁的安全。同一公路隧道工程地质环境的内涵也十分广泛,包括地层特征,地下 水状况,隧道开挖前地层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地温梯度等。因此,围岩稳定性是一个较好的 地质环境指标,也是研究隧道围岩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 不良地质现象是指建造不良或不良的地质动力现象。它指的是由地外力量作用而产生的 各种地质现象,如滑坡,滑坡,沉降,泥石流等。不仅影响场地的稳定性,还影响道路基础,边坡工程,隧道桥梁等特定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2.1滑坡 山体滑坡是公路建设中容易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是指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在客观环境下,某些岩体沿弱面向下滑动的现象。山体滑坡的具体原因如下: (1)地形的原因 高陡的斜坡或陡峭的山崖使斜坡上部的软面形成正面状态,岩石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 岸边的锋利的山脊也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2)地质原因 松散的沉积物,特别是粘土和黄土浸泡,凝聚力下降,大大增加其滑动性。基岩地区的 滑坡通常与薄弱的岩层如页岩,粘土岩,泥灰岩和板岩有关。当构成斜坡的岩石具有不同的 岩石性质时,较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特别是下面的硬岩石和顶部上的松散积聚。 2.3坍塌 坍塌是指岩石与土体突然从母岩壁上冒出,使岩体崩塌,滚动的现象。坡度条件是崩溃 的根本原因。在黄土地区,坡度可能会超过50°。当坡度大于45°,高差大于25米时,由松 散的岩土组成的坡面可能会发生小规模的塌陷。当坡度大于50°,海拔大于50米时,可能发 生大于45米的大差异尺度崩溃。松散破碎的岩石容易发生崩塌,当软岩层与硬岩层发生夹 层时,由于风化硬岩的突出差异,在接触面容易导致崩塌。施工不当很容易导致倒塌。在公 路施工过程中,山体开挖或斜坡脚土体大量开挖,会削弱边坡的支护力,容易造成倒塌。

不良地质施工方案

石金山隧道不良地段专项施工方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石金山隧道左幅(出口段)起讫里程为:左线K176+350~K174+410,长1940m,设计为分离式隧道,最大埋深约436m。其中K175+950~K175+990段为Ⅴ级不良地段围岩,采用S5d 型复合式衬砌,属于不良地质段。 2、不良地段地质情况 围岩岩性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呈中风化,碎石状,受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溶蚀发育,石质较坚硬,呈角(砾)碎(石)状松散结构,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出现小坍塌;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可能蓄积岩溶水,富水性较强。 二、编制依据 1、大丽高速公路27-2A标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5、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 056-84) 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 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 076-95) 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0、大丽高速公路指挥部及总监办相关要求 三、施工准备及计划

2、施工计划 根据本合同段施工总体安排及该段围岩情况,计划一个月通过该段。 四、开挖及支护方案 根据隧道围岩受力条件及前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软岩大变形隧道宜采取短进尺、强支护,环封闭的施工方法。 1、开挖方案 开挖及支护采用上台阶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在弧形导坑下部通过增加横向支撑,防止收敛,如局部收敛可采用径向支撑减少围岩变形,为保证衬砌厚度,拱顶及边墙预留沉降及收敛量15cm。 2、支护方案 (1)超前支护参数 采用双排超前小导管,φ42×4的花管,L=4.5m,角度控制在5~15°,环向间距40cm,层间间距30 cm,纵向排距3m,鉴于本段为岩性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呈中风化,碎石状,受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溶蚀发育,小导管注浆压力应通过该岩性的注浆压力在施工中通过压浆试验选择,提高注浆效果。 (2)掘进支护参数 钢拱架采用I20工字钢,钢拱架采用冷弯加工,钢拱架间距60cm,连接板采用厚度不少10mm钢板。工字钢与连接板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纵向连接筋采用φ20圆钢,环向间距50cm,连接筋与钢拱架焊接,确保焊接质量。钢筋网采用单层钢筋网片,网片采用φ8盘圆,15×15cm,径向锚杆采用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L=3.5m,纵向间距0.6m,环向间距0.8m。喷C25砼27cm,锁脚采用锁脚锚管,锁脚锚管采用φ42×4的花管,L=4.5m,打设角度与水平方向夹角控制在30°左右,打设完毕后进行小导管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1~0.2MPa,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每个钢拱架支座位置采用2根锁脚锚管。 前一循环的工字钢与后一循环的工字钢的连接筋要焊接好。网片也要预留一定长度搭接焊好。

桩基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置措施

同志们,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要对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置方案。在处理过的问题当中,真正谈的上有点技术难点的问题还真不多,印象中只有两次,一次是某桥在悬臂浇筑过程中发生了沿波纹管走向的不明原因裂缝,后来经多方分析,属于设计配筋不足导致;另外一次是某桥张拉后出现底板崩裂,经查是因为设计未设置防崩钢筋导致,这两次发生的问题都和我们施工没有关系。 但经常处理的问题是桩基出现夹泥和断桩,立柱和其他构造物的钢筋保护层不够或者漏筋,曾经处理过一次某桥防崩钢筋与设计数量相比严重不足的问题,另外有过用小直径波纹管代替大直径波纹管的问题,归结起来,真正谈的上属于我们技术经验不足的问题还真不多(防崩钢筋缺少问题算是一个吧)。 除过桩基础是不可见工程,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又很多,无论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浇注的桩不会发生问题外,其他问题,尤其是钢筋保护层问题等,都与我们过程控制不严或者是责任心不强有关,墩身漏筋和梁底漏筋后,尽管面积不大,但处置起来却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工程界还没有处理类似问题的良方,一旦发生,就必须全墩身、全梁底甚至全桥处理(因为要保持颜色一致),费用昂贵,而且质监站还不认可。所以,希望广大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尽量不要发生类似问题。 下面我就谈谈桩基础的问题。 1、成孔:由于成孔受地质情况限制,往往成孔的手段并不像我们知道的那样多,有时候是唯一的选择,但这对我们来说,随着经验的积累,也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只要下大力气肯投入,在技术上也都能解决,比如下全护桶、使用高性能泥浆穿过不良地质层(流沙层或者软塑层,或者上软下硬层),但问题是我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有时即使我们加大投入,到了分包队伍这一层,也会大打折扣),往往下不了这么大投入的决心,因此就带来了问题,成孔过程中常常发生的问题包括坍孔和缩径(流沙层和软塑层),遇到软硬互层时还会会发生偏孔现象,如果遇到上软下硬层尤其遇到下层为基岩的情况(基岩表面不平整),问题就更加复杂。 下全护桶是迫不得已,而且在桩基础很深的情况下很难实施,除非是重大的品牌桥梁(比如像苏通桥,就是用全护桶穿过软弱层的),一般桥梁是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采用高性能泥浆,作为承包商,对我们来说,这类投入是可行的,但要对分包队伍进行严格控制,否则,坍孔就会发生。有的由经验的分包方是不会在这里偷料的,但也有经验不足的,这就需要我们管理人员多做工作。 遇到底部是基岩的情况,往往表面是不平顺的,或者是已经发生了偏孔而又进行了浇注,浇注过程中不幸又发生了断桩,或坍孔需要处置的问题桩,往往采用冲击锤处置,到了岩石界面或者混凝土界面,如果不处置就会发生偏孔甚至卡钻问题,怎样处置呢?没有好办法,就是只有先打下去(比如50cm),再用片石回填(至少80cm),如此反复,直至锤头全部进入全断面都是基岩后正常冲击,如果是后者,则必须使新的钻孔彻底摆脱原偏孔桩才能正常钻进。 2、清孔:对嵌岩桩来说尤为重要,但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又非常困难,除非是地质情况好采用反循环清孔,否则很难达到规范要求。如果差的很大,比如比规范要求高出0.2以上,在混凝土浇注时往往会出现夹泥现象(因为泥浆沉淀导致),这种现象在如今采用预埋声测管的检验方式中,是过不了关的。如果比规范要求高出在0.1左右,采取的方式,就是在浇筑前采取二次清空的方式,使已经沉淀的泥浆重新悬浮在泥浆当中,在浇筑时再确保导管有一定的埋深(比如不小于3m),这样就会避免夹泥现象的发生。 3、断桩问题:导致断桩的原因很多,但经常可见的原因有: (1)、浇注过程中孔壁坍孔(明显的较大坍孔逼迫中断浇注,小范围的坍孔误以为是混凝土上升,导管拆除过多导致断桩)。 处置措施:中断浇注,用片石回填后重新成孔; (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出现卡管; 预防措施: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有经验的同志必须在现场目测是否可行;拌合过程中加以严格控制。(3)、混凝土拌合或运输过程出现问题,导致浇注中间停留时间较长; (4)、控制不严,导致导管埋深太深,导管拔不出来等。 处置措施:根据已经浇注的混凝土多少和地质情况确定处置措施,首盘出现问题的(或者浇注不是很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