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人事日统计报表

公司人事日统计报表

公司人事日统计报表
公司人事日统计报表

人事日报表

年月日星期

人力资源统计报表英文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力资源统计报表英文表格 篇一:人力资源统计报表 二○○五年 公有控股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资源情况统计表(试行) (基层表) 填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章)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字)填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字)报出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__日 人事部制 20xx年9月 填报说明 (一)统计范围与统计对象 本表统计公有控股经济企业中在经营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 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

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报告期 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本年的12月31日。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 1.各公有控股经济企业法人填报本表。 2.各基层填表单位在上报前要认真核对人员原始登记材料,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特别要注意审核信息项目的选择是否准确,表内数字是否齐全,相互关系在逻辑上是否正确等,对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基层表中所反映出来的统计数字的异常变化等情况,要注明原因。 3.各单位上报的基层表要经单位领导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五)本报表指标解释仅限于完成公有控股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工作时使用。 企业法人基本情况

简易教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系统使用手册

简易教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系统使用手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系统 使用手册 方欣科技有限公司 09月 (使用系统前请仔细阅读本使用手册,如有疑问请及时拨打联系 我们)

自原人事部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服务对象日益庞大和复杂,对人力资源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来的“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统计报表数据处理系统”各侧重点不同,无法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经过近两年的研发和试用,当前基本形成一个具有数据采集、处理、上报、汇总、发布、管理功能的软件系统,全面支持全国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统计调查信息的处理,为提升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统计部门的统计工作提供有效保证。 简易操作流程所涉及到的主要功能包括:

重要提示:简易流程可保证全国绝大多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操作,包括填报、接收、汇总和上报主要功能。 对于劳动部门数量众多的基层填报企业来说,用户只需要数据填报、上报操作即可完成业务办理任务。 对于各级对采集指标需求不同、对分析要求高的社保部门,在手动设置上报对应关系的前提下,经过报表定制、下发、数据填报、接收、汇总和上报完成业务处理,并经过自定义分析表实现数据的利用。 1、硬件环境:CPU:英特尔赛扬2.0G以上;内存:512M以 上;硬盘:至少保留500M的可用空间。 2、操作系统:windows 或以上(windows XP、windows vista、 windows 、windows7等均可);分辨率:1024*768及以上; 重要提示:使用windows 的用户,还需要下载并安装XML解析器:msxml3.msi。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制度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制度 (仲裁调解类) 中华人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二○○八年十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国统计法》的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中华人民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义务。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第五条规定:部门的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组织、管理和协调本部门各职能机构的统计调查活动,制定本部门的统计调查总体方案。部门其它职能机构无权单独制定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政府综合统计机构通过建立审批备案制度、有效期制度、调查项目公布制度、跟踪检查制度、举报制度,对部门统计调查进行管理。

一、报表目录 二、表样

三、主要指标解释 (一) 人社统MA1号表 1.集体劳动争议:指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七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的争议。 2.劳动报酬:又称工资,指劳动者付出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加班工资等)。 3.社会保险待遇及福利:指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或由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4.订立劳动(聘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双方之间劳动(人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协商并最终形成的书面协议。 5.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指在劳动(聘用)合同期限,由于某种因素导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当事人结束劳动(聘用)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 6.辞职、离职、辞退、除名:指事业单位依据《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人调发[1992]18号),职工依据《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人调发[1990]19号)规定,提出并实施结束人事关系的法律行为。 7.机关、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指对某一机关或事业单位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上一级单位。 8.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指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工会法》,在企业部设立,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调解处理企业与职工劳动争议的组织。 9.县(区)调解组织:指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设立,调解处理本地区用人单位与职工劳动争议的组织。 10.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指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乡镇、街道设立,调解处理辖区用人单位与职工劳动争议的组织。 11.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调解组织:指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设立,调解处理辖区用人单位与职工劳动争议的组织。 12.仲裁机构: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 13.案外和解:指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未经仲裁机构或司法机关立案,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决争议的处理方式。 14.案外达成调解协议:指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未经仲裁机构或司法机关立案,通过协商或有关调解组织处理,达成一致意见并制作调解协议,解决争议的处理方式。 (二) 人社统MA2号表 1.上期未结争议案件数:是指上一个统计期间仲裁机构立案后未结案的争议案件数。 2.立案受理案件总数:指本统计期间仲裁机构以立案方式受理的争议案件数。 3.当期审结案件数:指本统计期间仲裁机构经审理并已结案的争议案件数。 4.仲裁调解:指对于进入仲裁程序的案件,仲裁机构经过调解方式解决的争议案件数。 5.仲裁裁决:指对于进入仲裁程序的案件,仲裁机构经过调解方式不能解决而采取裁决的方式解决的争议案件数。 6.仲裁撤诉:指已经进入仲裁程序的案件,仲裁申请人因某种原因撤诉的案件数。 7.期末累计未结案数:指本统计期间以前仲裁机构立案后未结案的案件和本统计期间仲裁机构立案后未结案的案件数量之和。

(人力资源套表)行政人事表格大全

1. ·员工人数及费用动态统计表
年月
填表日期: 月 日
编制人数
男 人女 人计 人
编制内制造人员


编制内人数
男 人女 人计 人
月 编制内管理人员


编制外人数
男 人女 人计 人
编制外人员



合计

数 合计
男 人女 人计 人
(占人事费用比率)
%
编 应工作日数

职务津贴

制 缺勤总日数

加班津贴

人 出勤总日数

值勤津贴


出 出勤率
%
津 夜勤津贴

勤 加班总时数

外勤津贴



特殊工种环境津贴



贴 其他津贴


进 合计

合计

新进率
%
(占人事费用比率)
%



年终奖金




奖 退职酬劳金提成

离 动职
合计
金 不休假代金




其出奖励金


离职率
%



合计

内 部女


(占人事费用比率)
%

公伤医药费

动 合计

抚恤金支持

预 公司负担部分

奠仪金支出


劳 个人负担部分

退休金提成

保 受
受益总数

资遣费支出

益 负担及受益差额

福利金提成



率 受益率
%
互助金提成


上月底累计结余

培训基金提成


互 本月互助费提成

训练图书费


助 本月互助费收入

费 本月互助费支出


态 本月结余


合计
%
计 累计结余

(占人事费用比率)

收/支比率
%
费用总计(100%)

备注
每人平均费用

经理
人事部长
填表人:

人力资源-人事-HR报表大全2-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方法

人力资源,人事,HR报表大全2-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方法 人力资源离职率的定义 所谓离职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这个也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期内,每100个员工中有几个员工离职。 离职率的计算方法 常见的几种错误的离职率计算方法 在众多的资料中,离职率的算法大多是以某一单位时间的离职人数与正式职工平均人数之比来表示,而正式职工平均人数又为单位时间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的平均值。但是,根据上面的离职率定义,不管如何,离职率不应超过100%,如果按上述这种算法来算,很有可能就超过100%。 请看下面的例子(注:本词条中所有相关数据都基于下面所假设的某公司的数据): 现假设某公司一年的前六个月中每个月的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录用人数、离职人数如下表所示: 1、将分母定义为期初数量和期末数量的平均,那么一月份的离职率为: 离职率=35/〔(50+18)/2〕×100%=103% 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离职率有可能大于或等于100%,所以这种算法是错误的; 2、将分母定义为期初数量,那么二月份的离职率为: 离职率=20/18×100%=111%

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离职的人数为月初总人数的1.11倍,但如果用每100人中有111个人离职来解释该公司二月份的离职率显得有些牵强,所以这种算法也是错误的; 3、同样的道理,若将分母定义为期末数量,也会出现离职率超过100%的现象。如一月份的离职率: 离职率=35/18×100%=194% 4、在计算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时,很多人力资源经理喜欢以各个月的离职率来平均计算: 上半年离职率=(66%+37%+11%+8%+5%+2%)/6=22% 很多人力资源经理之所以喜欢这种方法,因为它所显示的结果更为“漂亮”,然而这种方法科学吗?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离职率的含义来看,离职率所代表的是每百名员工中有多少人离职,如果以各月的离职率平均来表示则无法显示离职率所代表的意义。以该公司为例,用各月平均计算出的22%离职率代表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也即是在半年中每100个员工中只有22个员工离职,而我们知道在该公司上半年其员工的离职人数达70人,是上半年起初50人的1.4倍,因此可以明显感到22%的离职率有失偏颇。 二、若以各月平均值计算离职率将使得离职率的大小受员工离职时间的影响。如以上所示的这家公司,若将该公司一月份的离职人数和二月份的离职人数互换,即一月份为20人,二月份为35人,每月入职的人数不变,按以上方法计算可以得到一月份的离职率为38%,二月份为51%,上半年离职率平均为19%,比22%还低3个百分点。我们知道离职率反映的某一时间企业的人员流动情况,它应该是人员流动的静态的反映,它应和员工是否离职有关,而与离职的时间无关。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方法计算离职率并不科学。 正确的离职率计算方法 1、离职率计算方法: 将分母定义为本月累计在册人数,所谓的累计在册人数是指本月曾经在册的员工的总数,它等于月初员工数量加上本月新进员工数量,也等于月末员工数量与本月离职人员数量之和。我们以一、二月份的情况计算离职率: a)一月份离职率=35/(50+3)×100%=35/(35+18)×100%=66% b)二月份离职率=20/(18+35)×100%=20/(20+33)×100%=37% 因为离职率的分母为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加上本期离职人数之和,它一定大于或等于本期的离职人数,故所计算的离职率总是小于或等于100%,不可能出现离职率大于100%的现象。 2、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计算方法: 以离职率等于某一时期的离职人数比上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计算,则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