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70197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70197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70197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70197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既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医院管理课题,医院感染既造成了健康损害甚至残疾或死亡,又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是严重的危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护理人员如能正确认识及掌握各项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因此,护理工作在

医院感染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主要学习内容有:(1)医院感染的概念;(2)医院感染的危害与现状;(3)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4)医院感染暴发与流行的处理措施;(5)正确的洗手方法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6)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灭菌技术;(7)医院感染与隔离技术;(8)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管理;(9)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等知识。

专题讲座内容:

1. 建筑布局与医院感染

2. 医院环境物表清洁与监测进展

3.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选择和使用

4. 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提交者:佚名发表时间:2012-5-7 15:59:39 点击次数:697 来源:转载

为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就医安全,根据卫生部要求,在广东省卫生厅的领导和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2005--2009年我省部分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检查发现, 我省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汇报有关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对策。

1 主要成绩

1.1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普遍重视。总体情况较好的地区有如下工作经验: (1) 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法规、规范、文件的学习、贯彻,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2) 注意集中省内专家优势力量,加强医院感染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质量考核工作。(3) 发挥部分重点医院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本地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共同提高。

1.2 一些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较为规范,制定并能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配备专业结构合理、具备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人员开展工作,重视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

1.3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基本得到贯彻落实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文件颁布后,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加快了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处置的全程化管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下发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对照规范对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进行了整顿,很多医疗机构都能够规范地对内镜进行清洗和消毒。

2 主要存在问题

2.1 各地发展不平衡,个别地区对医院感染工作不够重视,专项经费不足

少数医院领导管理意识淡薄,对医院感染概念认识模糊,错误地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只花钱、不挣钱”,没有将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密切联系在一起, 对医院感染产生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对院内感染控制投入的精力、人力和财力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在管理体制上,也没有将医院感染纳入严格的质量管理中。预防医院感染,必须对大量人员进行检查,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要准备足量的消毒剂、试剂、检查剂;要改善医院供应室,购置一些必需的装置,这些都需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有的医院由于自身经济效益不佳、政府投入不足,往往经费紧张或没有专项经费开支,因此,在开展以上工作时,往往显得经费不足。

2.2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有待完善,专职人员数量和质量有待加强

有些医院对感染科及感染管理委员会概念不清, 职能混淆;如有的医院虽然成立了感染管理委员会,但不能定期召开会议,不能对医院感染进行宏观管理;有些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多数以护理人员为主,使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受到很大局限,工作开展难以到位。此外,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由于在职称晋升、奖金分配上明显不合理,影响他们积极性、稳定性, 人员更换频繁,以致许多工作流于形式,不能落实到位。

2.3 医院感染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消毒隔离观念淡薄, 忽视无菌操作,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不够, 抽考有关知识技能不能正确回答或操作。如部分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分类、内镜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医务人员的技术操作方面存在技术性问题:检查中发现,有的医疗机构使用不符要求的消毒剂和消毒器械,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医务人员不会正确使用消毒灭菌设备, 灭菌后器械的关节缝隙内仍存有血污;有的没有掌握内镜规范的清洗消毒方法;有的医院对灭菌后的诊疗器械未进行无菌保存;有的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概念淡薄、忽视手卫生,等等。

2.4 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不规范

①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不够完善:缺乏对重点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谱监测和目标性监测;监测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少,回顾性调查方法多,缺乏发病趋势的预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指导意义减弱。②相当数量从事医院感染工作人员属非专业人员,流行病学知识欠缺,缺少对医院感染散发、流行、暴发趋势预测能力,不能及时提出有力的防治措施。③对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力度不够,导致消毒灭菌药械购入、使用及效果评价等诸多环节失控。④对监测资料利用分析不够,使监测流于形式,不

能正确发挥作用。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依据, 有的医院仅将监测资料整理后存档备案, 没有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分析, 未能及时发现和反馈存在问题。

2.5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大多数医院已根据卫生部规范制定本院抗生素的细则, 但检查发现临床上仍存在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抗生素使用率较高,不了解抗生素作用特点, 抗菌药物配伍和溶酶选择不当;感染病例用药前不重视病原学送检,抗菌药物使用后不注意观察疗效,用药更换频繁;围术期预防用药时间不恰当,未在术前的麻醉诱导期给药,不能保证手术过程中手术部位保持高浓度的抗菌药物以有效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预防性用药品种选择未针对常见的手术部位感染菌、而是一味地追求广谱的高级别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过长,未及时停药,等等。

2.6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落实不力,重点部门的管理亟待加强

主要是有关消毒隔离的规章制度、措施落实不严, 执行不利。如部分医务人员不重视消毒隔离、无菌操作;部分医院的监护病房将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混合收容,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同时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往往忽视自身的保护性隔离措施;临床科室常用器械的消毒和常规诊治操作的消毒存有随意性,在消毒药物的选择,药物浓度的配置,消毒时间的保证和消毒效果的检测存在工作的盲点;病区管理松懈,陪人、家属、探视随意进出,客观上容易造成病原的传播;手术室、供应室等建设布局不合理, 分区不明显,路线逆流, 设备不齐全;个别医院发现过期的一次性用品等。

2.7 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不规范

个别医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错误,损伤性废物与感染性废物混放, 或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有缺陷,登记记录不真实,交接环节有漏洞,有经济价值的医疗废物存在遗失、盗卖的隐患。有的医院污水处理不达标,可能造成社会公害。

2.8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较为薄弱

少数医院对容易导致损伤造成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针头、刀片等损伤性废物处理不规范,没有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放入利器盒中;有的没有制定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完整的处理方案和流程,没有开展相关培训,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标准预防”知晓率低;有的消毒室的通风条件差,容易导致戊二醛消毒液对医务人员的伤害;有的医务人员未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品。

3 对策

近几年,卫生部通报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如安徽宿州的“眼球事件”导致9人眼球摘除、西安医大一附院8名新生儿感染死亡、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5名新生儿感染死亡、山西太原20名透析患者感染丙肝等,近日中大眼科医院又有院感暴发事件发生,血淋淋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暴露出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威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针对此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卫生厅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医院制定相应措施, 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在此, 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3.1 提高认识,加大宣传教育

要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认识,在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制度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形式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医院感染的危害,配合好医院进行感染监控工作。尤其是可通过举办院长培训班,对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及严重社会影响的各级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以增强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使其真正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不仅保障了医疗安全,还可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工作效率、降低不必要的住院费用,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医院的良性发展,从而自觉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3.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建设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保证。各级医院领导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医院感染管理, 提高认识, 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的基础建设和医疗质量管理中,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切实落实感染管理组织, 合理配备人员和仪器设备,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措施, 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组织的管理职能, 真正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摆上日程。重新整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科学合理配置专职人员,并通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待遇,建立一套完善的职称晋升体系,在晋升职称和奖金分配上给予合理待遇,使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保持相对稳定。

3.3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工作

医院工作人员对感染知识的重视及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率, 各医院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切实加强院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在职培训,要求全员参与, 并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和不同岗位特点, 有

重点地进行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专(兼) 职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要通过“三基”、“三严”的训练, 将强化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为重点内容, 结合医

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使广大医务人员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 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自觉贯穿于本职工作中。

3.4 完善和落实制度,规范消毒措施

医院要以卫生部制定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为蓝本,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规范内容,并结合本地、本院实际制定完善的制度,如病区管理、消毒、环境卫生、医疗垃圾处置、监测、奖惩等制度标准等,实行责任到人、制度上墙,严格督促贯彻落实,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3.5 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滥用抗生素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为有效地控制感染、防止体内菌群失调及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提倡在明确指征下, 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适宜的抗生素, 采取适当的剂量、给药方法和疗程, 以达到杀灭致病菌, 治疗感染的目的, 并防止浪费。各级医院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本院抗生素使用原则、措施, 加强抗生素的宏观管理,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6 完善医院感染卫生学监测工作

各医院要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加强对消毒灭菌质量的全面监测, 对于各项环境卫生学指标必须按要求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凡进入医院的消毒剂, 消毒器械和一次性用品应进行严格把关, 严禁使用“无证”和过期产品。同时要改进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方法,提高监测资料的准确性, 努力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使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更加完善。

3.7 在普遍监控的基础上, 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各医院要在医院感染普遍监控的基础上, 加大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特别是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室、手术室、供应室的管理力度。改进建筑结构和布局, 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 增添必要的设备,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认真抓好消毒隔离、规范操作等环节, 加强管理。

3.8 加强临床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密不可分,如二者有机结合,既可将医院感染管理的哨点前移,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内涵和科学性,又有利于站在医院全局的高度发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实现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优势互补,提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和学术水准。香港和许多国外发达地区就采用了医院感染管理科与微生物实验室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无论在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和管理,还是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干预,以及医院感染暴发的早期预警干预和溯源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3.9 制定监控措施,加大考核力度

建立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评价机制,建立监测档案,实行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建立行之有效的量化考评方法,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标准、任务、指标进行量化,纳入考评细则,加大考核力度,及时反馈,落实奖惩措施,才能真正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列工程,包括监测、控制、管理3 个系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本人认为,要把一所医院的医院感染工作管理好,院领导的支持重视是前提,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关键。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列工程,包括监测、控制、管理3 个系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本人认为,要把一所医院的医院感染工作管理好,院领导的支持重视是前提,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关键。

医院感染管理中循证医学的应用

应用循证的方法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规章制度,确立医院感染管理模式,科学地进行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形成可供系统的医院感染管理评价证据,采用循证的方法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规范、管理措施进行科学论证。结果医院目前制定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过程一般是采取Ⅳ级方式,缺乏证据用于决策的强度;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干预措施,应建立在有充分的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注重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可靠性和费用支出的合理性。结论医院感染管理者应重视控制措施对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病死率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的评价,加强医院感染的经济决策和效果、效益、效用分析,促进医院感染

采用循证方法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指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标准制定的科学化、有效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制定医疗技术标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在参与和制定医疗技术标准的过程中,必须把个人丰富的感染管理经验与医院感染监控调查研究及其系统评价形成的证据相结合,以保证规范、标准、指南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其中科学性是规范、标准、指南的本质保证。因此,在制定中必须以基础医学研究和医院感染管理实践经验的综合为依据,制定的规范、标准既能反映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新成果,又能够与医院感染管理实践经验结合,能够反映带有普通性和规律性的医院感染管理实践经验。按照循证医学要求,各种规范、标准、指南、常规等都要以临床试验研究为证据,这些证据必须能够证明以上制定出台政策的有效性及在成本、效益比上的合理性,一些国家已经把RCT研究及其系统评价作为制定标准指南的主要依据。如美国APIC根据证据制定的

医院感染控制干预措施:消毒剂选择和实用指南;卫生护理环境中洗手与手消毒指南;软式内镜检查中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CDC根据证据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的干预措施;医院隔离措施指南;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指南;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指南;血管内装置相关感染的预防指南。感染控制的直接证据使新的技术标准、指南不但具有先进性,反映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使制定标准的机制、过程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极大地减少主观、人为因素。规范、标准、指南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为了使其能够达到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只有以试验研究及其系统评论结果为制定依据,新的标准才能适应现代医院感染学发展的需要。循证医学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循证医学可以通过医院感染控制技术评估、抗生素应用管理、消毒剂应用管理、系统综述和文献荟萃分析及结果研究等多种方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技术效率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循证制定的法规、标准、指南可通过卫生技术评估进行确认。卫生技术评估(healthtechnolo2gyassessment,HTA),把运用EBM和卫生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全面地评价卫生技术的技术特性、临床安全性、有效性(效能、效果和生存质量)、经济学特性(成本2效果、成本2效益、成本2效用)及社会适应性,综合建议、决策。例如:加拿大针对部分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再利用,从安全性、法律和伦理方面进行了评估,发现血液透析管和心导管可以安全地再次使用。卫生部采纳该报告的建议,向各地区医学委员会和医院推广,每年节约700万美元[1]。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规范、标准和指南,使其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使中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更大的效率取得更大的效益。4 循证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4.1 确定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践中的问题注重问题的实质、资料的可靠性,从而准确地找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医院感染控制质量零缺陷、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与适时控制等,这类问题的解决能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整体水平。4.2 检索相关文献根据提出问题的关键词应用期刊检索系统和网上检索系统,检索相关文献,找出与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供分析评价用。4.3 严格评价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及EBM 质量评价的标准对收集的文献从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适用性及价值上做出具体评价。如合格的文献量较多,最好做系统评价(systematicanalysis)和荟萃分析,其评价结论更为可靠。4.4 应用最佳证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决策的制定;从经过严格评价的文献中提取真实、可靠、有应用价值的最佳证据,用于指导医院感染控制和制定决策。4.5 实践的检验对证据的实践应用根据本单位工作的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和评价,制定适合本地区、本单位的执行措施,以促进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4.6 决策从卫生部门制定的规范、法规到各医院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应具有科学性、可行性。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医院感染学科发展水平,培训素质良好的人才,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高,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评价见表4。5 循证在医院感染实践中应用的目的5.1 预防为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取得真实可靠的证据,制定切实、有效地管理措施,做好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一级预防;医院感染发生防止流行的二级预防;已出现医院感染患者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三级预防。5.2 提高监测水平根据循证医学的观点,加强医院感染监测的实效性,为有效地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新形势下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调查分析目前新形势下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及解决对策。方法通过调查新形势下大部分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

题,分析并探讨问题根源,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及对策。结果目前在新形势下许多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效果较差,医院对院感建设支持力度不足,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够,在医院感染管理上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等方面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结论新形势下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需要政府、院领导及全员医务人员的积极主动配合,加强院感专职人员及全院职工的培训教育,提高社会及医院上下对院感工作认识,力争人人参与院感管理建设,是解决新形势下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问题的关键。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题含答案

宁都县妇幼保健院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以下哪类人员负责对本病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A 医疗组长 B 护士长 C 科主任 D 院感小组成员 2、新建、改建病房(室)宜设置独立卫生间,多人房间的床间距应大于() A 1.2m B 0.6m C 0.8m D 1m 3、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配置药液,() A.提前5分钟配液B.现用现配C提前十分钟配液D提前半小时配液 4、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报告(),并配合调查,认真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A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B 医务处 C 护理部 D 医院办公室 5、使用中的30W 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 的253.7nm 强度不得低于多少?() A 90μ/cm 2 B 80μW/cm2 C 70μW/cm2 D 60μW/cm 6、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照射时间不少于多少?() A 30min B 60min C 90min D 20min 7、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 A 医用防护口罩 B 外科口罩 C 纱布口罩 D 普通医用口罩 8、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 A 可以不戴手套 B 无菌手套 C 一次性PE 手套 D 清洁的橡胶手套 9、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应穿() A 隔离衣 B 防护服 C 清洁的衣服 D 医生服或护士服 10、下列情况应戴帽子() A 医生查房时 B 门诊接触病人时 C 进行无菌操作 D 护士进行晨晚间护理时 11、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 A 清洁手套 B 乳胶手套 C 无菌手套 D 检查手套 12、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 A 消毒方法 B 灭菌方法 C 清洁处理 D 先清洁后消毒 13、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 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 A 高度危险性物品 B 中度危险性物品 C 低度危险性物品 D 中、高度危险性物品 14、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15、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 A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B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C. 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D 以上都是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6)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病区医院感染的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其他部门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2004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区ward area 由一个护士站统一管理的多个病室(房)组成的住院临床医疗区域,与佳院部公用区域或公用通道由门分隔。一般包括病室(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医务人员值班室、治疗室、污物间等。 3.2 病室(房)inpatient room 病区内住院患者接受医学观察、诊疗、睡眠、休息和就餐的房间,一般配备床单元、隔离帘、座椅、呼叫系统、氧源、负压吸引系统、手卫生设施、卫生间、非医疗废物桶等。 3.3 床单元bed unit 病室(房)内为每位住院患者配备的基本服务设施,一般包括病床及其床上用品、床头柜、床边治疗带等。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4.1.1 要求 应建立职责明确的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明确,并落实。 4.1.2 人员构成 4.1.2.1 病区负责人为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 4.1.2.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包括医师和护士。 4.1.2.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宜为病区内相对固定人员,医师宜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4.1.3 职责 4.1.3.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结合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1.3.2 根据本病区主要医院感染特点,如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主要病原体、主要侵袭性操作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并组织落实。 4.1.3.3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白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做好相应记录。

最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培训试题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培训试题 科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5分 1、呼吸道感染患者就诊时护士应发放 B 口罩 A一次性医用口罩 B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C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 D一次性N95口罩 2、经预检分诊预检为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应将患者分诊C A 急诊内科 B急诊儿科 C发热门诊 D感染性疾病科 3、门急诊每间诊室均应设置手卫生设施,包括: A流动水洗手设施 B洗手液 C肥皂 D干手设施或速干手消毒剂 4.属于低度风险区域:ABC A门急诊办公室 B门急诊药房内部C挂号室内部 D感染性疾病科 5、属于中度风险区域: ABC A门急诊大厅B候诊区C普通诊室D发热门诊 6、属于高度风险区域:ABCD A注射室、B耳鼻喉科诊室C发热门(急)诊D口腔科 7、关于强化清洁与消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B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

|3-内酰胺酶 (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C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消毒剂的浓度。 D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 二、填空:每题5分 1、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 1米以上距离。 2、预检、分诊点(处)应配备体温计(枪)、手卫生设施与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等,以便随时取用。 3、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有效的措施。 5、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doc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六条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第七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 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 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二)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 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 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六条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第七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 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 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题及答案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以下哪类人员负责对本病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A医疗组长B护士长C科主任D院感小组成员 2、新建、改建病房(室)宜设置独立卫生间,多人房间的床间距应大于() 、新建、改建病房(室)宜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 A3床B5床C6床D4床 4、新建、改建病房(室)宜病室床位数双排不应超过() A8床B6床C10床D4床 5、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报告(),并配合调查,认真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A医院感染管理部门B医务处C护理部D医院办公室 6、使用中的30W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强度不得 低于多少?() A90μ/cm2B80μW/cm2C70μW/cm2D60μW/cm 7、测定普通直管紫外线灯的强度时,在灯管下垂直距离为多少?() 、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照射时间不少于多少?() A30minB60minC90minD20min 9、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 A医用防护口罩B外科口罩C纱布口罩D普通医用口罩 10、进行胸穿、腰穿操作时应戴() A清洁手套B乳胶手套C无菌手套D检查手套 1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 A可以不戴手套B无菌手套C一次性PE手套D清洁的橡胶手套 12、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穿() A隔离衣B防护服C清洁的衣服D医生服或护士服 13、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应穿() A隔离衣B防护服C清洁的衣服D医生服或护士服 14、下列情况应戴帽子() A医生查房时B门诊接触病人时C进行无菌操作 D护士进行晨晚间护理时 15、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A清洁手套B乳胶手套C无菌手套D检查手套 16、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 A消毒方法B灭菌方法C清洁处理D先清洁后消毒 17、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是什么消毒剂?()A高效消毒剂B中效消毒剂C低效消毒剂D中、高效消毒剂 18、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达到消毒要求的是什么消毒剂?() A高效消毒剂B中效消毒剂C低消毒剂D中、高效消毒剂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70197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既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医院管理课题,医院感染既造成了健康损害甚至残疾或死亡,又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是严重的危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护理人员如能正确认识及掌握各项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因此,护理工作在 医院感染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主要学习内容有:(1)医院感染的概念;(2)医院感染的危害与现状;(3)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4)医院感染暴发与流行的处理措施;(5)正确的洗手方法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6)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灭菌技术;(7)医院感染与隔离技术;(8)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管理;(9)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等知识。 专题讲座内容: 1. 建筑布局与医院感染 2. 医院环境物表清洁与监测进展 3.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选择和使用

4. 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提交者:佚名发表时间:2012-5-7 15:59:39 点击次数:697 来源:转载 为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就医安全,根据卫生部要求,在广东省卫生厅的领导和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2005--2009年我省部分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检查发现, 我省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汇报有关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对策。 1 主要成绩 1.1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普遍重视。总体情况较好的地区有如下工作经验: (1) 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法规、规范、文件的学习、贯彻,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2) 注意集中省内专家优势力量,加强医院感染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质量考核工作。(3) 发挥部分重点医院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本地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共同提高。 1.2 一些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较为规范,制定并能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配备专业结构合理、具备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人员开展工作,重视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 1.3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基本得到贯彻落实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文件颁布后,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加快了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处置的全程化管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下发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对照规范对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进行了整顿,很多医疗机构都能够规范地对内镜进行清洗和消毒。 2 主要存在问题 2.1 各地发展不平衡,个别地区对医院感染工作不够重视,专项经费不足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培训试题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培训试题(2019-6)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 进行各项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使用以下哪些防护用品() A.口罩、帽子、护目镜 B.医用防护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C.诊疗口罩、帽子、手套 D.医用外科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2.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遵循()要求? A 可同时收治不同耐药菌感染病人 B 不必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 应当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 经患者同意可挂隔离标识 3.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 是错误的?() A 及时脱去手套 B 及时脱去隔离衣 C 及时进行手卫生 D 以上都无必要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C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 D 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对确诊或疑似的MDRO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哪种隔离措施() A 接触隔离 B 空气隔离 C 飞沫隔离 D 消毒隔离 6.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 染密切相关的是。() A 暂居菌 B 常驻菌 C 病毒 D 支原体 7.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素 C手卫生 D 隔离传染病人 8.《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卫生手消毒的微生物监测标准() 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外科手消毒的微生物监测标准() 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10.《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医护人员洗手揉搓双手的时间() A.不少于5~10秒钟 B.不少于10~15秒钟 C.不少于15秒钟 D.不少于20~25秒钟 11.当附近无洗手设施,手没有明显污染时,用()去除手部污染 A.肥皂 B.清水 C.液体皂液 D.速干手消毒剂 12.《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卫生手消毒是指() A.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杀灭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题与答案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以下哪类人员负责对本病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A 医疗组长 B 护士长 C 科主任 D 院感小组成员 2、新建、改建病房宜设置独立卫生间,多人房间的床间距应大于 A B C D 1m 3、新建、改建病房宜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 A 3床 B 5床 C 6床 D 4床 4、新建、改建病房宜病室床位数双排不应超过 A 8床 B 6床 C 10床 D 4床 5、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报告,并配合调查,认真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A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B 医务处 C 护理部 D 医院办公室 6、使用中的30W 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 的强度不得低于多少? A 90μ/cm 2 B 80μW/cm2 C 70μW/cm2 D 60μW/cm 7、测定普通直管紫外线灯的强度时,在灯管下垂直距离为多少? A 2m B 1m C D

8、采用室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照射时间不少于多少? A 30min B 60min C 90min D 20min 9、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 A 医用防护口罩 B 外科口罩 C 纱布口罩 D 普通医用口罩 10、进行胸穿、腰穿操作时应戴 A 清洁手套 B 乳胶手套 C 无菌手套 D 检查手套 1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 A 可以不戴手套 B 无菌手套 C 一次性PE 手套 D 清洁的橡胶手套 12、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时应穿 A 隔离衣 B 防护服 C 清洁的衣服 D 医生服或护士服 13、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应穿 A 隔离衣 B 防护服 C 清洁的衣服 D 医生服或护士服 14、下列情况应戴帽子 A 医生查房时 B 门诊接触病人时 C 进行无菌操作 D 护士进行晨晚间护理时 15、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A 清洁手套 B 乳胶手套 C 无菌手套 D 检查手套 16、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培训1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培训1 医院感染治理规范 医院感染治理方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大医院感染治理,有效预防和操纵医院感染,提升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治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医院感染治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操纵活动。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方法的规定实施医院感染治理工作。 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治理的监督治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院感染治理的监督治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治理第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治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治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操纵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六条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置医院感染治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治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治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治理专(兼)职人员。 第七条医院感染治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治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治理部

门、设备治理部门、后勤治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要紧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治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操纵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二)按照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差不多标准、差不多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三)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治理工作打算,并对打算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判; (四)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操纵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五)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显现不明缘故传染性疾病或者专门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操纵预案; (六)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谐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治理方面的咨询题; (七)按照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治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八)其他有关医院感染治理的重要事宜。 第八条医院感染治理部门、分管部门及医院感染治理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操纵方面的治理和业务工作。要紧职责是:(一)对有关预防和操纵医院感染治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形进行检查和指导; (二)对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咨询题提出操纵措施并指导实施; (三)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治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卫生部(1994年10月12日卫生部发布)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须从组织落实、开展必要的监测、严格管理措施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健全的管理组织是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医院感染监测为采取适宜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管理措施的认真贯彻、实施,才能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就三个环节要求如下: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一、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卫生部医政司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1.拟定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政策。 2.建立健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网络。 3.拟定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4.对全国重大的医院感染事件,组织专家调查、评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5.组织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6.组织有关医院感染管理重大课题的调查和研究。 二、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履行下列职责: 1.组织实施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2.制定本地区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政策。 3.建立本地区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网络。 4.对本地区发生重大的感染事件,应即时上报,并组织有关专家调查、评定,提出处理意见。 5.组织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工作。 6.根据本地区存在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 各级医院应根据卫生部(88)卫医字第39号文件(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并履行下列职责: 1.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监督;评价效果;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3.对新建设施提出卫生学标准的审定意见。 4.医院感染管理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技术咨询。 5.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对有关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 6.发生医院感染重大事件时,应立即逐级上报,并采取果断措施。 7.组织落实和评价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术的普及教育。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1.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2.监督检查全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3.定期对医院环境污染情况、消毒药械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并提出考评意见。 4.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并按要求上报。 5.协调各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 6.对发生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或重大事件,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即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7.定期汇总医院各种临床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向临床科室反馈,供临床选用抗生素参考。 8.医院感染的在职教育。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完整版

WS/T 510—2016 2017.6.1实施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其他部门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剂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剂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管理规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2004年)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区由一个护士站统一管理的多个病室(房)组成的住院临床医疗区域,与住院部公用区域或公用通道由门分隔。一般包括病室(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医务人员值班室、治疗室、污物间等。 3.2病室(房) 病区内住院患者接受医学观察、诊疗、睡眠、休息和就餐的房间,一般配备床单元、隔离帘、座椅、呼叫系统、氧源、负压吸引系统、手卫生设施、卫生间、非医疗废物桶等。 3.3床单元 病室(房)内为每位住院患者配备的基本服务设施,一般包括病床及其床上用品、床头柜、床边治疗带等。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4.1.1 要求

最新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环境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物品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设置手术部(室)的其它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l5912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 l4295空气过滤器 GB/Tl 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 GB 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YY压0506.2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 GB l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DB ll/408.2007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 GBl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手术部(室) 由手术间及其辅助用房组成,承担医院手术服务的独立部门。 3.2手术间 进行各类手术操作的场所。 3.3洁净手术间 设置空气净化系统,达到GB50333标准的区域。 3.4负压手术间 设独立空调净化系统,室内空气静压低于相邻相通环境空气静压,实施污染手术的区域。 3.5一般手术间 未设置空气净化系统,采用其它消毒方法,使空气达到我国GBl59122要求的区域。

【题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卫生部(1994年10月12日卫生部发布)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须从组织落实、开展必要的监测、严格管理措施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健全的管理组织是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医院感染监测为采取适宜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管理措施的认真贯彻、实施,才能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就三个环节要求如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一、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卫生部医政司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1?拟定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政策。 2?建立健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网络。 3?拟定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4?对全国重大的医院感染事件,组织专家调查、评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5?组织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6?组织有关医院感染管理重大课题的调查和研究。 二、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履行下列职责: 1.组织实施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2.制定本地区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政策。 3.建立本地区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网络。 4.对本地区发生重大的感染事件,应即时上报,并组织有关专家调查、评定,提出处理意见。 5.组织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工作。 6.根据本地区存在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 各级医院应根据卫生部(8 8)卫医字第3 9号文件(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并履行下列职责: 1.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监督;评价效果;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3.对新建设施提出卫生学标准的审定意见。 4.医院感染管理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技术咨询。 5.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对有关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 6.发生医院感染重大事件时,应立即逐级上报,并采取果断措施。 7.组织落实和评价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术的普及教育。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1.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2.监督检查全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3.定期对医院环境污染情况、消毒药械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并提出考评意见。 4.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并按要求上报。 5.协调各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 6.对发生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或重大事件,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即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7.定期汇总医院各种临床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向临床科室反馈,供临床选用抗生素参考。 8.医院感染的在职教育。 9?开展医院感染专题研究。 10?监督进入医院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的购置、查验卫生许可证,并定期监测消毒效果和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业务院长领导下,由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按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组织实施,各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及兼职监控员负责日常工作。 2.医院职工应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定,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3.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或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得随意简化或变更操作程序。 4.临床医生按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对所经治的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应完整、准确地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兼职监控人员于每月30日对本科当月院内感染监测资料进行汇总,认真填写“院内感染月报表”,于次月6日以前报院感办。 5.各科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定期进行效果监测。 6.一旦发生院内感染暴发,科室在迅速控制感染流行的同时,应上报院感办,并严格保存检品协助采样,由院感办进行检测,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隐瞒或拒绝采样。 7.凡医院内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药械在购进前必须经院感办对其生产厂家进行“三证”审核,对其产品质量进行监

测,合格后方可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进购,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违反本规定自行购入,对使用中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药械,院感办将继续进行监督。 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严格划分无菌区和有菌区。 3、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严格分别安排在相应的手术间,手术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遇有特殊菌种性病、大三阳、绿脓杆菌、破伤风、气性坏疸等)需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一次用品、敷料送焚烧炉焚烧。 4、手术室工作的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病时一律不准进入手术间。 5、严格控制参观人数,不得>3人,参观者应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得任意穿行。 6、手术间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禁在手术间内做敷料。因抢救借出的物品,一律清洁消毒处理后方可放回原处。 7、已明确HbsAg(+)患者用过的器械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经压力灭菌或灭菌液浸泡后备用。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91-,.11.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原卫生部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3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原卫生部2009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5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呼吸道卫生respiratory hygiene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原卫生部 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3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原卫生部 2009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5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3.2呼吸道卫生respiratory hygiene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 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WS/T 511-2016,定义3.4] 3.3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4安全注射装置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1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小组及其人员的职责并落实。小组由门急诊负责人担任组长,人员应包括医师和护士,小组成员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题及答案修订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题及答案修订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宁都县妇幼保健院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以下哪类人员负责对本病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 A 医疗组长 B 护士长 C 科主任 D 院感小组成员 2、新建、改建病房(室)宜设置独立卫生间,多人房间的床间距应大于 () A 1.2m B 0.6m C 0.8m D 1m 3、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配置药液,() A.提前5分钟配液B.现用现配C提前十分钟配液D提前半小时配液 4、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报告(),并配合调查,认真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A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B 医务处 C 护理部 D 医院办公室 5、使用中的30W 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 辐射的253.7nm 强度不得低于多少?() A 90μ/cm 2 B 80μW/cm2 C 70μW/cm2 D 60μW/cm

6、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照射时间不少于多少?() A 30min B 60min C 90min D 20min 7、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 () A 医用防护口罩 B 外科口罩 C 纱布口罩 D 普通医用口罩 8、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 () A 可以不戴手套 B 无菌手套 C 一次性PE 手套 D 清洁的橡胶手套 9、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应穿 () A 隔离衣 B 防护服 C 清洁的衣服 D 医生服或护士服 10、下列情况应戴帽子() A 医生查房时 B 门诊接触病人时 C 进行无菌操作 D 护士进行晨晚间护 理时 11、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 A 清洁手套 B 乳胶手套 C 无菌手套 D 检查手套 12、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目录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 (3) 第一节卫生行政部门 (3) 第二节医院 (4) 第三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6) 第四章医院感染的监测 (6) 第一节医院感染监测实施与要求 (6) 第二节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7) 第三节环境卫生学监测 (7) 第五章医院感染的控制 (8) 第一节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8) 第二节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8) 第三节消毒灭菌与隔离 (9) 第四节消毒灭菌药械的管理第五节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10) 第六节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11) 第六章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12) 第一节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12) 第二节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13)

第三节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4) 第四节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4) 第五节I C U的医院感染管理 (15) 第六节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5) 第七节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6) 第八节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6) 第九节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17) 第十节输血科(血库)的医院感染管理 (17) 第十一节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8) 第十二节导管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9) 第十三节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9) 第十四节营养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20) 第十五节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20) 第七章医院污物的管理 (20) 附录 (21) 附录一术语 (21) 附录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22) 附录三各类人员培训内容 (22) 附录四锐器伤的预防 (24) 有关文件 (24)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4) 《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 (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