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维护技术条件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维护技术条件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维护技术条件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维护技术条件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维护技术条件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维护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日常维护、定期维护的周期、作业内容和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12V的轮式起重机产品使用的起动、点火、照明用排气式(富液、少失水)蓄电池(以下无专门说明均简称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08.1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

GB/T 5008.2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产品品种和规格

JB/T 10052 铅酸蓄电池用电解液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日常维护

对蓄电池清洁和安全检视为作业中心内容的维护作业。

3.2

定期维护

根据蓄电池使用环境和情况,对易耗及关键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和维护作业。

3.3

存储维护

根据轮式起重机产品的使用环境和情况,对长时间不使用的蓄电池进行检查和维护作业。

3.4

术语、符号

排气式蓄电池——排气式蓄电池是电池盖上有能析出气体产品的一个或多个开孔的二次电池。

4 安全注意事项

4.1 加酸后的蓄电池内有腐蚀性较强的硫酸,请远离儿童。配酸、加酸和检查等操作时请采取防护措施。如酸溅到皮肤、眼睛或衣物上,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时请即时送医院治疗。

4.2 不要将蓄电池的正、负极短路或接反,否则可能造成电击火灾事故。

4.3 蓄电池连接请用与合适的导线,连接端子应牢固,否则会发热起火或产生火灾。

4.4 蓄电池充电和使用时,有大量的氢氧气体产生。不能接近明火或高温热源,否则可能造成爆炸或事故。

4.5 高温季节严禁电池在阳光下直接曝晒。

4.6 废旧蓄电池禁止随意丢弃,应交经销商回收并妥善处理。

5 维护

5.1 维护环境及注意事项

5.1.1 检查前,车辆应停于水平、坚实的路面上,发动机熄火并使用驻车制动;严禁车辆启动或行

驶时进行更换。更换周期以上次保养与更换的时间起计。

5.1.2 对蓄电池进行维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当对排气式(富液)蓄电池电解液进行补充

时必须断开蓄电池所有连线;

——连接蓄电池的顺序:先接蓄电池正极连线,后接负极连线;

——断开蓄电池的顺序:先断蓄电池负极连线,后断开正极连线。

b)搬运蓄电池时,倾斜不要超过40°;禁止

将蓄电池倒置或侧向放置搬运。搬运时要预

防蓄电池二次损伤;

c)禁止将漏液的蓄电池装车;

d)安装时禁止对端柱敲击,扭动;

e)安装蓄电池时,确保上车所有电器设备处于

“关”状态;

f)对排气式(富液)蓄电池补充电解液时,严

禁补充酸性液体,否则会导致蓄电池报废;

g)对蓄电池测量用的仪表(如密度计、温度计、

电压表、电流表、车上的显示仪表)进行检

查和校验,以免由于仪表不准确,导致蓄电

池维护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

5.2 日常维护

5.2.1 蓄电池出现故障时,应排除故障(如充电不足,使用寿命到期)后使用。

5.2.2 保持蓄电池表面的清洁。表面有灰尘和酸液应及时擦拭,擦拭时可先用沾有苏打水的擦布擦拭一遍,后用清水擦洗干净。

5.2.3 车辆正常起动不超过3秒~5秒。若5秒还没有起动,应等待10秒之后再次起动。

5.2.4 使用过程中,严禁过放电、欠充电或过充电。

5.2.5 车辆存放时,先关闭车上电器设备,最后关闭发动机;发动机没有运转时,尽量不使用电器设备。

5.2.6 每周定期检查蓄电池排气孔,保证通气良好。排气式(富液)蓄电池排气孔位于加液盖上,加液盖位置见图1。

加液

盖及

图1

5.2.7 每周定期检查排气式(富液)蓄电池电解液面,如有下降,适当补加蒸馏水(禁止补加矿泉水、自来水等),保持液面适当。普通充电后,电液液面高度应符合蓄电池制造厂规定。绝对不能添加任何硫酸液及其它液体,同时避免杂质掉入蓄电池内。加完水后擦拭洒落在蓄电池盖上的水珠,保持蓄电池表面干燥。

5.2.8 每周定期检查排气式(少失水)蓄电池电池盖上电池电量指示器,根据电量指示器的状态及时充电或更换。

5.3 定期维护

5.3.1 车辆正常使用应做到:

a)每半月定期检查连结条、极柱及输出连线的

接触情况和牢固程度,彻底清除金属部位

(如接线端子)的氧化物和锈蚀,并更换金

属部位的凡士林油。蓄电池极柱及连接线金

属部位保养点应涂工业凡士林LF40。蓄电

池极柱及连接线金属部位保养见图2;

蓄电

池极

柱及

图2

b)每月定期应用蒸馏水擦拭蓄电池表面(含外

壳),直至不呈酸性为止;

c)每月定期检查车载发电机的充电电压应在

规定范围内(27.6 V~28.80V)。关闭发动

机及车上所有电器设备,测量静态漏电电

流,应小于30mA。

5.3.2 车辆长时间存放,每15天左右启车运行。若车辆存放超过15天,为保持蓄电池的正常充电技术状态,应做到:

a)断开蓄电池正、负极连线,防止由于静态漏

电电流引起蓄电池亏电。

b)制订常规日程表,每20天~45天给蓄电池

充一次电。

c)当发现蓄电池“+”、“-”两极开路电压低

于12.45伏或蓄电池电解液比重小于

1.25g/cm3(25℃)时,进行蓄电池检查,

充电或更换蓄电池。

5.4 存储维护

5.4.1 注意事项

存储时应注意以下内容:

a)请在阴凉、通风、清洁、干燥的仓库储存,

温度不宜超过5℃~40℃;

b)远离儿童, 远离热源、禁止烟火,避免阳光

直射;

c)叠放层数≤5层,确保正、负端柱不会短

路;

d)在搬运、储存时,倾斜不能超过40度,轻拿

轻放;

e)不得倒置和卧放,不得受任何机械撞击和重

压;

f)储存时应充满电,为弥补自放电损失应定期

对电池进行补充电;

g)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批次的电池禁止

混充电;

h)充电环境要求阴凉、通风、干燥、清洁,温

度不宜超过25℃;

i)充电时远离火花,禁止烟火,避免阳光直射;j)蓄电池外壳破裂或漏酸的蓄电池不能补充电;

k)严格检查液面是否正常,不能超过最高液面线,也不能低于最低液面线,排气式(富液)蓄电池液面位置见图3。同时避免杂质掉入蓄电池内,保持蓄电池表面干燥。排气式(富液)蓄电池补充电时需拧开顶部加液盖。排气式(少失水)蓄电池补充电时应保证通气孔畅通;

注:图中max指最高液面线,min指最低液面线。

图3

l)充电时极性连接正确,接触可靠,充电回路良好;

m)充电过程中电解液温度不得超过40℃,当电解液温度接近40℃时减半电流或停止充

电或放入水中冷却;

n)若喷酸、发烫、缺液都应停止充电,查找原因;

o)严禁过充电。

5.4.2 维护

5.4.2.1充满电的新电池,储存期限取决于环境温度。使用遵循先入先出原则。环境温度25℃下,排气式(富液)蓄电池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开路电压,排气式(少失水)蓄电池每6个月检查一次开路电压。电压≥12.45V,容量较足,电压<12.45V,应补充电。

5.4.2.2充电方法分为恒流充电方法和恒压充电方法。充电电流、充电电压、充电时间设定应符合蓄电池制造厂规定。

5.4.2.3充电完毕现象

检测开路电压,电压≥12.65V,停止充电3小时以上无明显变化。

5.4.3 蓄电池更换

5.4.3.1需2只电池同时更换,且2只电池的厂家、型号、批次相同,尽量减小电压差异。

5.4.3.2 安装前,测量每只电池的开路电压,不得低于12.45V。

5.4.3.3 确保极性正确,连接牢固,禁止敲击、扭动。

5.4.3.4 车辆更换蓄电池后,前几次运行尽量保持发动机运行时间大于10分钟,以确保蓄电池充满电。

5.4.3.5 蓄电池安装时,应先在极柱上涂少量凡士林以防腐蚀。将电池的正极与发电机的正极相连,负极与发电机的负极相连,连接应牢固可靠,严禁敲打端柱。连接好后紧固蓄电池。

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公司五年发展战略规划(2019-2023年)

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公司五年 发展战略规划 (2019-2023年) 2019年7月

目录 一、规划内容 (4) (一)继续巩固和加强公司在传统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行业的龙头地位 .. 4(二)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公司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升级 (4) (三)以“三电+租赁”的商业模式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5) 1、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业务 (6) 2、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电控业务 (6) 3、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业务 (6) (四)择机进入公用事业领域,积极应对经济周期性影响 (7) (五)介入创业创新投资,做大做强股权投资业务 (7) 二、战略规划目标 (8) 三、内外部环境和保障措施 (8)

经过30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已稳居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行业龙头。公司为保持竞争优势,通过技术改造、加快产品研发、开展合资合作、兼并联营等举措,铅酸蓄电池生产能力目前已达2250万KVAH,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产量已稳居全国首位。公司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蓄电池冲扩成形、连铸连轧、全自动装配等生产设备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成为国际、国内众多知名品牌汽车厂商优秀供应商。公司销售渠道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全国各地均有销售网点,一级经销商1000余家,销售终端网点达5万余家。 未来五年(2019-2023年)是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是中国进入后工业叠加“互联网+”的时代。目前随着汽车产业整体增长趋缓、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锂电池广泛应用的市场变化,公司继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出现瓶颈,同时铅酸电池为应对锂电池的挑战正经历着较大的技术进步,所有这些决定了未来五年是公司发展至为关键的五年。公司既要继续做大做强传统的汽车起动用铅酸电池产业,更要在产品、产业与商业模式方面持续创新,快速而平稳地实施产品、产业与商业模式的转型。公司转型是基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更是基于公司整体情况而审慎做出的决策。 公司将围绕下列五个方面的规划内容,进行具体战略规划。

蓄电池行业发展史介绍

蓄电池行业发展史介绍 编辑者:变宝网仁宝 蓄电池行业发展时间不算很长,但过程是艰辛的。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在蓄电池的发展中做出贡献,蓄电池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电源”,具有电压平稳、安全可靠、价格低廉、适用范围广、原材料丰富和回收再生利用率高等优点,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下面了解下蓄电池行业的发展史。 大事记 1905,第一个蓄电池用于汽车(首先只为照明用); 1914,第一次将启动型蓄电池用于汽车; 1922,第一个BOSCH摩托车用蓄电池出现在摩托车上; 1926,第一台蓄电池充电器问世; 1927以后,Bosch公司开发出汽车用蓄电池。 发展史 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在蓄电池的发展中做出贡献,如LuigiGalvani(约在1789年)、JohnRitter(约在1800年)、AlessandroRitter(约在1800)、GastonPlante(约在1859年)和CamilleFaure,他们把开发被认为是错误的电池的蓄电池引上正确的道路。

19世纪末。已经产生蓄电池的栅架,它的原理仍是至今铅酸电池使用的部件。自那以后,铅酸蓄电池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总是那些单个电池,总是那些极板,总是那样的硫酸液。但仔细观察人们可以看到: 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增加了几倍; 广泛采用塑料(早期隔板和蓄电池外壳为木材); 绝对免维护蓄电池成为今天启动型蓄电池的标准蓄电池; 寿命,除个别例外,已接近?汽车的整体寿命。 蓄电池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电源”,具有电压平稳、安全可靠、价格低廉、适用范围广、原材料丰富和回收再生利用率高等优点,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 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石油资源面临危机、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形成了新型二次电池及相关材料领域的科技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双重社会背景。市场的迫切需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充放电试验规程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充放电试验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通则规定了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试验内容、要求和周期。 1.2 本通则适用于现场维护人员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试验。 1.3 下列人员应通晓本规程 领导人员:生产副总、生产部门经理(主任)、副经理(副主任、经理助理)、专职技术人员。 生产人员:值长、运行值班员、维护班人员。 2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日常要求 2.1 蓄电池应每半月进行一次巡视、检查并记录整组电压和各个标示电池电压。 2.2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核对充放电周期 新安装后的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组,应进行全核对性充放电试验,以后每隔2年进行一次核对性充放电试验,运行了6年以后的阀控蓄电池,应每年做一次核对性充放电试验。 3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充放电项目 3.1 检查电池表面是否完好无鼓胀变形,电池连接的接触良好,极柱的连接表面无腐蚀。 3.2 准备好充放电工器具,记录表格及开工资料。 3.3 确定电池充放电时间和要求放出容量预测值。充足电后进入放电,放电10小时单体终止电压1.90V,最低不能低于1.80V。 3.4 在充放电过程中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单体电压,总电压,充放电电流。并检查电池发热,充电装置运行情况。 3.5 充放电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数据分析,对电池的电压有不正常下降,容量不足的电池应单独进行充电或更换处理。 4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技术要求. 4.1 蓄电池应处在清洁、阴凉及干燥的远离热源和可能产生火花的地方,室温应保持在16℃~32℃的范围内。 4.2 蓄电池室内应通风良好,同时排出的气流不得立即回到电池室内,以防室内的氢气含量超过4%而有爆炸的危险。 4.3 蓄电池不能过电流或过电压充电,亦不能过放电,每次放电完后,应及时充电,需充电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

蓄电池的发展历史

1969年,美国登月计划实施,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和镉镍电池被列入月球车用动力电源,最后镉镍电池被采用,但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从此得到发展。1992 年,经过许多年努力并付出高昂代价的情况下,密封铅酸蓄电池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其基本特点是使用期间不用加酸加水维护,电池为密封结构,不会漏酸,也不会排酸雾,电池盖子上设有单向排气阀(也叫安全阀),该阀的作用是当电池内部气体量超过一定值(通常用气压值表示),即当电池内部气压升高到一定值时,排气阀自动打,排出气体,然后自动关阀,防止空气进入电池内部。 胶体电池属于铅酸蓄电池的一种发展分类,最简单的做法,是在硫酸中添加胶凝剂,使硫酸电液变为胶态。电液呈胶态的电池通常称之为胶体电池。 胶体电池与常规铅酸电池的区别,从最初理解的电解质胶凝,进一步发展至电解质基础结构的电化学特性研究,以及在板栅和活性物质中的应用推广。其最重要的特点为:用较小的工业代价,沿已有150年历史的铅酸电池工业路子制造出更优质的电池,其放电曲线平直,拐点高,比能量特别是比功率要比常规铅酸电池大20%以上,寿命一般也比常规铅酸电池长一倍左右,高温及低温特性要好得多。 胶体电池是目前世界上各项性能最优越的阀控式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它在使用时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具有以下的技术特点: 内部无游离的液体存在,无内部短路的可能。 采用无锑合金电池极板,电池自放电率极低.在20摄氏度下电池存放两年不需补充电. 长时间放电能力及循环放电能力强。 采用滑动密闭技术(德国阳光公司专利),即允许由电化学反应必然产生的电池使用后期的的极柱生长,又能保证其极高的密封性能。 电池厂家泰科源

铅酸蓄电池原理和种类

铅酸蓄电池原理和种类 储能电池及器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可缺少的存储能电能的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存储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能,并在日照量不足,夜间以及应急状态下为负载供电。常用的储能电池有铅酸蓄电池、碱性蓄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它们分别应用于不同场合或者产品中。目前应用最广是铅酸蓄电池,从19世纪50年代开发出来至今,已经有160余年的历史,目前衍生出很多种类,如富液铅酸电池、阀控密封铅酸电池、胶体电池,铅碳电池等。 一、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铅酸电池是用铅和二氧化铅作为电池负极和正极活性物质,以稀硫酸为电解质的化学储能装置,具有电能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端电压高、安全性强、性价比高、安装维护简单等特点,目前是各类储能、应急供电、启动装置中首选的化学电源。铅酸电池的主要构成包括: 1.极板:正负极板均是以特殊的合金板栅涂敷上活性物质所得,极板在充放电时存储和释放能量,确保电池的容量和性能可靠。 2.隔板:是置放于电池正负极中间的一个隔离介质,防止电池正负极直接接触而短路的装置,不同类型的铅酸电池隔板材质不同,阀控类电池主要以AGM、PE、PVC 为主。 3.电解液:铅酸电池的电解液是用蒸馏水配制的稀硫酸,电解液在充放电时起到在正负极间传输离子的作用,因而电解液必须要没有杂质。 4.容器(电池壳盖):电池包覆的容器,电解液和极板均在容器内,主要起支撑作用,同时防止内部物质外溢,外部物质进入内部结构污染电池。 二、种类及优势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电化学反应,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英语:Lead-acid battery 。 放电状态下,正极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铅,负极主要成分为铅。 充电状态下,正负极的主要成分均为硫酸铅。 铅酸蓄电池种类较多,应用在光伏储能系统中,比较多的有三种,富液型铅酸蓄电池、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铅碳蓄电池等等。 2.1 富液型铅酸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维护和保养

铅酸蓄电池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知识 一、蓄电池使用环境 推荐环境温度范围,AGM电池:充电10~+30℃,放电10~+40℃,储存-10~+35℃; 胶体电池:充电5~+30℃,放电5~+40℃,储存-10~35℃; 附近无明火、火花、热源等; 避开热源和阳光直射的场所; 避开潮湿、可能浸水场所,地下或水下使用需采购我司特殊结构电池; 避开完全密闭场所。 二、蓄电池的安装及使用 1、开箱及检查 搬运: 禁止在端子部位受力,防止端子损伤和密封部位裂开; 避免蓄电池倒置、遭受摔掷或冲击; 绝对避免使用钢绳等金属线类,防止蓄电池短路。 检查:包装箱、蓄电池外观——无损伤; 2、安装前注意事项 电池成组使用时建议先给电池配组,量取开路电压相同或相近的电池为一组,建议电压相差0.01V/单体为一个等级; 串联超过450V的安装时电池底部需垫上绝缘胶垫; 检查电池无异常后,将其安装在指定地点(例如电池房); 如将电池安放在电池房,应尽可能将其放在电池房最低处; 避免将电池安装在靠近热源(如变压器)的地方; 因为电池贮存时可能产生易燃气体,安装时应避免靠近产生火花的装置(如保险丝); 连接前,擦亮电池端子,使其呈现金属光亮; 小心导电材料短接蓄电池正负端子。 多个电池一起使用时,首先保证电池间连接正确,再将电池与充电器或负载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电池正极应与充电器或负载的正极连接,负极与负极连接。如果电池与充电器连接不正确,充电器会被损坏,一定要注意不要连接错误。切记连接正确。 3、安装及接线 将金属安装工具(如扳手)用绝缘胶带包裹,进行绝缘处理; 先进行蓄电池之间的连接,然后再将蓄电池组与充电器或负载连接; 多组电池并联时,遵循先串联后并联的接线方式; 为保证较好的散热条件,各列蓄电池间距需保持20mm以上; 连接后,在蓄电池极柱表面敷涂适量防锈剂(如凡士林); 蓄电池安装完毕,测量电池组总电压无误后,方可加载上电。 4、蓄电池的使用 4.1补充电 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由于自放电电池会损失部分容量,使用前请补充电; 如果使用过程中暂时停放不用,请定期进行补充电。

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结构

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结构
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结构 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结构 人们常说的免维护蓄电池正规名称叫做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它作为电动车的 动力源使用广泛。电动车用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从外表看,有外壳、阀盖、接线 端子。接线端子周边的密封材料分别用红色和黑色(或者蓝色)来表明正极和负极。 12V 的电池内部分为 6 个独立的相互隔绝的单格,每个单格内有用各自的汇流导体连接 的正极板群和负极板群。铅酸蓄电池的极板犹如钢筋水泥的结构,是在合金丝的筛网 状的骨架上涂敷(或者轧制)活性物质形成的:正极板上的物质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 板上的物质是绒状铅(Pb)。每一个正、负极板之间都隔着多孔的超细纤维物质(也有使 用二氧化硅胶物质填充的),其中吸附着硫酸(H2SO4)电解液,这个纤维物质(或硅胶物 质)是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液相传输和气相传输的通道,它和正、负极板群被紧密地装配 在一起,形成一个 2V 的电池单体。由于铅酸蓄电池在充电时极板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氢 气和氧气,当它们产生的过多并且来不及化和成水的时候就会在单格内形成压力。为 了保证蓄电池正常安全的工作,每个单格都设有自己的溢气阀,当压力过量时让气体 自动逸出。相对于电池槽里装满电解液体的富液电池而言,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内 部只蕴含着很少的电解液,属于贫液电池。尽管如此,由于设计时电解液有一定的冗 余,并且在溢气阀压力的保护下只要使用合理,由气体逸出造成的水损失极小,以至 阀控蓄电池的电解液在寿命过程中基本不用补充,因此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也被称 为免维护蓄电池。以上是电动自行车常用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 中 6 个 2V 的单格串联成 12V 的电池,电动自行车就是由 2 个、3 个或者 4 个这样的电
1 / 10

电池的发展史

电池的发展史 电池发展历史 1800年 Alessandro Volta 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电池、 1802年 Dr、 William Cruikshank 设计了第一个便于生产制造的电池、 1836年 John Daniell 为提供稳定的放电电流,对电池做了改进 1859年 Gaston Planté发明可充电的铅酸电池、 1868年 George Leclanché开发出使用电解液的电池 1881年 J、 A、 Thiebaut 取得干电池专利、 1888年 Dr、 Gassner 开发出第一个干电池、 1890年 Thomas Edison 发明可充电的铁镍电池 1896年 在美国批量生产干电池 1896年 发明D型电池、 1899年 Waldmar Jungner 发明镍镉电池、 1910年 可充电的铁镍电池商业化生产 1911年 我国建厂生产干电池与铅酸蓄电池(上海交通部电池厂) 1914年 Thomas Edison 发明碱性电池、 1934年 Schlecht and Akermann 发明镍镉电池烧结极板、 1947年 Neumann 开发出密封镍镉电池、 1949年 Lew Urry (Energizer) 开发出小型碱性电池、 1954年 Gerald Pearson, Calvin Fuller and Daryl Chapin 开发出太阳能电池、1956年 Energizer、制造第一个9伏电池 1956年 我国建设第一个镍镉电池工厂(风云器材厂(755厂)) 1960前后

Union Carbide、商业化生产碱性电池,我国开始研究碱性电池(西安庆华厂等三家合作研发) 1970前后 出现免维护铅酸电池、 1970前后 一次锂电池实用化、 1976年 Philips Research的科学家发明镍氢电池、 1980前后 开发出稳定的用于镍氢电池的合金、 1983年 我国开始研究镍氢电池(南开大学) 1987年 我国改进镍镉电池工艺,采用发泡镍,电池容量提升40% 1987前 我国商业化生产一次锂电池 1989年 我国镍氢电池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1990前 出现角型(口香糖型)电池, 1990前后 镍氢电池商业化生产、 1991年 Sony、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生产 1992年 Karl Kordesch, Josef Gsellmann and Klaus Tomantschger 取得碱性充电电池专利 1992年 Battery Technologies, Inc、生产碱性充电电池 1995年 我国镍氢电池商业化生产初具规模 1999年 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商业化生产 2000年 我国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生产 2000后 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新能源发展问题的焦点 电池的发展史由1836年丹尼尔电池的诞生到1859年铅酸电池的发明,至1883年发明了氧化银电池,1888年实现了电池的商品化,1899年发明了镍-镉电池,1901年发明了镍-铁电池,进入20世纪后,电池理论与技术处于一度停滞时期。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池技术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首先就是为了适应重负荷用途的需要,发展了碱性锌锰电池,1951年实现了镍-镉电池的密封化。1958年Harris提出了采用有机电解液作为锂一次电池的电解质,20世纪70年代初期便实现了军用与民用。随后基于环保考虑,研究重点转向蓄电池。镍-镉电池在20世纪初实现商品化以后,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加,铅、镉等有毒金属的使用日益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可代替传统铅酸电池与镍-镉电池的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自然成为有力的候选者之一。

阀控蓄电池维护规程说明

铅酸阀控蓄电池使用与维护规范说明 前言 阀控蓄电池的维护,是蓄电池投入实际应用后的必要工作。合理的维护可大幅度提高蓄电池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说明: 蓄电池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幅度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合理使用的基础条件是对蓄电池的原理和特性熟悉,同时对使用条件的动态因素也要熟悉。这两项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对蓄电池制造厂提出合理的质量改进要求,并在使用中把蓄电池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现在许多用户对蓄电池认识较浅,所以制定的本行业使用标准中,错误的条款长期得不到修正,造成资源、能源的大量浪费。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现制定这个标准,向社会公布。蓄电池协会有责任帮助蓄电池用户修订原有标准中的错误,希望电池用户相应。 本规程主要用于多单节组成的阀控蓄电池组的维护。 说明: 电池成组以后,就有电池组内容量均衡性问题,容量均衡性标准合理了,就为使用蓄电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就延长了。如何检测、控制、修复容量的均衡性,涉及到标准、专用设备,技术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本规程也适用于阀控电池、防酸隔爆和开口电池。其控制原理,也适合于锂电池、镍氢电池、锌空气电池。 说明: 这个规程,是基于化学电源蓄电池的固有规律提出来的。因此它可以移植到其他类型的电池上,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1范围 为了合理使用阀控电池,现制定“阀控电池在线容量维护”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铅酸阀控电池,在成组使用蓄电池的场合,都可采用本规程维护。 说明: 阀控蓄电池,曾一度被误称为“免维护”电池,虽然现在已经取消了这个词,但在许多行业引发的错误做法却难以改正。如通信行业在使用阀控电池后,就取消了邮电学院和邮电大学蓄电池这门课程,使现在的50岁以下的电源技术人员,基本没有蓄电池知识。在通信行业内的电源使用经验交流会中的论文,都有明显的概念性错误,所以就没有对错误规程的纠正能力。 该标准可用于铁路机车车辆、通信基站、电动汽车、煤矿蓄电池机车、UPS 电源等范围。 说明: 在上述几个行业,使用电池数量大且集中,在使用标准中,都有一些错误,甚至把错误当作经典实施多年。 如电动汽车上,由于购买汽车者不相信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销售者也拿不出可信服的材料,证明使用成本低于燃油车,所以采用锂电池的电动汽车销售阻力很大。把本标准的人工维护理念注入蓄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电池分档使用,就能大幅度降低电池使用成本,为电动汽车打开市场化大门添加强有力的动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1蓄电池用水技术标准 2,2阀控蓄电池标准 说明:

铅酸蓄电池结构详解

铅酸蓄电池结构详解 一、蓄电池的功用 蓄电池种类较多,根据电解液不同,有酸性和碱性之分。由于铅酸蓄电池内阻小,电压稳定,在短时间内能供给较大的起动电流,而且结构简单,价格较低,所以在汽车拖拉机上被广泛采用。 蓄电池为一可逆直流电源,在汽车拖拉机上及发电机并联,它的主要作用是: (1)发动机起动时,蓄电池向起动机和点火装置供电。起动发动机时,蓄电池必须在短时间内(5~10s)给起动机提供强大的起动电流(汽油机为200~600A。柴油机有的高达1000A)。 (2)在发电机不发电或电压较低发动机处于低速时,蓄电池向点火系及其它用电设备供电,同时向交流发电机供给他激励磁电流。(3)当用电设备同时接入较多,发电机超载时,蓄电池协助发电机共同向用电设备供电。 (4)当蓄电池存电不足,而发电机负载又较少时,可将发电机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即充电。 (5)蓄电池还有稳定电网电压的作用。当发动机运转时,交流发电机向整个系统提供电流。蓄电池起稳定电器系统电压的作用。蓄电池相当于一个较大的电容器,可吸收发电机的瞬时过电压,保护电子元件不被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蓄电池的构造

车用12V蓄电池均由6个单格电池串联而成,每个单格的标称电压为2V,串联成12V的电源,向汽车拖拉机用电设备供电。 蓄电池主要由极板、电解液、格板、电极、壳体等部分组成。 1.极板 极板分为正极板和负极板两种。蓄电池的充电过程是依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和电解液中硫酸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深棕色的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青灰色的纯铅(Pb)。 正、负极板的活性物质分别填充在铅锑合金铸成的栅架上,加入锑的目的是提高栅架的机械强度和浇铸性能。但锑有一定的副作用,锑易从正极板栅架中解析出来而引起蓄电池的自行放电和栅架的膨胀、溃烂,从而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负极板的厚度为1.8mm,正极板为2.2mm,为了提高蓄电池的容量,国外大多采用厚度为1.1~1.5mm的薄型极板。另外,为了提高蓄电池的容量,将多片正、负极板并联,组成正、负极板组。在每单格电池中,负极板的数量总比正极板多一片,正极板都处于负极板之间,使其两侧放电均匀,否则因正极板机械强度差,单面工作会使两侧活性物质体积变化不一致,造成极板弯曲。 2.隔板 为了减少蓄电池的内阻和体积,正、负极板应尽量靠近但彼此又不能接触而短路,所以在相邻正负极板间加有绝缘隔板。隔板应具有多孔性,以便电解液渗透,而且应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抗碱性。

蓄电池维护教案

蓄电池维护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蓄电池维护 机电系汽车教研室 .5 《蓄电池维护》教案 【课题】蓄电池维护 【所属学科】汽车工程 【课程类型】新授课 【上课地点】工科实训中心汽修区域 【课时安排】2课时 (90分钟)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汽车构造,电工电子技术,对汽车及电学有了基本了解。【教学策略】本节看似简单,但要掌握正确的充电方法却不容易。若采用传统讲述方法教学,易造成课堂容量小,讲解枯燥的局面,学生无学习兴趣的局面。为了获得 更好的学习效果,我采用“任务单”导学模式,组织4个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 探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从而在不断的观 察、探索、实践、总结中实现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情感的体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铅蓄电池的构造、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想象能力。 技能目标:蓄电池充电维护。 素质目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职业安全素质。 【教学重点】蓄电池充电维护。 【教学难点】铅酸蓄电池构造。 【课前准备】分组准备:将班级学生分成5人小组,每组一个组长。 实训器材:铅酸蓄电池5块,充电机5台。以上材料由各组长于第二节课领 回。 信息化环境:《蓄电池维护》课件包、“任务单”、模拟仿真软件(意中意)【教学过程】

(10分 钟) 系习,教师总结。 活动二(20分钟)铅酸蓄电池的构造、特点启发式教学,仿真软 件,自主学习,教师 总结。 自主学习,了解铅酸 蓄电池构造。 活动三(15分钟)充电方法自主学习,仿真软 件,分组讨论。 培养自主探究、竞争 协作的学习能力。 活动四(45分钟)蓄电池充电维护仿真软件,动手实 操,教师点评,考核 评分。 虚实结合,培养学生 合作及动手能力。 项目一任务二蓄电池维护 第一节:理论部分 一、电源系的组成、功能及电路关系 二、铅酸蓄电池的构造、特点 三、充电方法第二节:实训部分 一、蓄电池充电维护 二、总结 1蓄电池维护任务单(课前给学生)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铅蓄电池的构造、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想象能力。 技能目标:蓄电池充电维护。 素质目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职业安全素质。

(整理)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检测

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检测 一、容量 电池容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并由制造商宣称的电池容量值。实际上是在规定 温度下,以一定电流放电一定时间,当达到规定的终止电压时,所能给出的电量,用C 表示,以安时(Ah)为单位。 ⑴起动电池的容量 a. 额定储备容量,用Cr.n表示,其值应符合GB/T 5008.2-2008标准的规定。 b. 实际储备容量,用Cr.e表示,其值应在第3次或之前的储备容量试验时,达到额定储备容量用Cr.n。 c. 20h率额定容量,用C20表示,其值应符合GB/T 5008.2-2008标准的规定。 d. 实际容量,用Ce表示,其值应在第3次或之前的容量试验时,应不低于额定容量C20的95%。 ⑵牵引电池的容量 a. 额定容量,用C5表示,在30℃温度下放电5h,放电电流是C5/5(A),放电至单体电压1.70V,所给出的电量(Ah),其值应符合GB/T 7403.1-2008标准的规定。 b. 实际容量,用Ce表示,在规定条件下,电池所能放出的电量(Ah),其值应在第1次容量试验时应不低于额定容量C5的85%。实际容量在前10次容量试验内至少有1次 达到额定容量。 ⑶内燃机车用排气式电池的容量 电池的额定容量以C5表示,其值应在第6次循环内达到电池标称容量值,应符合GB/T 7404.1-2008标准的规定。 ⑷内燃机车用阀控密封式电池的容量 电池的额定容量以C5表示,其值应在第6次循环内达到电池标称容量值,应符合GB/T 7404.2-2008标准的规定。

⑸铁路客车用电池的容量 a. 额定容量,用C10、C5、C1表示,其容量值在进行容量试验时要达到额定值,在3次试验中有1次合格为合格,应符合GB/T 13281-2008标准的规定。 b. 实际容量,用Ce表示,即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电池实际放电容量。 c. 低温容量,用Cd表示,电池在零下40℃环境中静置8h,以I10(A)电流放电至单体电压1.60V,计算其容量,低温容量Cd与常温容量C10、C5、C1的比值不少于0.4(>40%)。 ⑹固定型防酸式电池的容量 C10容量在第1次循环不低于0.90C10,第5次循环应达到C10;C1和1.0C容量分别在第7次、第9次循环达到额定值,应符合GB/T 13337.1-2008标准的规定。 ⑺固定型阀控密封式电池的容量 C10容量在第1次循环不低于0.95C10,第3次循环应达到C10、C3、C1,应符合GB/T 19638.1-2008的规定。 ⑻小型阀控密封式电池的容量 C20容量应符合GB/T 19639.2-2008的规定。实际容量Ce在第5次充/放循环内应不低于C20。 ⑼电动道路车辆用电池的容量 a. 额定容量,用C3表示,第1次放电容量应不低于0.85C3,第10次放电容量或之前放电容量应达到C3,应符合GB/T 18332.1-2008的规定。 b. 低温容量,用Cd表示,电池在零下18℃环境中静置24h,以I3(A)电流放电至单体电压1.40V,其容量应不低于0.5C3。 ⑽电动助力车用密封式电池的容量 a. 额定容量,用C2表示,应在第3次循环内达到。 b. 实际容量,用Ca表示,应符合GB/T 22199-2008的规定。

电池的起源和发展史

电池的起源和发展史 电池的诞生,基于人们对于获取持续而稳定的电流的需要。不过,电池的发明,是来源于一次青蛙的解剖实验所产生的灵感,多少有些偶然。1780年的一天,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Luigi Galvani)在做青蛙解剖时,两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无意中同时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而如果只用一种金属器械去触动青蛙,就无此种反应。伽伐尼认为,出现这种现像是因为动物躯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电,他称之为“生物电”。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竞相重复伽伐尼实验,企图找到一种产生电流的方法。而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Alessandro Volta)在多次实验后则认为: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产生电流,大概是肌肉中某种液体在起作用。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伏特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浸在各种溶液中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两种金属片中,只要有一种与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金属片之间就能够产生电流。1799年,伏特成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这个“伏特电堆”实际上就是串联的电池组。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特电堆”进行了改良,又陆续有效果更好的“本生电池”和“格罗夫电池”等问世。然而在当时,无论哪种电池都需在两个金属板之间灌装液体,搬运很不方便,特别是蓄电池所用液体是硫酸,在挪动时很危险。 干电池的诞生。干电池的鼻祖在19世纪中期诞生。1860年,法国的雷克兰士(George Leclanche)发明了碳锌电池,这种电池更容易制造,且最初潮湿水性的电解液,逐渐被黏浊状类似糨糊的方式取代,于是装在容器内时,“干”性电池出现了。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Wilhelm Hellesen)发明了最早的干电池。相对于液电池而言,干电池的电解液为糊状,不会溢漏,便于携带,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如今,干电池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种类达100多种。常见的有普通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镁-锰干电池等。不过,最早发明的碳锌电池依然是现代干电池中产量最大的电池。在干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人们发现,干电池尽管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但用完即废,无法重新利用。另外,由于以金属为原料容易造成原材料浪费,废弃电池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于是,能够经过多次充电放电循环,反复使用的蓄电池成为新的方向。事实上,蓄电池的最早发明同样可以追溯到1860年。当年,

蓄电池运行和维护规程

DL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 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充电装置、微机监控器)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适用于电力系统各部门直流电源的运行和维护。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的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900.11-1988 蓄电池名词术语 GB/T2900.33-1993 电工术语电力电子技术 DL/T459-2000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 3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除按引用标准GB/T2900.11及GB/T2900.33中的规定外,再增补以下名词术语: 3.1初充电 新的蓄电池在交付使用前,为完全达到荷电状态所进行的第一次充电。初充电的工作程序应参照制造厂家说明书进行。 3.2恒流充电 充电电流在充电电压范围内,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 3.3均衡充电 为补偿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压不均现象,使其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而进行的充电。 3.4恒流限压充电 先以恒流方式进行充电,当蓄电池组电压上升到限压值时,充电装置自动转换为限压充电,至到充电完毕。 3.5浮充电 在充电装置的直流输出端始终并接着蓄电池和负载,以恒压充电方式工作。正常运行时充电装置在承担经常性负荷的同时向蓄电池补充充电,以补偿蓄电池的自放电,使蓄电池组以满容量的状态处于备用。 3.6补充充电 蓄电池在存放中,由于自放电,容量逐渐减少,甚至于损坏,按厂家说明书,需定期进行的充电。 3.7恒流放电 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值始终保持恒定不变,直放到规定的终止电压为止。 3.8容量试验(蓄电池) 新安装的蓄电池组,按规定的恒定电流进行充电,将蓄电池充满容量后,按规定的恒定电流进行放电,当其中一个蓄电池放至终止电压时为止,按以下公式进行容量计算: C=Ift(Ah) 式中C -蓄电池组容量,Ah; If_-恒定放电电流,A; t -放电时间,h。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维护方法探析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维护方法探析 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红雁池电厂吴洪锐 【摘要】针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使用情况,介绍几种维护方法,并进行可行性探讨。 【关键词】蓄电池维护 1 前言 发电厂、变电站的直流系统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断路器正确动作的基本保证,其稳定运行对防止系统破坏性事故扩大和设备严重损坏至为重要。以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有镉镍蓄电池和铅酸蓄电池两种,但这两种蓄电池存在维护工作量大,不利于安全运行。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升级换代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自放电小、寿命长、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阀控式铅酸蓄电池采用阀控式密封结构,不需要加酸、加水维护,因此对这类蓄电池维护方法和手段不同于传统的铅酸蓄电池。本文总结了电力用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几种维护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2电力用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维护 免维护蓄电池不能认为是投入运行后就不需要人员来维护,只是相对其它蓄电池不需要加酸、加水,减少了维护量。运行中还是需要监视其运行状态的。我厂#2机就发生一次,由于电池寿命已到,在定期启动#2直流油泵时,直流油泵启动电流过大,蓄电池性能降低造成开路,使充电机过流跳闸,导致#2机直流电源全部消失的事故。所幸是当时#2机设备没有故障,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恢复充电机运行后,对该蓄电池拆除换新,将原电池拆除后发现该电池首先重量变轻,撬击电池本体,声音沉闷,推断该电池电解液严重不足,测量电池电压无,电阻无穷大。调出该电池的记录发现最后一次测试中,该电池电压较低,直阻偏大,下面就蓄电池的维护方法进行探讨。 2.1 充电电压的整定 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一般采用恒压限流充电法,对充电电压要求较严格,如果电压过高,会使电池过充而失水,从而造成电池永久性失效;如果电压过低会使其电池充电不足,从而减低电池容量和缩短电池使用寿命,因而充电电压的设定至关重要。 充电电压的整定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直流系统允许的运行电压。220V直流电源系统要求直流母线到负载线路上的压降损耗,充电器正常直流输出的整定电压为230V,允许有1—2V波动。(2)蓄电池单体充电电压。电力用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单体额定电压为2V,在环境温度25℃时,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的要求单体电池浮充电压为2.25±0.02V,单体电池充电电压为2.35±0.02V。(3)蓄电池的个数。由于蓄电池组长期在充电器和直流母线上浮充运行,因而充电电压的整定跟电池组蓄电池数量有很大关系,常用电池组充电电压(环境温度25℃)如表1所示。从表1看出有些蓄电池组需要的充电电压超过了母线上限报警电压(242V),这将不利于设备正常运行。蓄电池组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维护技术条件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维护技术条件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维护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日常维护、定期维护的周期、作业内容和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12V的轮式起重机产品使用的起动、点火、照明用排气式(富液、少失水)蓄电池(以下无专门说明均简称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08.1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 GB/T 5008.2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产品品种和规格 JB/T 10052 铅酸蓄电池用电解液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日常维护 对蓄电池清洁和安全检视为作业中心内容的维护作业。 3.2 定期维护 根据蓄电池使用环境和情况,对易耗及关键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和维护作业。 3.3 存储维护 根据轮式起重机产品的使用环境和情况,对长时间不使用的蓄电池进行检查和维护作业。 3.4 术语、符号 排气式蓄电池——排气式蓄电池是电池盖上有能析出气体产品的一个或多个开孔的二次电池。

4 安全注意事项 4.1 加酸后的蓄电池内有腐蚀性较强的硫酸,请远离儿童。配酸、加酸和检查等操作时请采取防护措施。如酸溅到皮肤、眼睛或衣物上,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时请即时送医院治疗。 4.2 不要将蓄电池的正、负极短路或接反,否则可能造成电击火灾事故。 4.3 蓄电池连接请用与合适的导线,连接端子应牢固,否则会发热起火或产生火灾。 4.4 蓄电池充电和使用时,有大量的氢氧气体产生。不能接近明火或高温热源,否则可能造成爆炸或事故。 4.5 高温季节严禁电池在阳光下直接曝晒。 4.6 废旧蓄电池禁止随意丢弃,应交经销商回收并妥善处理。 5 维护 5.1 维护环境及注意事项 5.1.1 检查前,车辆应停于水平、坚实的路面上,发动机熄火并使用驻车制动;严禁车辆启动或行

电池的简介及发展历程

电池的简介及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0-2-2 浏览人数:102人【返回列表】 电池概念: 电池就是把化学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储存装置。它通过反应将化学能或物理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即一种化学电源,它由两种不同成分的电化学活性电极分别组成正负极,两电极浸泡在能提供媒体传导作用的电解质中,当连接在某一外部载体上时,通过转换其内部的化学能来提供能。作为一种电的贮存装置,当两种金属浸没于电解液之中,它们可以导电,并在“极板”之间产生一定电动势。电动势大小与所使用的金属有关,不同种类的电池其电动势也不同。 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电动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负极通过电池内部移到正极时,电池非静电力(化学力)所做的功。电动势取决于电极材料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电池所能输出的总电荷量为电池的容量,通常用安培小时作单位。在电池反应中,1千克反应物质所产生的电能称为电池的理论比能量。电池的实际比能量要比理论比能量小。因为电池中的反应物并不全按电池反应进行,同时电池内阻也要引起电动势降,因此常把比能量高的电池称做高能电池。电池的面积越大,其内阻越小。 电池的能量储存有限,电池所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叫做它的容量,通常用安培小时作单位,它也是电池的一个性能参数。电池的容量与电极物质的数量有关,即与电极的体积有关。 实用的化学电池可以分成两个基本类型:原电池与蓄电池。原电池制成后即可以产生电流,但在放电完毕即被废弃。蓄电池又称为二次电池,使用前须先进行充电,充电后可放电使用,放电完毕后还可以充电再用。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换成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电池的发展史 1780年的一天,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时,两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无意中同时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而只用一种金属器械去触动青蛙,却并无此种反就。伽伐尼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动物躯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电,他称之为“生物电”。 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家们极大兴趣,他们竞相重复枷伐尼的实验,企图找到一种产生电流的方法,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在多次实验后认为:伽伐尼的“生物电”之说并不正确,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产生电流,大概是肌肉中某种液体在起作用。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伏特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浸在各种溶液中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两种金属片中,只要有一种与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金属片之间就能够产生电流。 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烈的电流刺激。伏特用这种方法成功的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这个“伏特电堆”实际上就是串联的电池组。它成为早期电学实验,电报机的电力来源。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就多次重复了伽伐尼的实验。实验证明,只要在两种金属片中间隔以用盐水或碱水浸过的硬纸、麻布、皮革或其它海绵状的东西,并用金属线把两个金属片连接起来,不管有没有青蛙的肌肉,都会有电流通过。这就说明电并不是从蛙的组织中产生的,蛙腿的作用只不过相当于一个非常灵敏的验电器而已。 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打电堆”进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电解液,解决了电池极化问题,制造出第一个不极化,能保持平衡电流的锌─铜电池, 1860年,法国的普朗泰发明出用铅做电极的电池。。 然而,无论哪种电池都需在两个金属板之间灌装液体,因此搬运很不方便,特别是蓄电池所用液体是硫酸,在挪动时很危险。 在1860年,法国的雷克兰士(GeorgeLeclanche)还发明了世界广受使用的电池(碳锌电池)的前身。 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发明了最早的干电池。干电池的电解液为糊状,不会溢漏,便于携带,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 1890年Thomas Edison 发明可充电的铁镍电池

铅酸蓄电池的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铅酸蓄电池的安全操作规 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铅酸蓄电池的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对蓄电池进行任何的操作前必须保证将车辆停好,并 使之处于安全位置。 1 维护人员 蓄电池的充电、维修、更换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人员 来操作。在准备操作之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包括操作 手册、补给准备以及充电要求。 2 防火保护措施 在操作蓄电池时,现场严禁吸烟和明火。储存蓄电池 及充电时必须远离易燃物品,最少应保持2米以上的距 离,放置蓄电池的场所必须通风良好并配有消防设施。 3 蓄电池的维护 1) 每个单元电池上的螺母须保持干燥、清洁,每个接

线端和电缆线端须拧紧并用刷子涂上干净的油脂,以防止腐蚀。蓄电池裸露的接线端和接线柱必须用一个防滑的绝缘盖来盖住。 2) 每两个单元电池的电缆线应接触良好。检查每个极柱的螺母是否松动或滑牙,一旦出现,必须拧紧。 3) 保持蓄电池表面的清洁与干燥。充电完成后,应用棉线纱或刷子将溅出的酸迹擦干净,必要时可用潮湿的毛巾擦干净。 4) 蓄电池应避免过充电和过放电,同时快速充电和充电不足也应当禁止。否则有可能影响蓄电池的寿命。 5) 导电物体禁止放在蓄电池上面(包括金属的工具),否则有可能引起电池短路,甚至爆炸。 6) 禁止任何有害的液态或固态的物质溅到蓄电池表面。当使用密度计或温度计时,其表面应干净,不许有任何杂质。7) 放完电的蓄电池应及时充电,拖延时间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