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采油技术及发展趋势

微生物采油技术及发展趋势

微生物采油技术及发展趋势
微生物采油技术及发展趋势

浅析微生物采油技术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微生物采油技术成为了微生物方向研究的热点。微生物采油技术的进步将给作为不可资源的石油的发展带来极大的突破。本文解释了微生物采油的涵义,分析了微生物采油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机理进行了阐述,最后探究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微生物发展

1 微生物采油技术概述

1.1 微生物采油的涵义及分类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将筛选的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注入油藏,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或代谢产物的某些特性作用于原油,改变原油的某些物化特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根据实施过程与方法的不同,分为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与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在地上经微生物发酵工程研制、生产微生物的某种代谢产物注入油藏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即利用优良微生物在地上发酵生产采油制剂的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有微生物多糖和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将在地上模拟油藏条件筛选的微生物菌种与营养物注入油藏,微生物在油藏中运移,生长繁殖产生多种代谢产物,作用于原油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或用生长繁殖的菌体细胞及代谢产物封堵贮油岩层大的孔道,调整水驱油剖面;或将营养物注入油藏,激活油藏内的原生微生物生命活动提高原油采收率。由于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存在纯种发酵,产品单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回顾了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将其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之后,详细介 绍了网络技术中的四大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网络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从语义网、计算机系统重新整合、网络进行整合、人工智能等七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网络技术;发展趋势;语义网;人工智能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divides its history into three https://www.doczj.com/doc/4e11355453.html,ter,the four major technology about the network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future network development trend was 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tha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from the semantic web, computer system integration, network integr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o on.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之间通过连接介质(如网络线、光纤等)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组织形式。计算机网络是二十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原本用于军事通讯,后逐渐进入民用,经过短短40年,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化速度惊人。回顾历史,从大局的角度看,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是厂商导向阶段。基本上在网络行业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都知道,刚开始的IT都是集中地把用户内网连在一起,所有项目、所有用户都一直在做同样的事,网络设备厂商作为主导。第二阶段,上个世纪9 0年代末期到最近一两年,是公网的阶段,中国电信和现在的中国网通等固网运营商都在集中精力做外网和公网。第三阶段,也就是从现在开始,将进入应用导向和用户导向阶段。以后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单单为了内网或者外网,而是怎么朝更深层次发展,怎么用好这个网,怎么能更容易地享受到网络服务,怎么能更容易地把网络服务推向网络端。 1 网络技术简介 (1)软交换技术。为了把服务控制功能和网络资源控制功能与传送功能完全分开,需要应用软交换技术。根据新的网络功能模型分层,计算机网络将分为接入与传输层,媒体层,控制层,业务/应用层(也叫网络服务层)四层,从而可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 (2)IPv6技术。未来的计算机网络是基于IPv6技术的网络。和IPv4相比,IPv6的主要改变就是地址的长度为128位,也就是说可以有2的128次方的IP地址,足以保证地球上的每个人拥有一个或多个IP地址。 (3)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当前组网技术正从具有上下光路复用(OADM)和光交叉连接(OXC)功能的光联网向由光交换机构成的智能光网络发展;从环形网向网状网发展;从光→电→光交换向全光交换发展。即在光连网中引入自动波长配置功能,也就是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使静态的光连网走向动态的光连网。 (4)宽带接入技术。计算机网络必须要有宽带接入技术的支持,各种宽带服务与应用才有可能开展。当前宽带接入技术有两个新技术,一个是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的

微生物采油技术简介

微生物采油技术简介 大庆石油学院 2006年3月

一、概述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近年来各油田采用与大学、研究院所合作以及从国外公司引进技术等方式,进行了大量的室内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进行了一定数量的现场试验。但在以烃类为营养物的厌养菌或兼性厌养菌的筛选、评价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我们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已经筛选出能够在油藏环境生长、繁殖、代谢的菌种。室内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大庆油田的不同区块进行了油井解堵、水井降压以及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效果非常明显,经济效益好。 二、研究依据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通过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原油采收率,已经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机理: 1、细菌降粘,减少原油的渗流阻力; 2、产生气体,形成气驱和原油降粘; 3、产生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 4、产生聚合物,封堵高渗透层,调整吸水剖面; 5、脱硫或脱硫菌,食原油组分中的硫、氮、降解沥青和胶质,降低原油粘 度; 6、产生有机酸,溶解岩石,提高油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7、产生醇、醛、酮等有机溶剂,降低原油的粘度; 8、利用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使储层岩石表面的湿性反转,以利于水驱 提高采收率。 以上的微生物采油机理,主要是以细菌在地下代谢碳水化合物(如糖蜜)为基础提出来的。我国的糖蜜资源有限,不可能将大量的糖蜜注入地层。但是,在油层中却存在着大量未被采出的残余油。如果能够找到以油层原油为碳源生长繁殖的细菌,通过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或使原油降粘来增加原油的产量,那么将是一条非常经济的MEOR途径。 三、菌种的筛选 对于所筛选解堵或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菌种,必须满足以下的条件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厌氧条件下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繁殖; 2、营养要求简单,补充氮、磷、钾元素,即能满足厌氧代谢原油的要求; 3、以原油为碳源时,厌氧生长速度较快; 4、细胞较大; 5、适合油藏条件(如温度、PH值、矿化度等); 6、地面扩大发酵较为简单。 按照上述要求,最终确定了几株菌供矿场试验。所选育的菌种是来自大庆油田油井产出的油水混合物。此种细菌产物主要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并且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进行长繁殖。细胞大小为0.5~1×3~100微米,形成1微米左右的孢子。对于不同的油层条件将以此菌为基础,进行不同工艺的培养及配伍应用。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效果很显著。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_王世敬

!加工制造#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王世敬温筠X (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简述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最新成就与进展,我国在发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情况、差距及动向。在大量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3个发展方向:(1)全球化,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化、标准化和集成化;(2)虚拟化,即设计过程中的拟实技术和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3)绿色化,即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生产出产品,使用完后经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 关键词机械制造现状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而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则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动力。 机械制造业发展至今,按其生产方式的变化可划分为: (1)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手工制作及早期的工业生产均属于这种方式。 (2)设备密集型生产方式。这是一种随着运输机械、施工机械和机床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生产方式。汽车、拖拉机、轴承等大批量生产中的刚性生产流水线均属于这种生产方式。 (3)信息密集型生产方式。从20世纪初期开始出现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新型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它实现了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器设备可通过获得的信息,快速、准确地实现加工,继而产生了使用这些典型设备的生产方式。 (4)知识密集型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制造理念的飞跃,把单向的产品制造链组成为有机的制造系统,其中的物流系统、信息流系统、能量流系统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这种制造系统不单能与人进行信息交流,而且本身具有专家系统、数据库等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使其能在获取较少信息的情况下完成加工要求。柔性制造系统(FM 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 S)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 (5)智能密集型生产方式。这是目前正在研究和实施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它试图使用制造系统本身具有的人工智能,并引入了新的制造哲理和组织形式。因此,这种制造技术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超前地开发产品,实现多品种产品的全过程管理。这种制造技术的实施,将使人们梦寐以求的/无图纸加工0、/无人化加工0、/无害化加工0成为可能。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制造系统(IMS)、智能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I-CIMS)、敏捷制造等就属于这种生产方式。 现代制造技术的涵义相当广泛。一般认为,现代制造技术是以传统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交叉融合的结果,是一个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与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它使制造技术的技术内涵和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凡是那些能够融合 # 21 # 2002年第30卷第11期 石油机械CHINA PETROLEUM MACHINERY X温筠,讲师,生于1972年,1998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石油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地址:(257062)山东省东营市。电话:(0546)8392093(H)。第一作者王世敬简介见本刊2002年第8期。 (收稿日期:2002-04-05;修改稿收到日期:2002-05-31)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方向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世界石油工业预测分析报告文案

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预测分析报告 总体来说,20世纪是廉价的石油时代,低廉而又充足的石油支撑了人类工业的大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廉价的石油在20世纪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几次石油危机使世界为之震撼。20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也有低谷,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迷茫,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也不清楚地球到底蕴藏多少油气资源,只是凭借我们现有的手段来发现我们能发现的油气资源,尽量提高采收率,产出更多的油气来。石油工业发展到今天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充满了希望,但随着人类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油气资源的不断减少,决定了油气资源——这种不可再生能源——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有人预测21世纪石油时代即将终结,因为人类已经通过各种手段从地

下开采了一个多世纪的石油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油气的产出急剧加大,油气消费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油气需求还在以比较快的速度增加着,以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人类将会在21世纪用完地下的油气资源,石油时代将要在21世纪终结。而21世纪油气对人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还得依靠油气资源来维持发展。这里我们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认识,对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做一些初步展望。 一、有限的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确定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油气资源,但是我们确信,油气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在不久的将来某一段时间将出现枯竭,产量将逐渐下降,新发现储量将难以弥补产量的下降,但是人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所以能否继续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能否把地下以前没有采出的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能否改进各种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上业的最大特点。同时,有限的油气资源将影响和制约着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对油气资源远景趋势的一个初步判断。 (一)短期油气资源展望 从总体上来看,世界油气资源丰富,在将来几十年仍然能维持人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但是油气资源分布明显呈不均状态,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现实。人们对世界油气资源数量的评价呈上升趋势,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是不断增长的。

浅谈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e11355453.html, 浅谈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范洪江郭军龙陈尚桢 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13期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高,现阶段,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石油工业的开采过程中,其中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将通过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特点以及优势研究,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石油开采业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特点;研究;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石油开采业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石油的采油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采工作对油层的破坏,减小了环境污染,为我国的采油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1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概念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提高石油采油率的技术,也叫做微生物强化采油,这种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微生物的筛选,将油藏注入到筛选出的微生物或者微生物代谢产物中,通过微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或者代谢产物的生理特征,在开井采油时,就可以改变原油的粘性、表面的流速和石油的张力,还能大大改变石油的压力,从而提高石油的采油率。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不仅包括微生物学、油藏地质学还包括石油开采工艺学等学科,这种利用微生物采油的构想来源于美国人,随后,其他国家的石油专家也不断研究,使这项技术日益完善。 国内的相关学者已经筛选出来的多种能够提高采油率的微生物菌种,也能够利用微生物技术构建采用微生物的菌株。中国石油多次召开微生物采用技术研讨会,不断发展和规划技术体系的建设,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的很对石油开采专家积极的学习国外的微生物采油技术理念,取长补短,使我国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国的微生物采油技术还缺乏对菌种的评价和检测体系,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中还需不断的完善[1]。 2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2.1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特点 2.1.1 石油的地层条件影响微生物采油技术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必须要保证微生物在地层中繁衍生殖,油层内细菌的生长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只有保证油层内的氢氧离子浓度适中、营养物充足、压力和温度都适应微生物生长时,才能顺利的完成石油的开采工作。为了提高油田的采油率,就要不断的调整油层内各种地层条件,促进微生物不断的进行传播。

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

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 【摘要】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中包括三大技术:菌种筛选及性能评价技术、菌种放大培养 技术、现场注入工艺技术。其中现场注入工艺技术是决定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否工业化推广应 用的关键技术。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经过十多年研究,菌种及菌种放大培养技术已成熟,现场注入工艺技术一直不能满足工业化推广应用的需求,本文从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现场注 入工艺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着手,探索适应吉林油田工业化推广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现场注 入工艺。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 截止到2009年末,吉林油田已开发油气田21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8亿吨,动用天然气地 质储量186亿方。在已开发的油气田中,以扶余、红岗等为代表的老油田目前含水已接近90%,处于注水开发后期,含水上升速度较快,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问题突出;而以新立、 乾安等为代表的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注水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勘探工作的逐 年深入,新增增量的品位逐年下降,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新增储量的动用难度越大越大,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接替技术保障老油田的稳产,新增储量的有效动用。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微生物采油及其多样化的驱油机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石油 行业的青睐。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吉林油田现已形成了以CJF-002菌为目的菌的一系列微生 物采油配套技术,掌握了菌液及营养基生产、运输、注入、监测评价等相关工艺技术。但是 研究中发现,微生物现场注入工艺技术是决定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否工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菌种经过发大培养后,在输送和注入过程中,既要保证目的菌种不被空气、注入设备等 介质中的杂菌污染,又要保证目的菌的活性不被破坏,同时菌种所需的营养基也必须采用合 适的注入方式,才能保证目的菌在地层中得到更好的繁殖代谢。 1油井吞吐试验 吉林油田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五个阶段的微生物现场试验,注入工艺由经历了井口注入、管 线注入、配水间管线注入逐渐演化过程。微生物现场试验初期,主要进行油井吞吐试验,其 目的主要是验证外源微生物在地层条件下能否存活,其代谢产物在地层中是否具备堵塞大孔 道的能力。现场注入工艺主要采用井口注入工艺:即菌种在微生物培养站放大发酵后,按照 菌液:营养基=1:10的配比在培养站配液,利用罐车将配好菌液运送到注入井井口,再利 用泵车注入油井,每口井注入300方,注入速度30方/小时,注入过程中每4小时取样一次,分析目的菌浓度、杂菌浓度。注后关井20天开抽,同时取样分析目的菌浓度、杂菌浓度、 杂菌种类变化。以CJF-002菌为目的菌的微生物吞吐试验,共注入6口井,检测结果表明:CJF-002菌和其所需的营养基采用井口注入,只要罐车灭菌彻底,注入时间低于10小时,在 注入过程中不滋生杂菌,且CJF-002菌能够在地层中很好的繁殖,其代谢产物具备堵塞大孔 道的能力。 2微生物连续注入试验 油井吞吐仅仅可以作为一项增油措施,而不能实现微生物驱油。所以2000年设计微生物管 线注入工艺:从微生物培养站向试验区(东24~26区块)铺设了一条4000米的管线,菌种 在微生物培养站放大培养后,同样是按照菌液:营养基=1:10的比例配液,再通过管线输 送到注入现场配水间,再由配水间通过分别输送到2口注水井井口,配水间到2口注水井的 距离约200米(见图1)。 . 图1 微生物连续注入工艺流程图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精选文档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也推动着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工艺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仍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自动化控制技术、激光技术的出现,都是当下机械制造工艺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为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还需要对机械制造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实现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可持续化发展战略。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趋势 DOI: 0 导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机械制造的生产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需要人们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同时这也是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我国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是展现一个国家综合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工艺中所应用的先进技术正在进行优化和改革。 自动化控制技术 自动化控制是最为常见的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也是机械制造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控制功能主要表现在自动化加工制造、自动化加工流水线以及自动化制造工程三个方面。例如,在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中,实施自动化生产可以代替传统的人工生产力,有效减少了人力的使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生产误差,在每个加工环节中都能够按照初始设定完成机械的加工和制造,大大提高了加工制造的精准性,最终形成自动化性质的生产流水线。然而,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作用下,我国现阶段所应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机械制造工艺发展产生了局限性,因此,为了实现我国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激光技术 激光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中被人们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技术,其主要包含激光热处理、快速成型技术等。激光技术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将机械部件的使用年限延长,实现零部件的最大化应用价值。在对部件表面进行热处理

浅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概要:面临着网络的普及,日益恶化的网络安全威胁是网民们生畏,那如今的网络技术发野兔没迅猛……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威胁、网络安全意识、解决方案 正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裂变式高速发展,网络交流的频繁化促使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一些如银行事务,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和自动化办公等事务,但随之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互联性、匿名性也给网络应用带来了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 网络安全威胁: 1) 网络窃听:由于在广播网络系统中,每个结点都可以读取网上传送的数据,网络体系结 构允许监视器接受网上传送的所有数据,使得窃取网上的数据或非授权访问变得很容易。 2) 假冒:利用重放数据帧的方法,产生被授权的效果,假冒另一实体进行网络非授权活 动。 3) 数据修改:在非授权和不能检测的环境下对数据的修改,当节点修改加入网中的帧 并传送修改版本时就发生了数据修改》 4) 完整性破坏:破坏数据完整性,包括设备故障或人为有意无意破坏修改系统信息。 5) 服务否认:受到网络攻击使网络设备或数据遭到破坏,并可能产生拒绝某种网络服务 功能的后果。 6)重发:重发就是重复一份保文或报文的一部分,以便产生一个被授权效果, 7)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人为编制隐藏在计算机中很难别发现且具有破坏能力的程序或代码,能够通过软盘、硬盘、通信连路和其他路径在计算机网络传播额和蔓延。 网络安全技术的分类: 一.虚拟网技术 虚拟网技术主要基于近年发展的局域网交换技术(ATM和以太网交换)。交换技术将传统的基于广播的局域网技术发展为面向连接的技术。因此,网管系统有能力限制局域网通讯的范围而无需通过开销很大的路由器。 网络层通讯可以跨越路由器,因此攻击可以从远方发起。IP协议族各厂家实现的不完善,因此,在网络层发现的安全漏洞相对更多,如IP sweep, teardrop, sync-flood, IP spoofing攻击等 二.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以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类型. 三.病毒防护技术 1) 阻止病毒的传播。 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SMTP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群件服务器上安装病毒过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1) 一、石油的影响和地位 (2) 二、石油、天然气生产 (3) 三、美、苏(俄)两大产油国 (3) 四、中东 (4) 五、石油输出国组织 (5)

[摘要]从20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1)石油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还将逐步缓慢增长。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正在下降。(2)1980年以来,世界石油生产进入了在波动中缓慢增长的阶段,预计今后10-20年内仍将是同样的趋势,而10年后世界天然气的产量可能会超过石油。(3)美国作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源地,由于储量接替不上,原油产量逐步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和石油工业吸引外资力度的加大,石油生产的潜力还相当大。(4)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仍在稳定增长,2000年为932亿吨,占世界的66.5%,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该地区将是世界的石油资源重心。(5)经历了40年风雨的欧佩克已重新认识到维护内部团结和加强外部合作的重要性,它将积极寻求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新的对话渠道,推动市场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经评论·北京) 一、石油的影响和地位 在进入20世纪的时候,石油的主要用途是照明,主要产品是煤油。当时,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正在取代石油。20世纪头10年代,福特的变革使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也使石油从“煤油时代”进入“汽油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汽车挽救了巴黎;率先实现军舰以油代煤的大英帝国海军战胜了德国,初步显示了石油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一战以后,汽车、拖拉机和飞机工业的崛起,产生了对石油的巨大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动用了大量汽车、装甲车、坦克、舰艇和飞机,石油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战后,来自中东的大量廉价石油促进了西欧、日本等国能源结构的变化。1967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的比重超过煤炭而居首位。60-70年代,石油的地位达到了顶峰。石油不仅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燃料和动力,而且由于石油化工的蓬勃兴起,也成为主要的化工原料。石油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几乎一切领域。全球年石油消费量1953年为6.49亿吨,1973年跃到28.2亿吨,增长了3.34倍。1973年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动用“石油武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和西欧造成严重的经济和政治的振荡,更显示了石油影响之巨大。 作为转折点,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推动了各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大调整。在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用油工业的比重从1977年的22%降到1997年的17%;石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1年的8%降到1998年的3%。海湾战争显示出高科技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从整个世界来看,石油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还将逐步缓慢增长。石油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步下降,1983年为23.3%,1987年已下降到6.1%。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也正在下降,1970年为48.7%,1980年48.6%,1990年下降到38.6%,1999年为40.57%。天然气的比重正在上升,1950年为9.7%,1970年18.6%,1999年已上升到24.2%。 尽管如此,石油仍然是世界第一能源,仍然在人类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来石油的主要用途将从燃料转为化工原料,它的“孪生兄弟”天然气将取代石油成为第一能源。对石油的最大挑战将是新能源(特别是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和广泛应用,但这可能还需要10-20年。 与石油相应,石油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经历了大变化。20世纪的前80年,石油公司的地位节节上升。1980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前3名是石油公司,在前10名中石油公司占8家,在前50名中占20名;美国500强中,第1、2名是石油公司,前10名中石油公司占4家,前50家里石油公司占15家。但是,80年代以后,石油公司的地位逐步下降,1999年在世界500强的前10名中,石油公司只有1家,前50名中只有4家;

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二○○四年四月

前言 70年代初期世界石油危机,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国内微生物采油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引起各油田重视,并在国内各油田部署微生物采油工作,吉林油田主要进行注入营养物的微生物方法研究,辽河油田进行微生物单井吞吐矿场试验,大港油田进行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胜利油田进行微生物菌种筛选研究工作,大庆油田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上述各油田的工作均取得一定的进展。 目前,大庆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采出液含水大幅增加,而可采储量的半成以上仍被圈闭在地下,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对大庆油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实践证明,微生物采油不仅可以改变油井原有的产量递减趋势,提高原油产量,延长了油井的生命期,而且对同一口井可以反复使用。与其它化学采油方法比较,微生物采油具有不污染油藏和水资源、施工简单、成本低、高回报率、生物环保、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它克服了其它化学方法无法避免的高成本、高污染等缺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大庆油田的后续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一、微生物菌液性能 驱油采用的微生物是一种兼性厌氧,在无氧的油层环境下能依靠原油中长链烷烃(石蜡)为食源而生存、繁殖。大约每4个小时可增加体积一倍。该微生物的体积直径一般在0.1—0.3μm。适应的油层条件为,温度120℃以下,含水率10%以上,矿化度30万ppm以下,

原油中饱和烷烃或含蜡量3%以上。 二、微生物采油机理 采油微生物种类较多,各种微生物特性和作用机理不尽相同,但从效果上概括起来主要是对原油起到清蜡降粘的作用,在微生物代谢的同时伴有产热、产气和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等。具体如下: 1、采油微生物在生物代谢过程中以石蜡为养分,石蜡裂解后生成轻组分烃类,使石油中原有的重组分烃类向轻组分发生转移,从而降低了原油的粘度和凝固点,增强了原油的流动性。 2、微生物在地下代谢过程中产生CH4、H2、CO2、N2等气体,这些气体能够增加油层压力,部分溶于原油,改善原油流动性。 3、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化学物质,如生物活性剂、有机酸和醇、酯等有机溶剂。其中生物活性剂能降低油田水界面张力,产生水包油的乳化作用,使油和水的相容性增强,改善水驱效果;有机酸对碳酸岩层起到酸化地层和井筒周围近井解堵的作用:醇和有机酯等有机溶剂可以改变岩石表面性质和原油物理性质,使吸附在空隙岩石表面的原油释放出来。 4、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生物聚合物,能够在高渗透层控制流度比,调整注水油层的吸水剖面,增大波及体积。 三、微生物采油现场技术 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方式主要有:单井吞吐、微生物水驱、微生物循环驱、微生物水压裂以及微生物与共它采油措施,如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且面活性剂等复配。 1、微生物单井吞吐:

现代制造工艺技术(doc 27页)

现代制造工艺技术(doc 27页)

第7章现代制造技术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与趋势◆了解特种加工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现代制造生产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与趋势 ◆特种加工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7.1 现代制造技术概述 与传统制造技术比较,现代制造技术具有如下特征。 (1)系统性 由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管理等技术的引入,并与传统制造技术的结合,现代制造技术成为一个能够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系统工程;而传统制造技术一般只能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 (2)广泛性 传统制造技术通常只是指将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各种加工工艺;而现代制造技术则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及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成为“市场—设计开发—加工制

造—市场”的大系统。 (3)集成性 传统制造技术的学科专业单一、独立,相互间界限分明;而现代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和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其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技术趋于系统化、集成化,已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制造系统工程。 (4)动态性 现代制造技术是针对一定的应用目标,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而其内涵不是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反映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现代制造技术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重点、目标和内容。 (5)实用性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制造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先进、实用的技术,有着明确的需求导向。现代制造技术不是以追求技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文/胡文瑞鲍敬伟胡滨 近10 年来,国内外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2001—2011 年,全球新增石油剩余可采储量614.0×108 t,新增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39.9×1012 m3,其中,中国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2.2×108t,累计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8×1012 m3,相继探明了姬塬、塔河、蓬莱19-3 等15 个地质储量大于1×108 t 的油田和苏里格、普光、徐深等14 个地质储量大于1 000×108 m3的气田。在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油气勘探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1 油气勘探新成果 21 世纪以来,全球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对象日益复杂,然而由于认识的深入、理论的突破和技术的进步等,发现的油气田储量和数量不断增长,勘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1 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达2 343×108 t,比2001 年增长了35.5%;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达208.4×1012 m3,比2001 年增长了23.7%。一些大型油气田不断被发现,2000—2008 年,全球共发现大油气田(可采储量油大于6 850×104 t、气大于850×108 m3)90 个,主要位于被动陆缘深水、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老油气田、新区新盆地等领。2010 年全球新发现的7个大油气田合计探明可采储量达31.4×108 t 油当量(见表1),占当年全球新增探明可采储量的40.5%,而数量仅占2010 年全球新发现油气田数量的1.4%。 2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2.1 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 以前认为,油气勘探的基本要素是寻找“生、储、盖、圈、运、保”组合,具备此条件就有可能找到油气田,且油气生成后从原生地层(烃源岩)“二次运移”到储油(气)层,原生地层是生油(气)层,但不是储油(气)层。现在勘探开发的视野已扩展到原生地层,即从原生地层中寻找油气资源。某种意义上,“回归原生地层找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和理论的挑战,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美国页岩气和致密油资源的成功勘探开发证明,传统意义上的生油(气)层已成为了勘探开发对象。美国产页岩气盆地超过30 个,产层包含了北美地台区所有的海相页岩烃源岩地层;致密油产于原生地层或与其互层、紧密相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是继页岩气之后美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2012 年美国致密油产量突破7 000×104 t,预计2020 年全美致密油产量将达1.5×108 t。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星星,辽宁大连(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16028)本文结合汽车制造技术的产业发展重要性,从汽车制造技术管理方面、设计方面、制造工艺方面、自动化方面摘要:做了剖析了中国汽车现阶段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本文指出,信息化对制造技术的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各方面的精密加工也具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另外,本文针对敏捷制造技术又做了相关介绍。发展趋势制造技术现状关键词:汽车 Hyundai Mo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Gao Xingxing Machinery,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Dalian 116028, China manufacturing automobile's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importance the Abstract: technology. From the ca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design,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utomation ,it has done corresponding And the status development at this stage. automobil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ecast of future trends. This paper points out, Information on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anufacturing agile In improvement. this paper, for some also precision aspects promoting. All of machining has room technology has made related presentations.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tatus quo TrendsKey words: 是纯粹的技术产品,而是现前言0 代汽车新技术和先进的管年代以来,世纪80 20 理模式相结合的结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现代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仅改变了人发展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发类 社会的技术特征,也对人展,例如新型制造技术的发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展,刀具工艺的发展,激光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焊接技术的发展,材料科学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

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高级网络编程课程学习报告 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姓名:万苗 学号:2011201589

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目前计算机科学中发展得最为迅速的一门技术,把握该技术发展的方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当前网络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即接入技术、接入设备、高速传输、网络应用,并简单地介绍当前网络发展的几个热点方向和新兴产物,如语义网、人工智能、富互联网应用程序等。 关键词:网络、发展趋势、热点、新兴产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应用也进入新的时代。网络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很多从事于这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贡献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太多太多的好处,未来我们将看到计算机网络的跟多新变化。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开放、集成、高速、移动、智能以及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开放和集成是相辅相成的。开放指网络体系结构的开放和操作系统调用界面与用户操作界面的开放。开放的核心问题是标准问题,即各种不同厂家的计算机或网络产品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向高层提供相应服务和对低层进行服务调用,而不管这些产品在软硬件上的实现细节。这使得各种异构系统和产品能够相连和互操作。集成则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各种异构系统和产品能够溶于一个像Internet这样的全球性网络中,并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各种满足用户服务质量QoS需求的分布式多媒体应用。集成包括两个方面,即各种产品的集成和各种应用与服务的集成。例如电信网的话音传输服务、广播电视的电视与广播的各种节目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服务等正在被集成在一个网络上来提供给用户。 下面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四个主要方面:接入技术、接入设备、高速传输、网络应用分别阐述其发展趋势。 宽带接入网技术 用户接入网(从本地电信局到用户之间的部分)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信网的窗口,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以及上网工具的不断涌现,Internet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电话拨号上网,使电话线路的话务量急剧增加,给电话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电话网本身的限制,拨号上网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网络带宽不断增长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速的用户接入技术。虽然ISDN是一种综合了各种业务的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种数字解决方案,但由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袁锋 摘要 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制造技术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征,与其它学科交互融合发展,对传统的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只有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并不断创新,我国制造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阐述了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制造技术;特征;趋势。 引言 制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任何时代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具有永恒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对其经济和政治的领导地位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的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约有1/4的人口从事各种形式的制造活动,70 以上的物质财富来自制造业。因此,很多国家把制定制造业发展战略列为重中之重。战后,日本、德国等国家由于重视制造业,国力很快得以恢复,成为制造强国,经济实力也跃居世界前列。美国认为要重振经济雄风,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必须大力重振制造业,夺回其制造业的世界霸主地位。为此,美国加大了制造业的投资力度,积极进行策略研究,现在某些领域已基本赶上甚至超过日本而与其并驾齐驱。可见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等新兴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的先进制造技术应运而生,对传统的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制造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想在新一轮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发展制造技术。 1 现代制造技术的主要特征 1.1 制造内涵的扩展 随着通讯和网络的发展,全球性的贸易壁垒正在逐步消失,制造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涵盖整个生产过程、跨多个学科且高度复杂的集成技术。制造的概念和内涵得到大大扩展,它是一种涵盖面很广的广义制造概念,是“大过程”、“大制造”,包括光、机、电产品的制造,工艺流程设计,通用产品和高精尖产品的制造以及材料制备;不仅包括机械加工方法,而且还包括高能束加工方法、硅微加工方法、电化学加工方法等;它不但包括从毛坯到成品的加工制造过程,而且还涉及产品的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产品的选型决策、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报废产品的处理以及产品的疲劳强度和全寿命过程的预估等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1.2 先进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的发展 近年来,制造工程与制造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先进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