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生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性质

1、概念: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

的心理学分支。它试图以脑内的生理事件来解释心理现象,又称生物心理学、心理生物学或

行为神经科学。

2、研究对象:把脑当作心理活动的物质本体来研究脑和心理或脑和行为的关系。

把人的感知、记忆、言语、思维、智力、行为和脑的机能结构之间建立了量的关系。

用标志脑机能结构的解剖、生理、生化的术语来解释心理现象或行为。

3、性质: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交叉的一门学科;与生理学、神经解剖学、信息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神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行为遗传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二、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常规解剖学检查方法:常规组织学方法、组织化学技术

2、干预脑功能的手段:手术损伤法、刺激法、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损毁后的行为评定

3、脑功能的电磁记录技术:脑电图、诱发电位、脑磁图

4、常用的脑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正电子放射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显影技术

?注:干预脑功能的手段:研究脑功能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脑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

为——实验切除术(experimental ablation)。

A. 吸出法

麻醉动物打开颅骨切开脑膜吸出大脑皮质

原理:用神经毒剂或化学阻断剂来干扰脑内蛋白质,核酸或其它一些神经递质的代谢来导致

脑机能失调。

?特异性高、选择性强;永久性的脑损伤,非暂时脑损伤(可逆性脑损伤);

D.冷冻法:

原理:利用冷冻探头,放在开颅后的硬脑膜下,使温度降至20oC 时,即可产生大脑皮质局

部性短暂功能阻断效应。拿掉冷冻探头,脑组织温度回升,其功能不仅可以恢复,尚无组织

变性的继发性后作用。

?可逆性脑损伤

脑的电活动的获得:直接获得——脑电图间接获得——脑成像技术

三、fMRI、ERP的优势及局限性

fMRI优势:无损伤,空间分辨率高;局限性:时间分辨率不足。

ERP优势:无损伤且较易获得,时间分辨率较高;局限性:空间分辨率不足。

四、脑机能定位学说的代表人物:1861年,Broca区发现;1874年,Wernike区发现。

脑功能的整体学说——等势学说的代表人物:科学的脑生理学创始者佛卢龙;Jackson认为,对于脑组织来说,从它的结构水平出发要比部分定位出发更恰当;Monakow(1914)、Head (1926)和Goldstein(1927、1934、1948)等杰出的神经学家所继承和发展。他们都承认基本

的感觉(皮肤感觉、听觉、视觉)和运动机能是有定位的,但高级的心理机能是很复杂的,不能局限在皮层哪一区域。

五、鲁利亚的三大功能系统:

一是调节大脑觉醒水平和维持适当紧张度;

二是接受、加工和分析来自外部和内部环境感觉信息;

三是计划、调节和执行不同复杂活动。

第二章感觉的生理机制

一、感觉系统包括:

感觉器官—传入神经-感觉通路-感觉中枢

感受器--指探测某类物理事件的特殊神经元

感觉换能--感觉刺激转化为感受器电位的过程

感受器电位--在物理刺激的诱发下,感受器细胞产生的分级慢电位。

二、眼内折光装置及其反射活动

1.瞳孔反射(papillary reflex),也称光反射(light reflex)

在黑暗中瞳孔扩大,光照时瞳孔缩小的反应,就是瞳孔反射。分直接和间接瞳孔反射。

2.瞳孔一皮肤反射(papillary-skin reflex)

身体任一部分的皮肤受到强刺激引起疼痛感,就会反射性地引起瞳孔扩大。

3.调节反射(accommodation reflex)

视轴、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三、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

1.随意性眼动

共轭运动(Conjugate eyemovement)

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

辐辏运动 (Vergence movement)

双眼协同运动保证物体图像都落在两视网膜的对称部分。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

2.非随意地眼动

观察一个复杂的客体时,眼睛会很快进行眼跳(Saccades),扫视的幅度可大可小,决定于景物的特征和观察要求。每次扫视持续的时间可在10-80毫秒之间。

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Fixation),其持续时间约在150-400毫秒之间。

注视期间,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时眼睛发生快速微颤(Microtremor),其频率为20-150赫兹,微颤幅度为1-3分弧度。

3.眼动中枢:眼动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层和小脑也存在眼动的高级中枢。

四、空间编码理论

1.三个层次的视觉中枢:

2.视皮层上三种细胞的感受野形状

四、功能柱(Function column)

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

两种功能柱理论:特征提取功能柱、空间频率功能柱

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A . 方位柱; B .眼优势柱; C .颜色柱。

五、音色是人耳对复合音中各种谐音成分总和起来的主观反应。

声音的物理属性:振幅(声压)、频率、波形。

声音的心理属性:响度、音调、音色

六、部位原则(空间构型:同一组神经纤维上中按空间排列组合)—基本观点:耳蜗基底膜的排列类似于钢琴的弦,不同频率的声音兴奋基底膜不同部位的感受细胞(耳蜗底部受损时高频听力受损,耳蜗顶部受损时低频听力受损)。

频率原则(时间构型:同一根神经纤维上中按时间程序进行不同组合)—基本观点: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与之相同的神经元单位的发放。

七、锁相--时差编码(以两耳的听觉差为基础,是由声波强度在两耳之间差异所形成的声源空间定位效应)。

锁相机制:神经元仅在声波某一时相时改变单位发放频率, 两侧神经元对同相声波产生同步性单位发放的机制。

时差效应:由于两侧神经元单位发放的锁相机制,只能一侧神经元增加单位发放频率,从而造成两侧神经元单位发放的不对称性,对声源给出准确的空间定位。

第三章知觉的生理机制

一、失认症(agnosia):无感官功能不全、智力衰退、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器官认识身体部位和熟悉物体的临床症状。

损伤部位:次级感觉皮层或联络区皮层

根据感觉通道不同分为:视觉失认症、听觉失认症、躯体失认症。

二、视觉失认症(统觉性失认症)

损伤部位:V2区皮层及视皮层与支配眼动的皮层结构间联系。

主要表现:不能通过眼动机制连续获得外界复杂物体的多种信息,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

面孔失认症

熟人面孔失认证:主要表现:不能凭面孔辨认亲人;损伤部位:枕、颞叶间联系。

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主要表现:无法分辨陌生人;损伤部位:枕叶或右顶叶皮层

运动觉失认:V5区的损害会造成运动盲(Akinetopsia)。

三、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而成,是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特异性知觉区:

枕外侧复合区(LOC)——物体识别

梭状回(FFA)——面孔知觉区

旁海马回(PPA)——位置知觉区

纹外视皮层(EBA)——身体识别区

四、面孔识别编码

熟悉人面孔编码:结构码、身份语义码、姓名码;陌生人面孔编码:图形码、视觉语义码;普遍而共同的加工是并行处理,也有有顺序的串行加工过程。

ERP的研究发现:面孔认知比非面孔认知加工更复杂(双关图,P2潜伏期长),熟悉人面孔负载较多信息,左侧脸信息较多(熟悉正面、左侧脸诱发高幅P3,右侧脸低幅P3);两张照片不匹配时,左、右两侧顶、颞区诱发出较高幅的N4

对猴:熟悉人和猴照片比球的照片诱发更高幅的P3,比陌生人和猴照片,还诱出更明显N4 ERP潜伏期及幅度发生显著变化,表示大脑对其的加工和处理过程越多—面孔与非面孔:P2潜伏期增长(面孔)、熟悉人与陌生人:P3高幅度(熟悉人)、面孔匹配与否:N4高幅度(不匹配){各自诱发什么波?}

N1波(N表示负电位,1表示潜伏期是100毫秒),常被看作注意参与水平的指标,全神贯

注注意知觉刺激、分散注意和不注意条件下,N1波波幅依次下降。

P3(P表示正电位)成分与刺激的理解与分类有关,是ERP的主要内源性成分。是研究人

类认知活动脑机制的有力工具。

第四章注意的生理机制

一、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的复杂过程,包括非随意注意、选择或集中注意以及注意的维持与调节过程。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注意和其它心理活动一样,是由神经系统不同层次,不同脑区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

二、注意的4个亚成分:

注意定向:方向性定位

选择注意:使某个刺激优先得到加工

分配注意:分配给两个以上刺激

维持注意:一定时间内集中在一个刺激上

三、注意的实质与成分

Mirsky的划分:1.集中2.执行3.维持4.稳定5.转换6.编码

注意的功能分区(Posner网络学说:)

(1)警觉:与右半球顶叶额叶,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有关;

(2)定向:与顶叶、额-顶交界区域和胆碱能系统有关

(3)执行控制:与前扣带皮质、前额叶侧面和多巴胺系统有关

四、多巴胺递质系统

多巴胺的作用:1.DA影响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发挥抑制或兴奋作用;2.与工作记忆有关;

3.多巴胺分泌增加,潜抑制降低。

五、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朝向反射

非随意注意(被动注意):由外界较强的新异刺激或主体意外感的刺激所引发的不由自主的

注意过程(被动非选择性注意过程),是意识控制之外的自动加工过程。

朝向反射: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

器(眼、耳)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探究其性质及对机体的意义。朝向反射的各种生理指标:

心率、血压、血容量、呼吸、皮肤电—植物性神经功能

肌肉电活动、骨骼肌张力—神经系统的间接生理指标

脑电活动—脑功能状态的直接生理指标

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是对不同性质或一定范围强度的非特异性反应。

刺激模式在朝向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朝向反应的生理基础

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索科洛夫

六、N100 和N200成分常被看作对刺激进行感觉分析的指标。

N200: N2a(不匹配负波,MMN)、N2b-P3a(MMN的后继成分,伴随则出现朝向反射,反之

则无)(什么意思?)

P200和P300成分则表明个体开始注意到刺激。研究表明当个体注意分散时,这两个成分通

常比较大 .

P3表示潜伏期是250-500毫秒(新异刺激额叶)。

七、新异刺激的意义

1.入侵者、威胁

2.环境改变

3.机遇

4.尚未形成适应性的条件反射

第五章性行为的生理机制

一、胎儿睾丸受孕后7周开始分化(卵巢12周)。

二、性二形性行为(sexually dimorphic behavior)

雌性和雄性动物在不同形态、不同环境条件下所发生或产生的不同几率的行为。(求爱、交配、亲子行为、多种攻击行为)。

三、代表人物

华生(J.B.Matson)世界最早从事性反应问题研究者

英国的霭理斯:1896-1928 先后出版了巨著--《性心理学研究》共7大卷,创立了性心理学。而性学(Sexology)一词是德国医学家布洛赫1906年提出的,他被称为现代性科学之父。

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物学金西教授(A.Kinsey)进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性问题调查研究。50年代,美国妇科专家马斯特斯(W.Masters)和心理学家约翰逊(V.Johnson)性反应实验研究。

四、人类性行为从性兴奋开始到重新恢复到原有状况,存在着一个可以划分为不同阶段的周期性变化—性反应周期。

特点:性兴奋期(女长于男)

持续期(高原期)(几分钟)

高潮期(1分钟或更短)

消退期(消解期)(男女差异)

五、柯立芝效应(Coolidge effect)

一个雄性动物尽管它的性活动能力处于“衰竭”状态,但如果给它呈现一个新的雌性伴侣,能立即使它恢复活动。

六、几种有趣的动物研究发现

信息素(pheromone)动物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异性动物闻到这种物质的气味后,影响它的生理或行为。

李-波特效应(Lee-Boot effect)当把许多雌性动物放在一起饲养时,由于动物尿中信息素作用,它们的发情周期减慢并停止,最早在小鼠身上发现这种现象。

怀特效应(Whitten effect),将雄性动物尿中的信息素呈现给集体饲养的雌鼠时,它们的月经和发情周期将会变成同步。

范登伯格效应(Vandenberg effect),把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放在同一个屋子里饲养时,雌性动物青春期的发育要提前。

布鲁斯效应(Bruce effect),雄性动物尿中信息素的气味可使怀孕的雌性动物妊娠终止七、下丘脑嘴侧的内侧视前区(MPA):雄性性行为的神经控制

下丘脑腹内侧核(VMH):雌性性行为的神经控制

第六章摄食和饮水行为的生理机制

一、内稳态:面对变化而变化,借以维持不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维持恒定的内部环境的过程。

假定的调节机制:系统变量、调定点、探测器、修正机制。

生理调控机制:

探测器detector:调节机制中,当系统变量偏离调定点时,会发出信息的机制。

修正机制correctional mechanism:在调节过程中,能够改变系统变量数值的机制。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一个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是用来减少或终止该活动。

饱机制satiety mechanism:能够阻止饥饿或口渴的脑机制,出生于充足有效的营养或水的供应。

二、摄食行为的脑中枢(刺激或抑制)

(一)VMH----饱中枢

腹内侧下丘脑 ventromedial hypothalamus

(二)LH ----饥中枢

外侧下丘脑 lateral hypothalamus

体重平衡点

VMH与LH的交互作用:相互抑制

其它脑区:黑质纹状体束、杏仁核、孤束核、颞叶

三、周缘机制

(一)消化器官:口腔胃十二指肠肝

(二)化学物质

1、葡萄糖:下丘脑中可能存在葡萄糖受体;外周也可能有存在葡萄糖受体

2、脂肪:与长期调节有关(甘油三脂:甘油与三种脂肪:硬脂酸、油酸、棕榈酸)

3、其它(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四、五、渴和饮水行为,是由于体内缺水所引起的,称为原发性饮水。

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称为次发性饮水。

第七章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机制

一、睡眠涉及到的测量

肌电图(Electromyogram, EMG):来自肌肉上的电极的电位记录,波形为低频高振幅。

眼电图(Electro-oculogram, EOG):来自眼部的电位,由安置在眼睛周围皮肤上的电极记录,肌张力降低。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来自大脑的电位,由安置在头皮的电极记录,快速眼动活动。

二、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慢波睡眠(slow-wave sleep)SWS:同步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浅睡眠。

快波睡眠FWS :异相睡眠,快速眼动睡眠REM,深睡眠。

三、睡眠周期以及周期之间的变化

人的每夜睡眠由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幻的4~6个周期所组成,平均每个周期历时80-90min,包括20—30min异相睡眠和月60min的慢波睡眠。慢波睡眠与异相睡眠交替发生在慢波二期之间。入睡后,先经过慢波睡眠1—4期和4—2期的顺序变化后,才能进入第一次异相睡眠。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次更替一个周期,异相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长,所以后半夜睡眠中异相睡眠时间的比例增大。

睡眠时间比例:50%的慢2;25%的快波;10%的慢3;10%的慢4;5%的慢1。

四、睡眠的不同部位和递质三角图

第八章学习和记忆的生理机制

一、短时记忆的脑机制为神经回路中生物电的反响振荡,长时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海马是记忆功能的脑结构。

二、外显和内隐记忆的神经机制

边缘系统中的海马是外显记忆神经回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

纹状体是内隐记忆神经回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

三、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对刚刚发生的事不能形成新的记忆。海马和内侧颞叶损伤形成顺行性遗忘症。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对病前近期发生的事选择性遗忘,对早年的事情仍保持良好记忆。脑震荡以后,首先出现短时期的逆行性遗忘症,无法回忆受伤的原因和经过,但几天后这种逆行性遗忘症状就会缓解。

四、海马的两个记忆回路

帕帕兹环路papaz circle(边缘系统的主要环路):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海马结构是中心环节)

三突触回路trisynaptic circuit.是海马齿状回、内嗅区与海马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的机能性,被认为是支持长时记忆机制的证据。

五、学习的4种形式

知觉学习(识别曾知觉过的刺激的能力);

刺激—反应学习(当某个刺激出现时进行特定的反应);

运动性学习(与学习行为的新异程度有关,行为越新异,运动环路的改变越大);

关系性学习(涉及刺激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学习过程)。

六、步入法和步下法的区别。

步入法:躲避暗箱(电击)的持续时间,称为潜伏期,是反映动物学习和记忆能力的重要指标。

步下法:在高台(可以避免电击)持续停留的时间,是动物学习和记忆能力的重要指标。

易化(facilitation):神经脉冲跨突触的传导由于前一个刺激已建立过反应而变得容易通过,局部阈下兴奋状态能使神经元兴奋性升高的现象。

七、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对突触前纤维的反复高频刺激会长时期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可兴奋性。

八、人类的记忆障碍—柯萨可夫氏综合征:

柯萨可夫氏综合症(Korsakoff’s syndrome)又称健忘综合征,由俄国精神病学家柯萨可夫最早发现而命名,他将长期酗酒而造成的记忆障碍特点归结为:遗忘加虚构。柯萨可夫氏综合症包括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对刚刚发生的事不能形成新的记忆。海马和内侧颞叶损伤形成顺行性遗忘症。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对病前近期发生的事选择性遗忘,对早年的事情仍保持良好记忆。脑震荡以后,首先出现短时期的逆行性遗忘症,无法回忆受伤的原因和经过,但几天后这种逆行性遗忘症状就会缓解。

九、Hebb法则(Hebb rule):如果一个突触保持兴奋的同时,伴随有突触后膜的放电,那么这个突触会得到加强,这是学习的细胞学基础。

丰富环境的研究(老鼠):较厚的皮层、较多的神经胶质细胞、更多的乙酰胆碱酶。

第九章情绪和精神失常的生理机制

一、情绪行为的三个成分:行为成分、自主神经成分、激素成分。

二、面部表情的种类:6种最基本面部表情:开心、悲伤、惊讶、惧怕、愤怒和厌恶。

更高级的复杂表情,比如:害羞(shame)、骄傲(pride)、嫉妒(jealous)、尴尬(embarrassed)。

三、负性表情识别优势效应:

人类存在对环境中的威胁性刺激进行自动捕获并予以优先加工的能力;

负性表情激活了人们的警觉,引起瞳孔扩大,促使人们给予负性表情在局部特征方面以更多地关注;

对个体的面部表情优先效应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也可以反应出气身体健康水平。

四、情绪与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位于前脑底部环绕着脑干形成的皮层内边界,围绕并延伸到大脑的全部领域。包括扣带回(Cingulate cortex)、海马(hippocampus)、杏仁核(amygdala)、隔区(septum)、下丘脑(hypothalamus)、丘脑(thalamus)、丘脑前核和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 )的一部分,以及松果体(pineal body)和脑垂体(pituitary)。

情绪相关的边缘系统:杏仁核、下丘脑、前部扣带回和海马。

五、杏仁核的主要功能:

传统研究认为杏仁核主要参与厌恶、恐惧这类的消极情绪

近来研究认为杏仁核主要反应愉快或不愉快刺激的强度

面孔的识别尤其是恐惧(happy、sad)

对情绪刺激作反应、生理性反应(性)

对威胁性、危险性刺激的识别,环境的威胁性还是吸引性意义

情绪性记忆

调节和控制主要的情绪:恐惧和愤怒

切除了杏仁核的猴子出现的Kluver-Bucy 综合症(1939):

平静淡漠、丧失恐惧;

饮食习惯改变;

贪食,口不择物;

视觉失认:视力正常,但不能区分物品;

口部探索:用嘴咬、接触任何物品;

性欲亢进。

六、Canli(2002)的研究:

女性:回忆时,左侧杏仁核活动越强,此情绪事件越可能被回忆出来。男性:回忆时,右侧杏仁核活动越强,此情绪事件越可能被回忆出来。

生理心理学笔记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 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 3.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 ● ● 耗竭 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有关的过程。

总结:蓝斑皮层NE系统有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境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因而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中扮演重要角色;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他与上述三个系统的功能是对立的。这些上行网状 模式,前额叶损伤导致了行动的选择性和组织性受到了破坏。背外侧前额叶和扣带回是参与对许多不同新意刺激或微弱提示活动的注意的脑区。 注意的生理学过程: 注意的转移机制:优势兴奋中枢的转移——优势兴奋中心从其他区域转移到这种强烈刺激的皮层代表点。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大脑皮层上兴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1、静息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称为…… 或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带电离子因膜内外的浓度差造成了膜内外大约负70-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极化现象)。 2、神经冲动的传导:全或无定律、级量反应 All-or-none law: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即“无”反应;而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即“全”反应。 (该定律只适用于单根神经纤维中,只说明兴奋的传导过程,而不是产生过程) 级量反应:在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中,首先引起一个局部反应,而局部反应的大小与刺激的大小有关,只有当总和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累加超过了阈值,就会产生一个脉冲。 3、突触类型:轴-轴、轴-胞体、轴-树 4、突触传递的特点: (1)单项传递:前膜——〉后膜 (2)突触延搁:从感应器接收到刺激到效应器开始出现反射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3)易化作用:部分去极化后对下一次冲动更容易引起反应。 (4)抑制:前膜释放的递质并不能使后膜产生兴奋,反而是抑制。 (5)总和:微弱刺激反复作用,使后一神经元阈下兴奋产生叠加,足以使其产生神经冲动。 (6)疲劳:当递质的消耗比释放更快的时候,突出产生疲劳。 (7)药物的作用:特异性的阻断或促进突触传递。 5、EPSP:若突触前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传递物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接受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的反应,使更容易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IPSP:若突触前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传递物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接受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过极化的反应,使更难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6、神经递质: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中介的化学物质,统称神经递质。

生理心理学

一.单选题(共6题,22.8分) 1 小王开车行驶在马路上,突然从路边窜出一条狗,此时他顾不上多想,迅速转动方向盘并急刹车,停车之后,他才感到自己的心砰砰乱跳,呼吸急促,觉得害怕,能够较好解释该现象的情绪理论是( )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 B坎农-巴德学说 ? C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 D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正确答案:A 2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靠( ). ? A髓鞘 ? B突触 ? C轴突 ? D神经细胞 正确答案:B 3 在所有的情绪中,唯一具有大脑的特异性定位,位于脑岛的情绪是( )

? A悲伤 ? B恐惧 ? C焦虑 ? D厌恶 正确答案:D 4 下列神经递质中,不能够起唤醒和提高注意水平的作用的是:( ) ? A谷氨酸 ? B去甲肾上腺素 ? C组胺 ? D GABA 正确答案:D 5 躯体感觉的初级皮层区位于( ) ? A额叶的中央前回 ? B顶叶的中央前回 ? C额叶的中央后回 ? D顶叶的中央后回 正确答案:D

如果你向东飞行跨越几个时区,希望使用褪黑素来重置你的昼夜节律,那么你应该在什么时候服用?( ) ? A下午 ? B中午 ? C晚上 ? D早上 正确答案:A 二.判断题(共11题,41.8分) 1 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 正确答案:× 2 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 ? 正确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两部分组成。 ? ? 正确答案:√ 4 阈值愈大,说明组织的兴奋性愈高。 ? ? 正确答案:× 5 细胞内外电位差减小,称为去极化。 ? ? 正确答案:√ 6 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兴奋的标志。 ? ? 正确答案:√ 7

生理心理学-(李新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 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 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 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 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和功能变化。分为结构成像 和功能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CT、PET。 第二章注意 注意的神经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网状结构上行系统: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警觉水平——注意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蓝斑—皮层NE耗竭能够导致注意功能的障碍。2)上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中脑边缘DA系统激活行为反应,获得强化物。中脑纹状体DA竭耗会导致反应的正常加速效应被取消,在反应准备过程中的作用。3)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是影响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乙酰胆碱拮抗剂能够降低代表皮层唤醒的脑电活动,而其激动剂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

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的概念 生理心理学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过程,主要解释人类自身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的科学。 研究方法 1.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抑制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 2.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3.电记录法 4.生物化学分析法 5.分子遗传学技术 6.脑成像技术:CT技术PET技术 研究对象:人和高等动物基本行为的胜利基础或神经机制,如随意运动摄食与饮水性行为睡眠与觉醒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1.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用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 3.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时间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了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 进行寻根究底的 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 相同之处:研究对象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范围都比心理生理学广泛 2.生理心理学用动物做实验,心理生理学则大多数以人为被试 3.生理心理学可以采用多种仪器和方法来记录数据,而心理生理学则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数据。 第二章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路执行网络 上行多巴胺(上行DA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激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行5-HT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 丘脑闸门的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额叶系统的特异兴奋作用,有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的抑制影响,从而对各种感觉冲动进行筛选。只有能通过站们的神经冲动才能传到到大脑皮层,没有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则不能到达大脑皮层。额叶在执行网络中的作用: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人类的前额叶损伤,导致多种多样的注意障碍。一是前额叶病人注意的调控能力低下,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特别暗示的事情上,过分敏感新异刺激和环境干扰。二是前额叶病人往往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很难在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行为操作之间进行转移。顶叶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是注意相关的主要部位,参与注意过程 中脑上丘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视觉定向的作用。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并且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丘脑枕核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损伤后在隐蔽定向上表现出困难,对视觉形状的选择性具有重要作用。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 一、生理心理学的性质 1.定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行为的生理过程,特别是脑的工作机制,因而又被称为生物心理学或行为神经科学。 2.学科性质:生理心理学是介于生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基本方法: ①干预机体 ②干预行为 ③观察行为与机体变量的共变关系 4.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根本目的:理解人类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起源、发展及其机制,并运用科学发现去改善人类生活或造福于其其他动物。 5.研究的视角和范围: ①行为类型:就是科学研究中所定义的行为模型 ②通过比较行为学的方法 ③从个体发育的角度 ④通过生物学技术与行为学整合的研究方法 二、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1.自然选择: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 2.行为选择优势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机能主义的概念 3.环境的强化学习:桑代克

四、神经系统发生变化的不同过程 ①增殖:非神经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 ②迁移:神经细胞移向指定位置 ③分化:神经细胞演变成不同功能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 ④突触生长:神经纤维之间建立联络 ⑤凋亡:部分神经细胞被死亡基因调节导致程序性死亡 ⑥突触重建:一些神经元突触死亡并再建立新的突触联络 前四个过程在出生前完成,后两个阶段以出生前后为主,但突触重建在出生后可保持更长时间。 五、脑发育的特点 1.从脑重的变化来看,在出生后的0-5岁脑的重量有个显著的增长 2.从发育的一般顺序上看,感知觉先于运动,运动先于语言,语言先于其他复杂的认知功能 3.脑的形态发育研究表明: ①人类出生后11个月,视觉皮层突触密度迅速增加,1岁时达到最大值 ②出生后听觉皮层突触密度与视觉功能同步增长,4个月后达到较高水平,一直持续到4岁时达到最大值 ③而与语言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前额叶突触密度,在5岁左右才达到最大值。 修剪完成后的大脑皮层的有效突触或灰质皮层的增加,认知功能提高的关键:7岁左右时大脑皮层越厚,智力程度越低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 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 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 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2)经典条件反射。(3)操作式条件反射。(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③颞叶:听觉功能,和记忆有关。枕叶:视觉功能。顶叶:躯体感觉功能。额叶:躯 体的运动功能。前额叶皮层和颞叶、顶叶、枕叶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4.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①边缘系统: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②功能: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控功能。情感、情绪的调节中枢。 5. 上行网状激活(激动)系统的功能? 答: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携带的上行冲动是“非特异

生理心理学试题(02-08)

生理心理学试题(02-08) 09.1月本4 2009-01-14 14:24 阅读287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02年生理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异相睡眠期电活动相当于(D) A.慢波四期 B. 慢波三期 C. 慢波二期 D. 慢波一期 2.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B ) A.隔核 B. 屏状核 C. 齿状核 D. 球状核 3. 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到的脑电图多以_________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 C ) A.0.3---5 B. 4---7 C. 8---13 D. 14---30 4. ________是神经递质。( B ) A.核糖核酸 B. 胆碱类 C. 三磷酸腺苷 D. 脱氧核糖核酸 5. 猫的________标本,使其陷入永久性睡眠。( C ) A. 间脑 B. 去大脑皮层 C. 孤立脑 D. 孤立头 6. 双侧或右侧枕--- 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多导致_______失认症。( D ) A. 联想性 B. 统觉性 C. 颜色性 D. 面孔 7.音强的物理学基础是( A ) A. 振幅 B. 频率 C. 频谱 D. 相位 8.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 ) A. 极化 B. 复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

9. 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的视觉皮层区是( B ) A. 枕叶V1区 B. 枕叶V2区 C. 枕叶V3区 D. 枕叶V4区 10.视网膜上的__________细胞对光刺激的编码是全或无的数字化过程。( D) A. 视杆 B. 视锥 C. 水平 D. 神经节 11. 词聋患者大多数是__________皮层受损所致( C ) A. 两侧颞叶的22区或42区 B. 右颞叶的22区或42区 C. 左颞叶的22区或42区 D. 两侧颞叶的41区 12. 神经元的兴奋过程, 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B ) A. 幅职增高, 频率不变 B. 频率加快, 幅职不变 C. 频率加快, 幅职增高 D. 频率加快, 幅职降低 13. 海马损丧表现出的记忆障碍是( C ) A.瞬时性遗忘 B. 逆行性遗忘 C. 顺行性遗忘 D. 反应性遗忘 14. 艾森克认为条件反射能力弱者多为( A ) A.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高 B.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低 C.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高 D. 内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低 15.内侧膝状体是__________传入通路的皮下中枢( A ) A. 听觉 B. 视觉 C. 躯体觉 D. 嗅觉 16.___________是表述记忆( B ) A. 联想性记忆 B. 情景性记忆 C. 习惯性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17. 美国心理学家卡侬, 关于情绪生理心理学方面提出了__________理论(C ) A. 情绪的激活学说 B. 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 C. 情绪的丘脑学说 D. 情绪边缘系统学说 18. 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是_________中枢( A ) A. 雌性性行为 B. 雄性性行为 C. 饥饿 D. 饱食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學定义: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第二章第一节 一、【神经递质】是指从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其靶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的化学物质。但并不是所有从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都可以称为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的作用:通过与受体分子的特定部位结合位点的接触达到的:①引起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去极化EPSP),达到一定强度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②另一种引起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超极化IPSP),这种电位使突触后膜兴奋性降低,阻碍下一个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 二、神经元 神经元的内部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内含染色体)、线粒体(生成ATP)、细胞骨架、酶神经元的分类:根据树突和轴突与胞体的关系不同,分为三类:①多级神经元:发出一根轴突,多树突。②双极神经元:发出一根轴突,另一方发出一根树突。③单极神经元:只发出一个分支。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不同,可将神经元分成三种:①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收集环境中的信息,将神经冲动传向中枢,多为单极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控制着肌肉的收缩,多为多级神经元。③中间神经元—连接前两者,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然后再将冲动传递到另一神经元,多为多级神经元。人体中99%以上的神经细胞是中间联结神经元。它们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起着联络作用,,同时还接收、处理并中转全身传来的信息。 三、【神经胶质】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支持细胞,比神经元多5-10倍,像胶水一样把CNS黏在一起,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 胶质细胞的作用: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支持细胞;②包裹神经元使其固定在合适位置,并且为它们提供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传递信息所需的化学物质;③使神经元彼此隔开,以免信息短路;④清理并消除因疾病或受伤而死亡的神经元。 胶质细胞的分类:①星形神经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游走,吞没并消化死亡的神经元残骸,即噬菌作用。在组织损伤时生成伤痕组织。具有转运代谢物质的作用,使神经元与毛细血管之间发生物质交换。②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呈串珠状,分布在神经元胞体附近和神经纤维周围。主要功能是为轴突提供支持,通过产生髓鞘把多数的轴突彼此隔离。(髓鞘:80%脂质,20%蛋白质,非连续,无髓鞘部分轴突称朗飞氏结。)③小神经胶质细胞:最小的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吞噬作用,是大脑免疫系统的代表,保护大脑不受微生物侵袭。当大脑受到伤害时,它们是炎症反应的主角。 四、【血脑屏障】在血液和大脑周围的液体之间存在一个屏障,由血管的内皮细胞生成,由大脑中的毛细血管壁构成。是选择性通透。能阻止病原体及大分子物质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保护作用。 第二章第二节 一、神经信息传递:1.由三个神经元和一块肌肉组成的撤回反射:刺激→树突→轴突末梢→感觉神经元的轴突终扣释放递质→中间神经元释放递质→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连接神经和肌肉→肌细胞收缩。2.阻断的作用,这个环路说明了两种趋势的竞争。 二、动作电位传导的规律:1、全或无法则:只有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去极化是由钠通道开放所致,因此刺激引起膜去极化,只是使膜电位从静息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与动作电位的最终水平无关。因此,阈刺激与任何强度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这就被称之为“全或无”。根据刺激的强或弱只能产生收缩或不收缩两种反应,收缩的大小并不随刺激的增强或减弱而发生改变。动作电位或者不产生,或者产生额定强度的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它将沿着轴突一直传导至末端。在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强度总是保持不变。2、频率法则:通过动作电位激发频率表达变化的信息。高频率的动作电位激发高强度的肌肉收缩;高强度的刺激(强光线)将产生眼神经高频率的激发。3、跳跃传导:信息在髓鞘包裹着的轴突中传递的较快,然而髓鞘并不覆盖整个轴突,在覆盖处还有郎飞氏结。跳跃性传导即发生在动作电位的郎飞结和静息的郎飞结间。有髓鞘神经纤维及其跳跃式传导是生物进化的产物,高等动物以轴突的髓鞘化来提高传导速度。 三、神经递质开通离子通道的两种方式:①直接方式—促离子型受体:此受体对乙酰胆碱非常敏感,并

生理心理学

1、裂脑手术:为治疗一种癫痫偶尔进行的脑手术,医生切开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 2、精神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和行为的效应的科学。 3、顺行标记法:标记特定脑区内神经轴突传出的组织学方法。 4、逆行标记法:一种标记胞体的组织学方法,被标记胞体的终扣和特定区域的细胞构成突触。 5、背侧通路:视皮层中的一些区域相互连接形成的系统,参与空间位置知觉,从纹状皮层开始,结束于后顶叶。 6、腹侧通路:视皮层中的一些区域相互连接形成的系统,参与形状知觉,从纹状皮层开始,结束于下颞叶。 7、实验毁损法:实验动物的脑组织的部分移除或毁损,可以推测,动物丧失的功能即是被损伤脑区的功能。 8、复杂细胞:视皮层中的一种神经元,响应其感受野内具有特定朝向的线段,特别是当该线段沿着与自身朝向垂直的方向运动的时候。 9、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在体内被吸收,运输到组织和细胞,代谢并排泄的过程。 10、实验性切除:切除动物脑的不同的部位,并观察他们的行为,通过观察动物不能够再做的来推论缺失脑部的功能。 11、下丘泌素:一种肽,也叫食欲素,由位于下丘脑内的神经细胞分泌,它的缺乏会引起嗜睡症。 12、性二行行为:在雌性与雄性动物中所具有的不同形式或发生的几

率不同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行为。 13、信息素:动物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异性动物闻到这种物质的气味后,影响它的生理或行为。 14、情绪性面瘫:面部肌肉能够随意运动,但情绪反应时,面部肌肉运动缺乏,由前额叶的脑岛,额叶白质或部分丘脑受损导致。 15、长时程抑制:若刺激突触前纤维的终扣时,突触后膜处于超极化或微去极化的状态,就会长时期降低神经元的可兴奋性。 16、布洛卡失语症:一种失语,表现为所产生的内容不合语法,命名不能,并且言语发音非常困难。 17、概化;科学解释的类型,基于许多相似现象的观察得出的一般结论。 18、拓扑表征:对声音的不同频率的地形上的组织分布,它再现了大脑中的某一特定区域。 19、阳性症状:一种精神分裂症症状,共同的特点是异常表现的存在,包括妄想,幻觉和思维异常。 20、阴性症状:一种精神分裂症症状,特点是正常行为的缺乏,包括社会退缩,情感缺乏和动机不足等。 21、桥膝枕波:突发的阶段性电活动,位于脑桥内,伴随着外侧膝状核和视觉皮层,是快速眼动睡眠的一个特征。 22、长时程增强:对突触前纤维的反复高频刺激会长时期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可兴奋性。

生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生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行为的生物学解释:生理学解释、个体发育解释、演化解释、功能解释 生理学解释:把行为与脑和其他器官的活动联系起来 e.g.激素影响脑活动的化学反应脑活动控制肌肉收缩 个体发育解释:描述一种结构或行为是怎样发展的,包括基因、营养、经验以及三者间相互作用的影响e.g.抑制冲动的能力从婴儿期开始发展直到青少年期,反映出大脑额叶的逐渐成熟 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演化解释:重建一个结构或行为的演化历史 e.g.人类起鸡皮疙瘩是从远古祖先那里演化而来的 功能解释:描述了为什么一个结构或一种行为是这样演变的是这样演变的 e.g.一个恐惧的动物会看起来更大;更具恐吓性带尾鹰在秃鹫群中飞翔,保持姿势与秃鹫一样,便于捕食 例子:鸟鸣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生理学解释:与鸣叫关联的大脑区域在睾酮的影响下发育,因此,繁殖期雄性鸟的这个区域比雌鸟或未成熟鸟大,由此雄鸟鸣唱个体发育的解释 个体发育的解释:在很多物种中,年幼雄鸟需要听成年雄鸟的叫声来完成学习。鸣唱的发展需要一组特定的基因。鸣唱的发展有关键期 演化的解释:某些种类的鸟有相似的叫声。滨鹬和阔嘴鹬使用特定的频率呼叫,说明其来自相同的祖先功能的解释:大多数鸟类中,只有雄鸟鸣唱;雄鸟只在繁殖期鸣唱,且只在自己的领地上鸣唱。鸣唱是为了吸引异性,捍卫领地 伴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基因 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在两性上都有,依赖于性激素的激活,只在某一性别中起作用 行为的演化 演化:在一群人中,一代与一代之间,各种基因在频次上所发生的变化 关于演化的常见误解 行为或结构的使用或废弃会导致某种特征在演化上增加或减少 —拉马克演化:用进废退学说 —肌肉力量遗传;小脚趾遗传 人类停止演化了 —具有比平均数数量多子女的人的基因会在人口中扩散

生理心理学完整

一、名解 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 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目标 生理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总体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教育,为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包括: 1.使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2.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生理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名词和术语。 3.使学生全面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思考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策略。 4.使学生理解有关感觉、知觉、注意、基本动机行为、学习与记忆、情绪、人格等行为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5.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起来去分析、解决新问题。 6.开设实验课,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去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学要求 生理心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既是心理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脑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具备普通心理学,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细胞和分子神经生物学等基础知识,也要具备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 三、大纲依据 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专业设置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心理学和应 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2.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发展趋势; 3.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基础; 4.参考部分国内外同类教材。主要包括: (1)沈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2)邵郊,《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 (3) Carlson N.R Physiology of Behavior (5th edition), Allyn &Bacon,2000。 四、教学原则 根据本学科的内容、性质及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应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生理心理学阶段性理论的阐述、推理和论证过程,要确保教学内容及教学 语言的科学性和确切性。 2.直观性原则:综合利用VCD、录像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 工作原理,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启发学生思维,使其获得正确的概念和原理知识。直观手段的选用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少而精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事实或实验现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引导 学生探索心理现象生理机制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4.能力培养原则: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验

生理心理学

1、生理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信息科学和神经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可逆损伤(扩布性损伤、神经化学损伤、冰冻损伤)(3)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 3、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异同:(1)相同:在研究对象上是基本相同的,都是探讨心脑关系的(2)不同:①研究方向上,生理心理学侧重于生理过程对心理行为的影响,研究范围比较广;而心理生理学只要研究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对生理活动、尤其是对植物神经及其支配的内脏器官的影响,范围相对较窄。②实验对象上,传统生理心理学多用动物做实验研究,很少用人作被试;心理生理学在大多数情况下用人作被试。③在实验方法和记录技术上,生理心理学可以采用多种仪器、多种方法和技术;心理生理学主要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身体反应的六种主要指标。 4、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5、顶叶损伤病人表现出来的感觉和注意障碍被称为对侧疏忽综合症。 6、定向反射:指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将感官朝向刺激物,试图探明它“是什么”的反射。 7、正诱导:指皮层某一区域的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该区域邻近部位或同一区域的兴奋过程;负诱导:指皮层某一区域的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该区域邻近部位或同一区域的抑制过程。 8、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信息的结构或装置。 9、适宜刺激: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即感觉阈限)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这一能量刺激形式或种类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0、不同种类感觉的产生,不但决定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也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终端部位。 11、刺激的强度:可以通过神经冲动发放的频率及其所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目多少来编码。 12、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经常看到刺激虽然仍在继续作用,但神经纤维上的传入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13、盲点:由神经节细胞层发出的神经轴突,先在视网膜表面聚合成束,然后穿透视网膜在眼的后极出眼球,这就在视网膜表面形成了视神经乳头。在乳头范围内实际上没有视网膜特有的细胞结构,因而落在此处的光线将不被感知,故称为盲点。 14、视锥细胞的重要特点事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 15、在功能上,把视皮层细胞分为简单细胞、复杂细胞和特殊复杂细胞(最初称为超级复杂细胞)。 16、双耳感受到的声音时间差和强度差便是声源定位的主要途径。 17、V4区:通向颞叶联合皮层的信息流向,处理形状、颜色和立体视觉信息,关心目标是“什么(what)”的问题,该通路称为腹侧通路或枕-颞叶通路,又叫“What”通路;V5区:通向顶叶联合皮层的信息流向,分析同一情境中不同物体的空间结构,关心目标在“何处(where)”的问题,该通路称为背侧通路或枕-顶叶通路,也叫“where”通路。 18、人脑视觉联合皮层V5区损伤会导致运动知觉丧失——运动失认症。 19、非联合型学习:(1)习惯化:指一个不具有伤害性效应刺激重复作用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例:人们在工作、学习的时候,忽视或者说不理会那些与工作、学习任务无关的刺激,如噪音及其他干扰刺激,都是习惯化的表现。(2)敏感化:习惯化的对立面,又称假性条件化,表现为当一个强刺激存在时,大脑对一个弱刺激的反应会得到加强。例:一个陌生人深夜在荒郊野外的小树林内行走,稍有响动就可能被吓得魂不附体。20、当神经细胞A的轴突足够靠近细胞B并能使之兴奋时,如果A重复或者持续地激发B,那么这两个细胞或者其中一个细胞上必然有某种生长过程或者代谢过程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A激活B的效率有所增加。这种观点被称为学习记忆的Hebb突触学说。 21、记忆减退:(1)顺行性遗忘症:即忘了疾病发生以后的事件,近事记忆差而远事记忆依然存在。一般可以看做老年人脑功能衰退的征兆。(2)逆行性遗忘症:这类遗忘是疾病发生以前的某一阶段所熟悉的事件,部分或全部遗忘。遗忘的内容从时间上看多半涉及发病前比较短的一段时期以内的事件,一般是数小时或数天事件。 22、情绪过程中的六种主要生理反应的测定:被测项目;测量仪器;测量原理。(1)心率;心电图机;紧张刺激改变了植物性神经过程,影响心脏功能(2)血压;血压计;植物性神经过程的改变影响了心输出量和血管的外周阻力,导致血压变化(3)血容量;血管容积描记器;植物性神经中的交感神经功能的变化影响血液在血管内的容量(4)肌电;肌

生理心理学

一:选择题 1 病人能分辨男女老少,可以识别陌生人面貌的某些特征,却不能根据熟人的面貌判断熟人的身份,甚至不能识别配偶儿女。病人患有(面孔失认症) 2 主要研究动物生态行为规律与脑功能的关系。(神经行为学) 3 上行多巴胺系统起源于(基底神经节的黑质)(中脑的腹侧被盖区) 4 有机体对刺激输入的反应强度是习惯化和敏感化两种作用的整合。注意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双重过程模型) 5 每种感受器只有(一种)适宜刺激。 6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睛) 7 味觉的辨别力使人能主动的选择食物,这是受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的影响。 8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遗传)(刺激图形在视网膜成像的方位) 9 (视知觉理论) 10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匹配理论。 11 (非陈述性记忆)是具有自主或反射性质的记忆,又称内隐性记忆。不依赖意识和认知过程,几乎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需要多次重复才能逐步形成。 12 在丰富化环境中(乙酰胆碱酯酶含量增高,大脑皮质重量增加,突触数目增多)相比于贫乏化环境。 13 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威尔尼克区(感觉性失语症)、弓形束(传导性失语症) 14 能理解语言,但不能用语言对话,能发音,不能组成语言,电报式的(运动性失语症) 15 参与恐惧性情绪活动的有(岛叶皮层前部)(内侧额叶皮层)(扣带回前部)(眶额皮层) 16 (多巴胺)与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关,被描述为一种使人产生“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17(横断损伤)在外科手术条件下用刀在脑的不同水平上横断,使断脑之间的上下联系中断。 18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二简答题: 1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P5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 ①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②可逆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3)刺激法:包括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ERP)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

生理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填空 1.长时程增强(P104)LTP:即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出细胞外的诱发反应。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电活动的LTP 现象可持续数月的时间。 2.面孔识别的特异性脑区(P73):面孔识别加工时两半球的优势在加工速度与加工强度两个维度上各占优势,并非单纯的右脑优势,提供了支持半球间两维关系观点的新电生理 学证据;面孔识别加工的脑区不仅限于梭状回,顶叶后部偏右的皮层下结构应该也是一个 面孔识别加工脑区。 3.眼球的共轭运动(P31):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 4.注意的警觉网络的功能(P82):注意保持和持久维持 5.印刻行为(P88):在动物个体生命的一个特定时期,由于遇到某一特定刺激而建立的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6.脑的电现象分为哪两种(P90)自发电活动,诱发电活动 7.功能柱(P29)感受野基本相同的神经元集在一起形成了功能柱,成为感受外部事物属性的基本功能单位。 8.痛觉的成分(P55)感觉成分,情感成分,植物性成分,运动成分 9.朝向反应(P76)由于新异性强的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10.帕帕兹环路的功能(P153)对情绪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11.海马的功能(P103)记忆的功能 12.基底神经节的构成(P1):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尾核、壳核和苍白球统称纹状体;其中苍白球是较古老的部分,称为旧纹状体,而尾核和壳核则进化较新,称为新纹状体。尾核、壳核、苍白球与丘脑底核、黑质在结构与功能上是紧密相联系的。其中苍白球是纤维联系的中心,尾核、壳核、丘脑底核、黑质均发出纤维投射到苍白球,而苍白球也发出纤维与丘脑底核、黑质相联系。) 13.维持觉醒状态的结构(P146):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生理心理学重点详解

生理心理的定义、研究对象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或动物的行为、经验以及心理活动的进化、发育和生理学机制 的学科。 ●·研究对象:以人的心身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 PET和FMRI的原理 1.正电子闪射脑扫描(positrum emission tomograph,PET)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葡萄糖H3探测脑细胞的活动情况,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三维摄影机扫描,显示人在某种思维活动中同位素在脑内相应区域的分布图。 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当人脑因在内外刺激作用下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脑激活区的血流、血容积及血氧消耗增加,这导致磁共振信号的差异,从而可反映相关脑区的激活状态。 鲁利亚的功能系统学说 ●一是调节大脑觉醒水平和维持适当紧张度;二是接受、加工和分析来自外部和内部环 境感觉信息的;第三是计划、调节和执行不同复杂活动的。“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活动的,所有的行为都需要这三大功能系统的相互作用。 ●每一个功能系统都有着分层次的结构,至少是由彼此重叠的三种类型的皮层区组成 ●同时脑中的每一部分或区域都在每一种行为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树突、轴突构成。 ●神经元 ●尼氏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部位) ●树突-“树突棘” ●轴突-始端无髓鞘、兴奋阈低、神经冲动的 ●始发部位。 ●髓鞘-始段远侧端开始 ● CNS中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 ●周围神经由施万细胞构成 ●神经胶质细胞 ●数量为神经元的十倍; ●所占脑内细胞比例与进化程度呈正比; ●大胶质细胞-主要组成;包括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施万细胞、感觉上皮支持细胞 静息电位及其机制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细胞膜存在着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是存在于静息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故称跨膜 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细胞膜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生理心理学试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一章: 1.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科学家是( B )。 A.巴甫洛夫 B.冯特 C.弗洛伊德 D.梅拉尔 2.一位先生看到一个青年向他微笑,问:“我的这位年轻朋友是谁?”旁人回答:“是你的长子。”这位先生可能患有下列哪种症状?( A ) A.面孔失认症 B.运动失认症 C.行为失认症 D.形状失认症 3.用刀在脑的不同水平上横断,使断脑之间的上下联系中断的方法是( A ) A.横断损伤 B.电刺激损伤 C.药物损伤 D.神经化学损伤 4.在生理心理学的邻近学科中主要研究动物生态行为规律与脑功能关系的学科是( B ) A.神经心理学 B.神经行为学 C.认知神经科学 D.计算神经科学 5.导致部分视野成为盲区,可能是由大脑( A )部分损伤引起的。 A.大脑枕叶17区 B.颞叶V4区 C.视觉联合皮层V5区 D.颞下回V8区 二章: 1.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执行网络.定向网络和(C)网络。 A.知觉 B.集中 C.警觉 D.警告 2.上行多巴胺系统起源于(A)。 A.基底神经节的黑质 B.基底前脑复合体 C.脑桥和中脑被盖区 D.中缝核群的前 3.有机体对刺激输入的反应强度是习惯化和敏感化两种作用的整合。这种观点被称为神经系统的(C)。 A.形状识别中选择性注意的神经解剖模型 B.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C.神经活动过程双重模型 D.神经元活动匹配理论 4.下列哪项不是前额叶损伤后的表现(D)。 A.注意调控能力低下 B.注意力在不同事物间转移的能力低下 C.行动选择性和组织性受破坏 D.在垂直平面上眼睛运动明显麻痹 5.优势兴奋中心的兴奋程度越高,对其他区域的抑制作用越(C),这时的注意力越(C)。 A.弱,集中 B.弱,不集中 C.强,集中 D.强,不集中 三章: 1.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 C )。 A.眼球 B.角膜 C.眼睛 D.视网膜 2.每一种感受器都有( A )种适宜刺激。 A. 1 B. 2 C. 3 D. 4 3.视锥系统和颜色视觉中谈到Young-Helmholtz提出了( D )理论。 A.对立机制学说 B.行波论 C.排放论 D.三原色 4.声音传到内耳后由耳蜗中的( B )感受并产生电变化。 A.盖膜 B.基底膜 C.前庭膜 D.骨阶 5.味觉的辨别力使人能主动地选择食物,这是受( A )的所影响。 A.血液中的化学成分 B.神经中枢 C.血液中的蛋白成分 D.神经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